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不感兴趣,根本没有听进去;相对于理论课,学生更倾向于动手操作,但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连贯;睡觉、玩手机现象时有发生;上课听不懂,下课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成绩不及格率较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必须清楚技工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课堂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因素之一: 学生。从最近几年学校招生情况看,招收学生有这样几种来源:一种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但在技校班级里属于成绩较优秀的那一部分,50人的班级大概有10个这样的学生,每学期都能取得班级前十名。第二种是彻底的中考失败者,家长不重视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学生在50人的班级占到20~30个左右,也是班级比例较大的一部分。最后一种就是中途辍学在家的学生,家长没有时间管理,年龄太小又不能出去打工,这样的学生几乎每个班级都有7~8个,他们没有理想追求,人生目标不明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几乎所有班级集体活动都没有他们的身影,几乎所有班级荣誉都和他们都没有关系,逃课、迟到、抽烟、打架时有发生,宿舍、教室的卫生能偷懒就偷懒,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眼中的“老大难”。
课堂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因素之二:教师。国家大力倡导课程改革,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几方面的素养:热爱教师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一定的研究能力,较好的沟通能力,有爱心和责任心等。这对技工学校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技工学校,同样一个班级,有的老师上课效果非常好,学生互动热烈,上课纪律良好,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师生成就感明显;但在有的老师的课上,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很差。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学生,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不只是学生的原因了,绝大部分原因在教师身上。
在技工学校有这样一部分教师:有中高级职称,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老套,仍然手拿一本书讲到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管不顾,不能做到和学生顺利沟通,甚至有的老师每天混课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学情。这种老师的课堂往往睡倒一片,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很低,无法促进有效课堂质量的提升。再看少部分年轻老师:本身就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动手能力较弱,教育理论基础薄弱,教育教学能力较差,但又不虚心学习,不深入课堂听课,进校几年来,课堂掌控能力差,年轻人的激情得不到体现,不认真备课,不刻苦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工作责任心不强;一般都是等着领导布置任务,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寻求任务。可以想象,以上两部分老师的课堂,学生管理也不会很理想,因为课堂不精彩,老师没有人格魅力,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学生必然会做一些和课堂无关的事情,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
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师存在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对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听之任之,视而不见,助长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损坏学校形象。
技工学校的专业老师本来就数量不足,良莠不齐,各方面素质都比较优秀的老师数量少之又少,这些老师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但他们身上也承担了很多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三、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后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和生存技能。其实,技工学校生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不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如果在学校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学习理论和操作技能,生活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学生往往在企业锻炼一段时候后就能够担任重要职位,这样的职业体验对他们的职业生涯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他们成就未来。
四、提高课堂管理的措施
教师角度:第一,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所想,尽量做到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个学生一节课下来都有收获,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乐趣。
第二,提升自身素质,做一个积极向上,有工作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从内心真正关心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来自老师真正的关心和呵护。
第三,严格要求学生,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四,每节课上都要对学生做德育渗透。不管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一定不要从头到尾一节课都在讲教材,而应根据各门课程特点,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找到师生交流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使学生在社会上少走弯路,更快适应社会,更快走向成功。
第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采取各种方式和学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第六,多想办法,不放弃学生,一件事情只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总会有一定的效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只要老师尽到自己的全力,学生一定可以感受到你的努力。
学校角度:第一,营造教学至上、学风至上的学校管理氛围,全校上下都要重视教学,不能出现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相分离,甚至只是负责教学的人员重视教学,而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不重视教学的现象。
第二,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落实青蓝工程实效,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岗位,理论课注重理解透彻,实习实验课要落实效果,争取使每一位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
第三,除了举行大型校级、市级、省级等技能比赛,系部还可以经常举行以专业为基础的小型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就是一块璞玉,玉不琢不成器,尤其是技工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高效课堂的45分钟,使学生充分享受高效课堂带来的幸福感,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渐提高;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才能体现课堂的作用,也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多去钻研教法。只有抓实课堂学生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落到实处。而抓实课堂学生管理,学生素质的提高才能有实效。
篇2
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能够将农学课堂从传统的教师主体转变向学生主体。农学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因此在课堂水平提升上,我们要从培养学生们实践能力上入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来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和求知欲。这样使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维,通过让学生们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因素发展。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我们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让将课堂交给学生,确立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整个农学专业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作为中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引发需声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去学习。要努力的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们的能动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之中去,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十分的重要。当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思考的时候,就能够让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时候能够更加顺畅,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农学专业课程本身比较枯燥,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让学生们被动的接受信息。教学手段方面,教师要从农学专业的特性入手进行设置,要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启发式教学的根本在于让学生们学会去质疑和思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建情境来让学生们主动的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培养起学生们良好的问题意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们去主动的思考,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孕育起良好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农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造就有创新力的人才,来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中职农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要摆正态度,就是知识的传递最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职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们培养起良好的自学习惯,并推动学生们课本知识的应用水平和结合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在21世纪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时代赋予课程的要求也是社会给予中职课堂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包括智力培养和非智力培养,要让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中树立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为其今后的发展和知识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直观教学法对中职农学专业课堂质量提升的作用
缺乏感性知识体系和理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很难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直观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们从多个层面上进行学习,在调动课堂气氛和培养学生们观察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职农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们观察农作物的发芽和生长。在对一些农作物疾病的教学上,可以选择一些病株来让学生们观察,通过视觉和听觉以及触觉的多种感官参与,能够让学生们对农作物发展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另外,在农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让学生们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从而使得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让学生们从生活实践之中去思考。通过直观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课程的原理和知识理论,能够让课本上的原理形象更加的丰富,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的通俗易懂。总而言之,直观教学法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提升,使其思维方式能够得到转变,通过培养学生们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们能够具备更好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推动学生们的发展。
3中职农学专业课堂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于中职学生们而言,在知识的理解能力上比较弱,因此我们在进行中职农学专业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中职学生在新知识的掌握上往往会依赖于旧知识,因此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上,我们一定要对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进行重视。让新知识与旧知识在认知结构上进行联系。通过原有认识结构与新知识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还要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对新知识的固定点进行运用。在进行农学专业新知识讲解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旧知识的结合,从而启发好学生们的联想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新旧知识的游记结合上,一定要对学生们的学习现状进行掌握,要让旧知识贯穿于新知识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们以高涨的热情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得到提升。总结对于中职农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言,我们一定要学会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善,要让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模式下学会主动学习和培养起良好的创新思维。我相信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中职农学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秦国杰,成明祥.创新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卫生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2):70-71.[2017-09-02].
[2]周晓宏.探讨提升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5,(07):183.[2017-09-02].
篇3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管理者,学生往往缺乏自由,更不能和老师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只有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高高在上的形象,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这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老师要尊重学生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保护学生这种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精神,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倡导建立更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三、将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精力旺盛,正处在思维活跃的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创造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获取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技能和潜力都可以得到开发。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挖掘的潜力,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有更加良好的状态和动力去进行知识的挖掘。老师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先抛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触,不能将所有知识都采取“填鸭式”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在摸索的过程中获得点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收获到学习的快乐。
四、理论和实际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程和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老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这是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目前很多地区的政治课程都实行的是开卷考试,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答案不能在课本中直接找到。这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更多地关注时事热点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课堂上多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进行教学,并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这些现象。传统的政治课堂的教学往往不注重理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是让学生通过背诵的形式来记住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拓展,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适应当下政治课程学习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事例引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同时结合提问来促使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不仅仅可以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施展,以达到政治课程教学的目标。
篇4
为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紧密衔接,H系对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包括评价人才培养的方式、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效果等。问卷调查反映出H系毕业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意见如下:
(一)教学态度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80.8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负责,要求严格;有12.77%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比较负责,较能严格要求;但仍有6.38%的学生认为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某些学科的教学有时马虎,要求不严。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素质
1.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方式有特色
65.37%的毕业生认为我系专业课教师教学灵活,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有近26.54%的学生认为我系专业课教师教学比较灵活,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10.09%的人认为有些学科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陈旧的缺点,部分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没有引进先进的观点和理念进入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呆板,较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数据表明,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从教师身上学到许多课程之外的学识
数据表明,教师在授课时严谨治学,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课程之外的学识。有近90.43%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知识面拓展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未来新的工作环境中适应的情况。
3.教学素质
教学素质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板书书写和课件运用上。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能够做到对教学内容表达准确,清晰逻辑性强,态度亲切自然,而且形象生动,富有科学性。但有达25.53%的学生反映教师对课件比较陌生,板书欠工整(或基本不板书),缺乏计划,过于随意。
(三)教学组织安排
在教学组织安排方面,有78.79%的在校毕业生认为教师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奖有练,教学内容组织严密;有20.21%的学生认为教师较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比较清晰,重点较为突出;5.32%的学生反映,部分学科的教师知识主线往往不清楚,重点不突出。数据充分表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更加注重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熟悉程度。
(四)教学效果
在校毕业生中,73.40%的学生表示:教师的授课内容听得懂,新知识的巩固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相应学科有启发,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20.2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内容听得懂,新知识的巩固率得到了提高,但不明显,有启发,对自主学习有帮助,但却得不到提高;其余部分同学感到教师的授课内容多数能听的懂,但新知识巩固率只达到了50%,少有启发。调查结果显示,从近年评教结果来看,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说明H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作为自觉追求的目标。
(五)思想教育及辅导情况
毕业生中,85.11%的学生对教师与学生沟通方面表示非常满意,他们认为H系教师真正的做到了关心学生思想,能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大部分教师注重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及频率,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定期辅导。
(六)作业处理情况
74.47%的学生认为批改认真、及时;17.02%认为批改较认真,比较及时;8.51%认为教师批改作业不认真,而且存在拖拉现象。根据问卷所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教师重视学生作业的反馈信息,但仍有少部分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存在失误或缺少分析。
二、H系教学质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H系在教学管理、考风考纪方面比较规范,不乏创新与优秀之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方面的意见
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学生纸上谈兵,说什么似乎都会,而在??践中,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纯理论讲授占大多数,很难与实践结合,纯理论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所学的很多知识或是理论是过时的甚至是要淘汰的内容,不能跟上学科的发展,未能及时反映相关产业、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
2.教学理念、方式陈旧
看重向学生灌输某门学科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诲式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另外合(大)班教学也促使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更加突出。
3.教师与学生交流少
老师和学生只在课堂上有交流,下课大家就各忙各的,很少见到老师,不利于老师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4.课程设置上应用课程少、理论重复多
主要是说教色彩浓、与实际脱节的课程、空讲理论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课程太多,而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敏锐思维能力、提高人际沟通和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太少,另外专业课程设置上,内容重复多。
(二)管理方面的意见
1.考核方式单一
考试课程只要记忆好,按照老师划得重点背书就可过关,甚至得高分,这样的高分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跟创新能力、素质的高低没有多大关系。
2.网络建设落后
每到选课时候,教务系统拥挤导致无法使用,影响同学们选课。
3.忽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大学课堂上除了《思修》,再无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课程,如果辅导员再没有有效沟通,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危机,很难借助外部力量解决。
4.自习室少
用来做固定自习的教室太少,占座位成一大难题,尤其在期末考试期间尤其突出。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探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进,希望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所帮助。
三、H系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建议
遵循着学生学习、思维的一般规律,应采取基于学生全面参与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具体包括让学生了解学科的课程
体系设计、在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后实践设计,使学生从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到课后复习巩固、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参与。
(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新的教学理念为主导,将因材施教与强化素质相结合,将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基本要素,它是发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环节。在课程改革中,要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育部精神,有许多模式可以选择。可以探索优秀人才课程改革培养模式,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模式人手,注重知识的交叉复合,建立了厚基础、宽口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自主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还可以探索应用人才课程改革培养模式,要针对职业(行业)需求,进行改革,优化专业的结构,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教学内容强调创新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到教材之中,使学生及时把握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前沿。学生是我们教学对象,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专业、水平、程度和兴趣、爱好,才能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深度和难度。其次要和学生专门交流。交流目的既为了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隔阂,又为了双方取得共识,使学生尽早进入全面参与教学的学习状态。最后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做到:反映课程前沿的思想、理论;反映最新的学科实践;以教材为基础增添必读书目,扩大学生知识面;为了实现全面参与、实践的提高,在课前要根据课程需要布置学生有针对地阅读和实践。
(三)强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理论的讲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上采用问答、讨论、辩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如挂图、实物、视频、录像等,使学科理论的讲授既重?c突出,又通俗易懂、新颖有趣。具体来说,第一,可以采用类比和联想形式;第二,可以采用学练知结合形式。如在讲解了授权后,可以用幻灯片播放出一道题目;第三,可以采用经验法。可以要求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他们的想(看)法;第四,可以采用游戏方法。学生参与相关课程的游戏教学,会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波,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第一,讲“示范课”或“研究课"。抽有经验的教师讲示范课或研究课,让听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体会,进行探讨交流。第二,评选“优质课”。开展课堂教学比赛,人人上台献课。最后评出优质课,并给予奖励。第三,“同课异上”进行效果比较研究。确定研究的内容后,教师先各自钻研教材内容,设计出教学方案,再抽教师讲课,然后评议探讨。第四,专题研究经验交流。每学期组织教师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经验交流。第五,录制本课的教学光碟。这样不仅可作为今后研究的视频资料,而且可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与学两要素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才能切实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与素质。所以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如借助挂职锻炼、产学研等方式参与社会服务,加强自身应用型研究意识与能力。
(五)管理上应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做好教学改革的保障工作
1.以研促教
以研促教不仅仅是指加强教师科研实力,将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大力提倡、鼓励学生科研、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参与活动,或教师的直接指点、或观察教师的科研工作,学习教师科学研究的方法,知识的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快成熟和成长。
2.注重教学意见的反馈与监督
应该建立教学信息沟通制度:平时有听课小组随时听课、期中有学生教学座谈会制度、期末学生评教制度;建立教学团队定期交流、学习制度;建立任课老师定期交流、学习制度,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沟通制度等。通过这些双向交流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队伍与管理、模式等还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革与突破,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篇5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就地取材:教师先让学生分粉笔:有6支粉笔,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粉笔盒?这个知识是学生早已掌握的。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7粉笔,还是要求每3枝放在一个粉笔盒里,需要几个盒?学生按照刚才的方法去分,分到最后还剩下1枝粉笔,这时有的学生拿着剩下的1粉笔不知往哪里放好,放在分好的粉笔盒里吧,可每盒只能放3枝,再单放1个粉笔盒吧,又不够3枝,怎么办?从而产生了问题。这时教师提问题:“你知道这1枝粉笔叫什么数?”话音刚落,有的学生便喊道:“余数。”教师马上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然而然地发现了新问题,使学生了解了问题的提出,认识了余数,并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使用教具,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教具恰恰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苹果的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①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②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③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④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使用学具,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篇6
二、创新探究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现如今的基础教育中,提出了“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很多方面的学习理念。对于“探究式学习”理念,是通过提出问题,以这个问题为向导,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的体验来掌握相关技能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地引入这种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课程中的相关技能。例如,在进行集体游戏的环节,老师可以引发学生主动的思考,并让学生进行自由组队,寻找自己的游戏伙伴,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之后在学生进行了练习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体会,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融入了集体,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为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表现奠定了基础。老师也通过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融合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游戏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更好地促进自己身心的发展。体育中存在游戏,体育游戏中蕴含很多种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中要是能够很好利用的话,会对课堂质量发挥出更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老师可以把音乐和游戏结合起来,将多种方式融合到一起搞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长知识。例如,老师可以先把学生进行两两分小组,让六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通过流水游戏法,以音乐为节点,分为音乐停和音乐止,让一个学生随着音乐饰演小白兔,另一个学生进行跳绳,然后记下跳绳的个数,最后将大组内跳绳的个数进行统计,看哪个大组的跳绳个数最多,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通过将多种方式融合到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来,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是个重要的环节。要想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不断地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参与课堂。体育老师也应该针对小学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一套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其中能够勤于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梓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4,4(8):63-65.
篇7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教师唤醒,又很容易受到限制,主要看教师如何去创设条件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明确目的,每道题的出示都应该有针对性,教学思路不能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如果那样整堂课会乱作一团。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学生的想法都不行,有些时候学生的奇特想法也很有价值,如果能抓住这个契机,并加以恰当引导,学生的思维就开放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时,当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个数的“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区别呢?“倍数”与以前的“倍”又有什么不同呢?当其他学生听到这个问题时思维马上被激活了。
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课上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会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问题的有效思考。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提出问题:每个同学的年龄和过生日的个数都是一样的。但是小张同学却说:“老师,我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教师:这是为什么呢?提出这个问题之后立刻就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这就为学习下面的新知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方式合理,提高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常态。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之一。合作探究,体现的是与小组同学进行合作探究问题,得出问题的结果,这种方式不但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而且还给学生创造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为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
四、关注细节,促进质量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常常遇见这种情形,学生没有顺着教师的讲课思路进行,突然提出一个让你措手不及的问题,这就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了,如果教师处理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反之,如果教师不理不睬,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解,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五、合理布置,拓展能力
无论是随机练习还是课后练习,考查的都是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若教师能根据所学知识,抓住本节知识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基础习题,能够很好地检验本节的学习目标及学生所学效果。在课下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的发展题,更能很好地拓宽学生思维,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注细节,用心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将是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篇8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政治课还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他们希望老师能用自己的视野,从学生的视角,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诠释学习内容,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笔者认为,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不是谈论用不用多媒体,而是如何巧用多媒体,让其发挥应有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可以实现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可以实现直观化、动态化、交互式的教学场景,把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巧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对政治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政治课的冷淡和漠视,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治课学习没有兴趣,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政治课的评价是:死板、陈旧,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笔者首先从课程的导入开始,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的环节中巧妙地使用多媒体,并且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游戏、影视作品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轻松、自然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一框的《剖析从众》时,在导入上,笔者就选择了《无绳实验》的视频,学生在兴奋、愉悦的环境下了解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视频中,学生们看到本来没有绳子的地方,其他人看到别人跨过去之后,也跟着挎了过去,别人认为有绳子,其他人也跟着认为有绳子,这就是从众现象,由此,使学生对从众现象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在学生兴趣高昂的情境下,再引导他们就从众现象的利弊进行分析,他们积极发言,并通过实例分析来阐述自身的观点,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就在兴奋中积累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比较匮乏,对法律、道德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甚少,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还不能很好地做出解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对于陌生的、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也很难真正理解掌握,如果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以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在花费巨大精力和时间的基础上也很难达到学习目标,而这些知识多数又都是学习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为此,政治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采取有效对策去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多媒体可以发挥其自身具备的声音、文字、动画、图片等于一体的优势,生动、形象、直观地把知识化繁为简,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攻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政治第七课《法律初探》这一章节时,学生对法律的本质很难理解,如果只把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讲解给学生听,他们只能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对法律本质反映出来的寓意却无法理解。对此,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法律的渊源给学生完整地呈现出来,并且通过罗列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关法律来体会法律的本质。首先,列举了《汉莫拉比法典》中的一些法律条款,如:一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判无罪,一个奴隶不承认主人是自己的主人将被割除双耳,帮助奴隶逃跑的人将被判死刑,等等。由此可见,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奴隶毫无权利可言,稍有过失即受到断肢的可怕惩罚。学生看到这些条款就觉得法律不公平,奴隶的地位太低,这个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权益而不顾奴隶的死活。笔者就接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这就是奴隶社会的法律,因为奴隶主是统治阶级,而法律中的条款都是反映奴隶主阶级的意志。”然后,在PPT上罗列其他不同社会的法律,如表格中所述,让学生一目了然: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三、构建学习体系,实现有效总结
在政治课堂上,学生做笔记不都是善始善终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笔记往往断断续续,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有效的课堂,不只是有精彩的过程,还应该包括及时的知识总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因此,笔者在每一堂课的最后,都会利用PPT对本堂课所学新知识以及之前所学的旧知识进行前后整合,给予引导,在梳理出知识点的同时再一次强调本堂课的知识重点,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终达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目标。例如,在讲授八年级政治《偶像与自我》这一章节时,探讨到追星的利与弊的时候,笔者是通过学生辩论赛的方式来教学相关内容的,在辩论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辩论结束后,笔者在多媒体上打出了追星的弊端和有利影响,让学生及时在教材中标注出来,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总结,对于初中政治这样的学科来说,最后的教学总结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一堂课来说,教师课堂的总结就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地掌握这堂课学习的内容,并且容易构建起知识框架。
一、青少年追星的利弊:
1.追星的弊端:(1)如果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就会丧失自我。(2)妨碍我们的学习,影响我们的生活。(3)浪费时间和金钱。
2.追星的积极影响:
(1)树立远大的理想。(2)追星是一种成长的动力。(3)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
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初中政治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诱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性,并有效利用教学媒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整合教材、教法,并渗透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升自身素养。在新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这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如果运用恰当,会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反之则不然。
总之,多媒体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就能够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给政治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显示出独特的教学魅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篇9
教师应全力去创设学生学习新知情境,通过精心设计使学生迸发出积极思维的火花,在迫切求知愿望下完成任务。教师把有关知识结论等编成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让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意。也就是说,教师工作在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状态,再进行必要的讲解,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学习,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把教材本身作为出发点,增强学生学习的研究性与参与性。例如,引入“圆”这一章时,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有三户不在一起的人家,现要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等距离,此井该挖在何处?”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水平,而且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
二、开展课堂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多开展课堂游戏,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是一门以实践练习为主的学科,许多数学的理论和规律很大一部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例如,在“展开与折叠”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然后观察讨论所折叠的图形的形状(柱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并能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上下两个面是平面,上下两个面互相平行,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等。他们所回答的问题基本上都比较准确,同学之间能互相补充完善。然后再让学生先想象将柱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再动手操作,同自己想象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回想一下操作的过程。这既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环节。最后让学生总结直棱柱的概念和展开图。
三、分层次进行教学
分层次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从而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圆满达到教学任务,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机会。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应当对学生层次进行准确划分。以教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依据,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A、B、C三种层次,分析三种层次的需求特点。分析的过程可以通过家访、座谈来实现,也可采用面试、笔试对学生进行测试来达到。通过分析就能全面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智力差别,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社会影响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根据掌握的这些信息,建立“分类”档案和“分户”档案。“分类”档案以研究各类学生为核心,“分户”档案以研究每个学生为核心。然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以之前的分析为基础进行分层教学的设计。例如,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优生尝试新知,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采用差生配置补偿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提问:(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C层次学生设计的,目的是让该层同学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提高自信。而第二、第三个问题是对A、B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使他们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平等互动
平等互动既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互动,又是指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每个学生之间都有足够的交流。师生交流的互动性可淡化教师“领导者”的“主导”地位,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小组内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充分的课前预设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互动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内容灵活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如在讲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拼图与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用正方形硬纸片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做成两副“五巧板”,通过合作与交流,从而得到多种验证勾股定理的拼图法。正如麦克斯韦说的:“学生用自己制的仪器,即使老是出错,也常常比人们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哪怕学生只拼出一种图形,其作用也会胜过教师说十次。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应当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充分利用,不得忽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我们分析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发现,他们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不感兴趣,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影响教学质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能够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许多学生学习几何时无法想象那些空间,造成学习困难。几何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具运用,很难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但是多媒体技术具有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的功能。在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动态地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动态地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相离Rd 。学生的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想到旋转着的图像。 类似这样的课件还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六、培养学生多练习的好习惯
数学这门课程主要与数字打交道,通过一些定理和公式进行运算和解题。只有通过多练习,才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定理和公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通过讲练结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减轻学生课下的学习负担。
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我做了这样的尝试:首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其次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加以讲评。这样学生在注意力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使已经产生的疲劳,通过练习的时间得到消除,为接受下面的新内容做好了准备。然后,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配合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最后小结。教师的教学要讲求科学性和实用性,不能照搬照抄,让学生通过练习多动脑多动手,然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七、结束语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一、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及应对策略
粗大误差指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粗大误差主要来源于人为因素,其次是环境的剧烈变化。典型的粗大误差如读错了测量数据、测量的仪器有缺陷、测量人员操作失误等引起的误差。在测量中,粗大误差会使得测量结果显著偏离真实值,歪曲客观事实。在课堂教学中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失误或错误,或者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教学要求,或者学生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应等情况。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这种特性与测量中的粗大误差类似,不妨称之为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课堂教学通常是渐进式发展的,不太可能出现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类比测量中的粗大误差,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主要来源于教师。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青年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出现粗大误差。在测量中,可以采用剔除粗大误差的方法,确保测量结果反映真实情况;但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显著低于预期或学校的要求,对教师个人和学校都将产生灾难性的结果,不可能采用剔除的方法解决。避免出现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如何判断课堂教学出现了粗大误差?在测量上粗大误差的判断有直观判别法和统计判别法。粗大误差的典型特征是奇异性。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若将一门课的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样本,则一门课一个学期才得到一个样本。显然,课堂教学的样本数量太少,采用统计判别法较难。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和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的角度看,不可能等待众多的样本出现后才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直观判别法研究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相对容易、合理、及时。当多位教师授课的课程中出现某位教师的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明显不合理的、特别差的情况,就是一种奇异的表现,可看作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这是从多个样本对比进行直观判断得到的。同样,某位教师独立开设的课程的考试成绩出现大面积不及格或者出现大面积的两极分化现象,也可以看作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导致的结果。这是从教师个人教学的预期角度出发通过直观判断得到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某几节课的教学质量特别差或完全失败的情况,也属于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这时,及时调整、补救,可以避免出现整门课程的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大量青年教师博士、硕士毕业后,就直接走上讲台。这样就使得青年教师缺乏必要充分的教学训练和成长环境。进一步造成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结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讲课的逻辑性、艺术性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并不能弥补教学方面的缺陷。青年教师在沉重的科研压力下,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容易出现对教学缺乏激情,缺乏对教师岗位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不强,导致课堂教学的投入不够。或者,没有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备课不充分,导致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等情况。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培训中心、实行“传、帮、带”的导师制等[3-4],将是避免出现课堂教学粗大误差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贴近学生专业背景的教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抓住核心的教学内容、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在上课前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习惯。这样,可以确保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知识点的讲解具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如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5]。但在采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前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学习。只有熟练驾驭所采用的先进方法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同,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些方向性问题,要认真对待,否则,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粗大误差。
二、课堂教学的系统误差及应对策略
系统误差指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典型的系统误差如仪器刻度不准确、标准量值不准确等引起的误差。在实际测量中,系统误差表现为多次测量值总是偏向真实值的某一侧,始终偏大或偏小,或者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类比测量中的系统误差,可以将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看作一个测量样本。当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质量始终低于学校的标准值或期望值,但不是非常明显时,可以看作课堂教学的系统误差。当然,也有少数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非常好。本文只针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情况进行讨论。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整体性的偏差或按某一规律变化的偏差。青年教师讲课内容的难易程度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可能存在整体性偏差;青年教师对教材内容不够熟悉导致学生对讲授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并进一步引起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性偏差;青年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太适合学生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按计划开展,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整体低于预期;青年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较欠缺,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整体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质量;等等。一门课的课堂教学不具有重复性,但对一门课进行多年的教学后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课堂教学的系统误差的判断依赖于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感受,需要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理性的判断。课堂教学的系统误差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针对各种误差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消除或减小其影响。在教学大纲的理解上,青年教师需要与老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学习,充分认识该专业的发展历程,这样可以确保上课的节奏与其他老教师协调一致,以此约束教学内容,从思想上避免出现课堂教学的系统误差。青年教师在本科期间学习的教材与现在上课的教材存在十年以上的时间差,各高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课时数一般都进行了压缩,甚至部分课程进行了较大的合并调整,各行各业的专业规范进行了修订等,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深入研读所采用的教材,教学内容紧跟社会的发展变化,确保讲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理解范围,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能力范围不出现大的偏差。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每堂课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新教学方法带来的好处后,才能让学生在内心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课堂教学是有领导、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教师必须担起课堂教学的管理职责,确保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一定的权威性,但又不专制,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上,青年教师应确保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问题的精辟讲解不受干扰,维护课堂上良好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对一些无理取闹的行为,明显违背学校制度的行为等要及时、坚决地制止,防止学生的情绪被煽动,避免出现更大的教学事故。为避免这些不合理的行为在课堂上出现,可以在正式开课前与学生进行某种程度的约定,在师生间建立一定形式的契约关系。当师生间形成共识后,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无故逃课、上课聊天、睡觉等尴尬局面的出现。对学生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要落实到学生的内心,而不是形式上的、表面化的要求。要让学生从内心服从教师的安排,还需要青年教师严格约束自己的个人行为,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利用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到课率。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课堂教学质量将得到整体性的提升。青年教师大多博士毕业,在本专业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熟悉专业知识,初登教学岗位时对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够了解,容易从自己熟悉的知识背景出发讲解专业知识,忽略了学生接触该专业知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总感觉自己已经讲得很透彻了,但学生却完全没有理解、反应平淡,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水平。这是一种难以发现的、易引起课堂教学质量整体下降的因素,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系统误差。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事后偏差[6],是一种比较难消除的顽固现象。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事后偏差的有效方法是青年教师从多角度体验学习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总结提炼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准备多种课堂教学预案,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角度思考专业知识、多角度思考知识点、课堂上多留意关注学生的表情、课前对教学方案进行详尽的准备。课堂教学中的事后偏差的解决可以较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反应,不断修改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将课堂教学的系统误差在初始阶段得到较好的控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纠偏,最终减小课堂教学的系统误差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的随机误差及应对策略
篇11
但是现在的物理教学依然存在着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无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物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为基准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课教学,开展一些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静电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碎纸屑、一些头发、一根尺子,做一个用尺子摩擦之后可以把碎纸屑或者是头发吸引起来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做简单的实验,使学生获得动手参与探究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采用任务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设置科学有效的学习任务,以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通过任务教学法,实现物理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任务型教学模式更好地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之前,给学生指明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操作实施的难度以及自主探究学习的工作任务量,这样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任务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设置生活化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开展自主性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教学法的利用。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在汽车进站后,如果地面比较光滑,即使是关闭了发动机,汽车还是会向前走一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生活化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探究动力,对于全面促进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个人魅力相关。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融洽,那么学生都爱这位教师,在课堂中就会和教师愉快合作,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刻板,对学生冷漠,甚至是不尊重学生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活动开展不理想,教学质量必定低下。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篇12
时代在发展,语文课堂也要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当前语文教育也应逐渐由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建构有效的“优教”教育体系。也就意味着不仅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还要研究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多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善于借鉴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语文是一门传授知识,培养精神价值的学科。对于教学者来说,这是一门与艺术有关的技术活,必须经过认真的备课,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该如何备课,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课前准备策略
语文是一门注重知识传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备课,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1)认识自己,高效备课。并非别人认为好的备课内容,在自己手里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层面,不同的教书习惯,不同的行事方式,不同的表达能力。因此,每一个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备自己能驾驭的内容,能掌握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明白自己的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也不是新课改下部分人认为的无所作为者,而是从“主角”退居“次主角”,注重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引,发挥引导者的重要作用。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也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或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精心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采取分类提问法时,因为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性格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行巧妙的提问,如此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抓住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备出学生爱听的课,学生也会更加感兴趣。这样的师生相互合作交流,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教学要点
(1)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听讲,让学生拥有一双聪慧的耳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践证明,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一是以读促听。让“听”落实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听与读相伴。二是听后思考。要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独自的思考能力。这样训练不但养成了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尊重的品质,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既懂得了感受他人的情感,也收获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2)教学注意事项。首先,注重精彩的导入。有些学生上课前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要营造一个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捕获学生注意力,为教学提供保障。其次,教学过程要扎实。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应该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文章后再开始实施教学任务。相反,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读一二遍,字音还没读准,句子也读不通顺,教师就急忙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的甚至直奔课文的重点、写中心思想,让学生泛泛地谈感想。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扎实的语文课堂,应该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进而由一般到特殊。再次,课堂提问要有有效性。教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一是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涵盖面。教师提问题前要考虑学生知识面、兴趣爱好,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二是给学生“留时间空白”。即使是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也要事先留有充足的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只顾提升课堂的活跃氛围而忽视学生自我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空间的生成。
三、课后总结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一堂课的结束,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完成,而课后总结反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课的好与坏,优点与缺陷,教师作为设计者是深有体会的。这就意味着,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课后必须总结反思,优点继续保留,缺陷继续改进,认真反思。也可以与同行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进而一步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自身对这门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还要把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就需要有充足的准备、精心的策划、合理的安排、适当的教学方式及明确的角色意识,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3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