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筹资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因资金供给、需求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管理决策有效,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就有可能实现其经营目标,避免筹资风险。但市场复杂多变,企业竞争日渐激烈,各种因素都可能致使决策失误、管理不当,而负债资金又具有很高的成本,因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
(一)筹资方式不同引起的筹资风险
企业的筹资方式包括权益式筹资(如吸收实收资本、发行股票等方式)和负债式筹资(如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一般来说,权益式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于负债式筹资的资金,但是权益式资金不用偿还,而负债式资金须偿还。也就是说,权益式筹资的资金成本高但风险低,而负债式筹资的成本低但风险高。因此,不同的筹资方式影响企业的收益和风险不同。
1.权益式筹资风险首先表现在资本的回报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无法达到资本的赚取利润的目标;其次表现为自有资本的筹资成本较高,为了降低资金筹资的成本,企业往往会利用负债来降低筹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净利润的下降会给市场潜在的投资者传达一种消极信息,使企业丧失潜在投资者。
2.负债式筹资风险表现在企业能否按时还本付息。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就会导致企业不能按时还清借款,企业将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陷入破产倒闭的危机之中。由于借款具有固定的还款期限、利率以及支付利息的期限和方式,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借款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当企业过度依靠借款来维持经营时,说明企业正常经营需要的自有资金不足。过度的贷款一旦遇到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资金周转不灵,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因此,企业在举债经营时以及在举债经营的后期要不断地评价筹资风险的大小,重点应关注以下内容:
(1)将借款经营的资金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相对比。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就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果企业借款利率小于资金利润率,企业就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但这里也有一个负债适度的问题,因为债务越大,筹资风险越大,负债规模应保持在企业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2)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未来能拥有多少款项来偿还债务,资产变现能力如何。偿还债务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折旧资金和净现金流量,企业应能够对未来的经营情况作出可靠的估计,过分的乐观或悲观都是不妥当的。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资金流量作出长期的计划。
(3)企业扩大生产或对外投资主要的资金来源。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果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将会产生还款压力。一般来讲,负债比例不宜超过35%。一旦企业的负债比率超过这个比例,企业就要尤其谨慎决策。
(二)筹资期限比重不同引起的筹资风险
资本的期限比重是指不同期限借款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企业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的构成结构。如在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结构中,长期负债会随时间经过不断转化为流动负债,如果长期负债过多,就会因为这种转化而造成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导致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从而增加了企业筹资风险。
(三)筹资规模不同引起的筹资风险
资金短缺是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拓展融资渠道、扩大筹资规模,将会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和盈利的机会,但同时企业的筹资风险也加大了。如果企业脱离自身实际毫无节制地借款,盲目扩大筹资规模,将导致筹资风险增大,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
(四)筹资成本不同引起的筹资风险
企业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采用各种筹资方式获得的资本往往都是有偿的,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与一般商品的生产成本一样,筹资成本也需用企业的收益补偿,筹资成本过高必然导致筹资风险的增加。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贷款利率水平,当贷款利率调高时,企业的筹资成本将会增加,筹资风险就会增大。
二、企业筹资风险识别的方法
(一)通过评估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识别筹资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企业资产价值与利率、汇率、股指等市场价值参数的变化的相关度更加紧密。因此,必须采用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测量法,即根据利率、汇率、股指等市场价格参数的变化,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估值和计价。这样可以将企业因市场价格变化而暴露的筹资风险考虑进去,更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另外,从估值角度来讲,因为市场价值涵盖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相关特性,因而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测量可以作为在识别企业再融资风险大小之前,计算企业现有资产与负债的基本方法。
(二)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识别筹资风险
企业的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以及资本和负债项目的构成即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筹资风险大小的一个较为直观的重要指标。但是资产负债率并非越低越好,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往往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利用率低,企业没有正确运用负债杠杆来增加企业的赢利和加快扩张等。因此,应该就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规模来实行最优的资产负债结构与资产负债水平。企业可以根据负债与资本的加权综合成本费用来确定这种最优的结构,通过计算企业合理负债额度的临界点来对企业的筹资风险进行识别。
(三)德尔菲法
又称专家意见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采用集中众人智慧进行科学预测的风险分析方法。在识别筹资风险时先要组成专家小组,一般由风险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采用信函的形式向专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提供所需要的资料。专家依据这些资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得到这些答复后,将回答的各种意见汇总列成图表,归纳分析并匿名再次反馈给有关专家以征求其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为止。逐轮收集专家意见并且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关键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若干轮次。它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免传统会议讨论时产生的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等弊病,同时也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地集中起来,参与者也易接受最后的结论,结论具有一定综合性,得出的意见也比较客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掌握识别风险方法,科学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计应对预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遭致失败;必须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筹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平.企业筹资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2] 王展.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交通财会,2006,(8).
[3] 姚秀琦.中小企业筹资困难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4).
[4] 骆,锁大奇.企业筹资风险的管理[J].技术经济,2005,(5).
[5] 郑家喜.乡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农业技术经济,2003,(10).
Discussion about the cause and identifying method of the financing risk in the enterprise
WANG Xiao-fang
篇2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2 相关理论
2.1 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2.1.1 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2.1.2 财务风险分类
2.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2.2.1 财务风险识别
2.2.2 财务风险评价
2.2.3 财务风险应对与控制
3 Q生物制药公司概况
3.1 Q生物制药公司的基本情况
3.2 Q生物制药公司的行业背景
3.3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现状
4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4.1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4.2 基于筹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2.1 筹资渠道单一
4.2.2 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4.3 基于投资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3.1 投资管理效率低下
4.3.2 产品技术与附加值低
4.4 基于营运活动分析的相关关键风险识别
4.4.1 应收账款变现的风险
4.4.2 存货变现的风险
5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5.1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功效系数法
5.2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与结果
5.2.1 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5.2.2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5.2.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2.4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6 Q生物制药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控制
6.1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6.2 筹资风险的控制
6.2.1 拓展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6.2.2 合理安排债务期限结构
6.3 投资风险的应对
6.3.1 科学进行投资管理
6.3.2 进行产业升级
6.4 营运风险的应对
6.4.1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6.4.2 强化存货管理拓展销售渠道
篇3
关键词 :企业管理;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177-03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贺婕(1987-),女,山西省太原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金融。田野(1986-),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金融。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企业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所包括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以及现阶段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项目投资中的风险、筹资中的风险以及资金营运过程中的风险等等。希望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内部资金和企业内部可运用资本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帮助企业成功。正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断的发现问题和改正问题,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才得以降低和减少,帮助企业财务实现了盈利发展,也对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了新的景象。现代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1.1筹资风险
所谓筹资风险,就是能够造成企业的资本结构不稳,以至于企业所筹资的资本较高,无法走上可循环道路,从而出现债务危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而如何能够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挑战。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如果投资投入很大,但是却没有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就会造成获利机会的流失,如果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项目,轻则不能获取预期的收益,重则会让企业面临重大经济损失,最终导致企业亏损或者是负债;可是,如果企业的投资规模不大,但是筹集到了大量的资金,就会出现大量负债,企业要是不对这些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使资金闲置,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甚至还会增加企业债务负担,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危机。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是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操作的,企业资金借入的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连锁风险就越大,造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
1.2投资风险
所谓投资风险,就是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市场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根据需求以及环境变化,所以企业在投入资金到市场中后,就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面临相应的风险。一旦市场变化与企业之前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就会给企业造成一定影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往坏的方向发展,造成企业投资失误或因为盲目扩张,从而导致资金的使用率上升,最终资金链断裂,失去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遇。
1.3资金运营风险
所谓资金运营风险,就是指企业在与相关对象进行资金往来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信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企业间商业往来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一定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准确的资信评估,然后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如果在没有对相关对象进行全面资信评估的情况下,就采用信用期限比较长的收款政策,而且企业又没有科学、有效的催款方法,那么就会导致很多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也就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债务到期了也无法按时归还,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本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在筹资顺序上,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要求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企业中财务风险的表现
现阶段,多数企业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不能进行有效识别,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通过多数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风险意识较差,对风险责任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所以风险意识较差,监督能力不足。尤其是近年来,各大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盲目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机制,并没有认识到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如果盲目引进国外财务管理方法必然会给企业正常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而且,有些企业虽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但是却没能真正的落到实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企业还缺乏相应的培训制度,这就造成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即使有相应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会计信息质量较差,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各项决策,是进行企业风险识别的重要依据。可是,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主要因为以下两点:第一、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信息,使企业决策者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正确判断;第二、会计核算水平不高,现阶段仍然有不少企业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会计核算方法,这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还会影响核算的准确性。所以,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从而导致企业决策者判断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3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
企业在加强企业财务识别的基础上,也要提高监控的质量与效率,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有些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只是进行简单的财务统计与管理,并没有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没有相应的部门或人员对财务管理进行监控,即使有一些职业素质较差的财务人员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也很难被发现,这就导致企业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造成企业财务危机。
2.4企业没能有效平衡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现金流量还是资产负债率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却没有将二者进行有效平衡,有些企业虽然有大量资金,但是却不能进行合理利用,资金周转较慢,无论是在盈利性还是安全性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当现金流量大时,资产负债率却很低,当现金流量不足时,资产负债率却很高,企业在制定其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发展速度的时候并没有对行业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这就导致其资产的增长速度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不一致,而这种不良现象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2.5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抵御财务风险能力较差
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也是财务管理中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技术性的防范方法,但是却忽视了合作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没有将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并综合运用,就无法对资金的收付风险进行准确判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价值,使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无法达成,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2.6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众所周知,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是当今社会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可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第一、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用人唯亲,觉得钱就要放在自己人手里比较放心,所以那些比较有能力的会计人员得不到重用;第二、招聘困难,虽然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但是专业水平较高,并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却很少。所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对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方法
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注意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及投资判断,一旦风险识别出现状况,必然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的基本识别方法,及时的采取相应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具体内容为:
3.1财务报表识别法
这是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识别方法,因为在进行财务统计及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各种财务报表,例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识别法就是通过对这些报表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才能够清晰、准确的掌握现阶段企业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状况,从而及时发现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3.2指标识别法
所谓指标识别法,就是指根据各类与财务数据相关的指标来辨别财务风险的一种技术方法。其中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与财务有关的各项核算数据,还包括企业外部利用各种渠道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获取的相关数据及信息,然后对这些与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有关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分析和总结,最后从各项指标中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
3.3德尔菲法
所谓德尔菲法,就是专家意见法,主要是指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参考各位专家的意见,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与判断的一种方法。
3.4幕景识别法
幕景识别法(ScenariosAnalysis)这是欧美国家财务风险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只能够大致对风险进行识别,不定量分析。它是指通过有关的数据、曲线、图表等对某项事业或组织未来的状况进行描述,找出引起有关风险的关键因素,然后进行试验,即变换这些因素,看将出现的风险及其后果,每次变换即产生一个幕景。
四、如何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通过财务识别方法找到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之后,就要运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4.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区分风险责任
企业要从法律上、经济上明确风险承担者的职责,给予风险承担者一定的投资决策权、资金筹措权和分配权,使风险承担者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充分考虑日益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慎重考虑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活动,使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培养风险意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意识,使企业全体人员参与到风险控制的活动中来。
4.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一旦会计信息错误,就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甚至给企业财务带来重大损失。所以,首先就是要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避免出现由于个人利益关系而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其次,就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会计核算水平,使企业会计业务走向更加快速、准确的发展道路。强化会计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职能是利用会计信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当务之急。
4.3完善组织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4.4动态平衡企业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
企业要想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无论是现金流量还是资产负债率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二者之间进行有效平衡,在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同时,能够优化企业的现金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就是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要在结合企业实际状况以及银行融资规模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资产负债率以及资产流动速度、收支状况等财务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其次,就是优化企业现金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同时,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应动态地平衡,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裕时,可以适当地提高资产负债率;当现金流量不理想时,降低资产负债率,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确保企业经营处于良性状态。
4.5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方法的运用,还要注重合作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只有将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够对收付风险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应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动态地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6积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
作为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管理能力,还应该了解最新的金融以及市场信息,并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现阶段,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因为高素质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社会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企业资本进行合理运用,在提高收益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是企业持续经营的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与可控性,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京川《探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管控新模式》《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月12-14.
篇4
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取决于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多和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我国的内部审计不是在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动因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199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为了尽快建立和完善审计体系,补充刚刚复兴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政府审计机构都极力敦促内部审计的组建。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决定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了解,审查并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篇5
一、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
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内涵。否则,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便无从谈起。
1企业风险的实质
首先,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如果企业运行的内外环境是确定的,则不存在企业风险。其次,企业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了企业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我们更注重企业的运行结果,对预期结果的实现与否及可实现程度的大小成为了衡量企业风险大小的现实标准。因此,可以认为,企业风险则是企业运行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企业目标是企业期望达到的一种结果状态,但由于相关因素的持续不断的变化,企业目标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风险可以描述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
2企业风险的划分
企业风险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笔者认为,既然将风险定义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企业风险可以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层次来理解和划分,并可将其相应划分为:
(1)企业的战略风险是指企业战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由于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充分或对未来的变化没能合理预计而带来的企业在总体战略选择环节的失误风险;由于企业的具体战略选择失误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领域的选择风险、企业并购风险等。
(2)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具体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又可以划分为企业经营环节的作业链风险,如企业供、产、销等环节的风险;企业的人事风险,如由于人员任用、授权、业绩评价等方面的缺陷带来的风险;企业的信息风险,如企业信息系统风险等。
(3)财务风险。狭义一般是指由于企业筹措资金而形成的风险,并主要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形成的风险,也可称之为筹资风险。按照本文对风险的定义,即企业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则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资金投放的风险及企业其他财务活动风险,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
3企业风险管理
COSO于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执行,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6号—《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从上述对风险管理的解释可以看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取决于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
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层次的增多和控制范围的扩大,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
我国的内部审计不是在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动因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199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为了尽快建立和完善审计体系,补充刚刚复兴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政府审计机构都极力敦促内部审计的组建。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决定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了解,审查并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因此,笔者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风险管理机制的审查与评价
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因此,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需要审查以下方面,以确定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包括:
1审查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性。企业必须根据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风险程度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方面的特点,在全体员工参与合作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风险管理负责人、一般专业管理人、非专业风险管理人和外部的风险管理服务等规范化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该体系应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阶段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并通过健全的制度来明确相互之间的责、权、利,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审查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应当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审查风险预警系统的存在及有效性。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即通过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密切注意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从对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风险预警。
(二)风险识别的适当性及有效性审查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笔者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审查风险识别原则的合理性。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乃至风险控制的前提是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风险识别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2审查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人员应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并总结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识别方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分析风险因素、风险的性质以及潜在后果。
需要注意是,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务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方法的功能是万能的,进行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审查和评价时,必须注重分析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将各种方法相互融通、相互结合地运用。
(三)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及有效性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并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两个要素。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风险评估的方法,并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已识别的风险的特征;
(2)相关历史数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
(3)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的技术能力;
(4)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等。
3审查风险评估方法应当遵循的原则
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2)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数据难以获取时,一般应采用定性方法;
(3)定量方法一般情况下会比定性方法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四)风险应对措施适当性和有效性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篇6
(二)风险管理的作用
1.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
2.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项目实施团队的容错能力;
3.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确定日常工作重点。
二、企业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投资主要风险点识别
(一)经营风险
1.产品结构风险。产品结构越单一,对经营结果影响越大,企业整体运营风险越高。
2.原材料供应风险。原材料结构、供应商构成越单一,投资风险越高。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应着重界定为市场价格、供需关系、心理因素等。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预测不科学、市场定位不准确、对竞争对手了解不足。
(三)技术风险
1.新技术(新工艺)不成熟的风险;
2.技术创新失败的风险;
3.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四)质量风险
1.过程控制的风险;
2.采购外协部件的质量风险;
3.不满足市场准入资质认证的风险。
(五)资金投向风险
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最大的资金投向风险为销售能力可能跟不上生产能力扩大的风险。如果公司销售队伍、营销网络建设滞后于生产能力的扩大,将对资金的投资回报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六)管理风险
1.组织模式风险
在松散的组织模式下,总部对人、财、物的控制能力较低,导致管理风险加大。
2.激励和约束机制风险
尤其是对企业核心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不足,导致项目实施稳定性降低风险变高。
(七)财务风险
Ross,westerfield和Jrdan认为债务筹资会增加股东的风险,使用债务筹资所产生的这部分额外风险称为公司股东的财务风险。更宽泛地讲,财务风险包括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以及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
(八)政策性风险
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国家对企业所投资项目的行业持鼓励还是限制态度,决定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能力。
2.税收政策变动风险
国家税收政策对项目的税后利润具有极大的影响(见表1)。
三、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应对
(一)全过程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重要任务,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持续进行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风险管理规划:是在项目启动之前或者实施初期统观项目全局的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的思考、分析和规划。
2.风险识别:使用风险识别方法和工具对项目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形成风险识别清单。
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和估量,其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后果,通过风险评估,可对该风险的经济意义及风险管理的费/效分析进行评价。
4.风险应对:风险应对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控制等。
5.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包含有对风险发生的监控和对风险管理的监控,前者是监视和控制之前已识别的风险源,后者是对执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以及采用技术措施的再监控(如图1)。
(二)敏感性分析
?目实施前应加大敏感性分析,逐一识别主要敏感性因素,主要包括销售单价、销售数量、经营成本、投资成本等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得出项目在营运过程中风险因素发生变化后项目整体效益变动,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定基替代法是测定比较差异成因的一种定量方法,分别用预计值替代标准以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SAF=A/A/F/F
A/A:评价指标的变动比率
F/F: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率
篇7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说起企业发展,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市场经济当中,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它存在于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环节过程中对企业的盈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应该在熟知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特征之外更要掌握相当数量的控制管理风险的方法。虽不能将财务风险完全消除,但是可以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尽量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国家政策变化。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等都有可能受到国家经济或金融政策的变化的影响。一些国家政策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中小企业成本费用上升,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财务风险。
2.金融市场不完善。企业生产经营中使用的资金可以用自己的也可以对外借款。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很难信用度低而且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完善,中小企业很难满足贷款条件,商业银行不愿意借钱给中小企业,使其生产经营履步维艰。
3.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使中小企业缺乏隔离金融风险的防火墙。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十分不重视内部控制,认为有没有无所谓。因此,一定要重视内部控制,切实进行监督和防范,首先把规章制度,确立起来,各个部门共同遵守和监督,领导要带头以身作则,员工紧随其后,公司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共同创造企业的辉煌。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混乱,没有建立很好的资金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划分出等级。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越级和自作主张的现象。这样造成了很多资金的浪费,达不到提高资金使用率的效果。这些在中小企业中应该引起重视加以杜绝。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表现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现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筹资方面。筹资方面主要是资金短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度低很难在一些金融机构借到资金想用的资金。我国国家的金融政策也对中小企业不利,不能很好地对中小企业进行帮助。但是资金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必须的东西,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的筹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自己的企业实力,在有限的范围内把业务做强做精,在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信用以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跟银行贷款,再进一步扩大规模,如此往复,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2.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主要是缺乏投资分析。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个体,并不是特别正规化的组织,因此在进行决策方面就会出现主观化或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决策缺乏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此外一部分中小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技术改造加快,提高产品开发和更新的速度,这些投资项目虽然多但是缺乏科学严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无法对产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很好地预测,加之企业本身技术实力不够,投资没有获利反而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以至于使其濒临破产。
3.企业资金回收策略不当。企业资金回收策略不当是管理手段落后。存货适当巧妙的进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十分重要。存货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血液,没有了存货企业就无法生存。但是对于存货的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存货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销售,造成大量积压,就会使企业承担积压存货这一方面的成本损失。
(三)财务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财务风险对中小企业的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企业负债经营履和制约企业投资效益增长两个大的方面,其中每一方面又有具体的细节需要注意。下面这一节就详细介绍一下财务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1.影响企业负债经营效率。负债经营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企业在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走的必经之路,企业通过负债机制承担经营风险,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经济效益和自身的长足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相信无债一身轻的陈旧观念,要利用好财务杠杆,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2.制约企业投资效益的增长。投资活动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分为对外投资和接受投资,在健康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下,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使企业的资本增加,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一旦有了财务风险,就会制约企业投资效益的增长,财务风险越大,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越大,接受投资这个方面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以至于无法接受投资从而减少资本。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和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财务风险方面的管理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建立并且完善针对风险实施的有效及时的管理。真正使企业实现财务风险管理规范以及保证它的正常运行,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组织化运作。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
1.财务风险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没有把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十分慎重地重视,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出现了问题,仅仅是凭借经验主义去判断和理解。解决一个问题需要花好长时间。如若把这个问题归类到财务风险的范围内,或许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问题弄明白了,归了类就特别容易解决。
2.财务风险控制建立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界限不清。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的很普遍的现象就是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分离,这与大中型企业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有些情况下公司紧急用钱,经营者就会哪自己家里的钱去填补这些空档,或者在家庭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挪用公司欠款。家庭和企业之间的财产相互占用。严重影响了内部监控制度和会计核算。
(2)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大中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聘用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审核,对其专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中小企业却恰恰相反,对会计人员的聘用经常任人唯亲,平时也不注意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二)财务风险控制实施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家族企业,这些企业很多情况下管理观念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人员的选用上都是选择自己的亲属,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只看重对企业的忠诚。这使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得不到重用。
(2)缺乏综合的系统支持。很多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对于一个决策的产生和执行以及实施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和沟通,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这就使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增加,同时也不利于财务风险控制的实施。
2.对财务风险控制监督存在的问题。
(1)内部监督力度不强。一些中小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对内部财务的保全和风险防范控制。在检查执行上存在责任不明确,对于检查出来的违规行为和人员不敢处理。企业的事后检查只是走个形式,重点不明确,没有很好地发挥内部监督应有的作用。
(2)内部监督没有权威,缺乏独立。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内部的监督部门几乎就是个摆设,监督的人员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所有问题都是经营者决定,并且管理决策层面的人没有很好地法律法规意识,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价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对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一定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对财务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有财务报表识别法和德尔菲法。
1.财务报表识别法。财务报表识别法和德尔菲法都是企业识别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财务报表识别法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里边的各项指标,通过相应的数据说明一定的问题,比较理性和直观。通过对指标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得出财务状况的好坏。再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
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财务报表识别方法的一种。其具体内容是在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时,各位进行探讨的专家相互之间不联系也不交流。只是针对问卷进行一次次的填写,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在其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只与调查人员发生联系,相互之间不交流,这样做比较公平公正和客观,避免出现问题的正确答案被一人诱导的局面。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一般评价方法
1.单变量模型判定法。单变量模型法是财务风险评价方法的一种,它是采用一个单一的变量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通过公式的计算得出相关的数据从而进一步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同样的财务风险问题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表现。
2.综合评价法。单变量模型判定法和多变量模型判定法都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综合评价法,之前在单变量模型判定法和多变量模型判定法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体现一些具体的数值,而综合评价法就克服了这个缺点。
五、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外部宏观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这两个因素使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把问题解决,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适应市场之外,企业本身同样要积极配合,采取一些和政策相适应的措施。最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应该全面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资金的管理运用和控制对于每个环节都特别重要。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资金用的恰到好处。控制好预留现金,提前预测好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将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同时也要加强财产的控制。
(二)加强资金管理
企业的日常生产生活离不开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资金管理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良好进行运转。企业应该做到合理使用调度资金和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特别重要,我们不但要建立长期的风险预警系统还要建立短期的风险预警系统。从眼前和长远的角度同时考虑和把握,进行双保险的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必须要采取足够的重视,发现问题就要立刻解决,不能留后患。
篇8
【摘 要】财务报告的生命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性,但是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虚假的财务报告不减反增,且日益凶猛。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不仅损害了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针对不同企业的会计项目掌握相应的识别方法,让报表使用者能快速识别财务报告的虚假伎俩,将有害信息及时进行排除,旨在维护报表使用者的利益,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虚假财务报告;识别法;真实性
1 应收款项和存货识别法
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为一静态报表,也称财务状况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以及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一些公司利用虚开购货发票的方法增加公司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一方面在虚增销售商品收入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虚增商品销售成本,至使存货的周转率急速降低,存货表现异常并增加,而这些虚增的利润和收入长时间表现在应收账款项目上,进而致使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急速下降。出于不让异常的财务指标引起他人怀疑的目的,企业用一些间接的方式将应收账款向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方向转移。比如将资金按照一定的程序打出,然后让资金通过收款人汇回,通过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将资金汇出,再由货款项目将其回笼,最终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营业收入。因此,进行审核时,如果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余额过高,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虚假销售情况。实际中,主要可采取查看购销合同、采用积极式函证方式给重要客户寄发询证函的方式,虚假销售一目了然。
2 收付实现制验证识别法
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对一笔费用或收入,权责发生制所描述的是费用的支付或收入的收取权利义务(责任)已经形成,而不以款项是否收取或支付,这表示的是费用或收入真正的经济含义所在,并且这是从其根本内容上定义的,显然,这也与具体的会计期间相关;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取或支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不论经济权利是否属于本期),确定本期费用和收入,只是确认其表面形式,没有真正体现费用或收入的含义所在。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在解决了费用和收入的比例的问题上权责发生制可以较好地处理,在计算利润和损失的时候也更为准确清晰。凡事有利有弊,此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譬如已确认的某些资产含义具有风险性,收入确认时不够真实、分摊费用方法的随意性和可选择性,都有致使虚假的成本利润和费用的可能性。因此,出于防止与杜绝虚假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报表现象的发生,收入及资产等科目可用收付实现制来确保准确性,并为报表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且能客观地评价企业在以后所产生的各项能力的会计信息。
3 审计报告及报表附注识别法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对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等发表的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遵循普遍接受的会计标准、依据审计程序出具的审计报告,清楚地表达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作出两种含义各异的结论(积极和消极的结论)。这样为我们判断被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真实程度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就投资人员来讲最具风险的是注册会计师所出示的无保留审计报告意见。在很大程度上,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可信度不够,因为现今大多企业的作假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会计师有时也很难发现,此外,更有甚者直接帮助其作假。由此可见,仔细审核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并加以分析,是识别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相当重要方法。
会计报表附注也是会计报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会计报表本身难以或无法充分表达的项目和内容所作的详细注释与补充说明。附注对报表资料而言,既是为财务报表做了更好的补充,可以很好地向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诠释并有助于提供经济决策信息,加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也是为企业拓展财务信息的内容,展示企业(因为附注内容是会计报表数据所不能表达的);再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通过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差异进行对比,揭示会计政策的变更原因及事后的影响,可以使报表使用者对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也往往使我们从附注中就能发现企业利用了特殊经济业务或者违背常规会计处理的线索。因此,在分析财务报表之前,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先阅读和分析报表附注,很有必要,首先阅读附注是发现辨别虚假财务报表的分析重点。
4 现金流量识别法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由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构成。而现金流量分析法主要是将这三部分分别和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及投资收益作分析对比,并且及时断定后三者的质量。注重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其实现的会计利润两者的对比分析。利用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较好地披露出企业会计利润中相关的信息质量问题。
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个会计期内所有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和流入信息的情况报表。它在衡量企业的收益质量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它的结构及各项指标的显示,让我们充分地利用此方法去识别财务会计报告及其舞弊的情况。相对经营现金流的指标而言,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更有代表性。在运转正常的企业中,它的利润增长一定会与现金流量成正相关联系,若企业出现了舞弊的现象或销售相关政策面临了问题,则体现这种正相关联系不复存在了。要是企业的利润长时间的高于它的现金净流量,那么从某种意义上就暗示了已经确认的利润相应地资产具有虚拟性并且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同样企业的利润和现金净流量相差甚远或长时间呈现反差情况,那么一定反应企业在利润这一项目上存在虚拟或挂账的嫌疑。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
5 表外融资监管及现场调查识别法
资产负债表外融资情况,企业一般不需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方式,即该项融资既不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表现为某项资产的增加,也不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表现为负债的增加。表外筹资隐匿了企业负债的真实状况,既达到了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产负债率,又规避了会计惯例及制度的限定。遗憾的是这种筹资方式实则是一种负债行为,而这种巨额的隐性债务很有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陷进财务困境以致给企业造成损害。因此,报表使用者一定得仔细分析表外筹资,进一步监督,以保障自身的权益。
6 基本面识别法
基本面分析方法包括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企业前景和行业现状、分析公司在行业的位置、分析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分析公司的经营战略以及分析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誉等。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严重脱离了基本面,那么可以从对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以及趋势分析来进行重点调查分析。
6.1 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包括经营环境和宏观环境层次。经营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投资者、银行、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和社会公众等;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和文化因素;一般来说,这些因素是不受企业控制的因素,所以在审计过程中一般较少关注。然而,新的会计造假手段涉及面比较广,使得其中的部分因素由不可控变为可控,例如:由于利益关系,企业可以利用供应商或顾客成为其费用或利润的调节手段。另外,有的外部因素会间接地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比如:法律的某些规定会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动机,进而影响企业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外部环境分析在先进财务报告侦查中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程序。
6.2 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是内部环境所主要包括的,比如企业的战略、体制、企业文化、技术、组织结构和人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者财务报告真实性,所以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有助于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过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充分认识,进而正确的评估出企业的审计风险,同时也为分析性复核提供更为准确的对比标准。
在虚假财务报告调查中一个尤为关键的程序是内部环境分析。而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采用传统审计的手段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分析更广泛,不局限于那些直接对财务信息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对当期的财务会计报告企业的发展战略可能不起作用,但对未来财务报告的虚假而言则起者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再如,企业不同岗位的人动、企业人员关系的冲突也往往可以为审计提供有利的线索。因此,在识别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评级和全面分析更应该注重内部环境中不可控因素。
6.3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动态分析法,是基于企业连续若干会计期间(至少三期或五期)的分析数据,计算动态比率或指数,研究、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相关项目的发展趋势和变动情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全面分析,即对某一时期财务会计报表所有项目变动趋势的研究,也适用于重点分析主要指标的发展趋势。对于分析结果而,财务报表使用者应考虑意外性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对数据的影响。一些稳定健康发展的企业,它的发展规律一般情况下是呈现稳步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但有时可能受一些意外性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在某一分析期间出现脱离整个发展趋势的现象。因此,财务报表使用者应该深入并全面分析财务报表是否受意外性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合理判断出企业该项目的真实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虚假财务报表的分析研究,了解其常见作假手段,掌握相应识别方法,实则为一项亡羊补牢的好作用。快切寻找公司规避风险的线索和问题产生区域,使得企业帐与帐、帐与表、帐与实和帐与证核对相符,最终使得公司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使得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得到维护,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白丽艳.虚假会计报表识别及防范方法探讨[J].财经从横,2011,2:83.
[2]陈成维.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陷阱、识别与防范[J].当代经济研究,2011,6:6-11.
[3]董丽英.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10.
篇9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企业内外部需要,各类企业都积极探索建立内部控制。不同规模、环境的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方法各有不同,本文拟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为起点,探讨如何建立控制活动类的内部控制。
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业务流程是企业经营活动最普遍的工作流程,任何一个企业在运营,都有各种各样的业务流程,或是成文的标准文件,或是习惯的工作方式。
因此,本文以业务流程为起点,探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由于是以业务为出发点,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建立控制活动类内部控制。
二、以业务流程为起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
我们可以通过业务流程梳理、优化并完善业务流程、编制流程制度文档、建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数据库等阶段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具体分述如下:
(一)业务流程梳理
本文流程梳理的概念,强调作为一个阶段性活动,从企业整体业务流程明晰的目的出发,对当前流程进行充分显性化,而在显性化基础上发现问题并进行点优化的工作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一级流程:可根据《配套指引》的控制活动类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共9个方面。二级流程:在一级流程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内部控制所包括的内容再次划分为若干方面,例如资金活动方面可划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三个方面。三级流程:在二级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到具体的业务单元,例如筹资活动方面,可能涉及提出筹资方案、筹资方案论证等方面。
在业务流程梳理过程中,可以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职员访谈,也可以是查询现有制度文件,也可以是通过抽查相关业务资料进行穿行测试。
(二)优化并完善业务流程
通过对业务流程梳理,我们可以通过将现在业务流程与《配套指引》、优秀企业等进行对标检查,再根据常见内部控制活动的原理,优化现有业务流程,完善控制缺陷。
(三)编制流程文档
根据优化完善的业务流程,绘制标准流程图,编制流程文档。
流程文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基础文档,也是核心文档,流程文档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流程名称、流程责任部门与责任岗位、流程目标、流程适用范围、流程相关制度、流程图、流程描述、流程风险点及对应控制点。
1.业务流程风险点识别。流程中的风险点识别方法:以流程目标为出发点,从流程步骤走向进行风险思考,结合控制点识别出风险点。
2.风险分类。按照风险发生后的可能结果,可划分为机会风险(可能有好的结果,也可能有坏的结果)和纯粹风险(只可能造成坏的结果)。按照五大类风险可划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
3.风险等级。风险等级的划分依靠两个维度来判定,即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影响程度。风险发生可能性分为极低、较低、中等、较高、极高五个等级;风险发生影响程度分为轻微、较低、中等、重大、灾难性五个等级。关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发生造成影响,要根据企业所在行业及自身经营情况来判定。
我们可通过对流程风险点的以上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量化评分并取平均值,然后根据下图判定风险等级。
设计对应控制点。流程中的控制点设计方法:假设去掉这个流程步骤,若该流程仍能完整的进行下去,则该步骤为控制点;若该流程到此卡住无法再进行下去,则该步骤不是控制点,仅为一般步骤。例如某个流程中存在几个审核、审批步骤,去掉某一个或某几个审核、审批步骤,该流程都能继续进行下去,但会存在风险隐患,因此,这类审核、审批步骤就是控制点。
列出业务流程中对应该风险点的控制点,并确定该控制点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还是事后控制。
(四)建立流程控制数据库
1.流程层面风险管理数据库。流程层面风险管理数据库是后期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库之一,与公司层面风险管理数据库共同构成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数据库。业务流程层面风险管理数据库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细分到各个流程,是从流程层面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并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也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之一。
业务流程层面风险管理数据库的举例如表1所示。
2.建立流程层面控制数据库。流程层面控制数据库也是后期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表单之一,它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细分到各个流程,并通过流程编号与流程层面风险管理数据库一一对应,是后期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数据库的举例如表2所示。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业务流程梳理、优化并完善业务流程、编制流程文档、建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数据库等阶段,达到建立健全控制活动类的内部控制,进而达到全面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篇10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进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应收集项目规划、工程项目环境资料、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历史资料、风险种类和制约因素与假设条件等内容,为识别建筑项目潜在的风险做好铺垫。
掌握了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之后,再采用相应地方法去找出项目潜在的风险,通常识别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方法有检查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等等,项目管理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
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是在项目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系统评价模型,来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大小,从而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级排序,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依据主要有工程项目类型、风险管理计划、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成果、工程进展状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可用到层次分析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蒙托卡罗模拟法、故障树分析法和主观概率评分法等方法。
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对策
1.缓解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可采取一定的缓和手段降低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减小由此带来的损失,这也即是缓解风险的方法,它是一种主动的风险防范策略。即可采用有形的工程技术手段,来消除物质性风险威胁,如在项目开始之前就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来防止风险因素的发生,或是采取措施来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也可采用无形的手段,如加强项目各级实施人员的安全和其他方面的法规等,从主观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2.转移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可通过工程项目担保、保险、发包和分包等手段将项目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人或组织,从而降低了风险给施工企业带来的损失,提高风险的承受能力。
3.回避风险。如果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带来的损失又相当大,而且没有其他较好的策略来解决时,为规避风险,建筑企业就应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以中断风险源,遏制其发展或使其不致发生。
四、案例分析
某28层(地下两层,地上26层)大型、综合性办公楼建筑,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道,其总建筑面积约为26801平方米,建筑高度为84.85米。合同工期为二年,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造价为9000万元。
1.风险识别。通过参考类似工程项目,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采用过专家调查法、核对表法等方法来进行风险的识别,识别结果认为项目的一级风险要素有四个:费用风险、质量风险、工期风险和安全风险。它们又可细分为五个二级要素:自然风险 (地震、洪水、地基沉陷、塌方等);管理风险(材料、人力、能源价格、合同等);经济风险(资金、利率、通货膨胀);技术风险(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其它风险(法规、政策)。
2.风险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分析该项目各层次内风险因素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风险因素的权重。从大到小对各风险因素权重进行排序,并算出各项的累积风险权重,按照ABC分类法将累积风险权重分为A、B、C三类。
评价结果认为材料、通货膨胀、资金、施工、人力和利率这6项为A类风险,应对它们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勘察、能源、设计、合同这四项为B类风险;地震、洪水等其他五项C类风险,也应给予相应的重视,防止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威胁程度增大。项目建设期内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而且该项目采用贷款的筹资方式,施工质量也是主要工程项目目标之一,所以前6项风险对项目的影响较大,而该项目地质条件良好,普通办公楼的勘察设计工作已很成熟,所以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一般,所以可认为风险识别和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3.风险应对。本工程采取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的措施来重点加强A类风险的管理。
(1)材料风险。材料风险权重最大,若材料价格管理不善,会增加施工成本,甚至可能导致成本超支,所以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的开拓工作,正确预测和掌握最新的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合理确定采购和库存量。
(2)通货膨胀风险。这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应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加强有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准确预测和及时了解最新宏观经济动向。若有必要可放弃项目或调整投资方向。
(3)资金风险。科学的分析融资渠道以选择安全的融资渠道,减小资金成本风险,提高财务人员对资金的管理能力,加强对施工过程中进度工程款的严格审核。
(4)施工风险。做好方案实施前的技术经济论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施工质量安全教育,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施工工艺及技术施工。对于已出现的施工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补救,将损失降到最低。
(5)人力风险。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制度,加强项目人员之间的沟通,让他们及时了解项目相关信息;要加强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减少施工中的分歧;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防止人员出现意外身亡。由于力因素是工程项目中最灵活的因素,其发生风险的频率较高,影响较大,所以可采取风险减轻的策略来应对。
(6)利率风险。这类风险应加强对经济方面政策信息的收集反馈,做好防范对策,可采取风险回避和风险自留。
五、 结束语
现代的建筑项目大多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新颖、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可以说在项目过程中危机四伏,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合理地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便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篇11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的主要难点,也是主要特点之一就在于房地产项目的阶段性[1]。为了全面认识房地产项目风险,有必要对房地产项目在全生命期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动态识别,从而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能更好地对具体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掌握风险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来防范风险[2]。房地产项目主要参与方在各阶段的风险集(Rij),见表1。
房地产项目各个阶段风险因素之间均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上一阶段非重要的风险因素,到下一阶段可能转化成重要风险因素;上一阶段重要的风险因素,在下一阶段也可能转化成非重要的风险因素[3]。也就是说,在房地产项目进行过程中,各个阶段风险因素的重要性都是变化的,并且对房地产项目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应是动态的,时时更新的。
一、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动态风险识别过程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进行风险识别时,还应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使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和监控都清楚可靠。由于本文站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角度,故当项目进展到投资决策阶段时,需识别的风险集包括R11、R12、R13、R14以及R15,当项目进展到土地获取阶段时,需识别的风险集包括R12、R13、R14以及R15,其它类推。
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动态风险识别过程,见图1。
房地产项目动态风险识别范围包括项目所在阶段风险及其后各阶段风险。例如,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识别范围,包括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及其后各阶段风险,即要识别项目全生命期的风险;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土地获取阶段风险及其后各阶段风险。其它类推。
在投资决策阶段,要对项目全生命期各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以得到此阶段风险识别的基础数据。当项目进入土地获取阶段,则需要对土地获取阶段风险及其后的各阶段风险重新进行识别,即需对投资决策阶段得到的风险识别基础数据进行更新,以实现各阶段风险识别数据的动态更新,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在房地产项目各阶段,要对其后各阶段风险进行识别,即在房地产项目各阶段,要对其后各阶段风险进行预测,以便于事前采取一些预防的措施,以体现“事前预防”的思想。根据1∶10∶100的理论,如果在投资决策阶段控制风险的成本是1,那么到了土地获取阶段才采取措施,则它的成本就会是10,而到了建设阶段才采取措施,则它的成本就将是100。所以,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中必须强调风险管理的预测性[4]。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不确定性的管理,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给开发企业带来威胁,也可能给开发企业带来机会,所以,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开发企业发现新的机会[5]。风险管理贯穿于房地产项目的全生命期,包括事前风险管理,以及事中风险管理和事后风险管理,但若越早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则风险管理的成本就会越低,给开发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会越大。
二、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动态风险识别方法
(一)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国家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研究,基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制定房地产项目投资方案,以确定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具体区域、时机以及类型。
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是在整个房地产项目过程中拥有最大不确定性的阶段,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房地产项目的成败。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2。
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内的所有风险因素。由于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只是形成房地产项目的初步目标,且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质量以及工期的定义也不是特别准确,致使可以利用的房地产项目信息缺乏,风险识别相对其他阶段要困难。这一阶段的风险识别将更多地依赖于专家的调查结果,以及参加房地产项目组人员的经验[6],可以采用核查表法、影响图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综合应急评审与响应技术以及敏感性分析法来进行投资风险和经济风险的识别,采用因果分析图、模糊事故树分析法来进行质量风险和环境风险识别,采用流程图分析法来进行总进度的风险识别。
(二)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土地获取阶段的主要任务有:研究宗地的特性,分析宗地的最高最佳利用方式;进行市场分析,估算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初步确定物业租金和售价水平,评价项目盈利能力;取得土地使用权;制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并征得相关部门许可;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筹集征地及开发建设所需的资金[7]。
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3。
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土地获取阶段的风险以及土地获取阶段之后的各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投资决策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该阶段的风险识别较投资决策阶段更具有针对性,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核查表或流程图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土地购买风险与征地拆迁风险的识别,用德尔菲法、综合应急评审与响应技术进行筹资风险识别。
(三)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建设阶段是进行单体与群体建筑物的建造。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开发项目设计;采用合适的招标模式,招标选择承包商;选择合理的承包方式,拟定合同条款,签订承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安全等目标的实现。
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4。
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建设阶段风险以及建设阶段之后的各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土地获取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识别主要可以采用核查表的形式来进行。针对不同的风险,可以采取的风险识别方法如下:一是质量风险,可以采用核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模糊事故树技术以及流程图分析法来进行风险识别;二是进度风险,可先采用核查表法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借助网络图用关键线路法与图示评审技术来进行风险识别;三是成本风险,可以采用核查表法或工作分解结构与神经网络模型、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识别;四是施工安全风险,则可利用核查表法、事件树模型来进行风险识别[8]。
(四)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建成之后,资金投入过程基本结束,房地产项目过程转入租售阶段,该阶段影响着房地产项目投资效益的实现。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通过项目租售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为了争取客户,提高社会信誉,开发企业对开发产品进行宣传,向客户提供良好的物业服务。营销策划是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的核心工作,它的成败关系到项目成本能否收回以及利润能否实现[9]。在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中,价格水平、营销渠道、营销方式以及租售时机等的确定需要重点关注。其中,价格水平确定最为关键,因为客户对价格水平最为敏感。价格定得过高,会引起房地产项目销售困难,开发企业利润难以实现;而价格定得过低,不仅会减少开发企业利润,还可能会导致客户怀疑房地产项目的质量,进而会影响开发企业在市场中的信誉。
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5。
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租售阶段风险以及租售阶段之后的各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建设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用盈亏平衡分析法来识别市场风险,用核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来识别营销风险和租售合同风险。
(五)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动态风险识别
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物业获得最佳的安全保障和保值增值能力。
随着房地产项目投入运行,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会减弱,而未来项目运行中的自然灾害风险、意外事故风险、选择物业管理公司风险、项目市场风险、项目租赁合同履行风险以及项目质量缺陷风险等值得重点关注。
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风险来源及影响,见图6。
房地产项目物业运行阶段动态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物业运行阶段风险,该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以租售阶段的动态风险识别为基础。物业运行阶段的风险识别,就是要找出物业运行中潜在的风险,明确哪些环节存在风险,剖析发生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若风险发生,其后果影响程度如何。根据统计资料,对某种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物业运行阶段动态风险识别的精度直接影响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而影响风险应对方案决策的科学性。
综合上述的分析结果,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各阶段风险因素可归纳如下,见图7。
三、结论与建议
将本文中的图1与图7结合起来,不难得出: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要对F1至F35共35个风险进行识别,以得到此阶段风险识别的基础数据,当项目进入土地获取阶段,则需要对F8至F35共28个风险进行再识别,即需对投资决策阶段得到的风险识别基础数据F8至F35共28个风险进行更新,其它阶段类推,以实现房地产项目各阶段风险识别数据的动态更新,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采用文中所述的房地产项目全生命期动态风险识别过程与方法,对具体的房地产项目风险进行全生命期动态识别。
[参考文献]
[1] 李启明,郑 磊,邓小鹏.现代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 高志强,张梦琳.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整合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12):73-79.
[3] Peter Grundke.Top-down approaches for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How accurate are the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3):662-672.
[4] Aymen Mili,Samuel Bassetto,Ali Siadat.Dynamic risk management unveils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09(22):25-34.
[5] 杨建斌.面向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活动对象的动态风险管理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05.
[6] 宁 钟,姜凯耀.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风险识别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46-48.
[7] 周晓静,张瑶宁.房地产投资全过程风险识别[J].经济研究导刊,2007(8):186-187.
[8] Chapman C B.A Risk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Pro-ject Risk Management[J].Project Management,1990(1):5-16.
[9] 王 影,梁 祺.企业营销风险的辨识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7):49-50.
The Lifecycle Dynamic Risk Identification for Real Estate Projects
JIN Chang-hong
篇12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18- 03
0 前 言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无法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在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预期的经营成果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进而使企业收益率降低。对企业来说,时刻都伴随着财务风险,极大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只有有效识别财务风险,分析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最大限度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 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筹资风险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筹集,大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引投资等方式进行资金筹集[1]。同时,企业必须支付股利、利息,偿还贷款,支付其他筹资费用。而企业只有在正确的决策与有效的管理下才能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但在实际条件下,市场情况复杂多变,随时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进而造成资金配置不合理,影响企业筹资的实际效益,最终引起筹资风险。
1.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投资方由于经济损失或不能收回投资,无法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与偿债能力的风险。这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市场调研有误,导致产品上市后滞销;二是投资项目的工艺技术尚不成熟,可行性低;三是投资项目规划过大,行业过度扩张或难以控制管理;四是在负债率过高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导致债务负担沉重;五是技术、市场等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企业投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目标[2]。
1.3 资金回收风险
这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存货数量、贷款回收、信用政策等方面管理不善,导致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到期无法收回货款以及相关利息费用。
1.4 收益分配风险
这是指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会使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打击投资者与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引起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股利发放与积累之间的矛盾。
2 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2.1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不管是为了长期发展还是实现阶段性目标,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会受到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市场经济变化、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3]。同时,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利率水平、税收利率、消费信贷等。这些政策的变动会引起企业持有资本的变动,进而导致企业财务收支的不确定性。
2.2 企业内部控制乏力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内控管理不健全,存在不少问题,如管理混乱、岗位设置不合理、资源配置不科学、操作不规范、生产浪费等。还有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仅由一人负责会计、出纳、保管等工作,进而增加了财务风险。另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不规范,员工在操作过程中过于随意,甚至可以弄虚造假,让企业蒙受财产损失。
2.3 内部审计未充分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很多企业虽有内部审计制度,但制度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不少企业未设立独立的组织机构,致使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审计效果差。
2.4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是很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大多数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有限,只局限于应付进账、报账等简单的财务管理活动,而对于财务风险评估、预测等工作缺乏了解,不能满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近年来随着财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财务人员熟练应用财务管理软件、信息技术,但不少财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度不够,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 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控管理
3.1 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实现财务风险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必须增强风险意识,要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其次,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决策的相关内外因素,利用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可行性研究、定量分析、科学决策模型等手段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尽量减少投资风险,防止决策的主观性与盲目性[4]。第三、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尤其是企业管理者与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通过教育培训与有效的管理机制,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与财务管理知识,严格遵守财务工作规范,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员工树立风险意识,主动抵制财务风险。
3.2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与管控体系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针对企业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完善风险评价机制,重点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次,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动态监控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财务活动实行动态监控,追踪财务风险的动态发展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第三,企业应尽快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针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现状,合理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做到防范于未然。第四,若条件允许,企业可考虑与上下游企业共建风险抵御联盟。通过企业间的生产合作,尽量规避由于市场环境波动而引起的风险问题,如材料短缺或供应商变动等。
3.3 重视内部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适当增加或减少负债资金的比例,并适时调整企业的资金与资产的结构,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确保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此外,还应构建一套全面、有效、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预测、防范与管控。最后,加强存货管理,在保证生产与销售正常运作的基础上,将存货总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3.4 重视对现金流量的预算控制
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必须重视对现金流量的预算控制。抓好对现金的日常管理能避免现金闲置或流失,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性。同时,还能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债务的可清偿性,从而使资金收益率增加。通常来说,企业可利用F金流量预算来实现对现金流量的有效控制。比如,可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方法来进行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并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式,通过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的流入与流出情况。然后,经多次的汇总、平衡,进而生成企业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再以此为依据确定分时段的动态现金流量预算,实现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动态控制[5]。
3.5 抓好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财务风险的多元化与隐匿化发展,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要重视财务队伍建设,加强日常教育与培训,让财务人员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与风险防控方法,增强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严格按流程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职业意识,使其在工作中主动遵纪守法,抵御不良诱惑,严格按规程办事。
4 结 语
总之,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形势,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增强财务风险识别能力,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做好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尽量规避各种财务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书科.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188.
[2]梁志红.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J].价值工程,2012(12):103.
篇13
现阶段,在学术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有两种。第一种,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和预期财务结果之间出现偏差,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第二种,认为企业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两种不同的企业财务风险定义方法可以看作是两种角度的定义方法,前者是从企业整个财务过程的角度定义的,属于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概念,而后者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货币资金活动,属于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概念。这两种定义方法可以看作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延和内涵。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认为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实际财务结果和预期财务结果的偏差,从而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从企业所有财务活动的角度进行定义的,所以其中包括了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以及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类型,即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中有四种风险类型,分别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从企业负债经营的角度进行定义的,只包括由于企业负债经营造成的财务风险。例如,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所需要支付的额外利息的可能性,企业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出现倒闭的可能性等。
1.2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分类的方法不同,因为针对不同的企业适用的分类方法不同,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按照不同的经营主体以及生产经营项目类型可以使用多种分类方法。例如,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这种分类方法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财务风险能否处于控制之中;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参考企业财务风险是否可以经过多角化处理而分散出去;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看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时所处的状态,是否会出现动态变化;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考虑到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时影响的范围以及风险所处的层次;可以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因素所处的环境。在学生界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时通常是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进行财务风险分类,即按照企业筹资、投资等活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类。筹资风险就是指企业采用贷款等举债经营的方式,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而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出现断裂或是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后无法按照预期目标收回本金或获得收益从而导致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善而使得企业投出去的资金无法收回,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润分配不合理或者是税率变动而导致企业财务出现困难的风险。
2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
2.1 财务风险预测
企业财务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风险识别,另一个是风险估量,这二者缺一不可。其中,风险识别是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基础,而风险估量则是企业财务预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估量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首选,介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所谓财务风险识别就是指分析和预测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财务风险。现阶段,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专家预测法。这种方法是比较传统的风险识别方法,我们在很多风险管理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即请相关领域比较权威的一些专家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讨论分析。专家预测法主要是利用专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财务活动进行判断,但在实施时还会根据专家分析讨论方式的不同而分成三种具体的类型,分别为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民主讨论法。这三种不同的专家预测法各具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专家预测法;第二种,就是幕景分析法。即使用暮景来分析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导致这些风险发生的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需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程序,暮景分析法可以提供筛选、诊断、检测等程序;第三种,就是资金分析法。资金分析法可以根据资金运动性质的不同而分成两种,一种是静态资金分析法,另一种是动态资金分析法。资金分析法就是根据企业资金运动来分析、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其次,介绍企业财务风险估量。企业财务风险估量的主要目的就是判断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类型的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这些财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为以后的财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常采用的财务风险估量方法有三种。第一,就是概率估量法。概率估量法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方法,这里就不再详细地介绍了;第二种,就是灰色系统预测法;第三种,就是费希尔线性判定法。当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时,企业的财务一定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以财务指标变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
2.2 财务风险决策
所谓企业财务风险决策就是指在对财务风险预测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决策者选择出一个最优的方案。财务风险决策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财务风险决策需要解决两个比较基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应该承担哪些风险,即企业需要在明知道有风险的情况下还继续相关的财务活动;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应该如何预防和控制风险。进行财务风险决策需要有一个假设就是企业需要面临的风险具有可选择性,但这种假设是错误的,至少是不适用于企业所有的财务风险的,因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企业能进行决策的风险大部分都是经营风险。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决策时有三个因素比较重要。第一,就是企业财务风险决策者所拥有的信息量,第二就是企业财务决策者的专业素养水平;第三,就是企业财务风险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企业财务风险决策的方法主要包含统计型评价决策方法、等概率准则法、极大极大准则法、极大极小准则法、贝叶斯风险决策法、边际分析决策法、效用函数曲线决策法等。
2.3 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方式
所谓的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和自担风险。第一,是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该种风险无法通过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则应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回避风险。但是,回避风险的方法只是适用于那些具有可选择性的风险类型。例如,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某种类型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可以选择放弃该种产品的研发,避免出现资金回收风险;第二,是转移风险。企业在预测出某种财务风险时可以选择将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移出去,一般可以选择和供应商或者销售商共担风险的方法;第三,就是自担风险。自担风险也是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财务风险防治及管理的方法。但是,如果选择了自担风险,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控制风险的规模,避免出现风险传导的现象。2.4 财务风险的处理方式财务风险处理就是指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预防及管理财务风险所支付的费用以及财务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考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法。企业财务风险处理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风险会计核算,另一个是风险财务损益处理。风险会计核算就是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财务风险预防及管理发生的所有费用,通过比较企业财务风险成本和财务风险收益来判断企业的风险净收益。风险财务损益处理是指当发现企业资金不足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偿处理,补偿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的损失,避免财务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出现蔓延,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
3 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
正如上文所介绍的,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这些环节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影响,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地介绍。
首先,企业一般都会使用负债筹资的方式,这种筹资方式有一定的优点,即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利用外借资金进行投资活动,扩充自己的生产规模。这种筹资方式也被人俗称为借鸡下蛋。但是,这种筹资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负债风险。如果企业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所占的比例过大,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又不能及时将资金收回,就无法按时偿还负债的资金和利息,从而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如果负债情况比较严重,还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同时,如果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就是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企业为了减少财务压力,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裁员、变卖不动产,这些不仅使企业的职工利益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还会影响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无力在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此外,企业在这种财务环境下,投资报酬率也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急速下降,从而使得企业进入赔本经营的状态,这种经营状态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企业就会自己宣布破产。
其次,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主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长期投资,另一种是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规模都比较大、周期比较长,未来的收益很难去预测,这对企业经营环境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短期投资的规模比较小,收益也比较低,很多企业都通过贷款形式获得投资资金,企业需要考虑贷款的利息率和投资收益率的关系,如果利息率比投资收益率还要高,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
再次,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企业很多资金都无法回收,这些无法回收的资金都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如果是上市企业,则会影响企业的股价。
最后,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如果利润分配不合理,会影响股价。股息分配过高,使得企业用于自身发展的资金大量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股息过低,或影响股东的收益,从而影响股票价格。
4 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4.1 加强企业财务管控力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对现金的持有量进行合理的管控,从而提高现金的利用率。同时需要加强收账款的力度,避免由于资金延迟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此外对于一些信用额度比较低的用户最好进行实时交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利益冲突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率。
4.2 科学的财务决策,避免财务风险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合理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极有可能提高决策失误的发生几率。为了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决策手段,并对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尽量采取定量计算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切勿个人的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财务决策方式。
4.3 提高风险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