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健康教育教案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本节教材的规定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构成人体营养素的相关知识和营养的意义,懂得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要求和依据,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需求状况,科学制订营养食谱。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创设研究情景,本课研究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能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其中最关键的是掌握怎样科学合理制订营养食谱。通过阅读教材发现,本章节涉及内容较多,但本知识点较浅,对于一些实际操作性内容、方法较少,教师需要给学生提示一些研究参考以利于学生把握方向。具体研究情景、研究参考如下:
情景材料:目前社会上由于饮食爱好、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本校学生尤其是一些高三学生及某些家长因饮食喜好的差异、生活习惯不良、对合理营养缺乏认识等种种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导致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导致“大胖墩”和“豆芽菜”的数量大增,甚至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自身美观。我从网上和生活中摄取了一些镜头和图像,截取了一些实实在在、活生生的案例,加以对比剖析,并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放映出来,以此导入课题,形象而直观地让同学们了解营养过剩、营养缺乏等不合理营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问题材料:通过学习书本上相应章节的理论知识和课堂上幻灯片的影像及图片,根据情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请同学们为自己和家人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具体要求为:
(1)简要说明你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是什么。
(2)预测你制订食谱后的饮食习惯会有什么改变。
其他材料:
(1)根据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分析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爱好有些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2)根据分析确定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家人从日常摄取的食物中吸收合理、全面的营养素。
(3)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饮食习惯及爱好,以及每天对营养素的需求,制订出某一时间段的营养食谱。
(4)参考书查阅方向:体育运动类、医学保健类。
二、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但他们长期囿于应试教育,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适当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同时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很难以个人的力量较好地完成上述研究。因此,教学中可采用小组组合共同研究的形式,便于学生互相讨论拓展思维空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高中学生个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观点,以指导者的身份接受学生的提问和咨询,教师应以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教学。为更好地创造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机会,课中安排了类似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招告会”。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为自己和家人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有针对性地找缺点并提问,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具体教学过程:
(1)对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对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观看情景材料,回忆自己和家人的饮食情况,根据材料,研究参考。
(3)学生自己组合研究小组(5~6人为宜)按材料进行研究。
(4)教师巡回各小组接受学生提问和咨询,进行适时的指导。
(5)学生根据研究写出相关材料,制订合理营养食谱。
(6)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进行评述,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7)教师归纳点评,对本课进行总结性发言,评出最佳食谱。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学生为父母亲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三、研究性教学案例的反思
篇2
一、认真备好每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师的知识面越宽,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强。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极为成功的公开课,他的每一句话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当听课的邻校教师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时,他答复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故事说明了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教师只有努力拓宽知识面,认真琢磨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到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好教学容量,处理好教学的难易度、密度与速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视情景设置以及学生情感体验,分配好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努力将课上得妙趣横生,一定会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课堂上学得轻松自在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拘束和沉重,不胆怯。认识活动以积极的智力活动为前提,积极的智力活动来自于创造性的思维,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富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在恐惧的情绪下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况且,英语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又是语言的运用过程,它因情景不同而千变万化,极富创造性。学习英语如果感到拘束和沉重,自然会束缚创造性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当然,前提是教师要有个人的人格魅力,比如有高尚的情操,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耐心,有温和的态度。只要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他们才会学习你教的知识。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呢,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听说读写,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听懂了英语,说出了英语,写出了英语,才能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他们才会继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应该记住M韦诗特的话:“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因此,必须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教给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自己的听说读写去看到学习成就。
四、精用多媒体教学
教授新知识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用图片、实物、动作表情、录音机、多媒体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做到音画交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欲极性高,注意力集中,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遵循视、听、说领先的语言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模仿、朗读的语言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采用小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情绪
我们英语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英语说得语无伦次。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不管我们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效果甚微。有时我们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但有的学生还是精神不振,恹恹欲睡,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学生不感兴趣,我们必须巧妙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这种现象。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激励原则,通过一些小组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课前布置他们预习,让他们自己来总结知识点,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兴趣很高。课下通过读,查资料,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老师课上给予补充。教师可以选择些较为容易的内容布置学生来讲解,培养他们的能力,上课的学生很认真负责,听课的学生比较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采用游戏活动激发学学生学习兴趣
“满堂灌”的老教学模式已被时代所淘汰。现在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精讲多练,同时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一旦低落、产生疲劳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形式,以新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新的吸引,引发起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天真、好奇、好胜的,比如有一节课我就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我们未来的XXX”,把学生分成8个组,画好后让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去介绍他们画的内容,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了。掌声、小礼物使得学生很积极主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调动起课堂学习的气氛,同时也将整个教学过程推向。
七 课堂教学要“多,高,快”
英语课堂教学要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多信息是指课堂上多渠道地提供新的英语信息,高密度是指实现多角度,大容量:快节奏是指环节紧凑明快,如果教师能把三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组织英语课堂教学不能机械照搬,它是一项充满智慧、灵活多样的工作,作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在“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巧妙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教案设计,课堂引入,到精妙组织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到精彩的结语,使课堂气氛活泼,学习氛围浓厚。这样的英语课堂才是比较成功的课堂,这样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要让中国学生学好英语,我们英语教师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旭远,张捷主编.新课程课堂实用教学艺术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摆到了重要位置,各市、县 (区) 级政府均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行政部门业务管理范畴,全面负责本市、县及各乡镇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基本上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幼儿入园率达到85%”的奋斗目标。截止2010年底,全省学前教育单位共有8613所 (含独立设置的幼儿园6609所和举办学前班的小学2004所),其中公办学前教育单位2570所,民办学前教育单位6043所;全省4~6岁的儿童约有87.42万人,在园儿童73.6万人,当年入院幼儿32.5万人,当年从幼儿园毕业的儿童27.6万人,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84.2%;在独立设置的6609所幼儿园中,教育部门办387所,占5.85%;集体办1685所,占25.5%;社会力量办4195所,占63.4%,其他部门办342所,占5.1%。同年,在全省1139个乡镇和涉农街道中,有887个乡镇和街道举办中心幼儿园916所,覆盖率达到了74.8%。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全省学前教育从业人员总数为6.0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61万人,占60.1%,生师比为20.38:1;保健员0.41万人,占6.7%;另有代课和兼职教师0.18万人;专职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的有2.2万人,占教师总数的48.9%,农村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1.7%;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省学前教育结构占地面积11204.8亩,其中园舍建筑面积357.4万平方米,教学和辅助用房248.1万平方米,儿童户外活动场地351.6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45.2%;图书室10.9万平方米,图书藏量351万册,园均图书531册。
2.教学情况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游戏和授课两方面,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手工和健康教育等内容:
(1) 游戏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内容和时间两方面。结果表明,50%的幼儿园基本没有安排幼儿户内自由游戏时间,25%的幼儿园幼儿每天有一些户内游戏时间,但是老师不关注、不鼓励幼儿的自由游戏,仅有25%的幼儿园有户内自由游戏安排且教师能给予幼儿一定的关注和指导。
(2) 户外活动、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方面:调查显示,有66.67%的幼儿园每天幼儿户外活动不足2小时,19.4%的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不足1小时。52.78%的幼儿园教师经常忽视幼儿的感受,对幼儿的消极情绪不能接纳,给幼儿的评价经常是消极的,如某幼儿园进行数学测试以后,教师发放试卷时说:“xx考的最好了”,忽略了其他幼儿的感受。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园有教师体罚幼儿的现象。
(3) 授课方面:61.11%的幼儿园教学内容集中在语言的早期读写和数学方面,授课方式以集体上课为主,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演示和书面练习;在音乐和美术课的教学中,幼儿园能够提供简单的教具,并组织幼儿开展唱歌、绘画教学。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小学化倾向明显,教学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70%的幼儿园定期对幼儿进行测试。
(4) 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教师能以身作则、不在幼儿面前表现不良言行。但55%以上的幼儿园基本上不组织与健康教育内容相关的教育和活动,部分幼儿园虽在课程中安排了相关的内容,但未能全部实施。
3.环境建设情况
学前教育单位的环境建设是我们调查的重要部分,内容包括教室面积、空间安排、教学设备、游戏材料、墙面布置与幼儿作品的展示、室外设施等。调查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幼儿园活动的开展,但存在许多问题。
(1) 室内空间安排与利用不足。我们对68所幼儿教学机构室内空间活动区设置情况进行了统计,67%的幼儿教室无室内活动区设置,有四个以上活动区设置的只占样本数的14%。对40所幼儿园 (包括城市22所,农村地区18所) 办园条件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幼儿人均活动面积低于9平方米的占调查总数的62.8%,园内配备饮水设备的占调查总数的61.3%,33.6%的幼儿园无流水洗手设备,园内大型玩具未超过4件的占68%,教室内教学器材低于4件的占59%,67%的幼儿园没有活动区,仅有独立的教学区域。14%的幼儿园会临时拼搭一些活动区,但很少使用。有4所幼儿园对于活动区有较好的常规管理,包括位置、标记的设置等等,并能保持每周3~4次时长为30~45分钟的活动时间。
(2) 墙面布置缺乏。在此次调查中,有33.6%的教室没有任何的墙面布置。48.54%的班级在墙面展示幼儿的书法绘画作品,或者进行了简单的装饰。有高达62.22%的教室墙面装饰材料的摆放高度和方式不适宜幼儿观看。
(3) 可供幼儿操作的游戏材料数量严重不足,近50%的幼儿园除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以外,没有任何供幼儿操作的材料,有操作材料的幼儿园材料的种类也较为单一,主要为中、小型积木以及插塑玩具,以雪花片最为常见。
(4) 班级规模过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现象普遍存在,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单位没有明显差别。在被调查的36个样本中,35人以下的班级仅有9个,为调查样本的1/4。 《幼儿园工作规程》 (国家教委,1996年) 规定: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小班 (3~4周岁) 25人,中班 (4~5周岁) 30人,大班(5~6、7周岁) 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40人。幼儿园各年龄班应当配备教师2~3名,大班师生比例应达到1:17.5。在所调查的68个班级中,有18个班级由1名教师负责全班所有工作,占样本的50%;师生比例在1:17.5以上的班级高达86%。
调查发现,农村乡镇地区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力量薄弱。具体表现为教师自身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普通话不标准、唱歌跑调等。近70%的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且全为初中毕业。而拥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12名教师中,有6名是高中毕业,5名为中专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仅有一名是大专学历,但所学专业也为非师范类。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专学历占10.9%,而高、初中毕业生占50%,远远没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农村学前教育从业人员中,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比例较小,不足30%。
二、辽宁省学前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辽宁省的学前教育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形成了重视学前教育的共识
2007年以来,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学前教育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辽宁省人民政府和辽宁省教委等单位陆续出台了 《辽宁省城市幼儿园 (所) 办园基本标准 (试行)》、 《辽宁省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 (所) 办园基本标准 (试行)》 的通知 (辽教发 [2007] 056) 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学前教育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全省幼儿入园率从2007年的81.4%提高到2010年的84.2%,基本形成了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2.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首先,多数幼儿园建立了教学常规、安全卫生、绩效评价等工作制度,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第二,规范收费行为,建立“优质优价,按类收费”的机制。各级教育部门会同物价部门,综合当地居民消费水平、生均培养成本、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了各级各类幼儿园收费标准。第三,对幼儿园园舍建筑、安全管理措施、消防设备设施、幼儿玩具、接送车辆、盥洗饮食等严格资质审查程序,并定期检查。
3.幼教师资素质和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颁布以后,各级政府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部分地区还将其纳入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整体方案,纳入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评选、职称评定系列,使学前教育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其次,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学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师院校签订定向委培协议,有计划地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并建立健全幼教辅导网,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幼教技能培训、幼儿教师基本功评比、优质课评比、教案设计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了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
4.基本保证了办学安全
辽宁省多次下发 《关于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 等相关文件,对全省学前教育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市教育局每年都要定期开展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与专项督导检查,对周边环境、危房、活动场所、设备设施、玩具、食堂和饮食卫生、消防设施等各方面进行排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2007年以来,全省幼儿园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学前教育事业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体制转换、经济转型、利益调整、观念更新等社会整体因素的不断变化,学前教育仍是全省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的矛盾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外来投资者和个体工商户进入城市,使得城市人口快速集聚,学龄前儿童数量猛增,声誉好的公办幼儿园出现了名额难求的现象,长期不能解决,这充分表明了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十分强烈,但目前的格局远无法解决这种供求矛盾,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2) 经费投入不足,规划布局滞后。辽宁省城市幼儿园分布“低、小、散”现象比较严重。全省14个市的6000余所幼儿园中,在园幼儿不足60人的有4800多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5%。各地财政除了对公办幼儿园部分人员经费有所投入外,其他企业 (部分)、街道 (镇) 和民办幼儿园完全依靠家长交费来维持正常的运转。特别是2004年以来,大片老旧城区在拆迁重建过程中,有些新建的小区由于幼儿园的规划用地被移作他用,没有配套的幼儿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小区的建设和规划等单位未按有关规定将土地成本、建设成本等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列入开发成本。
(3) 部分民办幼儿园安全存在隐患。目前省内部分地区,特别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与农村乡镇地区民办幼儿园、无证幼儿园多,部分幼儿园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幼儿玩具等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一些幼儿园门卫制度和接送制度不严格,食堂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没有健康证,卫生条件差;大部分幼儿园无消防设施,“四室一厨一厕”不符合要求。有些家庭式幼儿园利用民房或沿街商用楼作为园舍,甚至租用旧危房办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虽然主管单位每年都组织人员对无证幼儿园进行定期检查,但整改力度远远不够,相当一部分没有 《办学许可证》 的幼儿园仍在开办。
(4) 教学理念小学化倾向严重,教材使用亟需规范。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要求搬到幼儿园来,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提倡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多数幼儿园除使用主管部门推荐的教材之外,又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各种渠道的教材,例如数学、英语、拼音、珠心算、蒙氏教育等,造成幼儿学习负担加重,出现幼儿惧怕上学、不愿上学的现象,给家长造成了过多的经济负担。
(5) 民办幼儿园师资素质较低,队伍不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师资薄弱,成为阻碍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障碍之一,具体表现为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较低,如普通话不标准、唱歌跑调、教育观念落后等,有的教师不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有的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或者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教学效果差,此次调查对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证情况以及学历情况的统计客观反映出这个问题。城市学前教育师资中,师范类毕业生约占教师总数的42%。但在农村地区,很多民办幼儿园中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很少。同时,由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导致幼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给教师再培训和管理带来极大困难和浪费。
(6)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幼小衔接难。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压抑儿童个性。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甚至有的家长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上小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
三、对策与建议
为促进辽宁省学前教育稳定健康发展,结合这次调查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防止学前教育过度市场化
公共财政支持是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向。调查表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热情尽管很高,但真正落实到经费投入上,其热情还是普遍低于其他学段的,而对其价格的敏感性却普遍高于其他学段。目前在辽宁省一些非法幼儿园屡禁不止,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低质低价幼儿园挤压价格合理而质量较高的幼儿园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着这样一个仅关注价格而忽视质量、对质量优劣缺乏判断能力的买方市场。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防止学前教育过度市场化。
2.合理分配优质资源,维护教育公平
在全省城乡地区,学前教育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表现在一些公办优质学前教育单位人满为患,入园难,很多家长往往提前一年或两年就托人报名,部分公办优质学前教育单位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压抑了广大普通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公平诉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是维护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
3.完善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在国家尚未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范畴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幼儿园设置的统一标准,狠抓薄弱环节。从调查情况看,辽宁省农村幼教工作是全省幼教事业的“短腿”,针对当前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队伍老化、现有年轻教师难以安心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等具体情况,我们建议政府修订教师编制标准,增加农村公办幼儿教师的编制,并最终形成以公办教师为主体的农村幼儿教师体制。在城市,应加快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可采取以下方式承办:一是由教育部门直接举办 (即教育局选派师资,保证经费),或扩大名园办学规模;二是实行国有民办 (即教育局选派师资,运作资金采取自收自支);三是民办 (即教育局招聘园长,由园长自行招聘教师,实行自收自支)。
4.给予企业办幼儿园适当的政策保护
辽宁省大中型企业集中,企业办幼儿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珍惜带有社会公益性并具有很好基础的企业幼儿园资源,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并加以规范,必要时适当给予政策保护,可采取对举办幼儿园的企业实行免收教育附加费、放开对企业办园的收费限制。5.建立贫困家庭儿童入园资助机制现在,由于农村地区中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明显增多,致使全省广大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和经济等原因,出现“入园难”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建议政府部门应规定公办幼儿园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儿童,并对其实行学费减免政策,还可尝试对进入私立幼儿园的贫困家庭儿童进行适当补助,保障他们基本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条件。
6.规范教材,加大对保育员的培训力度
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一些招收低龄幼儿的学前教育单位,主管部门应牵头和妇幼保健院一起,加强对保育工作的检查,并对保育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保育员的业务素质。针对各地学前教育机构教材不统一问题,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督导各地学前教育单位使用统一和规范的教材,这是实施规范教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