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有机农业市场规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有机农业市场规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有机农业市场规模

篇1

2月10日,《2016年世界有机农业年鉴》在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据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有机农业延续了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势头,有机农业用地总面积达4370万公顷,市场规模超600亿欧元。

2014年,全球有机农业市场增长迅速。据市场调查机构有机观察(Organic Monitor)估计,2014年全球有机食品消费市场规模已超过600亿欧元,美国继续以271亿欧元的市场规模稳坐世界第一有机食品消费市场宝座,紧随其后的是德国(79亿欧元)、法国(48亿欧元)和中国(37亿欧元)。2014年,瑞典人对有机食品表示出了极大兴趣――瑞典有机食品消费市场增幅超过40%,这对一个较为成熟的消费市场来说增速惊人。人均消费额最高的国家是瑞士(221欧元)和卢森堡(164欧元)。

有机农业生产者达到了230万人的历史新高。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机农业生产者人数位列前茅的国家是印度(65万人)、乌干达(19万人)和墨西哥(16万人)。

有机农业用地达到4370万公顷,比2013年小幅增长了50万公顷。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因为有机牧场占有较大面积,分别以1720万公顷和310万公顷占据各国有机农业用地排名中的第一和第二位,美国有机农业用地面积(220万公顷)排名第三。从国家内部来看,全球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机农业用地占总农业用地的面积超过10%,马尔维纳斯群岛(36.3%)、列支敦士登(30.9%)和奥地利(19.4%)分列前三位。

自2000年起,世界有机农业权威研究机构――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和全球最大的国际有机农业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已连续17年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开展有机产业发展调研,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世界有机农业年鉴》(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近几年报告均在2月的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内容由有机产业专家撰写,主要包括世界几大洲和特定国家的有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被称为全球有机农业发展的“白皮书”。尽管由于各国有机农业运动发展和管理水平不一,造成统计数据相对粗放,但从全面性和权威性方面来看,《世界有机农业年鉴》是目前全球有机业界最可靠的信息来源之一。

篇2

冯坡:资本对农业的关注,主要源于“现代农业”时代的来临。在社会与经济环境、消费者消费水平及消费需求都达到一定程度时,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既是市场发展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目前整个PE市场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农业领域投资相对滞后,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而且农业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新财经》:您如何看待当下资本追捧有机农业的现象?

冯坡:资本对有机农业的追捧,主要源于消费升级导向以及“食品安全”形势下,居民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严格来说,与消费服务行业受到资本热捧并无本质差别。

《新财经》:资本追逐有机农业背后的机遇是什么?

冯坡:其背后的机遇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消费升级导向为有机农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比如对高端食品的需求直接促进有机农业产品销售的增长,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则为有机农业开拓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二,“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机遇,近年来频出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无论是终端消费者还是下游的食品企业,都对有机农业产生更大依赖,因此,整个市场规模得到快速扩张。

《新财经》:目前资本投资有机农业的风险是什么?

冯坡:有机农业作为典型的农业细分领域,其主要来自政策、市场、自然风险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风险:首先政策方面农业投资最大的难点是土地问题,农民和企业都不能拥有土地产权而只拥有土地使用权,而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目前还未放开,因此对于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其次,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两个层面的自然风险,前者如水资源减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减产风险,后者如冰冻天气对自然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第三,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价格波动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风险,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相对分散,市场议价能力普遍不强,因此,终端市场价格波动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最后,由于农业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财务、制度管理等方面不够规范,对企业扩张以及最终登陆资本市场都构成一定障碍,此外,目前农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化”的经营模式,也有可能因天气、政策等原因面临大规模违约风险。

《新财经》:你对资本进入有机农业项目有什么投资建议?

冯坡:在产业链角度,投资人应关注产业链延伸较长的企业,因为纯粹的种植、养殖企业受自然气候及宏观调控影响较大,风险难以预期;其次,品牌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而农业与普通消费品领域一样,品牌、渠道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投资人可关注农业龙头企业;团队方面,投资人要注重高管团队的行业背景,技术型团队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投资人必须要专注,因为农业企业成长周期较长,创始团队的专注十分重要。

《新财经》:与中粮、万达和汇源这些大集团的农业项目相比,创业者及中小企业实力弱,应如何进入农业领域进行投资?

冯坡:中小型农业企业较难进行产业链整合,因此可以专注于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或者细分领域,在以下细分领域,创业者及中小企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一、生物农业:过去几十年,化学农业在中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未来农业增收已经无法再依靠化学品,那么最可能再次刺激农业产量增收的就是生物技术,整个农业领域从上游的种子、疫苗到下游的食品,都将大量使用生物技术。

篇3

1有机农产品的由来及定义

对有机农产品加以定义,要先从有机农业说起。有机农业概念起源于19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建立起的工业化农业体系,带来的生态和食品安全危机是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自然农业、生物动力农业、有机生物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是对有机农业最初的提法,在其后的几十年,有机农业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探索中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有机农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纷纷成立,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成立是有机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时刻,有机农业在国家层面开始得到重视,美国农业部从1980年起对有机农业加以定义,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标准和行动指南,推动了有机农业在美国的发展。之后各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纷纷建立起基于本国的有机农业标准和体系,在各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全球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迅速提升。在消费者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的趋势下,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中国是目前全球4大有机农产品市场。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有机农产品因侧重点不同其定义也略有不同,但都从产地的生态环境、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天然、无污染、营养、安全等几方面加以诠释。当前国内学术界对有机农产品比较普遍接受的定义为:有机农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生产加工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并达到相关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通过专门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产品。

2美日欧等国有机农产品发展历程及营销模式选择

2.1美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国,美国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主要针对本土市场。这是因为美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高,重视对产品的有机认证,一种有机农产品只有通过严格、高标准的认证审查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环节的层层质量监管,加大了生产成本,产品价格自然不菲,在除本国之外的海外市场不具备价格优势,受众局限在小部分高消费群体[2]。美国政府在推进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出台众多扶持政策鼓励生产者加入到有机食品产业中,几十年来,从联邦到各州先后出台了产品推广费减免、认证成本分摊、农产品补贴和降低保费等多项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生产经营者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积极树立和引导国民的食品安全及健康饮食的观念。美国的主流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垃圾食品的危害性,有机食品正在逐步改变着美国民众的生活。普通商超和直销店是目前美国有机农产品的主流销售渠道,两者市场份额大体相当。小规模的迷你店迅速扩张和差异化经营模式成为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潮流。

2.2日本

日本的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国土资源限制,日本农业人口和可用耕地稀少,因此其最初有机农业的发展采用“小生产—大流通”的营销模式。日本对有机认证的条件十分苛刻,因此有机农产品产量仅占农产品总量的1‰,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机和非有机农产品价差过高相比,日本的有机农产品价格构成值得称道。在日本,有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价格形成中心,采购者同农户商谈价格,采购价格由成本、再生产费用、合理收益组成,日本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零售价只比普通农产品高出20%~30%,是大众消费者能够承受得起的价位,因此一直以来有机农产品的销售势头良好。政府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政府主导构建起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有机农产品得以大批量物流配送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中,扩大了小规模农户有机农产品销售的辐射范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而随着有机农产品销量的增加和市场认可度的提升,如今日本有机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农消对接的直销、物流配送销售、大型商超专柜、品牌加盟连锁、行业协会牵头等营销模式多头发展[3]。日本的销售宅配送模式是其有机农产品营销的一大特色,日本拥有发达的遍布社区和居民集中区的配送网络,消费者通过对点配送能够足不出户的购买到自己可心的产品,十分方便和快捷。

2.3欧洲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体会最深,因此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有机农业,德国和英国是最早发展有机农业的国家,它们积极制定和建立起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和相关法律体系。同时英国、法国和瑞典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成立之初的5个国家代表之一,这些国家在有机农业的规模、速度和水平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与日本大致相同,营销渠道多元化,但很多欧洲国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有机农产品展览会和博览会是其一大特色。举办方为不同参展商设置专门的展位,通过视频资料、宣传册和赠品等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了解和喜爱上有机农产品[4]。例如,一年一度的全世界规模最大和有机农产品最集中的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在2014年的展会上,有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家有机企业参展,观展的专业人士达42000人,30多家来自中国的企业也参加了本次展会,巴西、西班牙、法国等国家更是以整体国家的形象出展,对有机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2.4美日欧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特征及差异化分析

美日欧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在特征上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但受地域、市场成熟度、消费者购买力和认知度等方面的影响,又有其各自鲜明的特点。共同之处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实施高端品牌定位发展策略,生产技术和认证制度的高标准、严要求必然导致产品生产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上涨,因此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定位也放在了中高端消费人群中;同时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有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基于本国发达、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现代化的冷链运输基础设施,各有机农产品生产区的辐射半径不断扩大,市场供应得以有效保障。各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美国有机农产品发展较早,同时作为超级大国,其国土面积、人口、经济和技术实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都足以保障其有机农产品业得到快速发展。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国,因此其产品营销主要侧重于本土市场。美国对有机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高成本和高价格适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产业化营销模式,所以美国有机农产品直销比例低,大企业垄断下的食品店、专业超市和电子商务的多元销售模式,占据着目前美国有机农产品营销的主导地位。日本受地域限制,农业资源有限,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成为其必然选择。日本十分重视有机农产品价格体系的建设,其有机与普通农产品的零售价差不大,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其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总额和增幅始终处于世界前列。欧洲各国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不尽相同,但都依照各自国家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成熟度、消费能力、信用体系和信任基础等,分别采取了直销、天然食品店、超市、展会相结合但侧重点不同的营销模式,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成长始终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3中国有机农产品发展概况及营销模式现状分析

3.1有机农产品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1989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成员组织,1990年浙江省临安茶厂率先获得了国外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5],标志着中国有机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正式启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相关认证机构和行业标准,并同欧美等有机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行业合作,保障了中国的有机农业在快速、科学、规范的轨道上发展,但当前中国有机农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份额和有机农产品耕种面积分列世界第三和第四位,2014年中国有机农产品销售额达274.1亿元,但仅占农产品总销售额的0.1%,由于生产成本、产量和经营者逐利心理等因素而导致的价格过高,有机农产品仍很难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寻常食品。但随着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在国家适度发展原则和相关政策的带动下,有机农产品价格将不断趋于合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推算,未来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每年将以近10%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5](图1)。

3.2中国有机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中国有机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正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当前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良好,生产者推行有机种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有机种植的农产品,消费者预付资金分摊种植风险,买卖双方实现利益共享。截至2012年中国的CSA联盟组织已经有100多家,如江苏句容的花果原乡有机庄园,规模达到了86.7hm2,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农夫市集是另一种营销模式,通过平台搭建,农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消费者在得到安全有机农产品的同时,拓宽了农户的市场渠道,当前中国的农夫市集正朝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有机农业生产中;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更多的有机农户通过微信、微博销售自己的有机农产品,产品订阅、信息推送,网络节约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实现交易的全过程。但这种交易平台因网络监管难度大,难免鱼龙混杂,有机农产品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中国有机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突出矛盾,如产品缺乏创新、高投入低产出、非有机农产品当有机农产品卖、购买不便捷、价格昂贵、溯源制度不健全、产品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等,当前中国很多城市的有机农产品实体专营店以及电商生意惨淡和亏损运营。这都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方参与者加以正确引导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制约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不正常现象和问题,使中国有机农产品营销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和发展。

4国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在市场化经济模式下,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在选择上应注重其合理性。应当在优化营销渠道、提高营销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消费者满意度和信任度的提升等几方面下工夫[6]。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起步早,产业发展成熟,它们的营销模式对当下的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在营销渠道的建设上,可以参照德国和日本模式,并依据中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建立起有机农产品多级销售渠道体系和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农业合作组织广泛参与的产销结合的直销体系;在品牌建设上,应向欧洲各国学习,利用政府行为引导和推动有机农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应加大在政策上保护和扶持力度,在确保有机农业耕地安全的前提下,执行严格规范的认证制度;对那些通过审查的有机农产品,利用其掌握的强大社会公共资源,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举办各级各类的有机农产品展览会和博览会等形式,积极地进行宣传和推广,树立起本国或本地区有机农产品的良好形象,打造一批享誉海内外的自主品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不断扩大有机农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可借鉴美国有机农产品的差异化销售方式,建立一批独具特色的有机天然农产品商店,逐步进行市场渗透,在市场定位和产品设计上找准方向,通过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吸引消费者,当中国整个有机农产品消费群体的认可度和市场成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价格偏高,仍能在中高收入人群的高端市场取得成功,大卖特卖。

参考文献

[1]时显勋.我国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郭玮.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5(3):29-32.

[3]张静.国外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及借鉴[J].食品与机械,2014(5):276-278.

[4]刘路星,吴声怡.国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5(5):15-18.

篇4

2.1关于环保食品

发展有机农业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口味好、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多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它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

2.2关于生态平衡

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据调查,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利用率只有20~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30%,其余过剩化学物质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化肥大量进入江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农药在杀病菌害虫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的抗性,杀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引起病虫再猖獗,农药用量则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2.3关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有机农产品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农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受关税调控的作用愈来愈小,但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控制愈来愈大,只有高质量的有机农业产品才是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4关于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增收问题

有机农产品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3潍坊市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3.1传统农业优势

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潍坊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更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精髓。

3.2生产条件优势

潍坊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一些地方仍是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农民能够很少用化肥农药就能完成生产过程,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

3.3农村劳动力优势

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市农村劳动力富余,这也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

3.4出口优势

我市农产品的出口渠道通畅,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将有较大发展需求。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5有机农业认证优势

现在,潍坊市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已达到9.3万亩,377种产品,包括蔬菜、杂粮、果品、畜产品等,其中90%以上是通过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

4加速发展有机农业的建议

4.1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发展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提高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2政策的引导和调控

政府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针对有机农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并对其发展进行调控,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期,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支持。

4.3技术指导的跟进

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由于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用化学合成物质,因而势必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与之配套,建议组成专家技术指导体系,通过专家指导和培训,使生产者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好杂草防除、病虫防治、营养供应等技术问题,使有机农业更好更快地顺利发展起来。同时,应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

4.4产品包装的标准化

篇5

    2.全球有机食品市场现状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Organic Monitor调查显示,2009年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了550亿美元[2]。根据SOEL-FIBL 2009年度调查,全球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了全球有机农产品销售额的97%,全球有机农产品一半的消费在欧洲,其中德国是欧洲有机农产品最大的市场,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是有机农产品重要的生产者和出口者。在亚洲,有机农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等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亚洲最主要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也是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3]。

    二、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有机农业发展状况

    20世纪北美洲、欧洲有机农业的发展尚处试验探索阶段,因其产量低,效益少,当时的文献大多是对北美洲、欧洲有机农业发展情况的简单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农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世界各国有机农业运动蓬勃发展。如今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许多农场皆已具备直接加工和销售的能力,尽管有机产品售价高出普通产品的20%~30%[4]或更高,但却备受消费者的欢迎。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有机农业的发展的研究,逐渐由探索怀疑的态度转向肯定、支持并大力推广。现在北美洲、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等都设有专门的有机食品检测机构,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到销售每一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还制定了一整套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标准和法律法规。

    1.北美洲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

    (1)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美国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为190.0万,占全美耕地总面积的14.4%,在世界排名第3位[2]。另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生产者约有11000家,占美国220万农民的0.5%,有机农场数量为20437个,有机农产品商品总价值占全美的38.4%[5]。潘慧锋等[6]、唐其展[7]、马细兰等[8]对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有机农业的标准、有机食品的认证、标签、政府支持政策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出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陆婧等[9]介绍了美国有机食品是通过直接销售、天然食品专门店、超市连锁店、有机餐馆和自助餐厅食品服务消费进行销售的。焦翔等[5]指出,美国有机农业是以家庭经营的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专业化程度较高,大都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方式。在美国同时还活跃着大量的各类农业合作组织,主要维护农民的共同利益和宣传推销农副产品。因此,美国农业在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基础上,形成了产业体系化、网络化、规模化和高度集约化,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加拿大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加拿大2006年有机农业面积达54.6万,世界排名第13位[10],大约有3 555家有机生产者,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达到800余家。有机产品零售额共计10亿加元(1加元约合6.22元人民币,2012),占所有食品零售总额的1%[11]。许勇[11]指出,加拿大发展可持续农业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达到农业生产者的经济需求与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协调统一的要求。任生亮[12]对比了中国与加拿大发展有机农业的差距,提出要改革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并建立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信息网。加拿大的有机食品主要通过传统商店、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和露天市场进行销售。

    2.欧洲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

    (1)德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德国2009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95.0万,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3%,在世界排名第9位[13]。方志权等[14]、潘永圣等[15]介绍了目前德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第一是农户直销,农户直销中分3种方式:在农场内设立直销店;到专业市场承租柜台进行直销;根据订单直销送货上门,在一些发达地区还实行了网上订购和邮购。第二是有机食品专卖店。第三是传统店设专柜、专区销售。德国有很多由农户自发组织的有机农业协会负责农户间以及生产与市场间的相互协调,及时提供各类产销信息、技术资料,刊登各类公益广告等。德国政府还非常重视将有机食品推广到外食市场,特别致力于各级学校餐采用有机农产品,并办理各种推广活动、提供教材等[16]。张华建等[17]指出,德国现代化水平高、区域性强,政府采取补贴、强化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协会推动和严格检验把关等措施使得有机农业发展较快。借鉴德国经验,中国政府应转变职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明确有机农业的发展战略,加强检测监督,建立农业协会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法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法国2005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55.0万,在世界排名第12位[10],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额15亿美元左右,有机农业经营者总数达到111万名。严会超等[18]对法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以及发展有机农业所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现状和实际,提出了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及加强政府扶持和资金支持等建议。法国有机农业食品销售渠道主要由自然食品商店、 专业市场和大中型超级市场等方面组成[19]。

    (3)意大利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意大利2009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111.0万,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86%,世界排名第8位[13],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额15亿美元左右。韩沛新等[20]指出,由于意大利农业的历史渊源,有机农业重要组分是谷类和畜牧产品,但是市场对果品的需求在增加。主要的加工产品是意大利通心粉、橄榄油和果酱。意大利有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是直销方式和专卖店销售。

    (4)荷兰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荷兰2008年共有2.8%的农业用地用于生产有机产品,有机农产品市场占有量为2%。袁涓文[21]采用收集二手资料、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对荷兰的有机农业生产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荷兰的有机农业生产情况及社区支持型有机农场进行了介绍,指出政府对有机农业农场的发展进行适当调控,实行补贴政策并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以防止产销不平衡情况的产生。

    (5)奥地利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奥地利2005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32.9万,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2.9%,世界排名第16位[10],2008年奥地利有机农产品销售总额为6.27亿欧元。王宝锟[22]介绍,为了推动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奥地利政府专门推出了一项“有机作物生产区计划”,在全国共设立了113个有机作物产区。有机商品超市是促进有机农作物市场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带动了有机农作物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此外,政府出面主导,积极推动加强有机农业与销售业、旅游业和餐饮业的伙伴关系,通过这些下游产业保证和扩大了有机产品市场。

    3.亚洲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

    (1)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日本2006年共有0.5万农户被认定为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生产有机农产品数量是48 172t,占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为0.16%,共有4 611个农场获得有机认证,获得认证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总产量的0.16%[23]。方志权等[24]介绍了日本本着兼顾“食”与“绿”,即提高农产品自给率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致力于发展有机农业。日本有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有6类:一是通过建立产销联合组织,实行直销;二是由专业流通配送组织实行宅配化;三是由生协组织配送;四是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与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订单销售;五是设立连锁专卖店进行销售;六是外食加工企业与日本国内外有机农产品基地实行订单直销。罗芳等[25]从组织管理机构及相关法律法规、认证程序、经营情况、运行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农业可持续经营的做法,重点介绍了其生产者—消费者“提携”系统: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直接对话与接触,加深互相了解,双方都要提供人员及资金去支持本身的运输系统,他们通常会设立运输站,使差不多3~10个家庭的消费者都可以取得已运抵的产品。作者从转变思想与观念、建立网状的有机农业协会、完善有机农产品管理制度3个方面提出了日本有机农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陆建飞等[26]提出,随着日本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扩大,日本逐步建立起有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在该体系中设立一个运销流通公司来统一进行所有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经营方式,可以规模化运作,有计划地建立销售点和销售网络,但要维持这么庞大企业体系的运作是有相当难度的。

    (2)韩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韩国2000年有机农业面积超过14 235,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0.7%,韩国有机农业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6 000亿韩元(100韩元约合0.55元人民币,2012),而且每年以7.0%的速度增长[27]。刘权政等[28]介绍,韩国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非常重视。近年来,为了对有机农产品进行促销,政府通过对有机农产品进行补贴和对有机农产品的贸易费用进行支持的办法发展有机农业。

    (3)泰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泰国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土地面积约为15 300,约占全国可耕作土地面积的0.07%[29]。郭荣[30]综述了中泰两国有机食品认证、生产方面的区别以及泰国有机食品生产现状,介绍了泰国有机食品的销售途径:一是有机农场与国内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二是送往有加工能力的大型有机农场;三是大型有机农场直销进入国内超市或出口。文中指出,泰国的有机农业大多以集体合作社形式和农场形式组织生产。

    三、国外有机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加大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 在有机农业市场发育不够健全阶段,政府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和引导,有机农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完善有机食品认证与监管体系,制定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法律法规,普及标准化生产方式,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17];其次要对有机食品的生产进行补贴,在生态环境建设、商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技术推广等项目中资金向有机农业开发倾斜,保护和提高有机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再次要建立、培育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把农民、企业、科技人员、市场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31]。

    2.加强有机农业市场化建设中国应建立各级有机农产品管理中心与运销组织,充分协调各方力量,实行地区间的相互配合,采取产销联合、定点销售、开设专卖店等办法,建立便捷而完善的多元化流通体系[24],可重点建立和完善“销售龙头企业带动式”和“产销直挂式”相结合的流通模式[26],同时要开拓灵活多样的有机食品零售渠道,重点加强消费者服务策略、品牌形象策略和销售保证策略的建设[32]。

篇6

    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成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会员。1994年10月,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我国的有机食品开发走向正规化。其中,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发的有机茶第一次出口到荷兰;1994年,辽宁省开发的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后陆续在我国各地发展了众多的有机食品基地,在东北三省及云南、江西等一些偏远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近几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且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

    2发展有机农业对社会的贡献

    2.1关于环保食品发展

    有机农业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口味好、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多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它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

    2.2关于生态平衡

    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据调查,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利用率只有20~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30%,其余过剩化学物质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化肥大量进入江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农药在杀病菌害虫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的抗性,杀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引起病虫再猖獗,农药用量则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2.3关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有机农产品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农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受关税调控的作用愈来愈小,但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控制愈来愈大,只有高质量的有机农业产品才是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4关于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增收问题

    有机农产品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3潍坊市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3.1传统农业优势

    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潍坊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更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精髓。

    3.2生产条件优势

    潍坊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一些地方仍是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农民能够很少用化肥农药就能完成生产过程,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

    3.3农村劳动力优势

    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市农村劳动力富余,这也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

    3.4出口优势

    我市农产品的出口渠道通畅,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将有较大发展需求。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5有机农业认证优势现在,潍坊市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已达到9.3万亩,377种产品,包括蔬菜、杂粮、果品、畜产品等,其中90%以上是通过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

    4加速发展有机农业的建议

    4.1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发展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提高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2政策的引导和调控

    政府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针对有机农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并对其发展进行调控,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期,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支持。

    4.3技术指导的跟进

    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由于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用化学合成物质,因而势必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与之配套,建议组成专家技术指导体系,通过专家指导和培训,使生产者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好杂草防除、病虫防治、营养供应等技术问题,使有机农业更好更快地顺利发展起来。同时,应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

    4.4产品包装的标准化

篇7

两个洋葱18元,两只番茄22元,六个蒜头16元……提起有机食品,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感到其价格的昂贵。是什么推升了有机食品的价格?

生吉萍教授:“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与其产量较低、种植与加工成本高、需要支付认证费用等因素有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一般要高出30%~50%左右。而我国有机食品的高价格,除了上面提到的多种因素之外,主要取决于有机食品的‘礼品’化定位,当然,这些高价里还包含了有机食品生产企业一定的利润。”在我国,精美的包装、纯天然与无污染的优良品质使得不少有机食品“身价倍增”,更多地是充当着健康礼品的角色,令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但从未来的发展角度来看,随着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供应量的提升,国内有机食品的价格,也存在着一定的下降空间。

疑惑2:有机食品对健康有多少益处?

现在流行“花钱买健康”。不少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有机食品,期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健康益处,有机食品是否更健康?除了产量少、价格高,有机食品的品质与普通食品相比是否存在差异?

生吉萍教授:关于有机食品是否更健康,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些学者认为,有机食品的品质更高,更有益健康,而有些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打个形象的比喻,与人体健康类似,植物也存在着“健康”与否的情况。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的有机栽培农作物,在自然状态下成长,其“健康”状况肯定比各种化学制剂“催生”的普通作物要好。

作为一种无污染、无化学残留、感官品质较好的安全食品,有机食品的品质通常包括营养、感官和安全性等指标。除了口感更好之外,通过一些研究还发现有机蔬菜和水果中的某些营养物质,如黄酮、芳香物质等含量更高,其抗氧化性也更强。比如,我们在对有机樱桃番茄和常规生产的樱桃番茄的营养物质含量与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和比较发现,有机种植的樱桃番茄具有更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所含的钙、钾、锌等矿物质,较常规栽培的樱桃番茄显著提高。国外学者Ewa等通过研究波兰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条件下的胡萝卜和卷心菜的营养和感官品质,也发现有机种植的胡萝卜和卷心菜,具有较好的营养和感官品质,同时还认为有机蔬菜更适合婴幼儿食用。

此外,针对有机食品的品质研究,还有助于提高有机栽培的农作物品质,提高有机种植的经济效益。

疑惑3:有机食品为什么要进行认证?

关注有机食品的消费者不难发现,有机食品的外包装上一般都有相关的标识,各种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颁发的标识、图案和内容各有不同。有机食品为什么需要进行认证?这些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是否可靠?

生吉萍教授: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通常都需要经过第三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机食品的要求,区别真正和假冒的有机农产品,保护消费者利益。除了对产品进行审评之外,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每年还要派出检查员,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进行检查,监督有机生产,促进生产者建立持续稳定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中国有机产品的认证机构由认监委授权,有二十多家商业机构从事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其中既有来自欧盟、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有机认证机构在华设立的分支机构,也有国内的相关机构。但由于各认证机构执行的认证标准不统一,增加了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工作的难度,削弱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任度。

疑惑4:怎样鉴别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

由于受到有机食品高价格的诱惑,市场上各种打着“有机”旗号的食品相当多。消费者怎样才能购买到真正的有机食品呢?

生吉萍教授:鉴别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可采取以下办法:

看食品包装上是否有有机食品标识

有机食品标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认证机构是不同的。

上图从左到右,分别是我国有机食品、有机转换产品,以及国外认证机构在我国从事有机食品认证时使用的有机食品标识。

若是消费者对所购的有机食品存在质疑,可向为其颁发证书的相关机构进行查询

经批准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名单,可通过国家认监委网站(ca.省略)查询专区查询,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产品信息可通过“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http://food.省略)查询。消费者如发现有机产品认证活动中涉嫌违规行为,可拨打12365进行投诉。

篇8

2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

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源制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线虫、植物、昆虫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残留、无抗药性等优点,在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008年,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市场对生物农药的需求规模约36亿元,远远低于国际20%的水平,预计未来5年保持约20%的增长速度。生物农药在抗性管理、使用间隔期和残留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低的使用间隔期限制(0~4h),通常在作物收获前都可以使用;在植物叶子和水果上的残留可以被接受。生物农药对人畜毒性小,环境兼容性好,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性。至2000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77个,占农药有效品种的13.4%,产品69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7.1%,产量接近10万t制剂,使用面积0.27亿hm2次。在国外有机农业生产中,普遍认可使用来自植物和微生物且具有杀虫治病活性成分的生物农药类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在温室有机农业产品生产中,由于温室的特殊环境条件和以病害和小型害虫发生为主,适合使用微生物制剂。通常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使用的真菌剂如百僵菌、蜡介轮枝菌和玫烟色拟青霉菌,也可使用皂角液、植物种子油。黄瓜叶甲的防治通常使用沙巴蔡芦、鱼藤酮或除虫菊,对马铃薯甲虫防治以Bt制剂使用广泛,同时真菌制剂和昆虫病原线虫和虫生线虫等寄生虫线虫制剂也可以有效控制病害。

3生物农药的种类

有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生物农药,按其来源分类,微生物农药按微生物(病毒、线虫和细菌)分类、来源于昆虫的信息素农药(性信息素和激素)和天然植物提取物(除虫菊素和从被囊动物提取的杀虫化合物)。

3.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占整个生物农药95%,微生物源农药的主体为真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病毒等。

3.1.1微生物源杀虫剂

微生物源杀虫剂占整个生物防治剂90%以上,应用最广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Bt),我国年产量达3万t,第2代细胞工程和第3代基因工程杀虫剂可以克服杀虫谱窄、持效期短、药效慢等弊端。国际上开发Bt资源主要研制广谱高效制剂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质粒消除、原生质体融合、结合转移、基因重组来提高杀虫晶体的产量、扩大杀虫电谱和延长有效期[1]。据报道,制备生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品达100多种,广泛用于防治稻苞虫、稻卷叶螟和粘虫、松毛虫、茶毛虫和玉米螟等多种害虫。

3.1.2微生物源除草剂

从微生物中发现许多除草活性的物质,主要有杂草菌素(用于防除水田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细交链孢霉素、茴香霉素。近年来,从微生物代谢产物开发新型除草剂最成功的有双丙氨酰磷和草胺磷,双丙氨酰磷是从发酵液中分离的一种有机磷双肽化合物,德国赫司物公司又以双丙氨酰磷为模板,人工合成开发出草胺磷,双丙氨酰磷和草胺磷都为非选择性内吸输导型高效除草剂,广泛用于果园、苗圃、橡胶园等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3.2植物源生物农药

3.2.1植物源杀虫剂从植物体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抗病毒或杀虫效果的成分,或是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化有农药活性的新物质作为结构模板,进行结构的多级优化,从而制造低毒高效的新农药。其中2个主要产

品是从菊属植物花中提取的除虫菊素[2]和从印楝树种子提取的印楝素和Queium(AgraQuestwebsite)。目前,国内植物源农药的产量规模和应用范围与微生物农药比较还相对较小,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3]。菊科植物的除虫菊,对菜青虫、蚜虫、蚊蝇等多种昆虫有毒杀作用;万寿菊提取物对豆蚜虫、菜青虫等具有毒杀或驱避作用;楝科中有印楝、苦楝、和川楝,印楝素为提取物,对果树害虫和蔬菜害虫有拒食作用;卫毛科中的苦皮藤的提取物对水稻、玉米和蔬菜害虫有防治作用。

3.2.2植物源生物除草剂与杀菌剂

植物源除草剂和杀菌剂的生物活性没有商业化的合成除草剂的活性高,因此,市场有限。

3.3动物源生物农药

从动物体内分离的激素、信息素、毒素等动物源生物农药,常用于生产的是昆虫信息素,全球已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类1000多种,成为有机农业害虫治理的主要手段。对各种蜘蛛和黄蜂等动物毒素研究发现,这类毒素结构相似,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肌肉接点,阻断以谷氨酸为介质的神经兴奋的传导,这是一新的作用靶标,必然作为开发新型杀虫剂。据报道来源于甲壳动物外骨骼的几丁聚糖可被用于防治白粉病和葡萄孢病原菌[4],由动物产生的毒素或激素如脑激素和性信息素等,可以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干扰害虫的新陈代谢,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Jones等[5]在美国西部的果树农场的综合管理中利用补食性昆虫和蜘蛛降低了作物的被害程度和减少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增加产出[6]。

4生物农药在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1生物特效农药

以菌治虫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它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对人畜均无影响,无残留毒性,害虫对细菌不产生抗药性。性诱杀虫剂是利用化学不育剂使害虫失去繁殖力,造成绝育而达到杀虫的目的,美国科学家利用此项技术成功防治危害牲畜的螺旋锤幼虫。#p#分页标题#e#

4.2动物饲料添加剂和药品替代产品

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天然饲料科技得到有机农业从业者的接受和支持,经过研究的新饲养方法与常规抗生素饲养法不同,它利用含有的益生菌、有机酸、脂肪酸、酵素、有机矿物质、天然霉菌毒素吸附剂,取代含动物性成分的同类产品以及许多其它相关产品。

4.3天然植物源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在未来10~20年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总趋势是向高产量、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无残留方向发展。新型添加剂如金属螯合物、小肽、酶制剂、饲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寡聚糖、卵黄抗体等将广泛应用,常见的植物性饲料添加剂为松针叶、刺五加、胡枝子、杨树皮等。

4.4中草药类兽药产品

畜牧产品的安全问题如药物残留、病菌耐性日益受到关注,开发中草药类兽药产品是生产有机畜产品的需求。其主要来源于被称为具有抗压力、适应因子及改善免疫功能的植物提取物,可解决抗生素和有害化学合成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减少和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中草药成分复杂,使用后能显著增强动物体质,减少用药,降低动物性产品的生产成本。

4.5非化学替代抗生素类产品

篇9

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源制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线虫、植物、昆虫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残留、无抗药性等优点,在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008年,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市场对生物农药的需求规模约36亿元,远远低于国际20%的水平,预计未来5年保持约20%的增长速度。生物农药在抗性管理、使用间隔期和残留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低的使用间隔期限制(0~4h),通常在作物收获前都可以使用;在植物叶子和水果上的残留可以被接受。生物农药对人畜毒性小,环境兼容性好,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性。至2000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77个,占农药有效品种的13.4%,产品69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7.1%,产量接近10万t制剂,使用面积0.27亿hm2次。在国外有机农业生产中,普遍认可使用来自植物和微生物且具有杀虫治病活性成分的生物农药类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在温室有机农业产品生产中,由于温室的特殊环境条件和以病害和小型害虫发生为主,适合使用微生物制剂。通常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使用的真菌剂如百僵菌、蜡介轮枝菌和玫烟色拟青霉菌,也可使用皂角液、植物种子油。黄瓜叶甲的防治通常使用沙巴蔡芦、鱼藤酮或除虫菊,对马铃薯甲虫防治以Bt制剂使用广泛,同时真菌制剂和昆虫病原线虫和虫生线虫等寄生虫线虫制剂也可以有效控制病害。

3生物农药的种类

有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生物农药,按其来源分类,微生物农药按微生物(病毒、线虫和细菌)分类、来源于昆虫的信息素农药(性信息素和激素)和天然植物提取物(除虫菊素和从被囊动物提取的杀虫化合物)。

3.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占整个生物农药95%,微生物源农药的主体为真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病毒等。

3.1.1微生物源杀虫剂

微生物源杀虫剂占整个生物防治剂90%以上,应用最广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Bt),我国年产量达3万t,第2代细胞工程和第3代基因工程杀虫剂可以克服杀虫谱窄、持效期短、药效慢等弊端。国际上开发Bt资源主要研制广谱高效制剂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质粒消除、原生质体融合、结合转移、基因重组来提高杀虫晶体的产量、扩大杀虫电谱和延长有效期[1]。据报道,制备生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品达100多种,广泛用于防治稻苞虫、稻卷叶螟和粘虫、松毛虫、茶毛虫和玉米螟等多种害虫。

3.1.2微生物源除草剂

从微生物中发现许多除草活性的物质,主要有杂草菌素(用于防除水田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细交链孢霉素、茴香霉素。近年来,从微生物代谢产物开发新型除草剂最成功的有双丙氨酰磷和草胺磷,双丙氨酰磷是从发酵液中分离的一种有机磷双肽化合物,德国赫司物公司又以双丙氨酰磷为模板,人工合成开发出草胺磷,双丙氨酰磷和草胺磷都为非选择性内吸输导型高效除草剂,广泛用于果园、苗圃、橡胶园等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3.2植物源生物农药

3.2.1植物源杀虫剂

从植物体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抗病毒或杀虫效果的成分,或是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化有农药活性的新物质作为结构模板,进行结构的多级优化,从而制造低毒高效的新农药。其中2个主要产品是从菊属植物花中提取的除虫菊素[2]和从印楝树种子提取的印楝素和Queium(AgraQuestwebsite)。目前,国内植物源农药的产量规模和应用范围与微生物农药比较还相对较小,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3]。菊科植物的除虫菊,对菜青虫、蚜虫、蚊蝇等多种昆虫有毒杀作用;万寿菊提取物对豆蚜虫、菜青虫等具有毒杀或驱避作用;楝科中有印楝、苦楝、和川楝,印楝素为提取物,对果树害虫和蔬菜害虫有拒食作用;卫毛科中的苦皮藤的提取物对水稻、玉米和蔬菜害虫有防治作用。

3.2.2植物源生物除草剂与杀菌剂

植物源除草剂和杀菌剂的生物活性没有商业化的合成除草剂的活性高,因此,市场有限。

3.3动物源生物农药

从动物体内分离的激素、信息素、毒素等动物源生物农药,常用于生产的是昆虫信息素,全球已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类1000多种,成为有机农业害虫治理的主要手段。对各种蜘蛛和黄蜂等动物毒素研究发现,这类毒素结构相似,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肌肉接点,阻断以谷氨酸为介质的神经兴奋的传导,这是一新的作用靶标,必然作为开发新型杀虫剂。据报道来源于甲壳动物外骨骼的几丁聚糖可被用于防治白粉病和葡萄孢病原菌[4],由动物产生的毒素或激素如脑激素和性信息素等,可以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干扰害虫的新陈代谢,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Jones等[5]在美国西部的果树农场的综合管理中利用补食性昆虫和蜘蛛降低了作物的被害程度和减少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增加产出[6]。

4生物农药在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1生物特效农药

以菌治虫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它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对人畜均无影响,无残留毒性,害虫对细菌不产生抗药性。性诱杀虫剂是利用化学不育剂使害虫失去繁殖力,造成绝育而达到杀虫的目的,美国科学家利用此项技术成功防治危害牲畜的螺旋锤幼虫。

4.2动物饲料添加剂和药品替代产品

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天然饲料科技得到有机农业从业者的接受和支持,经过研究的新饲养方法与常规抗生素饲养法不同,它利用含有的益生菌、有机酸、脂肪酸、酵素、有机矿物质、天然霉菌毒素吸附剂,取代含动物性成分的同类产品以及许多其它相关产品。

4.3天然植物源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在未来10~20年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总趋势是向高产量、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无残留方向发展。新型添加剂如金属螯合物、小肽、酶制剂、饲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寡聚糖、卵黄抗体等将广泛应用,常见的植物性饲料添加剂为松针叶、刺五加、胡枝子、杨树皮等。

4.4中草药类兽药产品

畜牧产品的安全问题如药物残留、病菌耐性日益受到关注,开发中草药类兽药产品是生产有机畜产品的需求。其主要来源于被称为具有抗压力、适应因子及改善免疫功能的植物提取物,可解决抗生素和有害化学合成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减少和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中草药成分复杂,使用后能显著增强动物体质,减少用药,降低动物性产品的生产成本。

4.5非化学替代抗生素类产品

篇10

在一个下午,拉瓦赫德注视着她耕种的土地,一排排菜花背后是将要下山的太阳。几米外,一个帆布大棚随风起伏。拉瓦赫德和她的种植导师―31岁的吉兰・弗奇(Guilain Verge)临时在这个帆布大棚里记账,并在白板上跟踪记录庄稼的生长状况。他们还在等地方政府授权建立一个像样的谷仓。

她承认,种植工作非常累,但是她解释说:“无论天是蓝色的还是灰色的,每天能看见天空,并在天空下工作,这种感觉棒极了。”

远离大城市的激烈竞争,成为小规模农场的农民,已经成为一股风潮,影响着像拉瓦赫德这样的法国年轻人。他们通常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一趋势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法国蓬勃发展的有机食物市场。2016年,法国有机食物市场规模已接近70亿美元。此外,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也推动了这一趋势。

然而,这些“新农民”在创立自己的有机食物商店前还要克服一系列困难,包括理清政府错综复杂的建筑许可和土地分配政策。

17世纪初期,法国国王亨利四世(King Henri IV of France)的部长苏利公爵(The Duke of Sully)曾经将“犁和牧场”描述为法国经济的命脉。在将卡蒙贝尔奶酪(camembert cheese)和波尔多葡萄酒视为烹饪珍宝的法国,农业长期以来被浪漫化了。

然而,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现实并没有那么浪漫。很多法国农民都感觉欧盟的规则限制很多,并且受到全球竞争、利润空间压缩和近几年收成降低等因素的冲击。而政府慷慨的农业补贴的主要受益者都是大型农场。

根据法国国家公共卫生署2016年的一项报告,在法国,几乎每隔一天就会有一位农民自杀,法国农民的自杀率比法国全国平均自杀率高20%。

然而,这一严峻的前景并没有吓到像拉瓦赫德这样的人,他们毅然逃离大城市,成为农民。 >> 安娜・卡(Anna Caron)在她位于法国圣奥古斯汀的农场里工作。

站在拉瓦赫德所在农场一块被冻结的小麦田附近,47岁的第三代农民布鲁诺・吉勒斯(Bruno Gilles)对于拉瓦赫德能成功表示质疑。他主要种植菜花、西红柿和其他蔬菜。他列出了很多阻碍因素,例如被压缩的利润空间、来自全年都能生产蔬菜的农场的竞争等。“成功实在是太难了。”吉勒斯穿着军大衣,抱着胳膊说。

这些“新农民”要面对的首要挑战、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找到一片土地。“我觉得我非常幸运,”拉瓦赫德说道,“对我周围的人来说,取得一片土地真的太困难了。”

1960年代后,某些地方机构成为土地的出卖者或出租者,以及寻找土地的人之间的中介,严格规范了土地买卖过程。按照传统,地方机构更加倾向于选择有经验的农民,而非这些“新农民”。后者更多地从事小型有机农业、种植替代作物,普遍缺乏种植经验。

拉瓦赫德介绍说,她以前的同事也想在索尔莱沙尔特勒找一片耕地,但发现传统农民都拿到了一大片土地,而她却完全不知道还有土地出售的消息。

拉瓦赫德后来是通过一个名为Realm of the Possible的非公益组织找到一小块土地的。这个组织将新农民和有经验的农民配对,一起在试验农场上共同耕作两到三年。

“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会为新农民提供土地、法律地位、生产方式和专业支持等。”在法国拥有70块试验土地的全国性组织Reneta的一位农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卡瓦利耶(Jean-Baptiste Cavalier)称。Realm of the Possible正是Reneta的成员之一。

文森特・马丁(Vincent Martin)的农场位于索尔莱沙尔特勒东部的圣奥古斯汀村。“土地是关键。”36岁的单身农民马丁说。在5年前放弃工作并最终转向农场生活前,他靠出售健康俱乐部会员卡为生。

篇11

有机苹果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苹果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1]。有机苹果的品质和安全性要远远高于无公害苹果和绿色苹果,是苹果的最高标准,发展有机苹果是我国苹果突破“绿色壁垒”、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烟台地区有机苹果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合作社逐年增加。果实香气是果实内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果实的风味起重要作用[2]。本试验重点研究了有机管理和常规管理果园内富士苹果的品质和香气成分差异,可为有机苹果生产和果品销售提供理论依据[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蓬莱市和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果园进行,该果园位于蓬莱市大辛店镇,面积近1 200 hm2,80%果园按照有机苹果生产要求进行管理[4,5],2011年获得有机苹果认证,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其余部分按常规管理。2012年10月20日,在该果园有机管理区和常规管理区,随机选取20株树龄相近、留果量基本一致的烟富3号品种结果树,在每株树的树冠中部随机采摘套袋和不套袋的富士苹果各5个,各采摘100个果实,放入冷库保存,用于相关指标测定。

1.2 方法

1.2.1 常规果实品质指标在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育种实验室内测定。每份样品随机选取30个果实用于测量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根据果实纵径与横径计算果形指数;利用GY-1型硬度计测定果实硬度;利用LB50T型手持式糖度计测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可滴定酸含量参照GB12293-90,用NaOH滴定法测定。

1.2.2 果实香气成分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心实验室测定。果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测定参照王海波等(2008)[7]的方法:每份样品取3~5个果实的果肉,迅速切成薄片并混匀,在10 ml样品瓶底部加入内标物3-壬酮(0.4 mg/ml)10 μl,准确称取6 g样品放入样品瓶中,用聚四氟乙烯丁基合成橡胶隔片密封。果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测定分别利用Perkin Elmer Turbo Matrix 40 Trap 顶空进样器和Shimadzu GCMS-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方法:未知化合物质谱图经计算机检索同时与NIST05质谱库相匹配,并结合人工图谱解析及资料分析,确认各种挥发性成分;定量方法: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化合物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并选择3-壬酮为内标进行精确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和常规栽培富士苹果常规品质分析

结果(表1)表明: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等指标无明显差异,有机果园套袋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常规管理果园的套袋果实;同期采摘的有机果园内套袋和不套袋果实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试验所采收的试验果实较晚,套袋果实摘袋后均已充分着色和成熟。

2.2 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有机栽培套袋苹果果实中,检测出香气物质23种,香气成分总量为22.424 μg/g,其中酯类物质17种,总含量为20.424 μg/g;而常规栽培的套袋苹果中检测出香气物质22种,香气物质总含量为14.611 μg/g,其中酯类物质16种,总含量为13.412 μg/g,有机栽培苹果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烟富3号品种果实中的主要特征香气[8]2-甲基-1-丁醇乙酸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含量分别为常规栽培的1.37倍、2.60倍、1.23倍、1.50倍和1.76倍。这表明,有机栽培有助于提高果实内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改善果实的风味。

同时,从有机栽培果园的不套袋果实中检测出香气物质27种,总含量为32.077 μg/g,其中酯类物质21种,总含量为30.143 μg/g(表2);1-丙酸-2-甲基丁酯、丙酸乙酯、丁酸-2-甲基丙酯、甲酸环己酯、(Z)-2-己烯-1-醇乙酸酯和3-甲基-1-庚烯-3-醇等香气成分均未从套袋果实中检出;主要特征香气成分2-甲基-1-丁醇乙酸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含量分别为套袋果实的1.44倍、1.63倍、1.60倍、1.63倍和1.48倍。有机栽培条件下,不套袋苹果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明显高于套袋果实。

3 结论与讨论

有机苹果生产符合现代社会的消费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消费群体。我国虽然在有机苹果生产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有机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研究有机栽培模式下苹果果实品质和风味,对于推动有机苹果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10]。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模式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栽培管理模式下的果实,有助于生产风味佳、品质好的果品。

苹果套袋在我国大面积使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对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控制病虫危害、降低农药残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套袋栽培显著提高了果园生产成本[12]。本试验对有机和常规栽培果园内套袋和不套袋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套袋栽培的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显著高于套袋果实,果实口感好。但实际调查显示,有机管理模式下,不套袋果实的轮纹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套袋果实,因此,要发展有机不套袋苹果还需进一步研究不套袋管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 考 文 献:

[1] 张 超, 李红涛, 张招喜. 我国发展有机苹果的必要性[J]. 果农之友, 2009,2:6-7.

[2] 李慧峰, 王海波, 李林光,等. 套袋对“寒富”苹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4:117-121.

[3] 徐贵轩, 宋 哲, 何明莉. 有机果品 苹果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J]. 北方果树, 2008,6: 43-44.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机产品(GB/T19630. 1~19630. 4-2005)[S]. 2010-02-01.

[5] 林建材, 赵胜亭, 宋秀英, 等. 烟台苹果质量安全管理及追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10:21-24.

[6] 郭啸然, 李明月. 华帅苹果的引种栽培表现[J]. 烟台果树, 2008,3:32-33.

[7] 王海波, 陈学森, 辛培刚, 等. 几个早熟苹果品种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 果树学报, 2007,1:15-19.

[8] 段亮亮, 田兰兰, 郭玉蓉,等.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六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分析及分类[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3:50-53.

[9] 刘守贞, 王奎良. 烟台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措施[J]. 山东农业科学,2011,9:126-128.

篇12

不同的资源条件,不同的农产品,不同的市场环境等对农产品运销技术具有不同的要求,人们因此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系统,这些不同类型的技术系统又构成了不同的模式。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也逐步演化升级。精细化,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农业和农产品运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发达国家为例,农产品运销技术随着市场变迁和技术变革,历经长期的演化和完善,已逐步形成从产前服务、生产过程,一直到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和消费指导的完整的现代先进技术体系。无论是荷兰的温室集成农业模式,或是以色列的沙漠滴灌节水集成农业模式,或是美国的转基因技术集成农业,这些模式的共同特征就是精细化。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始逐渐把精细化理念引入农业经济领域,现已成为不少省市的农业战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精细化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之相适应,建设精细化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将是我国发展精细化农业的应有内容和必然选择。精细化,是实现我国农产品运销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现有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模式升级的必然方向。通过精细化,将使我国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模式实现升级,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精细化的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涵盖特色农产品运销的全过程、全领域,包括生产过程精细化、生产手段精细化、产品精细化、运销模式精细化等。精细化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产品市场细分化、操作精准化、产品高质化,最终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市场收益最大化。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口等资源条件、农业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的结构特征、农业技术及装备的供给能力等,使我国的精细化农业技术集成的目标模式将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征。

二、我国精细化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模式的特征

(一)特色市场导向

极具特性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是我国精细化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具有更多中国特征的首要诱导因素。中国的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大,增长快,具有高成长性;市场需求以大众化为主,多样化、多层次,而且变化快、升级快;农产品过剩与不足并存的结构性失衡是市场的常态;总体上看,特色农产品的加工率较低,“柠檬市场”效应十分显著,消费者对价格的高度敏感往往导致特色农产品供给出现劣币驱除良币式的逆向选择。这些市场特征使我国农民对于农业技术装备的价格敏感度较高,十分注重性价比,对大众化的简易实用型生产设备和初级加工技术装备具有更多的需求。在相当长时期内,多层次技术水平的农业技术装备将会同时并存,并需快速升级,对农业技术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农业技术装备的生产组织方式上,应大中小型企业并存,组建一些大型的现代化农业技术装备集团,以引领我国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的发展方向。

(二) 技术替代制度

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必须同时克服我国特色农产品运销中存在的技术稀缺和制度缺陷的约束,使我国的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获得升级。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在其他国家可以由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等制度性手段来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可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替代制度的变革,以降低解决问题的社会总成本。当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存在着技术变革方案与制度变革方案并存时,我们更倾向于选择技术变革方案。这就赋予我国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更多的经济社会使命。我国农业制度的突出特征是小农户分散经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话语权缺失;市场主体的组织性差;市场监管缺位,监管不力;食品安全存在较多问题;市场区域性和市场分割特征明显,等等。因此,小型、多功能、集成化、操作方便的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装备将在较长时期内具有广阔的市场。比如,分散收集、分散派送的小型特色农产品包装、储藏、运输工具,能够有效地实现分散经营与现代市场之间的协调,弥补市场监管不足的小型便携式食品质量检测设备也将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另外,特色农产品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也将会在特色农产品运销技术集成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篇13

物流(logistics)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对自身的产品、服务以及相关的各种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以及对仓储进行计划、实施、控制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全球物流业总体规模增长迅速。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美国Armstrong&Associates统计,2010年全球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大约达70.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物流业市场规模已经高达1.21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物流业市场规模的17.3%,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位居第二位,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大约为1.07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5.2%;日本位居第三,物流业市场规模约为4749亿美元,占全球的6.8%。

伴随着全球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活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是环保及能源浪费等,因此,在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物流的兴起正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一)绿色物流与农产品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考虑在企业行为中的物流活动。中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一书给出了物流的定义:在物流过程中,在降低物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又实现了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以达到充分利用物流资源的目的。①

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主要包括集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等内容,其中集约资源是绿色物流活动中最本质的内容。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必要保障,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此外,绿色物流的绿色形象可以提高企业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使企业有更多机会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从而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是食品的基本来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农产品绿色物流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关系着人们每日的生活。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正逐渐被世界遗忘,绿色壁垒这一形式正在逐渐兴起,我国农产品受绿色壁垒的限制日趋严重。为了使得农产品以更低的成本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农产品绿色物流成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国内外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

国外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质量安全、仓储安全、运输效率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这为农产品绿色物流研究奠定了基础。农产品绿色物流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的发展较为成熟,这些国家已经拥有庞大、通畅、高效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建立了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并有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促进绿色物流条例的顺利实施。①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是促进其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但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才引进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概念更是没有被全面普及,因此,农产品物流无论是在产品服务还是在产品运输方面还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物流成本的4-6倍,损耗率是发达国家的3-4倍,加工增值是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作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连锁超市还没有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

二、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是我国粮棉等农产品主产区之一,绝大部分耕地种植一年两熟的农作物,农产品物流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主体很多,物流环节繁杂,物流设施设备仍很落后,农产品绿色物流没有得到普及。总体来看,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产品绿色物流观念淡薄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绿色物流及农产品绿色物流观念的普及尚不全面,但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需求,近年来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千家物流企业,这就使得这些物流企业的水平良莠不齐。各级政府虽在着力宣传绿色物流,但基本上都是口头宣传,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有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更是注重暂时的利益,导致农产品从质量上受到了污染,影响到农产品的销售、存储和运输的各个环节。

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认识依然淡薄。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具有局限性,还没有意识到应该通过绿色物流的方式来提高收益。此外,由于农村信息交流渠道不通畅,农民不能及时获取物流的供求信息,不能完全介入供应链系统。虽然农产品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基础,但事实上农产品的利润是很低的,导致农产品企业主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甚至不愿从思想上接受绿色物流的观念。农产品生产者绿色意识淡漠,只是一味号称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商品、绿色生产和绿色服务,而消费者也只是重视绿色消费、绿色享受和绿色服务,但二者都忽视了绿色通道―物流环节,导致农产品绿色物流无法得到深入实施。

(二)农产品绿色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首先是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缺乏专业性和适用性,不能满足要求。其次,市场上适合农产品物流的软件极少。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不能与企业的客户系统兼容,造成了本来可以共赢的多个企业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交流,阻碍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即使有些企业引进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只包含一些基本模块,还达不到完善、完整,无法发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发挥的强大功能。再者,有一些企业信息意识淡薄,缺乏懂信息技术的物流人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河北省的信息设备非常有限,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模式,导致企业信息闭塞,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产品生产者不能及时根据市场信息进行生产和储运的安排,这也是近些年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销售不出去的农产品也会因为长期存储导致变质,进而污染环境。

(三)农产品绿色物流法律法规及物流组织不健全

河北省农产品污染比较严重,批发、销售市场的卫生条件也较差,农产品污染问题极大地威胁着消费群体的身体健康。同时,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质量标准已多年没有更新。欧美、日本已建立了多个与农产品绿色物流相关的协会来规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污染。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但并没有制定农产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更是欠缺,至今仍没有一套完善的有关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规则来约束物流的相关环节。②此外,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物流组织来监督相关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限制生产者及企业的污染行为,河北省更是缺乏相关的法律参照,也没有相关的协会或组织。

(四)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落后

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关键不在于农产品绿色物流观念的建立和普及,也不在于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相关政策的建立和实施,也不是建立起物流组织就可以解决的,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关键在于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并以此减少无效物流。河北省农产品基本还处于“足不出户、有场无市”的尴尬境地,农产品大量滞销以致升值空间很低。①

在河北省运输技术中,汽车运输技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汽车运输必然会造成大量尾气排放和噪声,很显然这是一种污染环境的物流方式。河北省对农产品的加工包装也未给予重视,农产品几乎都是直接从生产地运往销售地,不进行任何加工处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无效物流成本。如果将与运输有关的废弃物处理、环保和市场容貌管理等这些消费考虑在内,那么要维持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正常的运作状态的成本将是非常惊人的。

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及网络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合理规划。物流规划的不合理容易造成交通阻滞、物流效率降低和环境破坏的加速。河北省农产品物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绿色通道,物流各环节间的衔接还不稳妥,保鲜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也比较落后。目前农产品流通基本上都是常温保存,容易造成较大的成本损耗,也会因农产品新鲜程度降低而影响收入。此外,河北省农产品的机械化水平也较低,农产品搬运环节基本局限于人工操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运输速度缓慢,且反复接触产品会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三、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策略

(一)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观念的普及

绿色物流观念淡薄是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绊脚石。为了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必须对以往的传统物流观念进行革新,树立起全新的正确的绿色物流观念。

1、各级政府要将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融入到日常管理的基本思想中去。河北省农产品生产大体上还是以个体农民为单位进行的生产,所以要加强对个体农户进行农产品绿色物流理念的宣传,提高所有农户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生产或消费的个别环节。通过宣传使生产者了解什么是绿色物流、如何实施绿色物流,以及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会带来的利益。③

2、为普及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素质。要全面提高河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认识,必须采取各种方式对广大农户进行绿色物流的宣传教育,如邀请专家下乡集中对农户面授物流知识,通过地方电视广告宣传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利用页面形式宣传,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巨大潜在效益,借此促使他们主动收集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等方面信息,并及时应用到各物流环节中,促进物流的绿色化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绿色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河北省应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技术系统体系。通过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农产品供应商就可通过这个平台选择合理的准确的物流企业和物流方式;物流企业则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与农产品供应商达成相应的协议,而与需求方进行交易的结算和交易发票的交付,并最终通过农产品物流将货物交与需求方。通过电子商务这样一个信息平台实现了农产品商务信息的查询与交易,解决了农产品交易的时效问题,并可有效地降低成本。

努力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适用性,把大量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的相关物流信息通过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的网点全部都给集合在一起并且进行合理的组织,引进与信息处理自动化相关的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快速反应及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并以此形成产业结构,实现物流的规模效应,建立全球性物流体系,专门从事物流的配送,实现物流真正的自动化,开展优质、功能齐全的物流服务。

(三)健全农产品绿色物流法律法规及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及组织保障体系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改变以前落后的以及错误的传统物流理念,在全省树立正确的农产品绿色物流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政府要根据各地特点和现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减少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外部约束,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建立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绿色物流园区、绿色物流中心,培育农业绿色市场;加紧对现有的农产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和改进,快速研究并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制定农产品绿色生产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物流设施设备标准、物流市场应遵循的标准等;加强农产品各部门之间的联合关系,对农产品的生产流程给予以高度的监视和检查,严格做到“部门协调、社会监管、责任追究、严格执法”。

2、加强省级宏观调控,加大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从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全力支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以此激励农产品的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及绿色管理;实行税收减免等政策及对废弃物收费和押金返还等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扶持体制。例如农民购买冷藏保鲜车等运输工具或建立封闭型仓库、立体式仓库或者冷藏仓库时,政府应给予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

(四)完善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避免无效物流

1、努力培育优良的农产品品种,应用无公害的栽培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密切结合,逐步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良好食品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机械化水平、自动化水平;针对农产品在运输、仓储、装卸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系统,减少农产品的环境污染;建立健全农产品卫生质量标准,规范市场相应主体的行为,建立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检测中心,制定相应的生产或者退出限制机制。

2、尽量避免使用普通油耗汽车进行运输,主动采取绿色运输,例如使用像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运输工具,减少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也可以通过提高内燃机技术或者采取清洁燃料等方式来提高运输工具的能效;统一协调农产品货源,建立面向社会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公路、铁路等多式联运的绿色运输网络系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农产品在运输途中造成的污染,实现在全省范围内无污染、高效率、低成本的流通。

3、注重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发展反季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应用空间和附加值。使用健康、环保无污染的保鲜方式,根据农产品的属性采取不同物流形式进行生产、运输、保存和销售达到高效率低污染的目的。

注释:

① 韩立成 《我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对策研究》,第一百零九页。

② 张刚,《浅析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A0农业展望2007年第七期。

③ 牛晓娟《浅议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三十三页。

参考文献:

[1] 张敏.现代物流与可持续发展[D].山东农业大学,2004.

[2] 郭淑缓.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

[3] 刘冬林.绿色物流的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 秦蓁.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9,No.07:53-56.

[5] 张刚.浅析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J].农业展望,2007,No.02207:43-44.

[6] 孙丹.我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v.29;No.15304:39-40.

[7] 许红莲.发达国家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及其经验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No.2921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