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建议

篇1

引言

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作采取的一系列指挥、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措施的总称即称为施工技术管理,即在施工过程中,对工作的各要素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它是实现施工项目控制目标的必要手段。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

技术的合理化建议与改革,信息系统与科技情报,技术标准化工作,技术培训等技术开发活动。为了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紧紧抓住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技术管理的必要性紧密结合,从而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低耗、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进行技术交底,控制施工质量,计算工作量并进行科学的分配,分析工程进度,提供工艺规程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组织计划编制,建立技术档案,组织开展工程验收等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遵循的基础原则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施工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给施工技术管理带来一定的考验。工程管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施工内容和技术重点也不相同。工程管理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包括:机械设备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施工技术管理以及安全措施管理等。施工技术管理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其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简要表述,施工技术管理就是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市政工程整个过程进行组织、管理及控制,把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作为重要目标,以实现工程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1.1、科学性原则。施工技术管理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其逻辑思维要科学,并严格按照科学技术手段来规范和管理市政工程。"经济性原则。市政工程要体现其最终的经济效益,就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成本,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使工程建设更加经济.高效,充分发挥市政工程的使用功能。市政工程施工阶段,保证其经济性,能够推动市政企业可持续发展。

1.2、政策性原则。施工技术管理要落实相关政策性要求,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了解和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现状,逐步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科学化.合理化。

2、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具体工作是对工程的要求、进度和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根据施工条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确定施工方案,并对施工力量进行合理分配,制定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及时、充分、有效地从组织、人力、物资和技术等方面确保施工过程能够均衡、连续、有节奏地进行,从而确保工程能够按时交付使用。因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各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2.1、各级技术负责制的建立

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由上至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明确制定总工程师的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做到明责、明职。

2.2、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市政工程施工具有工作繁杂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科学的组织好技术管理工作,确保技术活动不管是在作业现场还是室内,都有具体的内容、严格的检查制度以及明确的目标,从而确保技术管理工作有目的、有条理的进行。

2.2.1、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的建立

进行图纸会审,主要是为了防止图纸本身的错误所导致的工程问题。要有步骤、有组织、有领导的进行。针对工程变更内容进行相关的技术核定,召集有关部门在经济上、技术上、使用功能上和质量上充分协商、研究,统一各方意见后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经由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作为施工依据。会审图纸的内容有:整体性,审查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设计说明及图纸是否清楚、齐全、完整,图中轴线、标高、坐标、尺寸等是否准确;同一设计中的地下、地上部分是否相同;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与国家有关技术规定相符合;桥、路、涵,审查涵洞、桥梁、路面、路基等设计图有否矛盾,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根据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是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主部位、主结构,审查在设计主要结构时其稳定性、强度、刚度等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合理化建议,相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设计选用材料,审查采购供应的材料与设计选用的材料在数量、性能、规格、质量、品种等方面是否相符;疑问解释,相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2.2.2、施工日记制度的建立

施工日记是对整个现场和施工活动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主要记录设计单位现场解决问题,技术复核、技术交底、验收隐蔽工程,安全、质量、相关事故的发生以及处理,工程主要部分、分项工程施工的起止日期,相关部门和领导对工程作出的决定或批示,施工过程中的停工、停水、停电等。施工日记为工程竣工验收质量的评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施工起始开始,施工日记就必须以单位技术负责人为主、所有技术人员参与,直到工程竣工,中间不能中断。在记载施工日记的同时,还应进行施工记录。施工记录是按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规范填写各种记录表格,起到检验技术资料和施工操作的作用,是工程的重要档案。

2.2.3、技术交底制度的建立

通过建立技术交底制度,使参与施工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施工特点及任务、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等,从而确保心中有数,使工程施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施工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包括:(1)实际样品或样板的交底。(2)标准、规范的交底。质量评定标准和施工规范交底。(3)图纸的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4)材料的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使用要求、品种、规格、以及质量的交底。(5)工艺的交底。主要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6)措施的交底。主要是成本节约、安全生产、质量保证等相关技术措施的交底。总的来说,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3、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

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分为企业标准、部级标准、国家标准三个等级。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要求:(1)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了解、掌握有关规程与标准;(2)增强技术检查与监督;(3)分解技术规程和标准,从而使其更加具体化具体化。

3、结语

市政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健全各项管理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施工技术管理与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有效结合,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使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实现市政工程获取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篇2

摘要:按照工程实践,从公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公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公路竣工验收阶段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公路施工技术进行论述,保证优质、安全、低耗、高效地按期完成公路施工任务。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公路竣工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stage of from technology management, highway construction site technical management, highway completion acceptance stage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and guarantee quality, safety,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loss to finish the task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anagement; Completed highwa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一系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即对施工中各项技术活动和工作的各要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工作,它是实现施工项目目标控制的必要手段。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①技术交底,提供施工规范和工艺规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计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分析,建立技术档案,组织工程验收等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②科技情报与信息系统,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技术标准化工作,技术培训等技术开发活动。显然,施工技术管理的这种核心作用,要求我们只有将技术管理的必要性与具体工程的可操作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优质、安全、低耗、高效地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1、公路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原则

1)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按照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

2)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公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3)坚持经济节约的原则。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2、公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公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要求、进度、按照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物资、技术、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使用。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

2.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公路施工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公路施工具有多变繁杂等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目的、有条理开展。

2.2.1建立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图纸会审是为了避免图纸本身的错误而导致施工的严重后果。要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依据。会审图纸的内容有:

1)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

2)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

3)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

4)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2.2.2建立施工日记制度

公路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1)日期、气候。2)工程部位、施工组队。3)施工活动记载。

2.2.3建立公路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公路施工通过技术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是:

1) 公路施工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

2) 公路施工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

3) 公路施工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

2.2.4建立公路施工工程验收制度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按照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2.3建立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公路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①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②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③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其具体化。

2.4建立公路施工技术档案

公路施工技术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资料,是在公路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2.4.1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

1)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2)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

3)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

4)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表。

3公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公路施工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坚持按图施工。

2) 公路施工的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

3)贯彻公路施工的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1) 公路的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

2) 公路的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

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结束语

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对象是技术文件。技术文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是企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内容极为丰富。所以,必须按照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将技术管理活动与施工具体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满足施工生产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公路工程施工又快又好地实现施工目标。

篇3

Keywords: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anagement; Road construction; Road completion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道路工程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所谓的道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指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最终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通常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囊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一、道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分析

1、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 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 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

2、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道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 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3、经济节约。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二、道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道路施工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 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一要建立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①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清楚, 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 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 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 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②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③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 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④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⑤路、桥、涵。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 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⑥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规格、质量、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⑦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⑧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二要建立施工日记制度。道路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①日期、气候。②工程部位、施工组队。③施工活动记载。三要建立道路施工技术交底制度。①道路施工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②道路施工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③道路施工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④道路施工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⑤道路施工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⑥道路施工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 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四要建立道路施工工程验收制度。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 还必须根据道路施工的特点, 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3、要建立道路施工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道路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 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 ①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 ②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③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 使其具体化。

4、建立道路施工技术档案。道路施工技术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资料, 是在道路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一要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①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②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 的质量检验结果。③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④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表。⑤ 补救施工资料。对质量事故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证明文件。⑥非正常情况资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二要为道路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的技术资料。① 施工总结材料。②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定额执行情况。③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④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⑤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

5、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道路施工的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道等。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收集, 建立信息系统, 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现场交流等活动。

三、道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1、道路施工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 坚持按图施工。

2、道路施工的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 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

3、贯彻道路施工的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 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严格道路施工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 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

5、做好道路施工记录。做好施工日记, 做好施工记录, 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6、道路施工的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问题分析

1、道路的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

2、道路的预验收。组织预验收, 填写竣工报告。

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 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 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4、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 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五、结语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对于道路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竞争能力。总之,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路施工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因此,一定要重视技术管理的每一环节的工作,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篇4

1.道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

(1)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

(2)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道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3)经济节约。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2.道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道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要求、进度、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物资、技术、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使用。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

2.1 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道路施工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2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道路施工具有多变繁杂等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目的、有条理的开展。

2.2.1 建立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图纸会审是为了避免图纸本身的错误而导致施工的严重后果。要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依据。会审图纸的内容有:

(1)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

(2)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

(3)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

(4)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5)路、桥、涵。审查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图有否矛盾,在交叉施工时是否会存在问题。

(6)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规格、质量、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

(7)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

(8)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2.2.2 建立施工日记制度

道路施工日记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综合性记录。

(1)日期、气候。

(2)工程部位、施工组队。(3)施工活动记载。主要记录工程施工的起止日期,施工中的停水、停电、停工,质量、安全、设备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设计单位现场解决问题,技术复核、技术交底、隐蔽工程验收,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工程作出的指示或决定等。施工日记是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施工日记从施工开始时就必须以单位技术负责人为主、全体技术人员参加进行,直至工程竣工,不允许中断。在做好施工日记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是按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及验收规范填写各种记录表格,起到检验施工操作和技术资料的作用,是工程的重要档案。

2.2.3 建立道路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道路施工通过技术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是:

(1)道路施工图纸交底。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

(2)道路施工工艺交底。主要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

(3)道路施工材料交底。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以及使用要求的交底。

(4)道路施工规范、标准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

(5)道路施工措施交底。主要是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

(6)道路施工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2.2.4 建立道路施工工程验收制度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道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2.3 建立道路施工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道路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①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

②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③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其具体化。

2.4 建立道路施工技术档案

道路施工技术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资料,是在道路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2.4.1 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

(1)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2)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

(3)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

(4)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

表。

(5)补救施工资料。对质量事故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证明文

件。

(6)非正常情况资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

量的影响分析。

2.4.2 为道路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的技术资料

(1)施工总结材料。

(2)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定额执行情况。

(3)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

(4)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

(5)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

2.5 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

道路施工的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道等。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收集,建立信息系统,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现场交流等活动。

3.道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1)道路施工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坚持按图施工。

(2)道路施工的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

(3)贯彻道路施工的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严格道路施工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

(5)做好道路施工记录。做好施工日记,做好施工记录,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6)道路施工的资料收集整理。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4.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1)道路的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

(2)道路的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

(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4)交工。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5结束语

道路施工的技术管理的重要策略和对象是技术文件。技术文件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是企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内容极为丰富。所以,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将技术管理活动与施工具体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满足施工生产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道路工程施工又快又好地实现施工目标和任务。

篇5

1.前言

自全国开展声势浩大的公路改建工程以来,公路网已经逐步建立并不断得到完善。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施工工艺,使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也给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施工技术与管理目的、内容与原则

2.1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的目的、内容

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技术过程、活动过程(如施工图纸会审、施工技术交底和检验等)和技术工作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即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的直接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原则如表1所示。

表1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的目的、内容和原则

工作目的 在满足合同规定的工期以及施工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对工程的有限资源合理配置,力求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公路工程施工的最大利润。

工作内容 技术交底 对编制施工工艺规程、分配工程施工的工作量、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建立施工技术档案及工程验收等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科技情报信息系统 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提出改进与合理化建议,进行技术标准化、技术培训等技术开发活动。

2.2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原则

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技术原则。格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对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方案、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新技术、新材料应经过相关实验论证后再行使用;(2)贯彻国家经济政策。严格按照本地区的相关国家经济政策进行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这是因为经济政策体现不同时期本地的技术经济状况,并且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如公路工程施工中节约木材、保护环境、保护历史文物以及施工管理科学化等[1]。

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3.1完善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管理制度

公路施工工程的施工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因此,在进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时应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合工程实际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时有制度可循,无论是公路工程施工的技术准备工作、物资准备工作,还是劳动组织准备工作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有效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工作效率[2]。

3.2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制度的建立是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制度支撑,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分为国家级、部级、企业级三个个等级。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中应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3]:(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有关标准与规程;(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督与检查;(3)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得工程所依据技术标准和规程具体化。

3.3图纸会审核定制度

图纸会审的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设计的整体性与合法性。方案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施工图纸及设计方案说明是否完整,施工图纸尺寸、标高、轴线及精度要求是否精确合理,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等;(2)工程主结构、主部位设计。公路工程主要结构和主要部位的方案设计是否满足相关规范的刚度、强度、稳定性等相关要求;(3)施工技术装备.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如机(配)件、制品和施工机具等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

3.4建立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是用于记录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情况的详细记录,其内容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施工日期以及当天的气候状况;(2)参与工程施工的工作队伍以及进行的工程部位;(3)施工活动记载。记录公路工程施工的情况,具体应包括工程主要部分施工的起止日期、设备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技术交底和复核、隐蔽工程验收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对工程施工提出的指示或者合理化建议等。施工日记是公路工程在进行竣工验收过程中用于公路工程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公路工程承建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施工日记制度,以单位技术负责人为主、全体技术人员参加进行。

3.5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是保证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技术交底的目的以及相关内容如表4所示。

表3 公路工程技术交底的目和内容

交底目的 帮助承担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

交底内容 图纸交底 主要是施工设计图的交底

工艺交底 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工种配合等的交底

材料交底 所用材料的规格、品种、质量等交底

规范、标准交底 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

措施交底 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

3.6建立技术档案

建立技术档案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公路项目施工活动中形成有参考价值的相关技术文件和资料:(1)为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准备必备的技术资料,如材料检验资料、材料使用资料、地基和隐蔽工程资料、各项质量标准资料、非正常情况资料以及质量事故补救施工资料等;(2)为公路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这一部分内容应包括公路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和各种定额执行情况、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施工总结材料、质量和安全事故处理资料以及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

4.结语

总之,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相关工作,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资源,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使得公路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涵盖公路工程施工准备、现场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阶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当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篇6

1 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企业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焦点。基于工业以太网及现场总线技术的大网络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1.1 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概念

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是指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相融合,以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以企业行业实际经验和发展要求为基础,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各部门业务流程,实现通过远程登录实现对工控现场进行实时远程监控、远程设备调试、远程设备故障诊断和处理,远程决策,自动管理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调度,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功能。

1.2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优点

-开放性与共享性。不受地域和距离限制,通过VPN等网络技术和专用软硬件设备,实现本地和远端的同时、同效办公,特别适合国际性或跨地区工作性的工业企业。

-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组成有机整体,多系统高度融合。

-采用嵌入式以太网及总线技术,通信速率较高,系统运行稳定,软硬件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泛。

-数字化多层系统集成网络结构,为企业智能化生产运营管理奠定良好软硬件基础。

-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不同厂家不同通信协议的产品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上共存,使企业用户技术改造或扩大生产时,最大限度保护已有投资,预采购设备的供应商有多样化选择。

-减少企业对员工个人知识的过分依赖,业务信息流程化管理,可视化操作,降低了企业对人力的需求。

2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搭建过程中需解决问题

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由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指集成自动化办公(OA)系统、企业信息门户网站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购销存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等子系统的大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因处理对象或者服务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分,他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和经济学等建起的多种数学模型,可自动分析并处理企业日常管理信息,是企业完成管理与决策的信息网,一般以以太网和TCP/IP协议为体系架构和协议规则,处于企业中上层,其具有高速处理大量变化多样信息的特征。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指集成分布式集散控制(DCS)系统、安全联锁(SIS)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现场控制(FCS)系统等控制子系统的大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嵌合,按照“生产订单”,结合工艺、原材料、安全生产因素及其他相关条件,自动配置资源,自动加工制造不同工业产品,体系架构多样,协议规则不统一,处于企业中下层,处理实时的现场信息,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协议简单和容错性强等特征。

由此可见,搭建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网络最关键是解决:

-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搭建问题;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搭建问题;

-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集成和互操作问题;

-如何保障整个大系统安全和可靠运行的问题。

2.1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网络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子系统不同,系统架构不同,将各系统集成在一起,并对接口进行优化,就必须建立统一的体系架构。

常见网络体系架构集成方式有三种:

两层模式:数据库和应用安装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多个前台服务器构成;

三层模式: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多台应用服务器和多个前台服务器构成;

多层模式: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多台应用服务器,多台前台服务器和多台web服务器构成。

上图所示,多层系统在数据、系统和访问集成方面有很强兼容性和扩展性,用户与不同服务器终端的联系可以在表示层实现;整合应用层为实现各种不同应用服务器的数据交流;数据库层为储存、分析处理数据并保护系统间级用户与应用系统间数据安全;网络和网管系统组件层为实现网络中心、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之间软硬件连接等。

2.2现场总线技术与工业以太网技术

全分散控制体系结构、两线制供电与通信方式,支持电缆、光缆、双绞线、射频、红外线、电力线等多种介质以及可靠性和抗干扰性不断加强,使现场总线技术在工控领域的地位不断加强。但现场总线没有统一标准,仅ICE就推荐了10种现场总线标准,且他们之间的相互兼容性并不理想。

在解决实时性和确定性等不足之后,具有现场总线特性,且专门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工业以太网以其快速交换式、全双工通讯及在现场控制级中逐渐推广,被认为是工控网络发展的新方向。

2.3嵌入式现场总线技术

所谓嵌入式现场总线是指在应用层指定统一协议标准,如TCP/IP协议,把工业以太网作为一体化网络基础,在标准的TCP/IP应用层嵌入现场总线协议,把工业以太网作为现场总线协议的通道。

2.3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技术及信息网、控制网集成

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的关键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的集成和统一构架。在应用层指定统一协议标准,如标准的TCP/IP协议,把工业以太网应用层TCP/IP协议嵌入到通用以太网应用层TCP/IP协议中,实现连接在控制网上的仪表、设备等进入局域网和以太网。

2.4 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

工控网侧重工业现场需要,故对设备材质强度、可靠性、抗干扰、本安性及控制方案的实时性和易操作性等有较高要求。通过隔离实时域与非实时域,使用不同类型网关将实时报文和同步信息限制在实时域中,防止实时域与非实时域之间、一个实时域和另一个实时域之间相互干扰。

1.5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架构

1.3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按企业信息管理要求及职能部门权限不同,各子系统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实行流程化管理并与企业管理层级相对应,最高层为企业战略管理层,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信息和资源在整体上进行配置和优化管理;然后是中间管理层,在业务层面上对企业设计、生产、销售、采购、财务、库管等部门间业务信息进行组织协调;最底层是基层管理层,主要对业务处理过程信息进行管理。典型工作流程如下:

从上可知,企业战略管理层是级别最高,集成了全部数据报表在内的完整数据库。

各子系统和专业平台按其功能集成在一起,形成中间管理层。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如:信息门户平台可实现企业对外信息及企业形象展示;员工工作平台提供诸如收发电子邮件、资料共享等功能;其他相互关联子系统如:销售签订销售合同并录入销售订单,调度根据库存、采购和生产等情况自动制定生产计划和原料采购计划,并生成采购订单和生产订单,采购根据采购订单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生产根据生产订单安排生产,财务根据采购订单和库房到货单及发票等进行付款,根据出库单及销售订单等收款。

基层管理的工作是把各种数据信息录入系统,并根据工作流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

4 结束语

综合一体化办公监控系统具有很强可行性和实用性,符合企业信息管理及工业控制技术发展趋势,且在实践中正不断被尝试。

篇7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施工建设专业性强、包含众多工序流程及各环节的交叉作业,建筑的体积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其施工设计的复杂与施工建设工期的漫长。由于与一般多层建筑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安全诉求较强,这又进一步导致了高层建筑结构工艺的复杂与施工质量

的高标准要求。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存在的特点,笔者展开了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探讨,并提出了来源于实践的合理化建议。

二、结构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层数多、体积大的特点决定其结构类型必然较为复杂且形式多样,因此导致了施工建设难度的增加,要求较高水平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屹立。从功能角度

来看,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一般要求进行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在其下部的结构中则需要进行大空间范围的轴线布置。基于以上标准要求,我们不难看出高层建筑的这一结构施工特点恰好与合理结构及布局自然的一般建筑结构需求背道而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层建筑的下部楼层结构需要承受很大的楼体压力,而随着楼层的增加,越接近建筑结构的上部其承受的楼体压力就越小。在一般建筑结构的布置中正常的标准为下部结构的刚度建设标准较大、墙体较多、柱网布设较密,而在上部建筑结构中墙体、柱体的结构数量则进一步降低,

同时,轴线间的距离也进一步扩大。而这一正常的建筑结构建设规律却不适应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因此为了切实满足高层建筑的结构功能需求,在结构施工建设中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在上部结构中以小空间布置,在下部结构空间中则用大空间布置。为了满足这一结构目标我们必须采用结构转换施工技术对高层楼层的设置进行必要的转换层施工建设。

该类结构转换层可广泛的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剪力墙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实现较好的结构功能建设。当然不论采用何类结构转换技术,在高层结构施工建设中,剪力墙转换层施工技术无疑都是目前各项功能指标完备、适用广泛的结构施工技术之一。同时,随着结构转换层位置的升高,具有转换层特点的简体结构施工技术也成为当前的主力施工技术之

一。为了明确影响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我们可通过对以上两种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上层与下层间角度位移及内应力变化指标情况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控制结论。即高层的抗震等级在剪力墙转换层结构技术中与高层建筑转换层的高度设置、其转换层的上下层结构的等效刚度比例关系、转换结构层与其上层的侧向结构刚度比存在着紧密的影响效应关系。

而在简体结构转换层施工及时技术中其抗震效应则与转换层上层的外筒刚度、设置高度及内筒刚度有紧密的关系。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两类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中,转换层的高度是决定其抗震影响效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的高度越高,其上下层之间的位移角度、内应力突变现象就越明显,因此在施工设计中我们应科学的限制其转换层施工设置高度。

同时对于位置较低的转换层剪力墙结构施工中,我们可通过对侧向刚度比的控制来调节其转换层较近距离的层间位移角度及其内力突变情况。另外在结构层施工实践中我们还可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的下层结构施工强度。即有效的扩大简体结构中落地墙的实际厚度、提高结构施工中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依据施工需求在建筑周边增设部分结构剪力墙及壁式框架结构或楼梯间的简体结构,从而有效的增强高层建筑抗震功能,同时我们还可利用不落地的剪力墙开洞施工技术、开口或减小墙面厚度等措施有效的实现弱化上部结构的科学结构施工目标。

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主要涵盖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电路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电路布线系统、通信系统、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等众多施工环节。基于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构建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耗电设备种类繁多、电气系统结构复杂、铺设线路工艺复杂、方式多样、对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需求较高、电能消耗量大、自动化集成控制程度高等特点。

因此针对各个电气工程施工环节选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合理的施工思路充分适应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在照明系统的构建中,我们应本着事前控制的原则,在土建施工中便考虑周全,对楼道内、走廊中及车库、电梯等场所的照明系统以及安全应急照明、高层室外环境的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等环节施工进行预留到位处理。基于高层建设高度较高及居民住宅分布密集的特点,在防雷接地的设施建设中我们应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科学的按照防雷类别进行细化施工,并利用建筑桩基、地梁及柱内的主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的引下线,同时确保其建设数量的达标,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四、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是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能否持续、健康、高效服务的关键环节,一旦高层在投入使用后发生供水系统断水或排水系统堵塞现象,那么将会使用户日常所需的水源连续供给受到严重的影响并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该施工环节我们应本着安全、可靠、高效、连续、畅通的水源供给原则,对管网进行科学布置设计与高水平的建设施工。在高层建筑室内的给水管道施工设计中应确保其不穿越重要的变配电房间、高层集中通讯控制机房及大型的网络枢纽控制间等,不应为了施工便利就将其布线从生产设备的上方通过。

另外高层建筑内部生活给水及排水管的埋地铺设环节也应做到科学有序,不能将两管道进行就近交叉铺设,其平行距离应在半米以上,给水管在上、排水管在下,且交叉距离不应小于0.15米。当进行给水管道的隐藏敷设时,不应将其直接设置在建筑的结构层中,而是应通过穿越地下室及高层建筑外墙的方式进行暗敷,且对于穿越屋面的管道部分应通过选择防水套管设置的方式为其进行必要的防水保护。

五、通风及空调工程的施工技术

为了给高层建筑营造良好的居住及使用环境,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层建筑工程中均包含大型的空调机组以便依据外界环境、天气的变化为高层建筑提供夏季凉爽送风、冬季保温供暖的人性化服务。同时还会在车库及电梯间、楼梯间进行必要的通风设计与防、排烟管道及风井的建设施工。因此我们可通过在建筑屋顶加设正压加压风机的建设方式,为高层建筑营造良好、畅通的通风环境。基于这一完善建设目标,在事前施工与控制阶段,我们应严把质量关,按照相关条例标准进行文明施工、科学施工,依据建筑空调及通风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完备的风管制作,部件构造及各风管系统的安装、空调及通风设备的安装、空调水循环系统、制冷系统等各环节的安装。同时还应依据防腐及绝热的需求展开对空调通风系统工程的详细调试、对其各项工程的综合效能进行核定及调节。

六、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只有本着高效、科学、标准、规范的设计施工原则,依据各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秩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适应性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强基础施工建设,因地制宜、安全规范,才能最终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在复杂的体系结构中找出头绪、理清思路,依据用户的丰富需求开展人性化施工设计,并促进高层建筑各项工程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切实为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一、前言

施工技术管理是指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技术工作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是实现工程项目控制目标所采取的必要手段。在实际桥梁施工过程中,只有将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具体施工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才能达到工程的预期目标。而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尊重科学,按照国家科学的规范和要求执行。

二、技术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基本任务:正确贯彻执行设计图纸、施工规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正常的施工技术秩序;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的作用,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和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保质、保量、如期或提前完成桥梁施工任务。

三、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一)技术责任制

桥梁工程施工单位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明确施工中的责任,必须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调动各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各有专职、各负其责。各级技术负责人应负的具体责任,应根据组织机构和施工任务情况,明确规定在技术责任制中。

(二)施工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会审一般由发包单位组织,由设计、施工及其它有关单位的技术人员参加,对施工图进行审核、研究。结合施工图设计,着重研究施工方法、施工程序、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提出进一步改进设计,加快施工进度等合理化建议。以便正确无误地进行施工,避免发生技术上的差错。

(三)技术交底

在桥梁工程开工之前,须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在施工前明确所承担工程的技术要求和特点、施工程序和方法、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等,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技术水平,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四)设计变更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标准要求,或施工材料和施工条件不能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人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需要变更工程及施工设计时,应由施工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申请,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审核,同意后由设计单位下达变更设计通知单。施工单位接到此通知后方可进行变更部分的施工。

(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我国现行的最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全面质量管理(钧C),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全面性、全过程、全员性和科学性,即建立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全员参加,对工程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各工序、全员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层层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使之满足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

施工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包括各工序质量检验、分项或分部工程验收和工程竣验收。工序质量检验是指每一工序完成后都要对其进行检查和验收,上道工序未经检查或虽经检查但未能通过验收(即未达到质量要求),就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桥梁工程中,隐蔽工程比较多,一定要做好工序检验工作,为优质工程创造条件。分项或分部工程验收是对已完成的工程的某个项目或工程的某个重要部位进行检查验收。

(六)施工技术档案的管理

施工技术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必须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记录、反映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这些技术资料不仅要提交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更应该留存,而且内容要更详细些。

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主要有竣工总结、竣工项目一览表、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记录、设计变更审批文件、隐蔽工程验收单、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合格证和试验记录等;工程事故的发生及处理记录,以及向使用单位提出的桥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等。

四、影响桥梁施工管理的因素

(一)建筑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建筑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工程的质量就不可能达到标准。目前,在我国很多建筑材料并未达到质量要求。比如瘦身钢筋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瘦身后的钢筋改变了原有的特性。这些不达标的建筑材料大大地制约了工程的质量。

(二)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层、管理人员、施工人的综合素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出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的行为不规范、素质较低。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施工的质量。

(三)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

机械设备是现代施工必不可少的工具,机械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桥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机械设备要及时进行维护,合理使用和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

(四)环境因素

环境对桥梁施工质量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影响桥梁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包括暴雨、温度、湿度、酷暑、严寒和大风等。

五、桥梁施工管理方法

(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可以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桥梁施工单位内部人员的心理活动、技术等方面与企业要求不符;外因是指预防措施、设备状况、劳动环境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要求。有统计表明,在企业内部产生的事故,70%~75%是操作者违章作业造成,因此必须培训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企业效益与安全质量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

(二)加强桥梁施工技术管理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有效保证。桥梁工程项目签订施工合同后,工程技术部门负责编写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总工程师审定,最后报项目监理批准。其主要内容包括:主要施工程序和方法、施工总进度、各项资源需求计划、技术经济指标、工程概况等。

(三)加强桥梁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按”规定,即按设计图纸施工,按操作规范完后首先进行自检,然后进行互检,同时质检员还要进行抽检。认真做好工序的交接工作,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并做好交接记录,施工者和检查者都要签字。进场原材料必须有出厂证明和合格证,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施工原始资料要做到齐全、完整、准确,达到资料汇编与工程完工同步完成。配备一个能对工程材料进行分析的实验室。

(四)做好成本控制管理

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道路桥梁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通常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各个具体工程作为核算对象,通过科学、合理的核算来考核各个具体公路桥梁项目的施工成本。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目标就是要用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成本消耗,安全顺利的、高质量的完成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成本就是上述目标的综合反映。

(五)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机械设备的正确选用与保养。任何一种机械设备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防止大机小用、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施工机械的日常检查对机械的正常使用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避免大的故障发生。

结束语

桥梁工程质量涉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提高桥梁工程质量,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施工管理。只有加强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才能使桥梁的施工达到优质、安全的要求,从而使桥梁施工的管理工作更易于进行。

参考文献:

[1] 梁维广.浅谈某大桥主桥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J]. 科技信息. 2011(19)

[2] 王波,唐文阁.桥梁工程中施工技术质量问题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15)

篇9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指针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复杂技术工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它是在遵循现场施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按照工程既定的项目目标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达到缩短施工工期、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目的。

二、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确保工程的施工能遵循客观规律进行,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提

高员工的现场施工技术素质,能预见性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进行科学化的攻关排艰,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和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消除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隐患,保证整个工程现场各项施工工序的安全有效进行,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4个方面:一是运用先进技术保证现场施工全过程符合施工规律,保证施工全过程的正常有序;二是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保证施工全程建立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三是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控制施工全过程的成本造价,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四是发挥现场施工技术应有的作用,提高工程施工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质量问题, 消除安全隐患,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使整个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进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就必须克服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摒弃只重视现场施工进度的做法,而是要同时注重运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措施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降低成本造价,杜绝现场施工中不合理开支造成的严重浪费现象。

(2)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各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都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原则,做到既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符合现场施工的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从而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有序,实现施工现场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以及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巨大潜力。

(3)规范、标准的原则。这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所要遵循的最为基本的原则,以此保证各项施工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克服施工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强化施工现场的服从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建立规范、标准的施工现场秩序。

五、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1. 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1)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图纸的学习会审制度。通过比对施工技术图纸是否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而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图纸的内容和要求,充分把握图纸的特点,进而能更好地解决技术图纸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的矛盾,保证现场施工的有效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2)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方案的施工企业参与制定制度。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从而实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效结合,使施工技术方案既符合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条件,又能保证施工单位有足够的施工技术准备时间,使施工单位明确技术方案的设计意图,有利于正确反馈工程施工的相关信息,从而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质量,避免技术设计方案的返工或者修正现象的出现。

(3)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的检验制度。现场施工材料、设备等的质量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材料的检验制度,合理配备材料试验设备和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检测,能够保证对材料质量的有效把关。

(4)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技术档案资料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管理工作,组织科学研究和生产的重要依据,能够系统地反映建筑单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的技术标准和科技成果。此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汇集建筑工程的相关资料。通过相关工程技术负责人审定、整理和积累的这些技术经济档案资料,能如实反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真实情况,为以后建筑工程的维护、改造和扩建提供依据。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其他措施

(1)要结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落实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责任,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的才智,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对于国家颁布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和标准要及时地组织学习,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来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从而依法进行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避免违法违规施工行为的出现。

六、结语

篇10

1.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作为电气施工人员我们要对电气工程在整体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充分的认识。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此,电气工程的质量也是影响建筑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在电气工程投入生产使用时,必须保证设备的质量以及线路绝缘是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查电气工程周边环境的特点,看是否存在容易引起火灾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火灾报警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消防设备是否合格等,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在出现安全事故后,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通讯系统的监测,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保证将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作为电气工程师须具有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要有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认真做好电气工程的技术方案,质量方案,现场签证,安全方案及交底等组织管理工作。知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而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熟练操作方法,增强自身应对各种电气工程所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还要结合实际掌握相关电气工程的规范标准,针对不同部分规定的施工内容规范进行学习,保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好地促进地电气工程的发展。目前尽管强电各系统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由于电气设备,电气材料及电器元件种类繁多,并且还在不断改进和研发,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智能开关,节能等新设备,新产品也在电气工程中广泛应用。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和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精心研究。不断的总结施工经验和新的电气理论知识。还要及时跟上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掌握各系统的技术状况,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快速掌握发展动态来充实自己,要及时准确,深入了解和掌握及运用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展步伐。

3.电气工程师在设计审图及图纸会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1设计审图

首先,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和优化及实用性,收益性等;其次,要针对工程的具体使用功能情况,确定建设单位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要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及功能,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保持同步进行。再次,要审查设计是否体现了工程的经济性、便利性的原则,成熟的技术和材料是否在该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

3.2图纸会审

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师,要认真筹划并组织安排好电气图纸的会审工作,并且不能走过场、要认真审查图纸,把存在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及因素尽量在图纸会审时加已解决。如对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图纸设计发生冲突,避免造成反工,浪费,甚至延误工期及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等问题。

4.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4.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和掌握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在进行建筑施工中要想保证其质量完全符合标准要求,就必须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科学文化水平以及施工技术水平,通过培训来加强他们自身安全意识,保证施工队伍整体水平的上升,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分阶段式进行培训基础知识的考核,施工中完全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操作。要根据建设单位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好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材料进场计划,并组织落实好,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完备。

4.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针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规范文件进行电气工程质量的审查,只有保证审查设计图纸与施工实际情况一样,才能进行合理化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若是发现任何图纸与实际施工不相符的情况都要及时的进行处理,绝不允许个人擅自依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图纸设计的更改,针对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以及相关信息要给予合理化的标准规范,控制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关键部位要做拍照记录,进行旁站监察,确保隐蔽工程的真实性。

(1)主体施工阶段的管理

施工中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施工前要针对材料进行合理化的检查。例如地埋镀锌钢管的厚度不得小于2.5毫米,且镀锌管层没有任何损伤。对刚性阻燃PVC管材,应查看出厂检测报告及合格证,要进行外观和壁厚的检查,连接管件应采用相同的材质。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要确保保护层的厚度,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金属钢管敷设必须要做接地线焊接处理。

(2)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的管理

首先要检查配电柜和配电箱、接线盒内接线。布线要整齐、布局要合理,美观,接点要牢固,当导线为多股线时必须搪锡,以确保施工质量。对于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及建筑物的金属门窗、栏杆防护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均作为防雷的关键和重点,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好接地处理。设备送电运行调试时要先空载运行,然后在带负荷、先单体试运行后联动运行。在调试运行过程中还要注意按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设备,电器元件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电气的施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是很广阔的,其影响着电力行业和电力工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命脉。电气的未来发展,积极地推动了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实际应用,也满足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超导能源进一步深化,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也积极地促进了我国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为了更好地保证国家电网的安全,可以对输电工程中的耗电大大降低,从而提高相应的能源效率,对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我国电气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相关的技术人员就应该积极地提高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的发展严格的探究和深化是促进电气系统健全发展的关键。只要通过大家的努力建筑电气将会发展的更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进行有效的动态性控制,要做好相关的技术底,要认真做好从施工过程到验收工程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要治理好相关材料的收购。在通过比较严格的施工和监督检查、杜绝错误、对质量进行积极的把控以及坚持安全生产之后,就可以防止电气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通病,充分确保了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提升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的水准。

参考文献

篇11

前言

伴随着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新技术和新建材的引进,为建筑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而新型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又大大提高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效率。由于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特别重要。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1基础施工

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指的是建筑的地基施工,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应该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先开展深基础施工,再开展浅基础施工,以这样的方式保障土木工程项目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在地基施工别要重视基坑的排水和降水工作,以确保施工中的地基安全。

1.2 承台施工

承台施工应该依据建筑物的标准高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测量,通常的建筑物承台是以间隔水平分割为主的,通常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楼的施工为主,两层都必须浇筑混凝土,浇灌时间通常以六天为间隔,两层间的厚度要求也很严格,通常要超过1.50 米上,而且层与层之间必须采取一定的间隔措施,通常应该采用抗拉钢筋为间隔工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施工方式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还能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

1.3 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通常是采用从远到近的顺序实施施工,因为混凝土施工有时候会处在不平坦的地点上,在这种有坡度的地点施工时,必须确保混凝土首次浇灌就要成功,继而再推进到另外一边,最后到达顶端。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将混凝土输送泵放置在施工场地的中间,这样会比较方便输送。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

2.1 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在原材料质量优良的情况下,要依据施工要求与施工环境来设定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搅拌机在运行时对原材料要进行严谨、严密和严格的计算,以保证混凝土的良好质量。同时还应该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检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对混凝土的取材、运送、施工以及后期养护等工作都要进行严密控制,防止任何施工环节的偷工减料,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2 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严密监管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尤其是要对其搅拌过程进行监督。在搅拌中,混凝土中钢纤维的分布必须要均匀,应该使用强制搅拌机,使搅拌的均匀程度达到相关要求。于此同时,应该不定时的进行施工抽查,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搅拌方式上也有严格的要求,主要包括干拌和湿拌两种方式。搅拌时间以及投放原材料的顺序也十分严格,要确保钢纤维没有在混凝土中结成团状。在具体搅拌中,应先放入砂石,再放入钢纤维、水泥以及外加剂等,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标。

2.3 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要点

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都是使用搅拌运输机来运输混凝土。在运输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运输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混凝土的运输距离和时间上面都必须有全盘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受运输过程的影响。假如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比较长,就会凝固,在卸料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减缓施工速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施工队应该在运输中实行桶内搅拌或者在现场实行二次搅拌,以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均匀。

2.4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在实际施工的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冷缝的问题。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冷缝的问题是很难避免的,假如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不实,那么施工中的冷缝现象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缝隙。施工企业一般会采用振捣的方法处理冷缝问题,振捣过程通常是使用机械来完成,因为人工的振捣方式会导致混凝土的分布不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应该以施工要求的时间为准,要以混凝土不下沉以及其表面产生浮浆为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过程质量的优化。

3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3.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沿袭或借鉴的部分较多,主创新与研究程度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国内建筑行管理部门,建筑技术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都要顺应时展需求,组织专人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创新与研究,力争实现混凝施上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都由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注意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长期施工技术应用的实践,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合理化建议,并目不断地在工作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3.2 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面开展之前,技术管理人员定要对复杂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的对象要为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且结合施工位现场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而制定利学、合理的混凝体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还表现对于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促进,也是工程建设方济收益社会效实现的先决条件。

4 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当代土木工程施工中所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技术,也是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技术保障。事实上,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包含技术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等多项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每一项,才能够逐步实现这项技术的科学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相关主体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管理水平,促进混凝土施工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振涛.浅论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J].城市建设,2008(2).

[2]肖明辉.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基础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篇12

1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特点分析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路基所占有的地位是绝对性的,同时产生的影响也特别的广泛。现下,很多的研究机构都针对路基技术不断的研究,希望能够在技术体系上和操作手段上得到更大的进步,告别过往的各项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作为新时代的技术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告别了过往的技术缺失,整体上的可操作性较强,基本上未出现严重的问题,各项体系均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可。

1.1可靠性突出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公路的客观情况来实施。一般而言,过往的路基施工技术,自身的体系表现为生硬特点,很难因为客观限制条件的转变而灵活的操作,因此得到的公路工程,无论是性能上还是运作效果上,都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准,即便是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但是在可拓展的空间上是比较大的[1]。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则不同,其将填石工作作为基础内容,其他的路基施工内容则相对灵活,可以应对的公路状况较为多样,因此在可靠性方面是比较高的。

1.2安全性理想

公路建设过程中,虽然要得到较高的技术支持,可是在安全方面的需求也是比较强烈的。从过往的情况来看,有些公路工程仅仅对自身比较关注,在其他的层面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以至于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2]。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会首先将各个方面的安全工作健全处理,观察是否存在隐患及不良现象,同时开展积极的改革操作。之后,在所有的安全指标达到要求以后,再将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系列内容应用到公路施工当中。这样的工作模式,与公路建设具有较高的相符度,基本上不会表现出安全问题。

2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2.1基底施工工艺

公路施工过程当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操作并不是特别的简单,有很多的细节都需要高度的关注,如果在该方面表现出严重的问题,则后续的工作根本不能正常的开展。基底施工工艺,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占有核心的位置,应该进行重点关注。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基底施工工艺的操作当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公路的基底强度,应该采取系列的方法与手段,保持在均匀的状态。现下的很多公路建设,都表现为综合化的特点。在一整段的公路当中,有些地方是需要修整处理,有些地方需要进行良好的重建,有些地方则是完全未开发。在这种内部差异较大的状态下,针对基底的强度控制,尽量控制在均匀状态下以后,能够减少很多的不利因素。同时,某些地方的公路特点较为突出,无法应用传统的模式来完成[3]。例如,当公路的基底是通过岩石、细粒土混合而成时,则需要在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当中,加强对细粒土的有效处理。该项工作的作用在于,能够将细粒土进行良好的换填处理,进而将公路基底的承载力之间的差距进行合理的降低,既能够对之前的工作成果进行保留,又不会对后续的工作造成严重的隐患和阻碍,在积极方面较为突出。(2)基底施工在开展以后,填石路基的内容基本上按照相关的标准来执行即可,出现问题的概率较低。但是,过渡层方面的工作,一定要有效的设置在路堤痔上,相关的数据和指标不能有任何的违背。一般而言,需要设置2~3层即可。

2.2路基压实

公路施工当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技术,都必须将压实工作合理的完成。从现代化的发展来看,几乎所有的公路在建设完成以后,都必须将路基进行全面的压实,还要开展广泛的试验分析,观察其能否在最终的标准上达到最佳。从主观的角度来看,路基压实的处理,与技术本身存在密切的关系,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在复杂程度上太过突出。在对填石路基进行施工时,如果填石路基中的石渣质量(或粒径)太大,则可以使用公路具备振动功能且功率高的压路机进行碾压。通常情况下,用于路基碾压的施工工具为自重式18T压路机,在碾压操作过程中,压路机只能保持前后移动状态,不能左右移动。当压路机处于前进状态时,便开启振动式进行碾压,处于后退状态时,则使其变为静压模式,采用这种碾压方式效果更明显。在施工过程中,若碾压机开始往返振动,便会损坏前进方向的路基填料结构,路基结构需重新排列,无法实现预期的路基碾压效果。在施工进行过程中,首先要碾压路基两侧,然后碾压路基的中间位置,碾压重叠距离约为35cm。另外,在进行路基压实时,需采用小石渣或石屑填补路基中的缝隙。对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现下的工作执行基本上达到预期,各地方的公路建设未出现严重的问题,工作效率、质量均值得肯定。今后,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必须不断的进步,在各个方面持续提升,将技术体系予以高度健全,加强工作的价值,减少工作的缺失和不足,保证后续的发展可以取得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严占华.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3(8):112.

篇13

市政工程施工是复杂的建设与生产活动,工期、工程量、范围都不同一般类型的建筑施工,具有内容更复杂、要求更严格的特点,应该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技术的应用工作,在坚持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运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以市政工程施工的主要过程为重点,突出各阶段市政工程施工的重点,做到对市政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为建设高效率、低能耗的市政工程做好技术上的准备,打造新时期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新基础。

1 市政工程施工应该坚持基本原则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应该根据市政工程施工的需要,结合市政工程的设计,选择科学的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建设,要根据市政工程的特点确定工程施工的技术、工艺、操作和方法,使市政工程施工处于高效率、高安全的状态,进而做到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经济性原则。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能源、物资、人力、时间、空间有着巨量的消耗,如果不对市政工程施工进行控制,就会出现上述环节的巨大浪费,进而影响市政工程整体的综合效益。应该站在节约、高效的出发点去审视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特别要对能源消耗、资金消耗大的部分要加强技术运用,使市政工程施工经济成本得到控制,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效率与效益。

(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环保性原则。环保是当前市政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要使用节能型技术,节约市政工程施工中水电能源、土地资源,要尽量应用环保性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过机械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工艺与设备应用,做到对市政工程施工效率的保证,进而实现市政工程施工环保的目标。

3 市政工程施工准备时期的技术要点

(1)建立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第一,应该核定市政工程施工准备时期图纸会审制度,为了避免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施工的严重后果。第二,建立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制度,通过技术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

(2)做好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技术准备。第一,要结合市政工程施工所需的材料进行质量上的技术检查,要对市政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技术性能符合市政工程施工的需要;要对市政工程施工的普通材料进行抽检,以确保材料能够达到市政工程施工的基本需求。第二,对市政工程施工材料进行数量上检验,以达到能够满足市政工程施工的要求。

4 市政工程实施时期的技术要点

(1)优化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案。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应该不断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针对市政工程施工的实际对施工措施和施工技术进行调整,要具体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这以环节的质量直接决定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要予以高度关注。

(2)贯彻市政工程的施工规程。坚决执行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市政工程施工计划或施工措施组织施工,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5 市政工程验收阶段的技术要点

(1)市政工程实验检查。市政工程验收阶段应该组织市政工程试验人员对已经建成的市政工程进行以测试,要根据市政工程设计的标准进行全面的实验检查。这是市政工程整个验收阶段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实际运用的检验,应该全面应用各类仪器和设备,使用各种方法,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彻底地检验和试验。

(2)市政工程预验收。应该在市政工程实验检查的基础上,组织监理、技术、管理等部分人员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预验收。组织市政工程预验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继续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进一步地评价,二是,填写市政工程预验收的档案,为形成市政工程竣工报告提供基础性数据。

(3)市政工程施工总结。总结应该在完成市政工程交工报告和市政工程技术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交工过程和技术资料需求对市政工程施工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应该重点检查和整理市政工程施工中资料和档案的完整性,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反映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与质量。

6 结语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是行业多年的施工经验和技术总结的综合,内容丰富、体系复杂,想要获得市政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必须坚持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全面应用。应立足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实际,对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科学的划分和合理的分解,确定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在各阶段应用的要点,制定出管理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监督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实施的制图和体系,使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做到准确充分的应用,做大市政工程施工快、省、好的目标,为市政工程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