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探究性实验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篇1

例1:(全国卷)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解释。

试题分析:

题干信息:①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

②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时,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收缩,气孔关闭。

问题: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

要求:①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②实验步骤③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解释。

重点考查学生:①审题能力:对题干所给的信息正确理解和分析的能力。②获取信息,构建正确的思维模式。从题干及示意图,应该反映出的思维:a.用显微镜去观察气孔的细胞的开闭;b.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可通过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验证性)证明;c.实验原理: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可通过设计实验人为造成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如何去体现浓度差是实验的关键。③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显微镜如何使用,装片如何制备等。④如何预测并解释结果。

二.问题―假设型

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已知材料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提出合理的假设。

三.分析―结论型

此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需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该题型的特点是试题给出实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与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实验结论的归纳与总结能力。此类实验不一定是学生已做过的实验,但其实验原理是学生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解题时一定要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和实验分析的基本现象,结合题中给出的情景,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和判断。这类现象、原因的解释和过程的分析通常是一些结论性的语句,切忌就事论事,答案中要体现出实验现象的本质。

例2:(2005年全国卷I)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 d,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图1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 min,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 min,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本题要求根据实验的操作,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期,综合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相关基础知识。对实验结果预期的基本思路是:温度种子萌发过程中成分变化对淀粉分解的影响显色反应。需要作出的判断是:30℃更有助于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等储备的能源物质将被水解后用于

呼吸作用,淀粉的水解需要淀粉酶;淀粉分解后的麦芽糖是一种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会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四.学习―创新型

这类题的特点是试题先进行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考生通过对试题的理解获得能力的提升,考查考生尝试、模仿已有实验的操作,作进一步创新设计,这类题型增强了实验技能性目标的考查,体现了终生学习的理念。

例3.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制地长大而要进行分裂呢?科学家认为:细胞要通过它的表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或邻近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它就必须有足够的表面积。当细胞的体积由于生长而逐步增大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导致表面积不够,这就会引起细胞的分裂,以恢复其原来的表面积与体积的适宜比例。有人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提供的仪器、材料有变形虫若干、锋利的刀片、显微镜等)。

步骤:

Ⅰ.取大小相等、活性相当的同种变形虫9只,分成A、B、C三组,每组三只。

Ⅱ.处理方法与实验现象

处理方法 现象

A组 人工培养,不作任何处理 变形虫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分裂增殖

B组 人工培养,当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一次性切取一部分细胞质 切取细胞质后,三只均不分裂,但增长到一定体积后,三只均又分裂

C组

篇2

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新的能力。使自己具有新知识的吸取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进入网络时代之后,师生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多,获取知识的来源也很广泛。因此教师首先应具备接受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必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育科研上,这并不仅是做几张幻灯片,一定要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了认知引导和智能辅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在这次的教改中我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学会设计,而不局限于操作。课程开发能力。要在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探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程的开发中去。由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由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建构者,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这样才能使教育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的人才。若忽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身体力行”,学生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缺乏积极的探究精神和缺乏主动交往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努力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参与愿望,让他们以高昂的热情参与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能力。学生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努力地进行探究和创新。如课下给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课题,让他们围绕自己的课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和课题内容撰写论文,而且每个小组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如分为演讲、资料收集、照相、采访、课件及多媒体制作等)。在分工协作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主动交往的能力增强,并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频繁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自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在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中能恰当地表现自己,可以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师生互动”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展现

(一)在教材的处理中,教师与学生一道从教材本身出发,开放教材、完善教材、超越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的“跳板”,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得出开放性的结论,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已不是师生唯一遵循的对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变。

篇3

二、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通过对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涵的了解,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和获取知识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忽略知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这样往往会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了解前人当时是怎样才能得出这个知识理论的,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效率自然会提高不少.做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形成了一个十分自然的过程.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教给学生的不只是枯燥无味的一堆符号,同时还教给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

2.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最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具体表现在课堂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只需老师指导方向,可以尽情地自己动手,从方案的设计,到享受实验的乐趣,再到得出结论等等,都让学生自主完成,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以往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情况.

3.重视团队的合作学习

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当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分组实验,团队合作的精神非常重要,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这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分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看的角度未必都一样,因此分享看法可以让所有学生获益,相比于传统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更注重团队合作的学习.

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种模式

1.验证性实验的探究

验证性实验指学生通过教材上的题目、材料和方法步骤,来进行实验的操作,并验证某个学习过的结论或者是概念.如:“密度”是初中物理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习这个概念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做验证性的实验来验证密度这个概念,并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密度=质量体积,因此要了解密度,必须要了解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如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1)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变化?

(2)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吗?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吗?

(3)不同物质的密度相同吗?

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思考,然后激发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实验的良好习惯.

2.指导性实验的探究

指导性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当中最常见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根据教材上的指导方案,让学生根据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最后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进行指导,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时,教材中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需要的材料,也给出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开始实验时,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回顾电流表电压表用法的回顾以及辅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自主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篇4

初中生物课实验性、动手能力和探究性集于一体。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生物课凸显出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特点。生物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构成内容,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设置了以生物实验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带着疑问做实验,在动手前提下进行认真的观察,成为获取生物知识、发现生物现象、探究生物学规律的主要途径。

二、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条件,强化教材实验的教学效果

1.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演示性实验占有较大的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做好生物现象的观察和反思,以获得物质的特点、规律等为目标。演示实验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由于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思维和创新,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大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内容的开设,在保证正常教学和安全的前提下,初中生物课堂中,可以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以更好地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思维。

2.将生物验证试验向着探究实验改进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验证性实验的使用。初中生物教材里面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内容,通过验证性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方法的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做好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要多安排一些探究性实验,以更好地激发初中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

3.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重要实验,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可以借助投影仪等教学多媒体,做出准确的模拟。通过模拟能够提升实验的效果,展示实验现象,理清实验的步骤,对于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实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多媒体使用时,要做好重点环节的讲解,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4.合理利用分组实验,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初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组实验,能够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亲手操作,能够促进对实验过程的有效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分组实验的研究,借助科学的分组,将更多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小组实验。另外,还可以给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权利,教师给予实验方法和思路的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实验转变。

5.提高生物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诱导,发展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生物实验趣味性的提升,通过有趣的生物实验,学生能够在实验的各个环节紧跟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提高生物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要求实验教师提前做好趣味生物实验的内容选取和实验步骤的安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有效开展。

6.加大生物实验的科学设计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加大对生物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的重新设计。例如在光合作用这个实验设计时,教师要加大对实验生活化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要在激发学生探究精神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实验的步骤,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探究性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给学生创造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通过创新探究思维情景,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小玲.在生物学史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能力.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篇5

例如,在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可以大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尤其是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容易错误地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就越大.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要控制哪些条件不变,要改变什么条件,观察什么现象,测量哪些数据,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必须先要确定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将平面镜换成玻璃板,用两只等大的蜡烛A和B,将A蜡烛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面,将B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位置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录下A、B蜡烛的位置.改变A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去寻找像与物大小与位置关系.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明确的探究目的指导下拟定实验方案,避免学生盲目操作产生消极心理.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的时候,一方面会因为物理学科的实验性非常感兴趣,另一方面,接触新的课程也会面临新的困难.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验的探究性也远超过验证性,加之初中物理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定律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探究性实验本身的“探究性”和难度也应该把握一定的“度”,因此在“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物理情景、物理问题和物理分析的教学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注重实验开放性的程度,并让探究具有一定的弹性,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让按部就班以及教条主义束缚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三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的教学中,对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也要做到“适可而止”,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可以找一个大的矿泉水瓶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让学生用手按住矿泉水瓶的一端竖直向下按压,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到空瓶只要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之前的时候,按压的压力是明显感觉到随着浸没水中的深度增加而增加的,但是当空瓶完全浸没到水中再继续增加深度时手施加的压力却不再变化.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实验现象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之间形成关联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降低实验的难度.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之前有压力变化,而后来完全浸没到水中后则没有变化呢?”,很显然,学生一开始会将眼前的现象和瓶子浸在水中的深度联系起来,但是当瓶子全部浸没在水中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却不变,由此可见,不是深度影响浮力大小,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影响浮力大小,并最终得出结论.因此本次实验要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果和思维特点,能够靠着自己的能力发现知识,而不是被物理定律和知识造成一定的挫败感,获得探究知识的乐趣和满足. 

篇6

1、关于探究实验

1.1探究实验

所谓“探究实验”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实验”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创造力。

1.2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探究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信息资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是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的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去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知别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它解释。

1.3探究实验的特点

探究实验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理科教学,传统教学往往离开了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仅仅热衷于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

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特点是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探究实验的第三个特点是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科学教学的目的。要按照学生发展的特点,逐步从初步的自然认识提高到高深的自然认识,不断深化。

探究实验的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但缺乏积极的态度和精神,他的知识仍然不会发挥作用,反之,即使他的能力不足和知识面不宽,如果有了旺盛的探究态度和热情,那么,他的能力很快就会提高,知识很快就会拓宽和深化。

探究实验的第五个特点是强调探究的过程,对出现的结果也是多元的。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感知探究过程,体现其潜能的发挥,这是最重要的。

2、关于探究性课题

2.1探究性课题

探究性课题是根据探究性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所确定的、由学生独立去完成的、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科问题或专题。科学探究的课题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生命科学的各种原理是探究性课题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探究性课题的又一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及热点问题亦是探究性课题的另一重要选择。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接触,以及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增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2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

探究性课题“设计出的学习活动,不应该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训练方式,而应看作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课程要能适应学生们的特殊兴趣、知识水平和现有技能,要从学生们以前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理念出发来设计课程。”

3、探究性课题的设计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一个探究性课题能否成为课题的根本条件。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首先要求探究课题本身是科学的,否则所实施的活动和得到的结果都失去了依托。

3.2创新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知识,激发其兴趣,而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育学生的开拓精神。

3.3可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选择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够付诸实施。首先可行性原则一个重要策略是探究课题范围要小,课题不涉及过大范围,不涉及过多相关知识,完成活动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实验过程。其次是能选择一个恰当突破口,小中见大、小而不浅。这样才符合中学生特定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和能力特点的要求。三是选题要符合实际。总之,要因地、因人、因时制宜,符合学生的实际。

3.4实践性原则

生物学的研究课题实践性较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最有价值。所以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实际。

3.5开放性原则

探究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课题的开放性。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潜力很有必要。教师必须让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方法自由地研究,必须容许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看法,容许他们寻找各种方法去阐明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甚至议题和疑问都由学生自己提出,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当学生开始选择探究的目标、活动、项目、问题时,教师可以应学生的请求,为他们提供指导,给他们以帮助。

以上讨论的探究性课题的有关原则,在选择课题时上述原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的,还有些是相互交叉的,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既要综合考虑,又要具体分析。

探究实验是在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如何将这一重要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学会选择探究实验的课题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首先要重视训练科学探究能力,训练求知能力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学生应能以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其次是注意训练探究技巧,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运用各种技巧;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一个独立单元,都含有一个学科内容主题和一个探究过程的主题,并要学生积极地参与。

篇7

一、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高中生物开设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包括:

1.开放性。探究性实验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探究性实验的目标应该是很灵活的,可以因地因人而异。实践中,不应把实验探究的内容限制在某些方面。只要学生想到而又力所能及的,都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

2.过程性。探究性实验注重的自然是探究的过程。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只能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得出。正因为其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使得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是探究性实验的最主要目的。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3.自主性。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果。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潜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1.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是探究性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和利用数据来形成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实验课上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如在“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为什么要以叶绿体作为标志?”“如何能加快细胞质流动的速度?”等等。

2.作出假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提不同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开放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3.设计实验。该过程是整个探究过程的重点,充分体现着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合作交流能力。教师既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更要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小组设计的方案要及时地在课堂进行交流和评价。评价中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和肯定,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去验证。教师要更多的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便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或相关数据。根据制定的实验设计,利用实验工具进行研究活动。对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或实验数据做好记录,用文字描述或用收集到的数据列成表格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教材、网络或其他地方获取证据对他们的探究进行补充。还可以进行反复相同的实验,进一步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5.得出结论、讨论交流。把各组的实验情况在班上交流,对个别异议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及时鼓励、赞扬和评价。

6.总结评价:最后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可以让学生做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小组评价,教师也要给予小组或学生适当评价。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1.实验设计难:由于受学生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使他们的思维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很难完成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完成难:由于以往认识的偏差和条件的限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而且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较难。

3.实验分析难: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独自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比较困难,特别是对实验中某些条件的忽视或控制不好而造成的实验结果的偏差,难以得出合理的解释。

4.过程指导难:由于探究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多种多样,实施过程意外因素无法全部预见等因素,这对教师的全程指导是一个新的挑战,对教师素质和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探究性实验的推行困难重重,但通过不断实践,还是摸索出一些好的做法:

1.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用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选择典型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境的优势增强学生体验,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开启学生的想像之门。

篇8

2.选取实验对象新颖传统的教学中采用的实验对象较单一,同学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用同一方法测量而缺乏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选择实验对象的时候可以采用新颖的对象进行测量,例如不规则形状的测量,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从而得到所需的实验结果.

二、验证性实验

对于已有的定律的验证,这类实验往往是给定了相关的参数、要求,只需要同学们进行简单验证即可,方法简单,易于理解.这类实验可以说是物理实验的一个基础,是将课本知识重现于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为后续的探究性实验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对于这类实验来说,在设计上要满足与相关定律的紧密联系又要为探究性实验做一些引导.

1.实验阶段的准备.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等都是已知的,因此在进行这类实验的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对定律以及实验流程的理解,明白实验目的,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可以达到要求.熟练的进行实验操作,明白每种器材的操作以及作用.

2.实验报告的完成.因为验证性实验的各项指标都较为明确,因此实验相对简单,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填写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原理的阐述、实验步骤的操作以器材的操作、应用上,这样清楚的明白一整套实验的完成所需要的内容,方便为后续的探究性实验的进行提供基础.

三、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对一个新的物理过程进行实验推导从而得到结论,其最大的特点是对于未知结论的探索.探究性实验是近来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考察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面,不同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都是未知的,也就是考察学生对于一个新鲜未知事物的思考问题,通过之前实验的基础加上自身知识以及想象力的发挥,最终完成整个的实验过程.

1.以教师为辅导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在这类实验中,由于实验内容的未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起辅导作用,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实验方向教师主要对实验目的、目标以及大致的实验流程进行辅导,适时的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为实验的进一步进行提供线索.同时由于这类实验的不确定性,教师一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以确保实验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以锻炼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原则

篇9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

2.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为具有可探究性的学生实验;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这种途径的选题,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第二,也可以选用书本以外的与人类自身紧密相联的问题等等。

3.从教学模式上看

探究性实验开放性比较大,实验的设计、数据分析以及实验结果评价等都离不开学生自己。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点,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4.从认知顺序上看

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处理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然后自己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实验产生的现象和提供的数据为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打下了基础,最后通过抽象和逻辑思维,加以概括、归纳得出结论,上升为理性认识。探究性实验是实验在前,化学概念的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后,前者是后者在认识上的感性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实验能够使学生品尝到探索的乐趣,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实验又为学生提供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使得理性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这种实验教学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化学探究性实验与研究型课程的关系

化学探究性实验属于研究型课程。对于研究型课程的界定,学术界也未取得统一的意见,有些学者认为当前对研究型课程作出界定,将不利于研究型课程的开展,甚至还会阻碍研究型课程模式的创设。

研究型课程主要是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把单一学科领域的学习推向深入。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需要合理的

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优点,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分组学习选择恰当的时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教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化学探究性实验对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培养

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索,获得真知,就能较好地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补充、改进有关实验

实验可以增强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注意变换实验角色

篇10

一、掌握实验基本知识,提升探究学习效果

基本理论知识是指导和验证实践操作的依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和实验更是如此,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和学习的必要前提。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实验操作,进而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相应的探索与研究。初中学生接触化学学习的时间较晚,如若不很好地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化学原理和知识,即便对化学学习与探究实验活动充满兴趣和求知欲,也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实际实验操作中。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之前如果没有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实验知识和注意事项,就贸然进行探究和讨论,则会使学生不知所云,甚至打击其对于化学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教师务必在确定学生掌握了实验基本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对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扩展研究,研究化学现象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等。

例如,苏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前应当让学生明白:燃烧灭火的原理以及物质能够进行燃烧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燃烧的要求是什么。学生只有对这些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研究。

二、鼓励学生亲历探究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方法

初中化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亲身参加与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初中生经过了亲身的实验经历,能够获得对探究性实验的体验,从而才能掌握并记住进行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掌握并明确进行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先根据实验的要求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大胆提出假设的时间,在进行实验结果及现象预测之后,根据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此后,再将各组的设计及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后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实施,按照设计的合理方案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结论后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认识到进行探究性实验所需的科学严谨态度,更能够在获得实验知识的同时明确假设探究对探究性实验的必要性,了解探究性实验是化学实验研究获得证据和准确数据的重要手段及方式。

例如,苏教版初中化学第七章有关酸碱性物质的教学时,在进行酸碱中和等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的操作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明确酸碱物质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的必要条件,并在实验完成之后进行独立探究,总结出反应规律及反应现象,正确掌握进行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三、进行家庭式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家庭式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是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及技能得到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更加愿意参加化学实验与活动。在各式各样的化学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得到很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其正确积极的科学态度以及价值观都能够得到促进和发展。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家庭状况,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家庭性的小实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思维的发散,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和探索实验中遇到的创新性问题。家庭式实验的要求和特点则是简单方便,能够让学生通过简易的操作得到正确的化学现象,使之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独立的家庭式实验操作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例如,苏教版初中化学中有关澄清石灰水的制取实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个实验安排给学生,让学生独自进行家庭式的探究实验。通过使用干燥剂进行澄清石灰水的制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

总而言之,探究性实验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创造与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下养成独立思考和发现的良好习惯,对新的知识和探索性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能够使学生不断发展自身综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创新能力和思维的进步,提升归纳和推理能力。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还能够使化学教学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洪敏.试论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理科考

试研究,2014(2).

[2]杨友浩.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篇11

情景是人们从事各项社会活动的客观环境,一定的情景是导致和支配人们思想情绪的环境因素。教师是教学情景设置的主导者和教学情景变换的操纵者。不仅在客观情景的创意设计,如教学场地的选择和布置、教学用具的增减和置换、试验仪器的分配和使用等方面,必须自觉遵循探究性实验的规范要求操作;而且在主观情景的能动把握上,如思想情绪的控制、谈吐声调的适度、举止行为的姿态等方面,更须主动适应探究性实验教学深入发展的要求,让学生探究求知的学习情绪,时常处于持续高涨、蓄势待发、饱满稳定的状态。

例如,在进行“鸟适行的特点”探究性实验时,可以先展示鸟类在空中飞行的视频,然后指出: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是人类早有的梦想,然而直到一百年前,人类才借助飞机实现飞行的夙愿。接着提出探究性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行的特点呢”?如此以景育情,以情促行,以行求知,以知彰益,就能激励学生迈进探究性实验的境地。

2 精心设计探究方案,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探究问题提出后,要进行选择评估,由于各人思路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提出多个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有的方案在科学性方面,即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探究性实验中,实际操作上是不可行的;有的方案在科学性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是不可行的。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给予适当的解释、引导,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大家的合作交流探讨,确定方案后,就要制定计划,安排各组分工负责,准备测量器具,制作相关实验构件,记录实验数据,撰写探究实验报告等工作。

由于器材、操作技能等多个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这个过程要靠教师去引导、去发现,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3 亲自动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科学探究的方案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而且即使学生探究的方案和计划有明显的不足,也不应轻易地来个少数服从多数。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验思路来探究一番,如果失败了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失败的原因,达到训练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篇12

(2)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当前,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只是局限在个别范围内进行试验,呈现出单一性、个体性、随意性.单一性——对一个一个实验单独进行研究;个体性——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在进行研究;随意性——对实验的选题、设计随教师个人的意愿而定.由于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和实践尚处在自发试验的状态.

(3)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已逐渐显示出不足: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是物理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4)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物理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并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确立“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 课题研究的理论

所谓“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物理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探究性物理实验,独自或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开展活动,他们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3 课题研究的目标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的指导策略.

(2)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4)通过合理运用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4 课题研究的主要绩效

4.1 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最初的实验学习中,我们发现他们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很薄弱.而这些恰恰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而在今天探究性实验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地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来论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测,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时而凝视实验现象、时而低头记录;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独立探究、时而合作交流.过去实验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收集资料、学会思考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们参加的各类比赛取得可喜成绩.在近三年的江苏省物理素质与能力竞赛中,我校有多人次获国家、省、市一等奖.在多年市中考中均有学生获得满分.在近三年的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核中,我校考核成绩优秀率达到了98%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悄然改变,让我们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是显然的.

4.2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当教师们面对了多年的教科书突然之间变的陌生时;当面对新教材中五颜六色精美的图片时;当看着所谓的“活动与探究”教学单元时.教师曾经茫然过:这样的物理该怎样上?探究性实验该怎样教?

在一步步的摸索和尝试中,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从不知怎样从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到逐渐熟悉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方法.特别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节节的课题研究课,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实验指导策略;教师示范策略;边讲边实验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实验的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策略;动画模拟演示实验的策略等.

5 问题探讨

篇13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新教材的实验教学内容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区别,增添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家庭实验”等栏目,并要求各个学校开发校本物理实验,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给予教师比较大的空间,即不断学习、时时研究、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探究的教学能力,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不仅通过实验学习物理、研究物理,还要认识和体会物理实验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同时还要拓宽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视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中,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玩够、想够、说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开展“自主实验”

传统的物理实验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物理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新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独立思考中才能反思悟法。

通过实验探究,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试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这就是探究,探究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实验过程,模式如下:确定实验目的――学生实验设计――根据假设推测实验现象――实验探讨――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和讨论实验方案,选取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仪器,还应检验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对学生实验方案中较大的涉及安全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尽可能 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使用。对学生实验方案中有错误但不涉及安全的问题,教师也可提供食品让学生去实验。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毕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定:1)对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2)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3)在以后的实验中要进行哪些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仅学习物理知识,而且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