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税务管理风险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都曾先后深陷其中,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2009年,我国某上市公司在接受税务部门的例行检查时,被指上年度的经营与纳税存在违规情况,税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税务稽查。期间,该公司受到客户和众多股民的质疑,不仅公司的融资计划难以执行,公司股价也在多个交易日持续下跌。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非常现实的迫切问题。大企业在正确的会计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合法的票据入账
购买材料要取得正式发票,这是每个财务人员都很熟悉的事情,但是有一些经济业务因为发生不频繁,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法要求的合法票据不甚了解,导致企业因此被税务机关处罚。例如,企业对符合税法规定允许税前列支的对外捐赠,因未取得捐赠专用发票,导致企业税负加大。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加强对原始票据的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要求对方重新开具。
二、公司费用要与股东个人消费费用分开
在一些企业中,财务人员往往对发票的抬头不重视,认为只要是合法的票据就入账,这就给税务稽查带来风险。例如,公司出资购买房屋、汽车和手机等,权利人写成股东个人,而不是付出资金的单位。在费用报销中把股东个人消费也混入到公司费用中去,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为股东从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
三、对费用发票内容严把审核关
目前国家税法对费用列支有如下规定,财务人员要对费用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国家规定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个人发生经济业务往来时,会计部门必须取得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或财政部门监制的收据方可入账,但是国家也照顾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即确定无合法票据而又支出的费用(如青苗补助),应按“真实、合法”的原则,依据提供的佐证材料确认支出,并允许税前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但是企业财务人员不能滥用此规定,把其他一些白条列入成本费用中。
2.国家对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都做了严格的定义并规定了扣除限额,企业财务人员要对此要熟悉,比如,企业销售人员买礼品送给客户,一般会计人员只知道要入招待费,却忘记了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广告费扣除标准要比业务宣传费高,一些财务人员为了多税前列支,把一些宣传费也计入广告费科目,其实,广告费有严格的列支标准,发票必须是税务部门监制的广告业专用发票,要由专业的经工商部门批准的机构制作,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
3.对某些特殊费用,企业财务人员要多学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相关文件,掌握核算原则。如企业女职工妇科检查费用应视同企业职工一般的体检,检查费用由企业职工福利费开支,不得列入劳动保护费。
四、财务人员要关注部分会计科目的年终余额
1.其他应付款科目。国家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时要关注报销发票是否为专用收据。
2.应付账款科目。企业财务人员要对公司财务账上挂账多年的应付账款要及时进行清理,如超过三年未偿还的要纳入当期所得税额。
3.应付工资科目。企业财务人员往往不太关注应付工资科目,但是税务人员却对此关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了两种扣除方法,一是计税工资、薪金制,另一种是效益工资、薪金制。税法规定实行计税工资办法的企业,纳税人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税务部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只能允许扣除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超过部分只能有企业自行解决。与之相对应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也必须按计税工资标准的2%、1.5%和14%计提。纳税人实际发放的工资额低于计税工资标准的,按其实际发放数扣除,与之相对应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必须实际发放的工资额2%、1.5%和14%计提。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关注应付工资科目。
五、部分业务核算时要关注税法相关特殊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是有些业务收入确认,财务人员不易掌握。如企业基本建设、职工福利领用本企业的产品、商品时,要按销售价确认销售收入,同时按照产品、商品成本结转销售成本。对于以本企业产品换对方企业产品时,财务人员都知道当本企业产品出去时,要做销售处理,换入产品做购进处理。但是当换入的是双方的固定资产时,往往忘记这也是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换出资产价值要并入当年所得税额。另外企业财务人员也要区分国债利息收入和转让收入的划分,国家对国债利息收入免税,但是企业如果把国债投入到交易市场所取得的转让收入要并入企业所得税额。当前,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财务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最近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只有掌握好会计知识,才能为企业当好家、理好财。
参考文献:
篇2
篇3
1.1、纳税行为不合法带来的风险
电力企业的运行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电力企业的建设融资、基本生产设施建设、电力生产活动的进行、电力在市场上的销售这些环节中都有税务风险问题。这些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纳税行为不合法带来的。造成企业纳税行为不合法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1)外部不可控的环境变动
这里所说的不可控的环境变动一般指的是国家为了民鼓励民间资产发展而在在税务相关政策上做出了更改。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是市场的控制者,其手段之一就是财政税收。国家财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税务收入,但为了适应新时期形势的需要,政府往往会根据形势对于税法作出相应的修改。企业不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新税收政策,就会在纳税时出现少纳税的情况,有被罚款或加收滞纳金的风险。
(2)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
一个好的企业对于税务有较高的关注度和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保证了企业在税务相关问题上有着准确把握。但电力企业的运行事关国计民生,因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安全生产是企业首要关注的问题,税务问题远不及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高。再者电力企业属于国企,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这导致了企业不需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只用考虑生产,电力企业管理经营压力较小,对于税务风险认识不足。以上两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企业在税务方面的管理机制不够全面,税收相关人员一个小错误就会导致电力企业纳税不合法。
1.2、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有误的风险
我国现行的税务管理办法很多,虽然较为全面,但是条目繁多,而电力企业对于税务的关注度低,容易选择不适用本企业的税务处理方法。不恰当的税务政策会让电力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多缴纳税金。举个例子:我国税法规定沿海经济特区的生产性企业缴税是按24%的税率,而内地一般纳税人缴税是按17%的税率。对于新建的电力企业,每100万收入应缴纳税收额为100×17%=17万元,如果没有搞清楚税法,很可能在缴税时按照24%的税率,这样企业缴纳的就是100×24%=24万元,企业多缴纳7万元税款。
2、电力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2.1、企业重生产,轻管理
电力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保障生产是其第一要务,现代社会没有了电力,一切后果都是不可想象的,只有保障生产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而电力企业的特殊地位让企业制关注生产不关注经营,电力企业长期重生产轻管理。对于税务的轻视让企业在内部控制和岗位设置上较为片面,很容易导致税务风险。
2.2、人员素质不高
虽然如今很多企业都在机制上有着很大的改善,但是电力企业录用的大多是理工科本科生、高职生,这些员工都是在生产岗位,企业对于税务的轻视让企业很少录用管理方面的职员,高层次高学历的职工更不会分配到税务相关的岗位,税务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企业税务风险自然就高了。
3、加强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意识
作为国企,电力企业在社会上的示范作用明显,电力企业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意识,不仅有助于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还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电力企业应该改变只重生产不重经营的习惯,建立科学而全面的企业管理体系。这样企业才能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3.2、健全管理制度
篇4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成本意识淡薄。尽管项目经理部有着明确的分工,各部门为了我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但是这并不能做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例如各尽职能背后隐藏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技术部只注重工程的质量,可以为了质量的达标而采取耗费更大的技术方案;施工部门为了抓工期,盲目的增加人手、机器,使得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增加了支出。于是这就明显的表示项目部并没有真正的做到降低成本的工作,貌似尽善尽美的项目成本计划,其实还有许多可以通过个单位协调降低成本的可能。(2)成本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只要与项目相关的“责任,权利,利益”不落到实处,那么与之相关的人员在进行成本的管理时就缺少约束与评价的机制。通过项目的成本与项目的管理人员的利益挂钩,可以有效的避免成本意识淡薄以及完善管理体制的目的。(3)建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一般谈成本控制只是停留于前期的预算,实际上如果在施工中不注重成本控制,那么初期的预算就会大打折扣。(4)完善质量成本管理。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并非要求成本可以任意的压低,因为要考虑到企业在分包的过程中的压价行为。如果分包单位由于价格过低而铤而走险的采用劣质建材,在施工中偷工减料,那么项目的质量就受到威胁,最终还会导致工程的成本增加。
3.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1)成本控制内容。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在制定项目成本的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对于出现的偏差及时的采取纠正措施,力争不断的降低工程的成本。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要首先对于施工的费用开支进行控制,减少各项开支;对施工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达到资源的合理使用。近年来的工程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表明项目控制的方法与力度不到位,因此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是制定以施工组织计划为中心的管理,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其次要在施工中不断的改进工艺,改进施工方式,同时用新材料来降低各项消耗。最后要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建设,建立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责任经济制度,充分的调动各部门的成本控制积极性,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将工程成本降至最低。(2)制度控制法。为了使得施工中的原则具有约束性,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生产中的各方面进行事无巨细的规定。例如对于可以采取计件工资制的工作要依照计件发放工资,充分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原料药统一的管理,实行严格的限额领料、余料回收、损坏赔偿的责任制。财会部门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设定费用的开支范围及标准。(3)定额控制法。《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法规中规定,个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国家的定额指标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内部定额编制,包括劳动力数量、材料量、管理费用等。这不仅为签发施工任务单提供了依据,也同时有效的实现了成本控制。(4)考核成本降低指标与费用的节约指标。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反差情况指标,可以有效的反映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成本降低额就是用预算成本减去实际成本所得;然后将得到的数值除以预算成本就是成本的降低率。通过对于各种料件使用中的这一指标的量化规定,可以有效的评测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如对于水泥、钢材、油料等的成本降低额作出具体的规定。
4.责任成本控制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责任成本控制是需要一定的满足条件的,首先要有预定的目标,其次要有考核预算与实际偏差的回馈信息,再次就是要有对偏差的纠正措施。此外责任成本控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遵循此程序进行成本控制才能更好的实现责任成本控制。(1)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这是首要的前提条件。目标成本的控制要结合工程的难度与本行业近年来的施工水平,在节约以及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目标成本。(2)划分责任的成本中心。将有关的成本追溯到具体的决算单位,使得相关单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在压力的驱动下做出科学的成本控制。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责任成本的中心存在,各项目作为各项目的成本责任中心。再细分就是生产线以及施工组,最后按照其承担能力而划分到最小的责任成本中心。(3)责任成本范围的设定。责任成本与可控成本是某一项责任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的两个组成成分。责任成本不同于传统的工程成本,而是以工程的具体施工位置与时间来归集可控成本。如常见的水利水电企业的施工中,责任成本的划分,见下表1:编制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要根据各部门承担的具体工作,参照施工企业内部的劳动定额、材料消耗以及施工管理定额为依据。其常见的表格如下表2:(4)制定责任成本核算卡片。责任成本核算卡片用于记录实际的责任成本发生状况,财会部门在支出、消耗的情况下既要进行日常的登记,还要制定责任成本核算卡片,其格式如下表3:(5)工作绩效的考核。根据上面的核算记录进行定期的汇总,将其与当初制定的预算比对,进行差异的运算与分析,最终得到业绩报告,其格式如下下表4:(6)最后根据得到的各部门的业绩回报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分析,发现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特别是在水利水电企业这个易受天气、水文等因素的影响,而各部门的报表可以及时的反映出现的问题,便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5.水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经验谈
(1)项目核算的制定要以低耗能、节支增效为目的,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从物力、人力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同时,配合实行多样化的分配方法,对工程中的主要工程的材料费、人工费及管理费等进行核算与分析。(2)具体的施工中实行承包责任制。这种方案可以在管理制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条件下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减少财务的支出。(3)对于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务必使参与到施工中的机器、人力等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4)改革项目的分配制度,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将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的以及挂钩,根据具体的盈利情况来进行赏罚,即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也保证了7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减少了财务方面的支出。(5)积极的引入新产品、新工艺。新科技产品的投入不仅可以减少项目的投入,而且还可以促使技术人员技术创新,激励他们在技术难题上知难而上,促进了新工艺的形成。(6)工程索赔。这项工作要选任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担任,使用原始记录与所有的相关资料进行索赔手续的办理。在索赔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加大索赔的力度,用策略与新思路得到有力的谈判结果。
二、水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基于上文关于成本控制的内容,我们来继续的探讨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文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资金,下文的论述目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使得水电企业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1.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种类和成因分析
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剔除自然灾害因素,水电施工项目从开始中标立项到工程完工做竣工决算整个过程面临以下主要风险:(1)水电施工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其中主要包括投标风险、合同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工程分包风险、竣工清算风险以及政策风险。(2)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其中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的运营风险、收益的分配风险、会计的核算风险、内控风险、应收帐款风险等。
2.水电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对于以上提到的各种风险,要求相关部门在进行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引入财务风险意识。通过各种的手段应对内、外部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1)在水电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加强风险意识。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职能体系,集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与管理于一身。管理会计负责为风险识别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减少风险损失。企业经营者可以采取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方法,如分散风险法、转移风险法、缓冲风险法等。(2)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各种检测系统互相结合才能充分的发挥预警作用,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首先建立市场风险监测系统。主要对市场的价格波动、利率变化、汇率的变化,行业的财务状况分析等变化趋势分析,规避风险。其次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监测系统。其主要的目的进行合同管理、经营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等实施监测,同时针对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状况进行跟踪监控。最后还要建立财务工作内部风险监测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对施工项目的筹资、投资、资本运营以及分配、会计核算等实施监测。并根据工程的现状及时的发出预警,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恶化。(3)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流动资金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以保证现金的充裕。同时就长期来看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4)合理的设置科目,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科目应该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结构科学的进行分类确定,是财会分析的基础。财务的信息自动化管理,可以增强财会人员专业素质。(5)统筹调配资金,建立合同台帐。充分的利用合同台帐的续笔登记、信息分类的特点。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施工辅助工程和特殊施工机械的价值,严格控制投资,降低成本等措施。
篇5
水电施工企业在海外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着法律法规、政治政策、经济发展、文化差异等多重的管理环境因素影响,在具体的水电项目的施工中由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更容易遇到财务风险,造成施工项目的受阻。而对于水电施工的海外项目而言,最基本的财政风险管理目标是保证水电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水电施工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善而系统的风险预警措施和及时的风险处理机制。
一、水电施工企业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在将来所实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而水电施工企业海外项目财务风险是指水电施工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所实现的结果与实际工程项目预期效果的偏差程度,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可预期的微观经济风险。水电施工企业要在复杂的海外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能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水电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水电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其施工项目存在施工工期长、工种复杂,且其工程的发展易受到政治经济等各项因素的影响,面对复杂的生存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企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和不确定的。若能建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系统,那么水电施工企业海外项目的财务风险也是可以避免和预知的。
二、水电施工企业海外项目财务管理风险形成原因
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生存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其海外项目风险形成具有极其复杂的因素,正因为形成项目风险的成因较复杂,财务管理的风险才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水电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由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组成。内部风险主要由于企业内部的资金内部循环所带来的资金风险,财务管理的外部风险主要是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风险。
水电施工企业在海外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资金不集中,资金周转不善而造成企业海外项目无法顺利进行,也会在市场条件的变化、政策法规的出台、银行利率和汇率的变化而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风险。
三、水电施工企业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水电施工企业所面临着复杂的生产发展环境,因此企业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也面临着复杂的管理环境。水电施工企业的海外项目风险由于其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海外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必要。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真正有益于水电施工企业适应海外市场,增加其自身的适应性,拓展其发展的真正空间。
1.提高认识,树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水电施工企业在海外遇到很不一样的发展环境和空间。更应在对本国的法律和政策的了解基础之上加强对企业的内部财务政策管理,增加培训和讲座的次数,反复强调树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规范而完善管理体制也能为企业减少不少的管理风险。企业不能被动地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而应在对市场增加了解的基础之上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市场充分调查的基础之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建立企业灵敏的预警体系,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损失。
2.提高效率,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处理效率,建立企业财务风险处理体系
灵敏的风险预警机制能从各方面和各个层面对风险进行防范,风险的防范系统不可能使企业处于无风险的财务管理状态,风险的预警系统是在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后提醒企业尽快做出相应的措施和反应以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损失。因此要在财务风险发生后建立对财务风险的处理体系才能在更广和更深的层面上减少水电施工企业的损失,保证海外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建立水电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处理体系时应测试该体系对风险的处理效率和反应机制,只有在第一时间对企业的财政管理风险作出正确反应的风险处理体系才能真正保证企业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立反应迅速的风险处理体系时还可运用多种手段减轻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企业财务风险分散,也是一种处理企业财务风险的手段。
3.加强管理,建立资金的周转体制,保证充足的资金供应,保障水电施工企业海外项目的顺利实施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水电施工企业海外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企业海外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保证项目的资金周转能适应企业的项目的顺利实施。那么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应建立资金的周转和回笼体制,给项目以充足的资金供应,这是减少水电施工企业海外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最实际的办法。要保证充足的资金供应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定时对工程的款项负责人进行索要应收账款,保证资金的充足供应,也保障水电施工企业海外项目的顺利实施,这是减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措施之一。同时在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之时应尽量减少资金的投入使用,如扩大企业规模、扩大投资项目等,要依据项目工程实际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在投资上的细致周到也是减少企业财政风险的有效措施。
总之,在面对企业到来的财务风险时应用现代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结合水电施工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对企业项目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才能真正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真正为企业的发展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和锡钢.企业国际化经营财务风险管理原则.企业论坛.2010(08).
[2]吴诗婧.企业海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探析――中航油的启示.消费导刊.2009(02).
篇6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增长时期,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时刻。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税种改革强化了税收在促进分配正义、鼓励投资、扩大消费与就业以及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的调控作用(陈晴,2015)。2014年6月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于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由此确定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公平、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方面改革目标(贾康,2015)。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资金为辅的多元化经费格局。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在公益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对部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依法取得科研项目经费,技能培训、房屋场馆租赁等方面的收入,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随着高校涉税收入的增加,其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也在不断上升。高校应该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识,评估税务风险关键控制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案,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降低税务风险。
二、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高校税务风险的内涵
税务风险是指高校在日常运转过程中,因涉税行为未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未来利益的潜在损失(王雄英,2011)。税务风险的产生受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变化以及纳税人主观行为的影响。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经典的“五因素理论”将税务风险管理要素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与高校其他管理活动一样,都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控制环境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2)风险评估:将己经被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出风险的级别和影响程度。风险评估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点。(3)控制活动: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研究应对措施,完成预先设定的控制目标。控制活动是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4)信息与沟通:在税务部门、高校内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间搭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保证信息获得的及时性。信息与沟通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5)自评与监督: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检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接受监督,发现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自评与监督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税务风险类型
1.按照风险来源不同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指由于高校管理层未对税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税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产生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完善,外部的市场环境变化等产生的风险。2.按照风险类型不同划分为资金支出风险、信誉损失风险、税务违法风险。资金支出风险指由于未按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产生的风险。除补齐税款外,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会对高校的现金流产生影响,造成额外资金支出。信誉损失风险(陈天灯,2013)指高校因纳税行为不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严重后果,使高校信誉遭受损害。税务违法风险指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高校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存在重大偏差,在涉税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3.按照影响程度不同划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税务风险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一般风险影响较小,通过及时纠正,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控的。重大风险影响程度大且后果难以控制。
(三)高校税务风险管理
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的过程。税务风险管理包括制订风险管理策略、落实风险管理权责,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对应的措施,将控制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对潜在的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提前识别风险发出的信号,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管理效率,在涉税行为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开展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实现降低税务风险的管理目标。
(四)高校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高校对税务风险管理认识不够,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尚处于建设初期,存在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税务风险管理还不规范。1.税务风险管理认识不够。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和体系建设处于不断完善中。税务风险管理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约束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税务风险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但高校长期以来对税务风险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责权落实不明确。2.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外部税收政策和税收环境的变化增加了税务风险。大多数高校还是采取财务人员兼任税务会计的方式,缺乏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导致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和税收法规信息缺少研究,不能全面准确把握最新的税收政策。3.税务信息化建设不到位。高校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薄弱环节,高校的财务系统、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得税务信息无法进行合理利用和数据对比分析,对高校纳税情况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估。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只能采取被动和应急方式应对税务风险。
(五)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也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税务风险管理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内部控制这一重要手段,可以规范高校经济业务活动,明确权责分配,合理控制税负水平,保证涉税事项合法合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完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准确、有效决定着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税务风险管理的效果也反映出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对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COSO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理论给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风险管理概念应贯穿于高校所有的经济业务中。将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关键点,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深入研究符合高校税务工作特色的管理方法,通过税务风险识别评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税务风险。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
(一)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目标
高校税务风险管理要求以风险为导向,对高校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强化高校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税务风险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间的融合,构建出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的系统,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高校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对涉税业务采取事前预防、事中管理和事后反馈的管理方式。积极做好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与配合,防范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税务风险。
(二)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原则
1.独立性原则。高校要按照税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对涉税事项进行纳税申报,及时缴纳税款,对税务资料进行存档。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针对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岗位要求,明确职责权限。对于机构设置、治理结构、业务流程和权责分配应符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权责分配,履责尽责,保持良好的独立性,以确保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公平和公正。2.协作性原则。随着高校涉税事项的增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需要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间的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共享,以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要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避免因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3.重要性原则。在税务风险管理中,把握重点事项,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对涉税业务进行分析,识别关键风险点,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税务风险采取控制措施,进行重点监控。对影响程度一般的风险,保持适度关注。高校要结合具体情况和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重点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活动。
(三)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指标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是实施高校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的首要步骤,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满足科学完整、具体实用的要求。设计指标时要考虑到评价的目标,符合评价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为理论依据,结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的要求,参照税务风险测评和内部控制要素,选取控制环境、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信息沟通、监督改进5个层面共20个指标构建出高校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四、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价
税务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沈峰,2015),有德菲尔技术法、层次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等。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由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专家对税务风险管理指标运行情况进行打分,评分标准见下页表2。对于完成情况优秀的指标得5分,完成情况良好的指标得4分,完成情况中等的指标得三分,以此类推。专家对税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中所有的指标进行打分,统计汇总后得出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价表,见表3。根据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价总得分情况,按照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标准,可以对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得分在80—100分的,说明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是有效的,暂不存在风险。在60—80之间的,说明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基本有效,不存在重大风险,但还是有风险因素存在,继续给予关注。得分在40—60分之间的,说明高校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效果较差,要结合具体指标发现问题,找出关键影响要素,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产生。得分40分以下的,说明内控基本是无效的,存在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善内部环境,分析风险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五、加强高校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在高校内部树立全面风险意识,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层要从高校发展战略的角度优化内控环境,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内控方案,并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内控体系建设中要明确对象,厘清职责,落实职责范围,加强税务风险防范责任。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负责外部涉税工作,对涉税事项可能带来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对各项政策法规和税收政策进行研究,找到适合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规范纳税行为。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识别税务风险
高校应推进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信息化为依托,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准确提供各类税务信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大数据”,有效识别税务风险。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共享信息数据库,设置预警线,逐步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的系统化。通过内控机制的强化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对掌握的高校税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监控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税务风险。
(三)加强控制活动,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税务风险管理中涉及的内外部机构、部门之间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将从外部获取的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及时传达到各业务部门,提高高校涉税行为能力,以利于风险控制活动的开展。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藏的税务风险。对涉税业务进行事前风险检测与评估,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重要性排序和定量评估,确定出税务风险级别和影响程度,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全面提升高校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运转的效率与效果。高校应借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政策出台的契机,把握国家财税改革总目标和要求,推进税务风险管理,更好地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教研等各项经济业务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晴.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理念变迁与制度回应———以税收正义为视角[J].法商研究,2015,(3).
[2]贾康,刘薇.论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15,(1).
[3]王雄英.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1,(10中).
[4]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6).
[5]沈峰.略论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构建与测评[J].税务研究,2015,(7).
篇7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受到经济利润的驱使,建筑施工企业往往缺乏纳税观念,纳税积极性不高,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观念淡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或者设置不合理,有些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对税务风险进行专门的管理,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但税收管理的职能主要是报税,没有针对税务风险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身兼数职,不能把全部精力投放到税务风险管理上来。
(二)未能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应该以预防为主,因此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然而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表现在,企业没有建立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评估体系,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在项目进行投标决策之前也不能及时的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控制侧重与事后控制,缺乏对无常税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在风险发生后才去采取补救措施,不能有效降低风险带来了损失。
(三)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
内部审计部门是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监督的主要部门,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审计部门的权利不能正常行使,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企业财务和管理等问题,对税务管理不够重视,更是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在面对税务机关的检查时,审计部门想的只是如何能够应付检查,使检查过关,而没有在检查中汲取经验教训,没有对税务管理提供有效建议,也没有对税务风险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宣传,构建良好的税务文化,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使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据可循。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应该先在企业管理者中开展,发挥管理者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税务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进行税务管理
税务风险防范需要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机制,税务管理机制需要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才能落实执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专管税务管理工作。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业务多,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因此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配置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税务相关事务,并对企业的税务工作进行一定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岗位时应该使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并定期对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换岗,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风险的事前控制,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加强对税务风险的动态评估,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项目特点等等,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及程度,在风险发生后能够用已经安排好的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
(四)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
对税务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监督,能够保证制度的落实执行,也有利于发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因此,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应该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应该结合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监督体系,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在税务部门进行税务检查之后,审计部门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税务风险防范中的问题和不足,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有效建议。
三、总结
建筑施工企业涉及到多种税种,税务风险也是随之存在的,如果企业不对税务风险重视起来,那么就达不到税务风险防范的目的,进而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有效防范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税务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邵伟.浅谈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及控制[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1)
篇8
一、税法遵从原则下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意义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比较注重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对税务风险关注力度低,部分企业在税务部门发现偷税漏税之前,普遍认为自己严格按照税法要求纳税就不会产生税务风险,没有构建税务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风险管理上,划分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当前多数企业和税务部门工作重点放在事后风险核查,忽视了事前的风险防范,实际上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更需要在企业及税务部门一同努力下完成。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来临,税务部门征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税务风险管理要求。企业为了稳定经营,应结合时展,加强税务管理,严格按照税法要求进行纳税,做好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工作,通过降低税务风险,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导致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一)企业内在“人”的因素
当前,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企业领导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在纳税上,为了减少企业纳税成本,会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与此同时,企业税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将会给企业税务风险带来直接影响,如果企业现有税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强,对国家的税法了解不全面,无法科学使用税收政策,将会让企业面临偷税漏税的危机,从而引发税务风险。
(二)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
通常情况下,导致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怎样才能利用内部控制降低税务风险发生,关键在于对导致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着重于改善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体系。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对税务风险防范必要性了解不全面,没有结合税务风险管理要求,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无法对税务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影响。
(三)税务风险监督管理不到位
从税务风险角度来说,多数企业领导将此项工作全权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对税务活动没有进行追踪和监管,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没有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奖罚制度,严重打消财务人员追求税务工作尽善尽美的积极性,财务人员在处理税务过程中,只会对一些简单税务问题进行处理,缺乏对税务政策和税法内容的探究,导致企业采用的税收策略甚至编制的税务筹划方案不科学,容易面临涉税问题。
三、税法遵从原则下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策
(一)优化税务风险控制环境
企业为了防范税务风险,除了要创建良好的管理环境之外,管理层思想态度将会直接影响税务风险管理效果。企业管理者对风险责任意识将决定企业层面税务风险控制实施效果,并且需要在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组织结构中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融入其中,从管理层到基层由上至下严格按照税法遵从原则纳税,做好税务筹划工作,防范税务风险。与此同时,利用企业业务空闲期,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税务人员,甚至是各业务经办人员进行理念的输入和专业指导,做到人人了解和理解税法,合力在企业内部创建良好的税务风险内控环境。针对企业来说,需要把税务工作同企业财务部门相互分离,即便这样会增加企业经济开支,但是会对税务独立性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企业适当引进更为专业人员对企业税务进行筹划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税务风险防范对策,科学设定岗位职责,保证各个部门相互监督与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问题出现,促进企业税务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将其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在实际工作中,建议高层直接领导,成立专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团队,由高层领导担任组长,对下属工作进行追踪管理,将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税务部门等工作职责科学划分,定期汇报各部门工作情况,凡是涉及税务业务的部门,应该重点汇报,将企业税务情况制定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由以上部门一同分析具体业务的性质,对业务的涉税内容做好定性,制定风险防范对策,以备不时之需。其次,以上涉及税务业务的部门,还须定期对企业税务情况进行汇总,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保证纳税工作的有序进行。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纳税活动时,需要针对的税目类型从税法遵从原则入手制定详细的纳税筹划方案,对纳税类型、纳税指标、纳税流程进行具体划分,编制税务操作手册,让企业税务人员可以根据流程进行统一规范处理。而且,加强不同时段税收政策的收集和分析,并与当地税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期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趋于一致,以此指导企业具体业务的操作模式,更好地遵从税收政策要求。最后,完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加强企业危机分析。企业处于一个形势多变的大环境中,与各种各样的他方企业打交道,非主观的涉税风险不可避免,在企业面临危机过程中,应该保持冷静,分析危机产生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企业可以邀请税收中介部门参与其中,企业处理税务事宜,并且企业需要表明自身态度,并非故意为之,争取得到税务部门的理解。在税务部门没有将问题全面处理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寻求律师帮助,为企业税务争议进行专业分析和指导,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
(三)加强税务风险控制
首先,加强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税务风险分析和应对。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预警体系,能够把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结合以往的税务风险防控经验,分析税务风险产生原因,并对某一种类型的税务风险进行预测,这也就是税务风险预警体系。根据风险预警体系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对税务风险进行监控,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税收风险分析应对指引》,以企业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储运环节、资产管理环节、投资环节、特殊事项及其他一般风险和重点风险为着眼点,进行风险预警制定及风险防范计划,如果发生紧急状况,及时启动应急方案,降低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注重涉税合同的层级评审控制,加强涉税文件执行管理。对于涉税合同,在签署合同之前,需要由专业税务人员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层层把关,针对涉税法规、时间、发票、数额等内容进行审核,以期将涉税合同中税务风险降至最低。加强涉税文件执行管理,业务经办人员理应保持高度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注重涉税文件编制,使用精准的词汇,杜绝关键条款的歧义产生。最后,加强税务风险转移。企业可以和税务中介部门合作,在税务中介部门过程中,如果是因为事项引发的税务风险,可以适当减免企业部分责任,从而做到税务风险转移。在企业面对比较棘手的业务时,尤其是在税法政策要求不具体的情况下,需要向专业税务事务所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寻求帮助。由更专业的人士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纳税筹划工作,节约税务成本,减少税务风险问题出现。
(四)强化税务风险监督
为了防范税务风险,企业可以在内部成立专业的税务管理团队,并安排其对企业涉税业务进行追踪监管。在税务管理团队成立过程中,组长主要由企业高层人员担任,成员包含了财务人员、法务人员、税务人员、审计人员等。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由专业审计部门负责,对财务核算部门负责的各项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税务管理团队对整个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一般性事件则由财务核算部门直接处理,如果是重大事件,需要在税务管理团队配合下,制定详细的专题报告,将其反馈给上级部门,在上级部门审核后决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适当增加税务风险监管岗位,从工作体系、工作经费、专业的工作人员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税务风险将会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好的税务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控制企业和涉税风险,而且有利于企业合理节约纳税成本。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个企业应该对税务风险防范工作高度重视,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税法遵从原则,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税务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对企业各具体项业务要有充分了解,从源头做起,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税务风险发生概率,保证企业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篇9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77-0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笔者认为,这两个方面涉及的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两个层次,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规,即根据税收法规的要求,正确计算和按时缴纳税款,避免少缴和迟缴;而更高层次的税务风险管理,是要求企业在合规、税务风险可控和税务风险规避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务法规和税收政策的明确的优惠规定和未明确规定部分的时间差,避免多缴纳税款,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提升。
由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法规和司法立意的理解程度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国家税收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等原因,致使企业难以做到完全规避税务风险。近年来,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背景下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极为必要。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已是企业现代化创新管理、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双方的目的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看问题和对于法律法规理解角度都以其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就构成了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观性的特点。因此,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和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和列举。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主要的税务风险包括:法律法规不完善给企业征管带来的风险;税收征管机构在执法环境造成企业不合规的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而采取不合规税务行为带来的风险;非税收执法监管机构给企业带来的税收风险;管理层税收管理理念影响企业行为所带来的违规行为和失误风险;经营业务层面税法知识的欠缺、无知造成的风险和失误;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带来的失误和风险;中介咨询机构的不规范和不合法意见和建议。
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规完整性与适用性(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财政体制与地方利益与严格依法征收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征管监控手段缺失(企业财务状况和税务监管机构不透明);征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责任激励机制缺失。
三、如何进行控制税务风险,提升企业综合价值
众所周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让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但中国目前税收种类较多,税收政策变化频繁,企业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理解和掌握新税法的重要政策规定,对企业自身纳税健康状况做个正确评价,有效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和税务负担。
(一) 增强全员纳税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不重视税务风险,甚至根本就没有税务风险意识;企业的财会人员也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应有认识和重视,甚至可能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己无关”。因此,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提高效益,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树立全员参与纳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例如,一些生产处理流程,导致的潜在的税务风险。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一些混合销售或销售时点的问题,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盲点,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存在滞后性,不能挽救已经造成的税务错误,必须从业务处理流程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税务风险。
篇10
一、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涉税事项存在于每个环节,这也意味着税务风险无处不在。企业根据战略经营目标和自身发展特点,合理安排产销活动,有效控制可控因素,以降低企业税务风险为导向,制定和执行风险应对策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使企业税负最小化,这就是税务风险管理。公司的税收风险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由于部分公司因涉嫌违反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或者未能按时充分足额向地方政府合规缴纳企业税款,而受到地方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或直接遭受企业财务和商誉双重损失的情形;二是由于部分公司税收管理者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既不能准确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有关政策,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税务计划,从而造成多缴税收,增加了企业财务的负担。
二、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负担。税收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成本支出和管理事项,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税收。企业税收管理通过积极响应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能够有效降低税费,节约经营成本,降低财务负担,从而提高利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二)有利于规避企业涉税风险。随着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快速发展,众多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规模的企业以及组织管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司内部的资金与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活跃。为在这个新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公司都通过多样化的经营发展策略来壮大企业规模,这也扩大了公司的涉税风险种类,从而增加了公司涉税业务的复杂程度。重视税收风险管理可以使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规避涉税风险,为公司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有利于节约企业财务费用。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充足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合理进行纳税筹划,科学安排税款缴纳时点,在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延期缓缴税款,把资金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项目之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税收“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基本特征已经根深蒂固,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税收支付是一种必要的财务支出。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要求指导下,管理层通过更新换代机器降低制作成本,通过减少雇佣工人降低劳动力成本,通过批量采购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但却很少能够意识到通过纳税筹划降低税费,进而减少经营成本。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管理层只关注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不重视税务的风险防控,没有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只有在税务风险爆发时才进行处理,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这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税务风险管理相脱节的表现。同时,大部分企业没有积极主动地关注,了解所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部按照出台的相关规定计算得到的应缴税额,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多缴税款,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受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能力高低的影响。一名合格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会主动请教专业人员,学习税务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合理地管理企业的税务事项,最优化企业纳税方式,力求降低税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现阶段,很多企业忽视了会计和税法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模糊了这两个部门的职责,为减少管理成本,甚至让财务人员兼任税务专员。即使是在大企业,很多税务管理人员也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必要的经验交流,无法实时了解税收政策和涉税事项的处理流程,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局限于管理发票、核对账目、定期进行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认为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在财务部门,这也间接导致了多种问题和风险的产生。(三)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不够健全。当前,很少有企业将税务风险纳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事实上,企业税收内控机制是监控税收风险的“防火墙”,企业想要有效控制税务风险,建设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控机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税收内控制度不规范,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没有定期开展税收风险分析与评估,税收风险分析评估控制措施的设定、监督和改进举措欠缺规范,缺乏高水平的绩效考评制度等,这些问题会使公司的税务事项不能得到专业有效的处理,进而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四)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不够完善。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税务风险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均无法避免,因此税务风险管理不单单是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的责任,还需将企业内部的各业务部门和外部的税务机关联结起来,共享税务信息,让企业各相关人员都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监控各项税务风险。但在实践中,许多企业过分注重“商业保密”,不允许员工随意讨论和泄露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致使企业的员工之间、员工与外部专家之间存在信息不能顺利沟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且,由于企业内部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职能不同,对同一事项的认知自然也就存在差异,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容易使事情处理最终结果与预期产生偏差,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产生税务风险。(五)企业外部环境不够稳定。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稳定性稍显不足,变化较大,这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约束性标准也会存在适应性变化问题。税务机关执法系统规范性不足,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面临复杂而又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国家会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宏观调控,在相关税收政策上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发展着的社会。频繁变化的外部环境,给企业税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它不仅要求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不能为获得更大利益而铤而走险做出偷税、漏税、虚假账目或拒不缴税的行为,还应该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去预测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并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政策做出综合分析,甚至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解读与应用也会有所区别,这些条件都可能给企业造成税务风险。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一)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政策也为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而不断优化。对于企业来说,不稳定的环境意味着税务风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应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可以先把管理层和财税部门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向其灌输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意义,让企业从战略层面提升对税收风险理念的重视程度。之后再自上而下弘扬企业纳税文化,安排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定期进行必要的税务风险防控培训,争取让“税务思维”深入人心,把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降低税务风险,以风险管理理念的常态化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二)建立税务人员培训机制。企业一旦违反税法,不仅需要补足税款和缴纳滞纳金,还会影响纳税信用评级,甚至可能会面临刑罚,后果非常严重。这就对税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税务人员对我国税法不够了解,就可能因处理不恰当或不及时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因此,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必要条件。公司要为税务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比如可以通过聘请外部专家到公司进行税务知识系统培训、对最新税务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等。同时,企业应建立合适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利用奖惩机制让税务人员重视税务风险管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三)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在过去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往往会因考虑到管理成本而使会计人员兼任税务专员,职责不清晰,专业程度也不够高,难免会有疏漏之处。由于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繁多且不断变化,公司合作项目范围愈广,因此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培养出一支专业的团队,能够及时调整分析企业的涉税问题,开展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提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同时,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还应执行税务风险监督检查和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排查税务风险的盲点及死角,把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四)完善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企业要想有效地实现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就应该以行业特点和最新税收政策为准绳,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例如通过《企业发票管理办法》《企业税收管理制度》等条例对日常的基础性税务事项提出具体的标准和流程,规范企业的涉税行为,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开始,将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防控制度渗透到点点滴滴之中,科学构建高效运行预防机制,加强日常税务风险防控。此外,合理利用财务指标构建税务风险分析模型,识别企业风险隐患,适时提供涉税风险警示,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化解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五)健全税务风险信息沟通机制。企业应该重视建设内部各机构之间、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高效的沟通质量是有效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保证。税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各项涉税活动之中,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经办人员对税务知识了解有限时,就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与预期存在差异,税务风险也就产生了。此时,只有具备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及时地将信息汇总到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会对该税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风险应对方案。同时,我国的税务征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同区域之间具体的税务征收管理方式对政策的解读不太一致,所以应加强与外部税务机关的沟通,对于一些税法规定模糊和不确定的事项应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提高涉税信息传递效率,尽可能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而产生的税务风险。(六)建立常态化的税务风险自查机制。税收管理的核心就是科学合理减少税收成本、降低税务风险,使企业整体税负最小化。在夯实税收日常基础工作的同时,建立常态化的税务风险自查机制,主动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税收检查工作。企业可以将风险评估时确认的风险进行登记分类,根据风险程度实施对应的风险自查,有月度检查、年度检查、不定期检查和部门抽检等,以自查、检查工作为契机,认真分析税收管理薄弱环节,深入查找改进突破点,有效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以查促管、以查促查”税收管理机制,提升税收风险管控意识,切实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管理专业人才,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改进,以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总地来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管理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强化税务风险意识,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一支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团队,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规范各种税务行为,将税务风险防控思维渗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思想意识、内控体制、业务人员等多个维度出发,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规避企业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小青.浅析企业税务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21(27).
[2]李佳.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纳税,2021.15(28).
篇11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日益不断的巨变,企业面对政府政策的变动和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必须适时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而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到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小到日常经营活动,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已越来越大。管理好税务风险,不仅可以提高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的效率,而且可以为企业省税,规避税务风险。相反,如果在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初期对税务风险考虑不足,有可能造成各种难以弥补的税务损失。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欠缺,可能导致企业在纳税计算、申报等方面出现错误,给企业带来税务损失,甚至损害企业的形象。因此进一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不仅是企业高效运营的推进器,而且是大企业享受税务机关所给予的优惠待遇的基础。
一、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的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大企业税务管理司(以下简称大企业司),并于2009年5月5日颁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大企业税务管理司的宗旨是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方面的职责:
评价和指导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与大企业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回应大企业的诉求;建立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间的协调机制。做好沟通的纽带工作,为大企业提高办税效率。二是管理方面的职责:制定与大企业税收管理有关的工作规程与技术标准;建设和维护大企业管理信息平台;组织开展对大企业的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组织和指导省、市两级进行必要的日常检查、反避税调查和税务审计;根据评估和日常检查结果与稽查部门共同制定重点检查方案,并组织协调省、市大企业处参与重点检查。
《指引》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大企业管理税务风险提出了指导意见:
1.引导大企业合理管理税务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自我的税务遵从水平;
2.大企业应结合业务特征设置税务管理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3.大企业应全面持续地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同时列出了企业应重点识别的内外部税务风险因素;
4.大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信息与内外部沟通制度,确保税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管理层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和反馈以及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及时沟通;
5.税务总负责人和企业内控部门应做好监督工作。同时企业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目前,大企业税务风险调查子系统已经建成,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税务风险高低将会被评级。风险较低的企业不需要检查,部分企业会被要求进行自查,根据自查结果,税务机关会进行重点检查。对风险较高的企业则有可能进行税务稽查。
2011年7月13日,国税总局了《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以下简称管理规程),《管理规程》以“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提高针对性的纳税服务;以风险为导向,实施科学高效、统一规范的专业化管理。”为原则,从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遵从保障四个方面对各级税务机关防范税收风险、提高企业税法遵从度给出了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新方向,《管理规程》贯穿了“税收服务”的理念,而不再是一味的“税收管理”。
据观察,其实很多大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已经引入税务风险管理。很多外商投资企业基于公司在全球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已经设有专门的税务部门,并制定了税务管理方面的程序文件,有的集团每年要花费巨资以保持较高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应注意在这方面加强学习,努力缩短与先进企业的差距,而国有企业也有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愿望和迫切性
二、 大企业如何应对国家税务总局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
《指引》不仅为企业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企业可就已出现的重要涉税问题向大企业司反映,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寻求大企业司的沟通和协助;另一方面,建立与大企业司的直接联系,及时反映企业遇到的政策和实施方面的问题。
作为大企业,大都涉及业务面广、交易类型多、税源供应大、跨区跨境频繁,是税务机关重点关注的对象。如大企业未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税务机关就会采取相应的税收管理措施。从税务机关的角度考虑,当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越重视和投入,其税务遵从度理应较高,税收管理的风险就越低。当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管理层不够重视时,产生税务违规的概率就会相对较高。为确保税源不致流失,针对风险较高的企业,税务机关就会启动深入的税务检查甚至是稽查。
面对机遇和挑战,大企业应认真评估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与《指引》要求存在的差距,从而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企业税务部门应指定专职人员与大企业司或大企业处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尽早解决发生的重要涉税问题,密切跟进新税收政策的颁布。为了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大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
1.制定合理有效的税务工作规划。
2.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全面考虑税收因素。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
3.准确核算税务事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必须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
4.及时、完整地进行纳税申报和报告。
5.妥善保存和管理税务账簿凭证以及报备资料。
6.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税务职能和流程 得到有效执行。董事会负责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程度,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及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7.适当利用中介机构的能力和经验,借助他们的税务知识。
《管理规程》颁布以后,大企业应主动与税务机关的大企业管理部门沟通,获取更多的税收政策的相关信息,同时积极反映税收法规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考虑分析签订税收遵从协议的利弊及对自身税务风险的影响;大企业在根据《指引》制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同时,应参考《管理规程》设置适当的内部税务监控指标。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的一部分,应该把税务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并且予以有效的执行。
三、 关于国家税务局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评估系统的一点建议
《指引》和《管理规程》的相继颁布,表明大企业司或大企业处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而且充分体现了“税收服务”的理念。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建立在税务风险评估基础之上的,因此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评估系统显得尤其重要,建议大企业司或大企业处在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评估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对税务风险评估系统的影响:
1.企业所处行业及经营环境不同,其税务风险必然不同;
2.企业业务经营范围的变动必然影响其税务风险;
3.对企业采取的征管措施不同,可能影响评估数据的正确性,进而影响风险应对策略;
4.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务法规变化快,税收政策的变化比较频繁,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剔除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5.税收执法风险的影响;
6.税收计划任务考核方式的合理性;
篇12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概念
所谓税务管理,其是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结合有效信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益,管理包括税务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业绩评价等内容,且在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层次上均有涉及。税务管理需要明确其作用,其中运营控制使得税务成本效益不断提高,日常管理是实现税务成本的降低,信息管理是针对税务管理信息的实时提供。
(二)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税务战略管理层次,也就是筹资、投资以及收益支配决策,而收益支配决策包括税务的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以及业绩评价等内容。二、税务运营控制层次,也就是生产、供应以及销售经营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三、税务日常管理层次,也就是会计核算、税企关系以及纳税申报管理中的税务管理工作;四、税务信息管理层次,也就是涉税信息的收集、处理及输出过程中税务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企业税务风险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企业税务风险,其在税务管理中客观存在。然而,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税务管理的了解,在实际的税务管理中存在缺陷。税务风险是指税务目标管理、日常管理、运营控制以及信息管理等过程中,因涉税事项的不确定影响,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收益或者损失。税务风险带来收益或者损失取决于税务管理者的风险认识及管理,如果其能有效进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那么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收成本效益,否则,企业将蒙受亏损的打击。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指税务管理人员在税务管理过程中,识别并评价企业的税务风险,通过有效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点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要点包括内部环境、事项判断、目标建立、风险应对、风险评估、监督控制以及信息传送等。
(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税务风险的战略管理、运营控制、日常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以上内容都是在相应的管理过程中,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判断与评价,并且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减小企业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
(一)系统构建的整体目标
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从而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评价,完成风险控制机制的制定,达成税务风险的降低以及企业收益的提高。
(二)系统构建的整体结构
运营控制、战略管理、信息管理和日常管理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四个方面,其中,这些方面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事项识别、监管控制以及风险应对等要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企业税务管理流程标准,依据企业各项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性,落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大,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实际,设计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广大企业在今后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篇13
(一)国外研究情况
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1]是首部对税务风险管理提出全面具体要求的研究。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定义了企业风险管理内涵。
澳大利亚的学者Michael Carmody (2003)[2]认为,税务风险来源于外部和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外部因素的无法控制性,税务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内部因素的控制,即以规范纳税行为、降低税收风险为目的,合理安排经营活动或者个人事务活动。
厄尔(Erle,2007)[3]指出,税务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所有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应该选择更具长远意义的最佳策略,即进行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
(二)国内研究情况
范忠山、邱引珠(2002)[4]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以获取“节税”收益为目的,以事先筹划、事中控制、事后审阅为手段,合法有效地安排财务活动。
金道强(2005)[5]认为,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一套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应该包括:风险甄别系统、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决策系统、风险规避系统和风险监控系统。
张晓(2010)[6]认为,企业在选取适用税法时,可能导致未用足相关优惠政策而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同时可能存在着纳税行为不到位等情况,对公司财务或形象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三)税务风险管理定义及基本方法
通过研究国内外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将税务风险管理定义为:围绕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通过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保证税务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过程和方法。
经过长期实践,G公司总结提炼形成了“识别――评估――应对――监督”闭环式税务风险管理基本方法。其中,识别是指辨识实际情况中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评估是指利用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度衡量关键风险。应对是指根据决策主体对税务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管理策略。监督是指风险动态管理过程中的自我评估机制。
二、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在公司的创新发展――专项税务风险管控
近年来,G公司借鉴国内外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总结提炼了具有电网企业特色的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
(一)专项税务风险管控内涵与特征
专项税务风险管控是以税务风险评估结果为参考,以“重点税种、高风险领域、新兴业务”为核心,开展的一系列税务风险治理活动。
专项税务风险管控具有四大特点。一是重点突出,针对重要税种及涉税业务,从纳税复杂程度、税务处罚情况等角度,开展多层次、全方位专项治理。二是深度管控,聚焦至某个具体税务风险,针对具体风险成因,深入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三是动态评估,依据上一年度的评估结果,结合内外部审计等发现的问题,确定管控重点。四是成本节约,在税务风险管理基础工作良好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税务风险管控。
(二)专项税务风险管控基本方法
在专项税务风险识别阶段,按照“重点税种、高风险领域、新兴业务”这一标准,判断是否为专项税务风险。其中,重点税种是从纳税规模、税法复杂程度等角度予以衡量;高风险领域是指近三年来内外部审计结果、税务机关检查等方面发现的风险等级偏高的税务风险;新兴业务是指公司新进入的行业、新成立的公司等。
税务风险评估方法采用风险衡量基本模型,即税务风险=影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予以度量。比如,G公司编制《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即是一次定期的全面税务风险评估。
在专项税务风险应对阶段,由管理层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专项税务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将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在专项税务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比如,G公司编制了《增值税实用手册》具体指导风险应对措施。
专项税务风险监督是指对风险进行定期的监控和检查。专项税务风险监控和检查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评估所依据的假定;风险评估的结果符合实际经验等。比如,年度税务工作自查中增加了对研发费加计扣除、客户用电工程集中资金涉税问题的检查,以评估专项税务风险管控的实施效果。
三、专项税务风险管控在公司的实践应用
2014年度,G公司按照专项税务风险管控的有关理论,在已识别的税务风险基础上,判断形成包括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企业所得税研发费加计扣除风险等6项专项税务风险,并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以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为例。
在专项税务风险识别阶段,集中研讨专家,采用流程分析等识别方法,以管控标准流程图为依托,结合增值税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失误,识别风险点;结合往年外部审计等情况中发现的问题,识别税务风险。
在专项税务风险评估阶段,以税务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及可能性为维度。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依据该类风险发生的频率定量分为5个等级,如该类风险可能每五年以上发生一次,则将风险等级定为1级;每月可能发生一次,则定为5级。再按实际风险损失情况将风险损失度分为声誉损失和直接经济损失,每类按损失严重程度具体划分为5个等级,如风险损失造成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五亿元以下的,定为3级风险。
在专项风险应对阶段,G公司主要通过制定《增值税实用手册》、开展培训进行事前风险预防。《实用手册》本着“从基础到实务,从一般到个别”的理念,循序渐进的介绍了增值税工作实务。同时广泛宣贯了增值税纳税规范,促进了增值税业务的规范化操作。业务培训提升了涉税人员风险管控意识,强调关键涉税业务环节,推动涉税管理“业务”“财务”联动,实现管理端口向业务部门前移。
专项税务风险监督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与内控评价与风险评估工作相结合。2014年11月中旬,G公司正式将检查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管控措施是否有效执行,风险管控效果是否显著良好纳入至内控评价与风险评估工作之中。二是与财务稽核工作相结合。2014年9月,G公司将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管控情况作为财务稽核工作检点,重点检查供电公司增值税涉税业务操作风险管控情况。
四、专项税务风险管控的发展方向
基于前期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公司后续将专项税务风险管控的发展方向定位于风险数量化、预警系统化。在风险识别的方法上,改进传统的经验判断方法,采用风险数量化方式,避免风险遗漏或判定不准确的情况。在税务风险的管控方式上,逐步实现系统化预警,真正实现在线监控、在线预警,保证更为及时和准确的识别风险,查找风险来源。
在此基础上,立足集团化管控角度,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研究形成适用于公司未来发展的税务风险管控基本方法及主要工具。
参考文献:
[1]董岩,常春光: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下企业税收管理流程设置,风险及控制[J].管理创新,2008(33).
[2] http:// ato. gov. au/.
[3]Bernd Erle:Tax Risk Management and Board Responsibility,, 2006-06 .
[4]范中山,邱引珠:企业税务风险与化解[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