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课堂教学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大学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好坏,事关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总体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理论界对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雷学文[1]研究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特性,对影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对策。柴志贤、邱风[2]以杭州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为研究样本,较系统地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中若干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的教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责任心以及科研水平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教师的性别、教学班级的大小等对教学效果无显著影响。孙芳丽[3]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课堂教学情况调查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设计“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对A大学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对策建议。
2 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构建与调查问卷设计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学生和学校,相应地,本文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教师素质——责任感、个性特点、阅历、职称、仪表、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授课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情况、课堂氛围
学生素质——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课堂配合度
教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室条件
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估、考试、教学监督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设计了并修改完善了“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由32个问题组成,涵盖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所涉及的5个一级指标及20个二级指标。
3 课堂调查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3.1 课堂调查的实施。
以A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管工学院、机械学院、建工学院的大二、大三和大四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66份,回收率达91.5%;有效问卷3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信度检验。采用折半信度法进行信度检验,将统计出来的问卷按奇偶项分成A、B两组,每组180份问卷,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汇总综合表,用SPSS17.0软件对A、B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最低的相关度为88.88%,最高的为98.1%,信度较高。
效度检验,运用专家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请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资深老师和研究人员对问卷内容的合理性、调查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科学性做出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正,保证了调查的效度。
3.2 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尚可,其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只占10%,基本满意的占55%;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相对重要性的看法,有51.7%的学生认为课后自学比课堂教学更重要,仅有13.3%的人认为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在涉及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师工作态度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尤为突出的是教学过程、师资力量和教学态度(作为备选影响因素,分别有64.4%、65.6%和71.1%的学生选择)等教师因素。
学生对任课教师素质的满意度并不高(选择“较好”的占47.2%,而选择“好”的仅占10.0%)。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的责任感、个性特征、阅历和职称是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师素质,总体上看,学生认为高校教师责任感不强、教师缺乏个性特征。学生逃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学生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的满意状况。调查中,有56.7%的学生“经常”或“有时”逃课,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比较沉闷以及课堂收获不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认可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对学习是有利的,但师生间的交流却并不频繁;师生间缺乏交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主动性,仅有7.2%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教学设施及教室条件调查中,48.9%的学生认为教学条件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88.9%的学生表示教师条件需要改善。
篇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正在被迅速发展和推广。同时,伴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深入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悄然而生。
一 当移动学习遇到微信
所谓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借助于移动学习设备和无线网络通信收取信息,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并且在遇到问题时,随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协作,进而实现自身知识构建的过程。
目前,有调查显示,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达到100%,使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占84.9%,93%的大学生用手机上网。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智能手机已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
在硬件具备的同时,一种新的APP也在最近几年迅速走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就是微信。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并能即时对讲。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学习方式影响下,笔者在我校2014级新生两个班中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二 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我校2014级学生所使用教材为王海啸、余渭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每册书有8个单元,每周课时为2学时,教学计划要求每学期完成1册书。在任务重、课时少的情况下,要想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所教授两个班所有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两个班人数分别为38人和39人),于是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借助微信实践了一次大学英语课堂的移动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建立班级微信群,把班上所有学生包括老师加为群成员。
第二,《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每单元都有大量的视频、音频资料,而且时间长、语速快,于是我通过几次转换把教材附带光盘上的音像资料通过微信发送到朋友圈,根据上课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进行自学,课堂上进行检查,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第三,通过微信将教学的视频短片、教学幻灯片或片段短信,在每一堂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能提前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很快进入角色。
第四,每周固定两个时段在微信上召开英语主题班会,针对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平时有问题的同学也可以随时向老师发微信,老师上网看到问题时能尽快给予回答。
第五,每节课我都要求有几名学生做小演讲,学生演讲时我用手机给学生拍摄视频,利用微信将这些视频发给学生,视频的主人通过课后看视频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通过再次观看来“找毛病”,这样学生通过微信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讨论、自查自纠。通过微信讨论,学生之间可以在互动中互相借鉴,在娱乐中学习和改正,这一过程轻松快乐,学生也对各种错误有了深刻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现在网上各种英语学习资料多如牛毛,但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我筛选之后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有益的、有趣的……通过微信发送给他们用于学习,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微信上分享他们发现的好的学习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第七,利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布置英语作业和练习,同时教师也可通过一键分享向学生分享优秀的作文范文,督促学生进行英语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教师通过微信平台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将批改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实现英语教学的方便快捷化。
第八,利用微信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第九,教师通过与学生在微信平台的交流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听取学生的有关建议,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 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之利
1.微信丰富了大学英语课的内容,实现了课堂内容的有效扩展
移动网络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快、互动性强、高开放性等特点,使英语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只要登录微信客户端,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打破了常规的上课模式和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吸收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其次,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及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自定学习步调和进度。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练习时间。如果学生在课后练习过程中有疑问时,可以通过微信与老师随时取得联系,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即时通话、视频聊天、图片、文字等形式发给学生,及时答难解疑,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若有相同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群发功能或形成群聊,将课堂上没有搞明白的问题彻底解决。
2.利用微信实现积极的教学互动
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是以师生的相互活动为核心,从而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对话和相互交往。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其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其能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本上采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方式,学生和老师之间很难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因此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建议教师走下讲台,学习上做学生的良师、生活上做学生的益友。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受心理压力影响,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使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老师很难走下讲台,进入到学生中间更是很难真正实施。微信的出现,就提供了老师走入学生中间的途径。微信将师生互动拓展到课堂以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利用微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信是一个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于一体的免费应用程序,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信的多功能性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性,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时消息管理
对指定群(如某班级学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消息,实现消息的批量推送。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视频、课堂活动的提前准备、课件下载地址等消息的批量推送。
5.利用微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我校自2002年以来施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这导致了英语课上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系院和班级,同学之间,尤其是新生之间十分陌生。利用微信开展英语教学,为学生群聊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四 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坚持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
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带来了众多的便利,但微信教学仍难以全面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微信教学为辅,适当监督学生行为,避免微信教学偏离学习主题。同时,需加强引导和管理,防止过度依赖。
2.客观正确地对移动学习进行评价
利用微信开展英语教学,有效地扩充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为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英语学习提供了便捷渠道,提高了英语教学的灵活性。但与此同时,利用微信进行移动学习的自由性,致使教师对一些自律性较弱的学生鞭长莫及。因此,教师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移动学习的事实和评价,全方位、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态、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移动学习方式和习惯。逐步引导学生的移动学习,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移动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借助微信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
五 结束语
微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移动互联网、移动设备智能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使用微信进行交流已是大势所趋,借助微信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让师生受益匪浅。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其利与弊,如果能取之长避之短,正确地利用微信,必将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架设一座新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徐浩主编.2013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纪家涛、韩庆奇、刘安安等.论微信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
篇3
大学学习的特点
在大学时期,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自觉学习,由片面追求书本知识向发展综合素质转变。相比中学时期,大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学习的自主性
进人到大学学习阶段,虽然也有老师讲课,但是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的过程主要靠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要有很强的自觉性。另外,大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他们已经不满足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开始逐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大学生从一人学就有专业定向问题,专业与学科群的划分将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相关课程,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文献、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术报告等方式深人学习,将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撰写学术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等,锻炼动手能力。
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由于大学学习具有以上一些特点,已不同于中学的传统教育,一些学生在进人大学学习后,没能充分了解这些变化,使自己在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自律意识薄弱
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学生除了完成课程的学习外,有更多的时间自我支配。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没有了中学时期的严加管教,一些学生自我放松严重,表现在正常作息时间不能保证,上课有缺席现象;听课不专心、在课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花费大量时间和朋友吃喝玩乐,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薄弱的自律意识,加之学习内容的加大和学习难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学生在刚进人大学学习时就感觉到力不从心,更甚者从此自暴自弃,一撅不振。
.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中学时期,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人大学之后,这种明确的目标没有了,面对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变得没有动力,没有更好地发展自我,个别学生甚至过起了浑浑噩噩的生活,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自己的大好年华。
.部分学生学习被动
由于学生所学专业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已经选择了的,不可避免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进人到大学才发现不感兴趣;二是有些学生为了能进入到大学学习,服从了专业调剂,没能选择喜欢的专业。在大学期间换专业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大多数同学只能凑合着读,学习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性,也影响到学习效果。
改进课堂“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改善大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教
.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或某类任务的主观判断,是个体自信心在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处于一种人际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学习效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
建立一种以尊重、关怀和激励为特征的课堂人际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学生相信教师会利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设计最好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持续学习,以达到课程目标;比起个人学习目标,学生优先考虑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一步一步地来进行学习;学生相信教师对于自己学业成就的评估。通过总结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教师这一重要资源的学生,不管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如何,学习效果是相对较好的。
由此可以得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认可和激励会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的双主性。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绝对主导者的角色,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权与发言权,除了以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考虑积极采用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管理模式转变为交互式的、自主的管理模式,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目的,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更好发挥。
为此,教师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人手,改善教学效果:
()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课程的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安排,其中包括:每星期的课的内容,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每个时间段内必须完成的任务;课下需阅读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实验或讨论安排、考试安排、评分标准等等。这样使课程内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课中,教师在提纲掣领地对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讲授之外,要注重提出个人见解,并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适当减轻常规课外作业,可以考虑多增加一些随堂练习,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另外,教师应创造性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课后,除了常规的课后练习之外,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撰写报告和论文,达到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定期与学生交流,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教学过程。
.加强学习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大难题:(1)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讲,英语学习本来就有些枯燥;同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提不起兴趣学习英语。(2)有限的课堂时间减少了学生课堂运用英语的机会。作为非专业课,大学英语每周课时仅有4节。为了紧跟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提供给学生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导致了学生没有充足机会利用英语进行交流。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有助于帮助大学英语教学走出困境。该教学模式不仅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把英语学习拓展到课堂之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英语的机会。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最初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高中教师――乔纳森・伯尔曼与亚伦・萨姆斯所创立。他们将PPT演示文稿的播放及讲课声音制作成视频,以便让缺席学生在家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很快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并被越来越多学校采用。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进行翻转。课前,教师制作视频并上传;学生自行观看并记录不懂的内容。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交流并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环节:(1)教师引导环节。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并提出引导性问题供学生思考。(2)学生学习环节。学生课前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并根据教师所提问题进行自我检测,发现并记录自己在该课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3)问题解决环节。在课堂上,教师收集并总结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对于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翻转课堂不是简单地教师制作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其真正意义在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其翻转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师生角色的翻转。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仅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2)教学过程的翻转。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提前到课前,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完成学习。(3)学习环节的翻转。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而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则留给学生课后完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知识学习,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内容是翻转课堂能否吸引学生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本课重难点制作符合学生基础的视频。制作视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筛选出与本课相关资料并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素材再加工,为学生制作吸引力强、重点突出的教学视频以供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同时,教师在视频中应提出几个问题,以便学生在观看视频学习后可及时进行自我检测,发现问题。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是15分钟,因此教学视频不应太长。教学视频制作后可以反复播放,重复利用,但教师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想法。在录制教学视频后,教师要跟同事相互探讨,进行改进。同时,在每次使用教学视频前根据不同的学情进行改进、完善。
2.课堂吸收,组织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后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同时,英语更是一门语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任务如角色扮演、辩论赛、演讲等,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机会。翻转课堂课堂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小组合作。教师根据学情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根据教师安排任务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2)分享展示。完成小组讨论之后,各小组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对本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相互分享了所学知识,更加锻炼了自身综合能力。(3)总结反馈。在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展示情况进行指导反馈,并对该课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吸收和内化。
三、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革新,要求教师在课前制作视频以供学生观看,因此其更是一种技术的革新。虽然网络上有很多相关视频和资料,教师还是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自己制作视频。为了使这些视频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还需要添加一些图片,甚至动画。这些相应的电脑技术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具备的,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相比技术上的困难,更难解决的是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很多教师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已经形成了他们自身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同时,翻转课堂还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学生代替老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老师只能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推动者。这种教学模式和角色的改变是很多老师都拒绝尝试和接受的。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课前自行观看视频,发现问题;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从传统以教为主的模式转化为以学为主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导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严格跟随教师的步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自主性不强,对教师教学要求的执行大打折扣,翻转课堂的效果就不能完全达到。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要高度参与教学活动,其自主学习能力也特别重要。但是,大学生正是一个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经历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洗礼,已经习惯于教师的填鸭模式。因此他们懒于更不习惯于提前预习,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这种模式。
3.硬件设备和网络平台的不完善。要实现翻转课堂,学校就应该对硬件设备和技术提供支持。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免费计算机给学生使用方面都存在困难。学生在使用手机进行观看视频会造成高额的流量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除了硬件上的缺失,一个有效的网络平台也必不可少。目前,网上各种学习系统及网络平台都是由网络开发公司制作,其质量难以保证。
四、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发展建议
1.教师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教学能力是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师需要掌握制作视频的技术。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安排专业团队对教师进行视频技术培训。同时,教师必须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教师要学习如何组织并吸引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只有通过系统培训和自身的努力,教师才能快速掌握视频制作技术,转变教学理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评价体系的完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有了更多课堂表现的机会,因此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的评价方式不再适用。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及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翻转课堂同时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应该把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组织能力加入评价内容。
3.资源设备的优化和整合。针对国内高校设备不足的情况,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整合优化资源。(1)充分利用校园现有资源设备,如计算机机房、英语语音室、学校英语学习平台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生手机的用途,可在学校范围内达到无线网络全面覆盖,使学生能够使用手机进行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另一方面,教育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统一、高效的网络平台,以便达到全国高校资源共享,各个高校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但是,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使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及学校需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并不断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付蕾.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6).
[2]陈碧梅.浅析专业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论丛,2015,(3).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81-02
作者简介:刘浩,男,硕士,旅游与商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和英语教学。
目前的高职院校均开设有大学英语课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开设课时为180学时左右,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笔者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招生与就业部门获得的信息显示,尽管学生具有“全国高等职业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但仍有许多学生面试时英语运用能力难以令用人单位满意,导致许多专业成绩和技能优秀的学生与心仪的工作岗位擦肩而过。为何经过180学时的教学,学生也拿到了相应的英语证书,但仍有许多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这种现象不得不令英语教师进行深入思考。
一、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据笔者了解,现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均符合《基本要求》,并按此要求组织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是围绕听、说、读、写、译而进行,表面看来教学都是按要求进行,但在实际授课中却存在以下现象:
1.课堂教学“重读写轻听说”。英语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读写训练比听说训练容易操作,能直接提高学生获取英语等级证书的几率,效果显而易见。
2.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课堂上,读写方面还是采取“字词——句子(附带语法)——语篇”途径训练学生,听说方面仍旧采用“听材料——核对答案——少量的口语问答或展示”的方式进行训练。这样的授课方式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对应试帮助很大。但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3.以获取证书为教学导向。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以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为目的,忽视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了这样的“指挥棒”,大学英语教学难免倒退到应试教育中去。
二、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兴趣。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许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学教师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在扩充词汇、加大文章阅读难度的基础上增加作文训练和听说训练而已,无法体现高职特色,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来教学,只需60学时即可,但最后的英语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这在刚人校的第一学期就可报考,获得证书后就将英语抛之脑后。殊不知,求职面试和将来的工作当中,都十分注重英语运用能力,有了证书并不一定能用好英语。
3.教师怠倦。学生应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不愿配合教学,影响了教学积极性,导致英语教师产生疲惫感,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倦感,使得教与学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英语口语听力实训课程的借鉴与思考
学校在大学英语这门课上投入了大量课时,学生也花费了不少精力来学习英语,但学生的英语能力却在就业市场中反映不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反思,找出解决办法。笔者本学期所教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口语听力实训课程,经过思考后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取得不错的成效。在课上学生的听课表现、课下学生的学习劲头、最后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反馈方面,令笔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受启发。
英语口语听力实训课程为期一周,以5个工作日来计算,笔者针对旅游管理专业选取了5个典型的工作环节:游客咨询——接团——带团讲解——客人问题处理——送团,然后设计了相应的5个学习任务:面对游客咨询的问答——接团时的欢迎词——景点讲解词——各种游客问题的处理和应对——送团时的欢送词。第一天,选取与当天口语主题一致的听力材料,花一两节课的时间训练,让学生熟悉与主题相关的常用句子和短语,然后熟记。听力训练结束后,再用l节课的时间用英语向学生介绍该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的运作情况。同时,布置口语练习的题目和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组查找相关资料、做口语作业并背诵。第二天,随机抽取1/3到1/2的学生上讲台脱稿作口语展示,完成后让其他学生找错,成功找到错误的学生有加分奖励,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改进,结束后进行第二天的听力口语训练。按照上述方式完成5个训练主题。
笔者总结后,得出以下结论: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因为这些任务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实用性强:②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时间紧,第二天的口语展示成绩将决定能否通过这门课的考核。虽然每天在课堂上只有4节课学习,看似轻松,其实要花很多时间准备口语作业;③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无论是口语展示还是纠错,都能积极参与,改变了以前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闷的现象:④学习效果好。在恰当的压力下,学习感兴趣且对将来工作有用的内容,学生收获很大。一周的实训课结束后,从实训报告中可看出学生进步明显。
这种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大学英语课程也可借鉴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早期建构主义思想发展起来的新型学习理论。它主要强调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它认为学习应发生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强调多样的、情景性的信息与有利的建构工具。
四、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结合在英语实训课后的教学思考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1.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学做”为主。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开发“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教学形式只适合工科课程,对在文科课程尤其是英语课程中实施“教学做”改革持消极态度。我们应看到,按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解,付出了许多心血,但学生课上不感兴趣、课下没有学习压力和目标,最终的学习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应控制讲授时间,将课堂交给学生。一般在45分钟的时间里,教师最多累计讲授时间25分钟即可,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技能。
2.教学内容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以学生的专业为导向,多了解学生的专业,熟悉行业动态,尽可能选取真实工作场景中的材料来授课,摒弃与学生今后工作无关的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大学英语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必须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评价方式是个“指挥棒”,教师和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围绕它进行。在这种模式下,一定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甚至将期末考试变为考查,有利于学生重视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训练展示,变压力为动力,提高教学评价的真实性。
4.大力加强课后学习。随着英语学习阶段的延伸,课堂时间越来越有限,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只能讲授提高英语技能的方法,然后选取相应的材料进行训练,学生若想真正提高英语水平则要依赖于课后大量的自学和训练。据调查,在校生课内与课外时间比是44:56,说明大学生有大量的课余学习时间,教会学生运用课后时间学习英语也是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英语教师应注意课后作业的有用性和探索性,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要加强检查并列人成绩评定体系。
篇6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教学做兴趣
“教学做合一”属于“生活教育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也就是说,提倡在生活中参与实践和学习。由此,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到,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做的兴趣,也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感知与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生活素材、生活画面、生活故事、生活问题等,在多媒体、实物、语言的辅助下,创设生活化情境,能有效激活课堂,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做。
如教学《方程》知识时,我拿来天平,引导学生感知方程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假设苹果一样重,都是200g,左边放一袋苹果和400g的梨,右边放2kg的砝码,天平平衡,请问这袋苹果有多少个?”天平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器材与生活器材,购物需要称东西,学生能从中感知左边重量等于右边重量,天平才会平衡。如此在生活化情境下,学生将方程的等式与天平进行比较分析,方程左边相当于天平左边,平衡相等于等号,方程右边相等于天平右边。进一步建立方程200x+400=2000。由解答可以知道有8个苹果。创设生活化情境,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做的兴趣。
二、激励实践探究,展开教学做过程
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后,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做实践。引导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互动交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由此完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教学做合一”指出,做是学和教的中心,“做”即为实践探究过程。需要重视实践探究过程,激励学生全身心参与,运用多方法、多模式,展开科学预设、活动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建构知识网络,强化综合能力。
如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校园绿化面积”的教学做合一。学生分为6人一组,带着皮尺、笔、纸等来到校园中,开始观察和统计有几处绿化,并记录下来,再对每处绿化植被的面积展开测量、画示意图。对于规则图形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绿化植被,直接用测量、画图并计算的方法。对于组合图形,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计算。通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合作交流、实践探究,在教学做合一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化对数形结合、数学模型思想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应用数学,提升学习质量。
三、引导总结反思,提升教学做质量
“教学做合一”做是学和教的中心,也就是说,学和教的方法需要基于做的方法确定。为了真正实现高效学和有效教,教师要秉承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实践探究,掌握知识与方法,提升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通过自身实践引导,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提升学生“做”的意识,并在“做”完成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理清思路,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再细致、有条理地教给他人。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融会贯通,强化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考、实践应用的能力。
如“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类比划归等数学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关于“植树问题”展开课题实践探究。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不种、一端种、两端种、环形种法这几种不同的植树方法,经过画图或动手实践(运用教具或在生活中观察统计)、举出特例、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等过程,了解到一端种的情况下,若是一排,总距离为L,间隔为k,那么种植的棵数n=L÷k,两端种即为n=L÷k+1,两端都不种即为n=L÷k-1,若是两排,则在原基础上乘以2。同时,植树问题可以延伸到环形种树、路灯安装、排队问题等。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在各小组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换经验和方法,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教师要科学预设,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再结合教师的科学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互动交流、建立方案、动手实践,以此在实践探究中完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并通过总结反思,实现学生间的相互教、互助学,优化教学做合一质量,促进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提升数学素养。
篇7
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不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可见唯有实施差异教学,才能有效解决这些症结。
一、差异教学,共同成长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教学中试行用差异教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教学。如我在执教4Bunit3《What’s your jobs?》课堂巩固时,我给了学生们三个选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会说“I’m Jack.I’m a student.”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介绍自己还能介绍自己的父母。而难度最大的为优等生设置的。他们不仅要介绍自己以及父母,还要介绍职业。如I’m Jack.I’m a student.This is my mother,she is a teacher.This ia my father,he’s a cook.I love my family.
该处梯度任务设计科学,层次落差合理。这样一来,优秀生吃得饱,大多数学生吃得好,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成功,有所收获。
二、差异评价,激发兴趣
差异性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强调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并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创设愉快学习气氛,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彩的语言。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善于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如:“Come on”,“You’re great.”“I’m glad you studied well”等。
在提问时,可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抛给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们可用“Excellen!” “Fantastic!”等来评价。对基础差而又内向、自卑的学生,应寄予信任和期望,启发引导他们大胆举手发言,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表扬,如:“Never mind.Try it again.”“I’m glad you are making good progress.”等等。通过差异性的评价,每个学生都满足了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的需求。
三、差异作业,各有所获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练习的弹性处理,即要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精心设计,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习的最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层次和B层次的部分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我校的英语课堂中,经常会看到分层作业,形式差不多是这样的:完成基础题。完成基础题,并能和同桌将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对话。完成基础题,并能将所学内容进行片段表达。由于作业难度不一,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学生做起来兴趣盎然。它使我们看到,学生想象的翅膀一旦打开,创新的火花一经点燃,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样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教育。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一个个活生生富有个性的人,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构建“差异”的课堂,有利于学生敢于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尽情挥洒他们的个性与创意,使他们富有智慧,才能成为一个个善于创新、不断超越的人!
篇8
身为一个多年从事大学英语基础教学的教师,从自身上常常感受到我们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的教学上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许多大学本科生在经过了两年的大学英语教育后,都能通过CET四级或者六级考试。但是当他们在真正面对英语为母语者的交流沟通时,却很难用流利的英语自我表达。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二本院校,我校CET四级四年累计通过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在这些学生中能做到熟练应用英语者,半数都未必有。我相信在广大的一本院校中这种情况也不能排除。有人说这是中国英语教育的失败,中国学生只会所谓的“哑巴英语”。虽然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比较偏激,但是的确也指出了我们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客观的说,我们的英语教学更侧重于书面和应试,有时的确忽略了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沟通工具而存在的这一本质。正是出于这种思考,我想到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强化语音教学的尝试。
二、大学英语课堂语音教学的意义
(一)为什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
在一次反思性英语教学讲座上,主讲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在芬兰,英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中学继续学习英语,等到大学时候的英语课上,学生们已经可以开始使用英语。而在中国的英语教育中,我们有着相同的情况,唯一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大学生在大学英语课上依旧在学英语而不会用英语。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是该如何解决?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显现于大学课堂,但是其根源却在中小学的教学。每年我都是给大一的新生上课,从每年的大一新生身上我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的同学英语的书面英语能力相差无几,但是说到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话,个体差距非常明显,远大于他们的书面英语能力差异。从这些同学的口中,我发现了或许是问题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有些省份的高考英语科目中听力项目只是给个评级分,只影响专业录取,并不影响考生总分,甚至有些省份都不考听力的。在这样的高考要求指导下,我完全可以想象少部分学生口中所说的“高中没做过听力,没说过英语”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做个一个简单的统计,今年我所教的两个新生班共计67人,其中有15个同学(大约22.3%)没学过音标,21个同学(大约31.3%)虽然学过但是对于发音是否正确没有把握,也就是说对于音标发音有着较好掌握的学生人数尚不足半数(46.4%)。高考制度和中学英语教学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中学教师一样会有他们自己的苦衷。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大学英语教师,面对着这样的事实与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进入大学后,学生不再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可以更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学习英语了。对于那些在中学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英语学得不会开口的同学,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次新的机会重新学习一下英语发音,这一英语中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根据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述,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考虑到我所在的学校实行分层次教学,我所教的平行班中的大多数同学并不属于所谓“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说,三个层次中的一般层次属于我的教学目标。而一般层次的听说要求分别如下: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 ~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三)语音教学的意义何在
加强语音教学的意义究竟何在呢?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来看待。
首先,良好的发音对于听力理解有帮助。只有在发音正确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于听力理解中听到的语音做出正确的反应。如果一个词我们的发音是错误的,那么当听力理解中我们听到相应单词时,则可能会不知所云或者很难将此读音与正确的单词联系起来。通过多读来加强语音的同时,也是对耳朵的一种重复的刺激,在大脑中形成并加深某个特定语音与某个特定单词的关联,减少听到单词后的反应时间,加强听力理解能力。
其次,良好的发音对口语表达也有帮助。我们的同学不太愿意开口说英语,我发现从小缺少锻炼机会,缺少练习英语的习惯是一方面原因,而另一方面原因就是他们自信心不强,认为自己讲的不够好,怕丢脸。中国合伙人有句经典台词如下“你英语说得烂,难受的是听的人,你怕什么?”我觉得从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出发这句话挺有道理,但它也不完全对,如果你能把发音练好,更有自信的说英语不是更好么?英语的语音语调培养的关键在于英语启蒙阶段,但是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启蒙阶段没能学好的同学,通过加强语音的练习就算无法完全扭转,也能做到一定的补救。
三、大学英语课堂语音教学的初步尝试与建议
(一)自学国际音标
学好英语发音的基础无疑是国际音标,不少学生对此并不重视,从前也只是一知半解没学的很扎实,所以对他们来说重新学习国际音标是有必要的。但是由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因素的限制,无法从课时中辟出一部分时间来系统教学,另一方面从实用角度上来说,系统教授语音学也有点过于大张旗鼓,所以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学。方式如下:给他们推荐一个国际音标的网站,(事先我自己测试过每个音标的读音都无误之后再推荐)网站上有简单的音标点读软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找到自己掌握并不牢固的发音,通过点读模仿,加以强化,从而掌握该音标的发音。我作为教师对于部分发音有困难的学生会多加抽查,来检验他们的自学效果,同时我还设计了根据音标默写出单词的练习,针对部分音标掌握薄弱的同学加以巩固他们音标学习的效果。
(二)课内领读
在讲解单词完成后,我有意识的加入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单词的环节。这个普遍认为是小学时代小儿科的做法,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效果的,通过朗读同学们熟悉了每个单词的读音,巩固了他们音标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能加深对单词的印象,而且需要的时间很短,短短3分钟就能覆盖一个单元所学的单词和词组。同时在课文讲解中,我也更多的抽取同学来朗读段落,逐步养成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的习惯,先是读英语,然后慢慢过渡到讲英语。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现在大学英语所面临的现状就是许多大学生注重英语书面应试能力,而听力理解口语表达方面比较薄弱,难以开口说英语。因此在我看来,为了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于学生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要求,花一点力气从基础抓起,强化课堂里学生英语语音的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有所帮助的。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让学生听到英语读音时能更快的找到其所对应的正确词汇,另一方面好的英语发音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语言使用的信心,更愿意在课堂上乃至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本文是基于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而我所做的语音教学也只是一些初步的探索,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我的目标是加强自身在语音教学方面的理论学习,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在课堂上语音教学的手段,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2007
[2]李荫华等.《大学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9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材料。教材讲的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教材是怎样讲的。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对教材的使用,有三个层次:①尊重教材。教师细细地研读文本,潜心会文把握教材重难点,领悟作者情感、编者意图,必要时还应对比读读作者的原文,这样,才会准确把握教材,驾轻就熟,深入浅出;②活用教材。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甚至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确定教学重难点;③创编教材。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文化适当补充进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地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1.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去
教师要带着激情去讲课,尽可能引人入胜.要把课堂设计得巧妙,不时有悬念,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环环紧扣,让学生印象深刻,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学生能看懂的老师不教,学生能独立学习的老师不教,学生能独立发现的老师不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老师不做,学生能说清楚的老师不说。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发表见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收益,从而提高课效。
3.新课程背景下,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实践证明,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低效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三、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
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爱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人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最佳阶段是在小学时期。老师想要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好奇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一些最常见的问题往往也能够激起小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水为什么是透明的?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可乐为什么摇一摇就产生大量气泡……这些都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急于了解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达到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合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若不能应用于实践当中就好比一潭死水,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不仅无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再丰富的书本资料也无任何实际意义。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都会受到课堂教学局限性的制约,就好比笼中之鸟,有翅膀有飞的欲望也有飞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牢笼的禁锢不能展翅,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其飞行能力。在新课程的改革下,作为课堂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材,积极贴近大自然与社会,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课本中所讲的话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课文的思想。
参考文献:
篇10
一、教学内容
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层次和纵深方面。首先,在每一单元伊始,专家型教师不会就课文而课文,而是根据该单元的主题为学生准备适当的预习材料,层层导入,找到合适的切入口来引导学生关注该主题并产生兴趣去进一步学习;其次,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旁征博引,散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会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且往往会和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他们的讲解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这样也容易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与之对比,新手型教师则多是把精力放在挖掘教材本身以及语言点上,对主题和现实问题不太关注。
二、词汇教学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词汇是最基本的也是不可绕开的环节,这也是语言教学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新手型教师出于追求教学效果的迫切心理和对学生掌握更多知识量的期望,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把单词表中每一个或大多数词汇都进行大量扩充式讲解,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再短期内一下子接受这些信息并把他们消化,进而对词汇学习产生畏惧感和疲惫感,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就会产生厌烦。专家型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却大不相同,他们会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情况,策略性的设计词汇教学。比如会采用词根教学法,谐音教学法等来提高学习趣味性,在教学中不会大量派生词汇,只会重点突出讲解实际应用知识,防止出现贪多嚼不烂的现象。
三、课堂设计
专家型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非常注重课堂设计,在对每一单元的授课前都要花大量心思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上。比如在讲授某一单元前会给学生发一些自己准备的针对本单元的预习材料,在讲解中也会有步骤的渗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授课中也非常注意设计和学生的互动环节,在单元结束后也会给学生留相关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或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教学方法
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的差异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新手型教师更多的使用翻译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而专家型教师则综合运用语篇分析,启发式,交互式,模拟式,归分记忆法,合作式,反思性教学法等,让课堂教学不再单调枯燥。
五、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的终极目的是沟通和交流,所以学习外语的最终应用手段也会归结为听说读写。但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无论是初高中英语还是大学英语教育,很多教师往往把授课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上,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在这方面,专家型教师就会在课堂设计阶段提前有目的的把培养学生相应的语言能力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所以在课堂中他们会非常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每次课都会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比如在课后专家型教师还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论是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是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
六、情感沟通
不同于初高中课堂中教师的比较稳固的权威地位,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还要注重和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在大学教育中,很多学生都很看重与教师之间的感情维系程度,这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比如有的学生可能英语基础很差,但因为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他们也愿意尽量付出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而新手型教师在这方面就会有所忽略,其实专家型教师往往都会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沟通彼此情感,拉近距离的目的,比如他们会和学生建立QQ联系,会在课间和课外定期和学生谈到生活,感情,烦恼等等会和学生引起共鸣的话题。在这种久而久之形成的轻松惬意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自然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和配合。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实践中,新手型教师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要重新定位反思以外,还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文化素养,积极发挥自己的个人特色和人格魅力,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课堂实践的检验,一定能逐步完成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11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教学中尤其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算理的阐述,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方法的侧重点。如:概念教学重在抽象、概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启发概括、形成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纵观教学过程,既是传授新知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而法则教学重在明算理。运算法则的掌握,关键在于理解,教师要结合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尝试、去发现,进而概括运算法则,这样,学生不但懂得如何算,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正确计算的能力。同样公式教学重在推导,应用题教学重在思路训练。
3 讲究信息质量
加快信息反馈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最佳效果,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在实行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时应注意到:一是全面性。加强课堂巡视,观察学生动态,通过必要的问答、练习、板演等获取反馈信息,尤其要照顾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情况,当面指导、当堂解决。二是可靠性。对只要求做出“对”、“错”或“是”、“否”回答的问题,可用事先约定的办法。如:手心向前是对,向后是错等方式表示。这样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做出明确的反馈表示,避免了回答问题“随大流”的弊端。三是及时性。就是取得信息一定要迅速及时,做到及时获取、及时调控,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佳。
4 训练方法科学化
追求练习实效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为此,数学课堂训练要把握好如下几点:①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②训练的时间长短,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③习题的设计、编排要体现教育性原则,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从内、外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④针对问题,精选习题。例如:为引入新课,设计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设计基础变式题;为拓宽思路,设计多变、多解题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上述五条基本要求,体现了数学学科特点,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要想让自己在数学课堂上硕果满枝,那就非下苦功夫实践不可,去实现上述要求,就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5 教学观念现代化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使教学观念现代化,应做到先实现四个“转变”。
5.1 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里,关键是教师如何抓纲带目,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如“倒数”一课,教师只要点明“两”、“1”、“互”三个字义就可以了。“两”即倒数是讲“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只有一个数量,就不存在倒数关系;“1”是说构成倒数的条件,即两个数的乘积是“1”,两数互为倒数;“互”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关系。教师课堂中精讲,只讲起点,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篇12
和,《说文》中解为相应也;谐,《尔雅》解为和也。和谐即指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地联系在一起。
那么和谐课堂则可理解为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而推之和谐的教学模式则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和谐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和谐的稳定结构形式。所谓的教学活动进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现代化教学中,除了包含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外还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相应增加了"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和谐的课堂就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四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学习环境要包含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其中所指的"情境"要素是由教师提供创设的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那么"协作"与"会话"则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就课堂内容(教材)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可以配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辅助;教师通过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后,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对知识的自我探究能力。如果做到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四个要素与教学模式中的四个要素融会贯通,那么就能够达到和谐课堂的目的。
1 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变的更为独立,可以称得上是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且大学生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一般都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这些基本特征,然后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安排和决策,以便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和谐学习的情境。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任何学习过程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所学事物的意义。因此学生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中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要求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这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并且充分把握教学中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实时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灵活的实施自己的课前备课和计划。同时在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就我们的医学电子仪器课程来说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理现象开始切入,密切联系医院里使用仪器进行诊断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身边的事物联想到课程的内容,体现出学习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和谐统一。但是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接受的中学教育各异,成长环境各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学习风格、个性和学习效率,教师就要及时让学生知晓并领会自己的教学意图、课程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表现出对学生完全的信任和关注,综合运用听觉的、视觉的、和实用的教学技巧,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才能使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够和谐地在课堂内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医学电子仪器课程是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践两种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课程本身的工程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操作,调试和测试的能力较高。在进行实验室实践时教师相当于给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学习,并让学生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当然倡导学生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并非意味着他们的任何学习活动都是有效的,正确的,当他们遇到问题或偏离方向时应给予有效的援助和支持,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示范、辅导和咨询;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而且他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想法,通过并进行各种合作学习,最终协商趋向一致,达到和谐学习的效果,并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这正符合了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出的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过程达成和谐统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师对"情境"的设计,还是与学生的"协作"与"对话",如果能做到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的话,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会在一个和谐的过程中进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着有效、积极的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同样存在良好有序的多向互动。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自然、轻松的对话中,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得到很好的激发与满足,特别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2 教材与媒体的和谐运用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按照该理论的指导进行课程教学,自然而然的就会使课堂达到和谐的效果。
目前我校为生物工程系本科生开设的医学电子课程中有许多医学知识和电子技术交叉融合的实际应用,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该通过典型电路的实际设计应用,及具体功能的实现,对电子线路在医疗仪器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并举一反三,能够分析和设计类似设备的电子线路。该教材的内容中涉及有载流子的运动,电磁能量的变化,信号的传递等相对抽象的概念和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抽象的理论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使教学过程实现由难化易,由繁化简,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一些看不见的东西通过形象化的仿真和模拟来展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转换思维方式,进行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善思乐学,达到了和谐课堂的目的,并且扩大了教材在课堂教学上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构建和谐的大学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观,实现自己对于课堂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篇13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是一门交叉的边缘科学,这一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鸣(Lawrence Cremi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书中最早提出来的,并且用了一章篇幅来论述。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学科。教育生态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去看待和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同自然界的事物一样,教育教学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与各种教育生态环境之间,以及其内部的各种因子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种环境和因子必须要和谐共存和发展。在生态学的视角下,理想的“艺体生”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是由课堂生态主体(教师与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难点之一。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及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为“艺体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
二 生态化“艺体生”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的构建
目前在大学英语的翻译课堂教学这一生态系统中,其内部的各种因子之间并不和谐,而是普遍存在着失衡的现象。首先,生态主体即学生和教师与课堂生态环境不和谐,主要体现在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班额过大,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和效果的不和谐也是显而易见的,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然而从目前几本常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来看,没有讲授基本翻译理论和方法的部分,只是在练习部分设置几道翻译题而已,这样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作为一门需要很多实践经验的科目,翻译的课堂教学与外部生态环境也存在失衡,学生缺少真实环境下的学习机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中有一群特殊且常被忽略的群体,艺术专业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进人大学前经过了术科考试,文化课分数较低,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学生普遍活泼外向,如果有合适的课堂活动参与度是很高的。针对以上这些特点,结合教育生态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艺体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1 提高生态主体——教师的翻译教学水平
教师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之一,穆雷曾指出,“虽然目前翻译教师的职称结构等较之十年前以及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已经渐趋于合理,但是多数翻译教师还是缺乏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不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都是翻译专业毕业的,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具体来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分为英译中教学和中译英教学。英译中要求首先要理解英文原文的意思,再用准确、优美的中文表述出来。而中译英则相对难度更大,看懂中文原文轻而易举,但是把意思用相对应的英文表达出来则不容易。对于基础薄弱、词汇量不够、语法知识不扎实的“艺体生”来说,翻译一直是他们的软肋。为了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系统,作为主体的教师在掌握了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之上,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精心制作一些颜色精美、富有动感、内容充实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习兴致不高的“艺体生”。学生们有了兴趣,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在教学内容上多花些心思。教授了基本的翻译技巧后,练习的句子要找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的材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当注意所选材料的难易度要比普通的大学英语学生简单一些。根据生态因子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只有任务的难易度适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进度过快,“艺体生”便会丧失信心,干脆放弃学习或者抵制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注意观察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力争使课堂充实而有趣。
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化翻译课堂
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另外一个生态主体是学生。自然界中存在生物节律,又称为生物钟,比如老鼠的生物节律是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而人的生态节律就复杂得多,因为要受到内外部生态因子的影响。在教育生态学中,教育教学同样存在着教育节律,例如我们都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究其原因是与人的节律相关,早晨起床大脑的细胞比较活跃,可以思考很多问题并且效率较高。为了构建生态化的“艺体生”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师要充分理解并善于运用教育节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艺体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很难在同一活动上维持长时间的注意。教师应尽量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讲解有关翻译理论和技巧等需要要高度注意力的内容以保证学习效果。在练习的部分要尽量营造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不要给学生一种单向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信息的感觉。以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为例,全班57人,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分成6—8人一组的8个学习小组,在做翻译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给一段时间让学生们翻译一小段与课文或者本专业相关的内容,每小组选派一名学生给出小组译文,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译文中的亮点和不足,学生们在分析别人译文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教育的生态节律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并按照教育节律来安排教学活动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协调各种生态因子构建生态化翻译课堂
要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还应协调各种生态因子,使它们和谐运作为课堂服务。市面上的大学英语教材很多,但是专门为“艺体生”编写的却很少,而专门为“艺体生”编写的翻译教材更是几乎没有。教师应尽量找到适合的教材去讲授,如果直接使用为其他大学英语学生编写的教材,很容易因难度太大超过“艺体生”的耐受度而导致厌学。以我校“艺体生”使用的教材为例,《新起点大学英语》是一套专门为他们编写的教材,难度适中,学生们能够接受,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教材全部是黑白印刷,全书没有一张图片,有时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翻译基本理论的讲解,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除了增加基本的翻译理论外,还应着力寻找一些新颖、实用的与他们专业相关翻译素材作为补充。翻译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学科,因此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是花盆式的,生态主体的教与学都被限制在教室里,再加上书本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往往导致与现实生活的真实语境脱节。对于“艺体生”来说,由于他们的专业属性容易获得与外界交往和接触真实语境的机会,这时如果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有教师在旁指导,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和翻译水平会有很大提升。即使没有这样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能使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大量真实的语料。慕课、TED演讲的资源网络上面很多且更新速度很快,教师可以根据“艺体生”的专业在其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且这种声、图、文、像多维感官刺激的真实语料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并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之,教育生态学关注的是教育教学体系内部生态主体和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和谐发展,为“艺体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方法和理论指导。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提高教师的翻译教学水平,协调各种生态因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化大学英语翻译课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达到课堂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