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分析化学整理笔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2年10月收治76例肝硬化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筛选标准:将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患者、慢性腹泻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排除。经过检测,全部患者中有22例肝硬化GHBT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13例观察组和9例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例,平均(57±1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2例,平均(53±11)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有利尿治疗、保肝治疗、患者输入白蛋白和血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2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每天服用3次,用药持续12星期;同时配合服用5mg枸橼酸莫沙必利,每天服用3次,用药持续12星期。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检测血浆IL-2、IL-6和TNF-α水平,对肝功变化进行评价。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相关性方法对数据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1)经过检测,肝硬化GHBT阳性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同IL-2、IL-6及TNF-α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计算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846和0.827,如表1所示。
(2)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浆内毒素水平、IL-2、IL-6及TNF-α水平,观察组分别为0.384±0.227(Eu/L)、9.61±6.28(ng/ L)、52.83±27.95(ng/L)、26.41±17.67(ng/ L),对照组分别为0.715±0.212(Eu/L)、19.35±4.19(ng/L)、94.52±25.37(ng/L)、43.68±16.45(ng/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由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压升高,造成胃肠道蠕动缓慢,使胃肠道分泌、肝胆分泌以及胰腺分泌大大减少,肠道内部环境遭到破坏,使小肠内的细菌过度繁殖,并由此产生肠源性内毒素,引发肝硬化患者出现内毒素血症。本次研究肝硬化患者存在小肠内细菌过度繁殖情况时,经过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IL-2、IL-6以及TNF-α水平出现明显升高。内毒素血症会释放出大量白细胞介质如IL-2、IL-6以及TNF-α,对肝细胞造成损伤,使患者出现肝功衰竭。本次研究证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同IL-2、IL-6以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
本次研究表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在实施利尿治疗、保肝治疗以及对患者输入白蛋白和血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配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持续12周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同IL-2、IL-6以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肝功改善情况显著。因此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内菌群失衡情况进行纠正,恢复患者的胃肠道动力,能够使肠源性内毒素释放量大大下降,减轻患者的肝细胞损伤程度,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进行推广。
篇2
1《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以实操为主,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是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完全能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该课程知识点繁多而零碎,缺乏合适的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包括称量、配制溶液、移液、滴定等单元操作,每一个单元操作中包含着很多操作步骤,每一个操作步骤中又隐含着很多操作要点,因此该课程的知识点多而杂,前后无逻辑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困难。同时,该课程目前可用的教材都是以“实验项目化”为主要思路,而课程重难点——单元操作部分内容往往被忽视,因而在选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时非常困难。其次,学生课前无法预习,课后很难复习。学生在上课前应对每个实验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课后也应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等关键内容进行复习。然而,由于该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同时由于实验类课程的特点——实验场所只有在课堂上才对学生开放,实验仪器只有在上课时才准学生使用,因此学生在课前几乎无法预习,课后复习也很困难,从而限制了《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第三,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改革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分析化学实验》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示范操作、学生模仿[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示范操作和学生模仿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不可能再有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探索,也就更没有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2微课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3]。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形象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时长通常只有5~10分钟,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微课观看方便,可以保存在移动终端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恰好能够解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入“微课”十分必要。首先,微课体现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微课的核心手段是课堂教学视频,并配有文字、音乐、图片和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以往课前学生无法预习,或只有书上一些简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介绍,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微课的引入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观看教师制作的课前微课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到一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在课后,学生可以回放课上的实验内容,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查漏补缺。如此一来,由于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往该课程无法解决的预习与复习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其次,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上所述,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而《分析化学实验》是由若干个单元操作构成,如果将每个单元操作都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该课程的全部内容便可浓缩为若干个微课视频,这些视频涵盖了课程所有知识点,加在一起组成了一本“微课教科书”。教师将这些微课内容上传到网上以后,学生可以对该课程所有实验有计划地自主选择相关视频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因此,微课在解决课程教材缺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三,微课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前已述及,微课时代下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将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示范操作等环节移至课前完成,为课堂上学生实践操作环节赢取了更多的时间,教师可以从繁琐的演示、规范操作等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验环节中去。与此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和学生手中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学生可在课后继续进行拓展学习,对实验内容深入探讨,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将微课引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1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5],因此微课教学应从学生“建构”知识和技能的起点——预习开始。我们将分析化学实验的每一个单元操作都做成微课,包括称量、配制溶液、移液、滴定等,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应学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里的微课是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我们称之为“无声微课”。我们将这些无声微课上传至授课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里,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下载,事先观看视频进行课前预习。由于这些视频是无声的,学生只能看到教师的操作演示,而需要对操作步骤和每一个步骤中的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于是试点班级的学生自发进行了很多合作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要点进行了先期整理,并将存在的疑问带入了课堂,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预习效果。
3.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
课堂教学是微课应用的核心环节,如应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无声微课的基础上,我们每堂课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希望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当学生归纳的知识和技能与标准有出入时,我们便会在课堂播放我们制作的“有声微课”,学生通过对比来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有声微课的播放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最终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学生按此标准进行实验操作便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此时,由于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示范操作等环节均用微课替代,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学生模仿的教学环节,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有快有慢、有好有坏。这时,教师将有声微课上传至授课班级QQ群或微信群,替换课前上传的无声微课,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手机进行下载,边观看教师示范边进行动手操作。与此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验进程,有选择地针对某一操作步骤或操作要点反复观看、反复研究,以解决自己在操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一来,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分层次教学与差异化学习的问题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普遍反映每一堂课都有很大的收获。例如,我们将“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做成了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中使用。
3.3在课后复习中引入微课
在每一次实验课后,教师上传专门制作的“课后微课”。课后微课有别于无声微课和有声微课,将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归纳整理和课后延伸上。这些微课既包含了学生课堂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思考和课后作业,又包括了在课后学生对实验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还包含了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课后微课为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实验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复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下载观看课后微课后评价普遍较好,认为课后微课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传统的实验课堂被有效地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变为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模式。通过引入微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自主探究意识更强了,年轻人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总体而言《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我们的《分析化学实验》微课教学改革是成功的。今后,我们将提升教师自身的多媒体微课制作水平,让微课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同时更加注重微课视频中所体现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完善教学设计过程来提升微课视频的质量,并将行业标准嵌入微课,让我们的微课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林胜.基于“微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4,(10).
[2]冯思垚,黎亚红.微课与“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篇3
根据国内外知名学者的教学经验,针对药学实验班的分析化学考试目标一般设定为:(1)记忆、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公式、术语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3)联系已学知识解释分析化学的特定操作和相关应用;(4)运用所学原理与概念描述、解释或者说明现象和结果,清晰、有逻辑地表达思想,正确使用专有名词;(5)将所学的概念与原理运用于新问题情境中;(6)正确使用相关图表所呈现的数据信息;(7)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选择适当的实验技术;(8)处理、解释、评估实验,以恰当的形式(文字、表格、图形)展现,用恰当的专业词汇清晰、有条理地交流。基于上述目标,就要求不仅对学生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的记忆进行考核,而且应凸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评估。单纯的闭卷考试无疑利于实现考试目标的(1)~(4),但对其余目标颇难企及。故此,创新考核模式极为必要,而在传统的闭卷考试中整合开卷考试以及灵活互动的口试不失为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笔者对本班的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按照此思路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该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具体言之,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是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将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基石,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用闭卷的形式最为合适,而若采用开卷的形式,可能使学生忽视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和记忆。本次化学分析部分闭卷组成为单项选择题10分,填空题10分,计算题30分,问答题10分。试卷由出题小组依照教学大纲拟定,避免过多强调死记硬背,同时也兼顾授课的内容防止应该考的没有考到而误导学生学习。此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大纲要求掌握或熟悉的教学要点,记忆方面的内容约30分,一般应用的内容约30分。考查应用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记忆的知识进行总结,上升到一定理论水平再指导解题,可实现考试目标的(1)~(4)。
开卷考试的题目面广量大,覆盖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参考材料,以及对多个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全面理解和贯通运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归纳、演绎所学知识,利于今后的自学。本次化学分析部分开卷组成为综合题1题5问20分,设计题1题5问20分。出题小组在B卷开卷采用了《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含量》这个实验作为综合题,系统描述了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参考所带资料回答以下问题:结合实验条件解释Cu2+可以氧化I-的理由;解释调节溶液pH在3.5左右以及加入NH4HF2的原因;解释指示剂为何临近终点加入以及加入KSCN的作用(此问有提示,从沉淀溶解度考虑);给出Cu含量的计算式;最后提出本滴定终点变色较难观察(悬浊液),要求学生考试后查阅文献,看有无此类测定使得终点敏锐的改进方法。由此可见,该综合题可实现考试目标的(2)~(6),内容涵盖滴定分析概论、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相关内容,学生必须对教材和理论课内容熟练掌握方能进行解答。设计题为蛋壳中Ca、Mg离子的配位滴定设计,要求学生按照方法原理、仪器试剂、实验步骤、计算公式、结果表格等几部分完成,实现考试目标的(5)~(8)。设计题最后一问要求学生考试后查阅文献,看是否可以设计其他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中的Ca。开卷考试中的综合题、设计题最后一问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进行自学的能力。考核时闭卷开卷题目同时下发,总时间控制为2小时,学生只有上交闭卷的试题和答题纸后方可取回自带的参考资料再进行开卷部分的答题,这样不再限定某种类型考试时间,增加学生掌控时间的自由程度;不再限定参考资料,随便带什么书都可以,但是限定只能带一本,增加学生掌控教材或者参考书目的自由程度。由此学生所看的书目得以扩展,理论授课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和讨论上,学生也不会出现我学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析化学》就不看科学出版社《分析化学》的情况,本班学生一般都有不同出版社的分析化学对照参考,而且通过读书笔记能比较教材各自的特点。在口试方面,本学期采用了自行拟题/答辩的形式。学生学习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但学生看书自学容易迷失重点,同时不理解教学大纲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将本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指定一个章节,要求该章节结束后本组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合作拟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问答题,并给出正确答案。学期结束前,制作PPT介绍所拟题目,并明确考点,分析化学课程组三位老师现场评判,根据所拟题目的质量、与大纲的契合程度、PPT讲解者的表达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对该组学生评分,该评分占平时成绩的70%。这个环节的引入,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问题意识,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也适当培养了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并促进其团队合作精神。
篇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高中生相比较初中生学习压力增大,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快速掌握吸收,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当下化学学习的现状,我们可以总结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学习态度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时间紧张,对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为了节约时间一般只记忆重点,死记硬背,而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地吸收掌握知识,往往采取说教式的方法,教师说学生记,但学生究竟有没有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无从知晓,而且这样的课堂往往缺乏趣味,无法为高中紧张的生活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
高中生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较为广泛,高中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经验交流会的方式来组织大家交流学习方法,但是面对众说纷纭也同样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比较混乱,浪费时间。而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于学习工具的运用也较为简单,一般只是依赖教材,对于身边学习工具的利用率不高。
二、影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因素
首先,高中生的课程相比初中来说有了较大的难度,其中化学作为理科,且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较广泛的应用,知识较为繁琐,而高中面临着文理分科,故有的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其次,在目标设置方面,学生或者教师对于化学学习的目标设置过高,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完不成任务达不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另外在学习策略方面,学生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面临高考的压力又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最终会导致恶性循环,对于化学的学习没有益处。
三、如何提高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1.做好课前引导,制订合理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非一日就能养成,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很灵活的过程,故教师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方式,而当今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过程有时会感到盲目,所以明确学习目标并做好课前引导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示例1】教师在讲授“物质的分类”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一起看目录,指出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注意这些问题的思考,比如物质的分类标准以及分子、原子等各类物质的特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作出指导,不要让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过于偏,或者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钻牛角尖。
2.重视知识结构的构建,学会整理笔记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应当学会将整个学习内容的框架进行合理构建,凌乱的知识体系不仅无法加深学生的记忆,反而会使知识混淆,构建知识框架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做笔记,当今很多学生也在化学的学习中采用记笔记的办法,但是很多学生对于笔记的理解较为片面,仅仅是将教师的板书或者教材中的内容抄写在了笔记本上,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若想将知识系统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抄写,更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学会总结,笔记的形式不要过于单一。
【示例2】在各种检测试剂的分辨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试剂整理成一个表格,通过表格,列出各种试剂的颜色、气味以及检测后出现的现象,并写出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还可以附上生活中的实例,这样在翻看到这一内容时,不需要跨章节翻看,这个表格就可以让你一目了然。而且,学生在整理表格的过程中其总结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也在无形之间将这些知识复习一遍。
3.采取合理的检测手段,督促自主学习的效果
如果教师只给予学生任务而不去检测,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压力,学生究竟是否掌握了知识,对于所学知识是否能进行有效的应用都无从知晓,故作为教师应当在给学生一定任务的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有个合理的检测,这种检测的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发言,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以书面出题目,检测学习具体知识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多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任务,比如利用某一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在这些检测中,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而且有了一个检测的前提,自主学习的任务就不再是空话套话,而真正成为其学习的动机,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督促作用。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且灵活的学科,它既需要大量的记忆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说教式教育,学生将很难掌握化学的内在和本质,不仅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益处,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是无益的。故作为新课改大条件下的化学教师,我们更应该站在化学学科特性和当今高中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化学教育的真谛,不仅追求知识的传递,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高中化学的教育才会离成功更近。
参考文献:
[1]潘姜林.初探新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2011.
[2]谭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
篇5
一、实事求是,分析学情
目前,我校招收的五年制专科药学专业的学生中,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升入我校,从初中课程学习直接到大学课程学习,知识内容跨度大,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基础差,大部分是低于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极少数是远远低于高中录取分数线,并且他们在中学学习中没有好成绩并且学习习惯较差,大部分属于典型的“双差”生。因此,要搞好专科层次课程的教学,有一定难度。在开学之初,对我校2011级药学专业五年制专科班学生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显示:发出44份,收回44份,其中主动认真学习的有18份,会自学的有7份,对化学感兴趣的有13份,基本能适应教学的有22份……我们的预测与调查虽然反映了部分学生的学情,但我深知教学步履维艰、任重道远。
二、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鉴于以上学情分析,医学化学教学学生感慨难学,分析化学除了联系到无机、有机化学,还有物理、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那分析化学不是难上加难吗?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扣专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而不是“理论型”人才,学生要具备强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能力才是专科教育的优势所在。教学中一定把握“必需,实用,够用”,要针对教育的对象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进行教学。重点是对学生定量思维能力的培养,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而对于仪器分析部分的内容,大部分采用选学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设备欠缺)。
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1.引导、鼓励自学
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较差,因为他们不会自学,所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就差。教学中可在课堂中抽取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老师预留的问题去学习,看能否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学习特定内容,教师不给任何问题,看是否能把握重点、要点;让学生在每次课后自己总结,并且预习下次课内容,必要时抽查提问。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会学、能学。因此,他们也克服了学习的心理障碍。
2.适当施加压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要实现“会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引导之外还要施加适当的压力,如:定期整理笔记、限时完成作业、当堂回答提问等,使他们有学习的紧迫感,为“学会学习”奠定基础。
3.联系生活,感受乐趣
教学中有些问题能学,主要是复杂而抽象,如果具体、联系生活那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明了。如教学中学习准确度部分,引入一个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如果在当地买一支钢笔要花20.00元、买一件衣服要500.00元,到几十公里以外买同样的钢笔要10.00元、衣服490.00元,许多人情愿跑远路去买钢笔而不愿去买衣服。学生在分析问题后颇有同感,只是不知道怎样解释原因,有学生知道省下10.00元在买钢笔中占的比重高而在衣服中占的比重低,其实问题答案很接近,此时教师稍加点拨,省下的相同的钱是绝对误差,而所占“比重”是相对误差,买钢笔的相对误差大,买衣服的相对误差小。因此,人们非常情愿选择相对误差较小的方式,即用相对误差表达准确度更客观。还有在学习“对照实验”和“空白实验”时,我们不妨引入日常生活中购物检验称量仪器准确度的问题,空称时看看称是否平衡或在零刻度,即进行了一次“空白实验”;把一串已知质量的钥匙放在秤上称出质量对比,即进行了一次“对照实验”,学生从中掌握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打开以往学生考试的成绩单,尤其是有关化学方面的,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和水平,结合学生平时课堂中的表现,建议学生自愿组合成学习对子或学习合作小组,每组中至少有一人学习习惯和成绩都好的,由他们在平时学习中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学习氛围,对于发展好的给予鼓励、表扬,不好的督促、整改,合作学习有利于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五、实验实训,提高技能
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经之路,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联系起来,许多学生乐此不疲,也有部分学生不愿甚至害怕做实验,学生之所以不愿去做实验,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做,因此也就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动手能力退化,怎样去掌握其他技能呢?因此,对学生实验的要求要引导到位。
1.预习实验,预写报告
要想有好的实验效果,学生必须目的明确、心中有数、首脑并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在每一个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并预写实验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若实验现象异常,要学会找出原因,也要学会根据实验中的数据进行估算,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等好多实验中,要会根据实验步骤中的具体数据估算滴定消耗液体的体积或应称取固体的质量等。通过预习,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这样才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规范操作,认真指导
经验告诉我们,仅靠老师的几次标准示范和学生短暂的练习就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试管的使用、滴管使用、滴定管等的使用,即便是简单的实验器材,要真正规范操作都有一个严格的过程,许多学生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是该怎么做才怎么做”。要规范操作,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感受到规范的美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次,在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方面,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对屡教不改者给予批评指导。
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领悟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不规范操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他们在多次实验后才会反思、权衡利弊。同时,要让他们清楚规范操作在其他实验中也能受益,生活中的油盐酱醋、锅碗瓢盆都与实验有关。
3.及时反馈,检查报告
目前,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积极性不高,不督促、不检查,实验报告能拖就拖,交不上。所以,在学生实验完成后要督促其尽快处理数据,完成上交实验报告,最好是当堂批改、评定成绩。这样,教师可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要反复强调。
篇6
1.2网络学习平台的技术实现
自2010年起,《大学化学教学中网络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开始着手大学化学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该平台采用B/S结构进行整体架构,B/S结构的应用非常简单,客户端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运行,省去了客户端安装软件的繁琐,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网络体系结构。平台采用ASP脚本语言与ADO技术访问AC-CESS数据库来实现B/S结构的网站系统开发。ASP技术是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与其他数据库或程序进行交互实现动态网页的制作。AC-CESS数据库是微软推出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着存储方式简单、易于维护管理等优势,目前比较广泛地被中小企业与ASP技术相结合开发WEB应用程序。在本系统开发中,通过ASP脚本技术对AC-CESS数据库的访问突破了静态网页的功能限制,使得网站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信息的更新和维护以及在线答疑模块的实现。
1.3网络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
该平台由《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两门基础课组成的,。学习平台的栏目结构如图1所示。《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分别是为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的基础课,由于大一新生对新开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都不了解,所以,在课程简介模块中分别提供了这两门课程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的介绍。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内容丰富多彩,很多栏目深得学生欢迎,如化学资源功能模块提供了丰富的化学参考资源,这些资源分为八个栏目,分别是化学常数、科学名人、化学图片、动画库、趣味化学、化学热点、化学与生活和元素化学的故事,学生可以浏览或下载这些资料。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来看,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该模块。通过动画、图像、图形等媒体资料,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可实现网站的开放性和教育的个体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这也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位置由“后台”转至“前台”,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的简单过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得到了更精彩、完美的体现。由于课堂上的电子课件所含信息量大,许多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上课记笔记,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课内容。我们以多年教学中使用的教案为基础,以PowerPoint为主体软件,配合与化学结构和分子图形紧密相关的ChemOffice、ChemWin等绘图软件,开发研制出一套大学化学辅助教学课件,将课件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课后在线或下载浏览,可大大方便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电子课件模块提供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两门课程的相关电子教学课件,学生点击相应章节的链接后可以以网页的形式浏览这些教学课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与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在教学辅导栏目中提供了大量的测试习题及其答案,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随时进行相关内容的测试,学生在作答过程中,能了解自己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反复学习、思考,最终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对学习中和练习的疑惑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在线答疑模块与教师、同学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该课程的课后辅导答疑常常会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为了便于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情况的反馈,我们专门设计了在线答疑模块。该模块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后互动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就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提问或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较好地促进了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各种信息传递和反馈,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氛围。了便于网站的管理,平台另外设有管理员模块,网站管理员可以在该模块对网站的内容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实现学习平台的内容与课堂内容及时跟进。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海洋里倘佯而不至于迷航,在网站设计时,我们精心搜集了十多个与其相关的学习网站,以便于学习者有目的地登录自己所需要的网站,不仅节省利用搜索引擎而浪费学习时间,而且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辅助自己进行学习。
2大学化学学习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曾组织过我院2010级生物专业专科生、本科生及2010级化学专业专科生通过大学化学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络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辅导栏目,传输教学信息,下载学习资料,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的测试。通过在线答疑的互动功能,学生提出了大量的学习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相互启发,对所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通过查阅资料、教师答疑,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相互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源、学习时间、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将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汇集、整合在资源库中,使得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2011年底,课题组组织参与了网络自主学习的部分同学对大学化学的教学效果及大学化学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评价,从收集到的书面材料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网络学习平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篇7
高中生正处于心智成熟的关键阶段,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比较单薄,大多依赖于教师的灌输,习惯了被动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革新的突破口,着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翁,化学教师则应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建立自主的知识建构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创造潜能和天赋得以发挥,自身个性得到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一、精选合适的化学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是在无数化学知识宝库中选择的最基础的能代表化学基本特征的知识点作为基本内容。高中化学教学在内容选择上要有一定的取舍,一些过于高深复杂的理论无法在中学阶段介绍,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也受制于条件,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无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挖掘出适合学生施行自主学习的素材。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条件和环境能否提供学习中最佳的教学帮助,包括仪器设备、化学药品、教学工具、活动场所等各种外部情境。如果这些基本的条件不能得到保证,那么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很难开展。另外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比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等就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而另外一些宏观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且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如铝、铁、铜等金属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等等则适宜学生在课堂上自行或者分组展开自主学习。通过以上分析,高中化学知识中能适合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1、知识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其可理解的范围之内;2、知识点可从社会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相关资料,加强学生的理解;3、知识内在的逻辑性强,教材对内容的处理翔实;4、实验内容的选择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实现的,无危险污染小的实验。
二、创设有效化学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欲望
内在需求是驱使人们完成一项活动的力量源泉,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内心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应创造宽松愉悦的化学教学环境,发挥化学学科魅力,创设有利于引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充满乐趣和趣味的科学,其学习过程也是充满理性的,化学与自然、生活环境都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经历及所处环境来创设教学情境,以达到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用一支蘸有烧碱溶液的毛笔,在一张看似无色的纸上写字(实则纸上有酚酞),结果写出粉色的字来,这种变魔术式的寓教于乐的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主动探求化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对于不同的化学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更能解决问题。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整理收集本小组的主要问题,在课前交给老师。这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效组织设计备课,为创设问题情境做准备,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自我成就感。此外,还可以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把课堂教学中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都能亲身体验、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化学知识,充分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只有抓住这条方法指导的渠道,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才能够提高学习的能力。自学首先是通过阅读,所以阅读认知方法的指导是基础,只有掌握了有效的阅读之后才能从纷繁的文字中轻松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其次是听课阶段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记笔记是为思考和思维服务的,不要为了记笔记而失去更重要的内容。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梳理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学会整理归纳后,自然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领悟、掌握新的“学法”,提高学习能力。
篇8
1.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三.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四.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 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更需要学生作类似联想和归纳总结。
五、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2.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 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5.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篇9
1明确课程定位
化学基础课程分布于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每个课程体系里的课程一般分为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不同专业对化学基础课程的定位在培养方案中都有明确界定。对于化学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主要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使一些重要课程偏离毕业要求的导向。例如,《物理化学》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备受重视,但《结构化学》部分却由于知识难度较大,往往被定位为素质拓展课程,列为选修课程,远不符合化学专业的毕业要求。降低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无法保证毕业学生有系统的量子化学知识储备,不利于学生继续深造和从事相关工作。因此课程负责老师应该对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有整体的认识,明确所负责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找准课程定位,坚持不动摇。对于非化学专业的理工专业的课程体系,化学基础课程一般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且是必修。和数学一样,化学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化学基础课程所占的学时和学分,不同专业间差异较大,由各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需求度决定[2-3]。生物、医药、化工等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学时一般较多,以便有足够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容量满足毕业要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学时分配是制定教学大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决定了化学基础课程的知识容量。毕业要求中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一般比较概括,以《有机化学》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毕业要求:“掌握解决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工程问题的识别和表述;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并认识问题的本质”。毕业要求中只提到了化学等自然科学,对教学内容的导向不够明确,这就需要课程负责人对该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对毕业要求的解读准确到位,制定教学内容合理的个性化的教学大纲。
2明确课程目标
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所在专业的毕业要求为依据,对毕业要求形成有力支撑。首先,对知识范围有明确要求,以生物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为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各类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其历程、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有机化合物异构及立体构型等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内容、亲电加成、亲核取代、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和化学特征反应鉴别方法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而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在知识范围方面有了很大拓展,在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求了解化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其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要求,同样以生物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为例:“能够用于解决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复杂工程相关有机化学问题的识别和表述;能够根据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中的复杂工程出现的有机化学相关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并认识其本质。”而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要求侧重于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化学研究、开发和其它实际工作的能力。以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该专业课程体系内的其他课程目标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对该专业的毕业要求形成更全面的支撑。
3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处于不同的层次,一方面毕业要求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课程目标传导给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做教学内容设计时将毕业要求作为指导性纲领。首先将教学内容划分章节或知识模块;依据教材的章节划分教学内容一般较为合理,但有时很难满足课程目标个性化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教材的章节做适当的调整或自编教材。其次是将划分好的知识模块内容细化。每条知识链都能与课程目标紧密相扣,比较重要的课程往往有多个课程目标,一条知识链可能支撑多个课程目标,一个课程目标也可能被多条知识链支撑,因此知识链与课程目标就会呈现交错的支撑关系。再其次是知识点在知识链中的重要性、难易度确认。知识点的重要性是随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不同而有变化。例如生物工程专业,有机化学中的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是重点,而在地质工程专业将硅酸盐列为重点,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基本不要求。知识点的难易度和知识点本身有很大关系,也和学生的专业背景有关系。生物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内包涵《生物化学》这门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相关知识,而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无相关课程,因此知识难点的范围要大一些。确定知识的重要性和难度,有助于在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知识模块的知识容量、难易度和重要性,完成学时分配。毕业要求中普遍要求了解前沿理论、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专业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化学专业应增加对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介绍,并进行有机整合,使新的教学体系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注重开发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引入非化学学科应用化学理论解决科学研究或工程问题成功范例,有助于化学基础理论的阐释。非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教前沿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化学前沿知识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二是相关专业中前沿知识涉及的化学原理。,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例,其开设的《普通化学》中有关胶体的知识内容,能很好的解释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一般认为河流入海口流速降低导致泥沙沉降形成三角洲,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颗粒较小的泥沙在河水中形成胶体时,一般不易沉降,只有遇到含有强电解质的海水时,才迅速沉降,形成河口三角洲。在化学中胶体遇到强电解质发生沉降机理应在地质工程和水利工程专业中列为重点内容。毕业要求的最终实现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每个知识模块都对应学生的任务,包括课堂要求、课后要求和作业要求。明确课堂要求掌握具体知识点,课后补充拓展补充材料,作业要求的具体的题目。
4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与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的达成,需要合理的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4-5]。传统课程考核的平时成绩与考试对课程目标支撑不足,课程考核依据需要细化。课程的考核可分为:平时作业,课堂笔记,教学活动,期末闭卷考试。平时作业:作业完整,准确率>90%,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提交及时。笔记,笔记完整详细,能在笔记本或教材上将重要知识点记录和标注,并有自己的注释。教学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发起和参与讨论,翻转课堂内容组织全面,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准确率>90%。期末考试,合理分配各课程目标的分值,根据考察知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题型。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形成明确的量化关系,以有两个课程目标的课程举例列表,见表1。
5优选参考教材
篇10
由于该课程内容逻辑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公式较多,导致学生常常不易理解接受,难以学好。加上我校学生多来自西部民族地区,原有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1 重新设计教学方案,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我校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均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共涉及7个专业,在教学方案设计上,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第二层次为环境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第三层次为食品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在各个层次上体现出教学学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的差别,通过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各专业学生达到专业培养方案中所提到的要求,因此我们制定分层次的教学大纲,制定分层次的教学进度表,在教学中除了讲授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整理不同专业方向的前沿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分级教学的思想。[2]
2 大胆探索和尝试,提出3大教学法
以著名教育学家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为依据,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心里特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和形成过程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框架式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分为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胶体化学五大部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每一个部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热力学解决能量、方向和限度问题;动力学解决速率和机理问题;电化学解决电解质溶液理论问题,可逆电化学问题和不可逆电化学问题。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的学习,在教学中会把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提纲材料印发给学生,提纲中包含了章节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结构主线;要预习的内容、进度;讨论的问题;达到的学习要求等信息。
在每一个章节学习结束后,都加一个框架总结的环节,例如在物理化学热力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① 掌握热力学中 U H F G S函数间的联系
②掌握五个函数及重要公式间的联系
③掌握重要公式间的联系
④提倡由一个公式出发推导其他公式。
2.2 科学研究辅助式教学法
科研和教学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以科研来带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安排二类研究性题目,一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二是教师的科研题目。从实验题目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数据的处理, 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这既能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又为学生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多次在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3 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边活动,教师在主持,设计,调整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摆在首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兴趣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互动式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例如, “ 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一节的教学中,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课前教师给学生拟定如下几个讨论题目: (1)偏摩尔量和摩尔量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在多组分体系热力学中必须要学习偏摩尔量? (2)从化学势的定义中能够看出化学势是一个表示什么含义的物理量?(3)学完偏摩尔量、化学势和偏摩尔量集合公式,我们能从理论上解决什么问题?在交流互动中,认真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对独特的见解或新颖的观点, 进行鼓励。在交流互动中,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3],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3]
3 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实施多年,在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近40个左右的专业班级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分级教学,教学内容更加合理。
2)借鉴和吸收先进教育理论,由传统的“老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3)在教学方法上实现转变,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记笔记做习题”转变为框架式教学法、科学研究辅助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
总之, 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需要我们结合化工类各专业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合理选取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大胆尝试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学习和借鉴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和理论,大胆尝试教学方法改革。最终培养出基础知识深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育志 宋健华关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广州师院学报.1998(4).19:14-18.
[2]高盘亮 与时俱进,实现物理化学教学的创新[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6).26:76-78.
[3] 赵东江 高师院校物理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2).21:54-56.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reform in Ethn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Engineering Physics
PengCheng1 TianHUA1
篇11
……
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它驱逐着腐朽的败叶,
让自由、幸福温暖人们的心房。
刚强的东风啊,
你猛烈地吹吧!
我们要扬起鼓满东风的帆船,
跟着我们的舵手—党,
乘东风,去破万里浪!”
“乘东风,去破万里浪”,这是当时年仅18岁的程代云的少年壮志。这种志向,虽然从不向外人道来,却涌动在他的血脉之中。
2013年2月,年过古稀的程代云迎来又一个喜讯,他领衔的研究成果,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是这对程代云来说,并不意味着一个句号的完成。“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与之相应,他仍然耕耘在核生化防护装备科研一线。或许正是防化人的这种精神,成就了我军防化装备研究的基业常青。
初偿凌云少年志
1963年,程代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
参军后,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他很快就在科研工作中崭露头角,并开始独立负责项目。
“春风得意马蹄疾”。程代云刚刚参加工作就负责诸多项目,并在其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当他对人生和科研事业踌躇满志之时,“”来临,他的科研生涯随之走向低谷。
1964年,程代云在回乡探亲期间,与川东华蓥山区一所医院的医生明武菊相识相恋,二人于1967年完婚。但是直到1983年,明武菊的随军问题才得以解决。
当时,工作志向长期得不到伸展,生活上对照顾家人无能为力的亏欠感,一直压在程代云的心头。而此时,成都母校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为他提供了一个教职。何去何从,程代云陷入迷茫。
然而,对防化事业的热爱,对国防建设的深情,最终让他选择留下。他要用加倍的努力和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程代云说,他事业的再度崛起,要感谢一个人的欣赏与提携。这个人就是防化研究院原院长、著名防化专家高方。
在人才济济的防化院,内敛低调的程代云起初并没有进入高方的视野。但是在对程代云的“三次考察”中,高方认识并认同了这个来自四川的小伙子的干劲和能力。
1982年,时任防化部副部长的高方,推荐程代云承接某研究所的项目。程代云背起行李来到车间现场,一待就是几个月,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方案论证、设计、设备研制和现场评价工作。他严谨踏实的作风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1983年7月,不满43岁的程代云被任命为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总工程师(副师职),这是当时防化科研系统最年轻的所领导。从此,他得以在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躬身开拓育新苗
作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摆在程代云面前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科专业的建设问题,二是高学历人才的培养问题。
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是以集体防护、个体防护以及防毒材料为主的装备技术研究单位,涉及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纺织服装、橡胶材料、环境化工、分析化学、材料学等学科专业。所里的主体专业如何发展?整体专业如何配置?需要配置什么样的人才?从哪个院校引进?人才梯队如何建设?……程代云上任后,问了自己无数个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深入调研,殚精竭虑。
主要矛盾抓住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程代云对于《矛盾论》再熟悉不过。他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专业配置。只有专业配置清晰了,人才的配置、人才的引进才能跟上。
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防化研究院为“兵器化学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研究所迎来了第一批“兵器化学与化工”专业的研究生,并委托华东化工学院和华南工学院共同培养。还聘请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李琬教授、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家镛学部委员等为兼职研究员共同培养,这一步在当年实为开先河之举。
1985年5月,在全军防化装备规划总体论证会上,程代云作了建立化学防护装备体系的报告。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程代云将研究所的专业做了大规模调整,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室;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发展重点,进行了人员调整和配备;并就各个方向的发展进行了中长期规划论证,从而完成了核生化防护专业发展的基本建设。
在程代云的身体力行以及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下,80年代初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接收和培养的研究生,目前都已成为该所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挑起了核生化防护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的大梁。
程代云曾说过:“如果没有参军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当老师。”当一名人民老师是程代云年轻时的理想,尽管理想没能实现,他的教书才华还是得以显现。在防化这个大舞台上,他多次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登上讲台,将他扎实的基础理论、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大家。
1982年8月,他又走上了讲台,为了弥补工农兵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防化研究院专门对他们进行所谓的“回炉”教育。防化研究院成立专门的补习班,从各个所里抽调科研人员作为教员。程代云也被抽调过去,为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讲授“物理化学”课程的“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
一些当年听过他讲课的人对那段往事还记忆犹新:“程代云的课讲得很精彩,很能抓人。晦涩难懂的理论,经过他一讲,就变得很容易让人理解。程所长的板书尤其漂亮,字写得好,行楷小字很有功底,而且从来都是工工整整、认认真真的,看着就养人眼目、心旷神怡。”
1985年,防化研究院具备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作为硕士研究生指导导师,程代云认为自己亲自授课是责无旁贷的,他采取了集中授课的方式。通常他上午处理各种行政事务,下午4小时授课,连续10天,讲完所有的课程。余下的时间,让学员消化吸收,答疑解惑。要知道,为了能够讲好这40个小时的课,他常常是通宵达旦地翻阅各种资料,准备教案。尤其是在此期间,他翻阅、查看了大量的俄文和英文的经典著作,诸多论文他到现在还是信手拈来,张口就可以说出是谁在哪年的什么刊物上发表了什么样的论文。
晚年的教学已经不用板书了,程代云学会了多媒体教学。2003年,已过花甲之年的程代云,亲自撰写《化学防护的某些进展及前沿领域》的教材,并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讲稿。虽然学习电脑打字和使用电脑软件,对于他来说不亚于学钢琴,但是老先生凭着认真的态度、执着的精神,还是用他生疏的指法敲出了文稿,并学着制作PPT讲稿。之后,他在北京、乌鲁木齐、兰州、广州和成都等地为总部机关、海、空、二炮、各军区作了多次高技术讲座,受到了广泛好评。
1992年,程代云牵头组织了“环境化工”博士点的申报工作。1993年12月,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五批博士生指导教师。1996年初,为了能够引进更高水平的人才来所工作,程代云又首开“项目博士后”的先河,随后防化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挂牌成立。
终酬乘风破浪志
1985年7月,程代云被任命第一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身为所长,他始终关注着国内外防化科研的动态,关注着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任所长的12年里,他先后倡议和组织了多次防护研讨会,主持了全所“七五”至“九五”化学防护技术发展科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亲自撰写多篇论证报告,为“七五”至“九五”期间防护装备科研型号项目和重大基础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奠定了基础;并结合各个时期的战略方针调整,提出了核生化防护装备科研的发展方向、重点,努力保持了专业建设与外军同类装备基本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还主持研制了我军多项重点型号的化学防护装备。
担任所领导的十几年间,该研究所先后获得多项科技奖励,这些成绩凝聚着广大科研人员的探索和劳动,也倾注着程代云的心血和智慧。
在他负责的项目中,他与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工人一起吃食堂、下车间,一点没有领导架子。但是让所有课题组人员最为感动的,还是程代云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不拘一格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程代云说:“做研究工作,一定要有理性思维,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能仅凭直觉、想当然;只有在具体科研项目中不断地锤炼,才能把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自己的才干。”
程代云对新科学和新技术很敏感,对前沿技术的把握和驾驭能力很强。他能够提出许多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同时,在面对科学难题的时候,他迎难而上,毫不退缩。他常常在课题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勇于承担。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囿于固有的思维模式。他常常引导他的学生突破原有的实验方式或实验路线,在一种全新理念指引下,攻克难关。
由于程代云同志在化学防护领域学识渊博、理论基础深厚、治学态度严谨,1997年和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第四、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还担任中国兵工学会理事、高级会员、会士及活性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会首批高级会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化学工程系兼职教授等学术职务。他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组织召开了三届全国防化学术会议和五届全国活性炭学术讨论会,邀请多名外国专家来所讲学。
1997年6月,程代云从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
在院领导与他谈话并交接工作的当天下午,他没有向院领导提任何要求,而是匆匆准备行囊,穿上文职军服赶赴湖北宜昌,冲上了科研一线。
他心中永远的追求,是为之奋斗多年的防化科研事业。没有行政事务的羁绊,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出版译著《非均匀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纳米金催化剂及其应用》《集体防护装备技术基础》及《军用吸附技术》等三部学术专著,还参与编写了《核生化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和《居室环境与人类健康》两部专著。
特别是《集体防护装备技术基础》及《军用吸附技术》两部专著,都是他退休之后完成的,这两部专著凝结了他毕生的心血,尤其是后一本书,酝酿、积累是从年轻时就开始了。
曾经帮他整理过手稿的同志感叹他的积累太丰富了—一摞摞手写的笔记,一打打推演公式的草稿。有的手稿已经泛黄,有的纸张已经变得很脆,但却完整、清晰地记录着老先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学术的追求。
篇12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物理课程中培养创新意识体现在:一是通过观察、实验、实践活动,取得资料,获得数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在对知识进行重新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有新的突破;三是物理学史的熏陶。物理学史大量事例表明,不囿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新的思想前提。让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培育健全的怀疑心,敢于有不同意见,敢于“标新立异”。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摧残天资优异而具有创造力的青少年,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思考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二、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学方式需要做一些改革,尤其是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更应注重遵循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我们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事物常有一颗好奇心,因此就有探究的欲望,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这一能力将随探究实践的累积而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些生动情景,这样学生会在多媒体的情境中激起疑问,并且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进入一种好奇、渴望、急不可耐的求知境界,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新大纲、新教材具有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要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除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精打细算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创新性地创设生动、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索――自主学习”这样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教师利用多媒体体制作技术,创设有关学习情境,展示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
篇13
Team Basic Learning Relate to a Exploration Which Applies to
Basic Chemistry Teach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HUANG Jingying, HUANG Suoyi, LU Haifeng, ZHONG Zhaoyin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Abstract The Basic Chemistry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the knowledge points are unorganice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so on. It exist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aching large capacity and less teaching hours in the teaching. But with the TBL teaching method can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nefit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our school's Basic Chemistry,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eam collaboration.
Key words team basic learning; basic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and explore
基础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内容随科技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更新和扩充,而学校倡导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使该课程的学时被压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为后续开设的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及药理学等课程做铺垫,成为教学工作上的重难点。要想更好地解决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容量大与教学时数少这一矛盾,寻求一种适合学生现状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有研究学者发现,T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①如今,TBL教学法的应用是日益广泛和成熟,TBL教学模式的优点渐渐引起国内医学教育的重视,部分医学院校在基础和临床课程中开始引入TBL教学模式。我院紧跟时展的步伐,结合课程特点,将TBL教学模式引入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本文将介绍TBL教学法的本质及其在基础化学课程应用的优劣,以便更好地改进与完善教学。
1 TBL教学法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②团队是有5~7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去研究探讨,以完成该学习任务。在这过程中,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及参与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③第一阶段为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内容为教师提前确定教学内容和要点,给学生下发学习任务,让学生做好课前阅读和准备;第二阶段为课堂教学阶段,主要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个人预习测试、团队预习测试、应用性练习等;第三阶段为总结评价阶段,主要是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进行总结。
2 研究方法
用类实验性研究。对临床医学专业同一年级不同班级整群抽样,通过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T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LBL教学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由若干个5~7名学生组成的小组构成。
3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1)根据性别、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等因素分好小组,每个小组5~7人,各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2)由教师确定好教学内容,提供教学大纲,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查找文献、网上搜索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预习过程中,将疑惑之处做好标记,方便在课堂上小组讨论解决。
第二阶段:(1)在课堂上由教师出题进行课堂测试,每个人独立完成。(2)按小组的形式坐好,把教师提出供小组讨论的问题拿出来与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说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向组内提出个人不理解或无法解答的问题,看看小组内其他成员有何种见解并虚心请教,同时自己也要思考其对错。在小组讨论时,难免会有一些“跑题”的现象,就是组员们的注意力没有完全集中在讨论问题完成任务上,所以这时候小组长就要负责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和讨论的重心转移回来。在组内讨论时记录好讨论的结果,讨论好之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若内容有些错漏则可由组内成员进行补充)。(3)由教师对各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纠正,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正确答案,解决同学们心中之惑。(4)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由组内讨论解决并自己总结。
第三阶段:(1)小组内对各成员的贡献度互相评分,还有个人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评分(评分要求真实、合理)。(2)教师对本次课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通过课堂表现、课堂测试的结果和组内评价得分做出综合评价。
4 实施效果
通过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学生成绩的比较、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比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等,发现使用TBL教学法的一方比较占有优势。通过课程反馈评价结果和教师访谈结果来看,同学们多数支持采用TBL教学法来授课,有部分同学认为采取该教学法花费精力大,投入时间多,仅适宜作为基础化学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的补充。
5 TBL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基础化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同学们大多都是各有各的学习方法,不在意别人怎么样,自己学得好就行。这样的心理容易导致同学们的成绩及各方面的能力出现两极分化,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不高。在TBL教学法中,要求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最终意见达成一致。这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对知识点充分掌握,不仅要完成好个人任务,还要帮助队员完成任务。通过队员们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借鉴,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通过队员的辅导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其他队员也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这样下去,学习成绩可以得到提高,教学质量自然提高。
(2)增强了师生互动,能够活跃气氛,增加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同学们与老师交流的次数较少,只有在遇到不懂的地方,才去请教老师。有些同学甚至从来没有与老师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课堂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有些同学甚至自己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根本不理会老师,整个课堂非常沉闷。而TBL教学法能够改变这个局面,把每一位同学都予以课堂主人这一地位,使得同学们不得不参与课堂,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与老师沟通,与同学交流。这样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师生关系也得以向好的方面发展,学生自身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便渐渐得以提升。
(3)改变了传统教育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陷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和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完全依赖老师,不会自己主动地对知识点进行分析,而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理解。被动学习就像是赶鸭子上架,结果只能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而TBL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中心,没有教师一层层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只有通过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思考,才能获取知识、完成任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动的地位,愿意主动学习,不仅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 TBL的不足
由于小组讨论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使得整个流程的进行变得有些仓促。再者,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兴趣盎然,但同时也将同学们的注意力由互相学习转移至完成任务,使同学们不太在意互相学习的过程,而是只看重任务是否能够完成。第三,由于时间短,任务重,这需要同学们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准备过程需要投入的精力大,花的时间多,这不免会使同学们对TBL教学法产生抵触心理,一旦这种抵触心理产生,那么学生对基础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降低。
从TBL在基础化学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能从TBL教学法收益的都是那些自律性较强、自主性较高的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态度较为被动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无疑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好坏两面,虽然TBL教学法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优点是值得肯定的。只要了解TBL的本质和优缺点,懂得选好合适的教学内容,熟悉其应用技巧,在TBL不足的地方搭配上其他的教学方式,不断地研究和改进,那么提升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便不足以成为难题。④
*通讯作者:黄锁义
本课题为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 198);右江民族医学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专项课题立项项目(JGZZ2013-03);右江民族医学院2014年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右医教字[2014]39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化学学科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号);广西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建设项目(桂教科研[2013]16号)
注释
① 赵微,郭丽双,刘俊峰.以团队为中心教学法在解剖学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4.28(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