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程管理最新研究方向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管理最新研究方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程管理最新研究方向

篇1

为了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作为应用型院校需要不断探索,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知识,有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很好的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技能相结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践教学在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具体途径[1]。

1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所占的教学学时比例比较低,理论课程占据的比重比较大,将更多地时间用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难保证。(2)课程设计主要是在相对应的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如工程制图对应的CAD制图,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对应的招投标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对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等,都是以单项的基础型实践课程为主,实践内容较为单一,范围较窄,各课程相互之间实践内容相互割裂[2]。(3)教师很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然后直接再进入高校工作,师资队伍没有达到双师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掌握的工程实例比较少,而且很难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实时更新,学生与实际工程接触更少,实践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 构建初、中、高“三级”平台

(1)初级平台――课堂实践能力训练,将课内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初步体会,提高掌握理论知识的效率,目前已经确定房地产估价等3门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2)中级平台――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充分应用广联达软件和斯维尔软件,开展工程造价软件级应用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高级平台――校外实践能力训练,新建烟台市第一监理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对于应对目前建筑业行业整体萎靡形势造成的实习基地紧张状况,开放式的教学实现了工地技术管理人员讲解工程管理技术,指导教师辅助讲解并共同答疑,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2 创建实践教学体系并加强管理

由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验室教学管理、实习基地建立、学术讲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六个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1)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结构不是特别复杂的别墅项目,一个案例贯穿所有课程设计,2015级的CAD制图课程设计已经率先采用统一案例,从基本绘图、识图开始打基础,为后续课程设计的开设做好准备。(2)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比例,2014级开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例已经达到40%以上,更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校外专业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内容,校内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管理和格式审查及资料提交,目前已经开展,2015届部分同学毕业生毕业设计采用双导师制,学生在校外实习并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设计成果符合实际,有很好应用价值,效果非常好。

2.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构建“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目前主要基于校企合作形式,学院内聘教师和企业专家工程组成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企业专家更多的进行专业实践技术的讲解和操作,内聘教师在过程中学习更多的实践技能并保证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2.4 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建筑工程系工程管理学子2015年首次参加山东省BIM大赛和全国大赛,在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专业竞赛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为以后省赛和国赛的参加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取得BIM获奖证书,对于就业很有帮助。

2.5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积极组织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参加培训,鉴于近两年来建筑行业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培训,让教师接触了解最新行业动态与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将最新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对接社会。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1)通过校企合作,使老师和学生都能了解专业方面的需求和最新技术,制定出能够胜任岗位能力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2)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到企业里参观、学习,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并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采取“基地+实习+就业”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在实习基地实习,表现突出,经过实习单位考察和系部推荐,成功就业,实现以实践促就业;(3)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家进课堂,聘任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将行业的最前沿知识带进课堂,将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带进课堂,给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创建多元师资队伍。(4)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可以到企业学习,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更好的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高校育人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系一直非常重视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成绩,近几年实际就业率逐年提高,学生实习过程中、就业后企业普遍反馈职业胜任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受到企业欢迎。因此,考虑到土建类专业的专业特色,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和专业需要的人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明,吴光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

篇2

我国是以投资建设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规模巨大,投资的结构和效益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指导投资建设的工程管理体系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所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经济建设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途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争取工程管理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经济建设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应该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验证。所以,以科学发展的方法论为依据和出发点,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应用是工程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内容和目标。但方法论决不是具体方法的集合和简单叠加,而是依托长期实践、经过高度的理论升华形成的基本理论。随着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完善,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科学正在快速发展,工程科学在大规模应用的过程中,逐渐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融合社会、人文、管理、政治等学科因素,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学科,并通过投资建设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影响和决定着人类、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快速、持续发展。

在工程科学的体系构成中,相对于工程技术的成熟与稳定,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仍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工程管理的创新将带动工程科学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的高度指出了工程管理的创新方向;从社会、环境和经济结构的系统角度提出了协调、持续发展的要求。

工程科学与工程管理的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历程,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在快速提高。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体现了这种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同时,工程实践的积累也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专业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内涵也不断丰富,逐渐演变为以工程技术为最新阶段的自然科学体系。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不断完善,经历了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到工程科学的层次性发展,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自然科学体系。

工程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全面、综合应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阶段,也是自然科学与管理

科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领域。

工程科学大致由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两个部分构成。工程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可能附带产生出资源、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工程管理技术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指导和控制工程技术的使用方向、决定工程建设整体效果。相对于工程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目前工程管理理论和应用均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这体现了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管理涉及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同时必须形成与工程技术的有效结合,并可能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历史时期中,呈现不同的实际效果。所以,工程管理的技术理论目前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期待创新的阶段。以理论的创新、发展带动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投资建设领域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工程管理技术可以大致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宏观管理主要针对工程建设和自然、社会、宏观经济的关系,寻求、揭示工程建设的外在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政策措施,宏观管理还要关注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结构关系,关注重大项目的决策和过程的监管。宏观管理技术的主要形式有法律、政策、区域和行业的监管等。微观管理主要包括具体项目的项目管理和项目过程的咨询,主要从方法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角度,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控制、评价和组织监督。微观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市场化的专业服务形式,在国内外以往的实践中,微观管理主要关注于提高具体项目的投资收益、减少建设风险。

工程管理创新的方向与途径

根据科学发展的思想和工程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工程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三点:

1.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效益与风险,还应兼顾项目与社会、环境的辨证关系;

2.微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的实施过程,还要扩展到项目的外部和相关的环境中,从传统的刚性管理发展为辩证的柔性治理;

3.形成完整、量化的方法理论体系,从难以重现的“精英管理”模式转变为结构化的“制度管理”模式。

在工程科学的范畴中,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的构成与关系可以由上述的示意图描述(参见上图)。

科学方法论在工程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实践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20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理论,如控制论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促进了方法论研究的高度发展。科学方法论进一步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确立新的研究方向、发展规律、提示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并以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工程科学的体系结构。

在工程科学的形成过程中,实践的需求和方法论的研究、应用支持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并在微观管理领域中,通过对产生技术方法的规律、标准和工具等的理论提升,逐渐形成了“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篇3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概述

当前,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满足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求,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其象征着水利工程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是历史动态化发展的具体呈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等对水利的规范与要求不同,其所设定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往的水利系统主要是建设多种水利工程来及时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水利资源,使用现代化与诸多先进的手段,充分利用好基础水利工程,以求为水利工程体系运行提供条件。建设与使用水利工程时,还应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及时利用好水利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达到人、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协调性发展的目的。为推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提出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待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该目标的提出,对水利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强化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建立相配套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最终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与法制化。

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而言,必须打造更为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该体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应遵循前瞻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设定好评价指标,运用此种方式能对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予以检验,还能根据未来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反映。前瞻性原则的提出,能具备预警意识,充分遵循水利市场的发展规律,是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其次,应遵循可比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水利工程行业而言是一项重要依据,选择指标时,应遵循可比性原则,能及时将工程管理真实结果与水平进行呈现。

再者,应遵循层次性原则。为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应构建完善的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属于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其中会涉及到多种指标与评价要素,为提升该评价体系的人性化,应充分遵循层次化的元素,根据评价指标层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是提升评价效果的关键方式。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对于水利事业而言,应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该体系形成的过程呈现动态化的特点,主要包含指标层、目标层与准则层三个方面。所谓的指标层主要涉及到22个最为基础、常见的指标,设置这些指标,能将最为真实、科学的评价结果进行全面呈现;目标层,顾名思义,就是设定未来目标,是未来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能设置综合评价指标,对于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而言是一项重大的标志;准则层系统较为复杂,其中涉及到运行、组织、安全与经济管理四项内容,从四个方面彰显了不同方面的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状况。在三个层次中,准则层属于核心环节,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三)科学设定评价指标

1.安全管理。在整个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安全管理现代化是一项重要指标,该项指标充分反映了工程管理的合格率、防汛指标与达标率等多项指标,发挥好工程管理机构的作用,全面推进形成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各项设施、设备等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借助安全管理指四苁迪侄怨芾砘构管理效果的全面呈现,还能充分凸显工程管理组织在突发性、应急性实践上的预警反应能力。

2.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指标能及时将水利工程项目的支出情况、征收率与盈亏情况等充分反映出来,通过多种指标的设定,能充分凸显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3.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指标主要反映现阶段工程管理与运行的实际机制状态是否科学、是否完善,通过对岗位机制、人资管理等制度的分析能充分反映组织管理机制的运行状态。

4.运行管理。运行管理指标主要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效果、设备的完成度与运行质量等进行合理性的评判。构建现代化水平指标,能及时凸显工程项目的自动化与工业化指标,将应用效率充分呈现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体系中,必须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当前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水利工程项目处在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等而使得水利行业发展发生一定的变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影响很大。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应将最新的工程管理思想与理念、工程管理机制等运用到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之内,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欧阳红祥,李欣,方国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01).

篇4

引言

在现场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的主导,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必然的,管理人员经过自身的良好努力,这些问题总能够被良好解决,可是有一部分原因因为解决效果的影响,会对工期、质量和经济等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如今的工程管理理论和之前的相比较,已经完善和成熟了许多,大部分的现场管理人员都经历了非常严格的项目经理培训操作,对于工程管理也有一定了解。如果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能够融汇的使用这些理论,效果一定会十分突出。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理论的重要意义

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中,主要的环节有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和危机管理两大类,为了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管理建设的安全性,提升建筑施工管理风险管理中的有效性,有效的促进安全管理系统的标准化与有效化,从而实现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降低建筑工程中的成本,缩短工期[1]。工程管理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建筑施工危机的管理意识,其是促进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完善的危机管理思想。在操作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找各种不足有利于总结吸收相关经验,对整个的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和监控有重要的把控作用,与此同时也是优化工程建设部门的经营管理提升科学管理依据。向着和谐持续的发展目标前进,这是工程建设的本质性目标。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理论的应用

2.1强化建筑工程的管理理论和施工现场的有效结合

第一,依据现如今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形,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强化操作,强化各种管理手段建设,增强管理的安全性。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手段要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形式相结合,从全局出发,把握整体,改变管理思想,提升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认识深度等,从建筑工程的内部入手,深化各项改革操作,强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高水平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操作体系,有效的提升管理工作力度,以科学发展观的建设理念为基础思想;第二,有高尚的社会责任道德,强化对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建设意识,从思想角度以及道德角度上加强管理工作措施,把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放置在一个可靠有效的建设服务体系上[2]。

2.2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式的优化完善

在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方式上,需要积极的促进建筑工程的安全体制的改善,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和改革进程的推广深入,促进区域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安全体制的优化改良,明确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建设的主体性地位。除此之外,需要不断借助科技操作手段,优化各项生产建设设备,从国际角度出发,在适用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最新的设施设备,一些不符合使用标准的要坚决抵制,绝不使用。保证建筑施工设备的安全可靠,从预防上入手,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规范作业,各项操作手续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执行,确保工程建设如期顺利完成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有效机制的顺利运行。

2.3重视管理理论中工作人员道德素质要求

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安全建设,而安全建设不能是建设的过程中做注意,需要在建设工作开始之前就做好预防操作。现代化的建设理念中人本主义是一项全新的思路,各项安全建设需要做好预防,未雨绸缪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安全建设的要求,不断的完善安全管理知识。在工地的每一个人都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客体,每一个人都是处于一定的安全管理层次之上,如果离开了的话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安全管理理念的意思了。所有活动的开展都是人为推动力量,风险管理的最终工作目标是将人的工作潜能激发出来,并且发展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安全管理能够有序运行。

2.4强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中,需要奉行仔细严谨的操作办法,也就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建设工作尽量和城市建设规划制度相适应。要有长远的发展计划,技术操作要强硬,一旦发现任何建筑问题,从技术手段入手操作,将其解决。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每一个阶段,面临的技术工种千变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把各种技术和设施从单一的局面发展成全面的整体,使得工程建设组织更加的完备。另外,建设过程中,各项操作技术尽量规范化严格化操作,不但能够保证工程建筑的美观,同时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3.结语

在现如今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问题还是相对突出的,例如怎样更好的组织设计以及订立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划,怎样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力度等等,工程现场建设的安全度要求越来越高,做好安全工作和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关键性内容。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各方面的经验,用理论和实际做良好结合,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为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性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3]。

【参考文献】

[1]路美丽,刘维宁,李兴高.风险管理在城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5(15).

篇5

Ma Xiao-juan

(Henan 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Xinxiang Xinxiang 453003)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blems are gradually exposed, how to tak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the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o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system can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mportance; development

公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公路建设项目和管理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很多建设项目地域跨度越来越大,项目参与单位分布越来越广,项目信息成指数级增长,信息交流问题成为影响建设项目实施的主要问题。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管理中目标控制的有效性和工作流程的及时性,从而使公路项目管理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

一、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在投资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应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同类或类似建设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资源。

1.处理大量信息

管理信息化是为达到企业目标而进行了的一个过程。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有利于项目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有利于数据和文件版本的统一,并有利于建设项目的项目文档管理。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可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使数据传输不受距离限制并可提高数据传输的保真度和保密性。可以摆脱管理者繁琐的事务性劳动,将集中精力致力于管理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2.加大沟通信息的力度

“信息获取便捷”“,信息透明度提高”以及“信息流扁平化”有利于建设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加大沟通信息的力度。建立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强各参建单位的有效沟通,形成科学、规范、开放的制度,使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向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转变。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3.有效节省成本

高速公路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分布范围广、参与单位和人员多、风险大等特点,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合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文档资料等多方面的工作,参与单位和人员众多,使沟通和协调工作产生困难,大量的动态信息需要有效的集成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显吃力。运用现代建设管理理念建设一个采用先进开发技术、功能全面、高实用性、高可维护性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结合具体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特点进行量身定制,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业务综合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电子化办公、无纸化办公,有效减少管理成本。

二、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1.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

充分利用Internet平台,建设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在内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综合系统不仅提供简单的信息查询服务,更主要的是实现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全过程电子商务和,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过程,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大部分工作,例如: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交换资料信息,会签图纸和文件,监测施工质量等等。

2.加大信息化推广效果

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推广,需要在完善的体制和制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首先要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他们是信息化成果推广和应用的普及者和应用者;其次,要制定信息应用的标准化程序和规则,实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无障碍交流;再次,规定信息化的达标等级,例如:硬性规定什么等级的施工企业必须达到相应等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

3.提供网络系统,搭建硬件平台

采用成熟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建设搭建硬件平台。网络设计应本着可扩充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的原则,同时提供支持用户数与应用多、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多种信息的安全、快捷、有效的传递。

4.应注意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其安全性有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应注意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在进行设计时,应对网络上的用户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防止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应针对不同的用户类型提供不同的信息,实现外部公共网、内部网络间的互联,同时利用防火墙等技术进行访问的控制,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5.不断的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最新的数字技术作为支持,因此,就需要不断的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参与项目的管理者以及各方领导者的素质更应得到提高,因没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就不能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整体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将数字技术的应有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6.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整合各方资源

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经过前期准备、系统设计、系统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安装调试、后期服务与支持等有关工作。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同时具备可发展性与开放性,进而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具体的实施过程应本着分布实施、整体规划、不断深入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李耕.关于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交通科技,2004(3).

[2]刁彦.谈如何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J].辽宁经济统计,2005(9).

篇6

水利在农业、航运、能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关乎社会进步、民生幸福。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需要做好安全管理与自身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职能包括:对在建水利工程进行监管、控制完建水利工程的使用及监督水利工程的使用状况等。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修建在农村或偏远的山区,使得水利工程呈现范围宽、距离远、情况复杂等特点,给水利工程的管理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来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1.1坚决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水利管理部门在执行自己管理行为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坚持这一方针政策。“安全第一”要求在水利工程的验收、使用过程中践行,严格按照水利工程验收规范执行验收流程,杜绝工程质量问题,保护员工安全;制定工程使用规范,减少违规操作行为。“预防为主”要求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1.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组建安全管理部门,部门由水管单位各主要负责人构成,将安全管理工作摆在核心位置。对安全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单位内部管理。

1.3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知识培训,使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安全管理的意义。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术、安全生产技能、安全生产意识等方面。在管理中,强化员工对电气工作、水工建筑安全、防洪、供水、工程建设安全的理解。

1.4坚持排查隐患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防汛是重点。为了确保汛期水利工程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要积极开展汛前检查工作,了解水工建筑物(水闸、提防、渠道、桥梁等)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查隐患,不仅要检查工程建设的质量,也要检查管理的方式、制度、思想是否存在缺陷,例如行洪区禁止种植养殖,但是不少地方的民众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地水管部门在告知、监督等方面也存在疏漏,一旦行洪,很可能会给民众造成经济损失,引发纠纷,因此在排查隐患的过程中,也要对管理行为的疏忽、不当进行纠正。

1.5坚决查处事故,反思事故发生原因

一旦发生事故,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将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整改与防范相结合的处理措施。从事故发生的原因中总结经验,对现有的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1.6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科技进步

水管单位要投入资金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并为职工缴纳各类保险、按时发放高温补贴等;购置合格的安全保障产品,例如安全帽、绝缘鞋等;积极申请项目,增加科技投入,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最新科技进行考察和引进,加快对现有隐患设施的改造、更替工作,提高水工建筑物及各类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 加强水管单位安全文化建设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水利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水管单位安全文化建设。

2.1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广义上来讲,安全文化指的是单位和个人的素质及态度的总和,是一种安全价值观或行为准则。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具有更加详细的内在含义,指水管单位内部成员普遍接受的水安全观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营造安全生产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安全生产人员提高自身技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一旦人能够在我意识中强化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就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营造安全的生产行为。

2.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举措

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构建物质层面的安全文化,要增加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投入,改善员工工作的硬件条件,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级别;构建制度层面的安全文化,水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政府有关规定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行为反映到书面,使工作人员的各种行为有章可循,坚决杜绝违规操作;要构建精神层面的安全文化。这一层面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已经成为单位员工自觉遵守的内在信条,即使没有规范条文的约束,他们也能够在安全生产的意识下完善自己的行为,从而改善单位内部的文化氛围,真正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3结语

水利系统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水管单位需要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意识,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监督管理等多方面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同时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设的关键,只有将其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得到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水平才会得到提升。同时,也只有用优异的施工质量来武装自己,工程建设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生存发展之地。但值得担忧的是,在当前阶段的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管理上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认识,不断拓展管理方法创新渠道,要勇于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多加应用智能化技术,在不断的建设实践中推动工程建设发展。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现状分析

1.1 智能化水平低

在一些建筑企业中,从整体上来说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是比较低的,虽然在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和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都运用了一些智能软件,但是各业务单元之间大多是分散的、孤立的,系数间的数据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沟通与分享,而且系统的扩展性也比较差,这些造成智能化技术很难为建筑企业的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必要的综合、全面的信息数据。

1.2 管理信息缺乏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项目多、资金分散、地域分布不集中等特征突出,这使得项目管理的条理性比较差,在收集与处理项目施工信息、财务信息等工作时缺少时效性。此外,相关项目管理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大多都是表面工作,这造成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详细性不高,影响了项目决策工作的进行,比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重编制、轻执行,这造成在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不能得到预算信息很好的指导。

1.3 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手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项目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智能化的工具软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这些管理手段的短板不利于项目信息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在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保存以及传递等方面,满足不了项目管理对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这使得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对各部门间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享,阻碍了业务处理流程化的发展。

2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筑质量管理达不到要求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工程建设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水准,同时也不能顺利与国际水平接轨,因为质量的问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普遍不高。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在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相关管理负责人没有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质量监管不严格,相关质量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工作职责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分配。所以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乎标准的质量管理,这就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过于看重工程的施工进度,而将工程的质量问题忽略了。在施工中随意变更施工方案计划,严重忽视了建设中工程自身规律,只是单方面地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造价,过分追求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建筑施工材料选购时,选购工作的流程不符合要求,则会出现建筑材料不合格的情况,这就从整体上使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了,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2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它在施工中受到非常高的重视。但是,安全事故仍然频频出现,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给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完备的管理机制进行施工管理指导,工程建设现场安全操作的行为标准得不到严格实施,这给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工程建设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宣传工作,从而降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2.3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跟不上实际需求发展

在工程建设中,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具体施工环节中,浪费情况常常出现,这直接就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很好的成本思想意识,材料浪费现象严重,施工计划变更频繁,也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成本管理方式跟不上时展,普遍缺乏成本管理创新性思维,不能进行有效的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另外,一些建筑企业单方面为了减少建设费用的支出,在进行招投标时不依据现实情况,任意压低工程报价,在建设中偷工减料。这样做降低了建设成本,但是这会严重降低工程的建设质量,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整体利益的提升。

3 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具体分析

3.1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加强技术的培训与监督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作业时会涉及到许多专业的建筑技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能够在规范化的施工技术和技术准则基础上进行是工程管理中的一大重要任务。第一,加强对工程建设相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的教育培训,积极借鉴吸收最新技术成果,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推动工程建设工作的发展;第二,在进行施工技术的操作中,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相关要求规范,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则要进行警告,并对其进行现场教育,使其树立起严格的施工思想意识;第三,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以及建筑工程验收阶段的验收测评技

术等。

3.2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的教育培训活动,并采取相关措施鼓励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积极参与,加大安全操作流程的学习,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对于施工中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且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经验且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进行。对于一般性质的工作,则要做好安全施工防范工作,熟悉工程现场的施工环境,保障人身的安全。在施工中还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使其符合施工标准要求,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

3.3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做好材料设备的控制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为了能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就要把好材料选购关。在进行材料选购时,一定要提前选派专职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尽可能选择那些口碑好、质量高的厂家。另外,还要对生产商的相关产品生产证明进行严格检查,对基础安全性设施,则要进行取样复试检测,保障质量的合格。在装配设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对于因材料设备不合格而产生的建筑工程事故问题,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 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4.1 建筑工程中全方位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应用

为了保障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那么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基础设备设施做好监管工作,大力推广使用建筑工程全方位智能化监控系统,从而提升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该系统监控内容范围比较广,包括建筑工程照明系统、建筑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热交换系统等,可以对公共照明、给排水、冷冻以及热交换等设备设施进行集中监管,这样就提高了监管的效率,推动了工程建设监管工作的开展。

4.2 建筑工程中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中,信息管理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有利于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统一性分析管理。建筑工程信息系统管理的智能化,可以采集工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并进行汇总整理,按照内容建成智能化独立信息档案,最终建立起系统性的建筑工程信息资料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参考。

4.3 建筑工程中智能化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消防设施将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需求,把相关消防设备实施统一连接起来,并进行系统性控制管理。这个系统主要由智能化自动报警、安全疏导、智能化灭火以及建筑工程消防n案智能化采集等部分组成。这个系统可以对火灾以及可燃气体进行准确的探测,从而加大保证了工程施工场地的安全,促进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那么就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大智能化技术的运用。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要跟上新时期的发展步伐,要善于打破传统管理方法的束缚,从而开启崭新的管理方法应用时代,并借助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结合现实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工程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J].建筑工

程技术与设计,2015,(7).

[2] 任学奇.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

[3] 梁子建.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J].科技

与企业,2015,(23).

[4] 史晓静.有关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运用

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10).

篇8

1引言

软件工程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68年的NATO会议上。软件工程这一概念的提出,其目的是倡导以工程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以期解决当时出现的“软件危机”。张效祥院士主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第二版)》将软件工程定义为“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工程,或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原则、开发方法和技术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学科,如何合理地构建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对于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满足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北京大学积极探索和推进软件工程教育。在1984年,北京大学首次为本科生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培养学生在软件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实践能力。同年,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举办了共4期软件工程研究生班,教学以工程实践为主,聘用国际上一些计算机专家任教,先后培养了近200名软件工程人才;1988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试办软件工程的本科专业;1996年北京大学开始招收软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目前,在北京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已成为我国软件企业和国际软件企业的技术骨干。

通过多年软件工程领域的教学实践,杨芙清院士提出“软件工程教育体系需要多层次、多样化。比如,在本科教育阶段,重点培养软件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的实践能力。而研究生教育阶段,首先要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软件工程技术和方法,然后再根据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分为两种,一是学术研究型,二是工程应用型”。

针对北京大学本科学生的特点,一是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强,二是毕业后大部分继续学习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根据历届统计,直保本校研究生的比例大约在50%~60%),这为软件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体现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原则,如何适应持续培养“本-硕连读”学生的需要。

围绕以上问题,我们自1984年开设本科生“软件工程”课程以来,不断结合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团队在大型“软件工程”科研项目上的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软件工程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对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期创建具有北京大学特色的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

2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

在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一直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1)一是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不仅需要体现先进性、系统性,而且选取的内

容需要有助于提高学生求解软件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开发实践和工程管理的能力。(2)二是选取的内容是基础性的、比较“稳定”的,我们向学生尽量介绍有关软件工程的国际标准和成熟技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1充分利用科研实践经验

多年来,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其中,以研究软件工程开发环境为主要宗旨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对北京大学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影响最为显著。它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软件产业的共性、基础性建设工程。从“六五”计划开始,历经二十个春秋,由北京大学牵头、中科院院士杨芙清教授主持了持续的科技攻关课题,其目标是以实用的软件工程技术为依托,建立软件产业基础,推行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和模式,提供必要的工业化生产手段和装备。

图1概括给出了“青鸟工程”动机、发展及研究内容。青鸟工程历经了国家 “六五”科技攻关项目“软件工程核心支撑环境BETA-85”、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软件工程技术、工具和环境的研究与开发(SEP)”、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软件工程开发环境(CASE)的标准化与实用化”、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软件工程环境(青国际上令人关注的一支科研队伍。通过这些大型软件工程项目的实践,使教师提升了软件工程领域的知识,丰富了

图1青鸟工程动机、发展与研究内容

鸟CASE)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JB/SEIMS)的研究与开发”、国家“十五”973项目“Internet环境下基于Agent教师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结构。我们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积极参加科研项目,从学习跟踪到自主创新,并的软件中间件理论和方法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每年在国际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上百篇论文,理论成果覆盖了软件工程领域几乎所有的研究方向。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团队已成为不断将这些科研成果和软件工程实践经验融入、引入软件工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另外,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积极接收本科生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实践工作,这些学生可以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软件工程实践,并对科研成果提出相应的反馈意见。这样,通过科研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软件工程知识和技能。

2.2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的建设

北京大学软件工程教育长期研究和借鉴IEEE/ACM推出的软件工程规范。IEEE最新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将软件工程知识分解成10个知识领域,即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软件质量,从而明确了软件工程学科的内容和体系。IEEE/ACM软件工程学科小组研究和公布了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SEEK(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Knowledge),将软件工程的本科教育分为10个知识领域,包括计算基础、数学与工程基础、专业实践、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设计、软件验证与测试、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这两个知识体系明确提出学生要有工程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要有问题求解和工程管理能力,要有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的教育,要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要有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要有国际交流的能力,要有组织和管理能力,要有纪律性和团队精神、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科变化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我们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材的编写中,不断完善对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

在软件工程本科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参照以上两个软件工程规范,关注软件工程课程知识体系的完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给出了软件工程本科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如图2所示。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结构,基于对软件开发本质的认识,即实现问题域到软件解域之间的映射,紧紧围绕软件开发,讲解软件工程的生存周期过程;讲解有关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组织框架,即介绍一些在工程中常用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讲解实施开发活动和任务的一些基本途径,包括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以及支持软件评估所需要的软件测试技术等;简单介绍作用于开发活动上的一些管理活动,其中重点介绍支持管理活动的一些基础性技术,例如过程创建以及成本、进度估算等。

图2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结构

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一流软件人才,我们充分地利用了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科研队伍。这支科研团队在理论上的创新,给教材的编写和讲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在教材的建设中,不断总结新的知识和经验,编写了《面向复用的需求建模》、《构件化软件设计与实现 》和《面向复用的软件资产与过程管理》,这三本书是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几十年经验的结晶,在理论上有许多创新、对教学和科研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多年从事软件工程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编写了《软件工程》,该书先后出版三版,每一版都增添了新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我们不仅利用自身团队的经验,我们也充分吸取世界最新软件工程成果为我所用。我们先后翻译了《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软件复用实践》、《管理软件开发项目》和《软件工程最佳实践项目经理指南》等经典著作,作为我们所用教材的补充。

这些教科书和参考书的编写和翻译有力地推动了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持续优化。例如,在《软件工程――技术、方法与环境》第一版中,在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两部分,我们讲授的是Coad-Yourdon方法,而到了第二版,我们介绍的是主流的UML和RUP。又如,在《软件工程――技术、方法与环境》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我们没有系统地介绍软件项目管理内容,而在第三版中,我们参考和借鉴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引入了“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概述”一章,进而加强了对本科生软件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

2.3注重因材施教

北京大学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而且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软件工程知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我们设置了以下课程分别满足不同层次本科生对软件工程教育的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1) 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设置了“软件工程”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他们从事软件开发、维护和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2) 为二学位的学生设置了辅修“软件工程”课程,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相比,该课程在内容和难度上有所降低,主要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思想以及基本方法的应用能力。

(3) 为“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基础好、领悟力强的学生开设了“软件工程―实验班”。这些学生经过计算概论实验班以及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班的培养,具备了很强的程序设计技巧与能力。本课程不仅讲授软件工程基本思想与主流方法,而且主要通过实际系统的工程化开发,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和能力。

(4) 为研究生和高年级的本科生共同开设了一些先进软件工程技术或研究探索性课程,如“高级软件工程”、“方案工程”和“软件项目管理”。这些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使学生对先进的软件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从事软件工程研究的素养。

图2所示的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结构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设置的“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体系,而辅修“软件工程”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需要,对软件工程本科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剪裁,“软件工程-实验班”依据其培养目标,结合实际需求,更加关注软件工程有关知识的应用。

3软件工程本科教学实践的探索

3.1启发式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才

我们不仅在教材编写过程注意启发式教学,而且在讲授中更要突出启发式教学,让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型,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1) 教师授课中的启发式。教师讲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难点,拟好带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老师有目的、有重点地做点评。例如,在讲授“软件过程”一章时,我们主要提炼出两个关键问题:①软件开发要做哪些映射-活动?②应如何正确地组织开发活动,形成求解软件的逻辑?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阅读、思索和讨论,从而得到对这一章节知识的深入理解。

(2) 学生登台讲授。这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极好方法。北京大学的学生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是他们登台讲授的良好基础。我们选择一些章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做准备,然后在小组或班级做讲授。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这样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更深透。一位讲过课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自己讲一遍胜过听别人讲三遍。”

(3) 老师解惑答疑。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学生越愿意学习,越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必须居高临下,采用讨论的方式,给学生以及时准确的回答,增强学生的信心,鼓舞学生继续向前攀登。

3.2加强课程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根据教材,我们设计了一些配套的课程实践课题,如结构化方法实践和面向对象方法实践课题,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大学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各种软件开发环境(因为北京大学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覆盖了软件工程各研究方向),如青鸟面向对象建模工具JBOO、青鸟配置管理系统JBCM、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可视化建模和构

件组装工具ABCTOOL等,进行课程实践。软件工程课程实践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分析和设计,每组不得超过5人。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其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开发项目。学生分工合作,学习软件开发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将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任务明确,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培养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该项目的开发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总体指导学生。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课程实践,并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反馈,从而进一步促进科研的发展。

从“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到目前的研究,我们一直利用科研促进教学,不断完善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在这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很多学生都说这正是北京大学软件工程教学知识体系和科研结合的独到之处,也是北京大学良好学风的体现。

4结束语

北京大学软件工程本科教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活动实践既参照了国际上计算机学科发展规范所提出的质量要求规范-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和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SEEK,又充分考虑了国家对北京大学的要求和希望,以及北京大学软件工程教学和科研团队,高质量的学生的特点,不断进行教材建设和教学活动的探索和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科研和教学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这种探索和改革还在继续进行中,我们相信未来会取得更理想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效祥. 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芙清. 软件工程教育的思索与实践[C]//全国高校2007年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IEEE. Guide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 2004[EB/OL]. /portal/web/ swebok.

篇9

近10年来,花卉产业作为一项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的优势产业,正越来越成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1]。目前,中国花卉生产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总体生产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现代化、标准化的设施花卉栽培技术指导[2]。高等农林院校所开设的“设施花卉栽培”课程主要讲授花卉的生长条件、温室工程设施建设和环境调控技术、花卉的设施栽培管理及具体花卉的周年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内容涉及面较广,各地差异较大,如果继续使用过去重理论、偏量大、讲解过细过深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因此,社会要求和行业发展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

一、设施花卉栽培课程的定位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能够熟练操作和驾驭现代设施的综合型应用人才。因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将专业方向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1.植物科学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农业园区的栽培管理和相关的工程管理人才。

2.工程设计建造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园艺设施的设计与建造人才,课程设置以温室建筑工程类为主,开设少量栽培管理类课程。

3.农业园区规划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农业园区规划和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景观设计类人才。这种分模块的培养方案,有利于根据学生兴趣、个人潜力,实施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的目的[4]。设施花卉栽培作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经过学习之后,应掌握花卉栽培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为今后能够独立地从事大型现代化温室花卉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休闲园区花卉栽培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5]。

二、设施花卉栽培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设施花卉栽培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施花卉栽培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实践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主要是花卉种类识别、花卉种子繁殖、花卉扦插繁殖、多浆植物嫁接和花卉盆栽土的配制及盆花养护管理。实习方式主要是教师在温室或园区讲解,学生自行单独识别。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学生较多,现场嘈杂,仅教师跟前的学生能听清,学生听不清楚,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在进行花卉播种繁殖时,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组进行,播种完后,由学生拿回宿舍自行管理。由于宿舍温度和光照无法控制,致使每次实验结果很难确定,发芽率偏低。扦插繁殖亦是如此,扦插完后自行养护,实验室条件有限,由于学生不认真,成活率极低,实验效果达不到培养要求。

2.设施花卉栽培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①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缺乏钻研创新精神。教师讲授时觉得简单,不认真听讲,自己动手做时发现不会。②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缺乏职业规划,对专业前景有疑惑,从而缺乏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不够。③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高,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验课上,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学生在实验时只是“照方抓药”,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最后撰写实验报告。④教材、教学大纲陈旧。一旦形成,并非每年都更新,所以课题讲授就是照本宣科,没有加入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⑤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缺乏研究探索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和钻研精神。现在的实验课相对简单具体,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⑥教师考核学生实验实习不够严格。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做实验态度不端正,侥幸心理严重。因此,对“设施花卉栽培”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法探索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三、“设施花卉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

1.突出综合能力培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验教学体系虽相对独立又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衔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设施花卉栽培实践教学改革中,在不断更新和提升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在仔细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后,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为要求,从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提出加强“设施花卉栽培”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措施,构建了设施花卉栽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从而达到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的。

2.优化“设施花卉栽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和内容。改进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采用“项目学习法”为主要手段,将全班学生按兴趣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花卉植物生长发育特点,分别承担花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小型研究项目(课题)。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考核全过程中,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研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①实验布局设计方面。教师将就业方向和课程实验相联系,让学生能将职业规划和课程学习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将原有的花卉学实验内容和可开设实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实验体系的构建,使兴趣与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职业规划,将学生分成兴趣组,依据教学大纲将整个设施花卉栽培实验分为识别、探索和综合3大块。考研学生组,结合花卉的研究及实验条件,开设探索性实验;将来从事温室花卉栽培组,开设综合性实验,学生做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然后做项目规划;休闲模块学生组,根据使用目的来做项目规划。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不出校园,能够进入实战。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实验内容方法方面。基础实验以加强学生对基本方法和技术的系统训练为主;探索性实验以培育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综合创新型实验以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新为主;探索设计型实验以启迪学生思维为主,并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建立兴趣和奠定基础。根据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组,每项目组一个小项目,让学生实际操作,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③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学院根据专业特点,把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学院管理的资源标本园区;二是学校设立的科学研究园区;三是学校的推广、示范实验场和校办产业。此外,用协议合作形式建立了许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种类丰富、功能多样的校内外基地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基地保证。

综上所述,通过“设施花卉栽培”四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本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其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占有一定优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园艺学院设施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学校前列,考研率大幅度提高。考外校的学生,所考学校对其评价很高。用人单位也乐于接受我们的学生。学生利用在这门课中学到的知识,设计的课外科技作品在学校乃至陕西省举行的“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上屡屡获奖。

参考文献:

[1]包满珠.花卉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高祥斌.“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1):170-171.

[3]郭先锋,杜明芸,赵兰勇,等.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0-72.

[4]王宏丽,裘莉娟,邹志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1,(4):76-78.

[5]周明芹,安运华.“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4):95-97.

篇10

1 研究的背景和方向

1.1 研究背景分析

软件工程进入我国已经比较晚了,依照国际惯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软件工程进行系统的研究:

1.1.1 软件工程技术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软件工程化的开发方法;另一方面是对软件开发工具的研究和软件环境的研究。用于软件工程研究的技术主要包括软件是否可靠、软件的度量有多少和软件整体的复用性这三方面的内容。

虽然软件工程技术传入我国比较晚,但是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软件工程的技术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软件开发的方法和工具。现阶段用得比较多的是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法,这两种方法在我国国内和国外都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最近几年,随着各种各样新的软件开发技术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开发软件技术的思想也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软件开发中去,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包括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式和面向用户的软件开发技术,这给我们软件工程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

1.1.2 软件工程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软件工程管理。这里面包含对质量、费用、配置和项目的日常管理。一般我们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各项管理费用进行精确的计算。在软件工程管理当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有:第一,对软件开发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软件开发的利润实现最大化;第二,对软件开发中的资源进行一定的控制,用较少的资源实现软件开发的目标是比较明智的做法;第三,对软件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软件最后能不能被市场大众接受,主要是由它的质量来决定的;第四,开发进度的问题,有些软件技术虽然比较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其开发进度一再被延缓,导致迟迟不能够上市。

1.2 软件工程的研究方向

在我国软件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计算机行业也在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想和新技术,它们的出现为我国软件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而要想让软件工程技术取得一个好的发展,那么从一开始我们就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对它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跟上甚至赶超国际软件技术工程的先进水平。本文从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两个方向对国际上软件技术的一些新发展进行研究。希望大家在看了这篇文章结合实际例子的分析之后能够寻求一套比较先进的系统开发手段和管理手段。

目前来说,软件工程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由Elvar Jacobs等若干人发明的OOSE这一种方法,此方法的名称叫做“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这种方法是由国外传过来的,一开始还不太适应我国的国情。而在稍加修改之后已经慢慢地能够适应我国软件质量的管理需要了。在下面的内容中会对OOSE这一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2 建立软件质量体系的模型

2.1 建立模型

通常情况下,软件质量的参考模型由三方面组成,主要包括SQMP、OOSE和ISO9000这三个方面,SQMP是建立这种模型的基本指导思想,它的全称叫做软件质量的管理方法。这种模型的建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软件质量的管理设立一个基本的目标,我们把它叫做需求的建立,任何一个软件质量控制的模型都是以全面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其根本的目标的。但是软件质量控制的模型包括不同类型的结构,在实现方法和整体的着眼点上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自然会对其具体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从目前对软件工程性能的讨论中可以得知,只有能够很好地维护软件技术的软件质量控制模型才能够更好地被大家利用。此外,如果软件质量体系的模型开发的过程能够变得更简单和更容易被理解的话,那么应该可以被大家所接受。另外,越是高级的模型开发过程,它越是灵活,越是能够抵御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软件质量体系开发的过程和模型建立的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SQMP模型开发的第二个方面中,重点指的是设计、开发和维护的相关方法。这种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本身内部就有各种类型的思想,而且思想内部都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优秀品质,而OOSE这种软件开发的方法是以最终的维护为根本目的,所以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把它的思想优势发挥出来,让整个模型的质量能够更上一层楼。

2.2 质量体系的框架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质量体系的框架建立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步骤、要素和要求,我们可以分七个方面来叙述:

2.2.1 确定正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一个组织对质量的整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它的质量方针内部,它是衡量职工行为准则的主要方法,也是确定整体质量工作的主要方向。在质量方针内部最核心的内容是质量目标,一个企业要想其核心产品的质量达标,那么就一定要设立相应的目标。

2.2.2 对整个组织机构进行确定。组织机构是保证一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核心。我们一定要对企业内部的相P机构进行调整,然后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其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在软件技术和软件工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具体的目标制定成详细的项目,然后再建立相应的责任小组对其进行管理。为了能够让整个项目正常运转,每一个组织机构的内部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这样才能够让相关的人员更好地建立对应的质量体系,同时从事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实施等相关的活动。此外,为了能够对整体软件工程和软件项目的质量更好地进行监督,一个组织机构内部的质量部门应该是独立的,并且只对高级领导层和相关的机构进行负责,并不受其他部门和组织的约束。整个质量控制部门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如果一旦发现问题的话能够及时地予以解决。

2.2.3 对组织内部的员工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如果组织的内部没有相关质量体系的规定,那么整个机构质量的控制应该由最高领导层和相关的机构进行负责。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加紧进行质量管理部门的建设,并对全体的员工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这样才能够使整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得以提升。整个质量管理部门一定要熟悉整个质量管理的方法,并明确内部的责任和相关的分工,以求让整个质量体系能够快速高效地实施。具体的步骤包括以下三步:第一,先由整个质量管理部门中的管理角色制定出具体的质量管理计划,并与其他角色进行协商,把整体计划中的不合理因素去除掉;第二,对软件质量开发中的开发层和管理层进行相关概念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开发者和管理人员都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身的责任,让他们明白质量管理在整个机构开发中的重要性;第三,每个企业都应该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状况的质量手册,并分发给每个人,这样大家在工作中才能够对自己岗位的职责、行为规范和质量要求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

2.2.4 明确管理岗位的职责。在建立相关的软件技术组织的基础上,应该明确整个质量体系监督的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个人员的职责和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责任主要包括企业的责任、项目管理负责人的责任、各个机构的基本责任、客户的责任、整体工程需求的分析、整体工程的开发、整个工程目标的实现和各环节的测试等,只有明确各方的关系,才能够对软件开发过程质量控制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明确,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既没有责任的重叠,也不会出现管理过程中职责的疏漏。而如果软件技术的质量控制中出现任何问题或者缺陷,我们也有依据进行追查和寻找。

2.2.5 评审过程。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软件工程中的质量体系进行相关的审核,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来进行评审,以方便内部的质量体系能够不断地被改进。软件技术的质量审核主要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个部分。内部审核主要包括对企业内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培训,审核前应该按照相关的需要对审核的程序进行安排,然后书面记录相关审核的结果,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去纠正。外部审核包括由外面聘请来的专家对整个软件技术的质量进行审核。

2.2.6 与质量体系相关的文件。在确定质量体系的过程中,要把其内部的所有规定都变成文字记录下来。为了让人更清楚地明白整个质量体系的内容,文件中的内容应该包括质量体系要素、质量体系要求和相关的预防措施,并变成相关的规定。在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依据质量体系文件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最终形成有关质量活动的计划并做成文件,以确保相关的人员都能够按照上面的要求来执行。

2.2.7 相关纠正措施。制定相关的措施对质量体系管理中的相关不良规定进行纠正,并监督人员贯彻执行。纠正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调查软件和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并做相关的分析,为防止再次发生此类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第二,对质量控制体系中的整体过程、操作要点、质量记录、服务内容报告和顾客的投诉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于可能会产生不合格品的潜在原因进行研究;第三,根据产品产生质量问题的风险程度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对预防措施进行相应的改进;第四,更改相关的措施规程,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3 结语

本文先对软件工程的相关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然后提出了针对软件工程的一些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运用最先进的软件工程开发知识和相应的管理成果最终形成一种实用、有益于软件质量提高和能够大幅度提高软件生产效率的开发方法,并形成一个专业的质量体系框架模型。

由于软件开发的局限性,以上的观点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软件工程和软件质量管理中的很多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深入地进行探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方法的积累才能够得出大量的数据和经验,单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是不够的。也欢迎大家对本文的相关观点提出自己的解,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篇11

项目班子是由项目工程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精英团队。做好项目班子的组建工作是做好项目管理的组织基础,是确保项目工程其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高效实施的前提。

1.1 选好项目经理

一是实现资质认证。对拟担任项目经理的人员要进行资质认证,坚持择优选用,以保证其能够胜任项目经理的岗位要求。二是建立健全项目经理后续跟踪管理制度。通过查看书面资料、调查走访、实际考察等办法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经理的管理业绩,摸清其真实的管理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了解是否具备引领整个团队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应该对其政治思想素质进行考察,了解其是否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1.2 配好项目班子的相关成员

一是根据各个职位的需要,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进行选配。既要注重每个成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协调和互补,充分考虑到整个团队的整体能力。二是注重提高整体战斗力,促使团队目标的实现。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各个班子成员既要按照分工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确保项目全面实现预定目标,同时也要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协作,形成高效的团队合力。三是创新项目班子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确保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高效化。四是建立健全项目班子管理制度,构建项目班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其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打造一支思想新、业务精、实力强的项目班子团队。

2 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增强整个项目团队的责任意识

从项目工程来看,一般都具有规模较大、子项目多、参与人员多、影响的范围较多、涉及因素较多等特点。从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来看,工序繁琐、环节众多,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施工现场的工种多,物件多而杂,管理难度非常大。为此,必须强化整个项目团队的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效率。一是精简成员,精明强干,切忌拖拉散漫的工作作风。二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贴近施工班组,实现扁平式的管理模式。三是重点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虽说工程项目管理千头万绪,但明确管理责任就能保证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3 完善“四个机制”,优化项目工程管理

3.1 竞争机制

一是在进行竞争上岗时坚持择优录用,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真正达到能者上、庸者下、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充实项目工程队伍,不断更新团队的知识构成,促进人才竞争。三是引入竞争机制,改变项目工程管理作风,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 约束机制

没有约束机制,所有管理制度都难以真正落实。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规范开展。在项目运转过程中,项目经理和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身体力行,令行禁止,以确保执行制度的严肃性。

3.3 激励机制

一是完善施工定额工作,及时录入施工机组当天工作量,数据及时、真实、可信,并根据录入工作量及时做好兑现工作;二是以安全、质量及其他相关数据指标作为辅助考核依据,及时兑现;三是充分发挥项目部党工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激发各个机组的团队士气;四是努力使项目工程建设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规划相一致,使团队和个人的预期目标都能在项目工程中得以实现。

4 创新管理方法,确保工作质量

4.1 利用“样板先行”作用,发挥样板带动效应

发挥样板工程的带动作用,坚持“样板先行”,是项目工程管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在施工全面开始之前,让安全质量好、作风过硬、信得过的施工机组做出样板工程。样板工程经过验收之后,以组织其他施工队伍进行观摩学习。其他施工队伍不仅可以通过样板工程学习到专业施工技术,使项目工程技术交底的程度加深,质量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样板工程的质量对其他工程进行质量管理对比,从而达到质量预控的目的。

4.2 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体系运行文件,为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积极开展质量培训,及时传达最新的质量管理动态,提高和增强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组织质量监督检查,落实“三检制”和“三工序”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隐患;积极开展质量分析和QC小组活动,解决施工中存在的技术质量难题;召开质量会议,保证管理层和作业层双向交流,获取质量管理信息;定期开展质量目标的考核工作,查找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努力达到业主招标文件要求的质量目标。

5 抓好项目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目标

5.1 加强设计阶段的精细化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从以往的项目工程管理来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存在着粗放性的问题,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疏漏。因此,在设计阶段应该想方设法做好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工作。一是要加强对设计变更的控制。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常常会由于设计变更而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为了加强对设计变更的有效控制,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设计变更问题,应该加强设计合同的管理。在设计合同的相关经济条款上,必须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规定,尤其应该规定因修改而增加施工成本费用的最高上限。二是建立设计激励机制,对于设计质量高的予以优价对待,如果设计变更超出规定的标准,可以采用扣罚相应比例的设计费的方法进行约束,以规范设计行为,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变更,降低工程成本。

5.2 合理安排交叉作业,切实搞好细节处理

在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多工种、多工序、多专业的立体交叉作业,所涉及的因素多、人员杂、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做好施工现场交叉立体作业的管理,尤其是做好细节问题的处理,非常重要。一是各个专业的施工必须合理安排好施工顺序。二是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各个专业施工的时间合理有序,确保必要的时间间歇,同时加强对空间的合理安排,确保各个专业施工之间的影响降到最低,在空间上留有必要的间歇。三是加强对人力分工的合理调配,以防出现窝工、怠工等问题。四是注重细节,做好施工成品保护。这些细节主要是指各个界面的交界处、结合部和不同材质的交接处,如管道施工正常线路和锚固法兰的焊接、阀室土建与工艺安装相互交接的时间节点安排。

总之,项目工程管理是一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在进行项目工程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该组建高效专业的项目班子,夯实项目工程管理的组织基础,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抓好项目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保障员工利益,实现工程项目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大伟. 施工企业如何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成本的管理能力[J]. 金融经济. 2011(06)

[2] 万六十. 浅谈如何加强工程施工管理[J]. 商品与质量. 2009(S3)

篇12

为了改变传统煤炭产品结构,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义马煤业集团先后兴建了许多类型的洗煤厂。这种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走国家鼓励提倡洁净能源道路的战略性行举措,极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

耿村煤矿4.5MT/a选煤厂工程是义煤集团公司2011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建设周期为12个月,由中煤国际平顶山选煤设计院设计。一期主要洗选50mm以上大块原煤,采用动筛跳汰排矸,煤泥压滤回收工艺。产品有洗大块、中块、末煤、煤泥等品种。工程包括动筛压滤车间、浓缩车间、装车系统、带式输送机及转载点、大块矸石仓、块原煤缓冲仓、生产集控及调度系统、供配电系统、室外给排水及供热管道等。

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1、市场调研。这是项目前期准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如何生产出来适销对路的优良产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影响巨大。通过走访同类型的洗煤厂,了解其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情况。走访设计院有关专家了解最新的工艺设计技术,最佳投资额、最适合本项目的设备。通过市场调研确定项目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型号。

2、原煤可选性试验。原煤的可选性试验是确定选煤方法的和工艺流程的基础。认真做好筛选试验,提供充分的试验依据。这些数据将有利于设计院设计更合理的工艺方案。

3、立项。洗煤厂在筹建前需要进行项目论证。通过委托有关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向有关部门进行立项申请。上级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情况,结合国家、地区的产业政策和当地的环境保护的状况决定是否进行批准立项。

三、实施阶段

1、项目勘察、设计。地质勘察的深度和质量是影响洗煤厂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工程地质报告是建筑物设计的依据,工程地质报告能否准确地反映土层构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基础的设计是否合理;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项目立项完成后设计就成了影响洗煤厂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工程设计的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工程采用什么样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形式、选取什么样的结构类型、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都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建设投资综合功能是否体现的规划意图。设计的严密性、合理性,也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成败,是建设工程安全、适用、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得以体现的保证。

2、工程的招投标。工程招标制度也称为工程招标承包制,它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用招投标方式以实现工程承包的一种工程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制的建立与实行是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运用行政办法分配建设任务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是保护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招标方式主要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选煤厂招标工作一定要邀请正规的国家招投标公司(具备土建和设备招标资质的)完成招投标过程。

3、现场施工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影响洗煤厂建设质量的最直接因素。造成施工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是:①有的承建单位没有相应资质,不具备承揽建设选煤厂的能力,或者是挂靠别的公司,使用别人公司的资质;②违反有关建设程序,工期太紧,无法按照正常的施工管理程序严格把关施工质量;③建设单位单方面压低工程造价或者工程被转包、层层分包,致使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④三边工程屡禁不止,造成工程质量和造价无法控制;④建设单位没有工程管理经验,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不懂装懂,以职位代替能力水平,结构造成乱指挥、胡指挥,严重影响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④因为洗煤厂设计属于专业性较强的设计,拥有这种设计资质的公司较少,设计单位因工程项目较多,经常需要停工等图,而且图纸错误也较多,对现场工程质量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④洗煤厂建设单项工程多、施工单位多、交叉施工多,需要多部门、多专业进行协同作业。

4、工程监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监理师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合格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专业人员全,能够承担起“三大控制”的责任,为工程质量的保证和施工进度的加快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监理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为退休的人员和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很难完成好工程监理工作,使工程监理如同虚设和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成为影响选煤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后期运营阶段

1、重视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的培养

现代化的选煤厂采用了许多高科技机械产品和电子产品,整个系统是机械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一个成熟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用全新的理念对设备进行安装、维修。因此在洗煤厂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熟练操作工人的培养。

2、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执行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3、加强对工人的继续教育培训

新职工、实习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即生产单位)或班组、生产岗位)才能准其进入操作岗位。对改变工种的工人,必需重新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从事电气、焊接、车辆驾驶、易燃易爆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准其独立操作。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五、结束语

总之,选煤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建设质量的因素很多,控制和把握好各影响因素是每位参与人员的责任。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全面提高选煤厂建设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篇13

进入21世纪的世界,创新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源泉。在当今学科大交叉的背景下,交叉学科创新已成为重要的创新手段之一。建筑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也一直使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建筑工程的创新对建筑业乃至全社会的产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建筑工程的发展及建筑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创新对促进建筑工程方面的创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交叉学科及建筑工程的发展进行介绍,然后重点论述建筑工程与几个重要学科的交叉创新。希望通过对建筑工程的发展及其学科交叉创新的概述研究给建筑行业的学者们以一点启示,引起他们对这方面的兴趣,从而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方面的创新。

2.建筑工程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建筑仿生学

自地球诞生生物以来,生物在千万年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界的规律而不断完善自身。正因为如此,生物本身很多特点与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和科学性,有些甚至超出了人类现有的科学知识的解释范围。所以如果人类能够善于从生物本身的特点受到启发,无疑是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建筑工程学与生物学的成功结合诞生了一门新学科——建筑仿生学,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许多应用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如图所示(见表1)。

表1 建筑仿生学的应用成果

应用成果 原理简介 成功案例简介

城市环境仿生 城市的改建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某种生理循环系统而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在城市结构功能上的改善。 1853年,巴黎市区大规模成功改建

功能仿生 功能仿生就是从自然界生物成功地将各种功能交织组合的范例中受到启发,然后有机地组织各种错综复杂的建筑功能成为一种综合的整体。 芬兰著名建筑师Alvar Aalto设计的德国不莱梅高层公寓

建筑材料仿生 建筑材料仿生是指科学家们通过对某些生物特殊的有机构成结构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试验,总结出某些仿生材料学方面的经验和规律。 英国仿照英超试制成功的一种蜂窝墙壁

建筑仿生的创新更需要学习和发挥新科技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从事建筑行业的设计师必须善于应用类推的方法,从自然界中观察吸收一切有用的因素作为创作灵感,同时学习生物科学的机理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来为建筑创新服务,充分利用建筑工程学与生物学的学科交叉所带来的优势,使其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建筑工程学与拓扑学的交叉:建筑拓扑学

(1)建筑拓扑学。拓扑学是数学学科分支,将拓扑学与建筑工程学融合起来便产生了建筑拓扑学。建筑拓扑学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形态之间的拓扑同胚与非同胚关系,以便找到满足统一设计要求的多种可选择方案,以供人们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拓扑学的四种拓扑变化类型可以分成四个层次,这里以住宅设计为例简单介绍拓扑形变理论对建筑设计的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建筑拓扑学的四个层级演进过程如下:①由吹泡图到建筑图。②建筑形态的微分同胚变化③建筑形态的同胚变化。④建筑形态的非同胚变化。

(2)建筑拓扑学应用价值。建筑拓扑学是用拓扑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建筑形态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探索建筑设计各个阶段之间形态的拓扑演化方式、过程。它不讨论图形的长短、大小、面积、体积等数量之间的关系,只考虑图形在连续变化中的拓扑等价问题,这使我们可以在功能关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自由灵活地进行建筑的形态设计,追求建筑方案的多样性选择。该学科研究有助于加强建筑形态变化的逻辑性和丰富性,对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4.建筑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在建筑工程的发展史上,建筑工程还与除上面所提到以外的许多学科产生过交叉创新。具体而言(见表2):

表2 建筑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举例

建筑工程学所交叉的学科 派生学科 研究内容简介

风水学 建筑风水学 风水在建筑的地基、居所布局基础上增加的信息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要求。

园林学 园林建筑而学 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游憩和观赏。

声学 建筑声学 以最佳的方式控制噪音,应用声学原理使音乐厅等声效达到最好等。

5.总结

交叉学科,从活动的角度看,其本质在于异质性知识的耦合,即不同学科科技知识、理论方法、组织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耦合;交叉学科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包括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组织知识在内的异质性知识相互耦合,推动整个知识空间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建筑仿生学善于利用生物本身与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从生物本身的特点受到启发,获得了利于建筑方面创新的宝贵资源和广阔思路;建筑拓扑学从数学拓扑学的角度出发将拓扑学与建筑工程学融合起来。建筑拓扑学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形态之间的拓扑同胚与非同胚关系,以便找到满足统一设计要求的多种可选择方案,以供人们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前面的叙述已表明,建筑工程与多门学科交叉所产生了很多学科创新和学科分支,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工程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从侧面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交叉学科是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必将成为现在乃至将来科学的热点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柳洲,陈士俊,王洁.论跨学科创新团队的异质性知识耦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6).

[2]姚守拙.从压电传感的发展看学科交叉创新[J].大学化学,2001(02).

[3]王立福,单欣,李尧.仿生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