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商业街区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商业街区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商业街区设计

篇1

旅游商业街区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它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它不仅创造了一种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同时给城市的现代化带来了新的理念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因而成为城市商业形态的重要模式。如知名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等。旅游商业街是通过两边的商铺和街道围合成线形空间,融传统文化景观和现代商业气氛于一体,对市民和外来游客都具有吸引力,是市民和游客集中的场所。它既是市民体验性购物场所,也是游客感受当地文化、体验风味小吃和购买地方旅游纪念品的最佳场所。旅游商业街园林景观主要由园路与铺装、置石与水景、园林小品、植物绿化及其他功能设施等构成,是旅游商业街文脉的表现载体。本文以婺源老城区仿古步行街方案为例对旅游商业街区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2 旅游商业街园林景观的特点

2.1 展现地域文化 游客希望看到的是与自己生活、居住所在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展现。为此,在商业街景观建设时应该充分把旅游所在地域最本质的文化通过园林景观元素表现出来。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古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婺源老城区仿古步行街设计方案中对马头墙和徽州建筑飞檐戗角的理解并对徽派建筑风格的延续,其展示了当地的地域文化,产生了良好的旅游效应。

2.2 浓厚的地方特色 商业街园林景观建设时都力图把能够代表本地区最突出的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推销给观赏者。老城区仿古步行街承袭婺源传统的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吸收江南建筑典型的雕塑、牌坊、街道、溪流等景观元素,基本保留了徽派民居传统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气息。

2.3 与游憩、商业相结合 商业街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是将园林景观与游览、休闲、购物、娱乐结合在一起,给游客以可赏、可游、可乐的高质量的体验,以起到群体环境综合效应。老城区仿古步行街的功能、色彩、大小、风格等与周围的游憩、商业环境融为一体,为老城区创造优美的旅游环境与商业环境。

3 旅游商业街具有吸引力的四要素

要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商业街,有位置、主题、业态和空间四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3.1 位置——定角色 直接决定了旅游商业街的人气。吸引足够的人气是保证商业存活和发展的基础,这对于本质为商业体的旅游商业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占据良好的地段就是达到保证人气目的的基础,商业体所处的地段位置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其承担的角色。加之旅游商业街功能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因此,通常旅游商业街都位于主要景点所在的地方或游客必经之路上。

3.2 主题——塑气质 旅游商业街与一般商业街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客户群以游客为主,其功能以旅游观光、休闲或服务为主。商业之外的旅游吸引力也是衡量旅游商业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旅游商业街的气质就是主题,不一样的主题塑造不一样的气质。

3.3 业态——丰内涵 旅游商业街的主题化可以通过特色业态来表现,但业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其科学合理的业态选择和结构配比,吸引游客更长时间的停留并促使其更多的消费,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和更深入的体验,一方面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就像美女的气质终究还是源于其内在涵养的外在呈现,有合理业态的旅游商业街才会是成功的旅游商业街。

3.4 空间——造氛围 旅游商业街有了良好的位置、明确的主题和合理的业态之后,还需要一个人性化的空间,给游客以愉悦的感受,使得游客乐意在此停留、体验、消费和享受。要营造这样的空间,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体量控制。有研究表明,在完全人工条件下,比较有魅力的商业街长度最长约达1500米,步行20分钟;一般而言,商业街的有效长度为600米。要使游客感觉舒适,一般而言,商业街的宽与高之比控制在1左右(0.5-2之间)较为理想,这时游客在此空间中不会感觉压抑也不至于空旷。为了方便游客穿越、停驻、进出旅游商业街两边的店铺,街道宽度一般不小于6米;但也不宜过宽,一般以20-30米为宜,否则人们往返于街的两侧将耗费很多体力,甚至由于街道太宽而放弃另一侧,造成人气分配明显不均。第二,节奏把握。游览一条旅游商业街,也正如欣赏一首乐曲,有前奏、序曲、和尾声。当然,整个过程不可能如此按部就班,此处的关键在于节奏性,旅游商业街良好的节奏性能避免游览过程的平淡单一,引导游客心理丰富的变化,使其带着愉悦的心情游玩和消费。而这些节奏的把握可以通过特色节点、开敞空间、休憩场所和系列景观等来实现。

4 婺源老城区仿古步行街案例

4.1 项目概况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嶂、溪流潺、空气纯净,生态环境甚为优越,数十个原始古朴、颇具徽派建筑风格的美丽村镇,散落在风光旖旎的青山碧水间。婺源自然风光秀美且人文景观众多,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规模气派、雕刻精美的明清古宅,更有无数古祠、驿道、廊桥,无不充满丰厚而悠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婺源的故乡野村寨颇有钟灵毓秀之气,它们或隐现于青翠山间,或倒映在清溪湖面,让人饱领那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美妙意境,因而有中国最美的乡村的美誉。

4.2、风格定位及总图布局

篇2

城正街作为湘潭市老街,在以前老湘潭的经济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连接广州进出口货物运输的重要中转站之一,也是连结上海、汉口和西南地区的商业枢纽,成为了湖南最重要的转口贸易城市,素有“金湘潭”之称。

1历史街区商业街发展的空间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大,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城正街的发展也毫不例外的患了国内许多大城市更新改造的通病。城市改建采取简单的拆建,忽视城市设计的指导作用,这种粗放型的建造手段导致城市肌理的破坏,城市文化、特色的散失,城市空间环境的混乱,空间领域感不强,特色不明显,识别性差,街头公共休息活动设施缺少。

历史街区商业街的发展,应始终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特色,尺度宜人,建筑围合出街道空间,外部空间清晰。沿街商业建筑与街道空间恰如母子相依,水融,相得益彰。而现在历史商业街的建设与改造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学习西方建筑,以空间围合建筑,致使旧城商业街区主导空间为垂直方向而不是水平方向。原本连贯整体的街道空间消失,加之这种主导空间缺乏文化的象征,空间的联系少,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空虚感与孤独感。

城正街许多新建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良倾向:

1.1建筑无序建设

为了提高单位土地经济效益,许多建筑在体量上无限的扩大,一栋栋庞然大物夹杂在鳞次栉比的细小屋檐中,显得极度的不协调。许多建筑不顾城市的肌理、文脉、风貌、特色等,追求“欧陆式”或者“港式”风格,有的甚至直接照抄国外建筑来迎合海外人员的口味,使得建筑立面混乱,材质各异。造成视觉凌乱。

1.2街巷骨架遭破坏

建筑的扩张,使得街巷被建筑围墙隔断,一条条的街道变成死胡同,原有骨架被打断,街道特征散失。

1.3商业广告的凌乱

随着商业的发展,广告与招牌成了街道两侧最显眼的景观,大小广告贴墙悬挂,使得建筑失去了原有的面貌,街道色彩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给人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

1.4基础设施缺乏

街道的店面密集,街道成了进出商店的过度空间,空间单调,行人在长时间购物后找不到休息的空间。

1.5空间尺度的散失

新建筑的耸立,打破了原有的城市机理与空间尺度,原本亲和的街巷被高楼大厦所依,整天被笼罩在阴影之中,变得阴森与冷漠。

这也是中国许多历史街区商业街发展的普遍现象,对街区的建设与规划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空间的人文环境和心理感受,创造人性空间。

2人性化空间的探索

人性化空间是空间的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各类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采用空间宜人化的原则。人性化外部空间是与自然的无计划性的空间相对应的空间。它能满足人的意图,符合人的尺度,具有计划性和收敛性。“人性化空间把空间当作图来处理,确定空间边界并向内侧整顿秩序,表现为空间的收敛性”。[1] 空间的人性与否以及场所的内在活力是与人对场所空间的介入和参与紧密相关的。人性化空间是充满生活感和活力的,空间对行为的发生起积极作用。日常的社会生活是促成人们交往,使城市空间充满生机活力的积极媒介,因此,人性空间的探索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作用。

3人性化空间的设计

3.1 保持外部空间结构、形态和尺度的原真性。

我国传统商业街道空间最主要的空间特性是空间的宜人性,符合市民逛街,购物和娱乐的心理行为,完成一些多功能积聚后所产生的自发性活动。传统城市中心文化商业空间不仅是商业购物活动的场所,同时又是综合性的游憩空间。城正街街区保护规划设计充分考虑购物者行为活动和心理的需求,街道空间与休憩空间相结合,让购物者在长时间的选购之后能找到一处能静下悉心休息的空间。规划设计还根据一般人对空间环境的要求,创造一定的空间的领域。作为城市中最富活力、公共活动最为集中的公共空间,以街道为主的布局形式,集中体现了线形的内向性和外部空间特征,形成动态连续和活跃的步行空间。这也是目前商业街的主导空间形态。城正街通过在两端的出入口处加以牌楼对空间进行限定,使街道内部领域感加强,也反映我国传统城市的独特文化。因此,维持城市传统外部空间结构,形态和尺度也可以创造空间尺度的人性化。

3.2街道与建筑的有机结合

对于街道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首先我们应考虑建筑和绿化向街道的敞开性。处理好街道与入口的关系,倡导多层次地与城市空间积极对话,建筑渗透到街道生活, 强调人的活动产生的活力。沿街商业需要同地面保持频繁而直接的接触,同公共用地连接起来,与街道生活融为一体,保持街道的活力。从服务市场营销管理的角度分析,促进商业服务的服务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服务的可接近性,买卖双方的相互作用和顾客的参与。[2]创造人性化外部空间,使之与城市街道生活更多地发生关系,恰恰是从扩大服务供给,增加营业的便利性和保持经营景气的目的出现的。

在城正街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和环境改善使建筑尽量向街道开敞,促进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具体措施:

3.2.1加强空间的融合性

利用文化商业建筑形成街道的边缘、正面,至少使商店的一部分成为人行道的一部分,以便行人沿街步行时走到商店里面,以达到向街道开敞的目的。

3.2.2增加入口

建筑物各功能应尽可能有自己的入口,通向街道的出入口增加可以使街道重新恢复活力,但应注意入口的大小,较大的立面缺口会打断街道立面的连续性,破坏商业空间气氛。

3.2.3小而开敞

在商业街上开设尽可能多而小的店面,以临街开敞的店面,特色商铺经营和展示各种活动和商品,创造吸引人的生活。

3.2.4步行的舒适性

为保证城正街步行空间的舒适性对街区路面进行改造,提高街区的绿化景观,增加相关服务设施,同时注重文化氛围的创造,使街道成为集购物与休闲功能一体的空间。

3.3人性化街道空间要注重空间的相互渗透。

通过环境整治可以向街道两侧临近空间渗透,形成开放空间和渗透空间,使保持街道视觉连续性与丰富空间的变化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人情味的、生动的、吸引人的场所与人性化空间。街道的渗透空间是从连续的街道空间中生长出来的空间,与街道空间相通,又与街道空间有一定的界定,完全不破坏街道的连续性。渗透的模式有:

(1)与街道相连形成灰空间,一般以建筑底层架空的灰空间或有顶的街道为主,甚至向室内渗透,将建筑的底层空间贡献给街道,成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篇3

1.1项目背景

湖南省永州市是湘、粤、桂三省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基地。黄泥井商业街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城区河西商业区。该片区是永州市冷水滩城区实施旧城区改造工程的重要地段,这一地段建设是旧城改造和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传承冷水滩城区原有功能的具体体现。

现状的黄泥井市场是当地的农贸产品集散地,商业文化氛围浓郁,每天有上万人在这交易,在冷水滩区及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片区地理位置的商业价值愈见增长,但场地明显偏小,基地现状建筑品质较低,沿街建筑大都与相邻道路保持平行或垂直,并将肌理往地块内部延伸。人流、车流混杂给零陵路带来一定的交通压力,同时,这一片区的城市形象也急需改造,规划设计新的商业市场势在必行。

1.2用地现状

基地西靠零陵路,东临任家院北路,北起解放路北,南至虎岩公园,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90―280米。近几年来,在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下,加快了旧城区的改造步伐,使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城市功能得到一定的疏散,特别是零陵路沿线,旧城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黄泥井超级大市场的建设开发正是由于这种趋势。规划区内,还有永州市生资公司、种子公司、冷水滩区供销社等单位建筑为2-7层的民房和公寓,多半外观陈旧简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公共活动场所,商业、办公与居住混杂,对片区的建设和景观营造增加一定的难度。

1.3交通现状

本规划区位于永州市冷水滩老城区,主要交通量集中在南北向的零陵路,以及东西向的解放路、狮岩路上。规划梅山路交通量在近期内,尚未贯通。规划区有铁路通过,近期将被拆除,沿原铁路线改造为区内机动车道。

南北向的荣辉路、任家院路段为16米的城市支路,保留一定的交通性质,交通均为居住区内交通,具备步行化可能。同时由于本次旧屋区改造的统一建设开发,梅山路等支路的建设为统筹疏导超级大市场和居住小区交通提供了条件。黄泥井市场的建设势必会减轻了旧城区的人流、交通过于集中的压力。

2 规划理念

2.1统一设计的理念原则

强调商业街区完整性与统一性,以风格统一的环境设计规范整条街道,并要求对这条街实施统一的管理。努力提高文化品位,精心设计小品、水景与绿化,整治广告与店面。

2.2“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购物环境。新经济时代的商贸业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购物,更应体现对人的关怀,注重营造一种休闲享受的氛围,让购物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3 规划构思

依托现状及其区位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改造要求,其用地性质定位为集商业购物、文化娱乐、居住、办公、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区。规划打破原有的建筑布局,形成新的环境,布局划分以步行商业街为主,配置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商业步行街、高层商业办公大厦及生活居住的新型综合小区。完成城市商业与居住;城市交通与建筑格局;建筑密度与城市环境的改造及规划设计。使该片区成为冷水滩城区一个“以人为本”、以“商业文化”为内涵,具有功能空间多样性、景观空间特色性、环境空间可持续性的现代综合性城市商业街区。

4.规划布局

4.1功能分区

本片区的功能传承商业功能,注重各种互补功能,是综合商业街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经验。黄泥井商业街区由三部分组成:北面,中部为步行商业街,南面规划为花鸟市场。靠近零陵路建设高档写字楼,东侧为居住小区,其中西、中部为商业兼容住宅,就地安置拆迁的居民。此外,黄泥井商业街区涉及改造安置区、东面商品房小区等居住区,同时中心入口小广场还涉及市场和西侧高层区。

摘要:黄泥井商业街区是永州市冷水滩城区河西商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地段商业价值的提升,规划结合旧区改造打造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商业街区。本文结合湖南省永州市黄泥井商业街区规划设计项目,阐述了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综合性商业街区的设计。

关键词:商业街区;规划设计;市场

1 前言

1.1项目背景

湖南省永州市是湘、粤、桂三省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基地。黄泥井商业街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城区河西商业区。该片区是永州市冷水滩城区实施旧城区改造工程的重要地段,这一地段建设是旧城改造和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传承冷水滩城区原有功能的具体体现。

现状的黄泥井市场是当地的农贸产品集散地,商业文化氛围浓郁,每天有上万人在这交易,在冷水滩区及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片区地理位置的商业价值愈见增长,但场地明显偏小,基地现状建筑品质较低,沿街建筑大都与相邻道路保持平行或垂直,并将肌理往地块内部延伸。人流、车流混杂给零陵路带来一定的交通压力,同时,这一片区的城市形象也急需改造,规划设计新的商业市场势在必行。

1.2用地现状

基地西靠零陵路,东临任家院北路,北起解放路北,南至虎岩公园,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90―280米。近几年来,在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下,加快了旧城区的改造步伐,使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城市功能得到一定的疏散,特别是零陵路沿线,旧城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黄泥井超级大市场的建设开发正是由于这种趋势。规划区内,还有永州市生资公司、种子公司、冷水滩区供销社等单位建筑为2-7层的民房和公寓,多半外观陈旧简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公共活动场所,商业、办公与居住混杂,对片区的建设和景观营造增加一定的难度。

1.3交通现状

本规划区位于永州市冷水滩老城区,主要交通量集中在南北向的零陵路,以及东西向的解放路、狮岩路上。规划梅山路交通量在近期内,尚未贯通。规划区有铁路通过,近期将被拆除,沿原铁路线改造为区内机动车道。

南北向的荣辉路、任家院路段为16米的城市支路,保留一定的交通性质,交通均为居住区内交通,具备步行化可能。同时由于本次旧屋区改造的统一建设开发,梅山路等支路的建设为统筹疏导超级大市场和居住小区交通提供了条件。黄泥井市场的建设势必会减轻了旧城区的人流、交通过于集中的压力。

2 规划理念

2.1统一设计的理念原则

强调商业街区完整性与统一性,以风格统一的环境设计规范整条街道,并要求对这条街实施统一的管理。努力提高文化品位,精心设计小品、水景与绿化,整治广告与店面。

2.2“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购物环境。新经济时代的商贸业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购物,更应体现对人的关怀,注重营造一种休闲享受的氛围,让购物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3 规划构思

依托现状及其区位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改造要求,其用地性质定位为集商业购物、文化娱乐、居住、办公、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区。规划打破原有的建筑布局,形成新的环境,布局划分以步行商业街为主,配置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商业步行街、高层商业办公大厦及生活居住的新型综合小区。完成城市商业与居住;城市交通与建筑格局;建筑密度与城市环境的改造及规划设计。使该片区成为冷水滩城区一个“以人为本”、以“商业文化”为内涵,具有功能空间多样性、景观空间特色性、环境空间可持续性的现代综合性城市商业街区。

4.规划布局

4.1功能分区

本片区的功能传承商业功能,注重各种互补功能,是综合商业街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经验。黄泥井商业街区由三部分组成:北面,中部为步行商业街,南面规划为花鸟市场。靠近零陵路建设高档写字楼,东侧为居住小区,其中西、中部为商业兼容住宅,就地安置拆迁的居民。此外,黄泥井商业街区涉及改造安置区、东面商品房小区等居住区,同时中心入口小广场还涉及市场和西侧高层区。

4.2业态分布

1)农产品交易市场―――依托现状商业条件,新建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延续黄泥井市场的传统功能的同时,也提高对市场的综合管理。

2)步行商业街―――中心广场北侧的商铺为三层,中心广场南侧的中央商铺为三层,东西两侧为商住混合的商铺,一至二层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时尚购物街,四至六层为居住功能,作为就地安置拆迁住户。二层商铺之间设计连廊方便顾客购物。

3)商务大厦―――根据规划要求,沿零陵路拟建高层综合性商业大厦,北面的二层建筑为综合性商业空间,南面为高层公寓式写字楼,可作为办公或酒店灵活置业。

3)花鸟市场―――结合南面的虎岩公园,新建休闲型的花鸟市场,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商业环境,给城市肌理注入新的活力。

4)住宅小区―――结合安置拆迁区的就地安排,在步行商业街东侧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4.3空间组织

北入口结合辅地和植物配景,形成标志性入口广场。中心入口结合旱地喷泉和驻留平台,与对景广场形成曲线化的景观空间。此外,布置了儿童戏水区和地面喷雾设施,营造欢快的氛围。南入口简化处理,以花鸟市场中间通道的标识牌和广告牌作为引导,将真正的入口广场置于南面广场上,结合小型园林广场与喷泉。该广场位于虎岩公园对面,可以形成良好的引导区景观和过渡作用。

5 交通组织

在步行商业街中部设置中心广场,强调步行者优先的原则,建立一个安全的步行系统,实行人车分流和机动车管制交通方式。强调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在步行街区增加对残疾人的专用设施,体现人性化关怀,反映市民文明程度,强调城市对外形象。

步行街区只允许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机动车交通利用步行街道路进出,避开主要人流,便于卸货与工作性人流出入的需要;并实施红绿灯交通管制。机动车流尽量控制在街区入口附近,减少对步行的干扰;步行街路宽控制在12.0m,分别为5.0m、5.0步行道和2.0m绿化休憩区,符合商贸空间的步行尺度。步行街区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行消防、急救等特殊功能用车。区内主要围绕农产品交易市场、商业街及商务大厦布置室外停车坪,地下停车库主要布置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商务大厦地下层。

6 街景形态

规划全区建筑以多层为主,在规划区西侧建设高层商务大厦,形成“一点”的高度控制形式;同时,通过商务大厦东侧布局的多层步行街形成有机的联系,使规划区中心的空间更为开阔,共同构筑富有变化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街道空间形态强调沿街建筑界面的连续,沿街高度控制,步行街空间高度和宽度比在0.8-0.9之间,空间感适中,极具有围合感,同时又没有压抑感,收放自如。可充分利用朝夕的光影效果营造商业生活气息。

7 景观规划

7.1广场景观

广场是城市的起居室,是城市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规划根据规划区的需要设置了交通性、文化性等性质的一系列广场。在规划区的中心上,布置中心区休闲文化广场空间,并与城市开发型绿地相结合;而在步行街北面入口处布置交通性广场,引导人流进入步行街与农产品交易市场。围绕着中心文化广场,布置了驻留平台、旱地喷泉、夜景灯和张拉膜等设施。在南北入口建入口小广场和标志夜景灯,以激光灯和光灯营造夜景标志。

7.2步行街景观

在步行商业街上结合带状绿化布置休闲小景,以丰富中心区域的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适当运用骑楼、塔楼等传统建筑要素,形成视觉趣味的中心。大力组织增加小广场空间,结合支路路口分车行管理,当打破过于封闭,单调的街道空间格局。强调商店前的步行空间的缩放,丰富道路景观;取消和弱化道牙;可采用彩色沥青作为道路路面材料,丰富道路景观。

7.3建筑装饰风格

运用骑楼、塔楼等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展现商业店面的现代建筑繁华风格。依据城市设计确定的装饰原则对各商店进行装修设计,严格把关,令其在统一中求变化,使店面装修既符合商业街整体环境的要求,又造型各异,丰富多彩。

8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59034.5

建筑基地面积:26211.3

总建筑面积:113332

容积率:1.92

建筑密度:44.2%

绿化率:30%

篇4

前言

为居住区的居者提供生活方便以及商业街区运营有序且富有生机,商业配套的高效交通组织是最基本因素之一。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人车分流、商业与居住分流、店前运营与后勤服务分流,形成畅通的多层次交通体系。商业配套设施是城市居住区的重要配套设施,在居住区中商业设施,作为居住区配套公共建筑的组成之一,所占比例不大,约为占15~25%。但是配套公建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一.总体布局构思

项目概况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工程项目位于宁南板块的“超级大盘”——某地区国际花园内的最南端,东邻机场高速,西邻共青团路,南接紫荆花路,某地区国际花园绿化率约为50%,是典型“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的高品质社区。而商业街区位于整个地块的南面,占地面积20700平方米。

拟建商业街总建筑面积29700平方米,其中Ⅱ期商业建筑为18860平方米,建筑主要为二层商业建筑,按商业使用功能的不同分区,力图更多的注入生活与工作、生活与休闲、生活与空间的和谐性,不但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更使观景、视野增加了更多的情趣性和丰富性。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轴线作不对称自由式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整个街区用浅水池与外部道路分隔,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情趣空间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丰富空间表情和层次:多彩的活动空间以及购物空间的整体水系,体现商业街的“动”;商业水道在枯水期水中的卵石可以作为健身的步道,体现出商业街的“静”,同时这里也是阳光入口的标志建筑,是小区内部的亲情广场,并起到改善环境、调节气氛的功能。

二、景观节点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五大景观区,它们既有所区别有相互联系,通过主景轴线一一展开。五大景观区为:入口广场与商业主街道、休憩广场区、水景商业街、邻水商铺以及屋顶休闲咖啡区,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不同感受的功能,交流休息、休闲冥想的功能。

环形水景带则承载了动静分区的屏障功能,又起到联系人流活动流线的纽带功能.

我们认为每个主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街区属于情调街区,怎么定义情调呢?我们认为情调应该是为居民服务的——是一种安逸、舒适的情调,不仅能够提供购物的场所,还能享受到生活的情调。商业街的服务群体首先是小区业主日常生活和休闲,其次是对外来市民的开放,提高街区的活力和服务对象。因此我们设计的概念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行为模式,其次是环境概念,最后才是建筑概念。

成功的现代街区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亲切、友善且富有特点的界面,并能提供方便、多样、引人入胜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这也是本次环境设计的出发点。

三、建筑单体构思

3.1 建筑风格

某地区国际花园商业街区的店铺风格其实就是北欧的,有点像别墅的人气味很浓的小尺度的建筑风格,商业店铺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很精致,空间尺度宜人,具有人情味,能够吸引市民进行购物并享受这里的休闲氛围。因此,在屋顶特别设计了两坡的附有透明玻璃的屋顶,设置有花园的露天咖啡屋 ,让人远离喧嚣的闹市,在满天繁星的夜晚, 独自坐在静静的角落,感受生活的乐趣.真正感受诗人李白的月下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在建筑细节上,将广告作为整个商业街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商标--字母,数字,图案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立面上通过横梁的位置,屋顶局部有规律的构架框里,大片的实墙体上适当预留的广告的位置。以免建筑实施后沦为杂乱无章的店铺。

3.2 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的石墙部分以浅明黄色的彩色饰面砂浆为主色调,采用斜纹菱形分隔,映衬北欧。的建筑风格,同时体现出现代商业建筑明快的个性。门窗用中空的low-E镀膜反射玻璃,框料采用断热的塑钢窗、栏杆用安全玻璃配以蓝灰色的工字钢形形有韵律的柱列购物廊,其整体为明亮的暖色调有朴素高雅的格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都采用暖色调设计,形成从色彩上达到统一的效果。

3.3流线分析

1)、车流:商业街区的是7m路,双车道,便于2辆车并排通行。通过景观绿化带与环形水景相依相隔.也形成一个自然的消防通道,丝毫不影响内部安全的步行氛围。

2)、人流:商业街区的内部是步行区,为广场砖和北欧硬木铺设而成,只许人行步道,不许车流进入。运动与通路: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有益处的。 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道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节,体验建筑的细部肌理。考虑到台阶会打断步行的节奏,我们取而代之采用坡道连通空间。街区的9米宽的小尺度的街道,适合人们在不同界面的橱窗之间穿梭徘徊,建筑也基本为9米高,小巧的2层建筑,便于购物者对整体建筑有个清晰的了解。3米宽的购物风雨走廊加强的人的可停驻性,对商品的观赏性。

3.4平面功能

整个商业街用环形水景与居住区相隔,建筑底层均采用骑楼式灰空间,各幢商业建筑之间均用形式各异的连廊相连接,本设计中骑楼、连廊、平台不仅联系了户外空间和半室外空间,还提高了商业铺面价值,方便住户使用,即使在雨雪天气也可以享受购物的自由浪漫.;同时也是街区中重要的标志性空间特点。每栋建筑均在统一建筑风格下形态各异,沿南面紫荆花路均以商务办公和小区配套净菜市场为主,偏向居者基本生活消费的配套商业设施;内部商业街以休闲、餐饮为主,面向青年等追求时尚品味生活的居者。

3.5 多学科在建筑中的运用设计中从运动心理学,将紧张的运动空间与松弛的舒缓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在商业街区中提供了一个富有节奏的空间线路,曲折有致、松弛有度、时急时缓,使整个空间流线充满韵味和变化。设计中更加人性化,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提供带轮的步行交通。从行为心理学确定适当的空间感受,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缩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距离;避免单调平直呆板的空间,造成心理上的距离感和冷漠感。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Ⅱ期商业街建筑面积:18860 m2

占地面积:20700 m2

容 积 率:0.718

绿 化 率:28% (水体面积3000 m2)

建筑密度:33%

篇5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工作之余外出消费成为了重要的活动,对于消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购物之外,还需要重视精神体验,居住区体验商业街能再现家居生活,让消费者对其情感上认同。居住区体验商业街是一种特色的模式,在居住地区建立商业街区,重视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商品交易,这种商业模式能将多个消费项目合理整合到一起,满足人们的消费期望。

1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场地设计

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场地设计,需要将设计内容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城市格局、风俗习惯等方面相结合,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设计:

1.1内向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

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能将居住区和商业街的特点集中起来,居住区中发展商业,为居民提供消费便利,借助物业管理手段,降低对居住区内部环境的影响。设置步行街,优化消费环境,者就需要在居住区内实现人车分裂,建立商业步行街,保证行人在步行街内通过的安全。商业街一般设计在居住区中心,充分引导人流,并且可以对外开放,真正打造居住区内的标志性公共空间。

1.2外向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

外向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是最为常见的模式,一般选择增加居住区入口面积,在入口处设计商业区域,方便居民区居民的购物,也能配以相关设施方便外来人员消费,同时还不会增加物业压力,增加物业管理难度。

1.3集中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大年的住宅区域,容纳了较多人口数量的居民,传统的商业中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为了方便居民的多样化消费要求,建设了集中型的居住区体验商业街。街道和广场形成商业建筑区,加上一些景观等,视觉效果较好,并且在居住区内中心区域,为居民区内居民提供服务,也能方便周围民众,然后借助道路景观等手段分离商业区域和居住区域,以免影响到居民正常的居住。

1.4混合型居住区体验商业街

一般会选择一条贯穿整个居住区域中部的商业街,将居住区划分成为两个部分,但是在人口数量较多的居住区中,不能选择在市中心要道上,以免人流增加阻碍到交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通行。设计选择建立一条新型商业街,整体面积较大,并且和周围城市的主道路连接,吸引更多的外部购物者,能为居民区居民和外来人群提供服务,但是可能会影响到居民区环境。

2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空间设计

和一般意义上的购物中心不同,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更加注重空间体验,通过多种方式来展空间。其中“核”是向心性聚合位置,起到主导作用;“线”是线性方向,展现了“点”的分布状态,也就是不同的节点空间状态,规律性分布能更为合理的构建场所空间。

2.1“点和核”模式

(1)下沉商业街

在居住区体验商业街建筑设计中,选择退让空闲方式,预先留出一部分区域,作为商业活动区域,然后改变地坪高度,形成不同的商业空间,给消费者以全新的感受,如图1所示。

(2)结合公共空间

居住区体验商业街为了展现居住区和商业街的共同特点,其生活性不可忽略,为了体现商业街的价值,需要充分吸引人流,将商业街和公共空间结合在一起,能扩大公共空间面积,也能更好的满足居民的空间需求,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中心岛

一般居住区体验商业街的面积较大,但是从居住区实际情况考虑,面积有限的状况下,可以选择中心岛来解决面积问题,形成两面单向车道,环绕成中心岛,实现了人车分离,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得到了保障,也能在中心岛位置设计景观、商业建筑以及公共空间,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2.2“线”模式

(1)半街道

在一些特殊的居住区环境下,可以选择半街道样式的体验型商业街,最为常见的就是滨水居住区,不影响居民欣赏滨水景观,在对面街道可以形成单向商业布局,避免了人流量集中影响到交通状况,又不会影响到购物环境和景观环境。

(2)立体商业街

顾名思义,将原本的平面线性商业街改变为立体形式,和地下通道、天桥等连接起来,可以实现地下和空中两种体验型商业街,然后增加扶梯、坡道等避免路程增加,也能提高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形成全新的商业空间模式。

(3)景观商业街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消费需求,选择将景观设计和体验型商业街设计结合在一起,配以合理的景观,增加居住区体验商业街的观赏性,也能让购物环境更为舒适,避免过分强调商业,吸引更多的人流。

3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人员流动设计

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的人员流动设计主要是利用店铺、娱乐区域、餐饮区域、造景、停车场等区域控制人流量,让人员分布在建筑的各个角落,避免出现店铺死角。

3.1店铺

一般情况下,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会借助主流店铺来吸引人流量,也可以引导人流,一般的主流店铺为知名品牌,往往是在人员流动线路中断,尽可能的延长人员流动线路。或者是将店铺安排在人流两段,中间设置一条较长的步行街,人们在两端移动时,会穿过步行街,步行街两侧设置多家专卖店。

3.2娱乐区域

娱乐区域也是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吸引消费者的区域,多样化的娱乐设施,满足用户的基础娱乐区域,常见的包括电影院、KTV、游戏城、亲子游戏、情侣游戏、情景游戏等,多种娱乐方式能吸引更多的人流。

3.3餐饮区域

餐饮区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来说,居住局人们对于一般服装或者零售的需求并不高,而对于餐饮区域却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是消费主力形式。餐饮区域可以选择固定位置集合以及沿路小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餐饮消费需求。

3.4造景

中庭造景是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营造良好购物环境的重要标准,也能在商业建筑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驻足观赏,美化购物环境,也能疏散人群,各个角落的造景也能让多家购物场所映入消费者眼帘,更容易找到目的地。

3.5停车场

设计高质量的停车场能方便消费者的消费,甚至可以成为消费者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一般会在外部设置足够的停车位,方便消费者停车,为了避免占用较大面积,往往会选择地下停车场,这就需要合理设计车库。同时,协调好货车、人员、快递、出租车、卸货区域等多方面的场地和通道,尽最大可能实现人车分流。设计合理的入口数量和位置,技能方便消费者的停车,也能避免混乱,一般选择街角位置。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原本的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而居住区体验型商业街能将多种消费有效的结合,通过场地、空间、人员流动等多方面的设计,既能体现现代商业的功能,也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购物消费的物质和精神双重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馨.商业街建筑设计构想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106.

篇6

1.商业中心区的问题与矛盾

1.1交通效率下降

在世界各个地区,商业中介区的堵塞问题都是让人头疼的。城市的交通相对集中给商业中心区带来的压力逐渐加大,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交通拥挤和堵塞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群的过多以及城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停车面积的减少。

1.2环境质量下降

干净的城市向来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而商业中心区的环境主要取决于周围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强度。一般来说,中心街的建筑过密,就会造成很多时候的气候和气流的堵塞,空气不流通,污染扩散条件差,再加上城市中心的车流量加大,长久下来,就会造成城市空气水平下降的情况,汽车尾气的排放,已经使得很多的上班族有头晕、恶心的现象发生,工作的效率会随着下降。

城市人群过多,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另一原因。由于商业中心区本身就有过量的交通和过密的建筑,而单一的交通方式使得步行的区域逐渐缩小,甚至和一些行车路段的道路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路段就被行人放置了自行车,占用车道。由于步行空间的限制,人口密度的提升,很多人不会满足狭小的生活环境,环境的质量下降的水平提升,人们自身的拥挤程度更甚,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随之加大,没有人愿意到户外来进行运动,甚至买东西,口罩成为人们出门的必备,公共活动中心失去了原有的乐趣。

2.步行街区对商业中心的重要性

2.1交通管理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环境质量,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讲,最好的方式就是平衡管理,通过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的局部改善,从而达到环境质量提高的目的。进行私家车限行或是提倡大家乘坐公交车,或是以步代行的方式,从而实现步行、公交和汽车之间的良好平衡。

2.2经济复兴

众所周知,步行街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而发展步行街能更好的促进商业板块的发展,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步行交通可以促进临街商铺的开张,因此,搞好步行街内的环境卫生,对于对生活质量要求极高的今天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点在欧洲国家已经被证明,主要是因为:

(1)步行至少增加了50%的人流。

(2)行人不再恐惧来往车辆,因而更易于购物。

(3)行人更倾向于逛商店购物。

2.3环境改善

步行街的增加和修建对于环境的影响很大,当步行的人数增加之后,开车的人数自然就会减少,在商业区购物或是寻求服务的人群增多,一方面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尽快发展,是一项双赢的事情。通过减少对古建筑有损害作用的汽车废气的排放,以及消除汽车对古建筑周围环境的破坏,有助于尽情欣赏古建筑风格,保护古建筑及商业中心的历史风貌。

2.4社会效益

当商业中心环境因步行化而得到改善后可产生许多社会效益。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种族的人相互交往,多元文化共存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对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步行街往往配备有舒适的座椅,尤为受到年长者、孩子、残疾人和带婴儿的父母的喜爱。一个人行走在行人众多的市中心比独自在一条街上会感到更安全。

步行化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商业中心的活力和形象常常由街道上行人的活动来衡量。尽管其他一些指标可能更准确的反映出商业中心的经济状况,但平民百姓看待一个商业中心是充满活力还是死气沉沉则是根据街上行人的数量及步行环境的质量来判断的。

3.步行街区系统的组成

3.1步行购物中心区

商业中心区的现代步行购物中心通常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集购物、娱乐、消闲、观光于一体的室内建筑(图一),并通常附以灯光,花草树木,雕塑及其它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舒适物。步行购物中心通常提供以下场所和服务:零售业,包括百货商场和各种专业商店;餐馆、酒吧、咖啡厅、电影院、剧院、商业俱乐部、儿童乐园;生意及业务洽谈室等等。

3.2步行通道

步行通道是步行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商业中心的主要步行点联接在一起,步行通道可分为凌空性,如空中走廊和天桥;地面型如便道,步行街及地下通道三种类型。

3.3广场

广场通常是指购物中心与公园之间的空旷地带,是商业中心步行街区的结合部,它可以提供专门来此消闲和过往行人稍事休息的场所。广场的三个基本用途是:循环功能——提供足够的步行空间;休息功能——为步行者提供稍事休息的区域;美化功能——为步行区增加一些绿色。

3.4步行区

篇7

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是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象征,城市语言文字水平的高低,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品位,折射出一个城市市民的素质 ,因而也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竞争实力。商业特色街区是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助推器。

到目前为止,杭州已建成清河坊、丝绸城等12条市级商业特色街,其中有8条为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全国“国字号”商业特色街共62条),成为“国字号”商业特色街拥有量最多的城市。街区的经济价值已初步显现。据报道, 2010年,杭州市12条特色街年交易额达749. 5亿元。

为促进街区更加健康快速发展,杭州市政府大力推动街区建设,引导街区由区域化向国际化发展。街区的发展现状及市政府的国际化导向无疑对街区的外语服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街区能否向“国际化”成功转型取决于其外语语言服务环境建设。外语语言服务环境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和文化建设情况,因此对商业特色街区的外语服务环境建设的对策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商业特色街区语言服务环境现状分析

1、外语服务模式单一

从课题组的调研来看,目前商业街区的外语服务模式较为单一,最长见的模式是文字,例如外语标识语。而外语网站、外语旅游咨询、外语宣传册、外语音像制品、外语解说器等在商业街区中也较为少见。

2、外语服务环境满意度低

根据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外国游客对商业街区的外语服务环境并不是很满意,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外国游客与商户存在较大的语言沟通障碍。绝大多数的外国游客认为,街区商户的外语水平较低,无法进行日常外语交流,只能借助计算器、肢体语言完成简单交易。由于商户无法用英语进行沟通,导致有些外国游客对有些产品的信息无法进一步的获取。这与随后对街区商户的访谈结果一致,其原因是商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未受过系统的高等外语教育,其外语基础可以说几乎为零。

第二,街区内外语宣传资料少。外国游客到某一街区参观,总是希望对所到地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商业街区都没有为外国游客准备相应的宣传资料。

第三,街区外语网站建设较差。外国游客到某地游玩时都会在网上搜索该处的相关信息,但据受访的外国游客表示他们无法从网上获取街区相关信息。这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街区尚未建立外语网站;同时,虽然个别街区建立了外语网站,但由于域名推广力度不够,搜索排名靠后,获得曝光机会低。

第四,基础服务设施的外语服务能力需大力提高。外国游客反映,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外语服务不能满足需要。公交站未设立外语标识,交通设施的从业人员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第五,外语标识语不规范。外国游客反映,他们无法从现有的标识语获得有效信息,标识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例如,语法错误或用词错误,中式英语翻译,忽略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当翻译等等诸多问题。

三、商业特色街区语言服务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构建多模式外语服务,有效发挥外语 语言功能

多模式指的是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元素,如将文字、画面、声音等作为媒介运用与现代的交际。随着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交际正经历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过程。因此在特色商业街区内可将网站、音响制品等作为普遍的一种服务形式。

2、完善街区静态和动态语言服务环境

静态的语言服务环境主要是指外在性和介绍性的信息表达,包括道路标识、导览图等引导标识和名片、宣传册、街区介绍牌等介绍性信息。要确这些静态语言信息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动态语言服务环境主要是指街区内的咨询体系,不仅指基础信息咨询,还包括有关街区的旅游服务咨询。在动态语言服务环境中,街区的工作服务人员和商户是主体,因此改善街区动态语言环境最重要规范咨询服务,提高咨询服务人员、街区管理人员及商户的外语沟通能力。街区可以为服务人员和商户开设英语培训班,让他们有一个外语学习的平台。

3、多方共同建设语言服务环境

杭州街区外语环境建设只靠街区一已之力是不够的,需要调动多方之力,共同建设。

首先,政府扶持。政府扶持包括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街区外语环境建设涉及公共交通系统、文化系统等多个部门,牵涉多个环节,如街区周边公交系统从业人员的英语素质要求等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同时,为加快外语环境建设步伐,政府可成立外语服务中心,对各街区外语环境建设进行统一管理,还可组织外语服务环境示范街区等评比活动,把外语环境建设作为街区建设的重要任务进行落实。街区环境建设还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这需要政府一定的资金支持。

其次,市民参与。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培养市民学习外语的意识。倡导市民学说英语,主要目的是使广大市民掌握与外国友人交往的日常用语。同时,市民通过学习外语,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礼仪修养等方面也会有一个较大提高,同时还可以让市民有效地对街区的语言服务环境进行监督。

第三、媒体宣传。有效运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商业特色街区进行不同语种的宣传介绍, 扩大街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全世界的游客,从而推动商业街区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孔文化自他诞生直到现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历经千年的传统文化不仅自身在不断变化发展着,还被发扬光大,走向世界。随着世界各地孔子文化学校的设立,中国儒家文化也在世界各地传播,被世人所学习和了解。近年来,中国的孔子学院在世界上百个国家中建立了上百个点,这些学院的建立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一种文化被世界所传扬,人们便会慕名到文化发源地去参观,所以曲阜“三孔”文化胜地区域性文化深入打造不仅可以促进本地文化的发展还可以以文化促进旅游,旅游进一步传播文化,进而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文化之旅。

在地域文化的促进上本文主要从“三孔”文化周边商业街的创新设计谈起。孔府、孔庙、孔林传统文化胜地与周边的商业街在环境关系上密切,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除了“三孔”被完整保留下来周边的建筑已然是现代化的面貌,目前周边的商业街在外形设计上与传统文化建筑有统一的地方,对于曲阜地域性文化的促进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成效。为了进一步推广传统“三孔”文化,对其周边商业街的全方位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对于地域性文化的宣传和促进旅游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2、“三孔文化”与周边商业环境的文化交互设计

曲阜“三孔”周边的商业街在外形整体上与其相互呼应,商业建筑外观上采用古代建筑的黑色带檐子的瓦,墙体通体采用红色,红色与黑色的颜色搭配与周边的文化旅游胜地比较统一。经过对“三孔”周边商业街的考察,商业街建筑除了在外观上做了颜色的统一,在其他形式上的设计并不是很多,如何更好的将孔文化深入影响到周边,甚至整个地区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孔”周边商业街的创新设计不仅仅应该在外形颜色上去改变,更应该将整个商业街区包括道路交通、交通工具、周边各种做成文化特色,形成整个周边与孔文化相互融为一体,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

如何将周边商业文化街打造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改造:

2.1传统符号元素的现代化设计

商业街文化在设计上采用“三孔”文化中的传统元素符号,在外观设计上,原有的商业街建筑在颜色和屋脊的设计中沿用了传统元素符号,使得商业街在整体色调上与“三孔”文化建筑相得益彰、相互辉映。具体运用体现在商业街区建筑整体采用了黑色的砖瓦做成古建筑的房檐,远远望去,“三孔”古建筑群与周边商业建筑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环境;在建筑颜色上采用中国古代建筑墙体通用的砖红色,使得整个文化景区及其商业街区与现代化的城区既有相同,也保留了传统应有的韵味。

2.2商业街周边环境的营造

除了商业街本身的建筑外,在周边环境的设计上也应该做到统一,周边环境建筑在一定高度上做到适度,树木植被的设计规划也应该做到一致。周边外环境的营造给人以从“三孔”城内到一层一层过渡到现代化建筑,周边环境除了在建筑外观上做到与传统相协调,在其他方面的设计营造上也要做到与文化景区相统一。商业街区的宣传画面除了使用现代化的霓虹灯外,在造型、材质上都要加入具有文化意义的设计才能体现古文化商业街区的特色文化价值。

2.3商业街交通道路系统设计

在道路交通系统设计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3.1商业街区道路指示系统设计

商业街区的道路指示系统其实也就是对整个“三孔”景区及其周边环境的指示系统,在道路指示牌上要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手法,将道路指示系统牌使用中国的木、竹等等元素,运用竹简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表现“三孔”景区商业街的指示,使游客在游览景区同时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建筑的魅力以及孔文化的影响,还能够在阅览竹简道路指示系统时感受到远古时代文人读书的场景,使人身临其境。

2.3.2商业街区道路改造

在商业街区的道路设计上遵循主街区采用现代化道路,方便车马等交通工具的通行,次街道等行人街道采用碎石铺路,运用各种图案造型、字体造型设计等,可以展现时展的痕迹,游客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也宛若回到古人生活的年代,通过现代设计去感受古代是古今文化融合的良性设计。

整改道路周边临时摊点的使用,统一规划设计,除了在位置设置上还要在谈点车的造型设计、摊点喷绘等细节进行设计,加入文化色彩,让游客在吃、喝、玩等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防止景点文化全国一致化,打造本土特色,特色文化才能体现其文化专属性和特有性。

2.3.3商业街区交通工具的使用

商业街区作为传统古老城区相统一的周边环境,在道路工具的使用上,旅游区内有马匹的使用,在新设计后,将旅游城区内做大型地下停车场,将“三孔”周边地面上的现代化车辆进入停车场,减少街区内现代化车辆的气息,尽最大可能的保留传统复古气息;街区内保留车马交通工具,体现慢城曲阜街区的特色。

通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能够让传统文化依托现代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也能够让现代化快餐文化的今天通过传统的展现放慢速度,古今相互借力发展会是传统流传发扬的新途径。

结语

曲阜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传统文化,

更在于经过成千上百年后“三孔”深厚的文化沉淀对于现代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通过“三孔”文化以及周边商业街的创新改造,让传统文化以旅游的形式传播,深入人心,旅游周边商业街的文化性设计又为文化的渗透增砖添瓦。传统文化商业街不同与普通的繁华商业街区,要“化”而非“华”,传统文化商业街的改造必须要以传统文化内涵为依托,做到在旅游中得到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以旅游的方式被传播和发扬是其最好的发展传承方式,做好文化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传统在现代中传承的良好方式。

【参考文献】:

篇9

二战以后发展的商业步行街增添了新的要求和内容。最早期比较有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有:荷兰鹿特丹林邦步行街、英国考文垂旧城步行街。这些世界一流的商业步行街或多或少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和创意底蕴,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和繁荣的历史、文化、经济各方面相关联。如今,若单纯的复制这些经典模式的商业街已经无法达到相同的经济效应,规模庞大、功能复杂、多样的商业空间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国内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商业街区,它们不仅处理好商业购物功能,同时兼顾城市公共客厅的功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自由”穿行的体验空间。现以北京三里屯时尚商业街区(village)和南京水游城(aquacity)为例,试探讨新的商业体验空间的内涵。

1 商业街区背景介绍

北京三里屯时尚商业街区(village)位于北京朝阳区二环线上, 2006年确定规划方案,建筑师隈x悟和一些来自日本、香港、美国的建筑师参与了village的设计,总建筑面积超过13.5万O。主区为高档商业住宅、一家五星级酒店和少量高档零售店;南区为时尚文化休闲中心,包括艺术文化酒吧区、“潮流区”、文化广场、时尚大道等。

南京水游城(aquacity)地处中华路健康路交叉路口,由美国知名建筑设计公司――MIX执笔设计,总建筑面积16.7万O,其中商业面积约10万O,算得上是南京城城南地区最大的商业设施。

两个大型商业街区不再从事单一的商品售卖,而是将各种休闲文化活动聚集在一个场所中,包括餐厅、高档咖啡屋、酒吧、电影院、艺术展览厅及各种室外活动场所。建筑设计的重点也放在如何联系这些复杂功能的空间上。

2情景式体验空间

在庞大的复合商业空间中,建筑不再是单一的个体空间,而形成是建筑群体或复合化的单体形式存在,复杂的商业文化功能被消解在建筑群体空间中,单体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隙”空间成为最有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即情景式体验空间的核心,商业街区的可达性和开放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表达。

三里屯商业街区的体验空间体现在一系列的由单体建筑围合成的室外庭院(图1),这是一条通而不畅的购物走廊,空间既变化又连续,将人的动线曲折化、情景化。设计师隈x悟试图以此表达对老北京胡同生活场景的理解。这个互动式开放的广场和通廊(图3-4),鼓励每个人驻足停留,鼓励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进行交往。街头表演表演不定时的在这里出现,为延长消费者的逗留时间创造了条件,也将商业、艺术、娱乐融合到一起。

南京水游城最具特色的是一条宽8米,长280米的人工景观运河,如图2所示,运河成半圆形(图2中蓝色),将建筑划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单体,形成开放式体验空间。运河的中间位置有一个150平方米圆形舞台。水游城提出的概念是“时间性消费”,中心舞台在建筑上引入了向心力的概念,它将通过365天全天候不同主题的活动、节日庆典、装饰、环境、舞台、表演等使整个商业街区保持长久新鲜感,从而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都市剧场”。连续的庭院廊道和人工运河(图6)都是设计者在有意营造一种可在室内室外、各种不同功能单体自由穿行的空间。

设计者将这种原本属于室内大厅的空间转换成一种室内室外的过渡空间,各种不同功能围绕这个体验空间布置。首先过渡空间将复杂的功能空间组织起来,形成统一而有秩序的商业体系;其次过渡空间对大众绝对开放,为人与人、人与建筑提供了互动的场所。曲线的空间设计可以强化人们的体验,增强人们的好奇心。

从城市的角度来说这种体验空间解决了密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缺失的问题;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消费者在这种开放休闲空间中,更容易获得场所认同感和归属感,延长消费者的逗留时间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 商业街区环境设计

宜人的环境设计为商业街区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在重要的节点处,人流聚集的地方,环境设计也活跃了的场所氛围。

三里屯商业街区最重要的环境特色即是其大大小小的庭院,庭院中的灯柱、普转、廊道都是与建筑单体相协调设计的,另外,三里屯充分利用二、三楼的屋顶,设计了一些露天茶室和穿行在庭院上空的连廊。

南京水游城的人工运河设计也很具特色,运河的线条优美,各色喷泉、灯光、水生植被(图7)创造了一个灵动的视觉、听觉空间。围绕运河设计的一系列景观也各具特色――水岸、水上舞台、空中庭院、屋顶花园,处处都体现了独一无二的开放。

商业街区体验空间的环境设计要层次多样,步行道、水景、绿化、灯光、音响等层次多样、细致可以增强空间的体验效果,也能营造场所热闹的商业氛围。

4 建筑界面设计

界面的设计是指复杂建筑空间中可被感知的立面设计,界面的型式可以改善一个区域的整体空间形态。三里屯和水游城都很好的应用了建筑表皮设计来达到界面设计的丰富的新颖。

三里屯由19栋低密度的时尚建筑组成,外形设计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多是利用色彩艳丽、形态奇特的表皮达到视觉的冲击与享受。它有解构味很浓的“钻石型”单体(图8),有色彩绚丽的玻璃盒表皮,也有镶有金属框架的古典味的表皮(图9),材质都很简单,包括塑料和波纹板,但做工很细致,带给身处其中的人无限遐想。

水游城则以解构的手法将不同材质的、形态的元素交融在一起,在一个简单的圆形基体上勾勒出不同层次的灰度空间。它还特别利用垂直楼梯、电梯的造型元素,用膜结构和玻璃体表皮包裹起来,成为建筑中活跃的元素;圆形舞台穹顶的设计采用镂空的方式(图10),使中庭空间通透而轻盈。

4结语

三里屯时尚商业街区和水游城商业街区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充分体现了当前商业街区设计特点,利用单体建筑围合出各种不同层次的过渡空间,将复杂的商业空间联系到一个建筑群中。通过人性化的开放空间设计,将自然、建筑、人融入到一起,旨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使消费者逗留的场所,更为市民提供了互动交往的舞台。

篇10

1.商业街区的空间形式。与自然气候、生活习惯、街道现状等有关,常见的形式有:开敞式、遮盖式、半遮式三种。

开敞式:街道空间开敞,与周边自然环境和城市人文融为一体,国内外大多数商业街区都采用开敞式这种形式。

遮盖式:采用拱廊等形式连接街道两侧建筑,形成不被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的步行空间。比如,天津美食街和欧洲一些拱廊式的商业街区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半遮式:街道两侧建筑采用柱廊、联拱廊等形式连成一体,形成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它兼具开敞式和遮盖式商业街区的优点。比如,伦敦牛津街和上海金陵路的部分路段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2.商业街区的布局形态。正如一首乐曲不可能从头到尾盈漫一样,商业街区也是由最热点、次热点和一般商业所组成,甚至也会有短小的非商业区段夹杂其间。

商业街区的热点与非热点之间的连接和过渡一般采用链式结构,即:将使用频率高、具有较稳定人流的大型商业商务娱乐设施,如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宾馆、影剧院等作为主体置于街区起点或中心地段,起到人流枢纽的作用,各枢纽间由多个专门商店或小型服务设施穿插结合,以达到刺激商业经营效益的目的。比较典型的如沈阳的中天街,就是通过这种链式结构,将综合商业服务区、商务宾馆区、精品商业区、电讯区、餐饮娱乐区五大功能板块环环相扣,引导消费客流在商业街区的动线流向。常见的商业街区布局形态有鱼骨状和哑铃状两种。

(1)鱼骨状商业街区

鱼骨状商业街区由主体商业街区和支马路联动发展,形成了类似“鱼骨”状的空间形态,增加了商业街区的“厚度”,使得商业街区由“条状”向“块状”发展。

(2)哑铃状商业街区

在商业街区的两端有大型的公园、广场、纪念碑、博物馆、大型主力店等吸引客流的设施,这些设施成为商业街区客流导入的重要节点。如:从南北方向纵贯曼哈顿岛的纽约第五大道,就是哑铃状的结构。它南起华盛顿广场公园,经过帝国大厦、纽约公共图书馆、洛克菲勒中心、圣帕特里克教堂以及中央公园的东侧,直至北面的布朗士区。又如:香港弥敦道,南面是香港艺术馆、香港太空馆、半岛酒店,经过“黄金一英里”、清真寺、柏丽购物大道,到北端的九龙公园和圣安德烈教堂。

3.商业街区的三维空间

(1)商业街区的长度

商业街区的合适长度与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到街道环境条件的影响。从商业街区的发展规律看,商业街的长度一般以1500米左右为宜。若商业街过短,商业没有足够的规模,商业街就缺乏人气,缺乏吸引力;若商业街过长,就很少有消费者能够从头逛到尾,商业街的效率就难以发挥。因为,顾客逛街的路线一般是“之”字型的,加之在店内所走的路程,人们要逛完一条商业街,实际行走距离至少是商业街长度的4倍以上。(2)商业街区的宽度

商业街区的宽度不仅要满足顾客逛街舒适和通畅的要求,还要考虑商业街区的空间形式、临街建筑的高度(宽高比例适当)以及街道的环境设施等。商业街区的宽窄与顾客流动线路(穿越、停驻等)和流动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每个顾客在逛街中需要4平方米左右的活动空间,流动起来才没有拥挤的感觉。因此,按照一般的顾客流量测算,城市中心区商业街的宽度一般不应小于6米。商业街(尤其是步行街)也不宜过宽,一般以20-30米为宜,否则顾客在逛街中往返于街两侧商店将耗费较多体力和时间。

(3)商业街区的高度

商业街区的高度是指街道两旁建筑向上延伸的高度(有地下商业设施的街道,还可以考虑向地下延伸的深度)。根据街道美学的原则,商业街区的宽与高之比一般在0.5-2之间较为理想,否则就会让人感到压抑或过于空旷。但在大城市CBD地区,商业街区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务高楼,比例就只能低于0.5。

总之,商业街区三维空间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商业街区商业和其它产业的开发,还要结合顾客的消费体验。

商业街区的风貌

商业街区的风貌主要包括商业展示设施、导购及信息设施、交通及公共设施、休息设施、景观设施等要素。商业街区风貌是商业街区文化和个性化特征的外在表现,也是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外部的整体协调性是街区风貌的首要特征,商业街区的建筑风格要与该地理区域的人文景观、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有机协调。内部和谐性是商业街区建筑风格的另一特征,对商业街区历史留存的建筑应该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既保留其建筑风貌,又适应现代消费需求;新建的商业设施要与原有建筑及周边环境协调,形成与区域自然融合的和谐的商业建筑风格。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就是保护与开发紧密结合的成功案例。

1.商业展示设施。包括牌楼、招牌、橱窗、灯光透亮、店面、灯箱等。一般兼具经济功能、展示功能和视觉功能,应当协调、有序、醒目、美观、优雅、整洁、明亮。

2.导购和信息设施。包括电话亭、标志牌、灯箱广告牌、导游图、报时钟等。电话亭选择人群聚集与滞留场所设置,色彩醒目,局部围合隔声,视线通透。标志牌符号含义清晰、醒目、美观。导游图一般设于出入口中心人群停留场所。

3.交通及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包括公共汽车站、地铁出口、换乘枢纽、出租车停靠点、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公共汽车站一般设置在商业街区的枢纽位置,停车设施要充足,方便车辆的进出,通达性好。公用设施包括路灯、公厕、垃圾桶以及绿化设施等,公厕设置于休息场地附近,与绿化相结合,凸现功能性与装饰性,并保证视觉上的洁净感。

4.街区休息设施。包括休息椅、石凳、遮阳伞、雨棚等。休息椅、石凳要按不同场地考虑形式,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设置直线式、直角式、多角式、圆式等。遮阳伞、雨棚要统一标准和尺寸,实现视觉上的美化效果。公共休息设施能够延长顾客在商业街区的停留时间,产生更多的消费机会。街边露天咖啡座在欧洲各个城市非常普遍,既成为商业街区的一大景观,让游客与游客互动;又让酒吧、咖啡屋店内店外互动;还消除了街区一些商业断点。

5.景观小品设施。包括雕塑小品、喷泉、护栏、路面彩砖等。雕塑小品要考虑城市文化脉络及场所行为设计造型。路面彩砖表面则要光洁、防滑、色彩宜人。

商业街区的规模和结构

1.商业街区的规模。除了要看商业街区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外,还要看街区商业总面积。商业街区的营业面积和商业业态、业种结构,应在整个城市规划、商业规划指导之下,考虑周边交通、文化、环境等,既要满足商务、旅游、居民等各方面的需求,又要避免商业集聚过度、资源过剩。

2.预留开发空间。商业街区建设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广场、绿地等形式预留一部分土地。这样不仅能美化街区环境,增强街区的休闲娱乐功能,也为街区今后开发预留了空间。

3.商业业态业种结构。现代商业街区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旅游、金融、电信、会展、医疗、服务、修理、交通等多项功能,商业街区的店铺及业态组合是构成其商业生态的载体。所以,对商业街区的业态业种一定要有整体规划和合理引导,形成商业街区的特色,避免“千店一面,单调雷同”的局面,提高整个商业街区的层次和吸引力。

根据商业街区不同的功能定位,所配备的商业业态和业种也有所不同。不同业态的配置要形成合理的结构,充分发挥集聚效应,避免过度竞争,要满足顾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要吸引更广泛的潜在顾客,扩大商业街区的辐射范围。商业街区的业态业种结构,一般是以几个大型商场为核心主力店,配备众多具有特色的专业店、专卖店,同时配有餐饮、娱乐、休闲等各类服务业设施。

商业街区形成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将有助于延长商业街区的有效营业时间,提高商业街区的吸引力。白天,商业街区是以外来游客为主的观光胜地;夜晚又成为以当地市民为主的休闲娱乐场所。从功能上既满足了旅游者观光、购物和品味都市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当地居民休闲消费的需要。

一般来说,各商业街区在业种上应有零售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通讯服务业等。中心商业街区应以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为主,区域商业街区应以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为主,特色商业街区则应以专卖店、专业店为主。

商业街区客流特征

顾客是商业街区的消费主体,是商业街区的活力来源。商业街区顾客的数量、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收入等基本特征以及其生活方式、兴趣偏好等都会对商业街区的经营产生影响。商业街区对市场进行细分,可以形成自己的目标顾客。比如香港、天津等城市均形成了“女人街”,就是考虑到女性购买服装、化妆品、包袋、皮鞋等商品的数量和频率要明显高于男性这一特点而作出的定位。

1.商业街区的顾客心理特征

商业街区综合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与顾客消费心理特征有着极强的互动关系。消费者之所以认同商业街区,主要基于以下几种消费心理:一是商业街区的综合服务集群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均有收获,各得其所;二是购物已不再是消费者光顾商业街区的唯一动机,消费者光顾商业街区从娱乐、休闲、健身等活动中,满足了自身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三是商业街区还具有引领消费时尚、传播消费文化的功能,一部分消费者光顾商业街区是为了感受时代气息,了解、体验流行潮流的变化趋势,一部分消费者将商业街区视为领略都市风光、娱乐、休闲、约会、聚会的理想场所。

2.商业街区的顾客行为特征

篇11

步行商业街区的空间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各空间要素内部和各空间要素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其空间形态一般也不是以单一类型出现,往往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类型的复合形式出现。

在步行商业街区的空间模式分析中,最主要研究的是空间的组构关系。简而言之,是研究影响街区空间基本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步行商业街区中的空间模式都从基本形态构成要素的关系组构而来。

笔者以西安市大唐不夜城为例,从空间布局、空间肌理、空间序列、空间尺度以及空间节点等方面分析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空间模式。

1西安大唐不夜城概况

1.1 区位情况

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市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曲江新区内,地处大雁塔脚下,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

1.2建设情况

大唐不夜城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480米,总占地面积64.49公顷,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大唐不夜城自2006年开建,历时三年建设,于2009年9月28日实现对外开放。

2大唐不夜城空间布局

大唐不夜城利用雁南路景观商业步行街这一轴线,贯穿三个主题广场,六个仿唐街区和四大文化建筑,将包含商务、办公、购物、酒店、展览、游憩、娱乐、旅游以及文化等多种功能复合的不同商业形态连为一体,形成相互作用的高度集约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大唐不夜城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以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为主体的大唐文化雕塑群;二是以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美术馆、曲江电影城为代表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三是以威斯汀酒店、豪享来酒店、新乐汇商业街区为代表的大型酒店商业配套;四是以空中观光轻轨、景观步行街为代表的大型旅游交通设施。

3大唐不夜城空间模式分析

3.1空间肌理

空间肌理包括街区的平面形状、方位以及与之相关的道路骨架等,它反映街道以及广场的形态与走向,同时也反映了建筑的组合方式。

大唐不夜城商业街区的空间构成特征是以平面的空间组织为主,以建筑群体来组织整体空间,用统一的规划与设计方式建造了肌理细密、匀质的街区空间。街道和广场所形成的虚空间与建筑实体互相结合,互为图底,建筑物覆盖密度差不多等同于外部空间,因而大唐不夜城的公共开敞空间和建筑内部都是能吸引人逗留的场所,并且没有密集的建筑物带给人的压迫感,创造出了一种积极的空间。

3.2空间序列

良好的街区空间拥有层次丰富、富有人情味和标识感的空间,而良好的空间又是通过空间序列来组织的。空间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它们之间以通道相连带给人不同的空间经历和空间体验。

大唐不夜城的空间序列组织清晰明确,人在其中进行活动,心理感受随着空间的变化而跌宕起伏,给人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从起始空间的玄奘广场,到空间部分的贞观文化广场,再到结尾空间的开元庆典广场,整体空间序列丰富而有层次感,其他子序列组织人们不同类型的空间活动。大唐不夜城合理的空间序列使街区空间具有更多的活力性和趣味性。

3.3空间尺度

大唐不夜城采用鱼骨型街道空间形式,通过六个仿唐街区,在尺度上再现了街巷肌理,建筑主体通过围合庭院形成内向的共享空间,组织成现代商业活动。

大唐不夜城景观步行街的总宽度约90米,步行空间的街道尺度较大,形成了良好的步行环境。步行体系由两侧各12米的人行道和中央40米宽的景观步行道组成。道路中还分段规划了沿街的停车空间。沿街建筑考虑大雁塔的景观控制作用,以二到三层为主。

3.4空间节点

大唐不夜城有八个街道交叉路口,其中两条是主干道,两条是次干道与大唐不夜城商业街相交。对于大唐不夜城商业空间形态而言,存在适当的交叉口空间节点,对于缓解连续性空间相对单一的界面带来的疲劳和破除长时间的单一方向指引的压迫感是有利的。但过度的交叉口导致大量交通,使得大唐不夜城步行商业街的活动受到了一定影响。

大唐不夜城曲江银泰商城(图1)的入口广场作为一个空间节点,在空间形态上而言,是从属于街道空间,为商城后退了一段距离,使空间局部放大,形成了较为开阔的外部空间,使建筑整体与街道空间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种公共性的广场。

大唐不夜城步行商业街的空间节点设计人性化,不仅考虑到人的生理要求,更提供良好的活动心理感受。

3.5建筑界面

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用传统的唐代建筑风格来塑造具有现代功能的文化步行商业街区。相对于其他商业建筑,大唐不夜城增大了建筑体量,以表现唐代为了显示建筑群更雄伟壮丽的高台;把唐代大屋顶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信息载体,让它与具有现代审美理念的木格栅或者石材墙面进行并置对话。不同功能定位的建筑在立面上相互联系,材料采用木质、钢材、玻璃和石材等,整个立面统一中有变化。相同的建筑风格保证了街道立面视觉的统一性。

3.6设施和景观

以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为主体的大唐文化雕塑群是大唐不夜城步行商业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雕塑强调广场大空间布局及大轮廓形象,营造出强烈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大唐不夜城步行商业街以休闲广场与绿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布置。绿化采用点、线式的植树和面状绿地(草坪),结合雕塑、水池、休息座椅以及灯柱等小品,通过具有大唐文化特色的符号和元素的展示,将大自然的绿化、阳光、流水引入到商业街中,在城市中心地带营造了一个极富层次感和趣味感的商业空间。

4大唐不夜城发展状况

步行商业街区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契合,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商业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大唐不夜城作为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步行商业街区,通过盛唐文化为背景、唐风元素为主线、体验消费为特征,将现代商业进行文化集成,在承担传播历史文化功能的同时,以多元的经营模式成功迎合了市场需求。

篇12

户外广告具有高接触率、低成本、针对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不自觉接受等特点。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而言,其影响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城市商业街区是户外广告的集中地,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城市形象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特征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购物活动对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及重置,令商业街区这一消费中心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区域。如图1所展示,户外广告在商业街中强大的阵容。

商业是户外广告产生的原因,也是户外广告存在的意义所在。户外广告具有商业性,服务于商业,商业也离不开广告这架桥。然而广告对形象的破坏亦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剔除破坏,发挥其积极作用,对商业街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形象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且缺乏积极有效的控制,广告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当今城市空间的混乱,商业街区则成为这一“活动”首要区域。

1、概念界定

1.1 广告

本文中户外广告的研究,主要针对与城市商业街区形象关系密切的包括招牌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户外广告:对介于室内外之间的橱窗以及室内公共空间的广告形式则不做研究。

1.2 广告设置

“广告设置”这一概念是针对“广告设计”来展开的,广告设计是指对公益的思想文化、商家的产品和理念,用体量、色彩、造型、亮度、图案、文字进行阐述,并将其传递给受众。而广告设置则是设计后的设置问题,地域的选择,地点的选择,媒介体的选择,广告性质和风格的筛选,以安全、经济、美观、高效率、低空间占有率为主要因素。

2、对当今城市商业街区户外广告问题多层面的思考

商业街区中户外广告存在着其他城市空间户外广告相似的问题,基本上可以从密度、尺度、形态、色彩、材质和照明六个层面上来分析,只是在色彩、照明、尺度的问题,因其商业集中导致的“寻求突出”的特点,而更加明显。

2.1 密度

户外广告由于经济不断增长的需要,不顾及空间的“承载能力”,数量上没有限制,密度越来越大。正如芦原义信分析的亚洲城市空间无法成画般的,广告招牌“喧宾夺主”,埋没了空间原有的特色,也让人们的视线紧张而忙碌,不能提供给人们舒适休闲娱乐环境;而有些商业建筑,外立面本为广告预留位,但却空在那里,单面实墙破坏了商业街区本来的生气。所以,对于商业街区广告密度的控制需要从两方面进行限定。如图2,广告分布过密,商业街美感全失。

2.2 尺度

户外广告的尺度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有许多广告主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将广告牌做大,做高。过大的广告牌,破坏掉空间的平衡感,容易使人产生压抑感。尺度过小,又会画面不清晰,信息传播力度不够。这方面,应该权衡到空间、周边建筑物、人的视角视距等,综合的考虑广告牌尺度。如图3,拍摄角度为人的视角,三块招牌从下到上,无论是尺度还是色彩给人的感觉都是头重脚轻。

2.3 形态

许多广告自身及其与周边环境形态组合处理,还存在问题。形态过于简单、单调,令空间无法“活”起来;组合形态与商业街区环境背景不能很好地融合,有些广告设置在建筑物之上,会将建筑物原有形态完全覆盖。广告被称为“城市的名片”,以“用简洁的形体传达出深层的文化”为目标。

2.4 色彩

色彩对人视觉的刺激程度和广告商业性质的需要,各广告主都希望广告招牌从众多色彩中脱颖而出,使得大量、杂乱的色彩冲撞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广告之间以及广告与环境之间色彩搭配严重不协调的现象频有发生。广告标牌的色彩在城市中本属于点缀色的层面,在城市空间中,均要服从于空间主色调。广告过多颜色的介入,令城市空间一片混乱,毫无“章法”可言。如图4墙体和广告的颜色,交杂在一起,却不能够相搭配,在色彩上,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2.5 材质

不同材质给人们的视觉感受也不相同,包括材质的肌理、光泽,以及不同材料满足的不同形状和设计方式。有些材质能够给人以厚重感,有些则给人以轻盈感。从广告设计者角度来看,不同材质适合不同的广告题材,从城市空间角度来看,不同的材质则是适合不同的背景空间。有些广告不能够和其附着体材质相协调也是存在的―个问题,广告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衣帽”,人与衣帽搭配不当,破坏人的形象,建筑和空间与“衣帽”失调,则会影响城市空间质量。

2.6照明

城市户外广告亮度不适,是户外广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过亮的广告会引发很多问题,严重的会引发交通事故。另外,户外广告照明与建筑轮廓线相互冲撞,城市“第一次轮廓”与“第二次轮廓”交混后无从辨识,破坏城市空间的层次感。图5为某城夜景的混乱轮廓线,图6为拉斯维加斯展示着清晰轮廓的夜景。

3、商业街区户外广告设置原则

商业街的户外广告设置,既要体现城市文明风貌,又不可缺乏浓郁的现代商业文化气息。既要满足最基本的空间设计要求,还有其商业街自身的要求。在城市环境的设计中,整体是基础,活力是质的提升,适宜是城市环境的表现,特色是城市的内在体现。在商业街区户外广告设置中,这些指导性的原则缺一不可。

3.1 整体原则

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说过:“探寻‘和谐’是人类最高尚的感情。”在环境中,整体的和谐与统一才是创造环境美的首要任务,每个小单元都突出自己,忽视整体性的做法,势必破坏整个环境意境。人类知觉也具有很明显的整体性,在进入一个空间后,人们并不会将其分解为许多孤立的部分,总是不由得整体去感知环境。所以,对整体的关注是塑造城市空间美的基础。

3.1.1 整体概念

整体,即事物的完整与统一。城市商业街区广告设置的整体原则是指广告体系的整体把握以及风格的统一。同一区域的风格,包括尺度、色彩、形态、材质方面的控制应统一考虑。

户外广告以多种方式充斥着商业街区的各个角落,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形态变化多端。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体观在空间环境美的塑造中显得至关重要。建筑广告、路牌广告、灯箱广告、报刊亭广告、桥梁广告、公交广告、垃圾箱广告等各种形式之间的风格需要统一,在色彩、尺度方面都需要对该空间有相同的处理原则。如图7中的广告牌在色彩上,与KFC相搭配设计,利用黑、自、红三种颜色将广告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图8中,两个均有着自身文化的餐饮店面,色彩上协调的搭配,让人们到此能有舒适的感受。

3.1.2 整体性的塑造

《城市设计新理论》中提出了整体性的四个特点:第一,整体性是渐进的,一步一步进行的;第二,整体性是不可预测的;第三,整体性是连贯的,第四,整体化总是富于感情的。这四个特征,概括了整体性的形成过程、表现以及成果。我们在广告设置方面需要长远的考虑,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备,这个工作不是设计好了就可以的事情,后续的工作尤为重要:当然,先定下总体的原则是必需的,但是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完善,还需要不断地对细节进行调整;对广告风格调整,不是对已有工作的简单包装,是需要各个单元之间连贯性地形成一个整体;令人们在进入这个空间之后,看到整体,感觉是舒适的、自然的、协调的,而不是凌乱,无法融合而产生视觉疲劳的环境。图9中,利用绿、黄、粉作为点缀色,铺于暗底色之上形成的空间整体感强,规则、不凌乱,并且能产生活跃的气氛,为行人提供了具有活力感的小空间。

整体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不是能够只在美学问题的视觉层次上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空间实质上的问题所在,能够令各单元在“精神”层面上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也是这个空间“文化”的精髓所在。现在大型企业所提倡的“企业文化”就是这种内部精神的一种体现。在空间环境中,这种精神的塑造一样存在。

3.2 活力原则

活力性是城市本身具有的性质,在商业街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户外广告作为商业街区中重要的一个角色,是活力营造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广告为人们创造舒适、休闲、时尚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广告作为商业街区中的重要元素,只有本身散发出来的活力,才能够真正地影响到环境中的人。

3.2.1 活力概念

活力性是指事物自身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存活能力,以及以强大的气氛对周围的场所产生的影响力。影响力可以应用的任何事物,包括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但是活力性不同的是,不但需要强大的影响力,还需要有自身散发出来的旺盛生命力、存活能力,这些本质决定了其影响力一定是积极的。是朝着有利于事态发展方向的。这个概念在商业街区广告设置上,完全适用,就是指广告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对周围空间氛围所产生的强大影响力。

3.2.2 活力塑造

商业本身具有活力性的因素,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活跃,市民阶层迅速壮大,城市市民生活才开始异彩纷呈。“商业区,是户外广告集中地带”,这句话的缘由就是户外广告与商业街区的共生关系。商业街区是一个经济性质最为重要的地段,其中的建筑风格,路边小品,广告的设计都需要利于对休闲娱乐、商业盈利、经济的激活。户外广告点缀着空间的角落和建筑物外墙面,也烘托着现代化商业的气氛,为人们创造舒适的,休闲、时尚的环境,将人们的心情提升到一定的层面,是商业空间各项设计追求的效果。如图10,其色彩和形态的合理控制,赋予了空间富有动感的活力。

多种形态的融合是城市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各种人群和活动的平衡、融合与综合是创造城市魅力的关键。整体性对广告的形态、色彩、风格等进行了统一的协调,但是,强调风格的统一,并不代表着形式的单一,而是在照顾整体环境的情况下,令空间出现丰富多样的形态、色彩、风格。如图11中广告,红色为底,白色和黄色为点缀,具有活力的红黄色却未能托起空间的活力,原因在于其设置方式的单一,过于拘谨与“整体性”,不能灵活运用,单一化的设置模式与现代的城市设计初衷相悖。

商业街区的夜间环境的塑造,是其活力展现的重要一面。评价一个城市娱乐性如何,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夜生活”丰富与否。白天,建筑组成城市中主要的轮廓线,夜晚,城市主要的“图形”则变成了光源形状的组合。拉斯维加斯夜景的魅力就在于“光”给予的活力与激情,如图12夜景就是这种活力与激情的展现。夜晚的广告借助本身和周边环境的照明效果来体现自身特征,这种特征又是城市活力与激情最好的体现。如今,城市亮化工程被很多城市采纳和实施,就是夜间环境塑造实践的最好例子。

3.3 适宜原则

户外广告在城市中与城市空间以及建筑物的不协调,是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原因。适宜就是户外广告与环境、细节以及文化的统一。在商业街区中,户外广告具有的商业气息比其他地方更加“浓重”,对多种色彩、形态、设置方式的并存并不排斥,这里本身是一个多种商业形态共存的空间。需要对不同种类、不同设计风格的广告同步规划,并且以合适的方式设置于合适的地段。

3.3.1 适宜概念

户外广告设置的适宜原则是指户外广告与背景实体和空间之间的协调,包括从密度、色彩、尺度、形态、照明等多角度的考虑。该广告放在某地是否合适的,空间对广告的阐述和广告对空间的阐述是否达到了最佳程度,广告对空间的负面影响是否降到了最小,都是由适宜性所限定的。

3.3.2 适宜营造

各种材料技术综合运用,以及对广告和环境两方面特色的认识,便于让广告能够因地制宜,以最大的接收率和最好的视觉效果展现在最适宜的受众面前。让空间场所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有的建筑物本身尺度小,而广告牌在建筑顶端将建筑物“压”住,失去了均衡感;有些空间已然是拥挤狭小,却总有一个广告柱矗立着,影响空间的正常使用。广告在商业街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不可处处安置。

适宜的地点选择,良好的广告设置方式能使广告的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为城市创造出具有“新意”的空间。如图13索尼的psp3000广告,目的是强调其高清画质,色彩还原真实的特性,设置在草坪之上,利用树木作背景,表现了其色彩的真实与画质的清晰,产品功能一目了然。图14为奥迪汽车广告,路灯及车灯的结合以及车型体的塑造,视觉上的创意令人印象深刻。两个例子,不仅广告由于对空间的正确选择而收获了高传达率,并且都对环境的塑造也有积极的效果。

在商业街区中,识别性高、具有良好视觉效果元素的存在,能够促进清新明快、简洁大方、轻松舒适环境的营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

3.4 特色原则

“零识别城市”让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失落和茫然,提醒我们该去关注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在城市中的展现。今天许多城市没有思想,没有文化,更谈不上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丧失了许多情趣。没有自己风格的空间环境是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任其怎么华丽夸张,任其怎么“作”风格,总是没有一个角落是“活”的。

3.4.1 特色概念

商业街区广告设置中的特色原则是指在尊重地方文化和场所精神为前提,符合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设置方式。户外广告的设计与安置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消费人群的审美与喜好,在大中城市与乡镇地区的广告定位也应有所不同。

3.4.2 特色塑造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来源于城市历史、地理环境、产业结构以及发展历

程。商业街区的形象简单来讲是空间与实体的组合,而户外广告是空间和实体中均有分布的个体,在商业街区整体形象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告展示着经济、文化、社会的状况,而商业街区是各种人群聚集的地方,这里广告的特色风格是城市整体形象的综合体现。如图15是广告对城市形象作用肯定的表现。

特色性塑造上,了解城市文化特征是第一步,让文化体现在广告设计风格的选择和广告设置方式的控制上。对特色性塑造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地域文化的区分:不同的洲、不同国度、不同地区,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南北两方,在文化与生活习惯上也有很大的差别;第二,对同一地域,不同的文化层面地区的区分,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区别。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就决定了其不同的文化层面,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户外广告设置上要注意对广告风格的选择。

4、结 语

通过对商业街区广告现存问题的分析,对四点设置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商业街区中,整体原则仍然是统领全局的首要角色;繁荣的商业气氛及充满激情的娱乐气息,令活力原则在其中的作用不止于城市空间中质的提升,也是激活商业、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升人们思想观念的关键因素;适宜性的遵循是改善商业街区环境,提高广告接收率的基础:特色性是地方文化的体现,在商业街区这一广告集中地,也是城市文化特色综合的地区。

户外广告对城市商业街区的影响很明显的存在。广告是商业街区永远不能消除的一个因子,对二者及二者关系的研究会一直继续下去,科技的发展会陆续带来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户外广告的研究还将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城市设计新理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

[2]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一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篇13

1.引言

随着文化产业的复兴与发展,国内较多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开始进行城市的历史文化挖掘与更新。商业街道是城市最有活力的空间形式和经济载体。因此,饱含文化与商业气息的传统商业街区的改造及复建成为此类工作的重要部分。在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其内部自身空间形态和布局将会与建筑能耗发生耦合关系并相互作用,通过微气候的营造以及能耗的合理规避,以实现节能和低碳的目标,并提高人群在商业街内部的舒适度的同时通过风场的疏导以降低该区域的污染程度。

2. 传统商业空间形态特征

传统商业街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形态特征除了满足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要求外,还受到当地的社会人文,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建筑风格及特征。在传统商业街区的特有的物理环境研究中,本文简化建筑元素的复杂性,构建沿街建筑物高度H以及街道宽度D的比例为特征模型来进行量化参照研究。

2.1 商业宽高比例特征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文中定义了构成街道空间的街道底界面的宽度与沿街侧界面建筑的高度的比值(D/H),其比值是保证街道空间尺度均衡,是体现街道中的人的开放感和围合感的重要指标。当街道空间D/H小于l时围合感越强,D/H值越大于1时街道的开放感越强,D/H=l.2~2时,产生舒适的围合感;D/H大于2时,产生开阔感;D/H>3时,产生空旷感。本文通过调研古城西安、成都、南京、苏州等地的传统商业街区的宽高比例(表1),发现传统商业街区研究数值集中于0.5~1.5范围内,得出商业街内聚性较好,空间尺度适宜。

3.传统街区不同形式建筑的能耗分析

本文通过对于构成街区形态框架的单体建筑进行研究,评价在街区修复或重建时,选择能耗较低的建筑体型为目标。以古城西安为研究地,西安位于寒冷地区,冬季以保温为主,主要为采暖能耗,建筑外部热源的太阳辐射获得量主要与建筑布局形态,周围环境长波辐射等相关。建筑物内部存在着建筑照明、人体,设备等室内热源与住宅建筑室内空气发生对流与辐射的热传递过程。建筑内扰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要传递到围护结构的内表面,而室外气象条件总是首先作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建筑内扰与建筑外扰两种作用形式是同时存在,独立传递而又相互迭加,相互影响。不同的建筑外表面从抵御内外温度振幅以及内外界面尺寸方面,就会对建筑的全年能耗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假定待研究的传统商业街D/H=1.2,并以此作为研究传统商业街的空间物理特征的基本研究模型,设定商业街东西向,商业建筑为南北向,假设南侧建筑为条式建筑,北侧建筑的体形轮廓进行相应变化,由此建立Dest模型建立如图(图1)计算能耗特征的。

拟定(n1)、(n2)、(n3)三种不同外部形态的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图形变化中可以看出建筑物耗冷量指标随着建筑物出风口方向的改变,发生较规律的下降趋势变化。在建筑物耗冷量指标中,当进风口由东边逐渐过渡到西边,能耗降低。并且,建筑物的进风口开口比例越大,建筑物耗冷量指标越大,两者呈正相关变化。在数据比对中,当建筑物的A:Lmid:B相对比例使建筑物呈三面围合式布置时,由于伸出段对于太阳辐射的相对遮挡,建筑物的北向受热面积最小,且建筑物的迎风面面积最小,在建筑物的东西向建筑中向内的面有永久阴影面的存在,减少了建筑物的太阳辐射温升现象,同时在三面围合区内,有温度较低区域的产生,从而促进热压风场形成的可能。当建筑物相对比例为Z:1:0.5时(z为0长度),建筑的能耗在耗冷量和耗热量指标变化趋势上最稳定,并可以作为同比情况下最优推荐,图示n2情况。

4.传统街区街谷内微气候特征

传统商业街区的构成通常存在若干条路网交织的情?r,街谷微气候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强度所造成的空气温度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以及街谷内部的气流状况与街区的建筑密度、建筑排列方式有关。并且与街谷的几何特征、走向界面朝向、街区下垫面以及来风方向都有较大的关联。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回民街(南-北走向、对称街谷)、书院门(东-西走向、非对称街谷)两条传统商业街的物理环境分析,重点研究以下两方面内容。

4.1非对称街谷的物理环境特征

当选择建筑物相对比例为Z:1:0.5,商业街外部空间几何结构则为非对称形式。此时,街谷外部大气平流进入街谷内部时,接近放大的非对称区域时,峡管状态突变,会在街谷放大区域产生一个强湍流。三维方向的湍流漩涡将沿着墙面向上部迁移,湍流的输运作用使得街道峡谷内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提高污染物的扩散速度,改善峡谷内的空气质量。因此,沿街建筑在局部地区放大,对于提高污染散发速度有利。

4.2不同朝向街谷的物理环境特征

西安地区城市的传统街区较多以格网形式存在,会呈现出不同朝向的街谷的工况,在太阳辐射下,处于太阳直射辐射区域的空气温度会随着建筑的高度产生较大分层差异,而在建筑遮挡区域的街谷部分,因为空气温度增温热源为接太阳散射辐射,并且随着建筑密集程度增多的太阳辐射反射次数的变化,其空气温度随高度分层现象并不明显。在东-西走向的街区,因为在夏季和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的不同,街道南侧建筑对于街谷的遮挡效应造成街谷中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在不同时间段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应得知,遮蔽效应对于南北走向的街道太阳辐射影响不大。

5.结论

传统商业街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组成部分,其物理环境的研究与改善对于提高商业街区内部使用舒适度,以及建筑能耗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街谷宽高比例着手,通过分析调研,研究在一定宽高比例下,建筑体型变化对能耗的影响,以及不同朝向商业街的风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