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成功案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跨文化管理成功案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跨文化管理成功案例

篇1

我们知道,实施跨国经营管理时,所在国的国情、市场属性,目标顾客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

这里面包括风俗习惯不同、各个国家的历史不同导致的民族感情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宗教信仰和家庭构成等不同。

在合资企业内部也会经常出现由于双方原有已经习惯的管理模式的惯性与新的管理模式的冲突,外资咨询公司克隆国外经营管理模式引进所在国企业而造成的“水土不服”。

在独立实施跨国经营的外企业也会出现在本国和其他国度屡试不爽的所谓“先进战略拓展模式”在这个国度出现“非典”的症状等。

因此,实施应该跨国经营的企业应该明白,实行全球营销,跨国经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诸多差异之间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的跨文化差异是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现实背景。

跨国经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其中文化因素对企业运行来说,其影响力是全方位的、全系统、全过程的。在跨国经营企业内部,东道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相互交叉结合,东道国和所在国之间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经理职员之间的文化传统差距越大。

作为一家跨国经营的企业应该把这些跨国度、跨文化、跨环境等变异的因素考虑进来,充分的融合所在国的积极有效的管理思想,形成一套适用与所在国度的经营的模式,并且把它制定到“长期的战略中去”。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在本章中我们要说的恰恰是由于一些实施跨国经营企业在跨国经营管理中,因不切合所在国情、合作伙伴以及客户“企情”的实际情况,而依托自己的惯性照搬所谓的“成熟、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造成经营和服务失败的案例。

在本书所描述的跨国公司因经营管理模式与所在国市场、合作企业、所服务客户的冲突表现在这些具体的方面。

譬如受到所在国市场处于“市场饥饿”状态下的高烧式“热销”的鼓励,而愈加坚信自己的区域合资扩张战略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扩张步伐,结果忽略了对市场的深度渗透,忽略了品牌的深度宣传。结果使得自己旗下的几乎所有品牌都被局限在了各个地域内,成了地地道道的地方品牌。

而其他的所在国本土品牌的崛起以中低端市场渗透为特色的本土日化企业的攻势正好覆盖了这家跨国公司赖以生存的局域市场,最终只得无奈的成为一个拥有跨国公司头衔的尴尬的“地域品牌”。

这个案例表现的是跨国公司的惯性投资策略进入所在国市场现状的“雷区” “触电”的失败根由。

再譬如自恃自己在世界同业中的技术实力和在本国和其他国度市场已经成功的经验,认为自己可以包揽全部的配套业务,于是便依旧依循其一贯的经营模式克隆过来。

按照其解释,作为一家跨国的大型电器公司,向来对自己自身具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极具信心,是以,自己全盘搞定是顺理成章的举措。

同时,从成本战略上看,认为自己囊括了全部产业供应环节,就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支出率,避免了与供应商翻来覆去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少了许多被人卡脖子的机会。

而且,自己囊括全部产业供应,即使在短期内出现成本赤字,也只是“肉烂了还在锅里”,找平补齐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在法国、在荷兰都是这样,而且也很成功啊!

结果呢,倒霉就倒在这个“都很成功”上了。

由于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角色,战线拉的过长,从而使自己的运营周期延长,运营成本也升高。

结果呢,就突然遭遇价格战,在这个国度,特别是在电器行业,价格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竞争点,几乎每一次竞争都是价格唱主角。在这种价格战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成本就使得其显得尴尬不已,左冲右突穷于应付。然而销量的急剧下降使得亏损的口子越来越大,于是最后终于难以为继,而被迫卖掉了研发和生产单位以保住自己的在该国立足的位置。

究其根源呢,还是那个问题,克隆所谓的“成熟战略”“一贯流程”惹的祸!于是顺理成章的划了一道“延长线”延伸过来,结果不幸进入冲突“雷区”导致失败。

还譬如本书中的这家跨国咨询公司,拥有在欧美很多国家的企业进行咨询的经验,在他们引以为傲的案例库中储存了众多的成功案例

于是在多次偶然就成了必然的经验主义驱使下,他们将一套他们在欧美百货零售业操作成功的管理系统原封不动的导入一家所在国度的大型百货企业客户的公司里。

结果是这套系统与客户的经营管理架构个格格不入。

于是,客户公司不得不聘请另一家公司对系统进行改造整合的,出于对这家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的尊重,对此客户并没有太过激的言辞,只是暧昧的说,这套系统能做到高度集中管理,在总部控制方面具有很强的功能,但是国内百货商场多为综合性百货,与国外专业化经营有所不同”。

其实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由于咨询公司缺乏对所在国百货业的深入了解。换句话说也就是咨询公司对自己的客户甚至自己所操作的项目缺乏足够的认知,直接拿来在欧美的管理系统克隆过来,以至于造成与客户的经营现状格格不入的状况。

同样是这家咨询公司,在为所在国的一家客户进行管理咨询中,称自己的方案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先进方案,而且也是有成功案例的,于是这套方案被引进了这家大型IT企业进行实施。

方案的核心是从个人权力式的管理方式向程序化管理方式转变,但是在一味的克隆下,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点,那就是这家集团的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手段还相对滞后,没有成熟的明确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由于从创业初期到现在的管理程式的惯性,使得集团的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人说了算”也就是“人大于制度”的阶段。

这种程式从高层到基层都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一段时间的业绩“责任制”的背景下,公司内部的小团体利益所构成的“精神壁垒”,(个人崇拜)比较严重,一个分公司(部门)的运作经常是“核心人物”一票定夺。

因此按照咨询公司的要求,要该集团立即动手,马上从个人权力式的管理方式向程序化管理方式转变,这对于该集团来说,的确有难度太大。

5个月后,该集团难以继续承受销售下滑的压力,被迫返回原有的管理、营销体系,咨询方案宣告失败。

为了这次咨询,该集团交足了学费,大量的应收账款、物资、库存的积压,由于机构调整中的交接不清和混乱,形成了一笔笔在子公司与分公司之间说不清的烂账,最后在整体上造成了高达1.3亿元的亏损。

在本书中的另一个因克隆过去在别国实现了成功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失败的案例的表现形式是这样。

该公司在与所在国的一家大型电器企业合资后,在营销管理上,依然照搬自己在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很明显的不适应所在国的国情,首先委托一家也不十分了解所在国市场的“国际广告公司”统一制作广告,而这家“国际广告公司”不了解内地市场,广告定位不准,力度不够,使美国名牌并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另外,由于是“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故而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大公司的风度和气派,一上来就建立一整套类似在美国本土的管理机构;在公司不景气的情况下,对费用、成本也控制不严,仅美方四位管理人员一年的费用就达80万美元。

而冰箱生产的化工原料执意从美国杜邦或GE公司进口,其成本高出1/3多;在管理方式上,中国企业对职工的管理靠监督,美国企业靠自觉,结果克隆的后果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约束不力,人心涣散,影响生产。

而且习惯于规范的美国人不知“三角债”是何物,结果售出商品不能及时回款,最高时客户拖欠款高达六七千万元,造成公司资金周转不灵。

最后结果合资公司的亏损越来越明显,经过风险评估后只得撤资。

这个案例是非常典型的不切合所在国实际的模式化经营管理策略克隆,结果进入“雷区”的失败范例。

让我们再来看另一家有同样失败经历的跨国公司:

这家跨国公司的模式化经营管理策略核心是利用与投资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合资来作为登陆过渡岛屿,从而从容的培植自己的市场优势,达到借势切入投资国市场的目的。同时,以最快速度最大化的获得合资公司的管理权,从生产、管理到销售便全部是由美方掌管,不愿意合资伙伴插手公司的“内部事务”。

在合资后,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网络以及相关的所有运营系统,避开合资方的销售渠道,自建网络,、使自己在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占到足够的优势,不至于在今后的市场运作中被对方所掣肘。

结果呢,由于急于建设自己的销售网络体系,导致公司的管理成本直线上升,直至超过了合资企业本身的最大承受力。

同时立即进行合资公司管理层的“组阁”。采用美国本土规范的市场经济下的团队式管理、制度管理,直接从国外聘请职业经理人入主企业。由于这些经理人对中国国情和市场的不熟悉,使得他们也只得承袭在其他国家一贯的管理方法,结果许多无效的和错位的管理经营策略造成了经营失败。

根据其在本土和其他国家市场的一贯的项目审批流程,一项市场推进方案,必须先传到香港分部,再传到美国总部去审批,一个来回要拖两三个月,等到方案批准,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早已成为了昨日黄花。

一味克隆所谓“成熟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本身对所在国市场的游戏规则的不熟悉,结果投入了大笔的资金,最后反被所在国同行们后发先至,占据了市场的制高点。最后落的个黯然退出游戏的结局。

纵观这家跨国公司克隆过来的经营管理模式可谓是“逻辑严密,丝丝入扣”不失为一套不错的经营战略方案,但是只可惜并不适用于所在国的合资企业,结果同样逃脱不了“触雷”的结局。

本书中的一家国际广告行销公司在为所在国本土的企业客户服务中,也犯了与上述跨国公司同样的毛病。

在这家跨国广告集团的“品牌管理”的模式,以及他们为欧美的其他公司进行广告行销策划和品牌管理策划中,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划模式。

于是,这家跨国公司在为所在国的一家企业进行产品上市和品牌塑造的策划中,他们的一贯行销模式开始启动。

结果几千万的广告投进去,市场的竟然没有产生大的起色,在有些地区甚至不如从前。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密集的投放了约8000万广告(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此时企业的财政方面出现了重大问题,它的资金链条再承受不住这样大规模的投入了。

如果再撑下去,那就是要么举债继续干下去,直到油尽灯枯为止,要么立即停止一切投入。这家企业终于选择了后者,停止了一切的广告以及促销活动宣告,当然也终止了与这家跨国广告行销公司的合作。

篇2

内生动力源自于宏观经济学,是指倡导以拉动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小城市扩大消费,增加百姓财富并扩大内需构成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简称内生力。学生的自生力是指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能力与主观能动性,是推动学生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学生的内生力包括学生的意志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与潜能等。学生内生力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等。提升学生内生力就是提升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信息技术基础教育面向学生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互联网+物联网等概念逐渐融入我们的信息生活,并引领着我们进入全民创新时代。这一时代,信息技术领域有着独特的特点:其一,社会精英云集,如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其二,特别注重创新与团队合作;其三,要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其四,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其五,要有坚韧的意志力与一流的执行力。上述五个方面也构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内生力提升与发展的主要切入点,这是时展的要求,更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通过成功案例的激励、创新成果的吸引、自律言行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品质,让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内化[2]提升学生的内生力。 

一、感化——种下一粒“种子”,为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注入动力 

提升学生内生力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上进心,我们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教授上进心,但我们可以引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人文知识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对成功有相对一致的认识与评价标准,并形成自己的成功观[3]。 

以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功人物为例,如:马云28岁辞职,多年卖小商品,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网站——中国黄页,而后东拼西凑,集资50万资金创办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曾一度到了崩溃边缘,而8年后以200亿成功上市。同样,淘宝曾砸入4亿却没什么回报,让学生了解马云成功背后的意志力是何等坚毅,进取之心是何等强有力。 

马云对成功的渴望与坚强的信念正是课堂教学中需要传达给学生的正能量。与此同时,我们不提倡每位学生都像马云一样成功,而是提倡学生做想成为的那个人,自立自强,走出校门后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做出成绩。有了进取之心,提升学生内生力就有了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努力是为自己,失败要自己来“买单”。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层次,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沟通才是主动积极的、充满动力的。 

因此,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首先给每位学生心中种下“渴望成功”的种子。课堂中种下种子,课堂外发芽并成长。成为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石,也成为学生日后获得成功的“初心”[4]。 

二、熏陶——改变课堂环境,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提供情景 

“孟母三迁”体现了环境对人的认知的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在机房进行,我们无法顺着学生需求改造机房,但我们可以改变环境布置。 

机房的标语、横幅、计算机桌面背景要给学生明确的提示,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譬如:离开前要关机并将凳子放好等。环境的改变与标语能在心理与视觉上让学生意识到所处的场合,并注重言行。时间久了,我们发现习惯就自然成为一种标准,这也是有意识行为教育培养学生习惯的一种做法,即从课堂教学过程非常细小的事情上做起,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重视自律与公众状态下良好的行为表现,即在公共交流学习场合,要让自已表现出积极、自律、睿智的公众形象。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并在教室门口等候学生进入,进入时与学生有眼神或语言的交流。尽管课堂教学是短暂的,但也为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提供情景,帮助学生随时随地注重自律、克制等自身内在品质的提升。 

三、变革——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观,让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与时俱进 

从事教育多年,有些教师自认为有些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无比正确,却不知学生的知识与操作能力已彻底改变。信息技术在社会公众中的普及率已是几年前的数倍。提升学生内生力的同时,需要我们改变教育观与教学行为。 

以学生上网为例,多年前若发现有学生不按教学任务操作时,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断网,那么,教学将会在一段抱怨声中继续。经过多次实验,通过学生回访发现,当大多数学生有情绪时,上课效果非常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位文明社会的公民,离开互联网是不现实的,同样,在课堂中粗暴断网是一种对学生内生力提升不利的教学行为。现代社会的学生要学会的不是不用网络,而是自律地使用互联网,避免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发挥互联网的正能量。 

而在当下,我们需要提升学生的内生力之一正是自律与高效。互联网容易让人“迷失”,调查发现,80%的无聊信息吮吸着学生脆弱的自制力[5]。要向学生传播一种态度,不要把大量时间在QQ空间或微信中刷屏,在QQ空间或微信中刷屏是互联网时代“僵尸人”行为标志。我们要做“活人”并留下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周围的人。想要留下自己独道的见解,平时就要注重阅读书籍与思考。思维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四、评估——让学生内生力的提升看得见,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实现过程化管理 

言行举止,从现实社会中移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分两种基本情况,一是线下言行举止,二是线上言行举止。大多数情况下,线上表现出的学生的性格更多面、更立体;线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相对单一。因此,学生线上留言更能反映学生的本体特征。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记录下课堂教学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并简要记录此人的行为内容与行为环境。以某学生为例,该学生每次上课就像“兔子”一样到处乱窜。第一次出现时让人有点意外,毕竟是高一新生。当学期结束教师回看学生记录并评估时发现,该学生喜好在课堂中后半段乱窜,通过课堂中登记的QQ空间了解到该学生喜好动画、科幻小说。从线上语言与课堂表现上可以看出该学生的心理成熟度比一般学生低,所以,自控力稍差一些,通过一对一谈话后,该学生的改正效果不明显。第二学期开学一个月后进行了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模拟在线测试,结果该学生的成绩为全班最低。然而,教师在全班进行了不公布姓名的分数公布。自测试后,该学生每当课堂练习时就主动问问题,也不到处乱窜了,也许是“恐惧”替代了他贪玩的个性。虽然,在线测试这一招“狠”了点,但要提升这样的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自律、好强心是不能走寻常路的。 

每位学生的情况不一样,在提升学生个体内生力方面,记录与评价学生的言行,让每位学生的成长看得见。同时,也让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有成功经验可循。 

五、沟通——注重情商与沟通力的提升,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融入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 

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情商与沟通力,情商即对情绪的控制力。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冲突时,学生的情商与沟通力就会呈现出来,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影响,更影响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 

案例:在一次课堂教学中,两名学生为了一台计算机互不相让,尽管当时教室中还有许多计算机可以使用。两名学生大声喧哗,要让老师来评判对错。当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呈现出来,愤怒代替了理性的思考时,冲突双方就会表现出令周围学生反感的行为。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不是好强,而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是在全班学生面前一种“丢脸”的行为。经过调查发现,冲突始于一句气话。情商与沟通力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了影响,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内生力的提升。因此,让学生养成大度、友善等品质,形成良好的情商与沟通力是提升与发展学生内生力的必备条件。 

六、赞美——带给学生自信,激励创新,为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注入活力 

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寄予“厚望”。尽管学生在生活中已实践多年,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考核的内容却没有天生的信心。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操作、认知等有着全方位的要求标准,但学生的认知大多只停留在“玩”这个层次上。 

当教与学遇到瓶颈时,就要不断给学生注入正能量,适时赞美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与耐心。对于教师而言,要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喜好,即使学生偶发的不良行为举止,也要表达出理解,并且鼓励学生换一种方式会更好,也就是呵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表达出对学生的认同感并提出改进建议。 

不要吝啬赞美,需要教师不断发现“美”。对学生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要在思想理念上让学生认识到创新不是很难的事情,我们身边很多事情都可以创新。例如:教室中的课本、作业本放置问题,我们可以按使用频率,将课时最多、使用频率最大的课本或作业本放在我们最容易找到的地方,以减少课上寻找课本的时间。学生带着乐趣去思考、去创新、去改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构成提升与发展学生内生力不竭的源泉。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提升与发展学生内生力的具体措施与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目标是激励与感化学生,让学生有上进心、自信心去创新,与此同时,注重线上线下言行自律,提升自我情商与沟通力。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新亮点,只有注重学生内生力的提升与发展,信息技术课才算是真正回归了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元祥,邵山.内生力: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J].教育,2014,(19): 53-54. 

[2] 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 教育研究,2014,(02):55-61. 

[3] 胡超.中美成功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版),2006,(03):112-118. 

[4] 冀勇庆.初心 颠覆此刻[J].中国企业家,2014,(2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