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课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音乐小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小课堂

篇1

二、感知音乐

这个环节是达到音乐教学目标,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包括情境创设、知识探究两个小环节。

1.情境创设是关于本节课内容的自然导入,这个环节可通过 影像资料、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自然导入,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这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知识探究是师生互动的整个过程,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部分,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就看这个环节进行得怎么样,在这个环节中分歌唱表演和音乐欣赏,歌唱表演我采取的是自学的方式。首先是“找疑”,找到歌曲中不明白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再让学生答。其次是学生随琴哼唱,第三是学生自填歌词,这几个小环节如果学生自己解决得不好或者解决不了,教师再给予指导把握,这样长时间的自学,学生的识谱能力、试唱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音乐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主要从音乐要素方面、音乐情感方面去欣赏音乐,从而达到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创造音乐

篇2

一 音乐类专业技能小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个性分析

第一,学生评教的不准确性。根据罗伯特・费尔德曼1977年的研究,当学生评估的数量达到或超过20人时,学生评估的可靠性就能胜过最好的客观测验。①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音乐类专业技能小课教师每人平均带8名学生,有的教师只有3名学生,因此,学生评教的可靠性偏低。同时小课采用“一对一”授课模式,情感因素常常会影响学生评价的准确性。

第二,音乐专业的独立性以及音乐专业授课模式的特殊性,导致同行和专家评教的困难。作为音乐学院除声乐、钢琴专业需要大量教师外,其他专业小课教师往往只有一个。专业的隔阂以及授课模式的差异会导致同行、专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困难。

二 音乐专业技能小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体系的构建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就是人们在课堂活动当中,主体对教学客体的认识活动,也是主体对客体教学活动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凝聚着人们价值意向、情感特征和行为习惯。音乐类专业技能小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应由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专家评价三部分构成,但是三者的比例要进行适当调整,笔者建议比例为50%、25%、25%。(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作调整)。

2.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学生评教指标的设计②(总分100)。学生评教指标分成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交流互动五个方面。评定标准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等级划分,具体指标如下:(1)教学态度(20分):明确告知课程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目的、要求和考核方法;要求严格,保证上课时间;敦促我的学习,关心我的专业发展。(2)教学能力(20分):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学生专业发展潜力;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举例清晰明确。(3)教学内容(25分):曲目布置和技能培养成系统、有体系;启发我从多个角度理解技能提升,激励我努力学习;提供课外资料和艺术实践平台。(4)教学效果(20分):掌握技能的方法,拓展专业技能发展的空间;启发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独立思考。(5)交流互动(15分):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将课堂教学作为平等的探讨机会;诲人不倦。

第二,同行评教指标的设计(总分100分)。同行评教从教师基本素质、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能力与效果四个方面设定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如下:(1)教师基本素质(20分):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持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处事认真公平;尊重专业,不断探索和追求;关心爱护学生,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发展,深受学生爱戴。(2)课堂教学(30分):授课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专业技能精湛,具备召开个人音乐会的素质和能力。(3)教学改革与建设(20分):积极参与教研室活动和教改工作,在课程资源、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革,有教改论文、项目以及著作等。(4)教学能力与效果(30分):教学基本功扎实,无教学事故,参加教学示范音乐会,公开课得到认可,能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

第三,专家评教的指标体系(总分100分)。专家评教指标体系由讲课内容、教学方法、态度、艺术、效果和主观性评价几个部分构成:(1)讲课内容(25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以生为本,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25分):深入浅出,启发思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教学态度(20分):严谨认真,备课充分,精神饱满,讲解透彻,关爱学生。(4)教学艺术(10分):讲课熟练,教学规范,语言精练,层次分明,有感染力。(5)教学效果(20分):出勤率高,气氛活跃,秩序井然,留有思考,富有启迪。(6)主观性评价:该教师在教学上值得肯定之处和应改进之处。

三 相关保障措施的建立

相关保障措施的建立:(1)建立同网评相适应的评教手段,以最大化地去除个人情感因素为基本,保证公平、公正。(2)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做好定期、定质、定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3)建立有效、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保证信息反馈的及时和准确。(4)建立教师发展追踪系统,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归纳存档,建立网上档案,通过对比分析研制教师发展的追踪系统,保障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个人的成长。

注 释

①魏红.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可行性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6):68~72

②王靖、陈怡君.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初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5)

参考文献

[1]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3

终于在一次担任美术助教时,我亲身经历了,美术原来确实可以和音乐很好地结合起来。

举例:音乐画课堂实录

老师这天选了两首歌和一首轻音乐。第一首是Taylor Swift的《Fifteen》,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第二首是黑人歌星Taio Cruz的《Dynamite》,这首歌动感十足,朗朗上口,劲歌热舞,风靡全美。第三首是鬼节(万圣节)的音乐,听起来有点恐怖。老师首先将这两首歌和一首音乐在录音机里播放了一遍。

结束后,老师说会重新播放一遍,并且提醒小朋友说:“大家仔细听好,体会一下这三首歌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老师再次播放音乐,所有的小朋友都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甚至眯起眼睛,教室里安静极了。播放到《Dynamite》时, 有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开始扭腰摆臀,有的还打起响指。当鬼节的音乐响起时,小朋友又变了一副样子,有的小家伙故意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捂起耳朵。

音乐结束后,小朋友们一个个都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就在这时,老师在每个人的桌上放了3张纸、一些彩色铅笔和油画棒。

老师说:“刚才大家都听得那么起劲,现在请大家把你听到的三段音乐或者你的感觉画下来,一张纸画一首音乐。”

老师话音刚落,小朋友们迅速拿起笔“奋笔疾书”:有的落笔潦草、狂放,有的则慢吞吞、中规中矩;有的线条是弹簧状的,有的是交叉状的;有的用蓝色表现宁静,用黑色表示恐怖……笔触、线条、色彩表达之准确与深刻,连我这个职业画家也自叹不如。

看了小朋友的表现,我只有赞叹的份了!原来在美国学校还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绘画活动--音乐画。

音乐画有两种,一种就是把听一段音乐的感受用抽象绘画的表现形式画下来;还有一种就是小朋友在画画或者做手工时,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来营造气氛。老师播放的背景音乐不光有当今优秀的流行音乐,还有古典名曲,不光有儿童歌曲,还有民间音乐。为什么要进行音乐画?为什么要把这两种基于完全不同的感觉通道生发出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这有什么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篇4

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烈、对事物的专注程度不高,课堂学习时容易分神,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设立更多符合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的小活动来“活化”课堂,设立课堂教学活动,让小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感受音乐美。在活动中师生可以有更多的互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求知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进一步优化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这个叙事性的民歌识,先用一种太真活泼的语调给学生讲述里面的故事。这是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要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但是黄鹂鸟却没有鼓励它,反而在旁边讥笑蜗牛。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首充满着天真淳朴生活气息的歌曲,再教学生慢慢地掌握带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符,体会蜗牛不畏艰难,执著追求目标的拼搏精神。当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后,就可以进行扮演演唱小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蜗牛和黄鹂鸟,感受二者不同的演唱情绪。

篇5

教学策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以欣赏、鉴赏为主的学科,主要锻炼与培养的是学生性情与情感,激活其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音乐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创造性。可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提出以下几个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广大音乐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1转变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管理不仅只是简单地管理课堂纪律,而应当有效地将其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态度以及与音乐管理技巧等相关因素进行结合。有机地将这些因素进行结合,并巧妙地运用到音乐课堂管理教学中来,以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管理。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隶属副科,认为没有教学的必要,在其教学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认为音乐课可以随心所欲,学习态度也就不端正。教师每每走进课堂,都需要较长时间去管理班级纪律,甚至连吼带叫,整堂课下来,难免身心力疲,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瞬间化为乌有。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单一死板,应当随时跟随学生以及教学进度灵动进行变化,并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与管理技巧。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当成一场比赛;一场秀;一档节目,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学生注意力也得到集中,学生学习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此以往,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还有助于教师操控课堂,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纪律,优化教学管理的目的。

2创设音乐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正常交流与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心理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话语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与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2.1语言表达准确有序

教师在运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时需要紧绕课堂教学内容而展开,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如果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未能合理地组织语言,模糊不清或者语无伦次,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与想象,从而是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中,更别提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教师要确保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有序性。

2.2语调语速以及课堂节奏应当与音乐情境相一致

通常而言音乐作品会在旋律、速度以及节奏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创设不同的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情境创设过程中,为了能真实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情感,需要借助语调语速与节奏来进行表现。例如,《七个小兄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并体验音乐,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减缓语速,运用轻松的话语引导学生进行歌唱,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3贴近学生生活,加强学生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随处可见音乐的存在,如鸟的歌唱、风的呼啸。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带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鉴赏,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有效注意力。小学音乐课堂要善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多元化与灵活性,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实例来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能在教师所营造的轻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学生的表现提供舞台,让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表达。例如,在教学《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找朋友”这首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实践中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是一门以鉴赏为主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从而有助于实现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晓会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孙巷小学

参考文献:

[1]范培.探究巧用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213.

篇6

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原来一上课就练声的环节去掉了,因为长久的没有变化的练声让学生觉得单调而枯燥。在学生的心中,练声不再是一种提高歌唱技巧的途径,而变成了上音乐课的痛苦,结果就是学生演唱技巧得不到提高。随着越来越难的歌曲演唱,学生已经没有能力把歌曲的音色、力度、情感表现得完美。

单调枯燥的发声练习已经不能吸引孩子,要使练习变得生动有效,就应融合歌曲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又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八只小鹅》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发声放到小鹅的叫声中进行练习,用声音的强弱进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小鹅从远方走近我们的过程。可以不断提音高进行跳音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八只小鹅在一起的快乐。这样既达到了歌曲情绪的演唱要求,又完成了提高歌唱技巧的练习。

二、重视基础知识,陶冶学生情感

音乐的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它是探索、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基础。它的存在就好比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只有学好了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地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实现音乐对学生情感的陶冶。

为了既能让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知识,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就要像商业电影中植入的广告一样,悄无声息,让人过目不忘,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如《五月的夜晚》这首歌曲虽然短小,却有很多的音乐知识。在开始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两次拍手了解节奏的重复,让学生在聆听教师演唱歌曲和观看手的舞动中,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在后面的保持音记号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匈牙利的夜晚,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个宁静、迷人的夜晚,使用对比的歌声让学生体会到歌声应该是饱满的而不是跳动的。最后在学生融入到歌曲意境的时候,通过不同速度的演唱,来表现宁静的夜晚和我们快乐的心情,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拍号和速度的变化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整节课虽然知识很多,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牢牢掌握了其中的音乐知识。

篇7

一、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活动投入小,产出大,取得显著教学效益,即常说的教学效果好。从音乐新课程标准视角看,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师生双方都有明显的收获,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音乐素养的共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对学习内容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热情洋溢,魅力四射,对课堂生成能智慧应对;课堂教学效率高,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三维同步发展目标。

二、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教师精心备课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西洋管弦乐队》这课在人教版音乐教材中并没有安排,这是笔者为完成《梁祝》欣赏教学所作的铺垫。《梁祝》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民族音乐中的珍品,随着其创造性地改编成管弦音乐,又成为世界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梁祝》中反映的人文思想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了解管弦乐队,就不能深入理解《梁祝》这部伟大作品。但面对组成复杂、结构多变的西洋管弦乐队,如何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呢?这还得依靠精心备课。虽然,音乐被称为小学科,中考不考,学生不太重视,但笔者每次都能做到“小学科,大备课”。例如,本课的备课就是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依据,以新课标“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理念为指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从管弦乐曲的选择、到乐队演出画面的剪辑;从乐队结构的剖析到管弦乐器种类的介绍;从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都精心进行准备。功夫不负有准备的人,本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教师备课的传统内容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案。新课改中很多教师又增加了备学案、备课件、备生成、备评价等内容。笔者认为传统备课的精益求精和新课标理念方法的融入应是精心备课的指导思想,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比如,新课标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传统的“教教材”,所以教师要在仔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并和学情进行有机整合,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视角来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种种问题,设计相应的教法和学法。

(二)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应从激发并保持学生鲜活的兴趣出发,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必须依靠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课选择《北京喜讯到边寨》片段为开场乐曲,展现出一幅炽热欢庆的少数民族群舞场面。其热情奔放的舞蹈节奏,高亢矫健的音乐旋律,一开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演播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片段和《SHE不想长大》,同学们在欣赏古典交响乐的同时,又品尝现代管弦乐所蕴含的流行味道,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正当他们对本课学习什么充满悬念时,西洋管弦乐队这一学习主题映入学生眼睑,这就为后续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效应,也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反思:人总是有探索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未知世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好奇心便会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心理需求。本课的导入、例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曲选择不但要为本课教学服务,即体现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还要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管弦乐队的例曲既要有一定的经典性,又要有一定的流行性,但要避免滥用流行曲。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总结出一些有效教学的经验,这样教师就会自信满满地走进课堂,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快乐。

(三)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本课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组成和演奏特点。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视角来组织教学资源,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积累的西洋乐器知识,循序渐进地播放耳熟能详的流行或经典的乐曲片段,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学会音乐学习的方法。在本课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互动过程。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乐器知识抢答,并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竞赛。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问题,还可随时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即使平时默默无言的同学,也在分层设置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努力为小组添分争光,下课铃响时,大家觉得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啊!

反思:音乐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和宽松快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感觉状态、注意状态和情绪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出内在的情感和动因。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给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在互动中的合理成分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在尊重、宽容、激励、欢快的教学氛围中,人人都体验到“我行”、“我会”、“我成功了”的情感,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音乐素养的提高。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笔者把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进行分类,按先熟悉后陌生的顺序,依次演示。木管乐器是首先学习的内容。在欣赏影像片段,看图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乐曲,说出相应的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分别选了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和刘若英《后来》,熟悉的旋律紧扣学生的心弦。在接着的回答问题时,很多学生因专注听歌却没有抓住乐器的声音特点,在竞赛中明显吃亏了。通过本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当铜管乐器在影像中出现时,同学们专注倾听,尽心体会,并在欣赏习曲《大进行曲》当小号嘹亮的声音响起时,学生都能心领神会,感受到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在行进中的矫健英姿及那一刻人们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很多学生还为乐曲创新曲名,如《行进中的歌》、《凯旋之歌》等。最后一轮打击乐器的识别同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者。以往教师一谈到自主学习,总会担心学生不会学、学不好、学得慢,总以为要讲个明明白白才放心。其实音乐课堂完全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体验、模仿、探究、实践。教师的责任就是扮好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把握好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向。可以由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切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可以理解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仅作补充;教材中的难点,也可由教师提供探究资料,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和对音乐很感兴趣的学生,思维活跃,在自由发言的过程中会挤占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因此要加强对基础较差但喜欢音乐的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巩固性环节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点的归纳总结,以使这部分学生加深印象。

篇8

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基本音阶时,教师要把七个音符写在黑板上,用汉语拼音标上唱名,然后再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教学生认识,教师用琴伴奏,学生随着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做到了基本会读,会唱,但是音准,特别是半音还是掌握不好。用这种办法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时,可根据儿童的特点,以“听”为主激发兴趣。做法是:把学生分成两个组来做游戏。一组学生拍一下手喊4,另一组学生再跺一下脚唱fa;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组就唱la;再拍一下手喊7;另一组学生就唱si……经过这样反复多次,既有音程的变化、组合,又有一问一答式的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音准感,而且培养了注意力,逐渐引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刚刚入学的学生特点是好动,如果一堂课让学生坐着不动,他们会坐不住的,所以当学生对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后,就要选择恰当的动作配合。比如:在教唱《小袋鼠》这首歌时:“小呀小袋鼠,摘呀摘果子,果子放进大袋子,……”我就选择简单而又适当的动作,教学生边唱边舞,结合“体态律动”,弹2/4拍子的音乐,进行训练,这时可要求学生在音乐声中做摘果子与放果子的动作。摘果子是强拍,将摘下的果子放在篮子里是弱拍。当我把这首歌的动作全部教完时,学生就完全掌握了歌词和强弱规律,同时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

二、将流行演唱方法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并不仅仅是将这些歌曲拿到课堂上来唱一唱,吹一吹就算完事了.这样的话,学生也没学到多少实在的东西,只是蜻蜓点水,过眼烟云罢了.其实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是十分丰富的,如果我们将这些形式和方法巧妙的运用到课堂中,有机地和教材中的歌曲结合在一起,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老教材中一些较正统的歌曲,虽然思想内容很好,但学生往往不太喜欢唱.如:在学唱五年级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时,由于歌曲曲调较高,又是两声部,唱起来比较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因为不喜欢干脆不唱,有的同学不敢不唱,便小声嘟囔.但,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我尝到了甜头:我班一名同学平时上课最爱捣乱,废话连篇,可这一次他却唱得津津有味.仔细一听,他正用唱摇滚的嗓音,手里好像拿着吉他似的一边点着头一边尽情的唱呢.旁边的同学看了有的在跟他学着,有的偷偷地笑着,等着看他挨老师说.而我并没有批评他,我惊喜地发现,这首歌经他演绎后很有魅力.于是便让他到前面领着同学们一起唱,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小小的教室立刻沸腾了,大家沉浸在歌的海洋中.趁着大家的热情,我们还试着改编了原来的演唱形式,请这位男生领唱,其他同学以卡农的形式接进去唱,形成了两声部轮唱,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课后我才了解到他最近迷上了流行歌曲,喜欢得不得了.以后的音乐课上我们经常用这种老歌新唱的方法,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三、将音乐内在美和肢体动作结合,演绎音乐美

音乐响,脚底痒,这是儿童的天性.律动课,在教师的组织下,用身体语言自由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是学生走近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也是儿童最开心时刻.应当强调那种无规定动作,不求统一的律动形式,及时表扬节奏感强,表演贴切的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放开手脚,主动走进音乐里.譬如听了《东方红》歌曲旋律后,有些学生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而有些同学却学着老人打起了太极拳.,节奏拍击训练中,有些同学喜欢用手或脚来打拍子,而有些喜欢用笔来敲桌子等方法.作为教师应用激励性的语言,表扬其创新意识,对于拍不准确的同学不能吼斥其停止,而应该先让他们无声拍击,如拍肩,拍腿等,使其既能得到练习,又不会影响整体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些富有专业内涵的舞蹈动作,通过美的肢体语言,示范给学生们,如:在教授中国古典舞身韵所要表现的“形、神、劲、律”中的“律”时,其中一个简单的“亮相”,既可运用正律,也可运用反律。美的是教师在动作过程中,从手指尖到脚指头、从头发梢到神经末梢、从眼神到呼吸都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

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 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打破封闭的模式,创造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主导”与“主体”有机统一在教学活动之中,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音乐体验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音乐的目的

篇9

在十几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我一直注重研究、探索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音乐教学要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

二、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英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的作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三、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音乐课程“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一起边唱边跳。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哪位同学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后来这位女同学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杨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

四、在音乐考查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唱歌型和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审美型发展。 如何通过考查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分析,在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部作品或歌曲都有着它特定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情绪。因此在歌曲考查时,老师要求学生始终将美贯穿在歌曲演唱之中。强调美的表现。怎样才能做到这点,这时应着重在歌曲音乐背景上给学生加以介绍,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考查此歌时,我们要求学生从词和曲的角度反复体会,然后加以诱导 :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入胜,仿佛在赞叹不已地倾诉着:啊,祖国多么美,多么美。整个旋律起伏度较大。与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 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投入了情绪,然后在大家的鼓励下大胆地上台演唱。师生同时评议。①音色美:能否按照正确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②情绪美:能否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用心声来歌 唱。③表情美:能否用面部表情、动作,随着抑扬顿挫的旋律表现出来。评议的结果落实在“美”处,用美的 标准来衡量、打分。这种考查很容易激发学生唱、听、议的积极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篇10

一、简约而不简单

(一)教学目标要简约

音乐课程总目标分三个维度展开,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又分解为十四个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

课例:人音版第六册演唱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2.从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的音乐形式与特征,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能大胆自信地表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的表述显得笼统和宽泛。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明确,效果可评价。因此,《我是草原小牧民》中三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提炼。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歌声、表情和动作表达小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2.知识与技能: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过程与方法:能模仿小牧民放牧时的形象,探索用不同音乐形式表现自豪之情。

如此设置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简约而不简单。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四个课程内容中包含了“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教学领域。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渗透音乐与社会生活,还要渗透音乐的姊妹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加入使“欣赏课”演变成了“综合课”“活动课”,从而失去了音乐性。

课例: 人音版第十二册欣赏曲管弦乐《火把节》

教学过程:

1.师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律动。

2.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包括彝族的服饰、节日和音乐文化等。

3.通过播放彝族庆祝火把节的视频,聆听歌曲《快乐火把节》,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此时离下课还有15分钟)。

4.分析欣赏曲《火把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5.哼唱主题旋律和学跳彝族舞蹈动作。

6.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火把节》。

细细研读这堂课后发现,在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背后却没有多少音乐性。“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欣赏课不等于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应在音乐这条主线上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构建起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活动。

二、简约之上凸显丰满

我们的音乐课堂不仅要凸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简约,还可以通过旋律与线条、情境与情感、影音与技术的融合凸显简约之上的丰满。

(一)旋律与线条的融合

音乐与美术犹如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美术又宛若一支妙曼的乐曲,她们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共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适时运用美术的技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体验。

课例: 人音版第八册演唱曲《柳树姑娘》

教学片段:

在处理歌曲情绪环节,当学生唱到旋律舒展的乐句时,教师在黑板上用连贯的长线条勾画出细嫩的枝条,当唱到合唱部分短促跳跃的乐句时,教师用短线条勾勒出嫩绿的柳芽儿。在教唱第二段时,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继续用线条来表达音乐感受。歌曲唱完,一棵美丽的柳树奇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情感可以通过有声的音乐来歌唱,也可以通过有形的美术来描绘。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线条与旋律的通感作用,巧妙地将有形的线条与有声的旋律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了审美体验的效果。

(二)情境与情感的融合

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设的一种学习意境,这种意境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场景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音乐学习活动,从而挖掘作品所N含的音乐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课例:人音版第九册演唱曲《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课件出示青翠繁茂的白桦林,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下,学生仿佛走进了眼前这一片白桦林。接着教师引导:“当微风吹起,树叶唱起了一首轻柔的歌。”教师引导学生用“lu”哼唱歌曲的第一句旋律。接着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聆听着树叶轻柔的歌,大麋鹿向我们跑来了!”教师引导学生用“beng”模仿大麋鹿奔跑的声音。教师继续通过创设情境,学习了泉水、马的声音,并进行了三种声音的乐器合奏。

此教学片段设计巧妙,一方面,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声音的高位训练,使发声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在具体情境中学唱歌曲的难点旋律,为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达起到扎实的铺垫作用。

(三)影音与技术的融合

人音版音乐教材中,影视音乐作品数量占总曲目的20%左右。要提高学生对电影电视音乐作品欣赏与演唱的兴趣,关键是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下面以欣赏课课例来说明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影视音乐作品的教学效果。

课例:人音版第十二册欣赏曲《海德薇格主题》(选自美国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课前准备:

1.学生观看美国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剪辑影片中的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

1.集体交流观后感。

2.小组合作交流影片中印象最深的音乐片段。

3.学习《海德薇格主题音乐》。

(1)模唱主题音乐。

(2)对比欣赏后交流:有主题和无主题音乐的电影片段有什么不同?它营造了怎样的气氛?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这种气氛的?

4.课堂总结。

篇11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现在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半价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

(2)设计多样的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

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音乐流动的“脉搏”。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变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二、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

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和谐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练准确。

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

3.有乐感的歌唱 。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的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的歌声表现自己的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音乐元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基础工程。途径和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在这个领域,最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施展全部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这一目的。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篇12

2.休闲辅导。休闲辅导是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使自己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

3.音乐休闲活动。音乐休闲活动,是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一种崭新的课外音乐活动形式,其包括校园内课余音乐活动和校园外家庭与社会音乐活动,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中以已有的音乐知识储存和技能为基础,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观察、收集、整理、练习、交流等活动,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在感悟中陶冶审美情趣,在实践中发展赏析、表现、创造等诸方面音乐能力。

4.休闲音乐与学校音乐教学结合。在学校音乐课堂的规定模式教学中,利用学生资源,将课外的休闲音乐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并能为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行为。

二、对休闲音乐走进音乐课堂的理性思考

1.休闲音乐的基本特点

(1)非功利性。它重视个人在休闲生活中的乐趣感受,是一种近乎无所谓的闲情逸致,是追求一种浑然忘我的、与他人分享的、与自由同在的开阔胸襟和幸福感受;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享受。

(2)自主性。由于休闲是个人自己自由支配时间,自由行事,所以对休闲活动的内容就要进行自我选择。由于社会上的休闲娱乐活动良莠并存,教师就应该进行内容选择辅导,让学生自律自己的活动,做到有益于自己和他人。

(3)生活性。现代教育的宗旨在于学习如何生活、充实人生、发挥生命的价值,休闲辅导所重视的是精神生活的内涵,使个人经自我教育,更能懂得享受生活。

(4)内隐性。休闲辅导没有固定的场所、课程教材,万物苍生都可以作为休闲辅导的教材,它是要个人在休闲活动中,与自然、他人互相学习的一种人生体验。

2.支撑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起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教育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3.休闲音乐走进学校音乐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的休闲音乐活动进行辅导中,一定要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开展,进行观察、收集、培训等,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教师发挥辅导、提供帮助、解决疑点等作用。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休闲活动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休闲音乐专题开展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放性原则

休闲活动丰富多彩,时间、内容和活动方式由学生自己安排,让学生拥有充分发挥个性和才能的空间,实行全开放政策,活动辅导者除了音乐教师外,还可以聘请家长、社会人士等。

(4)启发性原则

在开展休闲活动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过程,采取合适的方法,启发诱导,为学生的活动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4.学生开展休闲音乐活动的几种形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研究性音乐休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机会”。音乐休闲活动形式丰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收集各种音乐资料

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即根据需要给出收集菜单,帮助学生进行休闲音乐的收集,如收集声音;收集作品;收集音乐家的故事;收集民间音乐、音乐游戏等。

(2)兴趣活动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类兴趣活动。校内音乐活动以面向全体,淡化技能,鼓励参与,培养兴趣为原则,如有声乐、舞蹈、古筝等兴趣活动。校外音乐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做好参谋、推荐工作,并能最终服务于课堂教学。如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成立“红领巾音乐协会”连锁团,下设“小歌唱家社团”“小舞蹈家社团”等,每个社团评选一名小干部当团长,组织开展各类音乐休闲活动,并将活动最终服务于音乐教学。

篇13

一、地方戏曲“绍兴越剧”

绍兴越剧已有近150年历史,用本地方言演唱,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古越国所在地)的农村。它是以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落地唱书”为基础,并在余姚鹦歌(秧歌)和湖州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最初称为“小歌班”,多是农村艺人在农闲之际业余组合唱戏,后逐渐组成职业“小歌班”,并于1916年进入上海,吸收绍剧、京剧所长,在茶楼以“绍兴文戏”之名演出,演员多以女艺人为主,有的戏班全由女演员组成。1938年,绍兴文戏改称越剧。

越剧主要曲调有尺调、四工调、弦下调等,曲调清悠婉转,优美动听,长于抒情。表演比较真切细腻。越剧有不少优秀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追鱼》《碧玉簪》《情深》《柳毅传书》《打金枝》《祥林嫂》《西厢记》《玉堂春》《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张桂凤、茅威涛等。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中国戏曲三鼎甲“探花”。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

二、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绍兴越剧的热情

课前我找了些学生聊天,聊及绍兴越剧,学生表示都有听过,但从未认真听过,如果碰到这种场合他们都是选择绕道而行。他们认为这种用方言演唱的“较土”的民间艺术怎么听得懂,听一会儿就睡去了。现在的“90后”听着英文歌、唱着饶舌RAP、喝着可口可乐、吃着肯德基、玩着网络游戏,他们已经不再认识自己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也不再以传承弘扬自己优秀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而感到自豪。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找了很多关于绍兴越剧的资料。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概述了越剧花旦王文娟老师所演唱的越剧片段《黛玉葬花》,剧中黛玉最怜惜花,她认为花埋在土里最为干净,所以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同时又说明了她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因此黛玉写了葬花词,花比喻为自己,寄托她落花般的身世,展现了她性格悲哀的一面。《黛玉葬花》正是黛玉性情的描写,随后再欣赏王文娟老师在《黛玉葬花》这一折子戏中的唱段,学生立刻感悟到越剧是那么平易近人,特别是那清悠婉丽的旋律曲调和富有越剧生活气息的唱词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教学素材丰富了学生对绍兴越剧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灿烂。

三、鼓励创作实践,弘扬乡土文化

许多学生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这种慢节奏而又夹带着乡土方言的传统戏曲,已不受学生青睐。在创作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合作平台。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特地选取了一些略带戏曲味的歌曲,为学生架起一条通向戏曲音乐的桥梁。如王力宏的《在梅边》,陶吹摹端杖说》,零点乐队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和李玟的《刀马旦》等流行歌曲元素和传统歌曲元素相结合的歌曲,这类歌曲俗称“戏歌”。在众多的戏歌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有着清悠婉丽、优美动听的声腔,真切感人的表演以及具有江南灵秀之气的越歌,如赵志刚老师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梅赞》等受到学生的欢迎。当然教师也可选取由快乐男声张杰和歌星李玲玉合作表演的越剧名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给课堂平添了许多风趣,拉近了学生与越剧的距离。通过各种创编,使学生的思维达到空前的活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探究学习、合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把“绍兴越剧”推向校园的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地方戏曲的魅力

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逐渐受到相关部门重视的绍兴越剧,大胆走出“水乡”,走入大众的眼帘。

我想有一天绍兴越剧也能登上校园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知道文化古城绍兴有这么优美的音乐。在去年的六一活动会演上,我让学生表演了《我家有个小九妹》和《十八相送》。排练时两位学生表现得很不好意思,觉得用方言在舞台上张不开嘴,我告诉他们越剧受到很多部门的重视,而且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的一再鼓励下,两位学生用饱满的情绪投入地表演了节目,赢得了台下师生和当地群众的热烈掌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