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产业发展状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旅游业发展状况的省际比较
根据笔者完成的广东省旅游局的“广东旅游产业定位分析”研究课题,各省市的旅游增加值比重与五个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而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使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由于全国仅统计旅游总收入而没有统计旅游增加值,我们按广东旅游消费剥离系数估算了全国19个省市旅游增加值(见表1)。广东旅游增加值占GDP的4. 53%,仅小于新疆和海南0·32、0·15个百分点,在被统计的19个省市中居第三位。考虑到划一的旅游消费剥离系数①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新疆和海南的旅游增加值的高估因素,广东省旅游增加值比重与其差距应更小。1996年,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广东GDP4·53%,高于全国平均值2·73%1·8个百分点。在广东GDP占全国GDP的9·65%的背景下,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全国旅游增加值的比重高达16·03%。1997年,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广东GDP的4·6%,比全国平均值3·21%高1·4个百分点。广东旅游增加值占全国旅游增加值的13·61%,远高于当年广东GDP占全国GDP的9·51%的水平。换言之,全国旅游服务产品(增加值)的七分之一是广东提供的。这说明广东的旅游发展的相对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广东不仅是一个经济大省,而且是一个旅游大省的地位。
二、旅游业发展状况的省内比较
表2列出了各市旅游业的相关指标。按旅游增加值的比重,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种状况。
1·旅游业发展高水平地区:珠江三角洲。旅游增加值为283·15亿元,占当地GDP的5·4%,高于全省平均旅游增加值比重0·8个百分点;旅游增加值占全省旅游增加值的84·1%,比当地GDP占全省的比重高12·3个百分点。这说明,珠江三角洲旅游业在全省中的地位,高于该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
2·旅游业发展中等水平地区:粤北。其旅游增加值为7·71亿元,占当地GDP的3·88%,低于全省平均旅游增加值比重0·7个百分点;旅游增加值占全省旅游增加值的2·25%,低于当地GDP占全省GDP的比重0·5个百分点。这说明,粤北地区旅游业在全省的地位,略低于该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
3·旅游业发展低水平地区:粤西、粤东。其旅游增加值分别为20·60亿元和24·42亿元,占当地GDP的2·85%和2·2%,约为全省平均旅游增加值比重的一半;旅游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旅游增加值的6·12%和7·3%,大大低于当地GDP占全省GDP的比重(9·96%和15·5%)。这说明,粤西、粤东地区旅游业在全省中的地位,大大低于该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见表2)。
按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排序,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旅游高比重市(4%以上):穗、深、珠、清远、汕尾、东莞。其中,广州、深圳和珠海,提供全省旅游增加值的58·6%,旅游总收入的64·9%,与其他市相比呈压倒优势。转贴于
第二层次:旅游中比重市(3-4%):湛江、云浮、河源、肇庆、潮州。
第三层次:旅游低比重市(2-3%):中山、汕头、韶关、阳江、江门、惠州、佛山。第四层次:旅游甚低比重市(1%以下):茂名、揭阳、梅州。
三、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
1.广东入境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比较。近年来,广东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表3展示了广东入境旅游在全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和外省口岸的增多,来华游客从广东口岸入境的比例由1980年的93%,下降到九十年代中期的80%左右。同期广东接待入境游客占从广东入境游客的比例由16%下降到7%左右。1991-1996年,广东(旅游系统)接待入境游客占本省入境游客的比重由8%下降到6%,广东接待入境游客占全国入境游客的比重由6·7%下降到4·9%。
2.广东入境旅游业在亚太地区的比较。1995年广东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入境旅游市场中约占1·4%的份额。广东接待入境游客数约是朝鲜的10倍,蒙古的10倍,文莱的2倍,柬埔寨的5倍,老挝的17倍;大致相当于中国(大陆)的1/18,中国香港的1/9,中国澳门的1/4,中国台湾的1/2,新加坡的1/6,马来西亚1/7,泰国的1/6,日本的3/5,韩国的1/3,印尼的1/4,菲律宾的3/5,越南的4/5,澳大利亚的1/3,新西兰的3/4。
3.旅游消费结构的国际比较。如果我们以加拿大旅游消费作为国际旅游消费的参照系,通过分析加拿大统计局1994年的《旅游卫星报告》,就可以大致了解广东与国外旅游消费结构的异同。
比较分析表7-8可看到,广东旅游增加值构成体现了国际旅游业的共同特征,大约30%-35%是物品性消费, 65%-70%是服务性消费。差别在于加拿大的旅游消费中饮食和长途交通比重大大高于广东。其航空、宾馆和餐厅服务消费占旅游业总收入的45%。饮食消费比重高于广东4·5个百分点,高于中国5·6个百分点,长途交通消费比重高于广东12·5个百分点(国际旅游)和18·7个百分点(国内旅游)。这些差异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 (1)饮食消费比重的差异可归因于中国农产品便宜和人工成本较低,使人民币的食物购买力较高。(2)长途交通服务的差异反映了中国和加拿大人出游交通方式的不同:加拿大乘飞机或私家车出游比较普遍,使旅游活动半径扩展到国外和洲际,旅费明显上升;中国乘火车或汽车出游相对来说比较普遍,旅游活动半径主要限于国内。这又由两国的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
四、基本结论
通过对广东旅游业的省际、省内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如下5个基本结论:
1.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与人均GDP密切相关。广东旅游产业的比重所以居全国前列,主要原因是广东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广东省的旅游大省是由经济大省的地位确定的。旅游业只有依托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各地在“十五”发展计划中规划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目前和将来达到的水平(本地的和旅游产品销售地)为基点。旅游产业超前或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不可取的。
2.旅游产业与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关注这些互补性行业的配套发展。针对广东目前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实施广东服务环境大变工程,通过规范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市场,组建第三产业各服务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对服务业实行行业管理,大张旗鼓地开展”有法必依,严格执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等方法,改善广东旅游产业的软硬环境。
3.旅游服务产品的占有量与人口绝对数量相关程度低,与人口的经济收入和购买力水平相关程度高。由于广东省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希望在短期内打破省内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是不现实的。旅游资源相对密集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地区(如粤北地区),难以形成以本地人为销售对象的旅游服务市场,应以经济发达但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为旅游服务的主要销售市场。为此要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旅游服务业,重视服务输出。这应是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向。因此,广东省各地确定旅游产业的布局、结构、重点,要有全省“一盘棋”的观念,避免发展那些从局部看是可行的,而从全省看具有强烈消费替代性的旅游服务产品。转贴于
4.广东省的入境旅游业在亚太地区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接待的入境游客总量多于5个国家(或地区),超过8个国家(或地区)的1/4。要正视广东省作为入境旅游过境地的地位上升,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下降的原因,一方面要重视利用入境游客数量在亚太地区所占的一定优势,以吸引过境游客扩大旅游消费为着力点,设法延长过境地游客在广东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利用珠三角“72小时免签”的有利条件,吸引在港澳地区入境的游客(占亚太地区18%)顺道来广东游览消费。
篇2
1.体育产业的内涵。体育产业Sport Industry,指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社会部门。体育事业被国家列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具体讲是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以满足人们健身、观赏和娱乐等需要的体育事业。各类产业中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如运动服装、器材、用品等的生产和经营,可称为“体育复合产业”。
2.体育产业的分类。第一,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第二,供观赏的各类高水平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服务。第三,为培养竞技运动人才而提供的各层次的运动训练服务,向社会提供健身、健美、体育娱乐的知识与技术和锻炼方法的各种学习班等。第四,向某些慢性病患者或肢体损伤患者提供的运动处方、体育医疗康复手段等。
二、世界强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概况
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工业化发达的国家中,体育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相比,体育产业具有持久发展的潜力。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均在4000多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国外资本市场无不青睐体育产业,以美国体育产业为例,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的体育产业概况
美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尤其是进人20世纪80年代,发展势头更加迅猛。8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即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产业。至1988年,美国的体育产值就已超过石油、化工和汽车业,在全国各大行业排名榜上居第二十二位。据美国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凯尔尼公司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值在90年代中期已达1520亿美元,占GDP的2%,在各大行业排名榜中跃居第十一位,在一些州甚至跻身前3位。由此可见,美国的体育产业已步人稳健、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
2.美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1)雄厚的经济财力为基础。美国的经济进人20世纪以来一直较稳定、高速发展,尤其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被美国远远地抛在后面,近年虽然新经济泡沫破裂,2001年遭遇“9.11”事件的打击,使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发展趋缓,但美国经济仍然无可争议地处于“老大”的位置。据资料统计显示,美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8330亿美元,是名列第二的日本的两倍多,是排名第三的德国的5倍多,仅加州的总产值就超过了名列世界第五位的法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投资,使美国各种体育设施,无论是技术水准还是门类完备乃至人均占有率都属世界一流。另一方面,在经济极度低下的时期,人们自然只关注生存的问题,而当经济发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会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追求体育休闲和锻炼身体。美国拥有近3亿人口,国民参与体育休闲和锻炼的人数是极为可观的。由于国民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不仅推动了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对体育运动产品产生需求,从而产生消费行为,激活了体育市场,得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使美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成功的商业运作方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由于体育产业在美国已经形成一个成熟、发达的市场,美国人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使它产生出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经过尤伯罗斯的运作,结果未花政府一分钱,却盈利3.4亿美元,即成功的一例。风靡全世界的NBA也是通过商业运作推向市场的。它在纽约大律师大卫・斯特恩运作下成为全世界的热点。其经营收人在1984年就达到了1.92亿美元。现在,NBA在商业运作下已创造出近50亿美元的高额利润。NBA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进入市场是关键。正是因为有了市场才有今天的NBA。篮球运动给NBA带来了巨大财富。市场给篮球运动带来了商机,篮球运动又为市场创造了财富,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离。同时NBA中的知名俱乐部也通过成功经营,从股票市场上吸纳了大笔资金,这庞大的财政收入使NBA不断扩张,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真正的产业。
(3)合理的经营手段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NBA自主的经营方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多种手段进行经营。主要方式有:门票经营、电视转播权经营、广告赞助经营、球员转会经营、球迷产品的经营。其中门票和电视转播权经营,占据重要位置。以2000-2001赛季为例,门票收入,占联盟总收入的40.6%,电视转播收入占36.9%。NBA以其高质量的比赛吸引了庞大的观众群,又通过多种的渠道销售相关产品.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成功的商业运作也是美国体育产业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的体育产业
1.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与美国高度发达的体育产业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差距较大,还处于十分稚嫩、不完善的阶段。目前,体育产业的产值大约占GDP的I%~2%左右。但中国的体育产业前景很好,是一个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产业。足球是我国最早步人市场的项目。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3万,门票总收人1亿多元。2001年沈阳十强赛,组委会获利超千万元,光是门票收入就达到5400万元。尽管在商业开发方面亚足联实行全面垄断,而组委会只能利用所剩不多的商务权开辟商源,球迷的着装、挥舞的旗帜、十强赛的宣传画册、秩序册,以及十强赛举办的好新闻评选、摄影大赛、门票、街道灯箱等都成了商业广告的载体,最后广告收人达到600万元。在我国,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目前能把体育作为产业来做的企业首推首钢。2001年,首钢成功承担了北京第二十一届大运动会主场火炬的制作和I5辆彩车钢结构的制作。为增进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了解,首钢出资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中英文百科全书。首钢主要领导是北京奥申委中惟一来自企业的代表。首钢以篮球为中心迈出了走向体育产业化的决定性的一步。1988年,首钢与原北京市体委共同组建北京首钢篮球队,这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出资的篮球队。1995年,首钢篮球俱乐部挂牌,并很快取得了经营开发权。沈阳十强赛和首钢的成功经验充分向国人显示:体育产业在中国同样具有强大的经济潜力。
2.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
(1)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般的市场经济政策环境,还需要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支持。首先包括财政拨款,即国家向体育产业提供资金援助。第二是减免税收,即在一些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部分产业中,国家减免或免除其税收。第三是贷款,即国家对一些体育场馆、项目的开发和发展提供适量的贴息贷款。第四是土地征用,即国家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所需征用的土地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
(2)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化要加速发展,首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一些运动项目管理实施协会制,有条件的项目实行职业俱乐部制,并应给予政策性措施。
(3)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大胆引进外资,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体育产业。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开展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体育饮食、体育培训等多种服务行业。
(4)对于事业型、经营型以及企业管理的单位,都要扩大业务活动和经营范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待聘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科技人员,以及从行政机关精减下来的人员从事体育产业的发展。
(5)对实行企业化经营,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编制,给予用人自。对体育部门的企事业单位都应扩大招聘范围,逐步建立辞退、辞职制度,实行用人单位和就业职工双项选择。
(5)对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单位,应扩大分配自,职工收入总额可参照政府关于企业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规定,在单位提出的工资总额中,有权自主决定分配。
(6)建立体育市场管理机构,制定体育行业的开业标准和从业条件,发放经营许可证,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
(7)对竞赛用的运动器材及体育用品,制定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8)开发原有的体育设施,各级政府还要有计划地投资建设多功能、多样化、适合群众活动的中、小型体育场地。
(9)体育运动商业化必然导致体育产业化,我国要想加快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对职业化运动员应有较好的训练条件、丰厚薪金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象商品一样估价转卖,这就与其他市场上的商品一样,存在着竞争性。
(10)及时调整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修改、完善现有体育政策法规,加快制定适合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法规,使我国体育事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市场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2000.7.1一9
篇3
2095-3283(2013)03-0070-03
作者简介:杜朋(1988-),男,汉族,山东枣庄人,新疆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
一、引言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带动下全球经济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在“服务型经济”的大背景下,生产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且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及国际大都市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如今,生产业被称为最具活力和增长最快的部门,有极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我国应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这是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就新疆来说,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西部大开发”以及“向西开放”政策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方向。加快新疆生产业的发展,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提高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新疆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产业概述
(一)生产业的概念
Machlup在1962年最早提出了生产业的概念,他指出:生产业是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主要向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他认为生产业提供的服务主要以知识为产出,服务的过程是向社会输送各种专业知识的过程。Gruble和Walker认为生产业是经济活动中的中间投入要素,其应该被用来生产可以被消费者直接消费的商品,而不是直接被消费者所消费,其消费对象应该是工业生产部门,并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消费品的生产过程。Noyell和Stanback强调生产业应该是一种中间投入而并非最后的产出。Daniels认为服务业应该被区分为消费业和生产业,如果其中某种类型服务业的产品作为某工业生产部门的生产要素并生产出产品,然后再被消费者所消耗,那么该类型服务业就是生产业。
(二)生产业的分类
对于生产业的分类,目前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这主要是由于现实生活中服务业活动很复杂,而且存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生产业的分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美国商务部:商业及专门技术(如电脑、工程、法律、广告、会计等)、教育、金融、保险、电子传讯。
英国标准产业分类:金融、保险、不动产、商业服务、法律服务、会员组织、其他专业服务。
香港贸易发展局: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服务、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Niles(1990):金融、保险、运输、大众传播、会计、研究开发、资产服务业。
段杰、阎小培(2003):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邮电通讯与交通服务业、教育、文艺和广播电视电影业、进出口贸易业。
三、新疆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疆生产业发展状况的横向分析
2011年新疆的 GDP总值达到66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20%(扣除物价水平后)。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11390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32259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224512亿元,分别占GDP总值的172%、488%和340%;生产业产值在第三产业产值中的比重为3364%,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143%。2011年新疆的总就业人数为9533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46391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为1490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34039万人,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4866%、1563%和3571%,而生产业就业人数和非生产业就业人数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 273%和3298%。
由以上数据可见,目前新疆生产业在总产值和服务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较低,生产业的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也较低。据统计,生产业中的金融业、物流业等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新疆GDP的贡献也较小,所吸纳的就业人数也相对较少,因此对新疆的就业贡献很小,这种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生产业的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新疆来看,在生产业中,占比重较大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以及金融保险业,为生产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新疆和全国比较,新疆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租赁商务服务业所占的比重都要小于全国水平,说明新疆的生产业发展滞后。
由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新疆来看,在生产业中,对就业贡献较大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以及金融业。新疆和全国比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租赁商务服务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和对就业的贡献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生产业,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但是目前新疆生产业发展水平仍较低,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吸纳劳动力,因此大力发展新疆生产业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二)纵向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新疆生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下的变动特点,有必要对历年来新疆生产业各行业的发展情况作出纵向分析。对1995―2011年交通运输与邮政仓储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金融保险业的变动情况作出分析(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伴随着新疆经济的不断发展,1995―2011年间新疆生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与邮政仓储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金融保险业的产值增加较快,但增加幅度存在着显著差别。在最初时期,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在总量上占据最重要地位,2011年的总量是1995年的5倍,从图1中可以看出,代表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的曲线一直都比较陡峭,说明年增长率较高,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金融保险业的总量一直落后于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但在2010年发生逆转,其产值超过了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代表金融保险业的曲线在初期比较平缓,表明在这段时期金融保险业发展缓慢,增长率较低,但在后期曲线变得陡峭,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为新疆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贡献,间接贡献表现为金融业可以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从而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来说,1995―2011年不管从总量还是从年增长率来看都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总量上明显低于其他两个行业,曲线非常平缓,说明科研投入不足,年增长率过低,这些都制约了新疆生产业的发展,进而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从图2可以看出,1995―2011年交通运输与邮政仓储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除了在前期略有上升之外,之后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增长,虽然交通运输与邮政仓储业在不断发展,但是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更快。金融保险业在这17年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说明在最初的几年里,金融保险业的发展速度慢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金融保险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科研与地质勘查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平稳,说明新疆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需要加强在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真正实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将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业将进一步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这也说明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回顾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具备知识密集型特点的生产业是其中增长效率最快的产业,这是因为生产业不仅仅直接为国民经济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生产业通过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投入间接地为国民经济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新疆生产业的发展,对于新疆深入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提高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策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生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要想实现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必不可少,政府的资金投入可以完善生产业的基础设施,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为生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有效地引导和管理生产业的发展。政府也应高度重视建立并发挥相关的专业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生产业的市场秩序,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便于政府与企业的协调沟通,建立成熟的专业服务体系。
2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和培养吸引人才力度
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密集型,因此生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积累,目前新疆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这也大大制约了新疆的生产业的发展。因此,新疆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应制定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为新疆发展生产业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3加大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生产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它的发展更加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撑。因此要实现新疆生产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大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投入,其中包括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有效地推动新疆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国平,徐显峰,刘军,刘晓博都市生产业外向发展机制及影响因素[J]宏观经济研究,2012(3)
[2]胡晓鹏生产业的分类统计及其结构优化[J]企业经济,2008(9)
[3]赵成柏生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1)
篇4
二、新发展总体轨迹分析
(一)2002~2003年我国轿车产销量高速增长轨迹分析。我国轿车业在2002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轿车市场表现出的轿车购买能力更加坚实。纵观此段轿车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其总体发展轨迹从供需经济模型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来。供需经济模型的既定性前提:模型立足于轿车业处于2002年“井喷”行情后的总体快速发展环境中,外部环境持续向好;轿车业开放度越来越高,厂商竞争激烈,但仍有丰厚的利润空间;轿车业的需求和供给均富有弹性,即轿车价格的变化能够导致销量和供给量的敏感反应。从总体上看,经由上述的发展竞争过程,轿车业规模得以突破式增长,2002年全年产量达到100万辆以上,销量超过全年产量。轿车业的新发展成需求拉动型,表现为2003年产销量近乎翻番,产业进入成长期,但厂家对“井喷”行情的认识有所不足。之后,过度竞争导致厂商经营承受巨大的压力,体现在库存增加、市场份额和价格战等方面。2004年轿车市场对“井喷”后持续的高增长进行了调整。
(二)影响2004年我国轿车产销量大幅增长的因素分析。2004年我国轿车销售量为224.3万辆,同比增长13.3%,较2003年下降55个百分点。轿车市场增长速度的显著下降,原因多种多样。
1、国家宏观调控对轿车市场的滑坡产生了根本性影响。2004年4月下旬开始,中央相继出台了以控制贷款规模、暂缓土地审批为代表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使信贷规模、投资等对汽车影响敏感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轿车销量的显著下降也始于2004年5月份,在实践上与宏观调控的时间点完全吻合。
2、轿车长时间、频繁、无规则的降价,严重影响消费者购买信心,产生等待观望现象。2004年轿车厂家直接降价的现象贯穿全年,在记入统计的67款轿车车型中,共有44款车型厂家宣布降价,占总车型的66%,其中21个车型在一年内两次以上宣布正式降价。与此同时,以各种名目展开的厂家、商家优惠促销也接连不断,几乎所有的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促销,乘用车车型普遍以低于厂家指导价的价格销售,整个车市价格体系一片混乱,无任何规律可循。
3、对2002年至2003年轿车需求增长曾经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其他因素的正效应在明显弱化。2002及2003年消费信贷迅速发展,新产品大量增加,各地消费环境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轿车需求的超高速增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这些因素的促进作用在2004年已经不同程度的弱化了。
三、轿车需求和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一)轿车需求影响因素。所谓轿车需求,就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轿车商品的数量。影响轿车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二是轿车的商品价格;三是轿车消费的政策约束;四是消费者养车的压力因素;五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因素。
(二)轿车供给影响因素。所谓轿车供给,就是生产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轿车商品的数量。影响轿车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轿车厂商的目标和对未来的预期;2、轿车价格和行业利润水平;3、要素的供给;4、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技术的变动;6、国家政策;7、轿车关联产业的发展。
四、我国轿车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一)探索自主品牌的开发。实现自主品牌轿车的目标,就是以自主产品开发项目为载体,实现和形成自主品牌轿车的开发和经营能力。大的轿车企业应凸现和完善自主产品开发经营主体和开发链,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自主开发路线,选择和考虑多元的开发策略和多种开发途径。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经过合并、重组和分化,其中一度新兴的企业走向没落,或希望另谋出路。我们应利用世界汽车产业重组的机遇,寻找自主开发的机会。通过收购买断技术和品牌,获取快速实现企业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发展的捷径。
自主开发可以采取共用平台的策略。轿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租用其他企业的平台和产品技术,或利用现有合资企业的平台和生产能力,实现自主开发。从国际惯例看,为降低成本,共用平台战略不仅局限于战略联盟之间,在竞争对手之间也时有发生。通过深化战略合作,引进国外技术,采购国外汽车公司的成熟平台、成熟技术,包括投资国外设计公司,开展自主品牌开发,开发速度快,风险小,效果较佳。
篇5
一、世界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
在研究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理清世界计算机发展状况,从其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计算机发展提供借鉴。
1946年(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世界上第一代计算机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至今60多年的时间里,计算机产业经历了大型电脑、迷你型电脑、个人电脑和网络系统电脑四个阶段,在这期间计算机技术人员攻克了许多的技术难题,从生产困难到大规模批量生产,计算机被众多普通人所利用,从最初的数据计算及处理,到办公事务处理和工作控制以及网络等各方面。在这次革命中,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其中美国是计算机技术最发达的国家,这离不开美国政府对信息化革命的重视以及“信息告诉公路”计算,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信息技术革命席卷了整个世界,为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二、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
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56年至1965年的萌芽阶段、1966年至1977年的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至80年代的产业化进程阶段、90年代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计算机硬件方面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个人电脑、外部设备及网络设备。第一,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约占计算机产业的2/3左右。第二,微机是计算机硬件市场的中心,外部设备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微机市场的高速发展开始于90年代,其中国内厂商控制着硬盘、显示器及终端市场。第三,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知名品牌,如联想、方正等。
(二)从计算机软件方面
计算机软件分为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以应用软件为主。中国计算机软件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发展落后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在市场规模与增长率方面都低于硬件市场。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弱,尤其是计算机核心芯片技术主要靠进口,外国厂商把持着中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现在市场上的国内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软件主要是在他人操作的基础上开发的,不符合我国对软件发展的需求。
(三)从计算机企业方面
我国计算机企业在数量与质量上在不断的提高,形成一定的规模。计算机产业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而构成的,随着计算机企业的壮大,计算机产业同时在快速发展。
(四)从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化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与计算机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变。第一,计算机在应用及普及方面成绩显著。计算机被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同时,计算机的使用范围扩大,不在局限于大城市中,普及到城镇、乡村,个人平均拥有计算机的台数在快速增加。到2008年,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超过了美国。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计算机技术尚未得到普及。第二,网络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我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重点建设了科技信息计算机服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等国家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便利了人们的信息共享,但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收到诸多威胁,如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网上环境污染等方面。
(五)从我国计算机产业国际化进程方面
计算机国际化进程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国际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第二民族企业按照过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与经营,第三计算机的产出以外资企业的产出为主。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正在逐步成长,各方面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对策
(一)政府扶持与引导民族计算机产业发展
从美国、日本等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上看,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引导,因此中国应该明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中国政府应该给予计算机产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如果由于财力不足,还可以为计算机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与融资环境,帮助其解决资金困难。此外,还要特别关注落后地区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二)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才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荣,因此计算机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企业可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保护人才,激励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计算机产业服务。企业还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其攻克技术难题,使得中国拥有自己的软件及核心芯片。
(三)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让企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建立公平的工作环境,引导有效的竞争,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计算机产业立法工作
由于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仍处于初期,但是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计算机产业的市场环境不稳定,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与引导计算机产额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政府要建立统筹全局的信息产业法。各省可以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建立与本省实际情况总体规划。
(五)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应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引进先进技术,但不能依赖他国,走独立发展高新技术之路。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国外高技术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促进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完善的法律与政策。
综上所述,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计算机产业存在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但是自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使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我国政府应采取扶持政策,扩大国内外交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视人才,加强立法,等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卜晓翠.浅析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现况及发展对策[J].科教文汇.2009,02:(2)56
[2]徐艺超.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0(10):1213
篇6
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水平、艺术质量也随着动画产量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二)政策上的扶持与资金上的注入。
国家财政设有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文化部于2008年9月启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对优秀原创漫画作品、漫画创作者、动漫演出作品、演出创作者(团队)、优秀原创网络动漫作品、优秀网络动漫创作者(团队)。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动画片创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享受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文化部还以奖励和补贴的形式,鼓励动漫企业走向世界,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国际化。如:对能参加国际知名展会的动漫企业给予鼓励和补贴;对国产动漫产品设出口奖励和补贴专项资金等;影视动画上升到与文学、戏剧、电影相等的地位。由此可见,政府不仅积极扶持原创动漫作品和作者,而且还积极推广原创动漫作品。目的是打造一批具有充满活力的动漫企业和有国际知名度的动漫形象和作品。
(三)一批优秀的动漫作品踏出国门动漫无国界,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一些优秀的动漫文化产品以精美的制作、细腻的画面、健康积极的内容,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踏出国门。这些代表自己的“拳头”作品,展现了中国原创动漫在国际市场上日渐崛起的价值和地位,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如:由中央电视台斥资近4000万元打造的52集大型动画系列剧《小鲤鱼历险记》截至2008年5月中旬,《小鲤鱼历险记》已发行至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印度等51个国家和地区。
二、动漫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国动漫产业今后发展模式已日渐清晰。
(一)以衍生产业支持原创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动画衍生产品开发是今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动画衍生产品开发市场整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不断提升动漫形象,为后期动漫作品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挖掘市场潜力积聚人气,以达到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的目的。所以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度,建立合理的产业链运行机制,完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为衍生产品开发保驾护航。
(二)以3G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动漫产业将使动漫及衍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动漫产业将借助IT技术,吸收电影、动画以及网络游戏的元素,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机动漫产业,形成更具生命力、更有发展潜力。
篇7
二是办厂形式灵活。一台织机1500元左右;羊毛衫织机属人力操作,家用照明电即可,集约、分散均可生产,场地要求不高。
三是技术培训点跟进成立。县城等乡镇已建立羊毛衫加工培训班、培训点10余个,就近、从快培训熟练工。
四是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据调查。熟练织工月工资在8001200元之间。乡村羊毛衫厂,有织机50台,吸纳100多人就业,人均月工资800多元,年生产加工毛衫10万件,产值达90万元,税利8万元。
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品效益低下,大多数加工企业和加工厂点处于毛衫产业链条的最下游,只能为外地企业加工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生产效益不高。
2监管不力市场无序。相关部门对毛衫经营加工市场管理的覆盖面不宽,管理力度不足,毛衫加工厂点之间恶意竟价,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方存在地下加工厂、黑市加工,偷税漏税现象。
3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我县拥有自主出口权的毛衫企业尚属空白。
4生产链条不完善。
发展理念
引导其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在毛衫产业发展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政策导向、强化监管。就县委、县政府如何正确引导和积极强化毛衫产业管理方面提出的确立的几种理念和方法措施告明如下:
1树立三种理念。
一是整合资源。加工网点和一些固定非固定的产品销售渠道,拥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但目前整个毛衫产业还处于一种分散、凌乱、一盘散沙的状态。如何整合整个产业资源,并且优化配置不但是发展毛衫产业的工作重点,也是整个指导思想上应当确立的一个重要理念。如果能够把生产要素尤其是大的集团公司、加工网点、技术工人和劳力良好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极为有利。从产业全局来看,毛衫行业如果不进行有效整合,就很难完成产业升级。现有的企业目前只停留在加工半成品的阶段,还不是完整的生产链条,只整合资源才能找出哪些是优势,哪些是产业链条短缺的地方,才能扬长避短。目前,毛衫行业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劳动力结构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如果不从根本上整合,错失了发展机遇期,整个产业就逐渐萎缩,如果我能够把握历史机遇,对毛衫行业从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市场现状,包括产业链等其它配套产业进行重新洗牌,从根本上整合,就能使毛衫成为继地毯产业之后成为镇平又一项富民产业。
二是打造品牌。羊毛衫产业还没有叫得响、打得出的自主品牌,各类企业并没有长期战略思考,树立起品牌理念、名牌意识,生产仍然属于来单加工阶段,仅依靠赚取较低的利润,产品附加值低,要想使毛衫产业迅速做大做强,成为中原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是规范管理。就要树立规范管理的意识。目前,毛衫产业存在大部分问题,都是规范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规范管理的缺失,导致无序生产,暗地加厂现象时有发生,旺季抬价,淡季压价,恶性竞争层出不穷,欺诈生产,欺骗客户现象时有发生,心存侥幸,偷税漏税屡禁不止。只有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类似现象,才能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保证税收不流失,农民增收入,使毛衫真正成为强县富民支柱产业。
2坚持三项原则。
一是产业化发展。毛衫产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才有前途。就是要产品、技术、加工、销售市场成为一个产业链。目前的毛衫产业只是单独的成品加工产业集群没有最终形成,对外地企业引力弱小,纺纱、印染、包装等生产上下游环节的配套厂家几乎没有,销售、出口也是依附外地企业完成。没有形成原料、加工、生产、包装、销售的一条龙。今后,要着重引进发展纺纱、印染等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深度,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毛衫产业的整体集聚效应,增强竞争力。
二是市场化运作。当代中国是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而不能以行政的办法干预,强扭的瓜不甜”通过行政强行干预有可能一时使镇平的毛衫产业集中起来,但却会因为缺乏根本的利益驱动,使之很快流产,从而损害毛衫行业的发展积极性,使之停产关闭,甚至转移别处,从而导致整个产业的萎缩。只有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使各个集团公司。加工厂点、个体经营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凝神聚力,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吸引外地公司来镇兴业,也才能提高打击不法外来企业的不正当侵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规范化管理。所谓规范化管理。依法办事,不能让非法经营绕乱市场秩序,不能让背信弃义、欺诈行为在镇平有市场,工商税务等部门通过有效地法制手段为主,以行业协会协助为辅,调节产业中存在不规范行为,让依法经营得到保护,让违法经营得到制裁。
3健全管理体系。
一是整合资源。组建“龙头+子公司+加工网点”集团化经营模式,形成集团化大网络。龙头集团进驻县纺织工业园、享受省、市优惠政策,二级公司进驻各乡镇、办事处的民营小区,集团内部实行“六统一”即统一供料放活、统一工艺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价格核算、统一对外销售、统一规费征管,形成严谨的利益共同体,聚合生产要素,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二是成立协会。行行直接干预管理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各类行业协会成为主导产业发展的主体。毛衫产业也要抓紧成立统一的行业协会,并发挥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主导毛衫产业发展。行业协会除发挥统一价格,统一竞争等作用外,每年还要通过行业协会评定当年各加工公司、网点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信誉等指标,优良的给予奖励,差的给予惩戒,伪劣的记入黑名单,使其在整个行业中不得立足,无法生存。
三是规范执法。对于违法经营侵害行业利益的行为,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发挥主要作用给予打击。重点清理“无证照、无诚信、无技术保障”三无”厂点,第一次发现给予警告处理,第二发现立即关闭停业。
四是培训人才。就很难实现快速健康发展,集团公司、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训制度,大量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建立行业长效发展机制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支持产业整合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资金政策、生产要素保证政策等。
二是建立鼓励返乡创业政策。
三是进入行业范围内的企业以及经营者、生产者的权益保护政策。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
篇8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发挥好担保机构在融资贷款中的作用,是破解融资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通过向渭南地区农户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向中小企业发放问卷100份,向基层金融机构发放问卷65份,向担保机构发放问卷25份,召开座谈会2次,走访企业8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家调查陕西渭南市信贷担保的现状。
一、渭南市担保产业发展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渭南市共有担保机构25家,担保金额8348万元。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13家,占担保机构数的52%,担保金额7111万元,占全市担保业务量的85.18%;商业性担保机构12家,占担保机构数的48%,担保金额1237万元,占全市担保业务量的14.82%。据抽样调查,全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在40亿元左右,按担保系数1:10计算,需要担保基金4亿元。目前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担保基金规模根本无法满足担保需求,而且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进展并不顺利,大部分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从事贷款业务维持运转。
(一)担保机构类型与特点。担保机构主要分为三类:由政府出资成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由政府部分出资、企业大部分出资成立的商业化担保机构;完全由企业出资、按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化担保机构。三种担保机构的运作方式比较如下:
1、三者性质不同。前二者为财政注资的带有扶质的机构,后者为纯粹的商业性公司。
2、三者对象不同。前者服务的对象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弱势群体,如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大学生、未安置的复转军人、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为个人发展产业改善生存条件提供小额融资担保和政府需要扶植的中小企业;后二者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广大中小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担保。
3、三者目的不同。前者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创业生存帮助和为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不以盈利为目的;后者追逐利润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4、三者的资信度不同。第一种担保机构先后与金融机构达成多次合作协议,信用度较高;第二种担保机构信用度次之;第三种担保机构与县域金融机构虽多次接触,但因为放大倍数等问题难以达成协议,普遍未开展业务,信用度较差。
(二)业务发展情况。截止2011年12月末,全市担保机构累计担保笔数2817笔,代偿笔数126笔,担保代偿率为4.47%;累计担保金额10738万元,代偿金额52.1万元,担保代偿比例为0.49%;全市担保机构资产总额6022万元,营业收入43.8万元,净利润-0.8万元,净资产回报率为-0.01%。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担保中心及其分支机构全部为财政拨款维持其费用开支,利息财政贴息,没有营业收入和利润。业务开展较好的渭南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2011年营业收入仅为36万元,利润为5.9万元;华阴市鑫金信用担保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为7.8万元,利润为-6.7万元。大部分担保机构净资产收益率接近于零甚至为负,正常运作难以维持。
二、渭南市担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担保业务发展缓慢,银行贷款担保制约因素较多。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市的银行贷款60%左右都是担保贷款,只有不到40%的贷款为信用放款。且这些担保贷款90%以上都是企业用自有的土地使用权、厂房、设备等不动产抵押取得的。各家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都要求贷款要担保,很少有信用放款。通过对全市37家金融机构问卷调查,有64.86%的金融机构认为信用类贷款风险程度“很大”和“较大”。贷款担保制约因素主要有:抵押担保评估费用较高,加重了企业负担。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有效担保不足,限制了其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无法抵押取得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金额小,覆盖面低,抵押物处置难。
(二)信用担保业务发展缓慢。截至2010年末渭南市信用担保机构总数为22家,仅占广东佛山市信用担保机构总数的33.85%;注册资金为1.75亿元,占广东佛山市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数的11.03%;2010年融资担保业务发生额8348万元,仅占广东佛山市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业务发生额的1.64%。2008年至2010年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和中小企业完成融资担保2817笔,占广东佛山市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担保笔数的73.17%(渭南市主要为下岗失业人员担保笔数较多,广东佛山市未统计此业务);融资担保额累计达1.82亿元,仅占广东佛山市全部担保机构历年累计业务发生额的1.26%。
(三)信用担保资本金规模较小。渭南信用担保机构中,没有1家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最少的只有5万元(还有的担保机构没有注册资金),最多的也只有5000万元,普遍资本金过少,缺乏规模效应。截至2010年末,信用担保机构累计担保余额仅占全省的6.4%。一些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本身较少,加之财政困难,很少后续投入。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三、发展担保产业的政策和建议
(一)扩大贷款担保范围,探索将企业的存货、仓单、应收帐款、股权、土地租赁权等动产和有效权利作为担保物,扩大抵押物范围。推广应收帐款登记系统,使企业的应收帐款作为有效可担保标的,增加企业的可用资金。建议国家尽快修改和完善《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与法规,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属关系与法律地位,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的发证、登记、管理部门及土地、林权的流转、抵押、评估、登记等相关程序和配套规定。制定有关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贷款的准入条件、抵押价值的确定、林权抵押的树龄要求、借款的对象、金额、利率、期限等,并对贷款的风险评估、操作流程、抵押物的处置等做出规定,使贷款发放有章可循。
(二)探索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继续推广农户联保等小额农贷担保方式,探索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互助担保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可以将土地逐步流转到农业企业手中,农民既可收取流转费又可从合作社取得劳务收入,专业合作社可集中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在银行抵押贷款,补充自有资金不足,实施规模化的科学经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银行四方共赢的局面。可进一步扩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能,积极鼓励专业合作社承担起担保作用。担保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并与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协议,确定担保倍数和担保额度。并由合作社提交社员名单,根据社员经济状况,共同商定每个社员的担保额度,金融机构对社员额度内的贷款予以信用发放。
(三)地方政府要加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出台政策明确各县市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植政策,要在充实保证基金的同时,财政在预算中安排补偿资金,建立基金定期补偿制度;对基金运营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收益应在税收(企业性质)或财政调剂(事业性质)方面予以减免扶持,使其逐步走上滚动积累、自我壮大的良性循环之路。
渭南市应做大做强市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采用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将注册资金扩充到1亿元,符合银监会的文件规定,取得渭南市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上级行的承认,能够为渭南市的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贷款担保。
各县市应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成立中小型专业性的担保公司,不一定追求大而全。可以依托当地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出资大部分,政府出资一小部分成立专业担保公司,来撬动引导当地的主导产业的发展。
(四)简化贷款担保手续,降低贷款担保手续费。通过对全市100户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贷款担保手续复杂的83户,占83%,认为贷款担保手续简便的仅10户,占10%。各担保机构在不提高担保费率,不增加企业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密切银保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协作和信任,既防范风险,又尽可能地提高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达到扩大业务规模,增加利润的目的;根据市场需要,研究开发高回报率的业务品种,如开办保付、商业信用担保、银行承兑汇票差额担保、高新技术创业担保等业务品种,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业务收益。
参考文献
[1]狄娜,张利胜.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冯伟.从信用担保业发展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选择[J].中外企业家,2011,(10):75-76。
[3]罗建华,仲慧慧.我国担保业集团化的形成路径与模式研究[J].西南金融,2011,(6):20-23。
[4]孙哲,柴允红.加快信用担保业发展 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西部金融,2009,(6):42-43。
[5]仲慧慧.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湖南担保业发展瓶颈突破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2):93-96。
The Survey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arantee Industry
ZHOU Qinchao
篇9
2饲养管理水平低
因此,国的肉鸡养殖基地主要在农村。饲养的基本条件、饲养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与发达国要求在高度集约化生产状态下进行养殖。所以,家相比差距较大。肉鸡是特定的条件下定向培育成的快速生长型禽类。肉鸡生产中必须要人为地为其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我国农村肉鸡生产中,缺乏合理而又规范化建筑的鸡舍,没有良好的隔热材料,缺乏降温系统,缺乏机械通风设施等。这些都是造成鸡舍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而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直接影响到肉鸡的品质。另外饲养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技术措施,如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空气净化、限制饲养和光照程序等往往不能正确执行,有些养殖户随意操作,构成对鸡群健康的威胁,造成较高的发病率。这些都是鸡体携带诸多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3药残超标
篇10
随着北京市设施农业与都市农业的发展,以及各类补贴政策的大力推行,设施草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秋季,全市设施草莓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13公顷,较2009年增长了20%以上。各区县均有种植。设施草莓种植面积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提高设施农业综合效益、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栽培品种多样化、优质化
2002年,北京市开始发展草莓目光温室促成栽培,主栽品种为‘童子一号’、‘甜查理’和‘枥乙女’。其中,‘童子一号’的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90%,该品种生长旺盛,抗性强,管理简便,每667m2产量可达3500kg,口感偏酸,耐贮运性强。之后,随着北京市草莓种植水平的提高和都市型观光采摘农业的发展,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推广,特别是日系品种的引进种植,到2010年,北京市草莓的主栽品种调整为‘红颜’、‘章姬’、‘幸吞’、‘童子一号’、‘甜查理’等,其中‘红颜’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
目前,草莓栽培品种的格局是以外观美丽、口感香甜、品质优良、适宜采摘的日系品种为统领,辅以管理简便、耐贮运的欧系品种,再加入少量我国自育品种,既满足了消费者对草莓品质和多样化的需求,又使新种植户能够轻松上手,同时为我国自育品种拓展了空间。品种搭配逐渐趋于合理。
栽培方式多样化
北京市草莓生产主要为目光温室促成栽培。大多数为南北向、土壤高畦栽培、畦侧结果方式。为了便于草莓生长、种植者田间管理和消费者采摘,北京市还引进了国内外多种栽培方式.包括高畦栽培、畦面结果方式,东西畦、全南侧结果方式,基质多层栽培方式,高架基质栽培方式,袋装基质栽培方式和盆栽方式.以及与西甜瓜、蔬菜、玉米的间套作方式等。栽培方式的多样化推动了草莓生产技术的提高,同时也提升了草莓的文化内涵与品位,增加了草莓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以高架基质栽培模式为例,其管理、采摘省力,果实洁净美观,观光效果突出,休闲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经济效益可观。与西甜瓜的套种模式,每667m2可增加纯利3000元以上。
草莓生产无害化
草莓果实为浆果,多为鲜食,易腐,不易保存和清洗。因此,其食品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草莓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资料的乱投入。比如,未腐熟有机肥料的施用、肥料的过量使用、高毒农药的使用等。为保障草莓的食品安全,北京市加大对无公害草莓生产的宣传力度,推荐安全高效有机肥料和低毒生物农药,通过补贴等政策,引导农民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绿色防控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使用,为北京市草莓生产的无害化提供了保证,促进了草莓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篇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里的“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而言的,在环境保护方面,是指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强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绿色产业的战略意义
绿色产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国民经济和新型工业化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绿色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结构的升级,“绿色消费”将逐渐成为主流消费,绿色产品也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导产品。带有生态标签的新商标被认为是市场上消费者最可靠的消费导向,也是产品销售竞争中的有力武器。由此可见,绿色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目前,我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一、二、三产业间的发展不协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事实上,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战略,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绿色产业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可解决传统产业的两大问题,即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过剩。同时,绿色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新的产业部门,改造旧的产业部门。这对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打破绿色贸易壁垒。随着我国加入WTO,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壁垒。在国际市场上,有无绿色标识及是否通过了ISO14000的认证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之外非常重要的内容。以前我国不少出口商品,如冰箱等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常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与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高效益原则是不相符的。为扭转这一局势,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综上所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我们只有心里装着“绿色”,手上创造“绿色”,向“绿色”要生存,要效益,要发展,才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滞后,且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国内绿色消费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消费引导生产,产品迎合市场。虽然我国目前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绿色服务等有关绿色产业的概念已渐渐被人们所熟悉,但对绿色产品的现实消费尚局限在少部分人的消费领域当中,而更多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还处于经常心动而没有行动的阶段。而这也往往成为生产者惰于生产绿色产品的重要原因。
企业经济规模小,基础薄弱。据统计,我国现有的9090家环保企业中,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占88%-90%,固定资产在2000-10000万元的大中型企业只占10%左右,而从事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更低,特别是从事绿色食品的企业,大多数是乡镇企业。整个绿色产业的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低,资金分散,规模效益差。
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低,市场吸引力有限。绿色产业的发展本应该以科技为依托,然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不近人意。国内生产的3500种环保机械产品中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5%左右。有2/5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只占20%-25%,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难以创造名牌产品。正因为以上原因,绿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年收入总额为1689.9亿元,年利润总额为166.7亿元,利润率不到10%。而与此同时,全球环保产业年产值高达6000亿美元。
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
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要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资源负荷重、压力大的角度出发,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产业的意义。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知识,开展各种环保活动,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环保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动员一切力量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绿色产品的消费市场,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调整产业结构,对传统产业进行绿化嫁接。产业布局涉及到自然资源、交通、动力、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遵守产业本身存在的生态经济规律、将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加以考虑。要加快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努力将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用消耗少,效益高的绿色产业来代替和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以促使整个产业布局向资源节约型和质量效益型转移。政府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搞好长远规划和发展计划。国家或地区要拟定以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有效转换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计划,在地区布局、行业重点、投资方向、产品开发与结构调整、发展规模与速度方面政府要成立具有权威性的产业规划的决策和咨询机构,从宏观层次上把握地区布局,产业结构及发展速度。
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国的绿色产业是一个幼稚产业,它的发展和壮大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一是要制订税收、用地、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期和产品投产后的前几年内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以推动其发展。二是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力度。绿色产业是综合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一个投资大,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的产业。为了推动其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使之形成“气候”。如建立绿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绿色技术的开发、转化、推广项目优先安排立项和投入资金。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实行优先信贷、低息贷款等。三是营造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逐步建立起绿色产业的产品研究、生产、销售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建立起一整套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价格体系;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积极推进绿色产品标准的认证工作,提高绿色认证的通过率,提高申报效率。
组建企业集团,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企业发展走集团化的规模经营之路已成为共识,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把集团成员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组织起来,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发展领域,推动技术进步,而且可以降低物耗,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取得应有的规模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绿色产业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规模较小,水平低,竞争力弱,为此,我们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政府推进和市场引导促进绿色产业集团的形成,利用公司制改组绿色产业,理顺其产权关系,鼓励企业以资金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兼并和联合,增强绿色产业的竞争能力,繁荣我国绿色产业。
加快培养和吸收绿色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推进技术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和发展绿色产业的过程中,关键的因素就是科技的进步及其运用。要实现低能耗,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依托科技,因此,要把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而科技的发展要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的科技人才和具有先进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为此,一定要创造条件,大力培养和吸纳与绿色产业有关的科技人才,包括产品生产、流通,产品检测以及咨询服务等各方面的人才,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发展绿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篇12
第一,资金投入少,文化产业组织化、集体化程度低,规模小,获利能力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一样,需要资金作后盾。1997年我国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出版)财政经费投入总计为109.66亿人民币,而美国文化(专指艺术)的经费总额为175.83亿美元。从报刊行业来看,2000年全国共有报刊10732种,虽然数量多,但质量较差,实力较弱,处于低水平的竞争状态。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主要传播媒介就已被50家大公司控制,其中20家公司控制了日报销售的一半以上。美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文化产业集团也都有金融资本的有力支撑,文化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之间互相渗透,互相渗股、控股,二者建立了稳定的伙伴关系。然而我国文化产业投入少,获利也低。1999年我国电影全年的拍摄费用,仅相当于美国平均每部电影拍摄成本;全年票房收入为8.1亿人民币,而美国达75亿美元。
第二,科技水平较低。发达国家文化产品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中的支柱产业,因此,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是主动和积极的,并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的文化产业仍停留于传统技术层面,以致中国的大多数文化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如音像制品的生产中,使用的都是发达国家淘汰的生产工具。
第三,缺乏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文化产品却仍只停留在孙悟空、黑猫的传统原始制作上,没有发展、没有创新,与美国一比,这一点便一目了然。美国缺少文化产业的传统资源,但是美国文化产品中虚拟故事和人物却层出不穷,他们从其它民族的历史和故事中取材的文化产品,同样也在丰富着受众的文化生活,一部《花木兰》一下子就获利7亿美元,一部《泰坦尼克号》从全球观众的腰包中直接拿走18亿美元,间接地从附加产品中收入53亿美元。现在他们又对孙悟空产生了兴趣,准备把这个形象搬上荧幕。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美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商业包装,既获得新的生命,也使美国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3]
[参考文献]
篇13
二是办厂形式灵活,经营方式简便。具体表现:设备投资成本低,一台织机1500元左右;羊毛衫织机属人力操作,家用照明电即可,集约、分散均可生产,场地要求不高。
三是技术培训点跟进成立,便于从业人员就近学习加工技术。目前,在县城等乡镇已建立羊毛衫加工培训班、培训点10余个,就近、从快培训熟练工。
四是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据调查,目前该产业已就地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余人,熟练织工月工资在800-1200元之间。乡村羊毛衫厂,有织机50台,吸纳100多人就业,人均月工资800多元,年生产加工毛衫10万件,产值达90万元,税利8万元。
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深加工能力差,产品效益低下,大多数加工企业和加工厂点处于毛衫产业链条的最下游,只能为外地企业加工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生产效益不高。
2、监管不力市场无序,整个毛衫产业分散、凌乱,相关部门对毛衫经营加工市场管理的覆盖面不宽,管理力度不足,毛衫加工厂点之间恶意竟价,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方存在地下加工厂、黑市加工,偷税漏税现象。
3、缺乏龙头企业,没有自主品牌。
目前我县拥有自主出口权的毛衫企业尚属空白,缺乏打得响的自主品牌。
4、生产链条不完善。
发展理念
政府在毛衫产业发展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政策导向、强化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就县委、县政府如何正确引导和积极强化毛衫产业管理方面提出的确立的几种理念和方法措施告明如下:
1、树立三种理念,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升级。拥有许多返乡置业的熟练工,加工网点和一些固定非固定的产品销售渠道,拥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但目前整个毛衫产业还处于一种分散、凌乱、一盘散沙的状态。如何整合整个产业资源,并且优化配置不但是我们发展毛衫产业的工作重点,也是在整个指导思想上应当确立的一个重要理念。如果能够把生产要素尤其是大的集团公司、加工网点、技术工人和劳力良好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极为有利。从产业全局来看,毛衫行业如果不进行有效整合,就很难完成产业升级。现有的企业目前只停留在加工半成品的阶段,还不是完整的生产链条,只整合资源才能找出哪些是优势,哪些是产业链条短缺的地方,才能扬长避短。目前,毛衫行业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劳动力结构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如果不从根本上整合,错失了发展机遇期,整个产业就逐渐萎缩,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历史机遇,对毛衫行业从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市场现状,包括产业链等其它配套产业进行重新洗牌,从根本上整合,就能使毛衫成为继地毯产业之后成为镇平又一项富民产业。
二是打造品牌,建立产业基地。目前,羊毛衫产业还没有叫得响、打得出的自主品牌,各类企业并没有长期战略思考,树立起品牌理念、名牌意识,生产仍然属于来单加工阶段,仅依靠赚取较低的利润,产品附加值低,要想使毛衫产业迅速做大做强,成为中原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是规范管理,有利富县富民。要推动毛衫产业上档升级做大做强,就要树立规范管理的意识。目前,毛衫产业存在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规范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规范管理的缺失,导致无序生产,暗地加厂现象时有发生,旺季抬价,淡季压价,恶性竞争层出不穷,欺诈生产,欺骗客户现象时有发生,心存侥幸,偷税漏税屡禁不止。只有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类似现象,才能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保证税收不流失,农民增收入,使毛衫真正成为强县富民支柱产业。
2、坚持三项原则,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产业化发展。毛衫产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才有前途,所谓产业化发展,就是要产品、技术、加工、销售市场成为一个产业链。目前的毛衫产业只是单独的成品加工产业集群没有最终形成,对外地企业引力弱小,纺纱、印染、包装等生产上下游环节的配套厂家几乎没有,销售、出口也是依附外地企业完成。没有形成原料、加工、生产、包装、销售的一条龙。今后,要着重引进发展纺纱、印染等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深度,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毛衫产业的整体集聚效应,增强竞争力。
二是市场化运作。当代中国是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毛衫产业的整合壮大也必须按市场理念运作,而不能以行政的办法干预,“强扭的瓜不甜”,通过行政强行干预有可能一时使镇平的毛衫产业集中起来,但却会因为缺乏根本的利益驱动,使之很快流产,从而损害毛衫行业的发展积极性,使之停产关闭,甚至转移别处,从而导致整个产业的萎缩。只有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使各个集团公司。加工厂点、个体经营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凝神聚力,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吸引外地公司来镇兴业,也才能提高打击不法外来企业的不正当侵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规范化管理。所谓规范化管理,就是各级执法部门联合执法,依法办事,不能让非法经营绕乱市场秩序,不能让背信弃义、欺诈行为在镇平有市场,工商税务等部门通过有效地法制手段为主,以行业协会协助为辅,调节产业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让依法经营得到保护,让违法经营得到制裁。
3、健全管理体系,推进产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整合资源,集团化经营。依据“县建龙头集团、乡级二级公司、村建加工网点”的思想,组建“龙头+子公司+加工网点”的集团化经营模式,形成集团化大网络。龙头集团进驻县纺织工业园、享受省、市优惠政策,二级公司进驻各乡镇、办事处的民营小区,在集团内部实行“六统一”,即统一供料放活、统一工艺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价格核算、统一对外销售、统一规费征管,形成严谨的利益共同体,聚合生产要素,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二是成立协会,主导产业发展。现代产业发展中,行行直接干预管理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行业协会成为主导产业发展的主体。毛衫产业也要抓紧成立统一的行业协会,并发挥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主导毛衫产业发展。行业协会除发挥统一价格,统一竞争等作用外,每年还要通过行业协会评定当年各加工公司、网点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信誉等指标,优良的给予奖励,差的给予惩戒,伪劣的记入黑名单,使其在整个行业中不得立足,无法生存。
三是规范执法,治理“三无”厂点。依法经营的由行业协会规范其经营行为,对于违法经营侵害行业利益的行为,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发挥主要作用给予打击。重点清理“无证照、无诚信、无技术保障”的“三无”厂点,第一次发现给予警告处理,第二发现立即关闭停业。
四是培训人才,扩大管理队伍。管理也是生产力。一个产业没有成群的管理网络和管理队伍,就很难实现快速健康发展,集团公司、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训制度,大量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健全政策服务,建立行业长效发展机制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支持产业整合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资金政策、生产要素保证政策等。
二是建立鼓励返乡创业政策。
三是进入行业范围内的企业以及经营者、生产者的权益保护政策。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