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节能技术标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节能技术标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节能技术标准

篇1

摘 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是培养符合行业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通过课题的

>> 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研究与实施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如何做好职业院校动漫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探究产业调整升级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研究 高职教育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论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基于工作过程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构建 高职营销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如何实现“三对接” CAD/CAM应用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高职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基本模式 接发列车作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研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 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实践与效果 基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朱伟强.“基于课程标准”:内涵和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6(8).

[3]黄芳.高职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内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6(4).

[4]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4).

篇2

一、通信类专业与专业群

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产业链对人才需求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快速发展而快速变化,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按照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不断新增相应的新专业,这必然带来以下问题:

短期内,造成专业教学资源的稀释,导致原有专业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新增专业教学质量的低水平重复,进一步加剧了通信产业链对高技能人才的短缺。

长期内,离散的、缺乏有机联系的专业间不能形成系统化的整合,非系统规划的独立专业建设,引起专业教学资源的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师资队伍的人为隔离,极大提高办学成本。

校企合作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各自为政的专业校企合作无法在广度与深度上与行业企业对接,既无法提供满足行业快速变化要求的岗位技能人才,也限制了专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缺乏行业企业的有效支持与参与,专业的生存逻辑成为问题。为此,协调因应行业发展而设置的若干专业,形成面向岗位集群的专业群成为高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专业群指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作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专业集合。专业群以服务产业链中的企业为目标,为行业提供“宽基础,强技能”的高端技能人才,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反应在教学上,专业群具有基本相同或类似属性的实训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以通信产业为例,岗位需求集中在产业链中的移动、数据、交换、传输等关键通信岗位群及其细分的“规划”、“施工”、“运维”、“管理”、“优化”、

“维修”和“销售”岗位。针对这种情况,传统上一般设置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群是在这些传统专业的基础上,针对通信产业链岗位人才规格,以校企深度融合作为人才培养手段,以满足产业链全方位的高端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在系统整合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形成通信产业链高端技能人才的专业群培养方案,培养“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高端技能人才。

我院2004年开设通信技术专业,规划开设光纤通信技术、通信工程与监理、网络融合、通信动力系统等方向,形成以通信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各专业或方向为特色的专业群,构建“双核驱动、与岗对接”的通信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通信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有效克服了传统专业建设方式不能适应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问题。

二、以岗位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为目标,建立“双核驱动,与岗对接”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课程体系应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和适应岗位需求的快速反应,表现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产业链特定岗位或岗位群的专业方向课程,建立“强技能”的“一招鲜”课程,使学生具备迅速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也应开设产业链岗位群的通用基础课程,建立“厚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培 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通信技术专业群以岗位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为目标,建立“双核驱动,与岗对接”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如表1。

通信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与监理以通信工程为特色,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移动终端和网络优化为特色,光纤通信技术方向以传输为特色,通信动力技术方向以电源为特色,形成覆盖通信产业链交换、移动、传输、动力四大关键通信岗位群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群各专业共同的、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职业核心课程围绕通信产业链特定岗位或岗位群开设,基于行业一线设备或环境开发的职业课程,使学生具备职业人的岗位素质和专业综合技能;由于具备共同的以通信产业链为目标的准电信网基础架构实训平台,专业群不同专业之间的专业方向课程易于彼此做为专业拓展或选修课程,形成专业群专业方向课程有选择的共享、动态适应通信产业链人才需求变化的机制。覆盖通信岗位基本素质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拓展或选修课程,使学生具备通信岗位迁移能力;而针对企业现岗设备或技术的职业核心课程,使学生具备来之能战的岗位胜任能力。

篇3

五轴加工分为五面加工、五轴定位、五轴同步轮廓加工即五轴联动加工,这里讲的是五轴联动加工,其难度在于机床的轴数越多,联动对精度、效率的控制就会很难掌握。海德汉数控系统能巧妙地将其化解,更好地发挥机床的潜能,提高工件质量。

篇4

1美国玩具用纺织品燃烧性能技术法规

1.1ASTM F963《玩具安全》的燃烧性能要求

ASTM F963是一部美国玩具产品的强制性标准,由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局主持制定,最新版ASTM F96308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生效。

ASTM F963 08针对所有的固体玩具(包括纺织品组成的固体玩具,如毛绒玩偶、玩具帐篷等),其规定玩具中使用的材料不能是易燃的。关于易燃性的定义,按照美国联邦有害物质条例(FHSA)16CFR 1500.3(C)(6)(VI)的规定,玩具整体易燃性必须符合燃烧速度小于 0.1 in/s的要求。

关于玩具整体易燃性的测试方法,标准的程序包括:样品制备和实验步骤。

把制备好的样品置于无气流处,该处能在每次试验后进行通风和清洁。试验时,样品温度应保持在 20 ~ 30 ℃之间。取一根直径不小于 25.4 mm的还在燃烧的蜡烛,使火焰与试验样品的长轴方向的端部表面接触 5 s,或者一直到燃烧为止,然后移去蜡烛,用秒表测定样品的点燃后的自燃时间。计时时间不超过 60 s,然后用二氧化碳或其他类似的非破坏性灭火剂将其熄灭。测量燃烧区的尺寸,并计算出沿长轴方向的燃烧速度。

1.2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法规第 16 部分

(CPSC 16CFR 1610):纺织品的易燃性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织物和其他用于服装织物的易燃性测试方法,并建立了 3 个易燃性等级以及各等级的相应指标。明确指出具有何种燃烧特性的织物不宜于服装制品(包括玩具制品),并拒绝使用。

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法规为美国强制性的技术标准。

1.3ASTM F963与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法规第 16 部

分(CPSC 16CFR)

CPSC 16CFR是美国政府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制订的联邦消费品安全法规第 16 部分,对玩具制造商是具有强制性执行效用,如果制造商的玩具产品不符合CPSC 16CFR的规定,将受到有关产品召回、伤害赔偿、司法追究等处罚,少则受到一定经济损失,重则倾家荡产。

而ASTM F963则是由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局根据美国联邦法规主持制定的一部美国玩具产品标准。该标准专门针对 14 周岁以下各年龄组儿童使用的玩具,规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该标准涉及公众可能不易认识到的,玩具在正常使用或合理可预见的滥用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风险。

事实上,ASTM F963充分包含了CPSC 16CFR的有关技术要求,制造商若能确保产品符合ASTM F963要求的话,也就基本满足CPSC 16CFR的有关技术要求。

2加拿大玩具用纺织品燃烧性能技术法规

2.1加拿大《危险产品法规》

加拿大的《危险产品法规》规定:任何易燃、有毒等对公众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的产品都属于危险性产品,纺织品也属于其中。该法规要求普通纺织纤维产品如果按照ASTM D 1230进行检测,若是表面平坦织物,其火焰扩展时间应该大于 3.5 s;若是表面起绒织物,其火焰扩展时间应该大于 4 s。

2.2加拿大《危险产品(玩具)条例》

加拿大的《危险产品(玩具)条例》对用纺织纤维材料制作的毛绒玩具的阻燃性能要求及其测试方法都作了具体规定。按照该法规要求,纺织品燃烧性能按照 45˚ 倾斜法对样本进行测试,其火焰蔓延的时间应该大于 7 s。每次需要测试 5 个试样,如果有 1 个不合格,再测另 5 个试样,若 10 个试样中有 2 个不合格,说明该产品没有达到该法规的要求。

3欧盟玩具用纺织品燃烧性能技术法规

欧盟2009/48/EEC指令对玩具的燃烧性能做出了明确规定,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已核准现行有效的欧洲玩具安全标准EN712:2006+A1:2007。作为协调标准,EN 712《玩具的安全性-第2部分:易燃性》对玩具燃烧性能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分为多种,如对毛绒面材料规定了测试方法,大部分材料未规定测试方法;(2)成品:穿戴在头上的玩具(如:假发、披巾……)、玩具化妆服饰与预计儿童在玩耍时穿戴的衣服、预计儿童可进入的玩具(如:帐篷)、有毛绒或纺织材料面料的软体填充玩具(如:动物与娃娃等)。

它为判断玩具产品能否符合该指令的要求提供了“快速通道”,即满足EN 712要求的产品,就认为符合指令中的玩具燃烧性能的要求。

3.1毛绒材料的表面闪火测试方法

将毛绒面料垂直放置,燃烧头垂直于毛绒面料,燃烧头末端部距离毛绒表面 10 mm,点燃火焰后使火焰焰高为50 mm的燃烧头沿着毛绒面料水平运动。观察火焰接触毛绒面料后是否有表面闪火的现象产生。如无表面闪火则满足EN71 2对毛绒材料的要求。

3.2头饰玩具的燃烧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

头饰玩具分成两类,其燃烧性能要求分别为:

对用毛发、毛绒或类似材料(如自由悬挂的丝带,纸或布条)制成的,其从玩具表面伸出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 50 mm的胡须、鬓、假发等头饰玩具,调整玩具的方向使得其最大的尺寸垂直放置,或者尽可能的垂直,然后测量毛发,绒制品或者类似物质的长度。燃烧时间为 2 s,燃烧部位为试样相对底部或者最低的位置,使得火焰深入测试样约 10 mm,在火源撤离后,其持续燃烧时间不得超过 2 s。如果燃烧持续发生的话,则毛发、毛绒或其他附属物的被烧掉的最大长度须满足表 2 所示条件。

对用毛发、毛绒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其从玩具表面伸出的长度小于 50 mm的胡须、鬓、假发等头饰玩具,将玩具样品垂直放置,在燃烧头距离玩具表面最小水平距离约 5 mm处施加火焰并保持接触5 s,火焰接触点与玩具下边缘相距至少 20 mm。在火源撤离后,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能超过 2 s,并且其燃烧区域的上边缘和燃烧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 70 mm。

3.3戴在头上的玩具飘垂物、帽兜、头巾等,玩具化

妆服饰与预计儿童在玩耍时穿戴的衣服和预计儿童可进入的玩具(如:帐篷)的燃烧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

3.3.1玩具样品的预处理要求和方法

3.3.2取样

将玩具上的每种材料上截取至少 610 mm × 100 mm作为测试样品,每个测试样品由单一材料构成。

将试样放在图 1 所示的试样夹上,轻拉防止有折皱、波动或者弯曲。

将标记用的棉线通过试样连接在A、B处的固定点,棉线和样品的表面距离不超过 2 mm,并通过某种装置来显示棉线何时被烧断,将试样放置成与水平面成 45°± 1°角。

火源垂直放置,使得试样的边缘与火源的距离为(30 ± 2) mm。

3.3.3试验方法和步骤

火焰接触时间为 10 s,一旦燃烧发生,从第 1 根棉线烧断开始计时,第 2 根棉线烧断时停止计时。

如果施加点火后,试样不能点燃并且如果第 1 根棉线没有烧断,则燃烧速度记为 0。

如果有燃烧发生,并且第 1 根棉线被烧断,但是在第 2 根棉线烧断前,火焰已熄灭,则该试样被认为自熄。

如果第 2 根棉线也被烧断,则测定时间并以mm/s的单位计算火焰蔓延速度。

3.3.4燃烧性能考核要求

对戴在头上的玩具飘垂物、帽兜、头巾等,火焰蔓延速度不得超过 10 mm/s,或在第 2 根标记棉线烧断前自熄。

对玩具化妆服饰与预计儿童玩耍时穿戴的衣服,其火焰蔓延速度不能超过 30 mm/s,或在第 2 根标记棉线烧断前自熄。如果火焰蔓延速度在 10 ~ 30 mm/s之间,则玩具和包装上都必须有永久性标识:“WARNING! KEEP AWAY FROM FIRE”。

对预计儿童可进入的玩具,如帐篷等,其火焰蔓延速度不能超过 30 mm/s,或在第 2 根标记棉线烧断前自熄。其火焰蔓延速度若超过 20 mm/s,则不能有燃烧碎片或熔滴滴落。如果燃烧速度在 10 ~ 30 mm/s之间,则玩具和包装上都必须有永久性标识:“WARNING! KEEP AWAY FROM FIRE”。

3.4含毛绒或纺织品面料的软体填充玩具(动物或者

洋娃娃等)的燃烧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

测试火焰高度(20 ± 2)mm,火源方向与水平面成 45°。

将玩具竖直固定,头部固定在最高的位置或者其他姿态,以使火焰在竖直的最大无障碍面蔓延。在燃烧头距离玩具约 5 mm处施加火焰并保持接触 3 s,火焰接触点与玩具下边缘相距 20 ~ 50 mm。移开火源后,开始测量玩具表面蔓延火焰上部最早到达玩具顶部表面高度所需要的时间。若有燃烧发生并且火焰在到达玩具最顶端前熄灭,则该试样被认为自熄,其火焰蔓延速度不能超过 30 mm/s。

若火焰接触点与玩具最顶端的距离超过 500 mm,当火焰顶端到达玩具距离火焰接触点 500 mm的位置时,停止计时。根据 500 mm距离的燃烧时间计算火焰蔓延速度,其速度不能超过 30 mm/s。

篇5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建设、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按照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在维持正常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前提下,采取节能措施,应用可再生能源,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能耗监测统计,提高用能效率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用能系统,是指民用建筑在建设、改造、使用过程中的用能或耗能产品、设备及设施等。

第四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包括新建工程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禁止现场混凝土搅拌、建筑工厂化生产、节能建筑能效标识、绿色建筑评价、建筑能耗与节能信息统计。市建筑节能工作办公室负责本市建筑节能的具体实施。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机关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市墙改办、市散装水泥办负责墙体材料改革和散装水泥发展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经信、国土资源、规划、环保、交通运输、卫生、教育、商务、水利、科技、气象、旅游、质量技术监督、税务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的相关工作。

各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的宣传、教育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民用建筑节能的质量和效果。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宣传和舆论监督。

公民应当增强节能意识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技术常识的学习,在建筑使用、商品房交易中维护建筑节能权益。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按照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编制本区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在民用建筑工程的投资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监管、竣工验收和使用维修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必须落实建筑节能措施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

对国家、省尚未制定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检测、产品等技术标准的建筑活动领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当根据规定,结合本市建筑节能发展实际,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地制宜、技术先进、工法成熟和安全可靠原则,组织编制本市建筑节能技术导则或指南。

第八条市发改部门在审批、核准、备案民用建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时,应对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并出具节能评估审查批复文件,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其资金投入计划要考虑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投资。

第九条市规划部门在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规划方案时,对建筑布局、建筑体形、直接通风采光、日照防晒等应满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要求。

第十条民用建筑的设计招投标、设计方案会审、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施工图文件审查备案,必须同时进行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对节能信息公示内容核实。

第十一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按节能建筑构造、结构、水、电、暖通、燃气、动力、绿化等专业设计深度要求编制,详细表达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幕墙、采暖制冷、通风、照明、遮阳、小区屋顶绿化、用能系统等产品选用、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和构造层次、施工程序、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室外、屋顶金属构件、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公共建筑和30000㎡以上的居住建筑,应采取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以太阳能、地源热泵应用为主要方式。中心城区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及新建项目,在12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及宾馆、酒店、医院等有稳定热水需要的公共建筑,鼓励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第十三条市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鼓励和支持建设单位申报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推广节能型建筑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绿色建筑。

第十四条鼓励教育科研机构、相关行业学(协)会、社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检测评估,转移政府职能,扩大专家参与咨询决策。推动建筑节能科技普及,支持建筑节能公共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平台建设。

第三章建筑工程的节能管理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应积极采用最新颁布的现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采用绿色建筑结构、材料产品、用能系统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不得降低节能标准,不得采购不合格的节能产品,不得未经原审查备案机关批准自行更改节能设计和设计选用的材料、构件(门窗)、设备。

第十六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本办法规定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节能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原有标准。变更节能设计的,须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及备案机关审查复核后,方可签署、盖章发出。

第十七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建筑节能的内容进行审查并出具民用建筑节能审查报告书。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发现设计文件不符合有关民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应要求设计单位限期改正;未经改正,不得发出施工图审查报告,同时应记录并报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第十八条未经审查备案或者经审查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以及本办法规定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使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不得偷工减料、擅自变更。施工中采用的建筑节能材料、构件、用能设备、设施必须经过建筑节能专项检测检验合格。

材料、构件、设备供应商应对产品质量负责,鼓励采用国家及省推广应用产品目录的节能产品,限制使用、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节能产品采购和使用应有完善的质量合格证明、产品技术标准、检测标准、施工及验收标准。

第二十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内容实施监理;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要求的,应当指令其限期改正;限期内不改正的,应记录并报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对建筑工程的建筑节能施工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应有民用建筑节能监督意见。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在组织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应通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部门到场监督验收建筑节能实施情况;出具节能验收意见。节能验收不合格或无节能验收意见的,不得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第二十三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施工现场、销售地点、销售合同、质量保证书、新建住宅使用说明书中公示节能信息,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同时注明建筑工程的围护结构、门窗、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状况以及相应保护要求。

第二十四条鼓励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取得节能建筑能效标识。

第二十五条业主或者使用单位(人)在装修装饰和日常维护中,不得损坏已做建筑节能措施的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标准修复或更换。

第二十六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当根据国家和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建筑节能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以及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及时对进入本行政区域的产品项目进行备案公示。

第二十七条采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工程,可享受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补助。

第四章既有建筑工程的节能改造与用能管理

第二十八条未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既有建筑工程,在改建、扩建时涉及建筑工程围护结构和主要用能耗能设备设施的,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技术标准采取建筑节能措施。

第二十九条鼓励和支持既有建筑工程的节能技术改造。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应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从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中有计划安排资金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示范工程。

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改造,投资人可以按协议分享建筑工程节能改造所获得的收益。

完成了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的既有建筑工程,业主或物业管理公司可申请节能建筑能效标识认定。

第三十条由财政负担能耗支出的3000㎡以上国家机关建筑,以及面积超过20000㎡的公共建筑的主要建筑用能系统,每年定期进行能效检测;检测报告应在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备案。

鼓励其他建筑的主要建筑用能系统定期进行能效检测。

第三十一条从事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第三十二条从事建筑节能及其相应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按规定进行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面积超过3000㎡的国家机关建筑、20000㎡的公共建筑的业主或者使用者,应当建立建筑用能档案或台帐,并向建筑节能主管部门提供建筑能耗资料。建筑能耗资料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按月统计并书面报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民用建筑能耗情况逐步实行统计公布制度。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中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有关单位或个人限期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建筑节能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反建筑节能有关规定的行为,可以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反映或举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接到反映或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反馈结果。

篇6

工民建;节能;施工

工民建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工民建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综合经济发展实力。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工民建施工的资源使用受到严重的威胁。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多种浪费,这些资源的浪费严重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隐患。因此,加强工民建施工经济的节能发展建设,有效的节约工民建施工技术标准,依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逐步完善工民建设施工发展的技术要求。

1工民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面对我国综合经济的崛起需要建立强大的资源后盾。因资源的过去开发,资源的浪费,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匮乏问题。加强我国综合工民建的节能发展建设是有效改善我国资源使用匮乏的方法之一[1]。在建筑行业中,施工节能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建筑成本,提高材料的使用利用效率,加强建筑综合质量发展水平。利用建筑工程发展标准,对我国的工程经济发展总值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建筑工程施工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分析我国工民建施工的节能技术方法。依照环保、低碳、绿色、健康、无污染等多项居住的目标,对工民建施工的节能发展进行保障,确保我国工民建施工技术发展的合理性。

2工民建技术节能的对策方案

2.1工民建技术中采暖保护节能建设

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温度跨度较大,冬季极其寒冷,北方地区的建筑为了提高采暖效果需要增加采暖保温层。我国目前的采暖资源主要采用增加保温苯板为主,这种方式需要耗费较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可以用于多种建筑墙体的保温,安装方便但不具有良好的环保型[2]。符合北方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资源,通过太阳能光照版进行天阳能资源的采集,这种自然能源的采集没有污染,使用时间长,可循环利用,应用到采暖保护节能建设中是较为典型的例证。

2.2工民建中顶楼隔热节能技术的建设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具有较长时间的太阳光照射,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会降低。为了有效的改善建筑楼顶的隔热效果,提高建筑楼顶的使用质量水平,需要采用有效的技术隔热板完成隔热效果。目前,工民建中常用的节能隔热板以空气层隔热为主,通过降低空气传到热的效果,对空气层的隔热效率进行提高。这种隔热板可以应用到楼顶、墙体甚至窗户上,利用有效的空气隔热保温实现墙体与外界空气的有效隔绝。保证建筑物的温度,避免在夏季受太阳辐射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损伤。空气层的隔热使用效果较为明显,依照工民建技术的节能标准完成隔热板的设计,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2.3工民建建筑的节能维护技术

工民建建筑施工中,建筑墙体的施工时建筑整体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对建筑墙体的有效结构建设,确定墙体维护的标准。工民建施工中可以选用的建筑材料较为丰富,在建筑施工前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需要选择具有节能效果的墙体保温材料,利用建筑墙体的有效保温,改善建筑墙体受外界冷热、雨雪的侵袭,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墙体的使用年限,提高建筑材料的节能保护,加强建筑墙体的质量维护[3]。利用建筑节能材料可以有效的改善建筑外墙的辐射水平,尽可能的维护建筑墙体内外的温度,加强建筑结构的节能,减少实体砖的使用水平,采用有效的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改善墙体实际的施工质量。

3工民建施工节能发展的趋势

我国建筑经济发展迅速,建筑材料的节能施工保护技术是极其重要的。为了有效合理的完成建筑施工的节能保护建设,需要对建筑工程中的各项材料进行改良,建立符合工民建施工技术节能的而设计规范标准,逐步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标准,加强我国工民建技术节能设计的研究,利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提出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标准和新规则,完善建立节能施工技术设计标准,建立完善的设计理念,借鉴专业的建筑节能设计发展标准,结合实际的施工标准,完成对我国建筑节能的有效发展。另外,我国的工民建施工技术的节能发展需要有强大的技术资源支持、资金支持、政府扶持,需要有优秀的技术人才共同研究分析工民建施工技术节能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按照符合我国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标准的技术要求,逐步完善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标准,对我国的建筑节能施工重点和施工要点进行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建筑节能施工的基础性技术要求,运用现代科技节能新技术发展理念,完善建筑节能的发展内容。依照工民建施工中的技术标准、环保要求、经济效益、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完善提高,确保我国工民建施工技术的有效性,保证我国工民建节能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节能的技术在我国的各行业建筑中都有所体现,为了实现建筑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对我国的建筑节能资源进行发展和建设,制定合理的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标准,逐步降低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成本。依照现有的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发展需求,对我国的建筑节能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我国未来发展推广的高度,充分认识工民建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意义,从而有效的缓解我国工民建施工资源的短缺问题,提高我国工民建施工技术的环保水平,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建设标准性意义的。

作者:刘禹泽 单位:黑龙江省合江林业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能耗量也逐渐增加。面对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建筑节能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中国是一个能源较为紧缺的国家,中国石油能源储备只够开采10年。2004年全国范围的电荒、煤荒集中爆发,半年之内卯个省,国家电网拉闸限电80多万次,2004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煤炭的消耗量占全世界总量的40%。到2020年,中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将达到55%以上。能源的紧张己成为中国的经济命脉所在,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叉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我国有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不多的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30%。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黏土砖,毁掉良田12万亩。物耗水平相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士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一、节能建筑是国际潮流

能源危机是全世界的问题,1973年全世界能源危机后,国际上发达国家就开始高度重视节能,特别是欧洲,在这方面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在节能方面,欧洲和美国走的不是同一条道路,欧洲是认认真真地做节能研究,也有很多成功的实例:而美国还处在一个玩理念的阶段,因为他们自认为不需要节能:美国人口占全世界的5%,能耗占全世界的20%,废气排放量占全世界50%。所以,美国人不可能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要维持强大的军备力量,正是为了维持其对全世界资源的控制权。而目前中国的道路更接近美国,住宅不考虑节能,汽车不考虑节能,但中国不可能强行掠夺其他国家的能源,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走欧洲发展的道路。欧洲有零能耗、零排放的住宅,有太阳能自给自足,能够续热和续电,夏天储备的能耗可以到冬天用,基本上不耗费能源。这当然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建筑节能具体目标:到2010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实现节能5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逐步展开,大城市完成应改造面积的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特大城市新建建筑实现节能65%的目标,绝大部分既有建筑完成节能改造,这一政策法规的实施,预示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节能建材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近年来,在科技部等支持下,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对绿色节能建材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节能建材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建立了科学的绿色节能建材评估体系,形成了绿色节能建材定量化。

二、提高建筑节能的途径

(一)大力发展节能材料

1、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不到位,观念的转变滞后,造成目前推广的被动。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建设部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利用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加大墙改和节能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新闻报道,强化宣传力度。利用广告宣传牌和宣传画廊、拍摄墙改和节能专题录像片、开办墙改和节能之声专题广播和墙改专栏电视节目、举办墙改和节能成果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采用新型墙材建造节能建筑。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全民墙改选择节能型住宅和建材的意识,认识到墙改和建筑节能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通过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使全社会逐步关心墙改和节能建材,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进行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好建筑的基石就是建材以及墙材的快速发展。加快技术开发。重点组织开发高性能节能保温新型材料,以及大量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新型材料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还要通过对节能建筑材料的发展,结合建设发展的实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节能材料的技术进步。

3、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措施。要健全法规,四部委要加快研究制定推进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法律法规,推进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各地建设部门、材料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实施细则,用足用好现有的政策,落实完善国家鼓励新型材料发展的税收政策。

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建设部和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新成立的全国材料标委会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屋面、节能玻璃及其他节能建筑材料的标准体系,要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产业产品不断升级、规范产品技术的市场准入、规范节能建材产品的市场、淘汰落后、结构调整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管理,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

篇8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式下,建筑行业在在高速的发展。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基础设备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节能方面,目前随着建筑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建筑都安装太阳能等节能环保设备,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有限空间,将大自然中的资源利用起来。绿色建筑理念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建筑节能管理措施和建筑节能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建筑节能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管理是现代绿色建筑理论推行提出的新要求,人类社会资源越来越稀缺,建筑物又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物体,建筑用地和人们居住都需要节能,只有节能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筑节能管理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同时,还要在实践工作中认真履行节能管理责任。建筑节能管理是我国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对建筑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实现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更好更快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其次,推进建筑节能技术是发展节能型住房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相关要求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建设节能建筑必须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

二、建筑节能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建立相关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建筑节能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房屋需求以及城市化发展使得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快速发展,在这种形式下,我国建筑节能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尤其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的统一管理。针对这种现状和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因此,建立相关的建筑节能法规构建有效的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效认证以及建筑节能性能测评与识别体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建筑节能体系,形成监督与管理人员的行为,从而形成有效的社会的监督体系。

(二)制定统一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制定统一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是根据“四节一保”的要求,对现行的地方建筑设计标准、图纸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等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研究,完善技术检测标准,建立相应的工程市场定额标准和技术施工标准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实施地方物业管理标准,从而能确保建筑节能工作在各个环节的监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创新技术是实施建筑节能的关键,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促进科技成果的不断更新和大范围内的推广,将科技应用的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实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三)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对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视,强化组织领导,通过领导的监督与管理,增强管理人员的意识,双管齐下。首先,单位要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并且聘请专人重点抓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逐渐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小组,实施工作细则,加强工作人员监督,同时,实施人员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让工作人员在严格的制度和保障体系中,积极主动投身到建筑节能管控工作中。其次,单位要加强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节能技术的应用水平,技术人员通过培训掌握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技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最新的节能工艺和技术。因此,单位要加强施工、监理以及设计人员的培训,让工作熟练掌握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常识、标准规范和经核准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加大节能建筑的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和推进节能建筑理念,召开建筑节能现场宣讲会,实现全社会监督、管理建筑节能。

三、建筑节能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在我国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并且这些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应用,且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

(一)能源利用技术

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是指对自然界中能源的利用,目前很多建筑物都安装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技术设备能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太阳能,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减少人们生活中电能的直接消耗。同时,还有地热能、电能等,能有效地解决建筑物内热水、取暖以及空调和照明等各方面的问题,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聚热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等。这些技术水平都已经基本成熟,并且在建筑物中得到很好地利用,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二)环境与保护技术

环境与保护技术是为了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为人们创建一个良好而舒适的居住条件。这种技术主要是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护环境,避免对建筑物周围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破坏,而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好的居住场地。其主要技术有:①建筑物立体绿化技术,如现代比较常见的屋面或者墙面的绿化保护;②绿色建材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目前我国有很多绿色环保材料,如微孔发泡等方面的技术,这些高生产效率和高质量的工艺,为建筑物施工提供多方面的支持。③节水综合技术,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无污水再利用等;④模拟建筑周边的风环境和日照过滤,进行高效的自然通风和科学的采光设计。

(三)建筑围墙结构节能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物在夏天室内温度会降低,冬天室内温度能保持恒温,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环境。这种技术能减少供暖和制冷等设备的使用,利用合适舒适的室温能源符合,控制建筑物室内温度,功效与变频空调差不多。建筑围墙结构节能技术主要有高效外墙外保温技术,这种节能建筑技术不仅能扩大建筑空间,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外墙节能技术,采用中空低辐射玻璃的平开塑钢窗来保温。此外,还可以根据房屋朝向以及光照等方面的条件,采用高效的内、外遮阳技术;采用倒置式保温种植屋面结合的屋面保温体系,即在屋面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不仅能起到一种美观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很好的屋面保温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提高建筑节能管理水平和质量,首先要加强节能管理工作人员建设,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为开展节能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和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提高节能管理制度和策略的执行力度。再者,还要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水平,加强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研究新技术和新科技,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如建筑围墙结构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技术以及环境与保护技术等,但是,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员还应该不断钻研,为建筑节能管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真正实现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任晓芳,张云.节能建筑浅论[J].科技风,2010(24)

[2]廖朝晖.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民营科技,2011(05)

篇9

某火力发电企业安装了2台600MW机组,安装高压电机68台,低压电动机共642台,低压电机大部分属于应淘汰的Y系列电动机,Y系列电动机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统一设计的产品。其导磁材料使用热轧硅钢片,能耗高、效率低、环保性差,属于高耗能设备;尚有多台设备存在变速改造及优化运行参数后的节电空间。按照能源审计技术标准GB/T 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规定,开展了一系列的用电设备节能工作。

电机是风机、泵、压缩机、机床、传输带等各种设备的驱动装置,是用电量最大的耗电机械。通过推广高效电机、淘汰在用低效电机、对低效电机进行高效再制造,以及对电机系统根据其负载特性和运行工况进行匹配节能改造,可从整体上提升电机系统效率5-8个百分点。

1 企业开展的节能技术改造工作

1.1 变频器调速及双速技术改造

1.1.1 凝结水泵电动机变频器技术改造

该企业两台机组各配装两台凝结水泵,配套电额定功率2500 KW,额定电压6KV。凝结水泵采用100%容量、一用一备的配备模式。为了减少管路损失,提高泵的运行效率,对凝结水泵进行了变频改造。采用了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ARSVERT-A系列高压变频器、一拖二手动旁路柜、高压变频空-水冷却系统等设备。按照全年运行7000h,平均机组负荷率82%,年发电总量33.6亿kWh计算:单台机组凝结水泵变频改造后每年可直接节约电量597.5万度,平均节电率水平42.83%,折合149.37万元。

两台机凝结水泵电动机变频改造项目先后分别于2007年10月6日和2008年1月10日投入正式运行。目前,整体运行情况良好,节能降耗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3、4号机组凝结泵变频改造”项目获且得2008年度分公司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三等奖。

1.1.2 一次风机电动机变频器技术改造

在凝泵变频改造之后,2009年8月完成先后在机组运行期间完成了两台炉4台一次风机电动机变频器技术改造。

表1是市级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在2011年在该企业进行的“凝结泵和一次风机加装高压变频装置项目”审核结果:

1.1.3 取水泵、生产冲洗水泵电动机变频改造

取水泵变频器技术改造项目于2011年3月全部完成,运行电流下降到240~250A之间,日节电约2466度;若取水泵全年保持变频运行,按单台取水泵运行4个月、双台取水泵运行8个月计算,年节电1479600度,年节约电费约56.22万元。

生产冲洗水泵变频器技术改造项目于2010年9月全部完成,单台水泵变频运行电流下降约40A,2台下降80A,年节电39.2万度,节约电费15.09万元;

合计年节约电187.16万度,节约电费71.31万元。

1.1.4 两台机组循环泵电动机进行双速技术改造

在2010年10月和2011年4月,先后完成了两台循环水泵电机的双速改造。改造后的电动机分别为高速运行状态下电动机容量为3150KW,转速172 r/min,星形接线方式;低速状态下电动机容量为2200KW,转速330 r/min,三角形接线方式。当循环水水温低于15℃时,即可将循环水泵电动机转入低速运行;当循环水水温高于15℃时,再将循环水泵电动机改为低速运行。循环水泵电动机高、低速运行方式的转变是在电动机停电后通过改变电动机的接线盒内的接线抽头来实现的。

循环水泵电动机改造后日耗电率由0.58下降到0.44,日节电约1.7万度,运行不到2个月就可收回改造成本。按每年运行5个月计算,两台机组每年节电510万度,节约电费约204万元。

1.2 电动机进行高效节能改造

与普通标准电机相比,使用高效节能电机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能耗平均下降10%左右,效率可提高4%左右。

按照电机能效新标准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三批),将Y2、Y3系列等低压低效三相异步电动机及低效风机、泵、压缩机等通用设备纳入淘汰目录的要求,对该企业所有Y系列高耗能的低压电机进行了排查并汇总;改造电机的总容量约16071KW。

高效电机改造后全厂每年节电估算:16071×0.7×0.05×0.5×8760=266.937万度;

节约标煤:266.937×3.35=894.23吨。

1.3 磨煤机电机进行永磁电机技术改造

该企业每台机组配备了6台高压磨煤机电动机,电机厂家为北京电力设备总厂,设备型号为YMSQ630―6,额定功率为800 KW。

高效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是采用新型转子(采用内嵌稀土永磁材料的实心结构)结构实现异步起动同步运行的永磁电动机,具备高效率、高功率因数、高效运行范围宽、电流低、温升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该类型电动机是实现用电系统源头节能的有效途径,可用来进行磨煤机电机的节能改造,综合节电率7%~15%。

1.4 优化电除尘器运行参数

为满足环保对电除尘器除尘效果的要求,各个电厂均提高了电除尘器的运行电流(接近于额定电流2000毫安),电除尘器的耗电率随之大为增加;两台炉电除尘器改造后的日耗电量约9万度左右。

通过调研,分析电除尘效率试验报告,进行优化调整除尘器电源装置参数的试验,在电除尘出口粉尘含量小于40毫克和烟囱出口粉尘含量小于16毫克的前提下通过二次电流及充电比的调整,我公司电除尘器的日耗电率已达到了0.2―0.22%;两台炉的电除尘系统日耗电率约4.5万度左右。每年节电约1620万度,节约电费648万元。

2 结语

2.1 该火电企业对照相关节能技术标准,积极调研电气设备节能技术,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取得了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

2.2 该火电企业历年来通过在电气设备上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明显地降低了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大大减少了环保排放量;

2.3 这些改造项目的成功案列对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及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建筑节能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战略问题。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基本内涵

2.1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节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建筑节能要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流动情况。与广义建筑节能相对应的建筑节能技术即是绿色建筑。狭义的建筑节能通常对构部件的组合、加工、建造及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关注较多,尤其是建筑运转过程中的能耗,是狭义建筑节能研究的重点。与狭义建筑节能相对应的建筑节能技术是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是,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h等。

2.2建筑节能技术与建筑节能技术政策

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以建筑节能科学为基础,同时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技术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规定的有着技术发展的行动准则。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属于技术政策范畴。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是以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利用建筑节能技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为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居环境和健康等服务而采取的集中性和协调性的措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主要研究政府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政策以及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服务建筑节能的政策两个方面,重点是促进建筑节能技术新产品、工艺和服务的政策。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选建筑节能,其总体思路是由北而南,由输入型节能为主向输入型与输出型节能并重转变。从内容上看,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历史演变可分两大部分:节能技术行业标准的演变和其他技术政策的演变。

3 中外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比较分析

3.1中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成就

3.1.1制定了促进建筑节能的技术政策。对全国的建筑分为严寒、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等三个大的气候区域,按照“分类指导,分区启动”的思路,初步建立起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法规的制定进入了加速历程。

3.1.2组织建筑节能技术攻关,建设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外墙外保温技术、节能门窗的科研开发与技术攻关,并在节能示范工程中进行了试点应用。目前在新建节能建筑中广泛采用了外墙外保温技术和节能门窗。从1990年代初开始组织进行供热计量控制系统和热计量装置的科研开发和试点示范工程实践,并在天津、沈阳、长春等城市实施城市供热收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3.1.3加强国际合作,引人国外建筑节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先前主要集中在热计量、能耗预测、能力。标志性项目主要是中加项目和中荷项目,以及德国赠款的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荷可持续建筑示范项目和法国开发署赠款的中国住宅领域提高能效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目前高层面合作,与国家实施的国家战略相适合的有UNDP项目和WB项目。

3.2国外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特点

3.2.1外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比较分析。由于各国能源的消费状况和水平不同,各国制定的节能技术政策的出发点也各不相同。

美欧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美国的民生耗能率高达消耗量的1/3,绝大部分是消费在建筑物上。可是,美国长期以来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和设备系统设计,根本不考虑节能问题,致使建筑物在使用中造成很大浪费。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美国非常重视建筑物的节能,其节能政策是:从国家的立场出发,限制全民能源消费量,对各类建筑物提出强制性的耗能标准,以取得节能效果。俄罗斯、德国、丹麦、波兰等国制定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促进了建筑节能的快速发展。

日本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日本的民生耗能量仅占总耗能量的1/5,居住环境条件低于欧美国家。它所制定的节能政策是:运用金融优惠制度,鼓励建筑采用节能措施,以较少的能量消耗获取舒适的居住环境条件。已实行的金融优惠制度有住宅采用隔热构造的补贴贷款制度,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型供水设备和供暖设备等的补贴贷款制度,及办公楼、饭店等建筑采用热泵设备的长期低息融资制度等。19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上能力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笔者认为,日本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对我国制定节能政策最有参考意义。

3.2.2国外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共同特点。尽管各国制定节能政策的出发点不同,但采取的节能政策措施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日本是能源管理体制较完善的国家,从上而下、一环扣一环地建立了一套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尤为值得我们参考的是美国的建筑节能研究工作,以国家标准局(NBS)研究所为主,组织美国原子能研究所、宇航研究所等科学研究实力雄厚的单位,根据国家能源形势需要,将其设施、人员及基础研究资料迅速转向建筑节能研究,在不花费投资、设备、人员的条件下,迅速实现“技术转换”(TechnologyTransfer),取得适应当前需要的科研成果。二是注重建筑节能立法。许多国家既制定了节能法,又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法规、标准等法律文件,因而节能效果良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制定建筑节能立法要求建筑业主能自主地搞节能,政府规定以“热损失系数”作为判断建筑物节能性的标准。根据这个判断原则,制定了有关能源使用合理化的建筑业主判断标准。三是采取经济手段支持建筑节能。在这方面美国做得比较突出。美国在1978年颁布的“能源政策法”中,详尽地规定了建筑节能的经济支持问题。许多国家还设置了专门的金融机构。除经济支援外,一些国家还采取经济惩罚的办法。如德国“关于新建筑物节能法”于1976年7月生效后,要求新建筑物必须做隔热保温,违反此法律者罚款5万马克。四是以保温隔热为主开展节能工作。欧美各国一致认为,在实行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中,保温隔热是最主要的节能措施。所以,有些国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建筑物

节能的隔热令”,对各类建筑物作出保温隔热规定。五是加强节能与开发并重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主要是建筑节能综合研究,建立“节能型”建筑体系;注重太阳能、地热等建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建设节能试点工程和样板建筑,如美国政府为取得制定节能政策的定量数据资料,由政府出面组织办公楼建筑和住宅建筑的节能型样板工程,通过试点,检验效果,以取得经验。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主要特征,除了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C02排放以及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等方面具有与世界各国节能政策相同的特征外,还有着自己独有的特征:通过制定和实施建筑节能政策,促进建筑质量与性能的提高、改善室内居住热环境的质量与舒适性,促进建筑技术发展与建筑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节能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3.4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面临的挑战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通过政策的强制与引导,普遍推广使用了建筑节能技术。1990年代,我国着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但这一工作基本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耗能约3.58亿T(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45%,按此标准预测,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10.89亿T,超过2000年的3倍。目前推进建筑节能主要面临技术与政策两个方面的挑战。

3.4.1建筑节能技术含量低。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与应用慢。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材料的开发利用率低,有的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且呈不平衡发展状态,南方慢于北方。因此,99%的现有建筑和95%以上的新建建筑是高能耗建筑。从整体上说,我国现有建筑能耗水平与传统建筑相比变化不大,有的甚至还不如传统建筑。如我国南方地区外墙原来普遍采用“24砖墙”,现在不少建筑改用“19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二是建筑物使用寿命过短。建国以来的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足30a,远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三是资源和能源浪费大。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总能耗是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4倍,外墙为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特别是“毛坯房”大行其道,二次装修造成大量浪费。

3.4.2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弱。一是开发商缺乏建造节能建筑的政策激励。要达到国家节能建筑强制性标准,每平方米至少要增加40元以上的建设成本,由于执行无奖励、违规成本低,开发商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自然不会主动执行节能建筑技术标准。二是建筑节能技术法规体系尚未完善。在《节能法》颁布后亟待建立新的节能技术法规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技术规范、标准与规定等。三是政策执行透乏力。如建设部2002年出台了《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试图推进逐步取消毛坯房、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全装修成品房的进程,但由于贯彻实施力度不足,缺乏强制力,成效不甚明显。四是供热收费制度改革滞后。我国明确了实行分户计量收费的改革方向,由于供热企业无力承担供热计量设施的安装和改造大量的初始投资费用,供热收费制度改革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

4 中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发展对策

4.1制定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重点

4.1.1制定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制定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要明确建筑节能强制技术标准、政策内容与执行程序、最优化调控。就是要确定若干建筑节能参数实施技术定量控制,参数的选择要具有可量化性和可比性,如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性质的建筑及当地建筑节能的开展情况,设定不同的建筑能耗节约率或节能建筑的面积比例等;要利用法律规范、行政命令等手段从程序上实现最优化调控,选择总能耗最低或总成本最低等1~2个最重要的指标控制建筑能耗。其次,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要明确具体的调控手段。包括完善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行政强制与激励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4.1.2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简析。节能工作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性工作,它直接渗透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决定建筑正常使用所需能量大小的先天因素是建筑设计、材料设备选择和施工质量。建筑物的使用和管理则属于影响建筑能耗大小的后天因素。各个环节中又涉及设计师、投资商、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物业管理和建筑使用人员等多个方面。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无论是建筑的设计、施工还是设备材料的选择,都取决于投资商的决策,虽然设计师、设备商等可以对投资商进行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在投资商手中。同时,建筑在投入使用后的实际能耗必须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重新评估。此时决定建筑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的管理、使用、设备材料性能。设备材料的性能在设计阶段已经决定,至于是否更换,则取决于业主,而大楼的管理人员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业主聘用的,所以对于既有建筑及竣工后的建筑使用,决定建筑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建筑物的业主。因此,建筑节能的主体就是投资商和业主。但是,我们现在却没有可行的手段对其节能行为进行评判,这是目前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盲点。

4.1.3建筑节能的重点环节探析。首先,从建筑能耗看,采暖和制冷能耗占有较大比例,约占建筑能耗65%左右。据研究,采暖能耗占我国北方地区建筑能耗的50%以上,在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前建造的建筑冬季采暖平均热指标在30~50W/m2:2002年我国空调制冷负荷为4500万KW,相当于2.5个三峡电站的发电能力。随着家庭空调保有量的迅速提高,我国的制冷能耗还将继续增加。其次,从建筑物类型看,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大大高于居住建筑。据有关研究,北京市占建筑面积41.5%的公共建筑消耗78.2%的电量。再次,从建筑物类别看,建筑节能的重点是新建建筑的节能标准控制,既有建筑重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节省。研究表明,节能仅使建筑成本增加5%~8%,5~8年可通过节能效益收回。不节能建筑节能改造投资相当于原建筑成本的10%~15%,明显高于新建建筑的节能投资成本。另外,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建筑都能进行节能改造,如外墙贴瓷砖的建筑物节能改造就不太经济。但对既有不节能建筑的节约能源或节约资金的潜力巨大,我国420亿m2建筑即使按节能30%计算,每年可节约200亿元~400亿元。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建筑节能重点环节是采暖和制冷,特别是公共建筑的节能上。第二,建筑节能工作重点是新建建筑的节能标准控制和达标。第三,既有建筑是否进行节能改造的判断标准是,改造投资效益是否明显

大于取暖、制冷环节的投资之和。

4.2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途径

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效用检验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基本策略是,既要注重政策的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又要紧扣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避免均衡用力而乏力。

4.2.1强化建筑节能的技术规划与设计。建筑节能首先要从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做起,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原则,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要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从规划和设计人手,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

4.2.2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利用。将建筑节能作为技术攻关的重要内容纳入科技规划,重点解决建筑节能中的系统优化和关键、共性技术,提供高效、低能耗、高可靠性的供热、采暖、热计量、变流量热力管网输配技术,以及节能、经济、环保、安全的新型墙体材料,建立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节能技术、产品市场;建立推广与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推动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创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建筑节能科技人员队伍。建立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和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组织编制建筑节能标准图集、手册和培训教材。

4.2.3完善建筑节能技术的法规与监管体系。在《节约能源法》中增加对建筑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具体规定,研究制定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专门法规,根据《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制定具体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规定,完善和修订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建筑节能检查监测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控制其建筑能耗。

4.2.4实施鼓励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激励政策。建立中央财政预算支持的节能基金,用于重大节能工程的实施、原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收费制度改革及相关技术研发、试点示范等。增加财政拨款和信贷,增加资金投入强度,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筑节能改造。采用强制与经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对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物,应享受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和给予贷款、贴息等倾斜政策。对于节能产品应给予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加快按照用户用热量收取采暖费的供热收费体制改革。

篇11

(1)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选择仍然是不成熟的,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有安全隐患;

(2)有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是设计变更,变更所要的严谨文字未能表达出来,变更的原因也不解释;

(3)没有建筑节能热工计算书;

(4)没有选择准确的建筑标准图及外墙外保温系统;

(5)在地下室顶板,门斗缺少节能设计;

(6)窗墙比以及体形系数都过大,这样就导致建筑节能投资的增加;

(7)对建筑物体形系数的控制不严格,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按建筑的体形系数对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计算;

(8)没有深入研究保温体系的结构,这样很容易造成质量和隐患。

1.2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施工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没有经过有关机构的审查就改变外墙保温体系;

(2)虽然一些工程对地下室的顶板、挑梁等进行了保温节能的设计,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或者施工的方便,在施工过程中将这些具有保温构造给取消,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节能的效果,冬季采暖期房屋会出现霉变或者流水这些现象;

(3)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规范和监理的不到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着工程质量;

(4)在施工现场所选择的节能产品没有经过检验就直接投入使用,有些产品质量比较低劣,这样不但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建筑的节能效果。

1.3监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履行监理责任,使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

(2)一些监理企业对进场产品的检验不合格,以致会有一些产品的质量比较差;

(3)另外一些节能项目完工以后并没有对实体材料的热工指标进行实体检测。

1.4建筑工程业主和开发商存在的问题

从建筑业主和及开发商的角度分析,建筑节能的发展步伐受到节能材料成本差价的阻挠。要实现建筑的节能,也就会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开发商只要是负责房屋的建造,并没有使用,以致在设计及建造的过程中没有会去考虑有关节能方面的问题。就算是在设计时对建筑进行了节能设计,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会限于建筑节能的表面,不会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做法根本不能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2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的运用

建筑节能技术在工程学科的各个专业都有涉及,其应用范围较广,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有重要作用。建筑节能技术通过对建筑物外表面积的减少、使用围护结构设计、对重点部位加强保温隔热等方法来实现节能目标以及达到绿化能源的目的。

2.1严格执行节能设计

把节能设计作为在对建筑设计时要关注的重点,同时把建筑的节能设计是不是能达标作为考核设计成功的一个标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当中的有关技术标准,要对建筑采暖系统进行设计,首先就要保证室内环境以及卫生标准,要使单位面积内的能耗达到标准所要的要求。例如对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和房屋的布局、朝向都要做出相关的要求,避免东西向开窗,还应保证窗户的遮阳性和气密性,从气密性与换气次数方面考虑应该选择平开窗。

2.2积极采用节能建材

重视节能产品的使用减少实心粘土砖的使用,尽量采用空心粘土砖、粉煤灰制品以及混凝土,积极采用玻璃棉、岩棉等等的保温材料;把传统的外墙和屋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不断提高它的保温隔热性能,大力发展节能型墙体、屋面,加强对保温墙体及屋面的综合开发利用;同时不断改良建筑钢门窗的保温气密性,加大和推广节能型门窗的使用,尽量推广和使用塑料的门窗。

2.3发展建筑节能技术

要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研究节能产品,比如,门窗的密封技术、墙体的防开裂技术、屋面保温防水技术,大力推广空心砌块墙体、保温门窗、空心砖墙体等等新技能产品。

2.4加强建筑的节能改造

我们要积极开展对节能标准的监督、对节能产品的认证以及对建筑物能耗的测评工作,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那些已经建成的工程建筑围护结构和设备系统的运行有组织和计划地进行节能改造升级,使其能达到规定的指标。要想推动建筑节能的快速发展还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协调,这两种关系能推进建筑节能,不但对改善室内热环境有利,而且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工程的新建与改造,当面临这两种任务时既要按照节能的标准对新建工程的能耗水平进行控制,又要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3)导与堵的关系,这个需要通过市场经济手段,从各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比如,税收、投资、成本、招标投标等方面,鼓励施工单位和开发单位实施建筑节能策略;另外要通过行政以及法律手段对施工单位和开发单位进行强制的管理,要他们执行节能标准。

(4)增强合力和每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关系,建筑节能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各方面的配合一起才能完成,所以要不断地增强工作的合力和效能,还要把工作和职责进行划分,各司其职。政府部门要从改革、建设、规划等部门进行分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要从科研、材料生产、施工、监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工作。

3建筑工程节能技术中应遵循的原则

建筑节能技术是在满足我国国情以及经济计划要求下实行的一种工程技术,在进行节能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3.1减少能源消耗

在设计工程图纸之前就应该考虑到减少能源消耗,对节能技术的控制要考虑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变压器功能的损耗以及照明负荷等这些都应该列入能源消耗的范畴内,对于那些消耗能源较多的设备要用低能源设备进行替换,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能源的节约。

3.2提高经济效益

在运用建筑节能技术时要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材料的耐用度,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所造成的浪费,提高能源的循环利用率,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3满足建筑物的工程

运用建筑物的技能技术首先要考虑的还是建筑物的功能,比如,采光、荷载、色彩、与建筑物结构的匹配程度以及公共场所的用电设施也要考虑到节能的需要。

篇12

2墙体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研究内容

总结并改良出其力学和热工性能,以此来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国家规范,是否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其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发泡剂稀释程度和搅拌机转速对发泡剂性能的影响。(2)发泡剂的掺量、水灰比、减水剂的含量对泡沫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的影响,掺入大量的泡沫,可能引起较大的干燥收缩的解决方法。(3)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数变化对其基本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砌块的块型选择对砌块砌体的力学和热工性能的影响;以优化块型作为其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其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前提下,进行复合砌块的块型设计研究。

3墙体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砌块应用研究的关键

3.1墙体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砌块研究实施方案

墙体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实施,应分析国内外复合自保温砌块的现状、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要结合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和新型墙体材料的特点,从泡沫混凝土性能、复合自保温砌块墙体性能、实体检测等环节,开展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应用技术研究。对研究开发的泡沫混凝土与改进混凝土砌块复合自保温墙体在中试后接产单位进行应用,进一步优化材料各种性能指标,并进行经济指标计算,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要通过成果鉴定,在河南省推广使用泡沫混凝土与改进混凝土砌块复合自保温墙体。

3.2墙体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砌块研究技术关键

通过在改进后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空腔内注入低密度的泡沫混凝土,使两者复合构成一种优性价比的新型墙体自保温砌块,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实验,总结并改良出其力学和热工性能,以此来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国家规范,是否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其试验研究除了上文中的几点内容,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合自保温砌块中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的密度等级的变化对其基本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2)依据规范所规定的公式对复合自保温砌块砌体的热工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同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热工分析软件对其热工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是针对冷热桥现象进行研究。

3.3复合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砌块技术路线复合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目前处于研究、试验的攻坚阶段,业已取得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在既有的资料、理论、技术、试验成果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对各种原料、材料及其各自的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试验,分析并论证其可行性、可塑性,优化各种材料的配合比,探讨相关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工艺方法,最后评价其是否能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的技术标准。

篇13

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提高公众节能意识。推进建筑节能是资源节约和贯彻《节约能源法》、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民建筑节能意识,普及全民建筑节能常识,促进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和管理和居民各方尽快了解和掌握建筑节能的专业技术与政策,营造全社会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形成自觉参与和积极投入到建筑节能行列的共识,是建筑节能全面发展的关键。新闻宣传部门应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广泛、持久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和建筑节能科普知识教育,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我国有关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与标准都不配套。为了加快节能建设和使建筑节能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等。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使建筑能耗满足规定的标准要求,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节能材料标准、应用技术规程、施工安装图集、质监验收规范、认定技术条件等配套性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住宅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施工安装应用图集、建筑节能认定技术条件和评定标准、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并对每一项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使其不断完善。严格实施建筑节能标准,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行政立法,把推广建筑节能从一种号召转变为一种强制并加强落实和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并带有强制性,使建筑节能工作步上法制化轨道。只有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政策,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城市建设更长远的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建筑节能涉及科技、设计、建材、供热、家电等多个领域,单靠哪一个部门都很难推动,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权威综合监管机构;行政主管部门应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和备案等环节依据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加强对建筑节能的实施和监管。

四、加强建筑节能从业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加强建筑节能从业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增强节能建筑设计与环境质量相统一的迫切感和责任感,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点考核项目,建筑师应率先执行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结构师和设备师及建筑师之间应互相学习、密切协作,共同实现节能建筑设计的真正统一,确保节能设计的质量。

五、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经验的学习交流和培训

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省、市发展节能建筑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形成有本地特色的节能建筑发展模式,是加快节能建筑的有效途径之一。

六、积极推广使用建筑节能产品和技术

(一)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建筑节能产品和技术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大力推广采用节能建材、重视建筑节能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尤其应重视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研究,采用智能化控制,使节能技术成果得到最广泛的推广应用。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和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应大力推广使用。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节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要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大赛,重奖建筑节能设计人才。

加强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坚持与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应用相结合,推广应用节能型建筑材料、高效用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建筑节能系统和技术,鼓励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合用能设备。

重点发展和推广应用的产品与技术: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材料与技术的应用;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封技术的应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用技术及装置的应用;空调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以及空调和热力管道系统的保温、空调通风系统防渗漏技术的应用;节能型的建筑产品和器具的应用;建筑节能能耗的检测评估技术的应用;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应用。

(二)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和再生能源。

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和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地道风、沼气,重视回收应用废热余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要把节能和合理利用太阳能、地下热(水)能、风能结合起来,开发节能和用能(利用太阳能、冷能、风能、地热能)相结合的产品。太阳能开发及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采暖与制冷。窗户是利用好太阳能的关键部位,其中大有文章,着重是冬季通过窗直接获热。太阳能制冷技术与蓄存技术也会发展。用太阳能集热器供应热水,提高集热效率和用热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又避免过热,用百叶、窗帘及建筑遮阳进行调节。太阳能光电池发电。提高太阳能转换率,并降低光电板价格。

结论

综上所述,推广建筑节能,实现“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优美”的理想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相信只要积极营造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自觉参与到建筑节能的行列中来,就一定能够使建筑节能技术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使得建筑节能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使广大人民从建筑节能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参考文献

[1] 张君,建筑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浅谈[J].四川建材,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