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危化品企业如何监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危化品企业如何监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危化品企业如何监管

篇1

2、特殊法规的特殊要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危化品监管的专项法规,条例对生产经营企业的要求十分严格,其中第30条规定“经营危险化学品,不得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者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第31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得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危险化学品”。如何使这些规定落到实处。该条例第5条第七项对作为监管机构的工商部门提出了必须“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市场经营活动”的特殊要求。因此,深入研究危险化学品的监管,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

3、特殊商品的特殊监管。危险化学品虽能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但稍有疏忽,便会引发事故,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对人民生活、社会和谐构成极大的威胁和破坏。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安全贮存,是政府、企业、社会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商品特殊,必须研究特殊的监管方法。

二、危化品网上动态监管系统的构建

动态监管是网上监管的基本做法。惠山区工商局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加强危化品网上监管。

1、开发网上监管二版软件。二版软件的主要特点,是分为内网与外网两部分,既相对独立,又不能分割,数据能够实时交换。外网界面要充分借鉴企业较为熟悉的“网上年检”、“网上报税”等软件的界面风格,但也要有自己清新简明的特色。外挂应用软件与工商业务软件的数据应能共享,使系统基础数据的来源稳定,大量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惠山工商局运用动态的二版软件,和有关单位联合开发成功“危险化学品网上管理平台”,使信息交流更为顺畅和及时,入网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也能够从外部很方便地通过监管网自行上报许可证相关信息和每月产品来源或产品销售经营种类,工商监管干部能按时进行网上核查,并在网上用实名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

2、采用集约监管模式。网上监管要做到统筹考虑,实行集约化监管。要实行企业自主申报与工商部门核查相结合,网上监管与实地巡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突击抽查相结合,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对危化品经营销售企业的监管能力。工商部门在监管的同时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在企业用户操作界面上要着重强调查询功能和互动功能,以提高企业使用软件的积极性。在网上监管系统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守监管对象的商业秘密,主要采集内容应是其经营的危化品种类,对具体经营数量是否上报,由监管对象自主决定,不作强制性要求,以打消其顾虑。企业可通过咨询模块,同工商监管人员进行一对一交流,解决经营中遇到的与工商政策方面有关的疑难和困惑。

3、实行流程和制度监管。要在软件中设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实施严格的责任规范,以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监管质量与效率。要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办法》等严格的制度,对职能工作中每个环节的职责权限、工作要求、责任追究等作出具体规定,使监管干部明确自己的任务、责任、权利。惠山工商局将涉及监管巡查的各项工作任务直接落实到片区责任人,深化“片长制”监管模式,明确解决危险化学品监管“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管不好怎么办”等问题,做到“任务清、责任明”,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工作不到位而追究行政责任的风险,使经济户口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对列入危化品网上监管对象的当事人,惠山工商局规定基层工商分局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发出书面通知,督促企业做好上网工作。企业办理注销登记后,做到即刻将该企业信息从危化品企业数据库中删除。

4、整合资源实行定向监管。针对危险化学品监管责任重、监管力量少、监管专业技能缺乏、传统监管手段不适应的矛盾,要整合监管资源,实现软件的数据共享。通过内部网络建立健全上下互通的“三级互动工作机制”,使上级、本级、下级监管部门信息沟通与交流更顺畅。以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上级和区内监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中一旦发现企业违法行为,或需告知其他工商所的,可以通过该系统下达监管要求,或将指令、信息抄送相关工商所,从而有效缓解人手紧张的压力。针对目前企业经营范围交叉的特点,对危化品的监管应当采用定向管理方式,将企业不涉及危化品的部分踢除,对原先已列入危化品数据库的企业。如变更后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不涉及危化品,应将其从数据库中删除。对重热点行业要设置行业的热点标志,实行定向重点监管。

5、推行监管与周到服务的有机结合。利用“危险化学品网上动态管理系统”具有的“数据共享、使用方便、保密性好、互动性强、智能化高”的特点。入网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可通过上网自行申报每月产品来源或产品销售经营种类,工商监管干部按时进行核查,通过内网对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查看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同时,要注意为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电脑自动对比如产生问题。要及时处理,要在原来“经济户口巡查监管表”的基础上,强调“监管痕迹清晰”这一原则。专门设立“重点监管信息处理栏”,要求监管干部每处理一项内容都必须将处理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以备检查考核,为今后如何为企业更好地服务打下基础。

三、需要把握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无锡市惠山工商局结合年检将有条件上网的生产企业和规模以上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纳入管理系统。为建立和谐的经济环境作出努力。他们的初步实践表明,要实现良好的危险化学品网上监管,应注意把握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抓好培训指导。要对相关企业负责录入和上传信息的电脑操作人

员进行法律法规、道德、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引导企业遵守社会公德,不牺牲公共安全而谋求自身利益,避免“无意识违法”。要使其熟练掌握如何进行前期数据采集,如何建立书式台帐。要指导企业进销货时索证索票,将相关票证存档备查,自觉上报产品进销来源及品种,并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要通过网上监管,将监管引入行政指导机制,实现“指导一家,影响一段,规范一片”。

2、推行监管“三化”。要着眼于监管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做到监管动态化、远程化、智能化。“动态化”,就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系统支持,对危化品企业经营活动实行主体信息动态记录、监控动态调整、警示信息动态提示,把工商监管贯穿于市场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将违法行为遏止在萌芽状态,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远程化”,就是依托互联网“咨询平台”,与监管对象及时沟通交流。“智能化”,就是设定系统自动比对功能,将企业上报的几千种危险化学品,与营业执照和许可证核定的经营品种进行比对。及时发现违法经营线索,提高监管效率。

3、实行信任监管。将网上监管和企业信用挂钩,推动企业自律。对如实申报的企业实施信任监管,每年只实施一次例行检查。对漏报、瞒报数据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对网上巡查中发现有不按时申报数据等问题的企业,通过“咨询平台”进行行政提示,引导其按时申报。在行政提示没有结果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实施全面检查,明确重点检查内容,检查中发现有涉及违法行为构成立案的立即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对不构成立案的,在实施提示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实地检查的频次,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对网上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同时通过MSN或电话联系方式了解责令改正的执行情况。对轻微的违法行为重教育轻行政处罚。

4、设立激励机制。工商部门要对在规定时间内如实申报的企业在年检及信用评定等方面给予激励。促使企业按时自主申报,并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工商部门既要及时上传相关数据,更要在每天录入过程中定时查看各企业录入数据是否正确和完整,对不符合网上监管要求的。及时通知企业加以改正,使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效率不断提高,使入网平台有利于提高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水平,有利于减少企业经营风险,以激励企业申报积极性,保证数据的齐全和完整。

篇2

化学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化学品中有些化学元素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进一步危及人们身体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为了保护人们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安全,对危化品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十分必要。

1 当前危化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监管制度不健全

首先,危化品生产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危化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对危化品的监管深度与广度不够,不能通过监管工作及时发现企业危化品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有效的对企业危化品监管做出整改与监督,甚至部分小作坊、小规模危化品生产企业领导根本不具备危化品安全监管的意识,使企业危化品监管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导致企业危化品生产、存储及运输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企业危化品监管机制也不够完善,企业内部管理部门错综复杂,缺乏有效的配合,监管工作不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危化品管理规则进行管理,使企业危化品管理缺乏科学性与有效性,不仅威胁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还使企业生产人员面临着生命安全威胁。

其次,我国部分县级以下地区,安全监管体制不够健全,在危化品监管工作中缺少联合执法的力度,尤其是在打击非法危化品生产经营时,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具体行动中出现职责不明、打击效果不明显等现象,甚至有些非法小作坊,在受到多次监管打击下仍进行经营,使我国危化品生产市场出现混乱现象,导致近年来非法经营危化品小作坊出现多起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发展。

1.2 监管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危化品安全监管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危化品生产加工企业缺少相应的危化品项目生产许可证件,还有部分危化品生产企业,在生产之前没有对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使设备在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材料也存在质量问题,而危化品监管重视程度不够,在监管过程中没有按照监管程序对生产的每一步骤进行监管,危化品监管工作缺乏健全的资料,使危化品项目监管过程流于表面、走过场等现象,导致部分企业在危化品监管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监管,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也得不到及时整改,进一步增加了危化品的生产安全隐患。

1.3 监管水平有限

监管水平有限也是危化品监管问题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危化品监管不力出现多起危化品生产或存储中发生爆炸现象,使危化品生产行业成为高危行业,不仅造成了大量经济与人员损失,还引起不良社会舆论,严重影响了我国危化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监管水平有限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我国危化品监管部门对危化品生产环节以及危化品的原材料等了解程度不够,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在管理中只能按照现有的管理规范条例进行管理,一旦缺少具体的管理规范后,不知该如何对危化品进行监管,在监管工作中缺乏灵活变通的管理技能,此外,危化品化学元素包括危险化学元素、有毒化学元素、稳定性较高的化学元素等,如果监管人员不能准确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对一些元素的储存条件与反应条件不明确,就不能及时发现危化品在生产、运输以及储存中存在的危险,使危化品监管工作失去现实意义[1]。

2 当前危化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的危化品O管制度,主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要求危化品生产加工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危化品监管部门,聘用危化品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危化品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同时,根据国家危化品相关规范政策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危化品管理制度与规则,在企业危化品监管制度与规则中充分体现:企业危化品的监管规范、监管机制等,调动企业全员参与危化品监管工作,从生产加工技术人员、材料设备管理人员、产品管理人员等入手,使这些参与危化品生产与管理的各环节关键人员都参与到危化品监管工作中,并将危化品监管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中,使企业全员对危化品进行高效管理,减少危化品的安全隐患[2]。

其次,还要求政府各级部门建立健全的危化品监管制度,尤其要求县级以下危化品监管部门,要切实贯彻国家危化品生产管理的方针政策,加大力度开展危化品监管工作,制定相应的联合执法制度,使政府各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危化品监管工作,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企业,加大对非法企业的惩处力度,进而整顿危化品市场秩序,使危化品市场稳定、有序发展,对危化品事故企业进行严格查处,对企业责任追究到底,使其他危化品生产企业具有规范生产的紧迫感。

2.2 加强安全监管重视程度

加强监管重视程度,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危化品的监管工作,不断从近年来危化品生产与储存爆炸事故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的关键,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提高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安全意识,重视危化品监管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求国家制定严格的危化品监管政策,在监管政策中要明确规定,危化品生产、运输、储存规范,明确指出违反国家规范需要付出的代价,同时对一些特殊危化品原材料要出台有针对性的规定,使特殊化学元素得到妥善保管,避免与其他化学元素发生危险反应[3]。其次,危化品生产企业领导要明确危化品监管的重要性,在保证企业经济收益的情况下,要严格规范企业危化品监管条例,并在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宣传危化品的危险性、危化品监管的重要性等,还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危化品监管培训,培训要面向企业全员,使企业所有员工都时刻保持警觉性,增强员工对危化品管理的意识。

2.3 提高安全监管管理水平

提高安全监管水平需要危化品监管部门,加大力度聘用专业的危化品监管人才,并使监管部门监管人才深入危化品企业中,定期对企业人员进行监管知识培训与教育。监管人员不仅要具备先进的监管理念,还要掌握先进的危化品鉴别与监管技术,对危化品的种类、危化品的组成元素等化工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求监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危化品企业管理与生产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监管人员在监管工作中对危化品生产、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全面的监管,以此提高监管效率,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品应用到人们生活中,但化学品的种类与性能不同,一些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虽然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当前对危化品安全监管措施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3

上海作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其危化品每年的流量超过3000万吨,其中又有相当数量的是剧;每天都有超过6000辆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穿梭在上海的繁忙车流中;超过3000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仓储、经营和废置企业,如果一旦管理不慎或者失去监控,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市各相关危化品监管部门对危化品安全监控工作慎之又慎,但在旧的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信息监控手段,造成危化品物流状况与上报信息严重脱节,无法实时有效的监管,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政府管理能力提升的瓶颈。为了切实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上海市相关危化品监管部门非常重视利用最新技术手段,改革政府管理流程,实现有效监管。

二、关键技术和设计理念

1.RFID数据采集技术:RFID 技术(无线射频)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写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贮存危化品容器的数据信息;阅读器(Reader),负责主机和电子标签的数据交互;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完成数据信息的存储及管理、对标签进行读写控制等,在复杂的系统中,它仅提供通讯接口,业务逻辑处理托管于主机。

2.GPS/GIS技术:该技术用于实时记录在途车辆的行驶速度、行驶路线等,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供不同职能的监管部门选用。

3.集成理念:系统的集成思想在这里体现为对储运一体化的重点把握和政府集成管理的高度愿景。危化品的全管理涉及行业类型众多、监管部门众多,如何协调沟通,既不互相制肘又能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流的顺畅,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寻求突破口,需重点把握危化品流转的焦点环节――存储、运输,并通过货物调度和业务处理将二者紧密关联,达到“抽茧剥丝、直取重点”的效果。政府集成管理不是指单一职能部门内,而是横跨众多无隶属关系的平行政府监管部门,使这些部门通过这个管理模式实现监控信息的共享、对事件的迅速反应和工作的协调沟通。

三、业务描述和系统设计

在这个管理模型中,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危化品运输企业、危化品生产企业和危化品使用企业,其中政府监管部门对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的主要视角是仓储。在这个储运一体化的管理模型中,一个特点是危化品的包装物是固定可重用的,只要这个包装物的安全性能可靠,则爆炸、泄露等事故发生的概率就大为降低,这就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牢牢监控包装物的流动情况以及各项安全指标属性,如年检日期、维修次数、最大可承受压强(若危化品是液化气体)、材质、容器内危化品残留量等等。根据上海市安监局和上海市城市交通局目前对固定包装类危化品(主要是剧)的监控需求,我们设计了基于B/S和C/S混合架构、利用Socket中间件通信的系统体系来实现该管理模型。模型具体业务描述如下:

运输数据采集环节:运输是业务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监管部门开始动态监控的开始。运输企业根据使用企业向生产企业提出运载危化品的请求,调度人员通过运输管理子系统客户端安排车辆、司机、押运员进行调度,在录单和调度的过程中,系统企业、车辆、司机、押运员数据的资质比对,比对基础是政府部门登记在册具备此类危化品业务的企业、车辆和人员信息的信息库,系统还自动进行是否超载、是否在违反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出车,录单调度后将数据本地保存,并上传系统监控中心,如有违规调度,违规数据一并上传至监控中心。

生产企业出货登记环节:首先,在生产企业生产车间的危化品装入危化品容器环节,由于我们预先对每个容器贴装RFID电子标签,相当于每个容器有具体的身份识别标志,其具体信息以该RFID电子标签号作为主键存储于一个公共表中。当入库时,经RFID阅读器记录新装容器电子标签编号信息,记录产出情况,同时仓库做入库处理,及时变更库存情况。同时对具体容器的信息可以通过上述公共表查看详细信息,以辅助其他业务,如维修提醒、年检提醒、损耗提醒等等。其次,当运输企业的运输车辆到达生产企业,RFID读取车辆、司机、押运员RFID电子标签,进入客户端业务处理队列等待业务干预,同时结合门禁系统判断该车是否有资格进入生产企业,如果确认可以就放行,否则不予放行。最后,装载危化品的危化品容器从仓库出货时,仓管员用RFID手持读写设备读取危化品容器上的RFID信息,利用WebService技术远程下载运输企业单据信息,并做出库处理,同时实时变更库存情况,一并发送系统监控中心。车辆装上危化品容器后出使用企业时,门禁系统检查该车是否属于正常出车业务,如果是则予以放行,否则不予放行。

装载危化品容器的车辆在途运输环节:此时危化品随着车辆的行驶处于运动状态,按照旧有模式,此环节的监管力有不逮,现在通过GPS/GIS系统结合通过前两个环节上传的作业数据可以甄选监控数据,充分发挥GPS/GIS测量行驶车辆速度、行驶路线、异常停留、出车时间的技术优势,与作业单据进行关联,达到了数据采集和业务处理相分离的目的,自动提取告警信息送达相关负责人员,方便了政府监管部门的监控。

装载危化品的危化品容器送达使用企业作业登记环节:首先,使用企业门口RFID阅读器读取车辆、司机、押运员和危化品包装物上的RFID电子标签,门禁系统根据读取的车牌信息、司机信息、押运员信息以及货物信息验证该车是否具备进入厂区的资质,有任何一条违反资质或者违规运载都将上报系统监控中心并不予自动放行,如果资质许可且无违规运载,则记录车牌信息、司机信息、押运员信息以及货物数量信息,形成单据信息进入待处理队列。随后,仓管员对处理队列进行业务处理,主要是进行入库管理操作,同时将信息上传系统监控中心。当危化品容器从仓库出到使用车间,仓管员要扫描出库危化品容器上的RFID电子标签,RFID阅读器将信息送达客户端,仓管员进行出库处理。最后,空的危化品容器从使用车间出来后到经RFID阅读器记录读取标签信息,系统自动将该危化品容器状态设置为空瓶,完成危化品容器从出厂满状态向使用后空状态的自动转换,同时将数据上传到监控平台,使政府监控部门实时了解危化品消耗情况以及当前危化品容器的空满状态。

上述描述的是运输车辆在上海市内运作的情况,而实际上很多车辆来自于外地,比如生产企业属于外地而使用企业在上海市内,这时政府监控部门在道口监控该运输车辆,在道口进行区别于市内流转情况的业务处理,保证外来车辆也进入储运一体化监控体系,保证监控的全面性、无例外性。上海辖区外车辆通过道口进入上海市区,需在入沪危险品专用通道处,设置RFID读写设备。道口人员通过Web查看关于该车的预申报登记情况,如果有审核通过;如果没有经再次确认后进行登记准备放行。并为每辆危险品车辆配备一张RFID电子标签。有此电子标签和制作的运输作业单据,从业务流程上看,外地来沪车辆融入了市内闭环流转的体系,可与本地车辆等量齐观。

通过图所示的可视化管理模型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业务流程和系统设计。

四、政府监管效用

实时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主要是生产和使用企业的危化品原料、使用规模、主要产品、生产规模;运输企业的从业人员和车辆信息)。监管部门可以随时查阅有关企业的信息,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运输企业车辆的性能状况和维修记录细致了解,减少车辆由于性能或年久失修问题引发事故的隐患;对运输企业人员资质和培训情况的掌握,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引发事故的可能。有利于提高政府监管部门事前预防能力的大幅提高。

实时掌握生产和使用企业的仓库信息(包括仓库名称、仓库地址、仓库级别、货品类别、安全装置、保存要求)。仓库是生产和使用企业的重要部位,对于仓库的监控可以详细了解仓库的建筑情况和安防设施情况,对于仓库存在的隐患或缺陷能够及时发现,督促企业及时改正。

实时监控生产和使用企业的货物信息(包括货物名称、货物规格、货物数量、货物类别、货物来源、存放时间、存放要求)。货物具有频繁流动的特点,采用信息化监管手段后,对于货物的这种进出连续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控才成为可能,监管部门可以利用该系统全程监控货物在每个环节、时间、所处区域、操作部门的变化情况,使原本最为模糊的危化品物流环节变得彻底透明化,大幅提升政府监管部门的监控能力。

实时监控企业业务过程中违规操作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在做业务的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控违规信息(包括企业不具备资质、运输车辆不具备资质、运输车辆在规定时间外出车、超载、违规混装、货物重量超过仓库承重、仓库中货物违规混放等),报警信息自动通知政府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实时监控危化品运输车辆在途情况。该系统建立后,对于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始发地、目的地、行驶路线、装载货物(名称、数量、类别、来源、性质)、停泊、维修保养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通常GIS信息相比先进性在于,将车辆和车载信息捆绑在一起,便于方便查看;同时对于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如超速、偏离行驶路线、非法停泊等)不需要人为盯着电脑屏幕监视每一辆车,报警信息将经过该系统处理自动通知政府监管部门哪辆车发生了违规行为。

对发生的事故及时提供应急处理预案。由于系统提供了MSDS库,该信息库中有详细的各种化学品的中英文名称、理化特性、主要用途、禁忌物/禁忌、防护措施、毒理学资料、灭火方法、储运信息、泄露处理、相关法规、性状、健康危害与急救措施等信息;一旦事故发生,应该采取的措施一目了然,降低因为时间拖延而造成的进一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定制政府监控所需的各种统计分析结果和报表。可以根据政府监管部门提出要求定制各种统计结果,比如企业伤亡事故统计表、生产和使用企业存储状况统计分析、运输企业待检车辆情况、从业人员资质审查情况统计分析等等,并生成报表方便政府监管部门日常工作。

五、创新点和小结

该文所建立的基于RFID技术的危化品储运一体化管理模型有三处创新点。一是将系统工程的指导思想创新性地运用到监控系统中。二是将新产品新技术创新性地整合应用到系统的各个关键环节。三是将企业日常工作与政府监控创造性地无缝整合。

该模型建立的系统即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进行试点运行,可行性高,其创新性也得到相关领域专家和部门领导的认可,不过目前操作人员的素质将是制约这个系统发挥效用的最大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篇4

记 者(以下简称“记”):孙司长,您好!自2011年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修订以来,全国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如何?哪些地区的标准化建设推进较好?

孙广宇(以下简称“孙”):整体来说,危化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数量上,一个是成效上。

截至2012年底,全国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共计4万2725家,其中二级达标企业2623家,三级达标企业4万102家;正在申请达标的危化品企业有3万6544家。中央企业中,已完成达标和正在申请达标的危化品企业分别为6128家和4531家。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危化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进行标准化建设的企业,不论是现场管理,还是作业环节的过程控制,都有很大改观。开展标准化建设的几年来,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有明显下降,2012年,危化品行业的死亡人数第一次降到100人以下;较大以上事故起数也首次降到10起以下。

此外,自2012年9月1日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启用以来,截至2013年5月,共有30个省级安全监管局(没有危化企业)使用了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达标企业共计1万745家。其中,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安徽、山东、广东、云南10个省(区、市)使用情况较好,江苏、山东的数据信息更新较快。

北京市安监局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以管理提升为目的,以隐患整改为核心,以专业服务为基础,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早谋划、早起步。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1 341家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完成达标评审工作,其中1 260家企业通过标准化三级达标评审,通过率达94%。24家未完成标准化或评审不达标的企业被关闭。

加油站、油库和瓶装工业气体这3类企业具有工艺设备简单、管理模式统一、规模小、人员少的特点,企业不知从何着手进行标准化建设。对此,北京市安监局本着“要素不减、标准不降、运行简单”的原则,分别制定了《北京市加油站安全生产标准化模板》《北京市瓶装工业气体安全生产标准化模板》《北京市油库安全生产标准化模板》,从现场管理和文件管理两方面,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化要求,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记:为何到现在,全国未出现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

孙: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导思想是:既要大张旗鼓,又不能搞成运动,还要见到实效。因此,标准化建设不贪大求快,而是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面推进,让企业将标准化与日常的安全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使标准化成为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非常有效的做法固化下来。

在《评审标准》制定之初,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就将其设计成基本标准相同(三级标准),增设一级、二级达标条件,实现逐级拔高的3个等级的达标标准体系。标准化三级达标企业要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二级达标企业要安全生产基本受控,一级达标企业则是安全生产的标杆示范企业。所以,二级标准在三级标准的基础上,增设了8个拔高条件,一级标准又在二级标准的基础上增设了4个拔高条件。

二级标准比三级标准所多的8个条件,具体包括:应初步形成安全文化体系;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并能够持续改进;符合隐患排查与治理要求,不存在重大隐患;符合重大危险源管理要求;化工生产装置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及吊装作业的管理制度、作业票证等符合作业现场要求;已建立完善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并有效实施;把承包商事故纳入本企业事故管理。

一级标准比二级标准所多的4个条件包括:建立预警预报体系;有效运行的安全文化体系;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设置了安全仪表系统,并建立功能安全管理体系;涉及危险化工工艺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化工生产装置,进行过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并定期应用先进的工艺(过程)安全分析技术开展工艺(过程)安全分析。

2013年5月23-2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浙江宁波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培植工作现场会,将安全基础较好、达到二级标准的33家危化企业召集在一起,进行重点培植,会上又给一级标准新增1个条件,即: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统计指标。

国际通行的人身伤害事故等级,按照对人身伤害或疾病严重性分为:死亡、职业病、损失工作日、工作受限、医疗处理、急救等。指标主要包括死亡人数、新增职业病人数、损失工作日事故数、百万工时损失工作日事故率、可记录事件数(死亡+损失工作日+工作受限+医疗处理)、百万工时可记录事件率。参照这些国际指标来统计安全生产情况,可以使企业的安全水平与国际水平有可比性,引导企业更加注重预防为主,过程控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计划在2013年底,公布一批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按照《评审标准》考量,让一级达标企业真正能在某个地区树立起标杆作用。

记:目前,我国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还存在哪些难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如何解决?

孙:当前全国危化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进入全面铺开、深入推进的阶段,但一些地区和企业还存在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识不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质量不高、要求不严,省际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中央企业创建进度缓慢等问题。

有些企业仅仅是为了标准化而标准化,没有将标准化的要求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之中,属于应付差事、完成任务,标准化建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也背离了国家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初衷。

篇5

【摘要】主要从危险化学品行业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法律法规建设、各政府相关执法部门监管责任及如何加强不同部门之间合作和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执法力度等方面对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这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从而杜绝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监管体制;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石油化工产业、医药化工产业以及煤炭化工产业发展迅猛。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政府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力量不够等原因,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的提高。这些年来,我国发生了几起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这也暴漏了我国政府在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本文从目前我国政府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构建存在问题的原因出发,进一步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1造成我国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我国政府安全监管体制建设起步较晚,实际上我国从本世纪初期才成立相对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到目前为止也仅仅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政府监管经验不足,缺乏与化学品安全管理相关的专业人员,实际上该部门工作人员大多从其他执法部门调用。现阶段,我国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相对行业发展来说较少,特别是基层管理部门,往往只有几个人在管理者一个地区的多家企业,导致存在很多监管不到位的地方。

2)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这导致危化品生产企业相关生产活动缺乏法律依据。也导致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往往在生产活动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这使企业在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生产事故频繁发生。

3)相关部门权力分割不清楚,由于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且各相关部门彼此间权力划分不明确,当危险化学品行业出现各种问题时,相关部门彼此推卸监管责任,以至于责任无从追究,或者说没有相关的部门去干涉此种问题。

4)化工企业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于我国经济的现状,一个地区的经济产值的多少是衡量这个地区或者这个行业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对于化工产业经济利益必定排在最前端,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在经济利益面前显得更加微不足道。这种现象是安全监管体制缺陷的最根本原因。

2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创建的应对措施

针对我国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可以就如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由于我国政府安全监管体制建设起步较晚,且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相对缺乏。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训练,以提高技术人员的素养与专业技能,增强他们及化工行业的环保和安全生产意识。

2)建立健全化工行业监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随着国家对化工行业的越来越重视,自2002年以来,我国陆续成立了全国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且已经建立了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组成的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为危化品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在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以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骨架,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2)从我国国情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出发,以控制重大、特大事故为重点,抓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配套法规。

(3)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尽量与国际劳动公约接轨,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法的有效实施,应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条例等法规、规章,以对企业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况,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员工培训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技术装备、安全设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促进安全生产。

3)建立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以便更好的防止责任互相推诿推卸的现象。首先政府要转变监管的态度,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把服务摆在最先位置。当企业出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政府要积极的帮助企业寻找解决困境的路径,要积极正确的传达最新的政策、思想和科技。其次,要积极发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和危险化学品联席会议作为平台的作用,加强危化品监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及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最后加强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作用。针对新闻媒体网络上的各种相关危化品的问题,政府要及时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政府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民群众路线。

4)由于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论政府制定多么完美无缺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企业依旧我行我素,那么我国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不能够彻底的解决。所以针对企业自身的问题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1)政府在批准化工企业建立之时设立较高的门槛,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申请登记设立化工企业,登记设立化工企业的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有资格设立,针对这些条件政府可以做出明确的规定。

(2)建立健全针对危险化学品的有效监管机制,事关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问题,各个相关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合作,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管理,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3)从化工企业的内部进行调整,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企业针对生产的产品要全面分析诊断,认真抓好每一处隐患整改工作,要严格把手产品质量,做好隐患排查、整改、验收工作。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形成操作有规程,管理有制度,行为有规范,检查有方法,考核有标准,处理有措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力求做到人人安全,事事安全,时时安全,处处安全。

(5)对企业内部的从业人员,应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业务技术知识培训,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和应急能力,强化系统管理方法的应用,尽量避免和减少员工的误操作,发现事故隐患能及时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事故或使事故扩大。应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应了解作业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操作。

(6)不断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切实加强演练,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思,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证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篇6

其一,危化品运输车体量大,拉载的货物轻则十几吨,重则几十上百吨,运行起来,惯性大,走在路上容易遮挡视线,阻挡道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不容易操控,易发生交通事故。

其二,危化品运输车辆长时间行驶,轮胎温度升高易导致爆胎。特别是高速行驶下,一旦发生爆胎,往往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而且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燃爆泄漏,燃爆泄漏之后,一般难以控制或熄灭,容易造成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和环境灾难。

其三,高温多雨天气下,特别是强对流引起的暴风雨天气,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大,而雨天和雨后道路较滑或出现路面损毁,行车易失控,极易发生倾倒,造成事故。

同时,机动车长时间行驶,发动机容易产生高温,导致机械故障,一旦操作失灵,就易引发交通事故。

其四,夏季昼长夜短,机动车驾驶人休息不好,易造成疲劳驾车;且这个季节蚊虫叮咬多,人易烦躁,情绪波动大,反应能力迟钝。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了交通安全。

建议与对策

一是严控源头,把好“出门关”。重点是确保做到车辆安全,司机精神。夏季到来前,要重点到辖区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企业对运输车辆进行调查摸排,发现问题限期督导解决并及时核验。

要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企业负责人、驾驶人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重点检查车辆的电路、油路、制动性能、车胎磨损情况,排除安全隐患。让驾驶人戴上安全驾驶“紧箍咒”,确保路上不超速、不赌气,牢筑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思想防线。

篇7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0万余家化工企业、其中能够直接生产危险化学品或产品作为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有3万多家。安全生产一直是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命题。而从天津港危险品爆炸事件中,面对如此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防止悲剧重演?我们得到的启发:化工安全生产管理,更多是从人的安全意识的管理和加强第三方的严管监督。徐业清如此分析f,珍惜生命,希望能让更多世人关注化工、关注安全。

而作为互联网+安全行业的佼佼者,广东未来信息技术精心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大安全的危化品公共服务云平台”是针对危化品行业而定制的电商交易平台。该平台是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大安全,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一系列前沿技术打造的服务云平台。

徐业清表示,首先,该平台为政府解决了安全监管及行业痛点;其次,帮助政府动态监测,安全状态动态监管等。完全可以做到事前预防,事后追溯等强大功能。该平台是基于数据分享机制,为危化品、质监、安监、交通、环保等部门提供设备全生命周期和经营全供应链监管服务;为化工、食品等企业提供全业务信息化管理服务。该平台还荣获了2016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INT’L SOFT CHINA 2016)”创新奖及软件创新奖等。

据悉,成立于2011年的广东未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物联网和互联网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素质服务队伍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长期致力于安全生产、流通配送和使用的在线监管。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从公司成立至今,广东未来信息技术一直专注于互联网+大安全领域,为政府职能部门和化工、食品等行业提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大安全技术的公共服务云平台。安全保险,真正发挥作用,是这个平台价值所在。徐业清如此说道,我们会一直专注于安全领域和云平台的打造。

专注互联网+安全,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

徐业清表示,物联网的普及,对于安全行业是变革性的,利用物联网工具,可以真正做到覆盖全城区、农村、乡镇等。再通过互联网的模式,真正做到大数据共享的服务体系。如没有这两种的技术,基本上做不到防范于未然。

篇8

每一堂课都会由主讲人精心准备一个课堂主题。港口海事处总共六个人的危险品监管团队,再加上主管危险品的港口海事处副处长,轮流为其他组员进行“讲课”。近期“课堂”的主题,则是开箱检查难题、国际危险品监管规则。

“这个课堂的开展,对于内部人员危险品检查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外部人员危险品管理技能水平的宣传和培训,都有着很大的促进。”港口海事处副处长周竹军对本刊记者说道,危险品精品课堂是去年“五精海事处”建设下开设起来的课堂,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坐在一起,把平时每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汇集起来进行探讨,通过小组成员的头脑风暴,把危险品的检查管理做得更规范。

而与辖区海事危险品管理业务有关的相对人涉及面较广,有装箱企业人员、、船舶、船员等,港口海事处的危险品精品课堂通常也会吸纳他们参加交流、讨论。精品课堂也是在港口办事政务大厅抽空来进行,所以其时来政务大厅办事的相对人,也常常会参与进入讨论之中。

据周竹军介绍,在危险品精品课堂上,主要讨论一些辖区内危险品监管风险较大的问题,其可能会造成重大伤害和严重损失,并给企业人员带来较大事故责任。比如混合芳烃的管理,“任何一种危险品,其装船都是要符合一定条件的,比如说硫酸、二甲苯、醋酸等化学品。”而混合芳烃作为一种混合物,因为组合物质的不同,而造成船舶单航次货品性质不固定,但这又是高栏港港口常见的货物。

港口海事处对混合芳烃的管理首先是审批环节,据介绍,危险品进入港口,船舶、码头都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从业人员、申报人员、船员都要掌握货品的相关知识,包括性质防护和后期处理。混合芳烃成为危险品监管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所以港口海事处危防小组专门开展一次相关课堂,讨论对其如何进行审批监管。在课堂上,港口海事处海事人员提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为了申报方便,直接把混合芳烃申报为汽油,使得船舶装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港口海事处随后与珠海海事局危防处进行合作,规范了混合芳烃审批监管流程制度。

对于危险品现场检查的重点,以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如油船、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等,港口海事处危防小组成员在精品课堂上一起讨论,使得检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盲点逐渐得到发现和规范,对于提升海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提升辖区的监管水平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功夫更在课外

港口海事处辖区的高栏港现有危险品码头13座,年进出口危险品船舶将近4000艘次,危险品种类有120多种,年吞吐量达2900万吨。港口海事处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电子签证,加强载运危险品船舶的现场监督检查。

同时,港口海事处分别与珠海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签订信息交换战略协议,共享货主、货品、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等信息。确保对危险品的前端治理和源头管理,查处瞒报、漏报行为,确保危化品船舶的安全管理无事故。

据港口海事处船舶监督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危险品的监管业务,主要是危险品申报网上审批和船舶防污作业的审批,此外,即是现场检查。“目前港口海事处比较有特点的业务是开箱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止谎报、瞒报和错报。”

确定目标箱有四个途径开箱检查之前,港口海事处工作人员一般掌握的辖区危险品货主信息和船舶动态系统申报信息进行筛选。通过现场检查,主要看货品包装是否正确、是否出现泄漏和破损、是否妥善系固、是否正确标记等。与高栏港检验检疫签订危险品进出口的监管协议,双方定期通报危险品进出口贸易的信息。此外,通过、码头等各方面,提前获悉集装箱装载的货物信息。

对于危险品的开箱检查主要是为了查处谎报、瞒报,以及完成2%的开箱检查率。“看危险品的包装是否符合国检要求,包件是否出现渗漏,标志标牌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核查申报货物的情况。”

鉴于去年天津危险品爆炸事故的教训,同样作为危险品集散地的珠海港,加强对危险品监管的频率和力度更是必不可少。

对于船舶集装箱的管理,一是集装箱船的系固问题,“去年寒潮大风期间,在其他辖区,也有发生集装箱因为没有系固而坠海的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安全事故。”因此,港口海事处最近也在开展船载集装箱系固和积载隔离的专项行动。“船载集装箱的正确积载隔离,合适的安全系固,事关船舶的航行作业安全,以及海上事故的应急处理。”

另一方面,辖区内载运危险品集装箱的标牌和箱内货物包装标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现场的检查发现,进口的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标牌张贴不规范或缺失问题,以及包装标志不全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上述问题通过港口海事处近期的专项检查,得到逐渐发现并予以纠正,集装箱载运船舶的安全监管也日益规范。

“由于高栏港的海流状况比较复杂,航道泥沙回淤比较严重,产生的浅点也很多,所以船舶出现搁浅隐患很大,在船舶应急方面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周竹军说道,在2010年时,有一艘五万吨级的台籍油船在辖区进港的时候搁浅,如果触碰到礁石出现油料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篇9

据李继林教授介绍,巴塞尔、鹿特丹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生效时间分别为1992年、2006年、2004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涵盖了对危化品等物质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管理的主要环节,即从它们生产诞生、使用,直至无害化处理完成的全过程。其中,前两个公约是针对危化品、某些农药、危险废料的贸易和处理处置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则是针对所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的,即化学性能稳定,自身不会分解因而会对环境产生持久性影响的有害物质。三公约制定出了国际法律框架,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控制特定的化学品,为发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化学品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同时,通过执行公约,在发达国家所提供的技术、信息和资金支持下,发展中国家可以不断提高其危化品管理能力,防止由于危化品监控不力而导致恶性污染物事故的发生。

李继林说,危化品等物质管理处置不当是世界人口五大死亡原因之一,每年造成超过100万人的死亡案例以及1400万人寿命缩短。目前,全球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大约14万种化学品中,我们只对很少部分的化学品进行了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的评估。联合国环境署统计数据显示,一些发展中国家企业排放的硫酸、盐酸、氨和硫化氢等无机化学品,以及甲醛、乙醛、苯乙烯、甲苯等有机化学品普遍被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同时,这些国家向地表水排放的污染物包括硝酸亚硝酸盐混合物、氨和锰等无机化学品,以及甲醇、乙二醇、苯酚、甲苯和甲醛等有机物。此外,约有80%美国制造的电子垃圾,75%的欧洲电子垃圾下落不明,表明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从发达国家持续向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风险正在加剧。

尽管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从摇篮到坟墓”的三公约监管实施成效明显,但一位与会专家向记者透露,许多国家在会上也提出了批评意见,他们认为公约所确立的原则和实质性操作并没有新的突破,长期以来协议的“自愿性”弱化了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而公约的存在和执行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筹集到足够的和可以预期的资金。由于资金的提供是自愿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主要技术援助的资金来源还是无法预料并且是杯水车薪,尤其是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履约所需要的额外资金不能保证。究其根源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意见分歧,如责任义务的分担、资金和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由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政治、经济、技术上的优势,往往在制度规则上起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总是处于不利的从属地位而被“边缘化”。

履约:三大难点突出

在谈及我国三公约履约压力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瑞平说,我国是三公约的共同缔约方,也是世界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大国,历来高度重视化学品监管,近几年已经逐步将化学品管理纳入到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先后颁布了新的《环保法》、“水十条”和“大气十条”等多个环保治理法律法规,在加强本国化学品治理能力的同时,还广泛开展并参与相关的国际公约合作。

胡瑞平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履约能力还有待提高压力很大,存在的主要突出难点有3个:

其一是尚有大量化学物质的危害特性还未明确和掌握。我国现有生产使用记录的化学物质约4万多种,其中3000余种已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可是在数十种已被三公约列为严格限制和需要逐步淘汰的物质中,还有小部分没有厘清评估,这些物质往往具有急性或者慢性毒性、生物蓄积性、不易降解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危害。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化学品的生产使用量和贸易量持续增加,化工行业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环境损害与人体健康问题日益显现,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其二是危化品绿色环保生产技术制约。我国化工行业产值世界第一,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近3万多家。生产企业数量多、布局分散,生产技术管理法规标准不健全,落后工艺装备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安全环保投入不足,大宗原料和产品中,80%以上属于危化品,危险源数量多而散。比如农药行业,我国虽然是农药生产大国,但产品多为不受专利保护的环保性较差的普通农药,很多受到三公约限制,而绿色农药关键技术依然掌握在发达国家,国外技术壁垒高筑。

其三是风险管理水平落后,较三公约要求尚有差距。我国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较为薄弱,法规制度、监督监管、基础能力尚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来监控和使用这些物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亟待提升。比如农药、医药、染料、纺织和精细化工等行业尚未实施有效的特征化学污染物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全氟辛烷磺酸盐、溴化阻燃剂等公约认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尚未纳入管理范围,目前国内仍在生产和使用部分公约已禁止或严格限制的危化品。此外,由于监管力度不够,污染频发。比如在长江下游已监测出大量有毒有机污染物,三峡库区水域中曾检测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70余种,其中有18种属于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所列物质;天津海河段等地区底泥沉积物中也能检测出滴滴涕等持久性有机污染。

践行:多管齐下寻突破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社会为促进三公约的协调合作及提高效率作出巨大努力,也采取了积极措施。例如,成立联合秘书处、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共同规则和开展合作活动等,协同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这些措施远远不够,仍需各方继续共同努力,还应坚持“协同是手段、增效是目的”的理念,确保承认和尊重各公约的法律独立性,允许缔约方有根据本国国情和优先事项采取适当行动的灵活性,并在其职责范围内寻找为化学品和废物管理集资的途径。

这位负责人说,践行三公约的绿色承诺,技术和资金是争论的焦点,关键是解决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问题。在三公约中,只有斯德哥尔摩公约有正式的资金机制,即全球环境基金。欧盟等发达地区国家强调综合融资,即从各个渠道集资,特别是在各国内部集资。发展中国家则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实施斯德哥尔摩公约所规定的有关原则,特别是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履约所需要的额外资金和先进技术。

我国如何践行绿色承诺?在胡瑞平与李继林等专家看来,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强有力手段:

第一是突破危化品绿色生产技术瓶颈,推动三公约中指定污染类物质的淘汰、削减和控制,开发有毒化学品的安全替代品,加强对废料的循环利用等行动。加大对危化品行业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研发的投入,提升关键技术和装备。重点改造光气化、电解、氯化、硝化、合成氨、裂解裂化、氟化、加氢、重氮化、氧化、过氧化、胺基化、磺化、聚合、烷基化等15种危险工艺。同时完善检验检测技术,推进《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实施进程,建立国家危化品基础数据库,积极推动GHS在我国的全面实施。

篇10

二、24号令对安监部门该履行职责的界定

24号令界定了安监部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具体有四个方面,即综合监督管理职责、安全监管监察职责、行政许可职责、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职责等。

(一)对安监部门职责的认识。

综合监督管理职责方面:24号令的界定比较笼统,即“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直接安全监管的职责方面:应该说,安全生产直接监管的对象是安监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涉及到职责范围和职责交叉的问题。24号令第一次提出的监管对象“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又该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应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遵循特别优先一般的原则来厘清安监部门直接负责安全生产监管的对象。1、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业主管部门。2、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明确规定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必须遵守。比如建筑施工企业、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人员密集场所、文化娱乐企业等等。部门规章与其;中突的,也必须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准。3、特别优先一般的原则。有一些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前必须经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设立,“谁审批、谁负责”,由审批部门负责对其安全生产监管。4、对无须经过审批而进行工商登记的生产经营单位,“谁主管、谁负责”,传统意义上的行业主管部门要负责对其安全生产监管。5、对无须经过审批而进行工商登记的生产经营单位,且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由安监部门负责对其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6、对非法生产经营单位的取缔,综合众多相关的上级规定,应该遵循这样的工作模式处理:“有前置审批单位的,由前置审批单位牵头取缔;没有前置审批单位的,由工商部门、行政执法局(对违章建筑)牵头取缔”。7、职责交叉的。以履行职责到位为原则,加强政策协调、沟通,而不是推诿扯皮。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对镇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之职责的规定等,笔者认为安监部门负责直接安全监管的职责细化以下几项:1、“三同时”安全审核:2、行政许可;3、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负责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以及对非法从业危险化学品行为的取缔。4、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按照《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量化监督管理。5、对群众举报及有关单位移送的隐患进行处理,属于其它部门处理的及时移送。

(二)对安监部门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认识。笔者认为,这是24号令的“重头戏”,它显然是出于正反两方面的考量,一个是“主动进攻”,要求安监人员要实实在在履行职责,从量化的角度督促安监人员履行职责,克服事实上存在的安监人员工作上畏难、因噎废食的情况:另一个是“被动防守”,也就是实事求是,在完成一定工作量后,至少有尽力而为的情况,防止被问责,因为安全生产的问题有些是历史上的安全欠账,总不能由经办人员来背。总的说来,就是一把“双刃剑”。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安监部门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应当突出以下内容:1、重点明确,突出危化和非煤矿山。24号令是一个部门规章,法律法规对安监部门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危化和非煤矿山企业。所以安全监管监察的重点是危化和非煤矿山企业。危化品生产企业、经营店面、储存企业、贸易企业、非煤矿山、加油站、危化品使用量大企业每年监督检查必须全覆盖。2、全面细致,宜细不宜粗。安监局到企业后,该什么看,该什么查,有些工作人员随意性大,素质良莠不齐,甚至走马观花,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给企业添麻烦。24号令第8条规定的安监局监督检查的重点,结合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归纳的比较具体全面,而且明确了是安监局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的内容。也就是说,安监局到企业后,不能随意开展工作,规定的动作必须完成。24号令第8条规定了19项内容已经很详尽。在这种情况下,安监部门及工作人员一定要全面细致,一定要按照19项内容对企业逐一对照监督检查,不能有缺漏,否则就是执法监督检查不到位的体现,留下后遗症。在形式上,笔者认为应当制订菜单式、表格式的《监督检查表格》,以便于检查人员逐一对照。3、跟踪督促,确保问题得到解决。24号令的规定事实上重申了对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安全事故隐患该如何处理的相关规定。对行政处罚的程序也予以进一步强调。也就是再次强调这样一种模式“隐患、违法要发现――发现后要处理――处理不到位要问责”。

(三)对行政许可职责、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职责的认识,24号令归纳和重新强调了行政许可的要求。24号令也并未突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几个细节应该引起注意:1、必须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2、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点往往事故发生、责任追究后容易漏掉。

二、如何制订《年度安全生严。监督检查计划》

在厘清安监部门职责的基础上,贯彻落实24号令的核心内容是制订实施《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公共管理的理论认为,计划是具体的行动和活动的安排与方案,即预先确定:如何做、何时做、由谁做。计划包括组织的使命、目标、工作流程、政策、程序、

规则、预算等。从计划的类型看,《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属于短期计划,要求具有比较具体的方法和程序。结合24号令第6条规定和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制订实施《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应当有以下几个因素的考量:

(一)落实的主体,解决由谁做的问题――安监部门机构设詈的合理化建议。以区级安监局为例,归纳分类24号令界定的安监部门职责,结合机关运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区级安监部门围绕《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其比较合理的机构、岗位设置应该有:1、综合部门,主要是负责日常综合管理,执法案件的审核等;2、业务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安全监管;3、业务科室之二,主要负责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以外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监管,调查处理事故;4、业务综合内勤,主要负责行政许可受理,行政执法统计、档案、跟踪管理:5、安办承办机构,主要负责协调专项整治和隐患统一管理。上述的机构、岗位设置起到专业分工、制衡有效、便于管理的作用,与24号令界定的安监部门工作职责也比较合拍。厦门市某区安监局的实践也表明这种机构岗位设置也实现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高效、明晰。

(二)量化的操作。笔者认为,安全生产总体上是社会层面的问题,不能也不应该由安监人员全部来承担负面效应,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量化操作体现了实事求是,这也是24号令的重要意义之一。量化的依据是什么呢?24号令第6条规定了其依据主要是安监部门监管监察职责、权限,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监管监察的生产经营单位状况,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实际情况。具体而言,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篇11

黄岛石化区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北部,规划面积约15.46km2。目前,石化区内共有危化品从业单位21家,其中生产企业2家、存储企业8家、经营企业1家、液氨使用企业4家、在建企业5家;拥有油库5座,总存储能力达840万m3:危化品码头7座,年吞吐能力5300万t,属于重大危险源集中区域。针对石油化工产品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特性,生产工艺存在高温、高压、高毒等高风险,极易引起火灾、爆炸及毒物泄漏等事故,黄岛石化区专门于2007年11月成立了安全生产监控中心,以确保公众安全与企业生产安全。

黄岛石化区安全生产监控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主要负责黄岛石化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监控中心共投资2000多万元,于2008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1月顺利通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科技成果验收,被列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8年度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危化品监控与事故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3大功能 严密监管

黄岛石化监控中心的监控与指挥系统是一套“平战结合”的信息化平台,既能用于平时的安全生产监控,也能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指挥。这套监控系统具有石化区重大危险源24h监控、应急指挥和日常监管3部分功能。

重大危险源24h监控

监控中心主要采取视频监控、自动报警和危化品气体泄漏监测及定位3种手段对石化区重大危险源进行24h监控。

为实现日常的安全生产监管和战时实时监控,监控中心接入205路视频,同时从石化区内企业的370路视频中接入194路视频,从黄岛区公安局视频系统接入4路视频,并安装7套摄像监控系统,使监控中心的摄像范围可覆盖整个石化区,实现对石化区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24h监控。

如果石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监控中心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因为监控中心信息化平台接入石化区内9家企业的4 816路火警报警信号,又接入青岛炼化、丽东化工、液体化工码头、思远化工4家企业的部分危化品泄漏报警信号186路,可实现企业报警与监控中心报警联动(见图1)。企业报警时,监控中心能同时接收到报警信号,通过应急响应系统迅速确定事故企业及报警源,生成事故企业的基本信息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监控中心自建的摄像头和接入的企业视频将自动跟踪事发现场,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状态。此外,监控中心还向各企业和社区居民提供24h报警电话,以便及时响应并处理各类事故。

为加强对石化区危险化学品气体泄漏的监测,保证石化区及周边社区居民环境安全,监控中心安装了差分光谱测试单元,实现对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浓度的自动监测分析(见图2)。上述气体一旦超标,监控中心结合当时风向、风速等相关气象条件即可确定事发地点的大致位置。

应急指挥

如果石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可以作为战时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发挥6方面作用为应急指挥提供技术平台支持。

一是会议决策指挥功能。监控中心指挥室分别建立了能与外界进行有线、无线通讯和视频会议的通讯通道,汇集事故现场的图像、语音和数据等信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和会议决策指挥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良好的应急指挥平台。

二是应急指挥车移动指挥功能。在应急指挥过程中,如果视频和有线通讯系统因故中断,应急指挥车可深入事故现场,将图像、声音、环境参数等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同步发送到监控中心,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监控中心再将应急预案、现场指示等信息发送到移动指挥车,实现信息同步互传(见图3)。同时,移动指挥车安装有GPS导航仪,使用精确的5秒间隔测算方式,监控中心可在GIS地图上即时定位跟踪移动指挥车。

三是应急广播功能。石化区企业及周边社区的19个点位都安装有48个应急广播,广播范围覆盖12个社区、5家企业。假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可根据指示,通过应急广播组织现场指挥、公告及协助相关部门疏散人员。

四是事故模拟功能。监控中心拥有强大的事故模拟软件系统,根据模拟数据,可计算出爆炸事故的影响半径(见图4)、泄漏事故的扩散面积和方向(见图5)、应急救援队伍的最佳路径,并显示事故企业周边企业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周边社区分布及人口数量、居民疏散路径、区域等。

五是地图功能。为配合应急响应系统,监控中心绘制了四层一体的石化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逐层显示石化区全景、企业名称、周边街道、重大危险源等详细信息;并且制作了石化区内8家企业的三维地图,直观显示企业厂区情况、特定罐区的编号、罐容量、存储物质、储罐类型等(见图6)。

六是应急信息库功能。强大的数据支持是监控中心监控与应急指挥的基础。监控中心预先建立救援物资信息库、应急救援力量信息库、应急救援专家信息库、应急预案信息库、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知识库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日常监管

监控中心为加强对石化区企业的日常监管,为每个企业提供一个网络用户名和密码,通过企业生产情况网上申报登记系统,建立企业信息数字化档案。并对企业各类重大危险源分类统计、自动辨识和评价分级,实现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

监控中心在日常运行监管过程中,根据掌握的数据及现场资料,随时调度每一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情况;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不仅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监督工作,也同时督促石化区的每一个企业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比例配备专业、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此外,在青岛市登记注册的危化品车辆进入黄岛石化区时,监控中心的GPS系统即可实现自动定位,实时监控车辆动向,当车辆发生事故报警后,能迅速确定事故车辆位置,为应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持。

监控中心投入运行使用2年多以来,石化区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了石化区跨行业、跨企业危险源的实时监控,为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和实施及时、灵活、机动处置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平台。

科技创安 注重防范

黄岛石化区不仅有先进的科技手段监管重大危险源,而且还从人防、技防两方面加以配合,按照“人防是基础、物防是关键,技防是指导”的思想,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的安全生产“三防体系”。

篇12

在2010年之前,东至县安全生产监管局只有11人的编制。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由一名副局长分管、一个科室负责,并且监管范围除了化工园区,还包括园区之外的危化企业。

随着化工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加之东至县的县域范围较大,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2010年,经东至县政府批准,在香隅化工园区设立了安监分局,作为东至县安监局的派出机构,配备了3名监管人员,以及相应的执法车辆和各类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后来又陆续增添了3名监管人员,1名为选调的化工专业人员,另2名为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化工及安全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东至县安监局分管危化品监管工作的总工程师余建国介绍说,配备了化工及安全相关的专业人才,提升了化工园区的安全监管力量。同时,将安监分局设在园区内,减少执法人员的来回奔波,方便安监人员执法,进一步提升了执法效率。

把好关口

随着化工园区入驻企业的逐渐增多,监管的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缓解压力?东至县安监局一致认为,必须超前预防,防患于未然。

由于化工园区设立初期,管理不规范、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等历史因素,导致部分入园较早企业的安全设施未经正规设计。“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下去,如同定时炸弹,随时会有引爆的危险。”余建国说道。

为了弥补设计缺陷,从源头上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2012年,东至县政府出资180万元,聘请安徽省化工设计院对化工园区内,所有的在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了安全设计诊断,共诊断出未经正规设计或设计单位资质不符合规定的企业11家、各类隐患1 139项,带动企业投资4 500万元进行了整改。“2013年,又分三批次聘请该设计院及市级有关专家开展企业诊断整改后的验收工作,全面消除设计隐患。”

对危化企业进行风险评价也是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据余建国介绍,2013年5月,东至县安监局首次启动了化工园区整体性的安全评价工作,聘请甲级资质单位对化工园区和周边敏感目标进行了详细调研,对区域内的企业进行了分类,对区域的整体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识别,对化工园区的选址、外部安全条件、功能区划分及项目布局、公用工程配套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为化工园区以后的区域规划、封闭化管理、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可以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东至县安监局投资1 000余万元,启动了化工园区4 000 m2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同时投资1 300万元建成了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在应急指挥中心设置总视频监控平台,各企业设置分平台,对化工园区企业内的危险源、生产车间、污水处理设施、排雨口等进行24小时全程监控,发现异常,立即响应处理。并组建了以园区消防中队为主导,华尔泰等骨干企业、周边社会救援力量和其他企业自身救援队伍为辅助的多元化应急救援体系,使园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提升。

借力科技

2014年初,国务院安委办印发的《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市、区)安全生产攻坚工作方案》中,将东至县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危化品重点县纳入其中,重点监管。

鉴于此,东至县借助科技力量,加强了对辖区内化工园区的安全监管。“我们从2015年1月开始,在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及监管执法中使用‘安卫通’。”余建国介绍说,企业会结合自身条件,购买1~2台“安卫通”移动终端,安监局则人手一台执法终端。

余建国所说的“安卫通”,是指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安卫通”安监移动执法终端与企业隐患自查系统,根据在东至县的应用效果,余建国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即利于现场执法取证,也利于企业隐患的闭环管理。

“安卫通”移动执法终端分企业版和政府版,企业版便于企业自身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政府版便于安监人员进行检查执法。余建国介绍说,使用“安卫通”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开展内部隐患自查时,会将隐患上传至移动终端,该终端能够通过关键字搜索,自动匹配相关的法规标准,给出建议性的解决方案,指导企业进行隐患整改。

同样,政府版移动终端,也可以帮助执法人员搜索与隐患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出执法建议。而且使用“安卫通”去企业现场执法,至少要输入2名执法人员的身份证号,才能打开执法终端。“进行隐患图片文字上传时,会显示具体的检查日期、检查方位坐标,这样也促进了科学执法和公正执法。”余建国说道。

据了解,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平台、政府版执法终端和企业版执法终端通过3G网络相互连接。政府版执法终端可以获取企业版执法终端上传的隐患信息,从而督促企业必须按时完成隐患整治,实现闭环管理。

系统平台获取政府版和企业版执法终端上传的隐患信息后,将收集到的安全隐患汇总给专家,提前进行分析,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将风险隐患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发挥安全生产提前预防的作用。

如果企业总是上传些容易整改的隐患,而重大隐患却不上传“安卫通”这一系统,怎么办?余建国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的应对之策是,如果企业自查查出重大隐患,安监局给予一定时间让其整改,并不进行处罚或少处罚;而企业若是隐瞒不报,被安监局检查执法发现了重大隐患,企业不仅同样需要进行整改,还得面临严重处罚。“权衡之下,企业就愿意自己进行隐患整改了。”

创新管理模式

东至县的安监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化工园区内企业的一些制度,比如交接班制度、巡检制度等,不仅无统一的模板,有的甚至与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一些小微企业自身缺乏专业的安全技术力量,制度不完善。

因此,东至县安监局与园区管委会决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市级专家为园区企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化台账模板。东至县首先对园区内所生产的危化品类别进行区分管理,比如易燃、易爆、有毒等危化品应如何管理,又对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八类特殊作业制定了统一的作业标准,如在易燃、易爆、有毒等场所进行动火作业,分别需要采取哪些处置措施。这样,企业就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这些标准模板中对号入座,既实现了标准化作业,又解决了小微企业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

篇13

无间隙管理就是从油田助剂的选型、采购、准入、储存及使用等各个环节都严格要求,实现危险化学品规范的管理、安全使用与处理,每一个环节严格有序,从而实现油田助剂的“无缝隙”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管理的漏洞。

3在危化品方面的推广

在前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在对危化品的管理中,首先强化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相应操作规章的执行。设置专职物资设备管理员,加强管理培训,协同安全员执行“五双”管理。从员工认知、操作方法、药剂存储和药剂柜的管理等方面,实现油田助剂规范的管理、安全使用与处理,对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做到无死角,无漏项。具体做法如下:(1)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作了危险化学品口袋书———《常用危险化学品性状与处置方法》,使操作人员和外来人员清楚了解危化品的危险性、掌握自我防护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将安全装在袋中,读在口中,记在脑里,刻在心里。(2)为使危险化学品管理合理化,实施分级管理,根据危险程度高低,进一步将危化品进行科学分类和标示,分为“红、橙、蓝”三个等级:“红色”类为高度危险,“橙色”类为中度危险,“蓝色”类为一般危险,三种警示色直观的提示了员工,突出监管重点,强化危险意识与防伤害意识。(3)按照危化品的性质,将其分类储存,避免危化品互相反应和员工的误领误用。(4)与物资管理员配合对危化品进行定期检查和盘库,杜绝因长期放置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剂破损从而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物品腐蚀。(5)在危化品药剂柜中放置橡胶垫,减轻部分药剂对于药剂柜的腐蚀,定期更换橡胶垫并清扫药剂柜,定期清理过期药剂。(6)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危化品管理、领用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双人管理执行,并由领导审核签字。逐级落实监管责任,强化过程管理。实施效果:(1)采取了“无缝隙”管理后,避免了药剂混存、药剂破损、药剂泄漏、相互反应造成的危险发生。(2)加强了相关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3)提高了全站安全防护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4)实现了对危险化学品的有序管理和过程安全。

4其他助剂的管理应用

随着油田企业管理的发展,无间隙管理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伴随着油田开采规模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化学助剂,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化学助剂是不同的,这就给助剂管理带来了麻烦,无间隙管理的应用能够解决管理难的问题,实现了高效、安全的管理,保证化学助剂在实际应用中的全程控制,这也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4.1从源头把关,做好油田助剂的筛选

国家对于油田助剂的管理非常的重视,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油田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地按照油田助剂的管理办法。在使用之前,应该通过现场模拟的实验,通过试样评价,合格之后再使用。

4.2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过程“无间隙”

为了进一步增强无间隙管理力度,油田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对助剂的领用、用途、发放等做好相关的几率,并定期的对库房清点。每隔三个月就要向上级做安全监管报告,作为上级部门应该定期地培训员工这方面的安全监管意识。对管理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进行排查,保证不存在其他问题。

4.3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员工认知和事故处置能力

通过大量的管理实践,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员工的认知能力。例如,把油田助剂的安全使用制作成小册子,还可以通过漫画的方式以及黑板报的方式让员工了解油田助剂的相关知识。油田企业可以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帮助大家牢记油田助剂的危险性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提高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

4.4深化目视化管理,做到安全无死角

在管理中使用直观的标识来提高辨识度。针对不同的油田助剂可以采取分级处理的方式,根据危险程度进行划分等级,并标出不同的颜色。还可以针对不同助剂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储存,避免员工冒领使用,导致危险的发生。

4.5保证设备设施,完善上报制度

要想做好助剂的管理工作,还应该对存放助剂的库房、柜子、设备等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掌握好助剂的流向和加药装置的使用,对已经损坏的设备及时更换,保证正常使用。

4.6把好助剂质量检验

助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助剂的安全管理。为了能够做好规范化学药品的操作程序,实现无间隙管理,保证油田助剂的安全使用,应该定期地对引进的助剂进行质量检查。根据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现场助剂进行抽样由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全部助剂的质量检测。对于不合格的助剂应该立刻停止使用,并要求生产厂家能够对其产品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标准的厂家应该停止使用其产品。只有保证产品质量,操作人员的安全才能够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