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研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音乐研究

篇1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来说较为肤浅,许多人认为我们学不学音乐无关紧要,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好,与他自身的天赋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小学里,音乐课作为一门副课,许多时候待遇比体育课还要差,往往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许多教师认为音乐也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有时候它还被其他科目给占据。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的音乐知识十分有限,教学效率严重低下。另外,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较为传统,灌输给学生的多数是理论知识,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情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扼杀了学生去发现音乐之美的创造力,使学生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学习的兴趣也不大。

二、小学音乐教师改革的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水壶,而学生是需要水的水杯,教师的责任就是将一个个空杯给灌满。介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音乐这门较为活泼生动的课程而言,难以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

因此,要改革音乐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里不合适的教学观念,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不同的音乐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生对这一门课是否有兴趣,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教学时可以尝试着营造一种和谐、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边玩边学,对小学音乐这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此外,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表扬,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要气馁等。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文化活动,了解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3.拓展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内容仅为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老师教授给学生的音乐知识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局限性较强,再加上学生的教材有一些会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教师讲课多喜欢照本宣科,因此,课堂上毫无生气,十分沉闷,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动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气息浓厚、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不能仅仅将音乐课上成一堂只是教学生唱歌的课,而是应该让学生增长知识,例如,在教授学生音符、五线谱时,可以让学生去听一听二胡、钢琴、吉他等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时所产生的效果差异。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了,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4.进行实践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教学与实践将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平时,学校里可多举行一些歌唱、乐器比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学生取得了多么优秀的名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极大的提高。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人情操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改革也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篇2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学科所特有的情感价值,决定了其在陶冶学生情操、涵养、美感及人格方面的优势。可以说,音乐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小学生处于6一12岁之间的年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日益丰富,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个性;他们的情感、思维、个性、自我意识等都逐渐丰富。而在小学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可以通过音乐学科所特有的情感价值,诱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消极情感得到宣泄与寄托,以达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媒体情景,提高学生音乐美感鉴赏能力信息技术的深人推进,为小学音乐教育注人了新的活力。基于信息技术的音乐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信息科技与现代化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它能够有效地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到音乐教学中,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把学生带人一个全新的世界。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增强音乐美感和培养鉴赏能力。以六年级上册的《大中国》一课为例进行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单纯地知道《大中国》是一首爱国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跟唱,而对于曲目自身所蕴含的情感,却缺乏了深人层次的感悟和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曲目自身的文化基础,在强调学生演唱技巧的同时,引人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画面中,萌发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把秧歌音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跟随视频画面进行秧歌表演,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歌曲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2一创设游戏情景、发展学生的美感想象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变迁具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就是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尝试,去体验。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利用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情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在“玩中学”、“学中玩”,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学生能力,培养美感素养。以《让我们荡起双浆》一课为例进行分析,倘若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唱、学生跟唱”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也不会持久。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而游戏场景可以是学生表演在小舟中荡双桨。这样一来,每个小朋友都会积极参与,而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会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发挥想象,自由设计动作,课堂气氛随之也会活跃起来,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二)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无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性。这一客观差异性同时也使得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行为习惯、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区别与不同。如果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忽略了学生这一客观差异,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难以取得预期成效。为此,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对所教班级学生开展学情调查活动,并根据所调查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因材施教,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融人到音乐学习活动之中,尽最大程度满足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譬如说:部分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较早,他们在尚未进人小学前,就已经学习了乐谱,对“d0:em广或者旋律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也存在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知识,自身的音乐素质薄弱,对音乐乐符缺乏一定的认识。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与对对帮”的学习形式,鼓励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把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讲解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协作,以进一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三)评价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为了有效反映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帮助每一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爱学、乐学。教师应采用多维度、多层面的评价方式,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掌握度,还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实施评价。以《歌唱祖国》一课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积极性等层面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表现不足的地方,委婉提出,督促改进。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互评。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是学校音乐教学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音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基础学科,其所具备的学科优势是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比拟的。相关教学工作者应从多方面、多层面进行摸索和探究,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参考文献

篇3

1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儿童音乐剧教学的两种主要形式

在探讨艺术教育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时,学者们常常提出并进行辩证的论题首推“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前者视艺术教育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达成的手段,后者强调艺术学科价值。儿童音乐剧作为高度综合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取向自然也受到了艺术教育取向的影响。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形式可概括为以下两种:

1.1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所谓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意为在新授一首歌曲之后,为加深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或达到复习巩固、加深记忆的效果,教师引导儿童用表演的形式把歌曲中虚拟的故事表现出来。没有剧本的即兴自由创作是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最大的特征。这种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是作为完成核心教学内容之后的拓展延伸,体现了艺术教育中“工具论”的取向。其优点是让儿童毫无限制的放飞想象力,充分发挥儿童自主性。不足在于一味强调“工具”价值的拓展式教学使儿童音乐剧变成了课堂教学的“调味剂”,忽略了儿童音乐剧本身的艺术价值。

1.2主题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相对于拓展式教学中的无剧本发挥,主题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中的剧本(包括台词)是固定的。教师辅助训练儿童的各项技能、帮助儿童研究分析剧本的结构、情节发展、角色关系、场幕等,终以呈现理想的舞台效果,体现了艺术教育中“本质论”的取向。其优点在于传承和展现了儿童音乐剧的本质性艺术价值,丰富了儿童的审美体验。遗憾的是它不能满足儿童的想象创造的欲望,儿童的创编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容易使儿童出现过分依赖老师的现象。

2小学音乐课堂中儿童音乐剧教学的探索

过早固定化的剧本会限制儿童大胆的创造;而没有剧本,儿童的表演又会陷入混乱的局面。通过对拓展式和主题式两种儿童音乐剧教学形式的分析比较,笔者尝试着将两种教学形式进行融合:在保留主题式教学活动优点的基础上,将剧本从事先固定改为由儿童自主创作,以求同时展现课堂儿童音乐剧的“工具”和“本质”价值。经笔者总结,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的框架分为确定主题、创编剧本、确定剧本结构和场次、搜集音乐素材、分工排演、综合评价这几个部分。下面以歌曲《小红帽》(人音版二上第六课)为例,详细说明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操作。

2.1确定主题。只要是儿童感兴趣的,或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想法、一个事件,都可以作为儿童音乐剧创编的素材。本次主题选自音乐教科书。

2.2创编剧本。在熟练掌握歌曲基础上,请儿童根据歌词大意创编故事情节并记录。

2.3确定剧本结构和场次。剧本结构设为“起始、发展、矛盾、斗争、、结局”,一个结构一个场次。起始:小红帽的外婆病了,学校放假了,妈妈答应让小红帽去看外婆,还特地让小红帽带去了外婆最喜欢吃的糕点。发展:小红帽兴高采烈地到了外婆家,却发现病床上的外婆怪怪的;矛盾:小红帽的外婆被大灰狼吃了;斗争:小红帽努力使自己冷静,想法设想誓要救出外婆;:小动物们纷纷帮忙出主意智斗大灰狼;结局:大灰狼被击败,小红帽一家脱险,正义终究还是战胜了邪恶,大伙儿都很高兴。

2.4搜集音乐素材。《小红帽》的主题音乐延用同名歌曲,唱段歌词自行创编。例如情节:小动物们纷纷帮忙出主意智斗大灰狼,这里创编的歌词为:我们一定要打败他,齐心对抗定要打败他。有智慧有胆量,越战越坚强,众人的力量必能打败他!特殊音效及背景音乐、舞蹈音乐等由每个人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一一播放,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森林狂想曲》、《鸟飞》、《长江七号》、《小叮当》、《世纪帝国》等最佳音乐片段。

2.5分工排演。(1)导演:经自荐、民主投票而出,负责排演的统筹调配;(2)舞美道具组:篮子、有色小方块(代表糕点)、头巾,头饰;(3)表演组:小红帽、外婆、妈妈、大灰狼、小动物们;(4)伴唱组、伴奏组、舞蹈组、旁白组、音响调控组;(5)教师:拍摄排演过程。

2.6综合评价。通过观众评论、自我评论、相互评论等各种评论方式,评选“最佳”。课后交流中有儿童描述说自己以前很害怕在公众面前表演,通过这个活动逐渐地挑战、适应,慢慢地面对观众不害怕了,能够很自信的表现自己;另有儿童表示通过亲身参与编排到表演的各项流程,更深入了解、喜爱上了儿童音乐剧……能有这般良好的反响,笔者甚是欣慰。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形式,具备了它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教育价值。它激发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既面向全体儿童又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在做中学、学中做,完全顺应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要求,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深受儿童的喜爱。因此,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更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陈敏慧 单位:台州市文华小学

篇4

一、音乐趣味教学概述

(一)音乐趣味教学理念

音乐趣味教学是指围绕学生的音乐需要、音乐兴趣、音乐理想、音乐目标、音乐情绪、音乐情感及音乐自信心几个方面开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持续主动的学习音乐,并具备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教学过程。音乐趣味教学不是单纯的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传递,而是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起来。

音乐趣味教学包含的教学理念有:以兴趣爱好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注重个体发展、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音乐趣味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及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创造力及表现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融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的感受音乐,系统的学习音乐。

(二)音乐趣味教学特征

(1)科学性。音乐趣味教学融合了诸多音乐教育家的教学思想,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整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学研究,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尊重音乐教学原理,尊重音乐教学的特殊规律,尊重学生心理学发展规律及脑科学发展规律。

(2)综合性。音乐趣味教学解决了教育和环境的关系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解决了从教师如何教到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综合性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音乐趣味教学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为学生考虑,应用教学知识,包括音乐教育与用脑科学,教学应用的教学思想,学生学习的音乐环境,集音乐、动作与语言的综合音乐体验等。

(3)实践性。音乐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实际唱奏甚至创造来体验音乐,不同靠教师的传授、说教和示范,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来接受音乐教育。因此,从唱歌练习、乐器演奏,到歌剧编排,都体现了音乐趣味教学的实践性。

(4)系统性。音乐趣味教学集音乐教育、教育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在音乐教学内容选取,到音乐环境打造、音乐教学实践设置等都体现了音乐趣味教学的系统性。

(5)激励性。音乐趣味教学结合教学要求提出符合学生音乐需求的,难易适中的目标,学生在努力实现目标后,产生成就感。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发挥创造才能,表现自我,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情境渲染引发学生的兴趣

枯燥的乐理知识、发声、节奏练习及试听,如果单靠教师讲解,小学生难以理解并接受,更谈不上产生兴趣了。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小学生的喜好,通过渲染情境及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掌握音乐知识。比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模拟一个粉刷房子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粉刷匠工作的场景,理解劳动的辛苦和喜悦,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各种艺术形式

丰富多彩的小学音乐教学要遵循艺术教学的融合原则,将美术、舞蹈、写作等艺术形式融入音乐教学中,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从而提高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将美术融入音乐教学中,把歌曲与绘画适当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歌曲内容,使歌曲内容变得立体而直观,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将舞蹈融入音乐教学中,音乐与舞蹈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学习中,配以舞蹈,不但活跃课程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还可以在优美的舞蹈动作中,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含义。将写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可以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写音乐作品的听后感、描写音乐作品的故事情节等,可以鼓励高年级的学生填词、谱曲,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

(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普遍应用于音乐课堂上,使音乐课更加直观、形象,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它将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不但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在欣赏三年级课程《森吉德玛》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勇敢勤劳的蒙古族人民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积极向上的生活习俗,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四)教师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行为修养,直接影响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音乐课堂上,如果教师的仪表、语言及举手投足间能够体现出艺术的美,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形成一个舒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从而不知疲倦、情绪饱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形象,富有启发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就像是一个演员,用自己的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五)让学生在表演中品味学习的乐趣

以前的音乐课堂上,能够参与音乐表演的学生很少,一般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表演,大部分的学生还只是看别人演、听别人唱。不能真正参与表演,就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利用音乐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表演中品味音乐作品,在表演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时,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分组表演,并对各组表现评比,评选出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的最佳表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表演,在表演中品味学生的乐趣,由此产生对音乐更浓厚的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趣味教学法是教学方法新、教学理念新、采用教具新的新型音乐教学法,是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趣味教学法:通过情境渲染引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各种艺术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声情并茂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表演中品味学习的乐趣,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年 4 月第 1 版

[2]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年 8 月第 1 版

[3]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年 12 月第 1 版

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76-01

笔者在此之所以提出来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因为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音乐的欣赏附带着诸多非审美的功利因素,这就使得学生在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出现昏昏入睡、精力分散、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强等现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无法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审美能力,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小学生音乐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施。

1 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审美感知强调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听觉艺术,更注重视觉、触觉、听觉等全方位感觉器官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除了听觉通道以外,还要帮助学生打开视觉、触觉、语言知觉、直觉、运动觉、平衡觉等通道,以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并使之与音乐建立多维联系,以促进学生对音乐整体知觉的形成。为达到以上目标,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音乐动画、电影片段等;并丰富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合作讨论、互动游戏等。以笔者《小青蛙》欣赏教学为例,首先利用计算机展示出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等各类形象,同时根据音乐强弱、快慢,完整地表述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各类角色,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整体感知。

2 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

音乐审美想象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美的思考。可以说,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诞生,都是音乐审美层次的一个提升,而音乐审美真实想象的实现都是来源于欣赏者差异性的音乐审美感触,如聆听纯音乐作品《罗米欧与朱丽叶》后,不同的欣赏者会想象出不同的“朱丽叶”形象,这种差异性的联想才是真实的音乐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除了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来激发学生对音乐想象外,还要认识到个体联想差异性这个客观规律,对每一个音乐作品不可以一个统一的画面去限定学生的想象。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中《大象》这个片断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音乐中低沉、拙笨的感觉让我们联想到什么体态的动物”。通过这种启发,学生联想到了犀牛、河马、大象等多种动物,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 审美思辨能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深入人“灵魂”的艺术,不仅有视听美,更重要的是蕴含着意义美。因此,在对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不仅要有感知和想象,还需要欣赏者理性思维的参与,即对音乐进行合理的审美思辨,感悟和领悟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寓意,进而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育所应用的价值和功能。同时,学生审美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将为其今后自我积极、健康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目前小学音乐教育重感受,轻思辨的现状中,需要教师格外重视学生审美思辨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在运用思辨策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要注意选择意蕴、内涵浅显易见的音乐作品。如《龟兔赛跑》这个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评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深刻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哲理。

4 审美表现能力的培养

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语言、肢体的表现艺术,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还需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首先,教师要经常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审美成功体验。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创造”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现、自由发挥的平台。通过欣赏、图画、肢体、语言、创造的有效融合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样以《龟兔赛跑》这个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为例,首先将故事概况讲述给学生,再播放代音乐,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根据自我认知与感受,用语言、图画、表情等来描述龟兔赛跑的动物形象和整个过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各个小组根据音乐自我分配角色、自我设计表演过程,并对各个小级的音乐表演进行讨论和评判。在这一环节中,无论是角色分配,还是表演设计,或是表演评论,学生都踊跃的参与其中,特别是一些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轻松、活泼、愉快的融入其中,进行创作和表现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对音乐作品有整体的审美感知,还发挥了审美想象,进行了审美创造,并对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 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审美评价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审美评价是学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对音乐作品特点、网络、价值等做出的理解和判断,直接体现出学生音乐审美观的科学性和审美能力的高低。在音乐作品欣赏后,在学生角色扮演结束后,都可进行自由的教学生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这种平等、开放的评价平台的创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能有纠正学生音乐审美过程中所存在着各种缺失或不足,最终形成科学的音乐审美知识、能力体系。

6 结语

小学生音乐综合审美能力涉及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只是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从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总体而言,教师需要根据音乐教育规律,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以学生为主体,综合性的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篇6

一、音乐情景剧符合小学学段的特点和需求

小学生初入学校,仍然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情感的表达一般没有限制,而且具有相当强的模仿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小学生更适合通过音乐情景剧来学习音乐,同时,通过情景剧还能培养学生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能力,从音乐等多种艺术角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小学音乐除了教学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更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通过灵活组织音乐情景剧,充分发掘音乐作品的基本内涵,以形象化的表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音乐情景剧中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演唱和表演的形式从心理的角度去感悟音乐,优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音乐情景剧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音乐情景剧是一种简单的表演形式,通过幽默的对话或者对相关行动的表达,在舞台上重现特定的场景。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音乐情景剧模式,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特点以及初入学校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通过表演、演唱或者观看,来体会具体的音乐内涵,并主动地抒发音乐情感,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良好个性。音乐情景剧主要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发展

音乐情景剧多是贴近生活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发挥出极强的模仿能力,调动起诸多感官,以亲身感受加上主观思考把握扮演的角色。音乐情景剧主要的表达形式是演唱,所以,歌词和曲调与情感的表达有直接的联系。角色的喜怒哀乐会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不是通过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表演,而是通过对音乐和角色的感悟进行表演,思维和感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另外,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偏向于形象思维,具体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确切形成,所以,小学生不会通过机械化地记忆进行认识,而是通过形象化的思维进行记忆,所以,在音乐情景剧中,小学生动用多样化的思维模式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锻炼。

2.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音乐鉴赏主要是指个体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感知以及从中生发出的联想思考。音乐作品从多个层面刺激人们的感官,激发人们的思维能力。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对音乐内涵的感悟也与生活体验有关。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情感价值取向的认识还不够,对善恶美丑的概念也相对模糊,而且小学生在接触社会媒体时,也可能受到其他音乐形式的影响。事实上,小学生更应当找准适当的音乐,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小学音乐情景剧教学实践研究

音乐情景剧集合了音乐、表演和故事情节等多种情感表达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为学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音乐情景剧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情感,让学习音乐的欲望持续下去。音乐剧以音乐为主线,围绕音乐形象,在师生间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突出了音乐的创造性,优化了学生的音乐体验。

1.提高学生对音乐表演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上采用音乐情景剧形式让课堂更加活跃,一改传统课堂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或者跟唱演唱的模式,让学生在更加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音乐。在开展情景剧之间,可以先让学生接触情景剧的一些内容,比如,情景演唱、唱跳结合、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曲调分析人物形象等。学生在情景剧中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既定的剧本表演和演唱,必须要突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要在掌握节奏和曲调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参加演出,发挥创造力,将情景剧角色演得更加贴近真实,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自由的环境下积极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音乐情景剧要有互动评价

音乐情景剧有一定的内容,在表演和演唱的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互动交流,学生很可能渐渐失去表演的兴趣,尤其是在唱错或者表演错的情况下,由于紧张,学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景剧中要有交流,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音乐,避免学生盲目的、错误的理解。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唱得不错!”“表演的非常自然!”等等,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另外,在情景剧结束后,要给学生一定的表达空间。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物的刻画是通过肢体语言或者演唱强调表达的,是一种形象化的感悟,而要将这种感悟形成经验,就必须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学生在情景剧中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巩固,如果学生只是出于好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很有可能在课堂后就忘记了,那么,音乐教学的效果也不如预期。教师在表演后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或同学互评,让学生说出自己哪里演得不好,觉得别人哪里演得好自己需要借鉴,这是形成自我学习经验的过程,这样不会使情景剧的感悟流于表面。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演和演唱进行点评,巩固乐理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音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通过实践和总结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尽量让学生即兴发挥

要通过音乐情景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对音乐产生思考,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反复排练情景剧,慢慢地学生会形成一种定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形成习惯之后,主动思维就少了,情景剧的表演反而形成许多束缚。首先,让学生了解情景剧情,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再对其中的音乐演唱进行熟悉,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和人物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比如,东郭先生中,东郭先生把狼从口袋里放了出来,这时毛驴应当有所表现,尽管毛驴是动物,不应当有人的思维,但是在情景剧中,为了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节奏和曲调的理解,赋予动物和植物以人类的思维,也是思考的过程。扮演毛驴的学生看到东郭先生放了狼,知道后来东郭先生会被狼追得仓皇逃命,这时的思想活动是焦虑的,学生就可以即兴表现出忧虑,如叹气、摇头等等。这样的即兴发挥,一方面要求学生对音乐和剧情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反馈,这一来一回,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自我感悟的反馈是对音乐真正有所了解,情感变化也是学生对音乐的直观表达,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思维,对音乐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篇7

新课标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即是让学生的感官主动参与感知欣赏,表现了实践与尝试创造的完整过程,避免让学生被动而片面地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中的想象是通过对声音的感知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景情节,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幻想为前提,以绘画为手段,实施联想。发现美或运用丰富的联想创设情景,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带着问题认真地聆听、感受和想象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形象和情感。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百鸟朝凤》一曲时,先让学生结合主题勾勒出一幅画面。带着这份想象聆听音乐,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画面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比、分析、探讨,让学生自己选择出与乐曲主题最接近的画面,把它张贴在黑板上。再结合有声的旋律,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有的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当即用纸片、尺子和着音乐一起模仿起鸟叫:还有的学生用口技模仿鸟叫,和着音乐进行表演。他们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DDD用柳枝和竹片来表现百鸟,他们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就这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快而过,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与浓浓的教育氛围。这是一种有声有色的感知与创造,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了快乐,同时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的动手、动脑,激励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篇8

小学音乐;教研团队;研训模式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保障者,是教育改革的深入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是我区全面推进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音乐学科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工作中,我结合本地区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音乐学科研训一体化模式进行一系列探究与实践。

一、以点带面——学科教研团队的建立

(一)成立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全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施审美教育,促进音乐学科全面发展,决定成立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中心组由教研员领衔,现有成员九名,成员包括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音乐教研组长、校级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的成立旨在于发挥教研团队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服务带动全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小学音乐学科片区教研队伍

我区地域较广,包含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以及新建城区三大区域,各区域的学情、师资、教学硬件配备等等都有巨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开展研训工作,我们根据全区的地理地貌、交通线路、学校布局、音乐师资配备等客观因素,将全区划分为三大音乐教研片区,第一片区以中心城区为主,第二片区以新建城区为主,第三片区以城乡结合区为主。每个片区由片区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长由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担任,并配备教研组长助理协助开展本片区教研活动。每个片区由若干教育集团或学区构成,片区教研组即由片区教研组长、教育集团龙头学校音乐教研组长和学区中心小学音乐教研组长组成,片区教研活动由教研组组织开展。这样,既适应了不同区域对研训工作的差异性要求,又实现了全区研训工作的有组织、有实效的开展。

(三)组织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

教育集团由若干区直独立校组成,并把其中一所综合实力强的作为龙头学校;学区由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和若干完小组成。教育集团或学区为相对独立的小片区,小片区内音乐教研小组由各校专任音乐教师组成,日常教研活动由龙头学校或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从音乐学科中心组,到片区音乐教研组,再到小片区音乐教研小组,形成阶梯式的音乐教研团队,各级音乐教研团队即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它的建设是音乐学科研训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从线到面——三级网络研训模式的构建

(一)师徒结对,共教共研

师徒结对是学校采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师培训方式,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直接性、简便性、有效性等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徒弟结对在全区各校全面开展,我们根据各校师资情况,为刚入职的音乐新任教师安排一位本校或外校的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直接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领。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则遵循自愿的双向选择原则,由年轻教师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师徒结对后双方以指导教学设计、相互听课、评课等日常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研讨。同时,根据年轻教师教学成长情况,由指导教师指导其准备一节较高质量的校内观摩课或小片区教学研讨课,统筹小片区内音乐师资,共同备课、磨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小片区教研中产生的好课、优课,则进一步向片区或区里推广,以更高的平台锻炼教师,展示教师的风彩。

(二)片区联动,协作研讨

在学期音乐教研计划中,各片区每学期至少开展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初召开教研工作会议以统筹安排各片区教研计划。

(1)注重研讨前的准备工作

开课教师选定开课课题,做好备课工作,并准备好教学资料和教具。音乐教研员、片区教研组长、片区骨干教师与开课教师进行集备,以试上、评课议课等方式调整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磨课。

(2)重视有效课堂的生成

日常的教学研讨课中,我们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注意引导儿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学科兴趣的培养及音乐能力的发展。

(3)关注课后的评课议课

课后开展的说课、评课、议课活动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重要途径。开课教师简单概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观课教师进行本节课的评课议课。通过对课堂教学中优缺点的深入分析研究,借助研训一体化这一平台共同解决教学问题。

(4)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业务的反思,也是对教师自身的反思。课后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策略是否适当,教学效果如何,以及结合观课教师的评课议课内容,对本课部分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都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不竭动力。

(三)骨干引领,示范教学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突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师德修养高尚、专业理论与技能扎实、课堂教学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小学音乐学科也应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骨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讨课、学科讲座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专业成长体会与感受,从而带动其他音乐教师的成长和提升。

(1)教学研讨课

教学研讨课是骨干教师展示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之一,具有直接性、有效性等特点。一节好的优质课,是骨干教师智慧的结晶,从课题的选定到教学的设计,从教法的运用到策略的灵动,从课堂的生成到教学的升化,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是骨干教师精心的设计,这样的一节课展示在观课教师面前,仿佛它不是一节课,倒像是一件“艺术品”。听完这样的一节课,澎湃之情油然而生,心中充满赞扬、充满期许——期许开课教师以后把课开得更好,期许自己也能把音乐课上得更精彩。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具有很好的模范榜样作用。

(2)学科讲座

开展学科讲座,讲究时效性,应反映当前广大教师在教学上急需充实的内容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科讲座要注重专题性,就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点进行展开,即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音乐教育教学含概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策略、音乐教学评价、音乐教学研究等方面。每位音乐骨干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学科讲座就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擅长的一面。以新课标专题讲座为例,201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2012年区教师进修学校即组织专题讲座——新课标学习与解读,主讲者为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精彩的授课赢得了阵阵掌声,朴实的语言不乏精练的词藻,可见主讲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通过这次讲座,大家清晰了新旧课标的异同,明确了教学方向。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和学科讲座,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教师增强专业发展意识,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大胆实践,敢于前进,为祖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级网络研训是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下,根据本区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而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学科研训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教研团队建设,分级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中强化了师资培训;通过教学引领,示范教学,提升教学研讨有效性,让教师在研训中获得了成长。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审美教育,以点带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辐射圈,在研训一体化进程中,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曾霖声 单位: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篇9

小学音乐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大的兴趣是在于对事物的幻想。传统音乐教学很大一方面限制在教学生怎样唱歌的固定方式中,教学课堂就显得很单调,没有趣味性,学生同样也没有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音乐书中的内容,分析学生特点,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活泼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进行《军队进行曲》的教学中,学生听了之后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场景,是跑步、游泳的场面还是走路、跳舞动作,这些内容都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教学气氛在轻松愉快之中,在学生的大脑中也产生了兴奋的区域,把想象转变成抽象思维,形成了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三、音乐评价考核制度必须创新

在完成一个教学任务以后,都会进行教学考核,采用口试、唱歌、视唱、练耳的形式,但是一般不会采用专业化的考试。考核中要采取创新的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要尽量地淡化紧张的气氛,增强考核的趣味性,可以采用即兴表演的方式,或者可以采用器乐演奏的方式。还可以表演或者哼唱一首其他歌曲,这样考核的过程就变得轻松,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这方面的能力。

四、把音乐与姐妹艺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

舞蹈、美术、戏剧都是音乐的姐妹,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方式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相互促进作用。新课标中要求,音乐教学要和舞蹈、美术、喜剧等形式结合在一起,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用美术线条来体会音乐等,这些方式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例如,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画出所听音符旋律的线条,说出旋律的路线走向,再读谱或跟琴唱一唱。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说、读、写、唱歌谱能力可同时得到协调训练,有利于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

篇10

小学音乐教学;思维创新;理论方法

一、前言

小学音乐教学不应是单纯地教授学生音乐,而应当是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相当重要,小学生对于思想的认识、各项能力都处于懵懂阶段,正确的教学对于培养个人思想及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种人类用于抒感的方式,它对学生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将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音乐要容易得多,因为音乐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具有吸引力,虽然人之间欣赏的曲风不同,但它们都属于音乐,它能使人们忘却烦恼、忘却压力,投身于优美的旋律之中。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喜欢音乐,并愿意参与到音乐的意境之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提升思维创新能力。在最初可以放一些通俗易懂具有故事性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当你放完一曲之后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就已达到效果。比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笔者先给学生讲讲王二小身后所包含的真实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歌曲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使学生对这首歌产生足够的重视,之后让学生静静地听着时而激昂时而悲怆的旋律,用心感受着歌词的内容,一首曲毕,学生无一不面带难过,有些学生还掉下来泪水。在这首歌播放的期间,学生的脑海中肯定浮现出了王二小勇敢的身姿,跟歌词、旋律都融合在了一起,学生的情感跟歌曲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之后再放这首歌,鼓励学生看着课本跟着旋律一起学唱歌曲,身体可以随着旋律的快慢左右摇摆,加强对节奏的感知。课后可以安排学生组织表演,一部分学生负责唱,一部分学生负责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锻炼了思维创新能力,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注重音乐实践

在一些需要介绍乐器的课程中,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尽量拿相似相同的乐器让学生真实地感触,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用周边一些可利用资源模仿声源,给学生播放该乐器为主的音乐,在多媒体上放一些有关该乐器的历史或使用该乐器的名人的故事,并对该乐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说明,并做适当模仿。比如在讲小堂鼓时,可以将笔拿起做标准的姿势对桌面进行敲击,让学生跟着模仿。由于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学习能力也不同,对于反应慢一些、节奏感或者音感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对于音感差的学生,应当尽量帮助其掌握一些音乐的技巧,而不是责怪跟批评,否则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厌恶心理,而其他同学或多或少也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班级或学校可以经常举办音乐比赛,以提高学生的热情。这里的比赛没有输赢,只要大家勇于参加,都算是获得成功。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会进行自我肯定、相互肯定并获得身心的充实,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都是一种提高。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经常听莫扎特的音乐有助于智商的提升;有些研究人员又证实人类在听某些音乐时记忆力或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提升;而有些音乐用于催眠的效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对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究竟怎样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主要有几下几点:

1.充实学生的音乐知识

除了教授课本教学的那些音乐知识外,教师可以在课外多跟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平时对音乐的感知倾向,然后在每次课堂教学完成后延伸一些音乐的知识,包括国内外各种音乐种类各种曲风,使学生对不同的音乐进行不同的欣赏,这对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的乐感

乐感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而这里我们主要说节奏感。笔者认为,音乐的灵魂来自律动,律动的基础在于节奏,要学好音乐,节奏感必不可少。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基础是让学生先学会打节拍,可以跟随着音乐循序渐进地联系,对感悟力差一点的学生可以进行课外指导。

3.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鼓励学生将自己脑海里的美妙声音通过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简单的进行哼唱,或是通过乐器的简单演奏,哪怕是单个音节的创作,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五、结言总而言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则尤为突出重要,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以激发其思维创新能力,使其成为被社会需求的未来之才。

作者:朱赛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穗学校

篇11

小学音乐教学;情感诉求;视、听、动结合

如果教师能够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选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共享“情感诉求”,就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同时更能实现音乐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音乐教学与“情感诉求”

教育中的“情感诉求教学方式”,是指从儿童的心理着手,抓住其情感需要,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抒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教育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达到最佳教育效果。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深受学生的喜爱。音乐教学与情感教学之间究竟有着何种关联呢?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众所周知,音乐与其他学科最为不同的就在于其优美的旋律,优美旋律为“情感诉求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依托。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很容易通过对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作品的欣赏而进入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境界。以《四季歌》为例,教师在教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应当通过亲切、柔和的声音去演唱,尽量去引起小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在优美的旋律声中真正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换。

二、小学音乐“情感诉求教学方式”的策略指要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诉求”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一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和努力必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够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情感教育的实现也就并非难事了。为此,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中进行必要的情境创设。通常情况下,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生兴趣的提升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适当的情境设计更能够打造相应的音乐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快融入到音乐中去,进而使其充分体会乐曲中所蕴含的各种内涵和情感,并逐步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在欣赏《在钟表店里》这节内容时,播放音乐之后,让学生闭目想象,自己进入一个大商场,里面是各式各样的表,眼花缭乱,工人们十分忙碌地做自己的工作。这样,让学生沉浸在自己想象的氛围之中,感受音乐所展现的意境,最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品味歌词歌谱,推进“诉求”深入。

在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教材中的范例,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学生,促进“情感诉求”的深入。比如三年级在学唱《小乌鸦爱妈妈》歌曲时,教师可以用很自然的声音进行动情的演唱,并让学生跟唱,加强学生对旋律的记忆,配以动作和表情的变化,让学生在声音和表情的丰富变化中感受音乐之美,加深记忆。这首歌曲,也可以由学生进行分组表演,让学生在参与中学唱歌曲。通过上述几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乐曲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乐曲,充分体会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3.注重视、听、动结合,体验音乐“之美”。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身和音乐所传达的感情进行体会。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减少对创作者背景的讲解,强化与注重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欣赏教育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之美。如《阿细跳月》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旋律中的节奏,在最后两拍中融入拍手、跺脚等少数民族风格的肢体动作,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让学生体会音乐之美。

4.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诉求”方式。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小学生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对信息技术十分热爱,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在教学中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设备进行数字化教学。当代教师应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通过优美的图画或是动态图片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展现出来,摒弃语言和文字解说的局限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中来。另外,利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欲望,强化音乐欣赏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学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须融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去践行,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陈斌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位萍.浅析小学音乐课如何让学生动起来[J].音乐时空,2014(05).

篇12

小学教育阶段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此期间所养成的习惯很有可能伴随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小学时期做好音乐的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仍然处于儿童时期,先天上对待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小学的教育上要予以特别注重。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陶冶学生音乐气息的知识。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故事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是一个智力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历程。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将侧重点放在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上,加强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怎样通过音乐手段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音乐活动中,该问题值得每个音乐教师进行研究。老师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很有可能决定学生成长的性格,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投入情感,要用爱与学生交流,利用自己的快乐情趣来感染学生。为此,小学音乐教育可以从如下各部分做起:

1.“改造”歌词

歌词是表达音乐的一种形式,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来修饰,但却是每个人接触歌曲的一种直接形式。将歌词编成故事,用歌词来描写人物性格、习惯、动作等都会对儿童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选出一些适合学生的音乐放给儿童欣赏。根据其中的音乐内容利用较通俗的形式讲给学生听,使学生更加了解音乐内容所表达的含义。老师可以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能力,编出符合歌曲含义的动作或故事。

因此,在学生音乐教学中,将歌词变成学生喜欢听的小故事,既利于学生接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当代大多数儿歌都是由此而演变来的,便于上口,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听觉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让学生多听音乐,通过各种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从中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学生逐渐就会从中分辨出音乐中节奏的区别。比如,在一首歌曲上,我们可以配上画面和图案,让学生通过想象能力去自己编故事。学生的表现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可以从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另外,音乐教学这门艺术学科还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学习中还应注重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物质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这种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环境。在这些环境的布置和装扮上要下足心思,首先要具备安全、卫生、舒适等特点,而且在装扮的形式上还要吸引学生的求知欲。物质环境之外就是学生心理环境的设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为他们构建一种健康的心理环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一种平等的心理暗示,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良好氛围的创造,平等、和谐的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一些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自然表情、肢体动作来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模仿不同动物,各种角色,用逼真的表演把学生带到音乐作品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4.拍打相应节奏,提高学生的乐感

拍打生活中的节奏,让音乐更加生活化。生活化音乐教学思想,是将节奏放在首位,利用身体各个部位作为打击乐器。结合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段话可以让学生先反复朗读,体味其中的节奏感,然后再拍打节奏。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一些儿歌和童谣进行有节奏的朗读,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感知节奏的追求。

篇13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 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 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 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 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 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附图{图}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