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煤矿安全问题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煤矿安全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煤矿安全问题

篇1

关键词 院煤矿安全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炭的需求不言而喻,世界煤炭开采量逐年增加,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煤炭产量一直在全世界35%—40%之间,而煤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却高达70%左右。随着技术的成熟,管理的完善,事故的爆发频率和死亡人数在逐年减低,2001 年、2002 年和2003 年三年的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5670/5.2,6995/5.0 和6434/4.1。而2012 年煤炭事故死亡人数为1300 余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374;2013 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死亡1067 人,百万吨死亡率0.288,历史上第一次达到0.3 以下;2014 年我国煤矿共发生重大事故14 起,造成229 人死亡,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53。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还远远不够。而尽最大可能地排出事故,保证广大职工及民众生命和人身安全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从而保证国家能源供给,工业生活正常发展。

1 事故的分类

事故分类有许多种方式,有按诱因分类、伤害程度、事故性质等分类。以诱因来说,分为两种:非责任事故与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主要指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等或者受所处时段科技水平的限制,不能有效预防进而避免其发生可能的事故;而责任事故则是开采人员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事故,包括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违规操作、缺乏对设备的维护等,这种是造成事故最广泛的原因,也是造成损失最大的原因,然而此类因素导致的事故若得到重视和处理往往是能避免的。以伤害程度则可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这三种,顾名思义,轻伤事故便是伤害未达到重伤,停工一天或多天的事故,重伤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中相关内容界定,由医院诊断结果为重伤。以发生事故的具体性质来分则包括瓦斯、透水、火灾、顶板、机电等共计八类事故类型。

2 事故的成因

非责任事故的成因在实际案例中以自然灾害为主,地层活动、洪水、暴风雨等都可能对煤矿生产带来危害;而我国发生的煤矿事故更多数是责任事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各种因素综合导致事故的发生,这里引用日本人北川彻三修正的海因里希理论。

技术原因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场地、建筑等设计、施工、保养等技术层面的不足;教育原因是指对相关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操作不了解、不重视或是不熟练导致事故的发生;身体原因,是指身体原本有缺陷以及患病或是疲劳等原因,有缺陷不必说,失聪、失明、手脚残疾不适合矿下作业,病理的比如昏迷、癫痫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精神原因包括智力障碍、性格缺陷、消极心理积累等都是极大的事故隐患。在上述表中,北川阐述的因果连锁理论中,除了直观上直接对煤矿生产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外,有些因素则是非表观的,而是从基本出发总结的原因,只有不断从源头入手,发现原因,总结规律,再由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正直接或者间接的事故原因,比如技术革新、管理改进、法律保护等,避免灾难发生,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

3 防治方案

对于非责任事故而言,我们能做的只有避开不稳定岩层,做好监测,对周围的可能对煤矿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保持警惕。对于责任事故来说从根本上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对加强管理,谨守安全规程。直接有效的手段是技术层面上,更新先进设备与技术,减少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而对于直接的开采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熟悉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规避不当的操作,定期检查身体,避免由于身体不适而导致工作的疏漏,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在精神上由于长时间的封闭式作业,开采人员心里也许会滋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比如紧张、焦躁、不满、恐惧等,从而对开采产生抵触,进而发生事故,都是很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对于那些性格孤僻、狭隘的员工影响更大,这因素也不可忽视,管理者要定期对员工采取心理疏导、安排假期等措施。

下面是具体案例分析,吉林八宝煤矿事故,2013 年3 月29 日,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公司下属八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同年4 月1 日,因该公司擅自违规派遣人员到八宝煤矿井下去处理火区,导致了煤矿井下再次发生了瓦斯爆炸。发生的这两起瓦斯事故,一共造成35 人死亡、16 人受伤、11 人失踪的严重后果。面对这样的瓦斯突出爆炸事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勘察煤矿所在区域矿层岩层以及其他地质条件,然后由勘察结果划定不同区段,独立出突出区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淤率先开采相对安全的解放层,所谓解放层,就是多层矿井中,无突出或者突出可能性相对较小的煤层,这样使得上下相邻的煤层压力骤减,将突出隐患消弭于无形。

于将矿中瓦斯抽出,减小矿层瓦斯压力,也可使得煤层安全性增高。

盂使用水冲击矿孔、向煤层注水、架设支架等也能减低煤矿发生瓦斯突出的可能。

榆也可以下矿开采之前,借用外力比如放炮,诱发瓦斯突出,在使用此法时,须控制放炮的震动强度,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

参考文献:

篇2

1.3机械操作及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煤矿中的工作大多非常艰苦且充满危险,因此煤矿企业要留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相当困难。这种人才招聘困难的现象直接导致煤矿机械从业人员的复杂性,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在上岗前都会进行简单的业务培训,但是此类培训非常肤浅,很多从业人员无法适应环境异常复杂的矿井工作[1]。煤矿企业往往过分追求产量,忽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再加上机械操作人员工资待遇不高,导致本来煤矿中的人才也逐渐产生跳槽现象,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机械操作人员素质的有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加强煤矿机械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人才培养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国煤矿机械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技术也在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煤矿生产已逐渐向着全自动化的方向迈进。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对操作人员智力、操作技术的要求将会更加严格。要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高效,就应当全方位地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并且严格要求选择从业人员,逐渐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过程标准化建设。

2.2完善煤矿机械安全设计体系科学技术始终处于不断更新发展中,煤矿机械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及改进,已经有相当多的专家着手新型生产机械故障的检测及修理等方面的研究,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各种研究成果将会大大提高煤矿机械的安全生产性能。中国煤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应用的机械趋向大型、重载及高效等方面。在机械设备中智能化与微型化得到完美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科学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煤矿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所以,需要根据现实生产状况建立起完善、适合中国煤矿企业发展的煤矿机械设备安全设计体系[2]。

2.3转变企业的生产观念操作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都需要及时转变生产观念,全面应对机械安全问题的依附性、隐藏性及复杂性。在目前煤矿企业严峻的生产形势下,要提高机械设备安全要先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尽快构建起安全管理平台,最终完善“责任到人”制度。只有从各个方面予以有效改进,适当加大资金与人力等方面的投入,才能确保机械设备安全状况有所改善。

篇3

篇4

煤矿作业的环境恶劣,面临着井下开采的安全威胁,煤矿作业中,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预防安全风险。煤矿安全事故方面,应该注重预防性的管理措施,积极推行预警管理,实现煤矿安全事故的预防,体现预警管理的作用,全面的控制煤矿安全事故,充分发挥预警、预防的作用。

1 煤矿安全事故问题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问题中,受到自然和管理两项因素影响。自然因素,是指煤矿环境、地势等,具有突发性的特征,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煤矿事故,如:矿井坍塌,威胁到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因素,在煤矿安全事故问题上,表现出复杂的特性,管理人员无法准确的掌握危险源,管理期间,监督、监测等落实不到位,诱发安全事故问题[1]。煤矿生产的规模非常大,自然、管理因素,直接增加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增加了煤矿安全控制的压力。除此以外,煤矿安全事故方面,还存在违章、超时工作等风险因素,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机率,再加上安全措施不到位,频繁出现安全问题。因此,煤矿安全事故问题方面,提出预警管理的方法,在煤矿作业中,提供监测、管控的方法,体现预警管理的作用和实践价值。

2 煤矿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2.1 突出预测

煤矿作业中,煤与瓦斯突出,是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形成瞬间空喷,危害性非常大,严重威胁到作业人员的安全。煤矿位于地下,无法掌握矿井内部的条件,很容易出现突出问题。预警管理系统内,突出预测是一个重要组成,主要是监督煤矿内,平衡状态的跃变,当煤矿中出现扰动时,预警管理系统的参数会发生改变,达到煤与瓦斯突出的临界条件时,系统会执行预警,提示人员注意安全。

2.2 煤层重构

煤层重构,是指根据煤矿内的环境、条件,利用重构的方法,设计安全的采煤面。预警管理系统内,将煤层重构做为灵活的使用方法,煤层重构时,利用预警管理系统,获取煤矿内的信息,根据煤矿各层的信息,设计安全的采煤工作面。预警管理系统,实现了煤层重构的信息化,有利于监督采煤工作面的状态,及时发现危险隐患。

2.3 向量机方法

向量机方法,主要用在开采沉陷预测内,控制煤矿的开采受力,预防大面积采空区的出现[2]。预警管理系统内,向量机方法,能够监测煤矿岩体的平衡状态,通过维持煤矿应力平衡的方法,杜绝下沉、塌陷的情况。向量机方法,全面检测煤矿中的不平衡点,利用观测法、模拟法,监督煤矿开采的环境,预防安全事故。

3 煤矿安全预警管理的措施

3.1 过程监控

预警管理内,过程监控,是煤矿安全事故问题预防的首要措施。过程监控,避免煤矿现场存在隐瞒不报的情况,采取井上、井下监控的方法。例如:过程监控内的虹膜技术,其可提供监测、识别的功能,在煤矿开采现场,构建安全事故管理系统,一方面识别人员在井上、井下的行为,预防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掌握煤矿开采的全部过程,虹膜技术中,配合工作射频识别技术,提高识别的准确度,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准确的识别人员和物体。过程监控,需要软件、硬件的协调与配合,由此监督煤矿开采的过程,预警作业中的风险行为,提前预防安全事故,进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过程监控具有全面性的优势,还可监控井下有害气体的浓度,如果发生危险,也能根据过程监控,快速安排救援工作,表明过程监控在安全事故问题中的预防与保护作用。

3.2 实时监测

预警管理措施中,实时监测利用了信息技术,专门监测煤矿作业中的危险源,控制好危险源,缓解开采中的风险压力[3]。实时监测时,通过传感技术,收集煤矿作业现场的运行数据,尤其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数据,数据经过网络传输到控制终端的软件内,控制中心在远程的条件下,实时监测煤矿作业的情况。实时监测期间,可以提供自动报警,信息化的实时监控,准确性和时效性上,都要优于人工监测。实时监测的期间,融入了多项监测的系统和项目,形成综合化的实时监测系统,全面监督煤矿作业的实时动态。目前,煤矿安全事故问题的预警管理措施中,比较重视实时监测,扩大网络应用的范围,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的需求。

3.3 人机工程

人机工程,注重以人为本,改善煤矿作业的方式,营造安全的环境。人机工程在预警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环境、人、机械的相互结合,根据人的心理、生理需求,改善煤矿工作的状态,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能力[4]。煤矿作业中,过程流动性强,安全信息含量大,按照人机工程的预警设置,需要在生产中,设计安全生产卡,管控、传输安全信息的同时,检查安全信息是否达到标准,以便保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促使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了解煤矿的作业状态,协调好煤矿生产的工艺和技术,预防安全风险。

4 结束语

煤矿安全问题管理方面,比较注重预警管理系统的应用,起到预防性的检测作用,在煤矿安全上发挥有效的控制功能。煤矿的安全事故问题,在预警管理系统的作用下,实现高水平的安全预防,落实安全预警管理内的措施,保护煤矿作业的施工现场,进而保证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乔国厚.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杨军.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

篇5

1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当中的现存问题

1.1煤矿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我国的大多数煤矿企业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用人体制。如今煤矿企业的合同制临时员工人数越来越多,不但对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来说有些不利,而且这种临时员工大多数都并非专业煤矿工人,而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员工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缺少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缺乏安全意识且抱持着极强的临时雇用观念,这些问题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运作来说都是极大的问题,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开展困难。根据资料数据显示,在我国发生的煤矿事故当中有近六成的事故原因都是因为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所以专业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是导致安全技术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1.2重视煤炭生成量而忽略安全生产规范

国内煤炭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这样的市场形势导致了许多的煤矿企业都将重点放在了煤炭生产产量上,一味追求多产、高产,往往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安全生产规范,不注重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味的要求煤矿工人加快生产速度,而不去正确要求工作人员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流程。在日常的生产过程当中,若是出现了煤矿生产和煤矿安全相冲突的情况,许多的企业管理者都会偏向于煤矿生产,而并不是煤矿安全,过于看重煤矿生产产量,而后是质量,而煤矿生产安全居然成为了最不受重视的方面。虽然有许多的煤矿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当中都贯彻落实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是实施力度并不够高。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在生产作业规程培训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教育煤炭工作人员,仅仅只是走走形式,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也十分敷衍,完全没有让工作人员产生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反而造就出了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

2提升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的解决措施

2.1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政府针对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早已了许多明确的法律法规,例如《矿山安全法》以及《煤矿安全规程》之类的,这些明确的法律法规已经表明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必须强制进行。煤矿企业需要清楚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开展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通过法律的约束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意识,依法进行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让煤矿工人清楚了解到法律法规对煤矿生产的明确规定。

2.2提升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煤炭企业当中,煤矿工人是煤矿生产工作的第一线,也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最为重要的主体,要想整体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减少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率就必须提升煤矿工人的专业素质。煤炭企业必须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培训力度,定期展开安全生产工作的培训和教育,并且要在企业内部不定期举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宣传活动,同时还可以制定奖罚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这样一来便能够显著地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3结语

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走向成熟,煤炭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极为重要的消耗型能源,社会对煤炭的需求量日益提高,如何在保障煤炭开采数量的同时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是目前煤炭企业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煤炭行业的安全问题涉及面广且安全隐患多,并且由于煤炭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要能源,所以其安全问题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赵春伟.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6(02):107,109.

[2]陈继萍,刘乐萍.浅谈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民营科技,2010(08):165.

[3]石健.试论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4(02):23~24.

篇6

一、前言

保证煤矿的生产得以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煤矿的通风系统,这一特殊系统既服务于整个生产系统又制约着整个生产系统。它主要由各种巷道、通风动力设备(如主通风机、局部风机等)以及通风控制设备(如风门)组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新鲜风由风井口进入矿井,经过各种进风巷道、然后经过采煤工作面,带走污浊的气体和瓦斯等有害气体,然后经由回风巷道,最后由回风井排出到井外。通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井下供给新鲜空气,并带走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以保证人们的安全。煤矿的通风系统是否良好,将会对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事故防治以及经济效益产生绝对性影响。为了保证煤矿能够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的抗灾能力与经济效益,就要保证通风系统能够有一个最佳的运行状态。

二、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煤矿通风管理中,需要确保煤矿各分支保持稳定的能力,当通风系统网络分支的风阻大小发生变化时,稳定的通风系统将保持各用风地点质量和数量达到安全生产标准的足够风量。通风系统网路中的风流稳定性将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含义包括分支风量大小的变化和分支风流方向的改变。当通风系统的风阻发生变化,普通分支则仅会发生风量大小的变化,而角联分支不仅发生风量大小变化,风流方向也会改变。当煤矿井下用风地点的风量满足要求且状态保持不变,那么该通风系统的状态可认为是稳定的。

煤矿通风系统是由井下纵横交错的巷道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利用图论理论将通风系统描述为一个由点、线及其属性组成的系统,统称为通风网络。由于许多煤矿开采的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条件构造复杂,瓦斯涌出量变化大,因巷道及通风构筑物的变化使通风系统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我国大型煤矿通风系统网络分支有成百上千条之多,网络节点可以有几千个,角联分支占总分支数的比率可达20% ~ 40%,全矿所有巷道的长度总和短则40千米,长则200千米以上,矿井通风设施数目几十个,用风地点一般有数10个,多的甚至有上100个。通风系统的输入参数受到煤矿内外生产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运行状态会变得不稳定,诸如供电网电压波动引起风机不稳定运转,通风系统的有效风量和工作风压会受到影响; 巷道出现高冒、突然坍塌阻塞和矿井火灾等事故; 提升系统产生活塞风速,这些现象都会影响着煤矿通风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三、通风系统的安全性

煤矿通风系统需要具有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稳定可靠的能力,所谓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主要是指井下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样才能够维持供应煤矿井下巷道中所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安全生产中煤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不容置疑,需要严格控制其工作能力,尽量避免煤矿生产中可能出现与通风系统有关的几个问题: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使用通风动力时,避免因考虑经济费用问题,而不能及时向作业区域提供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 避免不能保证作业空间保持良好的气候条件; 避免不能使毒害气体和矿尘降低到允许浓度;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避免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风向和风量。由此,煤矿生产中综合避免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通风系统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扩大,进而消灭事故。

此外,由于采矿活动的影响,煤矿通风巷道会出现老化和变形的问题,导致时有发生冒顶事故。因此,通风系统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通风设施老化和突变,以及因故障发生致使主要通风机突然停转,将会使通风系统的通风参数发生变化,进而这些变化因素将必然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煤矿通风系统是一个动态随机的系统,井下通风系统的网络结构随着生产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煤矿井下开采工作的进行,采区都会有与准备、投产、结束与接替相关的工作变化,采掘工作面也会出现不断推进、收缩和接替的工作进程,另外煤矿井下巷道的开拓延伸和通风构筑物的变化等诸类工程都会引起通风系统的网络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这样也就难免会影响了煤矿井下通风参数,如风量分配、瓦斯浓度等具体参数将会发生变化。

四、通风系统应该注意的安全性问题

良好的通风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工作参数值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风系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就是保证矿井内通风网络有符合规定的通风量,只有这样矿井风量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煤矿通风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好这一系统的工作能力,尽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对煤矿生产提供通风动力的时候,不能因为经费的问题而影响作业区正常风量的供给工作。第二,一定要保证作业区有良好的气候条件。第三,有效控制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矿尘的浓度。第四,在有灾害事故发生的时候,要能够对风向与风量进行有效控制。在煤矿生产中,一定要把通风系统和其它的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以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扩大,从而消灭事故。另外,长期的采矿活动会使矿井中的通风巷道出现变形和通风设备发生老化,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导致通风系统的运行参数发生变化,所以煤炭企业要保证通风系统随着生产过程不断地改进网络结构。

五、保障通风系统安全稳定的措施

综合以上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工作特点,需要结合煤矿各种资源情况系统科学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避免危险发生,这些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煤矿通风安全控制中主要受到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这2 方面的影响。

1、煤矿通风安全控制中人为因素影响

煤矿通风过程控制都是由人来管理的,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素养等通风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要想做好通风控制工作,首先要从“人”这个因素抓起。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2个方面:

(1)配置专业的通风技术管理人员。通风技术人员应该由煤矿院校毕业的学习通风或安全专业的人来担任,煤矿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技术人员。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建安全可靠和抽采达标的通风系统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并且进一步完善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实现应急救援产业化。

(2)强化安全培训。安全工作不只是安全技术员、通风技术员的工作,而是全矿所有职工都必须重视参与的工作。煤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要加强对所有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基层工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规范他们的行为,并提高他们应对井下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安全知识投入到煤矿生产中。

2、煤矿通风安全控制中环境因素影响

通风过程控制中环境因素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条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火灾和爆炸的隐患、危险的大气状态、硬环境和软环境。过程控制中这几个环境因素的影响既是动态的,又是定量的,环境因素的预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煤矿通风系统的管理方案。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切实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2)积极开展瓦斯煤尘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机电管理,强化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管理,保证矿井足够的风量; 完善矿井防尘系统,坚决做到有巷必有管,有管必有水;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设立专用通风巷。

(3)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监测水平。配备足够设备加强瓦斯、粉尘、温度等危险参数监测,上级监控系统可以联网实时获取监测数据; 设立专职瓦斯监测人员,对井下作业环境进行全方位在线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结束语

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是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同时切实搞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也是有效遏制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煤矿生产过程中应重视通风管理,从通风系统安全问题及稳定性入手搞好事故隐患管理,煤矿生产的各类事故都是因隐患而发展形成的。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重视通风管理,从通风系统安全问题及稳定性入手,切实保障煤矿开采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7

0 引言

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强,煤炭价格的合理回升,煤矿每年以较快的速度递增。但是由于其对产值的过分要求,相关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问题很快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安全事故频发。在这种环境下,特别是一些私营煤矿,不同程度上存在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问题,井下环境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安全问题极为突出。本文对煤矿工程安全管理进行分析。

1 煤矿工程项目特点

煤矿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有工程分项多、工程庞大、条件多变、原材料多样、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煤矿工程受到地质条件、设计、材料、设备、施工方法、管理、工人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导致施工周期长。②煤矿工程由于地质条件的多变、建设过程的不易控制,造成建设难度较大。③煤矿工程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环节多,隐蔽工程多等特点,只有严格控制每个工序和中间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其最终质量。

2 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底下的原因分析

据有关数据表明,煤矿灾害出现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占一半以上,主要原因是:现有煤矿的安全监察体系不能从政府层面实现有效管理。煤矿一般是接受国家煤矿安全总局和地方政府的双重管理,以国家管理为主,地方辅助管理。双重管理为煤矿提供了较多的管理理念,但也容易出现权责不分,多头管理的诟病;另煤矿安全源存在不确定性及易变性,加大了管理难度;同时容易出现地方政府因受益较大而放任瞒报现象。其次,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国有煤矿因为体制的问题,小型煤矿因为成本的问题,都易出现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再次,对人才的不够重视,是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又一个问题。多数煤矿对人才不尊重,在职工的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造成人才的流失,制约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3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且必要手段,也是对煤矿企业经过分析后得出的必然要求。事实证明,凡是安全稳定,生产效率较高的煤矿企业,必然都是对煤矿进行了精细化管理。

3.1 精细化管理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为了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而建立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其内涵式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煤矿企业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利润的现代企业,存在着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作业环境复杂,风险大等特点,更应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合理定位、规范操作、量化管理,建立专人专岗服务机制,能够使各项精细化的管理渗透到管理的每个细节,减少因为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安全隐患;还应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按照系统优化的总体思路,控制每一道工序,并制定每道工序的安全标准,按照产品、工程和管理质量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各项因素进行控制,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3.2 抓好各个环节,推进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他的首要要求是转变观念,具体安排,抓住干部,要求全体干部转变观念,带头实现精细化管理;其次是完善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做到每件事情都有相应的标准去对照和参照;再次是强化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把责任明确到每个人;最后是奖罚分明,严格考核,奖勤罚懒,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4 其他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

要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还应从煤矿自身的管理入手,多重手段并举。

4.1 提高科技含量,改善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柔膜支护等技术进行支护,采用信息化网络技术进行管理,提高了煤矿的科技水平,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提升煤矿整体的科技含量,可以有效地改善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4.2 以人为本,提高人员整体水平

实行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煤矿的从业人员,实行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制,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提高人员素质,规范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安全观念、最长工作时间和最低工资标准等问题,提高煤矿从业的整体待遇和素质,从而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5 结语

煤矿企业由于其特殊的作用,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其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和命脉。运用精细化管理和其它安全管理手段,提高煤矿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将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篇8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问题。作为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如何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从而确保煤矿生产安全高效进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安全管理就是嘴上说着重要,实际并不重要。有的则认为安全管理需要不菲的投入,为了减少成本开支,对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采取大幅度的裁减和压缩,有的甚至人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管理中,从而导致安全管理部门力量不足。二是职能部门关系尚未理顺。在煤矿安全检查和监察方面,相关职能之间职责不清,一旦遇到问题,就相互“踢皮球、打太极”,推诿扯皮,从而影响了煤矿安全管理。三是安全管理模式急需改进。部分煤矿企业现行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以事后管理为主,也就是在发生安全问题后才进行处理和责任追究,这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没有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为主,使得安全隐患难以尽早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如煤矿生产作业中,非常容易发生瓦斯爆炸。针对这一问题,有的煤矿企业没有构建全过程动态实时监测、检查和应对机制,导致瓦斯爆炸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矿毁人亡的重大恶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二)管理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一是煤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既有煤矿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安全管理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有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是从社会上低薪聘请的,他们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能力,难以胜任煤矿复杂高危的安全管理环境。在安全管理培训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规划,有的企业认为安全培训会增加开支,有的在安全管理培训方面是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存在着走过场、搞形式、打折扣的现象,对培训过程把关不严,不注重对培训结果的应用,从而导致安全培训的实际效果不佳。二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有的煤矿企业片面认为安全管理仅仅只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尚未建立全员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人员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煤矿企业没有将安全管理绩效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奖金福利等相挂钩,只是采用强制性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这样就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难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

(三)煤矿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建设存有缺陷

一是煤矿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有待完善。由于煤矿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够明确,有的煤矿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甚至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而对违法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视而不见,从而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没有严格实行岗位安全责任制,导致管理人员和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从而出现违章操作、随意操作的现象多发易发。二是煤矿安全风险应急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由于煤矿生产风险性较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如果缺乏科学、及时、有效的应急机制,就会使安全事故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安全应急机制得当,能够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就能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并深入剖析原因,探析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笔者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切实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煤矿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意识,牢牢将安全摆在首位,将安全管理作为必抓的重点和关键点,不断强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切实将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和落实在行动上。要以班组为基本单位,将安全管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到每个施工班组,着力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探索矿长跟班制度,完善矿长交接班制度,安排专门部门和专门班组实行安全管理巡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到位。要加强安全意识宣传与培训,大力营造“安全第一”的浓厚氛围,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降低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概率,促使煤矿安全、高效、持续地运行,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针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国家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从法律法规的高度增强制度约束的刚性。进一步理顺煤矿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关系,理清相关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监测和检查部门之间的职责清楚,便于更好地履行职责,严防出现推诿扯皮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安全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主管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就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追究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通过责任追究的形式,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切实增强责任感,促使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二是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设。作为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充分履行好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狠抓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从经费、人员、制度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减少安全管理人员兼职情况,尽可能地做到专职负责、专职管理,不断增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力量。

(三)改进安全管理模式

一方面,煤矿企业应针对当前安全管理模式滞后的问题,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将事后控制改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切实坚持抓早抓小,这样就尽早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如针对瓦斯爆炸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监测手段,对煤矿生产区域实行全过程动态化实时监测、检查和应对机制,这样就可以及时并快速处理问题,最大可能地减少安全管理隐患,降低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切实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牢牢抓住煤矿采掘工作规程、井下通风设备、井下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预警预案以及井下的开采布局等重要节点,将安全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加强安全培训。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将符合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来,从源头上增强管理人员素质。同时,加强安全培训,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和培训结果运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全员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相挂钩,通过安全绩效考核管理,增强员工参与、支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应急演练。加强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建设,大力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安全应急能力,从而将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结语

煤矿生产属于高风险行业,如果管理不慎,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伤及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只有加强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和体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才能确保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

参考文献:

[1]田水承,赵泓超,裴俊斌.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煤矿现代化,2012,02:79-81.

篇9

众所周知,在煤矿实践运行中,如果由于某一方面的疏忽造成安全问题,其后果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也非常之大。因此,需用全面贯彻以“安全第一”为总方针的生产原则。此外,对于煤矿本身来讲,开采的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多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对开采现场的施工管理发出了挑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措施,将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多方努力、加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保障从事煤矿开采者的人身安全。

2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水平低

大多数煤矿企业都没有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将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煤矿的安全监管部门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就是煤矿本身的安全防护措施较低,一些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安全管理常识,造成安全管理工作的表面化、形式化和片面化,这些因素的存在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问题都体现了我国煤矿开采的管理水平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2.2采矿技术落后

煤炭在我国属于基础性资源,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开采方面的问题,在某些地区还因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造成各种信息的不畅通,目前还在采用传统的采矿模式以及勘测技术。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由于安全防护不及时,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繁出现,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约开支,仍使用过去的一些老化设备,这些不仅体现了采矿技术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状态,同时给采矿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3采矿安全意识淡薄

在实际采矿工作中,由于一些工作的疏忽,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时至今日,我国政府也对煤矿的开采安全加大了重视的程度,现阶段煤矿的事故发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每年还是会有一些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都是由于安全意识的淡薄所造成的,比如对一些机械设备操作失误、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按照矿产开采标准及要求进行施工的,这些都造成不同程度事故的发生,给煤矿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策略

3.1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职能

首先,建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领导班子,由副矿长(矿长)、安全矿长及安全员等相关领导组成,对于煤矿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执行值班监督制,保障24小时的轮流值班,全面掌握每个班组的工作状况,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由副矿长负责带头下矿井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对采掘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做好不定期的巡视工作,确保安全隐患的消除;其次,加强对煤矿现场安全管理。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监督管理奖惩措施,对某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范以及开采要求的,要予以严惩,对一些表现良好的要给予奖励,以此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对煤矿开采的现场也要不定时的进行抽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根据奖惩制度对在煤矿现场违章操作的,要连同现场管理人员及实际操作者予以严重处罚。要牢记“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加大对煤矿开采监督与执法,真正地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监管,为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提供保障。

3.2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开采方案

以煤矿安全开采为前提条件,对煤矿的开采工艺进行设计,选用适合的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技术进行开采前的规划。在煤矿的开采方案确定中,结合地质因素以及采用的技术和仪器,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在对煤矿的巷道进行布置时,布置内容要简单实用,在对某些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中要及时比对不同技术方案与技术策略的合理性,保证技术方案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应用。

3.3加强对煤矿采矿人才的专业性培养

作为煤矿开采企业,要制定科学、完善的人才梯队培养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采矿技术人才体系,为煤矿开采的科学性、安全性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煤矿开采企业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技术的采矿人员;其次,加强采矿工作人员的灵活度培养,对一些煤炭专业的高校提供一些资金与政策方面的支持,以此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丰富煤矿企业自身岗位与综合素养的同时,为煤矿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张卫东 袁孝阳 单位:陕西省崔家沟煤矿

篇10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谐发展;发展趋势

煤炭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一直以来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基于此,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必然之势。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安全管理观念

安全管理在管理学当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点,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运营的安全性与平稳性,也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1]。由于安全管理本身属于动态性的管理工作,其管理对象为生产流程中的所有人和物等,如果缺乏安全管理观念,便会导致职工在生产工作中面临生命威胁。一些煤矿企业基于当前重生产、轻安全的管理观念下,安全生产工作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存在欠缺,导致企业中制定的制度浮于表面。加之井下职工自身教育水平比较低,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远远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甚至个别员工忽视安全管理要求,只是凭借积累的经验面对问题,进而造成安全事故。

1.2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一些煤矿企业也相应地配置了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手段,例如安全信息系统与监控预警设备等,能够全面、快速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等工作,极大地减少了人为作业的失误。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也能够及时发现井下的危险问题,并对其进行预警,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各个生产环节的调节,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但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依然处在发展时期,诸多企业并未全面应用这些新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生产管理技术,极大了降低了管理效率与效果。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2.1加强安全生产观念,落实管理培训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安全事故问题,必须要在收稿日期:2017-03-13作者简介:谢飞杨(1993-),男,安徽淮北市人,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煤矿安全发展趋势及现状。煤矿企业中建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企业管理人员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使安全生产这一观念深入每个职工的内心,全面加强企业中职工的安全生产观念。可以利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方式,在企业中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普及安全生产这一概念[2]。建设企业文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循序渐进的执行过程。企业必须要将安全文化落实到每一生产环节,培训对象要保证全员化,培训内容的选择也要有针对性,进行培训考核时,要体现严格的特点,以此保证培训效果。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有职工与物体的状态,使职工均可以认识到各自的职责、严格遵守操作要求,以免因设备运行与人员行为的原因造成失误。在企业每个职工的工作中融入安全管理观念,进而抑制安全事故的出现。

2.2重视先进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是必然之势,基于安全信息技术搭建的煤矿井上与井下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决策信息平台,先进性与便捷性是其主要特点。对于井上,必须要保证管理平台的一体化,强化网络集中化管理力度,实现各个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融合,以此组建带有综合性质的信息网络。在煤矿开采现场运用传感技术,利用各个类型的传感器实施监测、采集井下湿度、温度以及瓦斯含量等,将采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分析与处理,以此获得井下动态,并完成自动预警。作业现场安装视频监控,以此了解职工的状态,规范职工行为,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煤矿生产管理,必然会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3.1实现煤炭企业中监管行政资源的整合

在煤矿安全监管相关条例的基础上,强化煤监职责,政府部门要积极开展煤矿监察工作,优化各个级别的煤矿安全监管体系,落实煤矿安全监察与监管两个部门职责,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与一体化。煤矿安全生产当中的监管工作要将预防工作作为关键内容,主要对象一般都在基层,所以监管的重点也在基层,以此可以解决监管关口的前移与重心下移问题,从而完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3.2提升煤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对于一些已经被关闭的矿井再次运营等相关问题,现阶段依然十分严重,必须要遵循统一规划、规范开采的基本准则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在此基础上,需要调高市场的准入门槛,贯彻落实“关小上大、能力置换”的要求,及时淘汰一些已经落后的煤矿企业,优化现有企业结构,对矿产资源进行有偿使用。而一些小煤矿则要利用采矿权出让、产权置换等方式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此实现减少矿点、扩大挖矿规模等目标,全面提升生产安全。因为煤炭本身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使用时必须要以节约、合理、均衡开采为前提,从而实现煤炭资源开采的可持续性。

3.3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责任

除了要对煤矿职工进行培训之外,也要对煤矿的法人进行知识普及,使其能够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要做好煤矿隐患的排查工作,尤其是“一通三防”工作的落实,对施工现场的瓦斯、煤尘等安全隐患全面整改与排查,针对已经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整改。必须要积极落实煤矿的整顿与关闭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整合,以减少资源与资金方面的损失,确保地方经济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4结束语

确保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性,不仅是保证煤矿企业职工人身安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才能真正营造健康的生产环境,并为今后煤矿生产工作提供保障。

作者:谢飞杨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篇11

(四)落实制度。好的企业就有一.套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建全企业的各项有关制度是当前式必可行的,好的制度有待于职工的认真落实,是从落实制度过程中的反馈意见中提取的,没有制度的企业只是一团乱麻,要用制度来约束工人,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

(五)现场管理。对于一个区队工作面的安全、质量、生产的好坏关键在于要有一名好的班组长,好的班组长就能用好的办法和正确的思想来指挥一线,他是煤矿企业最靠前的现场指挥员和战斗员,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这样是职工有了一个安全后盾,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职工也就能团结一心搞好工作,因此好的班组长是抓好现场管理的前提,是创造安全、质量、生产一流的必要条件。

(六)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要搞好一个企业首先干部职工要团结一心,这就要求干部要经常深入职工,贴切职工生活的,听取正确意见;了解职工的家庭环境、生活的环境以及每天上班时的思想动态,随时作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解决职工的生活的困难,使职工深感到矿如到家,这样才能让职工有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心情高的素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职工我们的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没有好的心情我们的安全生产就无保证,因此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是我们搞好企业的前提。

对煤矿企业的基层工作产生了一些心得体会,已以文字书面形式提交矿委,好的企业不但要有好的基层工作者,更应该有好的矿委领导及好的决策层,以及好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和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同时还得有好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下面将我自己的心得体会表白如下:

篇12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煤矿安全管理是日常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保证煤矿能够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所以,要给予煤矿安全管理足够的重视。最近几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就说明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不仅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还影响了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想真正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就要意识到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优化安全管理模式,保证煤矿企业可以安全生产以及煤矿工人的自身利益和生命安全。

1煤矿安全管理实际现状分析

由于各种外界因素以及我国以前特有的经济模式的制约,导致目前煤矿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急需要完善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也说明,煤矿安全管理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不上去。所以,煤矿企业就要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多角度、全方面地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真正做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1]。

2安全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1对员工安全管理培训不到位最近几年,能源危机的全球蔓延,我国能源危机也在逐渐严重,煤炭资源也随着社会的需求增多,开采量也在提升,导致煤炭资源紧缺,部分煤矿过于注重利益,没有给安全管理足够的重视。部分煤矿管理者在上级部门进行安全检查时,做些表面功夫,一旦检查结束又恢复原来的状态。并且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安全生产,导致煤矿生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只提升煤炭开采的数量,增加经济收益,忽略了采矿人员的培训工作,致使开采工人不具备完善的安全生产知识[2]。即使进行了安全管理培训,也没有真正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2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煤矿企业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资源管理方面也存在混乱现象,导致安全管理中问题在不断加剧,这也是限制我国煤矿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导致煤矿行业不能健康发展的根本原收稿日期:2015-09-21作者简介:徐光宇(1975-),男,内蒙古赤峰市人,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现在国投哈密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因就是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强化,相关管理部门不完善。同时,煤炭行业在管理方面上力度不足,虽然,我国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煤炭生产企业进行规范,事实上,由于违规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这样就出现了由于责任不明、管理权利不明确以及员工的违规操作等实际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2.3煤矿开采现场规范化作业的不足现阶段,就我国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现行手段单一、制度不健全的安全管理方式等同于虚设。首先,过于形式的自主性管理模式。煤矿企业的一线生产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上的限制,使得他们对于安全管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其自我管理意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其次,生产现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地位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就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安全管理人员只是凭借其自身对现场情况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工作的指挥。然而,由于安全人员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都会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受到制约,而一旦发生较为复杂的突发事故时,相应的管理人员不能对事故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

2.4市场竞争压力的提升,减少安全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由于煤炭行业间的竞争力不断增大,使得煤矿企业减少了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降低自身企业成本支出,然而社会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使得煤炭企业的产量也在逐渐增加,这就造成了开采设备长时间的超负荷使用,而对于设备方养护还存在一定不足,使得煤炭行业安全运行受到了一定的潜在威胁。

3煤矿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3.1增强员工安全培训的力度不管是煤企管理人员还是矿井开采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安全培训关系到开采工人的生命安全。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不仅要提升对安全理论的掌握,还要助其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提升员工自身专业技术,培养面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应变能力,真正有效地提升整体员工的安全素质[3]。

3.2树立正确安全管理观念,增强安全文化的构建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煤矿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保证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前提。所以,要不断加强煤矿行业安全文化建设,并且还要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文化的沟通交流,引进外国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真正树立企业的安全管理观念,预防因为安全管理上的不足,而发生安全事故[4]。

3.3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提升安全与先进技术的投入力度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正常进行的原动力。想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的投入力度。例如,在煤炭开采设备方面,一定要选取安全系数高,科学技术水平高的新设备,降低因设备问题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提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防御能力。除此之外,在科研方面,煤矿企业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围绕矿井突发动力的灾害机理,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理论水平,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作用[5]。

3.4加强煤炭企业绩效评价有效的绩效管理不仅能够推动煤炭企业良好的发展,还能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提升生产一线员工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还要进一步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对煤矿企业的贡献价值,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标准,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有效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的提升。想要提升煤矿绩效评价质量,就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要按照依规处罚的原则,进而确定煤矿安全生产的奖惩体系;其次,要认真贯彻落实煤矿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坚持做到有奖有罚,奖励和惩罚分明的原则;再次,煤矿企业还要构建起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专项项目资金,然后定期拿出相应的金额作为安全奖励资金,对安全管理有贡献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这笔专项资金不能挪为他用;最后,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还要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尽最大力度地落实安全责任体系,进而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此外,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要具有一定计划性、有效性、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总结性的管理体系,从而有效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结论

由于社会因素、外界环境条件的种种制约,导致了煤矿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员工的安全方面培训还有待加强,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就要根据煤矿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观念,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提升,保证煤矿企业可以长久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旭东,等.内蒙古某老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4,3:171-173.

[2]张宇,等.浅谈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4:1807-1808.

[3]曾扬,余国辉.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其防控措施[J].低碳世界,2013,19:133-134.

篇13

1.1煤矿通风安全环境具有复杂性

煤矿井下空气质量复杂,在煤矿开采时会存在程度不同的破坏影响,而煤矿井下地质条件与内部物质二者综合作用,会造成热能、机械能和其它各种能量转换,形成程度不一的化学反应,对整个煤矿井下空气造成影响,特别是空气条件比较复杂的煤矿井会产生如N2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能够和煤矿井中的H2S、CH4等产生化学反应,甚至会产生爆炸等现象,造成井下作业人员程度不同的损伤,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对此,在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时应以高性能监测设备监测矿井下环境,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应注意防止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或不及时更新设备,确保监控所得数据准确,避免因各种不必要的因素造成误差,从而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提高煤矿生产整体安全。将通风安全和煤矿井下地质条件相结合,更新作业技术和作业设备,使通风安全管理全面、完整。

1.2煤矿安全生产布局存在不合理问题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目前发展情况看,煤矿生产中点多、面广、巷道长等特征普遍存在,未能实现集中生产,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通风安全的调节主要是借助挡风墙、过风桥等设施布设,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控制,若是在某一个环节发生安全管理疏忽,便会导致大量的漏风问题,会对整个矿井安全生产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对煤矿回采工作面风量及风流方向等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整个煤矿稳定性十分不利,继而造成温度急剧升高等问题,甚至引发瓦斯爆炸,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1.3对安全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煤矿企业更多是将关注的重心放在经济效益的发展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在保证煤矿正常运转和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中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重视煤矿通风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安全管理。在实际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作业中没有把安全生产要素同安全意识培训结合起来。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员工培训计划没有适应、结合煤矿安全生产,使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活力性、整体性不足,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实施。

2对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改进意见

2.1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中,风机和风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通风系统正常运作具有关键作用,因此,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需注意选择对应的通风系统。要做到通风系统合理选择,首先需选择风筒,以通风量、通风距离、通风方式、局部通风机使用条件、巷道断面为依据,选择即使在通风距离最大时仍然能够保证工作面所需要风量的风筒,保证局部通风机工况点的合理性。需强化管理长距离通风,选择30m或50m的长导风筒,从而减少通风阻力及接头处漏风,增加通风距离并减少通风电能消耗等。需注意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及检修,在局部通风机检查时需挂牌,从而保证局部通风机稳定、持续并安全可靠运作。加大对通风环境的监测力度,特别是对井下风流、粉尘及瓦斯浓度等变化状况的监测,需明确监测强度、参数危险值和测点密度等。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硬件环境的监测力度,保证设施设备的灵敏,尽量降低能量及有害物质的不良影响。为防止出现二次通风,保证通风可靠、稳定,应严格控制串联通风。应进行局部通风强化,尽量减少局部通风机无计划断电。在有局部通风机的区域,应安装瓦斯传感器,瓦斯传感器应带有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在瓦斯超出额定范围时,及时断开工作面用电设备电源,有效保证生产安全。

2.2建立并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相关机制

建立并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相关机制,照顾到每一个安全生产的细节,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建立起能够同煤矿企业安全运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法律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相应的通风安全管理责任人需承担的管理明细,以职责要求为依据细化安全指标,把通风安全管理指标详细到企业的管理人员、班组、作业人员身上,使管理体制完整,使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以作为依据。同时,还应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中瓦斯评价等内容的管理工作,对煤矿通风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分析、识别和预测,对煤矿开采中巷道建设、施工工艺、支架搭建等实施的安全方案进行有效评价。此外,还应实行义务保安制和安全责任制,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和救护工作,降低因较小的安全事故扩大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建立完善安全责任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管理运行的有效性、整体性,使煤矿企业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