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

篇1

二、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构想

高校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为内部工程审计提供技术服务、决策支持、综合管理、资源共享的网络管理体系,为内部工程审计办公提供一个高速信息化网络平台。平台建设应体现标准化、操作简便、扩展兼容性、全程可控性等设计思路。1.系统平台结构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平台工作模式目前应用较多的软件结构有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结构和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结构。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C/S结构适合投入少、规模小的系统使用,B/S结构则适合投入多、规模大、可扩展兼容性高的系统。2.模块及功能设计为体现信息化优势,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平台应包括以下基本模块及功能:(1)综合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有工程审计收发文、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分配调度等功能。通过对不同用户设置使用权限,按人员、年度、关键节点对每个项目进行管理。(2)公共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有档案管理、报表统计、审计案例、法律法规库、造价信息库、系统支持等功能。档案管理功能可对审计过程中合同、招投标文件、工作底稿、重大会议纪要、现场踏勘表、审计报告、审计会审意见等进行模块化管理,便于文件的查询、管理、汇总。(3)工程审计模块该模块应分为基建工程自审和基建工程委托审计两个部分。基建工程自审可进一步按专业细分为基建、修缮、安装、市政、装饰等部分,可实现基本概况录入、结算预审、报审资料汇总、结算审计工作底稿、重要事项记录、结算审计意见书、内部复核、结算审计台账以及在建工程查询和管理维护等功能,对于修缮工程还可以考虑增加固定资产维护模块,能够及时统计汇总学校每个单体建筑修缮维修记录,汇总以后按Excel格式输出,为学校工程立项、年度预算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基建工程自审数据文件应包括:编号、发文时间、审计文号、报审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工程类别、施工地点、审计时间、报审金额、审定金额、审减金额、审减率、主审人、复审人等信息。基建工程委托审计模块应能覆盖工程投资立项、设计、工程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竣工结算、竣工决算等各阶段,全过程记录重大争议问题的处理方式、处理结果,对委托审计单位做出全面评估,保证审计质量。该模块可实现委托审计项目概况录入、委托审计单位协审方案、跟踪审计过程记录、结算初审、审计定案、重大事项追踪、进度提醒、合同管理、档案管理、进度款支付情况、自动核算审计费等功能。

三、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工程审计信息化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各个高校管理水平和起点不同,建设过程任重而道远。为了加快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转变观念,提升审计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参加到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来,群策群力,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高校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健康科学发展。2.培训人才,对外合作学习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人才,需要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网络的人才。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内部各部门之间、兄弟院校之间、校外企业看展合作,组织专项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结构。3.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信息技术更新迅猛。新的工程审计方式层出不穷,如三维算量软件、BIM(建筑信息模型)、“3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只有不断在传统方法上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审计优势。

篇2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建项目不断增多,高校基本建设工程审计的周期越来越长,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将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高校建设工程的跟踪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及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一)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通过介入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整个建设期的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等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咨询、监督、控制和评价活动。跟踪审计由于能够弥补传统审计的部分缺陷而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1.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转变

高校建设工程是一项集多样性、复杂性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进行跟踪审计,把传统的事后一次性审计转变为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多次审计。

2.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转变

传统的审计模式只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审计,而跟踪审计将整个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及时地对每个阶段进行审计,将各阶段相互关联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形成一个动态的审计监督模式。

3.审计范围更加广泛

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不仅是对竣工、决算情况的审计,更注重对前期决策、招投标及施工等方面的审计,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全面。

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势必会产生许多局限性,如信息共享程度低、介入时间不合理、接入程度难把握等,进而影响到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跟踪审计所需要的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等程序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对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影响

将信息化应用于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必然会对传统建设工程审计带来影响。

1.审计线索电子化

在传统建设工程审计下,被审计对象大多是纸质的图纸、合同、招投标文件、价格清单、相关原始凭证、账表等。在信息化下,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数据的存储介质,需在纸质材料的基础上,将原始信息转变为电子信息,导致了某些原始凭证在信息系统中不复存在;此外,审计人员所采集的有些信息,经信息系统进行处理,这一处理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到,使审计人员很难对业务进行追踪审计。

2.审计技术计算机化、网络化

信息化是面向计算机和网络的,传统的审计技术多以手工审计为主,不再符合审计信息化的需要,因此,跟踪审计的信息化需要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同步发展,将原始的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同时借助网络,实现联网审计、实时审计。

3.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复合化

跟踪审计信息化需要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结合实际建立跟踪审计信息系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建设工程审计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工程造价、法律、管理、审计等相关知识,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二、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建立一个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此信息化系统应该纵向覆盖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从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直到竣工决算;横向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各个参与方。

通过建立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审计信息管理、审计项目管理等功能集为一体,审计人员可以进入系统及时收取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审计数据等资料,然后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实时审计、联网审计。

(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具体应用平台设计

高校应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系统设计为两级应用平台:一级平台是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提供信息录入、交换和查询;二级平台为操作平台,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各阶段本职工作的完成。

1.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跟踪审计涉及学校规划处、招标办、财务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商、审计处等多个相关主体,各个主体间都有直接或间接信息交流。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跟踪审计顺利进行的基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审计处与校内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对接,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可以随时调动所需资料进行审计,实现审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如规划处将相关审计原始信息以固定的格式录入综合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将审计原始资料报送给审计处,同时报送相关纸质资料;中介机构与审计处之间信息得到互传,便于审计处随时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可以达到资源多方共享,信息共通。

综合信息平台按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结算报送值、审定值、审减值、审计类别、审计人员等列项编制。由专人负责整理登记每个项目送审的所有信息,由项目审计人员填写相关的审计报告信息,从而形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整体信息平台。不同人员的操作权限和使用权限是不一样的,为了保障信息质量及安全,系统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权限设置,实现项目所有参与者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所有信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共享,可随时审阅学校建设项目的各项审计情况。

2.跟踪审计操作平台

跟踪审计涵盖建设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验收等各阶段,由于法律、法规及人员资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跟踪审计在立项投资阶段基本无法开展,为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是从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开始的。下面是信息技术在几个重要阶段的跟踪审计的应用。

(1)招标审计。建设单位职能部门在招标前,将相关资料分别以电子版和纸质形式送达审计处。在招标审计中,通过建立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审核相关招标文件、手续及其他资料是否满足招标的要求。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审核是招标审计的重点。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的传递,审计时只需调取上报的三维算量模型图进行复核,检查三维算量模型与图纸等设计资料是否相符,确定了三维模型,软件即可自动核实清单工程量,高效审核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为确定最终的价款,掌握第一手资料。

招投标是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的一项主要工作,涉及项目的立项、招标、投标的全过程。招标项目的类型包括工程设计、勘察项目、采购项目、施工项目、安装、咨询等。系统主要包含招标投标业务的计划管理、招投标各环节的审批管理、专家库管理、从业单位资信管理及综合分析统计功能。

(2)合同审计。规划处将草拟的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及其他相关合同、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标合同修订、合同补充等相关合同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上传给审计处,审计处可通过信息系统审核合同的完整性及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书中载明的内容相一致,是否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合同中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条款,明确工程造价结算方式。审计处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将审计结果直接传给规划处,快速敏捷。

(3)工程施工审计。工程施工审计是目前高校跟踪审计中最重要的阶段,而且是跟踪审计人员投入精力最多的阶段,所以加强施工阶段的审计信息化操作尤其重要。

目前多数高校在不断扩建新校区,而高校内从事基建审计的人员有限。即使学校把建设项目委托给社会机构进行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也需要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工程量审核是跟踪审计最重要的工作,约占审计工作量的80%以上,直接影响跟踪审计的质量与速度。目前工程量计算最常用的软件是三维算量软件,是计算机以手工算量的思维代替繁琐复杂手工算量的工作过程,能实现快速三维图形建模,直观、计算精度高、速度快,实现了工程量计算的自动化、智能化,自动汇总工程量。工程量审核一般按如下顺序进行:甲乙双方各自建立自己的三维模型后,先核对分部分项的总量,如总量有差别则核对每层的工程量,找到是哪些楼层的工程量导致的差别,然后针对有差别楼层的具体构件进行单构件核对,最终确定对错并确定正确的工程量。与手工算量相反,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任何数据都可以查阅出明细,并能直接查到模型的具体三维构件,一目了然。信息化跟踪审计使审计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工程验收的同时相应的工程量审计完成,最终可以在工程竣工的同时跟踪审计基本定案,真正实现了跟踪审计的目的,这是以往手工审计所无法想象的。

在建设工程实施中,设计过程经常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不断优化完善方案,而每次设计变更就意味着部分构件的尺寸、配筋等都可能发生改变,工程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工程变更、设备材料价格调整等都会影响工程数据的审核。运用计算机系统如三维算量软件,可以根据优化方案调整三维模型,不管多么复杂的更改,都可以马上更新计算,快速确定审定结果,省时省力。

(4)竣工结算审计。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建设工程验收转入正式投产使用的标志。竣工验收审计目的是保证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弄虚作假、虚列高估资产、套取资金等行为的发生,进而合理维护高校利益。

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完整地整理和归档建设工程投资资料,包括设备、材料等的耗用量和单价。与套价软件配合使用,选取定额计价模式或清单计价模式,自动套用定额,自动形成分部分项工程结算清单,操作更加简便。三维算量软件可以在完成算量后自动生成各种经济指标,轻松给出局部的各项经济指标,甚至是单个构件的指标。在工程竣工后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对比工程造价指标,评价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否有效。审计人员根据评价结果撰写跟踪审计报告等,并录入信息系统,为下一次跟踪审计工作提供方便。

三、加快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为加快高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作用,结合目前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审计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对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式和工作方法带来了挑战,但是也为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将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对提高高校的投资效益,促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提高审计信息化意识,切实转变审计观念,创新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争取各方的有力支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充分发挥建设工程审计职能,促进学校改革和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引进并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审计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两端:一端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关联对应时间数据,解决采集什么数据、如何采集的问题;另一端是不断开发创新,熟练应用审计软件建立审计数据库,解决采集来的数据如何利用。这就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基建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要求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审计软件,提高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的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可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基建及审计专业培训,针对目前高校跟踪审计任务重、外聘中介多、新老校区地域不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开发跟踪审计管理模块、更先进的审计管理软件,推进跟踪审计信息化的进程,强化审计项目管理。

(三)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

及时创新审计方式,建设信息系统管理和监督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跟踪审计,采用远程联网实时跟踪监督与阶段性进驻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改变跟踪审计主要依靠就地审计的传统作业模式,并不断查找信息系统现有的问题和需完善优化之处,促进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资金的规范管理。同时不断探索并应用新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跟踪审计业务各领域,如探索应用“3S”技术审计建设项目用地及实物工作量的真实性、合法性,以解决审计人员现场勘查成本太大且不准确的问题,有效地提高跟踪审计的及时性和效率性。中国石油大学小黄山绿化工程跟踪审计中就有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审计,确保了绿化工程量准确无误,预防了施工单位的高估冒算。

高校审计部门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开展跟踪审计和远程审计。利用现有的三维算量软件、套价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更新软件管理系统,开拓创新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流系统、工程审计经验数据库和跟踪审计案例库等,从而更好地进行跟踪审计,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全面实行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化。

总之,将信息化应用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是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其发展趋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意识,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以及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建立好审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操作平台,切实加强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蓉辉.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模式创新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11).

[2] 刘春红.高校基建资金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篇3

锅炉房通风优化方案采用自然进风,自然排风的通风方式,室外空气经汽机房0.00m层、12.60m层对开窗进入室内,在热压的作用下,室内热空气上升至屋面后通过设置于屋面的屋顶通风器自然地排出室外。经计算,所需要开窗面积如下:锅炉房进风窗面积510m2,排风面积520 m2。本工程进风窗面积633m2,屋顶通风器纵向布置1台,每台屋顶通风器长114m,喉口宽5m,排风面积共570 m2,满足自然通风要求。

汽机房通风优化方案采用自然进风,自然排风的通风方式,室外空气经汽机房0.00m层、12.60m层对开窗进入室内,在热压的作用下,室内热空气上升至屋面后通过设置于屋面的屋顶通风器自然地排出室外。经计算,所需要开窗面积如下:汽机房进风百叶窗面积420m2,排风面积400 m2。本工程进风窗面积450m2,屋顶通风器纵向布置1台,每台屋顶通屋顶通风器纵向布置4台,每台屋顶通风器长21m,喉口宽5m。排风面积共420 m2。满足自然通风要求。

1.2 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空调

集中控制室、工程师站、SIS室等设置一个集中空调系统,根据这些房间的空调负荷,选用两台屋顶式组合空调机组,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每台机组处理风量20000m3/h,制冷量100kW,电容量为49kW。空调机组布置在主厂房配电间19.2m层。

电子设备间设置一个独立集中空调系统,根据电子设备间的空调负荷,选用两台屋顶式组合空调机组,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每台机组处理风量22000m3/h,制冷量150kW,电容量为57kW。空调机组布置在主厂房配电间19.2m层。

1.3 输煤系统除尘

电厂输煤系统中常用的除尘器有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和冲击型湿式除尘器。本工程转运站及碎煤机室采用湿式除尘器,而煤仓间转运站及原煤斗设置袋式除尘的方案。

2 优化效果

2.1 汽机房通风系统

(1)从初投资来看,机械通风比自然通风方案略高,但机械通风年运行费高,综合年费用自然通风只有机械通风方案的80%。

(2)从节能方面看,机械通风比自然通风方案每年多消耗厂用电量为427680 kWh,很显然,自然通风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

(3)从通风的效果来看,二种方案均能满足排热及降低工作区温度的目的,但机械通风由于是强制排风,故其排风压头更大,排风不受风向及风压影响,在室外天气较热的月份,比自然通风降温速度快,效果也要好一些。

2.2 集中控制室空调

大型火力发电厂空调方案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制冷机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方案;一种是屋顶空调机+分散式空调器方案。下面就两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

(1)制冷机组+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方案

制冷机房的冷水机组,制出7-12℃冷水,供给空调机房(一般设在集控楼顶层,需要封闭)的空气处理机组;空气处理机组将空气处理后送入集控室。制冷机房内设备有:制冷机(以溴化锂冷水机组或水冷螺杆冷水机组为例比较)、冷却塔、空调换热机组、冷却水循环泵、冷冻水循环泵、定压装置。

本方案优缺点如下所列:

a)传统空调方式,运行可靠。

b)单一冷源,便于集中管理。

c)可以预留一定的新增空调负荷,满足公共建筑扩建的空调要求。

d)制冷站规模较大后,大冷量制冷机能效比较高。

e)设备多,系统庞大,控制系统复杂,来自多家设备。

f)需要设置专用的制冷机房、空调机房。

g)需要空调的建筑分散布置,空调冷水管网线路较长,冷量消耗大,施工管理困难。

(2)屋顶空调机

屋顶式空调机是一种单元整体式风冷空调机组,直接放置在集中控制楼屋顶,房间不需要封闭,用空气冷却代替了冷却塔的水冷却,用直通冷媒的直接膨胀蒸发器取代了间接的冷水系统,使机组集直接制冷、空气处理、电气控制一体化,其它需要空调的房间则根据情况设置风冷立柜式空调器或其它分体空调器。

本方案优缺点如下所列:

a)不需要设置制冷机房和空调机房,节省占地和投资。

b)空调系统简化,空调布置方式更趋灵活。

c)系统完全不用水,节省宝贵的水资源。

d)空调机所处位置一般为磨煤机后,空气较脏,存在冷凝器积尘问题,需要定期冲洗,否则影响效率。

e)需要做好风管穿过屋顶进入控制室处的防渗漏。

f)分散建筑需单独设置分体空调。

g)空调机冬季运行需要做好设备重点部位保温。

(3)两种空调布置方案的比较

以本期新建总制冷负荷260kW 为估算负荷比较如下:

a)以水冷螺杆冷水机组为冷源主机的制冷系统主要设备如下:

水冷螺杆冷水机组2台,每台制冷负荷195 kW(按设计负荷的2×75%选取制冷机)、冷却水塔2台,每台冷却水量65t/台、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共4台,各种管道、阀门、定压设备、循环水电子水处理器、过滤机、分集水器等其它辅助设备、300m2制冷站土建费用、安装费用、制冷站自动控制系统估等,工程造价为150万元。

b)集中控制室布置20000m3/h风量设置组合式空调2台,单台冷量100kW,冬季采用130/70℃热水,通过空调机组内的换热器供暖,供热量为49 kW,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每台10万元;电子设备间布置22000m2/h风量组合式空调2台,单台冷量150kW,冬季采用130/70℃热水通过空调机组内的换热器供暖,供热量为57kW,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共计2台,每台14万元; 空调器通过风道向室内送风,空调机房土建费用粗略计12万元,水系统材料、安装费粗略计20万元,空调自控系统估算价格为30万元,合计108万元。风系统两方案相同,费用不做比较。

(4)空调比较的结论

集控室、电子设备间采用集中空调系统,设置恒温恒湿屋顶空调机组调节空气温湿度。

篇4

二、审计信息化发展方向

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以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保障国家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审计工作需求为导向,从以下五个方面给予关注,并作为努力方向。

(一)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为审计信息化提供政策依据

国家金审工程建设,从金审工程建设到工程项目验收,从金审工程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到资金管理,从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建设到计算机审计方法、AO应用实例的撰写等相关制度及规范,国家审计署已经基本建立,并以《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书》和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的形式予以。省市县区审计机关结合各自信息化工作实际,也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基本保障了目前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从目前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有些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亟待建立。一是财政预算执行、银行等会计核算软件和企业资源规划信息系统(ERP)的数据采集接口国家标准,政府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审计关键技术和应用工作相关标准及制度;二是IT(信息技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三是国家审计交换中心省(市)审计厅(局)交换中心建设相关标准及制度;四是省(市)审计厅(局)模拟审计实验室建设相关标准及制度;五是联网审计方式下审计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和相关制度规范等。这些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应当加快进度,进行研究和建立。

(二)加强审计监督内设机构

篇5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深圳证券通信公司:

加强证券业通信系统建设是防范和化解全行业系统风险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前期的广泛调研和论证,现已完成“中国证券业通信系统1998-2000年建设规划”及沪、深证券交易所通信系统互联工程的方案准备工作,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立项实施,纳入中国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费用由中国证监会专款拨付。

请你单位在中国证券通信技术组的领导下,尽快组织实施,争取按时完成工程任务。

篇6

一、系统规划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格局,提高信息化建设实效

当前许多企业在充分认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虽大大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力度,但缺乏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格局的规划,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硬”轻“软”现象,即配置了充足的信息化建设硬件,而忽略了软件建设和企业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审计培训工作,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实效性不强。因此,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对其建设格局进行系统规划,以提高信息化建设实效。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规范性建设。结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的深入分析,在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成果评选和内部审计信息化理论研讨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制度体系和信息化系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硬软件投入的均衡以及符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践需要,制定系统的、切合实践的IT蓝图,以切实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和支撑能力。

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目标性建设。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长远规划,探讨和提炼现代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制定系统的、切合实践的建设目标,以更好的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资源,、实现数字化审计;二是充分利用企业网络平台,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共享;三是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水平和效率。

三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素质建设。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审计实务需求,核心在于充分应用。因此,在企业完善配置信息化审计硬软件后,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建设,按照“边建、边学、边用,重在应用”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业务培训活动,如“密集式”培训、“1拖N”式帮带培训及压迫式培训等,以快速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审计能力和水平。

二、积极构建企业信息化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信息化审计效率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审计方法、程序及内容与传统手工审计的差异极大,这就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积极构建企业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信息化审计效率。

一是构建“数字化”的审计模式。引入灵活和适应大数据要求的数据分析工具,并运用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管理、聚类、关联分析等先进技术,构建“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对海量数据进行持续和深层次分析,对企业内部审计项目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问题查找和疑点分析,分析企业经济事项中的热点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常规审计数据分析难以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进行精确地筛查,以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和层次。

二是构建“信息引导”的审计模式。即首先,在企业各经营区域、各业务范围、各部门及各类风险的全面持续性审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审计网络形成全景式的风险视图。然后,对收集的海量数据通过信息化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全面掌握、快速处理与深入挖掘的前提下,精确定位企业内部风险。最后,通过信息系统对审计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审计流程的控制与监督,审计成果的统计与跟踪等一系列审计运作,有效提高审汁业务效率、管理水平,防范审计风险。

三是构建“数据传导”的审计模式。即首先,以OA、AO(不仅仅是OA,而是OA、AO的交互)交互为载体,构建一个统一的企业内部审计项目指挥中心,下达各项审计指令,进行统一调度和指挥。同时,以审计专网和互联网为平台,形成企业经营事项信息数据收集的两条通道,并保证各审计组之间的信息共享。然后,以AO系统为载体,通过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审计数据的集中处理、最后,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实现对大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多维查询,信息共享,审计指导的目的,以促进信息化审计效率的提高。

三、全面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管理体制,防范信息化审计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如因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非法入侵和网络传输故障等均可能对电子数据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泄漏,增加审计风险。因此,新时期,企业在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全面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管理体制,防范信息化审计风险。一方面是建立全面的审计管理体系。树立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建立信息化内部审计下的非现场审计、现场审计、查证分析、内控评价、违规积分管理等审计稽核管理体系,将各类审计信息风险分析报告归类整理,并及时实施风险防范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的流程管理,从而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加强监督力度,确保审计监督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政府投资;政府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价体系

一、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概述

(一)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构成与特点信息化建设项目一般都由应用环境、应用培训和应用软件三大部分组装成。其中应用环境还包含了多个方面,比如硬件设备、网络建设、软件设备等等,它们统称为系统。应用软件部分为客户的需求而开发,应用培训则教会客户使用软件及网络。它具有隐蔽性、紧密性、模糊性、游动性、更新高速性等特点。

(二)信息化项目审计评价体系的构成信息化项目审计评价体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构建项目,包括如下内容:1.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评价主体主要是行使评价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体。与评价主体相对存在的是评价客体,通常是指接受评价的单位或者个体。当评价主体接受到评价客体的评价请求之后,评价主体就会开展对评价客体的评价。2.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评价必须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评价主要是为了为单位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目标也会具有很大的差别,评价内容则是根据评价目标来制定的。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评价的现实依据,评价是根据相应的目标展开的,因此,评价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作为依据。4.评价方法评价具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构成,需要根据评价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5.评价结论通过一系列评价之后,需要相关人员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

(三)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意义研究《审计法》已经明确了政府在项目的预算执行以及决算情况中的重要性。换言之,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财政审计一体化的核心部分,所以本文应该探讨一下绩效审计之于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必要性。1.时展的需要在未来,对投资的绩效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了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一种必然。就目前来看,政府必须要快速建立和发展监督保障机制,从而提升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填补一些审计领域还存在的技术缺陷。2.政府政务公开的需要“我们的国家不应该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要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来提高政府行政的透明度、管理效率,最终达到勤政廉政的目的。”[1]这一席话指出了我国政府开展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工作也应该是当前政府在社会大环境下转变职能的一种内部需要。而电子信息化政务手段正是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监督内部廉洁勤政的最佳途径。所以加强投资信息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就是加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管理机制和能力,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效率。3.加强政府公共职能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政府在绩效审计工作上也必须适应快速转变的形式,改善自己的观念和做法,重视信息化建设这笔政府部门管理预算的专项资金,为社会公共建设负责。4.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政府对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盲目建设、高配低用、重复投资、信息孤岛等等,这些问题为政府的投资带来了巨大损失。其主要根源还在于政府在投资信息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力度不够。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应该强化这方面的规范管理机制,积极发现问题并寻求创新,在规范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标准基础上,也要注重平日的运维工作,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拥有足够耐心,循序渐进的治理发展。

二、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项目是对智力开发成果的总结和系统性建设,由于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模糊性和高科技更新特性,所以政府一定要明确审计机关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即对审核内容、审核方法以及审核量的把握。但是就现实发展来看,我国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审计理念分歧如今许多涉及绩效审计的工程项目在操作上都很合理,但是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属于新兴事物,所以在跟踪审计、审计的预算、结算和决算方面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现在政府正在基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建立成熟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希望通过抓住审计操作中的重点来提升建设水平,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信息化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和绩效审计方面起点高、难度大且知识技术性要求高,由于各个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同,容易出现审计理念的分歧。目前审计部门应该在信息化建设项目方面提高审计介入程度,要实施具有实质性的绩效审计行为。

(二)审计模式缺失目前审计机关在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时,无论是审计理论还是行为都受到一定制约。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理论一直处于初期发展的探索导向阶段,并没有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审计原则,也并没有可参照的样板,更没有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成果不突出,所发挥的作用也极为有限。正是审计模式的缺失影响了我国审计机关在大范围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的决心。

(三)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素质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新生事物,所以在对项目的跟踪审计方面、信息调查开展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知识、审计手段和人才。但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基层审计人才并不符合信息化审计的需求,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人才的培养方向都倾向于财务会计的审计工作,完全忽略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计发展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视野广阔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满足信息化项目审计的需要。

三、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审计流程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计流程分为审前介入、审中借力和审后总结,它的优势就在于全面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让政府投资有的放矢。首先是审前介入,即关口前移,满足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求,比如成立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为信息系统的设置预留信息输出输入接口、数据对比分析模块以及涉及操作权限的日志等来维护数据的安全性,以便于多方面的审计工作。这也可以有效避免信息管理系统所存在的功能缺失。其次是审中借力,这是一项涉及多部门联动的审计操作过程,因为信息化建设项目关系到政府的财政、科技和投标等多项工作,所以需要展开联动,集合多方专家意见进行计算机软硬件和招投标信息的商议,这也是信息系统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最后是审后总结,审后总结的的目的就是总结结果。基于信息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所以必须对每一个项目审计的终结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进而分析每个项目的实施成果和确定审计方法,这也是为以后的其它信息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提供宝贵经验。

(二)建立成熟审计机制要明确审计机关是将信息化建设项目跟踪作为发挥审计最大成效的行为来看待,所以应该整合审计部门及社会内外部、以及专家方面的多项审计资源。首先,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多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的根本就是借力,实现他为我用的目的。外部审计力量的介入可以帮助政府部门熟悉信息化建设项目在软硬件优化实施、信息系统预结算方面的操作流程,并分析信息系统的特点及软件含金量。其次,强化审计力量及资源整合机制。要实行审计力量方面的人才整合,就此打破传统中科室的界限和专业分工,集中调配人才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职。同时,也要做好社会审计资源的整合与补充,弥补国家在审计力量方面的不足。最后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将不同行业的专家的思想与智慧纷纷引入,确保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能够顺利实施。最后,建立长期研究和探讨机制。就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发展来说,还有很大的理论空间与实践内容可以挖掘,尤其是跟踪审计机制的建立对研究与探索的空间需要更高,所以各级审计机构应该在内部建立基于信息化项目建设跟踪审计的长期研究与探讨机制,为拟定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攻关小组,发表实施意见,开展跟踪审计调查,提出诸如项目跟踪审计的试点项目计划。同时也要学习其他地区在信息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方面的先进经验,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身地区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两方面共同进步。

四、结语

信息化时代,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加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政府在未来工作中要加强的就是将投资绩效审计工作价值体现在审计成果上,从全面调查和分析来提高项目建设的可靠性,科学合理的作出每一项投资决策,查错纠偏,积极听取来自于内外部的各方意见,以绩效审计的手段规范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公共投资的投资质量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沈应仙.试论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审计[J].中国农业会计,2012(3):36-38.

篇8

(一)管理单位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经慢慢趋于成熟,然而组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却没有跟上会计核算发展的步伐。部分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一直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而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公积金管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存在300多家管理单位,但其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急需改善。有些管理单位的审计机构并没有真正脱离管理层,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管理单位内部也缺乏一套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无法保障内部审计流程的规范化及有效落实。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覆盖面广,涉及资金量大,运营频繁,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更加复杂多样化,但是并没有充分配备与业务量相匹配的专业审计人员。因此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的基础上,在考虑到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及成本,更不敢轻易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形成的一种创新型审计模式,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目前管理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建设的高成本使得管理单位相关管理人员不愿意改变当前的审计模式。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不够

1.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该系统是以风险导向审计为理念,以互联网和数据库为审计手段,设立一个全面的、有深度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缺乏成熟的计算机软件,完善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将不同审计项目,不同审计人员,不同审计时间等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及时的共享与沟通,体现信息化系统的及时性及共享性。信息化系统的不足有可能会延迟审计时间,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强度,不利于内部审计发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防范公积金管理风险,提高公积金运营效率的作用。

2.内部审计信息化软件落后,无法满足管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审计信息化相关软件的开发设计金融、会计、管理、审计等跨学科知识与技术,开发难度大,周期长。目前我国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仍然没有普及,对审计信息化软件需求较少。成本高,市场需求少,加大了研发该软件的风险,使得市场上相关审计信息化软件相对落后。虽然部分审计软件能提供简单会计数据搜集,会计凭证抽查,财务信息查询等功能,但缺少审计流程控制管理、及时反馈等高端功能。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内部审计质量关乎公积金的管理效率和风险管理状况,因此符合管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需求的软件更是少之又少。

(三)内部审计人才专业素质不够

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高度技术化的审计工作。区别于传统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熟练地掌握会计、财务、审计等相关的财会知识,同时还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数据库等工具,专业地操作信息化系统,实现计算机审计。但目前我们仍然缺乏既懂财会审计,又懂计算机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中,一部分掌握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审计经验,但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限,而且由于年龄较大,接受新事物特别是计算机的能力较低,很难通过再学习从而熟练运用信息化系统全面、准确地对公积金的运营管理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审计。一部分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但是仍然缺乏信息化系统专业的操作技能,而且年轻的审计员审计经验有限,审计水平及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有限性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

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对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意识及培训力度也不强,审计人员受领导意识的影响,削弱了其参加专业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审计人员专业技能进步比较慢,不利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管理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层及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管理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管理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及效果。高层管理人员的理念是管理单位发展的方向盘,只要管理层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真正落实,才能有效呼吁所有员工积极地参加信息化建设。高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地规划与设计,并将任务具体细分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实时控制管理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只有加强他们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才能提高审计人员学习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及时掌握相关的技能与知识,从而推动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管理单位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及相关软件的约束来自于软件开发商供给的影响,但是管理单位作为需求方仍然可以通过需求推动供给的机制促进软件开发商加大力度研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软件及系统,为做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如果各事业单位和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就会推动开发商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研发与需求相匹配的软件与系统。管理单位除了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之外,可以加强与开发商的合作,以需求推动供给,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规模大,资金量多,更需要审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构建内部信息共享平台。会计数据,审计相关数据,内部审计操作流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等相关信息得到共享,形成完整的审计档案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保持信息共享平台的及时性及有用性,为做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搭建丰富的电子数据库。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培养高度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

篇9

一、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以计算机审计为核心的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加大,但由于起步晚、思想观念转变慢、人才培养周期长等原因,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体制存在一定制约。我军的审计体制是三级审计机构,审计人员隶属各大单位,审计对象大部分也是同级或所属单位部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权力范围相互渗透,审计人员工作受到制约,审计的质量和效益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军审工程"要求各级审计数据全部要传输到审计署服务器进行分析汇总,导致部分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存在思想上的顾虑。

(二)审计人员思想观念转变慢。军队各级审计部门对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甚至部门审计人员主观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督导力度还不够大;二是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一些新挑战、新思路的研究热情不高;三是军队审计人员存在思维惯性和工作习惯,认为手工审计简单方便,而计算机审计需要开展审前调查、数据采集、后期资料库整理等业务,存在收集资料多、工作强度大、花费时间长的弊端而不愿意接纳。

(三)审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军队审计信息化目前还需要依靠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研发机构,而这些人员并不懂审计业务,同时军队审计人员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又比较少,导致计算机审计开展速度缓慢,军队审计技术水平和队伍建设离信息化审计有一定差距。

(四)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一些能力:熟悉计算机工作原理、信息控制技术和网络理论知识,熟悉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操作使用,具备上机处理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软件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的能力;掌握常用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技术;掌握系统中数据库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的各种技术、技巧、方法,并了解其与手工系统处理中的不同方法和程序;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熟练运用试验数据法及其他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军队审计干部多以财会专业为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不高,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较少。

二、加强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在对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大对军队审计信息化方面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扎实推进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我军的军队审计体制。针对我军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遵循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标准、与军队编制体制相适应、保证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与国家审计机构设置相辅相成等原则,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不断完善我军的军队审计编制体制,充分实现军队审计的质量、效益。

(二)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军开展现代化审计的必由之路,是科技强军的必要保障,各级审计部门领导,必须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要给予充分的保障。如果领导对信息化建设不关心、不重视、不支持,用于信息化建设的人、财、物得不到充分的支援,那么,信息化建设只会是纸上谈兵,原地踏步。只有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真抓实干,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人、财、物资源,才能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保证审计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一是要多向领导宣传当前军内外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成果,并将相关资料呈送给领导参阅,让领导了解到审计信息化建设对现代审计发挥的巨大作用;二是主动积极地向领导汇报当前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全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新动向;三是主动积极地向领导汇报本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构想及实施步骤;四是充分调动各级审计部门和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依据自身特点及优势,开发实用、好用的小系统或提供实践性强、有价值的审计经验。

(三)进一步推广计算机技术在军队审计业务中的应用。审计信息化建设只有与审计实务相结合,它的根本目的才能体现出来。对于审计信息化建设,不能局限于办公自动化,不能把工作重点放在审计机关内部的管理上,而是重在审计运用,坚持在运用中不断创新和提高。一是加强审计硬件建设。审计信息化要求一定的硬件做基础,没有硬件这个舞台,即使具备再好的审计软件和审计人才,也无法发挥其作用。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远程审计,就要求审计部门必须投人大量经费用于配备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扫描仪、摄像头等硬件设备。另外,网络远程审计要求实现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联网,同时在联网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加密措施,防止数据泄密,给部队造成损失。二是加强审计软件建设。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审计软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审计软件开发实现:能通过标准数据接口从被审计单位应用软件中提取有关数据;能通过军队内部网络提取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能分析被审计单位账目账表中存在的问题,给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审计线索。三是大力推广计算机审计业务。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人员把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或对象,对被审计经济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查。利用计算机检索、关联、计算等功能,可以对各项电子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可将审计人员的经验、技巧、方法智能化,进而利用分析性测试和控制性测试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分析电子数据,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管理进行初步评价,从利用计算机实施审计发展到运用计算机开展管理审计项目,从而大大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

(四)进一步加大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队伍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既是军队审计信息化的关键因素,又是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为了适应信息化环境条件下的军队审计工作要求,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和计算机技术培训,使之掌握信息化系统知识。一是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借鉴国内外培养人才的先进经验,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之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与维护、网络基础知识等,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确保审计软件发挥最大作用,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使审计人员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二是构筑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模式由零散型向集中型转变、内容设置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培养方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三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把人才评价标准的基点定在审计结果上,使之能在审计平台上施展才能,营造“以结果为向导,以应用促发展”的人才健康成长环境,以便更有效地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篇10

在信息化建设中审计部门加大了建设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观其结果发现审计投入的硬件和信息化系统的利用却不尽人意。个别企业把审计软件的开发作为审计信息化的重点,把经历投放在审计软件的先进程度上。而不是通过企业环境和审计实际,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需求,并将这种需求交给专业软件公司进行开发。审计部门应将审计信息化的重点调整到审计需求和功能的使用上。另外,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应该充分发挥审计软件在审计项目中的远程、穿透、归纳和筛选审计重点等方面的作用,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避免造成投资浪费、功能浪费和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

三、审计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建设步调不协调

目前,部分企业审计部门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审计管理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速度不能很好融合在一起,审计信息化建设速度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这是因为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利用信息平台、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审计干部仅满足于办公需要。在审计管理中,由于管理者缺乏对审计信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审计日常管理很难与审计信息化要求结合到一起,也就造成了审计业务管理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四、审计资源闲置与审计资源需求同时并存

目前企业审计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审计信息研发、计算机审计手段和审计人员素质尚达不到审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尽管审计部门近几年来制定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但由于企业在审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各专业、各版块了解不够,掌握不清,对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把握不准,造成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软件设计与审计实际向背离,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研发的软件项目各行其是,互不相融。因此,部分开发出来的审计模块就成为一种摆设,一种时尚品,审计人员在优势设备面前仍然难有作为,导致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涉及到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目前企业审计队伍大多数处在新老接替的时期,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认识各有不同,对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业务的水平层次不齐。部分审计人员仍然喜欢按部就班,沿用老办法老习惯处理问题,对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审计有抵触心理。还有些老同志认识到位了,但迫于年龄和知识的障碍,在新生事物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只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上种种原因说明,企业审计部门一方面因人才不足,素质不高造成的设备利用率低和闲置;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迫使企业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最终导致企业审计部门设备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五、建议及对策

(一)审计信息化要立于精细,行于规范

几年来,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项产业,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乘势而上,利用已形成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开发研制与之配套的审计软件。同时要认真研究企业信息化特点,掌握信息资源及信息渠道,加强与各信息部门的沟通,保证审计人员查阅信息的权限。

(二)审计人员要执业求精,厚积薄发

信息时代要求审计人员职能转换,审计思路要集专业、信息、创新为一体,要善于在边缘化信息中寻找审计线索。运用突破性思维,放射性理念提高审计执业质量。审计人员知识的广泛性、复合型成为新时期审计人才的重要标志。一要加强学习。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审计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因此。要把学习作为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审计工作要广聚信息,创新思路

审计创新要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创新与审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部分审计机关中还存在着一种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简单模糊认识。工作中片面的要求在所有工作场合都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将其作为一种内部考核形式固定下来,造成审计现场计算机审计“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也要上”的局面。曲解了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因此改变目前现状,首先审计部门要转换工作思路,根据企业环境、信息化条件和审计人员素质,有针对性的组织审计项目的开展,把企业信息资源充分的利用到审计工作中。不仅要利用信息系统解决好审计高效办公、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和远程在线审计,更重要的是审计部门能不能通过利用企业信息平台,把握各方对审计项目有益的信息。在审计活动中,要善于利用企业信息,开展审计调查,把握审计重点,突破传统的审计理念,真正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通过广泛的信息资源拓宽审计业务,推动审计工作的转型。

篇11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2

1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必要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的发展同样如此,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大量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网络实现了无纸化,使审计环境越来越复杂。这些变化使审计对象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信息系统,而且审计线索和程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为适应环境变化,满足自身需要,审计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

审计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信息化建设得益于审计署的“金审工程”,起步较早,资金投入较大,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的社会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更早,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功能全面强大。而内部审计本身发展就比较晚,而且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些单位就没有设立内审部门,即使设立也是摆设,没有很好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非常滞后,尤其是事业单位,比如高等学校。

近些年国家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对高校的投入逐年增加,除教育事业拨款外,科研经费的投入也迅速增长,但财政拨款所占高校资金来源比重日益减少,科研经费、社会捐赠、社会服务收入等成为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方面。此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兴建新校区,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资金需求也随之增长迅速。作为高校“保健医生”的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领导重视,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显然不能满足需要,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三阶段

笔者通过借鉴审计署“金审工程”成功案例再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和高校内审信息化发展状况,提出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三阶段构想。笔者建议由教育部下属中国教育审计学会统一领导构建高校内审信息化平台,由各省级教育厅设立高校内审信息化分平台,对各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实行标准化管理。

2.1 第一阶段:高校内审软件阶段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还停留在利用Office软件对财务数据进行简单加工和处理的阶段。一小部分高校开始使用各种审计软件,目前市面上的审计软件不仅种类少,而且很多都是在企业审计软件的基础上改动而成,其功能大多是企业审计的套用,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广大高校一线内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用性不强。还有一小部分高校独立研发内审软件,但往往由于对技术力量要求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因素的局限,在软件的成熟度和后期维护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很难在高校中推广并形成规模效益。

高校内审信息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开发出一套适用于高校的内部审计软件,笔者建议由各高校内审业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联合开发,资金由教育部统一拨付,统一管理。

完成本阶段可以大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及预算执行审计等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同时还能拓展计算机审计在高校的应用领域。

2.2 第二阶段:高校内审系统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关注的是高校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等情况。然而近几年,高校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对教学、科研、财务、人事、基本建设、国有资产及后勤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而上述各方面恰恰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被审计对象越来越依赖于各类信息系统,这就是第二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内审信息化第二阶段要建立以审计软件为基础的高校审计信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直接对教学、科研、财务、人事、基本建设、国有资产及后勤等信息系统进行监督,评估信息系统的风险和获取必要的数据。

完成本阶段可以实现现场审计、远程审计、实时审计。由于被审计对象越来越依赖于各类审计系统,而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信息化日益发展的需要,本阶段可以实现信息系统审计。

2.3 第三阶段:高校内审信息平台共享阶段

第二阶段实现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阶段,但是无法和上级部门和兄弟高校之间实现很好地信息沟通和交流。

高校内审信息化第三阶段将建立从教育部到各省教育厅再到各高校的一个内审信息平台网,如图1所示。

以下是在这一阶段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第一,建立一个专业高校内部审计网站,及时和更新审计信息,面向公众监督,及时收集高校内外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各种建议和意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促进高校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完善。

第二,建立丰富的高校内部审计业务数据库。分步分级收集和完善高校各种专业审计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库,比如审计统计数据库、审计案例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及审计法律法规数据库等,从而实现各高校信息共享、技术共享。

第三,建立远程审计操作平台。可以实现各高校远程审计互帮互助,同时也方便上级主管部门抽调各高校内审人员参加一些审计项目,可以实现远程协助审计。

完成本阶段可以建立从上级主管部门到各地方高校的内审信息网,可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高校和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共享。

3 实现高校内审信息化建设三阶段的建议

3.1 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要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全面履行监督和评价职责的必然要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审计信息化不只是个技术方法的问题,它对审计工作的技术、方法、程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思维方式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实现“数字化审计”不仅涉及技术问题,更涉及管理问题,比如管理方式的改变、相关制度准则修订。因此,只有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经费保障、人员安排和制度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才能为审计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图1 教育部高校内审信息管理平台

3.2 制定和完善高校审计信息化的标准和准则

尽管国家审计署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了《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等有关审计信息化的准则和规范,但还是缺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和系统功能审计方面的实施细则,总的来看较为概括和笼统,也不够完善。因此上级主管部门要尽快研究和制定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具体的指南或细则以及与高校内部计算机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

3.3 加大高校内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要想推动高校内审信息化的实施和发展,培养人才是关键。内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硬件设备要跟上,更需要配备懂信息技术的人员队伍。为加强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培养,对外可以引进人才,对内要善于培养人才,双管齐下加快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人才。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参加信息系统知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以问题促学习,使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此外,也可尝试将内部审计人员送到社会中介机构或审计软件开发部门学习,通过与专业计算机审计人员和软件技术服务人员的沟通,提高其计算机审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浩.从系统论的视角谈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经济师,2013(12).

[2]徐剑.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5).

[3]苏丽男.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经济师,2015(2).

[4]彭胜华. 计算机审计的内涵和目标[J]. 审计与理财,2007(5).

[5] 李国明,王琳. 审计信息系统论――对审计本质的另一种探讨[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1).

[6] 余效明,曹慧明.中美审计比较研究──兼论中国审计现代化[J]. 审计研究资料,1998(5) .

[7]王京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思考[J]. 现代交际,2015(12).

[8]韩意,谢卫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2015(6).

[9]赵红卫.高校内部审计规制错位反思与消弭策略[J]. 高校教育管

理, 2016(1).

[10]高幼怀. 风险导向下高校内部审计实践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6).

[11]周淑伟.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J].中国内部审计,2016(1).

[12]马宏双,王佳越.浅议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电子制作,2015(3).

[13]赵佩春.走出高校内部审计的误区[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

篇12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各项服务都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针对政府对新时期财务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各部门纷纷制定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现行的审计体制存在不足之处,使得财务审计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严重影响了财务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第二,与财务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审计人员产生了不同的判断标准,容易引起不合理的审计结果;第三,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审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也应该很熟悉。第四,财务审计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才能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重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一系列相关措施的出台,使得管理者从思想上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化了财务审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仅为财务审计信息化提供了所需的软件和硬件,同时还培养了一批能够胜任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推广了计算机在审计方面的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较短,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和产出反差过大

由于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各部门都在为自身的审计工作引入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或者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收效甚微。主要表现为:虽然硬件设备的配置齐全,但是利用率不高;虽然搭建了比较先进的网络平台,但是部分审计人员还是不能利用网络完成基本的日常审计工作;由于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软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面临被淘汰的境况。

(二)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日益严重:在一些东南沿海地区,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不仅软硬件设备齐全,网络平台也逐渐被完善,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新技术被进一步地推广和使用;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财务审计工作仍旧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远远落后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信息化与审计工作结合不紧密

近年来,随着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信息化与财务工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财务审计人员不能完全运用计算机,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会使用计算机提供的办公软件,还需要学会运用计算机接入网络的操作;第二,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不能完全掌握财务审计所具备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又具有财务审计经验的综合型人才的缺乏,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完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在目前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必须完善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审计业务与信息化社会的接轨。完善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制定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详细计划

在真正实施财务审计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制定好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第一,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各个部门或者企业都需要进行财务审计工作,但是对于财务工作的要求、内容等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第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不仅要发挥计算机对于数据分析和计算速度快的特点,还需要重视其网络的接入功能,使得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第三,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监督工作,对于每个阶段完成的目标与建设要求相对比,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完整实施。

(二)促进信息化的全面建设

众所周知,财务审计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内容多而复杂,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看做一体化的工作,同时推进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进一步的宣传教育,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二,呼吁各部门配合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相互配合完成建设任务;第三,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将计算机和审计工作的联合培训,培养同时具备两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第四,鼓励创新,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业务人员对于现行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改进性意见,促进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三)分步实施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不同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同时完成,主要原因是:首先,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在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差异很大,很难同步进行;其次,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建设,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不同地区的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分步实施信。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不同地区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不同水平,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完成在自身基础上的进一步建设。第二,分层次进行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完成当前建设的基础上,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工作作进一步规划,完成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计划。

(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员

培养集计算机应用和财务审计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是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培养人才,关系着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普及财务审计的基础知识,对于计算机的相关人员来说,财务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学习一些财务审计的基础知识,可以减少未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时间;第二,根据不同职能培养财务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对于普通的财务人员来说,只需要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而对于管理层的人员来说,必须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地管理整个审计工作;第三,在培养过程中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财务审计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的知识面较广,如果全部掌握需要很长时间,因此,需要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第2版)(套装上下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崔春生.荐系统中显式评分输入的用户聚类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8):

篇13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手段

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审计软件可以寻找审计线索并摘取审计疑点直接查询汇总各种财务数据,能够帮助审计人员进行数据挖掘而无需进行翻阅大量的账簿和凭证可以高效准确地收集各种电子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并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

(二)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审计信息化软件在企事业单位等各级机关已经普遍实用开来,而且审计信息化软件实现了远程监控和处理渐渐的由单机版本向网络版转换但同时也出现了电算化审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审计人员难以防范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信息失真问题无法对审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审计。审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变化,在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发挥审计监督应该有的作用全面的了解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就要求的审计部门的作业方式和人员知识结构以及业务技能必须能够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改变以适应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要。

(三)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工作规范化的前提

审计工作规范化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审计信息化来说是可以促进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将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审计工作相进行有机综合才能促进审计工作使其向规范化迈进。依靠审计信息化才能将审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枯燥的计算和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因此,没有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将是一纸空谈。

二、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信息化队伍建设

在一些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较好的审计项目上,可以抽调基层一些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审计干部一起参与审计,为基层培训一批计算机审计的骨干力量通过审计实践学习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知识尽最大力度来提升干部的计算机审计水平通过这些骨干带动其他干部;狠抓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即筑巢引凤,争取政策,把一些热爱审计事业、技术精湛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审计机关中来,同时还要尽最大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有发展;狠抓人才培训。应该一定时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数据处理技术、网络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从而来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二)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推进审计信息化一定要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要求。将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与推广作为一项硬指标要求落实到每个审计干部身上要一步一步的建立操作简便功能配套以及数据完备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对于审计机关则要进一步的加强目标考核逐步加大管理力度并要切实可行地落实到每个审计项目中,从而引入奖惩激励机制,以此来实现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全面的推广审计信息化建设。二是进一步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当今世界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是信息科学技术,同时还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深刻影响。审计机关在项目数量上逐年的上升,则审计监督工作难度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之下,唯有将信息网络这样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才可能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能。目前,在思想观念上一些审计机关对信息化建设存在误区,对于如何运用信息化来促进审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的研究比较少,投入的也不够。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则要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严抓,都很自觉地从管理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来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三)审计软件优化

对于本级审计机关涞水则需要结合实际开发适应地方审计工作的软件。基层审计机关则需要注重结合本地审计实践,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和重点围绕财政预算资金,以适用性和通用性为原则,以此来建立具体业务审计的模型要注意满足不一样的审计对象的相同审计项目的需要形成较为固定的计算机审计模型。与此同时要从宏观监督的角度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有关审计情况和审计对象的数据库以此来方便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分析及转换以此来满足审计线索的快速检索与查阅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来实现资源共享;上级审计机关要通用审计软件开发更多的计算机审计,从计算机审计的实践看,主要开发计算机通用的审计软件有:一是可以对各管理系统进行测试的软件使用测试数据检验程序进程按照特定标准生成用于测试系统的数据重复、跟踪被审计单位执行的功能;提供不一样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的软件帮助下载数据;建立规范的综合性审计数据库满足制定审计计划需要的数据库包括积累审计工作经验的数据库等;按照审计的要求抽取数据后执行审计的功能进行对数据测试的审计软件以及审计报告生成器软件系统的实现。

(四)规范计程序

加强计算机审计法制化建设。这是规避和控制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基础。审计范围、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线索等基本要素在信息化环境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审计标准、准则与规范已经不能够适应信息化审计的要求,而切当前则又没有出台相应的审计准则,这养对于审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审计证据可靠性等方面则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一定要进一步规范计算机审计程序,从而加强计算机审计法制化建设;强化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的风险意识大力的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审计机关需要在公正客观和独立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这样还可以完善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从而规范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严格依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强化风险意识并以此来降低审计的风险。

(五)保障经费投入

建立审计机关经费保障制度。对于地方审计机关则需要筹措足够的资金,以此来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勤请示常汇报积极向政府、地方党委汇报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建立审计经费县级财政保障长效机制,力争把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此来保障审计信息化的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推进审计信息化建立“以奖代补”的制度。

三、结束语

审计机关信息化应用、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以此来确保审计信息化能够协调有序的推进,努力的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能力。对于审计信息化奖补资金来说,各级审计机关则必须的用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可以用于购买与审计信息化项目没有关系的办公设备等。我省对于不按照规定用途和挤占、要求使用或挪用奖补资金的相关权力部门将会在行业内进行通报批评,全额追缴奖补资金的同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