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德育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德育内容空泛。有的重点高中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孤立的日常行为规范上,把德育归结为或等同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较少或者没有考虑日常行为规范的内核是什么;只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很难从思想和行动上接受,有的即使暂时接受,也不能心服口服。此外,德育不是高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有些重点高中只是应付课时,学生也心不在焉,德育教育效果较差。
3、德育途径单一,方法死板。重点高中的德育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总处于被动教育地位,这种教育方法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迫于学校、教师的威力而不得不坐在那里,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
4、德育评价不规范,因人而异。有些重点高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最后闭卷考试为依据。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是优,那些升大学有把握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学校往往不能严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仍然是德育成绩较好。而有些德育考试成绩不佳,而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由于没有被教师发现,所以德育成绩平平。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几个条条就行了,平时行为无所谓。导致有些重点高中的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
5、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班主任实际上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的德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随着教师队伍的日益年轻化,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班主任岗位,他们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工作也很投入,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且受市场经济等一些利益观的负面影响,有些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一件事,严重影响了言传身教的教师形象,也影响所传授的德育的效果。
二、增强重点高中德育实效的对策和措施
1、进一步树立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根本的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这一观念,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正如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所说:“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剂”。
2、激活道德资源,塑造民族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
在迈向21世纪之时,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风格,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李岚清同志在一次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质教育的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我深深体会到,日本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人,韩国人一看就知道是韩国人,新加坡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加坡人,但中国人就是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这是很大的危机。“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就是指看不出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气质。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但是,这些优良传统现在在一部分人身上已经消亡了,同时,体现国民素质的社会公德也有较大的滑坡,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但作为学校教育,德育要牢牢扎稳自己民族的根。每一个民族的教育都有它产生、成长的特殊条件和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独特风格不仅是该民族的标志,也是这一民族生存发展的必要依据,没有民族特色,也就没有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我们先辈反复教育和严格管理的结果。今天的教育,不能脱离悠久的民族优良传统,离开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会降低德育的实效,从长远说,也会使我们的民族失去支柱,是十分危险的。
3、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当代中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发展的要求十分强烈。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反省自我,完善人格。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这是近几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道德研究与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此外,改变德育教育只是德育教师工作的错误观念,应树立全体教师都是德育教育者的全方位的观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育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是言传身教的楷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但要传授道德知识,还要注意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它,才能形成道德意志和品质,最后才能转化成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是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每个教师都按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去教育,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并自觉成为一名道德实践者。
4、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使德育评价民主化、制度化
篇2
(一)提高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视
要强化高中生德育教育,我们首先应当提升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并以之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在此基础上的教育工作也才能收获德育教育的真正进步。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增强师生之间的民主意识。现今同阶段的学生相较于过去来说往往更具独立的思想和判断能力,他们更加强烈的渴望民主与独立。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民主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自己做的,教师同样也会做到,形成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上的德育教育必然事半功倍。
2.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恰恰又处在青春叛逆期的他们更加难于接受教师的批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当更加充满耐心的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的基础上再辅以循序渐进的引导教育。对待这样一个青春叛逆期的群体,我们德育教育工作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张扬,用更多的宽容与忍让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1]
3.重视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固然为我们带来的教育的契机,同样也对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在信息时代各种新颖信息的刺激下学生们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见识更多、更为广阔的天地,这就对教师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提高职业技能、专业水平。当然专业水平不仅仅是指学科水平,还包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识、教育眼界、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教师更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在知识的传播者这一角色上,也不能简单地把自己当作长辈。面对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式,研究教育策略,走出德育教育的困境列入教师的工作重点。事实上,我们十分清楚,成长需要两种力量:一是关爱的力量,一是批评的力量。有时批评的力量比关爱显得更有必要。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我们在这方面显得技乏力穷。教育中的许多悲剧常常就源自于教育行为的简单粗暴、缺乏教育艺术等。[2]
(二)培养良好的高中德育思维
1.培养良好的德育思维,站在学生角度,从社会中、生活中选取一些事例,让学生了解并从中学习、感悟一些高尚的思想觉悟,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做事为人才是高尚的道德修为。教师要学生尊重,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赢得学生真心的尊重,还要学会尊重学生,让学生知道得到别人的尊重之前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并让自身有获得尊重的素质。德育中的第一条原则是不伤害学生,以学生利益为主,教导学生德育,教师本身更应该身体力行,做好自身的德育教育。在进行德育教学中,尊重考虑学生的合理的观点。[3]
篇3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我国的各种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及主要能源等总量均居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后几位,所以不能盲目乐观,再也不能用地大物博形容我国的资源,教学中应结合我国资源和能源利用现状,向学生宣传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不应回避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如介绍我国工农业生产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应向学生讲述我国的粮食产量虽居世界第一位,工业发展迅速,工农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粮食仍需进口,主要工业产品市场仍被国外产品垄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会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并下定为祖国的富强腾飞而发奋读书的决心。
二、关注历史时事渗透德育
适当、有机地补充历史故事和当前发生的时事要闻,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信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国策和世界形势。如在讲授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时,可联系之争讲述关于争议的历史由来、经过;指出我国东海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三、分析地理事物渗透德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认识人类、资源、环境、社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能够更好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观点的教育: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陆地环境的物质组成”、“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等;运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联系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工业、农业、交通和商业的区位选择”、“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气象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工业、农业、交通、商贸、旅游等的发展”、“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契机。
四、开展生活实践渗透德育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与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在地球上,我们所听到、看到和所发生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就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实、有说服力。
篇4
第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现阶段对学习的理解和认知,现阶段每一位学生都具备鲜明的个性划分,同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个体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掌控能力,因此要想因材施教最先要明确学生的性格特点,这也是教学的基础内容。
第二,高中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增加自身包容心的范围。对于犯错这件事只是要人都会出现的,而学生自身年龄并不成熟,在出现问题时班主任等教师可以原谅,但是在出现问题以后高中班主任需要做的是正确指导和教育,而不是言语和行为上的责备。想要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急功近利反而会出现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需要每一位学生都要认识到,出现问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出现问题却不知道改正,高中学生在学习和成长时,犯错就像是一片沙漠,一味的抱怨只会让你在沙漠中迷失,真正的解决方法是要找到正确的路走出去。学生是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突显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突破传统意义上德育教学方案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从依据“学习成绩”评估学生能力的理念中突破出来,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评估系统,促使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自身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每一位学生自身的优点都需要班主任自身去挖掘,以此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前进和成长。如,班主任在管理一个新班级的过程中,发现班级中最后一排的男生,行动力较慢、思想理念不正确,同时班主任也发现男孩的不良行为并没有去批评,通过私下的调查和分析班主任得知,男孩出现这些行为和思想都是因为家庭不和谐造成的,男孩的父母离异,导致孩子出现不健康的行为,此时班主任就依据这一男生的特点深入分析和研究,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促使男孩在父母离异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且在实际学习和成长中自主参与院校和班级活动,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高中班主任实施的课堂教学工作是至关重要,需要学校和教学工作人员都加以关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和技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性的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如可以在学校中组织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课余活动,以此优化学生的自主性,有能力的话也可以指导学生走出校门,去大自然中、去实践生活中感受真实性,支持学生自主参与其中,这样教师可以在和谐氛围中指导学生学习德育教学知识,并且不会约束教师方案的实施。在落实实践活动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在课下多了解学生之间的兴趣话题和爱好,并且以全班同学的爱好综合为基础选择共同的爱好,以此设计统一的活动方案,从而更多的让活动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自主实施活动,当然也可以自主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对课外活动和事物有全新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要对自己与其他人的人际沟通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促使德育教学工作得以全面推广和落实。
三、不断分析和研究促使德育价值得以突显
篇5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使学生爱学
1.利用课堂时间,结合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把情感态度的交流和讨论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当今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且这些人际关系时时刻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微笑、得体的言谈和对学生经常性的鼓励和关爱以及学生相互间的默契与合作不仅能够融洽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左右课堂的活动方式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于多媒体等手段,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交际和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英语实践活动中产生好奇,展现好奇,体验交际成功的喜悦。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但笔者认为:在英语学习上,一次次成功的体验才真正是最终成功的心理基础,即成功乃成功之母。所以,在策划与组织英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时,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下载与主题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史实等资料,给学生一个图文声并茂的立体的英语思维与交际空间,始终坚持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趣,寓教于乐。
三、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它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篇6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1.高中德育工作与基本观点教育的有机结合。
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高中的德育教育作为一种道德教育,对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今的高中学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其他原因,对理论所蕴涵的科学世界观的理解非常的浅薄,这样对科学世界观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并且依据于此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显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强化对基本理论、观点的学习就显得极为的迫切。还需要指出,这种学习不是生搬、死记理论的结论,而是要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蕴含于其中的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其以实践为源头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
2.高中德育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相结合。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去建立一种道德理论,而是要表现为一定的道德行为,此为评价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因此,假使我们希望了解人们的某种道德行为,就必须去分析产生这一行为的动机,即为人的需要。这种需求既包括学生的个体需要,又包括社会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须要关注高中生个人的需求,并分析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
3.高中德育工作与学生情感教育相结合。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力,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和课堂上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接触和参与社会活动。假如他们发现自己接受的思想教育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甚至撞车时,他们就会迷茫、徘徊、怀疑,甚至极力排斥正面教育。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要求学生按照道德规范去做,我们从事德育工作的同志的一言一行首先必须符合规范。只有当德育教育工作者走得端,行得正,经得起道德规范的检验,我们讲出的道理才有深刻的说服力,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同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情感关怀既是人类的终极关怀又是人类的基本关怀。思想道德教育是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是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情感教育便是其中的催化剂。因为在人的道德实践中,道德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道德满足,即通过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达到思想一致的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强烈而丰富的情感又是道德行为的前提。并非有了道德认识就必然引起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当道德认识向道德情感相融合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才能实现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需要的增强、道德行为的实现,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养
4.高中德育工作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等是科学精神的范畴,而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这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的德育教育中,除了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还要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世界观包含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内涵。这与当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创新也是一致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剂。
篇7
4、樱木花道:因为我是天才。
5、流川枫:你到底在害怕什么?这样一定也不像你了。
6、井上雄彦:即使自己已彻彻底底的被击败,争取胜利的意欲仍是源源涌上心头。
7、相田彦一:记下来,一定要记下来。
8、樱木花道:左手只是支撑。
篇8
一、高中物理实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明确目的
在进行电学实验或做相关题目前,我们应当明确电学实验的目的,或明确考题需要考察的电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其中的电学规律。此外,明确电学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进行实验的提前条件,而且也是考题考察的目的所在。
2.设计电学方案
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实验,还是做相关的电学考题,在设计电学方案过程中,我们都应当严格依照以下几点原则:(1)安全性: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要想到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对操作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2)科学性:在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原理必须符合物理的相关理论,我们应当将最大限度减少误差。(4)方便性:方案应当可操作,并且较简单,便于读取实验数,有利于观察和记录数据,进而提高处理数据的准确性。(5)可操作性:在电学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器材的可操作性,如在选取滑动变阻器过程中,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分析其阻值和额定电流水平。在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下,我们还要思考其中的阻值是否便于调节。
二、电路选取
倘若题设中存在“节约电能”或“尽量将电路设计简单”等字眼,则我们可采用限流式;倘若题设中存在“从零起调”“提高精确性”等字眼,则我们可采用分压式。
三、器材选取
在选取器材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以下三点原则。(1)按照“最大限度减少实验误差”“电流表存在最大的电流量”等原则,我们应当正确选取器材的量程,一定确保仪器的指针存在一定的偏转,通常情况发生偏转的幅度超过三分之一。实践证明,这样可有效减少实验的误差大小。(2)在选取仪器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验要求、题目的要求来选取最佳的实验仪器。总的来说,我们设计方案应当最大限度减少实验误差。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中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变化大,但都来源于物理教材当中,而对其创新,对我们高中生的综合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重要的学科,物理对我们的实践、探究等能力要求较高。物理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将课堂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机会。为此,探究提高物理实验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9
二、引导学生重结构,画对象的本质
“结构“一词早就成为画界口头禅,尽人皆知,但真正知其意、知其重要性者并不多,成为画好素描的一大障碍。例如手臂,它是由上臂、下臂、手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上臂又由肱骨、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相连组成,它们的外面由可视的皮肉所包裹。 下臂由尺骨和挠骨组成。手,里面是腕骨,由各种肌腱与掌上肌等与各个骨骼连接,外面由可视的皮肉裹。像解剖一样来分析物体可以使我们对形体内部有所了解。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复杂物体的外貌,都是内外几个部分相结合的构成形。万物皆有其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不少同学画人像只观察到表面现象,不了解表面之中的东西是什么、内部形对外部形会产生什么影响,不知道骨骼形、肌肉形、五官形和表皮形四者的构成与结合关系,所以始终不可能把形画到位。可见,理解的部分不一定看得见,看得见的部分又必须了解其内部构造与内部的形,这样才能把一个物体画准确。
三、引导学生重整体,不拘小节
马蒂斯说:“没有整体的形,细节画得再好、再出色也毫无价值。”整体差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表现为画得越长久越容易乱,画得越多效果越糟。在深入阶段,为了把细节画充分,往往陷入细部的死胡同,走得进出不来。整体是一切艺术之魂,音乐、戏剧、影视、美术等脱离对整体效果的把握,都将以失败告终。
在作画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忘了对整体的把握,要在观察整体的同时去观察局部,在观察局部的同时又要把握整体。整体与局部的观察始终要保持同步,但又不要忘记整体是第一位的。
四、引导学生重表现,理解画面的表现规律
表现是学习素描的最终目的。在素描中有许多关于表现方面的规律性知识,在表现时也就是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体积与转折。没有转折就没有体积。可有的同学认为不画明暗就没有体积感,这是不对的。“抓转折”是表现体积的最基本的方法。例如六面体,没画转折时它是个六边形,画了转折它就马上变成了六面体,并没有画光影明暗不也是立体吗?只有抓住具体的转折的位置,才能产生面,没有转折哪里有面?没有面体积又从何而来?(增加形与体的关系。)
2.透明的暗部。有的同学会把暗部画得一片漆黑,我们就这样被暗部闷死了。暗部虽然不受光,但它会受反光的影响。“透明的暗部”说的就是暗部的四周是深色的,中间却是亮的。因为它四面都与受光的亮部相接,在与亮部的对比之下产生了错觉,感到这一地带颜色深。中间亮则是由于反光造成的,反光越强中间越亮。(增加举例。)
3.统一的暗部。暗部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它具有统一性。所有暗部皆属不受光部分,不管其中的各种物体有何种不同变化,都应统一于一个大的暗部之中。如果孤立地拉大暗部中的各种变化和差别,必然造成暗部的破碎感。暗部如乐队里的低音部,是为衬托亮部和高音部而成的。暗部作为衬托亮部的存在,就不应喧宾夺主,暗部是画面上虚的部分,必需统一于整体之中。
4.物体间的空间关系。空间是靠对比产生的,没有前就没有后,前面的东西要想拉出来,后面的就自然会推远过去。空间还要靠主体与背景的衬托,通过简与繁之间的相互衬托,或繁衬托简,或简衬托繁。还有黑白之间、粗细之间、动静之间的相互衬托关系,都是处理空间不可缺的要素。
5.光源与光感。有光才有光源,光有正面光、侧面光、顶面光、多向光等等。有光就会有反射光,通常表现在物体的暗部。不同的光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在写生中对光源要有明确性,这样才能更好地统一暗部。
在掌握了以上规律以后,要做到积极主动地去绘画。
作为学者,我们不能做自然的奴隶、物象的镜子,而是要主动、积极地去表现对象。 素描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探索更好的、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向同行们学习,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10
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以过去七次课程改革作为基础的,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传统的体育课程只重视学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而新课标更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更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更强调学生体育爱好、运动专长的形成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新课标的这些变化为高中体育新课改指明了方向,所以推进新课改,首先要落实新课标。
二、推进新课改,必须要紧扣学科性质
高中体育,是指《高中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顾名思义,这个学科包括了体育和健康这两大内容。其中的体育主要是指体育知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健康主要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是途径,健康是目标,而健康又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新课标规定了这门课程的五项具体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项目标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每一项都不能脱离其他项而独立实现。
高中体育虽然不属于高考学科,但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这门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学科。这门课程也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学科。这门课程还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既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又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学科。在推进新课改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门课程的基本特征和学科性质,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提高学科素养的同时,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推进新课改,关键要关注学生发展
实验证明,传统的“填鸭教育”、“应试教育”、“接受教育”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束缚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新课改面临着转变教育类型的紧迫任务,实施课程改革,就是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铺开“素质教育”、“探究学习”、“创新教育”,就是要从过去的“接受继承”向“发展创新”转型,从“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育、课程、教学要适应每一位学生。
落实在高中体育的课改中,就是要在每一堂课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能充分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学有所获。另一方面,我们既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又要全面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培养自己独特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督促每一个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贡献我们的力量。
篇11
慕课激起了学生自己要学习的欲望,同时慕课教学时使用的工具及方法与以往也大不相同。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在面对教师教学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尤其是学困生,这种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短时间内影响到作业、测验和学习兴趣。而从长期来看,打断学习的连贯性,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让他们逐渐陷入恶性循环。但慕课的优势就刚好在于,学生在家学习慕课时,完全可以自主地、按照自己的节奏、以一种比较放松的心态去学习。同时学生在家里已通过慕课学习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就要实现课堂翻转――也就是通过活动、游戏、检测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做系统的整理,促进学习的良性发展。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
二、高中英语教学与慕课的结合
这里就高中英语学习方面,讨论下慕课与英语教学的结合:
1.慕课的知识结构系统化,有利于语感的构建
慕课是按体系构建,建立在学校教学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它呈现出的是很有逻辑的知识体系。所以,慕课的课程设置大多以知识单元来进行划分,让学生按知识图谱进行学习。而英语语法本身就是语言系统的体现,其教学也需符合系统性要求,也需符合语法发展规律。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学习缺陷在于没有英语的自然语言环境,而每天一节英语课的语言环境显然不够,不可能全面形成语感。而慕课因学习时间的机动性和视频与游戏的渗透力,凭借其实时的英语语言交流环境,可帮助学生构建语法知识体系。
基础再差的学生也总能说出一些简单的英语句子,也能找到符合自己难度的课程。在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询问的过程中,利用已掌握的语法知识,在自己想要保证语言流畅性的过程中,语法和语感都能得到提升,提高了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2.慕课的知识碎片化特点有利于英语新教学理念
慕课时间较短,总是将一个知识单元拆分为若干个小知识点,并按照小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高效专注时间约为10~20分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慕课比实体课堂更符合教学规律,会使学习更有效。
从新版英语教材的特点来看,一是常使用图示解释英语语言,这就有利于我们利用视频进行比图示更直观的方式把教学要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复杂的语法规则。二是在新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环节,其编写目的应是有意将各语法部分用练习来分散呈现,方便学生理解。
3.慕课的学习方式能动化,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建构
慕课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关注学习者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慕课教学中,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的学习氛围下,按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自发组织学习圈,随时开展学习。在教师设置的慕课平台上,学生可利用在线教材注释、闯关游戏等软件工具,也可直接求助于教师和学习同伴,也可回复同伴的提出问题,强调了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合作中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其语言输出能力。正好满足了新课改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
4.慕课的学习环境个性化,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慕课的英语教学能全面改变教学环境,在慕课平台上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英语的授课视频、动画演示、精品课件、闯关游戏,还配有专项训练和讲解,相关知识点的链接,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摆脱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激发了学习的求知欲,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搜索知识的能力会得到长足的培养。
篇12
就这样我试着让两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面站着,一名A同学扮演太阳,另一名B同学扮演地球,其鼻子当作太阳表面的参照位置和地面参照点P了,用教室前门的上插门栓当作恒星,A同学与门栓背对着,并间隔一定距离,B同学面对A同学,三者在同一直线上,A同学处在中间并靠近B同学,让全体同学注意观察两名同学的鼻子,此时是正对着的,B同学与门栓方向也是正对着的(即想象成宇宙空间的这个方位)接着让B同学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同学慢慢转,转正好一圈时,即停下,此时与门栓方位一致,全班同学均认同此时已转了一周,经历的时间应是地球自转真正周期,但此刻B同学的鼻子与A同学的鼻子并没有正相对,还需要转过一个角度才行,这时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即刻理解。教学时间大约5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规律
教材中并没有讲解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这部分内容,这部分是地球运动的知识延伸,是高考考查范围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高考前复习中可见这部分试题,每届学生们在学到这部分内容时,都很难理解。例如:当以地球为中心时,太阳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运动轨迹,学生常常感到困惑,更谈不上总结把握其规律了。此问题不解决极易挫伤学生学习信心,给高考复习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潜心钻研大学教材《地球概论》并得以启发,结合板图,帮助学生建立天球空间分布,把握太阳的运动轨迹规律。近两届考生屡次试行,均取得良好效果,并能独立绘制任―纬度任一时间的轨迹图,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随纬度和随季节变化的轨迹规律。
三、利用小道具突破大难点
在学习等压线与等压面知识点时,大部分学生能在海平面等压面的分布图中画出风向,但对于等压线是怎么生成的,等压面在空间上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变化情况及二者的关系就很难理解了。每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都似懂非懂,理解不透彻,且做题出错率较高。一段时间我陷入了困惑之中,有一次,在讲授等高线知识点时,我让学生们制作模型,结果教学效果非常好。由此受到了启发,这部分可不可以也通过制作模型来突破难点呢?于是,我找来三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大卡纸和三顶不同颜色的瓜皮帽作为道具,教学效果果然很好,具体操作很简单,如下图:
配合板图,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模拟演示,也可分组合作体验并展示,能深入理解等压面在不同情况下的空间分布情况。瓜皮帽翻转可用来体验闭合等压面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同一水平面上闭合等压线的生成得出分布状况。最后精选几道典型题,对比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与用等高线来表示等压面的空间分布图,归纳总结做题思路,这样既突破了难点还缩短了教学时间,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3
针对以上情况,要求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了解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校本课程资源,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体育爱好。在教学内容上,要灵活科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自觉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
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优化重组体育课程资源,这样,才能为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二、搭建竞赛平台,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求胜的心理,在教学中引入竞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青年学生精力旺盛,求胜心强,在体育课上,可以很好地利用高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性、竞争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这种竞争,体验成功、体验竞技带来的酣畅淋漓的乐趣,大大地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例如,在篮球技巧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技巧,提高在实践中的自觉性,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训练,开展专门的小型对抗赛,要求学生在对抗中应用所学的技巧;还有如短跑起跑训练、排球训练等都可以通过组织一定的小型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将比赛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评价的依据。通过这样的对抗赛,学生不仅体会到竞技的乐趣,而且在比赛当中,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指导,主动学习,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并逐渐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利用学校定期开展的运动会、篮球赛、素质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三、制定科学计划,体验体育学习成功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体现在运动能力的明显区别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帮助同学们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使他们能通过阶段性的训练,获得提高,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总体目标,充分照顾学生的不同,对优生要制定更高的锻炼目标,实施更高的标准;对运动能力低的学生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采用低标准。在教学评价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多采用鼓励方式。学生的个体差异还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上的差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在特长的发展中体验成功,体验乐趣。
例如,当前各学校在篮球场的配置上都比较齐全,篮球是一项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的运动,对于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爱好很有好处。对这项运动,确实也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的篮球技巧、篮球规则等进行阶段性地培养,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自我锻炼,有明显的提高。又如,有的学生在竞赛项目上有特长,教师就需要针对他们制定一定的训练计划,并以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带动其他学生的兴趣,实现整体体育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