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篇1

(2)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加剧了财经法规的修正及变更周期的缩短,财务负责人在统领部门保证财务日常工作的同时,需加强最新财经法规的深入解读、核算监督方法的学习应用。利用各种学习培训平台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使之融会贯通,有利于新知识在实践工作中的转化,不断提升财务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

(3)在实际财务工作中,注意观察各财务人员的行为习惯和做事方式,充分了解各财务人员对具体工作的把握程度和喜好,在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因人而异地安排其承担的财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财务人员的潜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整体财务工作效率。

二、财务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公司所处行业及公司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公司的财务制度的差异性。

(1)公司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出现新的经营情况,在充分发挥财务核算和监督职能之外,还要以财务制度的形式来规范和约束整体公司的财务行为。在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的任何经营情况,都能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财务管理也是企业整体的管理,贯穿企业的始终。

(2)完备的制度是基础,关键还是执行,公司财务人员需要在财务制度的规范下,约束和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规避财务人员徇私舞弊行为甚至违法行为的发生;加化内部控制管理,以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指导书等文件形式明确各财务人员的责、权、利;会计工作也是一项规律性很强的工作,财务负责人需按岗位设置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进度指导表》,并以时间为限定,指导财务人员按部就班地进行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财务制度的执行最终体现了会计信息的披露,财务负责人必须按公司的要求,强化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适用性、有用性和参与决策性。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考核

预算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管理决策方法,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

(1)规范化的企业必须将预算列为基本和必要的财务工作,任何企业基本都有一个平稳的波动周期,财务必须对企业历年数据进行深入梳理,使收入、成本、费用等各项指标明显地列示出来,加之与实际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存在差异,深入分析差异原因,修正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达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2)预算的执行与考核,充分体现了公司的发展愿景、努力方向,同时也是体现企业的所有权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平衡,尤其在绩效考核的前提下,能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和个人的最大潜能,使企业与个人达到共赢。

四、融资与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永远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现有条件下,企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进行必要的融资,以扩大企业的经营、提升盈利水平。

(1)各公司尤其是跨行业、多方面发展的集团公司,必须充分调动各公司的融资主体优势,找准融资银行的切入点,利用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以各公司的经营形式对口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范围,拓展集团整体资金链,优势融通资金,促进企业整体发展。

(2)融资后,必须加强对融资后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使用,通过一系列的融资报表类形式,随时关注公司流金流动情况,避免出现融资后资金随意流动等不合理安排,在此基础上,还需协助业务部门强化业务回款,使资金在公司中形成良性循环。

(3)密切关注担保单位和互保单位:在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单一企业经营模式也限定了融资的规模,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对资金需求程度往往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相互信任单位之间担保及互保的形式,相互间放大了各企业的融资规模,提供了充足的资金;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及经济方向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也使各企业的经营存在些许风险及不可控因素,在“风险与收益共担”的前提下,担保单位和互保单位的经营情况,也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充分了解担保和互保单位的生产经营及资金链情况,按自身可控风险标准,确定对外担保的规模,并以法律认可的合同约定互保系数,控制担保风险。

五、涉税筹划

涉税成本是任何公司必须承担的,中国税制改革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着修正,在此纳税环境下,合理必要的筹划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既合理合法地照章纳税,规避了涉税风险,又合情合理地避免了不必要的纳税,充分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合理支出。筹划业务必须立足公司经营情况、承载税种等情况,深入研究最新财经法规和税收制度,本着“照章纳税”的原则,强化新知识的认知和学习,掌握最新最完整的税收动向,充分保证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地入库,实现公司利润的最大化。

六、财务分析与参与公司决策

篇2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最早是由杜邦公司所提出的,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综合性与系统性相对较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就是权益净利率,通过将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细化分解为总资产净利率以及权益乘数等,对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整体偿债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价分析。应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更加强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系统性。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中,不仅基础指标选取合理,而且对于单个指标的分析相对更加科学,更注重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类管理活动的整体分析,这可以确保企业更加准确的掌握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而且也有利于外界财务信息需求者全面掌握相关的信息。

第二,杜邦财务分析法更加强调了经营管理的协调性。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运用过程中,相对来说更加强调了财务指标彼此之间的协调性,财务指标的协调性强,而且还有效地结合了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基础财务指标进行了合理分析,具有非常好的协调性。

第三,杜邦财务分析法的层次性相对更加分明。在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采用杜邦分析法,在逻辑顺序上采用自下而上、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在分析体系中,最下为各类基础报表数据,中间为比率指标、最上则为综合评价指标,深度逐渐增加,也更有利于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开展。

2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性分析

第一,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反映不够全面。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更加强调的是对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几方面的评价分析,而对上市公司的整体发展潜力以及资产增值能力等缺少准确的预测评价,尤其是未能充分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收益以及与资产价值增加之间的关系,对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侧重不足。

第二,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分析不够。在杜邦财务分析法中,重点是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等进行相应的分析,但是在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不够,难以准确地评价上市公司获得现金能力以及对资产的实际经营效率,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评价分析方面不够全面。

第三,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方面反映不够。上市公司在自身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法中,并没有较为完善的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分析评价指标,无法准确地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

3 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体系改进优化措施

第一,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引入可持续增长率。对于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缺少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分析问题,在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完善中,可以引入可持续增长率。由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是具有较强综合性的预测以及计划指标,因此在可持续增长率评价指标上大致主要是通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等相应的财务指标作为基础,合理的构建评价分析模型,对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偿债能力以及股利政策等进行评价,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评估预判。

第二,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量是上市公司正常经营运转的基本要素,在经营发展阶段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资金链的断裂,都会造成上市公司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所以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必须引入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在财务分析体系中增加的现金流量指标应该主要集中在销售现金比率、净利润与净经营活动现金比、资产现金回收率等反映上市公司资金利用效率、获得现金的能力方面的指标。通过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信息,准确地评价现金流量变动造成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变化,进而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第三,加强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整体改进优化。在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具体的分析模式是通过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三者的乘积来对上市公司的权益净利率进行反映。在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率指标以及现金流量指标以后,在整个财务评价分析体系中还需要增加两项内容: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1-股利支付率乘积)、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净利润与净经营活动现金比(净利润/净经营活动现金)、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同时,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评价过程中,应该增强财务分析的针对性,重点分析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的因素,综合分析资产负债率是否合适,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等,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最佳科学的意见。

篇3

二、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对航空公司重要性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不难看出全面预算管理对去企业预算管理起着很大的作用,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到航空公司预算编制中意义重大。不仅仅是航空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的科学依据,更保障了航空公司经营活动的经济性的实现,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下面分几点来对全面预算管理对航空公司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航空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中,使得相关领导对航空公司总体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这样保障了航空公司整体发展方向能够针对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确保了整个航空公司自身运营能力与整体企业价值紧密联系,保障了航空公司运营目标的实现,使企业自身实力得到了发挥。另一方面,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航空公司对下属部门能力和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确保了航空公司整体运营的流畅。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关键,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保障了航空公司的资金合理分配,成本得到了控制和降低,提升了运营利润,推进了航空公司发展。并且企业资金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易引发财务风险,全面预算管理方式是一种经过分析综合考虑的分配模式,这种平衡的方式,降低了财务风险。

最后,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升航空公司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日常经营和运营过程都得到了强化。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预算控制,预算合理化,根据情况编制,可以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做出修正,避免了航空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大的偏差,控制了企业资源浪费现象。确保了航空公司有效规避盲目经营行为。可以说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未来航空公司发展的基石。

篇4

绪论

整体上市,大体是指上市子公司或母公司作为主要部分,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整个集团的所有资产或者主要经营资产及业务整体整合成为一体,实现整个集团的打包上市,将集团内外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行为。我国整体上市起源于2000年左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并不完善、经营效率不高,市场环境又需要企业扩大发展,在这种背景,国有企业集团进行分拆公司部分资产来上市,随着国家的政策引导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将未注入证券市场的资产投入进去,实现资产保值、发展壮大。整体上市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先脱离原有企业控制,再进行整体上市,方式可以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换股重新IPO、反向收购母公司等。

一、整体上市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1.降低公司经营成本

大多数企业整体上市之前,都已经进行了分拆上市,有可能导致企业重视上市的部分资产,重点关注上市资产部分的相关业务,忽视集团其他相关业务。如果,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将整体内部、外部资源全注入资本市场,形成原先已上市业务与新业务的统一,增强统一配置与规模化管理的模式,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可以统一进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集团整体的单位经营成本,实现集团生产线合理安排;另一方面,企业集团的销售网络与渠道也可以统一集团管理,层层分级,不会像整合前拆分管理,能够降低公司经营成本,还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加强资源内部利用,提高盈利能力,从而影响公司财务绩效。

2.降低公司财务成本

企业整体上市,集团内部一方如果有资金过剩,可以提供给需要资金的另一方,作为统一企业集团内部公司之间的财务利息往往低于外部融资方式;集团内部一方如果因扩大规模等急需融资,也可以在内部进行资金合理配置,资金规模增强了,降低了财务成本,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企业营业情况、扩宽了融资方式。同时,一些企业集团本身就成立了内部的财务公司,在实现整体上市后,更加有利于财务公司统一结算管理,加强管理经营效率,降低财务融资成本,提高集团财务绩效。

3.提高公司资产质量

公司整体上市之前,需要将母子公司之间股权关系简单化,那么往往会进行优化公司的资产的过程,比如引进机构投资者、实现产权多样化,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资产质量。

公司整体上市之后,关联交易的不良情况将有所改变,从而影响公司资产质量优劣。这是因为,分拆上市的公司,往往存在关联交易的情况,集团公司与上市子公司可能会通过利益输送的方式,将上市公司的利润转移,危害中小股东利益,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通常有以下方式:一些分拆了上市的公司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上市,而集团剩下的资产盈利能力较低,控股股东将分拆上市的公司与集团其他子公司进行产品交易,价格完全有内部协商,以达到粉饰上市公司业绩的目的,虚增上市公司利润,表面上公司资产质量较优;一些分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集团其他公司资金问题,通过已上市公司来间接融资,造成分拆上市公司负债程度过高,影响资产质量。一旦集团整w上市,对于控股股东而言,这些方式将没有任何利益而言,打消其关联交易的思维方式,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也不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更重要的是,企业集团资产较分拆上市之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同时,整体上市后,如果大股东以增发形式实现整体上市,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都将有所增发,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将有所降低,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其未来的融资能力将不断增强。

二、整体上市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整体上市会产生股权结构的变化,而公司治理受股权结构的影响。如果分拆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控股股东股权份额较高,那么,整体上市后,由于新股发行或者引入机构投资者等等情况,股权结构或许会发生改变,可能不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控股股东由单一模式转换为多元化模式,股东之间互相制衡的关系将改善公司治理情况,特别是在我国特殊背景环境下,一些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之后,国有占股份额降低,股权结构多样化,能够得到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相互制衡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如果在整体上市后,产权实现了多样化,股权却过度分散,股东会的公司监管力度就会减弱,这样的治理结构也不完善,不能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也无法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所以,整体上市后对企业集团的股权结构影响较大,应当审慎进行分析,对变化后的股权结构进行预估,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案。

篇5

办法总是多于困难的,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下面来我们来看一看李保民博士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独到见解。

记者:既然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国资委还坚定不移地支持整体上市?

李保民博士:整体上市虽然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其中最根本的还是企业整体资产质量的制约。只要资产质量无法满足上市要求,整体上市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短期内集团一级整体上市对于大多数中央企业而言还不具有可操作性,但这并不影响将其定为战略目标,同时也不影响一些已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率先试行或大胆实践。现实地看,中央企业实施集团一级整体上市目前仅适宜于那些历史负担较少、净资产规模较小、集团公司整体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

记者:虽然整体上市应是大多数中央企业的战略选择,但在目前集团一级整体上市还存在一些困难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整体上市?

李保民博士: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现阶段应着力推进集团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作为向集团整体上市的过渡性措施。怎么来理解这个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呢?我认为这主要是指将中央企业集团内全部主营业务的资产和人员整合进入上市公司,只将无法进入上市公司的历史负担、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剥离出来留在上市公司之外,通过改革逐步消化,最终达到集团整体上市的目标。

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看法,上市公司必须突出主业,因此,在中央企业有多个主业的情况下,应按业务板块整合后分别上市。而事实上,无论从国内股市还是从国外股市看,上市公司多主业情况普遍存在,资本市场看重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发展前景,并非是否单一主业。国外一些大型跨国经营企业都是多业经营,典型的如美国通用电气集团,作为华尔街一家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其经营范围波及汽车、医药、金融、电子等十几个行业。尽管国内外都存在对多元化经营的诟病,但单一业务带来的经营风险却是不言而喻的,多元化经营往往更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同时,按不同业务板块分别上市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也在前面有过分析,应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我们主张的主业资产整体上市,是指集团公司的全部主业资产进入同一家上市公司,不同于按业务板块划分资产分别上市。在这方面,一些中央企业积极进行主业资产整体上市的探索与尝试,如宝钢集团、武汉集团、中石化等,为其他企业在主业资产整体上市方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记者: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具体操作?

李保民博士: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仅仅是解决上市公司与存续企业矛盾冲突的第一步,要彻底理顺两者关系、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还必须加快存续企业的分类改革,并最终消化或消除存续企业。由于存续企业中的资产、人员和效益等情况千差万别,必须进一步细分,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改革方式。

对于具备一定盈利能力的资产和业务,在不形成与上市公司竞争的原则下,应通过整合和扶持鼓励其发展,适当时候可从集团公司脱离单独上市,或由上市公司收购,也可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与其他企业进行重组。

记者:能不能说点具体的案例来理解这些措施?

李保民博士:在这方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的做法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当时是2001年,中国海油将核心产业――石油开采剥离出来,成立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纽约两地上市。其后,中海油着手对存续企业中的10家专业公司分别进行重组。等到了2002年,10家专业公司重组为两家,其中从事石油设施建设和维修的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在国内A股上市。而从事勘探、钻井和船舶运输的中海油田服务公司在香港H股上市。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这两家上市公司可以独立于集团之外单独发展,或由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后退市,整合进入一家上市公司,最终达到集团整体上市。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的上市,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对存续资产的再度细分,并通过上市把存续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公司而不是母公司的依附或政府保护下的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从观念上堵死靠上市公司养存续公司的路子,有利于强化集团公司内部治理,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使关联交易不易发生。

记者:刚才谈的是对具备一定盈利能力的资产和业务进行的重组,但是还有一些盈利能力低甚至是不良资产应该怎么处置?

李保民博士: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对于这些盈利能力低、不具备市场竞争前景、今后也无法整合上市的不良资产,应按照主辅业的概念,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后,存续企业已经等同于集团公司的辅业,对于辅业资产应充分利用现有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政策,实施分离改制,分流安置相关人员,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对于改制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经过这样的分类改革,资产得到合理处置,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存续企业最终消除。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有这样的结论: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后,存续企业的出路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独立于集团和上市公司自我发展并做强,获得较好的发展后单独上市脱离集团或由上市公司收购整合;要么逐步消化现有人员及其它历史负担,不断收缩以至最终不复存在。但无论走哪条路,存续企业改革必须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即避免在同一领域做强做大,形成与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

记者:既然整体上市的方向和方式已经明确,那么,2008年里,国资委和其监管的央企应该怎么去推动整体上市的步伐呢?

李保民博士:这个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一点就是该积极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强化国有资本运营职能。

从推进企业整体上市的角度看,以国有资本运营为己任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本身就是企业整体上市的推动力量。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主场主体,能够真正承担起国有资本运营的职责,并在资本运营的层面上经营国有资本,成为国有资本的具体经营者。与此同时,国资委作为政府特设机构从宏观上监督管理国有资产运行,决定国有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资委和所监管企业的重要环节,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和运营职能分开,有利于国资委专心致志搞好监管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摆脱因具体的企业运营所带来的角色混淆,凸显监管者的中立和公正地位。

同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国资委授权可以持有企业的国有股权,享受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从而能够解决中央企业整体改制后的持股主体资格问题。一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后,集团公司可以注销,也可以改组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

记者:上个问题谈的是优良资产的上市问题,那么,对于存续企业这一块,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避免产生更多的历史遗留问题?

李保民博士:在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同时,还应从全局角度出发,抓紧时间成立专业的托管公司,以市场化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可考虑设立专门针对存续企业的托管公司,其主要职能是集中管理在中央企业主业资产整体上市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不能进入上市公司和不具备独立发展潜力的原存续企业。托管公司负有资产管理和处置职责,并负责做好企业中下岗及离退休等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力争以市场化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设立专业托管公司,可以使中央企业在谋求主业资产整体上市的过程中,不必为存续企业的各种现实问题所拖累,摆脱经营辅业资产和管理离退休人员等烦琐工作,集中精力搞好主业经营。特别是将离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转移至托管公司意义深远,不仅使企业改制后资产及职能清晰,有利于吸引优秀的战略投资者,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关系,为中央企业主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篇6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非常好的新兴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但是,我国现有的旅游企业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前列,这就对我国旅游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当前世界的三大产业是旅游业和汽车行业以及石油行业,国内的旅游业是指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它包括游客的旅行方式、食宿提供以及各种旅游服务。

然而,因为旅游业的特殊性以及旅游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当前我国旅游企业存在当前的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等的很多问题。所以旅游企业都在积极地寻找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少旅游行业选择集团化上市之路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是,我国旅游业的现状是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前列,因此这就需要对我国旅游企业提出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因此,利用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和评价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且分析影响它的经营业绩的因素,对提高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中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以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为主对其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其研究分析方法有:

(1)财务分析。依据财务数据,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行经营绩效及相关分析。

(2)对比分析。对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纵向时间上的经营绩效及其经营状况对比,和横向上对不同的旅游企业类型上的分析。

(3)回归分析。主要利用SPSS软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文主要以实证分析的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旅游企业的经营绩效。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我国的旅游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发展水平滞后,上市公司数量少,整体效益滑坡,面临的制约因素多。其次确定指标然后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由于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中,关注着不同的评价目标。股东更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情况和企业的成长能力,而企业的经营者则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运转情况和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债权人更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结合一些参考资料在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时应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评价,文中选取了8个指标来反应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

本文采用旅游上市公司年报公开的财务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经营绩效的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结果的相对准确性和客观性,剔除了旅游上市公司中上市时间晚于2009年的上市公司。考虑到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故剔除了上市标识为AB或B股的旅游上市公司所以本文最终确定了17家旅游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使用SPSS对财务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总结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总体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对2009-2013年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平均值的统计分析。接下来利用EXCEL软件对2009-2013年我国三类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别进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平均值统计排名分析。最后为了更好地对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客观的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①选择原始变量。②用SPSS19.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了四个综合变量,记这四个因子分别为F1、F2、F3、F4,而且这四个因子彼此之间互不相关。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知:资产报酬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平均值分别为5.85%和8.83%,说明这段时期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整体资产盈利能力不高并且标准差较小说明我国各旅游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获利的能力偏弱。流动比率(X3)基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还是可以应付的,资产负债率(X4)为44.00%,说明企业有着很强的还债能力。总资产周转率(X5)平均值为0.53,低于企业设置的标准值,该指标反映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平均销售能力一般,如果标准差较大,说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销售能力差别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X6)平均值为96,大大高于企业设置的标准值,这个值越高,说明营运资金收回越快。我国旅游上市公司2009-2013年间的净利润增长率(X7)和总资产增长率(X8)平均值为5.33%和11.36%,说明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稳步发展的趋势,但在这两项指标中,净利润增长率(X7)标准差值较大,说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现象。分析得到在偿债能力方面,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以强大的资金实力,使得偿债能力排名靠前,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维持平稳水平,抵抗风险能力比较好;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由于业务的繁多,体现出了较弱的偿债能力。在运营能力上,景区类自身具有有较多的供应商贷款,整体运营情况较好,排名靠前。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了几点提升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建议。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观念,加强景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发挥政府的辅助作用。因此旅游公司才可以拥有宽松的市场环境,才可能把这种氛围传递给游客,进而使其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1)综合类。综合利弊,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投资的风险,符合投资组合理论;但另一方面又有可能由于公司资源过度分散,无法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利润最高的业务上来,从而无法实现公司收益的最大化。

篇7

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实现财务统一核算的前提条件主要有:(1)统一的账务管理制度。集中的账务处理应集中在报表、凭证、交易三方面内容,一项经济活动发生时,确保相关信息直接传输至公司财务总部。该笔业务的凭证经分、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审核并通过集中统一的账务信息平台录入,经授权后交由总部进行账务处理;(2)完善的集团组织机构,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在公司组织框架方面,施行事业部制和矩阵制,实现总部统一领导管理下,各事业部作为利润单位,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3)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软件的普及及应用。统一、集中式的账务处理平台,能够实现对一项经济活动进行及时、准确的账务处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可靠。同时,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及时传递、交流,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

三、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财务统一核算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一)财务统一核算带来公司规模经济效益

财务统一核算能够使得集团母公司以发展战略的角度,宏观上对集团内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由于上市公司存在较多的子、分公司,如何统筹优化其资源配置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资源在其母子公司的分配也将影响其战略目标的实施,并最终影响其长期竞争力的培养与形成。实行财务统一核算,能够使得母公司站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充分了解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生产资源,提高公司要素回报率,从而实现公司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企业中、长期经营成本。

(二)财务统一核算带来公司管理协同效益

财务统一核算能够实现集团内部成员间的管理协同优势。统一的财务核算,首先能够反应集团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优势、技术水平差异等。在充分了解集团内部经营情况的前提下,集团总部可对成员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市场、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与整合,通过技术、组织、市场、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协同管理,获得公司管理的协同效益。

(三)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集团制定经营策略提供信息支撑,提高集团决策的科学性

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将确保集团整体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信息基础,提高了企业经营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财务统一核算能够保证集团内部各分、子公司账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实时性,核算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核算信息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进行及时的传递,确保集团总部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其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保障。同时,针对成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可进行及时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通过集中式的账务处理平台,可将反馈信息第一时间传达至目标企业,便于分、子公司及时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账务统一核算在经营风险的控制方面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账务统一核算,集团总部能够及时了解并检测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指标,对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实现实时监督,一旦发现某项指标存在异常,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在源头。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本周转率等,通过集团统一账务核算,集团母公司可第一时间获取该类财务指标,实现母公司对分、子公司财务状况的实时、全面了解,及时化解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上市公司集团化运作账务统一核算在经营成本的控制方面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账务的统一核算,使得企业采购更加合理,避免了重复购置的浪费现象。集团母公司将根据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配置;2)账务的统一核算将提升各成员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对各成员企业的库存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统一核算账务将对各成员企业形成有效约束,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库存管理的质量与水平;3)统一的账务核算使得各成员企业间的资产流动成为可能。集团母公司可根据各分、子公司资产使用情况,将某公司闲置的固定资产转移至另一需要该资产的公司,这样就提高了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使用率,避免了固定资产闲置导致的资产浪费,并降低了集团整体资产购置成本;4)账务统一核算,实现了集团母公司对各成员企业的成本费用的动态监控,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发现成本费用较高的企业或生产环节,通过制度或技术优化,有针对性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五)强化资金控制,降低资金成本和资金风险

上市公司实行账务统一核算,能够提高集团整体信用状况,从而有效降低集团融资成本。财务统一核算能够保证集团对各成员企业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实现对分、子公司资金的有力控制,从而达到对集团各分、子公司存量资金的有效使用。盘活集团内部各分、子公司的存量资金,打通内部融资渠道,减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通过对内部资金的合理配置,提升了集团整体的资金实力,强化了集团整体偿债能力,集团信用度得到有效提高。凭借较高的信用等级,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融入所需资金,降低集团资金成本。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融资成本的有效控制,再加上集团内部资金配置的优化,能够降低集团总体财务风险,提升集团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满足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运营资金。

作者:徐利玲 单位: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欧阳荣启.关于企业集中财务管理的多维思考[J].中国外资,2011(02).

[2]冯文娟.集约化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体系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

篇8

集团公司于*年3月由*地、市、县九家国有医药商业企业资产重组后组建成立,注册资本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中型医药商业企业,下设子公司1个、分公司5个、门店72个,延伸到*、*两区的各乡镇,隶属于市国资委。

截止*年10月底,集团公司现有干部职工总人数1046人,其中在岗人员720人(含集团公司行政管理人员22人),离退休人员269人,停薪留职57人。固定资产原值2394万元,占地107.1亩,其中房屋53栋。房屋面积33659.6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8153.2平方米。门面房面积6705.3平方米。仓库35栋,面积13801.10平方米。集团公司总资产原值为8841万元,总负债为8811万元,净资产3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99.66%。

2、经营范围

集团公司是全市最大的国有医药批发公司。主要经营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玻璃仪器、化学试剂、冷冻设备、毒麻药品、卫生材料、化学原料药销售(国家规定专营项目除外)共十五类8000多个品种,近万个品规。

3、经营方式和效益

目前主要是采取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分公司对门店等进行承包经营的形式,年收承包费一百多万元。年上缴税金一百多万元。

4、年需支出经费

集团公司机关每年需支出职工工资、上缴两险金及办公经费约200万元。

二、集团公司的优势

1、GSP认证资格优势:*年12月,集团公司顺利通过GSP认证,成为*市首家通过GSP认证的中型医药批发企业。目前,集团公司基础设施完善,软件体系健全,拥有完备的药品经营资格。

尤为突出的是,集团公司为*市独家精麻药品定点经营单位。精麻药品是特种经营,效益可观。

2、区位优势:*市现有人口780万,辖8县二区,位于*省南部,东连安徽省,南邻湖北省,西北分别与本省*市、*市接壤。京广、京九铁路和国道106、107线及京*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沪陕高速和国道312线横穿东西。大别山、桐柏山绵亘其南,淮河蜿蜒其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成为*、*、*三大城市之间最具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潜力的地区。

3、经营组织结构及经营网络优势:集团公司地处市中心,经营幅射半径大,在市区各主要街道及*区、*区35个乡镇和管理区均设有经营网点。通过九年的经营和建设已成为覆盖*市8个县2个区医药公司、市县级人民医院、个体医疗诊所及周边地市医药公司的龙头企业。营销网络遍及*、湖北、安徽、内蒙古及全国500多个厂家,100多个医疗单位,400多个医疗社区个体医疗诊所,已形成区域性经营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优势。

4、资源优势:*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地处大别山区,淮河流域,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中药材资源丰富,产藏量大,品种达1649个。其中,常用中药材300余种。在全国356个重点药材品种中,*就占237种。如半夏、猫爪草、桔梗、茯苓、苍术、二花、槐米、半枝莲等传统地道药材,誉满全球,畅销国内外,从而为药农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基础设施优势:集团公司成立9年来,先后投资700余万元对企业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其中投资500余万元建造了一座38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药品综合仓库。按照GSP认证要求设计有冷藏库、阴凉库、常温库,库内购置了100余万元的温湿度调控设备、货运电梯、货架、底垫和其它先进的配套设备。同时集团公司开设了内部局域网络,对财务、业务、储运、质管全部实行网络一体化管理。目前,公司的基础设施步入全省一流水平。

三、集团公司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老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端,集团公司目前面临诸多困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人员多、债务包袱重(银行贷款本息合计5955万元),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和集资款金额大、时间长。

二是缺乏流动资金,靠职工个人融资勉强维持经营,资金周转困难。

三是经营体制机制不活,缺乏适应当前市场竞争形势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内部管理粗放,执行力不够,存在以包代管现象,集团公司的许多工作安排难以落实。

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债务缠身,官司不断,影响经营。

六是经营环境不宽松。各种检查项目多、频繁,干扰了正常经营。

七是职工收入低,物价上涨快,职工生活困难。

八是职工思想观念陈旧,自我创新意识不强,等、靠、要依赖思想较重。

九是闲置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思路

经多次座谈讨论和研究,公司领导班子在综合中层干部和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以下改革发展的整体思路:

(一)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整体思路

集团公司作为一家国有医药商业独资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内部管理机制不活之外,主要是缺乏资金,不能有效整合各子公司、分公司的各项优势资源,造成内部之间存在不良竞争,从而影响利润提升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使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该公司的改革发展应着力于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或投资者对企业进行重组或整体改制,进而盘活资产,发挥优势,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改制重组:1、投资控股。引进资金雄厚,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投大资控股(股本占51%以上),公司管理层、业务骨干以及职工自愿参股,按照《公司法》要求注册成立新的有限责任公司。2、整体改制。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或投资者,对集团公司实施全额并购,整体改制,按照《公司法》要求注册成立新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先行改革、加快局部发展的思路

鉴于集团公司整体上人员、债务负担较重,各子公司、分公司情况不一,短期内整体上改制重组的困难较大,因此,可先对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强化管理,挖潜增效,同时创造条件让有优势的分公司先行改革、加快发展。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发挥集团公司优势,整合资源,强化管理,解决小、散现状,克服各分公司间的无序竞争,形成规模,使之做大、做强、做优。

2、盘活闲置资产,处置债务,解决经营中资金困难。

3、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团队意识、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提高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分公司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企业管理层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4、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引导职工转变从业观念,以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

5、积极寻求战略投资者,对集团公司局部招商改革,分块盘活,做到改革一块、盘活一块、发展一块,以点带面,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改革。

为既要搞好改革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又要注重稳定,我对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以供再作讨论:

一是机遇意识要强。要有抢占先机、争取主动的发展观念。

二是信心要足。要增强改革改制的观念,浓厚改革改制的意识,营造改革改制的氛围。

三是目标要明。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把做优做强、不被金融海啸浪潮淹没、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目标,把提高全体职工经济收入作为目的,积极探索符合发展目标的改革形式。

四是认识要清。要认清当前企业在困难中积极改革、竞相发展的大势,把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合作作为应对当前困难、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

五是工作要细。既要求质量,又要求速度,质量与速度同行;既要稳妥,又要尽责,稳妥与责任相连,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六是分析要到位。要把国家的政策调整、市场的变化、各分公司的情况和职工情况等进行统筹分析,周全考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拧成推进改革的合力。

七是思想要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不打开就什么事也办不了,一定要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个企业的发展和广大职工的利益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寻求最适合的改制形式。

篇9

近年来,管理层收购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已有50多家上市公司实施了MBO,但是由于我国推行MBO先天不足,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先做游戏、后定规则,既涉及意识形态又卷入重大利益分配冲突,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郎顾之争”,使管理层收购成了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MBO的问题的关键在于MBO引起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符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方向和规律。也就是说,必须考虑MBO引起的企业组织制度变革的相关后果,并根据这些后果来判断MBO在中国是否广泛适用的问题。本文拟从实施MBO对中国上市公司业绩有无影响、影响是否显著等方面对MBO行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MBO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MBO的理论依据、MBO实施后的绩效实证分析、MBO的生命周期及影响其持久性因素的分析等。

在理论研究上,对于管理层收购之所以流行,Harber Singh(1990)认为是由于价值创造、管理机会主义和税收利益;Mike Wright(2001)等人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在实证研究上,国外对管理层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购前企业的财务特性,收购后企业的治理机制、战略变革、绩效与生命周期及持久性等方面。此外,MBO的生命周期及持久性也是国外学者研究兴趣之一。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理论研究领域,许多国内学者在国外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对MBO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但多限于对MBO的一般性介绍(朱小斌,2001;王志勇,2002;金雪军、杨晓兰,2002;贺小刚,2002),或者是对MBO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中小企业中的积极意义评析,强调激励强化、成本降低等正面影响(贺慈浩、张小蒂,2000;廖成林、宋福林,2001;陈江波,2002)。

国内学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和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以及比较分析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如朱书红的《美的集团管理层收购案例》(2001)等。他们的实证方法一般都是通过对实施MBO的上市公司这一两年的纵向财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普遍得到的结论是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业绩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二、MBO对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根据历年上市公司公告并参考东方高圣公司的《上市公司并购报告》系列,笔者最终选取了1996―2004年期间实施MBO的4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采集样本公司在MBO前后各3年共7年的财务数据。

本文实证所需的样本公司数据来源于CSMAR财务数据库、中国证监会、新浪财经等网站。

(二)分析思路

本文将采用会计指标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弱化非正常因素及偶然因素甚至人为因素对财务数据的干扰,笔者选取样本公司MBO前后7年的12项财务数据按时间序列作分析,从而揭示企业的发展趋势。

(三)会计指标分析法的指标选取及步骤

本文采用了财务比率的多期会计分析比较法,就是对连续几个会计年度的会计报表数据进行研究,查明项目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及其对企业未来的影响。

1.财务指标的选取。

本文将从赢利能力、经营能力、成长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四个方面来研究公司业绩,基于这四种能力,笔者选取了12个财务指标来综合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

(1)赢利能力分析,本文主要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3个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

(2)经营能力分析,本文主要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主营成本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3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

(3)成长能力分析,本文主要选取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3个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成长能力。

(4)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和速动比率来考察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

2.财务比率的比较分析。

笔者首先对整体财务比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然后为便于考察样本MBO前后变化,主要考察样本公司的各类财务比率均值,分析变化趋势,将样本公司财务指标MBO前3年的均值与后3年的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分析结果。

3.T检验步骤。

(1)赢利能力分析:首先分析财务比率,然后对T=[-1,1] 即MBO前3年指标均值与后3年指标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分析结果。

(2)经营能力分析:首先分析财务比率,然后对T=[-1,1] 即MBO前3年指标均值与后3年指标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分析结果。

(3)成长能力分析:首先分析财务比率,然后对T=[-1,1] 即MBO前3年指标均值与后3年指标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分析结果。

(4)偿债能力分析:首先分析财务比率,然后对T=[-1,1] 即MBO前3年指标均值与后3年指标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验证分析结果。

三、MBO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首先分析41家样本上市公司在MBO当年及前后各3年的整体绩效表现情况,通过对研究样本数据的整理和计算,其整体绩效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财务指标的MBO上市公司的绩效在不同指标的衡量下情况是不一样的。总的来看,MBO前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股收益、平均每股净资产、平均总资产周转率、平均总资产增长率、平均股东权益增长率、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和平均速动比率均大于MBO后的平均值,而主营成本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则有上升的趋势。下面笔者将结合配对样本T检验,按类型分析MBO上市公司的绩效情况。

(一)赢利能力分析

利用Excel软件整理相关数据,得到有关赢利能力指标年度间的轨迹变化如下页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到在MBO前后7年中,净资产收益率虽然在MBO当年有一定的增长,但总的趋势是不断下降的且下降幅度较快,而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也有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非常有限,特别是每股收益几乎没有什么起伏,相对比较稳定。可见,从MBO前后的情况来看,MBO后这些企业的整体赢利能力并没有得到增强,相反其赢利能力还有下降的迹象。

下页表2给出了MBO前后上市公司赢利能力各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情况。由表2可知,MBO前后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收益的变动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每股净资产指标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验证了上市公司MBO事件非但没有为企业带来经营收益,反而令赢利能力显著下降。

(二)经营能力分析

利用Excel软件整理相关数据,得到有关经营能力指标年度间的轨迹变化如图2所示。

由图2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到在MBO前后7年中,主营成本率呈上升趋势,表明企业的控制成本能力并没有增强,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呈上升趋势,这是唯一有所改善的财务指标,这说明了企业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这也可能反映了公司对现金流的需求增强。总资产周转率在MBO后发生了明显的下滑,而MBO前相对稳定,可见MBO后企业总资产的管理效率反而下降了。

表3给出了MBO前后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各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情况。由表可知,MBO前后主营成本比率与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动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唯一有所改善的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验证了上市公司在实施MBO后经营能力的下降。

(三)成长能力分析

经过整理,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变化轨迹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在MBO前后7年中,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具有同样的变化趋势,即从整体上来看是逐渐下降的。具体来看,总资产增长率的下降趋势比较平缓,而股东权益增长率的下降速度过快,尤其是MBO后第一年,几乎比上年下降了2/3,对这一现象的可能解释是:管理层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故意压低净资产以降低收购成本,因为按照我国惯例和相关法规的要求,收购价格的确定通常以净资产为基础。净利润增长率的发展趋势有所反复但无法阻止其下降的趋势,说明公司MBO后经营能力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所下降。

表4给出了MBO前后上市公司成长能力各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情况。由表4可知,MBO前后股东权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的变动分别在1%、10%和5%的水平下显著。由此可见,上市公司MBO实施前后成长能力指标集体下降的趋势得到了统计检验的验证,而净利润增长率的反复态势说明MBO后上市公司的经营还处于磨合期,但总的说来公司成长能力下降。

(四)偿债能力分析

同样,通过附表整理,可得到偿债能力指标变化趋势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在MBO前后7年中,资产负债率和负债权益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从整体上看是逐渐上升的。这说明从整体上看,企业的负债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逐渐增加的,企业的债务利息负担也随之逐渐加重,经营风险逐步加大。这在单位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可能的解释只能是:在MBO后进行了大比例分红。而反映短期偿债的速动比率则逐年呈下降的趋势,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下降,这也是企业经营风险增大的信号。

表5给出了MBO前后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各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情况。由表可知,MBO前后负债权益比和速动比率变动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资产负债率的变化较为平稳未通过统计检验。由上可知,上市公司MBO的经营风险增大了,特别是短期偿债能力显著降低。

四、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会计指标分析法对1996―2004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是否改善了目标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大致如下:

通过对样本公司赢利能力、经营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4方面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MBO后,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经营能力、成长能力与偿债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值得肯定的是,MBO后企业的12个财务指标中,应收帐款管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现金流较好。这同时也说明MBO后由于大比例现金分红导致了管理层对现金的迫切需求。

绩效实证的结果没有为我国上市公司MBO提供正面支持。通过对样本公司赢利能力、经营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4方面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MBO后,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经营能力、成长能力与偿债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我国的MBO还未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经营成长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小斌.民营化浪潮中的MBO[J]. 投资研究,2001,(11).

[2] 王志勇.中国企业走近MBO[J]. 商业研究,2002,(12).

[3] 贺小刚.管理层收购:国外现状、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 改革, 2002,(4) .

[4] 贺慈浩, 张小蒂.MBO:我国中小企业体制改革的一种可借鉴的模式[J].商业研究,2000,(10).

[5] 陈江波.MBO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

[6] 易宪容.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7] 廖成林, 宋福林. 国有中小企业管理者收购探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3).

[8] 陈晓,陈小悦,刘钊. A股赢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J]. 经济研究,1999,(6).

[9] 金雪军, 杨晓兰. 转型国家的管理者收购――以俄罗斯及东欧国家为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6).

篇10

集团公司于1999年3月由信阳地、市、县九家国有医药商业企业资产重组后组建成立,注册资本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中型医药商业企业,下设子公司1个、分公司5个、门店72个,延伸到浉河、平桥两区的各乡镇,隶属于市国资委。

截止2008年10月底,集团公司现有干部职工总人数1046人,其中在岗人员720人(含集团公司行政管理人员22人),离退休人员269人,停薪留职57人。固定资产原值2394万元,占地107.1亩,其中房屋53栋。房屋面积33659.6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8153.2平方米。门面房面积6705.3平方米。仓库35栋,面积13801.10平方米。集团公司总资产原值为8841万元,总负债为8811万元,净资产3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99.66%。

2、经营范围

集团公司是全市最大的国有医药批发公司。主要经营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玻璃仪器、化学试剂、冷冻设备、毒麻药品、卫生材料、化学原料药销售(国家规定专营项目除外)共十五类8000多个品种,近万个品规。

3、经营方式和效益

目前主要是采取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分公司对门店等进行承包经营的形式,年收承包费一百多万元。年上缴税金一百多万元。

4、年需支出经费

集团公司机关每年需支出职工工资、上缴两险金及办公经费约200万元。

二、集团公司的优势

1、GSP认证资格优势:2003年12月,集团公司顺利通过GSP认证,成为信阳市首家通过GSP认证的中型医药批发企业。目前,集团公司基础设施完善,软件体系健全,拥有完备的药品经营资格。

尤为突出的是,集团公司为信阳市独家精麻药品定点经营单位。精麻药品是特种经营,效益可观。

2、区位优势:信阳市现有人口780万,辖8县二区,位于河南省南部,东连安徽省,南邻湖北省,西北分别与本省南阳市、驻马店市接壤。京广、京九铁路和国道106、107线及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沪陕高速和国道312线横穿东西。大别山、桐柏山绵亘其南,淮河蜿蜒其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信阳成为郑州、武汉、合肥三大城市之间最具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潜力的地区。

3、经营组织结构及经营网络优势:集团公司地处市中心,经营幅射半径大,在市区各主要街道及浉河区、平桥区35个乡镇和管理区均设有经营网点。通过九年的经营和建设已成为覆盖信阳市8个县2个区医药公司、市县级人民医院、个体医疗诊所及周边地市医药公司的龙头企业。营销网络遍及河南、湖北、安徽、内蒙古及全国500多个厂家,100多个医疗单位,400多个医疗社区个体医疗诊所,已形成区域性经营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优势。

4、资源优势:信阳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地处大别山区,淮河流域,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中药材资源丰富,产藏量大,品种达1649个。其中,常用中药材300余种。在全国356个重点药材品种中,信阳就占237种。如半夏、猫爪草、桔梗、茯苓、苍术、二花、槐米、半枝莲等传统地道药材,誉满全球,畅销国内外,从而为药农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基础设施优势:集团公司成立9年来,先后投资700余万元对企业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其中投资500余万元建造了一座38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药品综合仓库。按照GSP认证要求设计有冷藏库、阴凉库、常温库,库内购置了100余万元的温湿度调控设备、货运电梯、货架、底垫和其它先进的配套设备。同时集团公司开设了内部局域网络,对财务、业务、储运、质管全部实行网络一体化管理。目前,公司的基础设施步入全省一流水平。

三、集团公司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老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端,集团公司目前面临诸多困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人员多、债务包袱重(银行贷款本息合计5955万元),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和集资款金额大、时间长。

二是缺乏流动资金,靠职工个人融资勉强维持经营,资金周转困难。

三是经营体制机制不活,缺乏适应当前市场竞争形势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内部管理粗放,执行力不够,存在以包代管现象,集团公司的许多工作安排难以落实。

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债务缠身,官司不断,影响经营。

六是经营环境不宽松。各种检查项目多、频繁,干扰了正常经营。

七是职工收入低,物价上涨快,职工生活困难。

八是职工思想观念陈旧,自我创新意识不强,等、靠、要依赖思想较重。

九是闲置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思路

经多次座谈讨论和研究,公司领导班子在综合中层干部和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以下改革发展的整体思路:

(一)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整体思路

集团公司作为一家国有医药商业独资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内部管理机制不活之外,主要是缺乏资金,不能有效整合各子公司、分公司的各项优势资源,造成内部之间存在不良竞争,从而影响利润提升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使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该公司的改革发展应着力于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或投资者对企业进行重组或整体改制,进而盘活资产,发挥优势,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改制重组:1、投资控股。引进资金雄厚,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投大资控股(股本占51%以上),公司管理层、业务骨干以及职工自愿参股,按照《公司法》要求注册成立新的有限责任公司。2、整体改制。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或投资者,对集团公司实施全额并购,整体改制,按照《公司法》要求注册成立新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先行改革、加快局部发展的思路

鉴于集团公司整体上人员、债务负担较重,各子公司、分公司情况不一,短期内整体上改制重组的困难较大,因此,可先对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强化管理,挖潜增效,同时创造条件让有优势的分公司先行改革、加快发展。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发挥集团公司优势,整合资源,强化管理,解决小、散现状,克服各分公司间的无序竞争,形成规模,使之做大、做强、做优。

2、盘活闲置资产,处置债务,解决经营中资金困难。

3、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团队意识、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提高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分公司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企业管理层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4、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引导职工转变从业观念,以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

5、积极寻求战略投资者,对集团公司局部招商改革,分块盘活,做到改革一块、盘活一块、发展一块,以点带面,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改革。

为既要搞好改革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又要注重稳定,我对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以供再作讨论:

一是机遇意识要强。要有抢占先机、争取主动的发展观念。

二是信心要足。要增强改革改制的观念,浓厚改革改制的意识,营造改革改制的氛围。

三是目标要明。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把做优做强、不被金融海啸浪潮淹没、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目标,把提高全体职工经济收入作为目的,积极探索符合发展目标的改革形式。

四是认识要清。要认清当前企业在困难中积极改革、竞相发展的大势,把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合作作为应对当前困难、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

五是工作要细。既要求质量,又要求速度,质量与速度同行;既要稳妥,又要尽责,稳妥与责任相连,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六是分析要到位。要把国家的政策调整、市场的变化、各分公司的情况和职工情况等进行统筹分析,周全考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拧成推进改革的合力。

七是思想要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不打开就什么事也办不了,一定要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个企业的发展和广大职工的利益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寻求最适合的改制形式。

篇11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战略指导。特别是集团通过收购重组等资本扩张形式取得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原本有着自身的文化,融合上有个过程。在集团内没有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集团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控制等方面关系不清晰。集团内没有形成利益的整体意识,缺乏团队协作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直接表现在:一是集团母公司未能发挥作为投资者在子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的作用,放任子公司的经营自,造成了有些子公司的决策偏离了集团母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二是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尚不完善,主要是激励有限,约束过多,抑制了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能调动子公司的工作热情。三是人才培养上的断层。对子公司经营层人员的任免上,尤其是对经营者的任免上缩手缩脚,对经营绩效差的,对年龄偏大等结构上不合理的企业经营者迟迟不肯更换,没有培养有前途的管理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集团母公司的威信。

(二)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追求利益目标的差异

母公司一般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从宏观角度出发,对集团的经营及受益进行分配,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优化组合,增加集团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

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与子公司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差异决定了子公司的利益导向,尤其是兼并重组来的企业。子公司从自身的直接利益出发,易产生重子公司利益,轻母公司利益,甚至产生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不惜损害母公司利益的行为。比如有时会采取一些背离母公司整体利益的举措,提高成本,虚报盈利等来调整自身的利润目标。

1、经营目标责任制实施过程中,经营指标的分配高低所产生的矛盾

2、资金使用上的冲突,一是资金在各子公司分配上的或多或少所产生的矛盾,二是子公司不向集团母公司支付占用资金利息,给集团母公司的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协调措施

(一)完善母子公司的运行机制,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

集团母公司及子公司都应按照《公司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等,确保集团的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另外,主要从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企业层面,对母子公司的责权进行界定。

集团母公司积极发挥产权代表人的作用,母公司作为投资者、大股东对享有公司重大问题如投资、收益、等决策权、高层人员的任免权。子公司要切实贯彻集团母公司的经营发展方针。

(二)全面预算作为考核各子公司工作业绩的基本尺度

集团母公司是整个集团的投资、融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作为利益控制中心,要与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确保集团母公司投入资产的保值增值及其投资收益。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

公司应明确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议,明确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部门职责、编程原则,编制要求、编制程序,预算执行的监督和预算调整程序,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各预算执行部门分析研究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纠正财务预算的执行偏差,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并加以落实,对于财务预算执行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筹资(合)理。集团公司应根据筹资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全面预算,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重大的筹资方案应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集团按筹资方案分配使用资金,分配到各子公司。

其次,投资管理。集团母公司根据投资目标和规划确定投资项目,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大的投资项目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以及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子公司可进行一定金额以下的投资管理,超过规定限额的投资项目须向母公司提出申请。

再次,资金营运管理,母公司应加强资金营运的过程管理,统筹协调各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全面提升营运资金效率,严格按预算要求协调资金调度,定期召开资金调度会或资金安全检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具体来说如母公司要求各子公司上报每天的现金流。

最后,利润分配。对母公司而言,子公司所增利润要按一定比例留在母公司,满足集团的整体、长远发展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子公司和职工的收益,激发子公司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要求。

母子公司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修订调整形成集团母公司内部层次清晰、分工明确、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使之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的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降低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编著.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

篇12

随着现在的企业兼并和发展壮大,以及上市企业的竞争力逐步扩大,所以强化集团的财务报表合并是非常有必要的。财务报表是能够有效的体现公司经营状况,而且用这样的报表来指导以后集团企业的发展,所以应该看到集团财务报表合并的重要性。

一、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合并的特点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合并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都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平时的会计业务和财务报表是各个公司分别进行管理,但到定期的财务报表合并时是由母公司来统一制定规则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综合的统算和编制,而且用这样的财务报表来反应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1]。对于连云港如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就应该是将如意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账目由母公司统一来进行合并,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往往具有以下的特点。

1.编制合并的财务报表具有单一性

在进行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合并时,最能体现的就是财务报表的单一性,与多个子公司企业具有的不同的财务报表相比,合并后的财务报表是集中体现了公司整体的利润与效益。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母公司是财务报表编制的主体,要将整体的子公司账目进行有逻辑的编制,这时候的财务报表就极大的隐去了子公司中各具特色的财务特点,呈现出的是公司整体的财务运行情况和经营效益。是一种比较单一的财务表现方式。

2.财务报表的合并具有波动性

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在进行合并时,往往还会根据不同的子公司特性在进行财务合并时的规则有所变化。现在企业集团在进行公司项目发展时,并不是单一的项目,连云港如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就是以自营和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内贸易为依托,形成了多样化的贸易物流服务行业。这样的多元化经营的方法有效规避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但如果要对这样的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合并,那么领域和性质不同的子公司就需要不同的财务核算制度,由于纳入合并范围内不同行业子公司的增减变化,使得合并财务报表变动幅度大,这也使得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合并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3.合并财务报表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性

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报表的依据来源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在一般的情况下,公司财务报表在合并时除了依据将母公司的一些投资,债权等做出调整后,其它的就可以直接将子公司的会计项目进行相加或者相减就行[2]。这样的企业集团财务报表是可以找到一定的账目来源,是可以体现财务报表的正确性的,但在母公司进行项目的合并时,往往会有一定的账目抵消,这样的情况使得合并后的财务报表很难找到相关的依据,所以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合并后最能体现的就是一定的逻辑性。

二、我国会计行业对于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规定

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来进行。我国的会计行业在进行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合并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合并规则。我国规定母公司在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一定要对合并范围进行一定的控制,凡是属于母公司直接控股的子公司账目一定要纳入母公司的财务合并中。同时,对于母公司间接控股超过半数的子公司,这样的公司也可以看作是由母公司控制的公司,这样公司的账目也应该是由母公司来做出公示。可以这样说,国家在会计行业的规定是让母公司合并全部的子公司会计报表,并且将这些报表形成有逻辑和正确的财务报表。

三、确定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合并的范围方法

1.确定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控股大小

现在的企业集团财务合并来源是由子公司的会计项目提供的,但母公司在控股时,除了一些直接参与控股的企业,更多的是多层股权参与控股。国家明确规定了对于母公司直接控股的企业会计报表必须要纳入合并范围。但对于这样母公司少数参股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合并时,却没有明确的规定。针对这样的情况,母公司可以采取利用乘法方式对所在子公司的参股比例进行合理的计算,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范围时,再将这样的企业会计报表也加入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中[3]。

2.经营状况低下的子公司的债务合并方法

公司经营状况并不都是非常良好的,一些子公司在经营中,由于经营不善很容易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对于这样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国家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按两种情况不同处理:如果这样的子公司处于破产清算阶段,可以不纳入整体报表合并范围;如果这样的子公司继续经营,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合并后的整体报告数据虽然会对公司对外经济实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完整的反映了集团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为投资者提供如实的公司财务报告。

3.对变动的子公司的合并的方法

现在的公司在企业合并方面是比较频繁的,所以一些子公司财务报表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幅度,对于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会随着公司所有权的变动做出相应的变化,如果母公司在进行报表合并时将这样的子公司财务报表纳入其中,那么整体财务报表就会与实际情况产生冲突,所以对于这样的子公司财务合并,企业集团应该首先对变动子公司的产权所有做出细致的划分,将属于集团内部的产权纳入到公司的财务报表内,然后要对子公司会计报表做出细致的审查,如果发现有与集团财务报表冲突的账目一定做出明确分析,防止因为子公司变动而带来的财务报表漏洞。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的发展规模也是在不断的扩大中,虽然现在的集团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虽然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有要对现有的问题做出合理分析,并提出积极的方法进行改进,那么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合并一定会沿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主管以实际的财务资料为依据,系统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运作的应用文书。随着商品流转的不断进行,企业资金的不断循环周转,构成了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和分配等方面的运动,这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反映在资金来源、资金占用、流通费用、税金、利润等财务指标上,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就是对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完成情况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性地计算和分析,并用书面文字加以阐述。

(二)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好提高;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及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财务分析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了依据。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一)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它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对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可以有两种方法:

(1)定基动态比率。它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

(2)环比动态比率。它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

(二)会计报表的比较

会计报表的比较是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

(三)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是在会计报表比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但在采用趋势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

(2)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3)应用例外原则,应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财务报表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比率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

(1)构成比率。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是某个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额/总体数额

利用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个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2)效率比率。它是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利用效率比率指标,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3)相关比率。它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如流动比率。

比率分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标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甚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行业间的差别进行比较。但采用这一方法时对比率指标的使用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项自的相关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具有相关性,把不相关的项目进行对比是没有意义的。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在计算时间、范围等方面保持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运用比率分析,需要选用一定的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评价。通常而言,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有:①预定目标,②历史标准;③行业标准;④公认标准。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称因素替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一一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三、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一)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表现如下:首先: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假设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调整;稳健准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其次:报表真实性的问题。只有根据真实的财务报表,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财务分析通常假设报表是真实的。报表的真实性问题,要靠审计来解决。再次:企业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影响可比性。最后:财务分析中使用的指标多限于财务数据,分析主要为财务人员,相对与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这个整体情况而言,有一定局限性。

(二)财务分析的改进建议

那么如何将财务分析进行改进,下面便是改进措施。首先:在财务分析中要引入公允价值和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其次:通过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等措施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再次:努力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在财务分析指标和方法确定后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定期改善分析指标及方法。最后:在财务分析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既考虑财务指标又要考虑非财务指标;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在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当掌握其他行业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二是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三是要加强对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及准确。

四、如何完善财务分析体系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了解到财务分析的内涵及重要性、财务分析的方法、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但企业往往会面对这样一个难题,虽然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及员工都认识到财务分析对企业的重要性,甚至建立了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及方法,但财务分析的结果却很不理想,往往拿到管理者或决策者手中的分析存在如只有数字堆砌罗列,没有详细情况说明且对异常变动指标分析浅尝辄止,停留表面现象的情况发生,这样的财务分析就起不到观察企业运行状况“显微镜”的功能,而沦为利了应付差事的表面功夫。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这里就要讲到我们在管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工具“考核”。

笔者认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才是使企业分析报告重点突出、说明清楚、报送及时、预测准确、措施得力的长效机制。那么,什么样的“考核”制度才是公平合理的,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拿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属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一个下属单位。该国有企业主要构成情况为公司本部(业务以营业收入统计占该国有企业业务的60%以上),4家分公司、5家子公司,笔者所在的单位是该国有企业的本部,每月需写公司本部的财务分析,并要汇各分子公司的财务分析,再根据报表合并汇总情况写该国有企业的总体财务分析,并上报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及该企业的决策者。根据2013年上半年财务分析的实际情况来看,情况并不理想。

除了本文第三大点提到的受财务分析本身的局限性以外,据统计各分子公司对财务分析上交率在50%以内,公司本部各主管会计的财务分析上交率在40%以内。那么这些上交财务分析的质量又如何呢?从2013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写汇总分析时可以从这些上交的分析中提取的东西很少,从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上报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及该企业的决策者的财务分析基本是靠一人之力完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写出来的分析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从前面三点的论述中我们知道财务分析是个多员参与的过程,没有多员的参与特别是没有主管财务人员的参与,不管你的分析指标和方法制定的有多么科学合理,最后只能沦为应付差事的表面功夫。下面,将根据这一情况,从分子公司及公司本部这两个方面来建议针对财务分析这一块如何制定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

(一)对分子公司财务分析“考核”制度的建议

据笔者了解,该国有企业在2011年针对财务报表及分析制度专门发过一个文件,在文件中对分子公司报表及分析的质量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但从2013年上半年情况来说,该文件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根据进一步的情况了解,公司本部对各分公司可以实施扣分及奖励的考核,对子公司不能实施扣分及奖励的考核;从上交的财务分析情况来说,分析指标及内容不统一,质量良莠不齐。针对上述情况,拟定以下措施:

(1)根据集团公司分析报告要求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分析模板。其中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可以考虑:营业收入、利润、EVA、存货、应收款项这五个基本指标当月预算与当月快报差异率超过5%情况说明;以上五项基本指标上月快报与正式报表差异率超过5%情况说明;根据上月或以前月份分析内容是否改进了本单位的相关工作;为达到公司整体经营目标及预算水平在以后月份采取的措施情况说明等内容。

(2)制定统计表格对各分子公司分析从时间、内容、质量、改善这四个方面进行整体客观评估,总得分为5分。

这样制定的考核制度原因为:

按企业整体要求统一制定模板,有利于全面了解各个分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使各公司之间的经营业绩比较有了统一的平台。

在扣分及奖励考核不能覆盖到每个单位时,就要另辟蹊径,通过局域网、传真等方式公开公布考评结果,可视同是一种“精神”考核,这样的考核可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从而达到促进各分子公司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及水平,进而达到通过财务分析监控及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的目标。

(二)对公司本部各主管会计财务分析“考核”制度的建议

前文提到了,根据2013年上半年统计,公司本部各主管会计的财务分析上交率在40%以内,按照公司内部管理文件规定,主管会计每月都要对自己主管的业务进行分析并把分析内容按时间节点上交给总账会计,但为什么只有不到40%的会计执行了这一规定呢?答案只有一个:缺乏行之有效,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现在,对“考核”存在一个误区,只要提到“考核”就等同于“扣钱”,但根据公司本部会计人员构成及分工情况,这样一味“扣钱”的考核并不合理,会计人员由于分工的不同,处在不同的会计岗位,就相对而言,有些会计岗位核算复杂、管理效果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来说是重要、关键。有些会计岗位核算简单、管理效果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来说是一般、非关键控制点。而受企业的目前工资制度重职称、重工作年限,而轻岗位重要程度的局限。如果不能从部门“考核”中进行正确引导,那么就难以改变部门这种“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具体到部门的情况,由于岗位分工的不同,对财务分析的考核不能像“是否按时上下班,是否穿工作服”这样有统一标准的项目进行传统考核,也就是“扣钱”考核,而应该换一种思路,进行“奖励”考核。拟定措施如下:

(1)根据会计岗位设置的不同制定各岗位财务分析模板。其中,分析模板涉及内容可考虑但不限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财务分析的涉及到本岗位的内容、公司承接KPI指标涉及到本岗位的内容、预算的制定及执行涉及本岗位的内容、部门承接公司课题涉及到本岗位的内容、本岗位工作改进及改善方向、本岗位涉及公司经济运行其他情况等。分析模板制定的方式可采取自我分解、处室讨论、部门整体权衡等多种形式。

(2)制定统计表格对各主管会计的财务分析从时间、内容、质量、改善这四个方面进行整体客观评估,总得分为5分,表格格式初步拟定为表2。

(3)每月定期由部门领导在部门内部RTX上公开公布根据考评奖励人员名单及奖励金额。

这样制定的考核制度原因为:可以建立部门所有员工从事岗位与企业经营业绩及承接各项指标的联系:有利于部门领导全面、客观的了解部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通过内部RTX上公布“奖励”考评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部门领导的威信,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采用“奖励”考核并在内部公开的方式,一方面是对没有得到“奖励”员工一种隐性的“扣钱”考核,但方式隐蔽,有利于部门团结;另一方面是对工作态度好、工作质量高的员工的肯定和支持,可以在全员中形成一种责任和竞争机制,促进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