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股票指数增强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宏观经济运行
一般来说,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与股票价格指数会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良性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通常伴随着不断攀升的股票指数趋势,反之,萧条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股票价格指数往往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同时,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总体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股票价格指数呈现三位一体的关系,当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不断提高时,会推动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反之,则会导致股票价格指数的下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晴雨表”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存在时间差异,通常资本市场的反映适当快于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的主要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即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理论上GDP增长与股票指数的涨跌,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诞生16年中,这种关联的表现并不明显,例如中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但是中国的股市特别是自2001到2005年则处于萧条期。而且所有的涨跌几乎都是可逆的。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新兴加转轨的性质使然,再一个我们的开放程度还不高,市场规模比较小,在结构经济中的比重也比较小。市场各方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尽一致而且处于一个进化的过程,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健全,“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会逐步显现。
2、国际收支
国际贸易收支良好,有利于股指上涨。因为贸易收支上升,表示本国经济竞争力相对增强,同时货币供给量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则股指上涨。实际可支配收入作为经济成长指标,表明国内需求将随国民收入上升而增加,只要没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就是对经济有利。
3、就业
充分就业,是人尽其才的标志,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就业状况良好象征经济景气活络,对股市利多;失业率上升,代表经济成长缓慢或走下坡路, 对股指有消极的影响。
4、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物价的健康上升对生产有正面的刺激作用,因为它能促进企业销售收入和股票投资名义收益的增加,所以在银行利率不变的条件下,人们为了保值淡化存款,转向投资股票。物价通常和政府支出关联,政府支出增加,通常也推动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因为政府支出增加,将使国内资金充裕,由货币流量的不断增大而导致股票上升。如果物价上升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而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的后续后果是,实际收入下降和市场需求不足,加剧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最终使股票价格下跌。另外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也会直接作用于股票指数,比如提高利率而导致可能增加股票卖压。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般来说,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正常增长是货畅其通的表现,说明需求拉动力旺盛,推动经济良性循环,有利于看好股票后市;反之,没有消费支持的增长,就值得疑问了。
6、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同样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近几年我国经济的投资推动型增长特征相当明显,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是很直接的,能够被内需或者外需消化的投资,才是有效投资,否则就反过来杀伤经济。理论上,合理的投资增长和股票指数正相关。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不尽然,比如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投资和股票指数的在资金上使用上存在翘板效应,这也是2001年-2005年股指走跌的原因之一。
货币金融
货币金融背景是影响股票指数涨跌的资金条件。主要影响因素:
1、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政策通常对股票指数产生趋势性影响,当广义货币供应量趋势性增长时,这段时期市场资金通常比较充沛,股票市场的购买力比较旺盛,会推动股票价格指数上升,否则,会促使股票价格指数下跌。比如前期结售汇制下的国内大量的外汇储备,必然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这是推动股指价格上涨的资金因素。
2、利率
利率是微观经济的资金使用价格,宏观经济的杠杆之一。通常利率水平越高,股票价格指数会越低。原因是,在利率高企的条件下,投资者倾向于存款,或购买债券等,从而导致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促使股票价格指数下跌;反之,利率水平越低,股票指数就会越高。
3、准备金率与公开市场业务
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流量的工具,准备金率和资金充沛程度反相关,同股票指数的涨跌也呈现反相关关系。
4、汇率
汇率是本币和外币的比价,是人民币价格的表达方式。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本币贬值,意义反之。汇率升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通常要和本国的投资和贸易依存度以及货币政策开放程度联系起来考虑。传统意义上的摆动性升值对股票市场是个向下的作用力,反之是个向上的作用力。但是趋势性升值的意义涉及到本币资产的重新估价,以及外资进入导致本币流动性充裕,同样会成为股指上升的强劲动力,比如始于2005年下半年至今的上升势头,就存在这样一个汇率背景。
财政税收
1、财政政策
财政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资本市场的机制是市场手段下的资源配置。不管是扩张的财政政策、收缩的财政政策还是均衡的财政政策,总体上都是通过资金流的方式对资本市场发挥影响。比如赤字财政政策通常会带来货币供应量增加,转移支付会对被支持区域的经济体产生正面影响。
2、税率及会计政策
税率是国家对于经济调控以及行业调控的杠杆,从财税流程上,国家的减税政策相当于“放水养鱼”,对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是一个激励。通常国家对某些行业或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那么就能使这些企业的税后利润相对增加,使其股票升值。对投资者影响也很大,比如印花税就是股票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减少对市场活跃与否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这是一个交易效率杠杆。再比如资源税的变动,可以理解为国家对某些产业使用税收政策进行的宏观调控。有些会计准则的变化,不会实质性地影响股份公司的内在价值,但是会使得某些企业账面上的盈余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价值判断。某些会计政策比如西方国家的快速折旧政策,实质上是一个加速企业发展的政策,加速折旧在会计期间实际上是用另外一种手段来提供了税收优惠,而“让利”于企业,因而从长期看会促进股指上升。
战略规划
1、国家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
投资股票其实就是购买这个公司的未来,无论投资者的更看中股息收入还是资本利得。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不仅是全局性指针,而且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有强烈的指引作用,比如十一五规划把强调经济发展质量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那么相应的各种配套措施都会支持质量效益型,而制约粗放经营和以污染为副产品的发展方式。再比如经济总量的提升速度也是行业经济和局部经济的总指引,而资本市场也会以价格波动的方式对此也会做出相应的反映。
2、产业政策导向
一般的产业政策只对单一行业相关的股票板块产生影响,但是如果该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且产业链长,波及面广,那就会产生全局性影响,而对指数发挥重要影响力。
国际经济
1、全球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一国的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额在改革开放以来连年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外贸依存度高达70%左右。因此分析我国的股指期货走势,也必须关注世界经济的整体形势。比如反映美国经济的晴雨表“道琼斯指数”,以及其他重要关联国家的经济状况。国际贸易环境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剂,比如贸易互惠,关税减免,贸易摩擦,贸易制裁与反制裁等对相关进出口导向型的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比较显著。
2、经济周期
传统的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盈利多,股息高,股票则上涨;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生产萎缩,收益下降,股价则下跌;在经济萧条时期,股价渐有转机;在进入复苏时期后,股价又开始转强。所以,股票价格的变动,一般是与经济周期相适应的。不过现代西方国家往往通过前置的经济调整手段,来预防和消除消极情势的发生,因而经济周期已经不像以往那样明显。
资本市场
1、股票供给
这是影响证券市场内部买卖双方力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之一,通常包括首发行,增加发行,配售,退市等情况,转轨市场中还存在非流通股上市这一特殊阶段的特殊情况。股票发行,新股上市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总的来说市场容量扩大是市场生命力旺盛的体现。一般来说扩容速度和增量资金进场力度的配比对指数构成直接影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另外新股发行和上市速度的异常加快,通常被认为是政府对资本市场过热的调控手段之一,这时应特别注意风险控制。
2、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
金融改革、银行改革、外汇改革,资本市场在改革和创新中运行,我们的资本市场是新兴市场和转轨市场。目前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 流通市值,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其健康发展对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市场的异常变动或过激变动,干预是难免的。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国家还要干预、甚至国家间还联手干预。政府干预多数情况下是外科手术式的,主要目的是去掉不健康或不够理性的成份,单纯的政府干预行为对市场会产生短中期影响,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运行规律。
4、其他投资市场
原油价格特别高,对股指不利,因为石油是目前工业最主要的能源,因此油价上升即反映工业成本提高,企业预期收益降低。股市上涨黄金价格下挫,因为投资者普遍对经济前景看好,资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资火爆,金价则下降。当然金价的高低更多地与全球主要货币的汇率相关。 另外在资金比较均衡的市场中,投资市场之间存在资金流量的翘板效应,通常可见此涨彼落,此落彼涨的阶段性摆动。但是这只是关联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力还来自各个市场的内在供求关系。
5、指数编制规则
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与编制方法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是指数运算存在规定性的结果。比如成份样本公司的变更,包括缓冲区规则和快速进入规则都会给指数带来影响。再比如沪深300(4884.298,-193.09,-3.80%)指数的编制原则规定,当成份股进行分红派息等活动时,指数不进行人为调整,任其自然回落,因此报告集中期的一些权重比较大的股票在分红派息时会对股指产生影响。这种分红派息、“走马换将”等因素会对指数带来短期波动。
其他因素
1、科技创新
重大科技创新通常带动生产力的革命,而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能够给经济带来传统生产条件下所不能实现的爆炸性发展,重视最新科技进步,特别是其产业化进程。
2、资源发现
重大发现对于股价和指数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大的能源、矿产等的发现。财富效应会对股价产生强烈的影响。
3、突发事件
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受许多突发事件,诸如战争、政局突变变、金融危机、重大灾害、安全事件等的影响。应对这种事件客观评估,区别对待,关键是研判其关键性、重要性、转折性,如果是一过性的影响,通常是为冷静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顺势操作的介入机会。如果是重大性,转折性而且对市场产生持续性影响力的,那就要区别对待,调整策略。
篇2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制订的约定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按约定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合约。股指期货交易本质上是一系列合约的交易,交易双方对一个确定的合约值进行买卖,这个确定值是由标的指数值与一定货币量的乘积决定的。目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拟推出的股指期货合约是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其中股指期货的价格是用股票指数的“点”来表示的。
股指期货具有期货和股票的双重属性,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期货,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我们熟悉的股票现货交易,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保证金交易,以小搏大。
期货交易具有杠杆效应,收益率可数倍放大。投资者进行期货交易时,只须支付合约价值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一般为5%―10%。如果拟定为10%的保证金,就可以控制100%的虚拟资金,具有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可能的获利空间。
(二)具有卖空机制。
这是期货市场区别于目前现货市场交易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期货行情看涨的情况下,可以先做买进操作,后做卖出操作,获取差价利润;反之,价格看跌时可以先做卖出操作,后做买入操作,获取差价利润。即可以进行双向交易。即使市场处于熊市时,只要判断准确,交易者同样可以从中获利。这样,期货投资的盈亏完全取决于交易者主观判断的准确性,而与价格是涨是跌无关。
(三)到期日现金交割。
股指期货的交割方式采用现金结算,而不是实物(股票)交割,这是股指期货与其他种类期货合约的最大区别。由于股票指数没有具体的实物形式,合约到期时,以股票市场收市时的股票指数作为结算的标准,合约持有人只须交付或收取购买合约时的股票指数的点数与到期的实际指数的点数所计算出的点数差折合成的现金数,即可完成交收手续。
(四)“T+0”交易机制。
期货市场是功能市场,交易实行“T+0”交易机制,即当天可完成买卖操作。“T+0”交易机制和保证金交易机制的应用可使交易者在一天的交易中获丰厚的投资回报,“T+0”交易特性既可以活跃市场气氛,又可以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终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推出股指期货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和作用
期货市场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市场,从股指期货的特点可以看出,与股票投资相比,推出股指期货对个人投资者将产生以下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一)拓宽了投资的渠道。
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市场,但由于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不一样,使得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具有互补性。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交易方式是一种现货交易,没有做空机制,因此只有股票在涨的时候投资者才能获利,而跌的时候就没有行情可做或者被套,这也是我国目前股票市场市盈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但期货市场不一样,期货市场中具有做空机制,涨的时候和跌的时候都有投资机会。排除套期保值外,作为个人投资者就可以在股票市场下跌的时候从股票市场撤出来转战期货市场,在股票市场展开上涨行情的时候又可以从期货市场撤出来重回股票市场,增加了一个市场(金融期货),就增加了一份机会!
(二)拓展了投资者的视野。
除了金融期货外,就商品期货而言,目前上市的品种有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橡胶、燃料油;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棉花、白糖;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玉米、豆粕、豆油。这些商品要么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原材料,要么是一些上市公司的产品,通过这些商品价格的涨跌就可以很直观地得到上市公司业绩好坏的信息。期货市场商品价格的走势,对股票的操做具有指导意义。比如,在2008年上半年期货市场中有色金属商品大幅上涨,而在股票市场上大胆买进江西铜业、山东铝业、兰州铝业等股票,投资者据此将取得较好的收益。这是因为铜、铝是这些上市公司的主要产品,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必定会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可观利润,那么这样的股票上涨则是必然的结果。事实上,多数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很少参与和关注期货市场的交易和变化,那么,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迫使个人投资者不得不关注期货市场的变化,进一步拓展了投资者的视野。
(三)不断提升投资水平。
在证券市场上,股票和股指期货是两种不同的投资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给投资者增加了很多投资组合的选择,从而必然会带来市场交易技术和投资策略的创新,提升投资水平。
首先,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对冲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通过证券组合投资可以有效地化解股票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而导致股票市场齐涨齐跌的系统性风险,则需要在资产配置中加入股指期货才能有效规避。
例如,投资者持有股票时,可通过卖出期指合约以预防股市整体下跌的系统性风险,避免以往“套牢”或“割肉”二选一的局面;如果投资者预计大盘要上涨又来不及全面建仓,则可通过买进一定数量的多头股指期货合约以避免踏空。这样不仅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了股市持久活跃,而且通过双向交易机制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其次,提供套利机会。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通常存在相对稳定的差价关系。一旦期货和现货的差价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严重偏高的情况,则可以卖出期货指数,同时买进一组股票现货来模拟现货指数。只要期货和现货的买卖手续费加上这组股票模拟指数的偏差度低于上述差价的偏离程度,则投资者必定能够从上述不合理的差价中获取无风险的套利收益,因为期货价格随时可能回到正常水平,至少在到期日必定回到现货价格。当然,由于股票不能卖空,相反的情况无法套利。事实上,套利交易的存在保证了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第三,除了套期保值外,投资者还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投机,通过买空卖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加获利机会,改变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低吸高抛才能获利的单一盈利模式。另外,投资者还可以在股指期货的市场价格与其合理定价偏离很大时,进行套利交易。
股指期货交易为投资者带来了很多新选择,有助于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交易手段的丰富与多样化,与过去相比,可以使得投资者可以运用多种交易策略达到管理自身财富的目的。
(四)使投资者更加成熟。
股指期货的推出,促使投资者要积极学习有关期货知识、期货交易法规和条例,全面提高对金融期货尤是股指期货的认识。只有熟悉“游戏”规则,才能在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时做到知己知彼,游刃有余。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时要做到谨慎、理性,按照自己的市场判断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严格控制仓位,严格止赢、止损。要认识到保证金交易制度的杠杆效应是柄“双刃剑”,在放大投资收益的同时,也使自己承受的风险同样放大,在巨大的利润诱惑面前,要先考虑到风险,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提高风险意识和操作技巧。只有广大投资者都表现出成熟的风险意识时,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才会更加成熟和理性。
参考文献:
篇3
(一)中国股市已初具规模
股票市场的发展完善程度对股指期货的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股票市场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其规模从开始的几支股票发展到现在的1400余家上市公司,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已基本成型,参与的户数超过了7000万,具备了股指期货诞生的基本条件。
国内较为成熟的指数编制技术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2003年1月2日正式的上证国债指数与上证股票指数、上证基金指数等指数系列共同构成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债券、基金三位一体的金融指数体系,该指数体系的建立表明我国已具备成熟的金融指数编制技术,从而为股指期货的建立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二)股权分置改革带来契机“只要原生品市场价格不存在显著扭曲,就具备了发展相应衍生品的基本条件。”股权分置改革已经轰轰烈烈的进行了整整一年,在它推出伊始,就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突破。股权分置改革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上市公司结构单一且股权分置问题突出而引发的问题,并给中国股市注入新的成长元素。可以说股改之前,股票指数是扭曲的,以这种扭曲的股指为基础的衍生品,它的价格风险对买卖双方是不对称的。股改对于扭曲的股票指数的矫正表现在它的这些作用上:第一,证券市场融资、再融资功能的恢复。第二,兼并收购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强化。第三。市场定价功能将得到更真实的体现。第四,股改将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因此,随着我国股改的逐步深化和最终胜利,股指的扭曲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也为我国提供了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证券市场扩容的两大利好
(一)利用股指期货化解股改扩容压力
1.利用股指期货增加二级市场的承接力。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扩容,二级市场现有投资力量已显得相当单薄。而股改后,2006年至2009年间每年新增的流通股数量就是数百至千亿股,相比而言现有的投资力量显得非常纤弱,如果不广开渠道,给二级市场提供源头活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承接力不足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股指期货的上市交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股指期货将对股市中的大中户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上市交易必将会对市场大资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表面上看好象会将部分资金分流到期货市场,但是股指期货运行带来的好处会吸引更多的证券市场场外资金进入,另外证券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良性互动也会增加证券市场的人气,从而解决因股市扩容而产生的二级市场承接力不足的问题。
2.缓解大股东减持压力
大扩张后,二级市场流通股权将高度集中于上市公司第一、二等大股东的手中。从非流通股的“一股独大”到二级市场流通股的“一股独大”,大股东与大主力间的距离也许仅一步之遥。一旦大股东成为市场的大主力其影响将远远大于现在的基金公司,数据分析表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高峰年(2004年、2005年)已经过去了,未来几年中将处于从高位回落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会有极大的减持套现的意愿,尤其是现在股价正处上涨时期,会导致大股东减持意愿的不断增强,这种减持意愿就构成了对二级市场股价的最大压制,一旦当股价上涨到一个对大股东有吸引力的价位上时,大股东为了获利减少长期投资的风险,会甘冒违背承诺的风险而减持手里的股票。这对股市是非常不利的。
(二)吸引优质资金参与再融资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后,上市公司再融资随之暂停。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根据“新老划断”将分三步走的计划方案,恢复G股公司再融资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将诞生、IPO重启、与国际接轨等可以预见的趋势已经成为了外资关注的焦点。外资机构对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进程非常关注,对于这些国际机构投资者而言,尽管现在的中国股市很具吸引力,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无法应用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在这一市场还很难执行一些国际上采用的投资策略。而一旦有了股指期货这样的工具来对冲和规避风险,他们就可以更大程度地介入中国的资本市场。
对于已经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OFII早已经产生了对股指期货这种规避股市风险的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适时推出股指期货这一避险工具,也有利于培育OFII的发展壮大,吸引更多境外机构资金和大量场外观望资金进入中国股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市场投资主体结构。
篇4
目前主要的股指期货合约有s&p500股指期货、nikkei225股指期货、恒生股指期货、kospi200股指期货等。我国即将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合约为沪深300股指期货,预计在今年3月正式推出。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股市的整体风险,又称为系统风险,即所有或大多数股票的价格一起波动的风险。另一种是个股风险,又称为非系统风险,即持有单个股票所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即同时购买多种风险不同的股票,可以较好地规避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有效地规避整个股市下跌所带来的系统风险。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股票市场波动日益加剧,投资者规避股市系统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由于股票指数基本上能代表整个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人们开始尝试着将股票指数改造成一种可交易的期货合约并利用它对所有股票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系统风险,于是股指期货应运而生。
股指期货除具有金融期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的指数。一般商品和其他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合约自身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而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后,合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金即可了结交易。比如投资者在9000点位买入1份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后,一直将其持有到期,假设到期日恒生指数为10000点。则投资者无须进行与股票相关的实物交割,而是采用收取5万元现金[(10000一9000)*50]的方式了结交易。这种现金交割方式也是股指期货合约的一大特点。
二、股指期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投资或投机者心理方面的因素。
1. 经济周期
从整个股市的层面看,经济周期影响着股指期货的价格。由于股指期货的价格是基于现货市场股市而形成的,而股市大盘变动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股指期货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和下跌的行情。
2.金融货币因素
汇率、利率、财政政策变动都会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产生影响,均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
3. 供求关系
期货合约的多空供求关系仍然是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一大因素。股指期货本身没有具体的实物资产相对应,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期货市场合约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当空头供大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下跌;反之,当多头供大于求时,期货合约价格就上升。
4.标的物
股票现货市场的走向直接影响股指期货的价格。尤其是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中的大盘股或者活跃板块股的股价变化往往会对股票指数的涨幅影响很大,从而也带动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化。标的指数成份股中权重较大股票的现金分红、增发、配售等活动也会影响股指期货合约价格,需要对其数量、时间甚至可能性有较好的把握。
5.心理因素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股指期货的价格。通常人们所说的“人气”反映了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或者说他们对未来股票市场的信心。当“人气”旺时,即使当时的股市指数不高,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也会上涨;反过来说,如果“人气”衰,即使当时的股市指数很高,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也会下跌。
6.政治和政策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都会直接影响股票指数期货的价格。
三、股指期货的投资分析方法
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要把握大盘、标的指数以及股指期货合约价格的走势是比较困难的,但我们可以试图从各种因素中摸索规律,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最适合的投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下分别谈到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方法,实际操作中需要灵活运用并结合起来使用。
(一)基本面分析
1.宏观经济信息
实时研究国家相关部门定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诸如gdp增长、通胀率、失业率、零售增长、储蓄率等。这些宏观经济数据都会影响到政府将来的货币、财政政策,会使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产生影响,最终反映到期货价格上来。
具体研究中,可用gdp增量变化与股市运行周期对比研究,用净出口额变化来衡量外贸拉动因素,贷款增长率变化衡量投资拉动因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化衡量消费拉动因素等。
2.标的指数成分股
研究成分股行业基本面,尤其是占指数权重很大的行业。重点研究这类行业龙头股的基本面情况(行业政策、产业特征、产量与产能、市场竞争、增长潜力、财务数据、盈利预测等),以及这些成分股的分红派息、送股、配股、停牌等事件。因为这些股票会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它们的涨跌会引领他们代表的那个板块同涨同跌,对指数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在一个时期领涨(跌)大盘。如我国即将推出的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其成分股中的300只股票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大部分行业。
3. 各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
虽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但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在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也已经在进行有限制的浮动,这些都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不能独立于全球金融体系之外,周边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除了国内与国际市场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因为各个投资品种之间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资金的流向会对市场产生冲击。
4.国际市场因素
股指期货将更加融入全球化市场。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qfii等外资机构的深度介入,我国新兴的股指期货市场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对我国这样一个对外依存度高、开放程度日益增强的国家来说,这种影响将更为明显。因此,分析股指走势,除了国内经济,还必须关注世界经济整体形势。
(二)技术面分析
由于股指期货与股票的不同点,使期货行情的某些技术表现与股票不一样,分析方法也有不同的地方。股票投资者分析股指期货行情时,应根据自己不同的技术分析习惯,适当修正对几个主要技术参数的看法。
1. 时空波动特性
对标的指数历史行情进行时间和空间二维研究,从时间上分析其底部周期、开市以来的顶底周期循环,从空间上分析股指的趋势结构、常态趋势及调整波幅、股指的顶底组合构造模式等,找出其中规律,用来判断和预测未来行情走势的时空点位。
2.波段运行特性
通过研究标的指数波段运行,优选趋势跟踪指标、波段振荡提示指标、波段能量变化指标以及均价水平变化等指标构建技术指标体系组合,分析标的指数小周期波段运行特征。
3.大势领先指标
建立大势领先指标体系,包括成交量与均量线、领涨(跌)群体组合、短期资金拆借利率等指标,通过对领先指标的分析来研判大势的未来走势。
4.主力机构的持仓动向
机构博弈将成股指期货市场主流。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都将会加大介入股市的比例和力度,各种投资基金亦将会出现持续壮大的局面。股指期货参与者的成分比例会进一步发生分化,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会进一步降低,机构投资者博弈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5.持仓量
股指期货的持仓量是指买和卖双方都还没有平仓的头寸的总和,是双向计算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持仓量数据中,有一半是买持仓,一般是卖持仓。持仓量的变化也是对行情影响较大的指标。 持仓量的大小,代表了市场中投资者参与同一个期货合约交易的兴趣,也可以说是行情未来涨或跌的信心指示。同时,它还蕴涵着同一时刻行情变化的动向。需要注意的是,持仓量的变化方向与同一时刻行情涨跌的变化方向对应起来分析才有意义。由于持仓量中一半是买开仓一半是卖开仓,所以有的时候持仓量越大,也代表参与者对未来行情的分歧越大。
总体分析思路:从股指期货标的物(如我国即将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品种——沪深300指数)入手,研究指数的编制、组成、变化因素;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对重要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各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对整个指数期货及相关信息有一个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研究投机、套保和套利的可行性以及一些可能的交易策略。
篇5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的一种金融期货,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股指期货交易不同于以往的商品期货交易和其他金融期货交易,具有自身的特点:
1.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指数。
2. 一般商品和其他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合约自身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而股指期货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
3.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后进行现金交割,即合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意义
纵观金融市场,股指期货推出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增加了套利交易,从而缩小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二是期货的高杠杆率会提升资金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三是股指期货为市场提供的避险的工具提高了参与者的投资意愿,从而会增加市场的成交量。
1.丰富投资工具与避险工具,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单边做多市场,投资者只有通过先行买入股票,然后等待股票价格上涨才能够获取收益,投资收益的多少取决于所持有股票价格的上涨幅度。而股指期货引进了做空机制,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便易的投资与避险工具。股指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股票市场上规避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股指期货市场的诞生将使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更趋完善; 并极大地丰富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愈来愈多的投资人将运用期货交易作为投资、避险与资产管理的工具。股指期货使人们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成为可能,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吸引投资者和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的灵活机制进行操作, 使股市不会因为熊市而长期沉寂。同时,股指期货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者可以像传统商品期货那样,通过同一标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或者是通过期货特有的杠杆效应进行投机交易,赚取投机收益。因此,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既增加了新的交易品种,又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满足了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
2.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渠道
根据现资组合理论,构建完美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在股市整体下跌即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却无法发挥作用。而股指期货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把基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剥离出来,变成可交易的产品,使得风险可以有效转移。所以,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套期保值原理,根据股票指数和股票价格变动的同方向趋势,在股票的现货市场和股票指数的。期货市场上作相反的操作来积极应对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3.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强烈,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缺乏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市场, 故我国的金融体系算不上是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且,建立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也需推出股指期货交易。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必须具备足够多的强有力的市场调控手段和工具,实践证明,股指期货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机制。在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波中,香港股票和外汇市场受到了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强烈冲击,股指期货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香港政府动用巨资干预金融市场, 其手段就是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价格的联动规律,对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实施组合运用,这是香港政府市场干预策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股指期货市场可利用,香港政府的市场干预成本将大大提高,效率会相应降低。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股票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以及我国整个宏观金融市场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股市正处于走向复苏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做的正是借危机兴改革,在推进股指期货市场创建的同时,兼顾创业板、融资融券等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弥补市场结构缺陷,打牢市场稳定发展基础。中国的金融市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6
有的公司连续发行指数增强产品,有的公司重点发行QDII,而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则是主攻分级基金。目前正在发行的银华消费主题分级就是又一例,该公司将力图通过这种新产品来进一步巩固分级基金“一哥”的地位。
该基金将主要投资于大消费行业中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优质上市公司,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所带来的投资机会,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中长期稳定增值。该基金为股票型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其中投资于大消费行业上市公司股票的资产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
独特的投资策略
该基金的对于大消费行业股票的投资策略与以往的股票型基金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1)该基金将先通过研究平台由研究员精选出一篮子大消费行业股票;(2)公司的量化投资部门将对该股票库的全部股票实施等权重化配置来构建股票投资组合;(3)对于选入股票库的股票将采取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原则上如无特殊事件将每季度调整一次股票库,以降低换手率,分享复利回报。
比例不同的份额分级
该基金的基金份额包括银华消费主题分级基金之基础份额(即银华消费份额)、银华消费主题分级基金之稳健收益类份额(即银华瑞吉份额)与银华消费主题分级基金之积极收益类份额(即银华瑞祥份额)。其中,银华瑞吉份额、银华瑞祥份额的基金份额配比始终保持1∶4的比例不变。银华瑞吉份额约定的年基准收益率为“同期银行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
中邮上证380指数增强型基金:
填产品线空白做指数化增强
该基金是该公司的第一只指基,继承了该公司一贯重视股票投资、重视积极投资的风格,值得关注。
每一种类型基金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可投资价值。投资指基,重在看好其被动性投资特征,或曰控制良好的跟踪误差,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当于相关指数所代表的市场特定股票集合的总体收益;投资增强型指基,目的则在于觊觎前者基础上的、有一定幅度的跟踪正误差,或曰比相关指数所代表的市场特定股票组合略高一些的收益。中邮上证380指数增强型基金有望提供这样的机会。
篇7
可转债作为债券投资的品种之一,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得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银华中证转债指数增强分级基金在产品结构上首次将转债的双重属性进行剥离。
在份额结构设计方面,该基金将场内母基金份额按照7:3的比例分拆成两类子份额,即“转债A份额”和“转债B份额”,以实现将转债中的纯债部分和期权部分进行分离。转债A份额具有类固定收益属性,而转债B份额具有类期权属性,两类份额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进一步丰富了场内投资者的交易工具。
“攻守兼备”收益更稳定
银华中证转债指数增强分级基金投资的标的指数是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下称“中证转债指数”),该基金采取跟踪指数的增强型投资策略,便于投资人通过清晰的投资策略和透明的投资组合进行判断和操作;同时,基金经理将通过适时选取转股时机等优化策略进行适当增强,力求为投资人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稳健收益。
中证转债指数的样本由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可转换债券组成,以反映国内市场可转换债券的总体表现。该指数基日为2002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点,指数代码为000832。
中证转债指数历史收益率与A股市场主要股票指数非常接近,但其波动率显著小于股票指数,因此,其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更高。
一只基金、三种工具
银华中证转债指数增强分级基金为客户提供了三种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工具,即母基金份额具有可转债风险收益特征;转债A份额具有低风险、收益相对稳定的特征,相比于其他永续型股票分级基金A级份额,银华转债A的“久期”显著缩短,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更短的时间收回本金,在收益率相同的前提下,银华转债A更具吸引力;银华转债B份额具有高风险、高预期收益的特征,且具有期权属性,在特定条件下(如股市上涨,成份券转为相应的正股的条件下),具有更强的弹性特征。加之基金管理人可以进行诸如主动选择转股时机等的指数增强策略,可以提升母基金收益及银华转债B份额收益。
工具1:银华转债份额
功能:转债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转债本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银华转债份额将跟踪中证转债指数,进可攻、退可守,具有攻守兼备的功能。
特点:在没有增加投资者成本的前提下,该份额内含分拆套利期权,提供额外交易功能。同时,指数化产品的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明确,投资者更易把握。
客户定位:需要做资产配置的机构或个人;时间紧或投资经验不足,认可转债投资价值,并希望获取转债市场平均收益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
工具2:银华转债A份额
功能:银华转债A可以满足偏好固定收益和稳定现金流,且只愿承担较低风险的投资者的需求。银华转债A年约定收益率为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3%,每年12月第一个工作日将进行该基金的定期份额折算,将收益以母基金份额形式分配给投资者。
特点:该基金的“上拆”与“下拆”阀值分别为母基金份额净值达到1.500元,转债B份额净值达到0.450元。由于该基金相对于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股票分级基金降低了上阀值,提高了下阀值,同时增加了初始杠杆倍数,因此,相比其他永续型股票分级基金A份额,银华转债A的“久期”显著缩短。
客户定位:保险公司等低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以及追求资产稳定回报的个人投资者。
工具3:银华转债B份额
功能:银华转债B可以满足偏好较高杠杆收益且能够承受高风险的投资者的需求。
特点:由于转债A份额与转债B份额的份额配比为7:3,因此,该基金银华转债B的初始杠杆倍数达到3.33倍,存续期内平均净值杠杆倍数远高于股票分级B份额杠杆倍数;银华转债B份额具有类期权属性,在特定条件下,弹性更高、进攻性更强。
客户定位:具有较高的风险收益偏好,对证券市场有较深刻的理解,对转债市场走势有着良好的判断能力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
综上,银华中证转债指数增强分级基金以转债为投资标的,引入分级机制,类似实现转债价值中期权价值与债券价值的分离、为投资者提供了三类风险收益特征各异的工具,便于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各取所需。
篇8
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16日推出以来,已经经历了三年的发展。由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在推出之前已经经历了仿真市场的交易,因此沪深300股指期货相较于其他国家的股指期货市场而言,市场发展较为顺利,运行比较平稳,从初期到发展期到成熟期的速度更快。数据显示,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为45873295手,2011年为50411860手,比2010年增加了4538565手,2012年105061825手,和2011年相比增加了54649965手。总的来说,沪深300股指期货活跃了我国期货市场,促进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同时,由数据可以看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成交量逐渐上升,说明沪深300股指期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股指期货市场正在不断完善。
二、文献综述
股指期货自推出以来,就受到投资者的热烈关注,各国纷纷推出本国的股指期货合约。股指期货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一些不同的结论,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分三种: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减小;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不变;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增大。
Bologna和Cavallo(2002)采用GARCH模型分析了印度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引入股指期货后,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减小,期货价格变化带来的信息平抑了部分原来单股市场信息造成的波动性,促使现货市场价格向均衡价格回归。涂志勇和郭明(2008)构建了一个由策略交易者、趋势跟随者、流动性提供者以及套利者组成的多期多市场决策模型,分析在股指期货推出时间给定的条件下,推出前后大盘价格的变动,他们研究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可能降低市场的波动性。史美景、王君怡(2011)选取沪深300指数2008年1月2日至2011年2月28日的一小时交易高频数据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股指期货引入后现货市场波动减弱,信息反应速度加快。张彦(2011)对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降低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
Board和Sandmann(2001)研究了期货市场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他们发现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并无显著影响。Hariis(2007)对组成S&P500指数样本股票的企业与非属S&P500样本股票的企业研究其股票波动之差异,发现股指期货上市后股票市场的波动并不显著。李华、陈婧(2006)对日经225股指期货进行分四个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指数的波动性影响不大。刑天才、张阁(2010)基于中金所推出的沪深300指数仿真期货对沪深指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没有较大影响,但增大了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性。李婷、刘向丽、李成武(2011)利用沪深300估值期货的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短期内,股指期货的引入并没有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增大。
Maosen Zhong 等(2004)分析了墨西哥IPC指数日交易数据,结果表明,墨西哥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而且股指期货确实加剧了现货的波动性。张孝岩、沈中华(2011)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研究了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他们发现在我国沪深300指数的推出在短期内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但是在中长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在逐渐减小。罗洎、王莹(2011)选取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数据和代表成分股现货市场的沪深300指数、代表非成分股现货市场的中小盘指数数据进行那个研究,结果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对现货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使成分股市场和非成分股市场波动性均显著增大。
篇9
如果我们从指数构造方法的角度区分基准指数和策略指数,策略指数可以定义为非传统被动选股及市值加权构造的指数。第二种定义方式策略指数包含的类型更为宽泛。第一种定义可以理解为狭义策略指数,第二种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策略指数。
广义策略指数实际上是和基准指数相对的一种指数类型,基准指数更多是为了衡量股票市场整体或部分(行业指数、风格指数)运动和变化趋势,而策略指数则是用于衡量某种“策略”的投资绩效,这种“策略”本质上是定位于获取超越市场基准的收益,即获取aIpha收益。
海外策略指数发展时间并不长,但衍生出种类繁多的策略指数。(见表1)
指数编制理念进化历程从标尺到投资,从基准到策略的演进
早期的股市指数只是停留在标尺阶段,作为经济研究,学术研究及投资业绩的重要参考,并无任何实际的投资职能。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指数的投资的大规模发展,使得指数的投资职能凸显。为使编制的指数具备一定投资价值,指数公司开始改进指数的编制方法以适应投资需求。
一个著名的案例是流通市值加权方法的引入。1999年12月7日是雅虎公司加入S&P500的第一天,当天雅虎公司上涨了24%,事后人们发现这主要是因为雅虎可流通市值仅占总市值的10%,供需的极端不平衡,导致了价格的上涨。此后MSCI于2002年将指数的加权方式调整为自由流通市值加权,2005年S&P也宣布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方法。其后在指数编制上,指数越来越被当做个可行的投资方案来进行开发,如看重成分股的流动性,指数换手率等,这些原本只在交易中受到关注的因素也成为了指数编制时的考虑标准。
指数的投资职能也体现在为投资工具和产品的创新提供了依据,如股指期货和ETF这两类基于指数的投资工具正是依赖指数的可投资性。
指数编制的过程本质上是选股和配置的过程。指数从基准到策略的转变,最开始是从加权方式的改变开始。基准指数采取市值加权方法,市值大的股票占组合中的比重高,这本质上是种“趋势”投资策略,即认为强者恒强。2003年S&P推出第一只等权重加权指数,等权重加权可以视为一种“无观点”的配置策略,即投资者对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没有好恶的偏好,将资金均匀投资在每只成分股上。其定期的权重再平衡是一个捕捉均值回归的投资策略,即卖掉上期赚钱超出平均水平的股票,买八上期亏钱的股票。当年推出的DJUSseIectDividendindex则是从选股策略上改变了原有指数的编制方法。该指数通过分红率选择标的股票,采用每股分红加权方式构建。其后RAFI指数系列采用了基本面指标进行成分股的筛选和加权。此后新推出的指数越来越多的不采用传统的指数编制方法,花样繁多的选股和加权方式开始出现。指数从个衡量市场的基准,开始转变为衡量某一种投资策略的标准。
无法战胜索性参与指数化投资和策略指数ETF发展路径
指数化投资理论一负和博弈论。和人类社会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指数化投资的理论构想先于投资实践,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后,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又推动指数化理论不断向前发展。策略指数正是在这一交互式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并在近几年逐渐成为海外指数编制和ETF跟踪标的的潮流。
指数化投资的理论基础要追溯到1965年保罗・萨缪尔森发表的论文,他提出股票的内在价值就是它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波动是因为买卖双方对股票内在价值出现分歧,而市场成交价格则是双方达成的价格均衡点。Fama(1965,1970)Roberts(1967)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EMH)。WilliamSharpe(1992)提出的“负和博弈论”认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证券交易行为是一种“负和游戏”,再加上管理费用,主动管理型投资者整体的收益将低于市场平均收益,因而也将低于指数化投资者的平均收益。上述理论引发了一种新的投资哲学:指数化投资。
指数型投资工具发展历程。指数型投资工具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数基金从推出到逐渐为投资者接受;第二阶段:为管理风险敞口推出股指期货和期权,第三阶段:第三代共同基金ETF推出、策略ETF风头正劲。
第一个将指数化投资哲学应用到投资实践中的是富国银行。富国银行在1971年7月1日发行了第一只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指数基金,该基金以等权重投资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00只股票。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指数基金成本低廉,换手率低,规则透明及其在推出后优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业绩使得指数化投资方法逐渐为机构投资者所接受,指数基金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截止到2010年底,美国投资于股票的指数基金达到323只,规模为8241亿美元,其中7017亿美元投资于美国股票市场。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期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陆续推出美国股指期货和期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CME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先后推出大盘蓝筹指数期货、中盘股指数期货和小盘股指数期货。股指期货与期权自1982年推出后,便以其身兼数职的独特性能和灵活多变的操作方式迅速风靡市场。投资者使用股指期货和期权主要基于四大用途:对冲保值、价格套利,股市投机和强化指数投资。这些短期交易职能和指数基金的长期投资功能形成职能的互补和完善。
对风险敞口效用及其风险管理的关注促进了股指期货和期权的发展,而从组合与指数衍生品交易技术的演化而来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则把指数化投资的优势带给了更多的投资者。1993年1月,美国证券交易所推出以S&P500为追踪标的的第一只ETF-SPDR。ETF由于交易灵活,成本和税负更低的优势,在推出后即得了投资者的追捧,截至2010年底,美国ETF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9920亿美元。
近几年,在指数化投资实践中,人们慢慢发现传统指数基金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同时,由于指数化投资的深入人心,一些人有着特殊要求的投资诉求,传统的指数无法满足。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要,策略指数
应运而生。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截至2010年3季度,美国策略ETF已超过278只,资产总额达到592.95亿美元,分别占美国全部ETF的27.02%和7.37%。通过策略指数进行指数化投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ETF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策略指数“主动指数投资”发展的必然
指数化成品通常被认为是被动式的投资,往往和静态、枯燥无味等同,甚至有人指责指数化投资是懒人的游戏。然而指数化投资本身并非“消极”或“被动”的管理过程,相反则是个极具“积极主动”色彩的管理过程。
指数的编制和选择是主动的:“积极”的指数编制是基于以下认识,即证券市场的风险收益结构具有多维、多样,可分等特征,从而可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而每一只证券指数正是从不同的维度刻画出了证券市场不同的风险收益结构特征,因此通过指数的多样化和编制具有最优追踪成本的指数就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
指数组合管理是积极的:“积极”的指数组合管理则是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评价和选择最优的标的指数以及优化复制指数和控制追踪误差和追踪成本等多个方面来取得最优的指数追踪效果。由于细化后的指数(如风格指数,行业指数,而非全市场指数)并不代表整个市场,而是反映某个市场的某个局部,因此指数化投资的结果不再是获得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而是获得某个市场局部的平均收益。这些都与传统意义上的指数化投资理念所不同,从而构成了“指数化投资主动化”的重要内涵。
指数化投资和主动投资可以调和:指数化投资与主动管理型投资可以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比如指数化投资中可以融合进主动管理型投资中对总体经济形势和大盘走势的研究判断,并积极利用指数期货,指数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来对指数组合进行套期保值,这就是所谓的“增强型指数化”(enhancedindexing)。
指数发展与投资方式彼此依赖,互相促进。人们对指数化投资的认识、应用,随着人们指数化投资实践中的开展,不断深化。传统上指数化投资消极,被动的理念被逐渐被主动,积极的观点所替代。这样的变化为策略指数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随着指数功能从标尺到投资、从基准到策略的变化,指数化投资实践的不断探索及人们对主动指数投资的认可,策略指数伴随着争议产生、发展并仍在继续创新和演进。
策略指数及其ETF基本面策略指数及其ETF
最早的基本面加权指数应属于2003年11月由道琼斯指数公司的DJUSseIectDividend,该指数通过分红率选择标的股票,采用每股分红加权方式构建。
基本面加权通常采用基本面因子来决定成分股权重。许多基本面加权指数的权重因素都来自公司的财务报表。权重因素可以是单因素,也可以是多因素。富时美国1000指数是富时公司于2005年11月28日基于富时美国全市场指数编制的基本面加权指数,利用全市场指数中每家公司的4个基本面指标的平均数的排名得出一个综合基本面评分。4个基本面指标包括账面价值。自由现金流、总销售收入和现金红利。富时美国全市场指数中综合基本面评分前1。C0名的股票构成富时RAFI美国1000指数。成分股的权重也是根据它们的基本面评分而定的。富时RAFI美国1000指数每年再平衡一次。
自富时RAFI美国1000指数推出以来,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其余时期的表现均好于富时美国全市场指数。这是由于在行业配置方面,富时美国1000指数在金融行业下了很大的赌注,占总体的20%以上,2008年之所以表现较差,跟金融业所占比例较大有很大关系。
以基本面加权的指数通常被认为就是一种价值策略指数,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iSharess&PSOO价值ETF(IVE)收益高于S&P500的收益,但仍不及富时美国1000指数策略ETF的。同样,这部分收益应该也是由行业配置驱动的。因此,基本面加权和非基本面加权的分类方法可以比价值和成长的分类方法提供更多的价值信息。
固定权重加权策略指数及其ETF
等权重就是指数中所有的成分股都占有相等的权重。比如S&PEW中每只股票占整体指数的1/500。S&P等权重指数(EWI)中大约有125只成分股被适度地加重了权重,125只成分股逐渐地减轻了权重。与市值加权指数相比,等权重加权使指数中的小市值的成分股占据更重要的作用,避免了被一两只股票主导指数的风险。
标普公司在2003年1月首先提出了S&p等权重指数,随后又相继推出了S&P行业等权重指数。S&PEWl成立以后表现一直优于S&P500,实际上从2002-2007年,S&p500EWl和S&p500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8.87%和6.96%。2007和2008年表现弱于S&P500,但随后的2009年反弹较大。2010年以21%的收益处于大盘股票ETF类别中的前列。而SPY(S&P500),同样以S&P500指数为基础,利用传统市值方法加权的ETF,2010年只获得了15%的收益。现今,RSP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30多亿美元,而且最近仍有等权重加权的策略ETF推出。
在等权重加权的指数中,行业所占权重不受行业中公司规模变动的影响,但是受行业中公司数目的影响。这样EW拥有更稳定的行业配置,相对于传统相应的市值加权指数。EWI还有加重拥有少量成分股行业权重和减轻拥有较多成分股行业权重的特征。
为了使等权重加权指数保持等权重,其必须周期性地再平衡回到目标权重。在再平衡间隙之间,股票价值波动离开等值加权。EWI每季度再平衡一次。这样相对于基准指数来说,EWI每季度再平衡导致了高换手率。同时,等权重加权指数的表现受相对更多小规模股票的权重和高再平衡频率的双重影响。
Rydex是把等权重加权带人主流的一个先锋。Rydex推出了一系列基于s&P等权重加权策略指数的ETF。另外,Rydex还联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推出了跟踪RusseI和MSCI等权重加权策略指数的ETF。到目前为止共16只等权重加权ETF。
优化等权重指数运用的加权方法为分层次的等权重加权。PowerSharesDynamIcMaker指数就是优化等权重指数的一个好例子。
目标日期策略指数及其ETF
目标日期指数利用设定目标日期的投资方法,投资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投资目标控制风险,从而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
Zacks投资研究公司创建并维护的Zacks生命周期系列指数,投资者只需简单的选择目标日期与其打算投资的年限保持一致的基金。整个投资期限的初期,生命周期指数倾向于投资于相对激进风险较大的股票,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其自动调整为相对保守风险较小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较为激进的生命周期初期,组合中的资
产也严格按照行业、市值、持续年限,国家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散。目标日期策略指数基于目标日期的动态资产配置策略既能满足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将退休计划产品开发成指数化产品,为个体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方式。
2007年TD Ameritrade率先提出了TD×独立系列ETF跟踪Zacks生命周期指数系列,该系列基金是第一次将股票和债券合并的指数基金。一般而言,投资期限越长,投资风险越大。这些目标日期基金从2010-2040年,每10年增加一档。TD×独立2040ETF基金(TDV)持续年限最长,在资产配置方面也最为激进。随着目标日期的越来越靠近,其资产配置方面越来越保守。
杠杆和反向策略指数及其ETF
杠杆和反向策略ETF可以让投资人在资金不多的情况下放大资金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投资风险。比如一倍看多ETF,即当跟踪的指数在下一个交易日上涨1%时,此类ETF将上涨1%同时也要承受1%的波动率。反向型ETF则如同空头卖家一样,投资者是在股票价格下跌时获利的,也有一倍、二倍或三倍的操作方式,因此这种投资可以用作整体股票投资组合的对冲工具。
从反向ETF和杠杆ETF的投资运作可以看出,两者有较大不同。杠杆ETF通常持有80%左右的目标指数成分证券,其余部分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反向ETF本身不持有目标指数成分证券,主要持有金融衍生工具组合和现金、固定收益类产品。
在美国杠杆ETF最早出现于2006年,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发展迅速。目前,美国市场上的杠杆ETF已经超过100只,放大倍数基本集中在2倍或者3倍,产品种类基本涵盖股票,债券与商品等。杠杆ETF的标的股票指数既有覆盖所有行业的,也有只包含若干个或单个行业的。与传统的ETF不同,杠杆ETF能使投资者获得几倍于标的指数波动的投资收益,相反,它也能使投资者遭受几倍于标的指数波动的投资损失。
在这领域当中,市场主要参与者是powershare和Rydex。截至2011年3月11日,美国股票型杠杆和反向ETF共有144只,规模总计为203.56亿美元。
多空策略指数及其ETF
2007年11月17日,标普公司宣布推出S&P500130/30策略指数,该指数的诞生超越了传统股票指数并进入了资本市场的另一个领域。该指数旨在衡量一种投资战略(对与标普500指数(s&P500)相关的市场收益处于前30%的股票进行“增持”(overwelqnt)投资,对处于后30%的股票进行“减持”(underweiqht)投资)的绩效,这是快速发展的1000亿美元130/30战略领域的指数供应商提供的第一项产品。)系统对SP500的成分股进行排名,1星到3星进入卖空篮子,4星到5星进入买入篮子,卖空篮子中排名靠后的30只股票在其标准权重的基础上减去1%,如果该权重为负数则为卖空买人篮子中排名靠前的30只股票在其标准权重的基础上加上1%。每季度进行上述三个步骤,对权重进行重新分配。130/30基金跳出了传统基金仅通过仓位、行业和证券间调配获得收益的传统方法,同时利用空头头寸卖空被高估的股票创造更多的超额收益。且他们声称投资者仅需承受与传统共同基金同样的风险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总体而言,年化收益略低于S&P500,长期看来S&P500130/30策略指数收益要高于s&P500的收益。
对于S&P500指数的发展一个比较有趣的转变是ProSharssCredjtSuIssel30/30(CSM)的推出,该基金是第一只基于130/30策略推出的ETF。CSM跟踪的是CredItSuIssel30/30指数,该指数利用有限的卖空和杠杆试图去得到股票价格的正面和负面的变动。
碳排放加权指数及其ETF
主题投资是国际新兴的投资策略,将驱动经济体长期发展趋势的某个因素作为“主题”。富时CDP碳指数旨在支持投资者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投资策略中。该指数是建立在重大风险假说和碳效率假说基础上的。总体来说,富时CDP碳指数是保持行业中立的。成分公司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公司的具体权重随着相对同行业公司对碳的风险暴露的变化而变化。每个行业的总权重是保持不变的,其中具体公司权重可能是增加或者降低的。
该指数系列首次提供了长期的,前瞻性的投资工具,密切跟踪现有的英国基准,并能降低投资组合的气候变化风险。在截至2010年底的三年期内,其全股表现优于标准富时全股达1.5%。这表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可以通过其投资组合,既可以实现广泛且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又能管理气候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主题类投资策略指数。Powershares推出了一系列跟踪清洁能源及再利用主题类策略指数的ETF。清洁能源指数,利用成分股的经济业务中涉及清洁能源的比重和其他量化指标来决定权重。指数中成分股权重会优先考虑来自清洁能源的收入比例、新技术影响力和公司致力于治理污染的努力程度。
主动管理型策略指数及其ETF
ETF的主要好处之是降低了成本结构,可以提供较低的资产换手率和各项费用。主动管理型ETF最初的出现就似乎与其自身存在矛盾。但在现实中,主动管理ETF可以提供与指数型ET[很多相同的好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战胜市场的机会。
2008年4月,PowerShares推出了四只主动管理型ETF:PQY、PQZ、PMA、PLK,其中PQY,PQZ和PMA为股票型ETF,PLK为固定收益类ETF。PQY和PQZ选用量化选股的方法,更倾向于对成长股的选择。PMA是以量化选股为基础选择最佳大盘股的一只ETF。
篇10
在经历了几年的筹备后,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登陆中国金融交易所,中国期货市场开始步入了金融时代。但令众多中小投资者失望的是股指期货50万资金的高门槛将他们挡在了门外。从国际经验来看,当股指期货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后,适合中小投资者的迷你期货合约就会推出。在此,本文未雨绸缪,对将来推出的沪深300迷你期货合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其抛砖引玉之效。
1.推出沪深300迷你股指期货合约的意义
1.1 满足中小投资者的避险需求
股指期货具有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两大基本功能。中小投资者由于资金实力弱小,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弱,当其持有股票时,由于无法通过股票投资组合来规避整个市场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必然有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现实需求。因此,沪深300迷你股指期货合约的推出为中小投资者规避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2 活跃股指期货市场,增强市场流动性
迷你期货合约价值通常不超过标准合约的五分之一,大量的中小投资者都可以参与交易。目前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迷你股指期货合约有标准普尔500迷你股票指数合约、道琼斯迷你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纳斯达克迷你1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等。以标准普尔500迷你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为例,该合约于1996年推出(标准合约于1982年6月推出),合约规模为标准合约的五分之一,到了10年后的2006年,其交易量为标准合约的十多倍。
1.3 满足中小投资者的投机需求
迷你股指期货由于门槛低,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投机者所占比重比标准合约大。以恒生指数期货为例,在恒指标准合约的交易者中,投机者占总交易量的53%,套保者占总量的35%,套利者占12%;而在迷你期货合约中,投机者占总量85%,套利者占11%,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整个合约交易量的2/3,这些数据说明迷你期货合约主要是中小投资者从事投机活动的舞台。
2.现有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及交易制度简介
沪深300指数是由中证指数公司选取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的300只A股作为样本编制的成分股指数,该指数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沪深300指数的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该指数于2005年4月8日正式。2010年2月20日,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获证监会批准对外;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正式在中国金融交易所上市交易。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交易制度与商品期货基本相同,都包括保证金制度、逐日盯市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持仓限制制度、大户报告制度等。与商品期货交易不同的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有其独特的交易制度——熔断机制。所谓熔断机制是指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熔断价格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6%,当市场价格触及6%,并持续五分钟,熔断机制启动。在随后的十分钟内,卖买申报价格只能在6%之内,并继续成交。超过6%的申报会被拒绝。十分钟后,价格限制放大到10%。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中设置熔断机制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在价格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有一个冷静期,防止作出过度反应,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
3.沪深300迷你股指期货合约设计
由于沪深300迷你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标准期货基于共同的现货指数样本,只是合约规模较小,因此其合约内容的很多方面都可以与标准合约保持一致,只需对合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即可,其他的可以沿用标准合约的规定。
3.1 合约乘数与最小变动价位
股指期货的合约价值取决于标的指数点位与合约的乘积。因此,合约乘数的大小直接决定合约价值的大小,决定着股指期货市场门槛的高低。推出迷你期货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降低股指期货的门槛,让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参与进来,因此沪深300迷你期货合约的乘数不能设计得过大,以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表1 全球部分股指期货标准合约与迷你合约合约乘数与最小变动价位表
股指期货名称 交易所 合约乘数 最小变动价位
S&P500 CME 250 0.1点($25)
迷你S&P500 CME 50 0.25点($12.5)
Nasdaq100 CME 100 0.5点($50)
迷你Nasdaq100 CME 20 0.5点($10)
恒生指数期货 HKEX 50 1点(HK$50)
小型恒指期货 HKEX 10 1点(HK$50)
台指期货 TAIFEX 200 1点(NT$200)
篇11
自1982年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首支股票指数期货以来,股指期货己经在全球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初始发展阶段、相对停滞期和蓬勃发展期三个阶段。
初始发展阶段(1982~1988年)。20世纪70年代,股市危机频繁出现,接二连三的暴跌给股民与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虽然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投资组合管理以规避股市的非系统性风险,但对于齐涨共跌的系统性风险仍是束手无策。因此,创造类似于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可用于规避系统性风险的股市避险工具便显得日益迫切。有鉴于此,KCBT在1982年2月24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价值线指数(Value Line Index)期货合约。同年4月21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标准普尔500(S&P500)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紧接着纽约期货交易所(NYSE)也于同年5月6日推出NYSE综合指数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一诞生,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上市当天交易量近1800张,当年就成交了35万张。S&P500股指期货的成交量则更大,上市当天的交易量就达到3963张,当年达到150万张。
股指期货的成功,不仅大大促进了美国期货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引发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1983年2月,澳大利亚的悉尼期货交易所(SFE)推出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普通股价格指数(ASE)期货交易。1984年1月加拿大多伦多期货交易所(TFE)推出多伦多证券交易所300种股票价格指数(TSE300)期货交易。1984年5月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推出金融时报―证券交易所100种股票价格指数(FTSE-100)期货交易。1986年5月香港期货交易所(HKFE)推出恒生指数(HSI)期货交易。1988年9月大阪证券交易所(OSE)和东京证券交易所(TSE)分别推出日经225指数(Nikkei225)期货交易和东证股价指数(TOPIX)期货交易。
相对停滞期(1988~1990年)。1987年10月的全球股票暴跌重创了全球股市。美国政府在分析股灾形成原因时认为,如同导致了1929年股灾的卖空机制一样,股指期货也是导致本次股灾的罪魁祸首。布兰迪报告得出了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市场上的组合保险与指数套利交易策略最终导致了市场崩溃的结论,股指期货不幸成为了替罪羊,因而全球股指期货市场发展陷入低谷之中。
蓬勃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国际化,股指期货的发展速度更为迅猛。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继推出了以自己国家或地区的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比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瑞士、西班牙、俄罗斯、菲律宾、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更是首开交易国外股指期货之风,于1986年9月推出了Nikkei225期货交易,2006年9月推出了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1990年9月,CBOT也推出了日本的TOPIX期货交易。CME和新加坡交易所衍生产品部(SGX-DT)于1997年初都抢先上市了以台湾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指数期货合约(见表2)。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讲,衍生品市场与原生品市场本质上是一种互补关系,原生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融资和投资,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分散风险,使得原生品市场的运作更为流畅和有效。虽然股指期货作为期货市场的一种创新品种,但由于其以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物,因而其价格的波动就不可避免地会对现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国外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来看,股指期货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对整个股票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好比一把“双刃剑”,对股票市场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
积极影响
价格发现与烫平股票市场的波动
从国外股指期货经验来看,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动领先于股票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动。股指期货市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流动性和交易成本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因而对信息反应更为灵敏,期货交易者大都熟悉某种资产的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分析、预测方法,其结合自身的成本、预期收益对资产的价格走势进行分析的判断,因而能够反映供求变动趋势。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越来越完善,期货价格将在更大范围内综合反映更多的供求影响因素,更准确的预测未来价格变化的趋势。从理论上来说期货的价格和现货的价格在到期日将趋于一致。
从长期看来,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减缓市场价格的剧烈的波动。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沪指最大跌幅高达70%,而作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则为50%,远低于沪指。究其原因在于西方证券市场有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对冲工具,投资者可以迅速构建股指期货头寸以对冲股票市场上的风险。
增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及交易量
从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来看,股市的流动性和规模都将有较大的提高,而且股指期货的交易量的提高也会提高股票市场的交易量。虽然,股指期货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超过股票市场的规模,但这并没有影响股指对股市流动性的长期推动作用。
而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间的大量频繁套利也将增加对股票指数成份股票的交易量,同时也会缩小买盘和卖盘之间的价差,从而提高现货市场的流动性。例如:CME推出S&P500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后,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大大超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现货的成交量。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后,股票现货的交易量当年就增长了60%。
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
股票市场缺乏规避系统风险的工具一直是机构投资者控制入市资金量的重要因素。股指期货上市后,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对冲股票市场的风险,实现符合其资金性质的风险收益。这将进一步扩大机构投资者投入股票市场的资金量,增加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比例,促进市场健康稳步发展,从而完成市场持有结构由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投资结构向机构投资者的转变。从国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来看,其高速发展的阶段正值推出股指期货之后,这一现象在美国更加的明显。此外,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大量进入,股票市场的容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优化股票市场结构
伴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和发展,指数中对股指有较强影响力、基本面较好、流动性较高的权重蓝筹股必将会受到更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而一些基本面较差的中小盘股的活跃程度将日渐萎缩。股市的结构将逐步两极分化,主要的蓝筹股群体决定了大盘的方向,蓝筹价值型投资理念将占剧市场主导地位。而这种股票市场结构两极分化的格局,也正是目前国外股票市场的现状。
消极影响
交易转移
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活跃了市场气氛,增加了股市交易量。但由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对于股票现货交易有着低交易成本、低保证金、高杠杆等优点。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那些投机者和偏爱高风险的投资者会将大部分资金由股票市场转移至期货市场,以获取更高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资金从股市转向了股指期货市场,从而导致股市成交量下滑。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出现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超过现货市场的情况,从而减少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比如日本在1988年9月推出股指期货后,股指期货的交易量大大超过了现货市场,最高时曾高达现货市场的10倍,而在同一时期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现货交易日见萎缩。
市场间价格波动的传递
虽然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和价格平抑的功能,因此推出股指期货后长期内有利于股市稳定股市的价格。但由于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信息反映机制和灵敏程度的不同,而且由于股指期货是对未来的预期,预期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股指期货的价格波动一般比现货市场更为强烈。鉴于两个市场的关联性,股指期货的价格波动往往通过套利交易或其他渠道,又会迅速影响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加大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见图1)。而由套利交易,市场操纵等交易者市场行为和现金结算制度所造成的“到期日效应”对股价的影响则更大,例如2009年11月24日我国股票市场的大跌便是受新加坡新华富时中国A50股指合约交割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自身的运行规律及价格走势(见表3),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还主要取决于公司业绩、资金的流动性及宏观经济形势。因而,股指期货的规避市场风险之作用仍然是主流。
市场风险的传递效应
由于股指期货天然联结着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因此,股指期货市场风险将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到股票市场,而且这种风险的传递效应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一是股指期货交易机制不够完善带来的风险传递。主要是交易所各项交易规则和制度不完善。如涨跌停板制度、保证金制度、交割结算制度等不完善。据研究分析,香港期货交易所的相关结算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香港股市1987年股市暴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造成我国“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交易规则不完善,过低的保证金比例(保证金大概只有合约市值的1%)、未实行涨跌停板制度、未实行持仓限量制度等。
二是市场运行失灵产生的风险。在1987年全球股市大崩盘后许多报告均认为风险的源头是程序交易。虽然后来许多研究发现程序交易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程序交易却起到了直接的作用。由于股市下跌,风险规避者卖出股指期货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货卖方的压力使得期货合约的价格低于期货的理论价格,计算机程序认为有套利机会,进而买进股指期货的同时卖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继而又触发了风险规避者的期货卖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使得股市大跌。
三是可能产生不公平的交易行为以及操纵市场的情况。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客观的存在某种联系。这就使一些大投资者可能在交易中以牺牲小投资者的利益来运用股指期货交易来操纵市场,以谋取高额利益。此外,由于运用股指期货的投资者通常也是股票自营商或者是股票经纪商,这就使得他们在经营自营业务时,抢在客户之前交易为其自营账户下单以赚取利润,从而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产生了不公平的行为。
推出正当时
笔者认为,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日臻成熟。
第一,股票市场将进入全流通时代,已经满足推出股指期货的要求。经过近些年股权分置改革,我国股票市场全流通纷至沓来。截至2009年12月21日收盘,两市流通市值与总市值比为63.35%,2010年底有望达到90%,市场正加速向全流通时代过渡。从国际经验来看,成为股指期货标的物的资产的指数必须具备交易活跃、覆盖率高等特点。要建立稳定的股票指数期货体系,股票指数就要满足上述的两个特点,不能受到人为的操纵。截至2009年12月21日,沪深300成分股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0.8万亿元,占全部A股总市值的75.93%,沪深300成分股对整体市场的代表性较强。因此,以沪深300为标的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第二,机构投资者有对股指期货的诉求。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壮大,缺乏对冲机制已成为制约其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推出股指期货是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共同愿望。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做空工具,仅靠单边做多的投资操作必然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在经历了2007年的暴涨和2008年的暴跌行情后,其对风险对冲机制的需求更为强烈。一旦股指期货推出,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运作中引入股指期货套保,将引领A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归。
第三,操纵沪深300指数可能性不再。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的阴影,一直影响着股指期货的推出。由于当年国债量小,在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国债期货很容易通过操纵现货市场的走势来达到逼仓的目的。而截至2009年11月底,中国A股总市值已达23.6万亿人民币(折合3.4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值市场,位居美国(14.64万亿美元)和日本(3.52万亿美元)之后。其中,上海和深证交易所分别列全球交易所市值排名第6位和第16位,市值分别为2.62万亿美元和0.84万亿美元,而沪深300成分股的总市值占全部A股总市值的75.93%。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的操纵已不可能出现,推出股指期货已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阶段。
篇12
2004年社保基金收益率不仅低于上年,也低于当年3.9%的通货膨胀率。根据社保基金理事会去2004年年初确定的收益目标,社保基金投资的总体收益率不低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2004年,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66%。
不过,从成立几年来的累计收益看,按资本加权计算,社保基金累计收益率为11.48%。和同期累计通货膨胀率5.04%相比,高出了6.44个百分点。
2005年3月28日闭幕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第二届理事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2005年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方针为"安全至上,控制风险,开拓创新,提高效益";已经确定的风险政策保持不变,即在未来5年时间里,平均每年不发生亏损。在此基础上,稳健提高收益;收益目标是收益率高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
二我国社保基金指数化投资的必要性
对社保基金来说,当务之急应是两件事,一是如何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二是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展应有新思路。随着国内金融投资工具的日趋丰富,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寻找新的投资工具。当前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投资渠道,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后发优势”。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走过的数百年的历史经验,教训,享受国外制度创新所带来的“学习效应”。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可开展股价指数交易,因为我国已具备了开展这种期货交易的条件。
(一)社保基金投资指数化的国际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 社保基金一般采取消极型投资策略(Passive Strategies),其核心是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基础上的指数化投资思想。
消极投资策略就是让投资组合为市场证券组合,即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βp =1,βp 描述了投资组合取得高于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风险溢价,或低于市场平均收益水平风险折价的程度系数。所以,消极投资策略并不试图战胜市场,只求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水平。
在CAPM基础上进一步,把具有广泛市场代表性的股票指数作为市场组合的替代品。或者,采用复制跟踪市场指数的策略,即以某一市场指数所包含的成分股作为投资对象,以成分股市值所占的比重作为投资比例,以期获得该市场的基准回报率。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4年至1996年间,指数基金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99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Index)增长了1.3%,超过了市场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现。1995年该指数增长了37%,超过了市场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现。1996年S&P500Index增长了23%,超过了市场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现。三年加在一起,市场上91%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增长率都低于S&P500Index增长率。
指数基金的巨大成功使得指数化投资的概念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1980年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指数基金资产为100亿美元,到1996年已经增长到10000亿美元。
(二)我国社保基金进行指数化投资的原因
首先,根据国外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与保值增值与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资本市场越成熟,投资渠道越多,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就越强。而对我国目前社保基金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绩效评价为:1资本收益率偏底,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投资结构失衡,国债成为投资重点,股票市场投资少 3运营透明度底,不符合国际潮流及大众需求
第二,在积极入市的同时,社保基金的投资风格也正在发生变化。2005年3月,短短一个月内,坚持分散投资理念的社保基金竟对大商股份(600694)、佛山照明(000541)两只股票举牌,其激进入市的姿态一时令市场人士侧目。
社保基金的两次举牌,社保基金102组合都参与其中。社保基金102组合的管理人是博时基金。博时基金管理102组合的基金经理之一向《证券市场周刊》证实,社保基金举牌大商股份和佛山照明,不是102组合的一家行为,而是多家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共同的行为。
博时基金表示:“举牌不是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授意,而是大商股份和佛山照明是好公司,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可投资的好公司就只有那么几家,我们拿这样的股票,最后导致社保基金两次举牌,这是被迫的选择。这只能说明,目前资本市场上好公司太少。”
社保基金将资金分散给多个组合,最终却由于可投资品种少,而出现集中持股的局面。这似乎并不是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初衷。如果社保基金理事会无法控制各投资组合的投资行为属实的话,理论上存在一种极端的情况,即各投资组合都持有同一只流通盘小的股票,这时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数据显示,社保基金投资品种中有超过一半的品种人均持股数量超过了1万股,这意味着这些个股的筹码已经是相当集中。显然,还有其它机构也重仓持有了这些品种。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社保基金出现集中持股的现象,若其中某一支股票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大幅下调的情况出现的话,就会对社保基金造成很大的损失,也可能出现被套牢的现象,
(三) 进行指数化投资提高绩效水平的经验
我国社保基金未来投资组合的选择有由主动选取蓝筹龙头股到指数化投资,由积极投资策略到消极投资策略发展的趋势。消极投资策略除了能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还能降低管理、交易费用。因为,指数化投资只在当某一指数的成分股发生调整时才相应地调整投资组合,不过多涉及股票选择的问题,可以降低研发成本、佣金、税收、流动性成本等。而且,消极投资策略只需进行指数复制,降低了基金经理自由选择投资组合的道德风险。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长期内可以产生稳定的,较高的投资回报。指数化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基本与目标市场指数同步,当资本市场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总体上处于上升阶段时,进行指数化投资就能产生稳定的较高回报。从较短的观察周期来看,指数型投资的收益在所有的投资方式所获得的收益中只是处于中游位置,但从长期来看,特别是市场的下跌时期,其收益反而可能超过主动型投资。原因在于风险――收益对称机制的作用,主动投资型的投资组合在获得潜在的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当市场下跌时期很难迅速地调整投资组合,以回避剧烈波动的价格风险。
2.有效防范道德风险。被动投资是指数化投资的主要特征。投资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在于跟踪目标指数的变化,在目标指数成分构成变动时及时调整投资组合的成分构成,保证投资组合与目标指数的严格拟合性。这种投资方式的优点表现在:运营方式透明度高,有效防止投资管理人的道德风险;投资过程规范化,防止由于投资管理人的变动而出现的投资组合业绩波动。
3.节约交易成本。在进行指数化投资以前,投资者必须事先对所要选取的投资对象进行详细的调研,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以期达到预定的投资收益目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投入一定的成本,而进行指数化投资则省去了投资对象调研,投资组合选择等成本。
4.流动性高。指数投资采取跟踪指数的方法,可以完全按比例持有指数包含的证券。一般来讲,指数基金持有的股票很分散,单个证券的因其持有比例很低,其购买和抛售不会对基金整体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进出市场相对比较容易,从而使指数基金资产的流动性良好。对于社保基金而言,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质,需要能够随时满足相关的保险给付要求,所以对资产结构要求有较高的流动性。指数基金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社保基金的流动性投资原则。
三 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指数化投资的条件
(一)我国证券市场已具备的投资条件
首先,我国股价指数的编制制度已经比较成熟。股价指数的标的物是某一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所以,要开办股价指数交易,首先必须有一种编制技术比较先进,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能够比较灵活地反映整个股票市场基本行情的价格指数。有了这样一种价格指数,以他为股价指数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才能开办股价指数交易。同时,有了这样一种股价指数的期货交易,股票市场的广大投资者才能为其现货股票实施比较有效的套期保值。目前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已经编制出了完善的股票指数体系。有综合指数,也有分类指数,还有经过选择的股票指数如“上证180指数”和“深圳100指数”.
其次,现货证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都已有了多年的发展,为股价指数期货交易的开办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原先开展的国债期货业务也为今后的期货指数提供了经验教训。
(二)我国证券市场投资条件的近期发展状况
1.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xchange Trade Fund的发行。近期,社保基金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了华夏ETF开放式基金。
这是自2005年3月28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第二届理事大会后第一次有关社保基金投资的新动向。此次投资ETF,理事会并没有委托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操作,因为社保基金并没有动用任何一个社保基金组合,应该是社保理事会投资部自己做出的决定,然后通过券商通道进行购买。
ETF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xchange Trade Fund,是以上证50指数为标的,它在二级市场代码510050,和股票一样买卖。其管理的资产是一篮子股票组合,这一组合中的股票与某一特定指数包涵的成分股相同,例如,上证50指数包含中国联通、浦发银行等50只股票,上证50指数ETF的投资组合也包含中国联通、浦发银行等50只股票,且投资比例同指数样本中各只股票的权重对应一致。由于上证50指数涵盖了多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具有典型的蓝筹特征,因此,投资上证50ETF就等于投资了一大把蓝筹股。
2.统一指数的推出。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沪深300指数于2005年4月8日正式。指数简称:沪深300;指数代码:沪市000300,深市399300。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日点位1000点。
应该说,统一指数的推出,将会对我国证券市场形成重大的影响。首先,统一指数的推出,将有效改变目前两市因统一指数缺失,而导致投资者不能客观了解整个证券市场走势的状况,使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更为重要的是:统一指数的推出,也意味着股指期货离我们愈行愈近。而股指期货一旦推出,我国股市长期以来的单边市状态将被改变,市场将迎来一种全新的交易格局。
篇13
股指期货是期货的一种,它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简单地讲就是交易双方约定了一定时间后的股票指数价格,到期日通过现金结算差价进行交割。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指数合约正式在中国市场上上市交易,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目前偏小,结构不够完善。现在融资手段是多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规模小,且债券市场规模明显小于股票市场,两市场直接的比例失衡。另外,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才刚刚发展起来,还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二)资本市场还需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现行的股票发行体制仍存在环节多,程序复杂等问题。一直以来,股票市场就缺乏有效地做空机制与套利机制。流动性成本高,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已化解了这一问题。
(三)当前的上市公司整体实力偏弱,蓝筹股仍偏少,中小投资者比例偏大,且证券公司的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管理规范问题。
二、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一)对资本市场来说,推出股指期货有助于减小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的波动。
1 股指期货具有套期保值的风险规避功能,推出股指期货后,投资者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操作从而长期持有手中看好的股票。这样一来,因为担心市场波动而大量恐慌性地抛售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减少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2 股指期货具有套利功能,当期指市场的价格偏离股票自身价值较大时,套利者可以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做相反的操作,从中获取无风险收益。投机者熨平投机空间后,最终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使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 股指期货具有资产配置功能。由于股指期货的期限一般较短,流动性也比较强,因此利用股指期货,有利于投资者迅速改变其资产结构,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以达到分享市场利润的目的,减少市场波动。
(二)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期指的推出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应对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
1 从风险管理上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经济调整和经济转型期。尤其是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后,我国企业、政府、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普遍提高,但是风险管理工具缺乏,风险管理水平落后。股指期货是恰好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的调整
2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且逐渐与世界接轨,这就意味着中国要随时做好迎接全球经济波动的准备。推出股指期货可以回避经济中的一些风险,唯有逐步健全我国的金融体系,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3 从宏观调控上来说,股指期货的设立更方便国家及资本市场管理者运用市场手段调控资本市场,避免过去的过度炒作投机。
(三)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有助于他们施套期保值的策略。
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其高度的流动性,可以促进社会的大量闲置资金进入融资市场,投资者可以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运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策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因此,股指期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增强了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下面用公式简单说明套利是如何完成的:
F=S×(1+(r-q)×T/365)
其中F为期货价格,S为现货价格,r为无风险利率,q为股息率,T为此期货合约到期天数。
若某个客户在某期货经纪公司开户后存入保证金40万元,在8月1日开仓后买进9月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30手,成交价为1100点,其中每点是100元。同日该客户卖出平仓10手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成交价为1120点,当日结算价为1115点,若交易保证金为8%,手续费为每手10元,则客户的账户情况为:
当日平仓盈亏=(1120-1100)×10×100=200,000元
当日开仓持仓盈亏=(1115-1100)×(30-10)×100=300,000元
手续费=10×40=400元
当日权益=200,000+300,000+400,000-400=899,600元
保证金占用=1115×20×100×8%=178,400元
资金余额=899,600-178,400=721,200元
三、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一)影响股票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
从理论上说,股指期货只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从长期上来讲,不会改变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和现货市场的运行轨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方面。
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套期保值的手段,也为投机者提供了更大的套利空间。套期保值功能减小了投资者面临的市场的潜在风险,即减小了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向两个市场。而股指期货的交易费用较低,资金利用率高。且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势必会吸引大批的投机者在两市之间套利,从而使股市的现货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都大大增加。
(二)减少现货市场的波动,完善交易制度。
我国金融业发展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我国的资本市场仍不稳定,证券市场波动性较大,股票市场交易体制仍不健全,资产价格也具有泡沫型特点,股指期货可以在为资本市场提供一种对冲风险手段的情况下减少现货市场的波动,而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套利机制等也进一步完善了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
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减少交易者的风险,从而能增加股票市场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成交量,但股指期货的平抑波动作用要一段时间之后才可显现,而短期内可能会因一些突况使市场波动率加大。
参考文献:
[1]宏源期货,基于股指期货的踌期套利策略[J]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