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药的基础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医药的基础知识

篇1

 

伴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必将对中医药类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加剧职业的变动性。[1]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医药教育中医药学相关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内容相当繁杂,与很多学科关联度大,除了指导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外,还可以应用到绿色养生、预防保健、文化修养等诸多领域。高职医药院校的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并进行知识积累,而《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理论体系辨证思维性强,需要学生通过理性的思维来主动地学习和积累知识。

 

二、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一)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中医保健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护理等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和必要的基础。因此,《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要把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更要关注和竭尽全力地服务于学生所学的各个专业,合理优化学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而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

 

(二)把握课程整体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教学内容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和学习平台,长期以来,中医学基础课程一直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统一的授课时数。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涉及的学科特点也不同,基于这种情况,必须结合专业的特殊实际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恰当地选择教材内容,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专业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序确定各章节之间的知识层次和逻辑关系,充分反映课程的整体性。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侧重。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总结传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要注重课程教学的过程评价,改革以往期末的一次性评价和一卷定终身的不科学考试方法,要科学建立课程考核体系,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可采用课程论文、课堂发言、分组讨论、阶段性小测验、课后作业、实验课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和课程考试改革中来,从而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实施。这项考核方式改革彻底打破了千人一卷和千人一面的严重弊端。

 

三、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学业考试成绩突出

 

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专业,学生考试合格率明显提升,优秀率比重明显提高,考试平均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期末学生评教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率测评中,《中医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的优秀率达到了95%以上。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改革非常满意,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二)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结合专业学习中医学基础知识

 

由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模式也与时俱进,他们能够结合所学专业多角度多维度地去领会知识、掌握技能,注重专业契合度,紧密围绕专业积极撰写《中医学基础》课程的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力求书写认真、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良好写作能力以及对一些问题上的灵活思辩能力。

 

篇2

3.教师有限的研究时间。目前教师研究新课程新理论的时间是及其有限的,究其原有,一方面,现有的评价机制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教师被迫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书山题海之中,影响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另一方面,种种流于形式的业务活动及各种会议也占去了大量的时间,使得教师无暇静心研究。不学习新理论,不研究新课程,旧的教学观念就很难改变,旧有教学方式就很难变革。

二、应对措施

1.立足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要敢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加或者删除,严格遵照“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载体”,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关心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变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变被动地讲授教材为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做课程的建设者,变学生的管理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做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引导者,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到实处。

2.完善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的编撰工作,推动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再创新”。要解决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矫枉过正的教材结构问题,就要推动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再创新”。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就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来说,在认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经典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对立统一方面仍有可改进空间。另外,非教材课程资源,如学生资源、社区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仍需加大开发的力度,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兴趣资源。

3.营造科研氛围,搭建科研工作的平台。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科研,增强科研意识。教师必须加深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科研观念的转变,认识到自己并非科研工作的局外人,而是科研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科研工作的主体,并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积累。

首先,学校领导要树立“科研立校、兴校、强师”的教育思想,将教科研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成为各个领域科研工作的引路人、领头雁。同时学校还要健全科研组织,制定科研工作计划、实施措施及相关的奖惩制度,正确引导教师自觉进行教育科研工作。

篇3

静力压桩施工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开始研究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压桩机械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进一步得到推广,到到20世纪90年代,压桩机实现了系列化,既可施压预制方桩,也可施压预应力管桩,目前在全国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某工程简介

某工程地上十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52.2m,建筑面积为16400m2,建筑结构类型:一类高层建筑,现浇框剪、框架结构。

本工程地质情况:①人工填土层平均厚4.4m;②冲积土层平均厚11m;③残积土层均厚6.5m;④基岩均厚23.1m,顶面埋深16.1-26.95m。

桩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其采用静压PHCΦ500mm预应力C80管桩,管壁厚125mm,单桩设计承载力: 抗拨1000KN,抗压2000KN。桩端持力层为基岩的全风化岩层,桩长为18至25m。桩顶设计标高为-6.5m,局部达-7.5m,工程桩总数213根。

二、静压桩施工过程

(一)施工准备

1、对施工场地要求:场地地耐力应不小于140KN/m2,坡度不宜大于1%。当桩机在上坡时,坡度应控制在10%左右,上坡时卸掉桩机配置。桩机最小工作半径:桩位中心距周边建筑物应大于1/2压桩机宽度+1.0m,且对建筑物应配备相应的保护措施。

2、管桩堆放和管桩进场前应有出厂合格证以及管桩的检验报告。堆放时应选择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损桩,并采取可靠的防滚措施。

3、桩位测量定位根据基准点进行放样,将轴线控制点引出6至8m,做好测量控制网。

(二)压桩技术

1、桩机的就位:桩机移至桩位置,将桩机调平,使夹持器的中心对正桩位中心。

2、管桩的就位:当管桩下放至地面10cm处停车,夹持器把管桩夹紧,吊车的吊钩放松。夹桩的压力不大于5Mpa,并应逐次加压。管桩对中方法:将钢筋制成的Φ500mm的模具放置在地面上,模具的中心对桩位中心,而管桩周边与模具的周边对齐。

3、压桩

A、压好第1节桩是保证整根压桩质量的关键,定位和垂直度应严格控制,压入时,先应根据机上水平仪调平机台, 同时须在桩机的正面和侧面分别设经纬仪或吊线锤,监控下桩垂直度, 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压桩速度不得大于2M/min。

B、合理的调节管节的长度,尽量避免在接桩过程中桩尖处于或临近硬持力层,管桩接头数不宜超过三个。

C、因为全风化岩面起伏的变化大,所以容易造成管桩终压后桩长不一,有砍桩与超送,露出地面的管桩应及时截桩,截至地面以下300至500mm,以免桩机行走时损坏管桩。

D、要求现场测量工作者对压桩过程进行全程测点测量。

E、在压桩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突况,如遇以下情况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监理、设计等有关人员研究处理:①桩身混凝土出现破碎及剥落现象;②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现象;③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周涌水现象;④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现象;⑤按设计图上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⑥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4、接桩

本工程的桩接头采用CO2体保护焊,依靠焊比和焊件之间产生电弧来熔化金属进行焊接,以CO2气体在电弧周围造成局部的保护层,以防止有害气体的侵入,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焊缝。

A、需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8~1.0m,便于接桩焊接操作,上下节桩段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

B、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C、管桩接桩一般为“U”形坡口,可采用JM-56型的Φ2焊丝。

D、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焊外层,焊缝应饱满连续。每道焊接接头必须超前引弧以免产生缺陷,根部必须焊透。

E、尽可能缩小接桩时间,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 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施压。

5、送桩

本工程送桩长度为0.5~4.5m, 当桩顶压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 应测量出桩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送桩器的中心与管桩中心线应吻合一致。

6、终压

正式压桩前,分别对不同的桩型进行试压桩,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为:以压桩力为主要控制指标, 有效桩长为参考参数。当有效桩长小于20m时的终压值取18Mpa,当有效长小于15m时,取终压值19Mpa,满压不再贯入后复压3次,间隔5min,每次持荷10s,总沉降量不超过 10mm。

7、截桩

桩头截除采用锯桩器截断,禁用大锤敲击或强行扳拉截桩。桩顶标高偏差不得大于2cm。电动切割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抱箍上,通过手柄,进行割桩工作,割桩时需加水,操作时需要换几个方向。

三、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对管桩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进行严格把关。管桩的吊运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进场的管桩应分类堆放整齐,垫木不可体用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应该用耐压的枕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堆放管桩的高度不超过两层时,可以拖拽取桩,但拖地端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废轮胎等弹性材料进行保护。当管桩堆放高度超过两层时,应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桩。

2、在压桩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以及围墙进行变形监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在对群桩承台压桩过程中,应考虑挤土效应的影响。一般静压桩的桩位复核在土方开挖后进行的,在土方开挖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桩的成品保护,此时就应该考虑土体反弹,土方开挖宜在压桩后的两周后进行,应采取分层均匀开挖,每次开挖的深度应视土质情况确定,粘土质土一般控制开挖深度为1.5~2.5m,淤泥质土的开挖深度一般控制在0.5~1.5m,土方开挖时采取了由四周分层均匀开挖,桩间较密的土方采用小型反铲开挖,则土层中的挤土应力被均匀地释放。

4、根据地质报告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地质中孤石较多,所以应对有孤石桩位采取补勘措施,探明孤石的位置、大小,因本工程孤石埋藏较浅,对小孤石可采取用送桩器进行排挤引孔,体积大的先用挖土机清除。

5、根据地质报告和实际情况确定配桩计划,并考虑同一承台的桩接头位置应错开。

6、当第一节桩入土垂直度偏差范围应控制在0.5%内,桩身垂直度偏差范围小于1%。

篇4

病例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展,但是教师应用起来参差不齐。现在编写的中职及高职教材都强调将知识点活化运用,往往都要求引用病例在教材中,特别是一些职业学校的教材,病例更是占教材内容相当篇幅。但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应试教学,强化学生掌握常规固定知识点。病例只是部分学生在课后随意阅读的内容,毫无实践应用价值。有时教师也受教学学时限制,无法开展病例教学,更谈不上病例的深入研究。例如,中职病理教学,教材要求学时72学时,72学时中既要完成基础病理学内容,又要完成病理生理学内容,每堂课内容知识点遍布,教师总感觉一直在讲,学生一直在听,但每每下课时都是仓促收尾。更深一步存在的问题,就是现在的中职基础医学教学注重知识点的细化掌握,考试内容固定死板,学生必须掌握教材的条条内容,才能完成考试。这种现状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无法抛开期末考试成绩来开展病例研究。

二、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实践开展状况

病例教学中,病例是教学的核心,学校倡导基础医学教学以病例研究为主导。病例研究在教学中的开展首先要求病例设置要科学、合理。我校要求基础医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科建立专业病例库,每节教学内容完全围绕病例研究来开展。建立病例库要求专业教师将知识点梳理后,寻找、选择、设计病例,让知识点潜藏在病例中,让学生通过浅显易懂的临床症状,深入追寻其内在原由根理,从而通过自主探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完成医学教学目标。病例库的建立激发教师到临床工作中寻找典型病例,将典型病例与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结合,对典型病例进行适当的编撰,并紧扣病例设置问题,对病例灵活应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每个知识点用病例串联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典型的具体病例,经过精心设计、推敲,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展开分析研究,既融合知识性,又要有一定趣味性,让学生的兴奋点能紧紧的围绕在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学会概括知识要点,便于深刻理解和把握。

病例研究方法在我校实践开展效果显著的原因,除了专业设置课程病例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试内容完全以病例形式设置。学校自2002年成立无纸化考试系统后,无纸化考试覆盖基础医学全部学科。题库最早建立中,病例题比例只占10%~25%,近几年通过病例研究教学后,病例题量已经提高到总题量的80%~90%。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将病例研究结合到考试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关注力,也将教师对教学的研究集中到病例的采集、设计、应用中。

三、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形成的灌输式教学,枯燥被动的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2009年,基础医学等科目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率高达35%。2010年,我校在2010级护理班基础医学教学中的病理科目中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法,为对比教学效果,应用两种教学方法在同一年级专业学生中开展教学,最后通过学生的卷面得分情况,来探究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医学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010级护理10个中专班分成两组,5个班仍是采用传统理论讲授法进行教学,另5个班则教师授课全程以病例研究为主导。病例研究贯穿课堂始终,教师在教学中侧重教授学生研究能力,通过研究病例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点。期末考试应用相同试题考试,采用病例教学法的教学班不及格率为11%,而另5个班的不及格率则为32%。通过对比,应用病例研究教学模式来开展基础医学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更能实现培养有创造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医学基础学科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四、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可增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基础医学教学中不断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通过掌握的基础医学理论解决临床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对开展基础医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促进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不再只局限于传授书本上的规则和理论,而是将各章节的难点和重点,精心设计在病例中,创造出让学生身临其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找到因果关系。我校通过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研究教学模式,使基础医学教师不断增加了临床实践愿望。3年来,共有6名教师到本市三甲医院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教师通过经历的临床病例,把基础医学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活化,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篇5

风湿病也称“痹”“痹证”“痹病”,是因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肿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僵硬、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多缠绵难愈,危害极大。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西药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细胞毒类药物、激素等,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这些药物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下面具体总结风湿病治疗中引起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中医药处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至2013年经我院治疗的40例风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26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1.2岁。所有患者服用西药治疗后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有患者恶心、呕吐、痰涎;严重的引发了药物性肝病或药物过敏性口炎等[1]。

1.2 中药处理

临床根据具体的疾病采用相应的辩证论治。脾胃湿热型用半夏泻心汤,脾胃气虚型用香砂六君子汤,胃阴不足型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脾胃气滞型用枳实消痞丸、半夏厚朴汤,脾胃阳虚型用理中丸。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四君子汤,脾虚湿困型用茵陈五苓散、四君子汤,湿热交阻型用茵陈蒿汤,肝肾阴虚型用一贯煎,肝郁血瘀型用膈下逐瘀汤、鳖甲煎丸。风热夹湿型用防风通圣散、消风散,毒热炽盛型用黄连解毒汤、五昧消毒饮。临床也可用口腔溃疡平散、西瓜霜等清热解毒,敛疮生肌。

2 结果

经过相应的中医药处理,所有患者西药毒副作用的危害都减轻或消除,无一例患者因西药毒副作用而中断治疗。

3 讨论

由于抗风湿药物的毒性不一,引发不同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引起这一病理基础的原因很多,有的属湿热郁毒之性,进入人体后损胃伤脾,甚则损伤胃阴,而致纳呆,呃逆等;有的性寒伤气伤阳致脾肾气虚或阳虚而吐泻;有的可壅滞脾胃之气机,使运化缓慢,腹胀纳呆,甚则水谷内停,聚而为痰,痰饮停胃而致恶心、呕吐、痰涎。

其次是患者病体的病理基础,也是不同证型的决定因素。湿热或寒湿药毒留滞中焦脾胃,阻滞气机,或耗伤胃气、胃阴、胃阳,以致脾胃升降失司,腐熟、运化、吸收水谷精微之功能受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

临床根据具体的疾病可采用相应的治疗,常见辨证论治为脾胃湿热型用半夏泻心汤,脾胃气虚型用香砂六君子汤,胃阴不足型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脾胃气滞型用枳实消痞丸、半夏厚朴汤,脾胃阳虚型用理中丸。中成药常用保和丸、复方鸡内金片等治疗纳呆、呃逆。现代药理学显示此类药物可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胰液分泌量,提高胰蛋白酶的浓度和分泌量[2] 。

药物性肝病是指在应用治疗量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中医学认为乃药治不当,药毒入侵、积聚,内伤肝脏,肝气郁丽不达所致。肝气横逆,克土犯脾,则致肝郁脾虚,失其健运,湿从内生,而为脾虚湿困;湿浊蕴久化热,湿热郁蒸,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则发生黄疸;肝郁化热,阴液暗耗,导致肝肾阴虚;肝郁不达,气机郁结,气滞则血瘀。临床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四君子汤,脾虚湿困型用茵陈五苓散、四君子汤,湿热交阻型用茵陈蒿汤,肝肾阴虚型用一贯煎,肝郁血瘀型用膈下逐瘀汤、鳖甲煎丸。临床肝脏的转氨酶升高时,常用的降酶中成药有护肝片、护肝胶囊、肝苏片、甘草甜素片等,使肝细胞活性提高,谷丙转氨酶含量下降,因而有保肝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防止纤维化形成,促使肝细胞再生;中药可用虎杖、五味子、双花、佩兰,慎用乌附大热大毒和虫类有毒之品。

药物过敏性口炎为先天禀赋不足,素有肺胃蕴热,复感药毒,营血亏虚,毒热内盛,药毒入于营血,气血壅遏,上蒸口舌,泛发于口舌黏膜乃致生疮糜烂。风热夹湿型用防风通圣散、消风散,毒热炽盛型用黄连解毒汤、五昧消毒饮。临床也可用口腔溃疡平散、西瓜霜等清热解毒,敛疮生肌。

总之,药物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副作用选用不同的治法、方药,在减轻和控制药物的副作用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疗效[3]。运用中药治疗不但可以减轻激素的副作用,而且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并提高疗效,从而保证风湿病正规疗程的进行,提高风湿病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篇6

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教学理念与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全变革,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课程实施的成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培养自身的能力,形成自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呈现良好的素质与形象。

一、完善自身的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要时刻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为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师者风范,塑造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感,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教师高尚的思想素质包括:高尚的敬业精神,崇高的师德修养,积极的人际合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1.教师要干一行,爱一行

热爱自身的职业,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工作的唯一目标,思想品德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目,它更加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崇高的思想素质,喜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一生的使命去执行。

2.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教育事业的关注对象就是学生,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才能体现出来,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下去,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温暖、温馨的学习环境,友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教学氛围,也是一种教学力量,教师要善于用浓浓的爱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中成长。

3.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充满教育意义的学科,他是以塑造学生优秀道德品质,争做合格公民为目标的学科。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学科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为他们做合格的社会公民做好准备,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关爱学生,还要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关心人类的发展,站在人类进步的高度来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教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人类的进步,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是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的基本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才能有资格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思想品德科目的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涵盖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

1.知识素质

教师要想正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前提是要自身具备高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本人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形成必备的知识要素,将这些知识要素有机联系起来,构造出一个整体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功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作用。

知识素质又分为两方面: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

理论知识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的关键部分,具体涵盖思想品德的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学、心理学等,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而且思想品德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与社会、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实现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灵活应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解答问题,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快乐。

实践性的知识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运用能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以及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等,这些实践能力能够评判一名教师的知识运用能力。

2.能力素质

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教学能力,而且也要善于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运用,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还要拥有一定的综合课程的能力,注重与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深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的工作态度深入研究专业知识本身,不断开拓、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反思,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总结教学经验。

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军燕.浅谈社会文化环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J].承

篇7

First-author’s address:Liwan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17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4.013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1]。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其发病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2-5]。自2012年10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运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实用躯干综合治疗台(专利号:ZL201120567190.7)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9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80±6.08)岁,平均病程(8.15±5.21)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4.50±7.64)岁,

平均病程(7.95±4.9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即:(1)经MRI明确诊断,均为单个或多个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麻痹疼痛感,活动困难,腹内压增加时可诱发加重疼痛,疼痛与有明显关系等[6]。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35~55岁;(3)影像学资料证明突出的髓核组织未形成游离的碎块脱落于椎管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腰腿痛者;(3)合并有重度骨质疏松或腰椎管狭窄症;(4)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5)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者;(6)国家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如盲、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等)。

1.4 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简易实用躯干综合治疗台进行牵引治疗。患者俯卧于简易实用躯干综合治疗台(专利号:ZL201120567190.7)上,胸部和双膝下垫一软枕,固定带固定胸廓,戴踝套将双下肢后伸牵引,重量常规为40~60 kg,,使腰部过伸牵引状态后,根据髓核突出情况,调整水平移动和侧旋治疗台参数,每次牵引20 min,1 次/2 d,连续治疗2周。

1.4.2 对照组 采用普通仰卧位机械牵引治疗。患者仰卧在ATA-ⅡD型自动牵引床(广州羊城医疗器械厂生产)上,用固定带固定胸廓和骨盆,牵引重量为30~50 kg,每次牵引20 min,1 次/2 d,连续治疗2周。

1.5 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程度、生存质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是将疼痛程度用0到10共11个数字表示,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11个数字中挑选1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又称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包括8个分量表,共36个条目,涉及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方面,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生命质量标准化测量工具之一。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计算分量表中各条目积分之和,得到分量表的粗积分,将粗积分转换为0~100的标准分,分值越高,健康程度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8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各类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中医药的国际化有赖于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完善和推广。2010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第一批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药为建设单位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担了2012~2013两个年度的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工作,在广东省内共培训了学员逾2000人次。开展培训是推广中医药标准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如何开展培训,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1政策与资金支持

国家在政策、资金上的有力保障,有力地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培训的开展。国家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提出以中医药的标准化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1]。自2003年起,财政部每年安排财政专项经费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给予支持[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印发了《2012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013年度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基地的培训任务,同时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将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纳入国家级继续教育课程,激发了基层医疗工作者参与培训的热情。发文将标准化项目等同于国家局级科研课题,具有激励作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2014年的《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化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广东省中医药局在培训举办的过程当中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2注重学科交叉,保证高质量授课师资

在安排中医药标准化课程中,需要注意各类学科的交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多次的培训中,专门邀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专场讲授标准化基础知识。特别是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实施推广培训,既要涵盖中医药标准化基础知识,又要包含各科临床诊疗指南,且要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的临床工作者的需求,尽可能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授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度、2013年度的培训中,分别邀请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针灸学、中医耳鼻喉科、中医脾胃病科、中医妇科学、中医肿瘤学、中医风湿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前来授课。受邀的专家在各自研究领域享有盛名,同时有丰富的标准化培训经验,获得学员们的高度肯定。

3以多场次授课的形式开展院内骨干培训

我们在开展院内骨干培训时发现,集中单场次培训,耗时较长,值班医生难以参与,且不易调动积极性。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日常医教研工作繁忙,如何能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热情呢?通过摸索,发现培训采取多场次授课的形式开展,既可保证临床医生都有参加的机会,又能让大家可以选取感兴趣的场次,通过内需调动积极性。此方法在实践中受到欢迎及支持。2013年度的院内骨干培训中,我们共同时,培训还可以采取科室内讲小课的形式开展。在每个年度项目开展初期,医院均会派出业务骨干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药标准化高级人才培训”“中医标准应用评价人员培训”等统一培训,参与培训的老师将学习的知识在科室内宣讲,在科室范围内普及基础知识,这也是分场次开展培训的另一种形式。

4运用网络信息化推动中医药标准化推广培训开展

2012年度、2013年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承办了两次广东省中医药标准化推广培训,共培训了基层医疗工作人员逾1400人次。由于2012年度培训反响较好,2013年度报名人数远远超过预期,为了让更多学员能够参加培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启用了院内会议室导播系统,将主会场的音像视频连接到分会场,实现了课程同步,使分会场的学员既能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又对专家的授课身临其境,获得了一致好评。受此启发,在今后的培训中还可与基层医院合作,设置基层分会场,运用远程网络授课的形式,同步开展培训,既可免除学员路途的奔波,又可更广泛地推广标准化知识。

5注重意见反馈

注重学员反馈,了解学员需求,为继续开展培训打下基础。培训结束后,及时了解学员的反馈,征集意见及需求,能有依据地调整授课内容、学科编排、进度安排,使下一次培训更有针对性,取得更佳效果。为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培训中,设置了问卷调查环节,听取学员培训会后的反馈,如“您认为本次培训班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如何”“您希望下1次中医药标准化培训着重或增加哪些方面内容”“关于广东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您有何意见或建议”,用这种方式收集反馈意见。在针对广东省内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标准化培训过程中,我们收集了逾800名基层工作人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90%以上的学员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培训班内容实用,能增进对中医药标准化相关知识的了解,并能拓宽工作思路。针对下一步的标准化培训,学员的主要建议是着重具体的病种或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诊疗规范进行培训(如针灸、儿科保健等)。学员认为基层医院的主要职责是执行标准而非制定标准,希望在省级中医医院的指导和带领下,能使标准化工作服务于基层群众,解决临床具体问题,而同时不能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才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根据学员反馈的建议,标准化办公室在下年度的培训工作中将作出适当的调整,使之既有标准精神、又具有地方特色。

6结语

“中医药标准化培训”有利于“中医药标准应用评价任务”的开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培训的同时,有多个临床科室承担了中医药标准应用评价项目。承担评价项目科室的老师接触项目初期,往往有一知半解的感觉。参加了医院举办的培训后,他们表示理清了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及工作要点,同时对开展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工作起来更有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相关知识,融入标准应用评价中,学以致用,印象更深刻。今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要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临床科室参与到标准应用评价项目中。中医药标准化是我国中医药工作重点之一,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保障中医药质量安全、推广中医药成果、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依据和途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要打造一个推广平台,全面普及标准化基础知识,推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应用以及修订,为广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远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网络教育中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网络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视觉作用与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等听觉作用一体化可以提供形象生动而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激发了中医药大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中医药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缩短了教师板书时间,降低了教师的体力劳动强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使教师的精力有可能完全集中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充分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以及重点、要点上,既可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可增加知识量的传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此同时,还可加强学生对薄弱环节的学习和辅导。比如,中医院校由于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中医药大学生相对在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且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每部分知识的讲授往往只有一次,相反网络教育几乎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相关课程可以自主重复的学习,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经验丰富的全国名医名家从基础到临床应用的系统讲授,确保授课质量与水平,切实加强与提高了中医药大学生包括西医在内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因此,使中医药大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扎实与便捷。

2利于中医药大学生个性化知识结构形成与发展

过去我们常习惯的统一模式限制学生的自主选择,不同程度地挫伤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正如“圣人治病,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素问•五常政大论》),“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人亦应之”(《类经•论治类》)所言,中国之大,情况各异,时令气候节律、地域环境各不相同,故治疗亦各异。因此,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人,则更应如此。中医药发展史上,“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流派学术思想的鼎力,为中医药发展和民族健康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些来自于实践并经过历史考验的学术思想,仍是现代中医药学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中医药大学生在学习了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外,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适合自身的相关地域等中医药学术思想做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学校有限的课时内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网络教育作为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结合,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它的优势,学生可通过网络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它可以自由地选择知识、选择教师、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反复练习,直到学会为止,同时还可针对一些问题通过学习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与教师或学员进行网上讨论交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各取所需因人施教的目的。使有造诣的专家可以通过这一媒介实现一个教育过程,使有这方面需求的中医药大学生通过前辈的指引,少走弯路,更快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3利于强化中医药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中医药学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全面深刻地认识、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知识和技能,必然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然而,现在中医药大学生在跨入大学之前所经历过的基础教育所传授的传统文化知识甚少,远远不能适应中医药学教育的需求;在跨入大学之后,由于中医药大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并未把传统文化教育上升到一个高度,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造成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而中医药网络教育的出现,便可弥补其不足。比如超星学术视频里就有《东方思维与辨证论治》等专题,对于中医药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深入研读专业资料、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术底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利于中医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自主提高

早在《素问•疏五过论》中就指出医家应具备的四德,主要是针对医者的专业素质而言;继而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所讲的“爱人知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在《大医习业》以及《大医精诚》中提出了内容比较全面的医德规范更是流芳千古,价值极高;发展到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提出更为具体的医德守则《五戒十要》。说明历代医学对医德十分重视,并不断地强调和深化。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决定中医药大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德育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放在教育的首位,当今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大多数学生是难以接受吸纳的,当把德育教育渗透于网络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接受网络学习的同时自主地接受了以医德为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达到自觉端正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精神境界。

5促进中医药大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篇10

教学方法的设计

篇11

1编制试题库的必要性

编制试题库是实施教考分离的前提条件,教考分离制度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2]。目前的考试制度不利于教学相长。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偏差大,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出题也无章可循。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有助于考试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促进中医药职业教育教考分离,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自身医学素养的同时,也迫使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实用技术型中医药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1促进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在教学基础建设上下功夫,否则,学生的医学基础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编制试题库,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的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建设。教考分离已经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而高质量的题库就是其保证[5]。编制试题库,有助于防止教师授课的重难点掌握度拿捏不准,也能较大程度上防止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并没有真正实际掌握医学基础知识。1.1.1有利于教师加强专业素养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这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大纲,设置不同的经络与腧穴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理论和实训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针灸学相关基础知识。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这就直接要求教师要深刻熟悉教材和各章节知识点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尤其是重难点知识掌握比例和程度则需要因专业制宜、因学生制宜。上述内容,均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根据每次考试的结果导向分析,有助于教师分析判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有助于教师把握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修正教案和调整备课思路,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授课时间分配。1.1.2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由传统考试模式变为试题库任意组题考试,学生不再抱有侥幸考试心理,从而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加努力夯实针灸学基础知识。同时,试题库的内容和更新均与教材更新变化和各类职业(执业)考试相衔接,与社会联系紧密,一改过去与社会脱钩的现象,这就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氛围,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也就更加明确,学生才能真正自发地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也为学生将来就业后再深造打下基础。同时,根据每次考试的结果导向分析,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分析判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和加强。

1.2保证考试科学化与规范化

经络腧穴学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基础课,专业知识点相对稳定,题量也相对较大,编制试题库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出题模式和考试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不能有效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无法保证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而编制试题库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考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在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出题方面,每套试卷里的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出题比例、难易程度都应当遵循相应的规律,而传统考试方法很难有效保证其出题的科学化。同时,在考试方面,不同专业层次、学年制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点的范围与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编制试题库,可以从教学大纲、专业知识点掌握范围和试题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做出相应标准,避免教师根据自己主观意愿进行命题[3],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出现偏题、怪题和重复考点题等问题。

1.3顺应考试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一是可以推动考试无纸化进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期末考试、模拟职业(执业)考试,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限制,同时,学生的答题试卷可以根据计算机程序给出相关试卷分析和综合判断,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据此查找薄弱环节并巩固复习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二是减轻教师负担,避免试题录入、出试题、改卷、试卷统计和分析等重复工作,让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三是可以更快地融入教育信息化洪流,也为下一步教育教学的数字网络化和开放、共享、交互做铺垫,促进与各中医药职业院校的学习和交流,了解自己学生的综合水平。

2试题库编制思路

2.1确定命题原则

试题库编制思路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命题原则。命题原则是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最根本保证。命题原则在最大程度上能保证选题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分析和应用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水平。脱离客观评价标准的试题,很难保证试题库试题质量[3]。命题原则主要由与针灸学相关的资深教师讨论后确定。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经络腧穴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学时、教材内容、教学难易点等方面,对试题库入选试题进行标准设置。

2.2确定命题范围

命题范围实际就是指具体考什么,学生需要掌握、熟悉或者了解哪些知识与能力,最终以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展现出来。2.2.1确定命题范围的考虑因素在确定命题范围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不同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所采用的教材、学时安排、各章节知识点及考点分布。1)专业层次和学年制方面: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开设经络腧穴学课程的专业主要是中医专业、护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康复专业,由于专业方向不同,学年制有三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之分,因而这些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也各有侧重。中医专业主要倾向于基层全科方向,康复专业主要倾向于基层康复理疗师方向、护理专业主要倾向于护理方向,针灸推拿专业主要倾向于针推方向。这几个专业对腧穴知识点掌握程度和实际临床针灸操作要求各有不同。2)教材方面:目前,高职高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职中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3)学时方面:学时范围大致在36~108学时。4)根据教学大纲和上述几个方面,各专业《经络腧穴学》的实际授课内容和各章节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分别有所侧重。只有结合以上主要因素,确定了命题范围,才能有效梳理各章节知识点与考点分布,既做到各个知识点有其独立性,又做到整本教材内容前后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让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实际掌握相关医学基础知识。2.2.2制定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的内容需要涵盖以下主要方面:考试要点(考试覆盖范围)、考试目标(识记、理解、运用)、难易程度、试题题型、试题分值。同时,除了上述内容,还要注意试题答案的科学性。

2.3确定命题类型

在命题类型方面,目前常用的题型种类大致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次解释和简答题等,主要涉及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而这两大类题型的分值比例与所涉及知识点的难易度比例,都必须结合各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经络腧穴学》的要求进行相应设置。梳理各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有助于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或出现偏题、怪题。同时,在题型种类和题型比例等方面,除了常规的试题类型与试题比例外,我们还要注重与主要的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等进行衔接。中医药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取得职业资格。因此,学生对考试知识点、难易程度以及考试题型等相关内容的熟悉,将有助于学生考试成功,从而获得从业资格[2]。

2.4注重时效性

建立试题库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题库具有时效性,不能一成不变。编制试题库应当根据教材的更新、职业(执业)资格考试以及教育教学的变化,适当优化选题策略,按比例适度调整题库相关内容[4]。综上所述,中医药职业教育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对于教考分离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必须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院校实际,以顺应学科发展和学校需求为主。因此,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应当以基础性和综合性为主,公正客观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能力,尤其以满足基层中医药人才需求为主,最大程度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袁宜勤.经络腧穴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6(6):1-2.

[2]吴述银,陈洪琳,江志阳,等.医学院校课程试题库建设实践及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47-149.

[3]张永臣,申伟.经络腧穴学试题库建设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87-88.

篇12

毋庸讳言,中医药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无论是科研水平、临床应用、中医药教育还是中医药产业等都与西医、西药及生物医药存在一定差距。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状况将会导致严重的信任危机,社会公众怀疑、否定中医药,甚至中医药人都渐渐对行业发展失去信心。如果大家都不再相信中医,不愿意用中药,那将不仅仅是中医药的悲哀,而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失落和痛苦。在医改即将实施的背景下,中医药又将何去何从?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中医药的发展呢?

一是要坚定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信心。基于五千年的厚重和临床实践,中医药已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密不可分,具有浓重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特质,其发展不会日渐式微,更不会消亡。相反,西药愈来愈明显的毒副作用和治疗上的短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欧美发达国家循证医学和天然药物的兴起,也让中医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新医改方案应适当向中医药倾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服务国民健康。

三是加大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维护医药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医药市场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经典方剂的行政及立法保护,规避国际侵权。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医药是中国最大的知识产权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宝贵财富,更是独一无二的产权和专利。

篇13

1.1 中医药基础教育日渐薄弱,面临灭绝危机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沃土中孕育出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却鲜有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在以现代医学为主流的潮流冲击下,当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医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正不断被削弱,民众对中医的信心和认识越来越淡薄。

1.2 开展本课题的意义 概而言之,本课题的开展有以下几方面意义:①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前所述,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内中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人们对中医药学的了解呈下降趋势,学校和社会对于中医在古代甚至现代为人们健康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宣传得不够。②此课题的开展是中医药类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与小学协作,开展小学生中医药启蒙教育模式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可为将来确立一个可推广的成功样本做铺垫,同时还可使我校标本馆等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在落实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还能扩大我校知名度,为我校生源后备力量的培养探索有效途径。③中医药教育从童蒙开始,不仅符合中医药传统教育的规律,也是不断扩大中医药影响的需要。早期教育是中医药成才的一个特点,大多数中医药学大家都是从小耳闻目染、家传师授,才养成良好的习医习惯和兴趣。少年儿童有很强的记忆和想象潜力,这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个很大优势,如果能及早安排他们接触了解中医药知识,将来这批人由于早期接受了中医药基础教育,相信其专业思想牢固、基本功扎实,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也能成为名医。④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能形成互补、双赢的局面。由于基础教育的缺失,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对祖国传统医学缺乏信心、兴趣和必要的常识,对于高校而言,需要从小学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反过来,通过与高校合作,有助于解决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配备严重不足的难题[2],帮助其推行基础教育新课改。⑤开展本课题,有利于落实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励小学生学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中医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观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

从2011年5月份开始,我校中药系部分老师同附近东裕小学协作,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以其专门的人才优势帮助伙伴开展对小学生的中医药启蒙教育,让中医药启蒙教育起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示范,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教育的兴趣和掌握中医药教育的基本技能。2 研究实施方案、技术路线

2.1 目标概括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2.1.1 对小学生推行中医药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感和中医药健康常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小学通过与高校教师的协作,可以较快地启动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

2.1.2 通过中药系教师与小学学校教师的共同工作,以及中药系教师的指导、示范,使小学教师能逐步独立地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

2.1.3 研究中医药启蒙教育问题,探索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方法。不同的学校有其特殊性,如何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每个学校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2 实施步骤及实施办法

2.2.1 确定合作伙伴 以就近为原则,先在我校附近的小学挑选一两所项目感兴趣的小学作为合作伙伴,并与之共同制定协作计划。

2.2.2 小学方面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 小学生中医药启蒙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机构和工作人员作保障。小学方面应成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及督促班主任搞好班级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参与制定中医药启蒙教育的计划;组织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活动;对班主任和其他小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2.2.3 摸底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情感、认知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小学生中医药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2.2.4 探讨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方法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举办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通过中药系专业教师开展健康讲座的方式,以讲故事、做游戏等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常识,促进全体学生对中医药认知程度的提高,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②协助小学建立自己的百草园,作为他们综合实践课的基地,营造学生认识中草药的氛围。③参观中药标本馆。配合小学教师,带领小学生参观我校中药标本馆及校园药用植物。④辅导学生参加药用植物种植实践活动。⑤进行专栏宣传。⑥设计主题活动。⑦辅导学生学习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操。⑧通过对小学教师专门的讲座和实践指导,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启蒙教育基本技能的掌握。⑨协助小学编写自己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

2.2.5 评价和反馈 评价工作是课题的关键操作步骤,应该渗透到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去,以获取对每一阶段工作的有效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案和方法。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和特色评审两部分,评审应体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精神,并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关系:①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减轻学习负担的统一。②中医药的传承与基础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③高校与小学的合作如何协调地开展。

目前,课题组已经基本完成以上各步骤工作,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小学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进一步的成果将会陆续公布。

参考文献

[1] 白宏太.京剧进课堂的文化意义[J].人民教育,2008(7):23-24.

[2] 刘军,冉小丽.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亟待解决的问题[J].教育论坛,2008(4):35. 按蠖嗍咝Q宰婀骋窖狈π判摹⑿巳ず捅匾某J叮杂诟咝6裕枰有ё攀纸饩稣飧鑫侍狻7垂矗ü敫咝:献鳎兄诮饩瞿壳靶ё酆鲜导疃ㄖ敖淌ε浔秆现夭蛔愕哪烟猓,帮助其推行基础教育新课改。⑤开展本课题,有利于落实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励小学生学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中医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观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

从2011年5月份开始,我校中药系部分老师同附近东裕小学协作,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以其专门的人才优势帮助伙伴开展对小学生的中医药启蒙教育,让中医药启蒙教育起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示范,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教育的兴趣和掌握中医药教育的基本技能。2 研究实施方案、技术路线

2.1 目标概括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2.1.1 对小学生推行中医药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感和中医药健康常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小学通过与高校教师的协作,可以较快地启动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

2.1.2 通过中药系教师与小学学校教师的共同工作,以及中药系教师的指导、示范,使小学教师能逐步独立地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

2.1.3 研究中医药启蒙教育问题,探索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方法。不同的学校有其特殊性,如何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每个学校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2 实施步骤及实施办法

2.2.1 确定合作伙伴 以就近为原则,先在我校附近的小学挑选一两所项目感兴趣的小学作为合作伙伴,并与之共同制定协作计划。

2.2.2 小学方面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 小学生中医药启蒙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机构和工作人员作保障。小学方面应成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及督促班主任搞好班级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参与制定中医药启蒙教育的计划;组织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活动;对班主任和其他小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2.2.3 摸底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情感、认知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小学生中医药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2.2.4 探讨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方法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举办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通过中药系专业教师开展健康讲座的方式,以讲故事、做游戏等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常识,促进全体学生对中医药认知程度的提高,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②协助小学建立自己的百草园,作为他们综合实践课的基地,营造学生认识中草药的氛围。③参观中药标本馆。配合小学教师,带领小学生参观我校中药标本馆及校园药用植物。④辅导学生参加药用植物种植实践活动。⑤进行专栏宣传。⑥设计主题活动。⑦辅导学生学习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操。⑧通过对小学教师专门的讲座和实践指导,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启蒙教育基本技能的掌握。⑨协助小学编写自己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

2.2.5 评价和反馈 评价工作是课题的关键操作步骤,应该渗透到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去,以获取对每一阶段工作的有效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案和方法。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和特色评审两部分,评审应体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精神,并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关系:①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减轻学习负担的统一。②中医药的传承与基础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③高校与小学的合作如何协调地开展。

目前,课题组已经基本完成以上各步骤工作,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小学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进一步的成果将会陆续公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