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

篇1

0 前言

计算技术就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将分散的计算资源有效的聚合在一起,从而构建一个规模巨大的计算资源系统。云计算具有三个层次的服务,分别软件服务、平台服务以及设施服务。而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集群管理就构成了虚拟集群。目前,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广泛的应用到计算机等相关行业领域。

1 云计算以及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说明

1.1 云计算说明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通俗的理解,云计算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相关行业或人员来提供动态性强,容易扩展,而且实用性强的虚拟化资源。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其中云计算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云计算的狭义定义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种网络资源;云计算的广义定义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种网络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与IT、软件以及互联网等相关的服务,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1.2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说明

其中云计算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和Eucalyptus平台实现的。以下就分别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1.2.1 虚拟化技术。其中当前在云计算平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虚拟化技术主要有KVM虚拟机技术以及Xen虚拟机技术。

1)KVM虚拟机技术。KVM虚拟机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虚拟化模块,它主要集成在Linux操作系统中,KVM虚拟机是使用Linux系统的调度器来进行作业调度管理的,另外由于KVM虚拟机是一直基于硬件的完全虚拟化技术,所以它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

2)Xen虚拟机技术。Xen虚拟机是一个开源的虚拟机监视器,由于Xen虚拟机即支持硬件系统的半虚拟化也完全支持硬件系统的全部虚拟化,与KVM虚拟机相比,其对硬件的需求比较低,这使得Xen虚拟机对硬件的兼容性比较好。

1.2.2 Eucalyptus平台。Eucalyptus平台是一个用于实现云计算平台的开源软件,其中Eucalyptus平台主要依靠KVM虚拟机和Xen虚拟机技术来实现的,其中Eucalyptus平台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云控制器、节点控制器以及集群控制器这三部分实现的。以下就Eucalyptus平台在虚拟机中的配置和使用作详细的说明。

1)主节点的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主节点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在主节点上安装云控制器、集群控制器以及存储服务器来实现的。

2)计算节点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中在计算节点配置问题中是通过安装节点控制器来实现的。

3)网络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的网络配置主要采用的是以主节点和计算节点之间的网络通信模式为基础的桥接模式,使用这种网络配置方式还需要对计算节点处网络链接的方式进行桥接模式的更改。

4)主节点以及计算节点的身份认证问题。Eucalyptus平台通过产生系统生成的密钥,然后将公钥复制到计算节点上,来实现主节点与计算节点之间的无密码连接,通过这一机制来实现主节点以及计算节点的身份认证问题。

2 虚拟集群概念分析

2.1 虚拟集群的定义

当前对虚拟集群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的虚拟集群就是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来虚拟出多台计算节点,从而构建出与物理集群相似的而且规模巨大的一个集群系统。也就是说,虚拟集群就是将那些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多台同构或异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系统就是一个虚拟集群系统。显然,虚拟集群系统是一种并行处理的系统。

2.2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说明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作为虚拟集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虚拟集群系统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当前市场上的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PBS。其中PBS主要由资源管理器、调度器以及PBS执行器组成的。由于PBS属于开源软件,比较容易获取,而且PBS还有效支持作业的多种运行模式,同时由于PBS还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所以这非常有利于对系统新的调度策略的设计和开发。

2.3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分析说明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子模块,分别是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虚拟集群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以及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

1)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对用户通过作业提交页面递交到虚拟集群里的作业进行资源的计算,并在作业运行完后返回计算结果。

2)虚拟计算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当虚拟集群的计算资源不能满足作业所需的计算资源时,虚拟计算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就会动态的虚拟出作业所需的虚拟机计算资源,并能够将其动态的添加到虚拟集群中来满足作业的资源需求。

3)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对虚拟集群各虚拟计算节点信息的监控,一旦有作业提交并运营后,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采用就会通过网页的方式来动态的显示各虚拟计算节点的运行状态。

3 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的优势

3.1 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1)快速启动,搭建应用。云计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快速搭建我们的企业应用,比如我们现在要开发一个网站,我们不必再花费巨资购买硬件集群、不必再耗资组建软件,只需把一切需要的搭建在云上,方便快捷还省钱,这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成本低廉,投资灵活。因为云的规模是可以动态伸缩的,易于扩展也易于灵活处理,所以企业可以不加大硬件投资力度来满足应用以及用户的规模增长(降低成本),也无需因项目中断而沮丧(损失较少)。对大企业而言,船大有时也好调头;对中小企业来说,项目运作成本骤减,竞争大企业,可望可及。

3.2 虚拟集群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集群管理技术相比,虚拟集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将云计算平台和集群管理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所构建的虚拟集群,可以更加快速方便地构建高性能的集群系统平台。

2)虚拟集群利用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可以非常灵活地创建虚拟的计算资源,可以有效减少作业的等待时间,非常方便用户的使用。

3)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计算资源不足而引起的作业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4 结论

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以及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构建在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对促进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和IT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并且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数据存储能力已经达不到人们的期望值,网络资源的供需关系出现不均衡状态。一些应用需要大量的网络资源,相反还有大量的网络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鉴于此,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这一发展的产物便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为数据计算和存储管理提供了虚拟资源空间和超强的计算能力,可使用户廉价、高效、灵活地享受服务。云计算慢慢的进入的人们的视野,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弄清楚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 云计算定义

自云计算的概念提出以来,有关云计算的定义一直是百家争鸣。这足以表明云计算具有丰富的内涵,也说明专家和学者们对它的重视。

从应用方面来定义:云计算既不是单纯的计算,又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个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把所有软硬件资源整合优化,充分利用和调动这些数据资源,通过组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廉价、高效的智能化服务。可以理解为云计算就是服务。

从技术方面来定义:云计算是传统计算,例如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和网络技术。例如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

一般的理解是,把基于网络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统称称为“云”。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网络发送一个请求,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用户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给本地计算机,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服务商所提供的计算机集群上来完成。

2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2.1编程模型

为了用户能方便、自由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服务,能利用编程模型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来满足要求,所以,云计算的编程模型应尽量地简单易学,而MapRe-duce这种新兴的编程模型是适合云计算的。MapRe-duce是由Google提出来的,用来开发Google搜索结果分析时大量计算的并行化处理,它支持在服务器集群上的规模庞大的数据集的并行计算。该模型架构设计是受到函数式程序设计中的两个常用Map(映射)函数和Reduce(化简)函数的启发,首先通过Map将数据分割成不相关的区块,调配给网络上的多个计算机来处理,以便实现分布式的运算效果。然后通过Reduce将多个计算机的处理结果汇总输出。因此,用户只需要提供自己编写的Map程序和Reduce程序就可以在服务器集群上进行大量的分布式数据处理。

2.2分布式数据存储

为了保证位于云中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及可靠性,云计算采用的是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方法。分布式技术最早由Google向全球用户提供搜索服务的,它利用的是可以让多达百万台的低能计算机协同工作的分布式架构。云计算平台由许多服务器组成。同时需要并行地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因此云计算采用分布式的方式对网络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而分布式的存储方式适合云计算的多用户的特点。它通过安全的冗余存储技术,应用存储系统的高容错性进而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也保证了云计算存储的高吞吐率。

2.3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实现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它可以将软件应用与底层硬件相隔离,是云计算依托的基础。同时也是云计算区别于传统计算的重要特点。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物理资源的逻辑抽象和统一表示,通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运行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进行逻辑上的扩大,它不但能够将单个资源划分成多个虚拟资源的裂分模式,并且能够将多个闲置的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资源的聚合模式,节约了维持多个资源所需的成本。虚拟化技术根据用户业务需求的变化能够按需分配资源,合理利用,从而实现动态的负载均衡,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4海量数据处理

为了提高海量数据处理的效率,通常采用并行计算模型。并行计算是提高计算机系统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把云计算中被求解的具有海量数据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均由一个独立的计算资源来完成,即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例如多个处理器、廉价PC等)协同解决同一问题的过程。并行化计算,利用多机的计算资源,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3 云计算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云计算的优势不言而喻,云计算似乎是无所不能,但是云计算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仍面临着许多威胁与挑战,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解决。

3.1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目前,各个云计算平台所使用的重要技术标准可能不同,这就会使得用户利用云计算编程模型开发的应用程序很难在云计算平台之间迁移,即不同的云计算平台不通用,从而降低了云计算服务转移的弹性。因此,有必要设立开放的云计算公共标准和规范化的云计算服务,才能推动云计算的健康发展,才能使用户自由地享用云服务。

3.2数据安全性问题

云不能保证用户的私密数据资源不会被窃取或泄露丢失,因此无法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性。对用户而言,存储于云端的数据是不透明的,数据存储的具置和分布情况也无法知道,况且云计算服务商还没有提供服务水平协议,对于相关事故没有可依赖的协议来解决,也没有提供必要的信息供第三方的认证机构对数据的产生进行安全性和准确性的审计和认证。

3.3网络稳定性问题

云服务要求网络连接具有持续性。Web应用程序的效率在带宽不足或不良的网络连接环境下会大大缩减,即使是网络相当快,由于数据资源在用户端和服务器集群间不断传递,也会导致Web应用程序比桌面应用程序反应慢。此外,网络也会受到一些外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故障,如何应对这些突况,云计算中心如何快速恢复故障,有没有一些备用的方案,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3.4法律法规和监管问题

目前,尚未有相关的国家或国际法律法规来支持和规范云计算,也缺乏一个监管机构来监督管理云计算。云计算服务商和用户之间的责任及纠纷问题该如何规定等。都没有明确统一的法律依据。

3.5市场调节问题

篇3

1 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平台建设的新要求

高校信息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数据共享程度要求高。近几年,各大高校都在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建设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各自为政”,造成大量信息孤岛,导致信息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的流动,海量数据没有得到进一步有效应用。大数据时代,面对各个信息系统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的存储、集成与分析、融合与使用成为了高校信息平台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高校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将各个平台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1)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标准。进一步加大高校信息化建设力度,要求各部门在建设和整合信息平台时必须协同合作,遵循统一的标准,保证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实现海量数据的共享。

(2)建立统一的应用系统标准。制定系统平台建设整体规划,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新系统开发和旧系统集成与整合,以实现高校信息平台的合理分布与架构。

(3)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集成化标准。高校信息平台包括基础硬件平台、网络基础平台、应用软件等,注重高校数字资源集成化,将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为高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 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平台资源整合中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高校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共享不足、利用率低下、安全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高校管理效率和水平,已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通过资源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高校管理质量。资源整合面临着技术复杂、投入成本大等问题,而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将计算任务分布在虚拟化的资源池上,应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所有工作都将交给网络中超大规模的“云”来完成。云计算的出现,为高校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

(1)为解决高校信息平台中基础软硬设施投入成本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云计算对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等可以通过共享资源池进行管理,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服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整合成本。

(2)为解决高校信息平台建设不规范、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云计算机可根据高校实际工作需求通过动态扩展虚拟化层次来制定服务的方式、规模、类型。

(3)为解决高校信息平台安全性和服务效率问题,云计算通过应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技术,让信息整合更高效和安全。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访问所需要的云服务,提高了平台的服务能力。

3 云计算应用技术概述

云计算把IT资源、数据、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云计算把运算任务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企业数据中心与互联网相连,企业可以把需要的资源切换到相应的应用程序上,根据自己的需求访问远程计算机和存储空间。IBM公司于2007年底宣布了云计算计划,云计算迅速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Google、亚马逊、微软、Oracle、IBM、SUN等国际知名IT公司都在积极地研究和部署云计算产品或解决方案;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

云计算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每一层都可以单独为用户提供服务,有三种不同的云服务类型: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3.1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主要包括服务器、通信设备、存储设备等,能够按需向用户提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或网络能力等IT基础设施类服务。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设备统一虚拟化为虚拟资源池中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用户通过 Internet 获取计算能力、数据存储等服务,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均衡部署操作系统、存储空间等。

3.2 PaaS――平台作为服务

PaaS为云服务中间架构,用户可根据自己业务、数据存储需要遵照一定的编程原则订做适合自己的应用软件。PaaS作为一个平台,给用户提供了编程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和技术指导,用户只要按需支付租赁费用,在获得高品质、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3.3 SaaS――软件作为服务

SaaS,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和开发团队的建设,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租赁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相应的服务,而且整个系统的维护也由厂商负责。

4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IT部署和交付模式,用来通过网络提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关键技术主要有虚拟化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云安全技术。

4.1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打破了物理设备的划分,通过虚拟化技术调配计算机资源,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要的相应服务,实现架构动态化和系统结构灵活化,使信息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云计算通过网络将多个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系统平台,该平台具有强大计算能力,从而提高“云”处理能力,减少了用户终端的负担。

4.2 数据存储技术

云计算采用海量式分布存储技术,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满足高传输率、高吞吐率和高分布的要求。

4.3 数据管理技术

大数据处理方面云计算具有很强的优势,其数据管理技术能够运行成百上千种应用服务,对跨越多个物理地点的众多PC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

4.4 云安全技术

云安全技术以完善的云计算标准,从访问认证设置机制、数据安全机制、网络稳定性机制、商业秘密安全机制、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等五个方面实现安全保障。

5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构架

高校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涉及到教务、科研、学生、财务、招生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将各个分散的、异构的资源系统看成一个涵盖各个子系统内部功能的整体,其次遵循关联性原则注重资源实体间的多重关系、资源架构之间的关系、资源语义的关联等。

云计算能够实现分布式信息资源服务、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运用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可以实现高校信息平台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服务能力。

5.1 云计算的基础设施虚拟化整合

通过虚拟化技术充分利用已有存储资源和设备,将廉价的集群抽象和映射,为上层系统提供统一的存储服务,减少服务器设备的购置。建立云计算虚拟平台,打破物理结构之间的壁垒,把各种IT资源、软件、硬件、操作系统和存储网络等进行虚拟化,放在云计算平台统一管理,完全实现资源的自动化分配。

5.2 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数据库整合

通过数据驱动、事件驱动和服务驱动将公共数据从应用数据库抽取到中心数据库,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向应用软件提供丰富接口实现公共数据向应用数据库的同步,该数据中心以重复信息检测功能、强大编辑处理模块为技术保证,实现多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并行处理,减少冗余数据,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管理和维护,确保高校信息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

5.3 云计算机的服务平台服务整合

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平台,将信息和应用资源有机整合成一个统一的Web平台,采用单点登录技术,用户只需拥有一个账号,就能访问到权限范围内的所有资源,享受到平台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全面实现自定义、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产生了海量数据,对高校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云计算为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高校应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创造价值,进一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

作者简介

篇4

1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运用中的重要性

1.1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建筑工程固定性的必要因素

建筑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建造,建筑物和土地不可分割的性质使建筑物具有固定性。同时,建筑产品与工业产品存在一定不同,即工业产品人员和工业设备以及施工现场较为固定,但不同产品在生产线上可分批分次、同批多次生产,最后产成品实现,使工业产品的流动性就很强。而建筑业不同,它的固定性使得建筑设备和工人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作业,这样就要求建筑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而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传输工具,能够让信息管理者能准确,速度的配合施工一线工作,保障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1.2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建筑工程多样性的主导因素

由于建筑工程作业规模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气候环境不同、样式不同等,使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管理者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精准的了解施工的地形、地质、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因此这也就对建筑行业与其他工业行业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区分。同时,其他行业产品即使生产数量大,但是生产统一、加工方式相同,使其可以按照一样的方式重复生成。而建筑行业的不定因素繁而杂,不同因素会导致最后建筑工程与设计图纸的不符。因此,只有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主导下,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多样性方案,以此进行复合型工程。

1.3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建筑工程生产周期长短的关键因素

生产周期是指从加工对象投产至加工完毕所经历的时间。通常情况子下,一个建筑工期从开始施工至交付所耗时间可以长达2~3 a,或者3~6 a甚至10 a之久,这样漫长的工期比工业产品周期要长很多,因此施工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缩短工期、减少材料浪费、节省人力资源,还突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解决建筑工程项目体积庞大的 因素

建筑业作为传统行业的代表能迅速发展至今,说明需求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建筑规模不断扩大,需求逐步加大,都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复杂而难于管理。而现如今办公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挖掘其价值所在,迎合时展需求,结合建筑工程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系统一体化,使得工程管理系统较为庞大的问题得到协调统一。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运用中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建筑行业在各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不但具有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稳健的发展空间,还有国家的扶持基础,并且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生产部门。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占固定资产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姿态,二十年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但是工程建筑业的弊病也逐渐露出“马脚”,使得管理方式的落后、传统观念的日益加重,设计思维单一、跟不上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求等问题接踵而来。

2.1 软件开发与工程管理协调不一致,缩减了应用范围

目前,计算机软件应用在建筑工程行业里处于初级试用阶段,虽然取得相应效果,但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死板、陈旧,最主要还是用以往的经验来部署实施,不能和新技术相融合。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知识,软件的开发人员也只是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管理的认识,使得开发出的软件难以适应建筑企业发展的需求,应用效率大打折扣,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同虚设,加之应用范围的广泛使用,使软件开发与工程管理之间存在不协调,使得计算机新领域很难迈开正确的第一步。

2.2 全面人才的匮乏和管理人员观念的差异

建筑工程业人员大多是专业技术型人员和以劳动力为主的人员,他们几乎对计算机知识认识度为零。同时,建筑管理人员又具备计算机知识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进而导致了专业计算机人才资源的匮乏,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不便。

2.3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机构人员变动频繁

建筑工程和施工条件没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变化因素颇多,使的施工的频率和节奏很难把握,导致不同阶层的管理人员的调动频率加大。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上工作人员对企业内部文化了解不统一,对企业给予的技术培训,知识再拓展有抵触情绪,导致企业即使愿意提供资金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里的跳跃式发展。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生活中,计算机信息技术随处可见,它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而建筑业只是有一小部分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有所实践,并未普及到整个行业里,所以在我国的工程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还需要从初级阶段介入,“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一项漫长而具有期待性的工程,使建筑业应用计算机科技的曙光指日而待。

3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运用中的应用策略

3.1 加快软件管理的开发和应用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已经日渐成熟,特别在建筑业也有所突破,一项新的技术软件开发就要以适合行业的发展来迈开第一步。因此新软件的出现不一定要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全面铺展在建筑业里,可以将试点作为中心、重点,积极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程,并结合政府采取的措施逐步带进更多、更大的工程效益,让所有建筑业看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里的优点。同时,要为高端软件开发使用者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实现利人利己,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3.2 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靠建设管理部门的配合和协调,并要求我国建筑行业能够正确的看待计算机技术。同时,各大建筑行业应加快脚步,掌握现代技术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并培养开发建筑工程管理软件的技术人才,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当做领导和员工考核标准,条件较好的企业应结合工程的需求自主研发和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

3.3 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摒弃旧观念

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否成功有效地应用在建筑行业里,更要注重企业管理层的接受程度,企业高层管理人或者施工队员都要接受不同级别的计算机培训,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职工培训,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并规范的做出企业规章,并以鼓励和竞争的模式来提升高层和施工员工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的认知。同时,还要跟住新时代的信息脚步,提高自我修养,摒弃员工的旧观念,从根本上使计算机技能得到提高,使其能够更好的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领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一颗种子,虽然发芽、成长,但相对于其他行业、其他国家而言较为漫长和落后,但这颗种子在浇灌和修剪过后,将会使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有所提高和进步。因此,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改变落后面貌,是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同时,我国建筑管理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也为国内建筑行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篇5

1.1 跨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平台

从2011年起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就规划确定了云计算发展的总体目标[1]。公众服务云(以下简称公众云)为了达到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有效共享和灾难备份的目标[2],需要将多个数据中心跨域无缝融合成一个逻辑上的数据中心,以便承载业务的虚拟机能够在多数据中心内自由漂移,向用户提供一致的服务。

在本次项目实践中,要实现广东移动公众云南基节点和中能节点的无缝融合,保证业务虚拟机能跨机房自由漂移,两个数据中心的机房必须在二层VLAN跨机房打通。实施中利用互连南基节点和中能节点的思科Nexus 7000核心交换机的OTV(Over Transport Virtualization,基于传输的虚拟化)实现了数据中心跨域无缝融合

基于此次项目的成功经验,本文介绍OTV技术及无缝融合的实施细节。

1.2 跨域二层互连技术

主要有三种方式:通过裸光纤或传输实现交换机级联,基于EoMPLS 二层VPN的点到点二层互连,基于VPLS二层VPN的多点到多点的二层互连。但这三种方式的缺陷也很明显:裸光纤方式对传输资源的要求非常高,而EoMPLS和VPLS[3]需要网络支持MPLS的二层封装,对设备要求高且配置复杂。

除了这些方法各自的缺陷外,传统的数据中心二层互连方式还存在可靠性、运维复杂性和稳定性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

(1)传统的二层自学习交换方式中MAC地址的学习依赖于对广播分组或未知目的MAC分组的洪泛。

(2)在传统的二层互连中,如果有N个站点,站点之间的伪线(Pseudo Wire)数目就是N*(N-1)/2。站点数目和伪线数之间N2的关系,造成了扩展性的问题,随着站点的增加,伪线数目将会多得难以维护和管理。

(3)数据中心的核心交换机使用双机冗余模式,当多个数据中心跨域打通之后,需使用跨域的生成树(STP)协议以避免数据环路。但跨域STP存在如果某个数据中心的生成树发生故障,其他数据中心也会受影响的问题。

二、OTV(Overlay Transport Virtualization)技术

OTV[4]是一种专门处理多数据中心跨域二层互连的技术,该技术用在了思科新一代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Nexus 7000中,能够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跨域二层打通的需求。OTV在数据平面将以Mac in IP封装原始以太帧。

OTV在控制平面建立邻接拓扑可以选用单播或者组播的方式。

针对跨域互连的特点和要求,OTV有许多针对性的处理机制。例如,

(1)STP隔离,STP的BPDU报文会被OTV ED(Edge Device,边缘设备)阻塞,从而避免了跨域STP的问题。

(2)ED也会阻塞未知的单播报文,防止其跨域扩散,通过配置静态表项,可应对静默主机的情况。

(3)在OTV设备上缓存APR信息,当收到相同目标IP的ARP请求时直接应答,降低ARP请求的跨域广播。

为确定何种技术适合用于广东移动融合公众云,本次项目对传统互连技术和OTV技术进行了专门的跨域测试,这些考量点的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传统技术的缺陷很明显,而OTV技术的优势明显,能支持传统技术不支持的功能,网络更安全、可靠、稳定,且所需人工干预少,运维管理开销低。

三、南基节点和中能节点跨域融合的OTV实现方案

3.1 网络拓扑

在南基机房和中能机房各部署了一对Nexus 7000核心交换机,为了实现二层VLAN打通,两个节点的Nexus 7000核心交换机之间用两条10GE链路连起来,并利用OTV的MAC in IP的封装和OTV隧道技术。两个节点中的设备都属于逻辑上的一个数据中心,业务虚机可根据客户需求、宿主机性能等实际情况在两个节点的机房之间自由迁移,并向客户提供一致的服务,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3.2南基、中能双中心OTV实施效果

上述的设计方案已经实际部署到了南基节点和中能节点,使得这两个数据中心形成了逻辑上的一个数据中心。当前已经把广东移动公众云的VLAN201和VLAN202等几个生产VLAN跨域透传到了对端。这些业务的虚拟机可以在两个机房之间自由迁移,而向外提供一致的服务。OTV本身具有的STP隔离、未知单播隔离、AED双机冗余等技术,保证了两站点的生成树各自分开,且故障也被限制在了各自的站点内,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云计算数据中心跨域的OTV实现有效利用了多个站点的资源,同时不扩大故障域,需要的额外运维管理成本低,实施效果好。

四、结束语

构建云平台需要二层VLAN打通多个数据中心,然而传统的数据中心二层互连技术因为可靠性、稳定性和运维复杂性的不足,无法满足要求。本文以思科Nexus 7000核心交换机中OTV技术实现广东移动公众云南基节点和中能节点的跨域无缝融合的成功案例为主,介绍了OTV技术及其优势,以及项目实施的细节。此次项目是广东移动公众云建设的重要一步,将加速推动相关云平台的优化建设,同时为业界其他的云平台多数据中心融合 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刘鹏.云计 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42.

篇6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Business systems; Three nets fusion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前,全球通信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将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技术、业务、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将成为这个时期通信产业的主要特征:一是通信业凭借其技术和市场优势,逐步向终端和内容产业延伸,通过提升客户体验,在内容上不断拓展新的媒体,围绕人们的娱乐、社交和商业活动提供业务应用;二是电信网络和IT网络设备的有效融合,网络架构逐步向云计算演进,提供宽带、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便捷、低成本的信息和网络服务;三是通信业将进一步满足行业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物联网,不断拓展网络和用户的属性与边界。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通信产业面临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来自其他行业的挑战。

一、云计算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促进通信业务“云化”。传统静态配置的网络架构已难以适应运营商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以云计算技术构建的新型服务模式将是今后的必然选择。根据IDC预测,云计算相关IT支出在2012年将达423亿美元,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26%。通过向分布式云计算模式迁移,通信业务将实现“云化”。借助于虚拟化、资源共享技术,传统电信网络中专用平台将被替代。由于计算、存储资源和软件解耦,运营商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弹性,大大提高了业务部署速度和处理能力;在降低总体成本的同时,满足用户的动态个性需求。未来,业务“云化”与通信能力的结合将为电信网络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绿色通信,推动通信发展的新动力。通信业已成为全社会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战略中的重要战场,产业界正通过设计、发明新的部件,开发和优化网络架构,来实现降低单位能耗的目标。目前,应用于绿色节能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网络架构和体系正不断涌现,比如:高效功放器件、智能载波/端口关闭技术、关断载频节电技术、分布式网络架构、休眠新技术等,已经极大地降低了通信设备和网络的能耗。预计进一步的创新将发生在云架构下,实现广域范围内的资源处理、认知无线电、“光进铜退”、低成本FTTx和绿色PON固定接入、动态光旁路以及全光网络应用等,以全方位降低能耗,推动绿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托起电信和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未来。为了通信和互联网将来的健康发展,网络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将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存储在网络上和终端侧的用户隐私安全,同时还会防止网络设备资源被非法使用或滥用,做到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所授权的应用才可以允许访问指定的该用户的资源。同时,国家也会出台和采取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安全保护政策与措施,提升用户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意识,以全面提供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确保通信和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二、云计算实现多种能力的接入与聚合

要实现多种能力的接入与聚合,需要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将电信能力(如:SAG能力、IMS能力等)、互联网能力(如:Google翻译、Google搜索、天气预报等)、物联网能力、及其他能力接入到平台。这种方法具有一些特点:

1.1提供了完整的SOA解决方案:统一接入异构系统通过不同协议提供的服务。

1.2使用方便:屏蔽WS/SOAP等技术细节。

1.3基于标准协议的开放式平台:支持SOAP/JMS/HTTP/IIOP等标准协议,支持Web Service。

三、构建高效的业务执行环境

执行环境主要包括服务运行层和服务管理层。服务运行层包括服务的创建、装配、执行等从原始到运行的一系列操作。服务运行层将按照业务规则和业务需求创建并等待配置和执行,该层提供了一系列业务引擎来保证服务在其生命周期之内具备一定的可控性。服务管理层主要提供了一种更加抽象的、高级的服务编排及管理策略。服务运行层对服务的管理只是轻量级地对服务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而服务管理层的管理则是涉及运营战略的,该层不仅包含服务管理的功能,同时也应具备对整个平台安全和升级的可控能力。

下一代业务交付平台(SDP)要求执行环境能够做到资源弹性调度,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用在运行过程中,如应用负载较大,则无法满足SLA要求,那么需要根据预定的策略,增加系统资源,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如应用长时间处于低负荷运转的状况,系统则可以根据预定的策略,释放系统资源,以降低能耗。如现在的短信中心、彩信中心在年底时几乎处于爆满状态,但其他系统可能是闲置的,但却无法进行动态调整。

如图所示,我们需要采用云计算分布式技术,把执行环境在部署时分割成调度主机、多个业务处理机,分发调度主机中的数据库系统存有调度策略、订购关系表,分发调度主机管理并配置各个业务处理机,新增处理机要向分发调度主机注册;分发调度主机能够实时检测业务处理机的状态,在某个业务处理机出现故障的时候能把原来该业务处理机上相应的工作转移到其他业务处理机上。分发调度主机能够按照一定的分发策略,把多个业务或同一业务的多个订购关系合理分配到各个业务处理机,并将分配结果保存在调度策略表和订购关系表中。在业务量和用户量上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业务处理机的数量,以达到分担负荷的目的;在业务量和用户量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停用部分业务处理机,以降低能耗。

四、基于云计算构建三网融合系统

1、利用云计算打造三网融合平台环境

基于云计算的平台,会带来很多好处:

①利用云并行计算能力,提高数据压缩处理能力,实现实时编码能力。

②利用云存储分散读写操作,实现网络IO和存储器IO的读写均衡;利用灵活扩展能力,满足业务爆炸增长需求。

③利用虚拟IDC业务,快速部署系统,提高资源利用。

④基于PaaS模式,不断提升公共计算能力,打造云模式生态环境。

2、利用IaaS构建基础设施平台

运营商建设的三网融合系统是一个分级分域的系统。这种设计与用户数量庞大、网络通信流量巨大相联系。分域后物理设施分别服务不同区域的用户,相应的网络环境以城域网为主,用户业务实现按地域而分离,降低了服务系统压力。以往这种设计针对IPTV业务还比较有效,但随着三网融合内涵的变化,简单的分级分域模式难以应付复杂的应用场景的变化。

采用云计算构架,将基础设施虚拟化,通过云管理的集群管理、任务调度、虚拟管理、负载均衡和存储管理等管理模块,将基础设施的资源统一管理起来。硬件设施通过虚拟化的处理,使得资源和物理位置关系得以解耦,方便了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这样,云计算能够将硬件设施从分区部署的场景中集中起来,形成可管理的、可调度的、可按需使用的能力集。基于IaaS架构,建立起动态的负载支撑能力。将资源分配给计算繁忙的业务使用。同时,基于IaaS架构布局,更易于建立起应用服务冗余机制,杜绝单点故障造成业务系统的服务中断。

3、利用云存储应对大规模数据压力

三网融合中,多媒体数据的存储需求会比较突出。云存储通过对大量小文件采用压缩和封装处理,同时采用冗余策略,提高文件存储效率和可靠性。云存储还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的使用,提高结构化数据的读写性能和容量。云存储能够提供对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能力,实现建立统一的资源库,适应融合业务的开展,避免重复资源占用。云存储还可以配置资源的使用策略,根据不同的存储场景,使用不同的存储介质和网络来存储内容。

4、构建智能云应对终端的多样性需求

智能云就是为了系统平台能够自动响应不同的终端设备访问,根据终端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反馈不同格式的内容。智能云具备云计算的海量处理能力,利用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形成对各种终端服务内容的匹配。智能云后端是三网融合的内容服务平台,通过对视频、音乐、资讯和用户相关信息等数据的规整和适配,提供给不同类型终端一致的服务。智能云通过应用程序接口的方式,支持终端的应用开发。

终端的多样性近年来愈演愈烈,除了手机终端主流的操作系统平台品种增多,更有平板电脑、游戏厂商推出的各种游戏机、电子书等等,都加入到三网融合的业务场景中。而且终端性能提升很快,用户体验不断提高。因此,应用平台需要应对各种类型终端的访问,基于同一套内容,能够支持各种终端。

五、结束语

通信宽带网络作为业务发展的基础网络演进以业务需求及技术走向为导向,而“三网融合”是国家网络发展重点战略举措,随之而来的相关业务融合,势必使业务种类形式及用户量大幅增加,已成为网络后续支撑保障的重中之重,全面影响网络演进方向。这种全方位融合的业务环境,对系统平台提出高的要求。而云计算正是通信信息技术应对海量信息处理的情况下诞生的技术体系和服务方法。利用云计算构建三网融合的服务平台是恰逢其时,顺势而发。云计算与三网融合必将相得益彰,构筑起强大的服务平台和智能的应用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敏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

篇7

计算机实验室与其它学科不同,它不是严格地以实验项目或课程的开出来划分职能,其管理模型也应由传统的单个机房、实验室的管理向集中化、统一化管理过渡,这需要借助当前互联网新技术,云计算技术来加以实现。

1 计算机实验室构成

1.1 计算机实验室的一般结构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面向对象较为宽泛,除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外,还需要承担公共基础类和边缘学科类课程的教学,除了具有专门配置和安装有专业软件的实验室作为专业实验室进行管理和使用外,更多的只作为一般普通计算机教室来管理使用。单个实验室从结构上看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只是设备配置高低、多少的问题,各个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或院系都在为提高自己专业实验室配置水平而努力。从早期单个的计算机教室,到具有局域网、校园网络连接的计算机实验室,再到现在的Internet网,云平台技术的计算机实验室,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教学内容也由一般单机硬件、软件操作,发展到基于网络的软硬件、网络实验等,就其结构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1.2 计算机实验室的分类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构成与它的功能、用途以及管理模式等因素有关,各不相同,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

(1) 按功能分

公共实验室:主要用于公共基础类和边缘学科课程基本操作和实验

专业实验室:根据各学校所设专业方向不同,建设相应专业实验室

(2) 按类别分

硬件技术实验室:包括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硬件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接口技术实验室等

软件技术实验室:包括面向对象的软件教学、数据库软件、网络软件教学

网络技术实验室:可以进行网络路由与交换、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常规实验

多媒体技术实验室:包括图形图形、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影视制作技术相关课程实验

(3) 按归口分

归口教务部门管理的机房:一般用于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基本操作和实验

归口计算机中心管理的实验室:用于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实验;用于科研的,大型实验室;

归口院系管理的实验室:院系单独建设、管理和使用的实验室,专业性较强,与外院系交叉性少

(4) 按平台分

计算机基础实验平台:完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

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完成网络技术、网络搭建、网络配置、路由与交换机配置等实验

软件实验教学平台:完成各类软件类课程教学,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语言、网络数据库语言等课程实验

创新实验平台:完成新技术、新媒体课程教学实验,及教改、科研实验

校企共建的实验室、实验平台:包括实训基地

项目建设的实验平台:科研项目专项建设实验平台

其它实验平台

无论如何分类,计算机实验室的结构本身都没有发生改变。

2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实验室架构的新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计算机实验室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管理模式,也即高校本身的管理模式。在当前这样一个“无网不力”的时代,无论是哪一种结构,我们要考虑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发挥现代网络的作用使各个计算机实验室实现最有效的联通,构建新型实验室模型,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2.1 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思路

目前,有许多高校利用云技术以及其他网络技术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也给出了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例如,由武汉噢易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提出的《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方案》,以及由该公司研发推出的相应软硬件产品就很好地解决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虚拟化这一问题。

云计算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在于云计算平台的开发和服务器集群、虚拟桌面的建立,也即软件平台的建设和硬件建设。硬件方面,可以在学校原有网络基础和机房条件下进行改造,以实现老旧资源的利用,节约投资;平台建设以功能覆盖为主,力求简洁实用,以实现资源的弹性配置、学生终端的集中化统一管理、能灵活创建虚拟桌面、创建一种全新的实验室构架体系模式,使教学和教学管理变得更轻松为最终目标。

2.2 云计算实验室特点

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传统的学生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都安装在后台服务器的虚拟机中,所有运算都由服务器来完成。教师、学生通过云终端或其它终端设备访问虚拟机,实现了桌面的统一集中管理,减少了终端设备的维护。与传统的C/S结构最大的不同就是服务器的集群化、虚拟化,资源的弹性化分配,可根据教学需要快速更新和部署桌面模板,通过云平台软件进行批量克隆和分发,实现日常教学、考试、培训等不同环境的切换。甚至是根据不同课程生成不同桌面系统,根据课表或教师教学需要登录服务器调取相应桌面。

3 我校计算机实验室实现云计算的可能性

我校计算机实验室按管理模式和功能划分为公共机房和专业机房两大部分,目前,分属信息传媒学院计算机实验实训中心管理的公共机房和专业机房已全部实现了网络连通,接入Internet网,属于校园网络的主干部分,共14个机房,880台计算机,分布在三栋教学楼,均为千兆光纤接入,百兆桌面,已具备了建设云计算实验室的网络基础。

硬件方面,学校中心机房也已具备一定实力,拥有大量服务器冗余,而这正可以作为建设云计算实验室所需的集群化、虚拟化服务器。按照50个点机房进行计算,以常见办公软件及win7操作系统对硬件的最低要求为标准,每个虚拟桌面系统主频0.8GHz,同时考虑服务器虚拟化自身消耗15%,则CPU总体所需为50*0.8GHz *115%=46G;每个用户分配3G内存,则50个用户为150G内存;每个用户分配硬盘40G,则50个用户为2T硬盘容量。根据这一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机房所需虚拟服务器的配置大概为CPU:4路6核,2GHz;内存:10*16G;硬盘不小于2T。

软件方面可以考虑自主开发或与相关专业公司合作,也可以直接购买成熟的产品或服务。需满足云桌面统一部署、集中管理、个性化教学桌面定制、考试环境快速部署、一键还原等功能。

这一目标实现起来并不轻松,上述服务器条件,一般硬盘空间可以满足,但服务器内存和CPU主频一般都达不到搭建平台所需要求,需另行增加,其兼容性和可靠性也需同时考虑。软件平台的建设更是需要量身定做。

参考文献:

[1]冯裕忠,冯将.普通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构成与改造.[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197-200.

[2]项保连.项目管理在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20-22.

篇8

一、颁发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意义

财政部2012年12月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并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事业单位范围内实施。新会计制度与原制度相比较,新会计制度主要有方面的变化:一是配套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二是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三是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定期并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四是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五是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六是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七是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八是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

上述重大改革举措兼顾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等方面管理的需要,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对于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做好新旧会计科目衔接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的顺利过渡,财政部2013年1月印发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对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自2013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 ;(二)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相关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原账编制2012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3年1月1日的新账。 3.将2012年12月31日的原账科目余额按照本规定进行调整(包括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按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4.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3年1月1日的期初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应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正确实现数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它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基础,为成本核算和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中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做好本次单位的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笔者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实际,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将涉及新增会计科目比较多的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中的会计科目归集,编制飞来峡水利枢纽《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重点做好对新增设会计科目的衔接调整工作,促进新会计制度在飞来峡水利枢纽的有效贯彻和实施。附表如下 :

新旧会计科目衔接对照表

编制单位: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处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会计科目

序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 101 现 金

2 1301 存货 115 材 料

3 1502 累计折旧

4 1511 在建工程

5 1701 待处置资产损溢

二、负债类

1 2401 长期借款 201 借入款项

2 2101 应缴税费 210 应交税金

3 2201 应付职工薪酬 211 应付工资(离退休费)

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

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三、净资产类

1 3101 非流动资产基金 302 固定基金

310102 固定资产

310103 在建工程

310104 无形资产

2 3301 财政补助结转

330101 基本支出结转

330102 项目支出结转

3 3302 财政补助结余

4 3401 非财政补助结转 404 拨入专款

503 专款支出

5 3404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08 结余分配

三、新增会计科目在飞来峡水利枢纽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以防洪为主,兼有航运、 发电、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会计核算中运用于账务处理的会计科目也比单纯的事业单位多,现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重点将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三类新增的会计科目,在日常会计核算中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阐述如下:

(一)资产类新会计科目的核算

1.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

材料是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日常维护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为确保枢纽安全、高效的运行,必须不断地组织材料的供应工作。新制度设置“存货” 、“待处置资产损溢” 、应缴税费”科目来核算材料及增值税业务,主要的账务处理如下:

(1)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时,单位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用于发电项目维护的材料时的会计分录借:存货―X材料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购入用于除发电项目以外的日常维护的材料的会计分录借:存货―X材料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发出材料用于日常维护的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项目支出―X项目

贷:存货―X材料

(3)对库存材料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于发生的存货盘盈、盘亏或报废、毁损,查明原因后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盘盈的会计分录 借:存货X材料

贷:其他收入

发生盘亏或报废、毁损时的会计分录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存货―X材料

同时,报经批准处置时的会计分录 借:其他支出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2.固定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篇9

第一,云计算服务器中的CPU非常强大,能够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实现用户授权管理的强化,例如当用户对节目授权进行申请的情况下,云服务器能够对用户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用户群采用不同的加密体系授权方式。用户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对授权进行解密,确认用户身份之后才能够实现节目授权。第二,通过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对节目版权的集中化管理,当用户对存储于前端服务器中的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节目进行点播时,如果用户试图对其进行翻录时,云映射服务器会对文件的异常情况发出警告,并不再进行节目的播放,从而保护节目的版权。第三,在云平台中,其具备的实时防护措施能够对数字增值业务的安全进行保障。

3云计算技术在广电领域中进行应用的原则

3.1首先在非核心业务中进行应用

在广电领域中,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以及广告的运营等业务在安全性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这些业务的系统规模都比较小。在对云计算技术进行运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业务的安全性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使用便捷因素。因此,应该从非核心的业务开始对云计算技术进行应用,例如以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的业务、资源需求拓展性较高的业务等。

3.2首先对云计算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进行应用

云计算技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效率与计算能力、动态扩展能力等,对于广电领域中以网络化为基础的节目制作业务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例如,在广电领域中的转码、多媒体检索、自动技审等业务中,对于云计算中的核心技术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因此,在广电领域中首先应该对云计算中的核心技术进行应用,促进业务效益与质量的提高。

3.3在云计算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重视规划

在对系统进行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细致的规划与设计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在云计算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构建云系统同样离不开规划与设计。

3.4注重云计算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对云计算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云系统的规划、运行、维护等都需要专业人才。因此,需要重视对云计算人才的培养,构建完整的云计算技术核心人才团队,为云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4广电行业中对云计算技术进行应用的重要领域

4.1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用云计算技术

在《NGB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了对云计算的应用。承载网需要对业务实现透明情况,在其提供机制中对云计算技术与透明计算技术进行引入,通过这些技术来实现业务便捷性、开放性与可信度的保持。

4.2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应用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够使NGB网络中存在的互联互通技术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能够对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从而促进网络整合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4.3在广播影视内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云计算技术

在广播影视节目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来实现对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的改造工作,完成区域性的广播电视内容资源池,形成各个区域所独有的“媒体云”。此外,在构建区域“媒体云”的过程中要实现“媒体云”之间的联通,使其最终形成整体的“媒体云”。

4.4在广播电视内容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应用云计算技术

电视、广播媒体及新媒体当前都面临着新型节目形态的开发的新任务。在广播地市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生产流程的改造,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制作成本的降低,从而形成媒体单位新的竞争力。

4.5在广电新业务形态中应用云计算技术

三网融合的实质就是对业务之间实现融合。因此,在新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业务形态创新作为核心工作。在三网融合产生的新业务形态中应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提高新业务推出速度,降低新业务开发成本。

篇10

近年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异军突起,已经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产业。尤其在软件应用领域,无论是软件工具开发,还是开发环境和工作模式,可以说云计算深刻影响了传统软件产品的供应和消费模式,这些也势必将改变软件测试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的测试活动被拓展到云环境条件下进行,充分调用了云环境条件下提供的各种计算和资源平台。

1 云计算体系的结构组成

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基于软件和硬件互动而产生的创新模式:一方面需要它借助互连网络获得服务支持,因而具有鲜明的互连网特征;另一方面云计算搭建基于众多主机或服务器构成的资源集群,其需要对这些集群进行协同化的统一管理。

从其系统构成来看,云计算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以及云计算运营等三个组成部分。物理基础设施是承载云计算的物质基础,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其相关的管理技术;云计算服务是云计算的核心和中枢神经,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SaaS)三个层次;而云计算运营则是提供云计算服务运营的各项关键技术的总括,包含认证,监控,计费等各个环节。

2 云计算技术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分布式和协同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软件测试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技术,即云测试也应运而生。云测试的诞生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云计算技术在软件测试领域渗透和应用。在云测试中应用的主要云计算核心技术包括如下几点。

1)分布式存储技术。云计算的海量数据运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存储在多个设备上,借助互联网络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的拓展,显著提供云计算系统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能,为云测试提供强大的物理基础设施。

2)数据管理技术。 在云计算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的海量数据,这些天文量级的海量数据对传统数据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海量数据并应用于分布式存储设备,是云计算发展的核心技术。

3)平台管理技术。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在多个设备上且这些设备分布各处,因而如果保证这些设备能够统一步伐,实现云计算或者云测试结果的有效输出就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云计算而言,高效的平台管理技术是其核心保证,也是目前云计算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3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特征及优点

依托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与传统的基于本地环境的软件测试有诸多不同。笔者认为可以从性价比这个角度切入,将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云测试简要归结为技术、服务质量以及价格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阐述。

1)测试技术平台化。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可以由云测试平台提供测试的基础设施和各方面的资源支持,无需本地化的软硬件投资,并通过众包模式获取专业测试领域专家型人才。从本质说,由于云计算实现了平台化,将众多的测试技术要求从本地移植到云计算平台,让测试更容易实现,因而降低了测试的门槛以及资源需求。

2)统一可控的质量保证。相比传统软件测试模式的分散式管理容易导致参差不齐的软件质量,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借助强大的云平台,实现了统一管理,可有效实现软件测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软件质量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3)有效降低测试成本。传统的软件测试模式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人力投资,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性的项目,可能造成脉冲性浪费。云计算测试通过云平台的协同效应,可有效降低测试的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投资,降低测试的复杂度,有效降低测试成本。

4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应用现状及平台研究进展

云测试平台综合了复杂的软硬件和服务,是云测试领域的核心技术,因而也备受学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日本筑波大学,瑞士洛桑理工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诸多知名学府的专家和学者或搭建自己的云测试平台模型,或是对云测试核心技术进行阐述研究。筑波大学开发了一款基于云计算的可靠并行分布式测试平台,支持虚拟故障插入技术。而洛桑理工大学则通过研究云测试和预期软件质量直接的关系,提出测试即服务,试图降低软件测试成本。

与此同时,在工业界多家知名计算机服务商业提供了商业化的云测试平台服务,有力地推动云测试从理论研究到商业化转变进程。从平台类型上,这些众多商业化的云测试平台主要分为私有云、公共云以及混合云三种平台类型;在业务模式上,各家既有提供测试外包服务,也有专注于客户自行测试。IBM推出了一款名叫Smart Business Test Cloud的私有云,提供自行测试和测试外包两种模式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虚拟,安全,动态可拓展的测试环境,因而其测试环境位于公司防火墙之后,所以其是公司私有云的一部分。专业云测试公司CloudTesting推出的cloud testing平台,提供多种浏览器平台。用户只需要编写测试脚本并上传到其网站,就可以借助cloud testing平台运行测试脚本,在商业模式上,cloud testing 平台也进行了探索,提出按需付款的商业模式。另一件专业化公司UTest推出的Utest测试平台,通过云计算,众包等方式帮助开发者进行软件测试,查找错误和解决问题,提供测试外包服务,Utest还针对不同的软件测试特点和需求将测试分为五种方式:功能测试,负载测试,安全测试,本地化测试以及可用测试。

参考文献

[1]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38(4).

篇11

在IT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办公早已不是一个新颖的名词。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为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带来无与伦比的帮助和便利,使得各项工作的质量或效率均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很多企业将信息化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企业平台构成部分,不惜投以重金来搭建自己的企业信息化平台,以此来保障自己企业的工作任务在IT平台的支持下高效高质量的推进,从而为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利润。

诚然,信息化技术无论与当今何种工作模式,都可以带来极大的辅助和效率提升,所以合理的信息化部署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绝对是利大于弊的,而在这方面的投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也都是必要和值得的。不过与此同时,IT业内也在各个技术领域不断进行着新技术的研究,在很多领域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前几年提出的云计算技术,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旨在提升硬件效率使用率和资源弹性整合,一被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肯定和质疑交错的声音中,云计算稳步发展,其中的某些技术在几年后的今天已经在很多领域投入使用,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应用功效打破了部分反对者质疑的声音,初步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如今,云计算的热度丝毫没有消退,相反很多企业也开始采用了这一先进的技术,得以使用少量的信息化投资换取更大的IT能力回报,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投资的性价比,为自己的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1 企业云存储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的、能够方便并且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近几年关于此方面的讨论和定义层出不穷,该文这里不做累述。要着重强调的是,云计算技术不是一种新的技术,它更应该是一种新型的交付模式。从技术层面来讲,它应该是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并行处理技术等多领域多技术的融合产物;但是从交付模式上讲,它却革命性的打破传统IT架构,创新的以面向服务为主体交付模式。而从信息化服务的基础问题――存储角度上说,云存储可靠的分布式多容灾存储模式,更是为云平台中数据存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解决方案。依托云计算,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大量数据和重要信息安全、可靠、便捷的存放于云存储池中。这对于以往企业不得不在私有的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存储集群的情况之外,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存储解决之道。

所以,当企业在自己内部进行云部署或者采用租用供应商ISP提供的云服务时,这种企业云的模式特征和优势就尤为明显。云存储不是单纯的依赖硬件部署和技术人员的配置支持,将传统的数据存储配置和管理方式从硬件级别上升至软件级别,使得整体运行更加高效,同时可以将运维技术人员从枯燥繁杂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面向用户所要使用的不同数据类型,以中心式管理模式对数据进行部署管理,从提供服务的角度解决多类型数据的读写和容灾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一般来说,云存储非常适合企业的发展。一个良好的云存储平台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诸多IT问题,还能够帮助用户节省大量的IT资金。以下是一个经典的企业云存储系统体系架构的部署示意图。

从架构图中可以看出,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访问云存储服务器。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基本区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数据读写操作和属操作。所有操作最终经过访问控制器进行分析管理,根据其具体内容(属性或者规则)做出决策其是否允许执行。其中相关管理节点,均采用集群服务器以提供弹,以保障其突况下的运行性能。

由此,企业中应用云平台以及其基础支持部分的云存储中心,可以为企业的信息化等工作部署带来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例如租用服务器、远程设备管理、视频监视系统等等多项应用,均可以在企业云中得到部署,为现代化企业的日常办公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篇12

对机房建设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省市政府各部门一般自行建设机房,导致大量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各部门累计的运行维护费高居不下。如果建设统一的大机房,根据各部门业务量统一采购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统一进行运行维护,可以大大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硬件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并便于管理。通过引入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使大机房成为政府云计算中心。此外,以前每个单位的机房都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而采用基于云计算的统一大机房建设模式,可以减少机房工作人员数量。目前,许多部委已进入数据大集中阶段,云计算在建设大机房、数据中心方面可以发挥其技术优势。

对政府网站建设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省市政府各部门一般自行建设本部门的网站。这种模式的缺点:一是政府网站建设、管理、运维等方面的费用较高;二是不利于部门网站与门户网站的信息交换;三是各政府部门网站风格不一,难以树立政府统一形象;四是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网站管理人员。如果采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府网站群建设模式,政府网站平台在政府云计算中心运行,对各部门网站进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则可以显著降低政府网站建设成本,实现部门网站与门户网站信息同步更新,统一政府网站形象,减少政府网站工作人员。随着政府门户网站访问量快速增长、网站内容多媒体化,使网站的计算量、存储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云计算的技术特性正好切合这一需求。

对政府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影响。经过“金字工程”等电子政务重大工程的建设,垂直管理部门的纵向电子政务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国务院、各省市政府的横向电子政务比较滞后。因此,政府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电子政务的重点和难点。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给政府信息资源横向整合带来了契机。例如,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OA系统,使之具有网上办公、信息、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信息归档等功能,各部门可以定制自己的业务流程,并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在各部门的对接,就可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对政府信息安全的影响。采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可以促进信息安全从单部门的分散管理走向某级政府所有部门的集中管理。统一购置网络安全硬件设备及防火墙、防病毒等信息安全软件,降低保障政府信息安全所需成本。不过,云计算也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由于我国在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领域的落后,在传统电子政务模式下,某个部门出现信息安全问题不会影响到其他部门,信息安全问题是局部的。而在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问题是全局的。为了确保我国下一轮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突破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对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影响。传统电子政务模式下,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电子政务系统分散建设、分散管理、分散运维,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重复建设、信息孤岛、高投入低效益等。采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模式,统一采购软硬件设备,对政府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维,不但可以减少政府财政投入,而且便于信息资源整合,发挥电子政务的整体效益。随着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传统分散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必须向集中管理方向发展。

应用策略

云计算技术发展势不可挡,电子政务工作者必须正视新技术带来的新变革,积极推进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

一是正确认识云计算。目前,云计算概念五花八门,并存在概念泛化等问题。一些厂商把IDC、服务器集群等包装成云计算产品或解决方案。一些地方政府在没有明确需求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始建设所谓的云计算中心、基地。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云是一种私有云,政府投资建设公共云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建云计算中心不是简单的盖楼和买服务器,一定要面向需求。政府云不只是技术问题,还需要配套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

二是抓住历史机遇。我国许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即将面临更新换代。要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建设政府云计算中心。考虑规模效益和专业人才,在省、自治区、建制市一级政府建设云计算中心,区县一级政府一般不需要建设云计算中心,由所在地级市或设区市统一建设。2012年党的十召开以后,根据以往惯例又将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建议编制部门在设计三定方案时,设置电子政务集中管理部门,负责电子政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

篇13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Yang Jingjie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 Liaoyang Liaoning,111000,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al mine integrated automation, points out that the three kinds of technology in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guarantee of the position, the role of safety production in coal mine relationships: coal mining technology of each system framework and roadmap, b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ig data to establish, for large data processing, adopt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of things,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monitoring system will be ZhuLiuShi, make its present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function, improve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Coal min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igdata; Cloudcomputing; Production safety

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作为多个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提出,主要是为了确保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我们在此方面投入了资金及设备,用这样的方法来保护安全生产系统及设备。在过去的生产实践中,缺乏系统技术的瞻远性,缺少有效的技术处理手段,缺少互联互通的关系,导致了原有的系统和设备不能够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且使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不能有机生产,在逻辑和功能方面均有不足之处。那么,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就必须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几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有效地应用到煤矿生产中去。

1 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

1.1 物联网、大数据技术

美国工科学院第一次列举出“物联网”的技术核心,无线识别频率这一特性正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所在,可实现清晰的通信协议,更完美的信息联通。发达国家指出互联网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资助了一些物联网核心技术的企业,相较于落后国家,发达国家较为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早已看到这种新兴产业的优势,正在对物联网,实现战略协调,投入政策和资金来支持物联网事业及互联网的发展,开始了长远的研究和建设。

大数据的概念是抽象的,一般是由它的功能推出,代表定义“3V”,它有“大容量,多样性,快”的数据库特性。数据中心网络标识具有“低价值密度”的大型数据库的重要特征。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引发的挑战,皆为大数据所影响。因此,基于数据收集和集成方法的ETL、数据抽取、变换和加载已经提出了基于Hadoop的数据存储方法。

1.2 云计算技术

现今,新兴的云计算技术是非常流行的,其具备按排需求、规模庞大、虚构能力强、模拟能力高、真实性强、发展空间广阔等特征。在这些技术中,云计算的商用能量也是不可比拟的,因此得到广泛性运用,软硬件架构体系也由此诞生,例如百度、亚马逊、微软等公司都是系统运用的代表性企业。

2 煤矿信息化技术

2010年开始,我国对煤矿行业信息化的介入有了新的起点。现今的科技人员掌握的煤矿信息大体上一致,没有突破性进展,因此实施起来不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它所实现的无非是对各个子系统设备进行联网及远程控制,不能够完善有效的改造计划。

3 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思考

3.1 3种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3种技术的应用,可使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得到扩容,电视数字化实现共享,有效防止数据瘫痪,因此大大减少了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3种技术介入煤矿有其必要性。

3.2 应用展望

煤矿物联网改造建设后终将迎来煤炭企业质的飞越。我们可以直观地预测到,矿山物联网改造建设后,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提高了预警能力,使其由被动监测系统转换为主动监测系统,图1展现了其特有的功能,只有根据相应变化,实时抓取安全信息并掌握信息系统的煤矿工作人员情r,使其呈现主动状态,主动知道预警情况,可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即将发生的灾难。只有实现这一转变,才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4 结语

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应成为提高煤矿安全水平的必要技术核心方法。为使中国的煤炭科技腾飞,中国的信息工作者应把握机会,率先进入国际化先进行列,真正迈入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研究领域中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