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审计的意义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金融审计的意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金融审计的意义

篇1

内部审计是我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银行内部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帮助银行堵塞漏洞,减支增收,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人员对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和履职后的结果承担的责任,这就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制度。我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责任制度不够健全。不健全的内部审计责任制度会使内审人员缺少应有的约束力,导致审计人员责任意识弱,缺乏风险意识,行为不规范,随意为之。不健全的审计责任制度使得即使出现审计过错,责任也没有办法落实到人,结果只能不了了之,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审计工作来说,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内部审计的前提是制订审计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因为制度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就只是形式意义上的制度。因此,严谨的工作责任制度是必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责任追究制度。审计全过程的核心是责任追究制度,但在现实中,部分责任追究制度蜻蜓点水,责任主体不明确;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更甚者制度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二 )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不全面

一般情况下,银行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包括: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衡量和评价、内部控制的运作方式、银行是否遵守政策以及风险的控制情况、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等。而我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长期以来并未对一些重要的深层次问题如战略及其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仅仅局限于查处一些具体违法违规问题。只注重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业务操作的合规合法性,以及对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责任进行审计,而缺乏对银行管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经济效益情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的审计和评价。内部审计对不断更新的金融产品反应过慢,不能适应新变化和实施有效的监督,在风险评估和提供咨询管理建议等方面不能发挥到积极地作用。除此之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商银行的业务越来越多的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如网上银行服务,客户仅仅借助网络就几乎可以办理银行的所有业务,目前很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也越来越全面。然而,我国工商银行在计算机方面的审计制度几乎是空白,存在的风险隐患很大,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给我国的资金安全带来极大地危害。

(三)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不足

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不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二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1、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

我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远远达不到人民银行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与银行员工 2%的比例要求。调查显示,我国工商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在银行员工中所占比仅仅只是 1%。与大多数在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占银行员工总数的 5%相差甚远。人员数量的不足,使得内部审计人员调配时候难以达到应有的检查阵容,审计质量势必大大折扣,提高了审计风险。然而,我国银行业内部审计的任务又异常繁重,除了负责总行布置的专项审计任务,还要承担辖属支行的审计任务,另外还要完成计划外的离任审计和临时性项目几十个。我国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必然直接导致审计监督的不连续,审计面狭窄和间隔时间长。当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时,工商银行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很可能不能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势必弱化了审计监督的作用。

2、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1)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心理素质、职业操守普遍较低。目前,有些银行内部审计没有足够的人员支持,有的是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有的是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同时,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的思想比较老旧,在审计工作中还保有传统的审计思想,没有足够的风险预警意识。以太原迎泽支行为例,迎泽支行共有员工人数 325 人其中副处级以上行领导 3 人 ,二级机构副行长、副经理以上 33 人,总会计 7 人,营业部主任 12 人,营业经理 24 人,普通员工 245 人。在学历上,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为 11 人约 为1.1% ,大专以上的为 107 人约为 12%,高中及中专 173 人占 37.8%。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相比其他股份制银行,例如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的资料,它的员工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高中及中专以上的员工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而高层次员工仅占 1.1%。值得强调的是,该支行第一学历硕士以上学历的员工数量为 0,高层次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员工老龄化的年龄结构十分严重,30 岁以下是 9 人,40 岁-50 岁之间是 301 人,50 岁以上是15人,平均年龄是43 岁。30 岁以下的员工不够1%,但40 岁以上员工却达到 33%。近几年来,由于连续实行减员增效的指令性计划,鼓励员工自己创业或内退,这样一来,该支行员工总数由 2003 年的 502 人减到目前的 325 人;平均每年新进大学生仅有 3 人左右。若干年后这必然会引来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

(2)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内部审计人员"经济警察"的角色是由长期从事审计工作,检查银行风险点所产生的,缺乏服务于企业的意识。当然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方面,更是非常被动。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更多的是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这对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非常不利,容易形成一种对立的局面。这样的关系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起来处于被动的地步,审计人员在基层也不被欢迎,更谈不上积极配合。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想要为公司管理层服务也难以如愿。

(3)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目前,随着金融机构不断的增设机构,审计范围越来越大,内部审计任务的压力也日益增加。内部审计人员面临人员不足,项目居多的现实情况,难免产生完事大吉的思想。这与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是分不开的,由于人员少,任务重,部分审计人员"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质量意识不高,就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很多审计人员重视数量而不在乎质量,造成完成的审计项目多,审计精品少的后果,这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留下了风险隐患。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目前我国工商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的整体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独立性、审慎性这五个方面表现比较明显。金融危机对我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影响问题从下面几个方面的展开研究。

(一)从控制环境来看

内部审计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是良好的运行环境。无数实例证明,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以及监管活动是由金融机构内部形成的氛围和环境所影响的。而我国工商银行的控制环境不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权制度还未完成转型

一直以来全民所有制是我国工商银行建立的基础,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产权单一,缺乏活力。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目前工商银行的股改上市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朝着银行法人产权制度不懈努力是我们的方向,但这其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阻力。

2、银行治理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工商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做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与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相比还很不理想。首先,产权问题未得到最终解决,银行治理结构不健全。其次,权力的委托和分配主要依靠行政力量,不能独立于政府的经济性和市场性。再次,行政级别升迁的官本位制,在激励高级管理层时容易使得其注重短期业绩。

3、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工商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对风险管理不重视,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往往存在多头管理,不利于发现问题。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也具有片面性,在计划体制下的完全漠视到现在强化风险管理责任下的风险过度规避,而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发展。

4、不具备优秀的工行文化和独特的工行精神

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工行对本行员工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一些不文明或不合规的行为发生,例如:不按法律执行条例、不按规章办事、违法违规经营,贪图一己私欲而使公共利益受到减少,缺少团结互助精神,没有主人翁态度,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以贷谋私,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二)从内部审计活动来看

内部审计活动是内部审计最重要、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子系统,而我国工商银行开展的内部审计活动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表现在:

1、工行规章制度不全面

我国工商银行的规章制度不全面表现在:有的银行制度过时,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没有及时修订;有的工行支行开展新业务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运作上带有盲目性;有的银行制度过于注重形式,应用性不强;有的银行制度又过于死板、严谨。引起关注的是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却缺乏严格的执行能力,奖惩制度经常以党纪政纪的处罚来代替职业上的惩罚,有名无实;成绩考核制度方面也有较大缺陷,一些工行支行仅仅依靠吸收存款的金额来考核员工的工资待遇,忽视资产风险的变化。总体来说,这样的制度不利于风险控制。

2、工行内部结构不科学,人员素质提升不到位

由于各个岗位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导致责任推委现象时有发生,利益的交叉也使得权力制衡在运行中失灵。而且,各层之间的授权审批制度没有规范化,授权过大、过小或越权现象严重。另外对职工的录用体制不严格,培训考试只注重形式,这些都容易导致业务上的操作风险。

(三)从信息交流看

1、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工商银行的会计信息经常出现错漏现象。更严重的有为了显示业绩而随意修改会计报表、作假账、违规操作。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是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缺陷所引起的,会计人员素质、监管力度也对信息质量有很大影响。

2、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滞后

我国工商银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停留在操作层面会计信息处理系统,面向管理层的管理信息系统落后,因而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并对信息作出准确的细节分析和综合把握,这种滞后造成的原因,一是对信息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银行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二是缺少同时懂电脑和业务的技术人员,阻碍了技术的开发。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的启示

(一)坚持进行股份制改革,并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改革是工商银行治理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改制,剪断工商银行与国家的联结,使股权结构多元化,银行资本社会化,才能促使工商银行以法人财产权承担有限责任,以市场经济规则经营、承担和防范风险,才能使经营者排除经营因素的干扰,专注于银行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加以完善,首先就是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适当引进外部独立董事和监事,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保持他们之间的独立性,形成制衡机制;其次要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在激励约束机制上,可适当的拉开员工收入差距,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将薪酬和晋升机会与工作绩效、创新成果、技术水平挂钩。

(二)重塑优秀的企业精神,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

优秀企业精神是内部审计中的软约束力,他强调以人为核心,靠自我修养起作用。一要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纠正狭隘的个人至上思想;二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时培训员工、建立赏罚制度、上级领导以身作责,用宣传、演讲等活动为职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诚信、廉洁、敬业、勤勉、协作为标准来要求员工,熟悉岗内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的要点,积极努力去发现问题和防范风险,使银行能拥有一个较好的内部审计氛围。

工商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应从根本上加强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尽快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系统、及时的管理。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法,逐步建立覆盖所有风险业务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的评估。

(三)加强信息管理,建立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

首先,借鉴国际惯例,依据自身条件,我国工商银行要继续完善其会计核算体系,裁减核算主体,上收核算层级,统一会计口径,废除计划限制,同时完善会计帐务的电子化管理,减少造假可能性,强化内部审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度;还要建立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力求管理全面、安全可靠。另外要防止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理解偏差,以会议座谈、研讨等方式的上下级直接交流也有利于信息的正确传递和决策执行。

其次,内部审计应该防微杜渐,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业务部门从严把关,避免业务部门陷入片面追求账面利润、有意放松审查的误区,发挥审计作用保障银行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四、结语

对于突至的金融危机,我们更要理性客观地看待内部审计。而作为银行内部审计,要将审计的真实性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切合实际的审计理念,需将审计的免疫功能发挥到极致,积极执行《陕西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进一步加快审计转型的步伐,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为银行 "转方式、调结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金融危机不但改变了银行和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也改变了银行和单位的风险关注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帮助银行和单位顺利渡过当前的危机,最终实现银行的战略目标,是内部审计工作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内部审计要在单位的重大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的分析,及时揭示银行和单位经济运行和政策措施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促进银行和单位稳步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总之,中国工商银行应在适应经济环境和科技环境要求的内部审计结构中,充分的把握好审计环境、资讯沟通以及风险评枯三项内部审计管理要点,在内部审计架构中搭建好以三项要点为主的操作平台。同时,在需要高度统一指挥和保持相对稳定的领域保留一定的硬审计活动,软硬结合,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俊奎.强化审计监督形成监管合力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党的建设,2006,(10).

[2]王云玲.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J].领导科学,2007,(10).

[3].2007年对市级重点部门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J].重庆行政 2005.(01)

[4]张燕山.关于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6,(12).

[5]葛文平,郑志元.金融危机下中国实行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9,(7).

[6]李雷.金融危机对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启示[J].中国内部审计,2009,(6).

篇2

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国家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记者招待会表示,要正确地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作为国民经济的监督部门,笔者认为审计部门要在金融部门监管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的监管力度。这次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金融部门监管有效缺失,促使金融创新无限夸张和扩大,储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衡,触发了一系列信贷危机。作为经济监管机关,审计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全程介入对金融部门如银行、证监会等涉及金融部门的监管力度,将金融部门的实体经济发展纳入监管视野,确保金融部门健康安全运行。一是要重点加强对金融部门资产、负债等的质量审计。金融部门资产质量好坏是衡量金融风险指标最重要的标准。要突出资产质量审计这一重点,结合常规审计和效益审计,不仅要注意审核反映资产、负债质量数字的真实性,还要注重分析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提出对改善资产质量有价值的建议。二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审计。金融部门内控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性、根本性制度,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前提。要将对金融部门内控/:请记住我站域名/制度的审计单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描述和客观评价,并对其存在的漏洞提出改进的建议。三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要注重对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监管职能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金融部门是否履行了应当履行的所有监管职能,履行职能是否遵守有关政策法规,履行职能的效果如何等进行审计。四是要积极进行对金融部门信用审计。要建立健全金融部门信用指标,将金融部门信用情况作为审计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评估金融部门的信用度,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第二,要加大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的监管力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业、房地产业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部分日趋加大,经济虚拟化进程加快,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大。合理健康的虚拟经济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起到“剂”的作用,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触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导火索。作为经济运行监管部门,审计在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发展的监管上责无旁贷。一是要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制定刺激虚拟经济政策以及控制性政策,防止出现政策过松或过紧。二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市场的监管力度,这里只要是股票市场。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定期了解金融市场虚拟经济的运行状态,促使国家正确引导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准确信息披露力度。高质量的信息及其充分披露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我国虚假信息泛滥,信息屏蔽严重。作为审计机关,有责任要将金融部门包括涉及金融企业的准确信息予以披露,供金融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供国家宏观政策服务,使其准确判断金融市场运行态势,及时出台政策和具体措施,对金融市场进行有必要的干预,促使金融市场健康稳定。一是高质量的信息是审计部门有效监管的前提。审计部门要提高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审计质量,通过综合分析,正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准确提供高质量、有建设的审计报告,供其科学决策。二是规范的信息披露是审计监管的必要内容。信息对外披露的最大成本在于信息披露所带来的外部效应,特别在经济转轨时期,准确及时披露金融部门的信息,有助于市场的稳定,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达到发展的平衡。故此,审计部门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真实地披露金融部门资产状况,彻底改变金融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通过审计,正确揭示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使得市场参与者能获得金融部门资本水平和风险状况方面的准确信息,监管者能准确判断金融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

篇3

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国家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记者招待会表示,要正确地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作为国民经济的监督部门,我认为审计部门要在金融部门监管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的监管力度。这次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金融部门监管有效性缺失,促使金融创新无限夸张和扩大,储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衡,触发了一系列信贷危机。作为经济监管机关,审计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全程介入对金融部门如银行、证监会等涉及金融部门的监管,将金融部门的实体经济发展纳入监管视野,确保金融部门健康安全运行。一是要重点加强对金融部门资产、负债等的质量审计。金融部门资产质量好坏是衡量金融风险指标最重要的标准。要突出资产质量审计这一重点,结合常规审计和效益审计,不仅要注意审核反映资产、负债质量数字的真实性,还要注重分析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提出对改善资产质量有价值的建议。二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审计。金融部门内控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性、根本性制度,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前提。要将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的审计单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描述和客观评价,并对其存在的漏洞提出改进的建议。三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要注重对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监管职能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金融部门是否履行了应当履行的所有监管职能;履行职能是否遵守有关政策法规;履行职能的效果如何等进行审计。四是要积极进行对金融部门信用审计。要建立健全金融部门信用指标,将金融部门信用情况作为审计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评估金融部门的信用度,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第二,要加大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的监管力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业、房地产业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部分日趋加大,经济虚拟化进程加快,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大。合理健康的虚拟经济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起到“剂”的作用,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触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导火索。作为经济运行监管部门,审计在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发展的监管上责无旁贷。一是要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制定刺激虚拟经济政策以及控制性政策,防止出现政策过松或过紧。二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市场的监管力度,这里主要是股票市场。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定期了解金融市场虚拟经济的运行状态,促使国家正确引导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准确信息披露力度。高质量的信息及其充分披露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我国虚假信息泛滥,信息屏蔽严重。作为审计机关,有责任要将金融部门包括涉及金融企业的准确信息予以披露,供金融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供国家宏观政策服务,使其准确判断金融市场运行态势,及时出台政策和具体措施,对金融市场进行有必要的干预,促使金融市场健康稳定。一是高质量的信息是审计部门有效监管的前提。审计部门要提高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审计质量,通过综合分析,正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准确提供高质量、有建设性的审计报告,供其科学决策。二是规范的信息披露是审计监管的必要内容。信息对外披露的最大成本在于信息披露所带来的外部效应,特别在经济转轨时期,准确及时披露金融部门的信息,有助于市场的稳定,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达到发展的平衡。故此,审计部门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真实地披露金融部门资产状况,彻底改变金融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通过审计,正确揭示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使得市场参与者能获得金融部门资本水平和风险状况方面的准确信息、监管者有准确判断金融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

篇4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钱荒”问题,非得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不可。具体些说,应让投融资主体以及市场运行机制都能做到产权边界明晰,权、责、利明确,激励机制与自律机制健全规范,自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信贷政策以及金融监管政策办事,一言以蔽之,合规守法经营。从逻辑顺序上说,金融机构经营的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心,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核心,而金融风险处置与金融机构退出的市场化则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也是金融市场化改革最大难点。

篇5

一、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音乐作品在职高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音乐教育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

二、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

音乐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的前提

音乐的功能主要概括为三个层面:物理、生理、心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或无意中生理上都会受音乐的影响;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双向性的,使音乐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平衡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音乐教学通常只把讲解歌词,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其它环节的贯穿渗透常常被忽略。实际上音乐作品,尤其是声乐教学、欣赏课的教学或是合唱歌曲的教学中都应作以全面的渗透。概括地说,音乐教学中应该是智育和德育的全面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一般地来说,适合于合唱的曲目大都具备音乐形象鲜明的特点。《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那自始至终的饱满的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深厚的气魄,使学生感受到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茶的爱国热潮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从而激起学生爱国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守纪意识

这一点针对合唱课的教学作以说明。众所周知,合唱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经过演唱者们的齐心合作,演唱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同,使人感到愉悦和舒畅。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对合唱教学的每首曲目作以细致、详细、全面准确的分析。无论是作品中每一处的速度快慢、力度强若、各个声部的进出,以及作品的全面处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要求。而学生在达到要求的过程中德行得以提高。合唱一首曲目,首先要求各个声部的演唱者同时演唱一个旋律,做到节奏稳,音高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对作品的处理要求演唱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这其中,如果有一个演唱者不协作,或者唱错音,或者唱错节奏,或者音量上不按照处理要求延长都会使整个合唱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高师生对自己言行的自我按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通过参加合唱这种对整个性效果要求很高的实践活动,通过教师在排练过程中对于演唱者严格要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这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逐步形成了控制自己语言、行动、情绪的能力。

六、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息和个性的发展

篇6

最后,不完全信息博弈对金融审计构成了困境,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与被审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表现在审计人员与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通。

首先,把握重点,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重点风险业务产品的审计。

金融创新的风险重点主要集中于金融衍生产品,审计前必须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全面了解。一是了解创新产品的种类和业务量,看是否将金融衍生业务交易演化成主业;二是了解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试点推广、操作流程、风险环节及其内控制度,看是否能保证金融创新业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其次,充分准备,加强与被审计金融机构的有效沟通,确保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

审计前,审计人员必须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甚或是实地跟班学习,就某些关键性问题与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观摩,以掌握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如信托、理财、保理等)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环节等方面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金融、法律等专家的意见。衍生金融产品一般会涉及较深的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可考虑聘请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协助审计。

再次,多方协助,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的有效沟通,以求监管信息及时共享。

篇7

(一)扩大金融中介机构的规模和种类,优化金融中介服务质量

目前,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中介机构数量较少的情况,这将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会影响加工贸易企业获得贷款,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会受到牵制,最后会阻碍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此外,由于缺乏金融中介机构,导致资金融通出现梗阻,表现为资金闲置,实质就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降低,从宏观角度看就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在企业从国内得不到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转而求助于国外资金,表现为外资取代民间投资,这会导致大规模的资本输入。因此,在风险可控和合规情况下,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逐渐优化金融产业机构,满足包括加工贸易类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保持市场中的资金流通。此外,借助于民间资本,在风险可控和合规的情况下,积极整合相关金融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同时鼓励成立功能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机构,促进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社、信托公司等的快速发展。

(二)健全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提高金融效率

一是进一步促进对中小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鼓励城商行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变革其发展模式,通过合并重组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在严控资金来源合法和合规的情况下,积极扩大其资金来源和资金应用渠道;整章建制,规范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借款。二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增加其分支行,为地方金融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可以将部分准入准则适当放松,允许在各地成立金融租赁公司、中外合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拓宽各地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根据地方政府各自的财力,设立部分政府支持基金扶持担保机构,保持资金来源顺畅,优化中小企业的金融担保服务能力;在风险可控和政策扶持的情况下,稳健渐进地发展地方担保机构,稳定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改善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贸易结构,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监管至上,严格把控风险。研究金融运行规律,分析金融运行中的关键风险点,实时跟踪重要的金融变量,提前做好相关的风险预控措施。二是秩序至上,建立严格规章制度。在加强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构优化的同时,坚决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在风险处于初始过程中将其扼杀于摇篮之内。三是合作至上,加强金融监管中的部门协调。强化信息沟通,随时保持信息沟通和联系,加强金融监管的效率,在保持资金流通顺畅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监管的有效性,促进包括加工贸易类企业在内的企业改革和效益提高。四是技术至上,创新风险管理的技术工具。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推进对金融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鉴别力。五是安全至上,创新管理金融不良资产的模式。严把风险关的同时,要关注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创新和探索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尝试采用证券化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增强不良资产的流动性,通过市场的,为加工贸易企业在内的大多数贸易类企业提高贸易竞争力保驾护航。

(四)提高民间资本利用效率,打造民间金融中心

一是促进民间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有效减少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依赖度,通过重新整合民间资本资源,加快建设民间金融中心,培育出来自本土市场的民间金融机构。加快打造民间金融中心的发展,发挥金融产业集聚效应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配置;二是通过构建民间金融中心,实现民间金融集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在经营方面采取分散化的策略,在管理方面采取集中化的策略,积极协调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间的关系,提升融资的及时性与高效性,充分满足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升级时的资金需求。

二、从信贷市场发展角度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增加中小规模的信贷供给主体数量,建立多层次信贷供给结构

一方面,鼓励和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在积极管控风险背景下,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例如,增加城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提升使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层次,使之与我国信贷需求的不同规模层次相匹配。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多层次的供给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市场主体的需求主体,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二)建立多层次的信贷产品、授信、审批、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针对客户特点,设计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设计体现出针对外贸企业,尤其是外贸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针对不同企业的多层次需求制定不同价格、不同期限、不同额度、不同担保与抵押方式的金融产品。在贷款偿还方式上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分期还本付息、循环贷款、零贷零偿、整贷零偿、一次性还本分期付息、宽期限分期还本付息等不同类型的偿还方式的金融产品。二是针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特点,在审批和授信方面,也采取差别化战略,对不同客户的贷款需求额度、风险程度、信用状况进行分类,简化程序,提高审批、授信的效率。

(三)不断完善征信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征信的法律法规。完善的征信制度有利于企业和个人信息的保护,这也有利于甄别不良信用信息,增加信用的可信性和及时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征信机构的服务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征信机构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及时准确地提供客户所需的信用报告,能够针对客户的要求提供深层次的市场风险分析和预测。三是进一步建设好社会信用环境。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教育、宣传等手段,培育全社会诚实守信的良好意识,创建共同参与和共同维护的信用社会。在鼓励守信行为的同时,对于个人、企业等机构的失信行为,也要加大处罚力度。

(四)健全信用担保制度

一是明确信用担保的功能和职责。准确区分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积极为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法规细则;二是划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规定政府出资与政府权力的关系,政府及其官员有可能对担保机构运作进行干预;三是按照市场化要求规范出资和管理。适当扩大担保机构的规模,增加担保机构数量,尽量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满足企业或个人的担保需求。

三、从资本市场发展角度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积极推动满足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

鼓励国有贸易企业借鉴成熟的经验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推动其转型升级。同时,遵循国内与国外融资并重的原则,关注和积极寻求境外上市融资,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外贸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不?嗫?拓境外的资本市场。此外,可以进一步细化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开放细则,积极通过自贸区的“境内关外”模式来从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并且借此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实施融资走向世界的发展政策。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上的多样化金融业务,提高经营效益

一方面,鼓励外贸企业增资扩股,中央和地方都要积极支持其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相关的金融业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其转型升级和走出去。建议顺应未来发展金融期货的趋势,大力研究和发展期货业,鼓励外贸企业通过各种增资扩股方式吸纳股东,优化股东结构,进一步增强其应对市场的实力,同时推动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融合和发展。

篇8

(一)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对主流派理论的批判

麦金农和肖对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金融发展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们反对把针对现达国家的经济理论照搬到发展中国家来,认为西方主流货币金融理论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而力图立足于后一类国家的国情来创立新的理论并由此导出新的政策主张。

麦金农指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这两种已经被普遍接受的货币理论和金融传导理论,难以解释贫穷国家资本市场运行中实际货币余额的支配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流行理论都假定资本市场基本上是“完善的”,并且在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单一的主导性利率或一种利率期限结构,但是欠发达经济所面临的严峻事实却是实际利率的完全分离。肖也对主流派货币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指出“这一理论考察的前提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极为发达与完善,生产要素和产品可无限分割,各生产者都利用最优生产技术。因此它并不适合落后经济的实际,若把这种理论运用于不发达国家,则很有可能产生误解,导致金融抑制。”

同时,麦金农和肖都提出了货币与实质资产“互补”的理论,这正好同当代西方经济学普遍公认的“替代”理论相反。他们认为,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在落后经济中外源融资比较困难,非货币金融资产也不发达,所以对生产者来说,要进行实物投资,必须先积累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因此,落后经济的货币与实物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与实物资本是相互竞争的替代品的假设,并不适合于落后经济。基于这种互补性假说,他们主张高利率诱发储蓄与投资的政策,这与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低利率政策迥然不同。

(二)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主要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地区)在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通过剖析金融抑制的起源和背景,揭示了金融抑制的手段和后果。指出发展中国家(地区)所实行的金融抑制战略,实质上是“一种产生过度需求和实行干预主义的战略”,“它会使落后经济更加落后,并使其偏离稳定和理想的增长轨道”。最终得出了要使经济稳定持久地发展,就必须抛弃金融抑制战略进行金融改革和金融自由化的结论。根据麦金农和肖的论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现象表现出以下特征:1经济结构的“割裂”现象,即大量的经济单位互相隔绝,其所面临的要素及产品的价格不同,所处的技术条件不一,所得的资产报酬率不等;2 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并存;3,政府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主要表现为对金融活动作出种种行政性限制、对利率和汇率实行严格管制、国家银行占绝对垄断地位、金融业缺乏竞争等。

其中资金价格的扭曲,尤其是实际存、贷款利率被人为地压低,强制性地规定存款和放款利率的最高限额。是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所强调的一个金融抑制现象。因为这样一来,利率就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麦金农和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之所以欠发达,就是由于实际利率太低,甚至成了负数,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无法发挥辨别投资的作用,“对中介机构的过度贷款需求只能依靠配给办法来解决”,储蓄的配置缺乏效率。因此,“要使这些国家摆脱贫困,必要的措施就是解除‘金融抑制’,即通过资金市场自由化来使利率高到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使利率在投资机会中进行客观选择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当然实际利率也不能过高,以至于超过实质资产的收益率,否则人们会长久持有货币而放弃投资的机会。

(三)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的政策主张

根据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一国政府对制度和政策的选择,决定了金融变量和金融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如果一国对金融活动采取强制干预的政策,经济将无法得到正常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归因于他们本身所推行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虽有其客观性。但往往带有抑制作用。”在发展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的浅化金融发展的金融抑制战略,只会缩小或压低相对于非金融部门的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或实际增长率,阻碍或破坏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要使其金融和经济不断发展,就应该放弃所奉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实行金融深化改革。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与其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刺激的关系。一国如果放弃对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那么一个活跃和健全的金融市场就能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资金就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麦金农和肖反对政府的干预,对信贷配给、规定存贷款利率的上限以及优惠利率等金融管制政策持否定的态度。主张放松金融机构过度严格的管制,特别是解除金融机构利率水平、业务范围和经营的地域选择等方面的限制,让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其有效的配置资金作用,恢复金融业的竞争,以提高金融业的效率。

他们还特别强调利率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主张放弃利率限制,以便让储蓄得到合理配置,并将场外市场溶合到有组织的金融中去。肖指出,减少不必要的价格扭曲是金融深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金融深化的实质就是“放松利率管制,使之反映储蓄的稀缺性和刺激储蓄,提高可以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和更有效的区分各种投资。”同时他们也指出,仅仅靠开放利率管制,并不能完全消除金融抑制,实现金融深化、利率自由化必须伴随着其他相配套的金融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的可贷资金模型分析

为更好地说明麦金农和肖的“低

利率管制一信贷配给一资金低效率配置”的观点,下面本文将引入可贷资金供求模型来进行分析。

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的供给者包括:①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国内储蓄;②外国人提供的贷款;③银行信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④大众放弃窖藏过剩货币的部分。其中国内储蓄是主要的资金供给来源。可贷资金的需求者包括:①家庭、个人(消费信贷);②企业;③政府(弥补财政赤字);④金融机构(自身资本准备不足);⑤外国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对本国信用的需求。其中主要的资金需求是家庭、企业和政府的资本支出。在可贷资金市场上,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是实现可贷资金从供给者流向需求者的主要中介,因此金融机构贷款对象的选择是否以借款者的资本生产力为依据,决定了资金的配置效率。

在可贷资金模型中,利率被视为一个内生变量。可贷资金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如图1中DL曲线所示),表明利率上升时,因融资成本的增加,对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减少。可贷资金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如图1中sL曲线所示),表明利率上升时,因储蓄的收益增加(从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考虑则是发放贷款的收益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量增加。当可贷资金供需相等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SL与DL的交叉点A点,决定了均衡利率r0与均衡可贷资金数量OB。

假如金融体系健全,而且利率不受管制,利率的价格机能得以充分发挥,那么资金的配置效率将达到最高。如上图所示,这时可贷资金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利率水平为均衡利率r0,银行的贷款数量为OB,资金全部都贷给了资本生产力在r0以上的资金需求者。这时资本生产力在r0以下的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将不会产生借款需求,因此所有的资金需求者都得到了满足。

但如果利率受到管制,被人为规定了利率上限,假定为r1这时可贷资金的供给量为OC,可贷资金的需求量为OD,产生了资金超额需求CD,可贷资金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这种情形下,银行将面临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数量在众多的需求者中做一个适当的分配的信贷配给问题。如果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仍然是最高的,那么银行应将数量为OC的资金供给量分配给F点以上的资金需求者,这样资金全部贷给了资本生产力在r2以上的资金需求者,资本配置效率最高。然而在实际中这种高效率的资金配置无法得到实现,因为国内银行在实际进行信贷配给时还要考虑抵押品、担保、贷款期限、借款者的身份、特权以及贷款人员的个人偏好等等这些与借款者的资金运用效率并无直接关系的因素。因而,实际信贷配给的结果是,一部分资本生产力低于r2处在FE线段上的借款者得到了银行的资金融通,而效率高于F点以上的借款者反而得不到配给,这样就造成了银行资金配置效率的降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缺乏效率,从而产生金融抑制的现象。

篇9

一、深沪镇内衣企业经营困境

受金融危机影响,深沪镇内衣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90%以上企业出现订单下滑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则出现停产倒闭状况。绝大多数企业的开工情况只有往年的一半,情况不容乐观。另外,由于经济萧条导致大量内衣滞销,深沪镇内衣企业库存量过大,积压仓库的内衣总价值约为4亿元。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下的深沪镇内衣企业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1.支撑产业方面

(1)行业内低水平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深沪镇内衣支撑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的生产,因而属于市场型集群。图1为该集群的简化模型图,各家企业彼此间相互联系,大家通过平等交易关系共同完成一个产品。

在这一市场型集群中,其企业与外界资源的交流是全方位的,群内企业的资源整合在多

点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深沪镇内衣支撑行业内企业行为的复杂性和企业间关系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在这金融危机下,企业为了“过冬”,加强其资金链,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不得不把其库存量降至最低,因而,行业内出现了大量的削价,无序的竞争,导致了“柠檬市场”的出现,这严重影响到危机下企业的生存。

(2)企业层次较低,外贸依存度过大

深沪内衣企业主要生产中低档内衣,加上行业内各个企业之间无序的竞争,导致企业的利润较为微薄,因此企业只能走“薄利多销”这条路。深沪内衣大多销往国外,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出口份额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企业的订单量急剧下滑,有些企业订单量甚至不到往年的一半。因此这严重的影响内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资金运作问题

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各国信贷质量恶化,企业被拖欠账款现象十分普遍,个别企业甚至出现呆账,坏账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困难。

(4)企业管理模式僵化,权责不清,减弱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在管理模式上,由于深沪镇内衣企业都是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建立起来的,其管理方式带有浓重的家族色彩,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极大的削弱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使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营销方面很难上台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家族管理,企业常出现产权不清、责任不明,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弱化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5)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机制落后

深沪镇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不充足,技术革新能力低;企业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和联系;又由于深沪内衣企业的老板素质普遍不高,行业内高素质的人才较少,没有形成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这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2.辅助产业方面

在深沪镇内衣企业中,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以及配套企业相互之间分工合作意愿不强。这使得辅企业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从深沪镇内衣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不少企业对企业间的分工合作重视不够,未能有效的采取外包、委托、转让、定购等方式集中发展核心产品,这使得行业内的品牌优势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深沪区域内与内衣产业相配套的生产要素市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等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使企业成本优势大大的降低,不能使企业很好的发挥成本优势,这对于产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行业协会方面

目前,行业协会处于一种较分散的状况,行业协会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行业规则,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相处方式及竞争方式,因而很多企业也都不愿过多的参与协会的事情,比如:担任协会副会长等。

4.政府方面

政府不能及时给予企业帮助,企业要求扩大生产规模的用地需求非常强烈,但是由于深沪镇人口多土地少,政府迟迟不能给予批准。另外,信贷资金匮乏是困扰深沪镇内衣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深沪镇大部分是民营中小企业,而金融机构对于这些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不确定性高等特点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不足,支持中小企业扩大发展的信贷比例低,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当地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深沪镇当地居民较少,外来人口较多,因此,有很多地方就产生了排外现象。当地居民认为外来人口抢了他们的饭碗、占了他们的利益,就导致了一部分员工忍受不了当地居民的冷嘲热讽,大量流出本地,使企业经常性的面临招工的困境。

当地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消费者、社会机构等)认为企业的发展状况与他们毫无关系,因而,当企业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他们也不会伸出援助之手。

二、深沪内衣企业的应对措施

在金融危机下,深沪内衣企业可以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是机遇还是挑战,这关键取决于企业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如何利用地方优势正确的引导和规划企业的发展,使之走出困境,迎来机遇,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提高。这主要取决于行业内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危机下采取的态度、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齐心合力抗风险意识等。图2为区域经济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支撑企业在整个区域经济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其他利益相关者都是因支撑企业的存在而存在的,他们的存在是为支撑企业而服务的,但如果支撑企业少了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则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极具规模的行业了。由此整个行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应视自己为行业的一员,都应视行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都应注重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保持一定的联系,只有各个利益相关者团结起来,共同抵御风险,才能产生资源集聚效应、知识创新效应、合作与竞争效应、区域品牌效应、互补效应,从而才能促进产业的和谐发展、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深沪镇的内衣企业可以搭建一个可共生的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指系统中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流动与储存不是孤立、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可以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循环运行。在这种状态下,不仅有助于解决行业中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而且对行业的抵抗风险能力、加强行业自组织能力、构筑成本优势、提高行业的网络组织化程度以及行业创新能力等具有促进作用。

只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产生良性循环,才能增强集群的抵御风险能力,才能使集群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各个利益相关者具体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支撑产业方面

(1)由于深沪内衣出口主要针对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因此在当前汇率变动的情况下,企业应灵活应对汇率变动。企业应根据当前情况下,谨慎的选择资金结算方式,将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

(2)重视开拓国内市场。深沪内衣产业外贸依存度较大,国内市场开拓尚不充分。实际上,我国人口众多,内衣内需规模大,有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企业应注意培育和发展国内消费市场。

(3)企业应实施“联盟走出去”战略。虽目前已有不少厂家直接走出去,到国外谋求订单,但由于比较分散,还未有较强的凝聚力。因此,内衣行业中的企业可以联盟到国外设点,在国外形成产业集群,提高深沪内衣名镇的知名度,拓宽企业的销售量。

(4)增创品牌优势,以差异化战略拓展市场空间。深沪镇内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但多数以贴牌加工方式销往国际市场,而在金融危机下,贴牌生产,依附外贸的弊端已慢慢的显现出来,因此提升品牌附加值成为企业转型的必选之路。

(5)企业应寻找多种融资渠道,使企业顺利渡过难关。金融危机下,由于各种原因,如货存积压、买方拖欠账款等,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甚至迫使企业倒闭。因此,企业应努力寻找各种融资渠道,比如银行贷款、民间集资、寻找合作伙伴等,使企业渡过难关。

(6)金融危机下,各国信贷质量恶化,企业被拖欠账款十分普遍,鉴于以上情况,企业应与客户签订协议,办理信用证。这对于拖欠账款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与治理途径。

(7)在人才机制方面,一方面,企业应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外贸人才,服装设计人才等。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在管理方面,企业应在管理机制上有所创新,突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科学的管理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2.辅助产业方面

(1)发展辅企业,促进产业链形成。企业可以通过外包等途径促进分工及产业链的完善,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发展核心业务和专长,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能多了解国外企业的外包动向,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操作理念和管理方法,弥补和加强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

(2)不断完善供应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港口、公路建设为重点,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工业园区内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提供物流配送能力。

(3)小型加工企业应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同时要积极改进工艺流程,不断开发新工艺。织布、印花、包装等配套企业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来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

3.行业协会方面

(1)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要积极向外推介“中国内衣名镇――深沪”,提高深沪内衣产业的知名度,充分发挥深沪“中国内衣名镇”区域品牌效应。

(2)引导企业公平竞争。由于深沪镇整个内衣企业的库存量过大,将近4亿元左右。因此协会应监督企业之间公平竞争,防止企业出现低价股的恶性竞争,维护区域整体形象。

(3)协会应组织企业加强交流,促进交流创新。协会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常规性研讨会,加强本行业内部的交流,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创造了互动的平台,促进交流创新。也可以组织本地企业参加国内、外行业专业性展销会、博览会,促进行业的国内、国际交流。

4.政府方面

(1)切实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认真研究中央、省、市出台的有关政策,引导企业用好用活各级优惠政策,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等专项补助资金和政策扶持。继续协助企业办理“两证”,简化程序。协调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于资金有困难的企业,政府应引导企业与担保公司合作,协调企业积极争取资金,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

(2)政府应强化产业链整合,充分发挥“中国内衣名镇”区域品牌效应,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导规模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改进技术设备,促进企业升级,积极打造品牌,开拓国内市场。

(3)政府应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力度,引导内衣加工企业进驻标准化厂房园区,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问题;引导企业加入中国纺织信息网,创建深沪内衣信息网平台;做好镇商会、内衣协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商会、内衣协会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作用。

5.当地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1)当地居民应改变传统的观念,不应单单视外来员工为竞争者,更不应具有排外的思想,而应视之为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伙伴。只有竞合的存在,才能促进员工不断的上进,才能激发本地居民勇于拼搏的精神,才能使整个深沪镇出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

(2)当地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应尽自己所能,帮助企业需要帮助的地方,协调的发展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企业有了个好的环境,才能专业的、持续的发展,行业内才能出现一片和谐的气息。企业发展壮大了,则对于整个深沪镇的发展也会随之壮大,当地居民的利益、福利也就会越来越好。

(3)其他利益相关者(消费者、社会机构等)应对企业起着良好的监督作用,企业绿色产品、服务的出现,才能促进效益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利于整个集群的经济发展,同时,好的产品、服务,有利于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从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

三、结论

本文特别分析了在金融危机下,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何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将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总体相结合,提出了深沪镇内衣企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各个利益相关者只有视自己为系统中的一员,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提高整个行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宁吴洁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宋振晖 曾维: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J].商场现代化,2007 (5)

[3]钱平凡: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利益相关者集体行动[J].决策,2007 (2):49.

篇10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目标―风险―控制”的逻辑,把企业整体风险植入到审计风险的评价中,在组织已有的内控基础上,对控制措施失效或没有相关控制情况下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直接针对高风险领域展开工作,进而改善内部控制,提升组织整体抗风险能力。因此实施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使审计关口前移,审计范围更加广泛,与企业目标和公司治理要求更契合,审计建议更易被管理层接受。

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期货交易审计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基础建设,从事期货业务的各企业也逐步从过往的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搭建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期货风险管理体系。多年的严格规范和经营摸索,各企业期货运作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有所提高。但从涉足期货业务的各企业自身来看仍存在下列风险,需要格外重视。

(一)环境风险:缺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对待期货市场,很多企业以“傻子”或“疯子”两种方式存在。“傻子”企业,即公司高层没有对这种高风险业务持足够重视的态度,业务大撒把,对布仓、执行、止盈止损完全听之任之,采用不介入,不管理,不干预的“管理”。“疯子”企业,即是公司主管领导独断专行,甘冒大风险,甚至是以赌的理念投身于期货市场,大肆开展投机业务。中航油事件就是一个“疯子”的经典案例。因此企业在从事期货业务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要视期货业务为一项由整个企业集体作战的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

审计中,应首先评估企业是否存在上述环境风险,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是否缺失:①公司高层对待期货业务的观念如何,是否有投机倾向。②是否有一套自上而下的期货决策机制,做到决策科学、程序合规、机制健全、监管到位、责任做事的风险管理体系;③董事会下是否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管控高风险业务。

(二)控制风险:风控体系缺失

勿庸置疑,企业经营过程中充斥着各种风险。但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识别,小心防范,勇于化解,尤其在一些高风险领域,更应强化风险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完整健全、执行到位的风险控制不仅是企业从事期货业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更是期货交易核心能力水平的体现。纵观近年来绝大部分期货交易风险事件的发生,都能在风控体系中发现缺失,薄弱的风控体系不仅不能及时发现投机交易、降低损失,更易助长投机行为的产生,成为滋生投机交易的温床。

很多企业或是没有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制度缺失,管理粗放,管理层抱有侥幸和赌博的心态;或是将风险控制体系束之高阁,混搭买卖、清算和交易管理等不相容职能,失去制衡和监督。中信泰富在147亿港元巨亏出现前,公司的最高决策者竟然对如此重大的交易决策毫不知情,如排除相关操作人员刻意隐瞒可能性,那就不能不说明中信泰富在期货交易授权机制的安排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在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中,重点评估与期货交易相关的控制风险:①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适当的高风险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级授权体制和审批流程,是否能够在制度层面消灭投机交易的可能;②是否建立风险的识别、预警、评估、反馈和止损机制。对可能发生的投机、越权行为或损失风险,是否可以通过有效、快速的渠道评估和反馈。③是否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操作(即使盈利)、虚假披露、隐瞒损失或疏于管理的人员,是否能按规定严肃处理。

(三)操作风险:业务流程不完善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遍布企业内部各环节。对高风险的期货业务而言,更是如此,更应职责分离、流程顺畅,相互监督,防范风险。但从既往经验看,部分企业在业务流程上多少都存在一定缺失,因此在开展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时,应在如下方面重点评估企业的高风险业务操作风险:

1、事前的可行性研究。

期货业务作为一种投资行为,事前的可行性研究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复杂的金融工具,不但要清晰的把握现货市场的脉络走向,还要掌握期货市场的游戏规则,熟悉复杂的数学模型、产品模型,正确辨识各种风险等。当然,这些对于初入期货市场的企业来说,确实有些困难。

审计过程中应关注:①在准备开展某种期货业务之前,企业是否都作了可行性研究,是否符和逻辑;②如果企业确实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那么是否组织专家团队认真咨询评估;③企业管理者和业务操作人员是否对各种风险都进行了充分判断,并已经明确可能产生的后果及止损止险措施,做到权衡利弊,科学决策,而不是一门心思只关注收益。

2、详细的保值计划

企业决不能把期货作为投机行为,而应当作为实物商品的避险工具,坚持套保原则,发挥其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的功能。在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公司高层的必要决策之后,仍不能盲目上马,仓促布仓,投资运作部门应编写切实可行的保值计划。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生产、经营和利润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如何制订适合本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保值计划,是企业参与期市的重要一步。

审计过程中应关注:①企业是否对编制保值计划做出了明确规定,是否成立了由企业总经理、投资、财务、经营有关的保值计划监督小组;②保值计划,是否严格遵循期货套期保值中“数量相等、方向相反;月份相同或相近;期货盈(亏)、现货亏(盈)”的原则,业务量是否与企业的现货品种、需求及规模相适应,是否存在越过红线套利投机的敞口;③是否在保值计划之前,企业已经有了明确的现货合同或意想,防止出现以形式上的套期保值掩盖实质的期现套利的情况;④交易政策是否明确,交易品种是否活跃或适合公司经营范畴。

3、严格的业务流程

期货保值是一种高智商的投资行为,专业性极强,且面临繁复的交易规则。如何良好的约束这些高智商的从业人员,防止他们越权交易,成为各企业必须考虑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期货业务流程,细化各个环节,覆盖所有关键风险点,防止出现因职责分工不清或业务权限过大等导致各种业务风险的发生。例如,曾经赫赫有名的巴林银行,就因为让一个区级职员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交易清算,使他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和亏损,以至这个世界级银行损失14亿美元而轰然倒地。另外,我们提倡的是利用套期保值来为企业规避风险,然而很多期货从业人员会为一时的利益驱动,采用与套期保值形式极其相近的期现套利的投机方式,从而引来极高的风险。

审计过程中应关注:①是否有明确的期货业务操作流程,能够对操作计划、审批、指令下达、操作、稽查、审计等环节进行控制;不相容职责是否有效分离;②从交易系统中导出一定期间的期货交易明细,检查所有布仓情况与现货合同和保值计划是否能够严格对应;是否存在单边开仓的情况,防止出现投机行为;检查平仓是否一一对应,有无平仓过多或过少,造成单边开仓的投机行为;③抽查电话下单录音或电子成交记录,看是否与保值计划和现货交易相匹配;是否先有现货业务,再有期货业务,防止期现套利发生;④企业是否对每日资金状况和持仓情况、每日操作结果进行监控,是否存在超过保值计划约定的资金量继续布仓的情况或满仓操作的行为;⑤财务部门是否对保证金进行监管,收支是否规范;查核交易中是否有挪用资金,对冲交易,场外交易等行为;核算交易损益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只记收益,掩盖损失的行为。

综上所述,利用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充分评估衍生品交易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控制风险和操作风险,将审计着眼点拓展为业务领域的全流程,不但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准确确定审计重点,更可以帮助企业从源头发现和防范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科学的决策、操作和风控体系,理顺业务操作流程,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避险和杠杆作用,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篇11

1 国内金融安全分析

(1)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国内金融稳定

当前时期下,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的巨大冲击,我国的金融业受到了重创,国民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负增长,各大股市开始暴跌,楼市也持续处于低迷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金融业出现了外向型行业贷款不良的比率呈现上升之趋势并有不断扩散的态势,例如金融领域中的基金、QDII、保险等理财产品也在较大幅度上出现了下滑。由于出现了以上的金融困境,我国的各项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改革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2)金融危机给国内金融带来巨大的影响

2007年3月份在美国发生的次级抵押贷款风险,经过较短时间的酝酿,快速演变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海啸席卷了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国,也不能幸免于难。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金融体系受到此次金融风暴的严重创伤,导致大中小型企业的运营状况出现了“瓶颈”。企业的运营状况不佳,公司企业就会对员工进行裁剪,失业人数剧增,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2 国际金融安全形势分析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金融业造成的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金融风险的控制难度变得更大,尤其是2008年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造成了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衰退、溃败和持续萎缩。这场金融危机席卷了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波及效应和放大效应。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了,但是世界金融体系依然被笼罩于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有经济学家称这一段时期为“后经济危机时代”。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三大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久以及破坏性大所决定的。

二、金融审计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的建设性作用

1 金融审计要发挥“盾牌”的预防作用

金融审计要积极地加强对宏观经济情况以及经济政策变化等方面的示踪性的工作,并运用审计专业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安全以及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的高低进行深入地分析,并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状况。对于2008年发生的金融海啸,严重侵袭了我国的金融领域,使我国的金融机构一时陷入瘫痪之中,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国政府就需要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经济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调节和控制,这个时候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免疫力”急剧下降之时,因此金融审计就需要充当其抵御外界风险的“盾牌”的作用,努力挽回我国金融体系所受的损失和巨大的冲击。

2 金融审计要发挥“交通警察”的协调管理作用

如果将我国的金融领域比作是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和过往的行人,那么金融审计就充当着“交通警察”的作用,起到对金融领域的协调和管理作用。这就要求金融审计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协调的作用,主要是对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创新的深度以及金融自由化三者进行有机地协调和控制,并把握好一定的度,若上述被调节的三个方面出现了过快或者过慢等异常发展的现象,都需要这位称职的“交通警察”加以协调、缓冲,以确保国家的金融安全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三、金融审计实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1 新型审计模式亟待探寻

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如下几点对策加以实现:(1)将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绩效审计属于一种高层次的审计模式,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使公司在管理方面、风险预防方面进行很好地规范。(2)将审计和专项调查审计进行有机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审计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实践性的审计调查,才能够总结出金融体系的审计资料,这样审计才会有理有据。以上均为新型审计模式,笔者认为在当前时期下非常有必要进行推广和宣传。

2 加强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的积极构建

金融审计能够起着维持国家金融体系稳定、保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第二道防线就是它具有清除功能。或者直接称其为“免疫”的功能。它能够使一些在金融方面非法的损失浪费、以及账目上的弄虚作假等现象进行消除或清除,这些现象就相当于病毒,那么它就充当着“抗体”的作用对这些“病毒”进行高效地清除。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修补功能,主要指的是它能够使一些受到损伤的金融体系(如资金上的损失)及时地进行弥补,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活力。因此,由上述三道“免疫防线”的介绍和论述可知,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条件下,需要积极地构建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不利于金融体系发展的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加强金融审计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金融审计,可以使我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之中;加强金融审计,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领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和监管,使我国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12

金融审计工作在金融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审计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2.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的意义

2.1金融发展需要的适应性,金融监管改革的深化

我国的金融审计在这个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正在进行逐步深化,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年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例如分工明确、操作容易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行业发展的趋势(分业到混业),但这种模式依旧在我国实行。深入对金融审计创新研究,为保证金融监管改革的发展,现行审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必然会被国家审计部门发现[1]。为使金融审计适应发展需要,因此在进行研究金融审计制度时,将会分析和揭示出这种不足之处。

2.2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金融审计制度的创新对国家审计机关完善预防、提示和抵御风险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打击各种违法的行为,降低金融风险,使金融审计更好地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发挥了金融审计系统的“免疫”功能。例如,目前国内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的房地产市场“国际热钱”现象屡屡出现。为防止国家资产流失,那么相关部门要能够迅速有效的遏制这一不良行为,控制和稳定金融和经济市场,并针对这一现象研究金融审计创新的方案[2]。

2.3完善法律法规,保障金融界秩序

在时代急速发展的时期,我国金融审计仍处在不成熟阶段,也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尤其阻碍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进行金融审计创新的研究对找出目前国家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金融法律法规的漏洞有重要作用,要想保证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分析出正确的审计法规走向,相关管理内容的完善,金融审计秩序的规范,良好健康的金融环境的创造,有效的金融审计实施等都是必要的保障[3]。

3.特色金融审计制度发展的原因

3.1变化巨大的国内金融审计环境

我国发展到现如今阶段,迎面而来的是的经济转型,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进一步深化的金融体制,因此国内的金融审计的背景和环境在此影响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1.1金融市场发展趋向混业化

我国金融行业近年来在国外金融市场和盈利的条件下开始呈现出向混业化发展的趋向,一定程度上混业经营在抗风险能力、稳定性和利润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几个监管部门开始同时监管各个层面的金融机构,但是各个监管部门之间沟通会相对较少,因而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监管的有效性等方面就凸显出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容易在监管中出现重叠和盲区[4]。

3.1.2深入发展金融行业信息化

金融行业信息化加深的程度首先被体现在环境的改变上。审计的信息化是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实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健全使我国初步形成了金融机构审计的信息化体系,更是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更新的辅助下,金融数据库基本在每个金融机构建立起来。虽然如今金融数据库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处理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信息化的环境这些新兴的信息系统将金融机构的人员的配备和职权、业务处理流程以及组织结构改变了,并且存在一定的漏洞,在操作过程,信息的传输、共享和保密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压力和挑战仍然存在,尤其在传统的金融审计方式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上又出现新的问题。

3.1.3金融审计风险增加

原因有两条:1)如今层出不穷的创新型的金融业务和产品给我们带来了较高回报,同时风险性也相应提高了。2)来自于被审单位反审计能力的增强。被审单位由于其职业原因,对审计方式方法比较了解,再加上各单位内部存在审计系统,由此审计的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审计报告出来之后误差相对较大,提供的信息也存在不准确情况,所以金融审计的风险性加大。

3.2审计制度存在相关问题

3.2.1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有一定缺陷

例如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很多金融机构亏损巨大,包括国内一些金融机构,创新型金融审计和金融机构内部控是尤为重要的,在世界金融史上,企业内部控制不足是存在的重要问题。

3.2.2审计不足

金融绩效审计是以按照金融系统所给出的标准,使用科学的方式对受审核金融监管机构进行评价,客观性的评价证据,维持审计的各个属性,考核金融管理的绩效,并对此将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提出来供参考。

3.2.3金融审计低效率,严重的资源浪费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系统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我国金融界开始被采用,但存在基础化设施薄弱等问题,在实施金融审计时出现明显的不对称等问题,而且人员的素质上的问题易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由此一来,资源浪费就成为严重的问题。

3.2.4金融安全性

不少国家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其国家的经济也受到极大的打击,由此,各个国家也都开始对自己的金融政策进行改革,尽管我国的政策及发展的环境与发达国家的差别很大,在此次危机中多少受到打击,但却不是致命性的,由此我们也必须承认在金融安全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完备,也由此引发深刻的思考,并逐步完善金融方面的制度[5]。

4.结语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成为必要的任务,金融审计又迎来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我国金融形势变得格外严峻。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只有做好金融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审计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军,陈洁,宗文龙.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初步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5).

[2] 顾建光.当前金融风险防范与审计策略研究[J].审计研究.2014(05).

篇1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变迁

随着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业务的创新加大了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如何有效防范金融业务创新带来的风险,这就要求内审部门除了做好传统意义的“查错纠弊”工作外,逐步向“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等增值型审计理念转型,在增加组织价值的同时,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变迁。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增加价值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13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该定义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发展转型提供了借鉴。

确认和咨询是内部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内部审计一方面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涉及的业务环节、业务流程,进行有效地监督评价,及时预警和防范风险,提供确认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过程进行监督评价,提出具有增值价值的管理建议,实现咨询职能。确认和咨询职能的同时发挥,使内部审计的增值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实现增值价值的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组织在经营活动中,可预见的经济损失比实施内部审计所需的资金投入高,组织就要大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应全面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个层面,贯穿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通过一系列相互制约的架构性安排,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内部经营管理风险,从而提高商业银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审计观念也不断改革、创新,要减少无法提升组织增加价值的业务,对于传统的审计业务,如果有利于组织增加价值,在保留的基础上,要提升该业务的工作效率,做到符合现代内部审计的节约成本、低资源消耗的审计观念,将拓展有利于组织增加价值的业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

内部审计增值价值理念的核心是,内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并且将所提建议当作本部门的服务产品向管理当局积极营销,为组织的战略目标提供咨询服务,以大大提高审计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价值链优化、各部门协调管理以及信息沟通等方式,有效的促进组织实现增加价值实现进程。

三、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以市场运作规律为基础构建而成的,通过该体系,内部审计可以对组织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帮助经营管理层在经营决策时有效规避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建立有效的控制管理机制

内部审计部门要发挥自身的协调能力,通过科学的方式,从制度建设、执行方面评价组织内部各个机构在信息系统控制、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的风险管理能力,及时发现组织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强化组织内部建设,预防、发现、解决潜在的风险因素,有利于组织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创新业务审计,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

加强创新业务审计,由过去的事后审计转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实行全过程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要逐步从对照内控制度纠错防弊,转向围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对银行经营管理过程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机遇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积极主动研究应对策略,兼顾提高一定经济效益的责任和咨询功能。为银行决策层提供价值较高的咨询意见,为基层经营机构提供切实的管理建议,促进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工作,提升内审计报告从单纯的发表意见到提出管理建议部审计自身的层次和价值。

(四)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内审工作的重要性,把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把内审成果作为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地位,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并贯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赏罚分明政策,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科学、合理地配备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审计人员;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通过定期脱岗学习、专家讲座、案例指导、经验交流以及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人员到审计现场加强锻炼等方式,加强审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法律知识的更新,特别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建立审计人员计算机上岗考核制度,以适应审计信息化的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内部审计增值价值效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实现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增值价值,加强审计体系建设,从而促进商业银行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