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医的基本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的基本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医的基本护理

篇1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脏腑、器官和组织所组成,各脏腑、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脏腑、器官、组织在生理上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心火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肾水凝聚,这样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又如心与肝也有同样的关系,只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运正常,肝才有藏。若肝不藏血,血运也必然失常。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官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

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如:《灵柩・五癃津液别》中记载:“天暑诮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胱,由为溺与气。”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故疏泄多汗等;而秋冬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在幅度上不象四季气候变化那样明显,但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记载:“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活动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疾病。如《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第四十四》中记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说明一般疾病,大多白天病情较轻,夜半加重,是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因而疾病也随之出现慧、安、加、甚的变化。综上所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

了解人与自然统一性后,在护理上应做好气象护理,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及行为情志护理。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则,做好四时的生活起居护理。如春三月,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以春气之应养生;夏三月,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以夏气之应养长;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使肺气清,以秋气之应养收;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冬气之应养藏。只有按照自然变化的特点,做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理,才能防止六之邪的侵袭,确保疾病早日康复和预防病症的发生。同时,根据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夜间应加强病情观察,以防邪气独居于身,导致病情的突变。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这就是说病可概括证。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温热论》对温热病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但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辨证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

豆豉汤、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若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勿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辨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篇2

在计划生育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护理服务是坚持从服务对象出发的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最广大育龄群众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能使服务对象得到满意的服务,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因此,计生医院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广大服务对象提供各类优质的护理人服务,提供计生医院护理服务水平,促进和谐医院的建设。

1 营造浓厚的“以人为本”服务文化氛围

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温馨和舒适的环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尽可能将病房设置为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尽量体现出对服务对象的尊重,热情和关注;使服务对象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服务,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在护理措施要做到人性化,可以设立单间的悄悄话室,放置鲜花,茶几,沙发等,营造和谐,人性化的环境,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一片真情。

此外,在护理人员巡视要做到向亲友探视一样,与服务对象沟通观察病情,了解他们情绪,而且要尊重服务对象的知情权,让服务对象放心,让每个服务细节中都体现对服务对象的关爱和尊敬。

2 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观念是指导行为的重要理论。作为护理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就是人,而且还是身体生病的“人”,这就更要求我们做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服务对象”的服务理念,把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深深扎根于思想观念当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做到服务对象利益无小事,做到病人的要求就是护理工作的要求,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安全的护理服务,做到全面满足病人的需求,真正让服务对象、家属感受到护理服务是让服务对象称心,让家属放心的。

3 与服务对象交流中要体现人本精神

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语言交流,一直是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难以处理的问题。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如同他的手术刀,可以救人,同时,也可能伤人。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道理也一样。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每天都要接触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的语言交流最多。护理人员在与服务对象交流过程中,要与服务对象平等交流,做到“四个一点”-“语言关爱一点,态度温柔一点,微笑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充分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能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掌握病人病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爱、感受到鼓励、感受到温暖,才能给予服务对象战胜疾病的信念,才能带给服务对象恢复健康的信心。

同时,除了直接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多渠道来加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方式,如可以设置交流信箱、留言簿、病房座谈会等,让病人把心里所思、所想、所感抒发出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使护理服务做得更好,服务质量更高。

4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建设

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服务规范,如建立《护理服务行为规范》、《护理服务语言规范》、《护理服务之星评选标准》等,要求每位护理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讲原则,讲奉献,讲团结,言行如一,快节奏,高效率,以促进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教育,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将护理人员的学习成绩作为季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强化护理人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护理查房、晨会、参加医生大查房、优秀护理人员经验分享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全体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教育和培训,做到护理过程中配药要掌握好剂量、穿刺要一步到位,要最大程度的减少服务对象的疼痛感,确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5 结束语

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是目前医院护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做到急服务对象之所急,做服务对象之所需,在护理交流做到次次换位思考,对服务对象多点关爱,多点温柔,多一点体谅,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爱,感受到尊重,获得信心,这不仅有利促进服务对象迅速康复,还可以全面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资料,其中2011~2012年为采取传统护理理念护理的患儿,2012年~2013年为实施"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后护理的患儿。患儿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以及家属文化水平等基线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应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2.1提高护士素质 首先,提高护士技术水平,定期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技能培训,针对诸如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等儿科常见技术难点进行加强训练。其次,督促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人文素养。 培养出具有优秀职业品质、良好性格、健康思想以及富有情感、智慧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护士[2]。

1.2.2营造欢乐、舒适、温馨的环境,提供个体化、人性化服务 针对患儿的特殊心理,将一个病房改造成"游乐场所",患儿可以在里面玩耍;将病区走廊设计成动感走廊,将患儿喜欢的动漫卡通图案绘制在走廊墙上,走廊色彩鲜明,六一儿童节及春节等节日时彩带、灯笼装饰病房,送患儿小礼物,护士站对面空地改为活动场所,安放休息长椅,,摆放绿色植物,让患儿及家属感觉温馨愉快。将护士服和护士帽换成粉色,护士服和护士帽换成白色,佩戴蓝色领花;使用电子病例表格式书写护理记录,电子医嘱、多台移动式查房电脑,使用多功能治疗车,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一名责任护士,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保证护士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到病房或者"游乐场"活动场所跟患儿互动,给患儿讲故事,跟患儿做游戏,与家属沟通交流[3]。结合患儿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各异提供适应的病房环境、适应的娱乐活动,可以根据患儿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护士。

1.2.3构建亲切和谐的护患关系 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培养具有良好性格的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时礼貌得体、语气亲切温和,对患儿统一采用呢称。在做每一项操作前都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认可后,尽量在患儿配合的情况下操作,奖励患儿小奖花,对于某些患儿不配合但又必须要做的操作,在征得患儿家属理解同意下操作,操作时尽量轻柔以减少患儿不适,体现对患儿的关心和尊重。患儿入院时热情接待,提供我院自制的健康宣教资料,做及时好病床安排。每天的晨间护理逐床问候,及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交接班统一到床头进行,让患儿及家属感到自己被关心、爱护和尊重。对每日发放的收费清单及时做好解释工作,让家属明白各项收费[4]。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和意见征求表,并告知家属儿科联系方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恢复时间,问卷形式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观察记录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统计儿科床位使用率。

1.4 统计方法 对记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患儿恢复时间 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后,对同一种疾病接受相似治疗的患儿疾病恢复时间有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也相应的缩短。

2.2家属满意度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实施以来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极大的提高,由原来的91%上升到98%,而且呈良性态势,满意度有逐渐上升趋势。

2.3 护患纠纷发生率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实施以来,家属满意度提高,护患纠纷也相应的减少,护患关系渐趋融洽。

2.4病床使用率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实施以来,病床使用率逐渐提高,原来的空床也开始投入使用,病床周转速度加快,使用率由原来的90%上升到99% 。

3讨论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新时代的护理发展方向,体现在护理工作中既重视疾病又重视患儿心理, 局部与整体并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美结合。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不断地追求高质量的医疗和优质护理。"以人为本"这一彰显时代特色的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以人为本"护理要求护士不仅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以人为本"这一护理理念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儿科护理中出现的难题,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5]。

本研究提高护士素质,是护理从"硬件"上提高了档次;"游乐场"、动态走廊设计、护士服颜色更换"活动场所"、温馨的病区环境以及护患互动等能使患儿忘却疾病带来的痛苦,使患儿及家属心情愉悦;构建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能让患儿感到被关心、爱护和尊重,最终是各项治疗更容易取得家属的认同和理解。结果显示,"以人为本"的护理能够缩短缩短患儿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床位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人文精神在新时代护理中的体现,也是新时代护理需求的体现,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科学的,实践证明可行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润娥.儿科护理中以人为本的思考[J].中国民间医药,2013,4(8):32-33.

[2] 顾晓红,蔡明.人文关怀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2013,3(8):45-46.

篇4

护生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信息的传递者,忽视了“人”的存在,不刺激学生去分析和综合他们的观察,学生在临床的所学所为也只能停留在浮浅的水平上,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要以人为本,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强调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1]为了提高急诊科教学质量,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用急诊科护生带教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选取2009年5月~2010年3月在急诊科实习四周的护生共56人,均为女性,年龄20~23岁。按单月进科与双月进科,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人,本科生3人,大专生25人;对照组28人,本科生2人,大专生26人。两组护生年龄、学历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安排学生做等方法进行。护生完成教学计划,最后一周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并填写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调查表。

2.2 实验组

2.2.1 组织带教老师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教师应具备下列特征①真诚:老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某种理想的榜样。②接受和信任:学生是一个有自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关心的人。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同时接受她们的缺点。③移情理解:教师能够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问题。可以按照学生的需要建立学习项目,为其提供资料和人力帮助。[1]

2.2.2 充分运用人本主义理论进行教学 每位护生进入急诊科起,记录当日工作内容、带教讲授的知识、工作体会等内容,第二天交带教老师批阅,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实习笔记内容了解护生的实习进展、收获、反思和困惑,及时通过临床示教、健康宣教、护理服务缺陷查房等教学方式给予指导,每周进行一次总结。

具体方法:第一周对她们给予热情接待,介绍实习计划,使学生对实习目标、实习方式有初步了解。充分肯定护生对实习的热情和已具备的良好基础,以减轻其压力,使其树立信心。介绍病区环境,物品、仪器及抢救药品的放置、预检分诊工作程序,讲解各科急腹症的特点及鉴别诊断。带教老师将急诊常见危重病例与基本操作技能如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吸痰器、除颤仪、呼吸机的使用结合,设计模拟场景、增加护患沟通的内容,让学生反复练习,精心设计问题,随机提问,护生回答不确切的,指导护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直到得到准确答案,同时让护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帮助护生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消除初期的焦虑心理,改变在病房实习的思维方式,主动进入急诊护士的角色。第二周当护生对急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后,带教老师根据护生掌握情况和带教计划,让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学习急诊抢救配合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抢救,进一步系统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应用到护实际护理工作中;组织护生进行一次更加全面的知识讲座如根据急诊常见疾病分类讲解“十四类抢救药品”,启发式的提出患者使用抢救药后的症状或体征,让护生通过思考、提问的方式掌握急救药品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第三周带教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带教方法[2],鼓励护生发现问题,每位护生每天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带教老师与护生共同探讨解决;老师提出问题,让护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带教老师认真完成剩余的带教计划,如:放手不放眼,让护生独立完成急诊常见病的急救配合等。带领护生跟随“120”出诊,指导护生做好急诊病人的院前急救工作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外伤性休克、多发性骨折患者的现场救护,体验急诊科工作环境、性质及涉及的相关急救护理技术等与各病房的差异,具有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等特点。第四周由护生根据急诊科常见病例组织教学查房,主讲人护生担任,参加人以护生为主体,科室带教老师和护士长负责指导,查房过程中,参加人员踊跃发言提出不同见解,最后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总结讲评,以提高护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填写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调查表。

2.3 效果评价方法

2.3.1 理论知识考核 实习第四周进行统一的理论考核,由总带教老师按正规的试卷形式出题考核,两组考核难度相同,满分为100分。

2.3.2操作技能考核 以心肺复苏术作为考核项目,由总带教老师监考,以《福建省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中基本技能的心肺复苏法评分标准为评分依据,重点考核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步骤,不合格者进行补考,满分为100分。

2.3.3 综合能力评分 护生综合能力的评分包括职业素质、专业行为、急救护理配合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临床分析能力和理论提问,满分为100分。

2.3.4 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调查 所有护生不记名填写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为宋春燕和沈宁[3]设计的临床带教老师评定量表,量表包括3个因子;护理工作,教学组织和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教学组织,临床护理工作3个因子分别包括的项目数为19、9、6,量表共34项条目,满分为170分。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分值在170~136分优秀,135~102分为良好,101~68分为一般,67~34分为较差,34分以下为很差。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1,Cronbach’s系数为0.979。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与综合成绩采用t检验 ,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采用X2 检验。

3结果

3.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与综合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与综合成绩比较

组别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综合成绩

对照组 86.57±3.52 90.82±1.44 88.50±1.69

实验组 91.46±2.24 93.25±1.33 90.75±1.43

t值 6.202 6.553 5.384

P

由表1可见,两组护生成绩经t检验,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3.2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比较

组别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总计

对照组 6(10.5) 9(9.5) 7(5) 4(2) 2(1) 28

实验组 15(10.5) 10(9.5) 3(5) 0(2) 0(1) 28

总计 21 19 10 4 2 56

由表2可见,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高于对照组(X2 =11.98,P

4 讨论

4.1 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做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忽视了护生的兴趣,护生是被动的学习,老师只注重知识的灌注,忽视护生感悟了多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以护生为中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的作用,使护生学会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解相关知识从而起到增强巩固知识和促进更新业务能力的作用,通过分析问题,整合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护理研究的兴趣,学会对知识的融汇贯通,在问题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的在急诊科实习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综合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4.2 提高教师的素质 优秀的临床护理教师是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4]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们往往只起到消极的监督作用,不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实习,不刺激学生去分析和综合他们的观察。运用人本主义理论,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学意识,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钻研,结合急诊工作实际,帮助护生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学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带教老师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加以完善或弥补,对带教老师在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上产生了积极的督促作用。这种理论的运用,使人性化教学得以体现,利于教学,使双方发挥最佳状态,从临床护理教师调查表中可发现这种理论的运用增强了护生对带教老师的尊重与敬佩。

由于条件有限,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例数较小,研究的对象是来自不同院校的护生,可能会出现选择偏移。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38.

篇5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篇6

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各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严格教育管理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实现以理服人的教育效果,而以理服人即以真理服人、以事理服人、以情理感人。由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96%均为女生,而女大学生有着特殊的生理、心理、安全、交往、尊重的需要,因此,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职护理专业班级管理教育中更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1.高职护理学生与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有着与当代大学生一样的时代背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无不在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化有多种实现途径,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朋辈教育、传媒影响等,这些都造成大学生们思想多元化,自我主体意识较强,注意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获得。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青春发育期,心智并未完全成熟,接受信息很快,但分析信息的能力欠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受文化糟粕的诱惑和迫害,抗受挫能力较低。开放的社会带来了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理想主义的教育内容和现实主义的社会生活,高尚人格的高成本和道德弱化的低成本,主流信息的单一和非主流信息的开放,充满矛盾与对立的社会生活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复杂的价值观。

2.高职护理学生专业方向特点。随着高校历年的扩招,在校生不断扩大,其中高职学生的增加远远高于本科学生。特别在医学院校中,因着护理专业就业率高的原因,造成了护理高职生的人数也远远高于其他高职专业的学生。因此,护理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中。但是,由于现行社会的机制运行和人们的传统观念问题,社会对护士的认同感较低,因而护理专业的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导致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不高。高职护理学生相较于护理本科学生而言,更加剧了这样的失落感。更甚者,很多高职护理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大多不是源于个人的初衷,而是源于高考失利后,家长认为这是个就业率高的专业而帮助儿女们做出的选择。学生入学后,基本相同的课程,本科生学四年,高职生只学三年,在三年的专科课程学习中,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过大的压力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习积极性下降。

3.高职护理学生的性别特点。护理专业受专业性质的影响,女生人数是专业总人数的96%以上,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多为18—23岁的学生。女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女性,有着自身的特点与成长规律,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挑战与压力,女生会比男生暴露出更多的问题。高职护理专业班级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考虑女护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也要顾及男护生的特点,必须要结接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教育的方法,理解学生,注重情感沟通,注重个性化的指导。

二、贯彻以人为本,加强高职护理专业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重视他律教育和过分夸大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忽视了自我教育和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教育方式是单一的灌输模式,无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不能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不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麦克菲尔系统而深刻地探讨了以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理论,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爱和被爱,帮助人们去满足这种需要是组织教育的首要职责。”凡是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人们就会对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情绪,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感和情绪。作做为生理上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非常需要教育者对自已真诚、平等、包容,如果大学生感受不到这种情感,则容易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本就复杂心理情况下,若不能得到真诚、平等对待,则情绪更容易波动,逆反强度会更大。

三、高职护理班级管理实现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新形势下,教育的主体、客体都发生了的变化,如果仍然只按单向式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教育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的人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教育主体、客体的平等关系。高职护理专业由于大部分为女学生,所以需要更多的情感教育和理性引导,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班级作做为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依据班级的特性,能比较理想地的成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以及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情感的纽带,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依据班级规模的适宜性,更容易营造集体的温暖和师生之间的情谊。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竞争有序的集体氛围,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建立一个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良好环境。

1.辅导员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学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以坚持“以人为本”为的理念,以学习为中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务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首先,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敞开心扉真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无私的爱感化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辅导员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入手,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贫困生的资助、学困生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等,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既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学校、教师人文关怀的温暖,也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是使他们终生受益的,从而自觉接受管理和教育。再次,辅导员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创建严谨的班风和学风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

2.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依靠学生干部搞好班风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班干的管理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通过平等、竞争、演讲的方式的选拔班干。班干来自于基层学生,是具体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要使班干充分发挥班干的管理作用,就必须要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因此,班干选拔要通过平等、竞争、演讲的方式的选拔班干:第一,这样方式的选拔不仅能让同学们认可,并且竞选成功者会获得成就感,这将更利于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第二,这样的竞选方式,形式活跃,不仅让参加竞选的学生得到了展示个人风采,提高表达能力的机会,并且让全班同学都能亲历竞争的氛围,使全班学生得到一次学习机会,使班干的选拔过程也成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3.辅导员要注重个人修养,在工作中要善于发挥自己人格魅力的作用去影响和感召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自觉地围绕在辅导员身边,这样辅导员才可以有效地开展“以人为本”的地管理方法。辅导员要热爱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统一的宽严标准来要求学生,督促规范学生,保证学生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4.辅导员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和个性化指导。“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要体恤个性,因为人的个性越得到尊重,其个性就越容易得到彰显。要体恤个性,努力保护个人积极性,合理引导个人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调整或实现个人利益。辅导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懂得掌握好团体指导和个体指导的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结合人性化管理,善于营造竞争机制,在竞争激励机制的压力下的良好氛围下,促进学生集体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发挥个人优势,从不同方面获得满足感,提升个人价值。在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时,要坚持“以人生为本”的理念,要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遵循平等、真诚、尊重、差异、耐心等原则,讲究谈话技巧。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人文关怀,坚持换位思考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植秀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2):73-74.

篇7

在棚户区环境中,合理布置绿化,除了可以软化建筑环境、产生高质量的景观效果外,还可以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三废污染等。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寒冷、干旱多风,所以在居住区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防风、防尘、降低风速等要求,选择适应这种气候的植物;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炎热时间长,绿地设计应首先考虑通风降温问题,来改善小气候,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但目前棚户区绿地的生态作用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者往往只重视绿地的形式和景观效果,而忽视其生态效应。辟如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小区绿地中出现了大面积的铺装广场和硬地,而缺乏高大树种,“绿地不少、绿荫不足”,夏日炎炎中不但起不到改善气候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居住区的热岛效应,这样的绿化设计决不是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所以小区绿化生态化,只有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才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而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等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小区和城市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2、充分体现绿地环境的实用性

棚户区绿地环境的实用性是居民对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设计师着手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住区内部的大量日常休闲活动,是居民的散步、逗留、观望、交谈等,这些活动多数都与室外公共设施及可吸引人们驻足的小尺度空间有关,所以要充分了解使用者对于户外活动的功能要求,分析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尊重其各自的使用习惯,做到物尽其用,避免华而不实。一般来说,一个小区需要的休闲场地包括:一定面积的广场,供晨练与驻足聊天、儿童游戏场、小尺度的休闲空间、健身区等。当然这些设施不一定要全,需根据小区规模以及实际情况予以选择,不能只要功能不要绿化,也不能只要绿化不要功能。有些居住区绿化设计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景为本”,片面强调构图,铺装、植物模纹等视觉形式,而忽视居住人群实际需要,如楼盘问用绿地做隔离带,视觉效果不错,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也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

棚户区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将观赏与休闲相结合,创造参与性强的景观绿地,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和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绿化体现文化性

棚户区绿化设计应体现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因地制宜的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的移植。纵观我们的房地产广告中的欧陆风格、异国风情已蔚然成风,罗马柱和欧式雕翅配上修剪的花团,处处可见。应该说,在绿地环境中,适当引进国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色,对丰富我们的环境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如果成为“风气”和“时尚”,则走入了误区。因为棚户区环境形式必然会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居住绿地环境只有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才会有生命力;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风土文化不同,因而居住者对居住绿地环境还存在风土上的适应性。因为不同地域的不同条件下,人们的居住观念、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是各不相同的,而这些不同具体体现在人们对环境中的“乡土感”和“故乡情怀”的感受和认同。

4、 实现绿化给居民带来的亲密与和谐

棚户区绿地的面积一般不大,不可能像城市公园那样有开阔的场地。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尺度感和亲和性,使居民能真正参与其中,产生亲密与和谐之感。但有好多小区在设计中却忽略了这点,如在绿地上设计了大尺度的公共雕塑,居民只可远观,而不可参与其中活动;或者在小区中心照搬广场设计中的大面积的、纯观赏性的花坛、草坪,人们只能观赏而不能进入,绿地仿佛是小区空间的占领者,居民却成为“被驱逐者”,即使设计了一些步行道,由于没有绿荫,人却无法驻足停留,给人无法亲近的感觉。所以要让居民在绿地内感到亲密与和谐,处处有“人”的参与,设计时必须掌握好绿化和各项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小品的尺度和关系,使它们平易近人。

总之,在今天,建筑显然己不再是单纯的造型艺术了,关联领域的扩大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与困难度,意义更多偏向于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关系之中。而绿色植物是建筑室内外景观设计最常用和最丰富的设计元素。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调查研究,我国在对棚户区项目绿化布局实施情况不好,没有真正改造环境,只是让居民住进了新房,对于这种情况进行了问题分析和建议,毕竟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对今后脏乱不堪的棚户区能够焕然一新的改变,摇身一变成为设备先进、绿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建筑群,不仅对棚户区居民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为城市的市容市貌注入了清新的元素。

篇8

在循证护理应用中医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十分重要,既要具备循证护理实践的基本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在临床推广循证实践,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非常必要,本课题通过对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分析,从认知、态度、技能三个方面提出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素质的基本架构,可以为护理人员循证能力的培养和循证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一是要对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晓状况、基本技能、存在问题、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二是结合循证护理的理论要求,提出加强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对策和办法;三是为将来进一步在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循证护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四是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循证实践素质提供参考和建议。

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循证态度、循证认知和循证技能3个要素。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多数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知识了解甚少;二是多数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愿望,但付诸行动的比较少或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三是循证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篇9

1.1 整体观念包括了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现代特别重视的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一致的[1],充分说明了中医护理倾向于人的整体性、有机性、连续性;并且,“天人合一”这一朴素辩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

1.2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辩证施护体现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着重透过现象看本质,因而采取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等方法。

2 中医护理的现状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现阶段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护理适合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其效果也渐渐得到肯定。另外中医护理在社区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拥有巨大的国际市场。近10年来中医护理研究方向:1.开展中医护理高等教育研究2. 开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3.开展中药外用药护理的研究;4.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社区保健和康复的应用研究[2]。

3 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3.1 现有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国际交流的水平;

3.2 现有护理人员还未普及中医护理学知识、缺乏辩证施护的能力[3];

3.3 中医护理的应用范围不广泛 、学科内涵还比较模糊;

3.4 中医护理技术不普及、操作实践机会少[4];

3.5 中医护理学与现代护理学的磨合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4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护理的特色与优势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从饮食、情志、病情观察、生活起居和诊疗技术等诸方面讲述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这里着重探讨辩证施护,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辨别清楚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护”。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所谓"异病同护",就是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如用黄芪、党参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百会、关元、长强穴,以补中益气;保持会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纳等。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和“证”的不同。相同的病机和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和证要采用不同的施护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5 中医护理的展望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科学研究的道路,走继续教育的道路。在护理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传统医学内容丰富多彩,疗效显著,中医护理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整理、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理军,中医基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篇10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医学至今仍在不断地应用与发展,这对护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临床护理方面,除了西医护理外还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在中国人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预防和康复护理[1]。因此,作为护校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这些理论维护自我健康和病人的健康,并不断实践上升至高层次的中医护理理论,使祖国的医学护理事业发扬光大。

1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它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两大方面[2]。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影响的,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辨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官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另一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辨证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2 将中医护理引入基护教学的必要性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特征,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1],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辨证理论所施行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其有效完成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两者互补的共同结果。因此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巩固,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心通过舌窍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食物,如鸭、鳖、豆芽、豆腐、藕、海带、梨、西瓜、白萝卜等,勿食辛辣温燥之品。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转贴于

3 具体方法

3.1 学习和交流教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加有关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到中医医院参观学习,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可与中医系或中药系教师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利用学校中医康复系从事过中医诊疗技术的老师来参与中医护理的临床实践与教学,从中学习不同教师应用中医护理知识的技巧,探讨在基础教学中应用中医护理的知识。在基础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结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认识和理解整体护理。可以在理论课讲授时先进行中医方面知识的穿插,先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认识,再在基护实验操作课中具体讲解中医学的知识的运用。如在褥疮护理教学中,结合中医护理的特点,重点讲解褥疮的分期和各期护理的要点;运用中医知识讲解褥疮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持续的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在具体操作实验课中,可结合中医的穴位知识,进行按摩,从而完成褥疮护理的实验课教学,既讲解了它的原因,又具体操作了它的预防方法,这样把中医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既好懂也好学,效果不错[3]。又如在讲给药法实验时,指导学生根据病情和医嘱用药,不要自己滥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用药中还要根据年龄、性别、环境、气候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具备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知识基础,也就是新的护理观,即对人、环境、健康、护理要领的认识。又再例如对高热不退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当热入营血时,护理上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当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时,护理上应在”调“字上,通过调养使病症得到痊愈。这些也是运用了中医护理的知识。

3.2 基护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基护操作中“灌肠法”与中医的“导便法”相似,在保留灌肠中,学习运用中药灌肠治疗某些疾病,重点讲解各种不同的灌肠液及浓度与温度等,使学生掌握灌肠的技术。又如按摩法,是运用医护人员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使机体内部产生发散、宣通、补泻等作用。在基护操作教学中,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护理:如发热、咳嗽、疼痛等,通过布置护生这些疾病的护理操作,使同学们更加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中医护理理论对医学事业的贡献。针对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在基础护理操作实验课中,除了要练习基本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操作的步骤和要领及实践的运用。运用中医护理的知识到基护操作实验中,除了在操作过程中提问及讨论外,还可以留置课后习题,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中医的护理诊断这个方法,具体体现在写实验报告中,规定学生要写出中医的一项护理诊断,既可完善护理诊断计划,又可复习中医护理的知识,也学会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基础护理的实验教学中,是可行的。它不仅发扬祖国医学的长处,又促进了基础护理学实践的发展,使中西医护理相互促进与提高并产生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中医护理操作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护理工作,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是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的前提[2]。医院收到实习护生的名单之后,护理部根据实习护生所在院校开设的课程,评估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掌握的程度,制表分组。每组实习护生中,有的系统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和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有的只是简单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而没有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还有的在学校了解过一些中医基本知识,但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理论,更没有参加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

2医院岗前培训

作为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开展中医护理和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是我院的核心工作。因此,在进行实习护生的岗前培训时,护理部会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我院日常中医护理工作流程,并就中医护理操作进行集中培训。让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直观的认识,以逐步实现护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变[3]。并且,医院护理部会根据对实习护生中医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结果,在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简单的感官认识之后,分层次提出明确的实习要求,为其进入临床科室实习打好基础。

3临床科室一对一的带教培训

对实习护生的带教培训,医院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首先,带教教师须由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和护师资格的护士承担。其次,科室根据实习护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程度,制订相应的带教计划。在我院,绝大多数的临床科室选择一对一的带教培训方法。护士长根据实习护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一对一带教培训计划。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整个带教培训过程中,注重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调在中医护理操作中,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4]。在培训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把护士素质中的耐心、关怀、体贴、敏捷、轻柔、沉着、冷静贯穿于整个护理实践,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以期进一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对护士的信任,不断实现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增强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5]。

(2)带教培训

每周二或周三下午为我院临床科室对实习护生集中培训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科室护士长与总带教教师在病区示教室或者办公室按实习培训计划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的演示和培训。带教教师把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制作成内容直观、步骤详细的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全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示范。护士长或带教教师组织实习护生一起讨论学习心得。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实习护生做学习笔记、带教教师做带教记录。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只有在经过科室集中培训后,实习护生方可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

4考核实习护生

实习护生在临床科室的实习周期一般为4周左右,在进入科室实习之初,科室护士长或总带教教师即给他们做入科介绍,讲明在本科室的实习计划和出科考核要求。每结束一项集中培训实习,护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5人次以上的操作之后,可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申请考核或带教教师给予再次系统的培训。考核时,要求实习护生自己准备操作用物和相关患者。在做好准备之后,告知带教教师,带教教师和护士长一同前往病室,按中医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考核、打分。

思考

1对带教教师的影响

为确保对实习护生开展科学、有序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要求临床科室的带教教师熟练掌握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不仅提高了带教教师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带教教师的实践培训技巧。我院骨科一名工作刚满5年、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在担任带教教师的第一年年底,就被实习护生一致评为优秀带教教师,被医院评为“星级”护士。

2对实习护生的影响

篇12

2.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

(1)研究内容。该课题主要研究了适合中医护理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广大师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后效果评价。(2)研究方法。主要用了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对比法案例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教育教学。(3)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加快发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论证报告、针对调研结果分析研究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设计改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现行课程体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主要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按临床路径的工作方式分析了六项主要工作项目,三个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每个工作项目分解成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将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的职业能力。通过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法,明确“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对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对接、专业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对接,将执业资格培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3+2+1”课程体系的构建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充分调研后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明确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注重职业迁移能力培养,同时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2)确定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主要的工作项目学生毕业应具备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专科护理、监护技能和中医护理技能,并能够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程序等方法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备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按照临床路径工作方式,将中医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模块划分为护士岗前学习、接诊患者的护理、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医护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和出院患者的护理6个基本工作项目,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和老年护理3个主要发展方向。3)建设课程体系基本框架。通过医院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调研,明确了医疗卫生行业对中医护理人才主要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侧重技能型人才。在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聘请10余名行业专家,进行课程开发的指导,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最后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审核。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兼顾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中医护理专业应根据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为学生顺利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服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兼顾对口高职考试。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能方向课、素质拓展课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时间分配上,构建“1.5+1+0.5”的课程体系,即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第二、三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四、五学期到企业(医院)进行岗位实践,第六学期返校进行护士执业考试复习及毕业考试。4)优化课程结构确定授课内容。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课程特点和主要内容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全新的创造,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先进性、趣味性。

4.创新成果呈现

(1)论文、课题、校本教材硕果累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课题相关论文7余篇、先后申报课题3项,立项校级课题2项、编写校本教材4本,在全体建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的建设和研发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总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构建“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护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的有效方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要沿着这一模式继续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加强校企(院)深度合作,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努力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林华 何文娟 单位:甘肃省中医学校

参考文献:

篇13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三所中医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以经验法确定样本量为600人。其中年龄20-25岁99名,25-30岁158名 ,30-40岁 253名,40岁以上65名。平均为34±4.5,已婚450名,未婚125名。文化程度,中专150名,大专及大学以上425 名。护士(师)315名,主管护师212名,副主任护师 48名,主任护师无。其中黑龙江省中医医院(300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份)、附属第二医院(100份)。入组标准:(1)工作年限超过1年的临床护士;(2)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单向选择题型作为问卷,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一般资料问卷,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情况调查问卷,此量表共三个维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临床实际应用。调查时间为为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指导护士匿名填写,讲解目的及注意事项。全部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25份,有效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1.3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数据全部经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及X2检验等统计推断。

2 结果

2.1不同职称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

表1不同职称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名)(%)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需求比较大,随着职称的增加,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技能,临床实际应用需求较少。经X2检验,P

2.2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

表2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名)(%)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需求比较大,随着学历的增加,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技能,临床实际应用需求较少。经X2检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