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德育的任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德育的任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德育的任务

篇1

 

为了提高我镇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12月24日,我镇组织了一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活动。其中我园有6位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一大早,我们在园长的带领下,带着各自分配的任务踏上了参观的旅途。今天共参观了五处幼儿园,分别是:陈户中心园、城区幼儿园、店子中心园、兴福实验园、兴福社区幼儿园。我们每到一处幼儿园,都会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儿童化气息,每所幼儿园都有一支充满爱心、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通过观察、交流,都能感受到他们团结、进取、敬业、乐业的精神。各幼儿园园长的热情接待、老师无私的经验介绍,让我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在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看、问、查阅档案等形式去参观学习。通过此次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通过看,我们了解了每所幼儿园的特色,如:兴福中心园环境创设丰富多彩:老师们充分利用了空间,教学楼内的走廊和各班级的环境创设真是各有千秋,他们的墙壁上全部装上了用木板制作的围墙,这样便于粘贴孩子的作品,也便于更换,老师布置的作品几乎没有,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全是孩子的作品,真正让孩子成为了环境的主人。各个活动室所有的摆设都是那么适合孩子,从各个角度考虑,为孩子设置的环境非常全面,有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值日生,有培养孩子爱心的动、植物角,植物角特别丰富,有各种花卉、孩子种植的农作物和大蒜等,孩子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然后把观察结果记录到本子上。通过让幼儿种植、观察、管理等培养了幼儿积极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通过问,我们了解了好多教玩具的制作方法和玩法,如:城区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缝制的特色玩具:沙包、鱼类、水果等,如果不问,我们还不知道这些玩具的玩法,原来他们都是用扣子连接起来的,如:沙包可以一个一个的玩,还可以把几个沙包用扣子连接在一起,做成毛毛虫、长龙等玩具,鱼类身上的鱼鳞可以用扣子扣到鱼身上,一块块苹果用扣子组成一个完整的苹果。这些一物多玩的玩具适合小班的孩子,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又丰富了想象力。再如:老师们制作的多功能棋盘,即在硬纸板上画上线,中班可写上从1——10的数字,大班可延伸到从1——20的数字,孩子通过下棋,不仅开发了智力,还使孩子的手脑并用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以上游戏促进了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通过查阅资料(因为我是负责教育活动的项目),让我了解了他们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及开展的方法。其中,店子中心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他们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利用秋、麦二季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农民伯伯的的辛苦,去认识各种农作物;同时还不错过一年之中每个节日的活动,“迎国庆,庆中秋”开展幼儿绘画比赛;“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重阳节”走进敬老院给爷爷奶奶送温暖……

 

总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懂、不会的地方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满怀爱心的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美丽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个人心得感悟2

 

高新区人事局的组织下,在园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贝贝中心幼儿园的几位保育老师有幸参加了20xx年洛阳市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来自高新区公立及私立幼儿园的一百多名保育老师齐聚在一起,接受国家高级育婴师张师老师为期两天的幼儿保育知识讲座。张老师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细致的讲授风格让在场的学员受益匪浅。现场踊跃积极的提问,畅所欲言的回答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员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才能的展现。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们学到了很多。重新认识了保育员的岗位职责、道德素养与工作能力。作为一名保育员,不仅要有热爱幼儿、爱岗敬业、诚心服务、善于沟通、勤奋好学、钻研业务的精神,更应该具备耐心细致、意志坚强、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以及丰富的知识体系、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同时也了解到保育员是保育工作的主体,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更懂得了保育员的职业特点之一就是集体性,它要求保育员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保育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保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加强保育员队伍学习是提高保育员素质的有效手段。从培训学习中,我们的理念得到更新,怎样去照顾每一个孩子?怎样去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好的生活习惯?怎么去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怎样奉献自己无私的爱?怎么从“保育员就是保姆,保育员就只会干活”的误区中走出来。这一切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我们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自己。努力做到用亲切的语调、温暖的拥抱、和蔼可亲的笑容来吸引每一个幼儿。要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己成为德育、教育、保育都合格的保育老师。

 

最后衷心感谢领导能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机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来提高我们整体队伍的职业技能与素养。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个人心得感悟3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在我们的忙碌中匆匆结束,直到现在自己还深深沉浸在幼教专家们讲解的案例中。短短的七八天,自己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专家们的讲座还需要自己慢慢回味,慢慢消化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能更好的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应该充充电了,应该换换新思路了。恰好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这次好机会,让我有机会聆听专家的讲座。通过参加培训活动,我更加了解了保育员工作的重要。保育员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员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的助手,她辅助幼儿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虽然每个幼儿园的工作职责有所差异,但是其基本职责与要求都是一样的,其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工作水平。 因此,作为保育员都应时刻去关心、照顾他们。如:在生活上、饮食方面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悉心地照顾幼儿,更好地协助班级老师做好各项保育工作,并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配合老师开展教学活动

 

配合老师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让老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协助组织户外活动,作好护理工作(如:上厕所、喝水,适当地增减衣物等。)

 

2、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帮助幼儿学习自己卷衣袖,在老师的

 

指导下会用肥皂洗手。提醒幼儿不咬手指,不把玩具放入口中;会用毛巾洗脸,保持衣服整洁。

 

3、良好的进餐习惯

 

指导幼儿安静愉快的进餐,坐姿自然,会正确使用餐具,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并且不挑食、不浪费、不用手抓菜,不掉饭粒,不剩饭菜,不弄脏衣服等。帮助幼儿克服依赖性,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4、良好的睡眠习惯及穿脱能力,能安静地就寝,睡姿正确,不蒙头睡,有序的穿脱衣裤、鞋袜等。

 

5、良好的学习环境

 

坚持每天的消毒工作:餐具、用具、玩具等用84消毒液消毒,床上用品勤洗换,保证每月都晒足够的阳光,使幼儿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为幼儿营造通风、干净、温馨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个人心得感悟4

 

本学期我园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以《纲要》和《指南》精神为指导,根据本园实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引领,加强了“教”与“学”的研究,加强了“保教”的配合,11月30日我园为全园22个班级组织了一次保育员观摩寝室卫生评分和工作不满五年的保育员示范课园本培训,由园长及保健组长,医务室人员进行评分。现将这次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园培训的内容

 

1、观摩在园工龄不满五年保育员示范课——叠被子,要求:各位保育老师准备教案在自己班级幼儿前讲示范课。

 

2、检查每一个班级的寝室卫生,包括:床铺整洁、被子整齐、床底卫生、物品摆放。

 

二、本园培训的目的

 

1、幼儿园领导非常重视园本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它能够作为提高保育员素质、促进保育员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此增强保育员的使命感和道德素养,明确教育方向,提高保教质量。

 

2、每学期都要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观摩课活动,通过观摩等引导保育人员拓展保教新思路、新研究、新方法,并组织保育员自评、互评,通过积极组织安排园内园外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加强保育员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

 

3、幼儿园的园本培训能立足保教人员成长、关注成长过程,组织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园本培训工作的进行,提高园内保育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三、本园培训的成效

 

1、立足本园开展园本培训,充分发挥两级骨干保育员以及园内骨干教师的作用,努力挖掘园内保教人员自身资源,通过上课、观摩等形式发挥她们的示范、指导作用。

 

2、通过人人都参与,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做好自己的保教工作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育卫生实践活动之中,并对自己的保教实践不断的进行研究、反思,提高自己的保育意识、动手能力,园内形成了良好的保教配合氛围(教师帮助保育员制定课件),使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专业发展以及幼儿的发展均互相得到促进与提高。

 

3、通过卫生检查,保育员能够集中到一起到每个班级看看,以达到相互交流,互相探讨,学习优点,改正不足的目的,从而促进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对园内安全卫生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在参加活动的老师中,年龄最大的是胡老师,她对参加本次活动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并作了充分的准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年轻的老师学习的。张奉娇老师极富创意性的把被子比喻成汉堡包加肉馅,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张冰冰老师以小白兔游戏的形式上课,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今年9月份刚来我园的吴娟老师,用故事的形式教幼儿叠被子,使孩子们能自觉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这几位老师的示范课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值得我们去借鉴,这些都是我们知识宝库积累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以培训的形式所挖掘出来的宝贵财富!

 

四、本园培训的总结

 

1、部分保育员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培训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篇2

key word: Pre-school education duty method

一、 前言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个成长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对于个人的成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些阶段中,幼儿阶段毫无疑问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幼儿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起点,也是激发兴趣,塑造个性的最佳时期。此,作为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幼儿教师的职责重大。

二、 幼儿教育的重点

1. 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有的性格特点,根据个性的差异,人理解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能力。但许多情况下,个性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关怀,取而代之的是规则与纪律,应试教育的恶果便是磨灭个性,生产像机器一样的缺乏自主意识的社会零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应该从尊重儿童的个性开始,给予儿童最大的宽容与帮助,使儿童的个性能够自由的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与纵容儿童的顽劣与破坏的本能,尽可能的在保护儿童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而非苛责,这样,才能为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总是喜欢问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天马行空,不受成年人固有思维和常识的限制,这份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而求知与探索又恰恰是科学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因此,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就是保护人类进步的可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儿童最大程度上的耐心和宽容,并积极主动的丰富自己的学识,为儿童们答疑解惑,使得儿童们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对培养儿童主动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人类的解放,是人类摆脱愚昧枷锁,摆脱心理束缚的自由向往。通过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人们掌握知识、克服恐惧、征服自然,但无论如何,这种学习必须带有强烈的自发性质,而非强制灌输。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儿童理性萌芽,使其能够自学、自治的重要时期,给予儿童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天性率性而为,使儿童的发展更加自然和快乐。

三、幼儿教育的常用手段

1. 叙事教育

人的心理存在着两种本质不同的思维模式:叙事性思维和例证性思维,前者依赖于情境的经验,呈现的是具体的人和人际间场景,以期展示其特定的效用,它是对现实的描述。而例证性思维又叫做命题思维,是哲学、逻辑学、数学等科学的思维方式,他独立于特定情境。幼儿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叙事性思维,他们的世界是情感导向的,在儿童心中,抽象性与一般性远比不上情境性、形象性。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都偏向于知识的灌输与孤立的讲授,迫使儿童的思维模式由叙事性思维向例证性思维转变,导致了儿童过早的成熟,其后果是:创造力的枯萎与活力的过早流失,甚至会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拒绝一切知识的学习,将自己封闭起来,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应该遵循个体的思维发展规律,减少逻辑性与系统性的灌输式教育,而用叙事性的教育来辅导。将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寓言、神话、轶闻,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故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包含一定的情境性,还要涉及一个虚拟的“自我”,使儿童在“自居”、“移情”和“投射”的过程中获得主人公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2. 游戏教育

世界第一所幼儿园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之所以叫幼儿园是隐含了儿童乐园的意思,也是儿童幸福童年的一个标志。在幼儿园中,儿童应该能够自由的嬉戏并获得游戏中的乐趣。相比之下,我国的幼儿园更像是小学的预备期教育,儿童的娱乐时间远少于学习时间,剥夺了儿童应有的快乐童年。

游戏不仅仅是提供放松和娱乐,它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游戏的过程也是儿童培养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体验友情与成功的过程。通过正确设计游戏的内容,可以使儿童在体验快乐童年的同时,锻炼各方面的能力。选取自然、朴实的游戏环境,选择简单、安全的游戏材料,多设计户外和集体活动,如唱歌、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室外活动可以为儿童提供较多的活动器材如:绳、圈、球等,也可以多设计沙箱、水池等户外活动场所,在注意安全的基础上,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并注重团结精神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也可以设计民俗风味的活动,例如制作风筝并放飞,包饺子等等,丰富儿童的民俗知识也是爱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希望,幼儿教育关系到儿童未来的发展,对个人、对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儿童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既是家长的希望,也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篇3

一、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非常的娇嫩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需要老师与家长予以精心的呵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就非常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大批的社会力量也纷纷奉献力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13.4万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为8.34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2.2%,这为大量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在此环境影响下,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独具特色的幼儿教育机构纷纷涌现,例如艺术培训幼儿园、双语教学幼儿园等等,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整体受教水平,孩子们得以获得较好也较全面的培养。

二、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2.1 培养幼儿好奇心与兴趣感

对于幼儿而言,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上有太多的为什么等待着他们去发掘,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喜欢问问题的原因,而这些问题往往千奇百怪无所不包。也许有人对此感觉到可笑,但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所表现出的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兴趣感,却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这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幼师所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上保护与培养孩子们的这份天真与好奇,尽可能的去耐性的教导与包容孩子,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让其始终保持着这份旺盛而积极的探索欲望,这对孩子们将来的自主学习与知识积累有着很大的帮助。

2.2 实现幼儿自我个性发展

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不同的,其有着自我独特的个性与天赋,而这份个性与天赋往往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助力与影响。在实际的幼教过程中,老师需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予以孩子们活动的自由。当然这份尊重不代表着放纵与娇惯,而是在保持其天性的同时,适当对孩子们予以积极引导与培养,支持其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风格,以此为孩子未来的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微不足道小事中潜移默化而来的成果。幼儿时期是人类形成习惯、理性萌芽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其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便是培养起幼儿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幼儿教师必须予以全面的重视。

三、幼儿教育常用方法

3.1 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手段,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游戏不仅仅给他们提供了休闲与放松的空间,同样对于幼儿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效果。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能让教育与游戏相融合,又是体现其教育能力的一大考核标准。

3.2 寓教以诉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沉浸在“听故事”的欢乐中而成长起来的,对于幼儿来说,每一段儿童故事都是一次奇幻的冒险与挑战,在孩子们单纯的思想中,故事承载着其未来的幻想与希望。

3.3 寓教于微

习惯的养成往往来源于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对于孩子来说,大人世界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对其产生很深刻的印象,并加以模仿与学习。为此,幼儿教育中对于老师们日常行为习惯与教育过程中的“微小事物”也予以了很深的重视,寓教于微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重点。

四、未来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4.1 实现小班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我国幼儿数量较多,但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学校较少,且幼儿教师数量有限,所以现在很多的幼儿园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一个班大部分35人,最少也有25人。这样的人数规模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实是有挑战性的,因为幼儿年龄小,既调皮又贪玩,所以一个幼儿教师如果能对每一个孩子都进行观察,发现其独特之处,对其进行因材施教,鼓励其个性化的发展显然是有困难的。

4.2 丰富活动创造机会,注重自信心创新力的培养

幼儿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识、接受外界事物最快的一个年龄,同时也是心灵最脆弱的一个年龄,幼儿时期品格的塑造对其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到七岁看老,讲的就是这个阶段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这个阶段的教育引导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幼儿园只是进行简单知识的传授,如加减法、字母拼音的学习,还有一些幼儿教师还会因为小测验不及格批判幼儿,甚至动手体罚,这对幼儿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样的硬性教育会使很大一部分孩子失去自信心,害怕创新。所以我国的幼儿园应当开展一些生动的活动,帮助孩子学习,做到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应当特别强调幼儿教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正确品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而幼儿教育更是其基础中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中的一员,笔者非常清楚自身责任的重大,虽然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整体发展尚有很多缺陷,但笔者相信在未来我们全体幼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与社会广大群众的支撑下,我们必然会克服幼儿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我们教学方法与质量,为幼儿教育事业及其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篇4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人们精神层面上的提升。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将自己年幼的孩子送入各种艺术培训班,以期子女能得到智育与美育的全面发展,其中以学习“舞蹈”者居多。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显示(以深圳市为例),家长们送孩子进行舞蹈训练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认为练习舞蹈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习一门技艺;第二、练习能塑造孩子良好的气质;第三、认为孩子性格外向,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更适合学习舞蹈;第四、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即孩子自己喜欢舞蹈。由此不难发现,家长们让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还是较为“功利”的,并不纯粹,普遍对“舞蹈”有着“想当然”的态度;而孩子则更多的是被动地进入舞蹈室,没有以自身兴趣与热情为前提。

与此同时,据调查显示,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文化馆、青少年宫以及各舞蹈教育培训机构中,其舞蹈任课教师大多数是艺术院校的在读生或者是科班出身毕业生,以在读生兼职较多,针对幼儿教育的专业教师相对较少;即便是专业教师,虽有较强的技能素养,但面对幼儿舞蹈教学,大多数也只是程序式地教授动作,普遍忽略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征等发展心理学规律。幼师毕业的教师虽能把握孩子的心理规律,却未受过系统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舞蹈训练,亦不能达到良好的舞蹈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家长认识偏差、教师素养、以及市场竞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幼儿舞蹈教育普遍呈现出过早“成人化”的倾向。这一倾向是有悖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加之学术界少有将此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论述,故有必要进行辨析与预见。

一、舞蹈“成人化”训练

舞蹈“成人化”训练即舞蹈基本功的专业化训练,是指舞蹈学员在肢体进行训练时展开的一系列素质、形体、技术技巧及基本舞姿的专业训练。它对加强舞蹈气质和增强舞蹈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舞蹈动作技能和舞蹈感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其主要是针对学习舞蹈专业的学员,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各人与舞蹈的接触深浅不一,对舞蹈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同,身体条件更是存在着质的差异。因此舞蹈基本功专业化训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素质专业化训练

所谓素质专业化训练,主要是对舞蹈初学者进行肢体上的软、开度专门训练,针对学生肩、胸、腰、胯、腿等部的软开训练而训练,此过程极其艰苦,由于各学员的自身条件不一,故素质训练的方法和程度也需因人而异。对于舞蹈学者来说,素质训练就是平衡自身条件的优劣,扬长避短,从而整体上提高自身素质,并达到缩小学生间的专业水平差距的目的。因此舞蹈素质训练是学习舞蹈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训练科目。

(二)形体专业化训练

舞蹈形体训练分为扶把和离把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肢体全方位的塑造,是对学生体形美、灵活性、稳定性及协调性进行塑造的专门项目。在扶把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把杆来进行重心训练、力量控制及舞姿训练,扶把训练是为离把训练打基础。而离把训练是为之后的舞台表演做铺垫,因此扶把和离把训练是同等重要的,在离把训练中,以扶把练习为前提,将扶把练习的动作移至中间,其训练难度加大,同时也无形中加强了对舞姿的训练。

(三)技巧专业化训练

舞蹈中通常所说的技巧训练,即:跳、转、翻。由于技巧属于高难度技术动作,因此学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舞蹈作品中,技巧能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表演性,使作品的“技术含量”更加精湛,由此可知,技术技巧的专业训练需经过高强度的素质训练才能掌握。各学员的身体素质参差不一,在技巧的专业训练上还应注重“因材施教”,训练中,技巧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因此在单一的训练中要以反复训练为主,其过程极其辛苦,非儿童能承受。

(四)舞姿专业化训练

舞蹈姿态训练即为舞者身体的基本姿态,在舞蹈训练中,舞姿讲究的是精气神,讲究手、眼、身、法的配合与协调,注重身体眼睛、头、手、脚及躯干等部位的相互配合及相互协调。在舞蹈作品中,评断舞蹈的好坏不是腿搬得有多高,技巧打得多好,而是讲究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及其优美感,即舞姿。基本舞姿包含身体的位置,头手脚的基本姿态,配合身体柔韧性及舞蹈技巧组合成的富有可雕塑性、富有美感的舞蹈动作,由于舞姿专业训练需要肢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要有清晰的思维和灵活的肢体才能做到。因此,舞姿的训练也是一项高难度的训练项目。

二、幼儿舞蹈教育过早“成人化”成因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艺术事业的日峥发展,幼儿舞蹈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在实际的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家长对舞蹈的认识偏差、教师素养的参差不齐、以及市场不良竞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幼儿舞蹈教育普遍呈现出过早“成人化”的倾向。

(一)对幼儿学习舞蹈的认知偏差

处于2—6岁的儿童被统称为幼儿,这一阶段的儿童大多是在幼儿园度过。此阶段正是幼儿接触外界、了解知识、认识自我与世界的开始。舞蹈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兴趣,也可增强其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幼儿的认知、思维、智力的发展,使其变得更加灵活聪明。这符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观点,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的实质是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开启了儿童的发展;皮亚杰的理论起点与核心思想皆是“活动”,活动促进了儿童认知图式的改变,使得语言、思维、想像等心理过程得到相应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代各大发展心理学流派普遍认为“艺术”活动是活动与游戏的高级形式,其具有更加深刻的发展意义。

但大多数家长们确并不具备有上述思想,大多数家长送子女进入舞蹈训练班的目的无外乎两点:第一、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第二、希望子女学习一门技艺,为将来升学、就业、生活增加筹码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学习舞蹈成为家长们提高子女“质量”的方式与途径。家长们对“质量”的重视与追求,无形中把幼儿推向了舞蹈“专业化”训练道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家长急于求成,根本不懂“学习舞蹈要循序渐进”的规律,经常抱怨“孩子学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横竖叉还没下去,还不能下腰或者完成其他舞蹈技巧之类”等问题,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质疑。面对这种情况,部分教师为应付家长,留住更多学员,也开始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施行高强度的专业化训练,从一定程度上对孩子形成身心伤害,缩短孩子的艺术创造力与生命力;严重者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二)不合理的商业化竞争

培养幼儿艺术鉴赏与体验能力成为学前教育的一大目标。这种培养目标在社会上衍生出严重的“跟风赶潮”趋势,因而幼儿舞蹈教育事业逐渐转型为偏经济产业。介于此,各舞蹈教育机构开始违背幼儿舞蹈教育的原始出发点,逐渐转向为对经济利益大量追求。“为留住学员,先留住家长”,“学员越多,收益越好”,“有教无类,交钱即可”秉承这些宗旨,大多数教育机构将这一教育事业项目逐渐演变为纯商业行为,一方面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夸大幼儿舞蹈教学之功效与必要性,极力劝说家长们送孩子进入培训班;另一方面,以牺牲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向家长们的“不合理”要求做出承诺:即追求短期效果,在技术上速成。同时,出于商业竞争手段与营销策略,教育机构间也进行着的激烈的角逐,这种竞争无外乎是机构的学生软度有多好,技术技巧有多么好,学员人数有多少等。诸如此,幼儿舞蹈“成人化”教学顺理成章地出现,且呈现大范围内的流行趋势。

三、幼儿舞蹈基本功“成人化”的弊端

(一)生理上的弊端

幼儿身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尚未成熟,处于人生的第一个生理成长高峰期,此时期不合理的运动势必会妨碍其身体发育。高强度的舞蹈基本功专业化训练对成年舞者都是一种挑战,更何况对于骨骼、器官都还未成形的幼儿。【1】人类肢体解剖学研究表明:幼儿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骨组织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二者比例约为1:1。因此,幼儿的骨弹性、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但坚固性差,承受压力和张力的能力不如成人,在过大外力较长的时间作用下,骨容易发生弯曲或变形。而舞蹈基本功专业化训练在柔韧性与力量承受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强迫性,且专业化训练是依照成人的标准设定,如此高的身体负荷,会对幼儿的各生理器官的正常发育构成伤害;同时幼儿也无法承受这种训练所带来的痛苦。故,在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中必须要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身体姿态问题。多注意幼儿的体型举止,如立、站、蹲、跳、行等动作体态,防止幼儿体形变异。有部分幼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大意,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没有按要求进行形体训练,导致幼儿驼背严重等问题。

其次,骨架变形问题。基本功专业化训练中,不应对幼儿提早进行力量性项目训练。因为幼儿骨化过程旺盛,骺软骨发育较为活跃,若能较好控制训练项目,适当的力量负荷是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生长,但过量的力量负荷以及剧烈震动下,幼儿的身体便有可能产生骨化,直接影响到身高增长,同时也会造成骨骼分离等损伤。

再次,训练安全问题。舞蹈技术技巧是舞蹈训练中难度最大、且最耗精力的项目。简言之,舞蹈技术技巧训练对舞者的要求较高,除了对自身有较好的控制以外,还需要对外界有着敏锐的洞察能力与反应能力,以及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舞蹈技术技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这需要舞者具备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将自己所遇到的危险与困难向老师或同伴表达出来,进而给予化解,以免造成身体伤害。显然,幼儿对由于脑、神经以及各器官的发育限制,对自身的控制能力都较差,由于受语言发展迟缓的限制,无法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与体验,更不具备有较好的处理危机的能力。

(二)心理上的弊端

1不良情绪的产生

1.1痛苦的初级情绪

“童心”、“童趣”、“童真”,我们通常会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儿童,儿童的世界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这源自于儿童生活的简单与纯洁。儿童的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并且好动、好奇、模仿性强。儿童的生活是极富动感的,举手投足间,皆是天然的、直观的、可感知的“舞蹈”,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

但从专业角度来讲,舞蹈毕竟是一个呕心沥血、锐意进取、持之以恒、追求完美的过程。舞蹈是一门充满“苦”的艺术,要学“舞”,得吃“苦”,这种“苦”既表现在身体上的长期拉伸、跌扭,也表现在心理上“坚持”与“放弃”的矛盾冲突中。适度专业化的训练,的确可以历练幼儿们的刚毅品质,但过份的专业化训练必定会势得其反。由于幼儿身心还处于极不成熟的迅速发展阶段,专业化训练必定不符合舞蹈艺术本身、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首先就会体现在儿童无法承受下腰、劈叉、拉伸等基训所带来的生理痛苦。“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人对痛苦的体验最为深刻、持久,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过早地让幼儿体验到舞蹈是“痛苦的”,而不是“快乐的”,必将会给幼儿的心灵带来阴影,从而影响其对舞蹈的认知与喜好。

1.2痛苦到厌恶的次级情感的转变

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至今影响深远,实验原理很简单,巴甫洛夫发现在给狗喂食时,狗会分泌大量唾液,在实验中,巴甫洛夫在每次喂狗食物前,都给呈现一段摇铃声;多次重复后,巴甫活夫发现即便不再出现食物,只出现铃声,狗也会分泌出大量唾液。更为有趣的是,在后来的研究中,不论是铃声还是口哨声,只要与食物一同呈现,经过多次重复后,所呈现的声音均能使狗分泌唾液。联想到幼儿舞蹈专业化训练,长期高强度基训带来的痛苦体验会使幼儿将“舞蹈”与“痛苦”形成链接,一想到“舞蹈”就痛苦,一有“痛苦”体验就能联想到“舞蹈”,好像去学“舞蹈”就是去地狱、提起“舞蹈”就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行为心理学有华生最负胜名的“小阿尔波特”实验,更能说明幼儿舞蹈过份专业化训练所带给幼儿的不良影响。小阿尔波特本来很喜欢毛茸茸的东西,因为触摸起来特别舒服、特别温暖,但是华生在实验中只要见到小阿尔波特摸小白鼠(玩具),就给他呈现一个巨大的、刺耳的、可怕的声响,重复多次后,小阿尔波特就不敢去碰小白鼠,再多呈现几闪声响后,小阿尔波特就完全不敢碰有毛的东西,包括头发、娃娃等等。与此相仿,幼儿一旦对舞蹈产生痛苦的初级情绪体验后,如若不刻意改善,这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势必泛化到幼儿生活的其他方面。

2、导致幼儿对舞蹈认识的偏差

首先,对舞蹈本身的认识。心理学关于情绪的研究也已表明,人类的最初级情绪是天生的,比如快乐、高兴等;而次级情绪却是长期习得的,其由初级情绪演化而来,如厌恶、恶心等。在现实生活中,舞蹈对于大多数幼儿起初对舞蹈都是相当喜爱的,因为动感的音乐节奏与无拘束的肢体表演,就比如有些小孩子听到动感的音乐就开始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脚蹈,这与其身心发展中的好动、好奇、兴奋等特点相符,由于“舞蹈”能满足其身心发展需求,能为其带来成长的喜悦感与满足感,故幼儿充满希冀与期望。【2】但被动的基本功“专业化”训练所形成的客观现实,如要整齐划一地做动作、要不厌其烦的演练,更需要经过艰苦的力量或者高难度的技巧训练等,与幼儿想象中的“舞蹈”不一致,儿童会出现对舞蹈的认知偏差,从而对舞蹈的情感也发生扭曲,既想学,又怕学,既爱又厌,原本心智不成熟的幼儿,无疑背上了思想上的“负担”与“压力”,这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其次,使幼儿过度自信或自负。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中的情感成份。其形成并非与生俱来,积极自我评价的形成源自于从小的培养与习得。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产生,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开来,通过别人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幼儿都存在个体差异性,由于身体结构不同,对孩子的训练方法、效果和程度也就不同,她们接受的能力也有限,这势必会出现幼儿间学习效果的差异。有的孩子天资好、悟性强,故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并能将舞蹈动作优美展现能够很好地完成老师所授内容;但有的幼儿天资略差,悟性欠佳,甚至是在简单模仿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授课老师不加以留意与区分,只是一个标杆,一把尺度,那么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对自我评价,进一步影响幼儿的自尊心。

学习较好的儿童可能会出现自信,甚至是过度自信或自负的情况,认为自己就是跳得好,对于因舞蹈而提高自信的幼儿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自信的幼儿在社会化进程方面将表现得更为活跃,好交际、乐观、自信、开朗等,这有助于气质的完善与人格的塑造。而对于那些因为舞蹈而自负的幼儿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自我评价偏差将直接导致其自我认知失调,不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可一世”,因此在课堂看到别的小朋友跳得不好时就发出轻蔑之语。一旦出现这种心理,将严重损害其社会关系与人际支持系统。而对于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幼儿来说,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跳不好,自已就是不跳舞的料,自己做什么都不行等,这种心理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此类幼儿的社会退缩,其不愿与人交流,不敢交新朋友,不敢尝试,不敢冒险,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将会较为严重地影响其性格形成或人格健全。导致该孩子出现自闭、内向等症状,影响深远。

四、幼儿舞蹈基本功“专业化”训练的建议

(一)以规律为导向

这个规律一方面指“舞蹈”本身的规律,另一方面指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对成熟为前提,结合儿童本身的基础条件,进行有理、有节、有度的专业化训练,如此必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美好生活奠定基础。从生理特征来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心脑都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可塑性。一般情况下,由于骺软骨尚未完全骨化,进行合理的科学训练,能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幅度。因此,从幼儿开始学习舞蹈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训练时间不宜过久,合理安排课程项目,做到训练有松有驰,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减少动作难度和力度训练,尽量以幼儿的身体发育为前提,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也就是尽量减少所谓的“专业化”训练。每个幼儿的身体条件都不一样,因此在能力、软开度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也就是说一个动作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得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当遵循人体的差异规律,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著名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有力地表明,成熟才是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在不成熟状态下,提前对儿童进行“专业化训练”,虽然会有所成效,但其最终成就必将与在成熟后进行“专业化训练”的儿童拉开差距。通俗地说,即成熟后的训练,将促使儿童飞得更高、更远。

(二)以兴趣为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事情的兴趣部分是天生的,而有些则可通过后天培养,在此阶段幼儿自发做出的行为大多以兴趣为主;从幼儿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来看,幼儿多数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具有不稳定性因素,缺乏持久性耐力,还有一部分学生生性怯懦,言听计从。因此,后天的影响对幼儿的兴趣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作用。而舞蹈又是一门非常历练人的艺术,就如舞蹈素质课,训练强度一旦增大,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身体劳累及精神疲惫,慢慢会导致其对舞蹈长生厌倦感;又如基训时间过长会减弱学生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烦躁情绪。还有注意教师的言行举止,做到有奖有批,不能一直批评,要在批评中带有表扬语气,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错误而使其改正,这也能增强其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因此为了保证课堂质量和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致,要把握好课堂时间,素质基训训练最好控制在30—40分钟,不可花费过长时间。如此必将会为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奠定好基础。

(三) 把握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每个幼儿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均不同,故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由简单到复杂,负荷由小到大,依次进行,逐步提高。进度过慢会限制孩子的潜能和技术的提高速度;进度过快,则使孩子难以承受,造成过度疲劳或损伤。在舞蹈训练时,对多数身体素质较强且悟性较高的孩子们应该在舞蹈技能中做进一步要求,而对少数性格害羞、娇气的孩子应该采用多鼓劲的方法,以此提高其自信心。

(四)情绪表征先于技术训练

众所周知,舞蹈是拙于叙事而长于抒情的一门表演艺术,对于情感的抒发本应是舞蹈所擅长的。【3】对于幼儿而言,理应以舞蹈为载体来烘托其情绪与情感的表达为重心。技术需要为情绪与情感服务,而过分强调技术训练,则会抹杀幼儿情绪体验的能动性,表演中所呈现的情绪与情感也就缺乏真实性与可感性。更为重要的是,过份强调技术训练,会磨灭幼儿体验内心情绪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证明:知觉分为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两种。当这两种知觉达到完全协调时, 人的思维才最活跃、想象力才最丰富、记忆力才最旺盛。故只有让幼儿先感受与体验到对“舞蹈”(舞蹈所带来的快乐)的情绪与情感,才能真正地“舞蹈”。而对真实情绪情感的体验需要幼儿去对现实世界进行想象与表征,如在表达大海时,就想像自己在海边,在表达小鸟时,就想像自己是一只鸟等等,这些表征与想象将促进幼儿对情绪与情感的体验,从而加深其对舞蹈的兴趣与热爱,而过多地专业化训练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泠冰冰、硬邦邦的学,必将导致幼儿心理表征能力的缺失。

结 语

舞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美的表现方式,通过肢体动作来反映人们的真、善、美。舞蹈教育更是能令人受益匪浅,实践证明,舞蹈教育确实具有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之功能,并有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功效,能提高人的力度、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等生理素质。在幼儿教育中,使幼儿合理参加舞蹈训练,适当地接受舞蹈艺术的熏陶,一方面促进其形体的改观与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从而进一步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体验、意志执行、人格塑造和人生追求等方面形成影响。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幼儿阶段都是人生最为关键的起始时期,此阶段心理发展之重要性远远高过生理发展之重要性,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言,童年早期经历会以潜意识驱力的形式而存在,从而影响人的一生发展。与此同时,他也认为幼儿时期对游戏与艺术活动的关注,将会使幼儿在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从而使本能与力比多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最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另外,人格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以个性特征为依据,将人生划分为八阶段,幼儿处于第二、三阶段,其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自主/怀疑、主动/内疚,如果幼儿能将这些矛盾充分解决,则会相信自己有自控和控制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充分解决,则会出现对生活疑虑,感到无法控制事情,感到自己没有价值等心理。

幼儿年龄尚小,不具备类似于成人的较为成熟的解决矛盾的方式,而舞蹈为其提供了一片新天地。幼儿舞蹈以其情感丰富、动作简单、易于理解等特点,为幼儿成功解决心理冲突与矛盾提供可能,如果训练得当,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幼儿顺利地完成心理成长与发展的连续性。最后,从社会性角度来说,幼儿参加舞蹈训练更多地提供一个舞台与机会,来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自我概念是自我的主要成分,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不仅影响到个体人格的内在和谐统一,而且还影响到个体对现实的基本态度、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进而在客观上决定了对行为的调节与定向作用。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三大成分。自我认知是自我概念的认知成份,而自我评价又是自我概念的情感成份,自我控制则是自我概念的意志行为成份。【4】三大成份在自我概念中都缺一不可,自我概念的形成并非与生俱来,幼儿参加舞蹈训练能促使发现自我:感知自已美的一面、真的一面、善的一面,从而提高其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同时也能促使幼儿更加积极、更加通孔地表达自我、表达其最真实的情感与期望。幼儿参加舞蹈训练能促使其与自我形成良好的关系、以达到最初状态的自我和谐,从而进一步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与结交途径,以此形成良好的朋辈、亲子、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作者简介:

杨青,吉林市人,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习心理人格与社会发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

余习德,深圳大学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焱.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意识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 1998(05)

篇5

【Key words】Kindergarten job directive rule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Facilitate; Core content; Major task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46-01

当前幼儿园在对孩子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幼儿以孩子的发展为主体,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个性,并利用各类游戏等形式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性思维以及早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力求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家庭教育中却仍普遍地存在与素质教育相距甚远的问题和误区:如家长普片存在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忽视全面发展;溺爱,保护多,包办多,过高期望,有些幼儿园也有可能是为了迎合家长,导致在幼儿早期教育上违背了规律;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目标与方向;重生理、轻心理;忽视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还有家长之间在教育孩子上的不一致等等。这些问题与误区的存在既限制了家庭教育优势的发挥,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家庭中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然而在家庭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难度更大,对家长的要求更高,必须对其进行指导。

一、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即通过我们幼儿园不定期的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结合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宣传与介绍,帮助和指导家长,使广大家长在树立了正确的家教观念的基础上,根据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科学育儿。其核心内容有两方面。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而家教观念又影响和制约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行为,所以,在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方面首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如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等。

(2)帮助家长全面正确地看待孩子,在对孩子适度而合理的期望中找到适合儿童发展的家庭教育模式。

不能正确地看待孩子和评价孩子是当前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的家长把孩子在某一年龄阶段的一般表现看成是特有的奇才;有的家长则对孩子已显示出来的天赋或特长视而不见;较多的家长则容易简单地从孩子会背几首诗歌、会数多少个数、会算多少道数学题、来评价孩子的聪明与否,甚至以此来决定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等等,或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小小年龄学多少知识,写多少字,孩子哭闹反抗,有些脾气暴躁的家长不是打就是骂。

这样做对孩子的危害性我们老师是知道的,在今天的家庭教育别是那些来自农村而生活在特区城市经济收入低,孩子多的家长,经常会因为工作或对其他的不满把愤怒发在孩子的身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去引导家长正确全面地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创设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是孩子不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幼儿园除了家长学校、不同的讲座对家长培训外,我们老师还针对问题对孩子的家长一一走访,与家长推心置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与家长沟通、探讨、研究适合孩子成长发展的家庭教育,最后我们班级的家长被我们老师一如既往的工作责任心所感动和我们老师达成了共识,使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改变了教育观念,形成了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特点的家庭教育模式,做好每位家长工作使每位家长都能够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这也是我们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

二、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即通过教师与家长经常的联系与沟通和不同水平上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体化,其核心内容包括:

1、幼儿教师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以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并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家长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教师与家长因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才临时结成一种特定关系。而这种密切关系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是双方良好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师家长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的感情基础。

篇6

一、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就非常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并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加以建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有13.4万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为8.34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2.2%,这为大量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独具特色的幼儿教育机构纷纷涌现,例如艺术培训幼儿园、双语教学幼儿园等等,这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整体受教水平,孩子们得以获得较好也较全面的培养。

当然,事无完美,在我国幼儿教育如此快速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其同样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育投入机制不完善、全国学前教育教师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幼儿教育手段匮乏等等,这些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幼儿教育整体的发展。而根据笔者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看来,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本质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理解的偏差,笔者认为,幼儿教育有着其自身的任务特性及其方法。

二、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1.培养幼儿好奇心与兴趣感

对于幼儿而言,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上有太多的为什么等待着他们去发掘,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喜欢问问题的原因,而这些问题往往千奇百怪无所不包。也许有人对此感觉到可笑,但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所表现出的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兴趣感,却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这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幼师所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上保护与培养孩子们的这份天真与好奇,尽可能的去耐性的教导与包容孩子,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让其始终保持着这份旺盛而积极的探索欲望,这对孩子们将来的自主学习与知识积累有着很大的帮助。

2.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微不足道小事中潜移默化而来的成果。幼儿时期是人类形成习惯、理性萌芽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其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便是培养起幼儿良好的习惯。教师应教导幼儿在平时的衣食住行中自觉遵守生活的规律,例如定时的起居饮食、珍惜粮食;乐于思考与动手实践;尊重老师与长辈;学会关心关怀他人等等。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幼儿教师必须予以全面的重视。

三、幼儿教育常用方法

1.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手段,因为对于孩子而言,游戏不仅仅给他们提供了休闲与放松的空间,同样对于幼儿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效果。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正确游戏方式与游戏内容的设计与规划,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们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学到很大有用的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游戏参与,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画画、唱歌、手工裁剪工艺制作等,可以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艺术爱好;还有在一些重要的民俗节日中,老师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包饺子、包粽子等活动,既有效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又能引导其从小继承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提升爱国情操。

2.寓教以诉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沉浸在“听故事”的欢乐中而成长起来的,对于幼儿来说,每一段儿童故事都是一次奇幻的冒险与挑战。在实际教学中,幼师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述,给孩子们传达一些真善美的美好思想,帮助其在潜意识中就树立起正面而积极的“榜样”。

例如“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故事,可以教诲孩子们乐观与自信,不要应一时的挫折而放弃;“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还可以告诫孩子们不应轻易相信坏人等等。笔者坚信每一个孩子心灵都是纯净而善良的,而这些童话故事的讲诉,必然可以埋于他们的心灵深处,在其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寓教于微

习惯的养成往往来源于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对于孩子来说,大人世界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对其产生很深刻的印象,并加以模仿与学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一方面应注重其日常的行为规范,也许不一定要严格要求,但必须要举止得体,不要出现歪三扭四的坐姿,或是不雅的行为,这有可能会被好奇的学生模仿与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细节的重视,例如在讲故事时候,可以加入即兴表演等,这些有趣的行为,都会使孩子产生很深的影响,并将其铭刻于心中。

四、未来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1.实现小班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目前我国幼儿数量较多,但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学校较少,且幼儿教师数量有限,所以现在很多的幼儿园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一个班大部分35人,最少也有25人。这样的人数规模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实是有挑战性的,因为幼儿年龄小,既调皮又贪玩,所以一个幼儿教师如果能对每一个孩子都进行观察,发现其独特之处,对其进行因材施教,鼓励其个性化的发展显然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国的幼儿园应当多采取小班教学,这样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孩子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而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每一个孩子也能够有关怀备至的感觉,幼儿在特殊的年龄是特别需要被关心被关注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又能够实现其个性化发展,保证幼儿教育质量。

2.丰富活动创造机会,注重自信心创新力的培养

幼儿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识、接受外界事物最快的一个年龄,同时也是心灵最脆弱的一个年龄,此阶段的教育与引导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特别缺乏的就是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创新力的培养。很多的幼儿园只是进行简单知识的传授,如加减法、字母拼音的学习,还有一些幼儿教师还会因为小测验不及格批判幼儿,甚至动手体罚,这对幼儿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所以我国的幼儿园应当开展一些生动的活动,帮助孩子学习,做到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应当特别强调幼儿教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正确品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可以开展话剧表演,或者讲故事,鼓励孩子发表看法,并通过用心倾听,耐心引导,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能力得到培养的目标。

五、结语

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而幼儿教育更是其基础中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中的一员,笔者非常清楚自身责任的重大,虽然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在其教育方法与手段上尚有很多缺陷,但笔者相信在未来我们全体幼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与社会广大群众的支撑下,我们必然会克服幼儿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我们教学方法与质量,为幼儿教育事业及其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篇7

在实施二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学管理的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校级教学管理中大一统的集权管理不愿改变、系部工作主动性低等问题依然制约着五年制高职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近年来,各方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可以为各校二级管理的实施提供借鉴,但校情不同,使这些成果的可移植性打了折扣。因些有必要对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二级管理的有效性作进一步研究。

一、高职院校教学二级管理研究现状

(一)国外职业学校教学二级管理的现状和分析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国外大部分的职业学校由于办学规模不大,因此采用二级管理的模式并不常见。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例,在职业学校中,专业负责人担负校内教学的具体实施和与企业对接的双重任务,教学经费由专业负责人统筹安排,即责任与权利对等,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学的管理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国内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二级管理的现状和分析

目前,国内的五年制高职学校大多采用校、系(部)二级管理模式。仍沿用传统一级管理模式和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的学校均较少。

针对目前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二级管理中制约管理有效性的因素,主要的研究方向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为校系二级管理单位在责、权、利上分配不均,权利下移不够。当前,各职业学校在分析校系二级管理的制约因素时,无不将系部权利不足放在首位,认为是根本原因。提出的解决方案即是职能部门转变角色,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简政放权。确保系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校系二级管理过程中出现多头管理,重复工作的问题。多头管理的成因是管理权限的不明晰。职能部门(教务处)与系部对相互的职责没有明确的划分,或者互不认可对方的管理质量,各行其政。如在教学质量监控问题,校系二级督导的工作内容、监控模式相互复制,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解决思路在于明确管理层级和管理权限。

三是校系二级管理中,评价机制不合理,目标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部分职业学校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即学校对系部的考评机制和系部内部的考评机制。各学校在运行评价机制时往往流于形式,存在考评层级不对、考评温和化、考评简单化等问题。评价机制有问题,实行目标管理的实效自然无从谈起。目前,各方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将动态的、定性的、全面的测评方法和静态的、定量的、重点的测评方法相结合,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利于二级管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将目标管理落到实处。

(三)国内高校教学二级管理的现状和分析

高职校的二级管理源自于高校的二级管理。因此,在分析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的二级管理问题时,也应该对高校同样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高校教学二级管理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表现如下:

一是高校同样存在学校与二级学院在责、权、利上的分配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高校更为复杂,因为高校在机构设置上采用学校、院、系、室四级结构,二级学院在与学校辨析管理层级的同时还要理清与所辖系、室的责、权、利问题。

二是高校的二级管理中,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问题。现在很多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相当不稳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频频更换教学秘书,而教学管理工作有很大的连续性和专业性。频频更换教学秘书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常常出错或者不能按时完成。

二、加强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二级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文献分析,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工作二级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还应将解决方案更明晰、更细致的进行罗列。

(一)校系二级管理层级及权利分配的问题。

为什么高校如此成熟的二级管理模式仍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各职业学校均将这个问题放在二级管理的首位?可见二级管理中提升管理效率、强化管理意识不单单将权利下移的问题。不能单纯的讲要职能部分简政放权、变管理为服务、变负责为指导。而应该提出对管理层级和权利范围进行重新构建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构建过程因各校情况不同而异,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系部为主体的原则。学校应明确系部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日常教学的安排、日常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系部人员的教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等内容交于系部负责。逐步提升系部对本部门人员评优评奖、绩效考核中的所占比例,将系部所涉及的教学资源交于系部安排。

2.教学方向学校为主体的原则。教务处应代表学校制定教学发展规划和发展规模,保障教学资源,组织学科建设,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建立教学考核平台,加强对学校教学公共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尤其是政策上的导向与控制,使系部教学不偏离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使学校能够对系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进行宏观调控与监督。

3.权利下移逐步推进的原则。权利下移要遵循渐进性原则,系部相应工作成熟一项移交一项,对应考核工作开展一项。权利下移的前提是要有利于确保教学质量和管理高效率、有利于调动系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体现资源节约和资源共享的原则。

(二)要重新构建目标考核体系

目前,大部分实行校系二级管理的职业学校的目标考核体系仍是一级管理模式的目标考核体系,即系部人员由系部负责人考核,系部负责人由校领导考核。系部与职能部门同处于一个考核层级上,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形同虚设,这也是职能部门不愿意下移权利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需建立与教学二级管理相适应的教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在教学考核中,教务处负责人代表学校对系部教学负责人进行目标考核,教务处各分管工作人员,如教学督导、日常教学管理员、教材管理员、教学档案管理员等对系部对应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教务处工作的系部考核部分则交于任课教师完成。这样有利于职能部门下移权利,同时也可将系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虽然目前对职业学校教学二级管理的研究中,较少提及教学管理队伍的问题,但是借鉴高校的相关研究,反观职业学校自身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的确是影响教学二级管理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教务处本身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对自身负责的各个工作要做到精通,对负责的领域要熟悉政策、了解发展态势、能联络相关专家或领导。这样才能担负起相应的指导、监督的职责。系部也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将业务骨干放到教学管理的岗位上来,才能担负起教务移交的相关工作,才能将系部教学工作推进到更高的一个层次。这里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优秀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岗位上来,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体工作,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教务工作细致繁琐且不易看出成绩,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设置岗位时要有所考虑。

篇8

北京三友专利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诺孚尔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金木土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捷鼎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明圣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润达通商标专利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专商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港专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永新商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灵达知识产权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高默克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维澳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汇泽专利事务所、北京中理通信息资询有限公司、佛山市立邦商标事务所、深圳市顺天达专利有限公司、芜湖市中新商标事务所、淮北市淮海商标事务所、辽宁辽西商标事务所、温州市浙南商标专利事务所:

你单位请求从事商标业务的申请收悉。

经考核,你单位符合《商标组织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第三条的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你单位开展商标业务,国内外委托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及其他有关商标事宜。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篇9

我们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如同其他各育,需遵循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其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热爱幼儿、坚持正面教育,并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这几点对完成幼儿园德育任务尤为重要。

由于幼儿德育具有时年性特征,(即幼儿时期所应具有的道德要求)并由此构成了幼儿德育的基本特点。因此,必须依据这些特点,采用相应的德育手段,才能使幼儿园德育任务得以实现。

一、德育具有直观形象性

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决定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基本上处于一种直观感知阶段,因此,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也必须以直观形象为基本特征。

1.德育内容不能超出幼儿直观认识的范围

避免抽象、教条、成人化,而应当在幼儿能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即,德育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人和事。比如: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精神,从幼儿生活的小事选取;帮助小班的小朋友系鞋带,帮助老奶奶提篮子等,而用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如:雨夜送大嫂,假日在工地劳动等来进行教育则离幼儿生活太远,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

2.德育进行过程应让幼儿进入角色

只有身临其境,幼儿才能体验所扮角色的心理、情感、体力等方面的体验,所以说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德育的良好手段,在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中也可发扬一点奥林匹克精神,重在让幼儿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身体验,从而矫正过失,产生良好品德。

3.直观形象的多次重复

行为值得肯定,就会再生,对幼儿更是如此。在幼儿身上发现好的行为和品行,必须及时肯定,这样幼儿记忆清晰,多次重复到了正强化效应,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幼儿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而逐步在幼儿身上形成稳定的道德观念。所以我们强调幼儿园德育的一贯连续性,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

二、幼儿德育进程具有非程序性

一般情况下,道德教育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对于成人,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对于幼儿,整个德育进程具有非程序性或称为具有多向开端性。幼儿园的德育强调养成教育,渗透教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品德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同时也不是所有的好行为、好品德都需要对幼儿讲明了道理才让他付之行动的。

三、幼儿德育以情感体验为主

幼儿的情感纯正,他们本能地与真善美的事物共鸣,他们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勇敢、真诚、善良、奉献、助人等,在感情上本能地相通。他们对好的感情的体验和对坏现象的厌恶都比成人来的直观和强烈,所以“动之以情”是幼儿德育最有效的途径。

当代科学研究发现,情感发展是幼儿的主要需要,情感的发展大大领先于认知方面的发展,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规律不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过程,是一种内心体验的萌生,外部的因素可以影响内心情感,这时需要教师创造各种外部情感条件,做一定的启发和诱导,使幼儿形成正确、健康、合理的情感,即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克制消极情感。

幼儿德育既要从幼儿情感入手,充分利用幼儿纯真的情感,产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又要培养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有助于良好品行形成的健康情感,比如:爱心、自尊、耻辱感、同情心等。

四、幼儿德育应以能力要素培养为基础

幼儿要形成某些优良的道德品质,必须具备一些最基本的能力,如: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独立能力、行为能力、交往能力、情感能力等,如果幼儿不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就无法达到道德行为。传统德育出现种种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幼儿道德要素形成的基础作用,而急于良好品德的最终形成。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容易使幼儿形成双重人格,即在相同的环境不同的人面前产生不同的道德要求。这便使我们幼儿园德育事倍功半,甚至是无效、徒劳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4、5期,《经验交流》栏目

篇10

前言:幼儿园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德育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进行渗透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境,在无形中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于无声中促进孩子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入园活动——德育渗透的开始

入园活动是孩子们融入幼儿园生活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利用入园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让幼儿快速的融入到一日活动中来,同时还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日入园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小小值日生”的角色,让他们提前五分钟来到幼儿园和老师一起站在活动部室区域的门口迎接每个幼儿的到来,向每个到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问好,在使用礼貌用语问好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小朋友懂礼貌的好习惯。在小朋友们都到园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开展“晨圈活动”,可以选取一些轻松活泼的儿歌让孩子们相互合作一起生活,如拍拍手点点头、早上好等。在幼儿拉手、合作晨圈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日常教育——德育渗透的关键

日常教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关键,作为教师要将德育渗透于无形中,如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国学诵读的方式,将三字经等一些与日常行为习惯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诵读,从小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熏陶孩子言行;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利用合作游戏、对抗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合作、竞争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日常教育方式,将德育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

三、课外活动——德育渗透的保障

篇11

幼儿教学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时间,其成果也比较理想,但是关于幼儿的德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从当前幼儿教育的形势看,许多家长送孩子去参加兴趣班、特长班,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然而在德育方面比较欠缺,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个性品质。同时幼儿园在这一方面做得也不够。二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德育主要是培养幼儿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而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之中,这一点体现得不明显。三是教学方法不恰当。与一般的教育方法不同,德育教学有其特殊性,针对幼儿阶段的德育教学就更有其特殊性了。幼儿的德育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水平,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重强化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幼儿德育教学的策略

针对幼儿教学的特点,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接受水平等因素,结合我的教育经验,认为,做好幼儿的德育教学需要从家庭、学校、教师等方面着手:

1.创建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幼儿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更加利于幼儿的学习。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家庭的氛围至关重要。幼儿阶段,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重,父母在幼儿心中有着较高的权威,幼儿的行为是对家长的一种模仿和学习。在家庭中,父母要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做好表率,让幼儿接受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的熏陶。同时,父母也要做好生活中的德育的渗透,通过一件小事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如在吃饭过程中将饭菜吃干净,教导儿童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习惯。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学有其特殊性,对幼儿的德育教学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幼儿感兴趣并且喜欢的。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如在一次教学中,德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幼儿尊敬师长的品质,通过设计一个游戏来完成教学。教师先将游戏规则宣布出来,规定谁先完成相应的任务,谁就可以领到最多的糖果和玩具,通过游戏内容,幼儿懂得了尊重师长的重要性,在加上奖励的刺激和强化,这一品质逐渐在幼儿思想中成型。

篇12

一、幼儿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另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兴趣、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对家长工作应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

二、创造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

德育对幼儿来说,首要的不是让其具有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而是促进其道德情感的萌发。因此,创造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至关重要。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教育目标作为首要任务,自然地、慢慢地把道德感情渗透到每一个幼儿的心里,让他们都向往做一个好孩子。特别是当幼儿做了好事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做好事、做好孩子的自豪和荣誉,从而产生追求赞誉的情感和愿望。在这种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幼儿之间会形成良好的、向上的,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氛围。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因素

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从知、意、行几方面教育幼儿,如让幼儿剪剪、贴贴、画画,自制一些漂亮的小玩具等,然后启发他们将自己制作的东西送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让他们从小就能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从而形成善良的道德品质。

四、创造一个展示道德美的环境

一切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思想、行为、语言都是美好的,爱美是人的天性。教师在布置教室时,要尽量展示幼儿的心灵美、行为美与语言美。如按季节特点挂上展示一年四季风光特点的画,同时教师要注意在画面上反映幼儿的四季活动特点。此外,可将幼儿画展和手工展中的作品挂在教室里,如“我爱家乡”、“献给妈妈的礼物”等。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布置,都展示了幼儿对道德美的体验和追求,也是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更是唤起幼儿自我教育的好途径。它是德育与美育的综合,也是持久、广泛、潜移默化的德育形式。

五、教师要有爱心,充满感情地爱每一个孩子

教师要特别着重了解那些顽皮、淘气的孩子和一些智能显露较迟、离开父母就胆小羸弱的孩子的要求和心理。这是教师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基础上的对幼儿的深厚感情。一个不热爱幼教事业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感情的。台湾有一位幼儿教师说过:生命是宝贵的,幼儿教师就是做启发生命的工作。教与爱表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没有这种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是很难胜任幼教工作的,这样的幼教事业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六、幼儿教师要努力钻研并熟练地掌握保、教业务,这是德育渗透的基础

幼儿园的各科教育、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教育环境设计与实施,劳动,等等,都有其不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并结合各科活动特点渗透德育。幼儿教师要娴熟地掌握这些业务技能,就必须认真学习幼教理论,掌握各科技能,及时吸收幼儿教育的新知识,掌握幼教信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实践。这样,才能在各种活动中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科学性为一体。

七、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学有其特殊性,对幼儿的德育教学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幼儿感兴趣并且喜欢的。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如在一次教学中,德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幼儿尊敬师长的品质,通过设计一个游戏完成教学。教师先将游戏规则宣布,规定谁先完成相应任务,谁就可以领到最多的糖果和玩具。通过游戏内容,幼儿懂得了尊重师长的重要性,加上奖励的刺激和强化,这一品质逐渐在幼儿思想中成型。

八、积极引导幼儿正确调整日常行为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德育因素,及时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日常生活中,幼儿与同伴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与纠纷,老师应该有效利用这些看似麻烦的德育机会,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通过教师耐心的开导和教育,让幼儿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鼓励其他幼儿主动帮助别人;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老师就要耐心引导幼儿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当幼儿心情不愉快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养成不乱发脾气的好习惯。如果幼儿从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能够实现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那么,就会为幼儿今后的良好品质形成打下基础。

总之,幼儿德育,教师要把握好各种教育资源,从情感入手,以幼儿为中心,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通过一点一滴的身教言传,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萌芽,在此基础上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德育养成教育,最终使幼儿“文明乐群,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13

(一)幼儿教师在德育教育时的奖惩方法不合理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物质奖励或者语言鼓励都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奖励的恰到好处,就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惩罚的不合时宜,就会对幼儿的内心造成伤害。幼儿由于年纪较小,思想不成熟,他们的道德行为也尚处在形成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要反复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以争取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幼儿还小,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也不懂”,这种想法首先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也会使教师的威信严重削减。

(二)幼儿德育只有形式而无实质改变

在幼儿园教育中,很多幼儿教师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管理”上,即确保幼儿在幼儿园里不出安全事故,其他事情都不重要,这也就使幼儿德育工作成为空壳。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幼儿出现的各种状况,所以经常会觉得每天说很多废话,就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从而在教学中并无创新之处。对幼儿的德育工作要开展到实处,切实将幼儿的道德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幼儿负责。幼儿园的任务是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态度和道德观念,让幼儿养成爱学习、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的好习惯,帮助幼儿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前进的方向。

(三)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都是“主角”,而幼儿只是教学的“配角”。幼儿在幼儿园里被教师管理的规规矩矩,没有太多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得幼儿的天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不利于幼儿潜力的挖掘。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课堂内享受到应有的待遇,给幼儿发挥的空间。而且,幼儿教师应明白自己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应帮助幼儿健康成长,而不是把自己凌驾于幼儿之上,让幼儿丧失拼劲和闯劲,成为唯唯诺诺的“小绵羊”。

二、提高幼儿德育工作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

要想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有新的突破,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注重平时教学中的榜样作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也应该从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等多方面进行考核,选择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进行任教,才会给幼儿德育带来生机。同样是教幼儿拾金不昧这个道理,有的幼儿教师只是告诉幼儿看见别人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要捡,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捡。而有的幼儿教师就会告诉幼儿别人丢东西一定很着急,如果我们将捡到的东西据为己有,是非常不道德的表现,会给爸爸妈妈丢脸的。当我们捡到别人丢的东西时要第一时间交给教师或者家长,想方设法找到失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幼儿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提升幼儿的道德水平。

(二)科学开展幼儿德育内容,优化实施方案

幼儿德育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需要幼儿教师进行鉴别,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现状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将德育工作贯穿与教学的始终。对幼儿进行德育需要遵循德育的规律,每一个良好的品德都是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组成的,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幼儿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方案,大胆创新教学思路。比如教育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时,祖国家乡对于幼儿来说就太抽象了,在他们看来祖国和家乡是遥不可及的,这时需要幼儿教师转变教学策略,通过幼儿身边的人或者事入手,由近及远,一点一滴的给幼儿渗透,帮助幼儿理解祖国和家乡的概念,从而使幼儿爱上祖国和家乡。同时,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保护幼儿的心灵不受伤害,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三)幼儿园与家庭同步教育,将德育渗透在生活中

幼儿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辅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也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教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有的家长自己都随便横穿马路,怎么能够教导好自己的孩子呢?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道德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就会出现溺爱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德育工作。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合作教育中积极发挥作用,教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争取培养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较高道德水平的孩子。综上所述,幼儿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就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幼儿,并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教给幼儿最权威的知识;要营造适合幼儿学习的氛围,将幼儿德育工作常态化和生活化;要尊重幼儿,爱护幼儿,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外,幼儿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教育,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空间。

作者:闫丽文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