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的人工智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经典台词
大卫:这是一个游戏吗?
莫尼卡:是的,你不会明白的,但是我不得不把你留在这儿。
大卫:这是一个游戏吗?
莫尼卡:不。
大卫:你什么时候会回来?
莫尼卡:我不会回来,大卫。你将独自留在这儿。
大卫:一个人?
大卫——
我对你的爱矢志不渝
你念着属于我们的契约,我一睁开眼睛,就被刻上了你的名字。
我是大卫,我将爱你,无条件地爱你,直到世界的尽头。
这个小男孩,名叫大卫,有着一头金发和一双温柔的眼睛。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厂的机器人小孩。只要启动程序,一种对母亲矢志不渝的爱就会永远在他身上寄宿。莫妮卡夫妇的亲生儿子因重病而昏迷不醒,伤心的莫妮卡收养了大卫。莫妮卡犹豫了几天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启动了大卫的程序,并给予他母爱。然而,人心易变,莫妮卡的儿子马丁苏醒,恢复健康后,回到了家里。因为不想和大卫一起分享母亲的爱,马丁制造一系列的事情使大卫失宠,大卫最后被莫妮卡抛弃。
在躲过机器屠宰场的残酷追杀后,大卫在机器情人乔的帮助下,开始寻找自己的生存价值:他渴望变成真正的小孩,重新回到莫妮卡妈妈的身边。于是,他踏上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大卫坚信蓝仙女可以让他变成一个真的孩子,而等待他的是一次凶吉难料的旅程……
从1927年《大都会》开始,好莱坞的电影人就在不断地探索机器人。这个命题激发了无数的创作灵感,《2001太空漫步》《终结者》《人工智能》等大批经典电影应运而生。《人工智能》是一部关于孤独的电影,它的孤独从每一张胶片中渗透出来,让人不知所措。它是一个童话,但它却呈现出刺眼的金属光泽;它是一出悲剧,但结局却美得像个天使的梦;它还是个科幻故事,可正是科学亲手毁灭了这个故事。
人工智能——
家庭的解药
斯皮尔伯格的科幻电影总是能将人的感情投影到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去。《人工智能》其实表达了人类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电影的时代背景是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剧变的未来,环境问题引发经济危机,从而导致落后国家走投无路。而少数经济发达国家为求发展,不得不限制人口出生率以避免人口增长带来的经济负担。这其实也是盛行使用机器人的原因——人们需要劳动者,但又没有更多的物质供给,所以需要节能低耗的机器人。为了满足人类的虚荣心,这些机器人还拥有与人类相似的外表、感官,甚至是疼痛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体现了人类的孤独。而孤独感的终极体现是制造人工智能——拥有爱的机器人。制造的目的很现实、很功利,即为了满足失去孩子的家庭获得天伦之乐的需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这些机器人无疑是很多家庭的解药,而这似乎又透露出人类孤独与悲凉的意味。
拍摄过程——
在细节上精益求精
为呈现出影片故事中的未来世界,斯皮尔伯格曾花费大量时间与视觉特效总监丹尼斯·穆伦、斯科特·法勒以及艺术指导瑞克·卡特一道细心研究概念电影的情节串联图版。他们根据一千多张图纸,制作出一百个实物模型和相应的电脑模型。
在设计和建造布景时,主创人员面临着整部影片最严峻的挑战,那就是伴随机器人男孩大卫一同展开历险之旅的泰迪熊的制作。泰迪熊虽小却五脏俱全,用于拍摄特写镜头的小熊身上装有五十个伺服电机,其中有二十四个位于头部,特效技师可以借此控制复杂的面部动作。主创人员共制作出六个版本功能各异的泰迪熊,有的适合演员携带,有的可以完成特技动作,有的可以呈现出微笑或皱眉等单一表情。对扮演大卫的小演员海利·乔·奥斯蒙特来说,带着泰迪熊东奔西走并非易事,因为看似轻巧便携的小熊足有三十磅重。他说:“它真是一个超级玩具,因为在体内各种电机的作用下,它不但能摆动身体、鼻子和耳朵,还可以抓住物体,我差点就信以为真了。”
趣味拓展
Sonny——
出自2004年《我,机器人》
2035年,机器人作为商品被大量销售给人类,但是因为机器人的设定存在逻辑漏洞,由它们引发的一场危机就在眼前。Sonny作为一个体制外有着觉醒意识的机器人,帮助男主角拯救了人类。
安德鲁——
出自1999年《机器管家》
安德鲁原本是作为仆人被人类购买的,但是在经过四代主人之后,他的机器属性越来越少,身体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有一天,他主动放弃永生的机器人身份,通过手术变成了真正的人类。
霹雳五号——
出自1986年《霹雳五号》
篇2
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较广的边沿学科,它涉及哲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其本身的性质也就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要对人工智能所涉及的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近几年,我国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时代在快速发展着,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研究不能一直保持原有的状态,还要有所创新,以顺应时代的变迁。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最早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这也就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诞生。在1969年召开了第一届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1970年出现了《人工智能》国际杂志,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及发展,从此以后,人工智能的研究形成热潮,不同人工智能学派的争论非常激烈,这使得人工智能得以进一步发展。而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开始的比较晚,在1978年“智能模拟”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开展研究。而且现在我国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工作的除了科技人员还有很多的大学师生,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来看,人工智能定会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2 人工智能的突破及科学方法
2.1 对人工智能采用分散式的研究
由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很复杂的,很难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所以只能把它分成几个层面再各个击破。人类认为结构、功能、行为是系统能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所以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可以分为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三种模拟方式。下面对人工智能的三种模拟方式进行举例分析[1]:
关于结构模拟就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为例。根据结构模式的思想,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尝试建造人工的神经网络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感知机,它是用人工神经元电路构造的,这也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性。后期也出现人类利用少数神经元的网络设计模拟高等动物反射能力的实例,展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前景。但是,在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中如果想有效的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有接近人类大脑新皮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制造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果降低人工神经网络的复杂程度,那它的智能化就会退化。基于功能模式的物理符号系统研究实例。基于功能模拟的物理符号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比如:通过图灵测试的血液感染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和战胜过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深兰”专家系统。但是专家系统需要拥有专业的高水平知识,但是这种知识的获取是很困难的,不仅如此,就现在的逻辑理论而言,就算获得了必要的知识,也不能支持知识的推理与表达。
2.2 发现了智能生成的核心机制和知识的生态学结构在本能知识下的知识转换
人工智能的定义是非常复杂的,简单来说,人工智能是为了实现人类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目的,面对具体环境时,根据现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再针对问题和已定的目标获得必要的信息,进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和现有的知识想出解决问题的智能方法,并实施这个方法,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模拟的是人类智能“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获得信息、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也就是说可以说,人工智能工作前提是“给出有待解决的问题、知识和明确的目标”,工作内容是“获得必要的信息,进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和现有的知识想出解决问题的智能方法”,因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智能的表现,所以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在给定条件的制约下信息知识的智能转换。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就可以建立人工智能新的机制模拟方法了。
我们已经发现人工智能的核心机制是:信息知识的智能转换,也就是说,信息和知识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自己的生态学结构。在本能和外界信息的刺激下,人类不断的学习并不成熟的经验知识,然后根据自己本身的理解和思考把经验知识变成规范知识最后成为常识性知识。发现知识的生态学结构不只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视野,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2]。
2.3 把智能生成的机制与知识的生态学结构相结合
把智能生成的核心机制与知识的生态学结构相结合建立新的模拟方法,就会发现一直处在独立发展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都是机制模拟方法的特例。比如:结构模拟可以说是,信息与经验知识的经验型智能转换;功能模拟就是把信息与规范知识的规范型智能转换;行为模拟是信息与常识性知识的智能转换,而且经验知识、规范知识、常识知识之间在机制模拟中是相继环节,所以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也应是机制模拟中的相继环节[3]。在“以信息观、系统观、机制观为主要标志的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观念下,原来看似无关的人工智能的三种模拟方式,竟然有着相互的关系,把原来看不到的本质给展示出来,就是科学方法的厉害之处。
3 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的模拟研究中一直处在独立发展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都是机制模拟方法的特例。这也就说明智能生成的机制与知识的生态学结构的结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统一理论和方法。这一结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研究的这一突破主要依靠科学方法的创新。所以,在今后的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应注重科学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创新,以使人工智能研究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篇3
1 引言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信息类相关的许多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都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是一门前沿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人工智能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众多领域。广义的人工智能涵盖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智能、神经网络、统计学习理论等众多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分支,已成为人类在信息社会和网络经济时代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技术,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内容更新比较快,也繁多,使得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本科高年级的人工智能教学,由于本科生的研究意识相对较弱,而人工智能比较强调科研性,所以如何教好本科高年级的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本科高年级的教学特点和人工智能课程的自身特点,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几点思考。
2 本科高年级的教学特点
中国的本科教育,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原因,目前的定位还是培养某方面专业人才的专才教育。本科高年级学生在完成了低年级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迫切希望了解本专业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应用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本科高年级学生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储备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的进行科研引导,这样能够让毕业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从而为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本科生一般于4年级的10月份开始着手毕业设计,在本科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与毕业设计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3 人工智能课程的学科特点
与信息类其它专业课程相比,人工智能具有应用性、研究性和发展性三个重要学科特点。首先,人工智能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人工智能学科的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挖掘、智能控制、信息检索、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例;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技术进步无止境,研究者们不断追求开发出效率更高、更智能的人工智能技术:最后,人工智能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随着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和网络经济的时代,它们为人工智能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以及技术算法都在不断发展。
4 人工智能教学的三点思考及对策
4.1 注重应用性和介绍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本科高年级学生一般比较关心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方法,而对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细节不是很感兴趣。他们一方面希望能学到很多较新和较实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并且最好可以看到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的教学主要停留在介绍性层面,不想花太多时间在复杂的理论理解上。这也比较符合本科高年级的教学特点,本科阶段主要是培养具备较强应用性和基础科研素质的专业人才。传统的人工智能教学主要讲授知识表示和搜索推理技术,大部分实例都是解答式或推证式的。由于其知识的抽象性,又加之其应用实例较少,所以往往教师感觉难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觉乏味,对讲授的内容大多都是死记其方法和步骤,因此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设计人工智能教学时,要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介绍性。除了讲授那些仍然有用的和有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外,要着重介绍一些新的和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方法和技术,特别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方法和技术,如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模糊集、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这些内容的理论部分可以不必过分深究,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介绍每种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状况、应用领域和具体实现上。此外,要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与课程内容结合的、可以用计算机实现的实际应用内容。考虑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人工智能领域之一是模式识别,而研究模式识别的主要计算机工具是Matlab,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手写数字识别作为教学实例,针对所介绍的每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都将其应用于手写数字识别当中,并讲解了这些技术的Matlab实现方法。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可以按照实现步骤的指导,立刻上机见到算法的实际效果,加深对算法实现思路和方法的认识。
4.2 注重科研引导性
本科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本科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培养后备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大,本科高年级学生打算继续读研的也不在少数。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相关学科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其涵盖的分支非常广泛,如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智能、统计学习理论等,都是目前国际和国内热门的研究方向。针对这一特点,在本科高年级的人工智能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适时适度的科研引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树立目标意识,找准研究方向,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种人工智能技术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有没有改进的办法?比如BP神经网络是计算智能中较为成熟的技术,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学习能力,在模式识别、经济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等众多领域都取得过成功应用。然而BP神经网络算法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会有局部最小解、解受初值影响较大、理论解释不完善等。近十年来,研究者逐渐把目光转移到另一种新的非线性学习工具――支持向量机上。同神经网络相比,支持向量机具有泛化能力强、不受局部最小问题困扰、理论背景完善等显著优点。在给学生讲解BP神经网络算法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写数字识别实验展示其强大的非线性分类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告诉学生,BP神经网络并不是完美的,其缺点同样明显。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此时,顺势引出支持向量机的内容,并且介绍支持向量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通过两者的对比,学生不但了解到了较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又对人工智能研究中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化历程有了直观的印象。
4.3 教学内容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篇4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peoplerequireasignificantimprovementintheaccuracy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formationservices,sothatitsvaluecontinuestorise,bringing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intelligencework.Bysummarizingthecontent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formation,combinedwith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y,thispaperstudiestheautomaticpercep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formationneedsconcerningthekeypoints,contentperceptionandotheraspects,highlightingthewisdom,intelligenceandefficiency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formationwork,andoptimizingtheautomaticperceptionscheme.
Keywords:artificialintelligenc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formation;automaticperception
前言
当前科技情报服务对象不仅局限于特定的行业和领域,已经逐渐渗透至某一技术和个人,情报机构只有提升情报分析和反应能力才可以满足新需求。因此,机构有必要加强对用户需求的感知度,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科技情报的感知框架,提升感知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进而挖掘科技情报感知领域的价值。
1人工智能及科技情报感知概述
1.1人工智能分析
人工智能又称AI,伴随着计算速度、核心算法的优化,该技术已经在神经网络、自然语言、机器学习等方面趋于成熟。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定制个性化任务,结合不同的环境响应个体需求,制定解决方案[1]。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若人类智力水平已无法满足严苛工作要求,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复杂工作。同时,科技情报感知模块属于综合预测过程,因此有必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科技情报感知方案,实现情报工作向智慧化、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1.2情报感知分析
科技情报感知主要是工作人员针对采集到的数据完成处理、分析,进而满足受众对于情报的需求,并对今后其发展过程进行预测。学者刘记曾指出,依托科技情报感知工作可以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持,加快情报刻画、情报感知以及情报响应能力的建设进程。其中,情境感知的研究具有一定复杂度,G.Chen通过调查情境信息、情境类型、情境传播等模型和系统,分析情境感知的应用程序,得出情境感知是领域普适学习的关键。例如,借助情境感知可以为用户提供体温、运动路径、温度等方面的服务。
因此,科技情报感知工作对于我国情报治理、预先感知等方面影响较大,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科技情报感知模块已是大势所趋。当前大数据时代科技情报已经不仅停留于文献领域,正逐渐向多种数据源模式发展,要求科技情报软硬件不断升级优化,数据存储和处理水平逐渐升级,进而满足社会对情报数据的需求。
2人工智能视域下科技情报需求自动感知研究
2.1融合关键点
(1)创新驱动。当前科技情报需求逐渐向科技创新领域发展,依托我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基于科学技术完成升级和发展。将科学技术和科技情报相结合后,情报工作的创新性较强,具有数字化和智慧化优势,并突出情报工作的个性化和精准性。因此,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科技情报的自动感知十分关键,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
(2)前瞻性定位。新时期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为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持,可以在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方面发挥优势。传统的数据研究方式很难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提升情报研究质量,同时会增加研究人员的任务量。且每位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情报敏感度、知识状态存在差异性,导致最终得出的情报结果不同甚至差异化较大。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科技情报的自动感知十分重要,可以突出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和稳定性。因此,将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情报服务工作相融合是现代情报领域的关键,如自动获取和加工情报、高速处理文本信息、人工智能决策平台、依托語义内容的科研成果评价等[2]。
2.2内容感知
(1)感知系统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科技情报预测和传播功能受到重视和应用,属于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可以对竞争、合作、研究方面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科技情报感知主要依托可靠、丰富的数据,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模式获取信息,在多种资料中得到关键的信息和数据,进而完成科技情报的感知工作。同时,数据源具有冗余度高、形式多样、存储量大的优势,因此能够落实科技情报感知工作,筛选数据源、除去冗余数据、分析剩余有效信息。借助数据集模式与知识储备库、感知数据库一同为感知过程提供信息支持。内容感知系统内的数据源并非固定不变,且信息的更新速度较快、技术淘汰时间较短,因此内容感知是实时更新、持续变化的数据系统。基于相关辅助项目,帮助用户了解工作内容。例如,借助“科技情报产品报告”为感知系统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该报告可以帮助用户了解系统,提前评估系统实际能力,便于用户针对性提出情报需求。
(2)系统实现模式。a.数据源存储。若想发挥科技情报的自动感知作用,系统内需要具备大容量数据集合,进而为感知产品提供分析支持。同时,数据处理过程中对于信息查询、存储挑战较大。因此,本课题结合Neo4j数据库、互联网技术提升数据处理和存储效率,提高系统适应水平,保证其良好的查询效率。Neo4j数据库主要划分为两类应用模式:服务器模式、内嵌模式。本课题利用内嵌模式,借助Java-API,将Neo4j数据库和图模型相互整合。由于API的特点是数据结构灵活,因此可以通过直接编码的模式和图数据库完成交互操作。b.数据源分类。若想对数据源完成自动分类,建议识别数据源的结构功能。例如,利用机器学习、词汇特征等方式划分数据源的功能及结构。依托数据源要素、类型词汇特点、词汇分布特征等方面,依托神经网络内分类器训练模式,围绕领域技术、专题、情报报告、组织数据库等方面对数据源进行分类[3]。c.构建任务抽取模型。结合用户需求抽取目标任务可以充分发挥科技情报的自动感知优势,优化RNN模块。在研究阶段利用Bi-LSTM-CRF、卷积网络模型抽取数据源,并借助长短时双向记忆模型化解RNN梯度爆炸、消失情况。抽取模型内的输入数据是卷积,包含知识元素、句子、词等特征向量,而输出数据则依托(Conditionalrandomfield)条件随机得到结果完成预测。此模型借助多元组的方式展示数据源抽取结果,围绕数据源性质、事项、主体、依据、对象等要素进行连接。
2.3情境感知
(1)情境感知系统。情境感知系统内部因素种类较多,且科技情报感知阶段需要依据情境完成,并对感知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开展科技情报感知工作时,建议对特定用户完成重新评估。同时,情境感知在情报感知工作中十分关键,若忽视结果会对外部情境产生较大影响,使预测工作丧失精准度。因此,应基于外部情境条件定位事物发展方向,得到精准感知结果,发挥情报前瞻性优势。其中在获取情境数据时应关注“小数据”,即初始结构化数据,此类资源虽数量较小,但是内部包含价值信息,可以获取历史情境信息。此外,问题情境应围绕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分析,横向维度是梳理本层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研究方法和处理方式;纵向维度则依托时间节点理清情境信息。
(2)系统执行方案。情境感知系统建设主要内容是借助科技手段获取某一情境内的数据并完成融合。因此,情境感知技术实际上是借助人工智能中传感器等技术,依托计算机感知当前情境,完成感知应用、智能识别、决策支持,具有无干扰的优势。情境感知包含情境获取、处理、应用三个阶段。其中,情境获取主要依靠传感器终端获取设备关联、用户关联、资源关联、环境关联情境,并将上述情境信息转变为数字信号,利用嵌入系统完成判断和处理;情境处理过程则借助建模的方式控制情境信息,构建信息数据库。整合情境感知信息并协调对应的组合,控制资源分布并将其嵌入至感知数据库内;服务应用阶段相当于人工智能处理模块,可以结合用户需求提供合理服务。
2.4需求-反馈机制
(1)工作过程。需求-反馈机制实际上可以体现用户和人工智能间的关联性,属于科技情报感知的关键环节,包含自动感知信息、数据、产品模块。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AI方式减轻工作人员任务量。其中,AI能够智能化处理多领域工作,如医疗、教育、驾驶、金融、安防等。在科技情报感知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准确、高效、及时地开展情报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偶然性、加快数据分析处理速度。同时,科技情报感知工作的主体是用户,首先需要将其对产品的需求发送至AI处,其次借助人工智能模块分析、整合内外感知数据库信息,最后向用户反馈情报产品和相关结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卒中后患者,患者均由头颅影像学确诊,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其中实验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59~72岁,平均(64.8±5.7)岁;对照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59~73岁,平均(64.9±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将4.0 g奥拉西坦注射液加入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充分混匀后静脉滴注,1次/d,一共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3疗效观察[2]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测评。疗效判断:临床治愈:患者智能精神与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正常,不存在认知障碍;显效:患者智能精神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认知障碍显著改善;有效:患者智能精神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认知障碍改善;无效:患者智能精神、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障碍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于X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展开早期诊断与治疗,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3-4]。不同类型的原型可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均存在共同的血管危险因素,因此,改善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成功的关键[5]。
奥拉西坦商品名为脑复智,其主要成分为奥拉西坦,是目前临床中治疗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及脑损伤与其相关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药物[6],其进入体内后,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广泛分布在中隔区、海马、皮层以及纹状体。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奥拉西坦无明显毒副反应,对人体的心肺系统及神经系统均无明显影响,在用药24 h内,84%的药物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将800 mg奥拉西坦按照2次/d的剂量连续用药1 w后,患者体内并无药物蓄积现象,且其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达75%[7]。奥拉西塔可以增加突触后电位的波幅及时限,提高学习力及记忆力,同时提高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的可塑性,促进未受损部位的组织重组及功能重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
由本文数据提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无差异,但治疗后,实验组这两项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对卒中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患者耐受程度好,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倬,范学文.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38-340.
[2]李振瑞.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3):161-162,173.
[3]李静,吴业新.奥拉西坦短期干预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9):1293-1294.
[4]唐修明,崔超伟,曾志良,等.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35-36.
[5]张婷,高晓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与进展[J].安徽医药,2013,17(8):1414-1416.
篇6
一、第二课堂的界定及其特点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大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来推进学生工作;第二课堂又是一种学生成才标准和人才培养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课堂活动是针对第一课堂活动而言的,它与第一课堂相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系列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是第一课堂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人格健全和综合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大学生的素质可以分为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专业素质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则指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外,还要通过第二课堂来完成。第二课堂活动打破课堂的界限,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育人的功能。
1、自主性。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青年大学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自愿、主动的参与各类活动,在参与中独立思考探索,充分展示个性才能,培养锻炼自己。
2、丰富性。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自主参与,以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在思想、政治、道德、学识、审美、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又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
3、实践性。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最终目的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社会化,锻炼实践能力,大学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践活动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把活动与所学专业和自身素质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中成长。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途径
1、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
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学校应尽可能地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假期和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投身社会,最大可能地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第二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和内容。文化的塑造和形成需要群体成员人人参与。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打造的就是以“科技校园、文化校园、艺术校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③第二课堂竞赛。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活动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抓好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项目,如机电工程学院开展的:旗阵、舞狮、体育爱好、社会实践团等,使学生自觉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2、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途径
①评价考核学分化。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为学生灵活安排自己任选和必选活动课程提供可能,又实现了组织的灵活性和科目要求的规范性统一,使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广大青年学生为培养自身能力,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挖掘潜能,发展个人志趣、爱好、特长而志愿结合在一起的群众性团体。
②骨干培育精英化。学生干部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搞好活动的关键因素,加强学生骨干的培养,发挥学生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从而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争取更多的同学参与。
四、优化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育人中的优势,积极探索优化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篇7
背景技术
智能化工具机器人是由底盘、发动机、起重机、电焊机、各类加工维修工具、叉装属具、液压折叠蜘蛛支腿等部件组成。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物流仓储货物精准卸载码垛、应急救援、工程机械施工现场维修、汽车现场改装作业及军事重型装备领域。该产品集起重、叉装功能于一体,叉装功能要求多自由度调节,能够实现作业方便、快捷精准、高效、安全可靠的作业能力。
设计内容
本设计目的主要是为满足智能化工具机器人的叉装属具能够实现多自由度调节,作业方便、快捷精准、高效、安全可靠的要求,设计一种可实现多自由度调节功能的叉装属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设计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叉装属具门架升降系统所用的轴承是复合滚轮轴承又称组合滚轮轴承,是由轴向和径向两个滚轮组装而成的,轴承体积小,安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轴向和径向的承载能力都比较大,各配件可替换性强,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种门架升降系统中。该叉装属具外门架上焊有成对的复合滚轮轴承,内门架就通过焊接在外门架上的复合滚轮轴承可以在外门架内上下滑动,起重链条绕过装在内门架上的链轮轴承,一端固定在外门架上,一端固定在滑架上,滑架也焊有成对的复合滚轮轴承,这样滑架就可以在内门架内上下滑动,升降油缸的柱塞杆与内门架相连,缸筒与外门架相连,当升降油缸的柱塞杆伸出或收回时,内门架便可实现在外门架内升起或下降的动作,滑架也会随着内门架的升起或下降而以2倍的速度在内门架内升起或下降;滑架通过回转支承与副叉架相连,旋转油缸的柱塞杆与副叉架相连,缸筒与滑架相连,当旋转油缸的柱塞杆伸出或收回时,副叉架便可以在回转支承的作用下旋转,从而实现旋转动作;叉架装在副叉架的滑道上,双活塞杆平移油缸的缸筒固定在副叉架上,一端活塞杆与叉架的左端相连,一端活塞杆与叉架的右端相连,当一端活塞杆伸出时,另一端收回,叉架就可以在副叉架的滑道上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叉架在副叉架上左右平移动作;一对货叉装在叉架的滑道上,可以沿着叉架的滑道自由滑动,从而实现调节货叉叉距的动作;以上整套叉装属具通过外门架下端与智能化工具机器人的主机架铰接,倾翻油缸活塞杆与外门架相连,缸筒与智能化工具机器人的主机架相连,当倾翻油缸活塞杆伸出时,整套叉装属具向前倾翻,当倾翻油缸活塞杆收回时,整套叉装属具向后倾翻,从而实现整套叉装属具的前后倾翻动作。
篇8
结论:将天智颗粒应用于脑梗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能够降低神经系统的损伤,促进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快速恢复,并且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天智颗粒吡拉西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51-01
目前,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脑梗死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认知功能障碍是患者脑梗死治疗后极易出现的神经心理学表现,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其也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近些年来,临床将脑梗死的治疗多集中于降低病死率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而忽视了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这种治疗上的偏颇,极大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天智颗粒对脑梗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作用,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0年7月―2013年5月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在53―87岁,平均年龄为69.7±8.5岁。患者合并疾病有: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37例;糖尿病患者16例;冠心病患者9例。文化程度分为:文盲3例;小学文化11例;初中文化32例;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16例。排除标准:患者有阿尔茨海默病或重度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意识障碍性疾病或重度的失语症;患者的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或严重糖尿病;患者对服用药物过敏;患者有精神病史。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因是双盲随机抽取,所以无论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糖、降血压、调脂、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吡拉西坦片1.6g,口服,一日三次,30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智颗粒,具体方法为:天智颗粒5mg,一日三次,口服,30天为一个疗程。
1.3评价指标。精神状态评分[2]: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的认知障碍进行评分,满分30分。对文盲患者,当其评分值低于20分时,确定为认知障碍;对小学文化患者,当其评分值低于23分时,确定为认知障碍;对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患者,当其评分值低于27分时,确定为认知障碍。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3]:采用Ba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没有异常表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死后的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损害的表现之一,其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即:可由轻度认知障碍发展至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有:患者保留有记忆功能,而注意力、执行力却发生障碍表现;患者伴有信息、行动处理障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感淡漠等心理症状表现。有资料报道[4]:脑梗死首发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可达54%,患者的再次发病率可达72%,由此可见,认知障碍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天智颗粒是由天麻、栀子、槐花、首乌藤、益母草、杜仲、石决明、钩藤等药物配伍而成,方剂中天麻、石决明、钩藤、杜仲均具有平肝潜阳、补益肝肾的功效,能够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度,有效缓解其精神抑郁、烦躁不安等症状。诸药配伍应用,共奏熄风定惊;舒经活血;祛风通络;益智及养肝益气之功[5]。天智颗粒通过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抑制烯醇化酶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记忆功能的目的,其还可以通过减轻线粒体损伤,促进患者认知障碍的恢复。吡拉西坦天智颗粒与吡拉西坦联合用药,能够改善患者脑部的血供,增加神经的保护机制,并且通过控制患者血脂、血压、血糖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降低脑梗塞再次发作。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天智颗粒对脑梗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有比较明显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孙争宇,赵幸娟,田红梅.天智颗粒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对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07(3):1023―1024
[2]武继涛.天智颗粒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27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32―33
篇9
一 课程改革的背景
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任务就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办出职教特色。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处于中心地位。教育部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会计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 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会计课程是一门与会计岗位直接对应的课程。本课程直接面向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设计时应当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工作领域确定工作任务,再确定职业能力,之后定教学项目,在教学项目中创设学习情境,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教育规律的指引下,对会计工作流程、工作任务进行科学排序,并对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对应的课程体系。
首先,市场调研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调研内容围绕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知识要求、证书及其他要求等方面。其次,召开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会。专家将以会计岗位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三条主线进行书面描述,细化工作行为应用的知识与技能、难易程度和使用频率的高低,将这些描述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课程开发的思路逐步明晰,岗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逐项得到确定。在此基础上明确会计职业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来指导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快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从而顺利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
当我从岗位的角度看待任务时,它就是岗位的职责要求;当我从个体的角度看待任务时,它就会体现为职业能力。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会计课程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为了贯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会计课程摈弃了旧学科体系的理论架构,依据行业专家确定的“会计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重新设计。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对应会计岗位需求,将会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并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
3.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围绕任务展开情境活动。会计课程将会计各岗位的工作项目移到课堂上,按照会计日常工作任务项目组织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与工作一体化。在讲授操作过程的同时进行动手操作训练,把相关的知识点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一个个工作项目,是完成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真正做起来。
三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方向
1.规范和提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一是认真研讨企业专家的建议,重新审视和调整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关注校外实习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校内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一体化。二是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会计专业方向将对通用课程(如统计基础知识等)按会计行业和岗位特点制定课程标准。
2.继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加强学习过程组织指导和教学效果评价的管理,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其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和会计协会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3.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力求落到实处,要求做到每次考核管理到位,有记录、有资料可查。其次,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注重学生技能方面的考核。
篇10
看好智能家电发展前景
“近年来,智能家电发展迅速,推动整个产业价值升级。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智能家电生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借此推算,触摸显示及人机交互系统这部分的市场需求也将被带动,到2020年,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潘兴修分析认为,智能家电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目前,智能家电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参与竞争的企业并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思路,今后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大家都在尝试摸索,谁的眼界更开阔,创新能力更强就能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潘兴修进一步介绍说,“对于智能家电,人机交互系统至关重要。传统家电增加人机交互系统可大幅提升用户体验,有效扩大智能家居生态圈,提升家电整机的产品价值和竞争力。此外,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能帮助企业通过智能家电衍生出诸多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多商机。”
“在智能家电概念下寻找发展机会,我们的优势在于,关注智能家电领域的时间比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潘兴修说。据介绍,南京点面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从事触摸屏研发和制造的专业厂商。不久前,南京点面光电与天泽信息共同成立新公司,专注于智能家电用触摸显示人机交互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相关业务,标志着在智能家电核心控制系统配套领域,企业完成了从零部件提供商向人机交互系统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对此,潘兴修表示:“在智能家电发展进程中,现阶段,本机智能控制已经基本实现。随着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深入,各个智能家电个体单元的互联互通也会逐步实现,上游配套企业必须跟上智能家电发展的步伐,不断拓宽思路,加强配套能力,顺应智能家电和物联网的发展大潮,才能赢得更多机会。”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智能家电的“脉”很不好摸,很多智能化功能最初甚至只是用户的一次突发奇想,如何实现全无章法可循,这对上游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方案提供商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在实现家电智能化控制的技术层面,潘兴修坚信自己的优势,他介绍说:“首先,我们在触摸显示屏应用于智能家电这个课题上已经探索了多年,解决了触摸显示屏寿命、灵敏度等诸多问题,能将iphone、ipad美好的用户体验转移到智能家电上。其次,通过对控制主板硬件、液晶显示模组、电容触控模组、QNX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等环节的创新设计,我们能为智能家电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此外,我们拥有发明专利数十项,多个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证,很多关于智能家电控制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走在了整机生产企业的前面,能针对整机厂的需求迅速提供成熟的思路和方案,帮助整机厂缩短新品研发和上市的周期。”
“智能家电的功能设置、面板设计多种多样,对人机交互系统的需求趋于定制化,这一点也考验着上游配套企业的创新能力。”潘兴修告诉《电器》记者,“南京点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在中国无线谷,这里聚集了多家科研院所、研发机构,这种良好的技术环境有助于我们对整机生产企业有关智能控制方面的新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帮助家电智能化与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发展,为智能家电迈入网络化、信息化以及互联互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据了解,南京点触智能科技下一步的目标是参与或主导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形成系列自主知识产权。
精彩产品为智能家电增色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择期行下肢手术的56例老年患者,研究对象均经征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26例,女30例,中等文化程度,年龄65~80岁,体重50~80 kg,ASAⅠ~Ⅱ级。无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无长期或经常使用镇静剂或精神类药物史,无酗酒史或药物依赖史,术前测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23分,并记录作为基线[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各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MMSE基础评分及术中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不使用术前药物,入室后常规吸氧,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及ECG,左侧桡动脉置管行连续有创血压监测且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静脉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15~0.04 mg/kg、异丙酚1.0~2.0 mg/kg、舒芬太尼0.2~0.3 μ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全麻诱导插管后接麻醉呼吸机机械通气,调整呼吸机各参数值,使PET CO2维持在35~45 mm Hg
(1 mm Hg=0.133 kPa)。插管后氯胺酮组即静脉泵注氯胺酮0.25 mg/(kg·h),对照组静脉泵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3~5 mg/(kg·h)及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维持麻醉,使BIS值在40~60之间,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良好肌松。备用血管活性药物并在必要时给予以维持循环稳定。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舒芬太尼0.1~0.2 μg/kg替代镇痛。术后72 h内接静脉镇痛泵行患者自控镇痛(PCIA),药物为舒芬太尼100 mg+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配至150 mL,输注维持速度2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设置15 min。术后镇痛效果不佳时病房内肌肉注射适量曲马多,维持术后VAS评分≤3分,确保镇痛效果良好以避免因疼痛所致情绪障碍对认知状态结果的干扰。术前1 d(T0)、术后6 h(T1)、24 h(T2)、48 h(T3)、72 h(T4)时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样品,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及IL-6浓度;术后24 h、48 h、72 h对患者进行MMSE测试,记录MMSE评分,用以评价患者POCD的发生情况。
1.3 评分标准 通过对患者一系列问题的直接询问,内容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能力、短程记忆、语言复述、阅读理解、语言理解和图形描画等,来分析和评价认知功能,MMSE总分范围0~30分。术后MMSE分值较术前低2分则记录为发生了POCD。所有测试由同一名且未知试验分组的人员完成。记录手术一般情况如手术和麻醉时间、全麻药使用量、失血补液及循环情况;同时详细记录围术期的并发症,并分析该并发症对认知有无影响,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1、2、3 d 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46.4%、32.1%、28.6%;氯胺酮组分别为17.9%、7.1%、3.6%。对照组在术后1、2、3 d 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氯胺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情况 例(%)
组别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
对照组(n=28) 13(46.4) 9(32.1) 8(28.6)
氯胺酮组(n=28) 5(17.9) 2(7.1) 1(3.6)
字2值 5.240 5.543 4.766
P值 0.022 0.019 0.029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IL-6及TNF-α表达水平比较 两组术后6、24、48 h时IL-6、TNF-α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且氯胺酮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2 h 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术后POCD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易发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酗酒、心理和环境因素;促发因素包括应激反应、创伤、低血压、脑血管微血栓、术后低氧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物的应用等[4]。其中应激反应的刺激,引起体内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是导致POCD的重要原因[5]。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TNF-α、IL-6在术后6 h、24 h、48 h时均明显高于麻醉前1 d(P
MMSE常用于评判老年人认知功能异常,操作简便,且可信性高,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2%[9]。本研究发现氯胺酮预处理后患者POCD发生率明显减少,这说明小剂量氯胺酮减少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大脑应对急性大量炎症因子的损伤,保护术后认知功能。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POCD是可逆的,只有少部分患者数周甚至数月仍不能恢复正常,最终发展为老年痴呆或阿尔海默次病[10]。
综上所述,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后,老年手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减少,这可能与氯胺酮抑制炎症介质有关,但需扩大研究,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Deiner S,Silverstein J H.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J].Br J Anaesth,2009,103(suppl 1):i41-i46.
[2] Monk T G,Price C C.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isorders[J].Curr Opin Crit Care,2011,17(4):376-381.
[3]孙天小,韩树海.小剂量氯胺酮对全麻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10):21-23.
[4]彭丹涛,许贤豪,刘江红,等.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检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应用探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4):187-190.
[5]施丽燕,徐静,万燕杰.外周血炎性因子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上海医学,2012,35(2):115-117.
[6]蒋铭,沈园园.小剂量纳洛酮,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53-54.
[7] Zou X,Patterson T A,Divine R L,et al.Prolonged exposure to ketamine increases neurodegene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monkey brain[J].Int J Dev Neurosci,2009,27(7):727-731.
[8]刘英海,李军,魏晓红,等.氯胺酮对体外循环诱导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西南军医,2008,10(3):53-54.
篇12
文献标识码:A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距今仅有6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广泛的研究领域以及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等令人惊叹。调查显示,77.45%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较大,并且86.27%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利大于弊;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很小且弊大于利的人权占很小一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生活,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领域等由人类掌控着,所以人类应该尽可能地把人工智能技术的弊处降到最低以便更好地为人类造福。2016年3月份,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h对弈,最终比分4∶1,人类惨败。4月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了一款名为“佳佳”的机器人,据了解,机器人“佳佳”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而在这次正式亮相之前,“佳佳”就担纲主持了2016“首届全球华人机器人春晚”和“谁是棋王”半Q赛。人工智能技术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超乎人类的预测,引起了人类的恐慌和担忧。百度CEO李彦宏称,人工智能是“披着羊皮的狼”。毋庸置疑,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人类醉心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福利中时,更应当注意其带来的负面作用。人类发明和创造科学技术最终是为了造福人类,而非受到科技的异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此整体趋势之下,不同的人群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有着不同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甚至超过人类的问题方面,27.45%的人认为机器人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和超过人类;而56.86%的人认为机器人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和超过人类,小部分人对此不是很清楚。由于受到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如机器人保姆、AlphaGo围棋等智能产品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威胁,一部分人仍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担忧甚至认为终有一天机器人将代替人类、征服人类、控制人类。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机器人是否能够超过人类方面,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机器人永远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并且超越人类,因为人类是技术的主导者,人类掌握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终究是为了人类服务。这一看法肯定了人类的无止境的创新,然而,在人类醉心于技术创新的同时,应意识到某些创新确实超出了人类的预料,如AlphaGo与李世h围棋人机大战就是人类在技术面前失败的惨痛教训。因此,面对科技对人类的异化,人类要时刻保持警惕,适时地总结“技术异化”的缘由和解决对策。
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着技术的革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愈加密切。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制成功,再到生产、建设、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都表明了人工智能技术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诚然,人工智能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应用对劳动市场造成冲击;人工智能系统在收集、统计用户数据过程中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人类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依赖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人工智能引起的责任认定问题等。斯蒂芬・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是人类的末日。”表示同样担忧的还有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他曾直言,“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将召唤出恶魔。在所有的故事里出现的拿着五芒星和圣水的家伙都确信他能够控制住恶魔,但事实上根本不行。”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是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最不容忽视的莫过于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一系列伦理困境,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成了重中之重。
调查发现,47.55%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是因为人性的思考,占比较大;而22.55%的人认为是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29.9%的人认为是利益分化与失衡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的。由此可以看出导致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现阶段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模仿,但人脑和机器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人脑胜于人工智能的地方,就是具有逻辑思维、概念的抽象、辩证思维和形象思维。人工智能虽能进行大量的模仿,但由于不具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仅能放大人的悟性活动中的演绎方法,不可能真正具有智能,这决定了机器不能进行学习、思维、创造。此外,智能机器人也不具备情感智能,它们根本无法去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也无法自动停止自己的某项行为,所以如果人工智能技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可见,由于人工智能自身技术上的局限性导致的伦理问题已经影响到其未来发展。
第二,从规制层面来看,伦理规制的缺失和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伦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科技的发展目标是为人类谋求幸福,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是在科技的应用还是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倘若没有相应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制加以约束,后果难以想象。在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缺乏一套成体系的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从设计、研究、验收到投入使用的监督管理方案,也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权威性的规范及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运用的组织或机构。现有的监督体制远远滞后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无法匹配技术发展的需要。缺乏相关监管制度的约束,人工智能技术就不可避免会被滥用,从而危害社会。
第三,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误解也是原因之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发展迅猛的新兴学科,属于人类研究领域的前沿。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十分有限,调查显示,对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了解水平较低的人较多,占62.75%,以致部分人在对人工智能技术没有真实了解的情况下,在接触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新闻后就夸大其词,人云亦云,最终导致群众的恐慌心理,从而使得更多不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开始害怕甚至排斥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必须清楚,人工智能是人脑的产物,虽然机器在某些领域会战胜人,但它们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思维,也不具备面对未知环境的反应能力,综合能力上,人工智能是无法超越人脑智能的。在李世h对弈AlphaGo的旷世之战中,尽管人工智能赢了棋,但人类赢得了未来。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转向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最终发展目标是为人类服务。但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应该趋利避害,使人工智能和科学技术最大化地为人类服务。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主客体两个角度出发,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找出路。
1.技术层面
(1)加强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人工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以来,尤其是近六十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如Deep Blue在国际象棋中击败了Garry Kasparov; Watson 战胜了Jeopardy的常胜冠军;AlphaGo 打败了顶尖围棋棋手李世h。从表面上看,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深究这些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案例,我们发现这些成功都是有限的,这些机器人的智能范围狭窄。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国际间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还不够积极,所以加强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的对话和交流迫在眉睫,同时也势在必行。
(2)跨学科交流,摆脱单一学科的局限性。从事人工智能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项科学要想走得长远就必须有正确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的介入。在人工智能这项技术中,有些科学家们可能只关注经济利益而没有引进相应的伦理评价体系,最终使得技术预测不到位,没有哲学的介入,等真正出现问题时就晚了。所以要加强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沟通交流,令科学家能更多地思考伦理问题,提高哲学素养,在人工智能技术中融入更多的哲学思想,保证人工智能技术能朝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与生态文明观相结合。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要注入更多的生态思想,这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若是产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生态污染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时,人类必须制止并进行调整。人工智能技术要想发展得更好,前景更加明亮,前途更为平坦,就必须保持与生态文明观一致,与人类自身利益一致,为人类造福。
2.人类自身层面
(1)增强科学家道德责任感。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性,而研发的科学家或是使用者有善恶性。人工智能将向何处发展,往往与研发人工智能的科学家息息相关。科学家应打破“个体化原理”,要融入社会中去,关注社会道德伦理问题,承担起道德责任,为自己、他人、社会负责,多去思考自己研发的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尽可能去避免,多多进行思考,严格履行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2)提高公众文化素养。调查发现,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水平较低的人较多,占62.75%;而非常了解的人较少,占4.41%;另外,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的人占21.08%,不了解的人占11.76%。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对人工智能技术都能有所了解,但都不是很深入,而且仍有部分人对人工智能技术丝毫不了解,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个体的影响是比较微小的,其发展还没有深入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幻电影的渲染,可能使那些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并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人产生偏见。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使公众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将是缓解甚至是解决人工智能技术某些伦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3)加大监督力度。人类需要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每项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从产生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监督工作,以此来减少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影响,缓解甚至减少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
3.道德法律用
(1)通过立法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调查发现,90.69%的人认为有必要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实行法治,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保证科技的良好健康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条例。然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相关法律条文滞后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未颁布一套完整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人工智能领域亦是如此。我们都无法预测将来人工智能将发展到何种地步,这时就需要人类预先加以适当的限制,利用法律法规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朝安全、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发展。
(2)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准则并确立最高发展原则。要构建以为人类造福为最终目的的伦理准则。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已经给人类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要防止其带来更多负面影响,构建合适的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准则势在必行。
此外,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最高发展原则 。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应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如此,要将以人为本、为人类服务为出发点,并作为最高发展原则。
四、结语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类只有消除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威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最大化效用,避免伦理困境重演,才能实现人机交互的良性发展,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文杰,叶世伟.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甘绍平.人权伦理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3]杨怀中.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高科技伦理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4]王志良.人工情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邹 蕾,张先锋.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2(2).
[6]王 毅.基于仿人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与合作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5.
[7]田金萍.人工智能发展综述[J].科技广场,2007(1).
[8]郝勇胜.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哲学反思[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2.
篇13
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规划》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等基本原则,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全面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规划》提出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从前沿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部署。二是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三是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发展高效智能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社会交往的共享互信。四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军民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五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网络、大数据、高效能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项目,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特有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整体统筹,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为核心、统筹当前和未来研发任务布局的人工智能项目群。
《规划》强调,要充分利用已有资金、基地等存量资源,发挥财政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形成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多方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格局,并从法律法规、伦理规范、重c政策、知识产权与标准、安全监管与评估、劳动力培训、科学普及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