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民办学校的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民办学校的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民办学校的管理

篇1

一、师资管理是提高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石

教学质量由“教”与“学”两个部分组成,对于民办学校来讲,其学员更多为“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积极性高的同时,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为学院择校的依据。当然,学校的优劣同主办者的素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教师还是学员最为看重的因素。

二、民办学校师资管理的着眼点

(一)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结构主要指的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就年龄结构来讲,民办学校应当以中青年为主体,因为她们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的中坚力量。且青年教师亦不可或缺,其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是学校的未来,通常把握中年教师的人数比例在50%,青年教师在20%;学历结构方面,民办教师的学历仍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主讲教师,应注重对师生、博士、留学生的吸收,这对于学校声誉与办学质量提高十分有利;职称结构方面,应努力把握初级:中级:高级=3﹕5.5﹕1.5的比例,以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学术结构的优化。

(二)形成协作团结的师资群体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应当是协作团结的群体。在民办学校当中,因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教师的动态情形十分突出,故对教师间团结互动,同心同德,来保持教学的完整性、一致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且有着更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民办学校应当通过协作团结师资队伍的建设,来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形成积极向上、彼此激励的良好校风。

(三)任人唯贤的校长

就当前来看,校长负责制被广泛应用于民办学校当中,校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规划者、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学校发展的工程师、设计师,其作用举足轻重。相关实践表明,相同学校条件的情况下,学校素质存在差异,其办学效果也有所不同。总之,民办学校的核心是校长,他应当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有远见,使得教师们感受到光明的前途,形成学校的内心里和凝聚力,从而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品牌的树立奠定坚实基础。

三、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需要制度加以保障

(一)坚持聘用制

依靠坚持聘用制,来实现动态的师资管理。民办学校应当在竞争规律与价值规律作用下,结合供求双方选择,来进行教师的配置。民办教师的选择应当进行公开招聘,在初核合格后,有半年或一年的试用期,之后经双方同意,便可签订为期3-5年不等的正式聘用合同,到期后可续聘,且在合同中应对双方权利义务、工作待遇任务及解聘条款作详细规定。

(二)教育目标责任制

落实教育目标责任制,来促进民办教学秩序的进一步规范。现实而远大的目标对于人创新潜力的激发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民办学校应当有一个每年的总目标,以总目标为基点,来对教务、招生、后勤、学生工作等职能部门的公共目标和分项责任目标加以确定,且将具体的职责落实到个人,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工作量应当作出明确规定。

(三)完善的考核机制

民办学校对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应当给予特别的重视,其中应注意考核机制的完善,来促进对教师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应当量化教学目标,在某些内容难以量化时,采取无记名问卷的形式来加以考核。在每一学期,由学生来评价讲授质量,而学校则将其同教学检查、统考课成绩来对教师作出综合性的考核,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来予以奖励。

可以说,以上制度规章的完善、实施对于民办学校师资管理十分重要。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创造性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并不能单纯依靠这些程序、规章来加以制约,而是应当注重对他们归属感、事业心的培育,来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思想与工作方式,从而依靠他们的觉悟、认识来进行教育。

四、结语

师资管理与学校教学质量关系密切,特别是对民办学校来讲更是如此。新时期,摆在民办学校面前的形势更加严峻,参考上述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地开展,从而实现高素质、协作团结师资队伍的建设,来为民办学校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阎志华.提高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3).

篇2

(2)把握学校发展定位。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根据所处的内外环境,充分调查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民办教育实施的政策法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其他学校的发展层次和特色优势,社区人口构成情况,公众对学校的评价和期望以及校内教育资源优势、师资队伍、学生构成等的客观评价,认真分析生存的外部空间和内部条件,实事求是评估优势和劣势,以确定学校适合的发展定位。2006年,学校提出“三年夯实拓展基础,五年创建湘西名校,十年打造三湘名校”,确定了学校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步制订学校制度和行为规范,全面推进学校理念,达到整合资源、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近年来,社会各界及家长对学校的美誉度不断提升,公众对学校办学特点和水平普遍认同。

(3)把握学校特色定位。特色是学校的制胜法宝,活力象征,魅力所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地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民族文化优质资源,学校在特色办学上提出:突出民族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打造民族艺体科教特色平台,培植自主开放式教学课堂,形成学科教学特色。学校将办学理念和特色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学校精神文化,在建筑、设备、装饰等方面突出办学特色,形成特有的物质文化,树立民办特色学校形象。

二、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发展需求

(1)培训管理人才,优化管控力量。要把民办教育办出活力就要发挥办学体制灵活的优势。要善于用哲学思维和智慧建构学校文化,使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巧妙结合,创建民办学校管理新模式,打造独有的管控体系。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对校级班子成员推荐参加全国高级校长研讨班进修、全省校长理事年会研讨、全国性专业学术论坛活动;对中层干部、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履新职、新入职以及轮岗人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培训,采取理论引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传递最前卫的教学改革信息,加强长板,弥补短板,强化学术研究和专业引领,走内涵发展之路,培养和锻炼他们成为独当一面的管控能人。

(2)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管控体系。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辖小学本部及两所附属幼儿园,有学生2500余人,专业教师和员工近300人,是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他们全面推行“统分结合、责权利并重”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致力构建管控体系。在总体原则上,学校严格按照省、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办学章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内部决策、执行、监督和民主管理机制。在校长自上,董事会实行倒预算制,给校长实施管控机制增加合理的资金运作空间;在办学思想、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办学理念、专业引领、队伍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由校委会全权统领;在课题引领、高效能课堂教学研究、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转化、校本课题研究、特色学科建设等领域实行“充分授权”,由中层干部、科室负责人自主管理,自主创新,做到责权利高度统一;在分配福利上,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推行优劳优绩优酬的工资制度,依法保障教师“五金”统筹等合法权益。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不仅适应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办学需求,而且能够不断激发民办学校的人力资源潜能和活力。

(3)建立质量标准,提升管控水平。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把教育教学质量当作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先后制订了系列规章制度并汇编成《蓝皮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别就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过程保障、信息保障、物质保障、资金保障等明确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并不断完善推陈出新,确保学校教学质量一流。这既是学校质量保障的工作流程,也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的系统工作。近年来,学校声名远播,培养出全国游泳冠军黄朝升、省体操冠军罗永胜、蹦床冠军张玉玲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影响深远的人才精英和考入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高材生,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发展活力。

三、推行素质教育以实现立德树人

(1)更新传统教育观念,优化素质教育环境。积极促进传统的教育观念向立德树人的现代教育观念转变。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提倡办学要实现成功的教育,不求个个成才,但求个个成功。他们评价与判断的标准是:只要学生成功了,学校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学校积极优化内部管理机制,致力于育人环境建设,把学校办成处处育人、事事育人、全员育人的环境,把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由管得“死”转化为管得“活”,充分激发学生的发展个性,把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教育学生学做人,教育学生学生存,使学校显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良好风气。

(2)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在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学校建立推进素质教育考核评估机制。把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和收到的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其次,学校正确引导和督促学科教师确立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课堂目标。在实现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科能力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再次,学校积极推行“减负增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把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受到感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塑造学生健全品格,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和历练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学生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正确的竞争观念、自立能力、交际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懂得感恩,自觉奋进。积极塑造学生健全品格,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具体做法:一是积极引导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让学生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主动承担集体任务。二是对大队部、班级小干部采取竞选制、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享受表现聪明才智的机会。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通过营造民主和谐、思维活跃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较好的张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较好的掌握和提高。四是以学校为中心搭建与社会融通的桥梁。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接待日”,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问题改进工作。积极与社会相关单位联合创办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开展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及早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弘扬民族文化以彰显学校特色的魅力

(1)致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特色学校创建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富有民族优秀文化的校园能够滋润学校的生命力,激发学校的创造力,铸造学校的凝聚力。2006年以来,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设置常规工作办公室和6个专业工作小组;聘请民族学、民俗学、社会科学专家、资深学者任顾问并做长期指导;制定五年创建规划、学年工作计划以及系列管理制度,为特色创建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和智力支持。

篇3

民办学校是一个灵活高效而自主的新型办学体制,尤其在招生制度、用人制度、自筹资金与自主分配制度、教学专业设置与课程计划确立制度、收费制度等方面得天独厚。民办学校不同于公办学校的管理体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在这种学校管理体制下,在教育界求得生存就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话题。

一、民办学校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困境

从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考人数不断增加,高校生源也随之增加,多所民办高校孕育而生,但据预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由于计划生育,从现在起未来五到十年生源会不断减少。生源的减少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收益和发展,有些民办学校由于专业竞争力不强、管理模式、师资质量不高、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导致某些高校专业停招,甚至高校停办。民办高校进入了两级分化、优胜劣汰的阶段,如何在众多民办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众多高校为求生存和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竞争的大环境中,企业如何而求得生存,利用兔子生存法则值得借鉴。

二、兔子生存法则给民办学校的启示

1.何为兔子生存法则

其一.一只狮子发现一只兔子,追了它大半天没追上。其他动物嘲笑狮子,狮子无奈地说:“我跑只不过是为了一顿晚餐,兔子跑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当然跑不赢它。”

其二.一只狮子遇上一只兔子,奋力向它扑去。兔子自忖最终难逃狮子魔爪,便撒腿向草地跑一个追,一个跑,眼看兔子就要被狮子抓住,狮子却放弃了兔子。因为狮子发现兔子把它引到一群绵羊面前。羊与兔比,狮子当然要舍兔而取羊,不为别的,只为羊的肉比兔多。

其三.一只狮子遇上两只兔子,一只在前,一只在后。前面的善跑,后面的不善跑。后兔与前兔打招呼:你得挺住,多跑一会儿,把狮子拖累;等狮子再来追我时,我就能跑赢它了。最终的结果是,狮子徒劳无功,两只兔子安然无恙。要说明的是,后兔事后无偿为前兔供应了一个冬季的松子果。

其四.一只吃饱的狮子在闲逛时发现一只兔子。狮子想吃它,可胃撑得受不了;想放它,一则觉得便宜了它,二则有损森林之王的威严,实在不妥。聪明的兔子看出狮子的心思,说:“高贵的狮子先生,我实在不忍心让我那不太嫩也不太美的肉来使您饱胀的胃难受,可我也不忍心您因为不吃我而失去您的尊严。为了报答您,我决定给您‘回扣’――发现绵羊一定通知您,而您,只需假惺惺地追一追我,到没人的地方就放了我,就当您活动活动筋骨吧,如何?”狮子眯起眼想了想,果然是个好办法。于是兔子与狮子玩了一次友谊“赛跑”,事后兔子拿了“回扣”给狮子――它可不敢毁约,因为它知道,明年还得靠那只经常“吃饱”的狮子帮忙才能“生存”。[1]

上面四只狮子碰巧同时遭遇上面的五只兔子,最终的结果是那只为了保住自己性命只知道跑却不知道想其他办法的兔子葬身狮口。因为它也许能跑赢一只狮子,但绝对不可能又跑赢其他的狮子。后来狮口余生的四只兔子碰头后总结“生存法则”,归纳为四点:第一,只靠自身力量绝对不行;第二,必要时可牺牲他人;第三,发挥集体的力量;第四,充分利用物质利益对敌对友的“亲和作用”。这就是“兔子生存法则”。

2.五只兔子给民办学校管理带来的启发

通过对“兔子生存法则”的阐述,我们不难悟出民办学校追求的本质在于生存和发展而不是竞争,有竞争就必定有企业优胜劣汰,而企业共生的最大公约数就是“避免竞争”。 一个学校在做不到本系统领头羊的情况下,切忌生搬硬套别的名校的各种管理模式和方法,必须学会寻找自身的优势和其他友邻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弱势或盲点,即管理和发展中的“夹缝”,从而作为本校发展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扬长避短,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因为任何一所学校的管理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总会有一定的“夹缝”,它不是铁板一块。而每一个学校,都可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张扬特色的舞台。笔者以下根据所工作学校主要针对法则的第一、第三和第四条法则给民办学校的管理带来的一些启发加以分析。

三、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兔子生存法”

1.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概括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是全国300多家独立学院中唯一的一所软件学院。现有9系1部3个研究所。九系分别为: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电子系、管理系、国际经贸系、外语系;一部为基础部;三个研究所分别为软件研究所、信息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学院依托软件产业的发展,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软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采用完全学分制,实施信息化管理,形成了以软件开发、网络工程、嵌入式技术、动漫制作、游戏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积极发展以数字媒体艺术为特色的新兴学科,培养适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规范化应用型人才。

2.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兔子生存法”

(1)找到发展中的“夹缝”,发挥自身的“特色”

众所周知,整个社会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不例外,创办学校应该运用“个性化”,找到差异,为自己开辟一个竞争对手尚未涉足或涉足不深的市场空间,凭借唯一或领先优势迅速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捞到市场的第一桶金,直到成为权威,建立起稳定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不走传统的“综合”路线。华软在创校时立足依托软件产业,培养IT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短短的9年,华软从500人的学校发展为1万2的学生规模,可见“特色”对生存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不应该孤身往前冲――不单靠学校自身力量和优势,借助媒体的力量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发展,除了依靠自身教学质量、教学成果、学生成就等因素外,还需要借助外力。学校在这点经常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媒体把学校的成果和优势展示给社会。比如这几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奖;学校获得荣誉称号;甚至学校每年的招生和就业的成果等。这不仅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更为学校创立品牌。

(3)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体是重要的靠山

学校创办时单靠自投资公司自身的名气很难对社会有影响力,因此需要找一个合作对象,通过洽谈与广州大学确定合作协议,挂名于广州大学名下的一个二级学院,通过8年的努力,从专科层次转变为本科层次的院校,并成为独立学院,有独立授予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权利。另外,在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中,学校是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相互分工和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管理实质是服务,领导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彼此合作的合作关系,由此产生和谐的气氛是构建宽松环境的根本条件。学校经常组织教工活动,工会也为教工争取福利。这样的集体才能一起为自己和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尽自己所能做得最好。最后,学校还善于跟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更好地实践和学习创造条件,例如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外包服务等项目。

(4)发挥亲和作用,相互学习求共存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知己知彼,必须相互借鉴他人的优势并加以改进完善。从创校至今,学校各个部门经常外出向品牌院校学习,比如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学习学校专业教学和教学师资的优势,比如到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探讨学校学生工作的经验等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向其他院校分享,以求互惠求共存和发展。

(5)“回扣法”――要在大环境下生存,必须有利于大环境的发展。

这点是最后一只兔子所给的启发。学校要在教育界甚至社会求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有社会责任的意识,社会才会予以肯定和认可,也才会在你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帮忙。要做好这一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因此,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重视就业工作,上到学院院长、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下到各教学系主任和书记、教师、辅导员都为学生的就业出谋划策,创造更多的就业率,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篇4

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德育目标,让大目标具体化为小目标。对于中小学来说,目标要求贴近学生,易为学生接受。

德育要从常规教育抓起。常规教育关系到每个学生每天在校内外的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应以常规教育为切入口,建设规范化的教育秩序。首先要对国家推行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进一步细化,对学生课堂常规,升旗要求,着装就餐、礼仪等方面分门别类地制定规章制度,使学生知道自己每天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使班级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对学生的常规考核,可分三级进行:每天由值勤班按规定的几项常规内容对各班级进行分值考评,每天公布考评结果,每月根据考核评出当月的文明班级,此为一级考核。由大队干部组成的干部值勤制,重点检查值勤班工作情况,此为二级考核。三级考核为个人考核,由班级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每月评出文明学生。这三级考核的结果均作评选优秀班级,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的依据。从集体到个人的目标考核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突出了个体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原则,对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学校除了抓好每日的常规教育外,还应针对学校学生带有共性的特点确定主题,进行性对一年或几年的长期活动,分阶段实施,采用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开展,不断深化主题。使德育内容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根据家庭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育。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迫切希望他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享受好的物质条件。不希望他们在生活上受半点委屈。上学送,放学接,使他们的世界变得很安全但很封闭,一些学生不懂得关心他人,不会和人交往,缺乏吃苦精神与毅力。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民办学校有必要开展合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课堂上一个较难的问题,由几个同学共同协商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同学之间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要引导同学进行交流。组织同学们合作演课本剧,相互评议作文,进行小组预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锻炼辨别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

其次是在交往中合作。可以派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同学,到各低年级友谊班中进行辅导。在辅导活动中,小辅导员逐渐摆正自己的位置,渐渐能以一个懂事的“大哥哥”或“大姐姐”的形象出现在低年级的小朋友面前。低年级的班级在小辅导员的带领下,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小朋友,也会在“哥哥”“姐姐”的关心下,逐渐取得进步。

三、根据寄宿教育特点,抓好生活教育。

对寄宿制民办学校的学生,宿舍生活最能充分反映学生的行为习惯及个性特点。学生个性的弱点、行为的缺陷及思想上的总是容易在宿舍生活中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学生良好的道德作风及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又最容易从日常的生活中逐渐养成。所以,学校要把宿舍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要有专门负责寄宿部的中层领导。要制定一整套寄宿管理制度,特别是做好三方沟通工作。

一是班主任。寄宿部学生没有家长每天督促学习,班主任要有家长的意见,要协调任课教师的作业布置,为学生补缺补差,与学生交心谈心,及时与寄宿部联系反馈。

篇5

1.学校管理层管理会计认识不足

在传统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之下,民办学校财务部门的职能局限于对财物等方面的管理,费用的记录、凭证的录入及编制报表成为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在处理一些与管理会计有关的财务问题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导致对业务把握不准确、财务信息不及时、分析依据不充分等一系列的问题。

2.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素质、理解操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决定了管理会计在实际中能否得到有效应用。由于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涉及面广、状况复杂,需要财务人员同时具备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学科的综合知识。许多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对重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和可塑性较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分析控制能力尤其薄弱。此外,由于民办学校财务部门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内容相对单一,许多财会人员贪图安逸,忽视对自身职业素质的持续提高,导致他们的业务水平往往不能与时俱进,这对新兴的管理会计的发展不利。

3.现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一是民办学校会计信息系统流程设计滞后,未能很好地适应管理会计的需要。会计整体流程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各个子系统之间没有形成信息的集成,使得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事前指导的作用,从而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二是民办学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不完善,难以满足高校在管理目标方面的要求。会计信息来源众多,但是由于数据集成缺乏,数据重复录入、混乱传递的现象严重。三是目前民办学校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多以会计报表形式陈列数字化信息,无法通过单一的报表对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做出相应的决策。对会计信息内涵的研究,也往往不重视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因此不能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

三、对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会计发展的对策

1.培养和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会计的意识

民办学校在管理会计建设方面的意识淡薄,这就需要需要加强和深化民办学校对管理会计制度的认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对民办学校发展的作用,对于民办学校的管理会计的建设就会逐渐普及化。民办学校也是一个企业,而一个企业的固有观念是考虑企业的成本核算,这就会造成一些民办学校没有从学校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管理会计,只有调整了企业的发展观念,才会使得管理会计的到企业认可,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阻力就会大大下降。

2.结合典型案例的研究深化管理会计理论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在结合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管理会计体系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指导民办学校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规范的组织,推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对于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组织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要求,对于其职能范围和作用做明确的规定。

3. 加快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对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来讲,所涉及的分级计算方式较为复杂,专业性强。为此,作为民办学校来讲,要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对管理会计工具软件进行综合、科学的设计,使之适应学校管理、发展的需要。

4.优化制度设计

篇6

 

二、民办中小学微观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目前。我国民办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存在多种形式,如董事会制,校长负责制与校务委员会制,校长集权制等等,这些管理体制都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从目前的情况看,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董事会和校长的关系、权限划分等问题,因此,建立董事会并确立其法律地位是发展和完善民办中小学微观管理体制的制度保证。董事会制度在西方有较长的历史,在我国则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和少数公立“转制”学校,对于在这些学校建立董事会既要参照国际惯例,又要充分顾及我国民办学校兴起和发展的特点。学校董事会不同于企业董事会,应保证学校承担社会的公共职能,按照董事会章程工作,董事会的成员组成应体现社会参与管理的要求,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是为学校筹集资金,决定校长、教师的聘任等。董事会原则上不参与学校的具体管理,尤其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教师管理,董事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使政府和学校的关系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的关系。

 

篇7

1 民办教师缺少经济收入的支撑

据调查,民办高校教师基本薪酬(固定薪酬)只占薪酬总额的30%左右,教师薪酬总额也相对同等公办院校低得多。此外,很多民办高校办学之初,没有为教师办理社保、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手续。一些民办高校虽然有为职工购买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但是金额相比于同等公办院校低得多。因此,在津贴、奖金等福利相比较低的情况下,教师在民办高校工作缺乏生活保障感。

2 体制不合理

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来看,民办高校无法解决教师的编制、职称和业务学习等问题。尽管有些民办高校给教师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但由于管理成本和办学成本的增加,民办高校在实施这项工作时总是缺乏力度和积极性,出现了口号与经费不同步的现状。从福利上来看,存在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比如毕业生分配政策,不向民办高校倾斜;再比如民办高校教师没编制,等等,这些都严重挫伤了民办教师的优越感。

3 薪酬激励不足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不长,在教师管理和金管理上,都不够完善。教师管理缺乏激励机制,资金管理比例不协调,招生宣传投入多,薪酬管理和科研投入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

二、对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1 教师的从教效用较低

经济学解释中,消费者消费和服务的满足感可以用效用表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从教效用是指他们在从事自己的职业时得到的幸福和满足程度。我们在排除其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教师的从教效用越高则对自己的工作越尽心尽职;反之就会流失或者消极怠工。调查表明,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相比于公办高校普遍较低,工作量相比普遍较多,社会保障性相比普遍较差,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从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很低。

2 投资与收益严重失衡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尔文,费雪认为,投资与收益表现在三个方面:要精神上获得的满足。要物质财富得到增加;要增加资产的货币价值。本文以民办教师跳槽和青年教师的投资成本作为主要指标展开分析。

在民办高校刚开始运作时,为了得到所需的人才,在各项待遇上开出的价格远远高于公办高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办学效益的下滑,对人才的薪酬不断递减,导致民办教师丢掉了原有较高的福利。再如青年教师的管理问题,青年教师在民办高校的待遇普遍较低,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称,产生了兼职、辞职、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等。

3 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外部性

当前民办高校对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滋生了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外部性。民办高校之间缺少沟通,一个被解聘的有严重问题的民办高校教师很容易在另一个民办高校找到工作。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在2008年5・12地震中对学生毫无感情的教师可以轻易被民办学校录用,不合格的教师并不用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找不到工作的成本代价。

三、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的对策建议

我国民办高校要在当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关键,因此,要采取以下策略。

1 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政府有责任监督检查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及合法权益落实情况,对于不严格执行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罚。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要想留得住教师,就必须抓好福利工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要把民办高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诸如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等纳入并提高到与公办高校相近的正常管理。对民办教师资格鉴定和职称评定要与公办高校平等对待。鼓励教师继续教育,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还要在经费上给予支持,有些还要加大支持力度,比如,攻读在职研究生者,在取得学位证书后可凭发票报销一定费用,比例可以是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

2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一种“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围。事业留人就是用制度和措施来激励教师想事业、干事业、成就事业;情感留人,是相对于民办高校的法人而言,老板要真正把教师当同事、当朋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心他们。待遇留人,就是在老师的待遇上应从优对待,有比较完备的福利待遇政策,应该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

3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篇8

一、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密切联系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即合理安排每一位家庭成员,使之相互配合,各施所长,达到最合理、优化的分工。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学科,通过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分配最优,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学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正是通过对高校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和分析,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并通过对高校发展规律的分析,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战略部署,确保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民办高校管理经验和理念的日趋成熟,大多数民办学校完成了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质的转变,把人力资源作为高校管理和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民办高校教职队伍结构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主要由青年教职员工和一部分高校退休返聘教师组成,年龄结构两极分化明显,缺乏经验丰富、精力充沛且有较好学术特长的中间层。因此,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拷贝公办高校模式,走符合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实际的道路。

其次,在观念上,民办学校往往不是“铁饭碗”,相关的福利待遇,和公办高校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许多年轻的教职员工一定程度上会把现有岗位作为一个过度和跳板,心里总想着跳槽,无法真正留住他们的心使其安心工作。而返聘的老教师,一方面由于精力关系,另一方面,也出于“革命到头了”的思想,教学上并不尽全力。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民办高校资金薄弱,通常都是股东自筹资金办学,没有财政拨款。因此,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上,较为严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职员工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而由于福利待遇不高,许多教职员工更有可能身兼数职,从而制约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四,出于成本控制方面考虑,民办高校教职员工,尤其是教师的素质提升方面的投入不足。学校在培养一个人才和引进一个人才之间,往往倾向后者来减少成本,因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职员队伍不稳定。

第五,战略规划不科学、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规划的目的是使各种资源彼此协调并实现其长期效益最大化。近几年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资源紧缺,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相对滞后,许多新建民办高校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第六,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和薪酬激励上缺乏科学实用的评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在教学质量评估中,一些新建民办高校采取学生评教,导致一些教师违背正常教学思路片面迎合学生的形象。由于绩效考核评估与工资待遇相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经济学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1、市场原则与效益最优

市场原则,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实行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充分挖掘人的特长和潜能,在市场竞争理念下,建立一套“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民办高校作为民间资本投资产物,其运转管理行为即和学校社会效益挂钩,更与经济效益挂钩。这两个利益看似矛盾,但殊途同归,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规划好投入和产出、投入和发展的关系,如通过对个别优秀人才的重点进修、培养,以合理的投入、去推动人的建设,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效益的双赢。

2、资源合理配置与聘任员工

目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通常处于紧缺状态,缺乏人才储备,往往只有在出现岗位空缺的情况下,才会通过内部调配或外部招聘的方式进行。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切实掌握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包括现有人员的业务特长、性格和适合岗位工作情况,并对整个人员和岗位饱和状态有个总体的了解,以便及时作出合理有效的调整。教师是高校产生效益的“商品”和“工具”,因此,特别是在教师招聘方面,严把招聘各个环节,做到宁缺勿滥。在用人上坚持合同管理,一方面有效约束,另一方面也保护教职员工合法权益,使教职员工专心、安心开展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3、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效益

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18-03

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再到现在的普及教育,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贡献显著。但是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也非常多元复杂,尤其是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各类民办高校都陆续成立教学督导组,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有效地遏制教学质量滑坡,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督导已成为民办高校强化教学管理不可替代的攻坚力量,它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日益显现。

一、教学督导的内涵、特点、现状

(一)教学督导的内涵

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是高校发展的基石,高校普遍认识到重视对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校陆续建立起了专业的督导机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督导,“教学督导”这一词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来源于我国的教育督导。教学督导是指高校依托学校内部组织机构,根据固有的工作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本校范围内的教学及教学管理等工作实施监督、评估、检查和指导等,是高校内部相对自主进行的一种对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和进行监控的行为和过程。

(二)教学督导的特点

1.权威性。教学督导的权威性具体表现在:它一般是由民办高校主管教学的校长(院长)直接带头领导的,因为其职位高,所以学校高度重视,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另外受聘的老教授多数是学术权威,对教学质量评估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保障。

2.专业性。教学督导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学督导的人员一般是在其他高校离、退休教授中选聘的,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专业造诣深厚、责任心强,有学术威望。

3.灵活性。教学督导的灵活性体现在:教学督导工作内容不是相对固定、格式化的,其工作形式灵活多样。比如检查、听课或召开各种形式的教学生座谈会等。这种灵活多样的督导方式能使督导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效率更高,也是教师和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督导方式。

4.客观性。教学督导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民办高校教学督导人员的构成大部分是离、退休教授,他们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评价各学院和各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各教师和各学院没有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能对教学工作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民办高校教学督导的现状

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学督导隶属于教务处和主管教学院长双管,设置在教务处,以民办高校主管教学院长带头,教务处分管领导,教学督导是具体执行者,这就赋予其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灵活性,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两条线紧密结合,目的性强,能及时处理教学当中的应急问题。当前多数民办高校教学督导组的产生采取选聘和院系推荐的方式,其成员一般是由本校或外校离、退休教授和退休的院领导和院系推荐的在职教师构成。督导组成员积极性高、责任心强、工作一丝不苟,而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专业造诣颇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督导工作中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督导的效果。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从办学规模到学生人数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之相伴的教学管理问题也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师资力量薄弱,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流失严重

1.师资力量薄弱,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指本校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占少数,博士几乎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职称是讲师,副教授、教授很少,这与国家要求的高校师资匹配相差很远。年龄结构呈现出两边大、中间小的趋势,老教师、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少,老教师是从公办或其他院校退休的老师,新教师是缺乏教学经验的刚毕业的年轻教师,都是在对校情、学情不熟悉的情况下走上讲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心理上没有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和学校福利待遇密切相关,并且与同一个层次民办高校或公办院校相比,收入有悬差,也会使得一些教师会为了收入原因选择跳槽。另外,也受社会认知的影响,民办高校始终觉得不稳定,无法和公办院校相比,认为在民办高校工作只是个跳板,在这里可以一边提升自己,一边寻找机会,一旦遇到较好的机会,就会选择跳槽或离职。

(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不科学

1.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科学。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的人才目标应该是以实践课为主,但当前民办高校课程设置里面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实验室设备陈旧破损和缺乏,使得实验课程有名无实,不能落到实处。比如航修专业,学生上课就像听天书,他们触摸不到实实在在的教学实验仪器,也不会对这个专业产生多大兴趣和热爱。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即校企合作单位只能落实在合同里,种种条件限制了学生实习,最终导致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反映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不科学。有些民办高校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在师资和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地申请和开设热门专业,不考虑后续的就业问题。因为开设热门专业必须有严格的师资保障、完整的教学计划、合理的课程设置。然而,有的是新专业课程已设置,但是教师空缺;有的是具备师资条件,但教学质量跟不上。总之,专业设置不科学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情况。

(三)授课和教学秩序不尽如人意

1.授课不尽如人意。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有些一毕业就登上了讲台,有些是授课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完成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教学经验不足,不能从教材课程的整体结构上去把握。这些教师授课紧张,语言表达不流畅,板书潦草,师生互动少。另外,还有就是体现在讲授内容上,某些课程的重点、难点讲授不清,不能够做到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得授课内容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外聘教师处在一种临时授课常态,来去匆匆,自我责任心不强,有付思想,不认真备课,讲课随意或糊弄学生,或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与所选用教材进行授课。课堂上“我讲我的,听不听由你,我赚我的课时费”,使得授课效果不理想。

有些年龄大的老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使用方言授课,但对相关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不够关注,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秩序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不能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进行授课,或早来或早走,或晚来或晚走,就会出现这个班下课,那个班还在上课的现象,影响班级上课效果。有些班级学生到课率不高,大部分学生玩手机致使抬头率不高,个别的班级上课人数不足一半,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普遍。总之,教学秩序无序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受到严重影响。

(四)教学质量监控缺位和评价体系不科学令人堪忧

1.教学质量监控缺位。教学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灵魂,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石。民办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督导。但现实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是缺位的,没有落到实处。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务和教学部门都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规则,也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些制度和规则有些是从其他学校借鉴复制来的,未必适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如教师课堂评教,应是学生、同行、领导、教学督导等评价各占一定比例,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老师的授课水平,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和领导评价占主导地位的情况,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就会有失客观。还有就是人缘或者担任本院系的行政职务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评价普遍是优,长期以往比的是人缘和职位,而不是教学质量。

三、教学督导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督导是民办高校为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而进行的以监督和指导为基本原则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督导环节可以全面了解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也只有将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优势,使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展现新的态势,教学督导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才得以体现。

1.教学督导可以提升和优化师资力量。作为教学督导人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具体来说:一是给予学校教师以理论指导。民办高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非师范类毕业生,所以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对新进年轻教师进行岗前课堂教学操练、校情学情的细致介绍、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开展等技能,可使新教师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从学生到职业角色教师的转换,使他们能够会控场和互动,初登讲台时能胸有成竹地面对学生。三是对在岗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在职培训。四是激励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鼓励他们老带新、传帮带,做好提高教师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工作。五是针对民办高校教师流动的现象,教学督导人员向董事会提出建立和公办院校相对等的教师薪资福利建议,这些建议资料佐证需要教学督导收集整理和提供。

2.教学督导可以有机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存在不科学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学督导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教学督导人员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不照搬其他高校课程的开设计划,积极指导教学计划编制人员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督导还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开发适合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学院”课程,编制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的课程体系。二是针对校内校外实验场地缺乏的现象,首先需要教学督导深入到师生当中去,鼓励大家群策群力,化解不满情绪。其次,教学督导可以以书面形式上报董事会,尽快解决问题。最后,教学督导人员还应积极邀请在企业工作的员工亲临学校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三是教学督导对新的热门专业要严格把关,前期对新专业进行社会调研,中期要保证新专业必须有严格的师资保障、完整的教学计划、合理的课程设置,后期就是保障新专业的后续就业问题。

3.教学督导可以强化督导教师授课和保持良好教学秩序。教学督导对教师和教学秩序方面的督导内容如下:一是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监管环节,教学督导深入到教学第一线随堂听课发现教学问题。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外聘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缺乏教学耐心,老教师对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关注不够等问题,我校教学督导人员加强了对授课的监控力度,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课、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对于外聘老师则督促他们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对于老教师而言,就要鼓励他们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教学督导主要通过日常教学巡视和检查的方式来督导工作,对于不按照作息时间上下课的教师要及时提出批评。教学督导不但对教师进行监督,督导教师早退、旷工的现象;而且也要对学生进行监督,监督其是否按时听课、是否遵守听课秩序、是否迟到、早退、是否做作业等情况。如此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上课组织纪律观念,以便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教学督导可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教学督导可以严格监控教学质量和完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机制。具体来说,一是针对教学质量监控缺位的现象,教学督导有权直接参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流于形式,并及时掌握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对教师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教学管理的有效调控,能够切实可行地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负有全面监督检查的义务,可以对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组织管理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条件,学生学习状况、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积极向校领导汇报并及时改进,保证教学工作向既定目标迈进。二是针对教学质量评价不科学的现象,如课堂评教当中是学生和领导评教占主导地位,另外教师人缘好坏或者担任一定职务的主观因素影响,都会使课堂评教有失客观,这就需要教学督导人员本着客观、公正、透明的态度,不以教师人缘好坏、个人主观好恶来评判教师,要具有“对事不对人”的公正态度。教学督导大多来自于公办高校退休的教师,他们和民办教师没有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在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可以做到大公无私、客观公正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高琪凤.“上海市高校教学督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6.

[2],王守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5):199.

篇10

一、背景调查

经过调查了解,黑龙江东方学院每年高考录取的学生中约有20%的学生属于“高考失利”学生。这些学生多半具有以下特点:①因高考失利而懊悔,失去学习动力。②盲目乐观,认为自己底子厚,学习热情降低,缺乏主动性。③相对其他同学,这部分同学思想活跃,热衷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一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往往表现为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一部分学生同学关系处理不当,人际关系紧张;一部分学生心高气傲,认为自己有能力却无处施展。

二、分析和解决

(一)转变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高考失利”学生相对其他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自尊心较强,不能单单依靠说教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必须深入到他们中去。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去教育感化高考失利学生,以达到引导推动的作用,进而使他们坚定专业方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研究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重视“抓两头,带中间”的学生工作方法。我院辅导员非常重视“高考失利”学生的教育引导。每年新生入学之初就采取问卷调查、班级座谈会、个别谈话的形式,了解“高考失利”学生的自然情况、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及心理动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明确方向,重拾信心,健康成长。我院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所有班主任都要深入到班级,深入到学生中去。平时要重视与“高考失利”学生的沟通和引导,充分发挥班主任“学业导师”作用。通过班主任学业上的指导,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加快他们心态上的转变,以适应大学新环境下个人的成长。

(二)大力开展评优创先活动,以发挥学生之间的榜样带动作用。

“高考失利”学生在高中阶段多半是成绩较好、上进心较强的学生。

我们通过召开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先进事迹的宣讲会,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导向作用。引导“高考失利”学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使他们注意课业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能动性、积极性、奋发成才的自觉性。“高考失利”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好,他们如果担任学生干部,一方面将对所在班级学风的影响较大,对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有较大作用。另一方面,择其所长,知人善任,充分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给他们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我们注重对“高考失利”学生中的优秀者进行宣传,努力形成学生榜样群体,形成良性互动。

(三)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认真学习的环境,以达到外因促进内因的目的。

对于“高考失利”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刻苦学习,鼓励他们考研深造,并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学院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高考分数较高的学生开设了英语实验班、俄语实验班、日语实验班等。聘请省内知名教师担任任课教师,采取小班授课方式,口语课全部聘请外教担任。采取“英语+俄语”,“英语+法语”、“日语+英语”、“俄语+商务”、“外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优质教育资源下学有所得。对于理工科学生,我们聘请科技指导教师,鼓励学生组建或参加科技创新团队,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对于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学分上的奖励。我们食品专业的学生,成立了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了3项国家专利。学部还成立了青年教师负责考研指导团队,设立了考研专用自习室和宿舍,食品学部个别专业的考研率达到33%。我们在公寓设立了24小时的自习室,满足建工、艺术同学设计和其他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于考研有特殊需要的同学,我们调整到四人间宿舍。积极调动他们参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发挥特长,体现自我价值。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灌输“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较早树立自立自强意识,从而唤起学生的成才愿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四)调动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变。

篇11

一、民办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述

(1)民办高校学籍管理。民办高校学籍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在遵照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对学生学籍注册、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行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全过程。其内容包括取得学籍和注册管理、课程考核和学业成绩管理、纪律与考勤、学籍异动管理和学历与学位证书管理等环节。学籍管理带有很强的政策性与法规性,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抓好学籍管理工作对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及校风和学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2)民办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一是新生管理,学籍审核与学籍电子注册登记;二是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如学籍信息、学籍异动、成绩记载等;三是学生综合管理;四是学生奖惩记载;五是学业审核及学历电子注册管理。当前,主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学籍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平台、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信息管理的内容也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但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大大提升了管理的效率、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3)计算机技术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想研发出一套适合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计算机软件,还需要克服很多的难题,但不论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学籍管理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参与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首先,一次录入的多次利用。学校在招生的时候就已经将学生的相关数据录入到了电脑上,这样在录入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次的重复录入了,可以直接将原来录好的数据导入到系统中,如果需要添加新的信息,也可以在原有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录入,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其次,方便快捷的查询与检索。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库访问,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想要的结果,同时也可以满足查询和打印的需求。

二、民办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

(1)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水平。过去不少的民办高校实行的还是旧的管理体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不明显,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很多民办高校为了提升学校的形象,不断进行改革,但是在改革的同时,没有做好管理工作,使得学籍管理信息化体制破绽百出,所起到的成效不明显。(2)管理者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要求较高的特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含量很强,它不仅要求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具备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原则性、创新性,同时还要具备有完成管理任务和协调工作关系的能力。很多民办高校学籍管理者在从事学籍管理工作时,经常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再加上来自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籍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高校的管理人员是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直接操作者,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工作的态度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进程。(3)信息化管理方式较为滞后。由于信息的飞速发展,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学生信息管理的需要。目前,仍有很多高校还在采用传统的手工化学生管理模式,很多日常工作中的管理信息,比如资料登记、数据统计、填写工作成绩、毕业登记等,都是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不仅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精准度不高等问题,而且不利于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对民办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不论是从学校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应做好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但是如何更好更有效率的做好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将是民办高校学籍工作者一直探讨和思考的问题。首先,加强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平台与学院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数据对接,保障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了满足对学生信息管理的教育需求,学校管理人员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学籍信息进行维护;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大学入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应该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信息数据维护的管理模块。加强学校管理信息平台之间数据接口的集成,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其次,民办高校应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措施。软件开发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通过密切合作,建设学校的信息平台,开展学校活动,促进学籍管理信息软件需求的发展;结合国家关于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学籍管理规定。特别是对于在校生的学籍变动,即转专业、转学、信息修改等方面的内容,应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档案资料都进行完好保存,比如新生的入学资料、学籍异动资料、成绩、学籍卡等,都应归档永久保存。再次,与时俱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信息化管理队伍。要重视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学籍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也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籍管理人员在提高业务知识的同时,应提高服务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加强责任心和耐心的培养。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工作岗位的要求,从高校教务处、高校院系培养出一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在业务上勤于钻研学籍业务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使学籍信息化管理为高校教学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考虑到系统安全及数据安全,在系统分析阶段要做好系统数据库安全问题分析,制订完善的安全策略并且严格实施。用户权限分配问题、用户密码管理问题,都是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果缺乏这些措施,就会出大事。

当下,民办高校普遍面临着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上的难题。尤其是在信息化发展迅猛的今天,高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到了日程上。民办高校要想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树立高校的良好的形象,充分发挥学籍信息的价值,就不能将计算机技术排除在外,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有利优势,加强学籍管理两个信息化平台之间接口软件的开发力度;健全和完善学籍管理实施办法;与时俱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信息化管理队伍;保证学籍信息的安全,解决民办高校学籍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朱则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1(12)

[2]邝奕涛.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J].今日科苑.

2010(6)

[3]罗剑莉.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篇12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深化发展,民办高等学校逐渐的增多,如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教育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作,并且通过不断的发展,民办高等学校也逐步的改变忽视质量管理的问题,以及盲目扩大规模的办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优化学生管理模式,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系统,成为民办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问题分析

2.1管理模式单一且缺乏时代性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大多的学校均采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即班主任加辅导员的管理模式,并由院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学校专门设置相应的学生管理部门。其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虽然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统一管理,但就管理的空间范围而言,相对较为狭小[1]。同时,因为大多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大多偏向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忽视了行政管理,但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行为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因为缺乏与外界经验的交流,致使学校的学生管理缺乏时代性。

2.2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的管理人员为本科以下,并且绝大多数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学生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并且管理人员的专业各不相同。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应为科班出身的专业管理人才,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专业和社会学等[2]。另外,大多民办学校的辅导员逐渐的趋向于年轻化,缺乏管理经验。并且因为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自控能力,相对于传统大学相对较弱,大多学生不能够自觉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的能力,极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3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生作为学校的核心,在管理工作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校应加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的利益问题,实施有效的管理。但在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多的管理者通常在考虑问题时,仅从管理本身出发,缺乏对学生的考虑,很少关注学生的建议,集中表现为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极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不能够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有意的破坏,不利于学校教学的有序进行。

3、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优化途径

3.1丰富管理模式并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学生管理体制中,班委会、学生会和团支部的设立,为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主要组织体系。因此,学校应积极的选拔学生管理人员,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最大程度的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其思想动向,明确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并且学生自我管理可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以及培养学生组织和控制能力,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整改,促建管理模式的完善。在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辅导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提升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合适的管理人员。在组建学生管理人员时,辅导员需通过班级会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独立的学生和生活,并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树立良好的学习楷模,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同时,还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促使学生管理者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并对管理方法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较好的完成班级管理工作[3]。

3.2提升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应注重人才的任用和选拔,在符合国家相应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拔合适的管理人员;其次,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中进行创新式的改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并完善就业服务机制。由于民办高等院校的生源素质层次不齐,并且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学生人数较多,其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从学生的人际关系、生活、情感和学习等多方面着手,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为此,要求管理人员需具备心理学知识。另外,基于就业指导的需求,要求学生管理人员需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任用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改变以往流于形式的做法。

3.3促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与辅导员接触较多,因此,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较为重要。辅导员应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立足于学生的基本需求,对其行为方式进行观察,找出学生管理中潜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辅导应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行为方式和教书育人中体现自身的人格和价值,让学生产生敬重的心理,进而自觉遵守纪律。首先,辅导员应注重自身领导才能和管理才能的提升,将学生作为管理的根本,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同时要求辅导员还应具备情感交流的能力,能够将爱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心,并且辅导员还应具有高度的洞察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不良倾向时,应积极的解决。另外,还需在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人本管理理念的实现[4]。

4、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之下,民办高等院校的实力得以不断的增强。为促进民办高等院校的良性发展,应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的提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管理和教育的根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仵云锐.行政管理视角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J].现代交际,2012(11):169-170.

篇13

班主任,首先要在思想上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进步有坚定的信念,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具备以上这些基础,才能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

2.道德素养

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以致社会文明发展相对滞后、价值观尤其是道德取向混乱的现实中,人们对物质的理解和追求不尽相同。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都还不十分成熟,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准确的判断力,需要班主任随时提醒和正确地引导。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抵御外来的诱惑;另一方面,要有奉献精神,热爱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

3.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涵盖面非常广泛,它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这一品质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而形成的,也是一个人内涵的侧面反映。作为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老师,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才能在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并且正确地引导学生。

4.敏锐的观察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案。班主任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二、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分类管理

1.深入了解并分析学生特点

随着国民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人数大幅度上升、信息化手段的逐步普及,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指导作用。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网络媒体等渠道涉猎众多知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较为独特,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自我意识较为明显,这些都为新时期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现实可能。作为班主任,要想做好学生工作,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首先要从专业入手,了解多数学生的共同点。不管学生专业的选择是主动或是被动的,每个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如:传播类专业,学生多数思维活跃,行为自由,不喜约束;理工类专业,学生逻辑性较强,性格开朗、大方、不拘小节;经济类专业,学生性格沉稳,做事认真细致等。其次,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了解:(1)学生来源。我校的教学层次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生生源有参加全国高考入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参加N+X考试入学的中专、职高生;有来自农村的,也有来自城市的;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2)家庭情况。在校生中有的来自健全家庭,家庭关系和谐,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也有来自贫困、不发达地区的。其中,半数以上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3)学生性格及心理状况。学生来源以及家庭背景、地域文化的差异,对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娇纵任性、目中无人、孤独焦虑、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缺乏安全感等较为极端的心理现象在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可以见到。

2.因材施教,分类管理

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和班级整体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班主任才能更好地采取管理措施:(1)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班主任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背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掌握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对未来的人生规划等,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对学生平时出勤、课堂听讲情况、笔记、作业、成绩以及在各项活动中的细微表现的观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2)对待特殊学生应实行柔性管理,制定目标,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普遍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个别学生,要讲究方性方法,采取阶段性管理,即“柔性管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给学生一个适应、成长的过程。

这种柔性的、突显人性化的管理,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传统学生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理论与实践,强调用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系统控制、全面监督,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片面重视管理的“刚性”和“硬性”,忽视管理的“柔性”和“软性”,缺乏管理的人性化,使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脱节。对于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两类学生”――贫困生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更应加强关注,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包容,及时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适时地引入专业人士的辅导与治疗。

专科学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由于自身或家庭的因素,他们习惯于自由发展,放纵自我。因此,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刻,班主任不要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大道理,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这种教育方式,这只会激化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转变工作方式,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出发,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在他遇到困难时及时有效地为他提供指导和帮助,让他真实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爱”,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认真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改正自身的缺点。

二、通过各种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从小事做起,全员参与,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如:建立干部轮岗制,给每位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定期召开班会,统一班级思想,交流感情;建立班级博客,及时班级动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在学校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动员全体同学参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的工作,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策划活动方案,到组织实施,再到活动后的总结,全部都由学生来承担,让学生在不断的调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

位置。

2.在各种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班级就像是一个团队,班主任则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和指挥者。要想增强凝聚力,团队活动就十分重要。适当的团队活动会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增进彼此间的感情。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每一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班级变得更加和谐与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