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茶文化的作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茶文化的作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茶文化的作用

篇1

“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人的心灵,改善人际交往,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通过茶有缘相聚一起,广交天下之友,茶能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减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现实生活更加美化,将生活质量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中国茶文化有很深的底蕴和积淀,中国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茶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饮品。茶文化的传播使得茶叶经济在亲切、祥和的人文氛围中进行活动。

2.茶文化为茶叶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几年来,各地举办各种类型与茶叶文化相关的茶叶经济活动。比如“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节”、“名茶比赛”等等,这些茶叶经济活动中往往渗透着茶文化;这些茶叶经济活动通过茶文化的宣扬吸引茶爱好者。举办类型小至地区,大至全国,茶叶经济效益越来越高。世界各国举办茶叶经济活动都以茶文化为载体,这些茶文化主要有茶艺展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等,借助于茶叶文化,各种茶叶公司、茶厂和茶馆等纷纷借此机会进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进行业务洽谈,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人前往消费和业务洽淡。这种文化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有力地带动了茶叶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叶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篇章。

3.茶文化带动茶业经济产业链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这个载体,且茶文化不断趋于发展成熟。茶文化与茶叶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以“茶文化”为媒介,形成茶艺开发、茶会、茶礼等各种茶业经济产业链,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比如中国白茶之乡安吉是全国闻名的茶乡。白茶产业得到了规模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白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安吉茶叶经济的发展,安吉也举办各种活动弘扬茶文化,为了使安吉白茶知名海内外,继续发扬光大,安吉县多次举办白茶节,节庆活动举办茶艺表演等各种茶文化活动。使得当地的茶叶经济呈稳健发展趋势。通过安吉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茶文化对茶叶经济产业发展的渗透力是无穷的。

4.茶文化提升品牌形象

为了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茶叶产品包装除了要体现文化的特性外,且包装需防阳、防臭、耐高温。茶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关卡。精美的包装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者消费,增加销售量,还可以提升茶叶品牌形象。使茶文化得到推广和宣传。茶叶的外包装不仅外观图形、字体、色彩,就连材料的选用都充分渗透着文化气息。

茶文化的经济发展的方法

1、要充分树立挖掘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提炼中国“茶文化” 精神核心理念的观点,用来指导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加快茶叶经济发展,显示“茶为国饮”重大现实意义。普及倡导“茶为国饮”重大现实意义的宣传,推进这一战略目标在茶叶经济发展中的实现。

2、树立倡导 “茶为国饮”发展茶业经济理念,解放思想,转变单一经营观念,探索和创建茶餐结合、分时消费等多种经营模式,满足中外市埸需求。

3、编制 “茶为国饮”、拓展茶叶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分期实施年度计划方案。将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列入当年或规划期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确保实施。

4、建立全国优质名茶开发基金。重点扶持和鼓励名茶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优质名茶生产,为发展茶饮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优价、绿色环保的茶品。

5、树立品牌理念,培育精品,定期举办“茶文化交流会”,弘扬中国名茶的特定理念,探讨经营模式,交流经营经验。

6、定期举办“茶文化”论坛,宣弘学术观点探讨、产业发展研究等宣传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精神,交流茶经济、茶文化的经验,并作为中外“茶文化”交流的“桥梁”。

7、征选和培育“茶文化”形象系列代言人,为宣传整个倡导活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服务。

8、建立茶科研发展基金,鼓励科技人员培育新品种、优化历史名茶种,为发展茶饮业提供科技含量高、颇具市埸竞争力的新茶品。针对产地、本区域和全国三个不同产茶区域,分别建立名茶研发核心层、紧密层和联系层协作关系,促进名茶市埸开发。

9、建造“茶文化”展示馆,作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姐妹馆。可在馆内分别设立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茶德等各个展示区域,向大众展示“茶文化”物质载体和内在精神的理念内涵。

10、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充分组织和精心编排“茶文化” 专题节目,向世界昭示我们倡导国饮、发展茶经济的理念和决策及方略。

 

茶文化的经济发展作用相关文章:

1.茶文化对经济发展作用是什么

2.茶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篇2

现代茶馆;环境设计;茶文化;渗透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口的快速增长,能源年消耗量也从最初的1亿吨标准煤当量增长到现在的160亿吨标准煤当量,据估计,全球能耗到2020年将增长到大约195亿吨标准煤当量。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像局部地区出现的酸雨、雾霾天气,正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人类生存的最后一方净土。同时,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它燃烧产生的气体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在严峻的现状下,现代茶馆环境设计寻求一种优质、高效、洁净的模式也算是为环境保护做出的一种努力。

1基于节约能源的茶馆环境设计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样需要依赖化石能源来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05年到2013年之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快速上升。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375000万吨标准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国,而我国的国民经济却只是美国的1/10,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面对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困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代替常规能源是唯一出路。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自然界的风能、水能、生物能等都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它们的使用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是一种理想能源。现在各国都在积极投入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究、利用,其中以太阳能的应用发展最为迅猛,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会成为人类的基础能源。在基于节能环保型茶馆行业发展的带动下,周边地区人们的收入和住房需求都有所赠长,传统茶馆建筑存在着新建数量居高不下,建筑能耗节节攀升的问题。由于传统茶馆建房费用较低,追求的又是大而宽敞的住宅,因此造成了茶馆实际面积超出使用面积过多,严重浪费了空间与资源。同时,茶馆住宅建造技术简单,缺乏规划和专业人员指导,导致茶馆建筑的热环境差,能耗高。特别对处于夏热冬冷气候区,住宅舒适性不仅要考虑夏季的防热还要兼顾冬季的保温,茶馆建筑的无序性、无理性、无科学性,势必导致能源的严重浪费。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其中农村人口占社会总人口56%的比重。不均衡的经济发展、落后的整体经济水平导致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表现的十分突出。传统茶馆建筑的高耗能低效率的用能模式,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重大又深远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着传统茶馆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传统建筑每年直接消耗的各种能源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一半左右,相当于5.6亿吨标准煤。充分结合传统茶馆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能源互补的策略是现阶段解决茶馆建筑用能问题重要突破口。因此,像太阳能这种安全、无污染、易获得的清洁能源在广大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能源使用情况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一个快速增长,GDP年平均增长12.78%,同时能源生产情况的年平均增长值也达到了10.82%,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9.52%。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7%、石油占16.5%、天然气占2.3%、可再生能源占5.4%。可见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体,但同时我国很多省份煤炭资源紧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不到10%。定位为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的茶馆环境节能设计是符合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的,它的发展对全国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特别是在茶馆建筑设计中实现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推广是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

2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

2.1茶馆外遮阳环境设计

夏季,茶馆建筑南向窗口面积太大,往往会造成房间过热的问题,影响舒适性。在无遮阳措施的情况下,约有83.9%的太阳辐射热透过玻璃进入室内,严重影响了室内热舒适度。茶馆建筑遮阳方式分为内遮阳、外遮阳和玻璃自遮阳,其中内遮阳主要是采用窗帘等措施在室内进行遮阳防热,此时太阳辐射已经透过窗户进入了室内;外遮阳是在室外直接将太阳光挡在室外,太阳辐射没有进入室内,主要有水平遮阳、垂直遮阳和综合遮阳等。太阳辐射强度因时间、地点、朝向的不同而不同,通过遮阳夏季能阻挡不利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防止过热,减少制冷能耗;但同时也会妨碍茶馆建筑在冬季获取有利的太阳辐射,而增加采暖能耗。因此遮阳的日期、时间、形式和尺寸都需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朝向以及茶馆建筑的特点而定。

2.2茶馆外墙保温环境设计

在茶馆建筑热过程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首先是外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外墙在茶馆建筑围护结构中占比大,是接受太阳直射辐射最多的构件,由外墙传热造成的热损失在整个茶馆建筑的热损失中占有近50%的比例,所以外墙的保温是护结构很重要的一部分。传统茶馆建筑使用最多最广泛的墙体材料———实心粘土砖,由于近年来国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加强,实心粘土砖正面临被淘汰的境遇,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将成为必然的趋势。但在经济条件不佳,资源贫乏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粘土类墙材仍无法被取代。当前茶馆建筑对外墙保温重视不够,外墙基本未采用保温措施,导致热量散失巨大。针对茶馆外墙无任何保温措施的情况,笔者建议新型茶馆建筑方案中采取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的构造方式。保温材料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墙体材料采用比较符合本土实际情况的空心粘土砖和灰砂砖。

2.3茶馆绿化环境设计

现代茶馆外部空间环境种植绿色植物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钢混建筑给人带来的感觉过于凝重,需要借助植物绿化效果来保证茶馆建筑环境的协调性,也是茶馆建筑外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还为茶客在外空间环境开展娱乐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证。这种设计手段的初衷是以人为本,它给更多的茶客提供了回归生命本质的灵魂空间。我国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因此在茶馆外环境绿化设计上应仔细考虑绿植颜色搭配,以保证在不同季节环境里茶馆建筑能达到四季常绿、三季开花的效果。通常来说,茶馆的外环境绿化设计在春天宜用连翘、迎春、碧桃等植物;夏宜紫薇、紫藤、合欢等开花植物;秋季则栽种黄护、枫、银杏等树种;冬季以雪松、腊梅、常青和在冬季开花的植物配置。绿色植物可以增加室内空间的魅力和乐趣。还可以配置一些外观好看、颜色艳丽、古色古香的植被,也可以使用当地原有的植被来营造茶馆强大的本地特色,使用植被和岩石进行绿化配置,创造一个充满趣味和幽默的景观场景。

2.4茶馆屋顶隔热环境设计

在夏热冬冷气候区,茶馆建筑外环境设计应以隔热为主,其中以屋顶隔热最为重要。屋顶是茶馆建筑中第二大耗热大件,排在墙体之后,受到太阳照射的时间最长、强度最大,其室外综合温度比外墙还高。因此它不仅需要满足冬季保温,对夏季隔绝太阳辐射的要求更高,还要兼顾防水排水的要求。为了不致使炎热季节下室内温度过高,要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热传入屋面,需要使用通风屋顶来降低屋面温度。平屋顶和坡屋顶是茶馆建筑外环境设计最常见的屋顶形式,其中坡屋顶是平屋顶的2倍。坡屋顶利用坡屋面下的三角形空间进行通风降温;生态经济区常年雨水较多,坡屋顶还能有效排除雨水。本次研究采用瓦材钉挂型坡屋顶,结构层为100厚钢筋混凝土+挤塑聚苯板,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通过改变挤塑聚苯板的厚度来改变屋面的传热系数,进而通过传热系数的变化来研究屋面对室内自然室温的影响。

2.5茶馆小品环境设计

茶馆的存在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与一个心灵放松的地方,尽管人们几乎都是在室内进行喝茶沟通,但室外的景观小品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愉悦的效果。通过在茶馆建筑外部搭设各类设施、修剪凉亭廊架等景观小品,既可以满足更人性化维度健身活动需求,同时也可以和周围的茶馆绿色景观配置形成更好衬托作用。此外,在茶馆外部空间环境中增设水景,建设一些当地特色的景观亭。茶馆供茶客休息、交流场所的座椅材料多采用木材,使用木材有助于增加人们的亲和力,即便在低温环境下,也不会让客人觉得冷。户外还可以采用荷叶、荷花、柳树等元素塑造亭阁景观,从而保证木质材料增加外环境空间的吸引力。借助室外景观小品使得茶馆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提供顾客文化交流的平台,如学习书画、休闲娱乐场所。安排健身设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位置的合理性,以保证为顾客提供全方位服务。还可以增添一些儿童娱乐设施,这样更具吸引力和娱乐性。

3结论

我国茶馆环境设计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并且承担着为人们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多重属性。作为人们日常居住的地方,茶馆环境设计直接体现着茶客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亲切适宜的室内设计、温馨宜居的室内氛围无疑是众茶客的心理追求。应该说,通过基于茶文化的建筑思路,茶馆环境设计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光热转换利用,并注意建筑的防晒隔热。在茶馆环境设计中注重建筑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人在茶馆环境中感受到舒适典雅的韵味是设计者需要把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吴玉涵.城市历史地段作为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艺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12-13.

[2]赵瑞云.历史街区商业步行街传统特色营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33-35.

篇3

高校思政工作主要从两条渠道来开展,即课堂教学和高校学工部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从目前的相关文献中可以知晓,不少作者都聚焦于高校政治理论教学,试图通过教改的方式来破解高校思政教育困境。不难发现,许多教改成果已经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了。但在这里笔者也需要强调,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来影响他们和引导他们,从而高校学工部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则可以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下来影响和引导学生。进而,这也就构成了笔者所关注的思政教育领域。经验表明,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载体上,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来影响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为此,探讨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辅导作用,便成为改进当前思政教育模式的议题之一。

1高校思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聚焦高校学工部所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当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思政教育的仪式感过强

本文聚焦高校学工部在思政工作中的实施效果,那么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思政教育的仪式感过强。学工部在开展思政工作时,往往根据高校党委指示并结合中央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以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形式来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尽管上述形式能够在校园中营造出一定的思想文化,但活动的群体指向性决定其更加重视思政教育的仪式性,这种仪式性能够被外界所观察到,从而也就能成为考察学工部工作绩效的评价对象。

1.2思政教育的个体性较弱

上文已经提到,学工部在思政工作开展上存在着群体指向,即主要关注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以及校园文化氛围。诚然,这种工作目的指向能够感染和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但却难以量化到大学生个体身上,这样就容易导致思政工作难以形成落地效应。之所以强调这项问题归因于,当前存在于部分大学中的逃课现象、行为失范现象等,都需要借助思政工作的个体指向,这样才能做到工作上的有的放矢。但现实表明,思政教育在针对上述问题还显得力度不够。

1.3思政教育的植根性不足

这里的植根性主要指向,思政教育应与大学生的切实需要相结合,如职业素养的构建、职业观的塑造等。但反观学工部所开展的思政工作,其主要以抓意识形态建设为主线,这样就与大学生当前的切实需要不相适应。另外,在活跃大学生文化生活上,学工部也会以各种文艺表现的形式来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这种工作方向仍未能切入到职业素养所需具备的关键要件。

2茶文化在应对问题时的作用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待茶文化的作用:

2.1缓解大学生的心绪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相互交织也相互竞争,而这些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校园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各种思潮相互碰撞而使得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焦躁的心理特征。再者,就业压力逐年高企,这就直接使大学生陷入到了焦虑的情绪之中。针对这一现状,茶文化所蕴含的“雅、淡、思”的思想内涵,便可以通过作用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而缓解他们的焦躁和焦虑的心绪。

2.2滋润大学生的心性

高校目前的思政教育并不关注学生的心性修养问题,从而就在教育中无视了学生的“人性”特质。事实上,大学生获得良好的心性修养,这将极大的助力他们在接人待物上的心态,以及面对挫折和挑战时的态度。从思政教育的植根性来看,上述职业素养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茶文化中的品茶、赏茶等项目,便能较好的滋润大学生的心性,使他们在体验中逐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感悟和反思来理性的认识身处的社会环境。

2.3规范大学生的习惯

规范大学生的习惯,关键在于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以及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操守。不难看出,这对于他们走向社会是极为重要的。那么茶文化在这里的作用表现是怎样的呢。很显然,茶文化中的茶道活动则可以在有形的操作流程中,和无形的思想感悟中,培养大学生的上述习惯。以上从三个方面所做的作用分析表明,高校学工部应充分挖掘茶文化在充实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以一种创新的姿态来面对今后的工作难题。

3高校思政教育引入茶文化的思路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引入茶文化的思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3.1解构茶文化蕴含的要件

高校学工部所开展的思政教育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就为引入茶文化教学提供了便利。但茶文化所蕴含的内涵和内容博大精深,所以这里需要根据思政教育需要来进行提炼和解构。从上文所指出的三大作用出发,需要着重考察品茶、赏茶、茶道等要件对思政教育的推进功能。而且,在解构茶文化要件时还需要思考的是,这些要件在教学转换中能够较为容易的去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实中支撑学工部的思政教育活动。

3.2创立茶文化引入的载体

在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下,仍然需要考虑创立茶文化引入的载体问题。具体来说,载体便是以怎样的组织来承接茶文化教学。这里需要重视的问题是,茶文化作用于大学生应形成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不能以演示和模仿的短期效应来影响大学生。这就意味着,所开展的茶文化教学需要延伸到他们的校园生活之中。那么承接茶文化教学的载体,便可以选择大学生社团。另外,学工部又直接领导大学生社团的活动,所以这就进一步支撑了以上结论。

3.3营造学习茶文化的氛围

在引入茶文化教学上,还需要营造出学习氛围来。这里的氛围可以被看做是激励机制,能够激励大学生在业余生活中主动去品茶和赏茶,在有条件的地方则可以参与茶道活动。那么如何来营造这种学习氛围呢。从学工部的职能范围入手,可以举行有关茶文化的征文和主题活动,从而激发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社团活动来给予跟进,继续推动学习活动的开展。

4实施方案

根据以上所述,实施方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反思思政教育的现状

高校学工部门承担着思政教育职能,而且从其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看,其应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教育效果。但在高校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当下,现行的思政教育模式或许需要得到改观,改观的重点在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应从过去重视意识形态教育,转变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则应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着力点。可见,学工部工作人员应与思政教师一同,理清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实现途径。

4.2整合茶文化显性元素

上文已经指出,需要将茶文化中的“雅、淡、思”的思想元素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去,进而就需要整合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具体而言,需要将品茶、赏茶、茶道等文化元素在恰当的平台上进行展示,并促使学生能从中获得精神层面的启示和感悟,最终来调试自身的内心世界。整合的方式包括,学工部可以与高校专业院系合作,借助专业院系的实训场地来进行展示和体验。另外,茶道作为富含精神内涵的活动,则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的方式来传递出去。

4.3扶持大学生社团活动

大学生社团活动直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也是能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重要载体。为此,学工部需要扶持与茶文化传播相联系的学生社团的活动。扶持的主要方式包括:第一,学工部派专人担任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进而能完善社团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第二,出面邀请茶文化专家或德育专家,开设茶文化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讲座;第三,帮助社团协调活动的场地。通过这样三个方面的扶持,便能延伸思政教育维度。

4.4形成茶文化学习氛围

形成茶文化学习氛围的方式包括:第一,在校园网站上茶文化与职业素质养成相关的文章,使得在校学生能理性看待茶文化的作用;第二,以院系为单位组建茶文化兴趣小组,搭建本系学生的茶文化学习平台;第三,借助学生社团的职能作用,向在校学生发放茶文化宣传单。

5问题的拓展

这里再结合课堂教学,来谈谈实现茶文化辅导功能的作用途径:

5.1增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意识

在具体的强化中,应将人本主义思想引入到他们对教学方法的改造中来。当然,主要是通过集体教学研究的方式,来加强教师之间的心得体会的交流,并也可以此为契机进行课题研究。

5.2改变教师权威式的教学姿态

改变教师权威式的教学姿态,而以非权力性影响力来感染学生则是人本思想所要求的。不难体会,多个行政班一同上课,学生个体必然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也难免存在逃课的动机,当然部分学生确实请假另有事情安排。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与教师拉近距离。最终,通过行为规范引导就能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6小结

本文认为,高校学工部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可以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下来影响和引导学生,这应构成了教育界所关注的思政教育领域。茶文化在这里的辅导作用包括:缓解大学生的心绪、滋润大学生的心性、规范大学生的习惯。最后的实施方案为反思思政教育的现状、整合茶文化显性元素、扶持大学生社团活动、形成茶文化学习氛围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巫明川,王中正.手机上网与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以温州地区大学生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4-35.

[2]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谢文平,陆书建.关于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2.

篇4

1中国茶文化的概述

1.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浏览中国的茶文化历史不难发现,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为了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域特色,人们在对茶文化内容进行补充的同时,也让其更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性。在唐朝,饮茶成了一种时尚,文人雅士们通过种植茶树来喝上口味正宗的茶水。在吟诗作对时,也会以茶为题材,以茶会友的形式更是屡见不鲜。茶在当时被上升为一种文学的高度,极具艺术价值。陆羽在《茶经》中曾指出,通过种植茶树采摘茶叶可以更熟练的掌握烹茶技巧以及选择茶叶品种的方法。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更渴望将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与生活相联系,因此茶叶也成了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物品。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钻研,渐渐形成了特殊的茶叶加工工艺,在不同地区还设有茶坊供游客或当地人进行品茶活动。在唐朝盛行一种特殊的茶叶加工方法-煎茶点茶法,点茶法十分讲究汤的色泽以及花样,为了确保烹茶的色、香、味更能满足人们的品茶需求,在这里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斗茶之风。到了后期,人们饮茶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元代时期更是盛行在茶水中加入葱、姜、盐等佐料,让茶水更加可口。到了后期,茶文化逐渐变得简单,茶叶种类的增多,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品尝方式,茶叶的选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个人的兴趣喜好。

1.2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由于茶文化中所涵盖的宗教思想十分详细,其中内容最为广泛的应属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道、佛家的思想理论,这三种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儒家讲求中庸,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以和为贵,以亲善待人为基本原则,提升了个人思想情操的同时,让心灵可以净化和升华。在饮茶的过程中,可以在清新的茶香气息中,了解事物真正的中庸之道,这才是儒家一直追求的一种思想理念,也是更深层次的一种教化方式。道家思想更渴望追求茶的天然气息,了解茶的自然属性。道家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而无约束的生活方式,品茶的同时能带给人的一种思想上的放松以及生活上的安逸。佛家尊崇茶文化中的禅宗思想,在品茶的同时,希望能够了解种茶、采茶时的艰辛,珍惜每一滴茶水的同时,可以将茶文化具有的思想教育理念更广泛的传播。三种思想相互作用、协调统一,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思想体系,集合了道家境界、宗教境界以及艺术境界于一身,促使茶文化成了中国最具历史意义的文化形式。

2当前中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2.1人文教育缺失,功利主义盛行

随着现代化教育模式不断融入茶文化的教育理念,茶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课程中被广泛的应用。由于茶文化中具有仁爱的思想观念,因此,更适合体育锻炼中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观点。以茶文化为基本思想,学生在学习体育动作时则会更为认真规范。体育教师通过对茶文化进行讲解,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学生还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达到教师要求的体育目标。体育锻炼过程是人们磨练意志、强身健体的过程,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理念的同时,让人们获取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强的力量,通过对不同体育项目成绩的衡量,让教师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不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放弃身体的健康去完成任务,这些都违背了茶文化的亲人爱己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的体育课程可以更加完善,也为了避免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对自身造成伤害,学校的老师、领导或者学生本身都需要了解运动不当的危害,以茶文化为基础思想,客观地对待每一项体育项目的训练过程。

2.2全面素质培养,个性化教育缺失

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强,且德、智、体、美、劳同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在引进大量体育设施的同时,要及时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学生按照体育项目要求完成训练指标,并达到教师满意的成绩以后,才可以按照个人兴趣进行选择。有些学生十分擅长体育运动,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训练工作,对于体育不擅长的学生及时引导,以免在训练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学校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教育缺失。为了确保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全面型人才,学校的教育模式会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开展统一性、制度性教学课程,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思想的同时,只能按照教师制定的学纲完成学习任务,无法实现个人思想以及能力的提升,这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一种缺失,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3中国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3.1地方特色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茶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指导意义,教师在了解茶文化以后,可以将其中的茶礼、茶俗以及茶艺表演形式向同学阐述。学生在了解茶文化基本内涵的同时,丰富了思想,也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体育训练项目。古代的采茶舞就可以作为现代健美操的训练原型,以赣南的采茶戏为例,学生通过不断模仿和学习采茶戏的基本动作,在尽可能展现茶文化内涵的同时,让身体可以与音乐的节奏相一致,完成更多高难度动作训练的同时,尽可能的展现舞蹈的美感与力量。学校由于引进了健美操教学课程,因此,让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训练喜好,激起学生锻炼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茶文化良好的继承和弘扬。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以茶文化为基本思想,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受伤,同时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3.2人道主义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提出“尽人事而知天命”的理论以后,人们的思想终于从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强调人事重要性的同时,也让生活变得更为现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爱的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要遵从礼数。后期孟子又提出了“重民而轻君”的思想,这里并非强调对君王的轻视,而是要重视百姓的意见。这些思想理论既提升了个人存在的价值,又让原始的封闭思想融入了茶文化,让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生活变得美好。古代人十分注重种茶、采茶、煮茶、饮茶的过程,这是对身体的一种洗礼,也是精神的一种解脱方式。将这种茶文化思想应用到现代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个人能力发展的同时,了解茶文化所具有的真正内涵。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扬。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体育课程,并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具体的体育训练项目,才能勾起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分配的训练科目。

3.3道家自然观在体育教育中的突显

儒家思想讲求仁爱的同时,也融入了道家思想中宽容博怀的茶文化,这对现代体育教学有更高的指导和教育意义。道家追求“自然”的生活习性,渴望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正符合了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道家认为万事万物皆遵循一定的循环规律,这点不仅符合大自然的系统,也将这种自然理念深深地融入到茶文化的内涵当中。人们在对茶树进行种植采摘的过程中,了解了自然之美,烹煮茶叶的同时,可以品尝到不同味道的茶水,让生活变得丰富也更有内涵。为了追求茶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风韵,煮茶的水源最好选用自然的山泉水,只有这样,才能让茶叶中所具有的自然之味被冲泡出来,才能让人们的生活中透露出那一丝丝自然之气。体育运动项目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理念,而非以基本竞技为基础。学生在了解融合各家思想的茶文化以后,可以明白,体育注重锻炼人的身体,增强人的体魄,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形成了坚韧的性格,为追求目标可以突破身体极限,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在茶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也了解体育中所具有的养生之道。总之,体育课程教学可以让人的体能不断增强,也可以确保人们在锻炼的过程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思想理论。将茶文化作为中心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了解人道主义道家思想以后,可以将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课程更完美的融合,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结束语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还需要帮助人们提高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修养品德与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茶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因此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是当代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6(02):12-14.

[2]郭赟程,陈元欣,杨磊.推进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6(07):25-28.

[3]孙吉旺.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8):56-58.

篇5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点,为了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整体发展,需要重视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中的作用。茶文化内容丰富,能够为汉语言文学作品提供更多创新方向,深刻体会茶文化内涵理念,能够对茶文化进行更有效地传承,进而带动汉语言文学顺利发展。

1基础概念理解

1.1茶文化的概念理解

茶文化的定义主要为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中国是茶的故乡,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茶文化包括茶画、茶德、茶道、茶艺、茶具、茶联、茶书、茶故事、茶精神、茶学等。茶文化自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传扬着美德和美感,茶通常是中国待客的主要习俗,不同地区茶的配制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苏州的香味茶、杭州的龙井茶、蜀山的侠君茶、太湖的煎豆茶、湖南的姜盐豆子芝麻茶等。

1.2汉文化的概念理解

我国汉文化即华夏文化,是我国历史以来的特色文化,自春秋战国开始的派别思想为根底形成的汉民族文化,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整体发展。我国汉族文化历史悠久,历史可考证的时间已有五千多年,期间的文学作品、历史典籍内容非常丰富,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历史的深入考究[1]。汉文化几千年来,从军事、史学、政治、文学、经济、艺术等方面诠释了更多我国文化发展进程,为现代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汉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基本知识素养,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

1.3汉语言文学的概念理解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最主要的语言文学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更多实际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内容包括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汉语言文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在更多需要文学评论、教学、科研的工作中发挥个人才能。语文教育是汉语言文学相对应的专科专业,中、高等学校中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是汉语言文学主要的培养对象。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主要有文字学、现/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等。

2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2.1茶文化发展推动了汉语词汇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茶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其自身体现了多层面的内容,茶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国整体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茶文化逐渐渗透入中国的宗教、绘画、诗词、医学及书法中,其凸显了物质文化及精神文明,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了大量有关茶文化的内容、精神,丰富了文化学的内容、概念。

中国茶文化其中的精神及物质文化不断发展,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茶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体现具有特色,进而使得茶文化丰富了汉语言文学内容。茶活动发展过程中通过茶礼、茶艺、茶诗等文化内容,创造了更多相关的词汇,比如品茗、茶德、沏茶、茶话等这些词汇均由茶文化精神文化发展而得。此外,随着茶文化物质层面在历史中的发展,茶叶的制作、种植及品种等物质基础也逐渐发生变化,丰富了相关联的汉语词汇。就茶叶的品种来说,逐渐产生了很多相关词汇,主要包括铁观音、大红袍、六安瓜片、西湖龙井等等。

2.2茶文化的发展使得汉语词义发生变化

茶文化整体思想概念随着时展而变化,茶起初被指为茶树、茶叶或茶水,现如今茶的含义被扩展至茶制成的饮品,更便捷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冰红茶、龙井茶都为茶的范畴,此外还有一些由、柠檬等泡成的茶,这些都是茶文化的扩展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一些文化现象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比如与茶有关的词汇中,一些老旧的词汇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如茶会这一词汇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会如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以茶会友的聚会方式,兼具茶话会和物品交易意识,这是随着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新文化形式。

2.3茶文化现象的没落导致汉语词汇没落

茶文化伴随社会整体发展,其相关词汇也不短更新,一些旧的文化元素受时代影响不断没落。中华民族对于茶文化依然十分热爱,一些古老的有关茶的词汇被代替掉,随着文字的演变,对于我国整个文化概念也随之变化[2]。比如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文学的区别,就体现着时展的特征,茶文化中的检、劳这两个文字,主要表达茶树、采摘时间较晚,现已经很少见,被更现代化的词汇所代替。再例如奉茶、斗茶等茶文化中的一些动词,也逐渐演变和消失,当今更多表达为倒茶、泡茶等。

3茶文化的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3.1茶的物质文化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中汉语词汇的发展

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通过对茶生长、制作、茶具等等的研究,结合日常生活应用,会有很多新的汉语词汇产生。新品种茶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大种植面积,随着对不同地区茶的推广,确立了地方特色,比如西湖龙井茶、祁门红茶、兰溪毛峰茶等。在时展推动下,茶文化发展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不断变化,就茶的名称来说,根据之前的苦茶、茗茶等,逐渐新添了检格(茶树)、茗井(茶)等词汇。茶的制作发酵情况不同,会创造更多新的词汇,比如黑茶、红茶、清茶等;茶的制作方式或材料不同,也产生了新的有关茶的词汇,比如茶宪、茶碾、茶笼等[3]。因此,茶的物质文化发展对汉语言文学中汉语词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茶的活动内容很多,在生活中不断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冲击,具有更高文学价值。

3.2茶的精神文化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中汉语词汇的发展

茶文化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在精神层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关茶艺、茶道等精神文化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中汉语词汇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发展机会。沏茶、选茶、品茶都是茶艺内容,能够培养人对美感的要求,茶艺内容丰富,严格要求选茗、烹茶这一过程,汉语言文学受到茶文化的影响,拓宽了相关词汇量,比如茶农、品茗等。

茶文化中的茶礼也推动着汉语言文学的整体发展,茶的礼仪或礼品即茶礼,而古代风俗中将“受茶”意为女子婚礼受聘,“茶礼”就是聘礼。茶文化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多的来自于茶礼,新添了一些词汇,例如奉茶、冲茶、侍茶等,都体现了茶礼的道德内涵。

4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融合发展的策略

4.1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茶文化发展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两者融合发展是我国文化整体发展的重要策略,需要重视茶文化更大力度地弘扬。国家应该重点关注茶文化的宣扬,及时保护茶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在我国福建具备良好的产茶环境。我国大力弘扬茶文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茶文化整体发展的基本保障,让人们体会茶文化的历史魅力,亲身感受茶文化为社会带来的贡献,进而对茶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我国应遵循社会发展潮流,不断弘扬茶文化,需要结合当代市场经济发展情况,选择更优化的销售形势,进而将当代市场与茶文化的传扬紧密联系起来,将推广与文化建设同时进行,有助于我国汉语言文学最直观的发展。茶文化在弘扬发展过程中,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学内容的拓展,提升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中的价值,汉语言文学与茶文化内容的融合,能够为中国整体文学作品提供创新素材,实现中国文化整体提升。

4.2汉语言文学教育端进行茶文化的引入

为了促进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我国应该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茶文化内容引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茶文化,进而达到教育传承的目的[4]。在教育教学端引进茶文化比较容易,结合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将茶文化贯穿在文学教育实践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更多的了解有关茶文化内容。在教育中普及茶文化,或组织一些有关茶文化发展的挥动,提高大家对茶文化了解、探究的兴趣,同时能够帮助教育机构提升教学质量。

茶文化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应用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可将其内涵思想,有效地进行传达,强化语文教育中美德、品行等精神层面的教育力度。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中不断吸取茶文化相关内涵,有助于传承茶文化及相关思想,促进茶文化在新时代下的繁荣发展。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协同发展,也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

篇6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茶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阶层中,成为集合社会科学、人文科技、自然三位于一体的全能型文化,我国人民对茶的认识也从简单的饮用逐渐发展到药用、待客、祭祀等方面,同时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绘画书法,歌舞等艺术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可以说,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内涵元素更为丰富。结合动画电影作品的开展状况,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与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动画电影设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是为茶文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可以向世界展现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

1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内涵成熟的茶文化体系,可以说该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多样元素,尤其是茶文化体系实际上是社会大众的饮茶习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体系化结合。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诸多元素,除了物质上的元素内容外,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也是我们应用该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1.1茶文化的内容分析茶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种植、烘焙、冲泡茶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包括古老的茶道,茶诗,茶舞,茶艺表演等等内容,尤其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茶文化达到发展的高峰期,而这一时期我国的诗词文化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大量有关茶文化的作品因此流传下来,并且茶文化的发展与我国的宗教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了儒家、道家、佛教之后的茶文化,更是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

1.2茶文化的特征分析

茶文化由于它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历史有关茶文化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武王伐纣时候茶叶就已经成为了贡品,随后茶叶作为贸易产品,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重要物品;此外茶文化还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新时期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让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让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更加显著;茶文化还有民族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彰显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展现的思维理念和价值内涵,而这实际上也发展成为当前我们应用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基础。

2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现状以及其发展要求认知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人们的观赏需要也呈现出了全新变化,而动画电影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诠释。通过对动画电影作品的具体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其整个设计过程,未能融入必要的文化理念,从而限制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效果。

2.1动画电影的设计现状分析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动画电影大国,两个国家的作品也各具特色,美国的动画电影以数字化的制作为代表,主要的特点在于运用夸张的人物形象表达出“美国梦”的价值观点,而日本的动画电影则是以喷笔绘制为主,人物造型设计优美,内容含义丰富。中国作为动画电影制作的后起之秀,在不断探索中追求创新,成功制作出一大批成熟的动画电影作品,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动画电影制作的前列。

2.2动画电影的设计特点分析

动画电影与其他类型的电影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它善于运用人物造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注重细节的刻画让观众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数字化技术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之后让整个画面达到非常完美的效果,曲折的情节和大团圆的结局能够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鲜明的主题洋溢着价值理念,配合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让国产的动画电影作品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但是从我国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其中缺乏必要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内涵,特别是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时,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合和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艺术体系的应用效果。

3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及美学意义

随着当前人们审美理念不断变化,如今人们对美学的价值意义认知更为成熟,从以往的关注外在逐渐发展为关注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与整个茶文化理念内涵应用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3.1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作品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大量有关于茶文化的影视作品,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乌龙小子》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影视作品可以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合适的载体,同时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也可以让我们看到茶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借助动画人物让观众更深入了解这一文化,我国地域辽阔,茶文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为动画电影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借助茶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开拓动画电影的制作思路。

3.2茶文化在动画电影作品中的美学意义

茶文化的内涵丰富,由茶文化衍生出的茶歌茶舞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利用这些文化价值进行设计的动画人物造型可以让观众有熟悉感,同时在动画电影中穿插的茶艺镜头能够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同时茶文化对于其他国家的人们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以借此促进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从美学角度出发,我国茶文化中的茶艺表演有着独特的东方之美,它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也可以说是东方文化在动画电影中具体体现。

3.3茶文化理念融入动画电影作品的价值分析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茶文化与儒释道宗教的结合更是为茶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充实。近些年来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影视作者开始关注我国这一传统文化,因此,通过从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认知,可以看到其中存在各项元素能够被应用到当前所开展的动画电影作品设计过程中,当然,认知该元素在整个动画电影作品中的应用思路,以及其中所存在的美学意义,从而为茶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之所以要融入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其从实际上看,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内涵变化有着重要关联。

3.4以动画电影为载体,融入传统茶文化理念

以茶为主题,以动画电影作品为载体,加之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用观众所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一文化,从而达到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感受茶文化温润的气质。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审美理念变化状况,不难看出人们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因此,如果能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理念,其必然能够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4结语

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运用既可以为电影整体增添美好,让电影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我国古老文化的传承提供合适的载体,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这一文化。动画电影作品作为一项系统化的设计活动,在开展该设计活动时,不仅要充分注重融入完善的设计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定位,通过具体元素内容的诠释和表达,从而若满足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不仅如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融入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在丰富设计元素的同时,提升整个动画作品设计活动的设计品质。

参考文献

[1]孙珊珊.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34-137.

篇7

一、茶文化社团活动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1.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民主协作意识

茶文化社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社团,社团成员的招募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进行,在社团内部,社团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都处于同一地位,社团的组织者由社团成员民主推选,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协商,社团经费支出透明,在社团开展活动前,由组织者提出方案,全体成员讨论修订,民主表决,在活动过程中,也是全体社团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

茶文化社团主要的活动有邀请茶文化专家、教师讲座,参观茶园,学习茶艺,走向社会进行茶艺表演及参与茶叶品牌营销活动。在茶艺学习的过程中,奉行帮带原则,优秀的茶艺师指导后学者,源源不断,输出合格的茶艺能手。在参与社会茶艺表演活动时,有的成员负责外联、有的负责茶具的运输、有的负责茶艺表演,形成完整的团队运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劳动,理解自己的工作在整个团队中的分量,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意识,为今后走向社会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2.有利于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学生社团是高职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近年来,高职教学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与加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的开展,无疑是这一方针的有力补充。茶文化社团面向全校招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均表示强烈的兴趣,志同道合的社团成员聚集于一起,相互学习、工作,正确的认识自我及欣赏他人,为了共同的兴趣努力工作的同时,其沟通、协作、组织的能力就得以形成。

由于近年来茶文化在社会中颇受欢迎,社会的各项活动也会邀请社团参与。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茶学社,就多次参与“柳州市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茶艺技能竞赛”、“柳州市名优茶评比”等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多次接受行业企业邀请,参与品牌宣传、茶叶营销等活动。并代表学院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接触活动的组织、执行,并通过茶艺表演等增进自身的自信心。

3.有利于高职学生组织决策能力的提升

茶文化社团具有其它社团的共性,同样是学生施展理想、展现才华的场所,成员间具有很深的情感性,社团也多以兴趣相投和友谊为基础,虽然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使成员走在一起,但整个组织仍处于不断适应、不断重新组合当中,因此对社团的组织者有一定的要求,社团在进行新成员招募、茶文化知识的传授、各种外联工作及活动的策划、实施与评价上,均需形成规范的制度,并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学生参与活动时,在整个活动的框架下进行团队合作与分工,学生的组织决策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4.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茶叶的健康知识逐步普及,社会上很多商务会谈、工作接洽都选择在茶楼,高职专业中一些要求与人交流密切的专业,诸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展旅游等,都要求对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专业的学生也会选择与自身能力要求提升相关的社团进行辅助学习。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茶学社的成员,主要以茶艺、酒店管理、会展服务、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的学生为主,在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通过听报告、讲座、选修相关课程、参加各种茶文化活动获取知识,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熟知各类茶的品质特点,掌握每种茶类的冲泡技巧;并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参观考察、行业品牌营销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反思自身技能,把握重点,调整学习方向,促使知识得到不断提高。

二、传统茶文化有利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1.有利于高职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当前社会是一个物质快速发展,信息多元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美学思想熏陶,在多元的美学意识中,如何保障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茶文化社团依托茶艺的有形之美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为学生审美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大学生对美学的深层次认知。

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为茶艺,茶艺之美,在茶艺演绎、茶席设计、茶形之美、茶器之精上,并辅以插花及民乐,令人心旷神怡。古人“以茶雅心”,用以陶冶个人情操,茶道中的“廉、美、和、敬”,其中的“美”,即“真、善、美”的“美”。学生在茶文化社团活动中,经常组织茶艺活动,将真山真水名人真迹融为一体,精湛的茶艺技巧,平和的茶人精神与茶浑然一体,学生将感受茶文化的和谐之美,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2.有利于高职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高职学习期间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学生务实的同时,也会将一些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浸染到高职院校中,另外,学生在遇到学习不如意、生活紧迫、或从毕业的师兄师姐处得知就业难等问题时,如果不能理性的进行情绪疏导和调节,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情况在高职院校中时有出现,成了学校思想教育的重点之一。而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以茶为修习心性的载体,饮茶艺术包括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因素。“茶艺”重在泡茶的技术,偏向审美享受,而“茶道”则旨在通过茶艺展示的严谨与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修身养性。在社团活动中,专业教师对社团成员讲解茶人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向学生灌输茶文化的精髓,影响学生思想向乐观、积极方向发展。庄晚芳教授提出茶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成处事、敬爱为人”,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茶性温和,茶文化社团主张通过饮茶的平台来沟通彼此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谊。饮茶可清心,通过饮茶还可以达到洗涤内心浮躁的目的,不断的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动,以便更加清醒的看待自己,

理性看待周边发生的事情。

茶文化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宣传,参观茶园,认知茶树的生长,体会茶叶的生产制造,从而感知乐于奉献的茶人精神。茶树生长在深山野林,常采不枯,一经种植,其生命周期可达近百年,周而复始的为人贡献,给人带来清心、健康。茶人也是如此,在有限的生命轨迹中,他们不计功名,勇于吃苦,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健康产业奉献自的岁月。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需要走向生产的第一线,因此在学校期间,就要做好务实与吃苦耐劳的准备,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才能扎根生产一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自己,在推进工作的同时,让自己获得职业生涯的成长。

3.有利于丰富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

社团以茶文化传承为途径,除了上述作用外,还能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茶文化包含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4个层次,物态文化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茶产品,是有形的文化状态;制度文化则是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它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经济状态紧密联系;行为文化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包括礼仪、沟通、谈判等;心态文化是指人们由茶而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民间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人文知识。

在北京奥运会上,张艺谋导演在长长的中华画轴上,用我国四大文明之一的活体印刷术塑造了两个汉字,“和”、“茶”,其意义重大不言而喻。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融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茶禅一味”等朴素思想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茶道中蕴含着美学,伦理,文学、民乐等文化艺术元素。同时,通过饮茶又能达到净化自己心灵与消除彼此内心芥蒂的作用。由此可见,通过茶文化社团弘扬茶文化,可以增长知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自是非同小可,而以茶学社等茶文化社团为载体传授茶文化知识,更是有效地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乃璞,刘建.学生社团与素质建设[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3-64

篇8

“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是茶学与包装学相互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课程,该课程是针对茶叶生产包装、贮藏、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而形成的理论与技术学科体系。任何学科课程都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完善更新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也概莫能外。

一、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民族文化是云南各民族在云南这一特定地理环境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中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依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独龙族、满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云南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大省。

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代人的艰辛努力和积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丰富多样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是其他民族不曾拥有的,代表着本民族特色。例如史前文化、古滇国文化、南诏大理国文化、元明清时期独特的滇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独特的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等。又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的太阳历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白族本土文化、藏族藏传佛教文化等。就建筑来说,傣族的竹楼、白族的三坊――照壁、彝族的土掌房、哈尼族的蘑菇房等各具特色。云南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更加异彩纷呈,傣族的筒裙、纳西族的七星披肩、彝族的天菩萨和披毡、景颇族的银饰戎服、德昂族的藤篾腰箍等。饮食文化特色突出,各地名特食品,展示了云南饮食文化特有的内涵。

随着云南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面临着逐渐丧失的危险,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被鲜明地摆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面前。多样的民族,各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积淀都是云南社会和谐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积极元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的流动、现代文明的冲击,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传承受阻,传统正在消失,需要大力抢救、挖掘、保护、弘扬和科学开发与利用。

二、云南省“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作为茶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在云南省茶学教育中已开讲多年,所用教材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叶包装与储运》。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省唯一开办茶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为了拓展茶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茶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较早地开设了“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

面对着美学理论、广告理论与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以及自动化设计理论与技术的进步,“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面临着与时俱进的课题。除了将电脑自动化设计、新包装材料知识、传感信息技术、仓储信息化管理及运输现代化等知识及时充实到课程之中外,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省重点大学,应该在保护和发展云南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发挥自己力所能及的积极作用,学校的普洱茶学院所开设的“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应该体现地方特色,以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将当代科技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把“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成为富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边疆地域特征、先进的时代科技气息的精品课程。

三、云南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上的运用

云南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是云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云南民族文化的精华完全可以被“茶叶包装与储运”这门课程吸收利用,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1.云南民族服饰文化可以丰富“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的内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发挥本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吸收借鉴其他兄弟民族的文明成果,创制并传承了各具本民族特色的服饰,这些服饰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图案多取材于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生存环境中花鸟虫鱼以及山川风物。有的图案简洁明快,有的图案复杂别致;有的造型通俗平常,有的造型新颖罕见;有的颜色简单明了,有的颜色华丽多彩;有的材质普通易寻,有的材质贵重稀有,充分反映了本民族的心理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完全可以借鉴云南各民族服饰在造型选择、图案设计、颜色搭配、材质选用上的长处,结合茶叶自身的品质特点和文化底蕴,创制出美观、精致、富有民族文化气息的茶叶包装。

2.云南民族文化中的生产、生活传统及民族传说、历史史诗与历史典故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提供了设计素材

茶叶是具有厚重文化的传统产品。这就要求茶叶包装也要突出文化品味,茶叶包装上的图案选材可以是云南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以及民族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民族传说、历史史诗与历史典故,这些源于生产生活和历史传承的素材会为茶叶包装设计提供鲜活的创作源泉。如果将这些素材运用地科学和恰当,将会极大地提升茶叶包装设计的水平,让茶叶包装更富有民族文化的韵味,更能反映云南茶叶源于大山、源于生态、源于边疆、源于民族的文化特征。

3.云南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文字也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提供了特殊元素

云南民族中有的民族是有自己本民族的独特文字的,如纳西族拥有东巴文、傣族拥有傣文、回族拥有伊斯兰文、藏族拥有藏文等,这些民族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有的已经不再使用,成为了死文字,有的仍然发挥着传播和承载文明的重要作用。

在茶叶包装中使用这些文字作为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民族文字的书写所使用的字体、书写工具和书写颜料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多样化的民族文字不仅起到宣传的作用,也为茶叶包装点缀上了民族特色,成为茶叶民族包装的亮点和鲜明标志。

4.云南民族文化中民族所使用的盛具和材料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设计及包装、储藏材料的选择提供了资源

云南各民族在各自的繁衍生息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生产与生活用具,他们利用生活环境中固有的资源所创制的这些用具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艺术性,比如一些竹器、藤器、布器、木器、石器、陶器、铁器、铜器和锡器等,用于盛放生产与生活用品,非常方便耐用。茶叶包装要积极吸取这些盛具的艺术营养,在按比例缩小或放大仿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力图使设计出的茶叶包装更适合包装与盛放茶叶。

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不应该丢掉传统,传统的包装材料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用竹笋壳包装普洱七子饼茶或砖茶,具有驱虫、防潮、透气等良好的功效,比牛皮纸的效果要好,若有条件,还是提倡使用这些传统的包装材料。此外,木器、布器、藤器、陶器、锡器等,也在茶叶包装与储藏中普遍得以应用,这对于茶叶包装的民族化是非常有益的。

5.云南民族文化的图腾文化、节庆文化、婚恋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丧葬文化、生态文化和祭祀文化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的茶叶包装提供了独特的设计素材

有独特性才会有差异性,云南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最能体现其各民族文化特质的便是其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图腾文化、节庆文化、婚恋文化、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生态文化和祭祀文化等,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图腾崇拜、敬畏对象以及民族信仰;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的节日庆典、婚恋观及婚恋行为、饮食习性、住房特征、丧葬习俗、生态传统和祭祀礼节。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民族观念的文化形态为茶叶包装提供了独特的设计素材。

只要将各民族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形态的含义及典型表现形式加以综合研究,探究出其外在文化形态所体现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将茶叶包装设计的造型、图案、色调融入云南民族这些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元素,以发挥云南茶叶包装在民族文化宣传、继承和保护发展方面的作用,同时,为云南茶叶包装注入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的活力与动力。

6.云南民族的经贸文化和商旅文化是“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需要重点吸纳的文化养分

在长期的边疆经贸活动中,在云南省诞生了一条条云南各民族以及云南与外界交流物品、互通有无的贸易之路,当代人命名它们为“茶马古道”,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有了古道,有了古道上的驿站,有了在这些充满坎坷的道路上往来的富有冒险精神的马帮和商旅,当时边疆人民的生活才变得更好。古道上运输的物品比较丰富,有茶叶、盐巴、铁器和工艺品等,虽然道路艰险、行程艰辛、风餐露宿以及可能会遭遇疾病困扰、野兽袭击、土匪抢劫,但是靠着集体的团结一致、排除一切困难的勇气、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当年的茶马古道上活跃着生生不息的马帮和商队,主要由云南各民族同胞开辟的云南茶马古道以及古道上的爱情与历险故事加之商旅文化、贡茶文化、茶马文化都是“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乃至储运可以吸纳的文化养分,在当代茶叶包装领域可以深度挖掘和积极运用。

四、利用丰富的云南民族文化推动云南省“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云南省各开设茶学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所开设的“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都应力争利用好云南省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代云南提倡文化多样性,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强省的社会背景下,“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也应充分挖掘、整理和利用云南各民族的文化资源,让云南民族文化渗透到“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中,让“茶叶包装与储运”充满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期让云南民族文化成为在云南开设的“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的鲜明特征。

在当前学科融合和交叉的大趋势下,云南民族文化和茶叶包装与储运的彼此结合,既充实了“茶叶包装与储运”的课程内容,丰富了“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将促使今后从事云南茶叶包装事业的人才拥有更好的运用民族文化来设计生产茶叶包装的意识和能力,为提升云南茶叶包装事业的文化内涵和设计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另外,通过将大量的民族文化植入到云南茶叶包装之中,也将极大地促进云南民族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随着云南着力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茶叶经济一定会得到更大、更好地发展。茶叶包装作为茶叶商品生产和营销的重要方面,也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找准民族文化的卖点、切入点和突破点,在云南茶叶包装上标注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结合云南旅游事业的发展,云南茶叶包装文化和事业一定会在文化助力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推介效益。云南茶叶包装事业的良好发展也必将最终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的良性提升和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9

(二)美国文学发展美国文学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时期:(1)殖民时期:在此阶段,英国文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文学,从爱德华?泰勒、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斯等人的作品中,均会看出一些英国文学的迹象。(2)独立革命时期:在此阶段出现了很多歌名诗歌,自此产生了美国民族文学。这样的变化与发展,不仅成就了美国诗人与散文家,也在政治上实现了一定的独立[3]。(3)南北战争时期: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使得美国文学逐渐发展到现实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逐步衰退。因为在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一直处在自由竞争状态,使得人民与作家的思想越来越自由,所以,此阶段的文学作品更加乐观。但是,到80-90年代,因为人们对民主制度持有怀疑态度,造成批判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政府与企业勾结、种族歧视等问题不断加剧,同时融入了一定的空想主义[4]。(4)两战时期:此阶段美国文学发展较为繁荣,出现了很多流派的文学作品,但是总体来说,这些作品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与矛盾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并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5)二战后期:在此阶段,美国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的评传,传纪发展非常繁荣,其代表作品为里?爱迪尔的《亨利?詹姆斯》。在二战期间,人们与作家受到战争的摧残,出现了很多战争题材的小说。

二、英美文学特点

(一)英国文学特点英国文学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演变非常复杂。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英国文学经历了经济、历史、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容遵循了一定的规律,经历不同时期发展至今。英国文学在二战之后经历了写实、实验、多维度等阶段,帝国叙事成为了英国文学的主要特色。在整个民族发展史中,英国曾经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大帝国,在其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文学作品中也会突出民族的自信与自觉,并且对帝国的昌盛与衰落进行了完整描述[5]。

(二)美国文学特点尽管美国文学发展之初受到了英国文学的影响,但是因为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差异,导致美国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在19世纪末期,美国文学逐渐摆脱了英国文学,尽管在初期还具有一些英国文学特征,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美国文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二战之后,美国文学经历了新旧交替期、实验主义时期、多元化发展时期,形成了多维度文学体系。与英国文学不同,美国文学更加重视主人公个性、情感的表达,更加倾向于生动、轻快。

三、英美文学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文化载体差异的影响在英美文化中,语言作为一种基础载体,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英美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对文学评论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媒介,能够对民族文化内涵与特点进行充分展现。语言是文学创造的基础与前提,创作者利用语言描述事物,并且对语言进行加工、提炼,使其成为一个语言表达精准、内容寓意深远的作品,实现了文学作品的文化性与民族性[6]。英国文学经历的时间非常长,语言作为其基础载体,也历经了很长的时间。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英语应用越来越普遍。因为其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应用范围比较广,使得英国文学评论更加规矩、保守,词句使用非常慎重,缺乏创造性、个性化,相较于美国文学评论来说,更加传统、古板。美国英语由英国英语衍生发展而来,在多民族、多种族的不断融合过程中,经济、文化更加自由、多元,语言发展也比较个性,富有极强的创造性[7]。此外,美国政治、文化发展历史相对比较短,遗留的问题比较少,文化、历史负担较轻,实现了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个性化、自由化、多元化。相较于英国文学评论而言,美国文学评论更加自由,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更加重视变化与创新,评论更加张扬与泼辣。

(二)文化历史差异的影响英国发展历史比较长,宗教影响非常深。在文化历史中,传统宗教的神权主义、禁欲主义对英国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随着英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宗教影响逐步减弱。并且,因为资产阶段革命不彻底,导致遗留了皇室、贵族传统,依然存在着一些资产阶级元素。与神权主义、禁欲主义相比,人本主义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英国文化的发展,并且成为了英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尽管现今人本主义受到了很多质疑与否定,但是其对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继承了英国的人本主义,并且对其展开了很大的发挥,加深了对人本主义的分析与解读。与英国相比,美国历史相对短暂,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少,并且因为美国的社会文化氛围更加多元、自由,其评论更加具有创造性与自由性。在人本主义解读方面,美国文学评论更加猛烈、激进,观点更加创新[8]。

参考文献:

[1]吴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才智,2015(03):282-283,285.

[2]张薇.关于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探究[J].西江月,2014(12):444-444

[3]陈康.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5(06):270-271.

[4]陈曦.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校园英语(中旬),2014(05):110-110.

[5]张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8):99-100.

[6]李悦.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J].速读(中旬),201(09):281-281.

篇10

2.面对恭维。中国人对别人的恭维应表示谦虚,否则会被认为狂妄自大。如:“你今天很漂亮。”“没有,哪里有你漂亮。”英语中对恭维一般要表示谢意,如:“You speak very good Chinese.”“Thank you.”

3.接受礼物。中国人收到礼物时,通常会说:“还送什么礼啊?下次这样我不高兴了。”而且一般是放在一旁,不会当面拆开。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Very beautiful!I like it!Thanks!”

4.请客吃饭。中国人请客吃饭是非常隆重的,一般都会准备丰盛的美味佳肴,席间经常给客人夹菜以示热情,嘴上还说:家常便饭,不好意思,没什么菜,将就着吃。西方人请客吃饭就简单的多了,不会费太多精神,也不会帮夹菜,而是分餐。主人也不会特别热情,吃喝由客人自便,只是说:Please help yourselfo

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语用学和应用语言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交际双方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隐含在语言中反映民族价值、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文化因素也就各不相同,跨文化交际常发生冲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在实际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跨文化交际参与者在交际中从各个方面尊重了差异,但是不但没有使交际顺利进行,反而引起了另外的问题。比如,一位中国教授到外教家里做客,进门以后。外教问教授是否要喝点什么,教授并不渴,回答说不用了。外教以为他是客气,几次要教授喝点什么,教授一再谢绝。外教说:“你们说‘不’的时候是希望对方能够再一次提出来。没关系,喝吧!”教授回答说:“你们说‘不’的时候,就代表直接拒绝了。我不是客气。”

显然,在上面的情景中,交际的障碍并不在于对文化差异的忽视,相反,甚至可以说正是双方对彼此文化差异的重视反而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可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要求我们不但要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还要求我们了解文化差异在交际中的作用机制。

三、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机制

1.文化负迁移。文化负迁移是指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就是指人们下意识地用有别于目的语的母语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负迁移往往会导致交际障碍、交际误解,甚至会因此结下仇怨,主要是因为母语文化根深蒂固,人从一出生便开始接受本族文化的熏陶,本族文化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所思所为。胡文仲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

下面的例子就比较典型的体现了文化负迁移:一位30来岁的中国女教师邀请了一位比自己年长的女外教到自己家里来吃饭。外教按门铃后,中国女教师的6岁的女儿开了门,并且向外教问好:“Goodmorning,Aunt”“不对,不能叫阿姨,比妈妈年纪大的要叫奶奶,Granny.”妈妈连忙纠正说。“不要叫奶奶。就叫我阿姨好了。”外教笑着说。“不行,不行,要尊敬长辈,叫奶奶。”外教严肃地说:“就叫我阿姨吧。我不喜欢被叫做奶奶”。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外教已经生气了,因为她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中国人和英美国家的人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不同。中国人觉得“老”是一件好事,喜欢用“老”来尊称他人。如“李老”、“老师”、“您老人家”等。而西方人认为被别人认为老了就是没用了,需要别人的照顾,是别人的负担。

发生文化迁移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迁移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文化迁移也可能是有意识的,这主要是由于文化中心主义。

2.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具有过分简单、以偏盖全、相对稳定而又可变的特征,是一种文化认知上的整体性的极端观念,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它在交际中不可避免,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文化定势可能是由于过度泛化而导致,即断言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整个群体的文化特征,也可能是由于忽视文化具有动态性和变迁性而引起。

人们普遍认为汉英语言在称赞应对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很多西方人受到文化定势的影响,认为中国人崇尚谦虚,喜欢否定别人对自己的称赞来显示自己谦逊的一面,这种认识可能会引起误解。曾经有一位外教对我说她每次表扬中国同事Miss Li的时候,她都只是说声谢谢,没有一点中国人特有的谦虚。这样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就是文化定势造成的。虽然很多中国人都采取谦虚的方式应对赞扬,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一样。由于文化定势,该外教碰到“不谦虚”的应对就不理解,认为那个中国同事骄傲。事实上,尽管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比较倾向于拒绝别人的称赞,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却表明中国人在这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文化定势可能将我们的认识局限于一个或两个凸现的维度,妨碍我们对其他同等重要方面的观察,使我们对客观存在的差异浑然不觉,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3.逆文化迁移。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出现障碍的主要因素,因此,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文化差异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即使非常了解对方的文化特征,也可能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篇11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能找到与之有关的插图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有关的图片,激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渴望,然后再回到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中。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插图作品材料,预设情境,创设气氛,引起学生视觉听觉的关注,使教学进入特定的环境,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在学习《边城》一文时,可以借助彩色插图作品,展示湘西凤凰吊脚楼的风物之美,再来通过教材上的文字描写体会这一独特景观。逼真、生动的情境,直观形象的画面,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借助插图作品资源可以拓宽文本理解的途径,引发深入探究的兴趣,使间接阅读兴趣转化为直接阅读兴趣。

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课堂学业任务重、压力大,挤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自身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特别是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更是缺乏耐心,精神生活贫乏。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在课堂内外充分地使用、活用插图作品资源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的有效方式。

插图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比文字强烈得多的直观,其视听的冲击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插图作品可以成为学生和经典作品之间的桥梁,所以利用插图作品资源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

经常出现因影视剧的热播而带动不少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现象,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每次播放都会吸引大批学生走近古典名著。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经典名著阅读,并列出了相应的书目。我们可以利用插图作品资源来为学生提供宽阔的阅读平台,让学生在体验插图作品带来的感动之后静下心来阅读整部作品,这样,学生由插图作品阅读走进了文本阅读,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由于学生欠缺对生活的体验,我们可以利用插图作品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写之景,所状之物,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培养感受能力。例如,在讲授的词《沁园春・雪》时,就可以展示画家傅抱石以本词为素材创作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使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力。 巍巍的泰山、滚滚的黄河、壮丽的三峡、精美的景泰蓝、雄伟的长城、……当这些插图作品展示在学生眼前,就会给学生以震惊、新奇、神秘之感,引发学生无尽的遐想,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获得审美的享受。

篇12

英语和汉语作为都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语言,在它们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独特表达方式。这些有着鲜明文化内涵的表达,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在其他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词句来准确描述,因为它们所表述的往往指代着该语言中某种特有的事物或现象。此类涉及文化历史背景和典故所带来的翻译障碍,通常不是能靠单纯提高语言素养所能解决的问题。比如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译文为约翰为人十分可靠,不但忠诚而且很守规矩。此句初一看似乎缺乏连贯性,前言不搭后语。如果不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不了解“eatnofishandplaythegame”的源渊,就很容易把这话误译为:“约翰为人十分可靠,他不吃鱼,但是玩游戏。”事实上这样的表达是有文化背景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与仪式。对此,一部分教徒表示支持,另一部分则坚决反对。那些支持政府决定的教徒为了表示对英国政府的忠诚,不再遵守罗马天主教每个星期五都要求吃鱼的规定。于是这些“不吃鱼”的教徒便被认为是“好人”,因此“eatnofish”一语便被用来喻指“忠于政府的人,可靠的好人”,而“playthegame”则是“遵守规则,按章办事”的意思。再比如Itrainscatsanddogs.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得翻译成天上下猫和狗了。如果不了解此句的背景,人们要疑惑英语中用“catsanddogs”来形容雨下得大,而不是用河马、大象之类的东西来形容。原来17世纪的英格兰在下大雨的时候,一些城市的街道就会水流成河,而且这些污水中还会飘浮着大量的死猫死狗,由此人们就用catsanddogs来形容下大雨了。

篇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创造中的关键因素。在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在对词汇的理解和表达的方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商务活动往往会涉及到时间的确定,而不同语言中,对于“明天”的理解则有所不同。“明天”在中文中意为“今天的下一天”,在英文中为“tomorrow”,意为“thedayaftertoday”,与中文意思基本一致;而在西班牙语中为“man軌ana”,尽管它也有同中文与英文一样的意思,但是在同西班牙语母语者交流时,它往往意味着“不是今天的近期的某个时间”。因为对“明天”这一时间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在确定会议安排、任务布置、计划制定等的时候,就会出现误解。例如,商务活动中往往涉及到对某些观点、计划、措施等进行表态,而不同语言中,对于如何表述“同意”的表达方式又有所不同。中国人在表达同意时,会面带微笑,礼貌地点头,并回答“好”,“可以”等,但如果把这种知识迁移到中日谈判中,则可能会出问题。因为,日本人十分注重礼仪,往往会在听清对方陈述的时候,面带微笑,礼貌地点头,并说“はい”。这样的表达方式和中国人表达“同意”的方式是非常相似的,但从表达的意思来看,日本人的表达仅仅是为了说明他们已经听清楚了相关表述,并未有“同意”的意思。另外,语言的高效沟通离不开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眼神接触和说话时机等的帮助。然而由于商务活动中往往还涉及到大量的电子邮件往来,这就需要发送者力求语言的准确使用,避免语言空洞、乏味和词不达意等。随着国际间经济往来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国际贸易商务活动中的参与人员国籍呈多样化发展,非母语交流日渐频繁。如果无法选择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沟通,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增加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甚至影响商务合作的进一步推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