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开放式课堂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开放式课堂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开放式课堂教学

篇1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几个开放,即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师生关系、开放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良好素养。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明确发对任何一种过分的规范,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应有一定的自主性。应当给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教师实现未曾预料到的意见)以充分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对不同的看法能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时间过程。教师应当积极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度”。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作出比较和评价。其中有些可能是本节课预先未计划到的教学内容,但学生研究出来了,必须予以关注。

三、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角色的转化

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则一直是教育学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现行教育中的主流观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这种“主体――主导论”的出发点,是希望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但是,由于“主体”与“主导”概念内涵的重叠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凌驾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

教师角色定为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 、示范者、组织者和调控者。

2、教学内容的设置

课堂教学首先考虑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课堂内容。但教学内容的确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可能要增加内容,有时可能要减少,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审时度势,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机动地作出调整。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开放题在开放式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开放题,是指问题的答案( 包括解题方法)不固定,有多种,不唯一,不必有解等,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成为开放题。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答案的多种性或多层次性。

开放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鉴别依赖于差异认识,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已经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开放题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自信心。

2.2题型变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应用

题型变式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从变式题中发现与原本的差别。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出学习知识和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3、教学环境的开放

所谓教学环境的开放,就是教师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在这种教学气氛下,他们不仅仅是“学生”,有时还扮演“小老师”,扮演着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

4、开放恰当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开放是对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时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动力。在课上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自我评价、互动评价、连动评价、教师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教师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全方位评价每一位学生。开放的评价体系是把评价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兴趣在评价成功与被评价成功中得到激发。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把猜想尝试、小组活动及日常观察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诊断,而是激励。要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四、应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

1、动手操作是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使用现在的工具制作几何体。

2、小组讨论是开放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必要时可以将桌子围成一圈,教师讲解时,所有同学都面向黑板。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团队力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篇2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开拓广阔视野

在英语学科中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积极开展有效的开放式英语教学活动,如:根据课文拓展延伸;根据兴趣选择补充、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使学生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清楚正确的掌握,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这是灌输式的传统英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促进英语能力的提高,培养创造能力

开放式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地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去交际,把“教”建立在“学”上,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更有利于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方略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和封闭课堂教学相对而言的。在开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开放的空间、环境、学习方式和开放的资源应用中获得知识的构建、技能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提倡开放式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还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营造开放愉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初中英语开放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和开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挖掘学生的自觉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的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问中去思考、去探究,从而更自主地去构建知识。同时,教师要摆脱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大胆发言,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在英语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启发性因大的方式导入新课,运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采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不继学习。

(二)营造开放自由氛围,鼓励学生大胆体验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基于学习过程中的认识、了解、分析、掌握环节的。因此,教师要借助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境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增强自己的体验,在不断的交流、感受中去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样,英语学习才会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我会学”,效率的提高也才有可能。

那么,开放性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呢?

1.注意运用趣味性的教育手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是实现开放性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比如在讲“This is my pencil”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或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常用的学习用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个小组运用所准备的物品以及所学知识进行对话练习,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展开以及各学科的融会贯通。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篇3

摘  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要使课堂生动活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所以开放式教学将成为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方式.

关键词:开放式课堂;开放式问题设计;开放式评价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教育,而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受到挑战,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方式,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发展趋势。开放式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思考问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

案例描述:用方程解决问题(苏科版)七年级上 教学片断

师:(出示月历)我们借用月历来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一时学生都坐直了腰板,好奇的眼神全部盯着我)

师:你们在月历上任意找一个数以及它的上下左右的四个数。你们只要把这五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可以告诉你找的是哪几个数!  生1:真的?  生2:这么神奇!(学生热情高涨)

师:可以用事实来检验!  生:45

师:中间是9,上面是2,左边是8,右边是10,下面是16.

生1:真厉害!再找个大点的:115   生2:110   生3:95  (学生劲头十足) 师:……。

师:谁知道我算的这么快的原因?

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这样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热情,触动孩子们的内心需求、求知的渴望,而这样的情境又和我这节课方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相信后面的学习孩子们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二、创设开放式数学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是引领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新课标中双基更新成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现在的很多课堂学生们只是在练习数学,而非探索和发现数学,因此我们要改变老师整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帮老师备课、甚至让学生学会编写教材。

案例描述:用方程解决问题(苏科版)七年级上 教学片断

师:月历上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1:后面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 生2:前面一个数比后面一个数小1,生3:我还发现上下相邻两数之间有关系,下面一个数总比上面一个数大7,

生4:我根据他刚才说的补充一个,上面一个数总比下面一个数小7.生5:我还发现斜着的两数的规律……。

师:你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也说明月历上的两数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

生:数之间有关系,那我们可以设一个数再把其它数表示出来。

师:设哪个数好呢?

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先设然后再比较。

(学生都埋头忙起来,突然有几个同学应为设哪个好而争辩起来)

生1:不用争了,我发现了一个最好的设法。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前面的一个数为(x-1),后面的一个数为(x+1),上面一个数为(x-7),下面的一个数为(x+7),则方程就是x+(x-1)+(x+1)+(x-7)+(x+7)=45

生2:(突然跳起来)我知道老师为什么算那么快了,和是中间数的五倍!(一时班里面沸腾了起来。)

课堂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初中课堂上引进开放式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让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三、开放式问题设计,让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的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思维活动,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教师可以创造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例1:(苏科版)九年级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给出这样一个例题,设计一个开放式问题: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两点,BE=DF.

求证:AE=CF. 

变式:将条件BE=DF进行怎样的置换,结论依然成立?

例2: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使它为矩形的条件可以是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开放式问题设计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创造发现、总结归纳,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

一、辐射性。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从时间上说是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说是向课堂外辐射;向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说是从书本向各学科、社会实践辐射。全过程开放、全方位开放、全时空开放。

二、主体性。开放教学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应充分放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问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思考、解决问题要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创新性是开放教学的核心。

四、时代性。课堂教学只有引进时代的活水才能永远具有生气活力。尤其当前中考信息开放题的增多,不仅要求学生走出课堂,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而且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吸收跟学科有关的时事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教学实际,拓宽课堂的认知空间,让我们的课堂永远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针对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开放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开放教学目标。开放式课堂教学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教材双基教学目标,为后一步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弹性目标,即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三是发展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现在的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开放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内容包括:①物理课本内容。学好课本上的内容,完成课标所规定的要求;②课外书内容。古今多少学者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真正在学问上有所造就的无一不是阅读了大量的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③生活内容。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本书,生活就是一所无门的大学,开放式教学要贴近鲜活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④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教学的当务之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脚是现代教学特点;⑤时代内容。信息时代,高科技知识、因特网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也应及时纳入,让学生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一颗好奇、敢创造的心。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展开和深入,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构建一个新颖、融洽、活跃的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习,在探究合作中学习。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总结,我发现这些模式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动手、创新、合作、竞争能力和掌握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以下是我的几点经验:

一、辩论式

辩论式比讨论式更激烈一步,辩论不象讨论那样思维发散,而是从一开始双方的观点已经确立并且尖锐对立。这种教学方式适合那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争论不休的,或是一段时间内有争议的观点。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就学活动中,我就以“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和“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为正反方的观点。学生在辩论中展示自己的演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又在辩论过程中加入了实验的环节,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情趣,培养创新性格、创新精神等等。

二.竞赛式

初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争强好胜、反应敏捷),在课堂上也经常采取竞赛的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比较多和复习课中,运用这种方式效果更好。例如我在上宇宙和微观世界这一节内容时,模仿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的竞赛模式,每个班分成4——5个小组,我把设计好的题目列在卡片上,各组进行抢答。在抢答的过程中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迭出。另外我还在八年级进行了物理学家故事搜集比赛,在九年级进行了自制实验装置比赛等等,效果也非常不错。

篇5

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者大有人在。虽然“课改”极力倡导“以人为本”,要求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呼吁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但是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一种需用心去琢磨的艺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一直以来的“以书为本,教师主宰课堂”的封闭式课堂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能力训练’、‘重研讨发展’的开放式课堂”,这只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很多教师事实上早就意识到了“满堂灌”的死气沉沉,也希望改变现状,但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更何况现在在中职学校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营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应将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跟上时展步伐,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一定要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和发展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加强开放式教学,让教学更紧密地与社会联系。坐井观天是不可能不断接受新事物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

二、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具体操作者,不断提高课堂效果,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强化师德教育,提倡铸师魂、修师德、创建最佳的教师形象;提倡为人师表、奋发争先、无私奉献、敬业爱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学校要树立师德楷模,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强烈的认同感;激发广大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讲师德、讲奉献、求质量、求效益的风尚。

提高教师素质还要加强继续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还要做到多才多艺,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知识更新,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要求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要培养双师型、多技能的教师;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育,弘扬勤奋、扎实、严谨、创新的学风,使青年教师热爱学校,热爱教育工作。

三、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教改活动,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教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研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应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改活动,每学年都应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会,每学期都应组织不同类型的公开课,让教师观摩学习,切磋教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要学习和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要注意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研活动中,要特别针对成绩偏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让这些学生能有所学,学有所得,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不断提高。要根据学校实际,把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新教材、研究学生新情况和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果作为主攻方向。要求教师做到明确教学大纲,了解学情,制定最佳教学方案,分班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要大胆进行以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探讨活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教师想教、爱教、乐教、善教,重点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

四、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教案

上课必须备好课,备课一定要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要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备课。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上课前,教师应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目标存在什么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同时,要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他们心里有数,从而达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教学能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课堂教学要采用“启发式”、“学导式”等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以发挥“导”的关键作用。其次,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找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及时指导,把握关键,因势利导,做到恰倒好处,可望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精心分析哪些材料让学生自学,哪些材料由教师精讲,哪些材料是讲与练结合的形式。“讲”则要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能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人浅出。还要避免“抱差生”,包办代替,唱独角戏,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对所学学科的积极性,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篇6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必然性分析

任何一种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因此在当前激烈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时展变化的需求,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方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高。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最初运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前,开放式课堂教学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适时实施开放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何为开放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所谓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采用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讨论,而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路,灵活教学,选择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内容,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放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开放式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分析和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自主性学习模式也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因此,开放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是时展变化的需要,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呢?

1.营造良好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模式和开放的教学环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开放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当形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2.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学生主体地位的塑造和形成,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形成创新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听课,在不断思考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开放是一种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要形成思想上的开放,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开放。

4.教学内容开放化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要想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小学数学知识向来都是严谨的,没有多少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开放化,可以通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化。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或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在这种相互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生活化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也是很重要的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思想上彻底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开放式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锋,董明华.基于开放式教育理念的成人教育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

篇7

Guo Yueying

(Dunhua city of Jilinprovince Huangnihe second primary school, 133704)

Abstract: Chemistry, as the core of basic education,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basic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rt is the most basic part, chemistry teaching work therefo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chemistry classroom,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ow to realize the open teaching mode in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Firs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to adjust teaching; two i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he three is to master the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公民教育的必需性基础文化素养。化学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深入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并应用于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

1.初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要掌握初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方法,需要明确这个系统流程,掌握课堂系统变化的要素。第一时间交流获取信息与学生的反馈,其基本流程呈现如下(如图1):

图1 初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图

2.开放式教学需具备的条件

2.1教育环境

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学生学习习惯产生的影响是有差异性的,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推广应用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营造开放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内、外环境的开放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例如学校配备的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的实验平台设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引导学生亲自制作等。教学思维的开放都直接影响着课堂开放的程度。

2.2教育者主动开放教学

2.2.1开放式引导

作为知识教育行为的主导者,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行为负有主要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发生兴趣,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目的,选择一些较有趣的问题经过设计,吸引学生去寻求答案,追求知识。例如:在讲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时,可先质疑自然界中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然后用多媒体引入人类发现和认识原子构成过程开始讲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到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再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最后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原子核,从而认识了原子的构成,使学生带着一定的好奇心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教师整理组织教材时,要做到层次分明、遵循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低级到高级逐渐提升,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例如:讲“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时,先从简单介绍氧气的由来及氧气和碳、硫、铁、镁等物质的反应实验,从而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最后讲到性质决定用途。运用简单准确的语言,带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不仅易于学生接受,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真正的开放式课堂教学一定是从教师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开始开放的,教师是决定者,W生是参与者。

2.2.2开放式直观教学方式运用

中学化学教学中,除运用传统的模型、挂图、板书外,还应运用现场试验操作以及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使化学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增强直观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微观世界中抽象的化学理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增强自主思维观察能力。如果在多媒体模拟氧化汞的分解过程,把各微粒涂上不同的颜色,进行对比可知,红色的氧化汞分子可分解为灰色的汞原子和黑色的氧原子,两个黑色的氧原子又可结合成蓝色的氧分子,这样从模拟图中就可形象地知道氧化汞在分解前它具有的特性,反应后生成了其他的分子和原子,它本身的性质已改变,难以理解的分子和原子概念便被直观显示出来。

化学中的直观教学方式是离不开实验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具体认识物质的外在特点、物质变化的条件、现象和变化规律。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完成演示实验的情况对学生实验具有指导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起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首先要操作规范,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好奇,提出疑问,然后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指导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最后,要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问认真地分析、解答、总结,进而阐明有关现象所揭示的化学变化的本质,完整的阐述化学实验的全过程。

2.3学生开放式思维的建立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是教学行为的反馈者和教学效果的检验者。因此,学生学习视野的开放性可以有效的促进课堂开放。但是学生学习视野的开放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但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化学科学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学生建立的开放式思维,更有助于教师发挥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形成良性循环,为新一代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春江,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12-13.

[2] 巨广云,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艺术[J].甘肃科技,2011,27(9):181-182.

[3] 徐大仁.浅谈化学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4):70-74.

篇8

一、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合理导入教学内容

随着数学教学的深入,其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其难度都慢慢有了相应的提升。根据这种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注意将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进行更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到灵巧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地以记忆和背诵来达到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获得有效的学习。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消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枯燥感和厌倦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开发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结合新颖的教学理念,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运用开放式教学课堂模式中,一定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相结合,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教学效果。开放式教学的具体步骤一般是先创设情境,然后提出问题正式进入课程内容的教学,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给学生探索、合作、操练知识的时间。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中去。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最大程度地放开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在教三年级数学“单位长度的测量”这一课时,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身边桌椅、文具一般用什么来表示它们的具体长度吗?你们可以用三支铅笔的长度来表示桌子大概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它们都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计量呢?”给学生们提出这个预设性的问题以后,反应快的同学能根据自己的课前预习,快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教师后面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这种情景导入能提示学生当日学习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准方向和目标。

二、在开放式的课堂上,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法

在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突出教学的主体――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加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加大课堂的开放性。分组学习合作法是目前应用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法。所谓分组学习合作法,就是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合适的分配,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学习任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使用分组学习合作法时,一定要注意组员的分配,需按照学习的层次来分,一个组内成员的学习水平必须有高有低,最好能达到优势互补。例如,在教五年级学生分数的运算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法。在实践巩固这一环节,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小组讨论学习完以后,让他们派出代表,到黑板上进行解答和运算。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速度和正确率,教师进行评分。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习的差异和水平得到均衡,班级的学习质量和数学水平也能得到整体的提高

三、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接壤

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也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本来就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让他们真正领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另外,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可以适当生活化,不要用数学教材中过于专业的术语和学生交流,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解能力还不强,没有达到相应的理解水平。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加减法时,教师要利用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事物进行举例。如一些水果、文具等,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一个加减法的式子和答案。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这种举例方式,他们对于加减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课后采集的小木棒进行运算,以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知识和概念。

四、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是目前教育教学的主流趋势。通过开放式教学,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去;分组学习合作法能很好地提升学生课堂的主体性;生活化教学理念能帮助教师的教学更深入学生心中。因此,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将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效、直接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得到快速成长,个性化的学习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

数学开放式教学,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提高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目前全国各地已有多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时使用,教材内容不再像以前那么呆板、枯燥和陈旧。新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自然地延伸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等现实领域,新颖丰富的学习内容引人入胜,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式教学,正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2、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动手实践”是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在动手实践中,学生手脑并用,用实际活动来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能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养成好习惯。“自主探索”能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探求知识、归纳法则、总结规律。“合作交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意志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能让学生在探索发观规律后体会成功的喜悦,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数学救学存在不少的弊端,特别是过分突出现成数学知识结论的传递和接受,冷落和贬低了数学学习过程,导致中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放式数学教学,改变了单一的、被动的数学教学方式,消除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营造一种多样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这对真正实现我国素质教育所注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数学开放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学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的探讨和开展,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开展数学开放式教学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

2、教师在上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哪些数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可起到什么作用,达到什么成效,没有把握好,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与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

3、教师没有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进行及时地总结、概括和提炼,使得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往往停留于动手操作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层面。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运用的频率、时机、时间长短缺乏灵活的处理,花费了时间,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三、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运用

有效运用开放式数学教学,关键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与一般的课堂游戏区分开来,前者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与单纯地追求形式相比完全不同。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切合学生现实的内容进行教学,以达到过程性目标中规定的教学要求。在实施和运用数学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教师要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氛围,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应优化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和收敛、训练的密度和质量等,避免任务的随意性、不切实际性,把真正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及探索发现的过程。

3.适度开展开放题教学

数学开放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必须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教师作一些铺垫,使常规题与开放题更好地接轨。

总之,让数学课堂开放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尽管开放式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一种有效的、先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但它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应当把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把传统教学与开放式教学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开放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李汉云 吃透课改精神革新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1.

[3]黄锦华 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4.

篇10

一、基本模式

1、情境导人,明确目标。小学生的学习则更加依赖于实际情境特别是生活情景,多媒体创设和模型虚拟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的兴趣。然后,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进入情境,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当是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它是调动、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核心。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学习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留下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养成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这是现代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倡的组织方式。可以独立探索,也可组际交流。接着归纳小结。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只作点拨引导,将最优方法推荐给学生,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必须使用,应该是“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

3、拓展练习,提高能力。为了避免高层次学生“吃不饱”,学习动力丧失,低层次学生“吃不了”学习兴趣全无的弊端现象,可采用分层练习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分成A、B、C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教师分类指导,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引进开放题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放”的度,不能忽视 “收”的作用,既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教师的主导性。

4、反思总结,自我提升。这一个环节,主要是突出新知,再现重点,完善认知结构。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归纳所学的内容,回顾梳理形成知识体系;谈本课的体会收获,总结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的乐趣。

二、实施操作

1、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 。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抽象衍生出来的产物。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数学与实际生活分离出来。只有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其教学内容才能让课本的数学变成生活的数学,让理性的数学变的数学,充分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并利用,从而让学生可以活学活用。

和谐、平等、民主是当代教育理念对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定义。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了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以真正地爱上数学这一门基础的学科情境开放能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创设故事的情境来增加数学在学习中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愿意去积极探索和主动思考其中的含义。

2、培养开放的创造精神,鼓励开放的质疑问难。

创造需要继承,更需要革新,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勇气和胆魄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更应注重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甚至不同见解,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

开放式教学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并信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起友好和睦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互动。他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动性才能得到激发。

3、布置开放的作业内容,实施开放的教学评价。

在对作业进行布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改变原有的作业方式,不单是书面上的简单计算,还应该让学生通过亲自创造以及劳动,比如动手类、灵活类的课后作业。同时还可以根据条件来布置合作类的作业,适当地提高作业的观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以达到一起进步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必直接去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而是利用“数学交流”由学生自我调整他们的经验、策略和价值观。开放式的教学评价要改变原有传统教学只关注学生是否会做题,是否能拿高分的情况。要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单只是会做题,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创新的思想。评价时不能将分数看成检测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数学的考试分成口试、笔试、实操、综合笔试四个部分,并且将考试时间分散,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检测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情况.

篇11

“开放式教学”要求建立开放的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兴趣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根据教学条件、环境、情境等变化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学的自由性、选择性和灵活性,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开放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实施的信息化载体,同时也包括如何保持对学生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公共艺术教育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的艺术家,而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成长的一种方式,是为发挥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教师不再是单纯教教材,而是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课内和课外、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效地沟通,手脑有效地并用。这样就形成了立体的开放式教学目标。

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手段的开放

目前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在各高校广泛开展课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也较为普遍。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校艺术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多停留在展示层面,即学生观看作品,教师讲评作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除了艺术专业的学生之外,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两三门艺术课程后,一般不会再接受更多的艺术课程教育。授课形式也很单一,往往采取大班上课形式,加上专任教师数量有限,致使艺术课程教学覆盖面非常窄。学生上课大都只是被动地“看和听”,课堂教学容易陷入有展示无交流、有讲解无沟通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潜能和艺术潜质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展与调动。另一个不利因素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多为选修课,课时量少,大班上课,难免出现教师一带而过、学生走马观花的现象,教学效率较低。再加上考核方式的宽松,公共艺术课程很容易变成学生听新鲜、看热闹的好去处,难以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实际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吸引力的强弱。如何增强公共艺术课程的吸引力需要创建一种开放和共享的学习资源以及可以让学生自由把握和驾驭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模式。要积极开展对网络教育载体的研究,网络领域作为信息化传播与交流的“集散地”,作为信息选择与整合的“优化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已成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网络社会其实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虚拟主体是现实主体的符号化,因此,网络行为既具有现实人的常态真实性又具有虚拟符号的不确定性和假象。开放式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必须依据网络的特点研究网络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将现实教育与虚拟教育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

三、结合本地域特点,积极开发乡土艺术课程

1.教学内容的开放

2001年以来,教育部实施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改革,这就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在这个政策之下,各地、各学校陆续开发和编写了不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包括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等,使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乡土知识传承和地方、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学校特点,实行校本课程;根据教学实际,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根据学生需求,体现学习内容生活化,在日常应用中有指导意义。应根据本地区民间艺术的实际状况,努力挖掘这些潜力,开发一批形式独特的适合本校实际的乡土艺术课程。这不但能有效促进本校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还能借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探析出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特点,形成不同学校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并且对本地区的艺术文化传承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提升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教育部规定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

2.教学形式的开放

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校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组织、感悟、体验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当学生具体接触到现实生活、工作领域的艺术作品时,会使他们的艺术触觉更敏锐,艺术感受力得以逐步提高;同时通过艺术与专业相互联系的感受,也使他们的专业视野得以拓展。开放式公共艺术教学教育的载体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开放式公共艺术教学教育要用敏锐的眼光发掘承载公共艺术教育和活动的载体,要大胆探索和尝试各种载体的应用。要丰富文化载体,公共艺术教育在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的同时要积极利用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作载体,要深层次发掘校本文化资源。要开发各种活动载体。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活动,把公共艺术教育融入“假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和各种学校社团活动中,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良好品性的养成。

3.教学活动的开放

作为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考察各种艺术民俗活动,理解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充分利用当地的博物馆、民间艺术陈列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教学,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拓展了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融入当地社会(地方高职学生主要在当地就业)。倘若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引进民间艺术的教学内容,不仅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本地的艺术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弥补学校艺术教育中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不足,使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结语对于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而言,应强调因地制宜从艺术教育的整体角度来考虑课程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学习系统的不断拓展和延伸,也造就了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新模式。这种人文艺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既是信息技术对于艺术课程学习的全面介入,也是本土人文艺术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网络生活不断渗透的结果。只有与时俱进地创设新的教学模式,公共艺术教育才可以不断地保持对9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呼宇.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探析—以甘肃省部分高校为例.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5

2.诸风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式模式的构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8

3.于丽红.建立开放式教育模式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冶金教育,2002.2

篇12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因此,作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它应该具备健康、易学、实用、开放的属性。然而传统的体育教材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学生在严谨、呆板的技术动作练习中,除了机械的模仿、重复,学习活动不能进行创新。而且,学生在学习铅球、跳高等竞技体育项目之后,既不能应用于日后的体育锻炼,也不能成为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内容。为此,在国家加快学校体育教材改革的基础上,体育教师也要积极创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既结合学生的运动生理发展规律,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赋予传统教材以新的活力。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娱乐相密切的有健身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吸收具有当地传统、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民间体育项目加入到课堂教学中,使体育学习真正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

三、教学方法的开放

篇13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不同。在初中的物理课上,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改变原来那种只依赖老师口头讲课的抽象的教学模式,通过图像、视频等途径将抽象的物理原理具象化,以便于学生对新授课程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动与静”这一节时,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将开动的火车与静止的火车、速度快的火车与速度慢的火车、开动的火车与路旁的景物形成对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对比中感悟出静与动的真谛,不仅可以直观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做到灵活运用,而且提升了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兴趣,进而也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可谓效果颇丰。

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其自身学习深度与广度,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一些狭隘的认识不仅会阻碍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学习之后与其相关的知识也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求索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测量电功率”这节课时,不仅仅要教授学生测量电功率的方法,还应拓展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可以罗列一些电器名称,先让学生猜测每种电器的功率可能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各种途径查询到电器的额定功率,与自己之前的猜测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思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其自身的知识面,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深度。

三、构建互动课堂

传统的物理课堂往往很依赖老师的传授,学生很少有参与其中的机会,也就无法将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交流,更无法得到老师的指正或完善,这样难免会挫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开放式的教学课堂要弥补这一点不足,充分给予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的机会,从学生的发言中了解到他们认识的正确性或片面性,

以便于及时指正。这也是相应新课改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然后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作出相应改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科学探究:摩擦力”这一节为例,在进入新课前,老师可先向学生询问他们对摩擦力的理解和认识,以掌握全班同学对摩擦力的认知程度,方便确定接下来的重点讲述方向;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借助小滑块等教学工具,与同学们共同实验,来探究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摩擦力和接触面积以及接触材料的关系;在新课讲述完毕后,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讨论时间,与同学充分互动,以此来了解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于课下进行专门辅导。

四、锻炼学生归纳能力

初中物理的学习特点之一是琐碎,很多知识点间都有联系,需要同学们根据学习进度不断总结归纳。而且经过总结归纳的知识点间往往具有某种相同的特点,可以使学生运用同样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课堂小结可以作为锻炼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课堂小结,就是对所学知识点的总结概括,是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汲取过程,所总结的正是学生需要重点记忆的地方,应被老师重视。而且,课堂小结老师应减少干预,将总结交给学生完成,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既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的初次记忆,而且在总结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进行查缺补漏,达到完善吸收。最后,老师要在此阶段帮助学生解决疑虑,并对学生总结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使学生能够做到对知识点的真正掌握。通过课堂小结,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能力,而且可以检验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反应将之前的知识点进行二次讲解,重复讲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程度。这也是积极响应新课改以生为本要求的教学做法。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不可或缺的。这对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着积极影响。物理老师应尽快认识到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