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篇1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培养这种意识。

1.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也就是处理于异域文化相接处的人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促进世界和平,这是费先生身后的最大心愿。

2.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到如今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中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抗震救灾精神,都是我们难能可贵的财富,这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再生再造,也让我们在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

二、高校辅导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有效开展工作的需要。

1.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多紧迫。要迎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期待文化春天的到来,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必由之路。

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一个民族之所以异于别的民族,就在于文化的特殊性。著名哲学家罗素1922年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提出"不管中国还是世界,文化最重要"。①这一著名论断。在他看来,民族、国家、社会的生命力皆来自于文化。文化若不朽,民族便有希望。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也曾把文化看成是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在整个人类社会中起最后的决定作用的根本力量。著名的社会学家提出"社会问题起于文化失调"。无疑,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确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是我们应该引以为豪引以为荣的可贵财富。一个没有文化是没有根的民族,一个只发展经济忽略文化发展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历史上从"焚书坑儒"再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更让我们认识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觉的重要性。若是只注重经济的速度发展,忽略了文化的发展,那么这样的发展也是有缺陷的断层式的发展。高校辅导员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重要一员,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文化春天中的一部分。我们期待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文化春天的到来,我们就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每个人的高尚品格。

2.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尤其是思想观念深刻的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与文化大交融。这些变革给大学生们带了巨大的改变,他们自强而创新,但是也带来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缺乏的现象。这些问题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这也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基于高校辅导员特殊的角色定位与岗位职责,辅导员素质要求在新时期也越来越全面。辅导员承担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担负着管理并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任。有句俗语是,什么样的辅导员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工作的开展相当重要。

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与其角色和岗位职责相适应。尼采说过: "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②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需要相当程度的知识水平,更需要的是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与学生的成才是戚戚相关的。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一些学生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任务更加繁重。所以必须在坚持"以文化人"的同时,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更好地用文化指引学生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笔者认为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1.深入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的精髓。高校辅导员要深入解放思想,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意识。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等具体的工作中,都要有这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能只盯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而是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高校辅导员要破除原有的陈旧思想,不光认识到文化的教育作用,还要看到文化巨大的能动作用。要不断破除小文化意识,要全局看待文化,要把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作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新思维。

2.继承与创新的思想

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还必须有继承与创新的思想。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的是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运用好"继承与创新"这两个"重要的轮子"。既不能因为传统思想和惯性思维,限制了辅导员的开拓创新意识,又不能盲目求新求变,忘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合理的做法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再联系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特色,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使校园文化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保持活力。例如,辅导员在开展学校歌咏比赛时,可以在固定的表现形式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汲取过去的比赛经验,时刻用创新的思维,去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参与度,以期在比赛中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既有利于学生们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锻炼了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也使校园文化不断葆有生机。

注释:

①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

②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

③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2004年12月。

篇2

古代文学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扬,而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还能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其文学涵养,从而使自身获得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所在,它浓缩了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成果,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发展动力所在[1]。中华民族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精华,而且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了各种外来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合到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从而使中华民族文化具备了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特点。另外,随着各种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冲击越来越严重,通过古代文学课程教育重新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关注和喜爱,并以此来帮助他们建立文化自信,从而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这是当前我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我国历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文化结晶,但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堪忧。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文化交流的速度不断加快,部分国人对国外文化极力推崇,各种外国节日在中国兴盛起来,而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忽视,这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缺失的一种表现。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助其建立文化自信,重新树立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并且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发展。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通过传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一些尊老爱幼、爱国等传统美德在学生中发扬光大,从而有助于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而且,教师通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后,学生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而这些感情又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学生在进行古代文学课程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得到进一步提升[2]。由上可知,利用古代文学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当前,通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心态不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各种功利主义思想不断滋生,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和心态难免会受到影响。另外,随着网络上各种西方思潮的泛滥,学生的文化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这些都造成了当前部分学生心态不稳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不能沉下心来进行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课程教学效果不好,而且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古代文学课程的特殊性

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一门介绍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课程,教材中有大量古文,这些古文在语法上与现代文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这就导致,多数古代文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将教学重点放到了各种文言词汇的讲解上,从而忽视了对文章内涵的讲解,这就使古代文学课程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也就很难在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3]。另外,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或者专业,由于觉得古代文学与专业课程没有相关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将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到必修课程当中,这就导致古代文学课程在学校中的普及率偏低,部分学生无法通过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来建立文化自信。

(三)部分古代文学教师不重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当前,部分古代文学教师对文化自信的认识不足,因此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在其教学的过程中就不会通过特定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效果自然不好。教师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不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不会刻意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学生就很难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文化自信的培养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态

面对当前社会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对学生心态造成的影响,学校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态。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监控,一旦发现其心态出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教育,从而保证其有一个正确且稳定的心态。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传统文化当中,从而削弱外部环境对其心态的影响,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态。相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进行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改善教学方式

针对古代文学课程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教师应当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进行一些文言词汇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这些词汇的演变历史融合进去,详细解释同一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意义,通过这种对比式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该词汇。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词汇的讲解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其对该词汇在我国各个时期的运用情况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进而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有利于激发其文化认同感,从而培养其文化自信。另外,我国所有学校都应当将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到必修课程当中,这样才能提升古代文学课程在学校中的普及率,从而使学生通过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来建立文化自信。当然,可以根据学校类型以及学生专业课程的差别,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教材难度进行区别设置,这样才能保证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且帮助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文化自信。

篇3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响着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载体。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立、自强,树立高度的价值自信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和执行者,其价值自信的树立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效果。

一、价值自信的内涵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个性心理进行积极评价的一种结果。它是一种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价值自信是指基于对某种思想观念或者政策方针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强烈认同而产生的积极的自我评价。价值自信的本质则是人们对客观价值的一种积极主观评价。其中的价值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建立价值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某种价值所具备的价值,这是培育价值自信的关键和核心。这两个价值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价值自信的获得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科学性。科学性越高,其解释说明的能力越强,越容易树立价值自信。二是价值性。价值性越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越好,价值自信就越容易获得。三是情感性,即主体对某种价值观念的内心体验、认同感,认同感越强,其价值自信就越容易获得。以上三个因素对价值自信的获得都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来说,一切行动都具有目的性和规划性。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选择都建立在清晰的自省意识的基础上,其核心则是价值认同。当人们对自身价值充分认同的时候,就能全身心的投入生产、生活当中,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此状态即为价值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将一定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信息传播给社会成员,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与价值观念息息相关的活动。

(一)价值自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输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树立稳固的价值自信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者要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提升人格魅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会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持久的教育效果。

(二)价值自信推动受教育者树立信仰

从信仰的形成过程分析,树立自信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面临教育者提供的价值信息时,受教育者对此信息产生认同感,并相信它是具备真理性的,不管该信息在客观上是否是真理,受教育者都相信它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当受教育者建立价值自信的时候,信仰才可以形成。

(三)价值自信对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社会形势的变迁,价值观念的改变,势必会对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又会作用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形成。信息时代新媒介的兴起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借助新媒介的便利将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文化和偏激的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我国,削弱了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形成冲击,影响了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形成。面对这样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稳固的价值自信,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方法,以适应时代要求。

二、培育价值自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价值自信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在价值自信方面存在价值不自信,对价值自信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入的问题。大学生的价值不自信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中一些优秀的价值观念不够重视。如“志存高远”、“奋发图强”是激励青年的座右铭,但在“享受现在,活在当下”的影响下,青年人也逐渐放弃了当年的理想抱负。“勤俭节约,朴实无华”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在“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卓越品质”等观念的鼓动下它已经逐渐被弱化。部分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价值自信的重要性,但缺少对其进行思考;部分在学生虽然能够持有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但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

(二)价值自信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1.价值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的构成“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自信、积极、上进等心理状态是思想品德构成的主要因素,而价值自信作为一种心理满足状态,是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显著标志。所以,价值自信是思想品德构成的基本因素。

2.价值自信有助于大学生知行转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价值自信对将人的思想品德认识转换为思想品德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即知行转化。在此过程中,情感体验是不可缺少的。所谓情感体验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去感受、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情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培育价值自信的基础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中最显著的结果是价值自信。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价值自信能够加深认知,增强意志,巩固信念,是大学生知行转化的强化剂。

3.价值自信有助于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腐蚀

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改变的影响。社会的变革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当前,在世界向多元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一些腐朽、落后、极端的思想有所抬头,这些消极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在于“真”,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只有培育和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自信,让其感受真实,体验真实,信服真理,才能增强大学生的判断能力,有效抵御外界不良价值观的侵蚀。

三、价值自信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辅导员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教育者。虽然近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辅导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辅导员缺乏价值自信,不能够科学地设定工作目标,缺乏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无法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一)价值自信是辅导员职业价值认同的前提

当辅导员对自身价值充分肯定、认同的时候,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若辅导员对自己的行为缺少价值认同,就会产生自卑、焦虑和失落等不良情绪,感觉内心空虚,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逐渐否定职业的价值,使自己陷入复杂的矛盾中,甚至开始排斥工作,进而产生更多的问题。

(二)价值自信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价值自信是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对职业价值不断认知、认同和自我评价的肯定。如果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认识不清或者对工作没有强烈的认同感,那他就会在工作中出现惫懒拖沓的现象,产生消极应对的不良情绪,这会削弱其对提高工作绩效的期望,使其丧失工作的动力和激情。自我身份的积极认同、努力培育自豪感和价值自信,是辅导员职业创新发展的动力,而价值自信则是其核心和源泉。

总之,价值自信的树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价值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将树立稳固的价值自信作为首要任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互动交流,共同强化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价值自信。

[ 参 考 文 献 ]

[1] 李辽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2] 陈树文,侯菲菲.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篇4

从图一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自觉分为意识和践行两个层面。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一是文化价值认知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地位深刻性的认识。大学生要明确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历史地位。二是文化规律遵循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认识。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具有一般规律,也有掌握文化发展特殊规律,以便更好地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三是文化责任担当意识,是指对文化建设历史责任担当的主动性认识。大学生要有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勇敢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践行主要表现:一是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大学生要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自觉践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力军。二是推动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大学生要坚持刻苦学习,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把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自觉推进文化创新。三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大学生要利用出国交流、外国学生来校交流等平台,积极参与传播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构成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对本民族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它包含意识和践行两个层次,具体包括文化敬仰意识、文化信任意识、文化信心意识;坚持主导文化方向、践行核心文化体系、增强文化鉴别能力六个维度。大学生文化自信构成要素如图所示,见图二。

从图二可看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分为意识和践行两个层面。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主要包括:一是文化敬仰意识。大学生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能夜郎自大、孤芳欣赏,又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二是文化信任意识。大学生要对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优势充分信任。三是文化信心意识。大学生应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大学生文化自信践行主要包括:一是坚持主导文化方向。在多元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环境下,大学生要始终坚持以文化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二是践行核心文化体系。大学生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增强文化鉴别能力。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能够坚持科学的态度,做到既批判糟粕、抵御侵蚀,有吸收精华,博采众长。

培养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优秀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根基。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中华儿女不断传承和创新。大学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青年学生作为创新先进文化的有生力量、发展繁荣文化的担当者,理所当然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生要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认识、理解与创新的能力,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以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带动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真正担当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中的“不诚信”,道德规范的“软约束”,使得部分大学校园中也滋生了有悖于大学精神的文化问题,如有的大学生还一定程度存在着荣辱不清、是非不分、学风不正等现象,有的大学生信念异化、理想价值追求被现实利益迷惑,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精神文化的冷漠蔑视。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也不断加大,一些西方国家以影视作品、广播、书籍、广告、刊物等为载体,通过媒体网络对我国的大学生进行“渗透”“西化”,从而消减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当前高校文化发展,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克服“利益自发”,克服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吸收”,为此,就是要提倡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为核心的大学文化精神,推进以团结向上、积极健康、求实奋进为目标的校园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以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需要培养众多的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人才,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寄托与希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认同与理解,鼓励他们对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创新与发展,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需要,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对策与建议

强化主流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在多元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环境下,许多国家对建设自己的主流文化更加重视、更加自觉。例如,美国就始终把反映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作为根本内容,以此来打造“美国梦”、强化“美国精神”。为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值观。同时,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困惑与彷徨、盲目与浮躁等问题。加强对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应用,利用易班平台抓好阵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在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形成了“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等时代精神。这些都是大学生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必须坚持和发扬的基本精神。为此,学校可以多增设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古典名著选读、国学课程、传统的书法艺术等,也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各种活动,营造浓厚的民族传统节日氛围,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节日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民族文化的礼敬感和自豪感。

提高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 世界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重视技术、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反映商品经济的时间观念、竞争观念、信用观念、效率观念等思想观念,不仅是西方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中,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对来之不善的文化坚决予以限制。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培养大学生坚持民族主体性意识,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自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篇5

Key words: tennis;commercial value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322-02

1 网球运动商业价值的文化内涵

1.1 文明、高雅、礼仪 网球运动是一种文明、礼貌、高雅的网球文化礼仪。网球运动文化拥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源于传统的习俗,管理者和参与者的意愿。网球礼仪结合了高雅古代网球的文化和现代网球运动文化大众化。球员、教练、观众之间以礼相待。

1.2 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诚实讲信用是网球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多的业余网赛都是无裁判下的信任制比赛,参赛者一定要诚实守信,好球不能出界,出界不是好球。诚信品质的网球运动体现个人的道德风尚也贯穿于运动的全部过程之中。

1.3 培养自信,提高竞争意识 网球能培养运动员更加自信的心理状态。在网球技术相差无几的选手之下,个人的心理状态则有高于技术的重要性,自信的心理状态是一决胜负的关键点。自信相对于自负的那种不切实际的思想,是一种踏实认真、持之以恒、谦虚谨慎、不畏困难的心态。自信的心理状态下努力付诸实践,训练自己不受他人和环境影响,确保赛场上发挥出正常的,甚至超常的水平。网球运动就是要锻炼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

1.4 施展个性、释放压力 网球运动可以展现个人特点,愉悦身心的运动项目之一。实践证明,一定的运动量能够促进人的新陈代谢,增进体能,增强免疫力,比如缓解上班族的工作压力上,学生的学习负担,年轻人的爱情烦恼,已婚者的婚姻问题,老年人的慢性病困扰。由此可见人处于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结合适当的运动并配以良好的作息以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经过一天的疲劳和烦躁,当加入在网球运动,摒除杂念全心全意的专注于击球扣杀,舒展筋骨驰骋于赛场,各种各样的烦心事都得以释放。尤其是击球激动之时,嘶声咆哮,乱蹦乱跳,使性的仍拍子完全释放了个性气质。

2 网球运动商业价值的竞技学基础

2.1 网球的场地特点 网球场地有迥然不同的红土、硬地和草地三种。这三种的场地要求不一样的打法,对运动员的要求不一样。因此比赛更加具有观赏性。

草地球场最古老、最传统意义上的一种场地。其特点是球落地地面球摩擦力小、球的反弹速度快。往往需要球员反应快、灵敏度高、运行速度和技能高。由此,草地往往被看成是“攻势网球”的天下,想要在草地网球赛场上一举制胜,获得成就就得成为强攻型选手,掌控好发球上网、随球上网等各种上网战术,相较而言的底线型选手则很难在草地网球场上很难一展拳脚。然而,因为草地网球场对草的的品质、规格非常高,而且限制于气候和维修和昂贵的维护成本,很难被扩展到全世界。当下每年的草场职业网球比赛几乎只集中于英国举行,时间集中在六、七月,温布尔登锦标赛是最古老、最著名的一个网球赛。

法国网球公开赛为代表的红土场可以被确切的称作“软性球场”,其它一般性的各种沙地、泥地等叫做软性场地。这种对运动员的体能、奔跑和移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场地在球落地时与地面的较大的摩擦减缓了球速,如果运动员急停急回会造成很大的滑动。在红土场网球场上如何获胜取决于底线球员的费尽心力的艰苦拼搏,而打法凶悍的发球上网型选手则不占优势。

硬地网球球场是最普通和常见的一种场地是目前大多数赛事中占主导地位的场地类型。硬地网球场是水泥和沥青作为铺垫,上面涂增加场地硬度和平整的红、绿色塑胶面层。硬性场地使得球的弹跳很有规律,但提高了球的反弹速度。多数人认为硬地网球更具“爆发力”。这种场地不利的地方是质地比其他场地的弹性弱,地表的反作用强而僵硬而致伤选手。

篇6

一、文化乱象的根源的表现

我国的文化乱象已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已到眼前的危机。随着多媒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巨大的信息量展现在我们面前,更多的文化问题也随之而来。近些年来,当人们感叹某些社会现象“物欲横流”、“道德滑坡”时,不可否认,那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乱象正在混淆着人们的视听,造成了文化审美与价值取向的混乱,为文化自信的缺失推波助澜。文化自信的缺失就是文化乱象的根源,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如今,连“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也不免“裸死”的命运,“情和色”似乎成了一些导演吸引观众的法宝,《人民日报》评论说:“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①“如果靠成分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只能说明导演不理解艺术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真正奥秘。”②《红楼梦》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今也要通过林黛玉“裸死”来博眼球,究其根本还是对我国的文化缺乏自信。

其次,对我国的传统礼仪、节日等缺乏自信。在礼仪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而如今,成年礼、婚礼、丧礼、交往礼仪等日益西化,我国礼仪之邦名不副实;节日方面,中元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离我们远去,而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甚至万圣节都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在医术方面,中医的存废之争一直延续,有的对中医质疑甚至指责其不科学,同时也出现了中西医结合口号下的危机------不管是礼仪、节日还是医术都逐渐的在西化,而忽略了我国深厚的根基,究其根本还是对我国文化缺乏自信。

最后,对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缺乏自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被国外肯定,我们才自我肯定;被国外承认,才自我承认。一个文学家是否成功要看他是不是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个电影导演是否成功要看他是不是入围奥斯卡或四大电影节,一个科学家是否成功要看他是不是在国外期刊发表了论文等等,比如,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上台领奖时,穿的是燕尾服,而没有穿符合自己中国人身份的服装,只是为了得到国外的认可。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我们恐怕会丧失我们自己,这种文化的y象,究其根本还是对我国的文化缺乏自信。

二、文化自信何以缺失

自古以来,我国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从未缺乏文化自信,恰恰相反,我国多数情况下是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优势意识带来的傲慢。大炮只是打开了我们的大门,而自信是被我们自己摧毁的,文化自信的缺失是近一个半世纪的事。

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①从“三个自信”走向“四个自信”。另外,2014年12月20日在澳门大学讲话时说:“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新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②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乱象的根源是缺乏文化自信,要想有效的治理我国的文化乱象,就要究其根本,了解文化自信是如何丧失的。

是第一次冲击。“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旧文化”指“中学”,“新文化”是指“西学”,断然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批判我国的传统文化,西化色彩浓重。以“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为内容,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虽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副作用是打击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胡军曾经说过:“是一场关于文化改造或一场思想革命运动,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一场以西方思想文化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运动。”③余英时也曾经说过:“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使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④他们也表明,时期,虽然认识到了精神、道德、价值观等文化层面是我国救亡图存最关键、最内在的一面,但是却忽略了我国的国情,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文化,盲目吸取西方文化,使我国特别是文化方面陷入了另一个困境。

是第二次打击。1966年至1976年的“”,从一开始就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传统文化。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的口号。⑤中国文化的灾难自此开始。这场以文化领域为开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化园地荒芜,在一定时期内造成了“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步。“”造成了空前的思想混乱,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等落后的思想行为开始泛滥,致使一些人对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严重削弱。

每经历一次冲击,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就愈不自信一次,就多一份自卑,或对自己的文化多一份否认。和的冲击,使我国的文化自信逐步丧失。

三、应对文化乱象的措施

文化乱象的根源是缺乏文化自信,对于如何应对文化乱象,究其根本就是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一)先生的“文化自觉”说

先生于1992年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他指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自觉。

考虑到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心态的人今后必须和平共处,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不能不为已不能再关门自扫门前雪的人们,找出一条共同生活下去的出路。”⑥先生薄;二是,要不断反思,反思自己,也反思和理解别人的文化。

先生的“文化自觉”说,为我们如今的文化乱象指出了一条道路,要有自知之明,要不断进行反思。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对我国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才会自信,我们的文化才能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不止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济、政治、科技等都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楼宇烈先生的“文化主体意识”说

从2004年开始,著名学者楼宇烈先生就在各种场合强调“文化主体意识”的理念。他指出:“当今世界,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主体意识,就有可能被其他文化侵蚀甚至同化,沦为文化殖民地。”①

楼宇烈先生的“文化主体意识”是解决我国文化乱象、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国的一员首先就应该具有主体意识。面对全球化,整个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反对它国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增强我国的主体意识,形成坚不可摧的思想屏障,净化我国的文化环境,增强文化自信。

(三)现实途径

应对文化乱象的现实途径,下面主要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说明。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要有顶层设计和长期的文化发展战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乱不得。文化乱象作为文化领域的一部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甚至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面对我国的文化乱象,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协调整体与部分或者各个部分的关系,统筹全局,实现最优化。

同时,面对现在的文化乱象现象,长期的文化发展战略也必不可少。从古到今,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一直没有结束。并且,当今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的竞争日益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会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因此,我国的文化乱不得,必须要有长期的文化发展战略,才能更好的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观念转变和价值认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我应取其精华、祛其糟粕,尊重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立场,而不是一味的排斥、拒绝。

社会上的很多文化乱象都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误解,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比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和国情逐步发展而来的,它们弥足珍贵。虽然我们到了21世纪有了新生的文化,但新生的文化并不代表是新事物,以前的传统文化也不代表是旧事物,新生文化中比如文化乱象就属于旧事物,因为它是一种消极的、落后的文化。因此,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们以前的文化,而是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转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偏见,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我国的文化凝聚力。

最后,在个人层面上,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如今的人们,为了适应现在的生活节奏,盲目的追求各种快速度,而忽略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文化环境,使文化乱象日益泛滥。

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作为一名中国人,应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坚决抵制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乱象,净化自己的生活环境;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寻找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并以一种平等的豁达、自豪的心态积极参与其中,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每一个国民,都应该自觉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作为发展文化的出发点。减少文化乱象,首先从自身做起。

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文化乱象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通过作用于社会意识,最终动摇一个国家,而文化乱象的根源就是缺乏文化自信。中国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成为政治大国,又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为文化大国,而要想成为一个文化大国,首先就是要摆脱文化乱象,树立文化自信。

(1)名著重拍热的冷思考[N].人民日报,2010-07-23.

(2)学会敬畏经典[N].人民日报,2010-07-20.

(3).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C/OL],2014-03-07.

(4).在澳门大学讲话.[C/OL],2014-12-20.

(5)胡军.的反思[J].民主,2009,05:35-38.

(6)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M].中信出版社,2011-05-01.

(7)横扫一切牛鬼蛇神.[N].人民日报,1996-06-01.

(8).全球化与文化自觉――晚年文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3-12.

篇7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9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内涵

“9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是指通过开展理想教育、通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认同,提高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能力,使“90后”大学生成长为文化发展的承载者和引领者。基于文化自信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源性和功能的契合性,两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即都是指向人,均在于价值观教育。因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自信培养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在当前高校中虽然很少开设文化自信教育的课程,也没有专门的实施机构,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选修课中己经渗透了不少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9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性

1、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90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是由文化知识、文化能力和文化态度构成的多层次统一体。感性、理性文化知识的获取离不开对文化的认同,文化鉴别和创造能力离不开对文化的自信,文化态度更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总而言之,通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文化认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鉴别、创新能力,而这正是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全方位的塑造和培养。

2、传承创新文化,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强国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文化产品的丰富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更为关键的是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崇敬和信心,更是塑造他们对文化的传承、批判和创新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9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存在问题

1、文化自信培养方法单一,合力有待形成

当前,在社会新经济新常态形势下,面临着日益复杂、利益交织的思想状况,传统的一种或两种方法很难有效应对,这对文化自信教育方法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面走向立体提出要求。就当前而言,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宣传教育相互配合的模式有待构建。部分学生在访谈中表示,“课堂中老师会讲,校园里、社区里也有标语、宣传栏,但在家中就不会谈及这样的话题。”这说明“9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构成的支持系统。

2、文化自信培养内容整体性不足,针对性不强

据调查显示,50. 18%学生认为内容枯燥乏味,54.67%学生认为内容过于空洞理想化, 47. 83%学生认为内容泛政治化,35. 21%学生认为内容脱离学生实际,31. 34%学生认为内容缺乏人文关怀。这说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时代性不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需求,即文化自信教育内容缺少契合性。一方面,文化自信培养内容与“9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利益、需求契合度不高。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90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的探讨

1、开展理论教育,加深对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理性认知

加强理论教育,既要引导“90后”大学生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用武装自己的头脑。更要让大学生明辨主流文化的导向,知。强化通识教育,首先要增设有关中国文化、中华哲学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必修课,开设有关国学经典方面的选修课或讲座作为有益的补充,充实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其次,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达到真学、真信和真用。

2、融入日常生活,加对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情感体验

通过举办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和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情怀和治学精神。另外,要融入到各种仪式制度和节日庆典活动中。就“90后”大学生而言,各种传统节日,建党纪念日、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都蕴涵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高校工作者及时抓住时机,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平等的交往中真诚表达自己,真正去互动与交流。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途径和方向

当代大学生深处网络的世界,他们在生活、学习、娱乐各方面都高度依赖网络,是影响大学生的重要环境。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脱离了学校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这一方面给大学生解决学校教育资源有限的约束,同时也可能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导向的不良影响,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影响。网络信息的获得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对任何事物片面的了解都无助于正确结论的得出。高职院校要注重学校网站建设,提高大学生对学校网站的关注度和利用度,从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途径和方向。

4、自足校内外文化实践,强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

一是鼓励“90后”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创建。学校拓展活动阵地,以红歌传唱、经典朗诵、戏曲表演等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主题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主性。通过舞蹈、绘画、DV作品等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二是“90后”组织大学生在社区中送温暖、献爱心,在实践中将学到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养自觉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动准则。通过公益项目,如爱心家教、交通协管员、关爱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扬尊老爱幼、帮扶互助等中华传统美德。进而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价值认知,成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自觉践行者。

[参考文献]

[1]龚小青.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在文化自觉素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12)

[2]周剑娜.思想政治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的路径探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

篇8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自信品格

学校教育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养成自信品格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产生的高等教育的新类型,受建校时间短,校园文化积淀少的限制,校园文化建设还刚刚起步。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健康、有内涵的校园文化,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成长、发展环境,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学生自信品格养成的重要保障。

一、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品格

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体现了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特色及办学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在校园环境建立公众意识,提高文化修养,展现高职院校的独特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品格。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于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同时也是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校园环境文化价值的提升,审美功能的丰富,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现代文化素养的养成,必然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信品格。笔者所在的学校坐落于儒家文化发源地,该校依托区域优势,传承儒家文化“仁和”精髓,在校园环境规划中,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优势,体现“仁和礼仪敬信”的办学理念。确立10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建设全国文明单位成果展馆、校史馆、工匠馆;完善了“四书六艺园”建设;建设上善亭、燕居亭、乐山亭、乐水亭四个修读点;建成了小树林论坛、榴花园两个休读点,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人文、和谐、智慧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已经由课堂扩展到整个校园,置身于优美和谐校园环境,大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休憩都是在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此时的校园环境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环境,更是心理环境。它在熏陶滋养着大学生们的心灵,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完善,同时也促进着其自信品格的提升。

二、灵活多样的校园活动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品格的养成

校园活动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发展、形成的源泉和基础,同时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品格养成、发展的有效载体。校园活动的主体应是学生社团,依托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文化育人、德育载体的功能,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打造展现自我、提升自我自信品格的平台。学生社团活动立足校内,兼顾校外,坚持课余,融合各方面知识于一体,知、能、智、德交融,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思想、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重点方向,自主支配活动时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灵活的活动方式的学生社团,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大舞台。笔者所在学校,以传统“六艺”为依托,按照“社团全覆盖,人人有才艺”的思路,融合经典儒家文化、融通现代产业文化、融入地域非遗文化,打造济职“社团通”第二课堂网络平台;建设儒家文化融合的“新六艺”社团:礼行天下礼仪队,天籁之音合唱队、叩响青春排球队、心灵之约社、水墨丹青书画社、舞动天下协会;非遗文化融入的“特六艺”社团:龙腾狮舞社,非遗传习社,茶韵品味社,乾坤太极社,《论语》研习社,经典诵读社,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业文化融通的“特六艺”社团:清风车影社,霓裳羽衣社,机电创新协会,精打细算理财社,爱眼协会,网罗时代社,为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打下基础,促进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品格的养成,同时也为构建和谐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做出了一份贡献。

三、自尊自信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信品格

学生自信品格养成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实施各类教育的主阵地,各科教学都渗透着自信品格的教育要求,使大学生在课堂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教师的爱生敬业的献身精神和充满激情的教学态度,以及各学科知识发现的旅程,都能很好地渗透有自信品格的精神。从教育实践来看,养成自信品格不是任何一门科目的教学目标,不可能设置独立的课程,只有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认知自信的重要性,才能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目标中,才能在既有的教育内容中挖掘出有利于个性品质养成的要素。自觉、自信的教师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养成环境的缔造者,自信的教师也是学生自信的榜样。因此,要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信品格,首先要培养教育大学生的教师,加强师资自身的综合素养,将教师塑造成一个拥有良好自信品格的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导者是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教师,作为被教育者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受体和主体。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反观我们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组成比较复杂,相当一部分新任教师未经过企业锻炼和实践训练,不具备师范素养和教学技艺就承担强调技能、突出应用的高职教育教学。高职教育教学的现实压力,以及高职教师整体素质的短板很容易使高职教师产生职业挫败感,无心安于教育教学。再加上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经济压力,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专注力、投入量和敬业精神。高职院校需要制定对高职教师的后续培养措施,缓解年轻教师的职业焦虑感和职业倦怠感,保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的质量。当前,山东省已全面启动高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素质和教育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国家、省、学校三级培训。由此看来,借助于省级师资培训平台,高职院校自身也要根据办学实际和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发展规划,为高职教师群体搭建教学科研的平台,创造学习、交流、进修的机会。

四、小结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品格的养成,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未来职业的憧憬,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很多种,自尊自信就是其中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人的成才和成功,除了科学文化知识外,自尊自信也是重要的条件。那么,今天,我们旧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怎样促使我们取得成功的,我们有应该灾难样培养我们的自尊自信呢?现在,我们先来了解身们是自尊心。

(二)、看图片,分析情景。

第一幅画:《注重仪容》

小冬每天上学都要穿好校服,且在出门前都要在镜子前照一照,看一下领子有没有反好,纽扣有没有扣好,鞋带有没有绑好等,总之,小冬升上中学后,开始注意修饰自己。

第二幅画:《名牌》

小明学习成绩不理想,看到好友小刚穿了一双名牌鞋,非常羡慕,但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工资都不高,买不起,就跟几个同学借钱也买了一双。穿着名牌鞋来到学校,许多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还有一些同学围过来欣赏,小明感到很快乐。

第三幅画:《当众批评,我很难受》

这天,小强放学后又踢足球,很晚才回到家。恰好,啊姨一家来他家作客。小强的父母看到小强又迟到回家,很生气,当着众人面就批评小强,还把小强学习成绩差,不做家务,懒惰这些坏毛病一一数出来,小强觉得和难受,很没面子。

第四幅画:《受到表扬,我很高兴》

小华在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都拿到了好成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小华,同学们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小华觉得很高兴。

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自尊心的表现呢?(第一、三、四都是,第二个不是)小明借钱买名牌,追求表面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是不是自尊呢?(这是虚荣心的表现)虚荣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那什么是自尊呢?(让学生先讲)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重维护这一尊严。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人们不仅需要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要在阿姨能够性上约束自己,同时不容许别人歧视与侮辱,甚至自己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或尊重。我们说,这就是自尊。自尊也称为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的心理。

那什么是自信呢?

第一幅画:

小玲同学的身体比较胖,总是怕同学笑话她,由于她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更觉得同学都看不起自己。所以,她从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同学不了解她的心理,只是觉得她不好接近,渐渐疏远了她。因此,她变得情绪消沉,性格孤僻。

第二幅画:文艺晚会即将来临,当老师让几个同学负责演出一个节目时,问同学:“你们能行吗?”同学们思索一下,马上回答:“行,我能行。”

哪一个是自信心的表现呢?(第二个)为什么第一个不是呢?因为第一是自卑的表现。自卑往往容易把困难想得过于严重,失去进取心,很难取得成功。第二个就是自信的表现,那什么是自信呢?就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

(三)、听故事,讲故事

我们说,自尊自信很重要,它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良好的自尊自信为先导的。请同学们听爱迪生的故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自尊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让一个学生来讲):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学的学习成绩很差,只读可3个月书就退学了。由于他学习成绩太差,还偏偏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嘴结舌,老师非常恼怒,常常当众说他是“傻瓜”。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在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当过教员的妈妈同情儿子的处境,给爱迪生退了学。回到家,妈妈严肃地对爱迪生说,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这就是少年爱迪生最早立下的志向。他一生有约2000项发明,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从一个穷苦的、没有受过正式学校教育的孩子,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发明家,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辉。可以说,爱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来自于他的自尊自信。同学们还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让学生讲)象这样的离子还有很多很多,所有的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自尊自信是我们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表演小品

自尊自信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我们说自尊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培养起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尊自信呢?先请同学们看小品(小品的内容是:班集体在评选三好学生时,对李华是否当选产生了分歧。班上大多数同学认为李华够条件,但个别同学却不同意:小平同学认为,期中李华的成绩比他还少2分;小强同学说,100米测验,他还比李华快呢;小明同学说,他的书法在区里的过奖,而李华在班级还没有出线。对此,李华也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确实还不行。)看完后,请同学们发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首先,这些同学的观点是不对的,每个人总是既有长处,又有短处,要学会全面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另外,作为李华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信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能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这样才有可能获取成功。同时,李华要获取别人的尊重,也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获得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成为每个同学都认同的三好学生,取得最后的成功。那么,作为你自己又应该如何做到自尊自信呢?(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整洁,不讲粗言隈语,遵守纪律,乐于帮助别人,争取优良的成绩等等,这样就能做到自己尊重,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另外,在生活、学习中,发掘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这些长处、优势就是我们自尊自信的支撑点。)

(五)、学生交流和表演

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回去先找一找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现在你能把你的枨触和优点告诉老师或表演给老师看吗?(请同学表演,然后回答:这些长处和优点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

篇10

二、相机渗透,增强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但目前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于温室中,他们极为欠缺的就是抗挫折、抗压力的能力。许多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习惯于求助于他人,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这说到底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能够勇于面对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勇于挑战。

一方面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素材很多,在教学中我们要与这些内容紧密结合,将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信心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如在学习“排解不良情绪”这一内容时,我先为学生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班的一位同学遇到了困难,非常沮丧,他选择了逃避。假如你是这位同学,你又会如何面对?请同学们一起来为这位同学支招。这样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讨论,总结出了许多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顺利地学习了新知,而且体验了成功,感受到自信的重要性。当学生自己遇到此类问题时便不会选择逃避,而是积极面对,勇敢地接住命运所抛给我们的一切,包括美好与困难。

另一方面不要吝惜赞赏,要用赞赏来激发自信。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尤其对于正处于生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赞赏更是重要。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成为增强学生自信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这样在无形中便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学生,我们要少一些包办代替,多一些自,少说几句“他能行吗?”多说几句“他一定行”,让学生在我们的信任与期待中找回自我,找回自信,做生活的强者。

三、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深切体会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只让学生机械地掌握这些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这些理论与行为结合起来,而不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条条框框,说一套做一套,而是要实现道德的内化,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如有些学生只会说遇到困难时如何如何,但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不知所措,学生并未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一直是传统的说教式教学的弊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我们就必须要改变枯燥的说教,代之以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行为结合起来,建立直接联系,在活动中感悟、体会,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行为,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

(一)多媒体重现场景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选取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真实故事,利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来动态地展现给学生,重现场景,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学的形象性,从真实的生活事例中获取直观信息,从而为上升为理性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情景表演再现

篇11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着许多现实的挑战和威胁。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撇开母语和母语文化独行,外语教学某种程度上沦为培养复制外国语言和文化的忠实受众的教学。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作为外国文化最直接和最有活力的接受者,在吸收外来文化上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他们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有着其他范畴内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可替代的价值及作用。

(一)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

“软实力”理论由美国前国防部长JosephNye提出,他指出,“软实力”来源于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对人们的吸引力,并强调,“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外语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跨文化交际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最先接受外来文化,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还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外语专业发展和外语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外语教学长期偏重单向介绍外国文化,忽视介绍本土文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本,扩大知识面,很少进一步探究产生文化差异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外语专业学生一直以来致力于积极学习外语语言技能和外国文化,以力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融入世界。人们为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而自鸣得意,却不在意母语表达上的词不达意、语无伦次,导致学生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

今天,外语专业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以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这是目前高校外语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给外语专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有利于专业方向和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二、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目前外语专业学生存在明显的文化自觉意识不够、文化自信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欠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涉及的文化教学往往被曲解为外语文化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帮助学习和掌握外语,课程内容几乎不涉及民族文化内容,这是导致外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欠缺的一个因素。传统文化在普及人文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塑造健康人格方面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得以发挥。不会外语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甚了解、缺乏人文素养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结果和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背道而驰。

2.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为我所用。

在调查中发现,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素质普遍较高,能够流利表达出外语背景文化的相关内容;而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色内容,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如“麻花”、“油条”、“癞蛤蟆”等很难表述清楚,陷入了为学外语而学外语的桎梏之中。

利用外语介绍中国特色的文化、政治、经济,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最基本前提。我们所需要的外语人才绝不是一个中国的“洋人”,而是一个既具有本土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3.民族文化价值认识上的迷惘。

外语专业学生因接受着西方文化的洗礼,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盲目崇拜西方,往往会用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的现实。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比较关注个人的物质利益和享受,缺乏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思想,我行我素成为当代青少年的心态之一,淡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4.对民族文化兴趣不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社会价值和道德,重视“做人”的准则,和商业时代的消费文化相比,传统文化的娱乐性不足。在全球化语境下,接受外来文化较多的外语专业学生,在外来文化的熏陶下,耳濡目染,逐渐产生认同倾向和浓厚的兴趣。此外,在信息时代,外来消费文化如电影、音乐等充斥着年轻人的生活(陈岸涛,2008)。优秀的民族文化如阳春白雪一般被束之高阁,和外语专业学生渐行渐远,外语专业学生处在中外文化碰撞的漩涡之中,找不到方向,难以自拔。

(二)原因。

1.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缺失。

(1)课程开设方面,外语专业很少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有的院校的外语专业甚至连大学语文课程也没有开设,有的院校的外语专业即使开设了大学语文也形同虚设。教材建设方面一味追求国际化,追求原版教材和全面介绍外语国家文化的教材,这些教材鲜有涉及本土化的内容(王德如,2007)。

(2)教师方面,在外语课堂上,教师不主动介绍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一般都是在外语教育的环境中成长的,从小接受外语熏陶,本身的中国文化素养欠缺,课堂上很少涉猎中国文化内容。

(3)学生方面,外语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要接受无数考试,无暇顾及中国文化常识的内容,他们希望把有限的时间花在专业课上,一味追求地道的美式表达、英式表达、日式表达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外国文化一见钟情,对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却置若罔闻。他们甚至认为,本土文化的学习会消解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学习。

2.西方文化和商业、媒体等的诱导。

文化产品是承载着人文精神和价值的特殊商品,其种类、用途和样式,无不体现着产品生产国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如果没有大批谙熟中外文化和具有中外文化敏感性的外语人才,我们就会对所进口的国外文化产品附带的精神要素缺乏鉴别力,意识不到这些产品所带来的隐性危害。长期以来,日本和美国利用其文化的独特性和影响力,大肆销售其动漫产品和电影大片,输出产品的同时输出了文化,这些产品里渗透着日本式的时尚、美国式的风格,包含着其特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这些产品在中国的热卖,迎合着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年轻人,外语专业学生往往是直接的接受者,久而久之,会逐渐对外来文化产生认同,民族文化会因此备受冷落。

三、培养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途径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本、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很少会进一步深入探究产生文化差异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对政治、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赋予外语专业和外语专业学生新的文化使命,外语专业学生必须承担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新使命。

(一)营造本土文化教育氛围,积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外语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掘本土文化的教育功能,使本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开展探索与实践,丰富外语教育的内涵,不断推进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整合。首先确立民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实现中外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在外语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中,明确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接受外来文化与弘扬民族文化并重,立足中华,放眼全球,博采各国文化的精华,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把中外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对于提高本民族的开放性、包容性,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有裨益(高文兵,2013)。

(二)积极进行相关改革。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国现行外语教材几乎全部选自外国原版出版物,主要介绍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内容,反映我国本土风土人情的内容却很罕见。外语专业要编写或引进反映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书籍,同时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的英文表达。

外语考试方面,多年来,我国一直难以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过多地关注分数,外语专业教师和学生都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语言技能培养上,忽视了文化的教学和学习,尤其不重视民族文化的教学与学习。外语专业考试形式和内容紧紧围绕西方文化、文学、社会、政治、经济,几乎不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必须改变这种僵化的体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科学的考试改革方案,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贴近中国的实际。

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国学课程、中西文化对比课程等。同时要充分发掘现有资源,在现有课程中添加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比如在阅读课中适当引入中国文化的英语材料、英语译本和关于中国的作品,在翻译课程和听力课程中加入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内容的元素(赖招仁,2012),通过这些办法,能够实现外语教学与本土文化学习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各民族文化和谐共生。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外语专业学生必须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罗选民,2012),增强对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积极因素的基础上,自觉维护、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创新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的、多元共生的世界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岸涛.当代大学生文化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7):218-220.

[2]高文兵.文化自觉自信的当代价值与大学的新担当[J].理性思考,2013(9):6-9.

[3]赖招仁.国家文化战略与高校外语专业发展的新机遇[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2(12):75-79.

篇12

一、体会学科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要让学生充分到认识学科的价值,感受到学科的魅力,明白学科的重要性。美术是将人文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一门学科,他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有着重大意义。它的艺术性和人文性能够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审美眼光,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职高学校的美术教学注重的是让学生对美产生追求,而不是一定要学生拥有很好的绘画能力。职高的美术老师们需要认识到这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主动接受知识,获取知识。

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只有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力争上游,所以,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二、创设情景,培养求知欲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与老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如何,与老师给予不同学生的个别辅导有关。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条件。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那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动机。老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情境的过程。创设情境是美术教学中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创设的情境要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美术鉴赏课教师就可以结合集体的作品,配上相关的音乐、故事等创设一个情景。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讲教科书上的简单结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做一些示范,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在讲解的时候,把一幅画的创作过程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老师的师范,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绘画的全过程,学习到绘画的技巧。

此外,还可以在学校开设一些兴趣课程,一个好的艺术氛围,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结合室内、室外的教学方法,开放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空间,让学生从教室内走出来,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的美术的美,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应注重校园文化艺术的建设,定期开一些绘画展览,或者在走廊等地方展出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和绘画积极性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增强学习信心

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学习活动的自信程度,决定了他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自信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大多自信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又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学习时积极主动,热情饱满,努力解决遇到的问题,克服困难。而缺乏自信的学生则相反,他们会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回避,甚至放弃自己的学习任务,因此成功几率也低,恶性循环,以致最后不敢尝试。职高生的初中成绩和中考成绩不好,在文化基础和学习方法上都没有什么优势,他们在进入职高后,自信心不足,而且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能够学好,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要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首先,要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和表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老师要帮助学生产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从而产生强烈的想要自主学习的欲望。在学习的初期,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入门,树立起自信心,可以从卡通画切入,安排学生进行基础绘画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教师应该要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信心,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潜力。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就会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会更努力地主动学习。拿破仑·希尔曾经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该要用精准、简洁、生动的语言将美术知识展现给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老师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清晰地交出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直观明了。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教师的表述过于冗长,又没有重点,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另外,教师要在语言里流露出真情实感,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就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内容上,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提高了。

五、总结

职高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激发职高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十分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职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3

在实际工作中,我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进行摸底调查,选择合适的导向性词语,进行良性“心理暗示”:

在刚接手新班的时候,我就利用开班会的时机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和自己最大的缺点。很多同学在写自己最大的缺点时,都写到诸如“自卑”、“无用”、“交际能力差”、“学习不努力”等。综合学生的这些有共性的缺点,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我们制定了“自信、积极、团结、乐观、执著、勤奋”的十二字班训。我把这十二个字的班训写成红底黄字的标语,贴在教室后墙上。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把班训写在日记本、书本等常用的学习用品上,以达到让学生随时看到、听到、说到、做到,起到耳儒目染的作用。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暗示”,整天见到“自信”、“乐观”等这样的导向性词汇,就可以让学生每天处在一个良性的心理暗示中,日久天长必定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使其建立很强的自信心,起到由外而内的教育作用。

二、以“放大镜”的眼睛看到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优点和成绩,那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作为班主任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不失时机地用“放大镜”的眼睛进行适当的“放大”,公开地进行表扬、鼓励。这样既对学生本人进行了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对其他同学的行为进行了很好的引导。比如有个学生平常时有旷课、迟到等现象,对专业的学习也信心不足。但我发现上次下大雪,在校外参观时拾金不昧,就在班上及时进行了表扬,说他比过去爱学习了、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在不同场合号召广大同学向他学习。从此以后,我发现他看我的眼神变了,里面包含了“自信”的“光泽”,学习上也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模仿“三棱镜”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自信点”:

有的学生文化普遍较差,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不行。要知道即使是一束暗淡的阳光,一经“三棱镜”的分解也包含七种美丽的颜色。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给学生创造、争取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和机会,让他们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得以发挥和发展,从而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建立起自信来。比如班上有些同学学习不专心,平时也违犯纪律较多,可这样的同学往往身手敏捷、身体素质较好,并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多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这些才华得以展现,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比别人强、值得自信的地方。我在班上就相继开展了寝室篮球赛、班级乒乓球赛等活动,让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时我也亲自参加这样的活动(比如乒乓球赛),并有意安排与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违纪较多的同学对峙。 这样他们的成功转移到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