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居住区建筑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居住区建筑设计

篇1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房屋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居民区建筑设计研究时就需要多方位的考虑,按照居民的要求进行建筑设计,设计出既符合人们要求、绿色无污染又能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居民区建筑。这对建筑施工和社会发展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问题

1.1 户型单一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居住区的户型结构严重失调。房地产商比较偏重于大型户型,开发大型户型的比例相对比较大,所以导致大小户型失调。

1.2 质量问题

在建筑设计时,一些建筑设计师会考虑到成本方面的问题,进而为了降低造价,忽略了设计住房的长久性,这样不仅会影响社会长久的经济效益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设计问题

居住区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居住而建房。很多时候,居民只能接受建筑师设计的居住格式、结构,居民无法给建筑设计提出意见。在房地产开发商眼中重视的是建筑的施工过程,对建筑的设计过于草率,没有考虑到居民实际需求的住房结构设计。由于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师都属于初出茅庐的状态,对施工开发和设计居民住房没有经验。对户型中的细节开发不够了解,导致很多居民住房设计空间不合乎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建筑设计师不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生活上购买一些高科技生活用品做出合理的设计。

1.4 安全设计不到位

居住区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面积扩展及空间延伸的作用,是展现生活质量和精神层次的空间。因为居住区人员活动量较大,居民素质及生活水平会相互影响。为了使居民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居住区成为提高居民素质的活动区域。居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必须在设计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比如:一些居民区在酒吧、网吧等类似的环境下建设,这样不仅会使居民的思想受到严重影响,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目前的开发商为了得到利益最大化,只考虑地皮的造价,对周围环境的选择并不重视。另外,对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也过于疏忽,很多开发商都没有设计系统的居住区安全防范设施。

2 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建议

2.1 按客户实际需求设计

在确定户型标准的情况下,在设计居民住宅区布局时应考虑到其配套的合理性。比如在设计卫生间、卧室、厨房时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居民需要的隐私空间与开放空间分离。根据客户的要求合理掌握空间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做到即实用方便又能有良好的造型。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室内可用面积,在设计想法上,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尽量满足居民在空间设计上的构思,在保证不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对空间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但维护了消费者的想法,还能有效提高设计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在空间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效果。还应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作储存,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墙壁式的橱柜,并合理的将空间分层,尽量创造出更大的储存空间,间接性的增大室内面积。以这样的设计理念作为空间设计的标准,促使居民使用面积最大化。

2.2 追求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

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是空气质量的保障,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在建筑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采光及通风效果及其建筑原材料的选择,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合理的设计。利用当地可用资源展开设计,做到利用可再生资源及绿色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作为设计的宗旨。在设计居住区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相关自然资源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同时控制各种施工材料,如果设计中需要采用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材料,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替换或重新构思,保证从建筑前期就可以杜绝有害物质混淆在建设中。

2.3 结合当地环境

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室内设计的空间、造价、环保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文因素。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但要根据他们居住的环境来判断还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及文化内涵。设计居住区建筑本就是以人为本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的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及需求。一些地区的居民因为地区环境因素,常年都处于暴晒的状态,所以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物长时间接受阳光暴晒,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筑的朝向问题是一直影响消费者选择居住建筑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多层住宅区建筑的朝向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耗能量的多少。由于朝阳的居住建筑,接收阳光的面积大,有效改善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得到平衡,减少空调等家电的使用率,促进居民节约能源。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多层居民建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朝向适合当地居民生活状态朝向的居民建筑。

2.4 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布局

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布局设计布局主要以周边、行列及自由式为主;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下可能还会使用斜列式的布局方式。而这几种平面布局都有显著的特点,周边式的通风效果差,而行列及错列式之间的变化是最普及的平面布局形式;具有封闭性,他们普遍都受地形的影响。居住区的建筑对通风效果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布局时,应使用自由式的布局,因为自由式的布局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和受光效果,更符合居民区建筑的要求。

2.5 提高建筑设计师素养

在居民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水准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建筑设计师经验不足是普遍出现的现象。因此建筑商在选择设计师时要做好岗前培训及实地考察,并对设计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一些经验丰富或有非常强的专业水平的设计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

2.6 建立居民区建筑安全体系

在设计居民区建筑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居住区的安全问题。为了给居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小区的室外面积控制在监控范围内,并实行一人一卡的方式来控制外来人口入内,通行卡必须是由本人身份证办理,如有丢失必须本人拿着身份证进行注销,并从新办理。将每户居民住宅内都设计一个安全报警器,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并选择四周环境人文素质富有正能量的地点进行建设,避免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3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节约环保,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居住建筑的主要方向。而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方针,将建筑设计住房以舒适、环保、节能、美观、科学的设计为基本原则。因为建筑设计主要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科学的住房环境,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2.1按客户实际需求设计

在确定户型标准的情况下,在设计居民住宅区布局时应考虑到其配套的合理性。比如在设计卫生间、卧室、厨房时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居民需要的隐私空间与开放空间分离。根据客户的要求合理掌握空间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做到即实用方便又能有良好的造型。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室内可用面积,在设计想法上,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尽量满足居民在空间设计上的构思,在保证不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对空间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但维护了消费者的想法,还能有效提高设计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在空间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效果。还应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作储存,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墙壁式的橱柜,并合理的将空间分层,尽量创造出更大的储存空间,间接性的增大室内面积。以这样的设计理念作为空间设计的标准,促使居民使用面积最大化。

2.2追求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

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是空气质量的保障,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准。在建筑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采光及通风效果及其建筑原材料的选择,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合理的设计。利用当地可用资源展开设计,做到利用可再生资源及绿色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作为设计的宗旨。在设计居住区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相关自然资源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同时控制各种施工材料,如果设计中需要采用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材料,一定要做到及时的替换或重新构思,保证从建筑前期就可以杜绝有害物质混淆在建设中。

2.3结合当地环境

在居住区建筑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室内设计的空间、造价、环保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文因素。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但要根据他们居住的环境来判断还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及文化内涵。设计居住区建筑本就是以人为本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的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及需求。一些地区的居民因为地区环境因素,常年都处于暴晒的状态,所以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物长时间接受阳光暴晒,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筑的朝向问题是一直影响消费者选择居住建筑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多层住宅区建筑的朝向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耗能量的多少。由于朝阳的居住建筑,接收阳光的面积大,有效改善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得到平衡,减少空调等家电的使用率,促进居民节约能源。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多层居民建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朝向适合当地居民生活状态朝向的居民建筑。

2.4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布局

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布局设计布局主要以周边、行列及自由式为主;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下可能还会使用斜列式的布局方式。而这几种平面布局都有显著的特点,周边式的通风效果差,而行列及错列式之间的变化是最普及的平面布局形式;具有封闭性,他们普遍都受地形的影响。居住区的建筑对通风效果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布局时,应使用自由式的布局,因为自由式的布局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和受光效果,更符合居民区建筑的要求。

2.5提高建筑设计师素养

在居民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水准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建筑设计师经验不足是普遍出现的现象。因此建筑商在选择设计师时要做好岗前培训及实地考察,并对设计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一些经验丰富或有非常强的专业水平的设计师,提高建筑设计的效果。2.6建立居民区建筑安全体系在设计居民区建筑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居住区的安全问题。为了给居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小区的室外面积控制在监控范围内,并实行一人一卡的方式来控制外来人口入内,通行卡必须是由本人身份证办理,如有丢失必须本人拿着身份证进行注销,并从新办理。将每户居民住宅内都设计一个安全报警器,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并选择四周环境人文素质富有正能量的地点进行建设,避免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篇3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住宅及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契机,使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此之前,居住区的商业建筑比较简单,布局模式大多为单一的行列式布局,且数量不多。到了90年代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逐步得到重视,居住区开始有了超级市场、复合型商业建筑、步行街和购物中心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过渡到关注生活质量这一层面。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的状况总体说来,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尤其对其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空间处理不当。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较为草率,平面局促,不符合商业建筑大开间的使用要求。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外观设计失败。我国居住区呈现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大多居住区商业建筑却缺乏特色,呈雷同化趋势,有些则是为了达到吸引眼球和销售的目的,外观形象极尽花哨,忽视其基本使用功能,且与居住区形象格格不入。

外部环境设计单调。一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硬,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合理布置和设置将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现状,认为其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

以人为本。居住区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按照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居住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注重商业区的空间秩序。在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采取有层次、有发展的手法把人们从开头引导到末尾,在中实现富于戏剧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通行为主的线状商店街面上都有一定的节奏感,使街道具有整体统一性。而招牌、幌子、匾额更是我国传统商业经营上的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居住区内的商业建筑由于程式化程度高,它没有橱窗陈列,各个单位虽然所卖的物品不同,但从外部形象上却很相似,为了区别,就全靠招牌、幌子这种广告手段,直接点明其经营内容,并且具有装饰功能。

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本文认为住宅区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以组团单体建筑为宜。根据规划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确定建筑总量,地理位置可安排在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或整个住宅区的交通干道旁。在建筑样式上既要富于变化,又要有机联系,以形成优美的建筑景观。

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发展远远领先于我国,他们在商业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传统商业街的集中式商业布局设计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商业建筑设计应该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即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倾向,与之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在稳步提升国民经济水平的同时也令城市居住人口呈急剧上升趋势,这一显著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给规划工程人员、建筑师增添了大量工作。

2 树立继承发扬传统文脉的科学规划设计意识

处于不同区域的各城市之间,甚至是相同城市的不同方位、地段其固有文化历史与地域特征均会有所不同,该类特征及文化通过在历史长河中的持续沉淀与积累逐步形成,其存在同当地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与风俗习惯密不可分,包含一定必然性,因而可称之为传统文脉。在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我们应科学尊重历史、辩证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脉,取其精华依据文脉特征参照具体项目工程令设计规划实现全面的突破与创新。由城市角度来看,对其传统文脉良好的继承与发扬可令整体城市风貌、文化与特色不断延续,同时由使用者层面来讲,传承及发扬传统文脉,实现突破与创新可令使用者形成一种良好的归属感与亲切感,进而增加项目拥护度与喜爱度。

3 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欠缺人性化考量

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主要将居民基本日常生活作为依据,将考虑重点放在对物质空间的规划布局、对建筑外观的艺术性设计,而对于居民精神与社会的需求、适用、实用功能需求及低能耗、高能效需求却不良忽视,这样一来令居住区应有的配套设施、环境绿化、节能减排配备少之又少。同时对建筑工程与居住区的设计规划多停留在主观层面,没有令公众良好的享有发言与参与权利,居住区居民也只能对建筑设计与区域环境设施规划方案被动的接受。这样一来令居民之间欠缺良好的交往、沟通,甚至无法对社会认同与理解。

3.2 绿化用地量、建筑材料选用无法全面达标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与居住区规划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令材料选用与绿化用地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即开发、设计建筑项目方为一己之力、追求利润价值最大化而以次充好、选用劣质建筑材料或能耗不达标材料进行设计规划,甚至将应该做绿化规划的居住区面积擅自变更为建造房屋用地,这样一来令居住区绿化用地大大缩水,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建设质量无从保障。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扩大建房面积恶意的破坏绿化,令整体居住区环境呈持续恶化发展趋势。

3.3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欠缺对城市整体发展的综合考量

一些开发商在片面追求自身利润效益时,较少会考虑到项目开发对城市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令较多居住区设计规划欠缺应有的公共设施,这一现象在边缘城市社区极为普遍,更谈不上应有娱乐文化设施与教育设施的良好配备,令其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脱离,无法令居住区内部交通良好的与城市交通衔接,过分集中的单一功能社区令城市交通发展流量呈现出不均匀性。在建筑设计层面由于无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环保理念,令建筑能耗高等显著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同时规划设计欠缺良好的预见性、经济性、适用性令建筑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无法良好的契合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目标。

4 居住区布局规划实践

4.1 多样化体现社区功能,令其充满人情味

现代都市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紧张,邻里关系逐步淡化,为打造和谐人文社区,我们应树立新都市主义理念,重建邻里关系、再造人性化社区。整体居住区内部应配备消费者综合需求的各类公共设施,例如适宜步行的服务点、零售点等,同时整体居住区应与高速城际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例如轻轨、地铁、公交系统等全面连接,为居民提供真正优质的公共交通及便利出行服务,而非在郊区建造一个庞大的、与世隔绝的社区。倘若在这样一种居住区中生活,居民们早出晚归,仅仅将社区视为睡觉休息的地方,那么居住区环境就失去了其核心内涵。新时期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充满了多样化与集成性,可令居民在社区之中愉快的生活、工作、休闲、购物,该类混合型功能利于居民的交往、接触,增进居住区安全感与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多样化设计实践中,我们应摒弃僵化绝对的进行功能分区,而应倡导功能的完善性与多样化,规划建设多样化的建筑住宅类型,为居民提供多重选择。居住区域中的公园、商店、学校等设施应合理规划建设于居民步行可及的范畴之中,进而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增加居住区多样性社交活动。

4.2 提升公众参与性、倡导生态、节能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充分体现规划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构建完善的决策规划体系,为大众参与创设多重渠道,令其享受应有的公共利益并真正体现人性化理念。城市建设与居住区规划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各异性令其均包含自身的固有特性,居民的情感、心情会受到居住区植物、气候及周围自然景观的综合影响。为此针对自然特征与原始居住区自然条件我们应进行因地制宜的人性化设计规划,倡导生态设计与环保设计,将自然环境更好的融入居住区,促进人们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及平衡发展。小区主路设计应体现一定的短捷性,进而有效节约道路建设投资,同时应将主要小区管线位于主路沿线两侧布置,降低线路损耗。在景观设计规划中应尽量保持原有地貌、地形地块与植被,适宜选择树种,体现原生态并降低成本投入。景观水系可应用潜水溪流,降低环境投入成本,还可科学设置居住区收集雨水系统,将其用于景观水系与绿化灌溉主体水源,进而真正体现生态、环保、节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5 建筑设计实践

5.1 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体现建筑设计特征

建筑设计实践中我们不仅应融入现代化设计理念,引入科学设计工艺、新型环保材料、创新设计方式,同时还应依据不同地域特征在建筑设计中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建设即实用、经济、富于现代气息,又不失地域特征、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建筑项目,令其别具一格,富于特色风格,同社区规划与城市建设紧密融合,真正体现现代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在设计进程中我们应统筹规划,不应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开发建设,应科学注重对现有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5.2 建筑户型创新设计

建筑户型设计中我们应科学遵循经济性、舒适性与灵活性原则,舒适性可体现在每户应设有生活阳台与景观阳台,后者可采用阳光室与一步台结合方式,全面打造两种室内外空间感受。为体现经济性我们应尽可能节约公共交通面积空间,护墙体应确保方正进而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并创设显著节能效益。同时我们应采用较大进深且规整的户型平面设计进而节地节能,降低公摊系数节约构成投资,建筑层数应合理控制在十八层以下进而节约消防投资,还可采用竖向设计理念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提升景观绿化面积,为用户创设良好优质的室外环境。例如可在高层地下设计两层车库、将商业建筑设计为下沉式街区,将屋面进行覆土绿化,进而体现良好的经济、环保与适用性。

6 结语

总之,建筑设计与居住区布局规划是决定整体建筑工程项目水平的先决条件,面对设计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人员只有依据项目具体特征展开细致深入的人性化研究、调查与分析,秉承环保、节能、低碳、人性化设计理念做好布局规划与建筑设计,才能真正满足大众对居住区与建筑规划设计日益提升的丰富需求,进而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篇5

1. 引言

随着居住区这个概念引入到生活中并逐渐得到普及,居住区商业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居住区里居民的生活质量的高低也与居住区商业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商业结构与整座城市的综合型商业能力。政府加强力度推广城市居民区建设,特别是商业建筑的建设,可见政府也看到了商业建筑对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商业建筑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跳板。

居住区商业建筑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商用来将利润和价值发挥到最大的一个工具,而且是能够为更多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方便的一个场所,因此,其研究的意义重大,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在有限空间内生成多元化的购物,休闲以及各种活动环境,同时可以吸引更多是顾客能够加入到其中,这也正是商业化居民区将商业和居住完美结合的意义所在。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居住区商业建筑类型

2.1传统的封闭式小区的住宅底商模式

住宅底商通常设于高层建筑的底层,面向外部道路,和住宅小区分开管理,降低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服务于区内及附近居民。主要为零售商业及服务业。

2.2居住区商业街模式

商业街位于居住区边界或中心某个区域,主要服务于区内及附近居民。商业街和居住功能分界较明确。经营形式较为丰富,形成了一定的商业规模。如碧桂园各居住区的商业街。

2.3居住小区住宅底层商业街模式

例如笔者参与设计的广西来宾万象城项目共有8栋高层住宅,住宅底两层均为商业功能,加上独立的电影院和地下超市,形成了开放的商业街,弥补了老城区商业资源的不足,将居住区商业街的商业效益最大化了,同时也为小区内的人际交往和户外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

2.4购物中心模式

购物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商业模式,已逐渐为人们习惯和广为接受。购物中心可以说是近代最为成功的商业开发之一,购物中心所代表的是一种特别形态的现代零售商业类型,它是在一特定的地点,有规划地将不同数量与规模的商店组合在一起,统一组织人流、货流、停车,为顾客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统一进行管理经营与运行的商业体,能满足一站式的购物需要。

3.平面设计

3.1设计要点

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的平面设计不用于商业街区,既要考虑到商业建筑的因素,更要考虑居住区的便利。首先,应根据居住区现状平面图,根据功能和需求在平面上布置好商业建筑。其中主要包括商业建筑的规模、布局形式以及服务对象和服务半径,更要紧密的与周边的居民区紧密结合。在交通方面,更要有效利用现有公路,使来到该商业建筑的人们在交通方面更加便利。

1.建设规模和布局形式科学合理

根据居住区所在的地方经济、消费人群等方面来确定商业空间规模和形式,使之与实际需要相适应。居住区商业空间的项目和规模不应盲目做大,应该遵守以能满足该区段居民生活需求为宜的原则进行科学建设。

2.充分考虑居民区长远规划

目前,居民区往往根据需求增加二期甚至三期的建设,导致居住区在几年内的变化巨大,而在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布局需要在规划建设时考虑到此问题,尤其对于城市边缘区的大规模项目,否则对于多期完成的住区,只照顾到了前几期的居民使用,后期居民则因为距离过远和不顺路而无法使用。

3.商业建筑选址要充分调查、分析和论证

选址应充分考虑居民使用的便利性,总体布局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形成系统。如果规划体量较大,则商业建筑的布局宜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除了满足住区内居民的使用,也要向区域周边的居民一定程度开放使用,既活跃丰富了城市生活,也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要通过各种规划设计手段尽量避免对居住区内住户生活的干扰。

4.场地设计因地制宜

场地设计要因地制宜、集中紧凑、节约用地。充分考虑基地客观自然条件及人文景观,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环境共生共存。

3.2交通组织

首先要考量交通流量的大小分布,到目前为止人们接受度高的是人车分流式的组织,这样的方法有利于人车的分离,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对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有很大的作用。第二,合理的设置出入口。不应该在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干道或者是高速路上开出入口,要避免处于城市的道路交叉口,第三是要合理的设计停车场。

3.3环境设计

为了能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对景观环境的要求也是有标准的,需要使人们感到舒适、休闲的氛围,同时也要做好绿化,更好的体现绿色的运用可以通过创造多层次的空间以及对空间的融合整理。

4.商业化建筑空间

4.1设计理念

商业建筑的空间布局受到技术条件、环境好坏、审美水平和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商业空间布局的内在所需物质方面的条件是功能与技术条件,它们反映了建筑中硬性的手段和要求。、审美程度和环境表现出建筑设计内部的空间布局受到建筑设计外部的时空背景的影响技术条件和功能这个内因决定了内部的实用空间形态,对建筑实体形态得外表化有影响。审美程度和环境好坏这个外因制约了建筑形态,实现了外在制约的条件对内在空间的布局的影响。

4.2商业设计的总体原则

动态性:商业建筑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弹性的,它内部的结构可以随着外部的结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调整发挥出潜在功能,适应新的环境。

序列性:人们处于不停变换的商业环境中,而涉及到的空间变化与时间变化。序列性则可以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巧妙的安排,令人们在这个大环境中有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在内部设计方面也有移步换景的效果。

交替性:商业建筑运用动态的效果,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丰富多彩的氛围。而且通过内外的融合与渗透,使得商业建筑的设计不至于生硬,变得柔和,人们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设计。相比较而言,空间交替也更加自然。

层次性:通过外在与内在空间的变化,使得交替出现丰富多彩的层次感,从而整体的建筑空间可以变得更扩大,在居民区商业建筑设计运用这个原则,有效的提高人们购物所处环境的质量,那样的话,购物也会减少压抑感。

5.居民区商业建筑空间的设计

5.1建筑造型的特点

标志性:人们更愿意去留意商业建筑的造型,虽然知道居民区内里少不了它,如果是同在一条商业街上,店标和门面设计具有特别的创意,会吸应顾客的眼球。某家店如果可以使得本身所具有的观赏视觉焦点变成是由整体与细节相结合、环境设计的多样性与色彩的个性形成,这就更加显而易见其标志性。标志物是具有标志性这个特性的,我们在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易懂的图标或指示,又让你理解目的的意义,往往有个性的还会让你觉得美观。

整体性:商业建筑的风格和所在居住区的住房的风格保持一致的现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常见现象,运用恰当可以使得居民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色调的整体性是指形成商业建筑之间的基本色调来统一它们的整体造型,理论上说“对比色和调和色是色调的两大类,对比色是指色彩间仍存在一定的主从关系,并使空间统一中蕴涵着变化,”而不是指简单相异色彩的叠加。理论指出“调和色是最容易形成整体感,而且它们的色调最容易统一,即便有变化也只是在同类色之间的协作关系。”

5.2商业化的设计表达

虽然给人们的感觉是带有任何商业色彩的事物都会变质,但是居民区的商业建筑为了突破这一传统,相信在建筑风格上会有不同的感觉。分别从建筑的内外空间这两部分入手。 首先从内部考虑,在商业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变化因素,可以是来自空间的,也可以是来自时间的,因此在设计时要组织好各个顺序,根据其特点来安排,即内部的序列性;其次是在商业空间中的需要不断的挖掘出其潜在的各种功能,充分利用好其弹性,将不断发现的新功能与旧设备联系到一起;最后一点就是居住区商业建筑是作为房地产的一个重要利用资源,其主要是希望在有限的空间内能把利用率达到最大,所以实现利润和价值的最大是商业化居民区的根本目的,比如可以实现活动地面或者是活动隔断,这样可以将内部的空间更加流畅和多变。

其次是要重点考虑外部因素:从理论上说“商业建筑设计可以说是比较着重于商业建筑与周边的环境的协调,主要在于对建筑物的形体、立面和色彩等各个方面,并要求与所处地方内很长时间内所形成的特色风格相互呼应。同时,要整理融合该地方比较松散与混乱的城市的外貌和城市功能。在外在的造型相关设计上,商业建筑也可以参照该地区的特殊文化的某些特征,并挑选一些来加强识别度。也可以观察一下该地区的建筑与众不同或者特有的建筑风格,在新的建筑设计中运用融合,当地的人们会感到尤其熟悉与亲切。”建筑外立面上所采用的灯光效果、材料质量、色彩变化等等元素,可以营造出欢快的的商业氛围,那么顾客的消费欲望就会变得强烈,商业建筑的特质是由其屯面来反应的。立面与屯面又不一样的作用。商业广告在立面的效果更强,人们更容易看到和理解。空间内外也能得到很好的流通。一般情况下,商场立面形式要与边上其他的建筑风格相互统一和相互呼应,主要的和次要的有很好的分工,场面的比例与尺度有标准的把握。伴随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怎么样去更合理地运用材料,去营造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氛围,与时俱进,是现代化建筑化设计的另一特点。同时,优秀的建筑设计有助于整座城市的建设,商业建筑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城市绿化和美化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6.结论

未来,对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发展我们仍然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对居住区的商业建筑来说,它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设计理念,设计者要以此为中心来展开建筑设计。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性的,设计者要学会主动地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尽最大可能去满足,那样的话,人们真正的需求才会最大可能的得到满足。当“人”作为设计研究的基本对象的时候,一切就都会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设计,而要完成一个作品不是简简单单考虑一方面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在一个中心指导下,调节多方面的要求去完成。

参考文献:

[1]鲍观明.构建和谐社区商业的初步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8.1

[2]杨芳.居住社区商业建筑研究[D].中南大学,2008.1

[3]兰宇静.社区商业初探—以厦门市瑞景社区商业中心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8.3

篇6

1 居住区商业建筑造型特点

居住区商业建筑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在建筑造型上也往往反映出其独特的性格和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1.1 整体性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整体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1 风格的整体性

某些社区中的商业建筑风格与其住宅的风格保持一致,这给整个社区奠定了一个基调,成为一个社区的整体风格。有些风格是历史遗留的,有些是人为塑造的,比如现在流行的英伦风格、古典风格、现代主意风格等。例如,采用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的居住区商业建筑,通常采用经典的三段式仿石立面使整个造型浑然大气,而细部的精雕细作体现出欧式浓郁的欧洲风情。

1.1.2 色调的整体性

通过构成商业空间的基本色调来统一整体造型。色彩的调子大体可分为对比色和调和色两大类,对比色不是指简单相异色彩的叠加,而是仍存在一定的主从关系,这种色调使空间统一中蕴涵着变化;而调和色最易形成整体感,色调最易统一,即使有变化也只是同类色的协作关系。

1.2 标志性

商业建筑是社区内必不可少的服务场所,因而其建筑造型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以其整体形象、局部形式、环境设施或装饰色彩的独特个性形成人们观赏的视觉焦点,显示了特有的标志性意义。尤其是集中式商业建筑,体量大,形态多样,己经成为一个社区的醒目标志性建筑。

1.3 区域性

本文中的区域性是相对于地域性特点来说的。虽然商业建筑带有浓重的现代气息,但也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其建筑形象也可以带有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印记,显示出自身的地区性特色,建筑造型的地域性特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主要表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三方面的影响。这是我们所说的地域性,而区域性与其的区别只在于,它属于更小的范围,是以社区为单位,让建筑体现一个社区原有的文化背景与特色。如现在上海有许多老社区还一直保留着一些老的建筑、古井、老街。这些历史遗留的痕迹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使之成为一个地区的特色。

1.4 综合性

具备综合性的功能的商业建筑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社区的商业建筑既要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还要能提供一些必需的休闲场所,除了可以消除购物时的疲劳,同时还可以作为居民邻里之间的一个交流空间。

2 居住区商业建筑造型设计的要素

2.1 形体

建筑形体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外在视觉表现,并受外部环境和审美要求的制约。建筑造型设计即是以视觉形象体现主观审美要求的过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造型的考虑往往是与建筑内部功能组织和空间布局同时交互进行的。首先,在进行功能分区的同时,设计可将建筑空间归纳为若干个功能体块作为造型设计的基本空间素材。对于建筑来说,其功能体块的组成和规模大小是由设计任务决定的不变因素。但是其布局、形状和造型处理却可完全不同。从功能分区是功能体块的形体选择,到空间布局中结合造型意匠对形体关系的调整,直到最后完善形体的功能和审美意义对其造型进一步的加工,这就是形体要素在建筑造型设计运用中逐步演变的完整过程。

2.1.1 功能空间的形体选择

反映建筑使用功能的空间体块应选择空间形式合宜、并符合造型设计要求的形体。一般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考虑,常采用外形简单、规则或几何关系明确的建筑形体。特别是基本几何体,不仅便于工程实施,而且在视觉效果上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建筑常用的几何体可以立方体和圆球体为原形,分为平面体系和曲面体系两大类。各种基本几何体都显示着特有的视觉特性。有两种、三种或多种几何形体构成的复合形体仍具有明确的几何组合关系,具有丰富多姿和灵活多变的组合造型,可以充分表达建筑使用功能的内涵。

2.1.2 形体造型的加工处理

(1)削减法

又称为减法,即使按照形式构图规律切削或挖去基本形体上的一部分体块,以达到修正形体视觉形象和创造富有造型细部的设计目标。这种手法在追求简洁、精巧的交通建筑造型中较多见。

(2)添加法

此法恰与减法相反,即是在建筑基本形体上添加附属形体,用以丰富和完善总体造型的手法。

(3)分割法

这是一种消弱形体的体量感,化整为零的处理手法。它以增加形体的层次感,使单一形体变为多元组合形体,或用以改变形体的比例关系,调整尺寸感,创造出服务区综合楼新的视觉形象。

(4)转化法

这是采用从一种形体过渡到另一种形体的渐变手法创造新形体的加工处理手法。构成形体转换的因素包括形状、方向、大小、角度和曲率等几何要素。这种新形体因几何关系复杂,传统结构形式难以实施,当代建筑材料技术的进步,为其发展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2 色彩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形、光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及语言。它依附于其他元素而存在,又和其他元素紧密相连。色彩相对于其它视觉元素,更加直观和鲜明并且富有情感。色彩在商业建筑中的运用比较突出,分表现了它在塑造建筑个性和营造环境氛围上的重要作用。色彩要素在配合形体、材质要素的运用中,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2.2.1 色彩与形体

1)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墙面在建筑立面中占比重较大,因此外墙面的色彩基调,对于整个商业建筑尤其重要。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商业中心有区别,前者更强调的是它的区域性,因此,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基色调应该与整个社区的基色调保持一致。同时,单纯统一的色彩还可以将复杂松散的形体关系转化为简单统一的构成关系。

2)在建筑细部运用色彩的对比来加强建筑形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在建筑形体需要着重表现的部分(如凸出的门窗等)相对提高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

2.2.2 色彩与材质

色彩是材料的天然属性之一,各种材料都有它的自然本色与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亲和力。随着科技进步,材料科学的发展,用于设计中的材料日益增多,其中包括新发现的天然材料和新创造的人工材料。因此作为建筑审美情感表达的色彩,也更加绚丽多彩。而各种材料的质地、质感更加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材料的质地是它的表面的粗糙或光滑的程度。

3 结论

未来,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将呈现:整体化倾向、综合化倾向、高效与省时倾向、区域化倾向、生态化倾向;同时,其建筑设计方法多样化,像模拟计算法这类区别于传统的理论方法将逐步完善;最后,学科将更加综合化,涉及到建筑、景观、规划、管理、政策、商业、数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因此,一个成功的作品需要多方面协调才能更好的完成。

篇7

Keywords: cars, small cars, residential areas, underground garage, building design examples

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自党的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市快速扩张,随之带来小汽车私有化程度的迅速增长,停车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静态交通问题。静态交通是相对于动态交通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态,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对于城市中的车辆来说,行驶时为动态,停放时为静态。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近几年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飞快,例如,北京市2000年的汽车保有量约150万辆,2005年时约有258万辆,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5%,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达到427万辆,基本上每5年增长约1倍。又如,上海市2000年的汽车保有量约49万辆,2005年时约有95万辆,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8%,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达到167万辆,基本上每5年增长大约也为1倍。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消费市场,汽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虽然汽车的绝对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悬殊,但由于增长速度快,使原本已经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加上对静态交通问题认识的不足,停车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要求,致使城市停车问题日益尖锐,这也同样加剧了居住区的停车难问题。许多旧小区由于90年代初建设时没考虑私家车的停车需要,日益增长的小汽车都停到了小区路面上,严重妨碍了居住区内日常通车的需要和消防车通行的要求,为小区的消防问题也带来隐患。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近几年,新建建筑、小区及配套公共建筑对停车设施的要求显著提高,停车位数量指标及配套设施技术指标都相应大幅增加。

居住区内的停车需求可以用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两种方式统一解决。但我在做居住区的停车位配比设计时,发现每种小区由于开发住宅产品的种类不同,而对于停车设施分布在地面和地下的合理比例,不宜做统一规定,必须结合地块具体情况考虑。比如别墅建筑基本上每户都有私家车库,不必设计公用汽车库,但每户都需考虑地面临时停车;多层和高层住宅均需设计地下公用汽车库,地面仅需考虑消防车、救护车、垃圾车及搬家和临时停车等少部分停车需求,以及一些地下未完成的停车指标。对于多层住宅来说,建筑高度小,栋距小,我们一般都将车库设计为小型汽车库,分散布局在小区里,即有利于地块的分区分期开发,也便于建成后业主就近使用;而高层住宅栋距大,可以设计大型地下汽车库。但是有一点是应当肯定的,就是没有必要按停车需求量的100%建地下汽车库,因为即使停车设施再充足,路边停车也是不可避免的。

地下汽车库需要建多少车位?实际可以建多少车位?以及建在哪儿?出口设在哪里?出口应设几个?这些问题在项目启动初期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定之后,我们就需要深入考虑地下汽车库的详细设计了。下面就这几个问题结合居住区的实际环境做一简单探讨。

1.地下汽车库的基本设计概念

1.1车库分类

地下汽车库的分类方式很多,按埋深可分为全地下汽车库和半地下汽车库,按层数可分为单层地下汽车库和多层地下汽车库,按停车方式又可分为普通单层停车和多层机械停车,按地库使用性质还可分为普通地下汽车库和人防地下汽车库等。但从规范的角度来看,汽车库的分类只有建筑分类和防火分类两种分类方式。

1.1.1汽车库的建筑分类(按规模来分)

汽车库的建筑分类会影响到车库出入口的设置。一般汽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是当地下汽车库的停车数少于100 辆时可以设一个出入口(汽车坡道为双车道)。

篇8

一、目前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的状况总体来说,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着矛盾。尤其对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着一定问题:1、内部空间处理不当。有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处理草率,平面局促和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为他用。2、外观设计失败。我国大多居住区商业建筑缺乏特色,呈雷同化趋势。有些外观形象极为花哨,忽视其基本使用功能,与居住区格格不入。3、外部环境设计单调。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梗,所以环境与居住区建筑必须要相辅相成。

二、居住区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

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合理布置和设计将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1、要以人为本。2、具有综合性与专业。3、注重商业区的空间秩序。4、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

篇9

一?规划设计中的节能要点

对于建筑节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如下几点自然因素:日照,风及空气流通,降雨首先说在规划设计中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要素。规划设计的重点是平面布局、开发强度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1.合理的平面布局

建筑朝向:南北向的住宅排列方式可以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日照,并且山墙可以有效避免被西晒。

建筑间距:住宅之间保证合适的间距是满足日照及通风的重要保证,根据居住区设计规范,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通风:住宅区内的空气流通主要受建筑围合以后前后左右空间间距的影响。因此在平面布局时要注意避免在风道上设置建筑物影响了空气的流通。

绿化及树木种植: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推广植草砖地面,提高绿地率,加强由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面植被组成的空间立体绿化体系,以便由树冠和地面植被阻档、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

2.合适的建筑密度

在住宅区的设计中,建筑密度对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响。较低的建筑密度意味着住宅区内会有更多的空间设置开敞空间及绿地,同时较低的建筑密度也是合适建筑间距、充足日照、通畅的风道的有力保证。所以,在规划设计中,降低建筑密度是保证良好生活环境、有利于居住节能的有效的措施。

3.市政设施

住宅区的市政设施设计需要重点注意能源的收集和循环使用。例如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水利用循环系统、太阳能利用装置等,均可以起到充分利用能源的作用。

二?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做法

对于单体住宅建筑来说,在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降低建筑能耗。

1.建筑朝向:参考前面在规划布局中的论述。

2.建筑面宽与进深:住宅建筑保持合适的面宽与进深有助于自然采光及充分享受日照,可以降低空调等耗能工具的使用。每户住宅的建筑面宽直接关系到其迎风面的大小。单户住宅建筑面宽越大,其迎风面就会越宽,越有利于通风换气。而建筑进深则关系到建筑的自然采光及气流在室内的流通。一般来说,建筑进深越窄,空气在建筑内部流通的距离就会越短,空气受到的阻碍就会越少;同时,在建筑受光面宽一定的情况下,建筑进深越窄,则建筑内部可受到日照的面积就会越大。当然,建筑的面宽和进深也同时受到用地形状,内部空间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在满足使用及法规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加大建筑面宽,缩短建筑进深。

3.窗户的设计

窗户的朝向:窗户的朝向影响到风进入室内及风在室内的流动方向。入口与出口间的直接轴线经常是空气在房间内流动的路径,当进风口与风向成正交(90度)时,空气流动会直接朝向出口,对房间内其他部分的作用很小。当窗户与风向成一定角度时,进入室内后,风速会变快,风所影响的区域也会变大,这种情况下,有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及室内散热。

窗户的大小:窗户的大小决定对流的空气速度。要使空气进入房间,也必须让空气有出口流通。需要注意,当窗户愈开愈大时,室内风速反而会下降。

窗玻璃色泽的选择:窗玻璃是窗户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玻璃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受到日照的影响、气流的流入及流出,这对寒冷地区的保暖十分重要。除去一般的玻璃材料而使窗玻璃对日照、反光、吸热等产生的影响外,在一般的处理上,窗户的色泽会对上述因素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开发出的多层强化玻璃有效的解决了浅色玻璃和深色玻璃的缺陷,在双层玻璃之间的中间膜层可以满足各种颜色的要求,同时中间膜层具有阻挡透射的特性,在准许光透射的情况下,对于噪音干扰的控制及降低热透射与过度眩光等问题,都能发挥良好的功效。

三?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因子

1.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关于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相关技术难度系数,比如在朝向的控制中,常常会由于具体的实际情况的限制而难以达到理论的最佳朝向选择。②舒适度的限制,因为住宅的主要目的还是居住,因此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过分考虑了节能性,而忽略舒适度,很容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③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在居民区的选址和交通结构选择中,就要受制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求,不能为了个别居民区而损失整个城市的利益;④建筑费用的控制,几乎所有的工程问题在设计中都要考虑费用-效益问题,住宅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如果某一节能措施使用的费用投入要大于其节省的能量的费用,那么该措施就不应应用在实际设计中。

2.材料选用中的限制因子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环保建筑材料大都是一些新型的合成材料,价格相对传统材料较高,某些性能也可能不及传统材料,因此在实际选择中要受到具体建筑性能要求和费用控制的限制,在确定使用之前一定要对某一材料做一个综合的分析,以确定是否使用。

以上是在设计过程中,一些基本的降低能耗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手段。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规划工作者和建筑工作者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力图和自然建立和谐对话的建设,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篇10

Keywords: Shanghai; Old residential area; Comprehensive reform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旧居住区的定义

这里所指的旧居住区应该是指解放后,20世纪50,60年代的工人新村,已成为居住的成熟地,交通方便,商业、教育、服务设施布局合理。规模小,基本满足日常要求,建筑内部结构老化,居住标准低,多为数家合用厨房、卫生间;虽经过改造,外部环境有所改观,但绿化,老年活动问题比较突出,市政基础设施不足。

二、旧居住区改造的必要性

1、城市面貌急待改变

随着整个城市的面貌和城市功能循序渐进地发展,上海旧居住区呈现出房屋破旧,环境脏、乱、差等现象,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进一步加快旧居住区改造的步伐,改变城市面貌,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要。

2、居民质量亟需改善

旧居住区大多建筑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居住质量差,密度低,永久性保留建筑少,平面布局不合理,互相干扰。因此加快旧居住区改造的步伐,建设功能齐全,配置完善,安全舒适的住宅小区,对旧小区居民居住水平和居住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市政公用设施亟需配套改善

由于旧居住区形成时间长,且大多没有统一的规划,配套建设,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如自来水供水不足,排水设施不完善,生活及工业污水大多无处理设备,道路狭窄,人车混行,交通不畅,绿化覆盖率低,缺少集中公共绿地等。由于这些市政公用设施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亟需配套完善,以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三、上海平改坡改造的发展历程

在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自1999年起,开展了旧小区平改坡建设的试点探索。从起初的“穿衣,戴帽”的一般平改坡工程,主要解决隔热,防漏和城市景观“第五立面”等问题到全面推进“穿新衣,戴新帽,换内胆,整环境”的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平改坡建设的内涵,切实为百姓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十五”期间,上海的平改坡建设,不仅成为上海依靠住宅产业现代化“四新”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而且形成了上海城市建设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和品牌特色。

四、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取得良好的效益

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使国家和百姓双双受益,同时为节约型社会的创建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为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1)通过整体施工,降低了公共投资成本,为国家节约了资金。

(2)降低了居民维修和物业养护的成本。

(3)延长了房屋寿命,使房屋保值增值。

2、社会效益

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可谓是百姓关心,政府重视,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1)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体现的是老百姓的利益。

(2)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为创建和谐社会起了示范效应。

(3)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符合民心,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心工程”。

(4)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操作规范,受到百姓认可,满意。

(5)旧居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在百姓心目中创造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公共透明政府形象。

五、平改坡综合改造对策研究―以上海虹口区曲阳新村平改坡综合改造规划为例

1、曲阳现状

曲阳新村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北部,东起密云路,西至东体育会路,南起大连西路,北至中山北二路。曲阳新村占地约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7万人,全新村现共有17个居委会。曲阳新村是七十年代末期,上海市政府筹划建造的13个新村中的一个,其规模仅次于浦东的潍坊新村。当时曲阳新村的建设速度最快,至1982年底,曲阳新村的西南小区建成,小区配套设施齐全。

2、存在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曲阳新村各小区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设计建设单位开发建设,各小区的规划设计原则、理念各有差异,加之经过二十几年的历史洗礼,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房屋陈旧、年久失修

二十年来,曲阳新村的面貌大为改观,但是曲阳新村以售后房为主,标准较低,设施简单,环境一般,居住密度高,加之房屋建造年代久,又缺乏周期性维修保养,一些房屋已经比较陈旧。目前仅靠小修小补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居住小区环境条件较差

居住区环境条件普遍较差,小区内道路损坏严重、局部地区绿化残缺不齐,管道等设备老化,下水道阻塞。另外,社区要解决的历史旧帐及遗留问题也较多,居民要解决此类问题愿望又十分迫切,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又涉及到大量的资金,依靠目前所剩无几的维修基金显然力不从心,只能依靠小修小补解决,对此,居民意见很大。

(3)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曲阳新村内的一些小区建成年代已久,由此造成的公建配套设施少,已不能满足百姓目前生活的要求。如由于社区内缺乏停车棚,自行车和助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比较突出;老式小区晾晒条件差造成了居民晾晒困难;一些小区缺乏活动室场地,或者活动室面积比较小,难以满足区域内群众文化休闲的要求,他们只能在露天的场地进行活动,甚至出现了扰民和破坏绿化的现象。

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1)优化居住区道路系统

小区的现状道路较为凌乱,面积比例过大,路网不成系统,部分道路不能环通,同级道路宽度不一,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极度缺乏。

在规划中,我们通过对现状道路的梳理,将小区道路分为三级,一级主路五米到六米,二级路四米到五米,三级路二米到三米。通过对道路分级,使道路功能明确,并形成系统,减少部分不必要的道路并改为绿地,经改造后道路面积比原先减少3.9%。同时,对各小区出入口进行调整,将规划中确定的主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合理设置小区机动车进出口,改造大门和门卫,以提高小区的安全性,并减少对周边市政道路的影响。对人行出入口,增设旋转门。

对沿街立面进行整治,使其形成具有商业氛围并能凝聚人气的街道。

(2)增加居住区绿地面积

曲阳新村原来的绿地系统就较丰富,由于各居委辖区之间设有围墙,将绿化分割,使绿化用地凌乱,不成系统,集中绿地比较缺乏,室外活动的场地不足。部分绿地长年失修,踩踏严重。

在规划中,通过对居委会的重新整合,拆除不必要的围墙,完善绿地系统,使小区绿地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化体系,并且将居住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实体围墙原则上改为透空围墙。

在绿化空间内,增设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场地。提倡垂直绿化,小区居委会等公建设施设置屋顶绿化,多层住宅的底层围墙设置墙面绿化。通过改造后,居住区绿地面积,比现状增加了29.8%,达到251600平方米。

(3)扩大居住区停车用地

由于旧居住区建成年代较久,当时没有考虑停车泊位,近年来,购买汽车的居民越来越多,因此不管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在规划应该考虑对居住区的用地的整合,新建大量的停车泊位,同时充分利用现状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与人防部门协商,将部分高层的地下室,兼作非机动车库,方便居民生活。

本次规划中通过对居住区用地的综合整治平衡后,新建大量的停车泊位。改建后,机动车停车泊位达到1500个,其中地面停车泊位1050个,地下停车泊位450个(面积15000平方米)。改、扩建非机动车库面积15163平方米。

(4)遵循公建资源置换、整合与共享原则

1)公建置换

梳理小区内的各企事业单位的用地及建筑,对小区居民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原则上予以迁出;对居住区内不合理的公建筑进行拆除,例如在此次曲阳新村平改坡综合改造规划中,我们将西南小区,东体南小区的中心公建拆除,新建住宅和中主绿地,并将新建的菜场设置在沿街面上,既满足居民对小区环境的要求,又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盘活商业设施。对于违章建筑原则上是予以拆除,但对质量较好且不影响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的予以保留,并进行整改,合理置换成小区服务设施,如老年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2)管理体制整合

旧居住区往往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其管理体制不够明细,通常在一个小区内有两、三个居委会,各个居委会的管理区域,只是通过围墙隔断,使小区的道路不能联通,绿地空间被分隔。在规划中应该考虑,原则上每个小区只设立一个居委会,将分隔的围墙拆除,同时可以将其余居委会的建筑置换成其它的公益事业和服务设施,如社区卫生服务站,青少年科普馆,老年活动室等。

3)公建共享原则

对于学校,工厂等公建采取对社区开放政策,教室在夜间和假期兼作老年大学,操场亦可作为晨运和社区活动场所。

六、结语

总之,通过推进平改坡综合改造,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进一步探索旧小区改造方式的重要举措。上海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进一步把平改坡这一为百姓造福、为城市添彩的实事办好、办实,让党放心、让人民高兴。

参考文献:

[1]靳京,旧房戴帽换新颜――谈旧房改造的新模式平改坡

[2]赖忠毅,平改坡美化工程设计经验

[3]徐明前,关于上海新一轮旧区改造的思考,城市规划,2004

篇11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方向。我国的冬季因为太阳高度是向西南方向偏移,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直接照射入屋内,使室内暖和而明亮;而在夏季的时候我国的太阳都是自正东移向正西方向,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照不进屋子里,从而达到了夏凉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由于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等原因,从而导致了居住建筑内日照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阳光对人类的作用,提出了通过以合理居住规划设计,来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以其对建筑设计者有所帮助与启迪。

一、住宅规划设计与居住建筑日照对人体的作用

日照对人体的作用:当阳光照射到人类皮肤上,可使人的体内生成维生素A。而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很容易患上佝偻病。老人则更容易骨质疏松。阳光还可以杀灭室内的有害细菌,净化室内空气,它能使人们避免传染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人们在给自己选择住房时,都非常重视室内能不能照射到足够的阳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土地节约出发,都要求建筑师在住宅规划设计与室内日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如何才能通过住宅规划设计的手段,从而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这是每个建筑设计师所面临难题。居住建筑日照条件,无疑是人们首先衡量居住环境舒适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现代居住建筑中如何才能使住宅室内获得更多日照,是居住区规划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影响建筑日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规划考虑上就尽量在压缩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

(一)房地产开发商追求最大的利润空间因素

因为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投资者在楼盘开发前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现有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面积的建筑?如何才能使投资有最大利益的回报?因为商业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居住建筑日照的重要性,忽视居住建筑对日照的基本要求以及人体对日照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二)城市建筑呈现高层或者超高层因素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普遍紧张。为了节约用地,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于是楼与楼之间的互相遮挡便成了影响建筑日照主要因素之一。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日照间距)安排,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头疼的问题,既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又要考虑人们对居住日照环境的要求,事实上,在大、中城市的居住建筑设计中,很多情况下建筑物的布置都是在见缝插针,为投资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空间,居住日照问题日夜突出,其环境因素也就可想而知。

三、如何通过住宅规划设计,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有限的国土资源,使得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节约土地。对于居住建筑日照环境的要求,需要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最初,就要预留足够的日照空间。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必须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设计出良好的居住建筑日照环境。

(一)选择适宜的朝向有利于室内的日照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因此建筑朝向的选择就相当重要,建筑朝向涉及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建筑朝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与保证开发商的利益前提下,要在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在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

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设计者必须对建筑朝向进行详细地分析,选择最适宜的朝向,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

(二)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日照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居住朝向设计对居住建筑日照的影响。那么,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对居住建筑的日照,同样十分重要。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如客厅与阳台相结合不但提升了室内日照环境还增加了客厅的使用面积,同时也开阔了主人的视野,拉开窗帘就能一览高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结束语】通过对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原因分析,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我们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选择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晓临.段永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日照问题浅析[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6(9)

篇12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小区多功的要求日益增多。居住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人性化、多功能化对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公共建筑,由于其性质和规模的差异,因而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这就是我们在做公共建筑设计时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住小区的建设将实现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转变,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不是仅仅局限在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子里面所配置的功能,同时还非常的在乎居住地附近的环境的建设情况。比如:商业方面的建设、文化和健身方面的建设、植物美化的程度、物业方面的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 现在的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由居住地就行了,还应该有好的生活环境。所以说居住区的各种各样的实施能否满足人们的要求,已成为新时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给与更多的帮助。

2.1居住小区公共建设中对卫生的要求

首先,居住小区的卫生是指对小区中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的处理和管理,这也是对小区中垃圾箱的规划方面的问题;其次,小区中环境卫生还指空气的质量和能否更好地采光等问题,这些也是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2安全方面的公共建设

公共建筑的安全不仅包括小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城市居住区域内应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又包括在使用公共设施时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要明确的规定人们的生活的地方和公共活动的场所,以保证居民财产的安全,总之就是为了便利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2.3合理的规划小区中的公共建设

公共建筑的便利性既是人们对所居住环境的基本的要求,为了便利与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应该尽量的区规划小区中的公共建设,应该尽量的设计出能够达到人们要求的条件。

2.4让居民有很亲切的、回家的感觉

从某方面来说,所谓的归属就是有了回到家、见到亲人的感觉。公共建筑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够有所作为。可以依靠公共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形成其形式的多样化来达到其识别性,可以依靠其功能集聚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点的环境,还可以与广场、街道、绿化一起形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进而使居民拥有归属感。独特的场所设计不但提高了居住小区的空间质量,增加小区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而且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5居住的人能够更好的参与

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时候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追求,这主要是指居民对居住地的生活文化的追求,这时精神上的追求,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能够让人们亲自参与其中,并且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3居住小区中在商业建筑要求

小区中的商业是与居民生活最近的商业活动,小区中的商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最方便的服务。尤其是在刚刚扩建的城市边缘的居民地区,这些地区的整个的商业活动还没有完善起来,在这些居民区小区商业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小区的商业已经被作为在建筑设计的时候的重要的地位。

在位置上,如果选择小区的几何中心,不但服务半径小,而且不符合居民的出行规律,这样的商业设施效率差、使用率低。因此将商业设施布置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成街布置;②成片布置;③成街成片混合布置。这样既方便了居民,而且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相比较有其特殊的一面,第一,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例如:时刻便利店、药店、影像店、美容美发、家居饰品、餐饮店等等。第二,为了给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其应该有合理的半径,一般为500m左右。第三,社区商业作为房地产的一部分,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的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教育保育公共建筑设计

4.1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建设

托儿所和幼儿园应建立在一起,这样方便家长接送。因此,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⑴幼托应布置在小区中心或小区入口处,这样利于家长接送孩子;⑵幼托应有足够的场地,供幼儿活动之用;⑶幼托所处的环境应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⑷幼托在联合布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防止相互影响。

4.2小学建设

小学在布置规划时为了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其布置应该满足如下条件:首先,小学生上学不应穿过马路;其次,学校服务应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便利的交通和明显的出入口;另外;学校应该有良好的环境;最后,远离交通枢纽和噪声源。学校具有的本身特殊决定了其异质性。功能单一的住宅构成了小区同质的面貌,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其标志性的建筑。

4.3居住交往类建筑的设计

在进行这种条件前提下的建设的时候,应该将这种建筑的建设结合居住小区的中央的草地进行布置,并且能够很好地和附近的商业服务区能够很好地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交往类的建筑小区。在这种建筑设计中这个公共活动的中心就是整个小区的中心。这种建设不仅能够瞒住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更能够使得人们精神上的到很大好处。这样的建筑能够更好地联络人们之间的感情。

5结束语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更加的清楚对居民小区的设计的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否能够便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区中的公共建设是小区居民生活中的的基本的保证。在对小区的规划的时候应该根据平常人们的生活的方法来对人们的合理的分配小区中的的公共设施,从而能够尽量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同时更有利于人们生活的便捷。同时在设计规划的时候还应该将居民小区与绿地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居民小区的中心,这使得小区建设的形象更加的好,从而能够更容易有归属感,最终设计出有特色的小区。

参考文献:

[1]董红凝.城市小区公共建筑设计[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6).

篇13

居住区商业建筑是一定居住范围内,以住区内及周边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提供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信息、服务以及交流平台等而建造的空间场所。与其他商业建筑类型比较,居住区商业建筑的体量和空间形式更加灵活多变,与居民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更加贴近和反映居民的日常活动,适宜步行到达,更加强调建筑空间所营造的社区归属感、亲切感。

1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房地产开发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居住区中设置了不同规模和级别的商业建筑,出现了诸如临街商业店铺、集中式商业中心和步行商业街等多种建筑类型。它的出现满足了居民日常商业活动的要求,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和社区活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

目前,居住区商业建筑在“商”与“住”两个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商业活动对居民休息生活的干扰、住宅平面结构与商业空间要求矛盾、购物空间忽视人们交流、休息的需求、空间无法满足弱势群体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空间设计人性化缺失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结构不灵活

普通的住宅底商由于受到住宅平面和结构的限制,无法经营一些需要较大空间尺度的商业,限制了某些居民急需的业态进入;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一些商业空间无法随着使用需求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2)交通流线混乱

商业空间的货流及人流交通空间与住区居民的生活空间交错混乱,导致居民生活受到干扰并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商业空间的停车组织混乱且过分占用了小区本身的绿化及休闲空间面积,降低了住区环境质量。

3)外观形象趋同

建筑大多采用了柱廊、骑楼、连续立柱、玻璃橱窗等外观形式,致使外部形象单调无趣,千店一面,呈雷同化趋势;有些外观形象则极尽花哨、广告林立,忽视其基本功能要求,与居住区原本追求亲切典雅的建筑形象的要求不符,失去建筑识别性的同时造成社区文化的缺失。

4)外部环境设计不佳

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建筑与居住区之间及与周边城市环境之间连接生硬,没有过渡空间及绿化设计,缺少节点广场和休息场所,步行面积被停车所占用,这些都使得外部环境没有人情味、缺少舒适感。

5)忽视人的心理情感需求

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及情感需求,隔离人与环境、人与人的交流;建筑空间中无障碍设施缺乏、绿化空间狭小、休息设施不足、空间没有层次、公共空间单调,这些都导致了人们之间缺少交流与认同,在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感、局促感。

2 人性化设计的必然趋势

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活动的问题。居住区商业建筑作为以吸引消费者、服务消费者为主要目的的建筑类型,“以人为本”应该作为其最为重要和核心的设计理念,即人性化的设计。

当今的居住区商业建筑已逐步演变为集购物、休憩、娱乐、交往等社会活动于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建筑设计已不仅要满足居民购物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人们心理、精神的需求。建筑必须要通过提高空间的人性化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达到为居民创造一个美好、自然、亲切的购物气氛,同时聚集人流使商家获利的目的。此外,作为社区中人们交往、沟通、互动的重要场所,建筑设计在满足商业经营要求的同时,应该努力营造有识别性、舒适感、和社区文化氛围的空间场所,使居民产生社区归属感、认同感。

3 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首先应实现内部空间的合理与舒适,满足居民购物、娱乐的要求,同时应创造出宜人美观的外部环境,满足居民休息、交流的需求并吸引周围居民进到商业空间中去。居住区商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1)创造可持续的空间

建筑空间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死空间”,而是能随着居民的消费行为和空间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可持续的空间,从而满足使用者在长期时间范围内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完成建筑的自我更新。

2)注重绿化与生态

建筑设计要处理好人、建筑、自然之间的关系,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建筑小环境,又要尊重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建筑空间里利用自然景观、引入自然要素,

节约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

3)营造可识别的环境

建筑应有自身较为统一并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的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有自己的经营主题与空间主题,使消费者获得温馨、愉悦的消费体验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稳定感。

4)关注弱势群里的要求

建筑设计应该真正的满足真实的、具体的消费者的切身需要,关注残疾入、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将无障碍设计深入到建筑空间中去。

4 内外空间人性化设计方法

4.1内部空间

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是空间组织的核心,应该合理组织营业、交通、购物、休息等功能空间,给居民创造出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居民在商业空间里自由交流、活动。

1)运用组合、拆分、灵活隔断等各种空间处理手法,实现空间灵活多变、易于改造的目的;实行统一的模数化设计或模块设计,即利用统一的设计秩序建构空间和结构系统,如尺寸、节点、连接方式和组织模式等。

2)合理配置不同功能的空间,以营业空间为中心,文化、娱乐、休息等空间贯穿其中;在重要节点空间上布置休息空间、景观绿化小品;不在住宅底层安排对居民生活有严重干扰的经营项目;管理用房、仓库等布置在背街面,保持商业空间的完整性和美观感。

3)注意交通组织与人流引导,满足空间交通流线通畅、可达性强,避免交通死角和尽端,注重店铺的均好性;加强导向性标志的识别性和空间有节奏地变化,使得人们易于识别所处方位,减少焦虑感。

4)注重空间的变化,可以利用台阶高差来区分不同的领域及在大空间中创造二次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多样性的空间场所;通过廊道、家具隔断、玻璃、绿化等,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使得空间相互渗透、产生层次感和深远感。

5)重视弱势群体的活动习惯,设置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等其他相关设施;注重空间的安全性、易达性设计。

4.2外部空间

居住区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吸引购物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提供满足休息、娱乐等要求的体验式消费场所和公共空间,提供丰富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让住区居民能够参与、触入到空间场景中彼此交流、互动。

1)空间应该注意有连续也有间歇的“收”、“放”,通过空间层次的变化形成移步异景的空间效果;设计有吸引力的空间节点,吸引步行者前行,给人们创造交流、互动的愉悦空间;同时应合理组织商业活动流线和居民生活流线的适当分离。

2)营造良好的绿化环境,注重植物形态、颜色、季节的品种搭配,多植高大乔木。在绿化空间旁配合设置座椅、小品,吸引人们驻足停留、休息闲谈,以此增添外部空间的活力、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要求。

3)在外观造型设计上,可以借鉴当地地域文化特征,运用、继承传统的建筑造型元素,来增加建筑的亲和力,识别性;也可以采用其他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使建筑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外观设计应注意与居住区整体建筑环境、氛围、人文内涵相呼应。

结语:对居住区商业建筑而言,人性化设计是最为重要和核心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应该从内、外空间两方面入手,把握人性化设计要求,即把握居民的心理和行为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创造可变化的空间、组织有序的功能及流线、营造有归属感的消费环境、关注弱势群体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灵活处理、实现人性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晓、闫春林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