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篇1

一、高校学风普遍现状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日趋严重,高校学风也愈来愈呈明显下降态势。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中指出:“近一个时期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二、高校学风现状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学校管理机制以及社会整体环境三个方面。就学生自身而言,具体可分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方式不适应和学习能力有限四点原因;就学校管理机制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要求、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造成的;就社会整体环境而言,在大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考成为学习努力程度的终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逐渐消失。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和举措

大学的学风重在建设。优良学风不是自然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育者做许多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学风建设要有科学的思路、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保障机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以促进学风建设。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重要性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科学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合理自我定位。大学生要不断发掘专长,认识不足,进行调整与修正,找出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确定优势所在,明确进入社会的起点,最重要的是明确人生目标。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确立的过程是一个弹性动态的循环过程,此过程使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2.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业目标的分解强化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从而增强其目的性和自我约束力,重视、把握现在,集中精力完成选定的学业目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成才的主动性。切实可行的学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优势,确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强学业竞争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具体措施

依据各年级专业掌握程度及短期发展方向的差异,可初步进行以下学业生涯规划:

1.大一新生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档案,增加专业职业教育充实新生入学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尽快帮助学生了解所报专业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采取多方向建议、多方面选择的方针,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概念,确定大体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短期学习规划及长期学习目标。

2.大二学生对自己学业生涯规划的修正与补充。接受了一年的大学教育,学生对大学教育的了解逐渐加深。此时,组织同学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近期规划和长期学习目标,使学业生涯规划更符合自己的愿望及发展要求。

3.大三学生对近期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大三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已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通过对上一年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改目标与实际的偏差,完成近期及远期目标的合理规划。

4.大四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进行总结,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四面临毕业的学生,结合三年所做的学业生涯规划及自身实际,合理规划自己的远期发展目标。

(三)积极开展学业生涯规划,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根据以上分析,在高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学生科学合理的完成学业要求,而且是高校促进良好学风建设重要手段。

篇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2年度院级立项课题《职教新干线背景下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项目编

号:MY012C07)的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职教新干线空间教学在高职院校的迅速推广,高职院校开展了“院长话题”、“主题特色空间”、“空间励志园”等

加强学风建设的有益实践,开展班级空间教学互评、构建“空间主题学习馆”、完善职能部门服务空间等是高职院校打造优良学风的

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教新干线;空间教学;学风建设

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队伍日益庞大,学风建设

参差不齐,随着职教新干线空间教学在高职院校的迅速推广,积

极探索借助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切实

加强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把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培养

成符合时代要求和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意义重大。湖南工

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动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在职教新干线空间教学

背景下进行了加强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积极探索与有

效实践。

一、借助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加强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

设的优势

职教新干线空间教学背景下,共建、共享的网络资源为加强

学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习知识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

制随时进行;轻松、愉悦的网络教育情景,促使严肃的学风建设

话题变得生动有趣,调动了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世界大学城空

间给高职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院长话题”为加强学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院长话题”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首创的互动栏目,每

一期都围绕一个师生关心且事关学校发展与师生进步成长的话

题,展开深入探讨,全校参与,在经过全面广泛的讨论交流后,

整理成院长话题综述,全面的整合梳理各种观点,形成正确的导

向。如院长话题第 2 期:文化课爱你在心却有口难开综述。这期

话题贴近师生实际,全院师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如宁同学认

为:“文化课,爱你在心却有口难开”,这句话说到人心里了。

通常文化课的学习氛围总是不那么理想,并不是我们不喜欢,它

的好处也都知道,但总会因为一些所谓的重要事情把它挤到第二

位。思政课李老师回复说:文化课老师得多思考、多总结。注重

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多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以及未来

职业联系,把知识点讲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点碰撞带来理念的更新和行动的变革,经过本期的话题讨

论,学院积极探索了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鼓励老师理念创新、

知识创新、方法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自主开展能够提高自

身文化素养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和社团活动,使文化素养

与专业技能平衡发展、相互促进。此外,学院加强了校园文化建

设,充分发挥隐性课堂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爱上文化课程、主

动学习文化课程、学好文化课程。

(二)“特色空间”为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教师主题特色空间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特色项目,每

个教师可以利用空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施展才华,使其成为教师

教书育人的支撑,成为学生课程拓展学习、教师专业与学术拓展

研究的开放性平台。如陈老师的《工美星空》工艺美术主题空间,

既有艺术理论的大家讲坛,又有艺术欣赏的精彩视频,既有案例

丰富的工美视窗,又有专题系列的设计总览,更有数不胜数的古

今中外工美美术素材,好似工美艺术的小型图书馆,让广大师生

驻足欣赏,留连忘返。[2]特色空间是学生课程拓展学习与可持续

发展的第二课堂,是教师围绕自己的专业所长与研究方向进行教

研与科研工作、与同行切磋交流的功能强大的练功平台,是教师

个人空间风格与特色所在,拥有持久的魅力,特色空间里浩如烟

海的资源库,源源不断地吸引广大学生把精力从网络聊天,网络

游戏中转移出来围观这些特色空间,从而为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了

教学资源保障。

(三)“空间励志园”为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空间励志园”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运用世界大学城平

台构建网络学生思政教育空间体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

创新性项目。通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学生人人拥有

空间的优势,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青春旗语”、“时事政策”、

“文明修身”、“感恩诚信”、“致美星空”、“美院之星”、

“遵纪守法”、“励志成才”等栏目,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理论

指导和实践机会,为全院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空间励志园”覆盖了学生日常活动、党团建设、时事政策、

文明修养、遵纪守法、校园文化、学生资助、就业创业等方面的

内容,通过链接学院领导、教师的空间,师生在网上交流意见、

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空间里学习、了解时事、掌握党建

知识、提高自身修养。通过世界大学城这个网络平台选取最优秀

的德育资源,为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二、职教新干线空间教学背景下加强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学风

建设的途径

(一)开展班级空间教学互评,建设团结共进的优良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是在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

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它通

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好的班风是

优良学风形成的基础。

借助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开展空间教学互评,有助于形成团

结共进的优良班风。首先,开展班内作业互评。传统的作业点评,

一般放在课堂上进行,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老师只好压缩讲

课时间,这样会影响到知识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不利[4]。

借助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我们利用课外时间在空间中进行点评,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分析、思考,点评会更客观、措辞

也更准确,老师点评后班内同学之间互评,在互评中达成共识,

既避免了老师点评的主观性,又有利于同学之间学习先进,取长

补短,然后评选出优秀作品或作业在空间中展示,学生关注度必

然提高,为此绝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会十分认真,基本可以杜绝应

付、抄袭的现象。同时,也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股较劲比学习、

比质量的学习风气。另外,进行班级之间的作业互评。在班内互

评作业的基础上,选出优秀作品在不同班级之间互评,在职教新

干线网络平台上,人人有空间,能够比较容易的实现班级之间互

评,从而公正公开地选出优秀班级,这样既有利于班级之间的竞

争,向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又有利于班内同学团结共进,为了

个人发展和集体荣誉而努力学习。

(二)构建“空间主题学习馆”,打造学贵以专的优良学风

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

重要指标,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左传》云:“学贵于专,好学而不腻。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

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由此可见,“专一”于学

习是多么重要。

“空间主题学习馆”试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教师优秀

主题特色空间及相应的创新项目特色空间集合成群。如由工美星

空、中国蓝等几十个“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师主题特色空间构成

的“工艺美术空间主题学习馆”,由难得设计、金剪刀等几十个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主题特色空间构成的“艺术设计空间主

题学习馆”,由魅力口才、老树着花文学驿站等十几个人文素质

类教师主题特色空间构成的“人文素质空间主题学习馆”,由创

业学堂等几个有关就业创业职业指导类教师主题特色空间构成

的“就业创业职业空间主题学习馆”,由励志园、怡心园及若干

辅导员空间构成的“呵护学生成长空间主题学习馆”。五大“空

间主题学习馆”以专业思想教育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为载体,以就业为导向,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有为的学习精神,

塑造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三)完善职能部门服务空间,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校风

校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是

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优良的校风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

保障,对推动学校发展、实现办学目标极其重要。

加强校风建设,需要学院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依托职教新

干线空间教学“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的优势,团委牵头组

织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系列活动,由学院领导、专

业老师、公共课老师在空间里推荐人生励志、专业学习、素质修

养等必读书目和选读书单,学生在空间晒读书笔记;团学会举办

“最影响我的一本书”评选、“好读书,读好书”征文设计大赛

等活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图

书馆开展“你看书,我买单”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把自己想要买

或想要读的书挂在空间活动栏目,组织者收集信息之后,把大部

分同学想看的书统一购回, 存入图书馆, 既充盈了图书馆的内容,

又能使学生不花钱及时读到自己想读的书籍。教务处依据学习成

绩前十名评定“学习十杰”,在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上宣传他们

的学习事迹,鼓励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另外,评定

学习成绩进步奖,让后进生看到希望从而增加学习动力。学生处

在空间励志园组织评选自强之星,创业之星等美院之星,鼓励学

生自立自强,通过上述活动树立榜样,扩大宣传,营造积极向上、

争先创优的优良校风。

参考文献:

[1]刘凤姣.“空间励志园”——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网络学

生思政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85.

[2]李永红.初探职教新干线空间群组功能在教学与管理中的

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3):65.

篇3

一、当前高校学生学风问题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是好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但当前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换导致入学门槛降低,以及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给高校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高校学风建设形势严峻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2]:迟到、旷课严重,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宿舍里上网、玩游戏、追剧;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等等。总结来说,高校学风建设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境:

1.学习目标缺失,危机意识缺乏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目标明确,就是考取大学,而进入大学后则认为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不能及时树立新目标,或者说家长及中学教师给予了“大学很轻松,玩着就能过”的错误理念。理想的缺位、认识的片面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目标缺失,且认为毕业尚远,寒窗苦读十二载,现在要充分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从而缺乏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

2.专业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不高

学生不能适应“基础知识学习”到“专业学习”的过渡,且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专业知之甚少,很多学生的专业是家长或老师代其选择,或者因为成绩的限制,调剂为非志愿专业。因专业兴趣缺乏,逐渐对专业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演变为排斥和逃避的心理,出现过度上网、游戏、追剧等行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

3.学习方法改变滞后、学习纪律不严

大学教育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上课只是起到引领、提示的作用,且课时短、容量大,学生不能适应从高中灌输式的被动学习到大学探索式的主动求知的转变,呈现出“跟不上进度”、“一拖再拖”的现象。大学里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习惯养成,学生在脱离了高中阶段学校和家长的严格管束之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不足,出现了自由散漫、纪律松散的现象。

二、造成高校学生学风问题的原因

1.缺乏理想信念,学习动机模糊

荀子言“志不强智不达”。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为谁学”,没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做支撑,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学习原动力。

2.诸多客观因素阻碍学风建设顺利开展

首先,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不如有个好父亲”等歪风邪气,甚至有家长或者中学老师“大学学习很轻松”的错误理念灌输,以及大学高年级学长对“60分万岁”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对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扩招形势下学生人数增多,而相应的教学资源有限,增加了学风建设的难度;再者,传统授课方式存在弊端,部分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一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受学生教学评价的制约,为得高分出现“媚学生”、“不敢管学生”的现象[3],严重影响学风建设;最后,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电脑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而这些电子产品功能的扩展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也极大干扰了大学生的学习。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学风的形成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要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实现良性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促其“想学”;需要老师的引导、平台的推动,使其“善学”;需要管理与监控等教育手段的运用,保其“勤学”;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乐学”。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所在。志当存高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来激励学生,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感召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学生,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有效抵制社会不良理念的侵蚀,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正确对待学习、学术,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的一种态度和方法[4]。尽快适应中学到大学的改变,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就辉煌人生。

2.整合学校学习资源,创造安定学习环境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学习资源紧张、学习场所紧缺,尤其是临近期终考试时。另外供考研同学学习用的教室太少,甚至出现“一座难求”、“花钱买座”、“早6点出门排队占座”的情况,且自习场所不时有人打手机、聊天,打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建议高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习生活环境的硬件建设,多设置自习场所,为学生创造安定、安全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良好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硬件保障。

3.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科学、严谨的教风可以带动学风、促进学风的发展,对学生产生“从游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5]。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学术水平,做到有德、有才、有爱、有严。有高尚的师德,学生才乐于追随;有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教学才能,学生才能受到点拨与启迪;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愿意亲近;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学生才会敬畏,不敢懈怠,从而实现春风化雨的教化。同时,作为教师应坚持原则,坚持底线,勇于负责,针对课堂出勤率低、学习氛围差和上课违纪等纪律问题要敢于亮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领学风建设。

4.立足学涯规划,发挥辅导员督导作用

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应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立足于学生的学涯发展,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大学各阶段的特点,以学风建设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并督促落实。大一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学习动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管理(如大一强制规定上好晚自习等措施),做好过渡引导,不可放手太快、太急;大二要求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确定主攻方向,培养综合能力,可以英语四级为抓手,培养学生树立目标、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理念;大三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职业技能,鼓励创新教育,并以考研为着力点,培养学生自己做出人生抉择的能力,砺炼其坚定的学习意志,统筹安排学业的能力,并通过其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感染周围学生,带动学风建设;大四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就业择业教育,引导角色转换,助力自我突破,并以自身经历引领带动学弟学妹。从而有效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形成良好学风、良性循环。

5.搭建学风建设平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平台共同推进,促进学风建设深入开展,助力学生历练成长。如: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递学科最新前沿信息,拓宽专业视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注重朋辈辅导,树立优秀的学习典范,将某一方面领先的学生引到台前,将其经验推广到同学当中,营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深化第一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创建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建立就业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第二课堂教育,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启发式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动脑筋想办法来改进方法、节约成本、提高性能等,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严明学风纪律要求,建立学风监控体系

要保障学风建设,严明学习纪律要求并建立健全的学风监控体系势在必行。要让学生熟知学生管理、学风建设、违纪处分、学业警示等相关规章制度,从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将考试违纪导致的后果让学生理解吃透,以考风监督学风,引导学生不能有侥幸心理,功夫要下在平时。当学生所学达不到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时,严格执行学习警示、退学警示制度。建议大学推行淘汰制度,不做“温水煮青蛙”,严进严出,保证培养质量。当学习不及格情况达到一定程度时,坚决劝退,从而使学生形成危机意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不掉队。学风建设有效推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自管”与“他管”完美结合,保障学风建设持续进行。要加强任课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加强监考老师对考试过程的监控,加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如上课考勤、是否存在沉溺网络、沉迷游戏等行为),特别通过学生自律会组织对学习行为常规化的检查,强化学习纪律,并将其制度化,实现“罚有所依”,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7.重点帮扶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特点,确定重点帮扶对象,提高此类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推动学风建设。关注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督促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组织高年级或同年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一对一”、“结对子”辅导,帮其树立信心,勇于挑战;关注心理出现不适的学生,通过心理疏导,释放其压力,并以健康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心他们生活,激励他们成长,通过资助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对于专业学习特别困难或无法建立专业兴趣的同学,建议通过休学、留级、退学或调整专业来调整认知。

8.结合家庭教育,发挥家长作用

家长的亲切关怀是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虽然大学生普遍远离家乡,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距离已不成为限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大学的表现,强化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可采取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快捷方便的方式实现信息沟通,还可以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新生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能够建立大学教育认知,并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思想不稳定、学习兴趣不高、沉迷游戏、出现学习困难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反馈,并征求家长意见,找出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做到点面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家长也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关心孩子成长,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并教会学生感恩,从而珍惜来之不易大学就读的机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与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6]。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大环境的推动,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家长高度重视,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而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李娜 范勇 郝军 单位:济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焉丽平.独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风建设策略分析.教育现代化.[J].2016,(4):170-171.

[2]赖军辉.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6,(8):112-113.

[3]邹团.论“师道尊严”与当代高校学风建设.高等农业教育[J].2013,6(6):71-74.

篇4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首先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风不好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正确,一些大学生自从进入了大学,就把学习抛在了一边,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一些大学生看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自认为学习也是无用,信奉“读书无用论”;还有的学生本身家庭背景较好,根本不愁找工作,不把学习当回事,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还有的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把学习当成了为己谋利的工具。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正确,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摒弃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珍惜大好青春,努力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夯实自己的学习基础。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向同志学习,努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二、明确学风建设任务

学风建设是一个涵盖万象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学风的建设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学风建设任务,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的学校的着力点可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有的学校的建设重点可能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有的学校可能是学科建设。虽然着力点不一样,但总任务是一样的。因此,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风建设计划,并且学风建设的总计划还要划分为若干个小的计划,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

学风建设要找到重点问题,抓住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教学工作。不仅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的问题上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风建设任务,各院系也要充分认识自己院系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样全校才能形成一个共同建设的局面,学风建设任务才能更好的完成。

三、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风建设工作要想落到实处,就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规章制度要具体、全面,最好能够和学风建设任务相结合,能够对学风建设的计划和任务作出

指导。

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先明确学风建设的任务,根据学风建设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学生违反学风建设的行为,都能从规章制度中找到明确的规定,对学生的违反行为作出明确处理。工商管理学院还创建了预警机制,对学生的行为作出预警,这样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总之,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得学校的学风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四、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机制的作用,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学校教学体制改革。

(一)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纸空谈。因此,必须重视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第一,要把科研工作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在开展一些科研工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大学生吸收进来,在自己的指导下,让大学生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199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提出的本科改革建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完善教学制度,为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应当为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保证教学内容有条不紊的推进。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对教学主体—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风的建设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为学生培养一支精干、优良的教师队伍,为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提供保障。

五、创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重要的是创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要借助信息化的优势,课堂教学方式由普通的教师授课转为网络课堂,集中全国优秀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学生就可以借助网络化工具实现实时学习,不用再担心课堂上没跟上老师的进度。老师也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平台,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下载,并可以在教学平台上给老师提意见、提问题,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上传作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方式。

六、结语

学风建设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对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好的学风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因此,应当把学风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应当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学风建设任务,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顾锦春,叶剑飞.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58).

篇5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construction of style of stud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21-02

0 引言

学风建设是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树立严谨治学的优良风气,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当前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1 正确认识学风及学风建设的内涵意义

大学学风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它是回答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从实践上来讲,它是回答如何营造和如何建设的问题。高校学风时时刻刻都在对大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健康成长。

1.1 学风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科学的精神认识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当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学习观,已然成为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个体生存息息相关的根本问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提出:“终身学习是生存的前提”;1994年,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世界第一次终身学会强调:“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我国于1993年、1999年和2001年分别提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建构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实践证明,立足于当今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必须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1.2 学风是高校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大学的无形资产和财富,大学的风貌和精神的体现。高校学风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反映着学校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与管理水平,它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知名度,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1.3 学风是大学生治学精神和态度的集中体现。大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理由有三:一是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是高校学风的本质,离开大学生的学风,高校学风就无从谈起;二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三是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精神是评价高校学风优劣的主要标准。

2 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就业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上的主体地位正在弱化。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学习兴趣降低等思想问题;同时存在逃课、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泡网吧等厌学现象。学风建设的好坏,归根结底是大学生的内因在起作用。

2.1 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存在厌学心理,经常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缺乏对自身的长期规划,对学习抱“实用主义”心态,忽视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

2.2 学习方法和时间分配不科学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的主要方式由督促转变为自觉,部分学生未能很快实现角色转换,由于不懂得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平时学习又不够努力,临阵磨枪,过于迷信和依赖任课教师考前所划重点,背诵大量课堂笔记,囫囵吞枣,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2.3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和学习态度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存在着正相关性。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评价教师受欢迎程度的一项重要因素,学生渴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经验不足,指导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失去兴趣,教学得不到认可。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期望值很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及授课质量对高校的学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对大学生来说,同学关系在其学习、生活中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个寝室的所有同学不学习而集体上网吧、玩游戏、打牌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同一寝室同学作为接触紧密的学生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对他人起着很大的影响。

3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合理开设和设置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结构。通过选修课、论坛、讲座等教学媒介,将先进的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载体,如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的习惯,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及涉猎各方面知识,建设交流互动的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及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3.2 加强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和智育不可分割,个人的品质道德与学风问题息息相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学风教育,鼓励优秀个人,宣传先进事迹,跟踪教育特殊群体,建立特殊群体档案,构建“学校、家庭、个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把思想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在学生中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教育,正确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实现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准则。

3.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高校的教风与学风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因此,高校必须严抓教学环节,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切实提高课堂质量,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严谨治学,从严治教,形成良好的教风氛围,带动优质学风的发展。

3.4 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特点,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通过开展学习型、科技型、技能型活动,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日、机器人大赛、科技作品节等,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调动广大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3.5 规范学风教育制度 健全的学风教育制度是学风建设发展的基本保障。针对现阶段学生学风出现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学风教育制度。

3.5.1 建立健全的考试制度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诚信品德的检验指标。作为衡量学校综合实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的考风,无疑是培养良好学风的重要手段。严格考试要求,严肃考风,严格评分标准,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严肃处理考试违规作弊的学生;严格考试纪律,加强学生诚信品德和考纪教育,加强考试制度的宣传教育,签订诚信考试责任状。

3.5.2 建立健全的考勤制度 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是学生学习动态的最直接反映,是学生自觉性学习的重要依据。考勤制度一般包括课堂点名、晚自习出勤等,应重点检查正常课程及晚自习的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严格管理,及时通报,并按照学校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条例,予以批评教育或处分惩罚。

3.5.3 建立健全的宿舍管理制度 宿舍是学生学习和休息的重要场所,直接影响学风的建设,应严格规范管理大学宿舍。在就寝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晚归、不归等情况,重点检查上网、玩游戏等,督促学生的就寝秩序,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身体健康。在卫生方面,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制定合理的监督惩处制度,保证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学习氛围方面,每年评选优秀学风宿舍,作为典型进行宣传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宿舍学习气氛。

总之,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主旋律,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性的根本任务。我们应该正确剖析高校学风现状,发现其原因所在,并且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从而推进学风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鹏,林强,林畅.构建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2):120-122.

[2]邵宝健.从学生管理角度浅谈高校学风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116.

篇6

1.各年级学生的学风状况及其成因

1.1 一年级为学习迷茫期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面对新的环境,在学风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是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是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的,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又会使得他们更加的想家,导致情绪不稳定,没心思学习;大学的学习模式不同与高中,部分学生课堂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课后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学习;部分学生甚至将“60分万岁”的错误观点奉为信条,因此盲目的投入到了众多社团活动或者是流连网吧,丧失了学习的动力;部分学生是被调剂进入现在的专业的,由于对专业的不满意,不知道所学专业前景如何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等,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总之大一的学生处在环境转换的适应阶段,是一个矛盾形成和隐蔽的阶段,也是一个学习的迷茫时期。

1.2 二年级为学习分化期

进入二年级,经过了一年迷茫的时期,随着对环境的熟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的频繁,大多数学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一时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整个大学的全盛时期。那些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在大一时就是踏踏实学习的同学会更加意识到大学学习的紧张和难度,开始专心读书,并且开始认真思考、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对于是考研,参加工作还是出国深造,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会在课外补充相关知识以丰富对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而那些大一时就学习松懈不认真的、生活懒散、沉迷网络或因交友出了问题的学生,他们将不挂科、取得毕业证书作为自己的目标,当然也就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大一学习成绩不太好,自我反省之后开始努力,争取进步。

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阶段。大二年级结束后,每个学生在集体中的定位也基本形成。部分学生被各种荣誉环绕,学习动力较足;部分学生则经常被老师批评、考试补考、受到处分等,失去学习兴趣,迷失方向,没有学习动力,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1.3 三年级为学习问题爆发期

到了三年级,在前两年累积的各种问题也发展到高峰,于是三年级大学生处在了矛盾爆发和转化的阶段。有明确方向和目标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了较好的自学能力,精力集中地向高标准努力,准备考研的学生则整日埋头苦读,准备就业的学生则努力增强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筹码,准备出国的则在各种学习班间奔波。

贪玩、懒散的学生则感到了深深的危机,其中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反思,重新审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他们加倍努力学习,恶补之前拖欠的课程,且颇有成效;另一部分虽然也意识到问题,但还是不能正视学习,彻底的成为了学习困难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在感叹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同时,工作、升学的压力也更加明显。

1.4 四年级为学生毕业前最后努力

大四学生的大部分学习任务已经完成,毕业即将来临。大四上学期是学生最忙碌的时期,考研的、出国的学生埋头学习在做最后的冲刺;准备就业的则将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与社会联系起来,对社会政治经济非常关注,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到了大四第二学期,考研的学生在准备复试的同时留校安心做毕业设计,力求拿个好成绩;签了工作的大部分人在奔波于学校与单位之间,工作实习则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任务。这一时期学生忙在考研、求职、实习和毕业设计间忙碌,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就业前景关心随之多起来,随着毕业去向大局已定,他们在为使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而努力。

2.加强各年级学风建设的建议

各年级学生在学风上存在的问题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驶向理想的彼岸,高校应该在认真贯彻16号文件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工作方针,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1 做好一年级学生的入学教育

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用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握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一年级是大学生理想起航的阶段,要通过系列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的转变,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刚一入学,新生对专业的概念很模糊,可以安排专业课老师多和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出路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够课堂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往,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班级风气,以形成良好学习风气。适当的将一年级的课程排的相对紧凑一些,让学生将更多是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经过紧张的高考生活,一下子过渡到非常轻松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会失去自制力,一旦养成上网游戏、懒散的习惯,想要改变十分困难,这也是导致学风差的原因之一。

2.2 加强二年级学生的警示教育

2002年媒体报道了某高校叫“小良”的学生,大学四年将父母卖血挣来的6万多元钱花费在玩游戏、谈恋爱上而荒废了学业,游荡京城,这被称为“小良现象”。针对二年级容易出现学习困难、沉迷网络、感情困惑等问题,可以重点在二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小良现象”道德警示教育,并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时代先锋、道德楷模、杰出校友的事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会感恩,承担责任,勇往直前。这样通过正反方面的事例,让学生重新审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二年级最容易引发各类心理问题,这一阶段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随访。让学生明白,成长是一个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在社会实践中磨练的过程。

2.3 引导三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思想成熟、目标明确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引导他们分析个人情况结合社会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通过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做好他们的思想动员工作,坚定他们的信心,引导他们只有树立顽强的毅力和信念,刻苦学习,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进一步深造。同时可以邀请往届已考上研究生的和大三学生一起交流经验、传授复习方法,为他们的复习备考提供有效帮助。准备就业的学生则是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能够使很多学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将来他们进入社会的有力保障。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从思想上重新重视学习,督促他们抓紧时间恶补落下的课程,告诫他们如果再不努力很可能毕业都会出现困难,最终荒废学业。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不同状况的学生则向着各自的目标去努力。

2.4 树立四年级学生的合理就业观念

进入四年,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考研、找工作,在课程安排上会相对宽松些。这段时间务必让考研的学生一定要坚定信心,安心复习,做好考前的最后冲刺,不要因为其他同学找工作,而受到影响无法学习,蠢蠢欲动。找工作的同学面对当前高度竞争的就业市场也不要茫然不知所措,流连于招聘会而无心学习耽误了功课。学校可以在组织好就业指导课教学同时,通过开设专就业题讲座、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通过对企业、市场的调研,向学生及时传达就业信息,保证绝大部分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形势,顺利就业,同时还保证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不耽误学习。

3.结语

总之,学风不仅体现的是学生的状况,而且还与高校教风、校风关系密切,只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风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篇7

学风;少数民族大学生;建议

优良的学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在大学里要经历四年的大学时光,一言一行都打上了大学的烙印,各方面的发展也受到了学习风气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优良的学风可以让人的心境平和,避免心浮气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可以使大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磨砺出坚毅的品质。学风的好坏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石。一方面,好的学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对他们的人格塑造和品格修养的培育有较大的帮助,使他们更能全面的了解自身优劣,扬长避短,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以后走向社会也能够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差的学风不仅会让大学生懒惰,不思进取,在学校违反校纪校规,走出校园也有可能违法乱纪,危害社会,而且也会使刚入校时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大学生在不良学风的影响下,成绩下降,懒散度日,甚至误入歧途。因此,高校学风的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和每一个大学生都息息相关,影响着他们的一言一行,是他们成才的保证,这种影响的范围之广,时间长远,都是不可预见的。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都为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对自身有很大的期待,学习积极性很高,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想要获得优异的成绩。这是非常良好的现象。只有少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想要取得及格的成绩,对自身的要求略低。存在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来看,首先,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从高考后填报志愿专业时,就是十分不清楚的。他们只是想要上大学,而对于专业认知和选择上基本没有任何概念,对专业缺乏客观而理性的认识,因此对选择专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是多数教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特别重视,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汉语基础和他们自身所拥有的语言优势,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够准确。二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和规划,往往都是一些在学校教授公共课的教师来进行短暂的指导,并且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从而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获得学分来学习这门课程。从高校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多的关注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率,而没有在学生学习期间有与之配套的比较完善的职业规划和引导。而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南疆地区,那里的教育观念落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就对学习缺乏兴趣。同时南疆地区的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因材施教、学以致用这些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很好的运用。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使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缺乏一定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更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不良学风的管理,各项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备。最后,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教育力度不够,汉语课程起步较晚,课时安排较少,对教师的双语培训较少,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基础较差,在大学期间学习吃力,与汉族学生沟通不便,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影响今后的发展。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最大的学习困难就是汉语不太好,特别是民考民的学生。因为汉语不好,在学习上就比较吃力,理解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沟通不便,也就无法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风建设策略及建议

(一)教师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等的基础上。目标不可设立的过低。低目标容易实现,但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目标也不可过高、过多、过强。目标可以分为中期、近期、当前的子目标,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直到成功。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少数民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就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还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介绍他们所学专业的详细情况,专业背景和就业前景,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二)教师要注重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不要一味的灌输,应该经常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独立思考,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授课时,语速要较为缓慢,还要随时询问,让他们提出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经常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想法和学习心理,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使他们对专业课学习更感兴趣。

(三)教师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学习

一是要教师自身提高授课的积极性。大多数大学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激情,通常扮演着独角戏,在讲课时忽略学生的反应,对学生在课堂上不良行为也不予理睬,导致学生上课习惯性不听老师讲课,课后也更不会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精神饱满,富有激情,积极与学生互动,把学生的积极性也带动起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主动学习。二是教师应该多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汉语不太好,所以会比较自卑或者性格内向,教师应该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的和别人交流,积极思考,敢于向老师提问,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师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个人美德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其中律己修身就强调纪律观念的重要性。教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涵盖了纪律观念的教育,同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其他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还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防微杜渐。

(五)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管理制度

各少数民族大学形成一套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强化大学学风建设,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能力,更好的为新疆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总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学风问题,主要是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纪律观念不强。产生不良学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建议措施也是多样的。本人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语言差异和基础教育差异,与普通汉族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有很大的不同,是值得调查研究的。

作者:刘渠蕙 单位:新疆伊犁州社会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葛春晓.浅谈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2010(2).

篇8

一、大学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大学的学风建设首先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学习风气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是值得欣喜的,同时也是迷茫的,不同渠道的“声音”对他们影响很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不会再像高中阶段那样努力学习了。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出现厌学情绪,认为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已没有兴趣再学习,枯燥的学习生活与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根本就是矛盾的,于是出现了上课迟到和缺课现象,以及活动中表现积极、学习中一蹶不振的现象。对他们来说,此时容易丧失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如不及时纠正这种思想,久而久之,这样的学习态度就形成一种惯性。这种不思进取的学习风气不仅会影响到其他同学,而且会对学校以后招入的还没有“抵抗力”的新生造成恶劣影响,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学风建设的关键问题。

(二)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平衡问题

教师在大学学风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是否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对学生是否公平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当前,影响教师教学态度的首要因素是教学与科研的平衡问题。在大学中,教学和科研处于同一个级别,但科研和教学给教师所带来的收入甚至是社会经济地位相差较大,因而轻教学重科研的风气一旦蔓延开来,教师就不会全身心地将精力投入到向学生传授知识中,也就不存在乐教敬业的精神,这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很不利的。而重教学轻科研的做法同样不可取,做科研能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它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授更多实践的知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探究和学习兴趣,因而学风建设还需要教师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在一所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教学和科研问题是教师需要平衡好的重要问题。

(三)高校管理问题

高校的管理问题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学风建设。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需要具体体现在对每一名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上,体现在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的阶段性目标上,一步步逐渐完成。如果高校没有严格的治学管理,没有专门针对学生建设的宗旨和目标,没有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没有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出发点,那么学生在学校就体现不出他们的中心地位,也可以想象出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想要建设良好的学风何其困难。

二、大学学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根据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笔者对以上几个问题提出几个解决的建议。

(一)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

针对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及时引导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世界观。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是最容易受别人影响的群体,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对他们的影响,他们会本能地认为他们是过来人,从而表现出什么都应向他们看齐的态度。对于好的方面,应该加以鼓励学习;有关学习风气的方面,班主任和辅导员则需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问题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

具体的尝试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要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爱好,并帮助他们早日确立学习目标或理想,然后通过设计学习计划,思考如何利用大学几年的时间去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自我规划与执行能力。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自己的理想,不要因为改变了学习环境,或没有人监督而产生排斥学习的情绪。对于每一位同学的目标,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及时给出建议,防止因出现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目标而让学生产生无法达到既定目标的失败感。对学生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要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完成,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展自控能力。此外让各年级学生多去参加校园招聘会,了解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具体要求,让学生了解现在的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从而增强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动力。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效果和达到学习目标是大学生应该尝试做到的几点内容,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做一个公正的评价,了解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找到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办法。同时也要正确对待学习在大学生活中的地位,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总之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是大学学风建设的第一要素。

(二)发挥教师主导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教师的工作是离不开学生的,给学生合理的指导是教师工作的本质要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大学生已经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对教师言行的观察判断教师是怎样的人,一旦他们认定一个教师的印象后,就很难改变。所以班主任和辅导员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及时帮助他们,并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当前的学习目标进行思考。

对于课程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上课时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在课下也要对科研有严谨的精神,二者互相促进,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科研中得到解决,在科研中解决好的问题又可以促进教学。同时在课上与课下要对学生表现出一致性,这会让学生更加尊重老师,并能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端正的学习和科研的态度。因而教师主导性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把言传身教作为工作的核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树立优良学风,而且对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能形成正面影响。

(三)加强高校管理机制

学校的管理对学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出在对学风建设的制度制定方面。制度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做到对学生素质有要求,对学生学习目标有要求,对教师治学态度和教学任务有要求等。只有加强这几个方面的管理,一切以学生为本,才能更好地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结语

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不仅仅是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还有其他多个方面的影响,如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管理,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等。但对一个学生来说,外界因素只能起到促进与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应当意识到好的学风对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大学的学风建设一定要以学生的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同时注意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尽早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达到学习目标的可实行方案,有针对性地、一个一个脚印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沁平.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3-5.

[2]金一斌.学风建设:培育高尚灵魂与独特气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2(08),1.

[3]刘洁,王婷.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校学风建设评价研究-以A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236-239.

[4]龚成.对当代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9(3):69-70.

篇9

学风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一种良好的学风的形成需要大力的倡导,也需要教师、学生和其他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1]。学风建设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做人之风。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培养教育下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2]。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散、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够明确。从根本上讲是由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而导致的。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很难获得当代学生的全部认同,只有牢牢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融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为一体,塑造新的理想信念教育,并让这种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部成才动力和学习动力。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原则,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全面激发学生内在的成才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3]。只有不断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才能使学生激发和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才,这是大学生学风建没的基础工程。

2.建立全方位的学风支持系统.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4]:着力加强学风建设。要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要完善学术规范,加强教育引导,将校风、教风、学风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形成重质量、重效益、重长远的正确导向。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踏实严谨的良好品质。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每个师生员工,而且与学校的文化精神、管理体系密切相关。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学校教学、行政、后勤等各方面的引导和推动,需要纳入高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要与教风、管理作风、服务作风相结合。学风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上。学风建设体系主要包括学风建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和考评体系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可能会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高校在推进学风建设时。必须从全局出发,分阶段设计、分序列管理、分层次要求,使学风建设取得实效[5]。

只有建立完善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才能建立健全各种有效机制。才能让各种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才能让学风建设渗透到高校办学的各个角落。完善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要由学校牵头。由教务、学工、组织、人事、宣传等核心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护学风、以环境育学风"的建设原则。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充分利用各种建设载体。营造浓厚的学术学风氛围,杜绝各种不良学风行为,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向上,共同营造优良学风。

3.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提升学风建设实效。

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更在于造就人才,养成健全的人格、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地,因此,学风建设一定要把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通过调查反映出学生对综合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从这个角度理解,学风建设内涵是根据时展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社会人才。针对学风建设调查现状。我按照新的学风建设内涵要求。就学风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转变教育观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通过知识传授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行、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高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人文教育、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摆脱各种功利主义教学思想。让教学技巧不死板、教学内容不枯燥,真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另外还要通过实训课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成才。

第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落实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意识等,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校园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实现的各种载体,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本着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让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素质教育功能,真正促进学风建没发展。

学风建设是高校长期发展的根本性任务,是全校师生员上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提高对学风建设的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建设机制,提升办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

[2] 宋美兰.高校学风建设简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6,3(1):163。

篇10

现实中,经常发现对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认识不清或能力不足的学生,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最终导致学业失败的情况。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学生自身原因”就完了,更应该负责地从学校的教育或管理上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在此,提出以下建议:(一)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适应性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大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大学学习中学习计划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明确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计划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二)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认真组织和开展“谈理想、定目标、做规划、见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做到全体参与,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规划,人人有行动;发动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建设目标”和“班级学生规则”,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互帮互助,督促全班同学朝着目标、执行规则、付诸行动。(三)辅导员老师要从培养学习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理解并掌握自我激励、自我定向、自我引导、自我发现、自我调控、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方法,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七个关键点。辅导员老师可组织班干部和部分学生骨干,有目的地选择典型事例(案例),通过精心策划和编排,在主题班会或班级活动中,用情景再现的艺术形式,将上述方法呈现给班上每一位同学;在班级管理中,自己也要注重这些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尽快学会自主学习。(四)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选择那些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帮助其提高自我规划、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能力。要将网游成瘾学生的教育转化作为重点,想办法、下功夫、用措施,争取实现突破。(五)通过辅导员老师,邀请高年级中成绩优秀、全面发展、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就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与班级学生开展宣讲和交流活动,激励学生学先进,赶先进,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早日成才。

二、加强学业指导,改进学习方法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很重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调查发现,我校有近44%的学生处于“有目标,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状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有一成的学生“不知所措”。鉴于大学学习有别于中学学习的固定模式,不同专业在知识、能力的传授和建构过程均不相同,指导学生尽快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很有必要。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发挥专业导师对学生学业的指导作用。要把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指导学生的学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学习资源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选课,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检查和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等,纳入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范围。专业导师还应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当大的偏差发生时,与学生主动沟通并能与家长和任课教师共商对策。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定期考核,督促专业导师认真履行职责。(二)发挥课程主讲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因为学生是否会学习,课程主讲教师可从他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上观察出来,而且课程主讲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举措指导学生改善他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见面最多的是课程主讲教师,对他学习方法形成影响最大的也是课程主讲教师。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认识上和教学管理机制上,使主讲教师承担起教会学生学习这项工作。(三)学校应将检查督促专业导师的学业指导情况、课程主讲教师的学习指导情况,列为校、院两级教学督查组成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如果教学督查者认真考查一个教师进行一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关注他“授人以渔”的活动和效果,那么完全可以发现他教学上的亮点和缺陷,并进行有效的点拨和鼓励。与此同时,对教师工作的考核,除了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的评分外,应增加对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成效的评分。(四)学校应将“大学生学习指导”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也可依托相关部门探索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或建立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有关学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咨询服务。(五)辅导员要把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包括学习方法指导)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落实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和管理工作中。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思想,丰富班级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新灵活多样的组织模式,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强化自主管理,养成文明行为

在宿舍、教室或图书馆自习室的调查中发现,在我校的少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着不懂礼貌,不懂尊重,不遵守时间、纪律、规矩,不讲公共卫生,不讲秩序的情况;在校园里,我们也很容易就会看到一幕幕学生恋人过分亲昵的“镜头”。这些现象恐怕不只是在昆工存在,但确实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在行为养成教育上的“缺课”。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为促使大学生行为文明养成开展教育,进行“补课”。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发挥学生党员、团学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依据《准则》要求,联系实际,制定本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以及监督执行的措施;并先行实施,做出表率,发挥好示范和带头作用。(二)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规范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在学习提高、先进示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教育实践范围延伸到全校各班级。引导各班级依靠全班同学,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准绳,明确班级建设目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创新班级管理方式,以集体的力量促进全班同学发奋学习、言行文明、共同进步。(三)完善校院学生会组织的职能或创新学生组织形式,发挥学生组织在宿舍园区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协助和配合我校“社区三进”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日常生活中文明行为的养成。(四)鼓励教职员工除了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外,在遇到学生有不文明行为时,及时给予提醒和教育;学校相关管理服务部门(单位)要完善规章制度,除了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外,还要发挥好育人作用,对管理服务过程(含场所)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五)探索成立校园文明纠察队等公益性学生组织,指导并支持其开展校园“文明执法”行动,促进我校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优化激励机制,引导全面发展

篇11

一、目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1]

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貌,它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行为特点和风尚风气[2]。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及学校发展的不良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内驱力,主动性差,自律性不够。

由于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有些学生往往学非所愿、学非所长,又没有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对专业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丧失学习动力。还有些学生将学习当做一项父母、老师交待的任务,主动性较差。

2.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些学生学习还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实用主义”色彩突出,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

3.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标不明确。

有些学生不能合理评价自身专业优势,不能客观定位个体就业前景,在实现个人理想、满足父母意愿和符合社会需求之间没能找到平衡点,迷茫与无奈影响了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进而影响了其学习目标的确立。

4.学习方法不适,学习习惯不良。

许多学生已经适应以往高中讲授式教学、“题海战术”,进入大学后,对于大学快节奏、自主式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适应;有的学生习惯过去老师和家长全天候的监督与管理,自我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较差,若不能及时调整,学习问题随即出现。

5.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

有些学生道德感弱化,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纪律松懈。甚至有些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沉湎于网络、恋爱之中,浪费了青春时光。

6.心存侥幸,作弊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临近考试只能靠“临时抱佛脚”搞突击,有的甚至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7.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进入大学后面临着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不能全面审视大学生活,不能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进而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加之特殊群体如单亲、贫困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增加,学生主动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更加缺乏。

二、产生不良学风的原因分析

1.外因方面[3]。

(1)社会原因。大学生进入高校,半只脚已经跨进了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知识的较快普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随之进入“象牙塔”,学生们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各种不正之风时时吹进校园,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有的同学进入学校以后,不是把学习放在首位,而是忙于兼职、社交等,急于在社会里找寻自己的位置;而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在同学们中间流传,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以后出路如何,关键是家长有没有门路,学习好不好和自己以后找工作没关系,现在这么辛苦学习,简直是浪费时间;而有个别同学竟然信奉“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实在是让人无奈和感叹。

(2)学校原因。学校对学生学习风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教风、教学条件等。在教学管理上,教务部门处于想管管不了,不管又不行的尴尬境地,教务部门往往只能管理教师能否按时上课,对于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的监控,干好干坏一个样,进而导致有些老师上课不认真,敷衍了事;在教风上,教师因为晋升职称等原因,科研压力较大,对于上课不够重视,备课不充分,讲课不认真,教学方式陈旧呆板,与学生缺少互动,导致学生上课毫无积极性;在教学条件上,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许多高校的教学硬件完善没有跟上扩招的步伐,许多学校出现教室、实验室、教学器材、实验器材短缺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建设。

(3)家庭原因。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自认为在学校里只要混个学位证和毕业证,哪怕只有毕业证,以后父母肯定有办法帮自己安排工作,对于学习“六十分万岁”,学习要求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而相反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自我认同不高,认为自己再努力也不会有好的出路,干脆自暴自弃。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几乎不关心,很少跟老师联系,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全凭孩子的一面之词;而有的家长又是另一个极端,对于孩子的管教并不因为他所处环境以及生理、心理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对于孩子在校情况,事无巨细,必须了如指掌,让孩子十分反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2.内因方面[4]。

即学生自身原因,主要包括: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够[5]。国内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在强迫自己学习;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查中,有59%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任务,自身主动性很低。由此可见,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状态不好的动力性原因。

(2)学习动机不明确,专业思想不牢固。在当前的高招政策下,往往是分数至上,学生只是一味地认知学习,接受的都是同质化的教育,缺乏个体兴趣的培养与塑造,对于社会实践与经验学习重视不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连对什么专业感兴趣,自己愿意向哪些方向学习都不清楚,学生普遍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学,为什么学;另外有许多学生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是父母之命或是盲目跟风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而且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加之对于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期望值过高,当进入大学后,自己的期望与现实差距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久而久之,厌学、逃学的情绪与行为就接踵而至。

(3)适应能力较差。许多大学生对于自身所处的学习环境不能保持良好的接触并主动适应,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能够妥善处理,不能够面对现实,出现问题往往选择逃避。

(4)意志品质差,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部分同学好逸恶劳,对于学习缺乏吃苦精神,对于自己要求不严,容易受各种不健康因素的干扰与诱惑,不能够很好地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

三、建议与对策

1.社会层面。

积极关注社会上不良因素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以正视听。对于社会特别是媒体的宣传,不能只为夺人眼球,制造轰动效应,过分渲染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要真正肩负社会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教育感化当代大学生。

2.学校层面[6]。

(1)领导重视。一个大学的学风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不仅只是学校教务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事,学校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学风,把学风建设问题上升为事关学校生死存亡的问题,要有计划、有领导、有组织、有控制。

(2)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推进教学改革。只有与时俱进,深化制度建设,才能保证优良学风建设长期坚持下去。抓教风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严谨治学的态度、探索真知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制度,有效监管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抓教风促学风。此外,高校还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3)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通过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科学分析专业发展前景、正确引导学生职业规划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注意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远大人生理想。

(4)不断强化优良学风意识和纪律意识。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积极倡导文明、诚信、勤学精神,教育学生严肃课堂纪律,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以自身实际行动推动学风建设深入发展。要把高校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实行学生干部选拔、评奖选优、入党、推荐就业等都与学风和学习成绩挂钩的政策导向,让学生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学风建设有力的指挥棒。

(5)注重心理疏导,关注个体差异。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利用广播、宣传栏、网站等载体和方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二是经常性地举行心理学习讲座。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正确对待大学生恋爱、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预防考试焦虑、乐观应对困难挫折等方面进行辅导。三是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有专门人员针对性地给予个别辅导和帮助。

(6)加强过程管理,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开展工作。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科学的学习能力;对于中年级学生,注重培养自我评估能力和综合发展意识,能够理智判断自身优势,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而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学会自我调适,在懂得自我解压的基础上理性择业。

(7)倡导精细化管理,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抓住四个“率”和五个“人数”,做好学风监督工作。四个“率”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考试不及格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研究生录取率,五个“人数”即考试不及格人数、留级和休学以及退学人数、考试成绩明显好转和明显下降人数、学习心理障碍人数、网络成瘾人数。

3.家庭层面。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动机是“家长的期望”,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学生这一动机积极教育学生,另一方面也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消除部分家长不正确的观念,积极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争取家长与学校“同哼一支曲,同唱一个调”,两方面形成合力,督促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4.学生层面。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注重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理想与责任转化为学习动力,主动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与坚强的意志品质,排除内外因素干扰,直面挫折,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蓝图,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中去。

四、结语

学风事关学校建设,高校要勇于面对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认真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只要能够积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校学风建设就一定会打开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徐海英.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132-133.

[2]陈宗泽.关于学风的一些理论观点与认识[J].运城学院学报,2006,24,(3):53-56.

[3]郑欢,栗洪武.地方院校学生学风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61-62.

篇12

1、学校方面。目前虽然学风建设引起了各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但是很多措施只停留在制度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付诸实施。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不断扩招,给学风建设带来巨大压力。许多学校合并成为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这些高校的建校时间较短,招生压力较大,一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就业等学院的发展定位等方面,学风建设问题还没有放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上更看重科研,反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使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做研究发论文上,而把最本职的工作课堂教学放到了次要地位。教师对学风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要求不高,长期下来,学生的不良学风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此外,有些教师只管教不管学,对于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出勤率都视而不见,更有甚者认为课堂纪律是辅导员的事,而辅导员则认为课堂是任课教师的课堂,辅导员的参与会影响任课教师上课,这样的想法使课堂纪律成为一个皮球,在教师与辅导员之间推来推去。

3、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学习动力,高考失利来到高职学校,破罐破摔,自甘堕落。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对专业课、实训课的学习兴趣较高,能认真对待,对公共课、基础学科等理论课不够重视,更有甚者为了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参加多个协会和社团,最后导致学业荒废,本末倒置。

4、社会方面。社会不良风气对高校学风造成不良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诚信不足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从而引发了部分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部分学生有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一部分学生在课上、课下、考场上,都带上了强烈的功利实用和投机取巧色彩。由于大学生对当今社会没有深刻的见解和认识,不能够清晰地辨别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使一部分学生心浮气躁,不能静心学习,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发挥辅导员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人,同时也是大学生的朋友,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应该起到重要作用。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应起到榜样作用,以自身人格魅力和负责的态度去感化帮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教育应以引导、说服方式为主,避免强势的批评和粗暴的训斥,换位思考,以家长的身份或兄弟姐妹的亲情去关爱关心学生。

2、做好监督管理,规范任课教师行为。学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辅相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有句教育名言“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学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主要措施有:

(1)在不同时期召开形势多样的学生座谈会,及时听取并及反映学生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篇13

学风狭义上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问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学风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体现。抓学风,促校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学风建设是个细致的工作,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耐心、细心、恒心和关心才能取得实效。

一、齐抓共管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的好坏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管理者(主要是辅导员和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和学生之间的事情,其实不然,学风建设与授课教师甚至学生家长都有密切的关系。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四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共同管理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点。

1.高校管理者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管理者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学风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学风建设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展开的,学习习惯主要指的是一日常规,包括起床、早操、早读、上课、午休、课间活动、课外活动、自习、就寝等活动,管理者必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加以约束。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起主导作用。除了制度约束以外,辅导员要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就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而言,班主任要主动和本学期所有授课教师联系,记录下学生的出勤情况,针对学生个人实施教育。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是提高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2.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想,只有发挥学生主体内在的自觉性,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形成学风建设的内动力。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专业内容直接为社会所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中学学习抓得紧,大学很放松,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跨入大学,自身角色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转换,对于全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少数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抱着混张文凭的态度,学习没有自觉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这类“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区别对待,重点突破。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更要注意,学习课本知识、期末考高分不是学风建设的目标,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3.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抓教风才能促学风。教师对所授课程应熟练把握,课堂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信息,如出勤如何、积极性如何、作业如何、理解程度怎样等等,这些信息都要有完备的记录,除了教师本人和学生沟通以外,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班级辅导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当前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要求重科研、轻教学,年终考核主要以科研成绩作为评定优良等级的主要标准,职称评定也以科研水平作为主要标准,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更容易得到认可和尊重。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疏于管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漠不关心;另一方面,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得不到肯定,丧失信心,教学热情和积极性降低。所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4.家长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风建设与学生家长也密切相关。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把学习搞好就什么都好”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孩子就是希望”的观念根深蒂固。高中学习阶段的“陪读”现象屡见不鲜,可这种重视主要停留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因为孩子在家长身边,方便管理。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了,自己就“解放”了,殊不知考上大学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解放”不是放任自流,家长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作为管理者,应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配合学校共同进行管理,这也不失为学风建设的另一个切入口。

二、提高学风建设的建议

结合目前部分高校实际情况及工作经验,对提高学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1.加强责任意识,多开会,多总结

每学期至少集中安排一次部门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讨论会议,提出问题,及时总结,针对主要问题及好的建议以文件形式下发,并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2.管好一日常规

一日常规中,重点监督学生寝室环境,特别是晚上就寝时间,规定时间熄灯。学生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学习效率便会降低;一、二年级周日至周四原则上要求上晚自习,学生党员或班干配合辅导员严格做好考勤记录;三、四年级学生每周适当安排2~3次晚自习,保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在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为学生适当提供校外实践机会。

3.加强思想教育

辅导员要经常以班会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针对“问题”学生,辅导员、教师以及家长要多沟通交流,并且建立便利的交流平台。

4.激励制度

将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如晚自习、上课情况详细记录,适时通报,并作为每年的评奖评优资格条件。对提高学风建设作出贡献和取得实效的教育工作者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