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训测量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篇2
“任务驱动法”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教学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2]。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2.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思路
《海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要求高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求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实训,并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鉴于此,将“任务驱动法”引入到海洋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旨在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测量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本文以“测设已知高程”为例,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制定任务 — 任务描述 — 任务实施— 评价总结”的设计思路,将理论课与实训课按照课时数1:1的方式进行教学,探索“任务引领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并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1 明确目标,制定任务
通过水准测量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水准仪的操作和水准测量的工作流程。而在具体施工测量中,测设的基本工作之一便是将图纸上坐标物的高程位置标定到地面上,即测设已知高程。为了使学生清晰明确施工现场的需要,特在学生已有水准测量知识的基础上,制定“测设已知高程”的任务。
2.2 安排教学组织形式
在海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1名主讲教师负责集中教学,配备2名教师分组指导学生实训的教学方式。考虑到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次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集中教学与分组实训。
授课班级共31名学生,理论课集中在教室讲解,实训课分组展开,每组5人,共6组,分别由3位老师负责(其中每个指导老师负责2个组),并由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距,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选取1名工作积极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以便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共同完成任务。
2.3 提出任务
集中教学阶段,主讲教师结合施工现场应用案例引出本次任务,并对任务进行描述;分组实训阶段,由指导老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并说明注意事项。
2.4 任务实施
任务提出之后,便进入实施阶段,分为集中和分组实施两个部分。集中实施阶段是在主讲教师启发下思考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在于对任务的分析研究,使学生掌握高程测设的方法与数据的整理计算。分组实训则是任务实施的重要环节,在指导教师布置好任务后,小组成员根据具体的实施方案完成任务。指导教师监督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引导。
2.5 评价总结
对学生任务实施过程的评价,评价采用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3.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施过程
3.1 集中教学
总结评价
5分钟 对实训情况的总体评价 学生总结归纳
教师点评 总结 通过实训巩固理论知识
4. 教学反馈与总结
按照“任务驱动法” 进行的教学思路进行实施,实施效果较为良好。一方面,在集中教学阶段,学生能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寻找并制定任务实施方案,并能有效地将任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在分组实训阶段,小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监督与引导下,通过实施 — 总结 — 再实施 — 总结评价,能分工合作,并及时查漏补缺,完成任务。
4.1 教学反馈
课后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很明确本次教学应完成的工作任务,也很明白本次教学内容与相对应的工作岗位的关系;其余的学生表示基本明确本次教学任务和明白与对应岗位的关系。在教学方法方面,全体学生认为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更便于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效果方面,37%的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透彻掌握了完成工作任务有关的知识,60%的学生表示基本掌握相关知识,仅有3%的学生表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在培养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技能方面,70%的学生认为得到了充分锻炼,30%的学生表示有所锻炼。在教学活动中,60%的学生很好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40%的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在向学生征求的意见中,大部分学生表示本次教学的实践时间安排仍需更多一些。
通过以上的反馈结果可以发现:(1)在选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从施工现场角度和学生就业岗位出发来选取和设计任务至关重要,只有设计合理,学生才能明确教学内容和任务与工作岗位的关系。(2)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主动探索任务实施的具体方案并付诸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便于知识的掌握。(3)“任务驱动法”教学在分组实训时的成效明显,通过任务的实施,学生基本掌握了“高程测设”的操作技能,同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结论
“任务驱动法”是设法营造的一种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了解、熟悉、掌握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积累经验,形成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教学在海洋测量课程的实践中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从而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逐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此外,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按照“设计任务 — 任务实施 — 评价总结”的思路,弱化了理论知识,强化了实操训练,将理论融入到实训过程,但是由于实训场地、测量仪器、师资配备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我们仍没有完全打破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无法完全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法”教学。因此,在今后的海洋测量学课程改革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来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法”教学。
(1)加强测量实训室的利用,将集中教学部分转移至测量实训室;
(2)注重施工现场调研,完善测量实训场地,使实训场地与施工现场零距离;
(3)加强指导教师的行业培训力度,重视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使得学生、
“所学即所用”;
(4)可以打破整班制教学,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名同学。取消现行的主讲教师到课堂进行
集中教学的方式,而是为每2-3个组安排1名指导老师,由指导教师负责每次新任务的设计与布置。
篇3
引言:实训课是培训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现场实训设备的实际操作,将培训教材、实训设备和器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实操技能传授给学员的活动。由于培训学员都来自生产一线,实训是培养和提高这些学员运用新的规程、规范、规则等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成培训计划达到培训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学员通过实训课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技能操作,按照操作规程和规范的要求,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实训课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员日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水平以及工作上能否胜任本工种的工作。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上好实训课是培训师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下面结合电能计量工种的具体情况,探讨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准备
要上好实训课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即所谓的备好课,备好课是教学全过程质量保证的必备条件,实训课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员、备实训操作方法、危险点、安全措施等,而且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一个课题讲后示范,还是边讲边示范,课前要准备充分。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操作程序统一,操作动作规范,让学员很容易模仿和直观理解。对实训时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把学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了解该班学员的基础,根据学员的基础状况循序渐进的安排实训操作,另外,课前要把实训工具和设备准备齐全,这样上实训课时,保证人人都有工具、有工位,学员就会有事可做,不会在实训室虚度光阴或影响其他学员学习。否则会造成学员实训操作时,看的看,做的做。如果学员还不太熟悉就停止操作,让那些没有实训的学员进行操作,这样势必会造成学员实操技能不过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学员太多的话,可以分组进行,一定要课前考虑周到。另外对于实训操作的课题,培训师要课前做几遍,做到规范熟练,应用自如。
二、讲授示范
因为实训是让学员学会独立操作,所以培训师一定先讲授规程、规范和规则的要求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然后讲授示范电能计量每一个课题的实际操作步骤,例如:在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接线检查实训时,使用相位伏安仪进行电压、电流和相位的测量,首先,告诉学员仪器面板上插孔的功能和作用、使用方法以及转换开关所指示位置的功能,使用转换开关的注意事项,电压表笔的正确插法,电流钳的插法以及极性标志;其次,应讲授测量哪些数据、如何测量及读数,如何记录,千万不能带电转换档位,并亲自示范,加深学员的印象,方便学员模仿和操作。如在讲授电流的测量时,要注意电流钳有极性标志的一侧朝着电流的流入方向,测量前将档位放置在电流钳插孔对应的档位,如何读数,如何记录。因为读数很重要,一旦学员测量档位错误、读数错误、记录错误,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严重影响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性;所以每次都要求学员按规定、按要求进行操作,学员自然就能正确掌握好相位伏安仪的使用方法,正确测试出电能计量装置每一相的电压、电流和相位,从而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经过更正后保证电能计量装置能够准确计量。
三、巡回指导
在实训课中,培训师示范后,大量的时间需要学员去练习操作,这时培训师就要进行巡回指导,主要体现对学员操作方法的指导,一是保证人员的安全,二是保证实训设备的安全,所以要引导学员开动脑筋,集中注意力,认真模仿,规范操作。特别是技术要点和操作难点、危险点,更应强化指导,让学员学会、学好并学以致用。鼓励学员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尽快达到应有的技能操作水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别学员由于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操作失误,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台体报警而无法进行实训,这时培训师不应指责、批评,应给予正确的讲解、帮助指导。有了培训师的帮助指导,会大大增强学员实训的勇气和信心。
篇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现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由此,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必然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并且要以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和总纲,来带动专业的调整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重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具备建筑工程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之一。在“建筑工程测量”引入项目教学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把建筑工程测量理论和测量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结合项目施工测量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达到了综合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的能力的目的。
1.1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
在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均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1],模拟实际工程测量工作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1列举了其中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几个学习任务的具体安排[2]。
1.2综合测量实训阶段
第二阶段即本课程的综合测量实训,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其任务目标是模拟一个较完整的测量项目,进行指定地面范围作控制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地的地形图测绘,在图上布置建筑物,并将其测设到实地上。在两周的时间中,只在实训开始前集中1-2个小时,布置工作任务和明确实训要求,其余时间主要由学生分组完成测量任务。
综合测量实训也是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学生首先要熟悉现场,熟悉相关规范和要求;小组讨论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和途径;据此制定工作计划,对每天的工作分工做好安排;然后实施具体的测量工作,在工作过程及最后阶段,均需注意观测成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返工重测;任务完成后,通过实训态度、实训纪律与团结协作、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内业计算及成果、实训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个人成绩的评价。
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布置任务,督促检查、适时指导、认真总结和评定成绩。学生的自主性很高,都能自觉地甚至你追我赶地完成实训,测量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得到了煅炼。
1.3 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
第三阶段即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具体实训内容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真实施工测量实训:在校园内建立“真题实作”实验楼,即按1:1的比例反复建造一座建筑物,学生可以进行轴线测设和引测、基础放线测量、标高测设、轴线投测和二层楼面弹线等常用施工测量项目的训练,测量配合施工,流程和要求与真实工程相同,使学生体验真实的测量项目。二是组织、安排学生到工地现场学习测量技术,老师或工地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测量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三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测量实践活动。
通过第三阶段的强化实训,使学生掌握放样复杂建筑的测量能力,掌握快速放线的现代测量方法和技能,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级测量放线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参加由广西建设技能鉴定总站组织的“中级测量放线工”的理论和操作考试。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测量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与使用,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毕业顶岗实训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很快上手相关的测量工作。同时,各种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任务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量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以及测量过程中要进行各种检核以避免出错,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测量实训露天作业和工作艰苦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测量工作分组进行,配合良好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以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调查中几个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校外教育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其它社会能力。
(二)行业企业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授课和操作之间相辅相成,针对性强。
(三)校内督导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四)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注意提高他们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3年对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师都评价都是优。
3.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对于高职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篇5
引入测量监理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教学班分两组,两组为对等小组。一组是监理组,另一组是被监理组。综合实训时,一组做测量实训项目,另一组做测量监理实训。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掌握测量监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实现了课程与专业的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实训项目
增加了测量监理项目,监理组学生要根据测量实训项目编制测量监理方案,编制测量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方案。把工程监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在测量实训中进行有机地结合。测量组学生在实训结束后上交测量实训报告,监理组学生在实训结束后不仅上交监理总结而且还要上交监理日志。
2.监管实训过程
引入监理机制后在实训过程中,测量小组的每一项工作均处于监理之中,从仪器的对中、整平、瞄准、读数、记录到内业计算均采用旁站监理,对于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点位放样这些实训项目实行联合测量。联合测量结果实行会签认可制,另外对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还要进行复测和检核。
3.师生共同指导
引入监理机制后,一是增加监理专业教研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实训中重点指导监理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二是测量专业教师指导测量监理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对联合测量进行重点指导。三是监理组在监理的同时,对测量组进行规范性的指导和监督。监理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由指导教师解决。
4.师生共同考核评定实训成绩
引入监理机制后,测量小组的成绩由监理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监理小组根据监理日志对测量小组每位成员评定占50%,指导教师占50%);监理小组成绩由测量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测量小组根据监理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进行评定占30%,指导教师根据监理日志及被监理小组实训成果进行评定占70%)。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工程监理专业综合实训引入监理机制的实践从2011级学生开始实行。近三年实训实践证明,效果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训指导教师实训管理工作效率提高
监理组的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的管理占主导地位,从旁站监理到联合测量,监理组的学生要对测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这既锻炼了学生又解放了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2.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监理组的学生为了能够很好地指导监督测量组的学生,自己必须把实训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不仅要学会教材中的内容,而且还要把实训中涉及到的监理知识复习巩固。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测量监理工作。通过这种实训形式,学生出勤率达到97.8%,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更加浓厚,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院组织的测量技能大赛该专业参赛率达到了93.4%,超过了其它专业3.9个百分点。该专业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中海达杯”第三届河南省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取得了导线测量一等奖、数字测图二等奖、水准测量三等奖的好成绩。
3.学生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测量工作及测量监理工作是集体性工作,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是确保实训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监理组的学生为了能够很好地对测量组的学生进行监理,他们必须有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生在监理的同时要学会本组学生之间的配合,还要学会与测量组学生的配合与沟通。质量第一的观念、规范的记录计算、团队协作意识、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养成适应集体生活、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4.指导教师业务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测量的教师大多是不懂监理工作的,为了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指导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深入工地进行实践。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工作中,监理专业学生对测量老师的授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优秀率达到96.7%。与此同时测量教学教师积极参加学生各种比赛的指导辅导,在2014年河南省大学生测量技能大赛中指导教师全部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认可度提高2013、2014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共307人,学生就业率达到94.5%。从事测量监理工作的学生占15.7%,从事测量工作的32.4%。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不怕吃苦,有团队精神,所学知识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吸引了众多用人单位。
篇6
中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人才,是职业技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和使命,而技能训练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
测量技术实训课是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技能环节,没有测量,就不可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和产品。测量技术实训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专业理论的学习是测量技术实训课的基础。通过学习与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操作的技术水平,减少测量误差。同时,使学生达到对常用、通用量具熟练操作的技术水平。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上岗所需要的测量技术与能力。
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没有开设测量课,抑或测量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测量课的效果不理想。例如,有些中高职院校没有专用的实训场地和量具供学生操作训练;对测量的基本知识缺乏,不懂得测量专业术语,不懂得测量的方法和测量原则;对齿轮和圆锥等典型零件的测量不讲或草草而过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学生实训能力的提高。所以,测量技术实训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笔者总结近几年的测量技术实训课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实际和亲身体验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理论联系实践,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近几年的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重要的核心内容。根据测量技术实训课的特点和现有的条件,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体化比较符合现代中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更快、更扎实地学会测量技术与技能。在一般情况下,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有讲授理论知识、操作示范技能、练习与提高、讲评、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等五大部分循环实施。其循环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六种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训练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效率意识。测量技术实训课是我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通过一体化教学,既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测量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测量操作的技术水平,减少测量误差,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上岗所必备的测量技术与能力。现以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为例具体说明。
讲授基本知识和操作示范技能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分为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使用、形位公差检测及综合使用三个课题进行讲授和操作练习。对于三坐标的测头校正,主要包括测头的组成、测头装配和测头校正三部分,配合幻灯片边讲解理论边演示,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技能动作、结构、操作的程序以及技能形成的因素,这是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练习和提高要求学生按照测头校正演示的内容进行训练,并要明确训练任务的具体要求,控制训练过程。测量技术训练大多数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法。把全班学生分几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理论和操作基础都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配合教师负责该组学生的管理和任务分配等,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与合作中学习。教师要在现场进行巡回指导,边看,边说,边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及时给予纠正,这一训练过程充分体现了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讲评针对学生实训操作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对三坐标测量机基本使用出现的问题,如测量力太大、操作不规范等进行指导讲评,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
循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的技能演示和理论知识讲解,教师再组织训练,循环实施,完成教学任务。
强调本课程动手动脑能力,实施课题式教学
测量实训课虽然属于技能操作课,但主要还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所以,在上课期间,学生每天的课题任务都要在测量实训教室内完成,考虑到学生和测量实训课的特点,在每个课题教学上,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及学生跟进的方式,完成实训课期间教师布置的课题任务。每个课题尽量只介绍一种类型量具的使用,主要由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如何读数、示范操作及使用注意事项等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课题内容后再完成该课题的实训报告,实际用量具测量零件,先练习基本动作,再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体现动脑动手的学习。比如,千分尺课题,先要掌握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再掌握外径千分尺分度值0.01mm的刻线原理,练习读数方法,教师示范操作后,再讲解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通过练习测量,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拓展内测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杠杆千分尺、窄头千分尺、深弓架千分尺等千分尺练习,加大了量具的范围,开拓学生的视野。再如,正弦规课题如果不手脑并用,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弦规,怎样去计算和处理数据,也就无法完成课题任务。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动手动脑,才能使学生获得创新的理念。
循序渐进与严格训练相结合的教学
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递进规律,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从简到难、从单一到全面、严而有序地掌握技能。“严”主要指严格训练,在学生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保证其学习质量,把“序”和“严”结合起来,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而有序。
教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要有条不紊,测量技术实训课的讲课过程如表1,按照六步完成,循序渐进,在实施过程中把握节奏,让学生在有序的计划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踏实认真地进行测量训练,让学生的测量技能从生硬的模仿,到熟练自如地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在严格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技能形成的循序渐进。内径百分表的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有学会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的使用后,才能学习使用内径百分表,内径百分表的使用分为四步,这四步也是循序渐进的。但是每一步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用外径千分尺对内径百分表调零更要严格,不能超过0.01mm的误差,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测量技术实训课教学要与时俱进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进步,测量技术实训课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教师要勤学习,勤实践,勤钻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重视测量技术实训课,就要不断更新量具和设备,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三坐标测量机、电子量具已经广泛在生产一线应用,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接触到这些设备,那就说明教学内容不能适合目前生产一线的需求。
现场作业与现场点评以及考试的合理运用
技能实训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进行充分的操作示范和演示后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和模仿,掌握技能。态度认真的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实训报告和测量任务,利用多余的时间帮助其他学生并和他们交流,形成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的现场点评,能使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及时纠正问题和错误,更重要的是防止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会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多年来沿用的考试方式已不适于测量技术实训课教学。所以,要重新设计考题,巩固测量训练成果。因此,要探索一种新的考核方式,使考试真正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考试重点应放在能力考核上,考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便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可采用课题、实训、报告三部分结合来评价。其中,平时测量实训纪律占20%、课题实训报告占30%、现场操作考试占50%,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效果较好。同时,教师要根据测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使所测量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更趋于完善。
测量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即使在现代制造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设计、制造、测量这三大环节中,测量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规范、熟练地掌握测量技术,并且对零件进行正确而准确的测量,是当今机械行业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必备的能力。因此,只要重视测量技术实训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韩美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探讨[J].职业时空,2008,(6).
篇7
在本周实训学习当中
虽然,有存在得不足,但是我组人员都在努力的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
篇8
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技能型应用性很强的实用课程,因此作为课程有机组成部分的实训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的高效课堂,使实训课堂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人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下面就结合笔者多年的切身体会谈谈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的高素质技能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必要保障
首先,作为一名专业课程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学方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要。打造实训课程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实践技能,必须会举一反三、具备“卖油翁”的娴熟的专业技能。这些在教材的略略描述中很难找到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师勤学苦练,方能习得。
二、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前提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由一个个实训项目组成,教师是项目的总设计师,精细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前提。要高质量地完成实训项目,需要进行“课前方案设计――课前数据计算――课上集中布置、实际操作、质量检验――课后技术总结”等六个步骤。通过这六个步骤(见图1)使得学生对实训课项目从“任务目标获取”、“技术方案制定”、“数据计算处理”、“实地操作演练”、 “成果质量检验”、“成果技术总结”等环节进行了更为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尽可能地做到 “教、学、做一体化”。
图1
三、因项目施法,遵循客观规律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基础
每一个实训项目均有其特色和训练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针对性地设计实训步骤和方法,切实实现实训课堂高效化。以仪器使用项目为例,学生操作仪器会经历“生”、“熟”、“巧”三个阶段。我们就须采用“生”、“熟”、“巧”三个阶段的不同技能训练方法。刚开始时处于“生”的状态,操作过程中拧螺旋的力度总是把握不好,有的拧掉了目镜,有的把脚螺旋拧坏了,有的不会调节对点器等等,操作次序混乱。安置一次仪器要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读出的数据也不准确,精度太低,成果不可用。操作一段时间后,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序,达到“熟”的阶段,安置仪器一般会在 4min~10min 之内, 但精度一般,成果基本可靠。学生的操作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在心理学上叫“高原期”,这个时候如果继续不间断的练习,就会达到“巧”的境界。在“巧”的阶段,安置仪器一般会在4min 之内完成,仪器高度适中、三脚架张开角度恰当,观测次序井然,测量精度高,成果可靠。按照“生”、“熟”、“巧” 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进行指导训练,并且告知学生规律的不可逾越性,顺利度过紧张的“生”阶段、进入兴奋的“熟”阶段,到达万变的“巧”阶段。
四、严格把控课内实训环节的质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1.引入“成果质量检查环节”
对各实训小组的操作成果要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依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分为“教师抽查法”、“学生自查法”,其中学生自查环节包括 “小组互相检查法”、“变换方法检查法”、“变换仪器检查法”等。通过成果质量检查环节,培养学生重视“按流程操作、按设计测量、按规范把关”的意识;培养学生从事测绘工程工作“质量至上”的意识,质量检查也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测绘人员必备的技术素质,通过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使其理解质量检查的重要性;同时使得课堂教学尽量接近生产实际,从而实现 “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准确对接,同时也实现了向每一节课要成果、要质量的目标。
2.引入“实训课评价环节”
工程测量课内实训引入“成果评价环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对各小组的“实训课前准备情况”、“实训课堂操作情况”、“成果质量检查情况”等进行评价。课前准备情况主要通过“课前方案设计和数据计算”环节评价;课堂操作情况通过“实训课堂小组工作进度和工作量” 来判断评价;实训课质量和效果检查通过“教师抽查和学生自查”来衡量。
通过“成果质量检查”和“实训质量评价”两个环节,使得各实训小组通过“小组自查” 对本组的成果质量有所判断,同时通过“小组互查”检查其他小组质量,发现自己的问题,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小组之间有了沟通、交流和探讨,形成了良好的实训课氛围。同时实训指导老师再进行“分组抽查”,把发现的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做到强化和提升,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实训环节学生只是完成了实训项目,而不知道成果是否合格的问题。
五、灵活的排课方式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实训课采用四节连排形式,有助于提高实训课效果,初步解决了仪器领取和归还损耗的时间,保证了实训课的时间,从而能够保证各小组都能完成相应项目,有效避免实训课完成的不理想,甚至由于下课半途而废的情况。
篇9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开设的《工程测量》课程,大多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上。由于实训教学仪器的短缺,或者是学校重视实训程度低于理论教学等多种原因,工程测量实训教学很难落实到实处。学生不能真正的在学校中掌握到测量仪器操作能力,而理论知识又在今后的的企业工作中应用狭窄。针对这种情况,总结院校的多年教学经验和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采取了“2+4+1”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的充分结合,圆满顺利的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下面就该教学模式简单介绍如下:
一、理论教学“2+4+1”教学模式中的“2”代表理论教学为2学时。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为测量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测量技术及原理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随着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而测量学发展速度更快,新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不断产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来完成测量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本着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选择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在施工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则进行简单介绍,不安排实验;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如可将工程测量中的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场地应用测量内容详细讲解,略讲或者不讲测量误差等章节,可以将这类内容列为兴趣资料,由学生课后独立学习。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力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的厌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以往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方法,实施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水准仪和经纬仪的构造及操作过程时,可采用播放DVD视频录像与实物现场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产生了视觉记忆,也可以使学生直观观察并动手操作,这样不仅可以令学生很快熟悉测量仪器,还有利于学生对仪器操作的掌握;讲解讲解地形图的应用时,采用PPT技术,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这样多种教学手法,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授课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践教学 “2+4+1”教学模式中的“4”代表实践教学为4学时。《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工程测量的实训,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课程强调测量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测量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在实践课中锻炼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工程测量》实践课程采用“练习——任务——竞赛”模式进行教学。练习是针对学生初步掌握仪器操作和测量的基本知识后,分组做简单练习,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为下一步的任务环节做准备;根据《工程测量实训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对不同的测量小组分派不同的测量任务,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测量实习,可以做到合理分工,统一协作,发挥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测量工作;最后一个内容就是竞赛,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所下发的所有任务,并且牢固的掌握了工程测量的实践技能后,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好技能,还要将技能学精。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将就一项难度系数高的实训任务发放给所有的小组,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内,小组以最快、最好、最准完成这项任务。“练习——任务——竞赛”模式的实践教学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
三、内业管理
“2+4+1”教学模式中的“1”代表内业管理为1学时。工程测量的内业管理相对于外业工作同样作用,是保证外业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措施。从目前大多数的工程测量实践来看,其工程外业测量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测量数据需要处理,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的测量工程来说,其测量数据的内业进行不仅仅是简单地采用人手就可以进行计算以及处理,对这些测量数据处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处理的准确性,会误导工程顺利进行,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工程局部返工甚至报废,并延误施工工期,给工程项目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社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工程测量的内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数据的分析能力,对测量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运算处理。
学生对所有工程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和签字制度,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做到任务完成后交指导教师检查。测量小组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为避免测量差错,小组人员必须对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实行两人一组复核,工程测量数据资料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测量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好姓名和日期,最后汇总交指导教师。
四、考核方式
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的形式,采用理论水平测试与实践测试双重机制考核,其中包括理论考试(40%)、平时成绩(10%)、课堂实训(30%)和综合实训(20%)。课程侧重实训技能的考核,以技能训练促进知识的掌握。
《工程测量》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职业院校均已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无固定法则,而是在于开拓和优化。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拼搏,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将《工程测量》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
参考文献:
[1]唐传平.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3
篇10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drawbacks;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69-01
0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在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抄平及地形测量等的职业能力。对于原理性较强、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在采用传统教学的同时,结合课件讲课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紧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对于基础理论性的内容,采用直观性强、条理分明的多媒体现代教学。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测量操作的要领,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
1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弊端
1.1 采用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在高校目前采用的建筑工程测量的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规范较落后,只注重与理论内容的讲述,而对于实训内容比较忽视。现实当中教材的内容重点仍以学习光学测量仪器为主的方法,对于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只做一些表面上的介绍,看不到具体的实例,这样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远远达不到目前工程测量发展的要求。
1.2 采用落后的教学仪器学校用于教学采购的测量仪器比较古老,而且在数量上有一定程度的限度,很难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多个学生使用一台测量仪器,而且初学者的水平不高,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难免不能严格按照仪器的正确操作程序进行,结果可能导致测量仪器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对测量仪器要进行修理、校正,即使修理好,仪器的精度也达不到起始的准确度。
1.3 实验场地不确定好多学校里面没有已知的测量实训点,在说测量实训时场地很难固定,就是代课教师在自己的校园里根据当地的地形定出一些自由点让学生来观测。在学生完成测量实训以后,对于测量数据的真实性教师很难判断进行测量检核;又因为测量实训场地的不确定,就会使哪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为了不要返工而进行重测的这个问题,就进行测量数据的刻意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因此,一些学生在做实训时就提问一些的实质的问题,咱们进行这样的观测对不对都不能判断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2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进
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测量实训两个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是教学的基础,而实训是教学的体现形式;实训过程是对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分析是否对测量仪器操作技能掌握的方法。
2.1 理论教学的改进在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理论讲授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书为主,要适当的采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善提高课堂的教学环境。在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根据个人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最后采取不同的途径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在讲测量仪器时,一方面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现场观摩;另一方面由于在室外进行实训演示时学生在外容易分心、再加之过程比较烦长,对一些示范操作过程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一些视频,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各种测量仪器操作过程以及程序采用的新型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要重点指出多数学生容易轻视甚至出错的地方,就可以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2 实践内容的改进目前社会测量仪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发展速度及其之快,但是用于学校的教学仪器的型号非常落后,教学仪器的使用永远跟不上生产的步伐;再说绝大多数院校的教学经费比较短缺,购置的程序非常繁杂,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各种用于教学的实训仪器,更谈不上新型的型号。
在实训教学上要重点突出,合理分配。对于实训的操作环节要重点加强,达到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学的实践部分几乎达到50%比例。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高低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效率来直接体现的。在实训教学中,提高效率是实践教学达到目的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测量实训是重点之一。测量之前首先对仪器要仔细检校,才能进行教学实训,学生在实训之前必须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通过外业施测的各个程序来进行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在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内业整理,并认真仔细的进行检核,只有一切满足精度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测图或定位放线的施工测量。
2.3 考核方式的改进学校的考核方式包含理论和技能两种方式。考核不过是手段,目的是要求学生怎样在现实的实际问题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考核的理论部分多采用试卷出一些题目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得到理想的成绩,但不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体现。技能考试结合拟定的具体项目,每个学生单独进行,根据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所用时间评判成绩,突出了技能培养,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根据学生两方面的完成状态在做综合的考评。
3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在工程上根据实际的需要总结出主次得当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现阶段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做了初步的分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采用理论与实践双重结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11
一、芯棒测量
芯棒测量在钳工实训中经常使用,它主要是用来测量特殊角度或斜面的位置,例如经常练习的60°燕尾镶配件,90°V形镶配件等。芯棒测量的优点是测量方便、精确、可靠,缺点是影响测量准确和精度的参数较多,比如角度、精度、粗糙度等。芯棒测量还涉及到角度的计算和三角函数的计算。
芯棒测量一般是如图1所示进行的。
A的计算方法是:
芯棒的半径是r,燕尾角度为60°,
通过芯棒的测量,控制L的尺寸65.3°,我们就能间接达到保证38°尺寸的目的。由此看来,芯棒测量对钳工实训中斜面镶配课题的测量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这种测量控制的方法比较合理,比较科学。只是计算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测量的参数较多,误差的叠加直接影响了公差。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精测尺架,以减少各个环节的测量误差。
二、百分表结合V形铁测量
百分表结合v型铁测量方法是利用v型铁和百分表测量平面位置的一种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还要涉及到量块的使用。它的特点是测量直观、测量数值精确。缺点是V形铁尺寸大,测量复杂,测量时测量速度慢,测量工件有局限,它常用于角度为45°的工件。如图2所示。
图2百分表结合V型铁测量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
L=A+55A为V型铁斜面的高度。
计算好尺寸后,我们只需把量块组合成L尺寸,然后用百分表先放到量块上套取尺寸,再用百分表直接测量工件平面,从而达到保证55±0.06的目的。
三、千分尺结合特殊v型铁测量
用千分尺结合特殊V型铁测量是经过实践和总结,对第二种方法的改进。这种测量方法能很好地解决镶配件殊角度和对称度的测量难题,可靠性好,测量精确,操作简单,测量效果非常好。这种测量方法的前提是要制作两块特殊的V型铁。可以用线切割来制作V型铁,但要保证V型铁有足够的精度,因为它以后就是一个测量的量具。可以参照图3的尺寸来制作两块这样的特殊V型铁,这种V型铁尺寸不能做得太大,与划线用的V型铁有区别。
V型铁制作后以后,就可以作为测量的量具,经千分尺结合特殊V型铁来进行测量加工经常使用。
例如,要加工如图4的镶配件,就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以镶配件中凹件的加工来举例,在图5中,43°这个斜面,既有尺寸要求,又有着对称度的要求,虽然在图中投有标注有对称度的要求。假如两个斜面不对称,且尺寸不对,都会影响到最后的配作。所以说在这个工件中,两个斜面的测量至关重要,在这里可以采用特殊的V型铁和千分尺结合的测量方法来保证斜面的位置。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保证斜面尺寸的外一个间接尺寸L,如图5所示。
首先,把工件放到特殊V型铁里,使工件的被测面变为与V型铁底面其值为47.24这个尺寸,并保证其公差为47.24°,从而保证斜面尺寸47.24°的目的,测量时,先测量一侧的斜面,然后把工件翻转180°再测量另外一个斜面,同时控制两个斜面的尺寸与公差,这样可以达到保证两个斜面的尺寸和对称度符合配合要求。这种测量方法既方便又实用,它可以免除架百分表、组合量块的麻烦,用千分尺测量可以达到直接测量,并马上得到结果的目的。
另外,还有正弦规测量。但这种测量方法受到测量工具的影响,使用并不是十分普遍。
由于游标卡尺与深度游标尺没有固定的支座,不能保证“深度测量杆”绝对垂直于被测工件的基面,而且对于有多个台阶的测量体,每测定一台阶再移换一处,每处不垂直的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用手掌握尺身难免摇晃,测量出来的深度值其示值变动性很大。此外,当一处深度的壁是斜面或弧形,或深度尺的基面贴在工件平台部位是一个小平面时,深度是很难测量的。
全新的手段应该借助先进的测量设备,来解决模具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保证精度。一些尖端的设备如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扫描仪、万能工具显微镜等价格昂贵,不能普遍使用于钳工的测量工作,但我们也应该努力使其成为我们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和原始机械的手段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输出的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广度,有能力完成相对复杂的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着重将测量工作和机械制造本身紧密结合,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钳工和别的专业有所不同,其实际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理论上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必须和实践相结合,不仅在教程上要体现出这一思想,教师本身更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玉中.钳工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邵静.钳工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J].西北职教,2006,(12).
[3]江林兴.钳工技能实训中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排[J].现代农业装备,2007,(5).
[4]杨根华.尺寸链在钳工实习中的巧妙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5]王旭.工具钳工技能竞赛应试技巧简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篇12
黄炎培先生曾在《职业教育怎么样办》中说:“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训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实际有效的生产能力。”这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带好每一次的数控实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觉得经过这次的实训以后,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其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受益―― 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该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措施。
1 如何来改变学生对实训的态度(思)
对于我们职中的学生来说做到自觉喜欢的去完成实训是很难的,大多都是不自觉的厌烦的去参加实训的,并且对于实训对自己带来的收获也认为是基本没有。那么我做为实训老师对于他们这种态度首先要有清楚的认识,要明确改变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要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中,在每天的细节教学中。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老师的带头榜样作用。在实训的一开始老师就要对这次的实训,做一个充分的阐述,明确目标于要求,让学生们有个底,并要反复说明再此期间老师会照顾到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实训,让学生对于这次的实训保持比较高的信心。
在实训期间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到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有好的地方要主动积极的去评价取得的进步,有不好的地方或是违反纪律了,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要明确说明他要改进的问题所在。当然很多情况下可能有的学生会出现几次同样的错误,这时切记要用一个宽容而又包容的心去纠正他们的错误,自己不能失去耐心乱了分寸,改变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自己要去多关注他们,多去帮助他们多和他们谈谈他们身上问题,提出合理但并不带过分要求的解决方案。像我们职高老师完全有必要和自己的学生成为“好朋友”。
(2)做到经常在学生的身边,不要等同学在实际操作中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来问你时,才去帮忙解决问题。学生看到老师不在也懒得自己认真去做,或是想问但又怕麻烦,老师不在也不高兴问老师了。这些都会大大的降低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也自然而然的认为老师也这么懒我们干嘛不能偷懒呢。所以在实训过程中老师要成为在车间“最为忙碌的人”,以指导着、讲解着、观察着。学生看在眼里自然而然会接受和服从着,养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实训习惯。
老师要成为一个帮助学生达到自己目标的“好帮手”。作为教师在实训期间我们就应该给学生情感上的,习惯上的,信心上的支持与帮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来面对实训。
2 如何增强学生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和编程的知识掌握(知)
在实训期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实训过程的基本部分,是加工好零件的前提条件。
(1)对于加工工艺这部分知识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结合每个零件的加工老师慢慢讲授,学生慢慢积累的过程。
步骤如下:
①每个零件的加工之前多都要和学生进行多要事先和学生讲解下此零件的加工工艺,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②用VNUC数控车床仿真系统软件进行初步的加工演示,验证刚才工艺设定的合理性,从而让学生在认知上明白工艺设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于这部分的工艺设计也牢记在心。
③在实际的加工零件的过程中去巩固这部分工艺内容。并且自己产生对这个零件的加工的一些想法―― 有时会和老师交换意见。
这时候的学生是在自主的学习着,接受和消化着知识,这是老师希望看到的结果。
(2)编程知识方面的提高。我采取的方法如下。
①讲解时多联系实际,不要把有些知识说的太抽象,如:坐标轴X、Z轴,我给学生比喻成零件的高度轴,零件的长度轴。讲解零件上某一部分的走刀路径时,尽可能的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普车实训过程中相似形状的走刀路径来思考回答怎么走刀,再帮助学生整理走刀路径并讲解与之相对应的编程格式。
②多用仿真软件配合讲解的知识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感官上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模拟,通过模拟找出自己在平时编程中很难发现的想格式错误和指令错误等等,帮助学生找出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在―写―输―模拟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和掌握。
3 如何来提高学生数控加工中操作技能(行)
我把操作技能分为两大块:面板操作控制技能和学生测量计算控制误差技能。
篇13
1.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特点 所谓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完好衔接和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针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突出以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完成实训课程,把有关的文化课、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等内容分别融合到各个学习任务中,通过开展多个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不会造成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通过精心设计的各个学习任务完成本专业各项技能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学生参与设计、编制工艺、加工、评价等各个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被动学习局面,创造了以学生为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 钳工基本功内容及学习路径
2.1 钳工基本功学习主要内容
钳工主要分为装配钳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尽管他们分工不同,但无论哪一类钳工,都应当掌握扎实的钳工基本功,包括: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矫正、弯曲、铆接、刮削、研磨、基本测量和简单的热处理等。
2.2 钳工基本功学习路径
钳工基本功学习要有方法和路径,其中“划线”主要学习平面划线、立体划线,对于非钳工专业的学生通过划规划能划出φ8直径的圆和利用高度尺划出尺寸界线即可,钳工专业必须学习立体划线,懂得借料和纠正技术即可;“錾削” 主要学习錾削平面、錾削键槽、利用錾子切断金属薄板、刃磨錾子、錾子热处理,对于非钳工专业的学生能利用錾子切断金属薄板即可;“锯削”最终目的是锯出准确尺寸,主要通过学习纠正来得到这一成果,锯削纠正的最高境界是能把约12毫米厚的铁板锯成正面呈直线,背面呈曲线的效果;“锉削” 最终目的是锉出尺寸和形位公差较高的平面和圆弧,锉削的最高境界是只利用一把锉刀就能把3毫米以上厚度,20毫米以上长度的铁板锉成中间底的效果;“钻孔” 主要学习钻床使用、尺寸控制和麻花钻刃磨,通过起钻时的纠正来达到钻准的目的,通过学习用手感应出钻穿来防止事故;“攻、套螺纹” 主要学习一些螺纹底孔直径计算,丝锥选用、攻套丝方法和小螺纹的攻丝技巧;矫正与弯曲要学习双向矫正与弯曲技术;基本测量就是常用量具测量,机械制造类学生必须学会用百分表测量尺寸和角度,非机械专业只要学会游标尺和千分尺即可;简单的热处理包括淬火、回火,在錾削时学习效果最佳。
3. 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策划
3.1 学习任务的设计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钳工实训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最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各个任务,把钳工各项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全部学到。学习任务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并根据各专业特点来设计,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小铁锤制作” 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制作小铁锤,可完成设计、编写工艺、划线、锯削、锉削平面和斜面及圆弧、钻孔及倒角、攻螺纹、套螺纹、基本测量和简单的热处理的钳工基本功学习。通过学习“色扣制作”或“小汽车制作”,完成设计、编写工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矫正、弯曲、铆接、基本测量等钳工基本功学习。通过学习“微型平口钳制作”,完成设计、编写工艺、錾键槽、锯削、锉削、钻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铆接、基本测量、装配等钳工基本功学习。通过学习“V型铁制作”, 完成刮削、研磨、测量等钳工基本功学习。
3.2 学习活动的策划
教师在学习活动的策划中,要有始有终,例如“小铁锤制作” 这个学习任务,由以下5个学习活动组成:
学习活动1“小铁锤的设计”,学生分组设计,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设计一个新颖的产品,然后通过评比,选择最优秀的作品来加工制造。
学习活动2“工艺分析”, 学生分组制定工艺,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工艺,然后通过评比,选择最合理最先进的工艺。
学习活动3“小铁锤加工制作”, 学生按所制定的工艺来加工完成制作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加工,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习活动4“测量和误差分析”, 学生各自根据图纸测量自己制作出来产品,并填写检测表,教师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测量。
学习活动5“工作总结与评价”,学生写工作总结,做自我评价并打分,小组对各成员做评价并打分,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并做教学总结和分别给学生评分。
在选择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选择,例如机电、家电维修类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制造小铁锤、色扣这两个学习任务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而且加工出来的产品可以在他们的专业实训中使用,更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汽车维修类的学生,他们重点学习矫正、弯曲、铆接等钣金技术和基本测量,其次是学习刮削、研磨、钻孔、攻套螺纹等日常修理技能,可选择制造小汽车、色扣等学习任务来完成这些基本功的学习。对于数控加工类的学生,他们重点学习测量、编写工艺、钻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等技能,可以考虑一些偏向于锉配类的如“微型平口钳制作”的学习任务。对于与钳工接近的如模具制造专业、装配钳工专业的学生,则要全面学习完所有钳工基本功内容。
4. 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的培养 要顺利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就要培养一体化课程教师,一体化课程教师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也要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提升主要在校内培训,通过自学和“老带新”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其次是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来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必须了解如何获得本专业各项基本技能最高境界的学习途径,懂得获取这些技能的最佳方法,教师的技能要真正达到本工种高级工以上水平。
教师要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先进工艺,了解相应工种各岗位对工人综合能力的要求,为此每年必须到企业锻炼,主要是了解企业文化及各类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先进工艺、先进工装及各种工作流程,了解各岗位对工人综合能力的要求等,因为这些知识是在校内和书本中都学不到的,只有到企业调研和通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培训教师,才能使教师真正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总的来说,一名合格的一体化课程教师,必须了解本专业应掌握的理论课知识,具有本专业过硬的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用人的要求和工作流程。
5. 结束语 当然,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如果有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设备必定事半功倍,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在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的时代,以培养生产、服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应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出现的厌学现象,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一体化课程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最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总结和创新,一定会使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得到完善和推广,逐步在全校、全国推广使用,成为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