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准医疗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截止2014年底,我国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表示,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帮扶困难老人已成为我国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
伴随老龄化过程中明显的生理衰退就是老年人四肢的灵活性不断下降,进而对日常的生活产生了种种不利的影响,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此外,由于疾病、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残疾人数量也与日俱曾。截止2015年9月,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万,通过人工及现有的助残设备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老龄化、残疾人这些特殊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保证其生存质量的康复和服务产品质量也应有相应提高,因此,康复机器人及设备的研究和应用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技术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以视觉、听觉为代表的传感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反战,给生物医药工程领域的医用康复机器人发展带来的极大的契机。用于科学诊断、手术辅助、脑中风、帕金森综合征后遗症辅助康复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将人工智能、视觉、听觉、图像处理等技术融入康复机器人技术成为未来康复机器人发展的内在需求。
1.3 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泉州2025计划的提出,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我国未来工业产业升级的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当前,我国机器人,尤其是以助残、手术辅助为代表的康复机器人核心技术还未能突破,核心部件、主控系统还需进口,成本较高。国产康复机器人在整个市场占有率偏低。康复机器人的技术突破成为我国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
2 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进展
2.1 医疗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及进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机器人应用市场的主流。随着老龄化、残疾人口的不断的增多,康复机器人的收到各国的极大关注。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介入治疗机器人,上肢、下肢康复机器人、智能价值、智能轮椅、外骨骼辅助机器人、航天员运动能力恢复机器人已经开始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用于辅助医生进行手术的外科手术机器人是在外科一生的操控下,协助医生共同完成手术过程,一般情况下,外科医生利用一个远程手术场景,操纵一个主输入装置,根据手术的要求,向放置于手术室内的手术机器人下达手术指令。手术机器人根据该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与传统的微创手术相比,手术机器人具有比医生更高的操作灵巧性、超越人类手术动作距离的局限,易于实现更微笑的手术动作,手术精准性也更高。
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制造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手术机器人领域应用做最广的手术机器人之一。该手术机器人融合了三维高清晰度视觉系统,在视觉辅助系统的帮助下,控制能完成精细运动的机械手,该机械手的弯曲及旋转运动自由度均不是人类手腕可比拟。该手术机器人可提供灵巧操作、精准定位、术前规划,手术创面大幅减小,患者恢复迅速。
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累计销售3000多台,为超过250万患者成功实施微创手术。由于昂贵,我国拥有数量还不足三十台。研究适应我国国情的手术机器人以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和医疗卫生部门紧密合作,积极开展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针对腹部手术的手术机器人、利用视觉、互联网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的神经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介入治疗机器人、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均已实现国产化,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2.2 功能恢复性机器人研究现状及进展
目前,功能性恢复机器人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上肢、下肢的功能恢复、运动辅助、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上。国内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科研、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单位掌握功能恢复性机器人研究的技术核心。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合作展开了“神经的运动控制与控制信息源的研究”。其研究目的是提取神经信息,利用神经信息来控制电子假手.具备7个自由度的运动模拟假手以研制完成,具备很高的应用前景。
功能性恢复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肌肉电信号的拾取、肌肉电信号特征分析、脑电波的信号的拾取、脑电波信号的特征分析上。
3 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3.1 机械本体技术:康复器械的机械本体技术应向着智能化、集成化、轻型化、微型化、舒适化及美观化的方向发展。以碳纤维、石墨烯、记忆合金为代表的新型材料相继问世,且价格逐步降低,将对康复机器人的机械本体制造、研究产生极大的促进。此外,传统的针对上、下肢的康复机器人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以单关节为控制和新的额关节康复机器人、用于脊柱矫正的脊柱矫正机器人逐步出现,极大的拓展了康复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3.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极大的促进康复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融入以视觉跟踪技术、听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为核心的感知系统,融入VR虚拟技术、融入智能穿戴设备,以嵌入式控制系统为核心,将极大的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实现康复机器人的高度智能化,集成化。
康复机理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临床经验,与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康复机器人相关肌肉、病理研究,对康复机器人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康复机器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还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智能化、集成度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开展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价值。
参考文献
[1]Gert K, Boudevijn K, Hermano IK. Effects of robot-assisted therapy on upper limb recovery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2008,22:111-121.
[2]Grdienke P, Michile J A, Catherina G M, et al. Systematic reviewof the effect of robot-aided therapy on recovery of the hemipareticarm after stroke.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6, 43:171-184.
篇2
1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1.1 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经过多次创新和改革,计算速度更快,在技术进步的同时,设备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已经在我国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可以提高分析和测量的精准度,进而强化工作质量。而随着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的更加成熟,其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
1.2 数字处理技术
数字处理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30年的发展历史中,各个领域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其应用范围也在持续扩大。在社会实际以及理论中得到大量应用,并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数字处理技术可以强化照片质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图像质量进行改进。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强对数字处理技术的研究,并且针对薄弱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
2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优势
2.1 再现性好
图像处理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对图像进行处理时,可以对原有图像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保证图像在经过处理后,质量不受到任何影响。
2.2 精度高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使图像实现数字化,但是由于设备的不同,其功能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实现最佳效果。当前,市场常见的扫描仪具有更好的精度功能,可以帮助计算机实现图像处理的目的。以往的图像处理方式为了提高精度,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并且对设备进行重新改善,从经济方面分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具有更大的优势。
2.3 m用面宽
当前,数字图像有很多种来源渠道,因此,在对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任意处理。图像能够小到显微镜图像,大到用户所需要的尺寸。因此,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面。
3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图像是人类感知外界以及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因此,图像处理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图像处理的发展趋势十分乐观,并且将在社会多个重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3.1 航空航天
图像处理技术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在我国航空事业中,运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准确的处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在对火星以及月球传回来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同时,还能够从卫星遥感以及飞机遥感中获取火星以及月球的图像,进行有效以及准确的处理。最初的处理工作主要在空中进行,储存在设备中,当卫星返回地面后,将图片输入计算机中开展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在分析以及研究数据时,图像处理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业规划、天气预报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中。
3.2 医用医疗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CT技术,同时在医学研究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开展疾病治疗以及诊断工作。同时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医疗的其他方面,例如医学诊断、心电图分析、超声波处理以及X图像增晰。
3.3 武器军事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军事设备也逐渐实现了科技化和自动化。图像处理技术对军事图像的分析和处理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导弹制造以及侦察图片分析,或者在军事模拟训练以及指挥系统中,都会应用到相关技术。同时,在公安系统中也可以应用到图像处理技术,处理视频、图像识别等也需要借助图像处理技术。
3.4 文化文艺
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特别在文化生活中,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电影以及电视节目中,很多画面的编辑需要借助图像处理技术来完成,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带给人们刺激的感官享受。
4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未来展望
首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向智能化、多媒体化、多维成像、三维成像、高分辨率、高速传输、实时处理以及高清晰度方向发展。其次,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实现功能集成化芯片,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最后,在图像处理方面,将引入一些全新算法和全新理论,例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形态学、分形几何以及小波分析等。这些算法和理论将成为图像处理技术与理论的研究重点。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以往的设计、宣传以及家用等领域,扩展到文化艺术、公安系统、武器军事、生物工程、医学医疗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因此,面对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充分重视该项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而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春梅.探究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新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215,217.
[2]李玉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5(9):104-105.
篇3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卫生系统的投入持续增加。利用医疗软件优化医疗资源,最终改善群众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国家卫生系统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投入将会明显高于整个软件行业的增速。
医疗机构软件在向信息化发展。当今是大数据化时代,卫生系统发生迅猛的新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带动医疗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今软件行业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性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迅速发展的时代,医疗软件技术的建设要有前瞻性。建设合理医疗信息化平台满足了医院对信息的复杂要求。信息化是加快医疗进程、减少失误、提高医疗效率的推动器。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出现了移动设备挂号、查询病理结果、问诊等应用,解决就医难、医患沟通难等问题,推动卫生系统化现代管理。医疗信息化建设要跟上时展需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信息,增进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对医患各项数据的收集、分析、研究、发展,需要综合的信息化平台提供支持,信息化医疗体系为医患提供信息、分享经验提供快捷准确的基础数据,是卫生系统的数据时代,也是卫生系统信息化不断完善发展时代。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衡量一个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其信息化程度,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卫生服务,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的系统化,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开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卫生改革迅速发展,利用信息化的医疗软件将卫生系统的服务能力增强,体现以人为本,围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工作。在卫生体系提出的八项措施中,卫生系统信息化能够推进公共卫生,细化卫生系统综合管理的建设,是医药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有效技术保障。促进实现整个卫生系统的一体化管理,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平台,推动我国卫生系统的现代化发展。
信息化下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信息化发展迅猛,医疗机构软件的建设各方支持仍显不足。信息化专业人员缺乏、建设投入与最终使用效果有差距,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全面等问题接踵而至。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卫生系统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各医疗机构信息化标准不同,建设规范性执行力度不够,软件开发与实际使用程度差距大,各个软件公司与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性,信息资源交流不畅,使得患者疲于应付各医疗机构的信息采集,造成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冗杂,各医疗机构信息不能共享,软件维护、采集困难重重,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标准。需要加大对医疗软件的研发的投入建设。
认识度不足,建设机制不健全。我国的卫生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时间短,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完善,政策、财务支持不足,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缓慢,医疗机构软件信息化建设一直在摸索中求发展。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经济发展较繁荣地区,卫生系统投入多,信息化发展迅速,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对信息化建设还未引起足够的认识。各医疗机构发展情况不一,大型综合性医院综合性发展,基层公共卫生系统发展缓慢。医药供应、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等部门条块化管理,“信息孤岛”的现象成为常态,阻碍卫生系统的信息一体化管理。部分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盲目建设,与自身发展不匹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我国医疗机构软件信息化建设实施路径
篇4
1.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日本提出,是通过软件系统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相结合,把微电子技术应用到机械的各项功能中的一体化系统。机电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将机械、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组合在一起,而是通过微电子等技术赋予机械系统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的功能。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等诸多方面,是现代机电发展的前沿和高新技术,强调了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广泛出现在现代工业中,在现代医疗仪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人类发明机械以来,一直希望机械设备能够更加智能和便捷,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各项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早期的机电一体化应用如雷达伺服系统,展现出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巨大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理念逐渐落后,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革命。机电一体技术渗入到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调、电视、复印件、汽车等都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生产中大量引进的数控机床、工作机器人等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重视机电一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经三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巨大进展,满足了人们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需求,生产制造业已经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生产安全。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节能化、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机械实现了智能控制,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控制器具有智能判断和决策的功能,实习了设备智能化控制,保证了机械设备操作的精确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网络化成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方向,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说是极大的利好,计算机网络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机电设备与互联网相联也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更加丰富和便捷,如网络家电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家电,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机电设备的微型化,设备体积减小能够保证更加灵活的操作和更少的耗能,在医疗领域微型机电系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机电设备耗能巨大,人们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化成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方向。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光学技术不断地交叉渗透,逐渐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相比于传统设备,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有着更小的体积、更少的质量、更精准的操作。这给当今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各种医疗检测仪器和治疗仪器。
2 机电一体化与医疗仪器
2.1 诊断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医疗诊断仪器是现代医学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心电图仪器、脑电图仪器、超声诊断、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设备等仪器在诊断病因时扮演者关键角色。如血管造影设备在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中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对患者注入造影剂,将造影剂在到达患者病灶前后图像分别记录在计算机中,然后利用软件系统对两组图像的像素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患者血管的模拟分布信息,方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
2.2 临床检验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基因和分子生物学高速发展,为了科学地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们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等结合在一起,研制出血细胞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医疗仪器。这些机电一体化仪器保证了医护人员从血液学、免疫学临床理论角度对患者进行检验和诊断,避免了传统检验方法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
2.3 治疗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为了满足治疗过程中的高效性和精确性的要求,机电一体技术在治疗仪器中得到很大重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微电子、激光和数控等技术研制出伽马刀、手术机器人等仪器,在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中大展身手,治疗仪器通过捕捉医生操作动作,系统将指令传达给仪器的机械臂,进行相对应的各种手术操作,机电一体化设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2.4 监护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监护仪器对收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来说非常重要,能够随时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实时信息,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综合监护系统中,使得生命体征监控和分析更加方便,未来远程监护仪器使得监护仪器的使用不仅限于医疗场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使用,对患者的监护也会更加方便。
3 结语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人们对机电一体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机电一体化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理念、工业产品和产业结构。医疗仪器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医疗对医疗仪器的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要求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在医疗仪器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在诊断、临床检验、治疗、监护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潜力,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和相互促进,医疗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将会有更多的发展,为提高人们的医疗水平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黎洪洲.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03).
[2]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4).
[3]谢邦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企业技术开发,2013(08).
[4]杨勇.国内企业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0).
[5]李圳,耿镇中,冀龙飞,桂堂军,杨强.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发展的探讨[J]. 科技传播,2013(06).
[6]李景涛,韩英.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01).
[7]李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模型[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01).
[8]单策,于灏.关于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J]. 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篇5
一、垂直网络广告现状
(一)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核心媒体网络广告营收排名前十位中,共有两家搜索引擎运营商和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擅长做垂直网络广告的网站进入了前九位,分别是电子商务类的淘宝网和视频分享类的优酷网。这说明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已经得到网络受众的广泛认可,广告主在网络广告投放策略上有了更多选择。2009年淘宝网网络广告收入达15.0亿元,排名第四位,淘宝网上的网络广告形式主要包括淘宝直通车广告、品牌广告、钻石展位广告等几类。优酷网网络广告收入为2.4亿元,排名第九位。艾瑞咨询认为,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在推动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网站和以优酷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的垂直网络广告价值得以提升,且得到了广告主的广泛认可,受到越来越多广告主的青睐。
(二)垂直网络广告仍需发展空间。中国垂直网络广告市场集中度较高,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作为垂直网络广告的主体仍占据市场主体地位。2009年两大搜索引擎运营商百度、谷歌分列中国网络核心媒体垂直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排名的前两位,其份额分别达21.5%和10.8%;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和MSN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分别位居第三、五、六、七、八位,市场份额分别为7.4%、5.8%、4.8%、1.8%和1.5%。百度、谷歌两大搜索引擎运营商共同占到垂直网络广告市场32.4%的份额;而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市场份额共计21.3%;七家媒体合计份额达53.7%。淘宝位列垂直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的第四位,其份额为7.2%;优酷网的市场份额为1.2%,分列第九位。九大核心媒体市场份额总计达62.0%,垂直网络广告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垂直网络广告仍需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
二、垂直网络广告的优势
(一)效果优于传统网络广告。传统网络广告的平均点击率为3‰,而垂直网络广告可以达到1.5%~4%,独立访问客户和页面浏览量更是超过了传统网络广告几百倍。
(二)服务流程更专业,整合营销效果明显。为广告主提供受众分析、策略制定、广告投放、优化提升、效果评估的综合服务。在投放过程中保持软文广告与硬性广告的有机呼应,通过主题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论坛营销建立品牌口碑,在网络上实现360度立体行销。通过科学的分析、专业的流程、精准的投放、全面的服务,整合能有效影响目标人群的媒体资源,充分传播、树立品牌形象。
(三)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利用丰富的网络营销工具,深入分析媒体受众特征、媒体的受众地域分布特征、受众行为特征、媒体特性和广告价值、广告主的竞争对手,通过调查问卷建立更详细的用户数据,利用第三方进行广告活动,最终为广告主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三、垂直网络广告发展新趋势
根据“艾瑞”统计的数据,2006~2007年的两年间,博客已成为网民使用最频繁的网络服务,2007年博客季度总访问次数首次超过网页搜索,居中国各大网络服务之首;用户对搜索服务的使用趋于稳定,中国网页搜索和网站导航服务访问次数分别在80亿次和30亿次左右。目前,网民认可度最高的几类网站有网上购物、IT类网站、新闻门户类网站(指新华网等纯新闻的网站)、财经类网站、网络游戏类网站、房产网站、汽车网站、医疗网站、化妆品网站、服装网站等。这说明网民对网络的细分使用已达到了比较深化的阶段,这对垂直网络广告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其作为垂直渠道与电子商务对接,蕴含的商机很大。基于以上分析,垂直网络广告服务的发展将呈现几种趋势:
首先,呈现从服务大众向聚焦分众转变的趋势。综合网络广告媒体的服务逐步细化,垂直网络广告在网络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垂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分众,这也是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所在。分众不仅能体现出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其广告效应还可以渗透到电子商务、虚拟社区中,延伸出来的盈利空间很大。
其次,呈现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相融合的趋势。各大门户网站不断升级和改进自身的搜索服务,以百度和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已成为新型的主流门户网站。
最后,呈现出多元化扩张的趋势。根据艾瑞咨询的《2009~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核心媒体中百度的网络广告收入高达44.5亿元,排名首位;谷歌、新浪、淘宝紧随其后,分列二至四位。2009年两家搜索引擎商与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合计份额达53.7%,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仍占据中国垂直网络广告的主体地位,而在这一进程中,淘宝网和优酷网、土豆网等优秀的垂直网络广告媒体价值凸显,垂直网络广告市场开始出现多元发展趋势。
四、市场价值及前景分析
(一)市场价值。说服广告主投放广告,首先要让广告主认可垂直网络广告的市场价值,垂直网络广告的市场价值可以通过垂直网络广告的成长性、垂直网络广告收入增长潜力、有效浏览时间、目标用户广告曝光单位成本等方面来衡量。
第一,从垂直网络广告的成长性来看,垂直网络广告面临的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广告市场。垂直网络广告年增长率在40%~50%之间,而整体的广告(包括传统广告和网络广告)年增长率在15%~20%之间,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主数量达到3,545家,比上年增长3.7%,而广告主网络广告投放金额平均达到131万元,比上年增长43.5%。这可以看出垂直网络广告的成长性是很高的,这也是广告主普遍看好垂直网络广告的原因。
第二,广告主行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网络广告市场份额趋于分散,垂直网络广告收入增长潜力巨大。2001~2006年三大门户网站虽然网络广告收入一直增加,但是比例越来越低。新浪在整个广告市场的收入比重由41.5%下降到20.4%,而搜狐由18.5%%下降到13.9%,网易不足10%。目前,垂直网站广告收入规模与门户网站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广告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增长潜力巨大,IT类网站和房地产类网站表现尤为突出。
第三,有效浏览时间指的是同时打开不同的页面,按当前激活页面计算访问时间,其他非激活的浏览页面属于无效访问时间。按有效时间来看,网上购物的时间是最长的,然后是博客社区、财经网站。通过有效浏览时间,既可以说服广告主投放广告,也可以让广告主认可垂直网络广告的发展前途。
第四,垂直网络广告的目标用户广告曝光单位成本更低。从垂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在目标用户的广告价格、用户数量、曝光成本方面是属于比较高的,因此单位成本也比较高;与此相反,垂直网络广告的单位成本不仅低,而且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也是很高的。因此,无论做品牌推广还是做产品推广,垂直网络广告都可以从传统广告商那里分得一杯羹。
(二)前景分析。目前总的来看,综合门户在网络营销市场仍具有显著优势,但垂直服务应用的兴起,对综合门户的优势具有明显分化的作用。综合DCCI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数据来看,作为广告载体,搜索、视频、社区的这两方面指标均有显著优势;另外,DCCI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网络视频、网络社区和搜索引擎广告收入规模分别为5.9亿元、7.8亿元、70.1亿元,同比增长73.5%、18.2%、37.9%,预计2010年涨幅将分别达67.8%、47.4%、42.2%。因此,随着搜索、视频、社区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加,相关广告产品的发展完善,网民对相关广告产品关注度、参与度的提升,搜索、视频、社区等领域网络营销的增长潜力是显著的,并将成为2010年网络营销市场增长的驱动力。
未来3年,垂直网络广告将占据国内网络广告市场50%以上的份额,数额可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成为大部分广告主较信赖的投放方式,同时成为支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今国内领先的垂直网络广告媒体营销平台已经研发出领先的网络广告投放技术,为品牌广告客户提供针对青少年、女性、汽车、金融等精准定位的垂直网络广告服务。随着众多专业垂直网络广告媒体营销平台不断涌现,相信中国在不久的未来将迎来广告产业新的发展机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玉.论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前景及发展对策[J].民营科技,2009.2.
[2]马艳.我国网络广告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今传媒,2009.2.
篇6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低,国家财政负担重,是加快老年商业保险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8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已超过1亿。全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00万,其中1200万生活在农村。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0年末,我国城乡失能老人总数达到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人达到1080万,约80%的失能老人住在农村。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1年3月的《全国城乡失能老人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到“十二五”期末,完全失能老人将达到1240万,农村有照料需求的占61.8%,农村照料需求增长速度远高于城市。早在2004年的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就已表明,33.5%的老年人主要依靠退休金及社会保险,其中城市老年人中这一比例达到62.8%,农村仅7.9%。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有43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3761万人。从我国经济社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还需要走长期、渐渐的发展道路。商业保险所具有的灵活、方便、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受就业与否、城乡与否限制的特点使得这部分人将成为老年商业保险的潜在需求群体。从老年人供养体系结构角度来看,虽然当前依靠退休金养老的群体占比不到三分之,但是由于该群体的基数较大并且增速极快,已经为我国财政带来极大压力。在1978年时,我国养老金占GDP比例只有0.5%,但到2002年,这个比例已经提升到3.57%,并且在2025-2030年间,比例将达到10%,已经严重逼近或将超过“警戒线”。所以,快速发展老年商业保险,能将养老负担分担到个人、社会、保险公司上,同时也能大幅减轻由此带来的财政负担。
三、老年人个人经济收入的提高及家庭供养模式的长期存在,是加快老年商业保险发展的经济基础
1.我国老年人收入的逐步增多是促进老年商业保险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
根据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在2000年我国老年人的自身经济基础相比1994年来说已经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较低年龄的老年人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劳动;据2000年对我国城乡老年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占比最低,但是将第一养老保障选择为个人储蓄的占比达到了25.9%,而把个人储蓄作为养老第二保障的甚至已经达到了61.5%的比例。老年人所储蓄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来自于其工作劳动期间,依照储蓄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中主要的两种类型是应急储蓄和养老储蓄,并且这两种消费储蓄的主要群体则是老年人。在当前拥有诸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个人储蓄保险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也就是个人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机构进行保险办理的方式,这些机构包括了保险公司、银行等,虽然说储蓄具有安全和稳定的特点,但是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国家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对存款利率进行了屡次的下调,并结合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事实上银行存款的收益基本上是负数。商业保险的种类繁多、发展迅猛,收益比储蓄高出许多,在出现较大疾病或是事故的时候有极强的保障。所以在个人储蓄的很大一部分能够转化为老年人的商业保险来源。
篇7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81-02
1 引言
当前,新一轮的数字化制造浪潮已在世界各国悄然兴起,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持续下滑,“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将成为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经在2012年4月份发表了一个封面故事《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故事在论述数字技术给我们的世界带来变革的同时,特别的提到了3D打印技术会因为对传统工业制造规模效应的冲击将得到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第三场产业革命的标志之一,3D打印技术已在全球制造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技术已经不是研究员、科学家的专用技术,3D打印机甚至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它已经从实验室和工厂逐渐走进学校和家庭。3D打印的服装已频频出现在全球各大时装展上,3D打印的曲奇和糕点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颇受欢迎的小点心,就连3D打印的个性家具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自行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也日益呈现3D打印元素。从小朋友的定制玩具,到父母的立体婚纱照,再到爷爷奶奶的义齿,3D打印能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感到惊喜并从中获益。3D打印技术逐渐从打印物体外包造型过渡到打印物体的内部构成,最终发展到打印物体的高级功能和行为阶段。总而言之,3D打印技术在世界上的发展速度已经开始加速。
2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应用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同时该技术可应用的领域也逐渐扩大,已涵盖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工程、医学研究、文化艺术、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前景远大。显然,只有不断提高3D打印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持续推动3D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品设计领域
在新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应用3D打印技术能快速、直接、准确地将设计者的思想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实物样件,缩短了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和降低了开发成本。该技术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2.2 建筑设计领域
传统的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高端设计要求,借助打印技术强大的优势和无可比拟的逼真效果,现今大多设计机构在大型设施或大型场馆设计中采用3D打印技术先期构建精准的建筑模型来进行效果测试。
2.3 模具制造领域
传统的玩具模具制造耗时长,制作成本高,3D打印技术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大大缩减了开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方面采用直接制模和间接制模两种,前者是指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堆积模具,后者是先制出快速成型零件,再由零件复制得到所需要的模具。
2.4 机械制造和家电制造领域
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内主要用于单件制造和小批量金属零件的制造,具有成本低和周期短的优势。在家电行业,许多大型家电企业,如江苏的春兰、小天鹅,广东的美的、华宝、科龙,青岛的海尔等,在3D打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上都走在了国内前列,这些企业率先采用3D打印技术开发新产品,成效显著。
2.5 生物医学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应用研究的增多,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体器官模型,进行医疗模型和体外医疗器械制造,个性化和永久化的组织工程植入等,应用前景极为广泛。
此外,在文化艺术、美学教育、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3D打印技术都展示了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3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3D打印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缓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这项技术显然还不够重视。一是由于尚无主导的技术标准、缺乏产学研一体化机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二是由于当前3D打印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有效产业链,产业整合度低;三是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未建立,主要依赖国家项目资助进行技术研究,企业的主体作用还未体现;四是缺乏社会的大力推广,3D打印相关课程尚未列入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企业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导致整个产业需求不足。
无疑,3D打印技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对传统工业整体格局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将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目前3D打印技术不得不面临打印材料、打印成本、规模经济等多方面的瓶颈,并且在短期内较难解决。
首先,关于打印材料,由于耗材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应用于3D打印的耗材及其有限,市场上常用的耗材包括PLA(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ABS树脂、橡胶、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等,以及少量价格高昂的进口材料。并且,多数耗材主要应用于家电制造、玩具等轻工业民用产品领域,在汽车、航空等领域应用还较少,尽管有部分金属材料应用,但是离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其次,关于打印成本,由于打印的设备成本偏高,导致3D打印成本总体成本居高不下,单个产品的制造成本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使用3D打印机制造产品,缺乏规模经济,使得单间产品的打印成本远远高出规模制造成本。一方面前期投资成本大,另一方面资本回报率却并不乐观,因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还未形成。此外,3D打印速度偏慢,对于一件较为复杂的产品,花费时间可能是好几天甚至几个月。
而关于规模经济方面,由于受传统格局的制约,3D打印的推广进展缓慢。众所周知,传统制造业之所以能实现规模化大生产得益于生产过程的可重复与标准化制造,相比之下,3D打印更倾向于个性化与定制化,普通个人或企业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显然难以满足规模化要求。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存在研发技术落后、产业的统筹规划不到位、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完善及消费者市场有待开拓等多方面的的限制。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由于缺少大型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加之政府尚未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植措施,3D打印的整体产业体量还处于较低层次,离成熟的产业化运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 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3D打印机的普及,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据预测,2016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3D打印也将促进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3D打印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随着技术的成熟,打印速度和打印效率将逐步提高;二是随着新材料的研发,打印材料更加丰富,成本更低;三是打印设备价格会越来越低;四是3D打印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可以预见,3D打印前景广阔,将对社会生活及生产方式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而作为主导作用的政府,应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首先,针对当前3D打印产业发展的热潮,政府应明确提出产业的整体目标,从战略的高度确定3D打印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3D打印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对推进步骤、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都做详尽的规划。
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产研互动和统筹协作,共同打造提升3D打印技术的研发水平。
最后,政府必须逐步完善3D打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复制抄袭者的违法行为,促进3D打印技术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3D打印技术如今被各国所认可,并不断有业内人士、学者评论“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性、先导性非常强的新兴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工艺改造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和作用。”面对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我国应该高度重视3D打印这一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制造业革命,深入分析全球3D打印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建立3D打印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力度,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3D打印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加快3D打印的试点示范,选择诸如高端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和积累3D打印的市场运营和行业管理经验,积极有效地应对3D打印技术并使之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晨.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J].今日科苑,2013,(9):104-106.
[2]江洪,康学萍.3D打印技术的发展分析[J].新材料产业,2013,(10):30-35.
[3]张倩,冯冬磊.3D打印技术在国内科普场馆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4,(3):57-59.
[4]王文涛,刘燕华.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4,(6):22-30.
[5]陈雪.国外3D打印技术产业化发展能先进经验与启示[J].广东科技,2013,(19):22-25.
篇8
一、垂直网络广告现状
(一)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核心媒体网络广告营收排名前十位中,共有两家搜索引擎运营商和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擅长做垂直网络广告的网站进入了前九位,分别是电子商务类的淘宝网和视频分享类的优酷网。这说明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已经得到网络受众的广泛认可,广告主在网络广告投放策略上有了更多选择。2009年淘宝网网络广告收入达15.0亿元,排名第四位,淘宝网上的网络广告形式主要包括淘宝直通车广告、品牌广告、钻石展位广告等几类。优酷网网络广告收入为2.4亿元,排名第九位。艾瑞咨询认为,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在推动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网站和以优酷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的垂直网络广告价值得以提升,且得到了广告主的广泛认可,受到越来越多广告主的青睐。
(二)垂直网络广告仍需发展空间。中国垂直网络广告市场集中度较高,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作为垂直网络广告的主体仍占据市场主体地位。2009年两大搜索引擎运营商百度、谷歌分列中国网络核心媒体垂直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排名的前两位,其份额分别达21.5%和10.8%;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和MSN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分别位居第三、五、六、七、八位,市场份额分别为7.4%、5.8%、4.8%、1.8%和1.5%。百度、谷歌两大搜索引擎运营商共同占到垂直网络广告市场32.4%的份额;而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市场份额共计21.3%;七家媒体合计份额达53.7%。淘宝位列垂直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的第四位,其份额为7.2%;优酷网的市场份额为1.2%,分列第九位。九大核心媒体市场份额总计达62.0%,垂直网络广告市场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垂直网络广告仍需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
二、垂直网络广告的优势
(一)效果优于传统网络广告。传统网络广告的平均点击率为3‰,而垂直网络广告可以达到1.5%~4%,独立访问客户和页面浏览量更是超过了传统网络广告几百倍。
(二)服务流程更专业,整合营销效果明显。为广告主提供受众分析、策略制定、广告投放、优化提升、效果评估的综合服务。在投放过程中保持软文广告与硬性广告的有机呼应,通过主题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论坛营销建立品牌口碑,在网络上实现360度立体行销。通过科学的分析、专业的流程、精准的投放、全面的服务,整合能有效影响目标人群的媒体资源,充分传播、树立品牌形象。
(三)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利用丰富的网络营销工具,深入分析媒体受众特征、媒体的受众地域分布特征、受众行为特征、媒体特性和广告价值、广告主的竞争对手,通过调查问卷建立更详细的用户数据,利用第三方进行广告活动,最终为广告主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三、垂直网络广告发展新趋势
根据“艾瑞”统计的数据,2006~2007年的两年间,博客已成为网民使用最频繁的网络服务,2007年博客季度总访问次数首次超过网页搜索,居中国各大网络服务之首;用户对搜索服务的使用趋于稳定,中国网页搜索和网站导航服务访问次数分别在80亿次和30亿次左右。目前,网民认可度最高的几类网站有网上购物、IT类网站、新闻门户类网站(指新华网等纯新闻的网站)、财经类网站、网络游戏类网站、房产网站、汽车网站、医疗网站、化妆品网站、服装网站等。这说明网民对网络的细分使用已达到了比较深化的阶段,这对垂直网络广告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其作为垂直渠道与电子商务对接,蕴含的商机很大。基于以上分析,垂直网络广告服务的发展将呈现几种趋势:
首先,呈现从服务大众向聚焦分众转变的趋势。综合网络广告媒体的服务逐步细化,垂直网络广告在网络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垂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分众,这也是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所在。分众不仅能体现出垂直网络广告的价值,其广告效应还可以渗透到电子商务、虚拟社区中,延伸出来的盈利空间很大。
其次,呈现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相融合的趋势。各大门户网站不断升级和改进自身的搜索服务,以百度和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已成为新型的主流门户网站。
最后,呈现出多元化扩张的趋势。根据艾瑞咨询的《2009~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核心媒体中百度的网络广告收入高达44.5亿元,排名首位;谷歌、新浪、淘宝紧随其后,分列二至四位。2009年两家搜索引擎商与五家综合门户网站合计份额达53.7%,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仍占据中国垂直网络广告的主体地位,而在这一进程中,淘宝网和优酷网、土豆网等优秀的垂直网络广告媒体价值凸显,垂直网络广告市场开始出现多元发展趋势。
四、市场价值及前景分析
(一)市场价值。说服广告主投放广告,首先要让广告主认可垂直网络广告的市场价值,垂直网络广告的市场价值可以通过垂直网络广告的成长性、垂直网络广告收入增长潜力、有效浏览时间、目标用户广告曝光单位成本等方面来衡量。
第一,从垂直网络广告的成长性来看,垂直网络广告面临的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广告市场。垂直网络广告年增长率在40%~50%之间,而整体的广告(包括传统广告和网络广告)年增长率在15%~20%之间,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主数量达到3,545家,比上年增长3.7%,而广告主网络广告投放金额平均达到131万元,比上年增长43.5%。这可以看出垂直网络广告的成长性是很高的,这也是广告主普遍看好垂直网络广告的原因。
第二,广告主行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网络广告市场份额趋于分散,垂直网络广告收入增长潜力巨大。2001~2006年三大门户网站虽然网络广告收入一直增加,但是比例越来越低。新浪在整个广告市场的收入比重由41.5%下降到20.4%,而搜狐由18.5%%下降到13.9%,网易不足10%。目前,垂直网站广告收入规模与门户网站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广告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增长潜力巨大,IT类网站和房地产类网站表现尤为突出。
第三,有效浏览时间指的是同时打开不同的页面,按当前激活页面计算访问时间,其他非激活的浏览页面属于无效访问时间。按有效时间来看,网上购物的时间是最长的,然后是博客社区、财经网站。通过有效浏览时间,既可以说服广告主投放广告,也可以让广告主认可垂直网络广告的发展前途。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玉.论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前景及发展对策[J].民营科技,2009.2.
篇9
【Key words】clinical medical examination, the third party laboratories,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the service mode of medical laboratories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has been entered in China for decad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healthcare reform and the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system,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With the start point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3rd party laborat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hina, the service mode and market effectare discussed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future are also analyzed.Author’s address: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No.2, Yinghua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100029,PRC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又称独立实验室,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技术和方法,针对人体标本进行医学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非政府专业性检验机构,它具有检测效率高、费用低及专一性强等特点;独立实验室利用现有的服务模式进行资源共享,以实现医院、患者和社会多方面共同获益的目标[1]。
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产生、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
1.1 第三方医学机构产生背景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政府为了减轻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医疗开支”的想法,医疗体制的一系列改革把市场内竞争机制引入到医疗行业的发展中,为第三方检验提供了机遇,一些小的独立专业性实验室不断出现[2]。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计算机水平的逐步提高,带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实验室越来越自动化,检测水平高质量及低耗材,医学独立实验室真正开始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兼并和重组,跨地区、跨国界的独立实验室应运而生。总体而言,独立实验室的专业减少了中小医院机构的经营成本,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有助于优化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这已成为发达国家临床医学检验的主要方向。国外独立实验室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在医学检验市场所占比重相对较多,美国约占30%-40%,欧洲和日韩占50%-70%[1,3-4]。
为了更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临床检验效率,2009年原卫生部出台了《医学检验所标准(试行)》,独立实验室正式进入医疗机构,为独立实验室在全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3年10月,国务院继续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诊断中心和影像中心,肯定了第三方医学检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为其快速发展扫清了障碍[5]。
1.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医学独立实验室——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最早获得《医疗执业许可证》并进入市场的独立医学检验机构。目前中国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的实验室约有110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金域、迪安、杭州艾迪康和高新达安(达安基因投资)是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70%左右,并且这4家企业均为连锁化经营综合型诊断服务模式。而北京永瀚星港、北京迪诺、杭州致远、国立柏林等企业虽然市场份额占比较少,但凭借特色专项诊断服务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地位,医学独立实验室呈现蓬勃发展趋势[6]。
独立实验室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面向三甲医院互助协同服务模式;面向社区主动快速服务模式;面向县市乡服务一体化检验模式。其服务对象不同,但工作流程大体相似(图1)。与三甲医院互助可以提高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的关注及认可度,弥补自身不足;面向社区的主动快速模式可以对社区医疗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及时解决常规医疗中需要完成的检测项目,节省医疗费用开支,提升社区医疗水平,为社区医疗服务提供保障;面向县(市)乡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可以带动县(市)乡医疗机构在检验资源方面的相互支持和调配,提高区域整体检测水平,降低国家投入,将医改政策深入基层。这三种服务模式能够有效优化现有的医疗资源,弥补医院检测机构的不足,可促进检验行业健康发展[7]。
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发展前景分析
2.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特点及存在意义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市场化的竞争体制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点[6-7]:(1)实现标本快速中转服务。独立实验室作为标本接受的中转站,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大型医疗机构的标本,利用自身实验室设备、技术及工作人员出具相应报告,还可以将标本转运至其它医疗机构检测,这种第三方的中转检测任务已成为其日常业务之一。中转的目的往往是将同类检测集中到最有能力的检测机构,降低检测费用,提高利用率。(2)大样本集中处理,检测项目,种类试剂采购及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独立实验室的出现是对大型医院检验科室的有益补充。通过样本中转实现集中检测,在节省费用的同时便于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错误率,有利于主管部门对检测结果统一质量控制和管理。(3)检测设备高端先进,质量控制精准。独立实验室虽然在我国形成较晚,但发展之初就与国际接轨,且多数集中在沿海及一线城市,致力于提供高品质、规范化服务,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建设规划,引用设备先进,严格培训工作人员,高新聘请经验丰富的医学检验专家,确保了独立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准确及有效性。(4)医学互联网技术跟进,实时跟踪标本传输,数据录入,结果查询及保存。目前加入医联体的各单位已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HIS、LIS等信息系统[8-9],使得医院与第三方检验机构之间实现对接,减少因手工录入产生的错误,方便临床医生和患者及时查询关于检测方面的信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2.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第三方检验医学机构随着社会前进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而出现。独立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服务可以使患者就近享受高质量的检验诊断服务,减少重复检查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经济压力;同时,众多的检测项目弥补了中小型医院检测项目的不足,也是对大型医院的有益补充。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及社会逐步发展,控制医疗费用无序增长仍然是首要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引入市场竞争已经成为重要的政策手段。政府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为独立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长此以往,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势必会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及更充足的资金支持[10-1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为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帮助,但同时也不能忽略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社会认可度低。独立实验室在我国存在及发展仅有数十年时间,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患者普遍更愿意相信大型公立医院检验结果,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是独立实验室与医院合作、为患者服务的基础,加入全国质量控制体系并取得认可是建立信任的前提条件。2014年3-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协和医院检验科对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共38所医学独立实验室进行抽样调查,6家通过了IOS15189认证,4家通过了CAP认可,2家通过了ISO17025认可,1家通过了ISO9000认可,1家通过了ISO13485认可,尚有23家实验室未进行认可,1家未填写[8,12]。诚信度是发展根基,独立实验室应该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的能力验证。除此之外,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比对,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培训及学习,使用各种方法确保检验过程及结果的准确及稳定性,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其次,独立实验室目前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有序的市场管理体制,已有的独立实验室服务未能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地域性差异及地域性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推广。再次,检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差别明显。受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机制的限制,有资质医生往往更倾向于在大型医疗机构工作,导致可调配到第三方检查机构的医生更加稀少[13-16]。独立实验室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数据的部门,还需要检验师与医师的对话,对疾病做出相应分析。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必然要求医学检验人员进行结构和素质的调整,分出不同层次的岗位责任,适应集中检验的需求[17]。
参考文献
[1] 程敬伟,傅谭娉,孟群,等.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发展现状及服务模式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1):1-4.
[2] 秦勇,于洁,高毅华.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前景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12):20-22.[3] 陈吉力.基层医院检验科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1):43-46.
[4] 张译,王菁.美国现代医学实验室发展趋势及启示[J].医院院长论坛,2009(2):58-62.
[ 5 ] 宫芳芳,王承馨,李颖丽,等.大型公立医院创建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6):28-29.
[ 6 ] 黄梦桃,沈振芳. 浅析新医改给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带来发展机遇[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1):62-64.
[7] 傅谭娉,孟群,胡建平,等.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符合性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5):7-9.[ 8 ] 马毅, 闫碧如. 医学实验室在I S O 1 5 1 8 9 认可过程中的几点启示[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4):270-272.
[ 9 ] 陈平, 何剑虎, 杨大干. 医院和委托实验室间的检验数据共享方案研究[ J ] .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66-67.
[ 1 0 ] 熊怀民, 蒋廷旺, 周金保, 等. 区域性临床检验服务集约化的实践[ J ]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92.
[11] 陈建波,梁耀铭,胡朝晖,等.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及其在医疗市场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79-680.
[12] 宋超,张伟民.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现存问题与监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l(1):58-59.
[13] 吴鹏,李艳,陈进,等.重视医学独立实验室给医院检验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现代检验医学.2007,22(5):71-72.
篇10
一、现实与理论关注的议题
从产业视角动态研究新媒体早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主题,所谓的新媒体也日益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早已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这是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融合形态。所谓的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I领域的新发之力。
从全球领域、国家战略发展高层来看,如何拓展所谓新媒体产业也是当下与未来文化传媒娱乐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所谓新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的新业态,是国家政策扶持重点。中国新媒体应用已有20余年,新媒体研究也有十多年,毫无疑问,新媒体是“当前最热的研究领域”,其现实与理论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与社会化应用:各类智能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应用服务技术,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核心技术基础;新媒体改变了媒体的传播路径,也改变了媒体与政府监管的关系,新媒体的开放、互动对政府规制构成了新挑战。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各类新媒体生态中的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如何与新的媒体进行融合,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所谓传统媒体如党报、图书出版、电视、电影等都尝试突围、创新和变革;传统新闻内容生产模式、传播通道被打破,新的新闻生产机制正在孕育和成形。
3.新媒体商业及盈利模式的创新: 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新媒体带来的媒体创意新经济,使得原来传统媒体从规模经济转向了范围经济、共享经济等模式,各类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着人类支付问题,并通过尝试个性化的特质服务,不同媒体皆试图把握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内载各类新媒体内容产品、新媒体软件创新产品,同时也属于新媒体硬件生产领域产品,其内含新的媒体经营模式。
4.新媒体不断提升自身营销价值,营销属性加强。新媒体从内容产品,到渠道多样化的营销价值日益成为广告主、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营销机构的关注焦点,新媒体已然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5.新媒体促进了主体文化的包容和开放,通过技术手段,促进新的亚文化圈的形成;新媒体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
6.我国新媒体产业同样呈现严重的区域差距,发展不平衡现状。一是各级城市间,以及城市与农村间的不平衡;二是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间的不平衡;三是各大官方媒体机构各自作战,缺乏协同效应思维与行为,导致境内外各类资本云集,媒体大鳄积极渗透,抢先我国新的媒体市场。
概言之,目前所谓新媒体已然发展成就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十足的前景产业。随着各类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不仅人们的生活方式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世界传播新秩序也不断被重塑着。当前,在全球化趋势下,对新媒体产业现状与趋势的研究尤显必要。
二、相关研究梳理
(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是网络基础上的延伸(熊澄宇,2008)。美国互联网实验室认为,“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等实现个性化、细分化和互动化,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陆地认为,是媒介终端或功能创新的媒体(2014年);新媒体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生力量(鞠立新,2013);有学者从文化学角度解读新媒体是一种新的文化(2012)。本研究认为,应动态地研究新媒体,是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目前是“交互式数字化融合媒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等服务,信息技术是新媒体必要的技术保障;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是新媒体产生的社会基础;新媒体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媒体到当下可自主媒体传播。社会化媒体用户不仅是新闻的消费者,也是新闻内容生产者、推广者,用户新闻信息传播系统发生“传-受”、“受-传”的互动变迁,传统媒体必须动态把握用户。社会化媒体中的口碑量应作为传统媒体测评受众的补充。
(二)“新媒体”发展现状
我国从 2004 年新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如今是突飞猛进,向“用”、“玩”与“互动”等多功能转变(陆地,2014年);新媒体消费群体与日俱增,催生了诸如“容器人”、“宅男女”等,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盛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基金的关注;新媒体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柳斌杰,2007年)。随着新媒体相关产业的制度、政策环境的不断放宽,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在美国,新媒体产业凸显出两大特点:有效的新市场开拓和新技术研发;全球新媒体出现“媒介融合”(郭小平,2012)。
本研究认为,我国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新媒体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也涌现出新媒体领军企业。新媒体市场广阔,影响力日渐凸显,正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其营销价值增强,与此同时,其国际化竞争也加剧,整体相关产业向纵深挺进。
(三)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改变着新媒体发展态势
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进入 “大数据”时代(严三九,2013);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为用户生产定制内容;在盈利模式方面,随着互联网支付手段愈加成熟,一些媒体产品获得用户的直接付费;社交媒体将成为新媒体发展的焦点(张艳,2013)。本研究认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是全球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向,已经形成相关联的新媒体产业。该产业基于互联网、电信网等数字化网络,通过实时、互动、点对点的自由传播模式为主体,形成借助规模化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为主业的各类经营实体,以及相关价值链集群体,产业前景巨大,在这个技术与创意高度集中的新媒体行业,行业引领力量将会诞生,并发挥强劲的引领价值。
三、本研究路径、发现
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文化产业效应,在此视角下去探讨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研究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关业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受众控制实验,并做了大量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并结合相关深度访谈进行分析,认为:在宏观的视野下,以下一些关键点将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具体如下。
(一)新媒体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在新的传媒时代,新媒体更加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从“互联网+”到“+互联网”都重要,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电商、人工智能,各类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技术去对接配置、迭代甚至取代传统的或者现有的一些生活或者商业模式,有机会重塑传统行业。
“+互联网”则更多是从传统的行业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现有要素,有一个有序的增效过程。
我们正在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能”,如何通过技术,感知场景,使用户连接服务变得更加智能,而且让人机交互不为人们所意识,这是未来媒体的系统工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在未来5到10年会很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经济、商业,将覆盖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很多方面,包括语音,包括图象处理,还有很多感官方面的一些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各类机器人在社会中广泛承担着服务型角色,不断介入现实工作与生活,机器智力汇聚着各方人类智慧,甚至有望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人类的角色可能也会发生改变,人类进化可能会走向 “人-机合一”状态,一些人工机器人可能会具备自我学习与思辩能力,甚至程序驱动下,会自我机器智能生成,人类难以驾驭。人工智能能否做出情感性复杂答案合理判断?种种因高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必将引发更多的发展探索。
从虚拟到现实,比如黑科技全息眼镜。更多的黑科技在向我们走来,今天它们可能是虚拟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但是这些黑科技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将很大地加速这一进程。国外一些IT业巨头,如Facebook、谷歌、微软、索尼等,无一不在向虚拟现实领域拓展。著名财务咨询公司高盛估算,到2025年,VR、AR的硬件软件营收将达800亿美元,如果能走向大众市场,年营收有望达到1820亿美元。受相关产业发展及技术接受与普及因素等影响,保守预y,到2025年时,VR与AR产业的年营收也有230亿美元,特别是在新媒体相关娱乐产业,如游戏、影视、动漫、体育领域将提速率先,越早投资布局的企业,越可能有更多发展前景,不过,本研究认为,VR适用于给人类带来愉悦的场景,非愉悦场景给人的不适感以及VR引发人类身体与思维脱节性也是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新媒体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案例,阿里巴巴最为典型。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在过去的十几年,从B2B到C2C再到B2C,构建了一个电商生态体系。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阿里的视野和脚步也早已超出了电商生态体系,并引入AR技术强化销售。自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马不停蹄,展开了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一系列收购,如投资收购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将在影视版权、电影投融资、在线售票、数字音乐、数字出版领域烙下深深的阿里烙印;还斥巨认购华数传媒非公开发行股份。华数传媒号称为国内有线电视和新媒体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全媒体完备经营资质,以及多样化的终端、传输渠道,这些都是阿里在家庭互联网方面的生态拓展的借力因素。
除了阿里,京东、中国网库、苏宁等电商巨头还纷纷加紧布局农村电商,不断将触角伸向农村深处。“得农村者,得天下”,已然成为电商巨头们的共识。
(二)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智能云”成为各类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路径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资料、生产资料在管理、查询、交易、计算上的能力用在云上面,这能有效降低企业在IT资源的投入,让企业更专注于主业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和全球的趋势,特别适合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微软把公有云引到中国,通过本地的合作伙伴来运营和交互。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创造了超过5万家在Azure公有云的企业用户,以及35000家在Office 365的用户。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型,并助力中国的创新性企业走向国际化。
来看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全面拥抱互联网,与阿里合作的案例。曾经一统天下、“朝南”的传统媒体电视,最想从阿里那里获取什么?显然,一是阿里随着互联网发展而积累的用户数据;二是寄望通过电商、手游等方式,将媒体注意力直接转化为点击量,获取广告之外新的盈利模式;三是放开节目制作链条,强化用户在节目制作前、中、后期的全方位参与。
如今,阿里斥巨资12亿元入股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第一财经,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双方合作第一步,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成立,研发资讯产品体系、财经数据移动终端、互联网金融智库等各项业务都在积极推进之中。其他一些合作业务,如第一财经已经成为基于支付宝用户数据的股票行情系统的资讯服务商,第一财经相应的一些财富资讯管理也将登录手机淘宝。
正如马云所言,当前社会正处于从IT时代向DT(data technology)时代跨越中,建立与开发数据分享的机制、产品,飞速提升数据使用效率,才能使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生活,同时也才能真正使社会在数据时代全面均衡发展。上海广播电视台在集团两家上市公司(东方明珠、百事通)吸收合并之时,植入与阿里在数据服务领域内的互联网合作基因。
未来,一定程度上承担我国新媒体发展方向的阿里巴巴,进军全球化将是最重要的方向,也是阿里巴巴新消费者的开发地。当然,这个战略目标要实现,阿里巴巴同样也面临着挑战与困难。例如,要实现支付全球化体系,支付宝必须要支持多币种同时交易;要克服物流全球化的困难等等。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目前,我国政府成为云计算最为积极的实践者之一,云计算在推动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传统工业、金融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催生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方面均成为关键因素。
马云的愿望是将阿里打造成一个DT时代的大数据公司。就目前阿里云的发展态势,阿里云服务涵及政府管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娱乐、医疗健康、气象等多个领域,阿里云正在构建强大的阿里云生态,涵及政务、金融、电商、手机、智能家居、汽车等几乎所有的领域,为国际化进程打开一条技术通道。
(三)移动互联持续创新与改变新媒体的发展态势
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移动终端市场,天猫、淘宝在每年双11这天惊人人民币数额的成交额当中,有68%来自于移动端交易。移动端是为人看好的趋势,尤其是当它将移动互联的技术用于交易。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选择各类媒体。于是,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不得不与移动互联产生融合,形成各类所谓融合媒体,适应,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试听、阅读体验。移动互联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优势就是便于携带,具备交互强大、信息获取量大且快速、传播即时、更新快捷等基因。以移动广播为例,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广播,使得多向互动成为现实:受众可以在线收听,也可回放节目,并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即时参与节目。与传统广播节目相异,移动互联广播倾向于个性化、自主化的节目。
电视观众与传播机构的互动也因移动互联而更加灵活。电视用户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依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方式,与电视传播机构进行互动、相互交流。而且随着各种美图、摄像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本身的拍照、摄像功能也使得原先传统媒体的受众的身份,转变为新媒体信息的提供者(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全民参与的新媒体形式不断诞生。视频移动客户端用户接受影响因素需着重“内容体验”、增加“娱乐性”,降低“风险性”、提升“易用性”。
(四)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焦点,“分享经济”的媒体创意效应出现
移动无线彻底解脱人类,也成为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将在移动观看中成其所示。但是从科技发展现状来看,移动互联网完全超越有线互联网,尚待时日。
不过,社会化媒体却非常迅猛地转移到无线互联网,借助移动终端的使用,使得人类对其利用率增幅远远高于桌面PC电脑。社会化媒体不仅融入主流社,而且如今可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相匹敌,并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不断延伸出第三方应用,蝴蝶化效应地引发各类崭新社会化商业变革。
社会化媒体一方面成为人们进行有效交往的社交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资本,一方面也逐步被政府、企业组织体系广泛应用,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并吸引应用开发商转移到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平台,研发各类用户所需个性化的服务,所有种种,必定将带动更多的投资汇聚社会化媒体领域,使其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
社会化媒体的商业策略与传统媒体迥异,会以:免费、搜索、移动互联、网络综艺、平台策略、认知盈余、权力终结、社交红利等方式取胜。各类“疯传”策略,蜻蜓策略(概括为Focus+GET),即Focus(专注):确定一个以人为本、具体的、可测量、能让利益相关者乐意的目标;Grab Attention(赢得关注):用一些私人的,出人意料的,发自内心的,以及形象的内容,在嘈杂的社交媒体中赢得关注;Engage(吸引参与):创造一种个人联系,通过同情心和真实性逐渐接近更深的感情层面,或者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这种参与能使受众足够地关心,从而促使他们想自己做点什么事;Take Action(采取行动):授权他人采取行动,可以将受众变成潜在顾客再变成队友。社会化媒体中的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发展出现新的趋势:一是“转化率”问题,即对于微信广告来说,极高的广告投放成本,如何转化为产品的销售额或者APP的下载量,有待考量;二是“差异化整合营销”问题,即制定符合个性的创意,精准营销,考虑用户体验、用户隐私。
而且,更多公众借助社会化媒体平台,分享自己闲置资源,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促成消费的“分享经济”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教育、医疗、广告创意、培训、家政服务、租赁、二手交易等领域,正颠覆着人们传统消费观念,改造着传统社会各个领域,如交通出行、短租住宿、旅游等。
未来,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将以更多的 “分享经济”形式崛起,向更多领域拓展,如餐饮外卖、家庭美食分享,一些闲置厨房资源也将被盘活;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中国发达的快递物流,也将出现人人快递物流众包模式。
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因各类媒介技术的应用越发彰显其魅力。
动态看待新媒体发展,从媒介技术、用户需求、媒介生态与资金投入四维度宏观分析,结合传媒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功能特性,同时关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娱乐大众、传承文化)。上述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严三九.“2013年全球新媒体发展态势探析”[J].现代传播,2013(7).
[2] New Media Art, Participation, Social Engagement and Public Funding----Taylor & Francis.2013.3.
[3] New Media Cloud Comput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2013.2,IGI Global.
[4] 王荣.十二省市引入阿里云[N].中国证券报,2015-01-06.
[5] 佚名.阿里云将在硅谷建数据中心欲拓展海外云业务[J].互联网天地,2015 (3).
[6] Convergence of new and old media: new media representation in traditional news, Taylor & Francis,2013.2.
[7] We Can’t All Be Obama ,The Use of New Media in Modern Political Campaigns,Taylor & Francis,2013.4.
[8] 童清G.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现实议题[J].新闻记者,2012(2).
[9] (美)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0] 陈威如.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1] (美)舍基.认知盈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2] (委)莫伊塞斯・纳伊姆.权力的终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3] 徐志斌.社交红利[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14] John Allen Hendricks ,Social Media and Strategic communi -cations,Palgrave Macmillan
[15] (美)罗宾・蔡斯.共享经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16] (美)凯文・.凯利.必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篇11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也可以理解成国立医院。
我国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最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部分核算发展至全成本核算的历程。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处于前端事宜。医院迫切需要加强内外部经济管理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因此,这无疑在要求医院要开始建立一个完整的、客观的成本核算数据来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但我国公立医院现今仍然是还没有建立一个属于自身体系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大多数成本核算管理模式都是借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来运转,因此,这样的管理体系势必会给公立医院的发展来来一定的阻碍。
二、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正在构建节约型社会,要求社会各主体各单位的发展要全方位的节约资源,公立医院同样要展开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因为只有通过成本核算,才可以分析成本,通过收支,准确的找出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成本核算管理逐步成本我国公立医院的必修课。但是,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阻碍着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单一,无法具体化展开
公立医院是属于我国事业性单位,一直以来是实行企业化管理,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成本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单一,仅仅是围绕院级和科级成本核算的某些项目而进行,并没有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核算管理,因此,成本核算无法达到精准和覆盖医院的全面性工作,也没有真正按照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一直无法得到顺利展开。
(二)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内容多、难度大
医院与其他行业相比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医疗服务技术更新较快,成本变化也较快,这些变量决定着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中会存在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比较繁锁、复杂。医院会因为病人不同的需要和经营状况存在成本核算的项目、内容有差异,另外,公立医院长期以来没有精确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缼乏系统的经济管理的方式,这些长期遗留问题,使得医院的成本在核算的方法、数据及信息应用等方面相对薄弱,增大了成本核算方面的难度。
(三)我国公立医院没有建立全面的、系统的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对医院成本核算意识的淡漠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没有建立起适合自身的一套成本核算管理系统,没有合理的规划成本核算到底该怎样去实施,又由谁去具体实施,所以我们习惯性的把成本核算当成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职。都认为成本核算是财务部门或经营管理部门的事,从而导致广大职工对成本核算意识的淡漠。特别是行政、后勤这样的部门普遍只存在支出的部门,仍带有吃集体“大锅饭”的态势。无法提高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导致医院无法真正有效的实施全面成本核算管理。
(四)医院成本核算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部门不协调
成本核算主要的工作内容应由医院的财务部门专门负责,但由于体制、观念原因,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由开支较大的科室、部门自行上报成本核算数据,于是,容易忽视漏掉许多细节参考数据,部门之间相互不协调,造成财务部门不能发挥作用,与各部门数据不统一,且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机构设置重复、人员臃肿,使得职工只追求收入,忽略节约成本。
三、如何加强我国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的管理
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医院的决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是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实行科学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之一。结合上文所阐述的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弊端来看,本文主要探讨在现阶段医院管理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应如何完善,才能更好的满足管理的需要。
(一)要建立完善的、适应医院本身发展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应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然后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负责,其他各部门分工协作。根据医院自身的发展需要,由院领导统一组织和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以保证成本核算能有章可行,确保其稳定性,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软件系统,准确的计算、分析和控制成本,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以避免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要增加医院工作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的意识
医院应把成本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把“人”置于成本管理的主要掌控对象,以成本控制知识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并普及其重要性。只有全体人员先从意识上领悟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才能更有力的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执行,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相互配合的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的多层次的、全面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三)加强与各科室的协调与沟通,让成本核算更为人性化、合理化
认真听取各科室意见,做好成本核算的解释工作和科室间的协调工作,及时向院领导汇报科室反馈信息和日常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成本核算是涉及医院管理全方位的工作,它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同时还涉及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核算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衔接等,故应加强与各科室的协调与沟通,并积极宣传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各相关科室、部门和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才能顺利展开成本核算工作,让成本核算更好地为医院服务。
(四)做好成本分析工作,提供考核指标数据
做好成本分析工作是有效展开成本核算的前提。妥善保存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各科室各部门的计量、验收、盘存数量。同时制定医院内部合理结算价格,医院的运行是一个全方位的大而复杂的系统,为完成某项工作可能同时需多个部门配合与协调,因此,为明确医院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医院应对所有物资在各科室与部门之间的使用流动情况,以及相互提供的劳务采取内部合理结算的形式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一个准确的参考指标,以避免成本核算管理走弯路或者出现浪费的现象。
(五)完善成本分析体系并严格控制医院各种费用的支出
建立合理的医院成本分析体系,合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进行全方位各环节的成本核算,并汇总及比较分析,以便随时掌握医院每个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及变化,了解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成本升降的实质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医院还可通过定期总结或有针对性的专题分析,提高成本决策水平。
(六)各项费用的严格控制
合理的定制医疗所需的卫生材料及医疗服务项目的开支预算;定期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大的开支分析其消耗原因,尽量压缩计划外的开支。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完善成本分析体系,达到有效控制成本开支目的。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快速多元化的发展,外部环境的竞争越来越大,因此,提高我国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已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医院成本核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和良性发展,提高其竞争力。作为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者应当重视、了解和探索医院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为院领导制定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计划和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颜慧卿.浅析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现代经济,2010;23
[2]史婷婷,张洁.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现状及建议.中国卫生产业,2010;11
篇12
一、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涵义
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就是在卫生服务供给的一端按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进行改革,以需定供,实现供需紧密衔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要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力推进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应当从“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对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医疗机构设置进行结构性调整〔1〕。
二、齐齐哈尔市卫生服务基本状况。
优势方面:1.卫生服务功能键全,基础设施完备;2.各专业学科完善,梯队健全;3.先进技术和设备普遍应用;4.城市拥有自己的医学人才培养院校;5.区域卫生辐射能力较强,防治能力显著提高。
不足方面:1.缺乏鹇苑⒄构婊和政府相关配套政策支持;2.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配置无序;3.初级卫生保健及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低;4.各类医疗机构专业分工不明确,整体结构有待调整;5.科技力量不强,重点专科较少,外转患者较多〔2〕;6.卫生应急及急诊急救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7.缺少全市统一的卫生服务网络云平台;8.卫生监督与执法力量薄弱。
三、具体存在的问题
卫生事业改革相对滞后,总体供给质量有待提高,存在结构性矛盾,群众获得感不强,卫生服务的水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
公共卫生:
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不足,综合处置有待加强。由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综合执法不在同一部门,加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不足,高端监测设备有空白,部分项目需委托省疾控中心监测,监测时间长,信息滞后,县区大部分项目不能检测,受污染及有害食品时而流向餐桌,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危害群众健康。
2.农村居民饮用水大部分没有开展监测。由于县、区疾控中心检测人员、设备、经费缺乏,包括对辖区的饮用水、食品、环境、医疗机构消毒和感控等各种检测能力不足,居民饮用有害、污染水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
3.学校卫生监测和学生常见病控制薄弱。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学生常见病监测、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学校环境卫生监测还都在规定的监测内容之外。学生常见病如沙眼、视力不良与近视、龋齿、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脊柱弯曲、肠道蠕虫感染、超重与肥胖等现阶段危害学生健康的主要常见病没有得到监测和科学控制。
4.室内环境监测没有开展。包括居民住房、企事业单位用房、食堂、浴池等室内装修材料对居住环境的污染带来的各种疾病不断增加,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杀手,目前供需双方还没有实现有效对接,改善室内环境,杜绝和防止室内污染成当务之急。
5.卫生监督力量薄弱。公共卫生的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都有差距。医疗卫生对非法行医、非法广告、游医药贩、医托、超范围医疗、消毒与感控监督也存在一定差距。
医疗卫生:
1.全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急诊急救管理体系。在急诊急救制度建设、功能划分、人员设施经费投入、急救技术衔接、网络建设上都有较大差距。全市九县七区各类急救车辆不足50台,其中市急救中心专业急救车辆仅有25台。急诊急救供给与需求同地市必备功能不匹配。因供需信息不联网,急诊绿色通道不畅,特别是夜间急诊患者,即使使用120急救转运,也时有在各家医院折返病例。耽误急救时间,延误病情治疗。如果急诊急救能够实行网络化统一调度管理,不但导诊准确,接诊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医生护士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将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2.全市综合医院多,专科医院少,专病不能得到专治。全市二级以上40余家医疗机构,除传统的传染、结核、精神、五官、妇幼专科医院外,绝大部分为综合医院。缺少儿童、肿瘤、脑科、心脏、骨科、消化、康复、糖尿病、风湿病、皮肤病等专科疾病诊疗医院。市内各类医院专业分工不明确,结构不合理。医疗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
3.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然人才短缺,全科医生比例较低,设备落后,不能完成社区守门人承担的基本卫生服务供给。常见病、多发病仍要挤到大医院排队,增加治疗成本和陪护成本。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缺乏基础。
4.没有统一的卫生服务信息平台,不能满足互联网+医疗的需求。网上挂号、预约治疗、患者选择专科专家、远程会诊、健康咨询等项卫生服务还不能在网上开展,卫生服务信息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5.医学技术水平低,外转患者较多。市医学会40余个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专业技术达到国家级水平的只有3-5个,达到省级水平的只有10余个,其余专业都有一定差距。全市每年外转患者近万人,转省外占45%,转省内占55%。外转疾病中各类肿瘤占31%;脑部疾病占10.5%;心脏疾病占9.7%;妇产疾病占7.5%;肾脏疾病占7.1%;骨科疾病5.4%;血液疾病占4.2%;呼吸系统疾病占4.2%;消化疾病占3.3%;另外五官、皮肤、肛肠、泌尿及其他类型疑难杂症共占17.1%。
6.医养结合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卫生服务供给对养老需求缺口较大。2015年底齐齐哈尔全市总人口549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99.4万人,全市老年人口数量占到全市人口总数18.1%,高于全国(16.7%)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据统计,医疗机构服务成本60%以上用于老龄人口。2015年全市有170家养老机构,其中,养护机构只有13家,养老床位25281张,其中,养护床位只有1490张,占5.89%。养老机构中设卫生所的只有少部分,养老机构中需配置医疗资源的缺口较大。
四、我市卫生服务供给侧建议
建议市里抓紧研究制定健康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加速“医疗互联网+”转型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服务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看,突破结构性弊端,以百姓健康而不是疾病为出发点,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公共卫生应弥补历史欠账和需求增长的较大缺口。医疗服务调结构,抓两头,引导中间。杜绝过度供给的问题,在重症疾病、疑难杂症、专病专治、急诊急救等方面着手,提升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1.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出台与国家政策要求相对应的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支持政策。如政府多元卫生投入机制、高效规范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卫生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机制、卫生信息网络云平台系统、“三医联动”、“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改革等典型的供给侧和结构性改革政策。
2.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各级政府要强化疾控中心食品风险、学校卫生、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及时揭示健康危险因素,提高应对危害的社会综合处置能力。重视对学校环境卫生和学生疾病控制监测:应高度重视学生疾病控制监测,强化对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发育、身体健康。学校生活环境卫生监测含运动场、厕所、宿舍等。教室卫生监测包括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教室微小气候、噪声等。开展学校环境卫生监测,深入了解、评估影响学生健康的有关危险因素,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开展居室等室内装饰有害物质监测,控制和防范室内环境污染,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室内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满足百姓需求,对提供室内环境O测的技术服务应提到议事日程。二是加快急诊急救体系建设步伐,软硬件建设和全方位支持系统,提高全市急诊急救供给和保障能力,挽救更多的生命。三是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加大卫生执法政府支持力度,处理各种违规违法现象。在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同时,要保护医疗市场公平的竞争环境,打击非法行医,虚假广告,超范围医疗,促进医疗机构公布真实的医疗质量信息,强化社会监督,保护患者利益,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3.以需求为导向,引导医疗机构调整功能。医疗服务体系抓两头引导中间。顶端以三级医院为主打造高精尖医疗,创建更多的省级国家级重点专科,提高诊断与治疗能力,服务疑难杂症患者的医疗,减少患者外流。制定全市卫生重点专科发展战略,建立机构、专业、学科带头人分工与协作机制,在目标上、期限上、措施上详细规划,采取人才带动、国内国际合作、高额奖励等,打造一批过硬的市级领军人才学科梯队,研发一批省级、国家级科研成果,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重点专科,全面提升我市整体医疗水平与服务能力。基础是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满足百姓足不出社区就解决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问题,为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创造条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分级诊疗的最基层网底,而全科医生又是实现社区首诊的守门人。随着全科医生培养和培训力度的加大,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大医院,而是近在身边的全科医生。多种方式培养全科医生,作为提高全科医生培训质量的重中之重,参照国家全科医师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推进师资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定期出诊制度,实行社区医生与居民签约制度。中间是鼓励和引导二级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特色专科,发展上述提到的十大专科医院,实现专病专治的目标。实现卫生服务对需求的精准提供。
4.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调整卫生服务供给方向,将供给与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供给侧改革,关键要改变资源分配的能力,让医生有序流动,从制度安排层面入手,让好医生‘长’在基层。建立紧密型的“医疗联合体”,由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合作医疗组织。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形成“首诊在社区,病重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三位一体模式。
5.围绕健康产业做好大文章。健康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活品质。随着我国老龄化加深和“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正在进一步凸显。一是发挥齐齐哈尔市产业优势,打造健康产业链。从中草药的种植、中药饮片、制剂、成药的生产,到药品流通和配送,进入医保用药目录,医疗部门优先使用,形成大健康产业链。齐市的参鸽药业、安泰生物灭菌有限责任公司都是很好的资源,要由指定部门统一抓,在财税价政策上扶持,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从健康产业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优化医养结合政策环境,促进医疗养老机构有效衔接。缩短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时限,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紧密协作。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提高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和老年人服务的能力。如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患者提供急性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开发精准的服务项目。
6.建立卫生服务与需求信息云平台,实现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议市政府建立统一、规范、智能、先进的卫生服务信息云平台系统,为政府、社会、患者及时提供重要的卫生服务信息。《黑龙江省“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2016版)》,到2025年,全省基本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计划重点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等项目。行动目标是统一部署46311-2规划。“4”是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6”是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3”是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基本覆盖全省人口且信息动态更新;“1”是普及应用一张居民健康卡,实现就医“一卡通”;“1”是一条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的卫生专网;“2”是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系统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3〕。“医疗互联网+”在全国已经迅速推开,传统医疗服务与互联网产业相互渗透也在提速。国内省内形势为齐市启动该项工程提供了绝佳契机。明确“医疗互联网+”在卫生服务供给侧及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战略使命和发展方向,加大对“医疗互联网+”产业转型的扶持和监管力度,及时掌握全市卫生资源总量、结构与分布信息,提高齐市政府卫生政策决策能力发挥建设性作用。如为社会及时提供疾病分类信息,病种费用成本与收费价格信息,专科专家专病信息,医疗服务质量信息,新设备、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信息,床位使用信息,急救能力及专业分工信息,针对老年人、儿童等不同服务群体的信息,健康咨询、心理卫生治疗信息等。建设费用省、市政府专项补助一部分,各家医疗机构参与可按会员制交费,居民会员可分免费服务项目和深度资讯公益收费项目。
总之,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解决本市历史形成的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配置无序,供需矛盾较突出的问题。促进卫生服务提供与需求良性对接,卫生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当下各大医院运用广泛,极大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同时也提供给人们便捷的就医体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将医院药物、病案资料、物资储备、财务、行政人事信息等都纳入数字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现代化水平。
1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1.1 门诊管理
在门诊管理中,信息管理系统可将门诊收款、用药、检查等具体情况做统一管理,所有内容通过信息化管理后,患者通过医院发放的磁卡来进行相关流程的操作,提升了相关流程的透明度,所有收费、药物、检查明细一目了然,同时也较好地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明细的执行。提升了患者就诊的流畅度,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相关操作的违规频率,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规范性。
1.2 住院管理
住院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操作中,包括住院登记、护理工作管理、药方管理、费用结算管理等流程。所有流程都可通过信息化管理进行统一记录监管。所有的治疗流程都具有科学的分类记录与处理,治疗流程情况明确化,其中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情况、ID账号等,医护人员可轻松地通过信息系统将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调取,同时,对于各种检查、治疗情况等方面的录入,系统会依据录入情况做对应的取药及费用扣除,随时还能为患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而通过系统化管理,相关物质和数据的调配也需要按需求做管理,保证需求的满足。
1.3 药品管理
药品管理系统操作上主要包括住院、门诊药房医技药库的管理。药品可以从计划、采购、进库、价格调控、取药、出售、药品使用监控等都采用信息化处理,对于药物情况有更为全面的掌控和规范性处理。药库可通过对药物的入库处理,再依据需求规范来做发药,将药物按照标准的送到发放到门诊和住院药房。而收费人员与护理工作站的人员则依据药物价格来对患者的药费划价,提升了药物划价的精准性。因此,信息系统可将药品从购进到出售的各环节做的明确记录与指示,充分做到药物的合理科学化运用。所有流程可进行随时的调取核对,及时观察药物库存、价格、账目等情况,提升了药物管理的监督效果,避免了不科学管理的疏漏。
1.4 人事行政管理
信息化系统管理在行政人事管理上的运用已经广泛的扩展到各行各业,在医院管理中也较为实用。特别是医院本身由于属于人力资源集聚的地区,对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可提升人员管理的效率。其中包括行政文件资料、人事档案、绩效管理、晋升考核管理等全面资料,避免了传统纸质管理系统或不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所带来的滞后于低效率管理的现象,促使资料管理达到随时录入、调取、监督审核,提升管理的便捷性,节省了人力与空间,同时便于资料的长久保存,避免资料因为时间久远而损坏或查找困难。
1.5 其他管理
管理上还可以包括其他科室的管理,如医疗器械、检查等资源的管理,及时做好定期维护和补充,避免取物不方便或短缺,提升管理效率。
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能提升管理效率和规范性,由于全部采用连贯的信息处理,减少了中间流程所耗费的时间,提升了流程管理效率,可以加快取药、缴费、检查等的速度,避免相关流程中的差错,将各流程的操作与管理更加的透明化,让医患双方更加清晰的了解相关流程的费用、药物与操作名目等,提升费用支出和操作开展的准确性。由于信息化管理可进行数据整理,有利于医院管理上有调整依据。对现存物品采购、人员安排、疾病主攻方向以及相关的医疗基本服务做好调控管理,也能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在减轻工作任务的同时,提升了操作准确性,给与患者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3.1 系统设计的个性与科学性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要贴合医院管理实际情况,同时,系统也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升级维护。但现实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存在较大的共性设计,并不能充分照顾到各医院自身的需求,更多的采用较为通用的系统软件,少有医院会依据自身医院情况做系统设计。
一方面源于系统设计制作本身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医院在系统设计方面并没有经验,因此更愿意选择已经成熟和流行性的系统软件。由于无法贴合医院自身情况,在系统操作上存在一定弊端。特别是在我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发展并不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升级。系统设计中要做好试运行阶段,一般只有试运行后才能发现操作系统本身的设计问题,进而做进一步的调整。
但在试运行阶段,没有真正大量运行,因此,系统自身问题的发现也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因此系统设计上最好依据专业系统操作模型为基础,尽可能避免系统设计的漏洞。当下更多的选择方式都是依据国外成熟经验,减少系统设计的成本。但是国内外在相关系统操作的习惯和医疗服务的流程上有差异,因此,也要充分留意到医院自身情况,进一步完善。
3.2 加大系统维护人员与物资的投入
在医院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上,要储备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做好系统日常的维护保养,避免系统自身差错、崩溃或其他故障问题。系统自身属于一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受到其自身设计、操作设备和使用人员技术的影响。因此,要设置信息系统管理员,及时处理突发性问题,保证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其中,特别要避免病毒入侵,系统自身要设计具备防毒的自我防御能力,维护人员也有应该做好日常的操作规范指导,制定相关操作细则。此外,系统自身要做好备份功能,定期对重要数据做完善性修复。如果有病毒入侵,可通过数据备份做修复。
在操作系统等安装上,要采用正版系统,同时要定期做升级。系统维护人员要有防御意识,一旦出现病毒入侵,要及时通知相关操作人员,减少病毒等影响带来的损失。在日常操作中,杀毒软件要采用正版,提升杀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自身要安装防火墙,对恶意的侵入或相关操作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在系统管理中,对于资料的下载或相关设备接入要做好管理,避免资料外泄或移动设备,如带毒U盘等带来的电脑损害,只有经过允许后才可以进行相关操作,或依据各操作人员的级别来设置不同操作权限的设置。
每个人员应该都具有各自的账户和密码设置,同时说明相关账号如果属于个人,切勿告知他人,避免账户随意被他人登录而导致相关信息随意篡改或删除。并且各账户的操作都具有相关痕迹记录功能,能做相关资料记录与修改的跟踪,对于异常情况操作能够的做跟踪调查。因此,系统维护人员不仅能及时修复问题,提供系统操作的顺畅性技术提供,也能对系统内操作做监督管理,避免违规操作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
3.3 强化培训管理
对于系统的操作,要加强所有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只有了解系统特点才能的应用。特别是新进人员要做好入岗培训,对于系统日常的升级变化要进行全员的通告。面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对系统做不断改善和操作思考,提升系统运用操作的科学性。同时,系统的日常使用要做好操作人员的指导和系统内的通知,确保操作人员能正确高效地处理系统。培训中要以系统自带功能以及日常容易的差错做培训内容,提升人员系统操作的可执行性。同时系统操作要加强相关操作的操作手册制作,提升人员自身的操作学习与问题及时处理能力。在系统的培训上,特别要强调初期的培训。初期培训可发现系统自身的问题及操作不便问题,监督系统做及时修复。一般人员在操作之前对系统都缺乏实际的运用体会,因此无法发现系统自身的问题。而培训需要以实际丰富操作为基础,发现其中的难点和问题,而后在培训中做提示。
3.4 提升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视
在医院整体的管理上,首先需要在领导层认可并推崇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人员召集、培训等各流程上提升重视程度和投入,保证信息系统管理的整体效率。但目前可能会存在后期的经费投入不足,人员技术不达标,导致操作系统的漏洞或日常运用的故障等问题。大多数医院之所以在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上没有达到较高水准,与各医院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更多医院系统仍然有很多不足,与当下不成熟的系统建设环境、资金投入缺乏有密切关系。在相关技术管理上,日常维护的不重视,往往会导致系统运用中发生重大问题。
4 结 语
医院管理中运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时代的趋势,虽然在操作中存在繁琐、不便捷或异常的问题,但这种操作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性会随着系统建设不断的完善,操作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显现出来。当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操作局限性,但是不能因为当下的不习惯或不完善而否定信息系统管理方式的优势。
随着信息共享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下各院的信息系统管理而言,当下的问题相对于未来全部联网化的趋势发展,总体来说难度更小,因此,如果不能适应当下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操作,对于未来全部联网性的操作会存在更大难度。即便有难度,但也不能遏制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所提出的发展导向。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世明.医院信息查询系统的管理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
[2]谢敏.试论如何优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J].科技与创新,2015(2).
[3]邵峰.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处方药,2015(1).
[4]钟雪青.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3).
[5]薛文元.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9).
[6]刘秀淑,王丽云.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现代建设的重大意义[J]. 哈尔滨医药, 2003(2).
[7]刘志国,林朝英. 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医学信息, 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