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茶艺礼仪的特征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茶艺礼仪的特征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茶艺礼仪的特征

篇1

随着全国消防部队对心理工作实务的重视与摸索,对部队官兵实施心理测查已经成为把握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确保各级队伍稳定、推进部队人文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心理测查采用SCL-90(王征宇,1984年译稿),施测对象为××支队××中队官兵。受测人数为25人,占中队官兵总人数的78.13%,收取有效问卷25份,有效信息反馈率为100%。现将测查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1 施测问卷统计结果

1.1 受测人员概况

受测人员为25名官兵,均为男性。年龄为17~28岁(以周岁计),其中17~20岁(含20岁)的人员13人,占受测人员的52%;21~28岁的人员12人,占48%。受测人员中,干部2人,占受测人员总数的8%;士官9人,占36%,其中一期士官7人,占28%,二期士官2人,占8%,中队的两名三期士官未参加测查;上等兵5人,占20%;列兵9人,占36%。

1.2 受测人员简析

受测人员的性别、年龄以及职别分布表明,此次接受心理测查的人员皆处于青年早期与青年期,人员比例无明显差异;受测士官与列兵分别为9名,所占比例最高。

2 问卷得分概况与简析

2.1 问卷总分值概况

25份有效问卷总分为3117分,总平均分为124.68分;平均分低于124.68分的问卷17份,占68%;平均分高于124.68分的问卷8份,占32%。总分值在160分以下的问卷23份,占92%;总分值高于160分的问卷2份,分别为210分和291分,占8%。17~20岁(含20岁)的人员总得分为1642分,平均分为126.31;21~28岁的人员总得分为1475分,平均分为122.92分。中队干部总得分为197分,平均分为98.5分;士官总得分为1055分,平均分为117.22分;上等兵总得分为686分,平均分为137.2分;列兵总得分为1179分,平均分为131分。

2.2 总分值结构简析

2.2.1 问卷总分值与总平均分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内。

2.2.2 两份问卷得分超过160分,且分值超高,但所占比例仅为8%,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呈常态分布。

2.2.3 两个分段年龄的人员分值无明显差异。

2.2.4 按照分值高低进行排序,上等兵平均分最高,其后依次为列兵、士官、中队干部,提示我们应关注上等兵与列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2.2.5 担任班长或副班长的人员得分无明显差异;战斗班群体得分明显高于通讯班与驾驶班,提示我们应关注战斗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2.3 问卷分值简析

2.3.1 因子分分值概况

受测的25名人员中,阳性项目中得分超过3分的人员为20人,阳性症状均分为1.03~5.29;其中,2人的阳性症状均分为2.44和5.29,均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1人的“躯体化”分值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强迫症状”因子中, 4人分值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 “人际关系”因子中, 6人分值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抑郁”因子中, 2人分值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焦虑”因子中, 2人分值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敌对”因子中, 2人分值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恐怖”因子中, 2人分值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偏执”因子中, 2人分值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精神病性”因子中, 3人分值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之外。

2.3.2 将因子分分值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相比较,对位于常模范围之外的项目数量与平均分值进行排序,各因子依次为:人际关系、强迫症状、精神病性、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躯体化。提示我们应尤为关注中队官兵的人际关系问题、强迫意念及“精神病性”倾向的自我认知。

3 问卷结论分析

3.1 群体统计主要结论

虽然存在少数超出常模标准的人员,大多数受测人员的统计结果均位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范围内。依据统计分析标准与心理测验标准的界定,该中队受测官兵的心理特征呈常态分布,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3.2 “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最为显著的因素,官兵的“冷漠”心理倾向明显。

3.2.1 群体心态中的“冷漠”倾向。从中队干部的心理测验结果来看,此次参与心理测查的两名干部所得分值处于常模范围内。对各类因子或各个分项的判断无明显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出现了一个矛盾的情况,即充当“人缘型”、“首领型”人际角色的一名干部在“人际关系”因子中得到了较大偏离常模标准下限的分值,换句话说,该名干部的人际敏感程度比较低,缺乏对人际关系的感知度和敏感度,呈现出较显著的冷漠心理态势。士兵的冷漠心理也有一定反映,更普遍的情况是结合疲劳感、偏执认知、兴趣下降等多重呈现。

3.2.2 群体“冷漠”心理具有隐蔽性。冷漠心理是一类深层次的、特殊的心理态势,在群体中极具隐蔽性且容易泛化。通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很容易观察且辨识出敌对、多疑、孤僻、暴躁等人格特征,而冷漠心理则被掩盖在热情、悲观、不合群等的情境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常说的“闹市中的孤独”即是冷漠体验。

3.3 超高分值问卷简析

2份问卷(以下简称问卷A、问卷B)得到远远超出中国正常成人常模的分值。

3.3.1 问卷A统计情况

问卷A得分210分,平均分为2.33;阳性项目数为86项。问卷中六类因子超出中国正常成人常模。按照平均分值高低,依次排序为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焦虑。

依据分值统计结果,受测对象A(问卷A的应答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低。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度高,呈现出明显的心神不安、“不自在感”与自卑感,隐约存在“消极期待”的心理特征;存在以苦闷的情感和心境为代表性症状的抑郁心理,同时伴有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特征,存在部分认知或躯体方面改变的倾向;存在无法摆脱的思想或想法,日常生活中也许非常爱干净,个性顺从、办事认真,时间观念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遇事谨慎但略显优柔寡断,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存在敌对或猜疑想法;睡眠质量不佳,可视为心理失衡引发的生物链锁反应。

3.3.2 问卷B统计情况

篇2

一、“开、绷、直、立”的艺术特征

“开”――人体动作尽最大的可能向外部拓展。芭蕾舞演员在站立时,脚膝要开成180度,四肢动作要向四面打开。身体从肩、胸、胯、膝、踝5大关节向外打开,最大限度地延长肢体的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范围,增强表现力,同时也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使身体理想化、完美化、职业化。

法国舞蹈批评家安德列•莱维森曾说:“芭蕾舞出发点的根本原理――外开性……在一般情况下,人体腿部的动作仅限于前后运动,而当腿外开,就可以使它在任何方向――前、后、旁、斜线、划圈运动,在所有这些方向,动作都显得轻松而优雅……”②苏联著名编导罗•扎哈洛夫在《舞剧编导手法》一书中表达过这样的看法:要充分掌握古典舞的全部动作,就必须具有充分外开性的胯骨,这样才能使双脚轻松地站成一位,并且令双腿外开地向前后两旁抬起。同时,胯部的外开,必然造成舞者收腹、挺胸的直观效果,强化了身体的直立感。由这种直立感产生的臀部收缩与足部向上踮起,又会给人一种挺拔欲跃的感觉。这样一来,“开、绷、直、立”在一个基本的站立动作中就得到了统一的体现。由此可见,展开胯部是芭蕾舞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

舞蹈家以一腿足部为支点,另一腿足面绷直向后尽量高抬、伸展;一臂沿高抬腿伸展的相反方向前伸,形成身体水平方向的直线;另一臂向侧后面抬起,与直立的躯干基本成直线,从而产生平衡。此外,人的四肢伸展到了极限,加之脚尖的踮起,强化了纵向的延伸感,使人体在最大限度内向四个方向拓展。

“绷”―― 芭蕾舞种,将膝关节和踝关节绷直,绷起足尖的站立,可谓芭蕾舞最突出的视觉特征,同时,还要求显示出人体肌肉的外形。

“绷”也是芭蕾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芭蕾舞作为一种形体艺术,必须通过“绷”才能将肢体放射到舞台当中,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能量聚集在肢体末梢部位,使舞姿更加舒展,从心理上延展了肢体的长度,增强了舞蹈动作的力量感与节奏感。,也拓宽了“开”的审美想象力。

“直”――指双腿膝盖伸直以及后背的垂直,也就是使身体垂直拉长,使舞姿舒展优美,达到完美的长线条视觉造型。

芭蕾动作在舞台中的动作路线也多呈直线形,这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舞的“拧、倾、圆、曲”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古典舞蹈中普遍存在的脚腕和手腕的有力回扣,在芭蕾中是见不到的,取而代之的是脚的用力绷直和手的自然伸展。外开的、绷直的脚尖,强化了腿部乃至躯干直立的感觉,加长了人体的延长线,提高了人体重心的位置,造成了舞蹈家向上升腾、放射的效果,也间接地放大了“开”的效果。

“立”――足尖直立,即身体的直立挺拔,使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其空间占有感就像古典宫殿似的傲然挺立,给人以稳定健美之感。

只有在“立”的基础上,“开”才有条件。稳定健美的“立”是放大延伸的“开”之所以实现的前提。同时,“开”也大大丰富充实了“立”的审美表现力,令“立”不再仅仅是稳定健美的“立”。

由上述可见,作为古典芭蕾动作与美学基础的“开、绷、直、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我们习惯上经常把它们四者分而论之,但是,从根本上讲,它们并非彼此无关或各自独立,而是共同塑造了古典芭蕾的技术与审美特征。进一步说,“开、绷、直、立”四者中,“开”字为先,“开、绷、直、立”的后三者无不与“开”字相关,无不为“开”字服务,无不受“开”的统摄,在此基础之上,加之“绷”“直”“立”三者的共同塑造,芭蕾技术与形式美感的大“开”,才更为鲜明地跃然眼前。

二、“开、绷、直、立”与中西方艺术

“开、绷、直、立”的身体造型与西方艺术文明之源的古希腊雕塑、建筑造型所体现的凸起、清晰的几何造型观念相通,而几何观念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的各门艺术。

西方音乐中复调音乐的对位法基本构成于几何原理之上,并使五线谱坐标空间形成多声几何主体造型的艺术空间,这正好和芭蕾舞身体强调精确的几何造型观念相通。西方的弓弦演奏,下弓常常提得很开,不像中国弦乐(如二胡)的弓夹在两根弦之间。小提琴的弦张得直直的,加上有指板在弦下面,弦受压力后不可能像二胡那样出现弯曲。此外,小提琴等弦乐器演奏时,每个音的手指站位都要求立直,不许拖泥带水,滑音也不是其基本音乐语汇。这些演奏方面的“开、绷、直、立”给人一种刚劲、刚性的力量。与之相比,中国音乐演奏中的“拧、倾、圆、曲”则给人一种柔韧的感觉。

“开、绷、直、立”呈现外拓性的特点,也体现在欧洲的建筑、园林之中。西方建筑明窗洞开,举柱伟立,文饰纵横,并附以精美的雕刻,仿佛要将天下之美尽现于世人目前。宗教中的“神”,要用直观、崇高、神秘的视觉形式去吸引人们、威慑人们。宗教建筑表现出外向的、放射的形态特征。德国乌尔姆教堂、科伦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都有又尖又高、鳞次栉比的塔群,瘦骨嶙峋、垂直耸立的束柱与筋节毕现的飞拱尖券,创造出飞舞之势。仿佛能使这些巨大的石头建筑随时脱离地面,冲天而起,人们的灵魂也随之升腾,一直升到苍穹,升到天国上帝的脚下。

西方建筑与园林的这些典型特征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几乎看不到。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园林往往融为一体,共同营造着中国人心目中的自然与生命,表现宇宙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不是外显,也不是外拓,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交融,人的主观心灵与天地自然的沟通,完全不同于西方宗教建筑所强调的营造一种升腾感与神秘感。

由上述可见,中西方艺术不仅仅在技术特征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在各自艺术的创作与审美理想的追求上都存在着明确而深刻的个性差异。

三、古典芭蕾与中国传统舞蹈的文化差异

在上文中,探讨了中西方舞蹈及相关文化具有的众多的差异,那么,这些差异源于何时又来于何处呢?

首先,这种差异源于人类文明起源之初,并且可以从中西方不同的语言文字中找到论据。

中国古代甲骨文、钟鼎文文中的“舞”字写作

从上图中的 “舞”字可以看出:其一,“舞”指人体动态。其二,记号着重表现上肢,可见古人“舞”的概念重在上肢运动。其三,记号反映人持物而动,和祭祀、宗教活动有关。

“蹈”字,《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践”的意思,就是以脚踏地。在古代论舞文字中,“舞”往往单独出现。很少出现把“舞”和“蹈”放在一起连用(即写作“舞蹈”)的文论。比如现在常用的一个词――“手舞足蹈”,其中的“舞”和“蹈”分别指上肢和下肢的运动。

在西方,人们将“舞蹈”称为“ballet”和“dance”。“ballet”源于意大利语,是“跳跃”的意思,而“dance”源于古代高地日尔曼语“danson”,是“伸展”的意思。

从上述对中西方“舞蹈”一词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可以看出:第一,中国人的“舞”着重指上肢运动,西方人的“舞”偏重于下肢运动。第二,中国人注重持物而舞,动作呈弧线或圆形。第三,对于下肢,中国人重视“践”,即以足踏地,而西方人重视的是跳跃,注重人体摆脱大地的努力。前者是向大地收敛,脚踏实地,与大地相亲相依,后者则是向空间开放,意在升腾。③

之所以中国人执着于大地,首先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立国,中国人安土重迁,固守大地。中国的建筑一般不向高处发展,而向大地横向、水平地延伸,例如长城就是典型的中国建筑,是一条盘旋在中国大地上的长龙。中国的四合院也是在平面延伸,不向高空发展,即便是故宫中也几乎没有什么楼房。所谓的“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等,其实都不是很高的建筑。中国人登高只是望远,看的还是平面大地而已。偶然想象升空,最后还是想回到大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其次,古典芭蕾的“开”可以从舞蹈动作中找到例证。

在芭蕾舞的动作中,跳跃动作的种类众多,出现频繁,有中跳、小跳、大跳等。每种跳又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小跳有擦地双落跳、擦地单落跳、滑步、双起单落跳等;中跳有带跳的空中单腿划圈、敞式西松、闭合式西松等;大跳有凌空越或大跳、变身跳等。大幅度的跳跃是造成芭蕾舞中人体向空间拓展形态的重要原因。④然而,在中国古典舞中,跳的动作不但少,而且相对于芭蕾中的跳,其跳的幅度和高度都小。

从芭蕾舞多腾跳动作,而中国舞蹈缺少腾越动作这一点看来,也可以说明另外一个问题,即西方的舞蹈讲究通过外部的形体与造型,表达外在的宏大与延展,中国传统舞蹈则更为讲究舞蹈动作与造型的内在气韵。

对上述观点,有人认为,以古典芭蕾为代表的西方舞是为了使人从大地解放,以确证自己的存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张扬,因此偏重于下肢的动作。芭蕾舞往往要掂起脚尖,高跳、蹦脚,具有放射性,仿佛要摆脱大地的怀抱,寻找新的空间,试图通过不停的跳跃,飞上天空,寻找自由。然而,东方舞则很少有腿部的弹跳动作,表现的是对大地的眷恋,总是依依不舍地在大地上徘徊,因而偏重上肢的运动。这恰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表达的看法不谋而合:西方的舞蹈者总是试图使自己摆脱地心的吸引力,努力跳起来,在空中翱翔。中国、日本和朝鲜的舞蹈者则牢牢站在地面上,很少把脚高抬,他们沿着一定的几何形,缓缓地移动脚步;臂和手的动作千变万化,而且极受重视。而在西方舞蹈中,很少应用手的动作。这又如法国的瓦莱里的观点,即“舞蹈是为了从大地获得解放,是为了确认自己的存在”。⑤日本舞蹈评论家郡司正胜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日本舞蹈所表现的是眷恋大地,是依依不舍地在大地上往来慢行……西方舞蹈是放射性的,是憧憬天上;东方舞蹈的动作是内涵的,是眷恋大地的……日本舞蹈所要表现的,并不是要离开生活寻找具有新的时间和空间的美的另外的世界,倒是以大地为乐土”。⑥

综上所述,古典芭蕾的“开、绷、直、立”并非偶然而就,其形式与审美特征不同于中国传统舞蹈,离不开其自身的文化,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差异,从根本上讲,都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与民族心理、性格所造就的。中国人的含蓄,使得中国人所塑造的生活环境与艺术也是含蓄的;西方人天生自由开放,他们所创造的生活环境与艺术也是外拓外向的。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注释:

①安德烈•莱维森:《古典舞蹈精粹》,《舞蹈摘译》,1984年第2期,转见《人体文化》,94页。

②安德烈•莱维森:《古典舞蹈精粹》,《舞蹈摘译》,1984年第2期,转见《人体文化》,133页。

③谢长、葛岩:《人体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31页。

篇3

Abstract The soil fertility condition in 9 acquisition points of 3 different Panax notoginseng cultivation areas(Xinjia Township,Huatong Township and Wupin Township) in Jingxi County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certain different index soil fertility in Panax notoginseng cultivation areas of Jingxi County.The indexes of Acid reflection(pH value) of Panax notoginseng cultivation were from 4.69 to 5.16.The indexes of organic material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ere from intermediate to abundance.Available phosphorous was in a abundance condition(52.37~89.52 mg/kg).The distribution of available nitrogen was inhomogeneous,from shortage to intermediate(33.6~92.4 mg/kg).In different regions,3 districts existed not really obvious differences.On the whole,the comprehensive soil fertility of Xinjia Townshi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Huatong Township,that of Wupin Township was a bit worse.

Key words panax notoginseng;soil fertility;difference analysis;Jingxi Guangxi

田七又名三七,起源于2500万年前的第三纪,原系山野自生,后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和采用,并发展为人工栽培[1]。靖西栽培田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靖西所产的商品田七个头大、坚实、不空心,质量优,有“铁皮铜心”之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田七”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20世纪70―80年代,靖西县田七盛誉之隆,海内无匹,靖西也因此被国家授予“田七之乡”称号[2]。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爱人为过度干扰的影响,田七种植区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不同种植区显示不太一样的理化性状,田七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研究田七种植区土壤理化形状的差异,对研究田七的种植 条件及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以靖西县的新甲乡、武平乡、化垌乡的田七园为研究区域,以土壤养分因子为研究对象,对田七园进行分析和研究。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地理位置

靖西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位于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东与天等、大新县接壤,南与越南高平省毗邻,西连那坡县,北接百色右江区、云南省富宁县,东北紧靠德保县[1],是大西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具有优越的沿边优势。

1.2 气候概况

靖西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山峰海拔在800~1 300 m之间,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土层浅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10 ℃的年活动积温达6 000 ℃以上。由于受到海拔等因素的影响,气温变化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9.1 ℃,最热的7月平均温度在25 ℃左右,最冷的1月平均温度在15 ℃左右,四季如春,素有气候“小昆明”之称[2]。降水丰富,但季节分布不均;年均降雨量在1 685 mm[3],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的雨季,大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4]。

1.3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下,孕育了靖西大果山楂、大香糯、大肉姜、大麻鸭、五趾蛤蚧、茴油、茶叶、金银花、田七等名优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靖西全力打造“壮药之都”,诚招各地客商前来发展中草药产业,激发了靖西群众仿野生种植中草药热情。靖西整合县发改、扶贫、林业、民族等部门资金,加大对田七种植的扶持力度:对田七种植直补6万元/hm2;优质育苗基地的田七苗出售给本县境内种植户的,给予每株0.2元的育苗补助;愿意贷款的,给予贷款贴息等。2012年以来,根据田七喜阴的生长特性,在不破坏当地任何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靖西县五岭林场投入资金150万元,建立逾2.67 hm2标准化林下田七种植基地。靖西与广西药用植物园达成“万亩林下田七种植”共识,先后在新靖镇、龙临镇、武平乡、禄峒镇建设4个示范基地。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的选取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分别在新甲乡的垌平村、大进村、福英村,武平乡的立录村、多纳村、安本村,化垌乡的五权村、民强村、力行村等每个乡选取3个村,每个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采样点进行土样采集,区域分布如图1所示。

2.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依据田园的形状及大小,采用梅花形及蛇形采样的方法,采集0~20 cm深的土壤。风干后过筛备用。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采用电位法[3];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稀释热法[5];土壤质地的测定采用比重计法[5];土壤碱解氮的测定采用扩散法[5];土壤速效钾的测定采用比浊法[5]。

2.4 土壤养分分级指标

根据土壤值划分的酸碱度标准见表1。

田七种植地土壤养分含量指标的丰缺至今没有相关标准,经过查阅相关文献[6-8],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标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等[9],制定了田七种植地土壤养分初步分级标准,具体见表2。

2.5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10]进行评价,结果见表 3。

3 结果与分析

3.1 田七种植区土壤肥力现状分析

3.1.1 土壤的pH值状况。土壤酸碱度能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代谢,又能影响养分的有效性[11];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有适合的酸碱度,通过对3个田七种植地的土壤酸碱度调查发现,不同种植地的土壤pH值的差异不大,pH值分布范围为4.69~5.16,平均为4.89,变异系数较小,为3.14%,所调查的各种植地土壤的pH值大致相同,皆为强酸性土壤(表4)。

3.1.2 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碱解氮能反映出土壤近期内氮素供应情况,所以又称为土壤有效氮。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对了解土壤的供氮能力,指导合理施肥具有一定意义。经过对3个田七种植田土壤的调查发现,土壤碱解氮范围在33.6~92.4 mg/kg之间,变幅较大,其中化垌乡的最高,武平乡的最低,均值为75.02 mg/kg,变异系数为28.36%;所调查地土壤养分中的碱解氮含量不足;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沃度[11]。对不同3个田七种植地的土壤有机质状况调查分析发现,各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含量分布在23.94~40.73 g/kg之间,均值为31.74 g/kg,变异系数较大,为20.51%,其中土壤有机含量最高的是新甲乡,为40.73 g/kg,最低的是武平乡为23.94 g/kg;所调查地土壤有机质适度,能够满足田七的生长需要。

钾是作物的品质元素,能够使田七品质更优。由表4可知,土壤中速效钾含量适度且变幅不大,在147.59~192.40 mg/kg,平均值为169.03 mg/kg,变异系数为11.26%;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适度。

作物体内多种生理生化过程都需要磷的参与,磷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促使植物生长发育,促进呼吸作用,促进作物体内参与呼吸作用的重要酶类的合成,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油脂的合成运输,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同时磷能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等功效。由表4可知,磷素养分 (速效磷) 变幅范围较大,分别为 52.37~89.52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 26.85%。结合表3可知,靖西田七种植区磷素含量丰富。

3.2 田七种植区不同区域土壤肥力状况差异性分析

3.2.1 土壤有机质。由图2可知,靖西县田七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7%,处于丰富的水平,其中有机质含量很丰富的土样占总土样的16.67%,丰富的占50%,中等的占33.3%。由此表明,靖西地区的土壤有机质不缺;其中土壤有机质最高的是新甲乡,其次是化垌乡,最后是武平乡。

3.2.2 土壤碱解氮。由图3可知,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75.017 mg/kg,处于稍缺水平,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的占16.67%,处于稍缺水平的占66.67%,处于较缺水平的占16.67%;其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平均值最高的是化垌乡,其次是新甲乡,最低的是武平乡。

3.2.3 土壤速效钾。由图4可知,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 169.030 mg/kg,处于丰富水平。其中,速效钾含量丰富的样品占总土样的 比例为66.67%,含量中等的占 33.33%。其中,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最高的是武平乡,其次是新甲乡,最低的是化垌乡。

3.2.4 土壤速效磷。由图5可知,新甲乡、化垌乡、武平乡的速效磷含量分别为88.37、70.15、51.55 mg/kg。由此看来,新甲乡的速效磷含量最高,其次是化垌乡,武平乡的速效磷含量最低,结合图2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趋势,这可能与有机质在土壤中分泌的有机酸有关。

4 结论与讨论

(1)靖西县田七种植区土壤成酸性反应,有机质、速效钾从中等到丰富不等,速效磷均呈很丰富的状态,碱解氮分布不均,由较缺到中等不等。

(2)在研究区域内,总体来讲3个区域有一定的差异,但彼此间差异不明显,总体来讲,新甲乡的综合肥力强于化垌乡,武平乡稍差。

5 参考文献

[1] 徐良,秦言省,杨海菊,等.广西靖西县田七种植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1):71-75.

[2] 陆耀凡.靖西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其利用[J].广西气象,1999,20 (2): 28-30.

[3] 潘顺安.靖西县的自然条件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 (5):78-81.

[4] 靖西县志.靖西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5]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 邹娟.冬油菜施肥效果及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7] 彭孟祥.烤烟硼营养的丰缺指标和营养诊断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8] 王志恒,王吉祥.苹果园营养化学诊断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1994(3):32-33.

篇4

1. 价格上涨对铁矿资源的影响

矿山的开采品位下降,一些原来不具经济意义的已查明铁矿资源变得可以开采利用中国现行的勘查规范规定,圈定磁铁矿矿体、钒钛磁铁矿矿体及菱铁矿矿体的边界品位均为mFe 20%,而圈定赤铁矿矿体、褐铁矿矿体和镜铁矿矿体的边界品位均为mFe 25%。2002年以前铁精矿售价250~300元/吨,开采的铁矿石原矿品位在28%左右才可以保本。但是,在当前的市场价格条件下,开采mFe为品位20%~28%的铁矿石也可以盈利。鞍山-本溪地区的铁矿床中有大量品位在20%至25%之间的铁矿石,有用矿物以磁铁矿为主,选矿工艺简单,如果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在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大部分可以利用。

一些过去不认为是铁矿的含铁岩石成了可以开发利用的超贫磁铁矿资源,按照勘查规范,mFe低于20%的含铁岩石没有被圈定为矿体,也没有进行过勘查工作。近年来随着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涨和高位运行,有的低于原边界品位的超贫磁铁矿资源也被开采用于生产铁精粉,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呼和浩特市地区的超贫磁铁矿资源开采利用的平均品位为mFe 5%左右。

2. 超贫磁铁矿资源的类型及特征

呼和浩特市地区目前开采利用的超贫磁铁矿资源主要有兴和岩群中二辉麻粒岩、二辉斜长麻粒岩。研究区二辉麻粒岩属兴和岩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为乌兰不浪基性岩墙,前者多数薄层状与斜长麻粒岩、长英质麻粒岩呈不规则韵律产出,或是夹层产于斜长麻粒岩和长英质麻粒岩之中。岩石变形强烈,片麻状构造十分发育,多数为暗色矿物定向排列而成,并形成十分复杂的层内剪切褶皱。后者呈岩墙沿兴和岩群片麻理北西向分布[1]。

矿物粒度相对较粗,为灰绿色、灰黑色、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共生矿物组合为紫苏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也可以出现少量的黑云母和石英,副矿物为磷灰石,磁铁矿等,一般的暗色矿物总量大于40%,石英小于5%。其中二辉麻粒岩含磁铁矿品位在mFe 5% ~12%。为超贫磁铁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磁铁矿SiO2 30%~42%、CaO 10% ~23%、MgO 8%~12%、V2O5 0.12%~0.14%、TiO2 0.9%~2.3%、S 0.017%~1.15%、P 0.04%~1.15%、TFe 12%~20%、mFe 5%~12%。S,P含量较低,不伴生可被综合利用的其它有益元素。

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母岩规模一般较大,矿床规模亦较大,长度为8-10公里,矿体宽为3-4.5公里,矿石体重取3t/m3计算,估算的超贫磁铁矿资源量约为5-8亿吨[2]。由于该岩石地表风化比较强烈,风化深度一般在50m左右,岩体强烈风化后呈砂状,用挖掘机可直接挖掘装车,加之磁铁矿颗粒粗,易于磁选。对这种超贫磁铁矿进行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研究,认为开发利用是可行的,并制订了边界品位(mFe)5%的工业指标。

大部分为角闪岩相,部分达到麻粒岩相,磁铁矿颗粒较粗,易于磁选。如果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可以采用边界品位mFe 5%指标圈定超贫磁铁矿。

3. 超贫磁铁矿选矿方法及技术指标

超贫磁铁矿资源全部采用磁法选矿。基性―超基性岩型超贫磁铁矿资源,磁铁矿一般结晶粒度较细,其磨矿粒度达-200目的一般在70%~80%之间,铁精矿品位可选至TFe 65%,磁性铁选矿回收率可达80%以上。含铁变质岩型超贫磁铁矿资源的磁铁矿一般结晶粒度较大,磨矿粒度达-200目的一般在60%~70%之间,铁精矿品位可达TFe 65%以上,磁性铁选矿回收率可达85%以上。

选矿工艺流程为:原矿破碎磨矿磁选。铁选厂采用两段碎矿、两段磨矿的生产工艺,头段破碎采用500×750锷式破碎机,二段破碎采用G100型诺德伯格圆锥破碎机,头段磨矿采用一台3245球磨机和4台2376球磨机,二段磨矿均采用2145球磨机,选矿采用干式磁选机、电磁聚机、陶瓷过滤机等先进设备。其选出的精矿品位均可达TFe 65%左右。

不同成因类型、不同的磁性铁含量、不同的开采技术条件、不同选矿生产的外部环境,其吨铁精矿生产成本有着较大的差别。超贫磁铁矿的吨铁精粉生产成本在1999年为100多元;目前正规生产的超贫磁铁矿山吨精矿生产成本在185~340元之间。在当前铁矿采选企业执行的税种、税率的条件下,在超贫磁铁矿经过采选加工转变成商品的过程中,会发生资源税、增值税和其他常规的税费。资源税按2元/吨原矿计算,选矿比按1∶8~1∶10计算,吨精矿资源税为20元;增值税率铁矿采选业执行增值部分的13%,按铁精粉销售价格500元/吨计算,吨精矿增值税为21~40元;其他税费按增值税的5%计算,吨精矿为1~2元。计算吨精矿的销售成本为246~382元,在当前铁矿产品的市场价格条件下,超贫磁铁矿的采选加工业有着较大的利润空间[3]。

4. 问题与建议

4.1存在问题

超贫磁铁矿资源量底数不清,勘查程度低:

超贫磁铁矿资源是近年来开发利用的新的铁资源类型,以前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勘查评价工作,资源底数不清。近年来虽然在开采过程中进行了部分勘查评价工作,但由于整体上属于无序群采,勘查程度低。以勘查程度最高的集宁地区为例,虽然有几个大中型二辉麻粒岩的铁矿资源情况已基本查明,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未进行正规勘查评价。勘查严重滞后于开发。大多数矿区资源底数不清,直接影响开发规划的制定及铁选厂的合理布局,影响铁选厂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的确定[4]。

缺乏统一规划:

尾矿库管理粗放采选企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大矿小开,重复建设较为突出,争抢资源现象较为严重。一些矿山忽视尾矿库安全,尾矿库在沟里,选矿厂在沟口,极不安全;同时,存在尾矿排放和环境污染、尾矿库建设不达标、尾矿乱排乱放和尾矿库压矿等问题。

4.2建议

快速开展超贫磁铁矿资源的勘查工作建议对全区超贫磁铁矿资源进行系统、快速的勘查与评价,尽快摸清这类铁矿资源的家底,重点是其类型、分布、资源储量及可利用性,为尽快开发利用这类资源打下基础。

对超贫磁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根据超贫磁铁矿资源的数量和分布,对采矿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做好矿山规划、安全生产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对开采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建议对尾矿进行覆土造田和覆土绿化工作。

大力开采超贫磁铁矿资源:超贫磁铁矿资源含铁量低,只有在当前的铁高价位条件下才具有开采价值,如果错过这个机会这类铁矿资源将毫无价值。因此,应当抓住时机,大力开采超贫磁铁矿资源,既使得这类铁矿资源得利用,又可缓解当前铁矿石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当前铁矿石的价格水平,建议调整铁矿的工业指标,加强矿资源的开发监管,鼓励矿山贫富兼采,开采和综合用超贫磁铁矿资源;鼓励矿山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

参考文献:

[1] 卢良兆,徐学纯,董永胜.中朝克拉通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演化的三种主要样式及其地质动力[J].高校地质学报,1998,Vol.4(1).

篇5

1 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1.1 模型设定 自从1978年第一个DEA模型(C2R模型)产生以来[4],DEA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并在实际中被广泛应用。本文沿用C2R模型(1978)和BC2模型(1984)[5]。用线性规划方法来衡量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的多元投入和产出效率问题。

1.1.1 C2R模型。C2R模型假设有m个决策单元(MDU),各MDU使用n种投入xi>0(i=1,2,…,n),生产s种产出yr>0(r=1,2…,s),则任一MDU的效率值可由下列模型求得:

maxE■=■s.t.■?燮1(j=1,2,…,n)u■?叟0,r=1,2,…,sv■?叟0,i=1,2,…,n(1)

式中,xij为第j个MDU的第i项投入值,yrj为第j个MDU的第r项产出值,ur和vi分别为第r个产出项与第i个投入项的权重,Ek为第k个MDU的相对效率值。

1.1.2 BC2模型。BC2模型将C2R模型原来假设固定规模报酬(CRS)生产可能集合调整为可变规模报酬(VRS),以此来衡量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报酬等问题。BC2的数学模型如下:

maxE■=■s.t.■vixij=1,■uryrj-■vixij-uj■?燮0u■?叟0,r=1,2,…,sv■?叟0,i=1,2,…,n(2)

根据BC2模型所计算出来的uj,可探讨各地市城市土地利用活动规模报酬是处于递增、递减或规模不变状态;uj=0表示该地市城市土地利用活动是在最佳规模状态下,处于不变规模报酬区;而uj>0表示该地市城市土地利用活动在大于最佳的规模之状态下,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而uj<0表示该地市城市土地利用活动是在小于最佳的规模之状态下,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

1.2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本文的研究样本包括陕西省10个地市(不包括杨凌示范区),文中涉及的所有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2011)、《陕西统计年鉴》(2006-2011)。根据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和反映城市土地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利用效率的相关原则,考虑数据的可得性,研究变量设定如下:

本文从投入产出系统的角度来度量陕西省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选取10地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从业人员(万人)、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分别衡量10地市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方面的投入水平。产出指标由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园林绿化覆盖(公顷)和生产总值(亿元)等三个指标共同组成,用来反映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实证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和变量,基于产出导向的C2R模型和BC2模型,利用DEAP2.1软件分别对2005-2010年陕西省10个地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具体实证结果如下:

2.1 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序特征分析 2005-2010年,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见图1)。具体表现在:

篇6

品牌是在营销或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用以将产品与消费者等关系利益关联起来,并带来新价值一种媒介。品牌是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如果消费者对产品形成第一选择和持久购买,那么该产品的商标就转变为品牌,并且具有不可模仿、不可移植的特性,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两个方面:(1)功能性要素,是消费者通过对产品本身特定的功能特性的认识,形成品牌的第一认知,是品牌中的特定商品属性,包括产品名称、标志、品质、性能、功能、技术、款式和包装等以及这一系列属性体现的特定的功能性利益;(2)非功能性要素,主要是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情感体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利益体验和价值理解,如品牌档次、品牌内涵等。

2.品牌定位的概念

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提出,定位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可乐饮料的代表,鲜橙多是橙汁饮料的代表,王老吉是去火饮料的代表。

一个品牌的成功建立,需要消费者对其产生心理认同并产生购买行为。细分后的消费者群体有着共同的消费心理特征和特性,需要营销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把握。在品牌定位过程中,针对消费者心理特征的定位,是一种有的放矢的定位方法。设计的品牌内容要实现消费者需求的功能性利益和非功能性利益,包括消费者心目中该品牌在同行业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品牌传达出的产品和情感信息。

二、品牌定位的消费者心理分析

品牌定位的本质是针对消费者心理,实现品牌差异化的传播。品牌定位的实现需要被消费者正确地理解和接受,才能激发消费者的品牌联想,是基于消费者心理的品牌形成过程。消费者选择品牌的主要依据在于其独特性能满足他们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两方面利益。假设一名消费者面对两个果汁饮料品牌要做出购买决策,选择的依据在于品牌的差异化内容,例如质量、口感、形象、包装、促销、广告、品牌文化等等,这种差异化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排序来表现出来。

1.大脑的生理限制

人类的认知系统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创造了知识、文化、意义和价值观。知识帮助人们对相关产品做出合理的理解,帮助人们创造了产品的类别,例如矿泉水――无色无味、苏打水――一种弱碱水、果汁――水果味道、可乐――咖啡色加气、雪碧――白色可乐。消费者知识是那些与履行消费者功能相关的有效信息,消费者将知识作为连接两个概念的命题而存于心智或记忆之中,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品类及品类代表,例如纯正果汁的代表是汇源,正宗的可乐是可口可乐,年青一代的可乐就是百事可乐,高品质的矿泉水是依云,有点甜的矿泉水是农夫山泉。

2.认知的趋简性和稳定性

消费者具有喜简烦杂的心理,对于简单明了的信息,容易识别和接受。所以只有简明集中的攻势能击中消费者的心,而对于那些内容长、难理解或者还要花精力去领略的广告难以被消费者所接受,被扔进脑袋的垃圾箱。

对于被认知的信息,消费者心智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新的信息进入,意味着要将原有的一部分从消费者头脑中“挤”出去,这个很难实现。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消费者会作出一种防御,通过使自己不保留、不留意这些信息,把不必要或不需要的信息拦截住,而总是留意那些早已感兴趣的事物或观点。认知的稳定性帮助第一品牌牢牢占据心智阶梯中的第一位置。

3.行为的从众性

社会学家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存在五种形式的感知风险:(1)经济风险;(2)功能风险;(3)安全风险;(4)社会风险;(5)心理风险。消费者购物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有一种惧怕心理和巨大的风险意识。产生从众行为,倾向于购买和别人一样或经人推荐的东西,从众能使其决策简单化,减少风险。消费者从众行为常常表现在新产品的推广阶段和促销阶段,出现销售现场蜂拥而至的情况。另外,购买某一品牌,能让消费者获得该品牌所代表的社会层次的归属感和社会群体的认同感,从而满足其购买品牌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认同需求。

4.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

首因效应认为第一印象往往记忆深刻,第一印象建立后,对后来获得的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在形成第一印象后,人们习惯以第一印象形成的一致方式进行推断来获得其他信息,形成“晕轮效应”,如对某人形成的第一印象是聪慧的,则相信这个人是富有魅力、有活力、认真和可信赖的。对于品牌来说,其第一印象决定了消费者的认可程度和理解,并影响着品牌未来的发展。充分把握并应用消费者心理的第一印象和联想,将品牌所要传达的差异化准确定位,实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理解,达到成功品牌定位。

5.对信息自动进行分类

自动分类的特点由大脑的功能和记忆系统决定的。消费者获得信息后,会将信息自动分门别类,储存在有相关性的神经单元,锁定以后,神经信息不经过重新学习,便不会进行类别和位置的转移。由于记忆的对等机制,造成了一个品牌锁定一个类别的一个属性。如绿茶就是康师傅绿茶,可乐就是可口可乐,果汁就是汇源果汁,凉茶就是王老吉。

三、品牌差异化定位的两个依据

1.消费者认知的差异化

不同的消费群体只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观点进行关注,对于事物的认知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结果,因此形成消费者认知的差异化。消费者认知的差异性决定了其消费行为的不同,由此决定的品牌差异化定位也将不同。

2.产品信息的差异化

向消费者传递差异化的产品信息也是品牌差异化定位的依据之一。消费者从产品中得到的利益不仅包括功能性方面的也包括非公能性方面的。例如宝洁公司的飘柔、海飞丝和潘婷三个品牌的洗发水都能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功能性利益――实现头发的清洁,但是它们的差异不同在于,飘柔给消费者的诉求点是洗后头发柔顺、飘逸的感觉,海飞丝的诉求点在于去头屑,解决头屑不经意间掉满肩头的尴尬心情,潘婷则是强调对头发的修复和营养。所以它们都有自己明确的利益点供消费者选择,通过广告宣传和产品教育让消费者对于洗发水建立牢固的差异化认知,实现了品牌差异化定位,结果是三个品牌的拥有者宝洁公司曾一度占据中国洗发水市场近七成的份额。三种洗发水的信息差异化让消费者满足不同需求,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产品。又如蒙牛牛奶,通过强调草原奶来表诉其牛奶的纯天然、健康与营养,用于区隔非草原奶。

四、基于消费者心理的品牌差异化定位策略

1.以创建新品类实现品牌差异化定位

从消费的本质来说,人们购买的是品类而非品牌,顾客之所以选择某个品牌,是因为它代表了品类。没有成为品类代表的品牌,很难获得消费者首选,除非代表性品牌不在场,它就暂时性勉为其难地代表了品类。在果汁饮料市场中,汇源代表着100%果汁,鲜橙多代表低浓度果汁,而酷儿代表低浓度儿童果汁,爆果汽代表低浓度加汽果汁,农夫果园代表混合果汁,牵手代表果蔬汁,椰树代表椰汁,这些品牌都在市场中做对了品牌差异定位的第一步,拥有未来发展的明确定位和品牌建立方向。

2.以独特形象设计实现品牌差异化定位

独特形象设计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产品外形设计和品牌形象设计。独特形象设计的差异化能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引发消费者对事物认知的晕轮效应,产生有效的品牌认知,提高品牌知名度,促进销售。包括产品外形工业设计、品牌名称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以及对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的组合设计。形象设计工作的指向是消费者,目的是树立个性、突出差异性、促进市场销售。以男式西服为例,不同风格与档次的西服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特定的品牌要在特定的市场中获得成功,形象设计必须明确满足消费者欲望实质。在高档、正式的西服市场中,品牌形象设计一定要体现高级、绅士、价值、历史和成功的元素,使品牌满足消费者的不仅是服装本身,还有价值、身份、地位的归属和认同。

3.以品牌文化实现品牌差异化定位

篇7

自杀意念是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个体胡思乱想或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或实现此目的的外显行为,是自杀的游离因子。虽然自杀意念并不一定直接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但它是自杀行为发生的必然阶段和主要心理环节,是评估自杀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①自杀意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因素作为自杀的重要影响因素已得到公认。本研究希望通过探讨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共有11603名广东省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完成测试,其中男生6964 人,女生4639 人,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29岁,平均年龄21.02?.46岁,大一3453 人,大二3324 人,大三2836 人,大四1990 人。测试采用一商业心理测试系统,被试在计算机上完成所有测试,本研究是2012年东莞理工学院全体在校生心理健康普查综合研究的一部分。

1.2 工具

(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②是信度、效度较高的国际通用人格特征问卷,分为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4 个分量表。

(2)大学生人格问卷(UPI):③目前该量表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包含60个题目,被试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

(3)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 & LSIB):④由2个自评分量表组成,即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被试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4)自杀意念的评估:以UPI的第25题的回答作为判定有无自杀意念的依据,即被试是否在最近一年中常常感觉到或体验到“想轻生”,如果被试选择“是”,则判断被试为有自杀意念者,反之,则判定为无自杀意念者。

1.3 统计方法

主要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自杀意念率

在校大学生中最近一年中常常感觉到或体验到“想轻生”人数为144 人,其中男生100人,女生44人,自杀意念率是1.24%(144/11603),其中女生自杀意念率0.95%(44/4639),男生为1.44%(100/6964)。有和无自杀意念组在性别上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在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上的得分比较

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在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上的得分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

2.3 有无自杀意念对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有无自杀意念(有=1,无=0)作为因变量,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作为自变量,采用向前逐步选择法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依次是精神质(B= 0.070,S.E.= 0.009,Wald = 58.670,p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中最近一年中常常感觉到或体验到“想轻生”人数比率为1.24%,其中女生自杀意念率0.95%,男生1.44%,偏低于国内安静,⑤李艳兰⑥等人的研究结果,原因可能在于国内对于自杀意念的认定时间范围为近一周,而本研究以近一年为标准。这说明,短期内确实可能会有较多的人存在自杀意念,但如果以年为单位,则存在这种意念的人数较少,这暗示着自杀意念率的普遍存在率。

本研究显示,有无自杀意念者在精神质和神经质上差异效果量大(d>1.5),有自杀意念者得分偏高;在内外向和掩饰性上差异的效果量中等(d=0.60~0.69),有自杀意念者得分偏低,这和国内王冰蔚⑦的研究结果一样,这说明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要更为倔强、固执、冲动、怀疑、敌意、攻击性和自我中心,情绪上更为不稳定性,易紧张和焦虑,遇到刺激情绪反应强烈,性格上更为内向,并且行事掩饰性较低。

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上的差异效果量中等以上(d>0.63),有自杀意念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生活满意度较低,这和国内的诸多研究结果一致,⑧⑨这可能说明自杀意念本身就是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不断走向恶化的表现。

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出现自杀意念的概率更大。在人格特征方面,高精神质的人因为其自我中心性,喜欢固着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所以他们更容易走极端,导致其自我毁灭的欲望更为强烈;低精神性则因其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同,促使其自杀意念较低。内外向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子,这可能与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排解心理垃圾有关,他们更善于获得社会支持,有更多人际交往和倾诉的机会。⑩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减少校园自杀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和生活乐观性的培养。

注释

① 卢广新,刘佚超,王艳郁等.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5):779-781.

②③④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10-211.

⑤ 安静,孙启武,郭兰.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希望特质[J].心理卫生评估,2012(8):616-619.

⑥ 李艳兰,王小桃,胡海青等.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9(10):743-745.

⑦ 王冰蔚.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11):1323-1325.

篇8

音乐与茶艺的结合由来已久,无论是在保存的古代文献还是画作中,都能看到音乐和茶艺相结合的影子。唐代有《调琴啜茗图卷》和《宫乐图》,都描绘了音乐与品茗香结合的场景,而在近代的茶馆中,更不乏有品茶赏曲的记载。

一、茶艺表演的特点

所谓的茶艺表演是将泡茶的过程科学有序、形象优雅的展示出来,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领略茶独特的艺术,在韵味独特的氛围中陶冶修养。特别在2O世纪70以后,茶艺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茶艺表演也成为了茶艺术传递的载体,去独特的艺术表演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

茶艺表演有很多类型,但主要有以下几类:

民俗茶艺表演:主要体现民族特色的饮茶方式,不同的民族风俗就会有不同表演方式。如“西湖茶艺”、“台湾乌龙茶茶艺”、“赣南茶礼”、“白族三道茶”等。 传统茶艺表演:主要来源于历史茶文化的的重现,如 “唐代宫廷茶礼”、“仿宋古茶”。其他茶艺表演:以茶为载体的,反映特定文化内涵。如“禅茶艺术”、“火塘茶情”、“新娘茶”。

在表演的过程中,其他的因素都要与表演的类型相呼应:例如表演的服装、表演的氛围、表演的道具、表演的音乐、表演的礼仪、表演的顺序等。不仅如此,茶艺表演还要遵循几个原则,即“精、清、净、美”。精:从茶叶的选材到茶具的选用以及水的要求,都要做到精。清:茶艺贵在体现清心养性,因此表演要体现清静的环境和氛围。净:要保持环境清静无杂物,方能去除杂念,净化 心灵。美:美应符合艺术之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原则。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在特定的背景文化下自身创造、表现本民族特色文化的音乐,我国的传统音乐有自身的特性,传统的音乐的定义并不完全取决去创作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创作的特征和表现艺术,如《渔舟唱晚》、《二泉映月》虽然是创作不久的作品,但是其具有传统音乐特性,因此也是传统音乐。中国的传统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世代相传:传统音乐文化总的来讲并没有中断过,代代相传承。民族特色:中国传统音乐有自身的特色,并不与别的国家雷同。历史悠久:中国传统音乐具有5000年的发展史。博大精深: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多样,表现的情感和内涵丰富深刻。

我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具有很多现代音乐所不具有的特点:

纯净:其所表现的乐器简单,旋律清纯,因此能去除人们心中的杂念。

朴素:传统音乐的修饰很少,因此更加空灵,带给人们以洗尽铅华的轻松。

典雅:传统音乐是大雅,完美和谐而庄重。

唯美:传统音乐所呈现的意境潺潺流动,将美定格在心中。

因此在茶艺表演中,如果能加上传统的音乐,那么更能增添品茶的意境和氛围。

二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音色与人声相接近,其音色深沉而平和,在茶艺表演中加入二胡,能表达出茶艺的沉静厚重之感。

传统音乐在整个茶艺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音乐选择的不对,那么气烘托的艺术氛围就不对,那么其表达的茶艺文化就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从而达不到传承茶艺文化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音乐之前,一定要先把握好茶的文化背景和表现主体,从而选择适合的传统音乐。如果茶艺表演动作轻快,则可选择《雨打芭蕉》节律明快的音乐。如果动作比较慢柔,则可选择《春江花月夜》等节奏舒缓的音乐。因此,音乐已经成为了茶艺表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了音乐,茶艺表演就少了灵魂。

无论是在闲情逸致历史还是在寻求精神追求的今天,音乐和茶艺已经密不可分,紧紧相连。在茶艺表演中,传统音乐能烘托出茶艺氛围、明确茶艺主题、加强茶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厚重的文化艺术情感,并且在表演中起到把握表演节奏的作用,音乐已成为茶艺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了传统音乐,茶艺表演也就失去了灵魂和意境,因此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田竞.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2]段红琼.关于中国民族音乐传统音乐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

[3]龚永新.试论中华茶艺文化 阶段划分[J].三峡大学学报,2003.

篇9

中国历代茶道按种类分可以分为三个,即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唐时期流行煎茶道,宋时在有煎茶道的基础上又有点茶道,同时宋时还盛行“斗茶”通过品茶猜茶品,打禅趣,日本的茶道,就是吸收了煎茶道和点茶道以及斗茶的形式(自己又在其基础上发明了“抹茶道”)宋亡以后,代表雅文化的上层社会“雅道”失传,被元统治的都是一些汉人平民哪有什么文化,明以后才发明了泡茶道,就是现在人们所习惯的,喝茶方式的雏形。如果说唐宋茶道讲究的是茶禅直接结合的话,那么盛于明中期的泡茶道则更多忽略了表象上所表达的禅的意境,而是在茶艺上表达茶趣一体,形式上注重“道”,现在的中国茶艺追其源头来其源也是泡茶道,其中最流行的”茶道表演“,始于清代宫廷,也可以说,到了清代,茶艺中本身蕴涵的修道意义才转化为完全以表演形式奉茶的表演意义。但现在的茶艺又和明时的泡茶道不太一样,正确说是内涵更加退化了,现在的茶艺文化,则是由清代出现的工夫茶道发展而来,虽然工夫茶道流行于福广地区,但也有很多不拘小结或者说退化的地方,比如说每个步骤起的一些华丽的词名,技巧上华而不实,使用盖碗,高冲壶,“点兵”等方式太过强烈(茶道整个氛围应该是安静温和并天人合一的)不出示茶具(茶具不仅是茶本身也是整个茶文化的载体)动作上的夸张过去其形式本身的夸张,鉴赏茶叶好象很无聊,闻香品茗杯口在一起送给客人很不卫生,更重要的是,没有客人同步骤一起品茶养性的互动感,要知道,表演不是本意,更重要的是茶道精神,哪怕仅限于品茶上。

2、茶文化礼仪

下面就说一下明中期盛行的泡茶道仪式,按理说真正的茶道文化应该在唐宋,可惜的是仪式方面已经断代不复存了。而且,唐宋虽然有茶道的仪式,但他们往往更喜欢单纯的品茶。主人邀请客人来品茶,没有侍女冲茶,只主客几个人,旁至多只有一童子捧案侍立,寻找一分特殊的环境。没有冲茶-奉茶-品茶的仪式,而是拿出现成的茶招待客人。大家坐在一起只喝茶,不多发言,观察周围的景色。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清、静、和、寂的氛围,礼仪形式也从简,童子捧案向客人进茶,客人立身回礼。

明时期的泡茶道将侍女的侍茶茶艺与主客品茶悟道结合在了一起,有点介于唐宋时期的品茶和后来茶艺表演之间,既有茶艺也有修身养性方面的特征,因此也可以归为茶道,一般只用于主人待客上席间请茶师来主持茶艺。但明又有了一种新文化意义上的发展,即茶艺成为大家闺秀的闺中之乐,作为修身养性的锻炼过程。同时又可以培养艺术情趣、艺术情操,使得自己心灵手巧,兰心惠质,建立德馨。因此颇受大家闺秀的青睐。其意义如同于抚琴、刺绣、插花重在自娱自赏。做茶艺前可先抚琴,然后净手焚香、备器候用、温杯熏杯。其形式与现在工夫茶大抵一致。茶艺的过程中还可以赏月赏画,作为自身的修养(过程中,注重动作姿态的优雅)。

下面就来说说待客中的茶道。唐宋时期的茶境,即品茶的环境,以户外为主。多选择禅室道场内,清风明月下,村野郊外,林里山间等惬意的地点,以自然环境为主。到了明代,明人发明了专门的茶庐茶室这样特殊的地点,室内陈设多以配合茶艺表演操作而设置,基本格局每间茶室几乎差不多,个别的布置,如挂画摆设等皆按照主人喜好与品位来安排。不同的布置代表了主人不同的品位和不同的思想感悟。

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事茶,侍女捧案于旁边。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3、茶文化礼仪

洗茶

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

洗茶

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香壶”。

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最好为绸巾)放于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

盛汤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是“茗香壶”的话,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

茶香合壁、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双手端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侍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

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叠,将茶杯放于丝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的幽雅礼仪),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时,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

篇10

一、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法指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形成某种形象和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明而实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介绍宋代点茶法时,由于宋代的茶叶和茶具都与现代差距很大,如果仅靠语言描述,学生恐怕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这个“点茶”到底是怎么做的,通过一段点茶演示视频则可以一目了然。看完视频后,学生对这种与现代迥异的饮茶法充满好奇和兴趣,教师再对视频中看到的茶叶和茶具进行详细介绍,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介绍茶树形态时,对于北方几乎没有见过茶树的学生来说,如果仅靠语言描述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的特征会显得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在课件上放几幅不同类型茶树或茶园的图片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原来茶树是这样子的呀!”看着图片,学生一起说出几种类型茶树的区别,教师引导并进行总结,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也收获成就感。

二、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于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新感受,树立清晰的观念,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如讲授红茶分类时,向学生展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样品,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形状、色泽,闻到它们的香气,喝到它们的味道,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教师再引导分析总结三类红茶的特点。教学实践发现,相对单纯的讲授法,引导探究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和语言组织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指教育者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中职学生在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的学校中,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的状态,常常表现出基于自卑下的“自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1]。因此,让学生在熏陶和耳濡目染中接受美育是必要的。

在茶艺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仪表美、仪态美和语言美。茶艺表演开始,学生都静静地观看,在备具、涤器、投茶、冲泡、奉茶、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茶道讲究的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2]。幽雅的环境、轻柔的音乐、袅袅的茶香、甘醇的茶味,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训练得体的着装、常见的礼仪、规范的言语,形成良好的仪容仪表、礼仪和言语习惯,逐渐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四、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茶艺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冲泡、茶艺表演和茶事服务等内容,以实践操作部分为主要内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主要以茶事服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灵活运用,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性,通过学习达到岗位资格要求[3]。

例如,将乌龙茶茶事服务作为一个项目,首先教师要进行项目设计。此项目让学生进行完整的乌龙茶茶事服务流程演示,内容主要包括乌龙茶基础知识、乌龙茶茶艺表演、茶事服务等。通过项目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所学乌龙茶知识,并将理论灵活应用到实践中。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团队,团队由8名学生组成,分成两个小组,A组负责乌龙茶主泡、茶艺解说、茶叶基础知识介绍,B组学生作为茶事服务中的顾客品饮乌龙茶,提出疑问并给出评价。这一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通过模拟训练适应岗位寻求。接着,进行项目计划制订。团队内两个小组双方商议创设的情境,要求项目过程全面涉及项目目标。接下来,开始实施计划。A组学生负责乌龙茶的冲泡、茶艺解说及解答关于乌龙茶知识的疑问;B组学生负责品饮、评价、提出和乌龙茶有关的知识问题。这一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及与他人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最后,采取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方式对本项目进行检查评价。

参考文献:

篇11

1、引言

茶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茶叶鉴赏及其冲泡方法等相关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这门课程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

2、体验式教学法及其特征

2.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其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2.2体验式教学法的特征

1)学习成为体验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操作等形式,来获得感性材料,在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去认知抽象的概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调动其全部感官、思维,在通过“尝试”,“对比”等方法来比较观察、动手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体验方式展开。

2)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老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来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经历来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3)关注情感体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素是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机械教,学生接受多为被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之间的情感投入较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动,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对于相关问题可以实现情感与体验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指导相互融合共同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激发其学习的情感,有利促进其思考以及思维的发展[1]。

2.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过分的强调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模式,过分的强调理论系统化。而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获取知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感受放在第一位,凸显学生是教学主体。茶艺课程是一门具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着如下的意义:

1)实践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实习了将理论知识与一定的技术能力相融合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构建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赏色闻香、开汤品饮和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来体验到茶叶的品尝与鉴别以及冲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的教学基本实现像娱乐节目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并体验到学习带来快乐。

2)强调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不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自己来获取答案的途径,最终实现知识的获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实践的锻炼,其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其日后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验的产生主要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着亲身的经历,因此,这样的切身感受对于体验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定教学场景和活动,来将学生的注意以及思维方式吸引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以自身体会,用心去检验”,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在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运用多媒w技术、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3.2强调动手,培养能力

在茶艺课教学过程中,茶艺技能的掌握是这门课的重点内容,为此要着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茶艺资料根据茶艺师日常工作方式、内容等做好接待、准备、演示等,组织学生做好课堂上的礼仪接待、操作模仿、组织实施等相关环节,学生可以亲身的体验茶艺师的日常工作,其严格的按照茶艺师日常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从茶艺师具体工作开始,将茶的历史、利用、发现等相关的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对茶叶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茶艺方面的学习与体验、实践,在回到茶艺师日常工作中,利用在日常积累的茶相关知识、礼仪、文化等集中表现出来,实现对茶艺各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又能掌握茶艺基础知识[2]。

4、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

本文以绿茶茶艺教学为例,结合体验式教学对课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组织。将茶艺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茶叶的鉴赏2)泡茶技巧的学习3)茶艺的表演。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穿着相应的服饰,再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茶室的氛围。老师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引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绿茶。首先老师展示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绿茶名品,引导学生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匀整度等特征对茶叶进行鉴赏,然后一起品饮这些绿茶。继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绿茶的品质特征及不同绿茶品种之间的区别。其次,对于泡茶环节老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茶具和用水,结合绿茶的冲泡特点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泡茶方法。最后,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学生自行编排茶艺表演内容,自主参与、体验,从中掌握相关茶艺技能。

通过体验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茶艺课程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熟练掌握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

篇12

有位作家说,人类历史中的杰出发明中,其能直接有利地帮助我们享受空闲、友谊、社交与谈天的,莫过于饮酒、吸烟,饮茶的发明。

烟酒之道我知之甚少,但于茶艺术却颇感兴趣,且略通一、二。茶录有云,“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可见自古以来饮茶发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且有相当浓厚的学问。而诸种茶文化之中,上茶有礼,品茶有道,泡茶有法为其精髓。

古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而以茶待客须讲茶礼。有俗成之礼曰:酒满为敬,茶满为欺。一般来说,予客上茶不当上满,满则不敬。倘若用大茶杯给客人泡饮,还应注意不时给客人加开水以保持茶温,以让茶之香气萦绕不绝。可见茶当品、当慢,贵在雅趣,而酒当饮、当快,贵在豪情。所以,以茶代客是万万不宜催促的。

对于品茶,一般说来宜慢品而不宜豪饮,小茶杯三口一杯,谓之品也。此外喝茶亦需讲究气氛,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客多则喧,喧则雅趣乏也”。严格来说,茶有三泡,第一泡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如妙龄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如婚后了。一般来说,幼女茶苦涩,提神醒脑;少女茶甘雅,鉴赏家认为此泡的茶最妙;而茶素淡,不可复饮。但实际上,享受“”茶的人仍很多。

关于泡茶之法,见经卷者诸多,且因茶的制作工序不同而异。在此不一一比较论之,但有一点重点共识:泡茶宜用陶瓷器皿而不宜用铜、铁、玻璃等器皿。而且茶具的茶垢不宜清洗尽去,因为茶可养生,而垢可养壶也。

茶艺师总结报告2通过为期一周的茶艺实训,我学到了好多平日里学不到的东西,从对茶文化一无所知的状态里走了出来,不仅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甚至发展至海外,而且茶的种类有六种之多,每一种茶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功能,茶的制作方法及其泡制更是有深刻的考究,饮茶的意境也有讲究,饮茶还有营养保健,修身养性,增进友谊,学习礼仪知识的作用,这些对我走向工作岗位,对人对事的态度有重要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也有饮茶的习惯,但是也仅限在家里,从地里回来饭前往往会泡一壶茶,但是即不讲究茶的种类和质量,也不讲究茶的泡制和品茶方法,只是平常意义上的喝一杯有味道的茶,解解渴而已,所以在我的脑海里对茶并没有深刻的了解也从没有研究,就把它定义为家用茶水,后来见到的饮料如绿茶,冰红茶也并不知道它们同属一类,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直到学了茶艺之后才开始了解并认识茶文化,体会茶的意境和精神。

茶的历史悠久,制作方法多样,泡制也十分考究,对我们做人处事有一定的借鉴。茶的制作方法有蒸青,炒青,烘青等每一种里面又有使用工具和手法的区别,制作出的茶的色泽,形态等也不相同,而且泡制时应用不同的方法限制时间和次数等可以把各种茶的味道达到最佳。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特点的作用,所以在做的时候也要用适宜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从事公共关系,就必须要学会应对不同性格不同职业和不同爱好的人,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就需要灵活的应对这些人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从而把工作做好。同样的处在相同领域的人其处事方法和做事原则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所以选择的应对方式和原则也要因人而异,学会和他们相处好的同时也能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让他们为己所用,这也是一种智慧。

喝茶还要讲究周围的环境同时体会茶所代表的文化和意义。饮茶之风是由文人雅士发展到宫廷之中再由宫廷流传到民间的,其间茶的种类也有了明确的分类,茶艺也日趋成熟,茶礼也形成了统一的风格。文人在饮茶时往往会选择一处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精心泡制茶种,以静气凝神,同时领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领悟人生法则,有人还会突发奇想吟诗作画,在古代就有以茶会友的说法,请客人饮茶也就表示对他人的敬重成为一种礼数,同时有清政廉洁,远离污秽,消除杂念,修身养性的文化内涵,茶也就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象征,这就是所谓茶的“廉”,“美”,“和”,“敬”,尽显茶的本色。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需要静心静气,以平和的方式待人处事,静乃和之根本,我们工作本来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往往会被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困扰,导致心情烦闷,甚至改变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过的不愉快,所以以静待人的同时也要以静待己,这样生活才会丰富而精彩。

谢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实训的机会,也感谢老师这一周来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此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处事之道,为有效的工作打下基础。

茶艺师总结报告3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师总结报告4到公司工作了一年了,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会所的茶艺师对茶文化的认识层面比较浅,并且我在茶文化这一方面比较占优势,所以我就以茶文化>培训和销售为主来开展我的工作,将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为公司创造出利益。计划如下:

1、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保持联系,并根据情况请客户来会所喝茶,维护客户关系。

2、通过各媒体了解客户信息,并能根据客户所需提供相应的帮助。

3、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多于同事,领导们及时沟通交流。

4、每周增加1~2个新客户,每月要增加5~8个潜在客户。

5、每天留出一个小时来学习销售知识,并且利用到工作中。

6、每天下班后,对当天工作做一个工作总结,检查工作中失误与漏洞,以及怎样才能将工作做的更好。

7、在三个月内让会所的茶艺部在技术与茶文化知识上有一个提升,能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培训计划如下:

A、每周二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泡茶技术。

B、每周三周四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茶文化知识。

C、每次培训之后向茶艺师提出问题,并于第二天解答。

8、积极配合领导与同事的工作,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并且做到最好!

茶艺师总结报告5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总结的时候,这既是对之前的回顾反思,又是对新的一年的规划。

篇13

茶艺是“茶”与“艺”的融合,从广义上讲,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拓展一系列茶事活动,等等;从狭义上讲,是研究如何沏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业专家、学者、茶人热捧“茶为国饮”“弘扬中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业经济”,目的是通过做茶饮茶弘扬中国的茶文化,中等职业学校开办茶艺这一特色专业,其目的也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茶文化,推动我国大力发展茶饮产业,在茶叶商品中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中国茶叶的附加值,促使人们沿着富裕、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品茶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

一、中职茶艺专业目前存在的两大误区

(一)专业的学习过于侧重机械式的茶艺表演。

在茶艺表演专业课教学中,有一个致命的现象:学茶艺表演就是记住或是掌握茶叶的沏泡要领――净器、置茶、润茶、冲水、敬茶,学会了这些就学会了茶艺了;或是有如社会上有些人的一种说法,掌握了一些茶的冲泡程序后,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就认为自己会进行茶艺表演了。就泡茶而言,本身应该是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如果将泡茶的过程戴上“茶艺”这一桂冠,那就不同一般了。艺术是被人们欣赏的。茶艺中有个“艺”字,整个茶艺过程应处处体现出一种美感,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几个动作,千茶一泡。真正茶艺师的茶艺表演,是将不同的茶叶,分别选择使用不同的茶具、水温、程序、方法,将一道道茶的色、香、味、形发挥到最佳状态,茶艺师优美、柔和、夸张的冲泡动作,端庄、美丽、得体的气质,以及精美的茶具,和主题相吻合的服饰、环境等构成一种整体的美。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茶艺师应有娴熟的冲泡技艺和整个冲泡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宁静致远、从容不迫的气质,这也恰恰是一般人机械学习茶艺所不能领悟和表现的。

(二)茶艺专业的学生培养定位过低。

茶艺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在会泡茶的服务生,与饭店服务员区别在于:懂一点茶艺知识,会茶艺表演。由于定位过低,学生在校学习的有关茶的知识和技艺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模糊和淡化,最后也就是和其他服务员没什么区别。

二、提升中职茶艺专业专业品质的途径

茶艺专业要有发展和提升,有自己的独特的色彩,茶艺专业的学生除了服务是有共性的外,更要有自身独有的内涵,这对于从事茶艺专业教学的师者而言,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中职茶艺专业要提升专业品质,需要从事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提高。

(一)茶艺技能的提升。

一技,泡茶之技。选器、选茶、选水、温度、冲泡、贮茶,这些技能是茶艺的基础技能。不同的茶叶,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制作工艺的差异,有不同的茶性。外形紧直挺秀的开化龙顶生长在常年云雾缭绕深山之中,选择冲泡的水温较西湖龙井高,龙顶选器适合长高型的玻璃杯,而龙井则适合低矮型的玻璃杯或是瓷器杯,以保持龙井特有的栗香。又如“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高山流水”“关公巡城”等技能,则需经过千百次的训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勤练出真功的。

二技,服务之技。服务语言、服务心理、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服务技能。目前,茶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十分走俏,主要去向有茶业公司、茶艺馆、茶楼、茶庄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服务行业,因此学生要严格按照茶艺师职业要求和茶艺人员应具备的服务技能进行训练和学习,这样才能认真做好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在接待服务过程中,除了和谐得体的着装、亭亭玉立的站姿、典雅的坐姿、轻松而怡然的走资、优美的手型、优雅自信的举止,为嘉宾提供良好的外观享受外,还能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顾客提供茶叶知识、茶叶冲泡技能,传承中国的茶文化的能力。

三技,适时营销。茶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分析市场行情,与商人洽谈业务的能力。茶艺师不仅仅是一位泡茶的能手,也是一位会营销的生意人。茶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人们对茶有着不同的偏好,也就是说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人来饮用。中职茶艺专业需要在茶叶营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如学习电子商务,开设网上商店卖各类茶叶,让学生在茶叶市场实习,等等。在营销专业课教学中,重点应阐述茶叶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的运行机制,要求学生不仅懂得营销的基本知识和策略,制胜,而且能科学地应用营销基本理论,使之与茶文化、茶产业、饮品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提高适应经济社会的能力。

四技,会喝茶。一个学习茶艺,一个会泡茶的服务人员,如果从没喝过茶,或是喝的茶叶的品种不多,不懂茶性,只是机械地冲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又如何能更好地服务客人?茶源于中国,我们的祖先对茶有了充分的认识,茶圣陆羽著《茶经》,宋徽宗著《大观茶论》,他们如不喜茶,不喝茶,不研究茶,如何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成为全人类的遗产?所以,茶艺专业的学子除了茶技、服务之技,营销之技外,还应拥有一技,那就是会喝茶,那怕是能适应茶的那一种独特的苦味也行。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根所在,而中国的年轻一代,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从小解渴的不再是传统的开水、酸梅汤,或是茶水,而是含有大量的添加剂的各类各种软饮料、可乐、果汁等,哪怕是冠以茶为名,也不是我们茶艺中说的茶,而是充满着各种添加成分,只是带有一点茶香的饮料,因此,肥胖已是一道风景。学茶艺的学生不喝茶不愿品茶不只是个别现象。茶艺专业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承载着传承中国茶文化的使命,学茶的人不喝茶,那么,茶,为国之饮,从何谈起?

(二)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茶艺,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以茶会友,茶话会、茶沙龙、茶吧等场所,茶歌、茶舞、茶诗、茶艺等茶文化表现形式,都将会提升文化的素养。茶艺表演主体是表演者,每个动作、神态、语言、仪表均应体现一个“美”字,“美”不仅仅在外表,更重要的是求内在。表演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要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叶基本知识、美学知识、礼仪知识等,必须懂得“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如,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林瑞萱女士在《太极拳和泡茶之道》一文中提到,练习泡茶的同时,要练习太极拳。仔细推敲一下,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和茶艺的确有相关的联系,茶艺表演要体现“和”“敬”“圆”,而打太极拳的姿势,从头至尾双手呈弧型,始终如抱着一只球,并不时在空中划出一个又一个的圆。从打太极拳的速度来看,缓慢均匀,和茶艺表演时从容、自然的气质要求是一致的。如果能练好太极拳,并将太极拳的延绵不绝、柔和坚韧的动作、气质运用到茶艺中,就一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地方特色文化的提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出产的茶叶有着不同的滋味,有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有现代的后起之秀开化龙顶、安吉白茶等。从古到今,茶叶的品名越来越多。中职学校开设茶艺专业本身就特具地方特色,一是学校身处产茶区,学生家中不乏有种茶、制茶、卖茶者。茶人最喜用这个词来体现他对茶的了解,这就是“茶性”。“茶性”,顾名思义:茶是有性格的。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土壤、不同的茶叶品种、不同的制茶工艺一定会带来不相同的茶性,显然,不同的茶类,自然有不相同的冲泡方法,相同茶类虽然其冲泡方法相同,但产地不同、用水不同,甚至泡茶的人不是同一个,其滋味都会是不相同的。茶性,是一个爱茶之人或是学茶之人必须懂得的,它和地方特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校要让学生参与到地方特色文化的建设之中,搭建特色文化平台,让学生成为茶文化的组织者、参与者、宣传者。为体现茶艺专业的地方特色,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有意义的茶事活动,在校内以茶艺竞赛为主题,开展茶歌演唱、茶舞茶艺表演、茶诗茶词朗诵等竞赛活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祥和、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浸润于浓郁的茶香中;在校外举办形式多样的茶艺表演晚会等茶事活动,将茶艺表演、茶歌茶舞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茶艺表演技艺和演唱技能。各种以茶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使茶艺专业在第二课堂中更加生动精彩,更富有生命活力。

(四)茶艺回归自然。

真的茶艺并没有那么神秘不可测,茶艺专业学习需回归自然。如茶艺表演的学习,我认只需抓住三个重点,就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叫茶艺。茶艺表演的三个重点是,第一,冲泡程序设计科学;第二,表演者应具有较高的素质;第三,表演形式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科学冲泡是基础,表演者的素质高低是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源于生活才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茶艺表演关键在于“艺”,“艺”是技艺、技巧。茶叶冲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是表现“艺”的前提,对不同的茶类应设计不同的冲泡程序,才能充分展示茶叶的色、香、味、形,达到茶艺表演的目的。如开化龙顶单茶的冲泡,它的主要程序为:备水―烫杯―置茶―润茶―冲泡―观展示杯―奉赏干茶―敬茶。一般绿茶冲泡表演时,“奉赏干茶”为程序的第一道,而在开化龙顶茶艺中,却将其安排在冲泡以后,因龙顶单茶在杯中不能立即展开,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须等片刻才能浸出,此间穿插观赏干茶恰到好处,这样安排更具科学性。再如乌龙茶的冲泡程序几乎已形成固定的模式,有18道和20道之说。厦门大学茶艺中心的乌龙茶冲泡,“分茶”与一般的表演次序有所不同,是先在每个杯中加入茶水(称为韩信点兵),每一杯都点到,以示公平,再来回巡酌,看哪一杯少补上一点(称为关公巡城),这样,每杯茶汤的量和浓度基本一致。总之,一种茶的冲泡程序设计,以及冲泡水温、时间的控制,茶与器具的配置,水的选择等,都应从茶叶内含物是否充分溶出,汤色、滋味、香气等能否充分展示该茶的品质特点诸方面去考虑。茶艺表演以冲泡好一杯茶为前提,如果表演不能把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充分展示出来,那么动作再优美、环境再优雅是徒劳无功的。所以,茶艺要回归自然。

总之,中职茶艺专业提升教学品质,除了要求学生学好茶艺专业知识、掌握各种冲泡技能外,还必须懂得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更要让学生懂得中国茶艺中包含的茶德、茶礼,将“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将茶礼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闻香识茶、以茶施教,以精湛的技艺展示自己的才华,茶艺专业课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应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记住:茶是不会让你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南眉.少儿茶艺――新的课外教育形式[J].茶叶第一期,1999.25,(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