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教学评估论文

篇1

加强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学校发展。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能够以多元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部分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缺乏健全的机制规范和资金条件、管理较片面、没有刚性的要求,造成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创新,过于重视书本理论的讲述,轻视教学实践,不敢提出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师创新水平的提高,应更新教育理念,为教师创新能力提高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校本研修,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构建平台;完善制度,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提供保障。学校更要注重从细节做起,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一个素质水平高的管理团队,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营体制,并促进其良好的运行。只有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创新水平,才有助于高等学校的发展,才能够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在思想上做到高度重视,在行动上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从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抓好落实,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好的成效。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也发生着巨变,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职业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指导者。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师综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内容包括: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在自我选择、自我成长等方面的自觉意识;传授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情绪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总之,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独立人格的重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具备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之余,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应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四、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进步,促使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重要内涵的信息化革命,快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方位飞跃的主要推动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具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深入探索和客观遵循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规律,科学发挥这门工具技术的实用价值和攻关效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专业型人才,不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条必经之路。实际上,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因特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渗透为基础,借助现代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形成的具有多媒体化、网络化、形象化、智能化等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拓宽了知识的来源,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它借助声音、图文、动画等媒体信息的教学课件平台,向学生动态地展示运行独立、过程互动、内容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随时对专业知识、学术困惑、科研难题、生活困扰等进行交流、解答和讨论,进而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沟通效率。

篇2

1评估目的不明确,导致评估工作的局限性

教学质量评估的日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而导致评估的失败.第一,目前的评估往往只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而缺少对教学整体过程的评估,只重视对理论课的评估,而忽视对实践技能课的评估,有头评估的科学性其形式为以评“一堂课”为主,目往往重视讲课技巧的运用而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川结果造成评估者为评估而评估,被评者为求好的评估结果,往往改变平时的做法,重视一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和技巧,造成评优课与日常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更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为了显示课堂教学的“成果”,课前要求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做准备,课堂成了一种演尔二些公开课、参加评比的课往往如此。第二,评枯中大多只针对该门课程的课论课,把这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割裂开来单独进行评估,而对它与有关课程内容的重复、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脱节都不涉及,造成教学评估的局限性第三,只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而缺乏对其综合素质的评估。

对此首先要明确评估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学效果而不是往重讲课技巧,将短期评估与长期评估结合起来,将评估贯穿到教学的整个活动中去,而不仅仅是只凭一堂课或几堂课就过早地下结论。以美、英、德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教学质量评估中,一是强调评估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重点考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二是重视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评估,对教师从背景、学历,知识、技能、反馈、交流及自学等多方面考核,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他们建立了一种全面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办法,即教学业绩文件夹式的评估办法(TeacherPortfolioAssessment)。评估内容包括教师个人背景简历、笔试(包括全国教师考试、州教师执照考试等)、教师对教育理念与目标理解,在改进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与成绩、课堂教学、教学文书、教学研究成果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此除了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外,还应结合教学效果的评估及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评估,这可以弥补一部分因评估指标设置不科学带来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质量作出较客观的评估。

2教学一线教师缺乏参与热情,影响评估的全面性

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此广大教师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对于教学评估工作,组织者、评估者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教师却处于被动状态,采取消极甚至抵触态度,使得教学评估有些流于形式。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不重视教学研究,甚至对评估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那是教务部门的事,而评估是针对自己的,个别教师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这导致只有教学管理人员及少数教师参与评估工作其制定的指标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效果。同时由于教师对评估的不认同,也影响评枯工作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为此应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首先应加强教育,使全体教师,端正思想,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有相应政策,提高教学在晋升、考评中的份量,提高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评估工作,从而使评估体系科学全面,促进评估工作同时评估者也应从被评估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分析他们的处境和角色地位,站在被评者的立场对评估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从而提高评估的有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各评估参与者存在的问题.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说服力

目前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即学生评估、领导(专家)评估、同行评议、教师自评等几种方法但各校对各评估主体评分所占的比例则千差万别:有的重视领导评估而忽视其他方法,甚至没有教师自评;有的过分强调学生评枯的作用。但各评估参与者均存在影响评枯结果的不利因素,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说服力。

3.1影响学生评估结果的因素及对策

学生在参与评估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些影响结果有效性的问题。一是态度不严肃,不认真对待评估活动有的学生在拿到评估表后,随便划一下,或是给所有教师同样的分数。尽管在统计结果时采取了一些矫正措施,但还是会影响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二是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心理定势,晕轮效应、评估者个性心理特征、消极应付心理、防卫心理等对评估结果有可能有一定影响如感情因素评估者与被评者之间如果存在某种良好的感情关系或不融洽关系,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给予评估客体高于或低于实际水平的评估三是受其自身学识、经验和判断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分波动性大,例如同一教师在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的评估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如果将学生的评估结论作为评估的最主要依据有失公允此外学生对要求严格的教师打分时相对比较苛刻,过分强调以学生的结论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会在一定程度上颠倒师生关系,导致个别教师迁就学生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四是评估的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学生负责人是否认真,学生填写是否准确,评估的样本量等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一方面要更科学地设计评估表,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填写,另一方面要加强指导和宣传,使学生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填写评估表,同时选择合适的样本量。

3,2教师的心理因素对评估的影响及其调控

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评估工作需要教师理解并积极参与评估,教师的心理因素对评估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彭。一是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在制定指标体系过程中往往需要征求教师的意见,教师的心理因素对此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二是影响评估信息的质量。首先是在自评中因产生疑惧心理而过低或过高地评估自己,或是被审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而对自评马虎草率,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其次是在评估过程中产生迎合心理,对评估者表现出不正常的积极主动,并且不真实地提供有关信息,以其获得评估者好感;或是因产生应付心理而干扰评估工作,使其草草收场而不能发现问题这不但影响了评估信息的正确获得,还影响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3.4影响评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有的对评估过分敏感,斤斤计较分数,成绩好的沾沾自喜,成绩不好就怨天尤人,而大多数则认为评估结果只对个别先进和后进有影响,对自己并没有多大意义,从而使评估对教学质量的促进失去意义因此教师的心理因素对评估的影响不可低估,必须在整个评估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调控。首先是要提高教师对评估的认识讲清评估的目的和积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评估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要借评估来整人。同时应公开评估指标和方法,避免因对评估的茫然而出现被审心理。其次是控制评估过程中的负效应,评估者也要端正态度,避免被评估者产生抵触心理。再次对评估结果要灵活反馈避免评估成绩高的产生骄傲情绪,成绩低的产生受挫感,引起心理冲突。从而使所有被评估者都能总结成绩,改进缺点提高教学质量。

篇3

(一)教学档案具有参考价值

学校的教学档案是长期来通过实践和研究日积月累形成的实体型文件。具有真实写照,直观反映等特点。这种档案不仅能记录学校常规的发展趋势和教学目标,还是学校研究改模式和方法的精准写照。有了这种准确的档案后各院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档案规划完整的施教模式,甚至是招生比例都不可以用学校档案作为参考。针对档案,学校应该设专门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规划,有选择的筛选出有价值需要的教学档案。过滤掉无用的档案信息。同时也应使档案多元化,具体化,利用无线网络、微信、互联网等平台,想要以档案为依据的领导们输出更多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为领导组织提供更群面准确的校园信息资料。

(二)教学档案是学校特色的汇总体现

因为教学档案具备的特殊性,所有教学工作都能在教学档案中体现出来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体现出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档案一定要分类分区,只有这样才能更完整的展现出一个学校完整的教学水平,综合的教育实力。系统且简易的让高校的管理工作循序发展。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三)教学评估有具体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部对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完善的评估标准。近几年,许多院校面临这教育部对其的多重评估考验,对这种评估测验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完善教学档案被列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因为教学档案如前文所述是高校评估的前提和根据。校园档案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教育界对高校综合素质的评价效果。

(四)教学档案的信息具有流通性和指导性

教学档案涵盖了全校的教学信息和实践过程的许多重要材料。它不仅是教学质量的真实性写照,还是科研成果和知识结晶的重要体现手段。随时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档案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种信心能通过各种载体传播,比如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较为流行和开放的形式。这种新型的档案传播方式优点在于,简单直观、不用耗费过多人力和资金、方便易操作。现如今已经有不少高校以教学档案的新型优势为基础,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规范和创新,随即开展远程和网络辅导。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总结出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创建了服务于大众的学者论坛、教学平台,等APP或者教育式网站。这种网络平台将会成为资源中心的枢纽,挖掘隐藏在教学档案更深处的认知。上述几方面都充分说明了教学档案在高校教学管理评估背景下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从评估角度出发,教学档案质量仍存才不足

虽然教学档案是一项简单有效的评估手段,但通过各高校对档案的调度和分析,不难看出教学档案的质量仍有不足,有待完善。分析调查发现,影响教学档案质量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尤为突出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一)教学档案应该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如果学校不注意这几个要点则教学档案的作用就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在许多学校中普遍发生的现象就是档案员收集不全、不及时。规划档案不到位。保存不妥当。这种行为就导致教学档案原有的作用消失殆尽,尤为针对评估的指标体系更是令人咂舌。只有改善这种不规范的现状,做到科学立档,分类归档,完善教学档案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员综合素质和水平,才能促进教学档案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对高校评估的准确和便捷能力。

(二)档案管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制度日益得到重视。但是盲目的重视导致档案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档案的管理缺乏制度的规范和管理,归档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不能做到分门别类。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这都是现如今各高校在实现教学档案管理时所显现的漏洞,经过教学评估的发展和改革后,档案管理的规范问题才逐步的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做好教学档案工作不仅仅只是依靠档案部门的工作,它还需要高校各部门间的配合,从而达到完整收集,归纳,分类,统计等具体的工作项目。

(三)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对于档案管理的管理模式来说,档案管理系统的落后,管理方式过于传统是普遍高校的通病。信息档案数据库的不完善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校园发展越快,人员基数几句越大,相对滞后的管理技术就会造成低效率,高错率。想要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档案管理模式的滞后问题,要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改革。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从而进一步完善教育档案管理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教学档案质量要求的规范和重视

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较为单一,这是教学档案质量的软肋。现如今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现代化科技水平不断更新,一成不变的传统式档案管理方法面临新着挑战,只有不断转变新的档案管理价值观,与时俱进,在不违背教学档案的原始初衷的情况下,日益完善和创新新的档案管理标准。创建更完善的高校教育档案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实践摸索:

(一)规范档案管理制度,摒弃陈旧被动式归档

想要规范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应设立专门管理档案的管理组织,让档案有家可归。其次,在从管理人员入手,配备具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专门管理档案,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和规范工作。要制定管理档案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最后要抓好教师授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对于校风校纪,教学成果,课程规划,课堂组织,毕业设计等客观信息,要由一个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做到一案一档,分门别类。从学生角度讲,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课堂互动能力等综合信息的建立和收集也都可以安排统一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最后由个负责部门统一汇集其收集到的档案信息到档案管理部门整理后在归档。这种撒网式的收集资料方法即较少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摒弃陈旧管理手段,创新方法

篇4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五年一轮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已结束,这也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事业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在理性的评估运作之下,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高校办学自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如何切实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高等学校的最主要任务。教学质量评估具有鉴定教学、调控教学和指导教学的作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需要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

一、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坚持的原则

地方高校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主要是要体现出“五个结合”的原则。

1、要和国家评估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评估制度在坚持周期性的同时,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实施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的新要求,强化分类评估、分类指导,改进评估方式,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评估中的运用,构建起周期性评估、日常教学基本状态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评估新机制。从当前形势看,下一轮国家对地方高校的评估,主要是采取质量审核的方式进行。这种评估形式的指导方针与目标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审核的指标和实施方案设计更强调导向性和规范性,目的是引导高校科学定位,注重质量。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审核的内容是:学校的使命和目标,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教师资源和教学条件,教学改革与管理服务,学生学习效果等。

2、要和“质量工程”结合。《纲要》指出:“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面对的是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质量工程”主要涉及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等。

3、要和学校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地方高校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都有自身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内涵发展、管理模式等。为此,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一定要为学校发展与建设服务,符合学校的校情,必须具有学校的个性和特色。主要体现为: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有符合学校校情的组织系统与保障系统;要建立符合学校发展的质量标准《纲要》明确指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因此,学校的质量标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培养过程标准、质量评估标准等;要建立促进学校发展的教学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要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与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要有符合学校校情的反馈与调控机制。

4、要和巩固、深化评建成果结合。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评估的开展对高校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效能是巨大的。高校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加强了学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评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高校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一定要巩固和深化评建成果,保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使学校长期受益。另一方面,在国家教学评估制度化的要求下,学校通过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可以保持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评估组织实施随机性评估的机制与状态。当外部因素要求对学校进行评估时,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及管理秩序,又能在外部评估过程中取得好的成绩。

5、要和质量文化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结合。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把学校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内在的规章制度、价值观的总和,是学校教育质量形成的基础,是全体师生员工涉及质量空间的一切精神活动、精神行为以及精神物化产品的总称。一所高校质量文化底蕴越深,其校风、教风、学风就越优良,就越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质量文化是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的灵魂,通过质量保障增强着师生的质量意识、渗透着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观、潜移默化地激发着质量文化的不断形成。地方高校只有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各项工作的评估,将评估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才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转,才能促进学校建立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大学制度。

二、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评估是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地方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构建符合学校校情的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黑龙江科技学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确立了“深化办学转型,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定位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教学、服务并重。学校根据“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发展定位,树立“以学生学会了什么”作为评估的基本思想,构建“评教、评管、评学、专项评估”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为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感知主体,又是质量的最终体现,时教学质量优劣的判断最具“发言权”。

1、“评教”,即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评教”的根本目的是向教学过程要质量,重点评价教师围绕学生能力培养需求、企业社会对人才需求设计教学过程情况。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即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试题评卷等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作出判断,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作出鉴定,对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从而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可以是:在学生评教、院(系)督导组和同行评议的基础上,校督导组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作出定量与定性分析,以一年为一个滚动周期,评出等级。

2、“评管”,即对院(系)教学工作等进行评估。这项评估是对院(系)的教学工作等进行整体性评估,是深化棱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评管”的根本目的是向教学管理要质量,重点评价院(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情况。以评估指标体系为导向给各院(系)的教学工作确立一个规范,提高其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等级评价全方位地调动各院(系)抓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可以是:在院(系)依据学校评估方案开展自评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专家组对每个院(系)进行复评。并广泛听取学生和相关部门的意见,以三年或四年为一个滚动周期,评出等级。

3、“评学”,即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评学”的根本目的是向学生学习要质量,重点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通过“评学”,树立良好学风,引导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其基本原则是通过专家、教师、家长、社会用人单位以及学生自评等多层次评估,对学生学习与实践状况及其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我校结合本科生导师制进行。

4、专项评估。建立健全教学专项工作评估制度,对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等重要教学建设,对毕业设计、实习、考试等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评估。重点评价教学建设、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收获”。也就是评价通过教学建设、教学环节,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哪些提高。专项评估是对评教、评管、评学的有机补充。开展专项评估,使质量评估与监控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纲要》也指出:“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因此,开展专项评估可以保持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评估组织实施随机性评估的机制与状态。

三、实践与效果

学校成立了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中心开展教学评估工作,并与教务处积极配合,几年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开展了院(系)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课程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实验室评估、生产实习评估,并一直坚持课堂教学评估和学生综合测评。根据学较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定位。为突出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开展了实践教学环节评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评估取得了良好效果,逐步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推进了教学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实施学科专业课程建设项目评估,以评促建;专业服务企业、课程服务专业的转型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学校实施学科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制。以三年为周期进行滚动建设。目前,学校有本科专业48个,建成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精品课1门、省精品课14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3项。

2、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和学生评教,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很大提高。学校常年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形成了以校、院(系)两级管理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评教和学生信息员一直是学校重视的方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抽测听课,教师优良率达到了100%,其中优秀率达到了90%以上。

3、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评估,设计(论文)质量持续提高。学校连续6年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每年都聘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的校内外专家对毕业设计工作评估体系和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抽检评审。抽捡评审结果表明: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体系科学合理并符合实际,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范、要求严格,选题结合实际程度高,学生专业知识扎实、运用知识能力强,成绩评定过程与结果科学合理,设计(论文)质量好。此外,我校部分优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几年,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公开100余篇;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对厂矿企业起到很大作用。

4、开展实验室评估和生产实习评估,促进了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高主要体现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方面。我校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铸造工艺设计、航模、城市规划设计、挑战杯等竞赛中屡获佳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几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黑龙江省高校前列。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很快适应矿山企业的工程环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技术钻研精神强,发展后劲大。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建构地方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XGGH08084)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篇5

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经历了多年探索式发展,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五年一轮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促使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也愈加明显。

1本科教学评估的现状与趋势

周期性的评估促使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几次本科教学评估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和专家都认为本科教学评估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本科教学评估提出了新的想法。

同济大学毕家驹教授认为:一定要在高等教育及其评估中引入学生“学习产出”的概念,并予以实施。就是要学校事先规定学士学位教育的期望学习产出;制订达到这些产出的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制订考试、考核等能够分别评价学生各项学习产出的办法;并全面评估学校的毕业生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期望学习产出――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评估准则。李志义等认为:“设立学校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人材。一个完善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同时还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通过本科教学评估促进大学加强和完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是社会对本科教学评估新的主要要求方向。

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教育管理部门对各评估的本科院校的要求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不要再过分重视评估结果,而是要求本科院校建立和运行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持续地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也是对社会各方面期望的某种正式回应。

2本科教学评估促进了教学资料管理的发展

教学资料记录了院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存在于教研室、系、院校的各级教学资料数量大、种类多,其中许多是教师们在多年教书育人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的反映,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而本科教学资料中的毕业论文之重要性更加重要:毕业论文是四年本科教学的集中总结和体现,最能反映学校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反映。相关教学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离散性、层次性和学生思法的多样性,是最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教学资料之一。学生的各门科考试试卷也是最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教学资料之一。

教学档案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在教学研究、改革和评估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完整的教学档案也就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成果,如果再将教学档案加以完善和提高,就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值得借鉴和分析的素材,就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教学档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可以使教学研究成果更加真实、可靠。教学档案作为学校在各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教学评估专家组了解学校的主要渠道,是开展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凭证。评估专家必须凭借对大量教学档案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档案材料是否系统、完整和真实,最后才能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形成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所以,系统、真实和完整的教学档案是学校和各部门顺利通过各种教学评估的必要条件。

3教学资料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基层缺少专职教学资料管理人员使得资料不全面

大多数基层没有设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而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的,基层工作人员本身就是“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各方面工作多而杂,现阶段各方面工作都在加强管理和工作细化的压力下,能用于档案管理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太少。

在没有专设岗位和保证工作资金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谈不上,没有精力对档案进行深入挖掘为教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帮助。教学资料的不完整,一方面使得资料在评估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一些工作和成绩也因没有丰富详实的支撑材料得不到合理评价。

3.2对资料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各院校对本科教学资料的归案、保存、管理都有完整明确的规章制度,但还是有一些院校平时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认真执行,而是到了评估时,有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突击准备搞运动的方式应对,对被抽调审阅的教学资料进行归案、补充和完善。

这不仅对日常的教学工作产生冲击,扰乱了院系教学工作的秩序,还对教学资料内容的真实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院系教学资料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院系教学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院系教学工作人员对教学档案的不重视,会让他(下转第39页)(上接第33页)们觉得这些材料只是为了检查而准备的资料,不重视日常的收集整理工作,致使大量的教学信息使用价值流失。

4以教学评估促进教学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本科教学评估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从事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资料管理在评估中的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刘继荣在大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加强高校档案建设和管理,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以上这些改进措施的要点是建立多层次的高校档案和多层次的专业档案人员队伍,而后者才是问题的核心。

本次对我校的评估中省教育部门组织的专家在自评时不与学校发生联系,直接到教室听课,有的专家还在听课后与被听课师进行授课经验、方法、内容组成进行探讨,对相关教师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对此评价很好。但自评没有抽查到教学材料,过程有缺陷,同时专家人数少,抽查面窄。

针对这些情况,作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以下建议:

(1)由教育主管机构提供岗位资金和工作资金,在教学单位数基层部门设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定期收集教学单位相关教学资料的目录信息。实时掌握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情况,不仅为评估,也为将来的决策,提供最基本最真实的基本数据。

(2)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应防止教学资料过分加工而误导评估结果,可采取如下措施:要求被评估学校提供几年的毕业论文题目汇总。这样可以快速目测不同毕业年级的论文题目的重复情况,对于重复较多的专业还可一次性地多抽几年的毕业论文,有针对性地审检题目重复的毕业论文和指导教师的相它情况。只要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多用心,对评估中抽查的教学资料的种类以及数量,做到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就可把教学资料人为加工的情况减少很多。督促大家把精力放在本科教学的日常工作中,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省级教育部门可以借评估之机,让周边有相似专业的院校去被评估院校听课,帮助检查整理教学资料、寻找问题。多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共同促进、共同进步;各学校可借机会到其它学校的相似专业,也可跨专业去观模学习,让同专业和相似专业的教师都进行相互听课,互相学习教学经验,但不必要求相互打分,以避免形式主义。

(4)初评时,让周边相关校院的相似专业派出人员帮助检查整理教学资料,并在自评时抽查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料,帮助找问题。也可以进行一些深度的研讨和学习,真正做到评估指导意见中的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质量,把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自己的学校;在评估之后,带领有关方面人员深入被评学校取经,改进本校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远航,宋汉君.对第二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

篇6

一、系统技术架构

本系统把评估内容中涉及的学生常规教育资料管理、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管理、学生历年成绩管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情况管理等多项数据建立成规范的数据库,通过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等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编辑、上传和下载打印功能,满足教学质检部准确、高效调取档案的需要,便于资料的有效管理。本系统根据程序对评估项目中所有项目的文字数据材料进行管理,采用Web数据库技术开发基于B/S的三层结构模型对系统进行架构的管理系统,分类所有的评估数据,建立对应管理子系统,并根据一般高校的教学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设计更易于衔接处理的、应用性更强的开发架构。

本系统基于Web数据库进行整个管理系统的构建,采用J2EE、XML、SQL SERVER数据库等技术进行系统开发,最终实现完成专业教学评估管理系统的目的。本系统通过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和整理,和设计系统架构模型,同时用E-R图描述了各实体间的联系;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和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创建了对应的数据库;最终结合三层架构,完成了本系统的实现功能。

二、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总体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系统总体技术核心架构(功能需求分析设计图、系统功能图、系统流程图);第二部分是系统模块设计(如模块图和流程图);详细设计也包括数据库核心设计(如数据库逻辑结构、数据库表、数据流图、E-R图)。

本系统实现了包括评估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常规教育资料管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管理、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用户管理实现了普通学生、评估系统管理员、高校领导、教学质检部四个参与者的管理权限设置;通过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管理实现了上传提交综合测评成绩(如德育素质、智育素质、文体素质、创新素质等)等功能;通过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实现了分配任务、审核论文、制定方案、成果展示等功能;通过基本信息管理实现了档案资料、综合信息表、组织问卷调查等功能;通过常规教育资料管理实现了填写反映情况、查看违纪处分、查看班团日志等功能;通过系统管理实现了系统角色权限分配和查看系统日志等功能。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专业教学评估进一步的加强了高校学生评估管理建设。

三、技术与特点

(一)实用性强:整体来说是基于B/S结构,通过系统分析和设计来严格定义。

(二)可操作性强,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都在服务器端,对网页浏览、实时调取、数据管理等操作应用非常简单方便。

(三)开发符合实际,通过调试严格把关,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并利用可靠的数据库事务处理,保证了数据库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四)安全性强,制定灵活的权限管理机制来分配系统的使用功能,做到了安全可靠。

四、结语

高校学生专业教学评估管理系统力求给操作用户快捷准确的途径来处理所有繁琐的数据,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管理系统是我国以大学为主题的高等教育管理成功的关键。引用计算机平台并借助计算机开发工具构建数字一体化教学管理体系,满足了教学需求,是协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彭东.SQL SERVER 2000应用开发技术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陈金刚.基于web的本科教学评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5.

[3]姚锁宁.基于MATLAB/VC的教学评估系统研究与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2008.

[4]王峰.构建本科教学评估网络信息平台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篇7

2校内督导的定位

因为对校内督导作用认识的不同,各高校对校内督导的定位也是不同的,甚至在人员构成上也大有不同。

重视校内督导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督导办或者督导组,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专门对校长负责,其人员由教育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组成,是专任督导;不重视校内督导的高校,没有专门的校内督导组织,也不开展相应的活动;也有高校成立了相应的部门,但人员由兼职教师构成,不定期举行活动,对教学进行监控,但无法进行对评估等活动进行专题研究的工作。

事实上,督导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1995年颁行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将其法定成为我国教育基本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

但显然高校对督导工作的重视,远远达不到对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程度。日常教学由教务处来运行,虽然也有教学反馈、教学监督这些职能,但因为它本身是教学的执行部门,所以不免有即使“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之嫌。

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内督导不重视或者弱化,实际上是对教育质量本身的弱视。这当然是有原因的,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最根本的是评价这所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而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客观事实。要评价,则必须要量化,而学校的专业排名、重点学科的数量、博士硕士点的数量、论文数量、教授数量则是非常好统计的,所以不知不觉,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就向这些可以统计、可以量化项目倾斜。我们都知道一所高校的老师发表多少论文只能代表这所高校的老师水平高,不能代表这所高校的教学质量高,只有学生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有多少技术创新等,才能表明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

所以,高校设立校内督导还是必须的,因为督导是天然对教学质量敏感的存在,它的职责就是保证教学质量。合理的建议是高校设立校内督导,成员可以专兼职人员都有,挑选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组成专任督导,带领由年富力强正当年的中青年专业教师构成兼职的校内督导队伍,从专业建设、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从而帮助高校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设立的校内督导机构还必须是独立于高校内任何部门,直接对校长负责的机构,形成自然的第三方教学监控,这样才能真实的反应教学质量。

3校内督导的工作新思路

国家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已经成了教育部的常规工作,国内高校对评估已经不陌生。为了避免到评估时候临时抱佛脚,很多高校设立了与之相对的部门,比如教学评估办公室,比如督导办公室等,但前者更侧重对评估标准的分析,评估材料的搜集,后者更侧重平时的教学检查、督促,两者各有侧重。单单成立教学评估办公室,显得功能非常单一,而且功利性太强,和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而高校的校内督导工作,从目前来看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上没有发言权,日常工作流于细枝末节。所以高校校内督导工作需要寻求新思路,新突破。

既然评估工作是教学督导“监督、检查、指导、评估”四大职能之一,那么很显然,把督导和评估工作结合,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评估本身就是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而督导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两者在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工作叫做“督评一体化”。

高校设立督导机构,除了想及时了解各类校内教学信息、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外,更想要把这些提高反映到一个显性的标识上,而教学评估正是一个非常吻合的显性平台。同时校内督导虽然有一个清晰的大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却对提高教学质量具体体现在哪些环节上,或者说哪些环节是可以体现督导成效的方面是模糊的。如果能够把督导和评估切实结合起来,以评估指标为依据,把评估指标细化,形成建议和意见,融入到高校发展规划中;同时根据评估指标制定督导切实的督导目标,制定督导计划,形成督导文件和制度,进行督导活动,最后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上。

这样,校内督导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把高高在上的评估指标分解、细化、形成可行性文件或制度的工作,真正为高校的发展、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出谋划策。而在具体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校内督导可以实时跟进,恪守督导的底线,即只监督跟进,不越俎代庖做决定,做实施,只把真实情况给相关领导和部门做汇报。在具体项目完成的时候,由督导联合各方面进行实际的校内预评估,形成新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各单位、各机构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从而从各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这里“督评一体化”不是简单的把督导和评估两项工作叠加在一起,由校内督导机构负责评估、进行评估材料的收集、制定;而是由校内督导机构牵头,研究评估指标,结合本校实际,把评估对高校的抽象的要求,提炼成高校自我发展的目标,并脚踏实地的向目标提出的要求发展。

采取督评一体的校内督导机制,不仅有助于校内督导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切实落实督导的作用;同时可以使得评估工作不再是一项突击任务,而是一个细水长流、真正融入到高校各项工作中的过程,从而达到高校教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宗旨。

参考文献:

篇8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7日

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本科教学评估,是我国正在实施中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促进高校改革与建设、保证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从过去几年高校评估的过程来看,评估专家除了实地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之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系统地检查学校教学条件、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三个层次共7个一级指标和一个特色项目,19个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其中的大部分指标都要查阅相关的档案材料来佐证。通过审阅原始档案,了解高校的办学质量,从而做出客观评价。由此可见,教学评估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高校档案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最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是一所高校的宝贵财富。它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高校领导和教师档案意识淡薄,只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轻视档案工作,致使高校档案工作地位不高,责任不清,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许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既有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其中有的是改行搞档案工作的,有的是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的。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能力较低,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的质量。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由于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对档案材料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依据凭证作用没有足够认识和重视,以致相当一部分档案散存于个人手中或者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归档,进而导致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档案不齐全、不完整。

3、档案材料没有按规范收集整理。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归档范围和要求,该收集的没收集,不该收集的倒收集上来了;只注重红头文件的收集与整理,而不重视本部门教学管理材料的归档;个别重要文件不正规行文,一些文件材料形成过程中还存在着签字以姓代名,时间只写月日,不写年度,有的红头文件不盖章;部分档案材料原始记录书写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印纸代替,纸张大小不一,长短不齐,普遍缺少规范的要求和长久保存档案的考虑,这不仅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其历史凭证作用。

三、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档案意识是关键。领导首先应从高校档案在教学评估中的依据凭证作用角度来做全院师生的思想工作,克服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及错误理解,提高人们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学院更多的领导和系部处室业务人员了解档案,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工作,充分调动全院师生员工积累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必须明确学校主管领导是档案管理一级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和系部负责人是二级责任人;职能部门办公室主任和系部教学秘书是一级执行人,各科室及教研室主任是二级执行人,把高校档案的管理和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目标责任管理之中。

2、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为保证高校档案的完整齐全,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要求,各级各类高校应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即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列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各项工作程序,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要求布置(如教学任务)、检查(如教学工作)、总结(如教学质量、优秀教学成果、毕业论文)、验收(如科研成果、教材)各项工作与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同步。

3、明确高校档案分类标准和归档范围,实行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与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以高校全部档案实体为分类对象,参照学校工作职能,对照评估检查的各项指标,笔者认为高校档案一般划分为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本建设、仪器设备、产品生产、出版、外事、财会、声像共十一大类。由于目前高校规模大小不一,教学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数量各异,因此分类要从实际出发,不一定严格按照上述十一大类细分;规模较小,档案数量较少的高校,也可以只分为党群、行政综合、业务管理三大类,只要基本满足部门档案的系统有序就行。各高校教学院(系)的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体,是衡量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4、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仍以手工管理为主,与学校其他领域比较,管理手段落后,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中急剧增长的档案信息的存储需要,无法满足学校各方面工作,特别是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方便快捷地检索、调取并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要求,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快速推进现代化管理已势在必行。学校应在教学事业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快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网络化、数字化。同时,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不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篇9

一、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对实现教学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全面推动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容易出现教学管理工作评估盲点区。如房喻报道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把开展内部教学评估的职能设置于日常教学教务管理部门,这样做的优点是评估的权威性容易得到体现,评估工作的信息采集和意见反馈周期可能会短一些。但问题在于,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对教学教务管理特别是学校一级的教学教务管理的评估,往往难以得到落实,容易出现教学管理工作评估盲点区。尽管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自我总结、自我评估等方式进行自我纠偏,但是由于评估的标准、计划是由其自行制定,故很难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2.教学评估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估范围狭窄。目前高校教学评估内容多种多样,有些高校对于不同的评估内容往往采用相似甚至相同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估,没有对不同评估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处理;有些学校照搬其他高校的评价标准,而没有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情况和专业特点,这样制定出来的评价标准容易导致不科学和不客观的评估结果出现。

3.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估工作。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性教学等问题。这些问题使管理人员容易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估工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质量标准,往往用理论课的评估标准去考查实践课。

4.重课程评估、轻教师教学评估。如陈国海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课程评估,但只有少数高校试行过教师教学评估。主要由于课程评估的对象是课程,管理者通常资助或奖励评出的合格课程或优质课程,除处理少量不合格课程外,不涉及认识关系,因而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相反,由于不少高校在评聘教师时重科研、轻教学,以及受到高校人事关系的影响,教师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容易受到怀疑。

5.教学评估结果利用率低。在教学评估结果的利用上,或多或少地存在陈奉翔指出的若干现象,这些现象包括:(1)评估结果不公开或含糊其词;(2)评估结果不与奖金、晋升挂钩;(3)评估结果只给分数,却不能使教师明确如何改进教学;(4)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无法解决,如师资队伍、教学设备。高校评估结果未能得到很好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师开展和参与教学评估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工作的对策

为使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工作走上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针对高校内部评估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建设。

1.建立相对独立的教学评估常设机构。独立设置的评估机构,是保证评估工作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也能有效避免出现评估盲区。评估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各类教学评估方案和标准;收集并公布校内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数据;公布评估结果;负责校内各项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各种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负责组建校内教学评估专家队伍并组织培训;负责督查、反馈各被评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为保障教学评估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应当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专业化的校内教学评估专家队伍,并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加强评估理论专业知识的指导,以保证各项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估标准,拓宽教学评估范围。对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的评估必须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导向和指南,是教学工作各环节的依据。高校要树立正确的大众化时期的质量观,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环节,明确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从高等教育规律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各类评估标准,完善各类评估制度,既要有对教师、学生的评估,又要有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估,即通常所说的评教、评学和评管;既要有对各教学单位的评估,又要有对管理部门的评估;既要有专业、课程、教材、毕业论文、实验室等单项评估,又要有对二级学院、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估,构成学校教学评估的立体化网络。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相应地质量标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严格的规定和明确的规范要求。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所以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更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要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并重的全方位教学评估制度。

4.加强教师教学评估的力度。随着高校适应市场经济,普遍实行学年学分制,教师教学评估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教师教学评估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良好教风、学分的形成和巩固。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教学教案的评估等几个方面的评估。评估的具体做法可采用由督导组随机抽样听课,同行间互相切磋技艺听课,领导针对性听课以及请外校专家诊断性听课等多种形式,对教师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将教师教学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定、年终奖金等的重要依据,使教学评估成为教师教学工作检查和督促的有效手段。

5.加大评估结果的利用率。在实施某一项评估工作后,要将评估结果和结论及时向全校公布,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方面,以书面形式通知责任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并重视组织对整改工作过程的监控和整改结果的复评,这是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做好整改的监督与复评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教学评估机制的推动下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房喻.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9):33-35.

篇10

1高校教师管理评估体系中教师寨质分析

现代化的教育的关键问题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办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1.1教师因素对教育质且的影响

教师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1)影响教育质量的潜在因素一教师的人格力量;(2)影响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一教师的智慧力量。

1.2教师基本素质的构成

教师素质主要由既相对稳定,又呈动态联系、彼此相互交叉或相互包容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品德素质、能力素质组成。

1.3教师素质的时代特征

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国际国内的形势发展,及时调整自身已有的素质结构,并赋予它时代所要求的挑战性、开放性、前瞻性、多类型性等特征。

1.4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高职院校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应基于以下两种:(1)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树立了教育教学理念,即“工作过程化”理念;

(2)以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着力点。

2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分析与建立

2.1教育评价观的发展历程

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经历了从简单到完善,评价模式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代表性的观点有泰勒评价观、克龙巴赫评价观、斯塔弗尔比姆评价观、比贝评价观、斯塔克评价观。

2.2高校教师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搞好教学评估工作的核心是构建富有创新特色的高校教师评估体系,良好的高校教师评估体系是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基础。因此,必须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晴况,制定出完善的评估体系。力求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对教师进行全面的教育教学评估。

2.2.1教师评估体系的指导思想

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仁使教学评估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2.2高校教师评估体系的评估原则

在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运行中,根据教育评估的指导思想,学校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2.3教师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2.3.1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目标定位

依据教育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等方面的基本标准、要求、规格等,通过系统、全面地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和诊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管理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效益是教学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诊断、导向、沟通、鉴定、激励、反馈、监督和提供决策依据是教学评估应具有的效能。

2.3.2教学评估体系的功能定位

1测定功能通过问卷、调查或行为观察等方式,收集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料、信息来完成课程教学评估。然后,根据有用的信息对课程教学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

2)反馈功能通过一定的信息系统,迅速、准确地把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向有关部门或教师进行反馈。

3)激励功能通过教学评估使教师明确教学工作导向。通过教学评估使学生认清自己学习上的优劣,并可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3.3教师教学评估体系的确立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构建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应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依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本;其次认真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的评估经验,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确立教师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2.3.4教师教学评估方式的选择

领导、教师及学生是教师教学评估过程的参与者。学校要求各系部领导每学期对部分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这些评价结果归到领导评价教师体系中去。学生评价教师和教师同行评价应在网上进行。

3教师教学评估结果分析及思考

3.1教师教学评估的作用分析

1)客观判断教师教学质量就是教师教学评估作用的一部分。

2)教学评估能够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评估促进教学改革。

4)教学评估能够促进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3.2对高校教师评价的创新思考

3.2.1教育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评价过程中应考虑教育活动的多因素的制约性、复杂性以及评价手段和技术的局限性,并且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独特点,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评价过程中应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从而达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3.2.2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11

篇12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衡量一所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教育部为此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院于2007年11月接受了教育部评估专家为期一周的评估考察,通过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践,笔者感到高校档案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档案是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

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指出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3个观测点,这些都要以高校档案为依据,每条项目的内容都要靠档案来具体体现。我院评建办公室根据教育部的评估方案,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建工作指南》、《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及任务分解》、《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评估材料,明确了各部门每个阶段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全院各部门均到档案室查找利用档案,两年多来,档案室利用档案1500余人次,调卷9000多卷,复印档案材料5万余张,其中评估办准备的支撑材料就达到76盒,其它各部门准备的评估材料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材料都来源于档案室。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期间,除了听到、看到的实际情况外,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审阅自查报告和查阅大量的统计报表、文字说明和其它载体的档案材料来了解学校情况的,档案因其独有的原生性、真实性、系统性而成为评估专家了解学校各方面办学情况的重要佐证材料,是全面展示学校工作成就与办学特色的信息窗口。

高校档案之所以成为评估指标体系的佐证材料,是由档案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校档案是记录和传承学校办学历史的主要载体,是反映一所大学的文化内涵、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图文存档资料,反映了全校师生员工各个不同层面的活动,是时问与空间的汇合,更是学校创造与发展的凝聚。用事实来说话,以切实的佐证材料作实证,成为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客观认识和客观举措,系统而完整的高校档案,是高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评估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结果。因此,高校档案是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二、本科教学评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

(一)本科教学评估增强高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本科教学评估是一次深刻的档案意识教育,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宣传,档案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赢得了高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很多高校在办学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档案部门的投入给予了倾斜政策,安排档案人员出去参观学习,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档案库房环境,添置先进实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有的高校投资几十万对档案进行全文扫描等等。我院档案室也新增一台数码复印机和一台电脑,档案人员参加了业务培训班学习。有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档案室同志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了,工作干劲更大了。因此,增强领导者的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高校档案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深地教育了每一位教职工,增强了档案意识,广大教职工自觉地将档案管理工作与自己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新局面。许多老师把自己多年珍藏的优秀教案、自编教材、成果材料、论文、图片、获奖证书等这些平时很难收集到的档案材料毫无保留地交给档案室;许多院系派人深入全国各地高校,把收集到的重要材料移交档案室保存;评估办将迎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从不同角度编辑的专题资料汇编、综合分析材料交给档案室,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档案馆藏。

(二)本科教学评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科教学评估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检验和推进,从而使高校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档案的收集、编研及档案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

1.进一步加强档案收集工作

通过本科教学评估,高校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收集工作。档案人员经常深入到档案形成部门或个人收集档案,不断促进归档单位自觉归档意识。加强与各档案形成部门的业务联系,使各部门对归档材料有一个明确概念,经常去指导、检查、监督他们的工作。建立和健全档案收集工作网络和严格的收集工作制度,在做到每一个部门都有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部门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确保上下收集渠道畅通的同时,做到定职、定责、定时间。档案人员非常关注本单位的总体活动和工作部署,对本单位重大活动所形成的档案材料亲自上门收集,对新上任的档案员重点指导。总之,通过档案人员采取发文催收、电话催交、登门催要等多种手段收集档案,确保了档案材料真实、完整、准确、系统、载体质地优良、字迹图像清晰,以满足本科教学评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2.进一步加强档案编研工作

为了给本科教学评估提供全方位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编研工作,针对教育部的评估方案编制各种档案编研资料。高校档案编研的方法主要是以自编为主,档案人员首先要熟悉库藏档案内容,针对教育部的评估方案选择最佳编研专题,编辑出实用性、真实性、准确性强的编研成果。其次是以联合编研为辅的方法,在高校档案部门普遍面临人员少、经费紧的情况下,档案人员应走联合编研之路,发挥基层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利用他们掌握本部门业务的因素,与他们一起共同选题、共同研究、共同汇编,这样更能保证编研成果的实用性。我院档案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各种门类简便易查、切实可行的检索工具,如总目录、全引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案卷目录,文件字号索引等等;我们还编制了《全宗介绍》、《档案室指南》、《湖北中医学院历史沿革及现状》、《基础数字汇编》、《历届党政人员一览表》、《专业设置一览表》、《科研成果简介》等等,这些编研成果大大方便了利用,缩短了调卷时间,提高了检索效率。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做好各类档案专题汇编,有效地、多渠道地为本科教学评估提供门类齐全的档案信息服务。

篇13

由于教学评估强调对教学实践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因此,教学评估本质上是对反映教学实践过程及其所取得的相应成果的教学档案与教学现状的评价。因此,反映教学管理与教学成果的档案便成为教学评估的主要对象。从这一意义上讲,建立完备的教学评估档案,便成为实施规范化的教学评估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教学评估档案主要有两部分档案组成。一部分是为迎接教学评估而根据教学评估工作的要求而形成相应的档案,这部分档案可称之为“迎评档案”。另一部分是在具体评估过程中所形成的评估档案。其中,“迎评档案”是评估档案的主体。

“迎评档案”作为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结果的客观记录或反映,为高校开展迎评工作提供了客观的文献基础,“迎评档案”因此成为高校教学评估的基本依据与对象。事实上,现有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学评估实践正是建立在相应的“迎评档案”基础之上的。因此,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评估档案便成为实施有效教学评估的关键。

由于教学评估是对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因此,就档案类别而言,“迎评档案”与高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档案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性。具体说来,绝大多数“迎评档案”来自于传统的高校管理与教学实践。此外,部分档案,主要是实践结果类的档案则来自于传统高校档案范围之外。因此,“迎评档案”的形成主体上是在高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完成的,只有少部分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收集、汇总而成。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说,在规范意义上,“迎评档案”是历史地生成的,即不应为迎评而构建相应的档案。但对于初次接受教学评估的学校而言,由于已有的教学管理与教学成果档案无法充分满足教学评估的要求,因此,根据教学评估的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补足相应的档案也是必要的和必需的。但这种补足是有原则的,即必须客观地反映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的实际。对于已接受过评估的院校而言,则应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二、高校教学评估档案生成的过程与档案管理模式的选择

作为一种理性化的管理手段,教学评估融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于一体。通过对反映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过程的“迎评档案”的审查,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状况做出理性判断。进而通过对反映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成果的“迎评档案”的审查,来认证上述判断的合理性。

1、“迎评档案”形成的过程及要求

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的过程性决定了“迎评档案”形成的过程性与历史性。因此,科学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客观上不仅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迎评档案”,而且对档案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迎评档案”原则上应产生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过程,即除了前文所述的特殊情形外,一般情形下,不准许为“迎评”而突击形成所需的档案。尤其是已接受过评估的单位,在接受新的评估时,应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其次,“迎评档案”的形成应做到系统、完整。评估体系的特定性决定了“迎评档案”的形成范围与内部结构。为此,各高校应根据“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观测点的要求,明确“迎评档案”的形成范围及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完整的“迎评档案”目录与归档范围。再次,明确“迎评档案”的形成主体及其相应的责任,以确保所形成档案的完整、准确。

“迎评”工作涉及学校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与之相适应,需要形成档案的主体也是广泛的。为此,应根据迎评工作观测点的要求及其档案信息需求,确定具体的档案形成主体及工作职责,以此来保障“迎评档案”系统、完整地形成。

2、“迎评档案”管理模式的选择

如何管理“迎评档案”,以有效发挥迎评档案的作用,并处理好“迎评档案”与学校其他档案的关系问题,是高校档案管理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首先,“迎评档案”覆盖面的广泛性以及迎评工作的总体性客观上要求对“迎评档案”的形成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即由校档案业务工作主管部门负责“迎评档案”形成的管理工作,具体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与工作标准,督促各相关部门按时、按标准形成相应的“迎评档案”,并对“迎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其次,“迎评档案”单独设类管理。尽管就构成而言,“迎评档案”与高校各类档案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性,但教学评估工作对档案信息所提出的集中、直观性要求决定了自然状态下分散、非直观的档案无法满足高效评估工作的要求。因此,为“迎评档案”设立单独的类别,对“迎评档案”实行单独管理是必要的。

“迎评档案”单独设类,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档案的重复问题。但这种重复不是完全的重复。因为从评估要求来看,一些档案信息,主要是反映教学实践成果的档案,是传统高校档案管理范围所不包括的。这类档案信息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的反馈意见和评价情况,社会和媒体对学校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各种评价、反馈。此外,评估工作特别注重对反映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具体环节活动的档案信息的审查,如学生上课点名册、上课出勤统计表,各种教学检查记录与工作总结等;注重对反映素质教育活动的档案信息的审查,如学生中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名称及参加人数统计、学生中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名称及参加人数统计、学生中成立的社团组织名称及参加人数的统计、学生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及获奖情况、学校开展校园文化节、“三下乡”活动的总结和报告等等。

再次,档案信息的再加工问题。评估工作对数据要求的直观性客观上要求对档案信息进行直观化、综合化处理,形成相应的统计图表、总结、分析报告等,以便于评估工作高效开展。此类材料在“迎评档案”中占较大比重。如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数量及答辩成绩汇总,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签订的实习协议、教学实习基地汇总表,各类教室面积情况汇总、近几年内全校实验室排课及实验室利用情况总结、图书馆图书的利用率、查全率、查准率、近几年来学校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所运用的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分析报告等等。

最后,“迎评档案”的主动形成问题。评估工作所涉及的部分档案,主要是反映教学实践成果的档案,如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及就业分布、关于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的情况总结及分析情况、全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汇总及分析报告,官方或社会组织对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的评价情况及分析报告、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满意程度的总结、社会知名人士和校长、教师等对学校的认识和评价总结、媒体报道情况的汇总等档案应主动面向社会去形成。因此,需要根据评估工作对档案信息的要求,在传统档案体系基础上,有意识地形成新的档案,以弥补传统档案体系的不足。

三、教学评估推动高校档案体系的完善

教学评估在完善高校管理手段的同时,也推动着高校自身管理的完善。具体表现在各种管理制度与标准的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教学评估对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提出了各种制度与标准要求。如加强教学管理的各种质量保障与监控制度,各种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如理论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质量标准、考试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质量标准、社会实践质量标准、学校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教学评估对上述档案信息的需求,客观上要求高校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加强这方面管理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档案,以丰富传统的档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