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少儿古典文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少儿古典文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少儿古典文学

篇1

教师不时向学生介绍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点燃他们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激情;教师率先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经常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在学生身边树立可以亲近、便于模仿的典型来激励全体学生。

2.赏析片段

教师选择古典文学作品中益智、有趣且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或精彩片段,通过有声有色的讲述或朗读,以激发学生对文章或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3.悬念引趣

教师可以抛出一些与原著有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感人画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好奇心。

4.活动激趣

学生天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的兴趣,维持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收获。

5.展示成果

定期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的同时相互促进,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二、丰富书源,提供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保障

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我希望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想查的资料。”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古诗文世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应该是我们的追求。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为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作品世界提供必要的保障,让学生有书可读。

1.开放学校图书室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曾提出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核心思想为“读者第一”。而调查中,我们痛心地看到: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图书室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甚至无人服务;加上图书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图书室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因此,学校应设法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安排专人负责,让小学生可以天天借到书,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建设班级图书角

由学生自带图书,并订阅包含古典文学作品的报、刊,班级进行集中管理、借阅。学生在课间就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各班同时在班报开辟“读书角”“每周一诗”等栏目。学校还可以制定细则,评选“书香班级”,激励各班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

3.鼓励家庭购书、藏书

学校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分别向家长发放《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争取家长配合,将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学校定期组织家校共读交流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读书的热情,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读书活动。

三、循序渐进,指导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方法

1.制订计划

调查显示: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往往逮着一本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来引导,对小学六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2.指导选择

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不知如何选择读物。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各种节日及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的书:如古诗词,尽量选有注释和译文的;长篇古典名著,选青少年版或儿童版的;更要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掌握方法

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由于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不到位,仅有20.3%的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能认真抄录,偶尔写点感受与体会”,28.5%的学生“偶尔抄录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段落”,19.5%的学生“只是在书上写点字,划划线”,竟有31.7%的学生不做任何记录或圈点勾画。可见,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学校可以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安排半小时,并长期坚持下去。

(2)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就查工具书,边读边想,适当圈划,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大部头的书,教材中节选了部分古典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不应提过高要注,只要学生作走马观花的浏览,了解故事的大意即可。②品味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古诗词,则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感悟,并通过背诵、摘抄来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指导做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

可摘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可摘录名言、警句、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可摘录整篇文章,同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2)指导记录的方法

①批注笔记。②提纲笔记。③摘录笔记。摘录好词好句。④心得笔记(读后感)。⑤撰写古诗句研究报告(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就有此要求)。

(3)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

例如低年级以积累词语为准,中年级已欣赏好句为主,高级年则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悟。

四、讲究策略,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1.自我效能的策略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及坚持性。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自我要求、自我激励,更能使习惯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2.及时强化的策略

心理学家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连接的形成,其中强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两个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内因与外因的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五、活动促进,展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成果

1.诗文表演

诗文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①诗配乐朗诵,教师播放与古诗词有联系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配乐。②演唱古诗词,可以唱岳飞的《满江红》等已经有人谱曲的,也可以由教师配乐,指导学生演唱。③古诗词名句应用表演。古诗词不是古董,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名句盛传不衰,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恰当运用古典名句,一定会为口语交际和文章增色。

2.诗文图展

利用学校橱窗展览师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词的诵读。诗配画活动可以由每个班级定期组织。

3.古典文学作品故事会

让学生把平时从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寓言、古典名著、古典通俗小说中读到的故事,以及与古诗词有关的故事在故事会上讲出来,评出若干名“故事大王”。

4.读书心得交流会

学生们交流读书方法、体会、感受,互相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

六、改革评价,促使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良性循环

为了了解学生的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测评价。评价时必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1.制作整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

小小的袋中有他们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相关的录音带、照片,有自制的古典文学作品手抄报,有学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和获得的奖状等。

篇2

同样的,到了复旦中文系,老师比较多的也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讲授,剥离了文学最为本质的一些关乎社会、人类、生命的成分,俨然把文学上成了一门工具性课程。所以我才有时不无玩笑地对同学们说,如果坡上过中文系的课程,并以高分毕业后,可能再也写不出《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传诵千年的词赋了。

所以说,有了与我以往的同学们的横向比较和自身经历的纵向比较,我更加看重建平,想念在建平的求学经历,尤其是语文课。接下来,我打算按照时间顺序,逐一梳理高一、高二四个学期的我所经历的四门模块课程带给我的感受。都是一些很个人化的想法,可能不具有代表性,谨供您参考。

高一第一学期,是新闻方面的模块课程。我必须事先承认,刚走进建平时的我还是非常不喜欢语文课的,因为有了在初中时的无聊经历,我认定语文课就是那么回事,绝不可能在我的心中激起哪怕一丝一毫的涟漪。对我而言,语文只是一门需要通过考试的课程。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了高中语文的学习。可以说,建平语文新闻课程的讲授,为我打开了第一扇窗。它首先激起的是我对报章阅读的兴趣,这来源于老师在课程之初介绍的有关新闻业及其作品的常识性知识,这在以前的语文课上我闻所未闻。进一步,通过经典新闻作品的阅读,我开始关注日常新闻报道的内容及其背后所显示出的社会动因、心理动因,并认真地思考整个社会的运转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高一第一学期的随笔中,我对来源于报章杂志的社会现象的评论与分析,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内容。从此,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思考、分析与评论的习惯,或者说爱好,成为我自觉的生活方式之一,保持至今。

高一第二学期,是诸子百家的模块课程。古文以前是学了不少了,字词解释和语法现象也有一定的积累。但论起对先秦诸子义理的疏通、思想的阐释,是不大关心的。而建平的语文课,从诸子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之源流的深刻影响和对个人生命的哲学意义这两点进行阐发,同样令我眼界大开。恕我直言,大学中国哲学课的教授思路其实也基本如此,无非材料更丰富一些、挖掘更深入一些、与其他哲学领域在学术层面上的联系更紧密一些罢了。这门模块课程首先培养的是我对古文本身的亲近,不再是以往那种排斥或者说无所谓的态度,就像我的那些初中同学至今对古文抱的态度那样。有了亲近,自然就有了进一步关注的兴趣和动力,我很想知道在这些对我来说还显得有些艰涩的文字背后蕴藏着前人怎样的思考和价值取向,这样的思考对于历史和人生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从中汲取一些深刻的智慧,当然,古人没有让我失望。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的阅读态度的转变和深入研究的动力,来源于建平的语文课堂。

顺带提一句,记得当时的教学有一个走班制的操作模式,这个想法很不错。从老师层面上说,专攻一家可以让自己的精力更集中、研究更深入,向同学提供更多更精彩的想法;从同学层面上说,不囿于“一己之师”的言说,可以领略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思维方式,而且因为多少熟悉了其他班级的语文老师,也可以增进对整个语文年级组的亲切感,至少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是这样的。

高二第一学期,是有关《红楼梦》的模块课程。对于《红楼梦》,我以前是敬而远之的。根据惯常的介绍,我总误以为它的脂粉气太重,情节又似乎比较拖沓,不太有意思。但是后来老师上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后,我又一次惊异于这部著作字里行间渗透出的奥妙,再加上《红楼梦》前五回整体显现的一种浪漫神奇,又饱含人生苍凉况味的笔调,正与我当时开始的对于生活意义和道路选择的思考相契合,于是自然又是一口气读完。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深寓作者曹雪芹的身世感喟于其中的,所以阅读这部作品,为我提供了相当丰富的人生经历的参考。同时,我也为古典文学的魅力所折服,因为在此之前我的阅读兴趣多集中在外国文学上。道理说起来既简单又好玩,因为小孩似乎都有听故事的爱好,相比中国作家而言,我总觉得外国作家讲故事的水平要高得多,细节的铺排、情节的展开跌宕起伏,似乎中国同行难以望其项背。因而,在高二之前,外国文学名著我已看得不少了,但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尤其是古典文学,确乎刚刚起步。我有时也想,怎么就那么巧,偏巧是高二,我开始对于人生意义的大发现和大选择的时候,就碰上了《红楼梦》,让我在一开始就能站在一个相对比较高远和超脱的角度来看待现在与未来的生活,同时又发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和美感,加上此前对于外国文学的阅读积累,让我深觉文学实在是一个太美好、太有诗意的领域呢?未知也!

高二第二学期,是有关美学的模块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我来说那就更是恰如其时。往小了说,它教授学生如何在雕塑、绘画(陆张婷老师课程内容所及),诗歌、辞赋(张强老师课程内容所及),对联、园林(谢海颖老师课程内容所及)这些具体的文艺领域中去发现美的存在;往大了说,它就是在向学生传达着人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种思想观念于当时的我而言,不啻又是一片新天地。以寻美的眼光望去,我惊异于生活中存在着如此丰富的美的成分,既如此,“何时忘却营营”就应该不是一个时时困扰人类的问题了。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于此有了真切体会,而不仅仅是从字面上去记住它了。

(摘自《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程红兵/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标题为本刊所加)

言 论

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老师也在“教育”孩子,没有人在“倾听”孩子。其实教育最重要的是“知心”,“知心”是最重要的倾听。倾听真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让人获得智慧和尊重,赢得真情和信任。

―全国优秀少儿工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卢勤

中国的孩子在10岁以前最好就是边学边玩,如学点语文知识、学点1+1=2、学学涂鸦、学学毛笔字、锻炼团队精神这些更重要。中国人因为急功近利,开发孩子的智商太早了,过度开发,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后劲不足。现在中国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过度开发”。

篇3

“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文字和书籍的滋养,人生很可能就会营养不良,就会造成精神残疾。我参加工作后,依然不敢放松对书籍的喜爱。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类的专业书籍,我读得更多,读得更细。最近,我在读《中外教育名家思想》一书,书中选取了孔子、朱熹、陶行知、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20位在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理论的创生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名家,对他们的教育思想作出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全面的阐释。他们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对我的教研工作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事实上,我在教学和教研上取得的些许成绩,除了在实践中反思提升,更多的就是获益于一直以来对阅读的喜爱。

篇4

大学同学当年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颇有艺术才华,尤其是绘画才能令人刮目相看。她的女儿也是小小年纪便画得一手好画,听说已经通过了漫画的最高考级,开始进入素描学习了。对于素描,她的领悟和上手之快也常常令老师惊叹。

我听到这些,自然羡慕不已,不过也觉得理所当然:这孩子的遗传基因好啊!

没想到同学立即反驳我说,她自己当年并没有什么绘画天赋,只是因为性格内向,别的同学聚在一起玩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低头画画,时间长了,便熟能生巧,渐渐地画得好了。至于她的女儿,更是她用心培养的结果。她说,为了培养女儿对画画的兴趣,她买的各种绘画材料多达30多种;在她家,凡是女儿伸手所及的地方,都会有笔和纸躺在那里等着她。她强调说,为了一直保持女儿的兴趣,她只会创造条件引导她画,但对于她画的是什么,完不完整,像与不像,以及在哪里画,都从不干涉。她说,是保留完好的兴趣和完全自由的环境――而不是天赋――成就了她的孩子。

我懂了。当然,我并没有否认天赋的存在,只是明白了天赋也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什么叫天赋?其实,天赋本质上也是一种物质传承,它和所有其他的物质传承一样,是需要一点一点,甚至一代一代地去锤炼、去积累的。

篇5

1.形象教学法

幼儿的思维方式,0-3岁是直观行动思维,3-7岁是具体形象思维,7岁以上才逐步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面对幼儿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选用图画来开展教学活动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形象教学法,就是利用图示、图文等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进行教学的方法。

2.表演教学法

表演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分角色对故事进行模拟表演,再现情景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表演才能。

3.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幼儿通过阅读、游戏、学具操作、实验等来实现认知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4.叙事教学法

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路或理念,是近年来主要运用于外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叙述是人们认知和表达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讲故事、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和本质。叙事教学法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经典诵读,甚至是某些古诗的教学。这种讲述式教学不但让幼儿获取认知,启发心智,还实现了道德教育。[3]

三、学前儿童古典文学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为根据确定学前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为以下几方面:古典文学教育、传统艺术教育、传统节庆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等。本文着重探讨幼儿中国古典文学教育。

1.幼儿古诗教学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概括性和跳跃性等特征。特别是近体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在遣词造句中力求精炼,因此朗朗上口,节奏优美。幼儿诵读古诗能丰富他们的词汇,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能让幼儿在体味古诗的优美意境中,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得到情怀的熏陶,智慧的启迪,进而丰富和厚实幼儿的文学积淀。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对于幼儿来说,很多古诗他们都不能准确理解其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古诗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幼儿需求,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符合幼儿近期的发展和长远发展。从诗歌的形式上多选择绝句,特别是五言绝句。绝句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容易诵读和记忆。大班的幼儿可以学习一些律诗。从内容上来说,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如描写景、物的:《蜂》、《咏鹅》、《咏柳》、《风》、《梅花》、《望庐山瀑布》等;反映幼儿生活的:《村居》、《所见》、《小儿垂钓》等;与季节相关的:《春晓》、《咏柳》、《清明》、《小池》、《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雪》等。这些古诗语义浅显、用字自然、画面清新、意境美妙、感染力强。当然,在情景交融中让幼儿充分感受了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之后,还可以循序渐进地让幼儿感知一些浅显的道理。如《悯农》的学习让幼儿知道珍惜粮食,《观书有感》启示读书的重要性,让幼儿感知《赠汪伦》中朋友之间的友谊,《游子吟》中伟大的母爱,《示儿》中拳拳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幼儿在记忆力最强盛的时期,记诵大量的古诗呢?对倾向于写景抒情的诗歌,可采用形象教学法,以画面作为教学背景,把幼儿带入情景中,同时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用声及画吸引幼儿的听觉和视觉来学习古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而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孟郊的《游子吟》、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李绅《悯农》等诗歌,有明显的故事性,那么我们可以用故事法来进行教学。甚至还可以采用表演教学法,在幼儿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内容。这既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且能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2、幼儿经典诵读

经典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据,它也是几千年以来,我们民族屡遭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的纽带。但由于“五四”时期的民族科学启蒙对传统文化的解构,我们失落了经典。朱自清和闻一多两位老先生对经典失落非常担忧,朱自清1941年曾写过一本《经典常谈》[4],在序中他提出“经典的废止不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幼儿开始,从幼儿诵读经典开始,民族的核心价值须在经典的传承中得以体现。自1994年,王财贵在台湾推广“儿童诵读经典”教育运动后,在全球华人地区掀起了“儿童读经”风潮。1998年北京成立了圣陶实验学校进行分层教学,以期实现“必有大木出于深林,可望绝学继于诸子”。诵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是学习经典的一种有效途径,学习经典对幼儿思想启蒙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郭齐家教授曾在论文《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5]中阐述过“蒙以养正圣功也”等意义: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涵养心性,培植道德;培养倾听,锻炼表达;感受韵味,提升美感。中国历来重视“蒙学”,提倡幼儿读经。幼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的内容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有代表性的、历代广泛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近年来随着读经热的掀起,蒙学读物相继出版,特别是2012年4月由河北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张圣洁主编,十余位古籍专家、古典文献学者精心编撰,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启蒙精华读本”———《蒙学十三经》。传统的读经方式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现在某些学堂甚至还要穿汉服,跪着诵读。所以有学者提出对儿童诵读经典的质疑,认为是违反科学的复古倒退“闹剧”。[6]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价值不容置否,主要在于教育方法问题。不能让幼儿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经典,不能一味遵守那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能违背教育的初衷,要立足于幼儿本身,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法、直观法和口授法,这三种方法在诵读经典中仍然可行并行之有效,除此之外,情境法也很重要。

3.神话传说与幼儿教育

人类最早的故事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就是讲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符合幼儿阅读的心理期待。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传说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与幼儿的思维方式一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打破时空的限制上天入地,神话传说是符合儿童思维的文学样式。幼儿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准确把握世界,神话传说是开启儿童认知的一个有效途径。幼儿对世界的形成及自己的诞生充满着好奇,总有许多的为什么,给幼儿讲解“开天地”的神话传说就是用幼儿的眼光回答了幼儿的提问;给幼儿讲述远古祖先或英雄人物与自然作斗争的神话传说,有助于培养幼儿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机智灵活的品质。教师在讲述神话传说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的神话,对神魔鬼怪的描述要注意幼儿心理的承受力,不能使幼儿产生恐惧感,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其次,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讲述“沉香救母”的故事时可以让幼儿想象“宝莲灯”的样子和它的功能,大班的幼儿还可以试着画一个宝莲灯,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同学间相互交流。这样的神话传说教学设计,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通过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懂得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篇6

我们从来不高估好的影视作品对孩子的影响力。但如果有人跟你说让孩子看一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画片,他就会变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你肯定会觉得是说大话,吹大牛。但为什么孩子看一部家长认为“脏话连篇、有暴力情节”的片子就会看成坏孩子呢?这只能让人觉得是家长在找理由推卸责任。电视台播了一部有问题的动画片就联手要求电视台停播,如果你正好碰上了一个天天吵架、脏话连篇而且还动手打架的邻居,那你是不是要学孟母三迁?

除了看电视,其实孩子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读书,画画,弹琴,和小朋友玩游戏。更何况,如果嫌这部动画片不好,你挑一张健康百分百的优秀动画碟让孩子看就行了。我觉得当你的孩子已经把电视上的动画片当成成长和娱乐的主要渠道时,往往意味着这个家长的教育彻底失败了。生活中有无数比电视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的东西,家长因为偷懒或者别的原因选了最省劲儿的电视,这首先是家长的责任缺失。

于丹也是通过电视上的《百家讲坛》这个节目走红的。我不知道博士们的思维是怎么运作的,但是我知道一位朋友上初中的孩子是这样选择的。他听了于丹的讲座后对《论语》感了兴趣,他妈妈趁热打铁给他买了一堆讲《论语》的书,他翻了翻后,觉得于丹的书有点浅,不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有意思。瞧,于丹在一个中学生的眼中,只是一个引子,她引发的是对孔子和《论语》的兴趣。这就像抛出一个线头,大家可以攀缘而上,各取所需。

可是博士们呢?他们大费周章跨地区跨学校联袂起来抵抗于丹,也许真的是因为感觉到学术已经被于丹误读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眼中,大家了解、学习孔子和庄子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电视上《百家讲坛》里的于丹。

篇7

我们都喜欢创作,但不能让别人认为我们是在摆地摊似的玩草根文化,创作的价值是需要别人来肯定的。所以我们挑了昆明人群密集的正义坊来试胆,你愿意带着你的创意作品跟我们一起进城展示吗?一起验证一下,咱们昆明的市民是否能接受我们,喜欢我们!如果你愿意,请加入我们!

TIPS:从7月10日开始,在7月的每个周末进行摆摊挑战!

首届抚仙湖 云南原创音乐节/狂欢派对

参演乐手为吴虹飞、张浅潜、吴卓玲、达坡玛吉等。

门票为2天通票,已含禄充景区门票费用。

门票现场可抵用现金100元换购戴娜产品

门票麦田书店以及各酒吧有售

住宿自行预定,建议自带帐篷扎营在沙滩区,现场有帐篷出租

招募现场合作伙伴、创意集市、烧烤、酒水饮料、特色文化用品现场摊贩式售卖。

今夜肮脏的摇摆 LIMAN 2010昆明首演

来自中国北京,他的现场是Rock N Roll与DancingMusic的完美结合。在北京和上海,他与当地的众多著名PARTY都有密切合作。2008年LIMAN出版了个人全新专辑《Dirty Party》,在业界获得广泛好评。擅用高弹力节拍震撼舞者身体的MAN用他出色的现场表现,使得他近年来不断被国际大牌DJ指定为暖场嘉宾。

2010云南动漫创意艺术节

本届动漫节将借云南民族原创动漫设计的东风,旨在为我省动漫企事业单位搭建一个展示、交流、合作、贸易和发展的良好平台,为动漫人才的集聚和培养探索新的路子,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动漫产品盛宴及大众参与的机会。本届艺术节以促进我省民族原创动漫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在全国形成富有特色的云南动漫产业,使动漫产业真正成为我省创意文化产业的生力军为目的。展区分为:国际顶尖动漫艺术作品展区、展示展销区、COSPLAY表演区、游戏动漫体验区、2010青年音乐季表演区、艺术原创展示区、少儿涂鸦区。

资讯

抗洪抢险铁路挺起脊梁

篇8

我们从来不高估好的影视作品对孩子的影响力。如果有人跟你说让孩子看一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画片,他就会变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你肯定会觉得是说大话,吹大牛。但为什么孩子看一部脏话连篇、有暴力情节的片子就会变成坏孩子呢?从网上看到这次家长讨伐团的讨伐檄文,义正辞严,但首先觉得是好笑,我觉得这是家长在找理由推卸责任的一种方式。电视台播了一部有问题的动画片就联手要求电视台停播,如果你正好碰上了一个天天吵架脏话连篇而且还动手打架的邻居,那你是不是要学孟母三迁?如果孩子的班上正好有一个这样说脏话爱骂人的坏学生,家长们会不会联名要求学校开除他呢?家长有太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生恐自己的孩子受到坏的影响,其情可悯。问题是,电视动画片只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小情节,孩子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读书,画画,弹琴,和小朋友玩,稍大一点儿的还可以上网去玩游戏。更何况,如果嫌这部动画片不好,你挑一张健康百分百的优秀动画碟让孩子看就行了。我觉得当你的孩子已经把电视动画片当成成长和娱乐的主要渠道时,已经意味着这个家长的教育彻底失败了。生活中无数比电视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的渠道,家长因为偷懒或者别的原因选了最省劲儿的电视,这首先是家长的责任缺失。再一个就是扩大危害。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脏话和暴力这些不良因素除了电视之外还有很多渠道可以到达孩子跟前,家长的责任在于甄别和引导,而不是抡起大棒集体喊停,因为你无法关闭所有的不良渠道。

于丹也是通过电视上的《百家讲坛》这个节目走红的。我不知道博士们的思维是怎么运转的,但是我知道一位朋友的上初中的孩子是这样选择的。他听了于丹的讲座后对《论语》感了兴趣,他妈妈趁热打铁给他买了一堆讲《论语》的书,他翻了翻后,觉得于丹的有点太浅,不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有意思。瞧,于丹在一个中学生的眼中,只是一个引子,她引发的是对孔子和《论语》的兴趣,就像抛出一个线头,大家可以攀缘而上,各取所需。

可是博士们呢?他们大费周章跨地区跨学校联袂抵抗于丹,也许真的是因为感觉到学术已经被于丹误读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眼中,大家了解和学习孔子和庄子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电视上《百家讲坛》里的于丹。而且听于丹讲座的人都是一根筋,听啥是啥,都不咀嚼,不反思,更不对照别的版本解读。

上次有十博士联名取消圣诞节,梁文道曾调侃说他们读书读傻了。此次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无非是在集体起立证明原来读书真能把人读傻,傻到连一个中学生的判断力都不如。不过对比博士们反对的急切和真诚,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他们的生活中可能贫乏得只剩下电视了。

这一段由影视和网络联手掀起了一股明史热,打先锋的恰恰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如果按十博士的思维逻辑,明史学者和专家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抡起大棒,对这些走红的非专家学者大声喊杀。没想到明史学界的反应不是攻击而是积极认可,反省自我。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还表示,没让读者知道真正的明史,学术界应该反思。

影视教授于丹也像明史非专家一样,正在替文学教授们开坛论道,做着普及古典文学的工作,她不是专家,讲得也许有缺欠和疏漏,但她的意义和功劳不可否认。该反思的应该是那些罔顾常识抡起大棒的博士们。

篇9

具体来说,八十年代华文书的销售,以香港出版品所占比重最多,达 75%,中国为 20%,本地出版品也有 5%的份额。当时香港书在市场所占比例之所以那么高,主要是大众总公司就在香港,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香港书的主要销售出版社为香港三联、商务、天地、中华、明窗、万里、博益、皇冠、世界出版社及海滨图书公司等等;中国图书则通过香港出口。那时,新、马的华文书店不多,主要有上海、商务、远东、友联、学林、世界书局及大众书局这几家。

到了九十年代,情况有一些变化,台湾书的销售比例猛增,达 60%;本地书的销售情况也不错,达20%;香港和中国书的销售下滑,尤其是香港书,市场缩水比较多,仅剩15%的份额,中国书也只占5%。

这主要是因为1999年,大众书局在台湾设立采购办事处,从那开始台湾书成为新、马华文出版市场的生力军。随着业务迅速发展,大众在台湾的分公司于2003年注册成为大众国际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大众主要行销台湾特价书;九十年代中后期,正统的台湾书逐渐扩大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究其原因主要是台湾的出版品种类较多,素质较佳,内容也比较适合新、马市场,加之很多新、马国民都到台湾留学,台湾阅读口味也逐渐渲染了新、马。今天,大众已成为台湾书的最大出口商,为大众集团在新、马、港120家大众书局及分销网络提供台湾书。

现如今各地出版品在东南亚的市场额份情况是这样的,台湾书占40%;中国书30%;本地书和香港书各占20%和10%。中国书的占有率上升到30%,是因为中国出版品素质日渐精美,适合海外华文市场的内容也更加多元化。在2004年,大众集团与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 ――现代大众图书有限公司,专为集团在海外的零售及分销网络采购国内的中文书籍。

记者:在东南亚地区,哪些种类的书比较受读者欢迎?

周:华文出版品在新、马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华人,以人口数区分:新加坡有359万华人,马来西亚有600万华人。

关于哪些种类的书,我以三地的情况分别来介绍:

以中国书籍畅销的情况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类别:

生活类――卖得好的主要是瑜伽、手艺、妊娠、亲子教育等;5元小食谱也有不错的市场,例如广州出版社的《吃遍天下系列》卖出超过5万本,《我家迷你小食谱系列》也卖出近2万本。

文学类――由于本地卫星电视台ASTRO可以收看到央视第4台,所以百家讲坛的作家们也受到本地读者的认识,如易中天、于丹、阎崇年。另外,韩国浪漫小说由于包装精美及附送小礼物所以也非常受年轻读者的喜爱,例如作家可爱淘的作品,《狼的诱惑》、《局外人》等。中国民国时期的作家如徐志摩、鲁迅、张爱玲、冰心等都为本地读者熟悉;时下非常畅销的《鬼吹灯系列》(8本;天下霸唱著)也间接带红了作家南派三叔写的盗墓笔记,还有其它以盗墓为内容的系列,也深受读者喜爱。此外,新派奇幻武侠小说也渐渐地被本地读者接受,例如龙人所写的《灭秦》。古典文学如四大名著,由于念中文系的学生需要阅读,所以中国的简体版更适合本地市场。

医疗保健类――大陆出版的医药保健丛书最为专业与权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健康312经络锻炼法》,至今已经卖出超过8,000本。时下出名的中里巴人、曲黎敏、洪昭光、萧元忠都是中医疗法作品的畅销作家。

翻译文学――大陆出版品的翻译速度比台湾快,例如作家丹・布朗的作品,在两年前大陆已经把他所有的作品都翻译出版了,卖得非常好,他的所有4本著作都入围新加坡文学书10大畅销排行榜。例如《达芬奇密码》,去年新、马就卖超出7,000本,荣登新加坡排行榜的冠军;另3本《天使与魔鬼》、《骗局》和《数字城堡》也卖近8,000本以上。哈利・波特系列也已售出近2万本。

励志书――出版最多的,卖得好的有卡内基、犹太人、李嘉诚、陈安之等。其中,《人性的弱点全集》已经卖出超过上万本。

商管类――以外国翻译的著名企业家的书最为畅销,例如:巴菲特,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著名的外国版翻译也非常受欢迎,如《蓝海策略》、《世界是平的》、《货币战争》。这些作品也在大众书局售出超过6,500本。

少儿类――由于是简体字所以非常适合本地市场。主要受欢迎的是童话故事;少儿版的古典名著也非常受欢迎,尤其是《三字经》与《弟子规》,由于学校老师会鼓励学生买来当课外读物,所以书店都卖得不错。

工具丛书的话《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 也非常畅销,每年我们卖出的数量超过2,500本。

近年,中国出版许多图文并茂的历史丛书,例如《话说中国》,由于内容简单易懂,再配以大量的彩图,所以非常受到读者的欢迎。另外大陆出版的精装套装书(也称为大部头书),由于定价高,供货价低,所以非常适合当促销品。最畅销为百科类,例如《世界文化遗产》,《动物百科》等。

台湾书籍畅销的情况

台湾作家比较为本地读者热衷的有柏杨、杏林子、刘墉、张曼娟、吴若权、吴淡如;青年作家如九把刀、橘子、弯弯都有一定的市场。就类别来说:

生活类,如美容、瘦身、瑜伽、保健、食谱类丛书都非常受年轻一代的欢迎。欧阳英医师来马来西亚巡回演讲,他的作品在大众书局已经卖出超过1.6万册;林光常博士的《无毒一身轻》系列也卖出了超过3.2万本;作家杨绿茵以醋作主题的作品在新、马也非常受欢迎。

励志作家如戴晨志、吴娟喻、赖淑惠常受邀来马来西亚演讲,他们的作品在大众书局时常都会上畅销排行榜。何权峰及林庆昭的作品在新、马一带也有卖出佳绩。曾经获得台湾十大青年奖的“乞丐家庭”出身的成功人士赖东进,他的作品《乞丐囝仔》不单成为本地小学推荐的课外读物,到今天还是属于长销书,至今大众书局已经售出超过1.3万本。《秘密》在新、马也卖得满堂红,有畅销超过1.8万本的佳绩。

商管类别的书,台湾企业家如王永庆、严长寿等人的著作也有不错的卖况。外国著名企业家如巴菲特的作品深受本地股票投资者的深爱。罗伯特・T・清崎的作品《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也是长销书,大众书局已经售卖将近3.2万本。天下文化出版《长尾理论》已售出将近3,000本。《投资大师给女儿的十二封信》和《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近期都是新、马一带畅销书。

香港书籍畅销类别

风水命理丛书还是以香港的风水大师的作品最专业及权威,大师如李丞责、李居明、白鹤鸣、杨天命、麦玲玲等的著作都属于长销作品,近年崛起的苏民峰大师也随着他的电视节目在本地播出而红透半边天,所以他的作品都非常畅销,目前在大众书局累计的销售数字已经超过3.9万册。

通胜与运程书也是以香港的版本最受本地读者喜爱。每年大众书局都售卖超过1.3万本。

文学类――香港资深作家如倪匡、蔡澜、亦舒的作品都非常受欢迎,而畅销作家张小娴的作品更是畅销排行榜的长客;深雪的作品也吸引了一群“粉丝”的支持。

食谱类――因为港式菜肴非常适合本地的口味,香港的“汤”文化已深入本地家庭,所以这方面的食谱非常畅销。随着香港无线连续剧近20多年的深入民间,无线艺人所写的食谱也有一定的市场,如苏玉华、薛家燕、黄淑仪等。香港的海滨食谱种类最多,已经出版超过400种,在新、马也卖超过65万册以上。

武侠小说也以香港的武侠大师最受欢迎,如金庸、梁羽生、黄易等。他们的作品也多部被拍成电影与连续剧。

此外,香港出版的旅游书在新、马也非常受落,主要的出版社是郭良蕙新事业有限公司、Wow Media、知出版有限公司及经要文化。

本地书籍畅销类别

本地的华文出版品不及海外般蓬勃,出版的分类主要有:食谱、文学、时事、工具书、运程书、青少年读物及儿童读物。

最畅销的类别是食谱。主要的出版社包括:海滨出版(马)私人有限公司、名食谱出版社、Y3K美厨天下、壹间出版社One Publisher、Chang & Lam。本地出版的食谱销售率非常高,原因是口味和材料都非常地道,适合本地读者,价格也适合本地顾客的消费能力。

本地出版的儿童读物,例如: 《哥妹俩》、《小班长》、《KK小超人》也是非常畅销热卖的,其中原因是这类书籍都是以漫画的方式灌输道德教育概念给小朋友。

记者:在东南亚地区做中文书的销售,遇到的困难都有哪些?

周:困难来自四个方面:第一.盗版猖獗――在马来西亚,盗版的速度比书局的海运书籍快,价钱也便宜,这影响了图书的销售状况;第二.全民阅读风气欠佳。新生代频频上网阅读,因而影响图书销路;第三.书籍的价格日渐高昂,使读者无法负荷,买书成了一种昂贵的消费;第四.海外书籍会面对文化差异的问题,尤其是书名、用词、口语方面,例如:“奥客”、“白目”等等,新、马读者常反映不知什么意思。

记者:能否谈谈对华文阅读的总体看法?

周:因为新、马皆是多元种族的国家,所以都不是全民阅读中文。华文书只能销售给华人,而新、马的现况是华人社群中有一半国民的阅读习惯是非中文的。

但是,大众长期致力于推广华文阅读,为推广华文阅读做着自己的努力。诺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即大众集团子公司,目前发行新、马地区台近百家出版社出版品,发行遍及新、马两国主要城市。大众希望成为出版社与书店之间沟通的桥梁,为新、马广大读者们提供更多的好书,开创更优质的阅读文化空间。

篇10

连环画艺术的成熟是与一大批著名连环画家的成熟分不开的。许多画家的名字与连环画的辉煌联系到了一起,如: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贺友直等。正是这样一批画家对连环画创作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才使得连环画本身成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成为了中国图书宝库中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

由于连环画成为全民的读物。它所涉及的题材也包罗万象。古典文学名著题材、神话传说题材、中国历史题材、革命战争题材、“”题材、外国题材等都有涉及。连环画实际上已成为形象化的历史演义、形象化的故事传说、形象化的百科全书。

连环画的辉煌是与时代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影视文化空前发达的今天,连环画的市场空间已经被挤占得很窄小了。当一种文化载体成为历史的时候,它的现实价值降低,而历史价值上升;它的使用价值降低,而它的收藏价值上升。连环画便是这样一种文化载体。现在我们都用电脑排版印书,不再用木刻活字印书了,现在木刻版书籍的收藏价值就上升了,一册木刻宋版书现在一般都在一百万元左右。国际市场对图画类图书更加推崇,美国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曾拍卖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的《美国鸟类图谱》,成交价达880万美元!

2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连环画在收藏市场上成为新宠是近几年的事情。在短短的几年中,连环画中的许多品种已上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连环画收藏队伍呈现陕速扩大的趋势。在受过连环画熏陶的10亿中国人中,许多人都对连环画怀有亲切的感情,可以说他们是连环画收藏队伍庞大的后备力量。

2008年,收藏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骤然降温,但精品连环画价格依然坚挺。目前,许多老版连环画的市场价已经是原定价的上万倍,甚至数十万倍。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最受关注,《西厢记》(王叔晖绘)、《屈原》(刘旦宅绘)、《渡江侦察记》(顾炳鑫绘)、《白毛女》(华三川绘)等历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及名家名作,更是备受追捧。近年来,连环画还走上拍卖舞台并屡屡拍出高价,如一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成色新的套书《前后汉演义》以万元成交,一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品相题材均好的连环画也每每以数千元成交。“特别是套书、孤本,几乎没有受什么影响,有的精品还是一本难求。”一位资深藏家说。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图书市场的关注。近年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社纷纷再版重印连环画,其中一些优秀的再版连环画因印数少、制作精良、限量发行,也具有极大的增值空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红东周》短短一年时间价格就已翻番。

连环画原稿更是人们追捧的对象,程十发的一部连环画原稿,拍卖成交价高达1100万元。连环画的升值潜力,吸引了一批投资者加入,在不断推出的众多再版书里寻觅尚未被挖掘和值得投资的精品。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再版书将在连环画收藏市场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再版书价格低廉,发行量特别小,最多的不超过四五千册,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3

篇11

近50年来,以中华书局《全唐诗》标点本、《全唐诗外编》、《全唐诗补编》为标志,大批唐诗整理、选注和欣赏本问世,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唐诗选》 、刘逸生《唐诗小札》等,而萧涤非主编《唐诗鉴赏辞典》的问世,则将唐诗鉴赏热推向。岳麓书社《唐诗三百首新编》、山西人民出版社《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 、复旦大学出版社《唐诗三百首全解》 、文化艺术出版社《增订注释全唐诗》 、浙江文艺出版社《唐诗选注》,更是普及与提高兼顾之作。然而,综合体现大众视角、学术视角、文学视角和现代视角的,还是王兆鹏等人的《唐诗排行榜》(中华书局2011年版)。

《唐诗排行榜》运用统计学、传播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等指标,测评出从唐代至今最有影响力、最受关注的39位诗人创作的前100篇唐诗,见表1。

表1 《唐诗排行榜》中的前100名唐诗

排名 作品 作者 排名 作品 作者 排名 作品 作者

1 黄鹤楼 崔颢 34 锦瑟 李商隐 67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5 寒食 韩? 68 长安秋望 赵嘏

3 凉州词(黄河远上) 王之涣 36 石头城 刘禹锡 69 山行 杜牧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37 鹿柴 王维 70 鸟鸣涧 王维

5 登岳阳楼 杜甫 38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71 凉州词(葡萄美酒) 王翰

6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39 赤壁 杜牧 72 山石 韩愈

7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4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73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41 旅夜书怀 杜甫 74 兵车行 杜甫

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42 马嵬 李商隐 75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10 蜀道难 李白 43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76 从军行(青海长云) 王昌龄

1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44 蜀相 杜甫 7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2 枫桥夜泊 张继 45 望蓟门 祖咏 78 长安春望 卢纶

13 终南山 王维 46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缙? 79 晚次鄂州 卢纶

14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 王昌龄 47 独坐敬亭山 李白 80 野望 王绩

15 登高 杜甫 4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81 贾生 李商隐

16 泊秦淮 杜牧 49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82 终南望余雪 祖咏

17 江雪 柳宗元 50 隋宫(紫泉宫殿) 李商隐 83 将进酒 李白

18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51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岑参 84 秋兴(玉露凋伤) 杜甫

19 乌衣巷 刘禹锡 52 春宫怨 杜荀鹤 85 登楼 杜甫

20 滁州西涧 韦应物 53 望岳 杜甫 86 月夜 杜甫

21 夜雨寄北 李商隐 5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87 北征 杜甫

22 燕歌行 高适 55 逢入京使 岑参 88 过香积寺 王维

23 琵琶行 白居易 56 春望 杜甫 89 竹枝词(杨柳青青) 刘禹锡

24 观猎 王维 57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90 从军行 杨炯

25 出塞 王昌龄 58 闺怨 王昌龄 91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26 过故人庄 孟浩然 59 终南别业 王维 92 春夜喜雨 杜甫

27 长恨歌 白居易 60 无题(相见时难) 李商隐 93 送魏万之京 李颀

2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61 江南春绝句 杜牧 94 早雁 杜牧

29 石壕吏 杜甫 62 春晓 孟浩然 95 雁门太守行 李贺

3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63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96 行经华阴 崔颢

31 静夜思 李白 64 商山早行 温庭筠 97 秋登宣城谢?I北楼 李白

32 咸阳城东楼 许浑 65 使至塞上 王维 98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33 山居秋暝 王维 66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99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100 羌村(峥嵘赤云西) 杜甫

资料来源: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著《唐诗排行榜》(中华书局2011年9月版)

诚如王兆鹏先生所言,给文学作品排座次、定甲乙,并不是当今才有的时尚,而是古已有之。至少从唐代起,宫廷和民间就常常举行诗词竞赛。而杜甫《戏为六绝句》之“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排行榜。[3]虽然作者早就言明,排行榜只能在相对意义上说明问题,而不能说排名前列的作品的价值意义比居后的作品高,[4]但《唐诗排行榜》出版后,还是引起学术界和读者的争议。[5]争议的焦点是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在古代文史领域的应用问题。其实用定量方法研究古典诗词,并非自《唐诗排行榜》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的多元交叉是时代趋势。笔者认为,争议大多揭示的还是对唐诗理解、欣赏的差异,显现出认识、赏读唐诗的新维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尚传播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电影:现代艺术之林的常青藤

电影诞生仅有一百多年,与音乐、舞蹈、诗歌、绘画、雕塑等古老艺术相比,还十分年轻,但却是最有魔力的艺术门类。从无声短片到有声巨制,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宽银幕到环幕、从影院到院线、从电视电影到数字电影,从3D到4D,是现代艺术之林之中名副其实的常青藤。

唐诗题材在当代表演艺术中也不鲜见,如话剧和电视剧《李白》、电视剧《诗圣杜甫》、纪录片《唐韵》《杜甫》等,甚至有人认为唐诗影响了世界电影:以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和岑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启发了约翰福特等一大批西部片导演;连詹姆斯卡梅隆也通过《泰坦尼克号》致敬了白居易,此片将《琵琶行》的故事颠倒性别重讲了一遍。[6]

微电影是指在新媒体时代,为契合现代人碎片化的休闲时间和收视需求,“微规模”制作(较于传统电影投资少、制作周期短)、“微平台”(互联网、手机等多媒体移动视频平台)播出、“微时长”(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三四十分钟)放映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7]微电影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电影解放,它使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可能。

微电影与“微”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摄影、微支付、微社区等。有研究指出,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成长在近五年,相关研究从近两年开始,但其初始形态 2002 年便已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8]2011年以来,国内微电影每年都以数千部的规模在互联网播出。

主题是一部微电影的灵魂,它作用于人的心灵。“优秀的微电影一定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反思在里面。真、善、美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最高理想,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指向”。[9]唐诗极丰富的情感主题跨越时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可成为后工业“微时代”心灵的晴雨表。

实际上,运用网络传媒手段(主要是动画)传播唐诗起步较早,如《新编唐诗三百首》(少儿动画版),每集2分钟左右;《少儿动画唐诗》每集一般不超过10分钟,而系列动画片《唐诗故事》,则是从一百多位诗人的一千多首诗中,选取十几首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名篇佳作进行创作,但严格说,这些视频短片还不属于唐诗微电影层次。

三、经典:“唐诗微电影”再创造

(一)唐诗微电影项目的背景

2013年5月,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正式上线开播;6月,大型公益性传统文化普及项目《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以下简称“唐诗微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启动;9月,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教育与微电影发展论坛”在武汉召开;12月,唐诗微电影之《春风吹又生》、《悯农》、《游子吟》、《梧桐影》、《斜风细雨不须归》、《凉州词》在河南省济源市开拍。2014年4月,《离梦杳如关塞长》、《天街小雨润如酥》在四川省三台县完成拍摄。

唐诗微电影项目甄选初、盛、中、晚唐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每集长度大约15分钟。见表2。

表2 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片目

集次 微电影 唐诗 集次 微电影 唐诗

1 李世民/疾风知劲草 赐萧?r 55 卢纶/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2 卢照邻/万古催残君炬知 行路难 56 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 闺情/听筝

3 杜审言/今春花鸟作边愁 渡湘江 57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 春夜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4 李峤/千里照相思 送崔主薄赴沧州 58 李益/别来沧海事 喜见外弟又言别

5 骆宾王/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 59 孟郊/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6 王勃/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0 孟郊/谁言寸草心 游子吟

7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 题滕王阁 61 陆羽/千羡万羡西江水 六羡歌

8 宋之问/劳者自为歌 渡汉江/旅宿淮阳亭口号 62 武元衡/春风一夜吹乡梦 春兴

9 陈子昂/今日狂歌客 渡荆门望楚 63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思

10 陈子昂/岁华尽摇落 感遇 64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1 沈?缙?/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 65 韩愈/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

12 贺知章/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 66 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 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 67 柳宗元/骚人遥驻木兰舟 入黄溪闻猿/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14 张说/天歌起大风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68 柳宗元/江流曲似九回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重别梦得

15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望月怀远 69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江雪

16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 70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

17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登鹳雀楼/凉州词 71 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 西塞山怀古

18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72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 竹枝词

19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宿建德江/春晓 73 白居易/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0 孟浩然/待到重阳日 过故人庄 74 白居易/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21 李颀/雨雪纷纷连大漠 古从军行 75 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兰 忆江南

22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 从军行七首 76 白居易/来如几多时 暮江吟

23 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塞/芙蓉楼送辛渐 77 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24 王湾/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78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 大林寺桃花

25 王维/空山新雨后 山居秋暝/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79 李绅/锄禾日当午 悯农

26 王维/客舍青青柳色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80 薛涛/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友人

27 王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观猎 81 薛涛/同心莲叶间 池上双凫/寄赠薛涛

28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82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离思五首其四

29 李白/日月照耀金银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 83 元稹/莺藏柳暗无人语 古艳诗二首其一

30 李白/惟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 84 贾岛/僧推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31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 85 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 寄韩潮州愈

32 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86 崔护/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33 李白/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87 李贺/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

34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 赠汪伦 88 李贺/蓝溪水气无清白 老夫采玉歌

35 李白/炉火照天地 宿五松山下荀温家/秋浦歌 89 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凭箜篌引

36 李白/我歌月徘徊 静夜思/峨眉山月歌/月下独酌 90 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 题金陵渡

37 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 别董大 91 卢仝/乘此清风欲归去 七碗茶歌

38 高适/男儿本自重横行 燕歌行 92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

39 刘长卿/风雪夜归人 长沙过贾谊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3 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清明

40 杜甫/会当凌绝顶 望岳 94 杜牧/天淡云闲今古同 题乌江亭/赤壁/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41 杜甫/尘埃不见咸阳桥 兵车行 95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

42 杜甫/城春草木深 春望 96 杜牧/多少楼台烟雨中 过华清宫三绝句/江南春

43 杜甫/暮投石壕村 石壕吏 97 温庭筠/水中莲子怀芳心 苏小小歌/杨柳枝

44 杜甫/与君永相望 新婚别 98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

45 杜甫/好雨知时节 春夜喜雨 99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46 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00 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47 杜甫/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其一 101 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乐游原

48 杜甫/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02 贯休/万叠仙山里 怀武僧

49 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 碛中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03 罗隐/三千年后知谁在 自谴/蜂/黄河

50 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4 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

51 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105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台城

52 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 宫词 106 杜荀鹤/零落岸边芦荻花 溪岸秋思

53 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107 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不第后赋菊

54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 108 吕岩/今夜故人来不来 牧童/梧桐影

唐诗微电影项目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36部。有的作者被摄制为多集,突出者如第一单元李白9集、第二单元杜甫9集、第三单元白居易6集。就每一集言,1集1首是主流,但也有1集含二三首的情况。多位著名演员参与影片演出,并有108位著名书法家、画家为唐诗挥毫泼墨,108位作曲家为唐诗配乐谱曲,108位歌唱家来演唱。希望通过这种“诗、书、画、情、景交融,视频、音效声情并茂”的方式,打造出一个立体高端的文化产品。那么,与《唐诗排行榜》有哪些关联呢?

(二)唐诗微电影的经典选择

1.从著名诗人选择看

《唐诗排行榜》前10名作者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杜牧、孟浩然、王昌龄、刘禹锡、白居易、岑参悉数入选“唐诗微电影”,诗人群体有所扩大(由39人到58人),特别是薛涛的选入,打破了女诗人的缺席,具有重要意义。但《唐诗排行榜》第一名《黄鹤楼》却未入选,况且“唐诗微电影”中崔颢一诗未选,而在《唐诗排行榜》崔颢有2首入选。其他如常建、许浑、韩?、祖咏、赵嘏、王绩、杨炯、司空曙8人,“唐诗微电影”亦无作品。难道正应了王兆鹏先生所坦言,《唐诗排行榜》数据肯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参考性的答案。

文学经典有“恒态经典”和“动态经典”之分,具有典范性、原创性、思想性、可读性、长效性、包容性特征。[10]唐诗微电影增加了在唐代不能算作文学史上著名诗人的李世民、黄巢、吕洞宾3人的作品。平心而论,好处是范围更广,更符合大型文化普及项目的要求;坏处是恐怕会引起唐诗经典的误读,有伤文学经典传播本义。

2.从经典作品选择看

与《唐诗排行榜》相比,“唐诗微电影”108部演绎136首作品,容量增大。除了上面提到《唐诗排行榜》9诗人未选和同选作品之外,即使是同一作家的作品,选择篇目也有不同。如《唐诗排行榜》前10名中,第4名《登岳阳楼》(杜甫)、第7名《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第10名《蜀道难》(李白)就未选入“唐诗微电影”。这与我们日常读唐诗的感觉不太相符,从这一点来说,“唐诗微电影”在经典作品选择方面亦有偏颇。当然,从大众传播角度来说,“唐诗微电影”更侧重对故事和情节的关注,在实际运作中,可能促使其牺牲诗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时尚:美丽中国路上的小橘灯

(一)唐诗微电影的时尚表达

从审美形式看,读图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的转型和新兴媒体的强势,使唐诗微电影用现代手段创新唐诗阅读方式,更适应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映需求,成为创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典范之举。

从内容表达看,唐诗微电影播出时增加文化学者、国学大家、执行导演、吟诵嘉宾和访谈等内容(加上15分钟核心视频,总长度为45分钟),帮助观众进一步加深理解,更加丰富了唐诗微电影的思想和内容,也能在浮躁的社会氛围里让更多人接触和接受唐诗。[11]此言不虚。

(二)美丽中国路上的小橘灯

唐诗不仅是唐人一代的诗歌,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缩影。千年以来,唐诗经典呈现的是一条选本传播、书画传播、音乐传播、影视传播、网络传播的进程图。布鲁姆斯说:“没有经典,我们会停止思考。”[12]唐诗微电影,在观照传统文化资源的景观里,可谓美丽中国路上的小橘灯。

篇12

2.误读:经典诵读内容过于随意之为

对经典诵读的对象不加选择与过滤,认为“古”的就是“经典”的。在读本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局限于古代儒家的东西,这些读本里面还包含了陈旧、落后的东西。如不考虑诵读文本是否符合孩子年龄、兴趣特点,把经典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学生容易受消极东西的影响。

3.硬读: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强制诵读

经典诵读发展得如火如荼,有部分诵读却是置儿童的兴趣、需要于不顾,呈现给儿童的都是成人世界的经验。成人成了儿童的“侵略者”,听由儿童机械识记、鹦鹉学舌,鼓励学生甚至催逼学生死记硬背,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不利的。

4.底薄:教师自身古典文学底蕴单薄

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学生生涯便缺少传统文化的浸润,古今诗文底蕴不厚。走上教学岗位以后,能够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加强经典文化积淀的人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经典熏陶,教师也只能是“拿来主义”了。

二、出路:儿童经典诵读的优化策略构建

1.梳理适合的诵读内容

筛选。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教师们首先要筛选出值得孩子诵读的经典。对少儿的教育,除儒家之外,要兼顾道、法等诸子各家以及其后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章,立足于世界文明,择取最优秀的经典文章。还须考虑到:孩子是现代的人,故在经典内容的选择上应更趋向于现代的、经典的东西。

精选。为了不过多地占用孩子向生活学习的宝贵时间,妨碍他们形成和掌握生活的兴趣、态度和经验。在筛选出的经典诵读内容中,教师们需努力精选出一部分有用、适合孩子的经典诵读,内容力求精炼、典范。

2.实施有序的诵读框架

有量。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不只着眼于经典诵读工程专用教材、经典名言及唐宋诗词,更多的是把目光指向优秀的外国诗文和五四以来的诗文,选择一些富有儿童情趣,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易于被儿童所接受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最后确定主要诵记内容: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词文篇目,《三字经》等六部经典中节选部分适合孩子们诵读内容,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儿童诗歌美文。

有序。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诵读内容安排遵循由易到难原则。如:低学段孩子侧重浅显的儿歌、韵语,朗朗上口的小诗。高学段学生属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除选择典范的语言模式及语言素材外,增加部分稍有难度的宋词及国外经典散文与诗歌。

有质。每个年段的老师,从优秀的诵读内容中挑选出适合本年段孩子年龄特点及阅读兴趣的诵读内容,列成一份书单,给每个孩子。除必读必诵的内容外,再推荐一部分略诵读内容,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诵读。可借助班级读书会,在大家同诵一本书中,指导孩子做批注,交流诵读成果,以达到质的保障。

3.形成本土的诵读机制

机制建立是保障诵读有效性的关键,对此,在立足本土实际的基础上,教师们先后探索并建立了相关的诵读机制。

1.学校诵读机制

孩子的经典诵读大多数在学校完成的。如何给孩子创造浓厚的诵读氛围,这就需要学校相应的诵读机制。

热化诵读氛围。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名人名言、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同时建立班级自身特色,有班级图书角。

明化诵读时间。教师们把经典诵读纳入到课程计划。在时间安排上,孩子集中注意力有限,因此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语文老师利用早上的早读课进行诵读,中午读报课用来背诵。每天诵读内容,学生按学号轮流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会诵背的同学到小组长那背诵。一日一日地背诵,孩子们往往会随记随忘,教师们就要为孩子做好“诵读回炉”――两周一堂的班级诵读会,进行诵读内容展示,展示中巩固先前的成果。

优化诵读方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教师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份解读的尊重。当出示要求背诵的文本时,先利用适当的手段让学生粗粗理解文本的内容,再反复熟读成诵。让孩子头脑中有意象,可以让孩子根据下文的注释,也可以听听同学的理解,只求帮助诵记,意思不做深入理解。这种背诵方法较之于“素读”有所不同:“素读”是我国私塾先生为了获得诵背效果,偏面采用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诵记方法枯燥、乏味。而笔者倡导的:有意象在先,诵记在后,这是一种能快速而又较长时间记忆的诵读方法。现今孩子接受信息渠道太多,他们脑子对信息的接受选择性相当得大,如果现在还是用“素读”法诵记,只会让孩子记得快、忘得快。

强化诵读形式。诵读初期,完全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每天由教师安排十分钟领读,让孩子静静跟读,激起孩子诵读的欲望;中期,让孩子轮流上台主持每天早上的诵读,让孩子一个接一个诵读下去,诵读完即可。后期,让孩子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让诵读成为自觉,让运用成为自然”,每两周一次的主题诵读会,丰富形式给予孩子展示的舞台。

精化周一引领。在每周一的红领巾广播中,增设主题诵读栏目。分年段进行古今中外诗词主题诵读栏目,引导学生诵读方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如:以事物为主题的宋词、诗人为主题的古诗、现代儿童诗等等。

2.家长导读机制

发倡议――周周给孩子两小时:倡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来,每周只需花两小时在孩子身边,聆听孩子品读美文,必要时督促、指导孩子诵读。

评表现――月月给孩子两种分:如果孩子学习较费劲,诵读能力不强,家长尽量在开始诵读的时间里,在旁边督促一段时间后,孩子养成习惯了,再放手孩子诵读。家庭一个月打一次分:成果分10,态度分5分。

支点子――年年给教师两封信:诵读中鼓励家长随时根据自己孩子学习能力,调整诵读量。做到与孩子商量、与老师沟通,用书信形式适时给学校一些可行的选择建议。一学期向家长接收两次信息。

立信心――时时给孩子两句话:最重要的一点,提倡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哪怕孩子今天的诵读不在状态,也无须斥责,告诉孩子:一、你今天又坚持诵读了,真好。二、明天认真一些,又会积累不少。

3.教师培训机制

其一,利用教研组例会,组织语文老师学习诵读,制定年段诵读内容,探讨诵读策略与收获。这样既有利于语文老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又有利于对整个诵读活动的深层次的了解与改进。每学期开展一次“诵读”推进会。

篇13

文字的芳香之旅

有评论称田晓菲今年出版的《赭城》是国内盛夏书市的一股清泉。赭城是“阿尔罕布拉”(Alhambra)的意译,它来自阿拉伯语的“al-Qalat al-Hamra”,意即红色的城堡。它坐落于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是“一座独立于格拉纳达的皇城,一系列依倚山势迤逦起伏的宫殿与花园,一处融合了自然风景的美丽和浪漫悠久历史的建筑奇观”。它古老沧桑的容颜吸引了无数朝拜者。赭城的魅力,还在于它是一座用文字筑造的城池,在300年来的欧美文学中,激起了众多作家与艺术家的想象。

建筑在纸上的田晓菲的《赭城》是一部游记,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的游记”,因为里面穿插着对西班牙文学,特别是阿拉伯-安达露西亚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两年前,田晓菲在赭城,因为揿错了数码相机的按钮,西班牙之行中拍摄于塞维拉的60多张照片昙花一样凋谢。于是,她用文字构筑了一座《赭城》,一座永远存在于记忆中的梦中之城,一座美轮美奂的想象之城。

比较起当下喧嚣的图书市场来说,这确实是一部让人沉浸的书,既是在文字上进行的地理旅行,又是一次文学的游历,田晓菲带我们穿梭于历史与现实,揭示不朽之美、旅行之美、建筑之美、文字之美。正是由于读这本书,引发了本刊记者对她的创作和生活的越洋采访。

其实,此书之前,田晓菲的《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秋水堂论金瓶梅》等作品,也都在学界读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特别是她对《金瓶梅》的解读,从金瓶梅中读出“慈悲”二字,显示出她中西方宽容的更广阔的视野。她把《金瓶梅》比作“一枝倒插的梅花”:很多读者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枝干,那丑陋的,不体面的所在;而深藏在瓶底的梅花,却无端地浪费了它寒气逼人的芬芳。自问世以来,《金瓶梅》在主流话语圈就被当成一部,少儿不宜,成年人也读得遮遮掩掩。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田晓菲在《金瓶梅》中读到了慈悲与宽广,她认为《金瓶梅》是一部真正的:少年人处世,什么都看作黑白分明,这样的纯粹,无法持久,也缺乏对人性的了解和同情。她说,“一个读者必须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能够直面其中因为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无论是语言的,是身体的,还是感情的”。接受本刊采访时,她正忙于给《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收尾,中华书局即将出版这本书,其英文书稿已于2005年出版,这同样是令人期待的,她的作品总是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下面不同寻常的美丽,读她的文字,也总是一次次的芳香之旅。

在授课之余,这样丰盛的创作实在令人惊叹。作为诗人,才情在田晓菲的生命中自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她本人对此的理解却实在出人意料:我认为对一个学者最重要的是勤奋。她举例说,她跟丈夫宇文所安(即Stephen Owen)工作起来都是很投入的,“我们每天都工作10-12个小时,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觉得一天很浪费。”“我和所安都喜欢扎实的基础,进行大量资料考证,然后结合深刻的视角、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这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知识的积累,如果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潜心学术,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才华加勤奋,两人在比较文学界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就不足为怪了。

提起田晓菲也不能不提到她的先生Stephen Owen,宇文所安的是他的中文名字。宇文所安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与田晓菲是同事,著名汉学家,在中美比较文学界享有盛名。

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历程之后,两人终于结为百年之好。“我们都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知音,这真的是一种缘分,我们有共同的兴趣。”田晓菲的《赭城》扉页上写着:“这部书,我把它献给所安:我的旅伴。”而宇文所安在为她的《秋水堂论金瓶梅》所写的序言《绣像本〈金瓶梅〉的慈悲》中,也可以读出两人精神上的接近。感觉到他们的默契与理解,以及共同的学术追求。

面对这些著作,面对她取得的成绩以及人生态度,也许你觉得没什么,但想到她的年龄,这样一个年轻的学贯中西的学者,能够在这些领域都有如此丰富的积累,你会相信,她还会带给我们更好的作品,更大的惊喜。

只有时间真正能检验一部作品的质量

《华人世界》:您对少年成名应该有很深的体会,少年成名对您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田晓菲: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曾经在日记里写下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怎样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但是,这些问题里并不包括“怎样成为一个名人”。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这两者是很不同的,而且我觉得前者比后者重要得多。

小时的出名不是我自己追求的,因此,当时就把这些看得很淡,也常常对“出名”之后必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感到厌烦。但是作为孩子,身不由己,又能怎样呢?是的,出名可以带来一些机遇,但是归根到底,这些比起人生真正重要的东西来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把这件事做好,在其中得到乐趣。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尽可以任其自然,早成名晚成名都没有关系:这一点做不到,一时的声名也终归会因为没有坚实的底子而成为过眼烟云。

在我看来,终生保持对生命的欲望、旺盛的创造力和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比三五年的辉煌困难得多。如果一个人在十几岁、二十几岁时写了些一鸣惊人的东西,后来就黯淡下去,终其一生都被这些青少年时代的作品所定义,那么,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作家,都是很悲哀的。

《华人世界》:感觉您现在更多的身份是学者,平常还写诗歌吗?诗人与学者应该是两个非常不同的身份,能游刃有余出入其间的人并不多。读您一些作品,如《赭城》,字里行间都可以感觉到诗情的流露,可以说诗人才情对学术是非常有帮助的,但系统的学院的文学训练,对您的诗歌创作是否会有干扰?

田晓菲:我还写诗,将来准备结集。我也会写其他种类的东西。我其实不太喜欢“身份”的说法,“身份”好像传统戏剧中的角色:老生就是老生,花旦就是花旦。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个欲望与爱好都很多的人来说,这些身份和角色的限制性太强了。而且,这种身份限制其实是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专业化”的产物―很久以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一个人可以同时是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历史学家、诗人、画家,这些我们现在看来互相矛盾的“身份”,曾经都可以完美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那么现在也还是可能的。诗歌确实需要想象力和灵感,但学术研究同样需要想象力和灵感。哪怕身为一个鞋匠,要想做一个出色的鞋匠,想象力都是至为重要的。而诗人、学者和鞋匠,没有本质的不同。

《华人世界》:您在哈佛东亚系具体教授什么课程?创作和教学在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各有多少?

田晓菲:我教授的研究生课以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六朝文学为主,同时也教授少量现代文学与文化的本科生课。

哈佛在美国有一个不幸的名声,就是教授不太关心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学术研究,这实际上是很错误的想法。也许个别系、个别老师是这样,我做学生时,也确实遇见过这样的教授;但是大多数教授都对学生非常尽责,现在我身边的同事们就都很关注教学,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学生身上花的时间非常多。我们在学期当中,所有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教书、学生以及参与各种系务上,完全没有时间顾及其他。寒假又很短,只有到暑假和休学术假时才有机会做研究、写东西,所以这些学术假对我们来说实在是非常必要的。

《华人世界》:谈谈您的先生宇文所安吧,你们两人的名字有什么典故吗(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您身在美国,用中文和英文写作,思考时用哪种语言呢?您的先生是美国人,平常有没有文化差异方面的尴尬?

田晓菲:我喜欢庄子,特别是庄子的《秋水》篇。宇文是北魏的鲜卑姓氏,和我先生的英文姓氏发音相近;“所安”来自《论语》里的一段话,孔子说,观察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段话是我先生很喜欢的。

我很少注意自己平时用哪种语言思考,也许是用一种“混合语言”吧?有些概念没有办法容易地翻译成汉语或者英语,只有在这些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用汉语或者英语想问题。

我和我先生没有感到过文化差异。一方面,他浸润于中国文化数十年,而我也在美国生活了十七年之久;另一方面,两个相爱的人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具体的、独特的个人,而不是一个“外国人”。比如我们的同事包弼德,曾经有人请他谈谈对他和他太太的“跨文化婚姻”有什么想法(包是美国人,他太太是日本人),包一时愣住了,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原来我和我太太是跨文化婚姻!”就因为平时根本没意识到和太太有“文化差异”的缘故。其实,这才是人类最理想的交际状态:也就是说,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一个美国人”、“一个中国人”,等等。不过,这恐怕只能是理想而已。

《华人世界》:您把《金瓶梅》比喻为“一枝倒插的梅花”,您可以再谈一下这种比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