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合同管理评价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图分类号] F715.4; F2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85- 02
合同管理是由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和生效开始的,直到合同失效为止。现代企业间的经济往来,通常是以合同形式进行的,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其管理者的管理方式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开始接触到合同,在企业中引进合同管理。因处在起步阶段,合同管理既没有模板,也没有管理规范,合同漏洞多内容少,由此引发的纠纷很多。对于企业而言,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 合同管理绩效的特点
(1) 评价对象的复杂性。企业项目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合同管理的多变性,同时也决定了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合同管理绩效是合同管理集体工作的成果,也是组织的绩效,在分工合作的情况下,个人绩效对组织绩效会产生重要影响,个人绩效与管理对象是密不可分的。合同管理涉及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因此,合同管理绩效是由多个部门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合同管理绩效评价应针对整个项目进行。
(2) 绩效表现的复杂性。合同管理绩效是通过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合同管理工作实现途径较多,动态性强,很难用一套过程指标衡量活动的整体效果,应从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方面衡量。
合同管理结果绩效是指在项目的每个阶段中合同管理目标完成的具体情况。合同管理行为绩效是指合同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合同管理中的有效性与合同管理的组织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有效地改善合同管理的组织行为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组织行为分为两种即宏观组织行为和微观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是指全部组织成员作为整体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是组织绩效评价的依据。微观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某一群体或个体的行为,是组织内个体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合同管理结果绩效评价可以看出合同管理实现的成果,评价合同管理行为绩效,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在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中应充分考虑行为绩效和结果绩效两个方面的内容。
2 合同管理的结果绩效
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和合同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因此,必须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的有效评估制度。合同管理绩效评估既不同于组织绩效评估,又有别于个体绩效评估,因此应该从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合同管理的绩效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指标体系是动态变化的,结果绩效是可以进行定量评价的,而行为绩效的评价方法需要使用定性指标定量化对其进行评价。
结果绩效表现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计划目标与实际目标的偏离程度。合同的总目标在项目的决策阶段确定,按照其内容可以划分为3个目标即投资、工期、质量,3个目标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合同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在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投资成本。
按照合同管理形成阶段的绩效目标,需要编制招标文件,完善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承包商,准确评估外部环境风险,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确保各类合同间的相互协调。而合同在履行阶段的绩效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审查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实施计划是合理的;及时审批以及支付款项;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及沟通信息,及时处理在合同履行中发生的问题。针对合同的索赔管理和变更的绩效目标,应及早预测出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及时掌握发生变更的原因和变更发生后会造成的后果;对变更事件应提出有效且经济的解决对策;认真详审索赔报表,科学有效地解决合同争议。
3 合同管理的行为绩效
行为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正确评价合同管理的行为绩效,必须研究影响行为绩效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组织绩效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详细分析其对绩效作用的结果和程度。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组织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作用。要划分清楚每一个岗位的职责,使员工岗位与员工工作能力是相匹配的,有利于开展分工协作,可以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合同工作的程序和制度,组织投资计划的报批、审查和编制等。只要责、权、利分明,符合分工协作原则,无论任何的组织结构都是可以正常实施合同管理活动的。②组织制度。组织制度是指组织基本规范,组织制度明确了人员间分工协作的关系,规定了每个部门和成员的职责和职权,形成了良好沟通和激励制度,为组织人员的工作创建了和谐的组织环境,使每一名人员都可以协调一致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合同管理责任制有利于各部门间的分工协作,其建立原则为落实到人和责任明确,以调动起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保证合同可以顺利完成。③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在经济社会背景下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的独特价值观,以及以组织文化为核心形成的风险习惯、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道德准则等。④信息管理。合同管理顺利履行的前提就是做好信息管理工作,信息收集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及时了解掌握完整、准确的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顺利开展管理工作。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合同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
4 结 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绩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由于合同管理属于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评价的指标是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并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对合同管理各指标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针对企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对合同管理绩效评价进行完善和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 闻捷,宗培,舒华英. 基于DEA的电信运营企业绿色管理绩效评价模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4-71.
篇2
一、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模式
构建模式包括基于项目管理和基于过程参与两种。前者将合同管理作为特定的项目,借鉴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后者从合同的准备、订立、履行、后续管理等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对合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阶段:(1)合同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主要关注合同管理部门设立与人员配备、合同管理岗位与环节设置、制度建立以及机制建设。(2)合同准备阶段,主要关注合同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和真实性,确认合同项目是否列入年度计划或经有效授权与批准。(3)合同订立阶段,主要评价合同主体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合同标的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合同价格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和合同要式的规范性。(4)合同履行阶段,主要关注合同实际、合理、有效履行,针对不能履行合同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采取法律救济的情况。(5)合同的后续管理阶段,主要关注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合同监督检查的及时性以及问题纠正与改进的有效性等。由于大多数单位均未明确专门的部门具体负责合同的管理工作,且从审计实践中也可得知,按管理过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最为直接、实用,因此本文选择过程参与模式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确立
在选取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对于合同管理的绩效评价,处于不同的阶段,绩效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2)全面性原则。对合同管理的绩效做出正确的评价,通常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充分反映评价客体的整体特征。(3)可行性原则。应根据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的实际需要和现实可能来设计指标,确保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立足于主、客观条件。
指标的选取应从合同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有效性评价入手,贯穿合同的立项、签约、履约、后续管理等各个环节,主要围绕合同管理合规性,即合同管理活动遵守法律法规、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经济性,即实现合同管理目的所耗费成本的最小化;效率性,即投入耗费的成本和产出的服务、产品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效果性,即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通过筛选,笔者最终确立由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合同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
1.合同管理部门设立与人员配备。包括:(1)合同管理部门独立性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存在专门、独立的合同管理部门,其职责是否明确、合理;是否明确合同管理部门的权限范围,合同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时是否不受其他业务部门的不当干涉。(2)人员专职化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配备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且专门负责合同管理事项。
2.制度建立。包括:(1)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与健全度,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制订包括内控制度的合同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合理、有无明显缺陷、是否符合相关规定。(2)制度与实际情况匹配性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制度是否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3)制度修订效率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制度是否根据上级单位的规定以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予以修订。
3.合同管理岗位与环节设置。包括:(1)岗位责任制建立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建立与合同管理有关的岗位责任制,评价其是否涵盖合同审批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内容。(2)岗位职责分工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是否实行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不相容岗位相互牵制,合同管理全过程的透明度是否提高,是否防止暗箱操作。(3)岗位职责落实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岗位职责是否落实到岗到人,岗位人员是否了解自己的岗位、明确自身的职责。(4)管理环节设置评价,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环节是否冗繁,是否增加了合同成本。
4.机制建设。包括:(1)内控机制建立与健全度,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的内控机制。(2)内控机制运行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管理内控制度是否得到了切实遵循,有无管理失控的现象。(3)沟通机制建立与健全度,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沟通机制,是否存在畅通、便捷的沟通渠道。(4)沟通机制运行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沟通机制运行是否高效,合同管理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能否及时有效的沟通。(5)成本核算分析机制建立与健全度,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分析机制,是否涵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频率、报告与风险提示等内容。(6)成本核算分析机制运行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全面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分析工作,分析是否到位,频率是否合理,是否及时将分析情况进行报告,发现风险是否及时给予风险提示。
(二)合同准备
1.合同缔约方资质调查。包括:(1)合同缔约方资信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对合同缔约方是否进行资信调查,调查其信用状况,是否具有完成合同行为的资质,是否具备法人资格或取得法人授权等。(2)合同缔约方履约能力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对合同缔约方进行评价,拒绝与无履约能力、未经国家质量管理部门认可的单位签订合同。
2.合同价格信息资源收集。主要包括合同价格比较分析评价,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利用所掌握的价格信息,对参与投标或合同谈判的单位所报价格与掌握的价格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使招标标的或最终的合同价格趋向经济、合理。
(三)合同订立
1.项目招标。包括:(1)招标实行率,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明确哪些合同必须履行论证、招投标程序以及实际落实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应招投标却没有招投标的合同。计算公式为:招标实行率=实行招标程序的合同/应实行招标程序的合同×100%。(2)中标价格节支率,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中标价格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够为单位节约合理的支出和成本。计算公式为:中标价格节支率=(价格均价-中标价格)/价格均价×100%。(3)招标工作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选定了合格中标单位,能否通过招标获得质优的货物、满意的服务等。
2.财务审核。包括:(1)会计部门审核率,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是否经过会计财务部门的财务审核,是否安排了相应的财务预算,是否存在无计划或浪费现象。计算公式为:会计部门审核率=会计部门已审核的合同/会计部门应审核的合同×100%。(2)财务审核评价,属于经济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涉及的经济事项是否符合单位业务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单位的经济规划,尤为关注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
3.法律审核。包括:(1)法务部门审核率,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是否经过法律事务部门的法律审核,能够采纳法律审核意见。计算公式为:法律部门审核率=法律部门已审核的合同/法律部门应审核的合同×100%。(2)法律审核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涉及标的的名称是否规范,审查数量和质量表述是否正确,审查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是否明确和合理,违反合同的责任是否明确。
4.单位负责人审批。包括:(1)内部审批率,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确定是否所有的合同都经过内部审批,查找未经审批私自签订合同的情况。计算公式为:内部审批率=内部已审批的合同/内部应审批的合同×100%。(2)审批效率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计算审批流转的平均周期。(3)审批权限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有无滥用授权、超越职权的行为。(4)审批程序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批程序是否合规。
5.合同缔约评价主体与内容。包括:(1)合同缔约主体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缔约主体是否与中标单位一致,是否出现合同转让的违规事项。(2)合同条款准确性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条款是否体现双方真实意愿,是否公平、合理、严谨,是否存在不必要的歧义。(3)合同条款完整性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条款是否完整,是否涵盖标的名称、数量、质量、期限、地点、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内容。(4)合同条款合规性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的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无损害国家利益、公司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事项,有无签订无效合同的情况。(5)合同风险关注度,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对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经济风险是否足够关注并加以防范。
6.合同缔约方式与效率。包括:(1)合同缔约方式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的订立方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当事人的约定。按法律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或按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2)合同缔约效率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应在经济事项发生前订立,即是否存在经济事项先于合同签订的现象。
(四)合同履行
1.合同的变更与新增。包括:(1)变更合同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正在执行的合同,凡涉及合同价款等核心合同条款变动,应重新签订合同而非签订补充协议。(2)新增合同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执行中需要增加新合同的情况,应审查新增合同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合规、合理、经济等。
2.合同履约比例与效果。包括:(1)合同履约率,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检查合同按时按质履行的情况,确定其数量和比例。计算公式为:合同履约率=已按时按质履行的合同/计算期内应履行的合同×100%。(2)合同履约满意度,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调查合同履约状况,了解合同履约的满意程度。
3.合同标的物和利益归属评价。包括:(1)合同利益归属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查合同业务的利益是否完全归属被审计单位。(2)合同标的物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标的物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存在将受管理程序约束的经济事项变通为不受约束的经济事项。
4.违约情况处置。主要包括违约责任追究与应对,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履行出现违约,是否能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应对或追究。
(五)合同后续管理
1.合同监督检查。包括:(1)合同真实性审查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查合同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或获取非法利益,防范利用“阴阳合同”、虚假合同骗取资金的违法行为。(2)合同程序审查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查合同是否按照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事先签订合同再报批或未针对经济活动签订合同的现象。(3)合同履行检查评价,属于效果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审查合同是否按照订立的条款全面、诚信、及时履行。
2.合同专用章使用和保管。主要包括合同专用章使用和保管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和保管是否符合公司的规定,有无丢失、滥用行为。
3.合同纳税与档案管理。包括:(1)印花税的缴纳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应缴纳印花税的合同是否按规定缴纳。(2)档案建立与健全度,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档案是否分类、按序装订归类保管,应做到全程资料齐全、有书面资料可供查询。(3)建档效率评价,属于效率性指标,评价要点为是否及时建立并实时维护合同档案。(4)档案管理评价,属于合规性指标,评价要点为合同档案专人专柜保管,档案的查阅、借用、复制是否建立相关登记簿,档案工作人员因调动、退职、退休等离开工作岗位时,或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档案时是否履行交接手续。
三、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指标赋值方法
(一)专家咨询问卷设计
为科学确定合同管理绩效审计指标权重,笔者采用德尔菲法,即专家咨询法获取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判断。考虑到专家组成员过多将会使计算过程过于复杂,也为减少偶然因素和专家个人偏好对结果的影响,其数量不应超过10名,且应包括合同管理的法律专家、管理学专家、合同管理制度的设计者、合同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审核合同的法律事务人员、审核合同的会计人员以及合同管理的具体操作人员等。各个专家应在完全独立的环境下确定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
(二)各层次指标的权重确定
各个专家完成各层次、各指标的权重判断后,计算所有专家的判断数值之和,去掉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后进行算术平均。确定最终的权重的计算公式为:W=(∑Ki-Kmax-Kmin)/(n-2),其中Ki为各专家对指标权重的判断数值;Kmax和Kmin分别为专家对指标权重判断的最大和最小值;n小于等于10;W为最终确定的权重。
(三)评价指标赋值方法
定量指标可利用计算公式直接取得得分。例如招标实行率利用公式计算的结果为X%,则此项定量指标为X分。对于定性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并应用格栅获取法对其赋值。该方法中一个格栅由元素和属性组成,每一个元素均可被属性的一级或另一级描述。而一个元素的属性可以用一个线性的尺度来表述,大多情况下通过具有1至5刻度或1至7刻度的尺度来表示,该标准在整个过程中应保持一致。笔者在建立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已完成格栅组成元素的确定,下面主要完成属性的判断,然后通过各属性对各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判断打分。本文选用五等级百分制划分法,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即90至100分;良好,即80至89分;中等,即70至79分;一般,即60至69分;很差,即60分以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问卷中对评价指标的等级判断及评分,确定定性评价指标的分值。
(四)评价指标总体归纳
本文对评价指标的总体归纳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评价指标的类型,参考指标的分值分别对合同管理绩效审计评价作出描述性的评价;另一种是根据评价指标分值乘以相应权重并累加得出相应的总体评价分值。这两种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X
篇3
西德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合同管理经验:“通过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的优化,可使工程增加利润最多不超过3%~5%,而合同管理得好,却能使利润增加10%--20%”。由此可见合同管理好坏不仅关系到项目是否能顺利实施,也关系到项目投资效益能否实现。作为项目法人,合同管理就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对合同订立、履行合同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使合同能够依法订立、实际履行和全面履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对于工程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多,受内外部干扰因素多的项目来说,加上合同种类繁多,使合同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繁琐和艰难。笔者根据自己的合同管理实践,拟从业主的角度就如何有效地做好合同管理谈几点体会。
一、依法管理是基本要求
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合同管理是一项法律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体系日趋健全,运作模式渐显规范的条件下,国家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四制”,并颁布了《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从“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开始到最终“合同签订”的全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在合同的整个履行过程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等,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工程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环境保护及招标投标、合同履行等实行监督。因此,项目业主认真学习、研究这些法律、法规,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和制订科学的合同管理办法,确保合同管理合法、规范、有序,这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科学的管理体制是基础
抓好合同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最基础工作就是抓好合同管理的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和人员的配备工作,并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1、完善的组织机构
为了抓好合同(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公司有相关部门领导分管合同管理工作,并实行“部门负责、归口管理”的制度,计划合同部是合同管理的专门机构,其他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合同签订、履行相关专业工作。公司还设立有法律顾问处,对合同的签订、履行提供法律咨询。此外,设立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要求合同管理人员除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外,还必须具有比较全面的法律、法规及党的方针、政策等专业知识,能够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
2、明晰的合同分类
有些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工期长,管理环节多,相关合同数量大、种类繁多,对合同进行分类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同一类合同的共同特征及其成立、生效条件,以便于对合同有针对性进行管理,也有利于履约过程中合同争议的解决。此外,确定统一的合同编号原则,合同编号一般包括由以下信息:公司名称英文缩写、合同承办部门代码、合同类型代码、签订年份、合同序号,这样的合同编号极大地方便合同台帐的建立、合同统计、合同列报和合同分析。
3、明确的管理职责
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非常重要,处于核心地位,但合同管理必须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期管理、成本管理等密切配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项目管理体系,这样一个系统中,各管理职能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明确公司各职能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职责,确定合同管理与其它管理系统的界面,避免出现管理死角和盲区十分重要。
4、规范的管理制度
要把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严格的规章制度。为此公司制订了《合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对合同的承办、合同立项、合同会审、合同签订、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合同变更与解除、合同纠纷处理、合同资料管理、合同审计及监督,合同后评价等各管理环节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合同管理行为。同时,使用国家颁布的合同范本以保证合同订立合法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落实。
三、提高参建各方合同意识和管理水平是前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与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及材料供应商、银行、政府(负责移民)等的关系是合同关系,此外的其他参建各方之间并无合同关系,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建设项目服务,需要彼此互相配合和协作。在实践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的利益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合同的完满实施却是双方共同利益所在,因此,提高参建各方合同意识很关键。合同意识就是市场经济意识、法律意识和履约意识,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有了合同意识,就能牢固树立合同法制观念,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证合同正常履行,从而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参见各方的合同意识和管理水平,我们多次组织举办合同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促使合同各方提高合同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使各方认识守合同、讲信誉,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甚至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通过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水平。此外,在合同执行中遇到合同变更、索赔、争议等,不折不扣地按合同原则处理,提高了参建各方的履约意识。
四、抓好过程控制和管理是关键
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合同管理必须树立全员、全过程管理的意识,同时,抓好合同立项、招标、签订和履行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管理。
1、合同立项管理
合同的签订意味着合同的生效和履行,必须采取认真、严肃、谨慎的态度,所以对合同签订的立项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比如一些工程符合合同签订的立项条件是:(1)属于此工程建设需要;(2)没有包含在其它已经签或待签合同中;(3)项目内容或工作范围已明确,技术方案落实;(4)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5)资金已落实。
2、项目招标管理
在工程建设范围内,除移民征地、融资合同外,其他合同的订立主要是通过招投标来选择合同签订单位,因此,组织好招标工作,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实力强、信誉好的承包人来实施合同,是提高合同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的关键。要做好项目招标工作,关键抓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招标文件编制和审查,特别是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工程量清单、技术规范、招标图纸的审查,确保招标文件各部分内容高度统一,避免互相矛盾,各条款、各项目的内容要完整、明确,避免差错、疏漏、含糊不清,最大限度减少合同纠纷和争议。二是制订科学合理的评标办法,科学、全面、深入地对投标文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三是组织好评标工作,审查投标单位资质、信誉、能力,审查投标文件的响应性,评审技术方案是否可行,评价投标报价的合理性等。
3、合同签订管理
强化合同签订管理体现了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法律要求,因此,经过招投标活动,确立中标单位,进入合同谈判和合同签订阶段,拟签合同的双方在签订合同前都必须对合同条款再次进行认真研究、推敲,力求条款明确、完善、用词严密、内容合法、权力和义务明确。此阶段的合同管理主要包括(1)把评标过程中发现投标报价不够合理地方,通过谈判予以调整;(2)结合评标意见,进一步了解中标人的技术方案和措施是否能满足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及环境保护要求;(3)进一步审查、落实中标人的信用性,包括财务能力、履约能力,担保方式是否切实、可靠等;(4)进一步审查技术依据是否真实可靠、技术措施是否完备、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是
篇4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不确定情况介绍
对于合同能源的管理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基本上是对节能量的预测不确定性以及对于未来投资回报出现不确定性这两中情况。如果潜在的节能量在减少的情况下,那么对于节能项目的有关预期利润率也会相应地减少,使得用户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对投资失去吸引力。同时,对于预期风险还会使借款人员增加较多的借用成本,从而造成负担并威胁到节能项目的内在成本,使得总体的资金来源水平下降。
节能量预测含有的不确定性会使一些因素影响到节能投资效果,并造成不稳定性加大。许多资料研究发现,实际测量的节能量会比原先的预测要大,而且又是偏差较多。例如,某节能服务公司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后,得出近一半的项目节能量都偏离了最初的预期15%以上,还有30%上下的项目其预期的节能量往往大于实际的节能量。
对于合同能源的管理项目中投资回报出现不确定性,其主要体现到固定的回报中具体比例以及效益的分成比例等,还体现到客户自身的支付力、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变化、有关体制与领导更换等各种因素。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净现值方法的评价
在投资项目中采用动态评价,其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净现值评价。运用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把投资人员所期望的有关目标收益率当做贴现率,然后对每期中的净收益进行折现,从执行期内直到期初,最后在进行累加,从而得到净现值,用次净现值来判断和评价是否投资,并作为其参考值。
这种净现值的评价方式具有一些局限性,尽管净现值的评价作为常用的评价方法体现出资金的有关时间价值与周期内的现金流转情况等,但净现值的评价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来进行评价的,其假设的前提主要是:首先,可准确估计及预测出各期的节能收益中有关净现值的流量。其次,对于投资,假设现在不投资,那么以后也不会投资,这是基于投资的不可逆性来讲。再次,假设经营人员不能很好地经营和管理,在市场中不能及时地调整有关生产和管理决策。最后,假设的前提是能够准确无误地估算出或预测出有关项目的贴现率及执行期。对于这些假设条件,在进行评价时,较容易存在一些局限性。
净现值的评价方法容易对项目的投资效率忽视掉,对于净现值的评价,只表明其投资方案中的经济效益量,而对于经济效益的投资效率却没有注意到,从而易出现误导投资人员采取较大的投资方案。
净现值的局限性还体现在对预测值上,其预测主要对净现值法的有关收入、生产费用以及生产成本和投资额,还有再无的偿还和期限等的计算。由于这些因素都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对净现值的评价方法对其当做项目可行性与否的依据,有点失之简单化和粗造化了。
净现值的局限性还体现在对项目价值的低估方面,对于经营的灵活特点,净现值方法容易忽略掉其不确定的因素,从而在许多情况下对其项目的价值做出低估。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对实际的市场环境做出灵活多变的决策。而净现值的方法却不能科学有效地反映其灵活价值,尤其是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对项目不能充分正确评估。
净现值的局限性对折现率较难确定,通常对于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及经营中出现灵活性的状况下,对于折现率以及各期的净现金流量的确定非常困难。针对净现值方法一般选用的折现率大多为投资者所期望的报酬率,同时期望报酬率基本上由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系数以及无风险报酬率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而对于投资项目中的通货膨胀的有关系数与无风险的报酬率都是从习惯而得出的结果,因为许多投资项目都有很大的风险,其影响投资的因素又非常多,所以对风险报酬率比较难以确定。
三、对B-S模型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评价
对合同能源的管理项目一般都具有期权的特点,而且企业把对未来的不确定行动作为对期权的一种持有或者是创造。例如,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对客户进行投资,就好比买了份期权一样,如果获得成功,就会有较大的收益,即便是没有成功,也不过是对投入了风险资本。
这种节能公司向客户进行投资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权利,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节能改造,使得共同分享客户的节能收益,从而得到投资的效益,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对于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如同用投入资本作为期权费用购买一份看跌期权。然后赋予了投资人在投资期满日用一种价格来对自身的投资收益进行回收。
如果把节能服务公司其投资当做t时刻内购买一份标的资产,其资产目前的价格为S(t),设执行时间是T,执行的价格是X欧式的看跌期权。所以,即可按照期权定价法来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评价,并作出可行性的相关分析。在对期权的有关定价法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中,因为期权的有关定价公式中运用风险中性的方法进行定价并计算的,也就不必要再对风险进行相应调整了。
对于B-S模式的期权定价方法基本上是通过六个假设来建立起来的。其假设的条件主要是:假设市场没有摩擦性,也就是说期权的有关基础资产作为风险资产能够自由买卖,没有相应的税收以及成本。假设的第二条件是期权在到期之前是不能分红的,即t为0到t=T的条件。假设第三条件对于时刻t为0到t=T都可用一样的利率进行借贷,且利率要按照连续复利的情况r来进行计算。假设的第四个条件为满足期权在有效期之内价格恒定不变,没有波动。第五个假设条件对于标的资产要以连续变动的方式进行。第六个假设条件为期权在到期的时刻中其股票的价格对数的分布要服从正态。
对于B-S模型中的期权价值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参数变量,对于期权价格的五个变量为项目价值以及期权执行的价格,还有期权到期的时间和无风险利率、项目价值波动率等函数。其中,对于期权的价值增加又有不确定性、项目价值以及到期的时间和无风险利率这四种变量。同时,对于执行价格若其上升就会减少期权价值。对于B-S的模型对于参数变量进行确定,关键要确定各个的实物期权的有关参数变量,确定之后,才能对其期权的定价公式进行相应的计算,并得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于投资机会的价值结果。对于B-S是一个连续的变量模型,相比较其他的模型来看,较能在标的资产的描述价格方面非常准确,能够充分反映出实际情况的变化。
四、结束语
如果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出现延迟或者扩展以及放弃等的期权价值时,这时选择净现值方法是不可取的,没有办法对其进行计量。对于B-S的定价模型方法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太精确,但由于这种方法相对于其他期权价值评估更胜一筹,在合同管理项目的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逐年剧增,国内各省份高速公路市场逐渐萎缩,使投标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再加之个别省份采用最低价中标方式,给中标后的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促成管理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零利润中标后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利润,路桥行业已经成为微利行业。施工项目不断加强合同管理,提高赢利水平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
作为项目既要认真履行和业主的施工合同,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大收益;又要严格分包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本文以参加的几个项目合同管理为例,谈谈对项目合同管理的理解。
1、分包管理
关于对分包工程中大宗材料和机械设备内部招投标的理解:对于竞争较为激烈的常规项目,宜采用招投标形式定价;对投标人较少,垄断性较强或竞争不激烈的项目,为避免围标或哄抬价格,宜采用议标的形式定价。
⑴对于竞争较为激烈的常规项目,宜采用招投标形式定价。一方面可以压低单价甚至可低于市场价,这样采用公平竞争的方式使大家都在同一平台上,而且我们能更好的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合作商。
如项目塑合金管材料供应,因生产塑合金管的厂家很多,市场上严重供过于求,因此我们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参与投标的分包商有四家,最终我们确定的材料单价已低于当时的市场报价,大大降低了施工材料成本。
再如项目硅芯管施工中,同样我们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单价以投标中的最低单价为准。可以说采用此种方法可以为我们很好的选择价格低质量好信誉有保障的分包商。
⑵对投标人较少,垄断性较强或竞争不强的项目,为避免围标或哄抬价格给我部造成损失,宜采用议标的形式。
如项目的附属工程,边沟、路缘石预制及安装,好的协作队伍不多,招标价格无法降低。我们首先对市场信息进行广泛的调查,加强对施工直接费的跟踪调查,确定合理单价;然后选择一家有施工经验和有实力的分包商进行合同谈判,最终确定的单价基本是保证协作队伍的合理利润,是合作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单价。
另外,我们对分包商的管理还应制定完善的合同条款,包括施工主合同、安全及廉政合同,及时与之签订,否则不许开工。切忌外协队伍进场后,合同迟迟不能签订,而是盲目的施工,这样会为后来的项目管理工作埋下隐患和带来风险。
2、与业主的合同管理
⑴加强对合同条款的认真解读
因招投标制度在国内建筑市场的广泛实施,浙江省采用低价中标原则,施工企业中标项目的利润很小,个别项目甚至没有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依据合同条款进行有效的控制,成为项目是否赢利的关键。
⑴如施工招标文件中的材料调差条款,一个项目执行的是综合调差,每季度调整一次。
价格调整公式:TJE=ZFE*ZH=ZFE(X+aLQ/LQ0+bGJ/GJ0+cSN/SN0+dQT/QT0-1),
式中:TJE为季度累计支付额的调价额;ZFE为季度累计支付额;
ZH为综合调价系数;X为支付中不进行调价部分所占的权重系数;a、b、c、d分别为沥青、钢筋、水泥和其他材料费在合同价格中所占的权重系数;
LQ0为沥青基期价格;LQ为沥青当期价格;
GJ0为钢筋基期价格;GJ为钢筋当期价格;
SN0为水泥基期价格;SN为水泥当期价格;
QT0为砂、碎石、宕渣基期价格;QT为砂、碎石、宕渣当期期价格。
因综合调差中相关价格的涨幅不一致,为充分利用此项合同条款保证项目利润的最大化,我们每月根据信息价做出调整系数折线图,来确定每月的计量金额的多少,通过这种分析不需任何直接成本投入,即获得了利润。
而另一个项目材料调整执行的当地陕西省交通厅下发的文件,调价材料项目为永久工程的钢筋、水泥、碎石等材料,即以当年第4季度信息价为基期价格,以结算当季度信息价为当期价格。如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相比较变化幅度在±10%以内(含),不予调价;如变化幅度超过±10%时,高于10%部分由业主全额补偿,低于10%部分由业主全额扣回。因当年四季度正是材料基期价格较高的时段,导致我部材料调差存在被业主扣回的风险。项目根据每月的材料走势,由物资部门提前预测,在保证项目正常资金运转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合同条款争取为项目减少材料调差的风险。
总之,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的重要性,对相关条款要反复研究,仔细推敲,有效利用,从而确保有些利润点的最大化实现。
⑵变更管理
合同变更是利润挖潜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通过合理变更归避风险,获取利润,这是每个承包人都希望做到的,为此本文总结如下:
①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施工前应将工程量清单、招标图纸与施工图纸进行细致对比,其中可发现工程量清单中有漏项或施工图与招标图有差别的地方,从而可挖掘变更利润空间。如我部在项目施工前图纸会审中发现绞缝加强钢板清单中无报价,属清单漏项我部通过合理变更,为项目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②做好低价大项的变更工作
低价大项变更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整体利益。我部在项目施工中因路基宕渣填筑单价较低,工程量较大,可以说是干多亏多的项目,对项目经营造成很大压力。为此我部积极与监理、业主协商,提出:由于宕渣材料供应紧张,这样导致宕渣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且几度出现断货现象,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申请将原设计一部分宕渣路基变更采用3%灰土路基,通过灰土试验段的成功,经业主监理实地考察,最终同意将宕渣填筑路基变更为灰土填筑路基,仅此一项使项目路基施工扭亏为盈。
③依靠技术优势合理变更
篇6
引言
随着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应用,其需要满足的设计工况从最初的原地起步助力发展到整个转向操纵性能均可以满足开发的要求。根据车辆提供的发动机点火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车速信号及转角/扭矩信号,通过ECU(控制器)的判断并将控制信号提供给电机,从而使电机按照设定值提供助力力矩,这样便实现了车辆的电动助力转向。而现在汽车的使用工况非常复杂,既要满足最简单的直线稳定性的要求,稳态转向及回正的要求,更要对更为剧烈的瞬态转向作出相应,甚至在更多的恶劣情况下实现准确安全的助力。所以为满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整车匹配后的良好使用,针对一款确定的车型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综合主观评价则是该系统是否开发成功的决定因素!
一、电动车用EPS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1为电动车EPS系统结构图。这种结构是最早出现的电助力型式,主要用于前轴载荷较少的车辆使用。而该型式则非常适合微型车辆使用。
该EPS系统通过对管柱中扭矩传感器(图2)取得的扭矩信号最为基本输入,配合整车其他方面信号提供给ECU进行判断,而作为转向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其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直接决定了该部件的可用性。
图1 转向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中ECU与电机整合到转向上轴内
图2 磁阻式扭矩传感器,通过对扭转角度的对比,可以确保转向扭矩的精准
图3为系统结构原理图,方向盘的转角通过传感器传递给ECU,ECU则对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后发出指令,对电机进行适当控制,以满足助力要求。
图3 EPS系统原理框图
二、EPS系统的控制策略
(一)、工作模式
汽车的EPS系统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助力模式、回正模式、阻尼模式。助力模式是EPS系统工作的最主要模式,没有了助力模式也就不能称之为EPS系统,只有在一个好的助力模式下才有利于驾驶员的转向。回正模式是指汽车在转向结束后,EPS系统能够使方向盘自动恢复到正中央位置的工作模式。阻尼模式是指当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由于车轮受到的转向阻力矩太小,使得汽车的操纵性能较差,不易控制。此时系统应该提供一个适当的阻碍其转向的力矩,来达到增大阻力转矩的作用,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二)基于目标的控制策略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一种微型车使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要对助力模式、回正模式进行匹配,而阻尼模式根据开发目标暂不进行开发。考虑成本及用户需求,不采用主动回正方式。
助力模式的基本控制策略如下:
(1)原地助力:满足在车辆点火后原地助力的轻便性。由于静态转向力是整个转向系统力最大的工况,所以此时应满足电机有最大的确定并尽量使驾驶时转向力“最沉”,以提供地面的反馈。
(2)低速助力:在车辆行驶车速在0-20公里/小时时施加的助力,此时助力也较大;
(3)中速助力:在车辆行驶车速在20-40公里/小时时施加的助力,此时应适当减少;
(4)高速助力:在车辆行驶40-60公里/小时时施加的助力,此时助力为最小;
(5)超过60公里/小时切断助力,依靠机械转向系统进行转向操纵。
由于车型目标原因,不实施主动回正,该系统回正模式的基本控制策略如下:
(1)在原地时,电机提供的助力随转向方向变化时方向相反;
(2)在一般车速时,在方向转换时根据瞬时反电动势进行回正助力的微调后切断助力;
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综合主观评价
转向稳定性主要包括转向平顺性、整车跟随性和中心区域灵敏度。平滑性是指在合适的方向盘转矩下,转向轮转角及方向盘转角能够平滑的变化。跟随性则是指转向轮转角的变化与方向盘转角的变化趋势的一致性以及转向轮转角变化随方向盘转角变化的快慢程度,即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可以表示为方向盘转角到转向轮转角的传递函数。灵敏度则可以用方向盘转角到转向轮转速的传递函数来表示。
转向性能主观评价则有以下项目
一、直线工况转向性能
转向瞬态响应:考核转向输入下汽车转向运动的建立和侧向运动及横摆的超调、振荡衰减及残余量
中心区相应:汽车在幅值较小的转向输入下的响应和较小转向角转向力输入下横摆运动建立过程
沟渠相应能力:直线行驶的自动回正能力及直线进入转向过度的连续性
中心区回正能力:小幅值输入下,转向盘转角、力矩和横摆角速度的相应和车辆则神回正能力
二、转向力特性
中心区转向盘力水平:小侧向加速度下,转向力水平在单移线过程中大小
转向盘保持特性:高侧向加速度力矩随车速和侧向加速度的变化关系,转向盘是否能提供极限情况下的路面反馈。
泊车转向盘力水平:原地与泊车慢驶完成大转角所需转向力力矩及回正性能
紧急转向力特性:车辆在快速阶跃转向输入下转角与力矩在初始阶段的不稳定性
三、转向操纵引起车辆车辆相应
回正振荡:评价入弯转向盘转角振动幅度和阻尼及汽车运动轨迹
变道引起的横摆振荡:猛烈转向输入车来那个横摆相应及撒手后车辆横摆衰减情况
出弯后转向残余效应:驶出弯道后车轴残留转向效应及转向盘力矩波动
四、曲线工况
弯道路径保持能力:高速弯道行驶中汽车路径偏移及转向修正
路感:转向盘转角、力矩及力矩波动与车速、侧向加速度和驱动力之间关系
运动协调能力:在纵向和侧向力作用下,汽车转向特性、横摆响应、侧倾响应车身振动等综合表现及协调性
保舵力协调性能:由圆周行驶到直线行驶过渡阶段转向力矩随转角、车速和横向加速度的变化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对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耐高温、耐低温、耐久可靠性及短时间大量剧烈运行进行考核,以满足车辆长时间使用要求。
结束语
总之,本文通过对EPS的结构原理的介绍,根据微型车使用的特殊性确定了EPS系统的控制策略,并对直线稳定性、转向盘操纵力特性、转向操纵引起的车辆响应、曲线工况、环境工况和耐久工况进行了综合主观评价。
篇7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觉和情绪体验,或用这类组织损伤的词汇来描述的自觉症状;对于无交流能力的个体,绝不能否认其存在痛的体验,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来缓解疼痛的可能性。目前大量研究证明新生儿疼痛神经元通路在解剖上已经成熟[1]。长期、反复的疼痛刺激给新生儿带来了各种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2],如痛觉过敏、血氧不足、心动过速、神经发育异常、认知障碍等,显著增加患儿脑损伤的风险。如何有效的对疼痛作出评价及管理,是摆在临床医护人员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综述新生儿疼痛的来源、临床表现、测量方法及处理措施等。
1 新生儿疼痛的来源
各种急性或慢性疾病,临床上为了治疗的需要进行的各种穿刺、注射、插管、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及撕贴胶布、变动等。
2 临床表现
2.1 生理表现:①心率(HR)、呼吸(RR)增快,血压(BP)升高,颅内压波动;②迷走神经张力减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外周血流减少;③植物神经功能改变:肤色改变、呕吐、呃逆、出汗、瞳孔散大。临床要结合行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2.2 行为表现:哭(哭声和持续时间),面部表情(皱眉、挤眼、张口、鼻唇沟加深的疼痛面容),躯体、行为动作。面部表情被认为是疼痛的最可信赖的指标。
3 不良影响
3.1 近期不良影响:明显的生理反应,激素和代谢水平的变化,睡眠(觉醒)状态、食欲等,持续的疼痛可能引起脑血流的再分布。
3.2 远期不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长大后的行为变化,疼痛敏感性的变化,情感紊乱,学习障碍、不愉快的记忆等。
4 新生儿疼痛的测量方法
4.1 一维性评估方法:包括①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3]:以皱眉、挤眼、鼻唇沟加深、张口、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颌颤动、嘴呈“O”形、伸舌(只用于评估早产儿)10项面部指标来评估面部表情,从而评估新生儿疼痛。②婴儿躯体编码系统(IBCS):通过手、足、上臂、腿、头和躯干的运动来评分,与NFCS联合运用。③婴儿和儿童术后疼痛评分(CHIPPS)主要以哭声、面部表情、躯干姿势、下肢姿势、躁动不安5个行为指标来评估。
4.2 多维性评估方法:包括①新生儿疼痛评分表(NIPS):以面部表情、哭吵、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和觉醒5项行为指标和呼吸形式1项生理指标来评估。②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IPP):包括3个行为指标(皱眉、挤眼和鼻唇沟)、2个生理指标(最高心率和最低SaO2)和2个相关指标(胎龄和行为指征)。③CRIES量表:以5个指标首字母命名,即哭(crying)、需吸氧使SaO2达95%以上(requires oxygen or O2 saturation above 95%)、生命体征(心率和血压)上升(increase vital signs)、表情(expression)、睡不安稳(sleeplessness),此表限于对术后疼痛的评估[4]。④SUN量表:是在NIPS和舒适标度的标准基础上改进的方法,适合于患病新生儿。⑤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是以面部表情、肢体活动、睡眠质量、与护士接触的质量和可安慰性来评估早产儿持续性疼痛。
5 新生儿疼痛的干预
5.1 非药物干预:包括口服甜味剂、非营养性吸吮、感觉刺激、袋鼠式护理等。Taddio等研究指出口服甜味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缓解足跟采血和静脉穿刺所致的疼痛,也可缓解眼底检查、皮下注射等引起的疼痛。感觉刺激包括触觉刺激、听觉刺激、视觉刺激和嗅觉刺激,常用的方法有抚触、襁褓包裹、拥抱、摇晃等。抚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发育,其用于新生儿镇痛的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Morrow等研究指出襁褓包裹能有效缓解足跟采血带来的疼痛。
5.2 药物干预:出于安全考虑,适用于新生儿的镇痛药物是有限的。目前国外常用的有以下几类:①阿片类药物:最常用的是吗啡和芬太尼,主要用于中重度疼痛。Simons等研究表示,在一次性给与较大剂量的吗啡后辅以持续小剂量维持,可以显著镇痛及减少儿茶酚胺释放。但其也有副作用如呼吸抑制等,美国儿科学会及食品药品管理局共同建议缓慢注射可有效避免副作用产生。②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常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其副作用小,与阿片类药物联用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副作用。③局部麻醉和镇痛剂④其他:如地西泮等,虽然本身没有镇痛效果,但与阿片类药物联用能显著增强其效果,并减少两者的用量。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重视新生儿疼痛,恰当评估新生儿疼痛,及时结合新生儿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干预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联用处理新生儿疼痛,避免各种副作用的产生,以患儿为中心,使患儿受益。
参考文献:
[1] Fabrizi L, Slater R,Worley A,et al.A shift in sensory process that enables the developing human brain to discriminate touch from pain[J].Curr Biol,2011,21(18):1552-1558.
篇8
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VTS综合评估具有影响因素多、结构复杂、模糊性强的特点,模糊综合评价法即适合对VTS功效进行解析和量化。糊综合评价法是在模糊环境下,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综合考虑影响模糊对象的各个因素构建多级模糊子集,根据评价可能得出的所有结果建立评价集,建立适当的隶属函数,按照模糊指标对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模糊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1.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VTS定义结合当前用户实际运行中对VTS的功能需求,将VTS综合评估的重点放在系统运行与管理能力、资源服务能力两方面。在向海事局专家咨询四轮,意见趋于一致后,构建VTS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1.3 确定评价集
评价集,也称评语集或评价等级,是由模糊评价对被评对象产生的所有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即可表示为:V={v1,…vj,…,vn},其中vj是评价可能得出的若干评价结果,j=1,2,…,n。对于VTS的模糊综合评价,本文采用百分制方法,因此,在VTS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将评价集定义成5个等级,即V={v1,v2,…v5},其相应的百分制区间为:v1表示很好,分值为90~100分;v2表示好,分值为80~89分;v3表示较好,分值为70~79分;v4表示一般,分值为60~69分;v5表示差,分值为0~59分.。通过评价集的确定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的模糊评价向量,用模糊向量来表示评价对象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从而体现评价的模糊性。
1.4 模糊隶属关系矩阵的确定
根据VTS综合评估5个评价等级的确定及其等级平均分数(表4),对综合评价指标数据xij建立的隶属度函数如下:
(1)VTS综合水平等级“很好”的隶属度函数
(2)VTS综合水平等级“好”的隶属度函数
(3)VTS综合水平等级“较好”的隶属度函数
(4)VTS综合水平等级“一般”的隶属度函数
(5)VTS综合水平等级“差”的隶属度函数
1.5 VTS综合评估模糊合成
因素集U模糊综合评价结果C由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阵R与对应的权重向量W进行模糊合成得到的,即:
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VTS评估应用
篇9
1.近年来注水开发综合治理情况
近年来先后实施包括水井酸化、补孔、大修、分注等水井作业,改善了井况和开发效果。
1.1水井储层改造效果明显
今年以来共增注13井次,统计12口增注井,油压降低到24MPa,注水量增至400m3,日增注337m3。究其原因是水质改造后,酸化解堵见到了明显效果。
1.2不断完善注采井网,减少层内、层间矛盾,提高油水井对应率
目前主要在井网不完善井组转注6口,共对应油井15口。针对套损、管柱问题造成注采二次不完善,这部分井主要实施大修恢复。如其中一口井转注两个月后注水见效,见效前日液3.8t,日油3.7t,含水2.0%;见效后日液8.3t,日油8.1t,含水2.0%,目前日液7.5t,日油7.3t,含水2.4%,累计增油1032t;今年一月份补孔1^2.3层后一直保持稳产至今,缓解了油井层间矛盾,油井含水下降,注水见效,日增油2.5吨,累计增油225吨。针对有的区块层薄、低渗透、油井层间矛盾突出,在该块水井实施双管分注,解决井组油井层间矛盾,效果明显,含水下降到42.1%,日增油1.8吨,后期由于油井泵漏,检泵作业累增油仅58吨,影响了分注效果。
1.3加大水井作业力度,有力地保障注水
去年以来先后实施了36井次注水井作业,井况得已改善,特别是相继开展的“注水质量管理月”和“注水管理质量提升月”等活动,从基础管理、注水井配注完成率和生产保障三个方面共实施水井作业34井次,井况有了较大改善。
1.4水井转抽成为改造油层和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手段
为了使井组地层油水重新分布,提高剩余油采出,进行补孔转抽并且辅以压裂措施,对应水井注水完成较好,有充足的能量补给,初期日油达13吨,累增油2170吨。后该块另一水井实施转抽,年增油447吨。
1.5改注浅层水,减少水井污染
将报废井转为水源井,供水并注6口水井,注水时率增加到96%,平均日注水量增到288m3,日增注139m3。水井状况良好,水井油压保持稳定并稳中有降,累增油9282t。
1.6强化注水系统管理,完善工艺流程和各项配套设施,确保注水时率
近几年先后更换35MPa高压井口25套,同时加强地面工艺流程调整改造,更换注水站供水管网;新投产配水间;增上高压注水泵;更换江式泵头、曲轴箱、电控柜,应用重力沉砂工艺,通过改造使该区块管网流程更完善,减小了二次污染,保障了注水时率。
2.目前注水存在问题及影响
2.1水质不稳定,有效注水周期短
自水质改造以来,出口水质基本上达到标准,但检修造成的供水管网多次进油,对注水设备、注水井造成了极大影响,部分水井注水压力升高,有效注水周期缩短。其次欠注井较多,造成井网二次不完善。
2.2地面管网腐蚀严重
现有供水管网在建设中大部分采用停用的动力液、输油、生活水等老管线,由于投产时间长,管线老化穿孔严重,严重影响水井开井时率。
2.3水井井况仍需改善
油水井报废井数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井筒问题和注不进。注水井井况差造成有效注水井点减少,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在有的区块表现最为突出。正常注水井的减少,造成单向注采对应率增加,含水上升加快,日减油24.7吨。此外水井三年以上未动管柱,转大修及报废井较多。
2.4注水井洗井存在的问题
今年引进了洗井车,但绝大部分注水井没有洗井流程,水井的正常洗井得不到保证。而部分水井由于距周边油井远,采用罐车放空,加上注水站泵效原因,达不到注水井洗井排量的要求,影响了洗井效果。
2.5作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井压力高,作业前无法及时将井底压力放干净,作业时压井液比重达不到要求而重复作业,加上近年来对环保加大了管理力度,导致水井作业速度一直较慢;水井增注过程中由于部分作业队在酸化施工完后不进行反洗井,导致残物不能及时排出,酸化效果不明显。
2.6分注井存在问题
我们对4口水井进行了分注,但由于井深无合适工具,分注后四口井全部测调不合格。特别是其中一口井油压已达30MPa以上,注不进水,洗井后效果仍不明显。
3.下步建议
3.1保证水质,减少储层污染
低渗油田注水效果受地层因素、井距、注入水质等影响,建议改注浅层水,解决水井问题,然后考虑整体改注浅层水;扩建精细水处理装置,改善供水水质。
3.2改造油田储层,继续完善井网,提高水驱可采储量
在水质改造完成之前,继续水井增注;可压裂、转抽注不进水井,增加渗透率,排液一段时间后适时转注;对于井况问题注水井恢复大修注水井,完善井组井网;解决待作业注水井,缓解平面矛盾;加强水井作业和维护力度,保证注水和监测工作的正常实施;对三年以上未动管柱对应较好水井进行冲换作业,以降低转大修几率;加紧注采调整,在油井排液后再找合适井、合适时机转注,对应新井及老井注水,完善注采井网。
3.3继续加大工程改造力度
更换或维修配套设施和配电屏、电控柜、电缆等;更换大三注供水管网和部分单井注水管线;继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高压注水井口更换。
3.4针对注水井的情况制定相应注水井洗井周期,加强监督,保证质量与效果
3.5水源井应用变频技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篇10
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看,以我市为例,主要经历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开始的单机版医保门诊收费系统,包括了药品划价、收入报表等统计功能,虽然功能局限,但第一次取代了手工计算;第二阶段、2006年应用的医院管理网络系统,采用C/S结构,包括了挂号、门诊收费、住院结算、药房药库、病区医嘱、财务、院长查询等模块,主要是以收费为核心的网络信息系统;第三阶段、由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规划,2013年全市主要8家医院推进了东软集团开发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HMIS应用,包括病区医嘱、财务与经济核算、病案、医保、LIS、PACS等20个模块,较以前单纯以收费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全面转向以医院业务管理为核心,涵盖了所有科室。经过这几年对系统持续升级改选,增加了慢病上报、传染病上报、网上预约挂号等,逐渐进化为卫生资源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了市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可见,这一阶段起点高,系统更复杂,见效快,各方评价高。新医改实行后,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中大力兴起。各医院利用HMIS参与各科绩效考核,而往往忽略了对自身系统的绩效考核评价。
一、对HMIS绩效的评价
要对其评价,就要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全面衡量,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现以现阶段对比第二阶段的HMIS为例:
1.HMIS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1)与外部互联互通,堵住了管理上的漏洞,避免了人情方,增加了医院诊疗收入。以前系统中挂号员碰到亲朋好友、熟人等私自免收诊察费,现在软件与医保接口改造升级后,只要使用医保卡,就直接按医保政策收费,任何人也不能免收,真正做到了应收尽收。按HMIS统计,一年减少免收500人次,增加诊察收入0.5万元。
通过医保接口,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医保异地结算,为医院拓展了业务范围提供了便利。与以前相比,为医院带来医疗收入6.7万元,极大方便了患者医药费的报销,节约了患者来回报销的时间和费用。
(2)全面提高全员工作效率,降低了各种成本和费用。
医院是人力密集型行业,运行成本中人力成本占百分之三、四十左右。而HMIS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通过对HMIS的开发升级,取消了一些传统岗位,如统计、经济核算,可减少2人,对医院员工的思想观念予以新的冲击。自实行电子病历后,由医生输入处方和医嘱,收费处不再录入各种收费单据,可减少20%工作量,按窗口5人计,减少1人;各病区医生也减少10%工作量,按30人计,可减少3人。同样,病案的自动化、财务与HMIS信息集成一体化等使各科工作量大为减轻。按各岗位工资计,共减少6人,降低人员年支出57.15万元。
HMIS能大幅度提高管理精度,减少了医院收费跑、冒、滴、漏。临床开出检查单需医技科室审核才能收费,通过HMIS各科相互制约,减少了医院跑漏现象,据统计一年挽回损失2万元。
新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如云计算。我院采取云计算模式,大大降低医院机房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还降低了HMIS运维成本,相应维护人员减少,运行成本降低。云计算这项,每年节约3万元。电子病历的运用大幅度降低印刷成本,一年节约0.6万元。
(3)信息科和业务科室相配合,在东软HMIS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每年自主开发了一些模块,如处方点评、护理不良事件及危重病人上报、物价管理、住院病案首页上报等模块,提高了医院业务管理的时效和质量内涵;同时,开发的模块增加了医院的无形资产,每年可为医院节约软件开支1.5万元。
以上合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71.45万元,减去信息人员年工资支出14.8万元,耗材5.96万元,软件网络维护费1.82万元,研发1.4万元,电费6万元,折旧11万元,年净收益30.47万元。
HMIS软硬件总投入110万元,使用寿命10年,折现率取医院5年间贷款利率平均值6%,用净现值法计:NPV=-110+(30.47+11)*(P/A,6%,10)=195.22万元>0。投资收益率37.7%,投资回收期2.65年,可见,医院对HMIS的投入回报很高。
2.间接效益,主要是依靠HMIS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管理模式、管理效率引起的一些无法定量分析的效益,包括相应提升的社会效益
在医院管理层面上,当制度的落实已无法通过增加人手来实现的时候,必须通过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来降低管理制度成本,而HMIS恰恰是这种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管理工具和平台。通过电子病历、收费组套等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效能,改善了收入结构,使药占比下降了6%,经评估HMIS贡献了2%。再如,通过门诊医生系统严格控制执行处方制度,通过系统设置,加强对门诊处方用量控制,禁止开大处方,缓解了病人看病贵的部分问题。虽四年来物价小幅上升,但我院2016年每门诊人次收费较2012年下降了5.9%,使患者真正受益。
HMIS使用后,按省医疗价格标准建立价格目录库收费,通过门诊实行票据清单制,住院一日清单制,出院结算清单,将收费流程清晰透明,大大降低了乱收费现象,病人相关投诉也相应减少,增强了医患双方的信任度。
医院应用HMIS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服务效率。这其中一部分是医院直接贡献的效率带动了社会服务效率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优化就医流程及各环节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为广大就医社会人群节约了大量时间,这部分人群受益更大,剩余时间可用于医疗和休息,更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间接效益的绩效评价总体可从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二个层面来反映。服务数量用总服务人次/总要素投入反映,2016年总服务人次89120/年信息化投入409800元=0.22人次/元,较第二阶段每投入单元服务人次提高0.03;服务质量用病人满意度反映,经调查现为94%,较以往提高6%。
综上所述,通过HMIS的广泛应用,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提高,病人切实得到了实惠,医院形象得到持续改善。
二、绩效评价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篇11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管理信息系统(MIS)在企业中日显重要,但是,其应用效果往往需要在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而且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软件产品,对于它的评价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影响软件质量的某些因素是模糊的,这时如何对其模糊信息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和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对工程软件进行评价有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为了实现准确、全面的评价,有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因素间还可能分属不同的层次,这时就需要在每一层上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价,引入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评价的指标体系
MIS评价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即确定从哪些方面来评价MIS。在遵循系统性、可测性、层次性以及定性与定量关系的基础上从系统性能、系统效益、系统的技术、系统的可操作性四类指标,在这四类指标下共有25个具体指标。
1.系统性能(B1)
系统可靠性(C1)、系统效率(C2)、可维护性(C3)、系统安全性(C4)、系统实用性)C5)、适应性(C6)、可共享性(C7)、系统寿命(C8)、可扩充性(C9)、可移植性(C10)共十个子指标。
2.系统效益(B2)
直接经济效益(D1)、战略效益(D2)、技术效益(D3)、间接经济效益(D4)、具体运作效益(D5)共五个子指标。
3.系统的技术(B3)
准确度和精确性(E1)、及时性(E2)、存取能力(E3)、资源利用率(E4)、规范性(E5)、开发效率(E6)共六个子指标。
4.系统的可操作(B4)
数据输入方式(F1)、输出(F2)、文档完备性(F3)、界面友好方便性(F4)共四个子指标。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该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AHP法获得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然后,确定MIS评语集;对影响MIS四个方面25子个指标的内容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基于AHP方法的评价模型权重的建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应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从复杂众多的因素中筛选取最重要的关键性评判指标,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制约关系构成多层次指标体系。在本文中我们构建了MIS的多级评价指标体系,这就作为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模型。
(2)构建判断矩阵
一旦确定了递阶层次结构,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上一层次元素C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次的元素为P1,P2,…,Pn,它们对于准则C的相对重要性赋予u1,u2,...un相应的权重。如果某个元素的权重不能直接获得,这时可通过准则C,对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决策者反复回答问题,针对准则C,两两元素中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并按1~9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
(3)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问题,即对判断矩阵A,计算满足AW=nW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λmax为A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的分量Wi即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值。
(4)一致性检验
我们可以由λmax是否等于n来检验判断矩阵A是否为一致矩阵。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i 计算一致性指标(式1)
ii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I的值是这样得到的,用随机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随机地从1~9及其倒数中抽取数字构造正互反矩阵,求得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λ`max,并定义
(式2)
iii计算一致性比例 (式3)
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2.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定
(1)确定评语集合论域 Vn
V={v1,v2,……,vn}
(2)用隶属度函数等手段确定各子因素相对于评语集的隶属度,得到了单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M1
(3)改进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确定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矩阵(k为一级指标项的数目)。利用上面的M1和相对于某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权重A={a1,a2,…,am}(利用AHP法求得)为模糊向量(m为相对于某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项目数),计算一级隶属度。
在此对传统的计算Rl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取权与单因素隶属度的乘积代替了模糊变换中的取大取小的算法。此改进的目的在于:在“标准”的模糊综合评价算法中Rl计算方法为:
把r`lj作为样本X就m个指标对第j类Cj的综合隶属度。事实上,这样计算的r`lj不能综合反映X对Cj的综合隶属情况,这是因为在进行ai∧m1ij的运算时,只选取了部分信息,而丢掉了某些更重要的信息。而取权与单因素隶属度的乘积aim1ij,就综合反映了样本就因素对类Cj的隶属情况,综合考虑各单因素的影响后,样本对Cj的综合隶属度可表示为故一级隶属度Rl为
(4)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利用一级指标的权重及其模糊矩阵R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其具体形式为:。
(5)评价结果的确定
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对归一化后 利用最大隶属度法得到评价对象的评定结果。由于该评语集V本身具有模糊性,所以根据最大隶属度法得出的软件综合评价结果较粗。因此,在此我们对传统的方法又进行了改进,采用各个评语实行百分制记分的办法对评语进行定量化处理。
四、实例研究
在此以陕西渭南机床厂的《“星火”高效节能促产》项目为依托,从该公司实际情况得到了反映该企业MIS需求的基础数据,并组织开发了适合该企业的“星火”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的改进模型对其进行评价,过程如下:
1.基于AHP方法的评价模型权重的建立
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简化,运用萨迪提出的“1~9标度方法”,建立评价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自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相应的排序向量W,进行一致性检验,其具体数据如表1~5。
2.模糊综合评价法
(1)确定评语集合论域
V={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差}
(2)定性指标采用模糊统计方法或逐级估量法确定对评价集的隶属关系。式中:nij为第i个指标评语为Vj的次数,n为参与评价专家的人数。模糊统计就是让参与评价的各位专家,根据评语调查表,按划定的5个评价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较差}给各评价指标确定等级,然后依次统计各评价因素等级Vj的频数nij,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mij。
(3)改进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单因素的评价矩阵为:
(4)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对归一化后为
(5)评价结果的确定
对各个评语实行百分制记分的办法:50≤c1
对评论进行定量化处理后,该管理软件的最高得分为85.07>85;最低得分为76.07>75。故该软件只能评为“良好”。
五、评价效果分析与结论
基于上述评价结果,在本软件投入一段时间运行后对单因素(系统性能、系统效益、系统的技术、系统的可操作)和整体软件的使用效果利用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得到了下图的结果。以系统性能这个单因素为例:单因素的评价矩阵第一行为该因素的模糊评价结R1=(0.331 0.374 0.125 0.279 0.089)归属于“良好”的隶属度最大与投入使用后的统计的实际效果相一致,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准确的完成评价。
参考文献:
[1]汪培庄陈永义: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J].模糊数学,1983,1(1):61~70
[2]Loargoven Van, Pedrycz W. A fuzzy extension of saaty's priority theory[J].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83,11(1):229~241
[3]Mark Lycett. Component-Based Informat- ionSystems: Toward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Hawaii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0
篇12
1 网站群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及运维服务内容
网站群管理系统应基于J2EE架构,支持分布式部署,实现网站群内站点与站点间的信息的共享与呈送。主站和子站要求具备以下功能模块:网站群管理内容管理、信息公开、辅助工具等。网站群软件平台需支持IBM大机的zlinux的操作系统。基于采用云计算、门户PORTAL等先进技术,依托网站群技术平台和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个部门网站的整合建设,在此基础上,实现部门网站在技术标准、平台规划、资源管理、安全保障、运维服务统一协调管理。网站群建设及运维服务内容主要如下:网站群建设的总体架构分析与实施;网站群技术平台和运维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现有网站和部门网站数据结构分析与数据迁移;信息公开资源整合与功能实现;网上办事资源整合与功能实现;网站英语版建设、无障碍访问服务实现以及中文简繁体版本系统功能开发;个性化信息整合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站群业务规划、软硬件系统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站设计及程序开发团队;网站群技术平台系统的安全、日常维护、升级和数据备份,无差错率为100%。
2 网站群运维管理平台功能
2.1 网站群统计分析管理平台
网站群访问统计分析平台主要可提供各部门人员的信息维护情况及外网用户访问网站情况的详细统计,要求能够满足网站群绩效评测技术监测的需求。网站群统计分析管理平台可提供针对单个站点或网站群的用户访问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并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同时能够产生多种方式的报表为系统维护方提供决策依据。包括:网站访问量分析:网站浏览量统计、网站点击量统计、网站数据流量统计、网站Spider流量统计;网站访问者来源分析:按访问者国家统计、按访问者省份统计、按独立IP数量统计、按访问量最大IP数统计;相关排名分析:最受欢迎新闻排名、最受欢迎栏目排名、网站群访问量排名、网站群综合信息排名;针对外网访问用户群体的访问情况,以掌握网站群内不同服务内容的访问量,并根据用户喜好需求及时调整优化现有服务资源,从而为提高网站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2.2 网站群运维管理平台
系统安全是项目建设中最需要的环节,除了项目建设系统平台自身的安全性,还需提供相应的软硬件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如数据容灾备份、网页防篡改、网络部署等)。针对各部门子网站日常维护相关需求,通过该平台进行提交管理,由网络中心统一管理审核,以完成各部门子网站需求的整个业务办理流程。系统具体功能需求如下:支持系统用户在线注册功能;支持前台用户注册的审核功能;支持网站建设、网站页面修改、网站功能修改等工作提交的工作流设计功能;支持用户反馈,对于提交的网站修改、网站建设等办件办结后用户可以进行评价。
2.3 标准数据交换体系建设
网站群建设不仅仅整合同构网站数据,还需整合异构网站数据,建设标准的数据交换体系,既要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异构网站的信息整合,还要能够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政务外网内系统的数据同市政府主站的信息整合。各网站应用系统通过遵循标准数据交换体系的公共标准接口规范实现与交换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交换平台可支持各应用系统注册、交换任务管理、信息交换、日志管理、运行监控管理等功能。项目建设是针对门户网站的集中改造建设,对于各个部门的网站历史数据应该基于全面、妥善的保存和延续利用,要求数据交换标准以及详尽的数据迁移的实施方案并完成项目实施。
为保证各应用系统与交换平台对接后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各应用系统在交换平台注册时应支持多种加密认证方式。交换平台支持xml格式标准、同步列表标准、WebService接口标准等。应能根据要求定义多种接口方法:如获取字段格式接口、获取信息总数接口、获取信息接口、接收信息接口、获取附件接口、接收附件接口、任务完成情况接口等。数据交换平台在性能上满足以下要求:响应速度在2 s以内;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对于不同的错误类型即使捕获,也能保证程序的稳定性;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Linux AS4、Linux AS5、Windows2003 Server等;支持多种数据库,如Oracle、MySQL5.0、SQL Server2000等;支持多种应用中间件,如WebLogic、WebSphere、Tomcat等。
2.4 系统性能指标
项目主要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3 招标评标标准方案设计
篇13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在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正常情况下,存货能够有规律地转换为货币资产或其它资产,但长期不能耗用或销售的存货就有可能变为积压物资,从而造成损失。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存货管理是首当其冲的一个模块,能否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供存货库存信息,及在途情况,是关乎企业信息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用户提供方便实用的存货出入库操作界面是顺利实施该模块的有效途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功能设计。
从图1可以看出,存货的计价是该模块的主要计算点。在手工做帐的时候,成本会计可以在帐页上前后翻查,人为确定应该是以什么单价出库比较合理。可是实现电脑做帐后,在本财务月份里,入库单证、出库单证都可以随时调出进行纠错与查看,那么计算机管理系统怎样才能做到同一张单证在月初记帐与在月底记帐,发生金额都是统一不变呢?
2 算法比较
2.1 存货入库的计价
我国的会计制度规定:“存货在入库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帐。”也就是说:存货应该以入库凭证单价为入库单价。在杭纺机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中存货入库单价以发票及内部结算单为准。
2.2 存货出库的计价
连续生产型企业的各种存货,自制件按计划分批生产入库,外协件按计划分批外协加工入库,市购品按计划分批购买入库。这种按计划的连续生产,势必要求关键存货要有一定的安全库存量,而且要适当按排提前计划,提前生产。这与准时制生产方式(JIT方式),按照定单及时进行生产有一定的区别。随着销售形势的变化,销售量可能会与计划数不一致,销售量大于计划数,则要求从库存补充不足数;销售量小于计划数,则有一部份计划数转入库存,用于下期计划。而且因为产品品种繁多,产品与产品之间存在借用关系,如产品1的下属零件A、B、C,产品2可能要用,产品3可能也要用。当产品1的销售计划改为产品2的销售计划时,通用件A、B、C消耗掉了,产品1的专用件E、F转入了库存,产品2的专用件G、H要从库存补充出来。
这样循环往复,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仓库存货批次的复杂性。每个批次的存货,因为生产部门及加工条件的变化,入库单价不一定一样。故不同批次,甚至同一批次发出的存货,其单位成本就可能有所不同。为了合理的计算存货出库的单价,就需要选择一定的计价方法,对存货进行统一计价。
我国的会计制度提供了几种可供选择的存货出库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计划成本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
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按照每种存货的实际出入顺序正向或反向的出货。这两种计价方法,入库是怎样的批次,出库就是怎样的批次,价格的波动曲线,也完全一样。在手工作帐时,这两种方法可以简化单价的计算,减少会计的工作量,出库单价也比较直观。但是本企业收发业务频繁,单价经常变动,而且收料数量与发货数量大多登榭龆疾荒芤灰欢杂Γ故经常要把一笔业务分几笔记帐,反而加长了台帐列数。在计算机管理系统里,这两种方法不是很适用。
计划成本法,存货按照计划价格进行出库。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不再分配到存货中,直接转到当期损益。如果计划价格制定合理,通过分析该差异,可以对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考核,促使其降低采购及生产成本,节约支出。在存货管理系统里,要求每一分钱的增加与减少,都落实在某一存货上。采用计划成本法,每期待摊的“材料成本差异”,就不可能分配在具体的存货上。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再另外生成一套帐,结果反而麻烦。
个别计价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比较适合商业企业,杭纺机是连续生产型企业,存货属性比较复杂,这一类的计价方法不是很适用。
移动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结余金额,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出库单价的一种计价方法。计算出的单价比较客观,基本接近于的市场价格,但是每收一次货都要重新进行计算,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入库的单价稍有变化,计算出的单价就有可能不一样。这种计算方法的弊端是:在收发货比较频繁的企业,就算在一个财务月份里边,存货的出库单价也会有好几种,而且入库与出库的顺序都会影响整个月的成本总额。举例如下:(注:在杭纺机存货管理系统中以月为帐务结算单位,在当月所有的单证都允许重新记帐。)
如在3月底,货品A的结存金额为100元,库存数量为5件。4月份货品A发生四笔帐:
原记帐顺序为:
(1)入库单1,货品A的入库数量为15件,入库单价为25元。此时存货管理系统进行如下计算:
结存金额:100+15×25=475(元)
库存数量:5+15=20(件)
按移动平均法计算的出库单价:475÷20=23.75(元/件);
(2)出库单2,货品A的出库数量为10件。此时存货管理系统进行如下计算:
结存金额:475-10×23.75=237.5(元)
库存数量:20-10=10(件)
(3)入库单3,货品A的入库数量为10件,入库单价为30元。此时存货管理系统进行如下计算:
结存金额:237.5+10×30=537.5(元)
库存数量:10+10=20(件)
按移动平均法计算的出库单价:537.5÷20=26.875(元/件);
(4)出库单4,货品A的出库数量为5件。此时存货管理系统进行如下计算:
结存金额:537.5-5×26.875=403.13(元)
库存数量:20-5=15(件)
这样,货品A在4月份的出库成本为:10×23.75+5×26.875=237.5+134.37=371.87(元),期末结余金额为403.13元,库存量为15件。
同样四笔帐,如果记帐顺序为:
(1)入库单1,货品A的入库数量为15件,入库单价为25元。此时系统计算结果为:
结存金额:100+15×25=475(元)
库存数量:5+15=20(件)
按移动平均法计算的出库单价:475÷20=23.75(元/件);
(2)入库单3,货品A的入库数量为10件,入库单价为30元。此时系统计算结果为:
结存金额:475+10×30=775(元)
库存数量:20+10=30(件)
按移动平均法计算的出库单价:775÷30=26.875(元/件);
(3)出库单2,货品A的出库数量为10件。此时存货管理系统计算如下:
结存金额:775-10×26.875=506.25(元)
库存数量:30-10=20(件)
(4)出库单4,货品A的出库数量为5件。此时存货管理系统计算如下:
结存金额:506.25-5×26.875=371.86(元)
库存数量:20-5=15(件)
这样,按这样的顺序记帐,货品A在4月份的出库成本为:10×26.875+5×26.875=403.14(元),期末结余金额为371.86元,库存量为15件。
从结果可以看出,该例子中的最后结余金额是不一样的,该财务月份的出库成本也就不一样了。这样,用移动平均法,作业的顺序直接影响存货出库的计算单价,给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时做帐,实时查询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结存存货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成本,在期末一次性计算出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本期出库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单价的计算工作集中在本期期末进行,但必须要求用户每期都先做好入库凭证再做出库凭证。这样就可能导致在期中,帐目与实物不符,台帐不能真实反映仓库实际情况。
3 算法选定
综合以上计价方法的优缺点,在杭纺机的存货管理子系统中,采用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结合使用的计价方法,计算单价在上期期末进行。即:用移动平均法在上月末集中计算出上月结存单价,然后本月以上月结存单价,进行出库。以下举例说明:
在3月底,货品A的结存金额为100元,数量为5件。以移动平均法计算出3月份结余单价为:100(元)/5(件)=20(元/件)。
原4月份的单证,按照第一种顺序记帐:
(1)入库单1,货品A的数量15件,入库单价为:25元;
(2)出库单2,货品A的数量10件,出库单价固定为:20元;
(3)入库单3,货品A的数量10件,入库单价为:30元;
(4)出库单4,货品A的数量5件,出库单价固定为:20元;
此时,货品A的结余金额为:475元,库存数量为:15件。
如果按照第二种顺序记帐:
(1)入库单1,货品A的数量15件,入库单价为:25元;
(2)入库单3,货品A的数量10件,入库单价为:30元;
(3)出库单2,则货品A的出库单价仍为20元。
(4)出库单4,则货品A的出库单价仍为20元。
最后货品A的Y余金额还是475元,库存数量还是15件。
这样在当前财务月份,对同样的出入库凭证,不管记帐顺序如何,不管是第一天记帐还是最后一天记帐,出库单价总是固定的。
如果此时4月份的单证录入结束,进行月底结转,计算得4月份的结余单价均为:
475(元)/15(件)=31.67(元/件)。
因为4月份入库价格的上浮,使得5月份的出库单价由4月份的20(元/件)上浮到31.67(元/件)。价格的波动以月为单位,滞后一个月反映出来。
4 应用效果及体会
采用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相结合的计价方法,一方面可以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的价格,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又可以较灵敏的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获得较合理的产品成本价,为决策、分析提供支持;更方便的是记帐顺序不受限制,可以做到实时记帐,实时纠错。
本存货管理系统,初期采用移动平均法,在实际使用中,曾经出现不可理解的出库单价,引起操作人员与帐务核对人员的争执。如:①发票到帐总是滞后于实物,不可避免的会有发票金额与计划单证金额不一致;②生产任务有变化,原先的单证可能要作废;③物料清单有变化,原先的单证需要添加明细等等,都需要进行重新记帐。重新记帐后,存货出入库顺序就有可能发生移位。采用移动平均法,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出入库台帐单价的不可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本系统确定采用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相结合的计价方法。
采用以上计价方法后,同样的麻烦没有了,带给用户的是存货管理系统快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稳定可靠的计算结果,并且可以实时查询。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获的用户的一致认可,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可行的计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涂必玉,吴晖主编.新编中级财务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黄静编著.存货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崔金铭.ERP系统中的存货计价过程[J].e-works,2002.
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