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道德与法治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增强对生命的美好感受与体验能力,懂得生命最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懂得生命最可贵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神话故事,那我来考考你们!传说中孙悟空是从哪里里蹦出来的?葫芦娃是从哪儿长出来的?我们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妈妈的肚子里有座神奇的“房子”叫——子宫,我们的生命就是在那里孕育的,你们想看看吗?
2、播放视频“生命的孕育”。 说说你的感受。(神奇、神圣、伟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教师:是啊,生命的形成是多么神奇的过程!妈妈是孕育我们的大功臣。让我们来看看怀孕妈妈的生活吧。
看完怀孕妈妈的生活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交流)
师生活动:体验五分钟妈妈。(三个同学体验怀孕妈妈的辛苦)
问题1:平时完成这些动作感觉困难吗?当你变成怀着宝宝的妈妈时,做这些动作感觉怎样?
问题2:如果让你扮演妈妈的时间变成五十分钟、五个小时、五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你的感觉会怎样?
问题3:怀着宝宝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健康,还会改变哪些习惯?因为有了宝宝,妈妈还会关注哪些问题?
教师: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对我们的爱。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板书: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
活动二:为了呵护我这个小生命,家人做过许多事情。昨天采访了爸爸和妈妈,说说你们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吧。
预设:
学生交流:小时候,每次给我洗澡,都是全家的一项“大工程”!
学生交流:爸爸妈妈每天都惦记着我的生活,怕我饿着冻着。
学生交流:当我生病时,爸爸妈妈都很着急。
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了解和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和成长都倾注了家人无尽的关爱与呵护,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 (板书: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 )
活动三:爱护身体珍惜生命
教师:阅读教材P50页“莫莫玩火的故事”。
思考:在爱护自己方面,莫莫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
学生交流:不听爸爸妈妈的嘱咐;玩打火机太危险了。
教师: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养育和爱护。我们也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
教师:在爱护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方面,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的?
学生甲:我上完体育课赶紧穿上外套,这样就不会着凉了。
学生乙:我爬窗台,滑楼梯扶手,这样很好玩,很刺激。
学生丙:我爱吃肉,不喜欢吃蔬菜。
学生丁:我喜欢跳绳,踢毽子。经常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师:请设想一下,如果你身体的一部分受伤了,你的生活和学习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交流
教师:如果不小心让身体受到伤害,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还要面临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困难。能拥有健全、健康的身体多么幸福!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
生:朗读教材P52页阅读角
如果我们遇到巨大的伤害,甚至失去生命,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
师:配乐朗读p53页阅读角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
生命最宝贵
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
附预习单:
采访爸爸和妈妈,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1、
你出生的过程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当时的心情怎样?
2、
小时候,你的身体好吗?经常生病吗?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
篇2
共承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身体验、交流园、辨析、阅读感悟等活动,懂得关心家庭生活,关心家人,关心家庭事务,初步具有为家庭和谐做贡献的意识和行动。
2、学会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庭责任,学会有事商议,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来源:学_科_网]
1、重点:引导学生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有事同商议、共承担。
2、难点:作为家庭的一员,要主动关心家庭成员,通过调解、提议,
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教学过程:
活动与探究一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声问候,一句劝慰,一杯热水都是对家人的支持、关心和爱护。作为家庭的一员,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尽力关心和帮助家人,还要学会有事同商议,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来源:学科网ZXXK]
二、活动交流
(一)活动与探究一
(1)
情境交流:
当家人身体不适、或者遇到困难烦恼时,我们如何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呢?请大家阅读P39活动园,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2)
家人需求大调查
生活中,你的家人会遇到哪些烦恼和困难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请大家完成一个家人需求的调查,并结合调查,谈谈自己如何关爱家人。
师小结:我们同学心中都充满了爱,相信你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照顾,一定会让家人倍感温暖。
(3)
走进阅读角——妈妈让我来帮您!
认真阅读,思考:文中的“我”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交流:1、他善于观察,发现妈妈情绪不好,能主动询问。
2、积极帮妈妈订票,并解决妈妈的后顾之忧。
师小结:文中的“我”真是一个贴心又能干的小家伙,我们也要向他学习。
(4)总结: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营造。让我们学会主动关心帮助家人,让家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份爱,并为我们的成长进步而倍感欣慰。[来源:学科网ZXXK]
(二)活动与探究二
1、一家人相亲相爱,但有时也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不小勇和小红就遇到了难题,大家一起来帮帮他们。
(1)
阅读P40活动园[来源:学§科§网Z§X§X§K]
(2)讨论:
小勇该怎样处理?
作为孩子,小红对家里换车一事该不该发表意见?
(2)
总结:家人意见有分歧时,要一起讨论、商量,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家庭才能够和谐。
2、辨析[来源:学科网]
(1)
周末,爸爸妈妈吃完饭,坐在沙发上准备看电视。爸爸想看足球赛,妈妈想看电视剧,他们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爸爸认为世界杯是现场直播要第一时间收看,妈妈认为电视剧今晚大结局,不能错过。这时,一旁的你该怎么办?
(2)
放学回家,小明想先玩一会儿游戏,可妈妈却让他先做作业。小明觉得自己会安排时间,妈妈是瞎操心。小明该如何和妈妈沟通商量来解决这个矛盾?
3、学习阅读角——我家的民主生活会
篇3
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具体的职业教学中也更加侧重于技术教学,因而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的讲解有所欠缺,这种现象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改进。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枯燥的教学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其实际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个人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需要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进行有效的改进,以便于更好帮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及其运用
1.讲解法
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需要尽可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引以为戒。在讲解案例之前需要通过简短的理论知识来做铺垫,然后再将案例抛出,引发学生的探讨与学习。讲授《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中,教师向学生们讲述了19岁的小佳偷走残疾人鑫鑫900元治病费用,耽误了鑫鑫最佳的治疗时间最后双腿截肢。小佳这种行为已触犯刑法,故以盗窃罪判处其一年有期徒刑,并罚款1000元。教师告诉学生,若按照小佳的盗金额,还构不成犯罪,但其所盗窃的对象是残疾人,并且造成残疾人双腿截肢的重大后果,带来的危害性极大达到了犯罪标准。通过专业性的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地知道犯罪是非常严重的行为,并且一旦触及到法律就会给自己的人生造成无法抹去的污点。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阅读相应的案例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例如,讲授《依照程序维权》时,引入案例如下:李某在舅舅的织布厂上班。9月末,李某向自己的舅舅讨要3000元工资多次,未果。为了能够要到工资,李某绑架舅舅的小儿子,并电话威胁舅舅发放自己应得的工资。当李某看到舅舅及其妻子赶到,立即把其儿子高高举起,并恐吓他们要把孩子狠狠摔在地上。之后李某被制服,法院最终以非法拘禁罪拘役李某五个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积极的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进行维护的,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法律的认知,法律的存在不仅仅是惩罚坏人,同样也是保护正义的有效武器。
篇4
初中道德与法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达到A期的教学效果。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与法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特点,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可以将道德与法制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疑问。这样学生就能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实现学生是课堂主体而教师是课堂主导的地位。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课前设计案例做好准备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是教师和学生在情景中互动的历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案例是关键。选择和设计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案例要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案例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案例要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观念,法律法规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要运用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复杂性、包容性和探究性的多元观点的案例。案例的设计要做到,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例如在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时,选择“两只青蛙的遭遇”作为本次内容的案例,案例描述两只青蛙在觅食时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牛奶罐里还有一小部分的牛奶,一只青蛙绝望了,它想它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他很快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告诉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他一次又一次的奋起跳跃,过了不知多久,他发现牛奶变得坚实起来,经过他的反复践踏和跳动液状的牛奶已变成一块奶酪,经过他不断的努力,终于从牛奶罐里轻盈跳了出去,重新回到了绿色的池塘里。这个案例的设计,既紧扣教材,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样的案例能让学生体会在面对挫折时应该如何去做,达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呈现案例置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研究案例时就能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案例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简单的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材料,教师也可以形象生动的口述表达。复杂一些的案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际情境、辩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让学生在动中学,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在呈现案例之前教师要结合案例和理论知识设置本次课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去感悟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启发和正确的引导学生,解除学生产生的各种疑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总结案例探究分析
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教师所设置的案例开展讨论。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4-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将发言要点、思路及存在的疑难点做好记录。各个小组积极发言进行探究分析,然后学生和教师对案例讨论作出总结。针对小组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进行讨论和辩论及老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理解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法不可违》时,引入案例“张晓鹏的经历”,初二学生张晓鹏由于父亲溺爱,结识了好多游手好闲的朋友,出入舞厅、网吧。为了消费开始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毕业后染上毒瘾,为筹钱抢劫、盗窃等,被判有期徒刑八年。根据这一案例,让学生对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他们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制裁;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于这案例探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一般违法和犯罪,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引以为戒做一个诚实,正直、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年轻人。
三、结论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运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篇5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贯彻"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应用知识,同时向学生传授所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用代表性事例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一种教学策略,促使师生通过讨论、对话、交流与沟通,实现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1.案例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教师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典型意义的、活泼生动的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加入到案例讨论中来。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在家和学校度过的,作为未成年人,几乎没有什么社会阅历,对课堂上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多半缺乏深刻的认识。案例是真实社会的存在,学生接触到真实发生的案例,就能产生共鸣。学生讨论案例的过程,能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印象的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还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师或学生选择的案例,通常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部分案例甚至就是学生身边发生的,这样的案例讨论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益的经验,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
2.1精心准备案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主线。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准备好案例是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上的案例,要对案例概念所涉及到的内容做好全面的!开拓性的诊释,以丰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同时广泛地搜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适当遴选,应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选择好案例,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网络、新闻等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然后根据资料撰写或改写教学案例。在编写案例中要注意案例的选择要切合中职学生不同专业教学的特色,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关,是已经发生过的或正在进行中的典型事例,是社会真实生活情境的一种描述与记录,而不是虚构的事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时效性。案例的内容可长可短,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单一案例也可以是综合案例;可以是正面案例也可以是反面案例;可以是文本型案例,也可是视音频型案例等等。所设案例要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向思维的空间,并能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和疑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便于引发学生不同思想的碰撞,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辩论,使学生能够利用现有信息多角度寻找答案,做出高质量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2.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的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案例环境之中,真正从当事人或企业工作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有的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的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去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其内部特征。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即使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偏离了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勇气和胆量等。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设计1个案例:丙在某商场花5500元购买了1部单反相机,回家后怀疑其为假冒商品,便向商场提出索赔。商场认为,丙为无业人员,购此高档商品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专门为了向商家索赔,因此拒绝丙提出的赔偿要求。笔者为此提出3个小问题组织讨论:第一,丙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第二,商场是否有理由拒绝丙的索赔要求?第三,丙能得到赔偿吗?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其打开思路,先分小组交流,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时,先请较好地完成了案例分析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分析情况,然后再请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学生能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对课程内容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3讲评总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讲评和总结。案例讨论之后,教师根据情况可做必要的总结,有时学生也可做适当的总结。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中一些好的分析意见及独特新奇的见解,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对发言的热烈与否,争论气氛充分与否,问题分析透彻与否进行总结,以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其次,归纳概括出相关的知识点。这样的归纳可由教师来做,也可由学生来做。
3.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法教学,打破了课堂静悄悄的局面,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不离开课堂,在较短的时问内接触到诸多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得到感召,从而提升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1发病症状
晚稻赤枯病一般从插秧1周后分蘖期开始,到孕穗期达到高峰。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发黄,后发展到中上部叶片出现红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逐渐扩展至全株,下部叶枯死,根尖发黑,植株停止生长,枯死[1]。
2发生情况
2005年东安县晚稻赤枯病零星发生,发生程度较轻,发生田块只局限于严重烂泥田。2005年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对全县赤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经统计,发生面积接近3 333 hm2左右,全县60%的村组发生赤枯病,发生程度轻的减产10%以上,严重的几近失收。2008—2009年,东安县杂交晚稻赤枯病再次大面积发生,发生田块从深烂泥田发展到岸上田块,发生程度加重,大面积地块减产达40%以上,严重的甚至绝收。发生时间也从孕穗期提早到分蘖初期,现已上升为东安县杂交晚稻的主要病害。
3发生特点
3.1与气候的关系
根据近几年调查情况,赤枯病发生与气温高低及高温时间长短呈正相关。2007、2009年2年东安县7—10月气温比往年平均气温高1.5~2.0 ℃,空气湿度少,昼夜温差小,干旱高温时间长,赤枯病发生严重,发生面积大。2008年当年平均气温与历年持平,发生程度轻。
3.2与土壤的关系
冷浸深泥田和采用免耕栽培的稻田,由于通气性差,根系发育不良,一般发生早,发生较严重,沙壤土及岸上田一般发生程度较轻,发生时间也偏迟。
3.3与施肥的关系
赤枯病的发生与施肥有着极大的关系。从2007、2008、2009年3年对全县赤枯病发生的调查发现,凡农户有机肥施用多的田块,赤枯病极少发生,发生程度极轻微;凡施用尿素多,无有机肥,又没有施用钾肥的田块发生严重,特别是赤枯病开始发生后,农户误认为缺氮肥,补施氮肥后5~10 d,发病更快更重,严重者根系发黑、腐烂,植株枯萎死亡。
3.4与品种的关系
根据多年来对全县各地的调查,赤枯病的发生与品种的关系不太明显,在同一发病区各个品种都有发生。但根系发达的品种如丰优210、天优华占等程度有所减轻。
4病因分析
4.1有机肥严重缺失和单一大量施用氮肥
根据2007—2009年对全县的调查,稻田施用农家肥等有机肥的不到种植面积的5%,由于多年来土壤缺少有机肥,土壤结构遭受严重破坏,储肥能力减弱,通气性变差。近10年来钾肥价格猛涨,农户很少施用钾肥。在大量单一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土壤中营养单一,人为造成养分失调,植株吸收不到所需的营养元素,造成营养不平衡,抗逆性变弱,从而发生赤枯病等生理性病害。
4.2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湿度低,有利于赤枯病发生
从2007、2008、2009年3年情况看,2008年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植株生长正常,发生程度轻。2007、2009年气温较正常年份偏高,雨量少,干旱时间长,昼夜温差小,不利于有机质在植株体内积累,消耗养分多,植株生长迟缓,抗逆性变差,有利赤枯病发生。
4.3土壤结构差有利于赤枯病发生
深泥冷浸田,由于长期渍水,土壤结构差,通气性差,不利于根系发育,加之冷浸田常年渍水,有毒物质积累,造成根系中毒,根系发育不良,吸肥能力弱,植株生长受阻,抗逆性弱,从而有利于赤枯病发生。
近几年,由于劳动力缺乏,东安县晚稻90%以上都采用免耕栽培,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营养在土壤中难以释放,作物难以吸收利用,造成植株营养供给困难,也易发生生理性赤枯病。
5防治措施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营养失调而引发的生理病害,在防治措施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5.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对历年发病严重的老病区,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机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均衡土壤中各营养元素,从根本上解决赤枯病的发生[2]。
5.2改变不良耕作制度
对多年来实行免耕种植的稻田实行翻耕种植,提高土壤中的含氧量,改善通透性,以利于根系发展和矿物质的风化与释放。冷浸深泥田,实行排水晒田[3]。
5.3加强肥水管理,科学用水,均衡施肥
赤枯病发生区,在分蘖初期实行干湿灌溉,促进根系发展,均衡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加钾肥施用量。在发病初期,由于植株根系生长阻滞,吸收功能差,可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锌肥+双克净,1周后植株生长加速,效果明显。对发病严重的田块,采用排水晒田。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锌肥+双克净,结合施火土灰+大粪混合灰,1周后恢复生长、新根产生,效果极显著[4]。
6参考文献
[1] 陈金宏,邵耕耘,杨呈芹,等.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81,183.
篇7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职业道德与法律》课,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最后山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评。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时,我设计了生活中典型违法行为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并运用图表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最后利用学生从网上寻找的相关法律案例,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巩固,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1.2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以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例如在讲到《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这课时,给学生播放全国劳动模范马班上的邮递员土顺友的事迹资
料,有助于学生理解爱岗敬业的含义和意义,再播放一段爱岗敬业模范世界一流桥吊专家许振超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学生对“敬业”的理解,启发学生做事情要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1.3有利于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契介点
案例教学法,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得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时,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讲解,这些案例涉及到社会上大家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如房屋合同的订立,旅游中遇到的合同纠纷以及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等等。从对这些案例的讨论中,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合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认识到了学习有关合同的法律知识,学会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重要意义,看到了法律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形式
2.1用案例讲授法例证观点
这种方法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揉合,是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先让学生阅读或观看案例材料,接着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归纳出相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最后,教师再对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简略的讲解。这样通过教师对案例和课程内容的讲解,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2.2用案例模拟法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需要教师以生动的实例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如讲《崇尚程序正义》时,我先选用了法庭审案的影像资料进行讲解,然后再模拟法庭的活动,这样以自观的材料,生动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领悟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切实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2.3用案例讨论法协作探究
这种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常见形式,一般步骤是:先让学生熟悉案例材料,接着提出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然后,把学生分组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从学生们的讨论结果中引导他们总结相关理论。如讲《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时,我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分组开展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我概括点评。这样做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3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3.1学生主体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找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
3.2激励参与原则
篇8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
笔者教授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该阶段的学生爱憎分明,思维活跃,但耐心和毅力不足;厌倦理论说教,喜欢上网。针对学生的这些现状,笔者在授课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请同学们课前在网上搜索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及图片,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切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鲜活的材料,身边的新闻,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及社会问题,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案例,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水平,以此促进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1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1指导学生实践
中职德育课有实践性的特点,无论职业道德还是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中职生生源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是家庭和学校,接触社会实际的机会不多。但他们毕业后大部分要直接进入企业一线工作,因此,德育课中选用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扩大实际知识,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如在“维护劳动权益”一课中,笔者向学生展示案例:“小王因疏忽造成单位损失,被扣发奖金求补偿”,并请学生讨论“小王的要求能得到满足吗?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办?”。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只有认真履行劳动义务,才能理直气壮地享有劳动权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权益观。这样的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2激发学生兴趣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专业词汇比较多,中职班的学生大都厌倦理论说教,如果用传统理论说教式方法上课,会引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反感。而案例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说服力较强。有些案例直接由学生在课前搜寻,课上讲述,并由学生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分析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如在讲授“预防职务犯罪”一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展示了“义乌储户银行巨款不翼而飞”以及“‘出纳’爱玩游戏,挪用公款600多万”的事件。由于案例真实,又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非常高。
13便于学生理解
在讲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四种分类及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处罚方式”时,案例教学法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讲,法律条文很抽象,难易理解。笔者课前与几位学生讨论,选取适当的案例,在课上,让学生以播报“今日生活”的方式展示了4则案例:视频“初中女生殴打女同学 掌掴耳光逼其下跪”、案例“宠物狗深夜狂叫扰民”、视频“少年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视频“网购差评引骚扰,警方致电,卖家受警告”。4则案例分别对应违反治安管理的四类行为,通过案例将抽象的违反治安管理的四类行为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2案例选取的原则
21具有针对性
在案例教学实施前,首先涉及案例的选择。笔者认为应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这样比较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中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时,笔者选择“初三女生因零花钱杀奶奶”的视频,请学生进行观看,并分组讨论。结合已有的知识,学生能从案例分析得出家庭、学校、社会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外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观念和意识低下,自控能力差,心理调节能力不稳定是内因,并能进一步分析得出,内因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坚定内心信念,不要被灯红酒绿所迷惑。这个同龄人的案例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法律理论知识,大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22具有时效性
青春期的学生,对新事物更加感兴趣,如果课堂上的案例过于陈旧,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案例,一旦用上了,就能激起学生兴趣。比如在讲授黄赌毒的危害时,笔者选用张默、房祖名吸毒、黄海波涉黄等新闻案例,利用学生关注明星的特点,使学生加深对黄赌毒危害的认识,同时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23与专业相结合
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同一个知识点,针对不同的专业,要选取不同的案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时,针对幼师专业学生,选取“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以及“太原幼儿园老师狂扇幼童70下耳光,只因其数学不好”进行对比。针对旅游专业学生,选取“云南女导游骂游客事件”以及“中国最美导游文花枝”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中优秀的榜样以及反面事例有所了解,树立起恪守职业道德的意识。
3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31组织好讨论
篇9
一、案例的选择与使用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如果选择的案例太多、太杂,缺乏目的性,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与使用上,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斟酌,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最好选择能为实现多个教学目标服务的典型案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案例问题的设置上不仅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还要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规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互动与评价,特别是针对探究过程的评价,使学生通过互动与评价更好地交流探究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面以第六课的第一课时《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例,阐述案例的开放与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教材中75页的案例并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案例如下:
赵某,在化纤厂实习期间,不守规矩,偷着在车间吸烟,不小心点燃了化纤材料,引起火灾,烧毁10多个车间,导致全厂损失达上万元。赵某也因此犯了重大责任事故罪,付出了坐牢的代价。
某纺织厂挡车女工王某,没有遵守厂里“不要戴围巾上岗”的规定,把纱巾围到领子里上岗作业,当她接线时,纱巾的末端嵌入梳毛机轴承细缝里,纱巾被绞,王某的脖子被猛地勒在纺纱机上,虽立即停机,但王某还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违纪导致的。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约10万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60%以上。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天有几百人死于车祸。
书中的问题是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是这样开发的:
(一)出示案例,初步感知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1.赵某为什么会付出坐牢的代价,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王某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3.说明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是一什么样的人?
4.我国每年的事故,(包括交通事故)位居世界首位,主要原因是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大部分学生能初步感知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必须在平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出示案例,进行合作探究。
1.赵某违反了什么法律?
2.赵某判刑,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3.赵某因为违纪而犯了重大责任事故罪,体现了法律什么作用?
4.他不去坐牢行不行?如此判案体现了法律什么特征?结合教材说一说法律的特征。
5.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后,法律追不追究肇事者的责任?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认识到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从而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三)出示案例,继续探究纪律与法律的关系,深刻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1.赵某因为违纪而违法,违纪就一定会违法吗?
2.很多的肇事者违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违法就一定违纪吗?
经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违纪不一定违法,但违法必定违纪。而造成违章违纪问题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遵纪守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必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本次案例教学,实现了一个案例为多个目标服务,节省了上课时间。案例设置的问题较细,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有层次,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探究需求,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案例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扣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有真正与学生有关的事情他才会格外关注,案例贴近学生,都是身边的小事。但小事不“小”,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理解透彻,为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如果选学生不感兴趣的案例让其分析,便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
案例应有拓展空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即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必要时由更高精神境界的人现身说法,树立榜样,让学生自觉学做这样的人,从而提高道德品质,更好地为情感目标服务。
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诚实守信办事公道”这节课,在探究诚信、公道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方面,可以收集与开发“延边人闫巨江16年来一直倡导诚信经营”这个既紧扣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闫巨江是延吉市政协委员,延边都市新人自选摄影有限公司总经理。15年来,他倡导诚信经营、健康发展。1999年12月,他辞去外地的工作,回乡创业。临别时走得匆忙,在原公司就职时所借的2300元没有及时偿还,3个多月后,再次进货时,他找到原公司把欠款还上。公司财会和出纳愣住了:“你是公司开办至今第一个辞职后还能主动回来还清欠款的员工,其实你不还,公司也不会计较了。”闫巨江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帮助了我,我感恩还来不及呢,现在我没有更多的钱回馈感激之情,但是借了的钱是一定要还的。”在他创业的这些年,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每每还款时是他最轻松幸福的时刻,因为这是一次次诚信的积累,做事先做人的座右铭早已让他铭记在心。2006年妇女节,公司策划了“送1万枝玫瑰花给延边女性”活动,有人说这么多鲜花你少送点看不出来,还能少花些钱,但他不为所动,依然购买了1万枝玫瑰花,顺利地完成了节日派送,他的诚信行为也因此受到了媒体采访。2007年-2010年,公司处于二次创业最为艰难的时期,他帮扶了一位贫困大学生,承担了4年的所有费用。临近开学,接到那位同学的求助来电,即使有时也会感到手头紧张,但无论如何都保证及时给他打款,绝不耽误一天。2014年年初,公司海选形象代言人,有些选手担心公司的承诺是否能兑现。9月底,公司不仅承担了评选出的形象代言人赴济州岛拍摄海景大片的全部费用,还为他们订制了价值21800元的钻戒。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延吉十大优秀青年”、“延边首届十大青年创业明星”、“吉林省创业明星”、“延吉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紧扣知识点,并能升华的案例选取,让学生轻松理解教学内容。通过闫巨江这位具有高尚人格的企业老总,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自觉学做这样的人,从而提高道德品质。
三、关注时事热点进行案例开发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上还可以深入。如教学《诚实守信办事公道》这节课时,可以针对热点新闻――假疫苗事件,和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假疫苗的起因、发展、目前事件的进展等材料来说明诚信、公道对个人、企业、社会的影响,并谈一谈自己对于这起事件的看法。锻炼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通过社会采访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课上集体展示,能够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学时,案例问题应提前一周发给学生提前准备,使“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德育教师要更好地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服务,从而肩负起德育课的使命,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篇10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当前国际道路交通和运输科技发展的前沿,也是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方向。ITS 将汽车、驾驶者、道路以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连接起来,使道路与汽车的运行功能智能化,公众能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设施和能源。该系统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各种服务信息,经过交通管理中心集中处理后,传送到公路交通系统的各个用户,出行者可进行实时的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所属车辆的动态情况,进行运力合理调度。这样,路网上的交通经常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能够改善以往交通拥挤状况,极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机动性及安全性。
2、ITS 技术将使交通安全状况大为改观
传统的道路交通运输方法存在众多问题,如道路交通设施的有效利用率问题、交通安全管理问题以及交通信息交流、交通堵塞与交通疏导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通过以现代信息、通信以及自动化控制为主导技术的ITS 得到解决。
3、基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交通安全控制系统
所谓交通安全控制就是利用现代管理和技术领域的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交通安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车辆运行安全智能技术、ITS 交通控制中心、事故识别与管理系统、紧急援助系统等方面(见下图) 。
3.1 先进的车辆运行安全智能系统
先进的车辆系统是把传感器、计算机、车载控制系统和车道控制系统集成一体的自动控制系统。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避免车辆撞击和预警系统而改善车辆的安全状况,提高车辆运行的主动安全性。另一方面,自动公路系统(AHS) 是ITS 的长期目标,它可以提供一种完全自动的车辆运营安全环境,这不仅增加了交通流量,而且能使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大为降低。
3.2 交通安全管理、事故识别系统及紧急援助
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TIS) 和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ATMS) 是ITS 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的基础。ATIS 将监测装置的原始数据收集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向道路实用者提供广泛的、便于使用的公共信息数据库,使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适时联系,为车辆安全到达目的地提供可靠的信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道路的有效利用率和交通流量,降低交通拥挤程度和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因交通拥挤和事故等造成的时间延误,并减少车辆的排放污染。
3.3 道路气象安全监测系统
雨、雪、雾、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对道路出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季,降雪造成的低能见度,以及路面积雪、结冰和结霜会导致打滑路面状况,对道路交通安全和出行延误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欧美发达国家都在积极部署道路气象监测设施,推进和完善道路气象信息系统的建设。
道路气象监测设施主要包括3类:大气参数传感器、路面状况传感器、能见度仪。大气参数传感器可获得以下参数:气温、湿度、风速与风向、气压、降水;路面状况传感器主要获取以下参数:路面干燥、潮湿、湿润、霜、雪、冰状态,路面化学物质浓度,路面冰点温度等;能见度仪用于观测道路沿线大气水平能见度。公路气象站监测数据通过特定的通信方式被传送至数据分析中心,管理者利用专门的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开发与分析,以辅助交通管理者进行交通控制决策。
3.4 大型可变情报板
大型电子可变情报板是当前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管理最为主要的信息介质之一,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是国内外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可变情报板形式。
LED显示屏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方式,用于显示文字、文本、图像、图形等各种信息以及电视、录像信号并由LED器件阵列组成的显示屏幕。它常用于交通拥堵信息、交通管制信息、交通事故、道路施工信息、突发事件信息和天气环境状况等信息,这些醒目、直观、实时准确的信息让驾驶员充分了解路况信息,提高了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
3.5 视屏监测系统
视屏检测系统主要由安装在道路上的摄像头、视屏控制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路口控制器组成。它具备图像监视和交通数据采集的双重功能,特别是能提供完整的交通状况信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尤为重要。通过摄像头可以监测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可以获得那些违规行驶车辆的完整的信息,如:超速行驶、非法停车、不按车道行驶、逆行等,为对这些驾驶员的处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此同时,这也对驾驶员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因为有摄像头,他们会更加小心谨慎驾驶,安全驾驶,起到了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防范交通事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勇,唐.道路交通安全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黄卫,陈里得.智能运输系统(ITS)概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篇11
“学生为本”历来被视为基础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也成为很多老师挂在嘴边的“教学真经”。但在当前的德育学科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这一原则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从教材编写的表现上来说,就是以训导的口吻给学生树立标杆,以所谓“正确的道理”作为结论直接抛给学生,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成为定论的接受者。尽管这种做法一再宣称“是为学生考虑”,但实际的效果却不敢恭维。很多学生因为教材刻板和生硬的表达,对于德育学科望而却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今后学生培养方式的更新提供了根据。“学生为本”的问题,被进一步转化为“以学生的什么为本”和“如何以学生为本”的问题。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所要面对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正是与前述问题密切关联的。以此为背景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必然要面对和回答这两个问题。
北师大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并以此为出发点形成自己的教材特色。对于“以学生的什么为本”的问题,教材突出《课程标准》对于“负责任公民”的界定和要求,明确底线思维、责任意识,从基础理念的层面突出学科教学的根本性质。同时,对于《法治大纲》所要求的法治意识培育,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予以科学、充分地落实,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公民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学科要求有机融入德育课程体系,以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需要。和修订前的版本相比,这一版次的教材,需要落实的教学内容更多,这些内容的指向也更明确。对于“如何以学生为本”的问题,教材突出学生视角、关注学生问题、帮助学生成长,以学生学科能力提升为抓手,切实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方向。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材面对的就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在这个理念下,学生不是学科内容的被动学习者,而是具有生命整体性的未知世界探索者。教材面向的是发展中的人和变化着的社会,因此要具备充分的开放性和发展性,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留白,让学生在变化着的现实中体会成长的美好、感受发现的乐趣。这是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首要法则,也得到了充分落实。从目前呈现的情况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教材呈现方式:
体现学生视角,教育寓于生活
有学者曾经提出,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达到八个字的要求:老师好教,学生爱读。一本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除了要遵循《课程标准》和《法治大纲》的要求之外,还必须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说,“老师好教”要求教材在相关教学点的落实上要明确到位,这样才能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德育课程的任务要求;“学生爱读”要求教材具有生动性和可读性,只有这样才能便于学生接受,使得德育课程的教材文本变成学生德育学习的生动读本。
北师大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订过程中致力于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从“老师好教”的维度来说,我们突出教材内容的思想性与教材呈现的逻辑性的统一,按照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明确了主要教学内容的布局方案。每一个核心教学内容,在教材中都以黑体字突出显示。将这些核心内容提取出来,就构成了课程教学的内容框架。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确找到核心教学点,迅速掌握教学需要“落地”哪些教学内容。
从“学生爱读”的维度来说,我们突出德育与中学生扩展社会生活半径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统一性,将德育寓于学生了解和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从可感可见的生活场景中,通过有思维张力的问题,进入学习的情境,通过自主思考、实践探究,发展我们要“教给”他们的品格和能力。教材设计了主辅文结合的呈现形式,主文内容准确、精练,辅文内容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是对主文内容的贴切阐释与补充。除了主文和辅文,教材设置的“各抒己见”“知识链接”“社会观察”“活动平台”和“扩展阅读”等栏目,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对于教学内容的实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材案例等教学素材的遴选坚持经典性、思辨性、适切性,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中吸收给养,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及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注重挖掘教学素材的德育价值,真正做到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主文内容不断线,辅文栏目相补充”的体例设计、定位准确的栏目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图文结合方式,都是致力于提高教材可读性和吸引力的努力和尝试。
教材实施设计:
篇12
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
教与学目标
及重点难点1、知识方面:列举实例表明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具体表现。
2、能力方面进一步理解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培养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密切联系,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紧密结合的道理。教育学生更加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为守法护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先学后教”
设计(学生
自学内容、
方式、方法,
教学思路、
方法、手段)1、自学内容: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具体表现。
2、方式方法:逻辑推理学习。
3、教学思路:温故知新—逻辑推理学习新课—小结—发散训练
自主、综合
拓展、创新
环节及内容逻辑推理学习。
教学与过程设计
授课内容与过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中改进
一、温故知新:
1、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是什么?
2、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二、师生共进:
师: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与我国的法律在阶级本质上是相同的,这种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着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目,找出它们的联系。
教师领学。
1、读我国宪法第27条、49条规定,分析说明。
结论:
第一、我国法律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保障其顺利实施。(法律对道德)
思考
回答
阅读讨论
分析说明
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与过程设计
授课内容与过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中改进
2、读我国宪法第24条规定,分析说明。
结论:
法律确认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3、读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宪法第42条规定分析说明。
结论:
法律以其国家强制力对破坏社会主义道德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对模范地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公民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保障社会主义道德发扬光大。
4、问题: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并促进其贯彻实施。为什么?
5、读事例学习第二目。
事例一、单某拾金不昧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分析说明
讨论得出结论
分析说明
讨论
阅读讨论
教学与过程设计
授课内容与过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中改进
结论: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公民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
事例二、五少年护法的事说明了什么?
结论: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公民自觉护法的重要条件。
6、小结,提出行为要求。
三、发散训练:
1、读读想想议议
2、P18思考与练习3。
[答案]第一事例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道德能够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并促进贯彻实施。
第二事例使我们认识到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守法、护法。
板书设计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的道德的联系
一、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的守法、护法。
练习题设计
篇13
二、中职教学对象的特点
坦诚地说,中职教学对象,也就是中职学生,与高等院校中的学生相比,在综合素质方面是存在着一定欠缺与不足的。首先,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足,并且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底子薄,基础差已经成为了不容回避的现实性问题。其次,中职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个人主义的思想相对明显,这种情况给组织教学等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次,中职学生比较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自制力薄弱。相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少了父母贴身管束的中职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格外容易造成他们的生活重心偏离完成学业的主线。此外,中职学生对各类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低;思想、行为两者不协调,时有知行不一的情况出现;部分中职学生还具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应当设计合理、贴切、高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坚决贯彻执行。
三、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应用的优势凸显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与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法的比较中,案例教学使得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就形成了学生们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它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互相发表意见,然后经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出统一的见解,这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在增进师生沟通的同时,也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中职阶段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要疏远一些。在案例教学的互动的过程中,师生们可以一起讨论,互相交流,便能够弥补一下这些不足的地方。这样,师生之间可以进一步沟通,从而使讨论得以深入。长期以往下来,学生不仅能够在老师的授课中学到更多的课本知识,而且在不断地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超过老师,这样,老师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让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四、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
在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案例:小张和小黄是一起长大的密友,他们两人均从同一所中职学校毕业,并且在同一家公司找到了相同职位的工作,但是他们对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具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在小张看来,工作后应当和在校时一样,严格按照既定的职业标准行事,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小张以审慎的态度处理一切工作,技能扎实,业务熟练,获得了良好的业绩,在几年的时间内由新人变为骨干精英,进而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而小黄在校时就排斥各种规章制度,对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的重视程度很差,认为企业制定的规矩没有必要性,并且限制了自己的发挥,于是他平日大大咧咧,马马虎虎,引起了同事、领导的不满,在多次劝说无效之后,最终被辞退。通过案例中小张和小黄的对比,思考:职业道德养成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
教师在提出了案例之后组织学生们讨论,可以把上面的问题分解为三个有梯度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得出三个结论。问题1:人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道德素质在其中有什么重要性?问题2:良好的道德品格是单纯“教育”的结果,还是经常性的养成训练的结果?问题3:职业道德养成对于职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最后,让学生认同“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养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职业道德养成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有助于事业发展,有助于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实际上职业道德的根本含义在于培养一个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帮助从业者逐渐形成良好的、端正的职业观与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从业者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热情的投入工作,最终创造人生的价值。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原本通俗易懂,但是略显乏味,通过案例引出,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五、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还是不能够代替系统的理论教学。虽然案例教学有着鲜明的优点,但在应用案例教学的同时不可以排斥和取代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不管是在何种情况下组织实施的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都必须注重教学本身的系统性。而且对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案例教学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方法,不可以像那些法律院系的学生一样纯粹的进行实践,也就是案例教学。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所讲的案例要与所讲授的知识相辅相成,不可以脱离所教学的理论知识。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方式的改进形式,案例教学虽然是以实例的分析为主,但是也不能够完全的抛开教材中的理论体系,进行毫无理论依据地讨论、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介绍案例的同时不忘强调案例背后的深刻意义。特别是法律制度相关内容,涉及的背景知识量比较大,内容相对冗繁,这一点是需要格外注意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教学应当齐头并进,切不可有轻重之分。
通过文章中对案例教学法的简介与对中职教学对象的细致分析,本文笔者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的具体优势凸现出来。同时,针对特定的课程设计了明确的案例教学设计方案,有助于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