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前言
当今的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现代大都市的形象,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以创造适合人们居住并且具有一定特色景观和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建设中最具有特色、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窗口,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广场是这个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们设计一个好的广场需要大量的城市广场设计理论的指导和帮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问题, 比如说不同的城市广场有不同的设计定位。 应该根据它在城市中的地位和文化特点以及周围的环境交通、 人的活动内容与规律来加以规划设计。
一、城市广场景观的含义及特点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中心公共开放的空间, 其景观往往集中代表整个城市的历史风貌、 文化特色、 风景名胜乃至发展方向。城市广场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景观, 往往具有典型性、 空间性、 实用性等特点。
二、城市广场的组成部分
广场按其性质和功能分类可以分成集会游行广场、生活广场、市民广场、建筑广场、纪念广场、市场广场、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和商业广场等。如果按照广场平面的组合形态分类可以分成规整形广场、不规则形广场和复合形广场三大类。按广场的组成形式分类也可以分成平面型和立体型两大类。
三、城市广场的本质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广场会具有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些共性和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一)城市公共空间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物质积累和象征。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场所,同时也对人的活动起到促进和限制的作用。二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一个特定的空间形式和场所会吸引特定的活动,而行为和活动也比较倾向于发生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之中,甚至会对环境产生一些能动的作用。如果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析的话,就是不同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和不同的价值体系在城市空间进行交流沟通,使得它们彼此共存、互相交融并且互相补充。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其他存在形式还有很多,比如绿地、商业步行街等。它更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并且包含了更多的社会生活。由于我们的社会文化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和地域性的差异,因此说,广场的设计会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本地区的文化特征。比如,欧洲的一些城镇广场和我国的天安门广场就有本质的区别。我国近年来新建的一些城市广场在建设之初就被要求成为展现这个城市风貌的一个窗口,承担地区标志的重任。
四、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风格定位
同传统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相比,现代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整个城市精神风貌和历史面貌的总结展示,因而在设计前需要对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具有充分的解读和把握,从而和谐圆融的展示城市景观。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中心平台,具有空间开发、 人流量大、关注度高等特点, 因而在风格定位时也必须结合城市特色考虑城市广场景观的外观性、 功能性与生态性。
(一)外观性
要求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美观的特点,且风格需大方圆融,兼具特色,切忌为了个性特色而与周边环境产生割裂,应整体考虑,提升品位。
(二)功能性
要求城市广场结合其所处地段区域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如交通广场、生活广场、纪念广场等。不同的城市、区域对城市广场会产生不同的使用要求,要切实结合城市、区域功能及市民的行为、生活、精神需求考虑城市广场的功能,否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三)生态性
要求城市广场景观具备良好的绿化效果,能够为现代城市增添绿地森林区,提供室外休息、 交流的空间,增添城市亲近自然地空间,创造丰富的绿化景观。
五、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措施
(一)当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独创性。当前,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广场景观
设计时,往往忽视了该城市自己的历史内核、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盲目地模仿国外特色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或是国内一线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互相模仿攀比,导致各个城市的广场景观缺乏特色,难以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2、丧失整体性。城市广场景观缺乏对整个城市区域的总体把握,导致其广场环境与周边环境割裂,在整体的空间尺度安排上比例失调,在对城市广场景观的动静分区需求及交通流向、灯光设计缺乏整体性。
3、欠缺功能性。城市广场作为大型街区,对周边市民的生活需求需具备相应的符合,当前许多城市广场往往片面的强调城市广场的景观性,却难以满足周边百姓的生活需求,对于交通设施、人流引导也缺乏控制引导。
(二)完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思路
1、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独特性。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充分展现城市的精神风貌, 具有标志性的展现鲜明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设计时,应结合景观建设的目的、思路,充分放大文化主题,形成独特、明确的可识别性。
2、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统一性。城市广场景观应与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所处城市的历史风貌、文化特色、 风景名胜乃至发展方向。在景观设计时应尤为注重城市居民的文化内涵,深刻领悟城市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和特殊需要,设计出符合城市文化环境的广场景观。
3、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城市广场空间的结构层次应与周围整体环境协调统一,并且实现动静分区、交通分流。城市广场的结构大多为开放式,在进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时应注重广场周边的建筑、道路,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历史建筑,合理设置交通路口,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结合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整体思路,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休闲动区、办公静区、 市民广场、休闲绿地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4、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通行性。城市广场往往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周边交通要道及生活建筑众多,到城市广场的人流、车流量大。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参观、浏览、交往及休闲娱乐等需求,结合广场的性质,合理进行人车分流,科学设置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畅通欣赏城市广场。
5、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可识别性。城市广场景观往往应注重视觉魅力,具备视觉冲击力,但不能脱离城市整体而片面强调冲击效果。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可通过设置具备文化历史特色的标志物,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形成特色传播效应,实现市民的归属感与场所感。
总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城市归属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因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对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目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我们进一步整体把握设计思路,努力打造更好的城市广场。在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系统、控制绿化比例、继承与创新、可持续发展、突出个性创造、重视公众参与等原则。从而创造出人性化的城市广场,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任骋.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及功能[D].山西大学,2007.
篇2
(一)人性化的原则
设计从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增强城市景观的亲和力,城市景观的科技等手段,营造出健康、安全的和谐空间环境,能够使人和自然和谐的发展。城市广场的景观建设,首先要考虑人们使用的方便性,是人们选择景观进行活动的前提条件。改善的空间环境,提供给人们更加舒适的小气候,利于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游憩,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广场景观是开放的公共空间,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活动方式与习惯,因此,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原则应该是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殊群体对空间的特殊要求。城市广场景观建设,要注重地域特色的、生态型的景观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会使当地居民觉得亲切,自然,人们处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之中会感觉放松随性,同时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能够成为展示城市的特色与历史文化的窗口,成为城市广场的标志性景观。生态型的景观设计是景观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的自然生态的景观才是美丽的,注重生态能够吸引人们驻足停留的关键。人性化的设计是要设计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景观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要设计出能实现人们活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城市广场的景观不单单是为了欣赏观看,而是要做到人与自然相适应融合,人们置身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之中有一定的归属感,最终目标就是把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广场、人、城市的关系的和谐,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当做到以人为本,富有一定的人情味,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的需要。比如,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为人们提供一个幽静的散步、聊天的空间,也要考虑到为活泼爱玩耍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游玩、嬉戏、的空间场所,同时还要考虑到为年迈体弱的老年人人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等等,这些都是人性化的体现。景观的设置可以让人们接触到绿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鸟语花香的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景观设计,对城市广场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较小的资源消耗满足人类的最大需求,同时,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关系,以维持整个城市广场的发展系统的平衡。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广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要以生态城市的标准来作为城市广场建设的指导,已自然生态的理念去指导广场景观的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种对景观的设计也就是生态景观设计,也称为绿色设计,它是现代流行的一种设计方式,这种设计的理念就是让景观设计与自然的生态规律过程相协调一致,使城市广场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达到较小的程度。首先,景观格局的可持续性。是指从城市广场的整体空间格局以及过程意义上对景观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景观就是一系列的生态系统的综合,要从空间格局与其发展的过程来认识,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力比如,风、水以及人的活动过程等等不可认为的自然界的力量,这些可持续性的过程,会影响到景观格局的可持续性。很多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景观元素以及所在的空间位置等是构建城市广场生态景观的重要因素。景观格局的持续性是广场景观设计可持续性的一个方面,也是人类获得持续性的生态服务的要求。其次,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特定环境内,其空间的所有的生物以及此环境的统称。大到一片森林或者一条河流,小到一块湿地或者一片草地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元素,这些生物元素之间不断的发生着能量与信息的交流。城市广场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可持续性会受到人为的干扰。把城市广场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的环境关系的调整来实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的再生功能。另外,景观的建设材料和施工的工程技术的可持续。景观建设要使用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又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要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就要对不可再生的资源加以保护的利用。同时,也要保护可再生资源有限的再生能力,要采取减用或者再次利用的方式。最后,是景观使用的可持续性。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景观使用也应该是可持续性的。人口的不断增长与有限的资源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对城市广场的公共设施进行保护和科学的管理,提高其利用率。因此,景观设计有责任设计出克持续性城市广场的景观,提高其利用率。倡导可持续性的环境理论,推动可持续发展。
篇3
Key words: city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Culture; Sketch; time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市广场景观概述
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因而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可以说是城市美学在具体时空中的体现。它是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景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广场设计是最典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设计优秀的城市广场具有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多重作用。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特点
(一)广场景观具有开放性
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的一个开放空间,也是人们集会的主要场所,广场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决定了广场景观在内容和样式上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比如城市广场所承载的城市历史文化与典故、旅游业的发展、社区文化、城市宣传、市集会等都对广场景观起到了宣传开放的作用,城市景观最终成为大家所共有的精神乐园与一个城市的名片。
(二)景观设计与广场规划密不可分
景观设计应在符合广场规划布局大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广场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优化环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市政广场建设起到点睛的作用。此时景观作为一种融人广场规划的设计元素,本身依托于广场建筑而存在,当广场布局定型以后,需要考虑的主要是景观设计如何配合广场布局来达到最佳的整体视觉与设计效果,或是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更好地衬托出广场总体效果。
三、城市广场设计的风格定位及其文化性表达
(一)设计中需考虑的内容
城市广场具有人流密度高、聚集性较强、空间较开放等特点,需要考虑三部分内容:形象、功能与环境。
“形象”指城市修建广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城市景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功能”指城市广场的使用,包括交通广场、生活广场、纪念广场等。不同的广场会产生不同的使用要求,其核心问题离不开人,人是城市活动中的主体,离开人的行为及其精神谈城市广场,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环境”指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场所,需要广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与绿化作用,这一点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风格定位
广场设计所营造的一个“场”,是一个空间领域,我们不仅要在其形态、功能、环境上下工夫,还要将其融入周围区域的文化中去。一个好的广场设计,应该能激发人们的文化生活,创造引人入胜的交流氛围,从而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
(三)文化性表达
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具有共性,具有客观的比例、尺度、重复、渐进、和谐、平衡、对比、交替、韵律、深度、层次等艺术原则。另一方面,城市广场更应突出其个性:一是作品的立意不同,突出的重点也不一样,在突出景观效果的基础上,更要突出历史文化特征;二是作品的主观审美不同,所突出的个性也就不一样。广场是设计者与观察使用者的艺术文化中介,所以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文化要求,并将其物化为设计语言,保证其个性的突出。同时,风格的创造,不能纯粹玩弄形式,而是需要分析当地的气候、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背景,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的设计才利于城市广场风格的形成。
四、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创新思路
(一)软质景观设计
植物
植物景观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既要考虑其自然习性,又要熟悉它的季节变化性能。
首先,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应根据广场景观的总体规划设计,使植物景观与城市广场环境既有整体胜,又有一定的韵律与节奏的变化。
其次,植物要与主题雕塑、水体、环境小品、建筑物、铺装等其他景观设计要素相互依存。
第三,植物要与城市广场周边自然元素相结合,利用植物景观进行广场空间的规划与分区设计,从而形成四季色彩相宜、与其它景观元素间疏密有致的优秀广场景观设计作品。
水体
首先,在进行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中,水景观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景观设计要素,同时水与广场中其它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又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在具体设计中,水景观的表达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即可以是流动的水,也可以是静态水;可以是池中水,也可以是瀑布、喷泉等。
其次,广场周边的建筑物群体、假山、雕塑等在水中形成的倒影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水景观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上的沁人心扉的吸引力为大家所公认,因为流水的声音对缓解人们的疲劳与工作压力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在众多的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为了创造活跃、热闹的氛围而经常采用使流水从高处跌落而形成垂直水带的跌级水体设计方法,这就自然而然的引领人们亲近自然景观水体,于是这个设计作品也就成为了个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由此可见,利用跌级水体设计方法所营造的动态空间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同时已成为这个城市向外界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
(二)硬质景观设计
雕塑作品
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审美的中心景观,是城市广场景观艺术升华的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城市中最富艺术表现魅力的载体,同时也在人们心里架起了一个实现城市未来发展梦想的翅膀。
主体雕塑作品大气、直观、生动的艺术特点,有着对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的纪念功能,例如上海人民公园的五姗运动纪念碑的设计,主体雕塑是由不锈钢的“五卅”两个字组成的,呈放射状,寓意振奋、腾飞向上的精神。中间是由两个坚强不屈的工人形象组成的青铜雕塑,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五卅纪念碑时时提醒着前来参观的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景观设计中的雕塑小品则更有利于市民与广场空间环境的交流与沟通,雕塑小品通常成为一个广场空间景观的视觉新视点。对它们而言其本身的造型设计、大小、质感、色彩等都是需要设计师重点考虑的,当然还要考虑到外部各环境要素是否与人的行为整体和谐等。
各类环境小品
城市广场各类环境小品的造型要素是最能表现一个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艺术特色的。设计师在综合考虑各设计要素的同时,设计出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环境小品,使市民能在体验广场景观环境时,重新感悟人生。
广场环境小品是丰富多彩的,在具体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例如电话亭、标志牌、照明、音响、垃圾箱等环境设施的设置,就要注意功能性,要符合人体工程学,更要注重艺术效果。同时设计时对人们的心理因素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一般来说,人们在环境宜人,视野开阔的广场出行活动,安全性往往是人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设计要体现时代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符合时展的审美意识。城市广场景观通常是由具有标志性特点的城市壁画、自然环境景观、景观雕塑和人文景观等组成的城市景观艺术的复合体,在具体景观设计中我们既要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更要站在现代人的视点去研究设计景观作品,从而逐步树立现代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审美观念,从而使设计的广场景观作品既能体现现代都市风尚,又能为树立未来城市形象做出努力。
(四)空间的类型和结构层次协调统一
广场空间的类型和结构层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放式的,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历史建筑,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很好地融入广场环境中。广场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于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丰富空间的结构层次,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结语
综上,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主角,体现着城市的多样性。广场的景观设计应注重环境,注重生态作用、绿化作用,创造富有生气的城市广场,提高广场的利用率。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实用价值,注重完整的活动场所的形成,应注意塑造民族特色和城市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参考文献
篇4
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就不能照搬西方的一览无余的模式,而是要懂得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原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广场景观文化是一个城市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向的具体体现,是大众聚集和交流的开放性的活动中心。
广场景观体现的就是一个城市大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风格。但现实中,设计者们对广场景观的设计只重视草坪和硬质景观的设计,而忽略了景观造景的重要要素——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树景的造景设计。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的树景造景史给民众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景观印象,也深埋下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特征。因此,我们在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时代,一定要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树景是我国传统景观造景的中国要素之一,是我国传统景观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好体现。它在我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华景观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景在现代景观中的使用意义和价值已经扩大,除了体现我国园林文化特色和审美之外,它还要起着绿化和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环保、调节区域气候、增加城市中有限的空中绿化面积、塑造立体绿化景观等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现实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对树景的应用却远远不够,树景只是作为景观的某种添加以填补景观空间的漏缺,当硬质景观出炉之后,树景更是被许多设计者无情抛弃,更别说是要设计者们去探求树景的更深层的景观艺术价值和审美应用了。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上。我国现有的广场景观流行西方广场一览无余的模式,完全没有中国园林式的绿荫婆娑、曲径幽通、一波三折的意境和风貌,更别提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起到的一系列的生态、社会意义了。曾有人这样概括现今的城市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例如兰州的东方红广场、西安的音乐喷泉广场、成都的天府广场都属于这种情况的典型。这种借鉴于西方模式的无树景的广场景观势必会失却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色,以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价值,更没起到有效的空中绿化作用。
塑造出一个能在各个季节都能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空间,城市的魅力就会倍增,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独具中国园林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树景便能达到此种目的。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要素之一——花木造景就是这种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其中树的造景尤为重要。花木从入土到萌芽、成株、成景,整个发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动态景观,是一个春天花开、夏日成荫、秋日落叶、冬天积雪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交流和和谐相处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加上中国式的树景讲求曲直盘旋的“姿态美”,讲求不同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音韵铿锵的“声响美”,讲求艳阳和冷月下,婆娑的“光影美”,完美地表达着东方审美神韵。
城市广场的立体绿化还尚未提及。所谓的立体绿化,是指地面绿化、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的总称。然而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把立体绿化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物一定要附着于某种固体建筑物之上,立体绿化景观或空中绿化景观应该有更多的处理方式和表现形式。我国现今的空中绿化还停留在探索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的俯视和平视的初级阶段,仰视的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景观还很少。这种具有平视、仰视和俯视的多视角效果相结合的广场景观的表现形式应是我们设计者所倡导的。那么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又怎样来解决从平视到仰视,再到俯视形式的空中景观的设计呢?树木的造景便能很好地达到这种目的,树景既可俯视,也可仰视,还能平视。树木的空中绿化造景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它完全可以把地面绿化带到三维空间之中,这种绿化格式对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城市闹市区的广场尤为适用。
篇5
城市广场按照功能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市政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娱乐广场,如图1。
图1 城市广场分类
不同类型的广场需要不同的植物配置,一般依据广场的特点、文化属性、功能实现等加以选择。市政广场是政府沟通和举行仪式的场所,该类广场的植物主要呈周边式配置,中央以硬质铺装或软质的耐踏草坪铺装作会场,广场内视线通透。纪念广场一般用以纪念某一特殊事件或人物,供人们瞻仰、纪念,植物在选择时可以采取硬质铺装与软质绿化景观相结合,可观、可游、可休憩。商业广场更多的体现城市商业繁华,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现商业的繁荣景象。交通交通广场一般位于交通枢纽,人流量大,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植物可以见缝插景,同时配以当地植物,体现城市的独特风格。休闲娱乐广场在城市中分布较多,绿地面积大,广场风格多异,植被配备时主要考虑广场功能和景观需要。
2 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一般原则
2.1 突出广场主题
前面讲到,城市中的广场分多个种类,不同广场体现的主题不同,所需的植被配置类型也不同。植物景观在选择时要充分体现广场主题,如果选择不当就失去了广场体现的文化形态,比如在一些革命纪念广场放置大红大紫的植物就显得轻浮,应该放置庄重的植被体现肃穆的氛围,例如种植松柏等。另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层次,广场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 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才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色, 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2 地域性植物的使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植被景观特点不同,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色树种,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名片是展示城市特点的一个很好的窗口,种植当地树种就很好地传达了这一思想。除此之外,当地植物种源多,对地区气候适应性好,也更易于存活和生长。
2.3 遵循艺术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在植物的选择设计时除了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外,还要满足艺术性的要求。赋予艺术美的植物更能展现出植物的活力,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植物艺术表现上,可以从植物形态、布置层次、植物组合、颜色搭配、形状拼图等方面着手,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广场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
2.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也是我们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达到广场的渲染效果,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很珍贵的植物,但如果其他廉价的植物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应该从成本方面考虑选择后者。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景观设计原则。
2.5 其他原则
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原则外,我们还要重视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构思与定位、科学性原则、景观生态性原则、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等。多角度审视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3 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有不同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使植物景观设计服务于广场预期效果,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广场植物景观的设计中,有很多行而有效的原则,如果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时能够根据需要兼顾不同的设计原则,找到最优的搭配方案,将给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温亚利,李和平,赵敏.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探讨——以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中山广场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09(2)
2 陈蓉.浅论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配置[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篇6
1.1 互动设计的概念
城市广场景观的互动设计,意在通过场地空间的组织,将人的被动欣赏变成主观参与,使人充分参与到景观环境中,更好的体现广场景观的价值。互动设计是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环境以及延伸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行为以及关系,是审美以及文化,技术以及人类科学的融合。
1.2 城市广场中互动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广场的基本特征是聚集城市人的活动,因人的活动而有了纵向和横向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广场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历史角色与功能,是城市的“活历史书”,反映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广场也是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呈现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生活。广场是记录城市发生的事件及活动的重要场所,发展广场景观与人的互动关系是广场设计关键,有利于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感染力的都市形象。
2 城市广场的互动设计方法
2.1 合理的位置选择
关于广场的位置选择,在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中提到:首先主要道路汇集于广场,是交通道路的集中体现。其次广场在城市中的分布应是分散的,满足人们可以轻易步行到的要求。通常,人们的步行距离约四百米,广场的服务半径也参考此距离。
一般情况下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的话,广场会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如果广场处于街角的位置,这里会成为活动聚会、穿行以及观看过往行人的场所。但是处于街区中心区域,四面被道路包围,就会产生穿行交通,由于无法成为行人的穿行空间,因此不会产生太多观众。由此可见,广场位置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广场是否能给周围的人提供合适的活动场所,是集中人群活动的先决条件。
2.2 流畅的交通流线
流畅的交通流线对广场的互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意大利广场,广场与街道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户外空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们的视觉和行为都可以与广场空间相连,从而可以很自然顺利地从街道进入广场,广场有了聚集和分散人流的功能,继而也就有了产生活动的可能性。然而某些现代的广场仅仅重视平面构图的美观,却不考虑人的行为因素。比如有的广场被环形公路包围,由于车辆的阻隔人们很难进入广场,形成一个隔绝的场所,人们只能远观却不能亲身参与进去。所以广场选址时交通的流畅性也是必要的考虑因素。
2.3 互动性的小品
为了促使人们在广场空间逗留,需要一些东西吸引人们的注意,激起人们的活动兴趣。景观小品是广场设计中的点睛之笔,能有效的吸引人群。互动性小品的设置起到了连接人与景观的行为活动的作用。它是一种文化媒介,它以卓越的想象力,以人为本的功能特点等多方面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耀眼的活动元素,互动性小品已经成为城市广场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因此,不仅造型美,还要表达一定的意境和情趣的互动性小品才能具有感染力,才是成功的艺术品。
3 城市广场景观中景观与人的互动
3.1 人对景观的认知
人们通过空间的特征或相关位置的感受、归类、回想进行阐述,将空间信息输入大脑后交织形成的一种结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空间认知就是不断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结合的整体。从来源于环境的刺激,通过感觉器官受到刺激,然后在大脑中得到认知,与先前经验进行比较,然后理解最终做出反应。人对周围景观环境的认知来源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的感受。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80%以上是依赖视觉的,各种形状、色彩的信息共同组成了视觉刺激。研究人对于景观的刺激与相应的反应,目的在于提高建成景观设施的舒适度和质量。
3.2 景观与人的行为互动
(1)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就是接触的机会,有些人有共同的特点、兴趣,有时互动是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引力,有些人因为共同爱好而产生稳定的互动。例如日本大阪棋盘游戏公园以西洋棋为主要设计思路,建筑师将多种规模的棋盘游戏融入到周围绿色的环境当中,西洋棋棋盘的雕塑模式设计也形成了小型的游乐场,游客可以在其中下棋或爬上这些棋盘席休憩。所以,景观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起到了一个媒介的作用,它有效的把人与人联系到一个环境中产生互动行为。
(2)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人的行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根本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人与自然、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人的行为对景观的影响人不仅仅是景观的服务对象,更应该是景观的参与者。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心理需要,比如人们对景观空间兼有开放性和私密性需求。开放性的景观空间提供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同时,私密性景观空间能为了满足人们的安全和隐私的需要。因此,景观设计过渡性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衔接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形式,使人们在各景观空间中流动不会感到突兀。景观中的互动设计最大的特色在于吸引人的情感互动,要注重设计的参与对象是人,设计是为人而服务的。只有了解人的需求才能在建成后的景观体验上真正的为人所享受。互动式设计强调人的参与,重视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实现人与景观的和谐关系,吸引人的积极参与。
4 结语
综合上述,城市广场景观中互动设计通过对广场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广场总体的考虑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广场的和谐统一。城市广场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景观首先是文化现象,其次才是自然现象。设计师首先必须充分关注人与机体、人与设备的活动和需求。这样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传统的广场是由建筑围合而成的集聚性空间,最早产生于宗教、贸易和文化等公共活动,是人们集聚的场所,用来庆祝节日、举行宗教仪式、进行比赛等活动。中国早期的广场,如天安门广场等,是一种政治集会式的广场,以硬地铺装为主,很少考虑广场的景观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广场作为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环节也随之同步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城市广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其中,城市的中心广场是城市中心区的主要空间,是城市面貌的集中体现,对城市的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城市中心广场一般位置重要,面积较大,其景观构成较为复杂。另外,中心广场大多也是综合性广场,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丰富多彩的广场景观。
以人为本是贯穿广场设计始终的宗旨性原则。做为城市的主人,广场的使用者,城市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广场更是如此。它是人们进行交往、集会、娱乐、休憩等活动的场所,其设计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方便、舒适地进行各种活动。景观设计一定要研究广场上人们的视觉感受、心理需要以及行为特征,创造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广场景观,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不同目的等的多样化需求。
中心广场是城市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服从城市大局,然后才是强调自己。中心广场的周围一般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它们和中心广场形成围合关系或是借景关系,对形成广场的景观至关重要。
中心广场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区别于其它广场。每个城市只有一个中心广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的象征。一个有个性特色的中心广场,不仅使市民感到亲切和愉悦,而且能唤起他们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加热爱他们的城市。个性的创造不是凭空得来的,它要求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作全面的分析。
中心广场不同于城市的其它广场,它应能充分体现出城市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的精华,使市民在广场上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历史的延续,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把景观设计同文脉结合起来是形成特色的重要手段,常通过两种设计手法来实现:一是把建筑空间环境整个地作为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模式的符号;二是从传统建筑中提取符号,传达历史信息,赞同现代建筑体量空间同传统建筑造型要素、细部片断的兼容,设置暗喻。
地形对形成广场景观影响很大,往往在广场的立意之时,就决定了广场的形式布局和特色。对这些现有地形的利用成功与否,决定着广场设计的成败。济南的中心广场利用原有的环城公园(护城河)的一段,形成广场的安静休闲区,把原有河道两岸的地形重新整治,形成曲折错落的池岸效果,原有的绿化也尽量保持不变,保持一种自然的植被形态,形成环境优雅安静的一区。青岛的五四广场充分利用其临海的优势,将大海的美景纳入到广场中来,形成其现代、清新、壮观的广场景观,上海的外滩广场也是利用地形造景的重要实例。
广场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它的围合是通过四周的建筑和地面来完成的,因此,建筑本身既是重要的景观要素,又是围合广场空间、形成空间景观的界面。单面有建筑时开敞性最强,如上海外滩广场,给人以开敞之感,四面有建筑时,开敞性最差,给人以安定的感觉。建筑单体的体量对形成广场的空间感影响也很大。
地面对广场的景观形成有很大作用。由于中心广场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其土地的商业价值也很高。有时,通过在广场地下做建筑的方式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通过局部下沉使地上、地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提供了建筑的入口,另一方面,丰富了广场的景观层次。
篇8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即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造艺术手法和当地建造材料,保护结合处免受自然多样性的影响破坏,体现地方山水风景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等。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反映本土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带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沉积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文化观念对城市广场空间结构具有深层次的影响,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普遍的事实。今天,想要“包容主义地”、“正确地”运用历史,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们需要广泛注意以下方面:
1.参考当地的历史原形; 2.参考世界范围内的原形;3.参考“遥远的”和“较近的”历史时期;4.全面探究历史先例;5.批判地评价对先例的选择和先例的种类。
显然,片面的历史参考是“排他的”,所以应该尽量避免。
广场是人与人交流的公共场所。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场所由空间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和历史文化涵义所构成。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文化扩散性与渗透性对本土化的影响
“本土化”实际上是一个内存的文化殖民过程,与其说它是非西方文化的复兴,倒不如说西方文化真正开始了对非西方文化的浸。在精英文化层面,本土主义知识分子所竭力倡导的“本土化”,却恰恰是要让西方文化合法地深入到本土文化的骨髓中去。
现代城市广场设计本土化的概念内涵就是城市广场设计理念层面的概念在被引入地受当地历史、文化、经济、制度、技术等因素影响,在吸收过程中被认同、修正,进而转化为与本地城市广场建设体系相融合的操作层面的设计概念,操作层面的城市广场设计同时对理念层面的城市广场设计进行修正,这两种不同层面的城市广场设计概念互相影响,在实践中调整、发展、并最终成为理念和操作并重的“本土化”城市设计的过程。
尊重本土,与时俱进
“当然,在文化传统中继承下来的圣域,也不是那样原封不动地永久保存下去,它会随着时代而消失,或者发生变化……”黑川纪章说的这句话用哲学观来解释就是一种物质的绝对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因此,在城市休闲广场的设计中,我们既要保存和宣传自己国家的“圣域”,保护文化自尊心的根源的同时又必须承认别人的“圣域”。但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别人,抄袭别人。更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他人的排他思想。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那么他是不会得到进步与成长的。
以人为本,创造人情化的场所空间
现代城市间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息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它的规划设计上十分明确,那就是更方便、更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注重对人所存于的空间中活动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深入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目的是要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空间需要。在空间环境中活动的人,与人共处的行为中距离是最重要的。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篇9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一、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景观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城市空间的处理,原有场地特点的利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广场、步行街的布置等等。城市的公共空间是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从实质上体现了景观的存在。
城市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理清历
史文脉,另一方面还要突显出城市特色。城市特色,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形象的总体概括。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它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符号特征。城市特色主要由文物古迹的特色、自然环境的特色、城市格局的特色、城市景观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以及城市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等 构成。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越是有差异,特色越容易显现,这种个性和特色源于历史和传统。
二、 国外广场案例分析
城市广场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文化思想观念重大变革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的沉重代价是自然界遭受重创。自然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严酷现实反过来又威胁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不同,城市广场在城市发展中的阶段性也不同,在当代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除要借鉴国外城市广 场建设的优秀经验外,更应立足本国文化和实际情况,并有所创新。
1. 洛克菲勒中心广场
洛克菲勒中心广场建成于1936年。它被认为是美国城市中最有活力、最受欢迎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广场规模较小,面积不到半公顷,但使用效率很高。
该广场为下沉式,它在高差处理上比较特别,由广场周围的三条大街(西49街,西50街,洛克菲勒广场大街)进入广场均需经过踏步。由三条大街下沉的墙面包围着下沉部分,提高了广场的封闭条件。在广场的中轴线垂直进入广场的道路称为“峡谷花园(ChannelGarden)”它约宽17.5米,长约60米,做成斜坡处理,从而使得人们从5号大街上不知不觉地走向下沉广场,从这里进出的大量人流注意不到斜坡的存在。广场的下沉式处理可以躲避城市道路的噪音与视觉干扰,为身处繁华市中心的人们创造出比较安静的环境气氛。广场规模虽小,但由于考虑到时令、气候、游客年龄层的需求不同,在空间使用率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效,每逢夏季就支起凉棚,凉棚下支起咖啡座,棚顶布满鲜花;冬季则又变成溜冰场环绕广场的地下层里均设高级餐馆,就餐的游人可透过落地大玻璃看到广场上进行的各种活动。
该广场的魅力首先是由于地面高差而产生的,采用下沉的形式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在广场的中轴线尽端,是金色的普罗米修斯雕像。它以褐色花岗石墙面为背景,成为广场的视觉中心。洛克菲勒中心广场创造了一个富有生气的、及功能与艺术为一体的新的广场空间形式。
2. 意大利罗马市政
广场位于卡比多山顶一平台上,该处是古罗马时期宗教和政治中心。1536年米开朗基罗着手改建规划,他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空间的秩序,将元老院偏于一侧的楼梯改造为对称式,处于轴线终端,并重新布置雕塑与楼梯两侧,以加强轴线。北侧兴建的博物馆将广场三度空间构成为规则的梯形空间体。广场深79m,梯形平行边分别为40m和60m,元老院高 27m,两侧建筑高20m。广场尺度适宜,且利用梯形的透视效果,加强了主体建筑。广场西侧开敞,面向山下大片绿地。在西侧有三对雕像,增强了广场的层次。广场中最为特色的是它的铺装,由星形凝聚到中间的雕塑。
三、对徐州市广场的意见和建议
1.广场围合界限不明确,缺乏主体——徐州火车站广场
广场的围合感与周边建筑有关。首先要有连续的墙面来形成封闭的空间。其次是避免多条道路从广场中穿过。进入广场的道路越多,缺口越大,封闭性越差。尽量避免城市交通,特别是非步行交通穿越广场,必须穿过的道路要设法缩小断面,从而缩小建筑物的间距。
徐州火车站广场围合界面高度较高,四周是高大的建筑,让人产生封闭感。广场上视觉感不强烈。火车站广场还有许多问题,如:1、站房设计、建设,缺乏与外部交通关系的研究;2、停车场与车站进出口方向不一致;3、停车泊位不足,导致车辆乱停、乱放;4、站前南北向道路被人为隔断,使广场与周边道路系统性减弱,缺乏交通组织弹性;5、人流导向设施缺乏,导致陌生乘客延误停留时间,甚至迷路。
2.对人的需求考虑不足——新城市民广场、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校内广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求,这种需要排成一个需求系统,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虽然关于人类的需求理论有很多论述,但对人类行为需求的最基本规律是共通的。人不管何时都有需要坐下休息的需求,所以广场上需要人性化的空间。
新城市民广场上虽然小品设施比较多,但是可供市民坐下休息的空间却不多。只有休闲广场上的花架下有几个坐凳。市政广场和商业广场部分都没有一定的休憩空间。所以在该广场上应该增加一些可供市民坐下休息的小品设施。
中国矿业大学校内广场上几乎没有可供休息的地方,只有空旷的广场空间和旗杆。虽然可以体现出环境的美观但是没有考虑到人的要素。可以在两边树阵之中添加坐凳来改变这一情形。
四、结束语
论文对徐州市广场的研究,提出了徐州广场建设的四条原则:
1.文化性原则:广场的设计,要注重城市的文脉,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特定历史文脉下,该时代背景的广场环境徐州市有良好的文化积淀,要使市民牢记徐州的文化,就要从市民的生活中进行深化。这就要就徐州市的广场注重风格和文化特色,加强地方感,将娱乐与教育一体化。
2.以生态环境为本原则:现代城市广场应与生态环境结合,从整体出发,运用园林设计方法将自然融入人工化环境中,再现自然风貌。徐州市有山有水,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将徐州现有的资源进行改造,与广场结合突出生态环境。
3.以人为本原则:公众是城市生活的主体,他们对城市环境和景观的评价是应该值得重视和认真对待的。公众对城市景观的评价一般很少考虑功能、造价和思想意识等隐性的内容,评价依据主要是直觉的外观。所以,广场的一切都要以人为出发点,使人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领略到其中的乐趣。
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城市广场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对广场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广场的研究以及对徐州广场的调查研究,得出城市广场设计不仅要考虑经济以及人的要求还要充分运用文化和环境的结论。
【参考文献】
篇10
近年来,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在我国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但在实际景观设计中却因理念和技术的滞后,却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两点:第一,艺术性与科学性缺乏有机结合。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乔木和灌木种植的比较失衡现象,观花植物偏多,缺乏观叶和观果的树种,注重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塑造,忽视植物科学性种植,致使景观植物常因生长环境不适而枯死。第二,广场植物景观培植注重绿化率,忽视绿量。绿量是在进行城市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认真考虑的问题,然而,很多城市广场铺设大量的草坪,虽然绿化率提高了,但绿量不足,且种植草坪的形式呆板单调,不能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要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不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艺术性的原则。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遵循绘画艺术以及园林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第二,实用性原则。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保持广场的主要功能,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第三,科学性原则。每一种植物都有着自身的生长习性,遵循植物的生长习性,栽培的植物才能取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充分依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景观设计。例如,在水体边则应选取耐水湿的植物,如垂柳、水杉等。在土壤干旱处,应选取枫香、合欢等。
3常见的几种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广场的类型是多样的,每种类型的广场其特点和主要功能差异比较大,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就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
1)市政广场。
市政广场在城市中的功能主要为市民进行庆典、集会等提供活动场所。这类广场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作用很小,因此绿化用地在广场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对于市政广场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得到取舍,做到精简。
2)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在城市中其功能主要为市民提供购物、娱乐、饮食等。这类广场主要以商贸活动为主,广场的空间形式各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依据周围的建筑以及道路的走向进行合理设置。商业广场的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所以广场主体多采用硬质铺装,以保证视线通透。在不影响商业广场的整体视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栽种不同的植物供人观赏,以提高广场的环境质量。在进行栽种时,不同类型的植物种植具有一定的差异。
3)休闲娱乐广场。
休闲娱乐广场在城市中的数量较多,广场内的植物覆盖率高,植物类型多样,其功能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锻炼、玩耍的活动场所。休闲娱乐广场的植物造景应依据广场的自身特点、居民活动需求、景观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景观设计。通常情况下,休闲娱乐广场的主景区的景观采取规则式配置,其它的辅助景区的景观多采取自然式配置。而且,很多地方的休闲娱乐广场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广场内的植物配置常与当地的民间故事、历史名人、地方特产等文化联系在一起。因休闲娱乐广场的功能要求,广场内常采取修剪、编织等方式对广场内的植物进行造型,以为市民营造舒适的休憩环境。
4)纪念广场。
对于这类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来说,主要以景观功能为主,以生态功能为辅,广场中心多采用硬质铺装和软质绿化相结合,广场内栽种的植物的选取具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根据广场的纪念意义和主题来确定。
篇11
一、以城镇背景为原则
小城镇广场空间是人工环境与大自然相互依存,构成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组成的生态环境。城镇空间应该是由它所处的自然字典里条件下生长出来,不仅在生态上与自然环境呈平衡关系,而且要尊重自然和自然亲密的相处。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追其根源,一个城镇的形成是经历很多年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形成了一个城镇自己的城镇文脉,设计者应该从城镇文脉、传承和风格这三点来贯彻整个设计理念,在历史与现实间,找到合适的取舍点,既要传承历史,有药改善地区环境,振兴地区活力。
在城镇广场建设中,要以区域城镇背景为基础,主义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特征,从城镇广场建设中认识到自然要素与文化传统的宝贵,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文化的形式呼应,主用利用城镇背景来创造空间特色。
二、以生态基础为原则
重视原始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化与水被称为广场上的绿色通道和蓝色通道,人们越来越青睐于生态有机结合的生态型广场。能够享受清新的空气,享受幽静的环境,享受自然带来的生机。一般说来,小城镇广场的绿化率不应该低于50%,水虽没有固定的要求,但水体的造景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是小城镇广场的生命所在。
城镇广场的开发应该强调区域生态环境的规划和保护,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在宏观调控规划发展格局中,科学有效的保护当地生态资源从而不会危及到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良好的生态坏境、优美的视觉景观,是城镇广场的先决条件,是城镇广场规划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三、以社会公众为原则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研究人类动机时将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意动需要和认知、理解需要以及审美需要,并提出了著名的“需求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最低级的需要开始,向高级的需要发展呈阶梯形。具体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设计在以人的各种需求和现有条件下,不仅考虑人物质性的生理需求,也将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求,协调、平衡情感对于社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的出发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人更好适应社会的生存,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小城镇广场设计是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公众并非一个单一笼统的概念,而是各种参与社会活动的民众集合体的代称。设计从来都是与社会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最初的价值是“人”,最终的价值尺度也是“人”,但“人”不是孤立的、物质的人,而是社会的、精神的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正是这些有着相对独立性,统一存在且又相互联系的群体的集合构成了整体的社会公众。社会是有着相互认同、团结感和集体目标的人的集合。”
四、以城镇未来发展为原则
(一)创建有活力的生活型小城镇广场
小城镇广场是人造的生活空间,是对自然、对生活条件的反映。可以说,小城镇广场的休闲交往活动是小城镇空间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设计小城镇广场时,必须十分关注场所与社会活动的互动,因为空间是社会活动的载体和展示场所,社会活动为小城镇空间创造活力和个性,空间与行为只有相互结合才能创造出适应城镇环境的城镇广场环境场所空间。
(二)创造生态、平等、效益的小城镇广场
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是“环境、社会、经济”大循环的系统下,简易个“生态、平等、效益”的区域特色生态小城镇景观广场。生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演绎规律,以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形式作为广场资源的驱动力。在小城镇广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理由保证自然和谐,生态稳定的社会环境。效率:在小城镇广场的建立中,充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带动和调动经济关系,在小城镇广场的基础上,发挥其广场自身的功能潜力,以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
(三)创造适合城镇未来发展的小城镇广场
篇12
引言
城市园林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因而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可以说是城市美学在具体时空中的体现。它是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城市园林景观道路与广场设计的原则
道路与建筑、广场的组合,不宜过分随意。园林的道路和广场设计要考虑其图案、色彩、装饰诸因素的应用,以提高园景的观赏效果。建筑与道路之间,应根据建筑的性质、体量、用途而确定建筑前的广场或地坪的形状大小。
(1)、园林道路的设计原则
园林道路既是园林划分不同区域的界线,又是连接园林各不同区域活动内容的纽带。园路规划决定了全园的整体布局,园林设计的园路还应有引导游览、组织风景系列的作用。同时,要使道路与风景山体、水体、建筑、花木之间构成有机的整体。
园林道路的设计,应当考虑系统性。要从全园的总体着眼,确定主路系统。主路是全园的框架,要求形成循环系统。园林道路的设计,还应当考虑“顺势辟路”,指道路设计应与地形巧妙结合。路折因岩壁,路转交锋回。山势平缓则路线舒展,大曲率;山势变化急剧则路径“顿置婉转”;尤其是在自然山体的山脊和山谷,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所以山路讲究“路宜偏径”,要“临濠蜿蜒”,做到“构园得体”。其意之二,“顺势”就要分析园景序列空间构图的游览形势,“因势利导”、“起伏顺势”。园路的设计应顺应地形的变化而“敷设”,顺地形而起,顺地形而转折;反之,设计者也可以结合园路的势态而陡急、而延缓。园路与地形、地势相辅互成。园路设计切忌“拼盘”。
(2)、广场的设计原则
现在设计广场,一般多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的设计需注意排水设施,否则雨季造成积水,影响公园的服务。
广场与建筑、道路的组合,不宜过分随意,应当充分考虑到开展群众游园、娱乐活动方面的需要,台阶宜缓不宜陡,每隔几层台阶有一个小平台。
园林道路和广场是园林的重要内容,而园林道路又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及走向必须满足该区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园林道路的功能作用
(1)、园林道路的功能作用
园林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2)、划分园林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道莫便于捷,而妙于迂”、“路径盘蹊”、“曲径通幽”等都道出了园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以曲为妙。“斗折蛇行”、“一步一换形”、“一曲一改观”,追求一种隽永含蓄、深邃空远的意境。其目的在于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使一幅幅画景不断地展现在游人面前。
(3)、引导游览
我国古典园林无论规模大小,都划分几个景区、设置若干景点,布置许多景物,而后用园路把它们联结起来,构成一座布局严谨、景象鲜明、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所以,园路的曲折是经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的。使得遍布全园的道路网按设计意图、路线和角度把游人引导输送到各景区景点的最佳观赏位置,并利用花、树、山、石等造景素材来诱导、暗示,促使人们不断去发现和欣赏令人赞叹的园林景观。
(4)、丰富园林景观
园林中的道路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与周围的山水、建筑及植物等景观紧密结合,形成“因景设路”、“因路得景”的效果,从而贯穿所有园内的景物。
2、广场的功能作用
大型、文化娱乐型建筑,如公园中的影院、剧场,观众必须在短时间内集散,上一场观众退场,下一场观众进场的高密度、短时间的更换,要求有足够的容纳空间,这就是广场,体现出了广场的功能作用。
二、景观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1、深刻领悟设计意圈掌握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应组织项目主要设计师与主要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意图对接,必须做到主要施工人员正确领会景观设计意图,保证施工过程中更好地将设计效果展现出来。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各城市园林小品、水系驳岸、花岗岩碎拼、洗米石地面、雨花石立铺、圆形木质坐凳、排水井制作、灯具安装、乔灌木种植、草皮平铺等方面。
2、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景观效果和层次,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主要包括质感、质地两方面,其中质感直接体现在人们视野里,而质地主要是保证正常的使用功能。
3、地形效果的把控和调整
人工造地形的效果在景观工程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总效果,它起到了创造具有诗意的人造自然空间的作用。
三、城市景观道路与广场设计措施
1园林道路设计的要点
(1)、园林道路的疏密要求
城市园林道路的疏密和景区的性质、地形、游人的多少有关。一般安静休息区域的道路密度可小些,文娱活动区及各类展览区的道路大些,游人多的地方道路密度要大些,山地和地形复杂的地方道路密度可小些。总的说来,城市园林道路布局不宜过密,道路的面积大致为公园总面积的10%~12%。
(2)、园林道路的起伏曲折安排
城市园林道路的起伏曲折是以地形和景观空间的组织与使用功能要求等因素决定的。起伏变化一般是在山地、丘岗的地形上,随地形而起落,形成空间的竖向变化。曲折变化不但在山地有,在平地的树丛、建筑等障景影响下也要有曲折变化。园林道路的起伏曲折主要是构成空间的转折和视线的转移,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延长游览路线,但必须注意要与景观空间的变化凋合一致,不可为曲折而曲折,“三步一弯、五步一转”的琐碎安排只有矫揉造作之感。
(3)、台阶布局设计
城市园林中的台阶除使用功能外也有美化作用。园林中的台阶主要应用在建筑入口,水旁岸壁、山路、陡坡等处。它可结合花池、栏杆、水池、挡土墙、假山蹬步而设。使用的材料有木材、石料、钢筋混凝土。台阶的踏面宽度与高度的比,在园林中也是多样的。—般的踏面宽度为b=30~38cm,高度h=10~15cm。
2、城市园林广场的布局设计
在园林平面规划中,园路与场地是划分地形的一种要素。地块形状的方、圆、规则或自然,都可以由园路场地的划分与组合来造成。我们知道,地形是园林景观的主要载体,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结构部分。由于园路在地形构成上具有先决作用,因而园路的平面线形、路网的组合形状和园路竖向上的起伏变化等,都会对园林景观的全貌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园路和广场在园林造景中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结束语
城市广场与道路设计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改善城市景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城市园林景观中的道路与广场设计是最典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及穿插其中的道路所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集中体现了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设计优秀的城市景观道路与广场具有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多重作用。规划好这方面的设计,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099-03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现代的城市居民日益需要经常性的休闲活动来平衡身心,保持健康的体魄。对此,梧州市人民政府在2003年适时提出了实施“三百项目”和“三年一大变”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于是,一个融娱乐、休闲、赏景于一体的,以健身、康体、大众参与文化活动为主题的梧州市政广场景观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由此产生,并在方案招标中获得选用。
一、现状分析
设计中的梧州市政广场景观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包括市政府办公大楼、文化中心和新迎宾馆(现在的江滨大酒楼)周围地块,占地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座落在梧州市的行政、文化中心位置;三大建筑物坐落其中,造型独特,雄伟壮观,各具特点。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政府广场,喷泉、雕塑、绿化相互衬托,融为一体,景观效果很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政府大楼前广场虽然景观很好,但面积较小,入口太窄,铺装地不足,对广场的开放、外延不够,缺乏大气的景观效果。(2)三大建筑物的每个广场主题内容不够明确,缺少文化内涵。(3)三个广场之间各有一条街道相隔,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缺乏相互间的有机联系。(4)三个广场在原设计时,只考虑灯光照明,夜景效果则欠考虑。
二、设计构思
基于该环境特点和特定的功能要求,结合梧州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为内涵,以宝巾市花为艺术特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相互交流,将广场建成一个高起点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娱乐休闲赏景相结合的、亚热带地方风情特色的行政、文化中心场所,充分展示梧州城市的新形象,因此,在设计构思时重点考虑如下几点:(1)重点突出政府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充分展示行政中心的形象。(2)强调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以雕塑、园林小品的表现形式,赋予文化内涵,突出时代气息。(3)加强三大建筑物前广场景观空间的有机结合,使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营造一个大气整体的环境空间景观。(4)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特别是突出亚热带棕榈科植物和市花宝巾以及开花乔木,既突出景观效果,又注重生态效益。(5)加强灯光夜景的景观效果。
三、总体布局
梧州市政府广场景观工程,既是政府办公楼、文化中心和新迎宾馆的前庭广场,又是奥奇丽路延线上的一块公共绿地,也是市政广场功能互补的活动场所。因此,在总体布局上,着重考虑政府广场前的植物景观和提高灯光夜景效果,以圆形、椭圆形、扇形和自然流线形进行构图,通过对交通流线上的组织分析,利用铺装、绿化、灯光、水景和园林小品这些景观元素,把三大建筑物前的景观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互为对景,组成各具特色的、简洁大方的、色彩明快的景观空间。整个布局大致分为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新迎宾馆广场三个景观空间和一条奥奇丽路街景。
(1)政府广场(喷泉广场):在保留原有喷泉、雕塑和绿化的基础上,着重充实提高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重新铺植草皮,多植大树,特别是棕榈科乔木(如大王椰子、国王椰、短穗鱼尾葵等),再配植一些常绿开花灌木和色块植物(如宝巾花、红继木、黄金叶、黄榕、大叶红草、福建茶等),组成一个具有平面疏密变化、立面层次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的群落景观。以简洁明快的植物景观效果来衬托政府行政中心的形象;以增加广场铺装、不同标高平台和卵石小径来加强政府广场与文化中心广场、市政广场的过渡与衔接,运用古榕、丛状短穗鱼尾葵、小叶榄仁、桂花和花灌木以及色块植物等植物景观来协调广场之间景观的联系。
(2)文化中心广场(宝巾花广场):以广场砖拼合图案的铺装为主,在文化中心建筑前的广场中心以一组用石材或进口地板砖拼合的宝巾花图案(因工期紧未做)和周围广植宝巾花(梧州市花)以及特定设计的宝巾花灯来点出广场的主题,烘托出梧州市花宝巾花的文化氛围和植物特色。在文化中心建筑南面布置了一片以阵列式种植垂榕的方式形成绿荫停车场,在与奥奇丽路交接的广场东侧,开辟一块带状的绿荫休闲生态停车场,以种植2~3行高大粗壮、树形健美的油棕(后改为小叶榕古榕)作为阵列式种植组成群植效果,停车场地作镶草生态铺装,以这种大气的带状植物景观作为政府广场与新迎宾馆广场之间有机联系的纽带。
(3)新迎宾馆广场(叠水广场)。在新迎宾馆入口以北的广场中心,以玻璃钢制作的三层叠水钵(高8.8米)结合环形八个涌泉景观的椭圆形水池,既作为新迎宾馆广场的主体景观,也作为宝巾花广场的视觉中心。远观近赏,主景壮观美丽。新迎宾馆人口两侧以高大粗壮、树姿优美的大王椰子来衬托宾馆建筑,简洁大方。在宾馆之西、文化中心之南的通往市政广场道路,选用华盛顿椰子流线型列植于道路两旁,整齐美观,富于动感。整个广场以大王椰子、华盛顿椰子来突出棕榈科植物的景观特色,装点新迎宾馆的亚热带风情。
(4)奥奇丽路街景:整条路为南北向,全长750m,路宽14m。设计时以柱状垂榕和“星光灿烂”钻石灯组成一道白天景观优美、夜景五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而且柱状垂榕在道路平面衬托下,竖向景观明显、突出。
四、绿化设计
整个绿化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注重生态、改善环境的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种植,通过植物高矮、疏密、色彩的合理搭配,以简洁大方明快的植物配置来突出植物的空间和色块的景观效果及生态效益。
(2)以棕榈科植物为主,常绿开花乔木相结合,突出亚热带地方风情特色。如大量采用一些大王椰子、油棕、国王椰、华盛顿椰子、短穗鱼尾葵、散尾葵、美丽针葵和古榕、木棉、小叶榄仁、垂榕、桂花、大叶紫薇等高大粗壮,树形优美,枝叶茂盛,花大色美的南方特色树种,充满亚热带风情。
(3)大量种植宝巾品种,突出梧州市花特色。如在宝巾花广场周围广植各个品种(大红、水红、紫、黄、白、花叶等)的宝巾花,以突出宝巾花梧州市花的城市象征物,以尊重市民热爱乡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运用彩叶植物的特点。为了突出色块种
植的景观效果,如政府广场大面积运用了福建茶、黄榕、大叶红草的绿、黄、红色搭配种植,对比强烈、色彩艳丽、富有动感,充分展现流线型色块的景观效果,用彩叶草等点缀八个花钵,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双面红继木球点缀于绿树丛中,达到丰富植物景观效果的目的。
五、灯光设计
针对三栋主要建筑的功能、特点及周边环境,在夜景照明总体设计中,通过建筑立面照明、硬质景观照明、绿地照明、水景照明和道路照明等夜景照明手法,进一步提升广场、建筑、园林和水景及道路相关景观夜景的景观效果,让夜晚的政府广场庄严雄伟,文化广场光彩飞扬,新迎宾馆金碧辉煌,奥奇丽路星光灿烂。
(1)政府大楼庄严雄伟,其灯光设计以黄光来勾勒大楼的主线条,以投光灯、泛光灯来照射大楼的外表面,玻璃幕墙采用蓝色内透光,充分体现建筑结构和材质的美感。文化中心造型独特,线条流畅,灯光设计以内透光表现主体建筑,通过黄、白两色投光协调主体建筑。新迎宾馆夜景的灯光设计以黄光为主色调,适当的蓝光构图,形成着实的灯光配景。
(2)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新迎宾馆广场及周边绿地的夜景以市花宝巾花庭院灯为主要景观照明,以草坪灯、投光灯为辅助照明,通过宝巾花灯和一组用花岗岩石材或进口地板砖拼合成宝巾花图案的地埋灯(因工期紧未做),将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和新迎宾馆广场有机地过渡和结合成一体,并提升文化中心广场的文化内涵,充分突出宝巾市花的主题。在政府广场雕塑水池两侧的绿地内各点缀了三株椰树灯增加夜间绿地的景观效果。奥奇丽路则以“星光灿烂”钻石灯组成带状的夜景景观效果。
(3)新迎宾馆广场中心水池的主体景观(三层叠水钵和八个环形涌泉)采用防水的彩色水底投光灯,让夜景的叠水涌泉水光交融,流光溢彩。六、铺地设计 为了统一广场硬质景观效果,文化中心广场和新迎宾馆广场的铺地选用与政府广场一样的广场砖材料,以白砖为主铺成大方块(3.5m×3.5m),以红、蓝砖作色带(宽1.2m)将白砖拼合成纵横整齐的方格图案,图案整齐美观,纵深透视感强。以统一的铺装材料将三个广场空间景观融为一体,加强相互间的联系,整体效果很好。
七、给排水设计
(1)给水:政府广场的绿化淋水采用自动喷淋系统装置淋水,其余绿化淋水采用设置龙头接管淋水。(2)排水:广场排水一律采用暗渠集中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