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环境污染问题和解决办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 化学课程可以帮助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是中学化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在中学生群体中把环境问题从抽象概念演化为具体事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试验等方式,初步明白一些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程度,他们就可以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宣传力度,进而为环保问题出一份力量。
1.2 化学课程可以为社会传播相应的环保理念
从根源上说,污染问题的产生和危害,资深化学人士认识的最为全面,他们想到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最为全面,他们除了身体力行、提出解决方案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学与人的方式,把环保理念传播给周边人士,他们的学生就成为最忠实的听众和最主要的执行者。中学化学教师和每个学生在环保问题上人人都行动一小步,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
2 环保教育对于现代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化学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迫于一些实际情况的压力与阻力,教师难以拓宽所需讲授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枯燥。故此,把环保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化学教学之中,是现代中学教学的一大进步。
2.1 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阶段教育改革的实施方向,我国各阶段教育体系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但现实教育生活中,一些学校迫于升学压力,一时还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侧重于讲授书面知识,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应对考试,卷面成绩就会决定一切。这种应试教育无疑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急需要加以改革和适度调整。现阶段中学教学中,把环保教育的理念和知识引入到化学课程之中,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来关心身边的事情,尝试寻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做到了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缓慢告别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学习方式。
2.2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抽象学科,很多专业名词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等等,对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深奥,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教师虽然可以拿出模型来演示一番,但对学生来说,很多概念还是难以琢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污染现象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酸雨等等,对于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们来说,也是难以理解的事情。现在化学课程中,教师通过把一些污染情况的发生原因引导到课堂,比如酸雨的产生,就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侵蚀每年损失达15亿元。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这种情况的严重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自我做起,让每位学生都可以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量。
3 环境问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中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意义,不在于是应对考试,而且通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了解,来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根治的阶段,这就需要人人都应行动起来。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群体之一,他们的亲身见闻将会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一阶段内在化学课程中,教师积极讲授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就会有助于中学生群体对于环境污染的了解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授课办法,把环保问题引入到化学课堂之中。
3.1 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关注环保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到社会上亲自调研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夏令营、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去当地自然
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鼓励学生通过所见闻,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尝试分析一些污染情况比如酸雨、雾霾、废水的成因,寻找出解决办法,通过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篇2
Key words: energy Internet;PV access grid;management model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26-02
0 引言
随着火力发电的发展,各种化石性燃料被大量消耗,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储备日益减少,能源紧张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瓶颈,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已经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得以产生和发展。太阳能具有清洁无污染、投资成本小、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特点,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能源互联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它对我国能源产业的改革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对国内能源产业的能源再生规划发展、加强能源的充分利用、促进能源市场的开放和能源产业的优化升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在全球化进程中跟上时代的脚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开发领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光伏接入电网系统并予以运行,技能解决能有持续利用问题,又能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光伏并网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已经得到初步实验应用,但是由于光伏发电受天气变化影响,波动性较强,对电网继电保护、供电质量、系统调控管理都会产生影响,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1 光伏接入电网技术问题和解决办法
尽管太阳能就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的优点,但是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力系接入常规供电网络系统,在带有优势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负面作用。
1.1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和解决措施 首先,依照当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小规模的光伏接入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如果大容量光伏系统接入低压极有可能导致类似短路抗组这类的参数变化,一旦出现系统故障,由于光伏电源的影响,短路电流会产生不能预期的变化,进而会极大地影响系统继电保护的灵敏性以及选择性。另一方面,是对继电保护系统配置的影响。因为在未来发展阶段,随着能源互联网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接入光伏的电力系统会越来越多,对继电保护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做好协调配置,而且要做到保证不同电源的顺利接入以及特高压电网的正常运行,在继电保护系的智能性和灵敏性方面不断优化更新。
1.2 对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影响和措施 太阳能由于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其能源供给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对光伏系统也会产生干扰,从而使供电频率和电压等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电能质量不达标,对生活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造成影响。如果光伏接入常电网,利用类似电力电子逆变器这样的手段可以对供电网络电能质量起到帮助作用,但是在未来能源互联网深入发展的时候,这些措施就很难再起到作用,“源-网-荷-储”将成为供电系统保证供电稳定的首选,因为通过它可以有效降低光伏接入的负面影响。
1.3 对电网调控管理模式的影响和措施 调度管理系统关系到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光伏系统接入对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影响更为直观显著,由于电压和调度范围的变化,光伏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在电网的建设、调整、运行等方面都会造成困扰。因此,在新的能源发展背景下,电力企业应顺应时展潮流,对自身的调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合理创新,在传统的工作基础上融合能源互联、智能优化以及集成协调,创立新的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的电网调控模式。
篇3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弊端
(一)收费标准偏低而且存在征收不能的情况
就目前我国企业所交的超标排污费来看,只相当于污染治理费的20%不到,因此在客观上容易造成企业乐于缴费而不积极治理污染的放纵心态。此外,我国环保部门是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管理、监测的机构,不是国家专职财税机关,由于机构的设置和人力资源有限,由环保部门负责排污费的征收容易分散其管理环境的精力,又因为征收成本高,效率低,不能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造成征收不能的尴尬局面时有出现。
(二)法律定性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而非公共征税。但是在实质上却符合税收的定义,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这一点同我国的税收制度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所收取的费用属于预算外收入而游离于公共监管之外,容易导致权力滥用而滋生腐败。因此排污收费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戴着行政收费的帽子规避公共监管的税收制度。
(三)征收制度不合理,法律强制性不够
我国除了《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排污收费、超标违法原则以外,总体上实行的还是单项的超标排污收费制度,只对那些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企业征收排污费,不超过标准的企业不收排污费。因此造成了在企业密集区的排污总量无法控制的窘境。虽然排污费与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是其法律地位和强制性远低于税收。
二、排污费改税的必要性分析
(一)我国税收经验丰富,没必要单独创设排污收费制度
我们现在所说的排污收费制度属于国家强制征收,征收的排污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因此,排污收费制度其实和我国其他税收制度并无明显差异,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排污收费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戴着行政收费的帽子规避公共监管的税收制度。既然我们国家已有成熟的税收制度,我们就没必要针对排污行为专门设立排污收费制度,我们完全可以用排污收税来替代它。
(二)排污收税比排污收费更具约束力
如果我国的“费改税”一旦实现,那么法律地位将得到提高、强制性加强、收取和使用将更加规范,在收费制度没有涉及的空白地带也可以设立不同的税种来填补不足。同样在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中,税收比行政收费更具有透明性,覆盖的范围更广,影响更广泛,指引约束作用更大,因此更有利于确保排污资金的征收。
(三)排污税的征收比排污费的征收更规范,更高效
目前,国内社会对于“费”和“税”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人们对于“抗税违法”的认识远远超过对“抗费不交”法律后果的认识,因而排污税在征收过程中一般不会遇到像排污费那样征收不能,排污者拖延或者拒不交排污费的情况。“费改税”之后,排污税的征收将由专门的税务部门进行征收,因此国家也不用专门在环保部门下设排污费征收机构,从而减少了征收成本,简化了行政部门的机构设置,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目前我国排污费改税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要想排污费改税必须先建立环境税的总体框架
自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于1972年提出了“污染者付费原则”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此积极响应,从而导致环境税的出台。尽管环境税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严格说来,我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更没有形成以环保为目标的环境税收法律制度。
针对这一问题,我想我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经验了,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进行了跳跃式的发展,我们用三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五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发展之路。这其中包括我国立法的进程,对于“环境税“的立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秉承实事求是的立法理念,我相信“环境税”不出几年便可以正式的出现在我国的法典当中。
(二)排污费改税的实质性变革十分复杂
现阶段在我国进行全面的费改税存在行政和技术多方面的阻碍。首先,我国的税收制度也不是完美的,仍存在着征收程序不合法,部分偷税漏税事件时有发生,也不能保证排污税的百分百顺利征收。其次,由于环境污染相对复杂,排污税征收的技术性要求很强,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费改税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排污费改税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大多数制度变革都要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制度变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排污费改税的实际阻力,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因此,这需要我们的立法部门高度的重视和不懈的努力,行政部门也要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支持立法进程,立法行政相互配合,争取能早日实现排污费改税的目标。
(三)费改税的实施可能会短时间内制约经济的发展
就现在世界经济来看,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并未完全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目前也是举步维艰,面临倒闭。如果这个时候贸然进行全面的费改税,必然加重企业负担使他们雪上加霜,间接地加速了企业的破产倒闭。
关于这一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实行差别税。比如美国为控制二氧化碳而征收税,并对采用环保先进工艺建成的设施5年内不征税;日本对法定污染防治设施免征不动产税,并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减少企业纳税,对“低公害”车辆减免产品税。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节能环保的企业实行差别税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企业为了减少赋税而向低污染低排放和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使那些面临困境的的低污染企业不至于因税收加重企业负担,也使他们可以借着节能环保的风帆走出困境。
放眼整个学术界,无论我们如何强调“费改税”还是“税改费”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资源尽可能少受或者免遭破坏。笔者在这里跟大家所探讨的“费改税”问题只是我们目前所能想到的比较理想的一个改革方向。当然,至于以后“排污收费”将何去何从,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参考文献】
[1]徐祥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周珂.环境与资源法学[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9.
篇4
2010年上半年,世界范围内的超导电力技术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8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个数值还将持续增加。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未来的电力工业领域中,超导电力技术将作为一项尖端技术储备,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情况将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一个国家想要保持电力工业的尖端优势,超导电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重中之重。
1 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是国家的战略需求
我国想要在超导电力技术产业的竞争当中占得先机,就必须积极制定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规划,部署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同时,对国内的各种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对现有的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我们要深刻地明白,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是关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大事。我国电力系统的容量和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如今,我们正在致力于电网一体化的工作,力求将全国各个省份的电网联接起来。如此大规模的电网对于其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非常之高,因为一旦发生电力事故,其影响的范围将会非常大。当下,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并逐渐呈现出向工业领域渗透的趋势,而这些都要仰仗于强大的电能支持,现在生产企业对于电能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电能的质量会对一些生产设备产生巨大影响,严重的情况会直接导致设备的停机,从而产生严重的事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正是因为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现如今我国电力系统的短路容量非常大,如果对这些短路电流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对企业的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致使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美国发生的两次重大的停电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目前,美国已经将停电事故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而在我国的输电系统中还没有设置限流设备,而且快速熔丝更加不具备自动复位的基本功能,我国目前只能够着力于对电网运行方式以及结构上的改造,然而此项改造的造价非常之高。国际上在处理短路故障问题上,普遍采用断路器对线路开断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相对较为被动,想要提高开断容量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有效控制短路电流,进而扩大电网的规模。我国的电力系统仍旧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地制约了电力系统的有效性以及灵活程度。电力系统的关键在于:电能在产生、输送、供应等环节中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一旦出现失衡,便会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进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力事故发生率已经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每次电力事故的规模以及损失却在大幅度攀升,特别是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力事故会对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提升电能的品质,让电力系统更加趋于稳定、安全、可靠是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2 电力系统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我国现行的电力系统储备技术主要是以抽水的形式进行,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时间较长、功率较大的电能,其缺点在于,抽水储备技术的反应非常之慢,一旦电能功率发生瞬间失衡,不可能对其产生有效的补偿措施。对传统的电力系统进行改进和革新的工作难度很大,因为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的导电材料主要以铜、铝等金属为主,这些金属材料具有不易更换、结构紧密的特点,这无形当中增加了系统改造的难度。此外,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发电量都要依靠燃煤,这种形式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最近10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城市化进程加快,这就使得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人口密度的提高势必会导致电能需求量持续增加,同时电网建设的占地面积也会不断增长,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拓展思维、积极创新,力求改变当前电力系统的格局,从实质上进行变革。此外,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当将工作的重心转向开发新能源上,充分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全新的发电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压力。虽然目前这些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方式还存在诸多不足,尤其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当开发出全新的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弥补这些不足,进而改善电能品质。
3 超导电力技术的现状
现如今,国际上开发出的高温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已经进入了运行阶段,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电缆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在本世纪初,我国就成功研制出了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并基于此提出了超导变压器原理,其开发工作仍旧在进行当中,预计在两年之内便可研制成功,到那时,我国将拥有世界上输出电流最高的超导变压器。目前,我国已经着手研制超导电动机,并在中国科学院的全面支持下,推动超导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启动了一个又一个高温超导技术科研项目。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电力公司与国外企业的进行合作,致力于超导电缆的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单相高温超导电缆的开发已经初见成效,并预计在短期内投入运行。
4 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高温超导限流器已经与高压输电网相适应,其开发原理应逐渐趋于多元化,未来的高温超导电缆将主要应用于距离短的场景,而对于长距离超导输电电缆目前还有许多技术障碍亟待解决,想要将其实用化仍旧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就目前的超导变压器而言,容量只有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发挥出其优势,所以我们应当重点开发出大型设备,然而有些场合对设备的占地具有明确的限制,而高温超导变压器恰恰可以发挥出其占地面积小的优势。
多电压等级和交直流输电功能仍旧存在于电力系统当中,这就导致了超载现象频发,加之电气设备的老化,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采用超导电力技术。因为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的输送量,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网的损耗,对于电能的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利用此技术对电网进行改造,具有造价成本低、安全、稳定性能高等特点,加速了建造大规模电网的进程。除此之外,利用超导电力技术建造的输电系统,完全可以将发电厂建在远离市区或是煤矿附近,在节约能源的同时,更加有利于环境的改善,进而从实质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 结语
超导电力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利用该技术可以解决电力系统中的诸多问题,进而使电力系统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可以说这是一项关系到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大课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立业.超导电力技术应用前景分析[J].技术物理科
学,2008,(3).
[2].超导电力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
2008,(28).
[3]王银顺.超导电力技术基础[M].北京:科技出版社,
2011.
篇5
二、充分发挥环保调解作用,架起为民服务桥梁
为切实提升环保队伍执法水平,树立良好环保形象,为民排忧解难,我局把环保行政调解作为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台”;作为了解社会舆论及民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的“交流窗”;作为接受群众监督、加强行风建设的“警示台”;作为提升环保形象和了解社会舆论及民意的重要途径,以此为窗口,快速、圆满的解决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
一是建立矛盾纠纷预防机制。我局切实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工作,防止矛盾纠纷扩大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推行“双卡”服务制度和“三进入”活动,走进街道、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坚持定期排查、通报和会诊,变被动为主动,变滞后为超前,对症下药,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葵英街道文化社区反映进展巷老皮革厂废弃锅炉房院内多年来一直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用作经营废品收购,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街道多次找经营者协商解决,但经营者不是避而不见就是不闻不理,街道苦于没有执法权而无能为力,我局中山分局接到反应后,积极配合工商、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采取联合行动,对该废品收购点现场予以取缔,基本解决了困扰街道数年的老大难问题,受到了周围群众的好评。
二是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通过深入社区、企业、公司等调查研究,区分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法律、道德等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真正实现和谐办公、为民服务、定纷止争。用各种调解方式、方法和调解技巧,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平等交流、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实现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超市学苑店送货区楼上为居民住宅,噪声扰民问题确实存在,我局高新园区分局已限制其早、晚上货时间,但白天上货时送货车与地面、电梯接触产生的噪声仍对居民存在影响。针对此情况,我局分局与超市学苑店负责人进一步协调,该公司已于2010年1月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制定减少噪音方案,在噪声源和固体传导物即地面之间安装减震平台,平台下安装含有鲲达公司独有技术的双阻尼减振器,把噪音的震动传播途径切断,达到治理的预期效果。多年来,在我局分局的协调下,好超市学苑店已将收货区的卷闸门更换为低噪音卷闸门,将叉车轮更换为胶轮,地面铺上地胶来尽量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此楼上居民送过锦旗表示感谢。
三是建立领导包案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局实行领导牵头负责、分级落实责任、专人具体落实,在办理过程中切实做到“三个认真”:认真接待,热情服务;认真调研,现场勘查;认真办理,程序合法。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高度尊重投诉人的意愿,确保每一项投诉工作都维护群众的利益。近年来,中国石油公司随着企业生产能力增加,居民的环境投诉愈发突出,居民聚集、围堵大石化公司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矛盾升级,我局董伟局长带领局班子成员到该企业进行现场办公,主持召开大石化公司问题专题会,要求企业高度重视周边居民的环境诉求,采取有力措施,尽可能减少生产异味和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妥善处理厂群矛盾。同时,我局于2008年11月,向张军副市长呈报了《关于公司环境污染及环境风险问题的报告》,全面汇报了公司的环境现状,并建议距公司厂区1000米范围内居民进行搬迁,副市长做了专题批示,要求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政府与公司协商解决办法。
三、严格执法,当好群众和经济发展的“保护神”
环保行政调解在维护当前社会和谐稳定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在执法过程中,针对案件新特点,树立运用调解、和解、协调功能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和谐稳定,坚持文明诚信,坚持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发挥调解、和解、协调的作用,和谐处理好每件案件,依法调节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节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引导人民群众弘扬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打造诚信友爱的人文环境,促进民风更加纯朴和谐,让人民群众在和睦相处中实现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生活。
为完善和切实提高行政调解工作的落实,促进社会和谐,我局一是细化审批程序,加大验收力度。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建设项目审批行为,我局积极探讨敏感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工作,通过“两次告知”即项目受理告知、项目验收告知保障公众合法权益;以“三个提前一个抓紧”即提前向业户讲明环保行政许可的程序、提前做好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提前用人民赋予的全力遏制住未验收已营业的现象发生,以抓工作效率、紧验收时限使业户避免经济上的损失,加大验收力度,扭转验收落后局面。同时,加强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日常监管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
二是坚持依法办案。严格规范办案程序,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在调查案件过程中,我局调解和办案人员认真做好《调查询问笔录》和《现场勘验笔录》,全面掌握各相关情况,把污染纠纷消除在萌芽阶段,杜绝了重访和越级访。
三是坚持每月一次的“局长接访日”活动。自我局开展“局长接访日”活动以来,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参与接访,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群众直接与市局领导对话反映自己的诉求,局领导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心声,帮助群众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所有局领导接访案件已全部结案,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局长接访当天,人先生反映小区某企业生产石渣、水泥造成粉尘扰民问题,局长立即将此件批转甘井子分局进行调查处理,执法人员经多方排查确定污染企业为大连兴业杰彩色地砖厂,经现场勘查,该厂未经环保验收私自投入生产,同时加工作业时未进行封闭处理,我局甘井子分局执法人员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申请我局验收,人对我局工作人员办案态度及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篇6
一、从全球存在问题看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意识是指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全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立法、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认识或见解。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今工业“三废”的大量产生,使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另外,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显然,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人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等,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全民族特别是在校学生,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从中学化学课开始抓好环保教学。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如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
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策略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个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无时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环保意识水平,将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
(1)教师要及时给自己“充电”,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我们许多正在执教的化学教师在中学和大学时接触环境保护的知识太少,对其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所以当务之急是我们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平时要多读书、多看报,扩宽自身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地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注重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树立新榜样。在实验时,常用到各种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我们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等这样几乎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培养其环保意识。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不用一次性方便饭盒等等也会言传身教逐步影响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目前,各类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要求化学教师,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才能培养学生提高环保意识。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材是知识的基本载体,教师应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环保意识。
(1)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
如高中化学教学,结合氯气、硫化氢和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的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另外,如《硫、硫酸》、《硝酸、硝酸盐》、《煤和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和石油的炼制》、《电解和电镀》等章节中都涉及到环保污染及防治。通过学习,让学生联想到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装饰材料、塑料等化工产品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的产生、性质、危害及预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环境意识;其次,通过学习还能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包括室内的有机涂料、绝缘材料、美术装饰品、化妆品等污染物,除此之外还有人为的炊事、吸烟、烟雾喷射、各种化学清新剂等。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环保观,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培养学生参与环保和提高环境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责任感。
(2)在化学复习课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新授课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一些环保教育的零散片段,学生掌握的环保知识是孤立的、不连贯的,在复习课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环保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复习到大气污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一些会造成大气污染的各类物质进行归纳和总结,如碳氧化合物的污染,分别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再补充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轻者昏迷重者死亡,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让学生思考该怎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通过在复习课上对新课中讲解的环保知识进行联系,归纳总结,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如:在高一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卤素知识介绍臭氧层空洞,结合二氧化硫性质介绍酸雨,结合氮的氧化物性质介绍城市环境污染;在高二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高分子聚合物介绍“白色污染”;在高三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电解、电镀介绍水体污染。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的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生态、持续经济和持续社会三方面内容。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现在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有必要掌握这一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指导思想。我们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使之学习这一思想理论,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并对其相应的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环保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
②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③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④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处理,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⑤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在化学实验中推进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利用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行为。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而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1)以环保意识备好实验课。备有关实验课时,要设计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以及有关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在有毒气体的实验中,要做好毒气泄漏的预防、处理、吸收及停止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设计等。
(2)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以身作则、规范实验操作对进行环保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尤其是涉及环境教育的实验。
(3)改进实验,体验环保。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中有毒或有害物质对人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既是实验安全的要求,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将现有仪器改装成能防毒气逸出的实验装置;又如,氨分子扩散的探究实验,可以将氨水改为醋酸,将酚酞改为紫色石蕊试液。
(4)开展微型实验,减少环境污染。开展微型实验是当前国际上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这种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实验中反应物和产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到最低程度。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中,改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为在点滴板上进行。
同时,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
(五)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进行环保教育还应开展课外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结合课堂知识,带学生去参观附近的化工厂,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车间的生产流程,并提醒学生注意工厂对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
(2)举办环保科技知识专题讲座。结合目前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科学的热点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可定期给学生举办环境保护知识专题讲座,如“世界著名的公害事件”、“吸烟与健康”、“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等,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有些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改造环境,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利用课余时间,可指导学生阅读与环境知识有关的报纸、杂志和科普读物,搜集整理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资料,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室、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环境知识,营造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都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4)组织环保知识竞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定期组织环保科技知识小论文竞赛,使学生通过竞赛增长学识。
(5)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6)环境教育从学生切身问题入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比如,针对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计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在做菜过程中始终开动抽油烟机,以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在室内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高中化学教育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篇7
1.目前,以企业自身出资为主、政府拨款为辅建立印刷厂的噪声处理设施,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坚决杜绝夜间作业,如有违反处以5000~10000元的罚款。
2.基本维持市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印刷厂对H脑溢血病发负有部分责任,虽然印刷厂已有所整改,但已造成H病发致残,应赔偿经济损失10000元。
3.设立居民可以直接反映噪声污染情况的热线电话,由市人大、市环保局联合组成监察小组,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环保问题。
4.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效区建立一座高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的新印刷厂,将市区内的印刷厂搬出。建议省政府制定禁止在市区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的规定。
5.市环保局组织“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学习班,对各大企业领导进行轮训。
【评析】
这是一份几近满分的“方案”。
现实问题:有历史根源。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是造成扰民的主要原因。考生抓住了主要问题,在“方案”中突出了政府行为,有利于化解矛盾。对“印刷厂”应负的责任,陈述明确,尺度准确;对“法院”断案,暂不涉及,简化枝蔓,十分明智。
五条意见,由近及远,步步深化,条理清楚,便于逐一有序地落实,体现了“标本兼治”的原则。
第2题答卷二:
我调研室工作人员经反复调查、了解情况及全面认真分析,提出如下对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附近的××印刷总公司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由于居民H所居住的5号楼与印刷总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且相距1.8米,两座楼之间仅一座砖墙相隔,依据法医鉴定及区环保局实地勘测,则印刷总公司的超标噪声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H脑溢血的突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法律事实非常明确,建议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放下思想包袱,严格执法,保护公民的权益。
2.为彻底解决印刷总公司因其超标噪声而与附近居民产生的诸多纠纷,保护这一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前景,建议令其立即设置令居民满意的、隔音效果良好的隔音墙,若此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则希望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为该印刷总公司另觅一处可避免这一系列问题的厂址,并保证现在公司地址在将来的利用过程中综合考虑环保、交通、红星新村等诸多问题。
以上方案妥否,请上级领导审批。
【简评】
这也是一份较优秀的答卷。虽然“方案”只有两条,但持之有理,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第一条,态度明确,对纷杂“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整合得很凝练,因此能对法院工作提出中肯的建议。没有陷入对“案件”的审理是很高明之举,看来考生清楚司法部门有独立办案执法的权力——这虽属“常识”,但用得好,堪当赞赏。
第二条,说明考生对“材料”反映的问题实质非常清楚,所提的建议切实、具体,视点高远,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答卷三:
本调研室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后认为,对这起事件,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初步方案如下:
(1)对于印刷总公司生产中的噪声问题,经环保部门鉴定后,如确实存在,应首先由环保主管部门通知印刷总公司立即停产,然后由环保部门与印刷总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整改方案进行论证。论证如果认为通过技术改造采取有关措施后能使其噪声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国家标准水平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由环保部门验收;论证如果认为即使整改也难以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结合城市规划责令其搬迁到新的地点建厂。
(2)对于H案审判问题,通过有关的司法机关责成中级人民法院在限期内审判该案,并责成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应严格依法办案,对本案之外的因素不能过多考虑。
【评析】
前面二个“例卷”,虽然有瑕可指,但都属于“一类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份作答,从形式上看,基本符合要求;在内容上,有较明显的缺欠,可定在“二类下”。
第一条意见,整合得不精练,几次使用“如”、“如果”的字样,似有未落到实处之嫌。
第二条意见,指向比较清楚,但过于原则化。
该考生未涉及“H案”的本源,所以“方案”仅限于解决具体矛盾。造成视野狭窄的原因是对“测试材料”中包蕴的大问题没有抓祝
答卷四:
针对此案复杂情况,可做如下解决方案:
(1)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并留下严重后遗症的情况属实。超标噪声是其诱因之一。××印刷总公司的噪声虽不是惟一噪声源,但也是主要原因。因此为保护公民权益,印刷总公司应按环保局处理决定予以赔偿。
(2)印刷总公司应按规定时间,及时给予H赔偿,并进行停产整改,建立隔音墙。在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之前,公司附近居民不得再提出赔偿要求。
(3)在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以后,如附近居民多数仍反映噪声问题,应由政府部门和印刷总公司出资进行居民拆迁,以维护居民生活的安定。而印刷总公司可利用原居民地区进行扩大再生产。对其他和以后建立的公司也要进行严格勘测后才可以进行生产。
【评析】
前两条意见,基本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转述。第(3)条意见实际是前两条意见的组合,其中“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之说不具体。“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明确。所以又引来了第(3)条意见中对“勘测合格”之后的担忧。至于“居民拆迁”和“利用原居民地区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建议,这是两个未经过缜密调研就冒然提出来的“大动作”,恐怕难以兑现。
答卷五:
对于资料所反映的问题,首当其冲应该解决印刷总公司噪声严重超标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直接引起其他问题的根源。首先应由环保局下文勒令该印刷总公司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噪声影响,最起码要使生产噪声音量达到国家环保规定标准,并派专人下到车间去监督执行。对于印刷总公司来讲,应该在车间与小区之间修建隔音墙,并在车间内采取如设置隔音玻璃的措施;
另外,公司抓效益应该把提高单位时间内产量摆于首位,而不应强调延长劳动时间。
其次,在妥善解决印刷总公司噪声问题的基础上,应由中级人民法院对居民H的申诉作出如下判决:印刷总公司的噪声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有所整改,经核查其整改并取得定效果,而噪声也确实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故决定由被告对原告作出公开的书面道歉,不做任何经济赔偿。第三,对于法院判决带来的社会影响及相关问题,如小区停车场问题,就应由当地政府从城市长远规划角度出发着手解决。
【评析】
这份作答比较差。考生没有弄清“测试材料”的问题,便遇到一件事就支一个招儿。造成这种局面,既有能力问题,也与不清楚“申论”的考查要领、考查方向有关。“噪声”是引发民事纠纷的原因,考生却认为这是“直接引起其他问题的根源”,如果真的以此指导政府工作,只会让有关部门去作治标不治本的“无用功”。至于为法院拟定好“判决书”,越俎代疱,更不得宜。由于抓不住根本问题,所以就看重了“枝节”,第三条意见竟说起了“停车”问题,足见“对策”跑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类似这样的作答,在阅卷现场发现了不少,希望备考者认真分析这份答卷失误的原因,以之为戒。
答卷六: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的事情,历时已一年多了,该事件由于涉及面广,原因众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事情越闹越大,拖了这么长的时间仍未解决,不由的让人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市中级法院至今仍未开庭,或许有它的难处,但总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此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首先,我们应再从法医那里全面地了解情况,进一步明确H的病的起因。噪声是诱因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市中级法院应在掌握各方面情况之后,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快开庭审理此案,尽快给双方一个满意的答复,要以事实为依据,兼顾双方的利益。
【评析】
这份作答得分很低。评卷老师如是说:其一,不说内容,但看形式,它完全不符合所谓的“方案”的基本要求。其二,看不出考生从“材料”中整合出什么主要问题,难怪前两段净是废话。其三,只出了找“法医”诊病的主意,然后对“法院”打了几句官腔。能力暂时低一点无可厚非,若是敷衍了事就大不可取了。
答卷七:
一、同意环保部门于1998年9月份作出的规定,即限期整改的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6时不得进行作业。同时,要立即设置隔音墙,减少噪声的分贝。
二、在工厂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可以为该印刷总公司的车间选择一合适地址,同时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并限定该车间定期内撤离红星新村。在选址搬离期间必须执行第一条规定。
三、要求××印刷总公司限期赔偿H夫妇经济损失21500元。
四、对××印刷总公司,今后要在征收其他税的基础上,征收其高额噪声税。
五、作出如下规定:(1)在居民生活区的工厂,车间严重扰民必须迁址;(2)建筑工地不得在夜21点至晨7点之间进行作业;(3)对上述行业征收高额噪声税;(4)对违反规定的任何组织予以处罚。
【评析】
这份“方案”写得比较具体,所提出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第一条意见,可以立即着手办理,难度不大,但抢占了化解矛盾的一个落脚点。善于把可以早见成效的有益于民的事情办好是政府机关“行政”的要诀之一,这一点在申论作答中可以适情适度体现。第二条意见,有一笔写得很老练——“在选址搬离期间必须执行第一条规定”。这是针对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对策,体现了“方案”的严密性。不足之处是第五条的内容太琐碎,处处点到、大而化之的意见往往难以指导操作。
答卷八:
1、××印刷总公司噪声污染、影响居民生活是客观事实。虽印刷总公司有所整改,但没有根本解决,而且仍持续生产到凌晨,因此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环保部门应加强管理,对此作出相应措施和必要处理。
2、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制定相关法规、条例,保护居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3、政府出面进行协调,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馈信息。可以召集红星新村居民和印刷总公司领导进行商讨,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4、如双方确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政府可以适当帮助解决。这样有利于缓和矛盾,并能尽快将污染程度减少。
5、关于停车场问题,应当要求相关部门提前做合理规划,尽量避免影响群众生活。如可在小区入住前修建停车场等。
6、调整产业布局,将居民区和工厂分离,这样能根本解决问题。
7、加强环境保护宣传,防微杜渐。
【评析】这位考生读出了“材料”中的主要问题,但对非主要问题又不敢略过,因此“方案”显得庞杂。文科考试,有“撒大网,多捞分”之说,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思想方法,在申论考试中尤不可龋切记,“文风”与“作风”是相关的。第三条意见,有新意,考生没有把“测试材料”当成纯案例,这是很有眼光的。这条意见使政府主管部门很主动,如顺利落实则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创造了“人和”的条件。最后一条,口气大,内容空,与“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不大相称。
答卷九:
经研究,解决红星新村噪声污染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如下:
一、责令××印刷总公司立即停业整顿。
二、××市政府要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积极配合市中院的审理工作。
三、要考虑研究××印刷总公司迁出居民区的方案,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暂时无法迁出,必须将噪声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限期整改后才能重新开业。
四、着手针对城市规划滞后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期长远地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
这份作答,有优点,也有明显的缺点。
第三、四两条意见,对“解决问题”很有益。特别是第三条,讲究实际,设想了解决问题的难处和作法,体现对上级机关和群众负责的一致性,符合为文者的特定身份。第四条有“抓根本”的意向,也很必要。
第一、二条口气过硬,与后两条不和谐。看来,在整个“方案中保持“身份一致”的问题值得考生注意。
答案十:
对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事件,特拟以下解决方案:
1、经鉴定,超标噪声是导致H脑溢血的诱因之一,虽无直接因果关系,但事实存在,印刷总公司应承担部分责任,故执行环保局处理决定,印刷总公司赔偿H21500元,立即支付。
2、××印刷总公司车间机器工作噪声巨大,严重干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在居民区进行工业活动已违反了环保有关规定,建议将车间移至居民区外,若实际执行确有困难,印刷总公司应尽快向有关部门提交改善、解决问题的方案,经批准确定确已符合环保标准以及各方面规定后再投入生产。在此之前,印刷总公司暂停开工,停产整顿。
【评析】
第一条,“经鉴定”三个字给人一个“错觉”,似乎作答者是环保部门的技术人员而不是“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个人定位”失准,是个大毛玻
第二条,指责“××印刷总公司”在居民区进行工业活动的违规行为,似不妥。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的弊端有复杂的原因,把责任完全归咎某一方,不仅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还会使人再生“错觉”——政府是不是在推卸责任?
答卷十一:
就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总公司一案所反映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
一、鉴于此案已进入二审程序,故市中级法院应依法予以审理。我国法律中有集体诉讼的制度,故多方利益可以在法定的程序中予以协调(另外法院考虑:此案的审理会对其他案件造成影响,这是必要的,但因为我国不实行判例法,故法院所考虑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二、此案若经二审仍未解决,双方继续向上反映,可依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走申诉或人大监督的程序(在此之前,二审法院尚未判决时,不宜由政府或其他机关插手此事)。此时,可以设立类似于听证的程序来予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当事人申请。(2)由主管机关公布此申请,并规定期限,让与申请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各方申请参加,逾期未申请者视为放弃权利。(3)主管机关公布涉及此问题的当事人及各方参加人,并公布解决问题的日期。(4)各方陈述自己的态度及理由。(6)主管机关综合各方利益对此作出处理决定。
三、其他类似问题参照此办法解决。
【评析】
这是一份不得要领的作答材料。考生没有向政府机关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而是另立炉灶对有关法律问题加以解释,对法院为何审理案件进行评议。考生根本不顾自己的“虚拟身份”,而是一味地讲自己有所了解的专业知识,这样做和申论测试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申论,要求考生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大多属于行政公务方面的问题,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性工作问题。申论要检测的是公务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不是检测独立的专业化的知识。这份作答的“第三条”,写得更是囫囵,无法操作。这样的文字万万不能“挤”进申论凑字数。
答卷十二:
1.××印刷总公司应依照环保局作出的处理决定,赔偿H夫妇直接经济损失的30%,即21500元。
2.××印刷总公司应立即对四台最新设备进行防范噪声的处理,并立即设置隔音墙,禁止进行夜间生产。
3.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立即作出规划,将××印刷总公司的厂房迁出人口密集的市区,将厂房设在人口相对稀少的郊区。
4.如果迁动厂房有困难的话,应尽快采取措施,重新安置红星新村5号楼的居民,使他们搬离噪声源。
【评析】
“方案”中的信息点比较准确,这是实施的前提。这位考生在作答中始终把握装准确”一关。
“第1条”意见,数字的使用严密,既有“率”(30%),又有“量”
500元),便于执行。“直接经济损失”中“直接”一词决不可省略,考生深谙其理,照录,很好。
各条意见在陈述时都比较简明,没有冗余信息。尤其“第3条”,三个分句衔接紧密,整条意见完整可行。
答卷十三:因为此事影响较大,又较为典型,且事实已经发生,H身心受到损害,责成市政府督促环保局处理:印刷总公司承担部分责任,赔偿H夫妇人民币21500元。
总体方案如下:第一,政府制定关于目前许多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条例,健全法律规范,以强制执行;第二,明确政府机构职能,加快进行机构改革的力度,明确划分政府机构职能;第三,提高办事效率,说办就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第四,树立改革的长期性的信心,要求宣传部门作好宣传,得到人民的支持和理解;第五,法院内部要提高执法力度;第六,国有企业自身在布局上进行调整,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篇8
我们只有一小部分人聚迁到原城镇北边一公里的小山坡上,定居在眼前一片白茫茫的大水、背后不长粮食的群山上。2000多人的大村每年都等国家救济,吃返销粮食。1980年,北京市委紧急招集北京市各大企业对密云县对口支援建立工厂,使移民村的百姓能有饭吃、有钱花。当时所有企业都愿意去密云县城附近的村子支农,唯独没有人愿意来水库上游的村庄建立工厂。因为上游比下游离京城要多走100多里的路程,且是山路,冬季下雪必然封路,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运到北京总厂,会给总厂装配整机造成损失。后来一些大点的支农单位都搬到了密云县城附近去了。就在这艰难时刻,北京汽车分电器厂党总书记兼厂长潘世宏毅然主动提出支援我们村,在我们村建立北京汽车分电器分厂。村支部听了非常兴奋,马上着手选厂址引人才盖厂房,北京总厂也派来了技术人员加强指导。
从密云移民到顺义
我当时正在高岭镇汽车千斤顶厂任技术员,大队干部便将我招回,负责厂里的技术和质检工作。
当我负责全盘工作时,厂子已经扩大到60多人了,生产和利润都已达到了上级要求的水平,工人的工资也得到了提高。等到工人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再也不向县里市里提各种要求时,厂子却迎来了环境保护不达标这样的问题。
面对环境污染问题,当时的人们肯定想不通,尤其是我更想不通。但我要隔三岔五地迎接上级环保部门的检查,并进行汇报,迎来送往便成了我那个时期的主要工作。当时在环保上弄虚作假也成了各不达标企业最头痛的事。检查的人来了,不排放污水,等人走了再排放;后来是人来了不生产,人走了再干活。有时叫工人到村口放哨,见环保局的车来了就放消息树,把当年打日本鬼子的方法都用上了。 密云县志愿者联合会成立仪式
因为环保不达标被开罚款单也是常事,到后来,厂长们只得设立一间不在厂区内的办公室,在厂外办公,凡是上级查环境和要钱的,一律告知厂长不在。
就这样东躲的到了1995年,密云水库的库容量已达到了35亿立方米(实际库容为43.2亿立方米),北京城市用水量也在急剧增加,如果再不果断解决库区污染问题,将对北京饮用水质造成巨大威胁。在专家的呼吁下,北京市政府果断提出,将水库周边地区的1.7万人全部迁至顺义县和通县。这两个县是当时修建水库时受益最多的县。以前顺义西部很多土地都是种一葫芦打一瓢的土地,连兔子都不愿在地上排便。且地下一米便是大量姜石块,上边下雨渗不下去,地下有水返不上来,水库修成后在顺义地区修了8条灌溉水渠,使顺义粮食产量成为了京郊大粮仓,又叫中国的“小乌克兰。”
1997年,我随密云县8000移民队伍来到顺义县赵全营镇落户,我们的污染企业自搬出密云以后,那里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草更青了。北京人能喝到干净的水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我的意识也加强了。
搬到顺义县后,我们这些昔日的厂长、业务员们起初没有工作可干。在以前你是厂长、副厂长,是大队书记、村主任,搬迁以后就是草民一个。当地人对你再好,工作还是得自己去找,吃饭问题还得自己解决。真正用了那句话:老爷庙集合都是表兄弟。房子都是国家给盖的,你四间,他也四间,村里人有什么待遇你也有什么,一样不少,就看你自己今后的路怎么走了。那才是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
我在没搬迁时就有一辆北京牌121型箱式小车,来到顺义后既可拉货也可载客。安顿好家庭以后便到顺义西门外替一些货主送人接货,干这种工作思路也能放宽一些,眼界也能看得远一些。在送货过程中,听说有的移民学了两证开上了出租汽车,我也急忙卖掉汽车到密云托人学习了出租汽车驾驶执照。从此,便去北京城里开上了出租汽车,成了一名专职司机。
“不务正业”的出租车司机
对于北京我是不陌生的,当厂长时就每个星期要到和平里去送货和洽谈业务。
那个时候的北京环境可以说已经很差了,城市正在扩大与长高,满城都在搞建筑。马路每天开沟,全世界的各色人种都来北京淘金。小商小贩、站街的挺着大肚子和抱着孩子卖光碟的,充满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天空下走着急急为钱而发疯的人们。
当时的国家环保局,每天都挨那些环境“精英”们的咒骂。精英们大多都是从国外镀金回来的人,每每坐上我的出租车便肆无忌惮地辱骂中国的环境,讽刺中国的环境官员。因我和密云环保局的同志有过接触,凡客人说到环境问题我都要多听几句甚至多谈几句,从而慢慢知道了一些环境的知识和出现的问题。
在没有乘客乘车时,我也不禁在想,有客人说得那么严重吗?喜欢对什么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的我,这时下决心要对中国和世界的环境作一下了解与研究。首先,我去了很多图书馆借阅一些关于环境方面的图书来读,最终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少雨和干旱是导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原因,也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我便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我回忆起,我们自从1996年从密云搬迁到顺义后的将近10年里很少下雨,有时回故乡祭祖发现,密云水库从1996年的35亿存量已经下降到了9亿立方米,其中有6亿立方米的死库容,也就是说每年北京人只能喝到3亿立方米的水库水,而北京城每年都需要有30亿立方米水的供应。
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就有了给市政府提出人民建言建议,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决心。有一次,在汽车收音机里传来时任北京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牛有成同志向记者们说:“近10年来北京及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是正常年景的70%,北京的地下水急剧下降,北京的用水量己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我就想,那没降下的30%去哪里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开始了对北京周边郊区县河流山脉的实地考察工作。
那时候,在北京四站一场拉活时,有的司机不愿去远郊县(因为回来是空车,挣不到钱的),我就去。送客人到达后,我便沿途考察河流是怎样干涸的,山里为什么流不出水,访问当地老人得知,这些河流、水库几年前就没有水了。我到北京气象台和顺义气象站了解近30年来的本地降水量。去中国环境气象监测中心我找到德国老太太艾娃博士,了解气象和环境方面的知识,请教民间环保人士了解如何破解北京的环境问题。当时得到了活跃在中国NGO的知名环保人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记者汪永晨女士的支持。地球村负责人、也是中国北京奥运会的环保顾问廖晓义女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儿子、也是中国环保先驱人士梁从诫先生都给我提出过中肯的建议,我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世界先进的环境保护知识。艾娃博士为我提供了很多资料,还找到了一张北京地区近50年来的每年降水曲线表,这张表对我研究北京地区的年降水周期规律起了很大作用。
经过我多方学习和努力,一份2.8万字的《解密华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于2005年秋放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的办公桌上。牛有成副市长看了我的建言建议非常感慨,因为那时候的郊区出租车司机都是以汽车为家,为了挣钱,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累了困了就把车停在树荫下休息,醒来开车就拉客,哪有一个出租车司机为了北京的环境问题,放弃拉客而去调研河流的水是怎样干涸的呢?
他看完以后马上将这份建言建议转交给时任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的焦志忠同志,焦局长看完后立即找水务局总工程师陈铁和办公室的同志,用电话联系我去位于军博后面的市水务局来座谈北京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畅谈了一天的时间,并在很多地方都达成了共识。中午吃饭时正好和中国环境报的同志在一起,陈铁同志将我的故事向他们作了介绍,他们立刻和我敲定了采访时间。过了几天,中国环境报中心主任娄忆波和资深记者丁品同志在位于南三环的中国环境报社进行了半天的采访。几天后《中国环境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题为《一个出租汽车司机与水的半世情缘》。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冯永峰发表了对我的长篇报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主持人苏京平对我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和网络直播。
2006年,中国举办29届奥运会的日期已经临近倒计时,时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的杜少中在中关村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召集北京市10个市民和各有关媒体召开了一个同迎绿色奥运、建言首都环保的座谈会。在会上,我们都中肯地提出了,怎样用实际行动参与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向2008年的奥运会献礼。 城市乐水行
第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北京环保水学院”
会后,在市环保局的帮助下,我和环保达人张峻峰、《光明日报》记者冯永峰加入了中国环保先行人物汪永晨组织的“绿家园志愿者”。我们在各种组织会议上宣传北京的环境保护工作,向外国媒体介绍北京政府正大力加强整治环境的工作,每个星期五下午我将出租汽车停在海运仓《中国青年报》大楼下面去听各路记者召开的“记者沙龙”。他们请廖晓义、吕植、梁从诫这样的环保达人为我们讲课,还请到当时的环保官员向我们介绍时下环境保护和政府的措施,我也向他们提出河道不要截弯取直,要让河湾里流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留下来。他们都一一记录下来向政府汇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看到了河道中宜弯则弯的例子。
2007年我和张峻峰、冯永峰组织了中国第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北京环保水学院”,广纳学校内外的环保爱好者参加。除不定期的环保宣传会议以外,还在每周六的早晨召集社会上的环境保护人士去走一l北京的河流。这项活动我一直坚持了多年,在活动中,我们接待了很多中外的专家和各大媒体,他们还把我们的环保活动发到海外去播放,从而增加了外国人对中国环保事业的了解。后来我们管这种活动叫作“城市乐水行”。同时,我们还带动了天津乐水行、福州乐水行和甘肃绿驼铃乐水行活动。这一活动对一个地区的水质污染防治程度起到了宣传与监督作用。
2007年,距离奥运会的日子更近了,而我们的环境保护力度更加强了。就在这一年,我们城市乐水行团队接待了香港凤凰电视台和美国的环保电视台以及阿拉伯半岛电视台的跟踪采访,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整治环境污染的决心和民间环保人士的热心,从一个侧面为推动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贡献了我们微薄的力量。
这年夏天,就在奥运会紧锣密鼓的准备之时,国家奥组委向全世界发出选拔火炬手的通知,要求所有火炬手候选人要在某一个领域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即可自已报名,也可单位推荐,我有幸被某报刊推荐为火炬手的候选人。而我们这些被选中的人都要到大兴影视城去参加10天的培训。和我住同一宿舍的是原北京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同志。当他了解我是一名出租汽车司机,又是农民身份,每天不是为钱而奔忙,而把心思用在了北京的环境保护上,他也深为感动,当即为我画了两张肖像,又送我一本他出版的《鱼趣图》图书。他又打电话联系北京纪事杂志社李小灵、任娟两位编辑,到驻地采访我们这些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经过10天培训后,我俩都被选拔为奥运火炬手。我们的结识与相交是一个农民与一个领导干部的一段情缘。
恢复乡村旧有池塘
是解决当今环境破坏的根本
在这一年里,我们城市乐水行团队不但组织环保爱好者走水、H水、乐水,还到机关单位、校园去宣讲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和市水务局团委连战国书记共同发起保卫北京永定河活动;在官厅水库实地考察水资源情况;去卢沟桥水务处参观清理非法采沙工作的进展工作;请水务局副局长钱小钢讲述北京的水危机和政府采取的措施,等等。
2008年我结束了开出租汽车的生涯,把火炬传递活动当作了我在环保事业的加油站。除继续坚持我们每周六的城市乐水行以外,我在村里建了一个有200头猪的养殖场。场里的工作大部分由我妻子分担,我便和顺义区水务局联合调研农村旧有池塘的恢复与保护工作,水务局李守义局长也给了我有力的支持。
我在2005年给牛有成副市长的建言中有一些建议,是保护好农村中旧有的池塘对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以及地下水的回补与天空水蒸气的蒸发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几年来,各地水务局也做着这方面的工作,但成效不大。有我们乐水行团队的加入,对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果您有幸到郊区去游玩,便可看到农村中有很多经水务局设计投资恢复好的旧有池塘,周围筑有围栏,四周石头堆砌,芦苇蒲草摇曳在清清的池水中,水中蛙儿跳、鱼儿游,蜻蜓在荷尖上飞舞。好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观,又在我们眼前呈现。
这一年来,我也收获了很多的荣誉,先后被顺义区赵全营镇党委授予“奥运安全保障工作突出贡献”,被北京市水务局团委授予“十大节水护水志愿者”光荣称号,被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都奉献奥运好市民”荣誉称号。
真正幸福的人民
2009年和2010年,我和环保局的同志们接触越来越多了,知道了什么叫作细小颗粒物、什么叫纳米颗粒物。最细小的尘埃可以不通过口腔鼻腔进入人的身体,而是通过人的毛孔进入人的肌体,从而损害人的健康。因为我开了20多年的汽车,又开了10多年的出租汽车,深知汽车严重拥堵给开车人、行人和交警造成的危害。我们一些环保志愿者调查北京城二、三、四、五环路的拥堵原因,一起讨论解决办法,并写出一份长篇调查报告《破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交给有关部门。
篇9
案例描述
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小组竞赛,高效复习”。通过复习,不仅巩固了旧知,奠定了技术操作的基础,而且突破了理解难点,即在图表制作过程中,如何区别选择“系列产生在行,还是产生在列”。复习之后的教学任务就是要达成本课的重点目标:如何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图表操作技术转换为可以灵活应用的图表制作能力。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雾霾、沙尘暴等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社会谈论的热点话题,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以“保护树木,绿化环境”为线索挑选和设计了练习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再通过层层递进的导学设计逐步促进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具体操作如下。
1.低起点,巧引导
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虚拟情境,如图1所示。在此情境中,需要学生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分析一张简单的数据表格,如图2所示。本任务的练习目标是:学生能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理清用图表分析问题的一般过程,即先熟悉“能根据数据分析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和源数据,然后制作出图表,并能表述出图表的统计结果”这一完整的工作流程。
2.设陷阱,增台阶
在上一个任务中,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得都很顺利,学生信心满满。进入第二项任务后,学生的完成情况开始出现分化。分化表现在两处,一处是: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如何根据数据分析需求中的关键字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另一处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选择“数据源”时,依然选取的是整张表格。在反馈环节,针对这两种由不同的“数据源”制作的图表结果,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评判,而是将两种结果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评判,主动发现问题。实践证明:多数学生能很快辨别出哪一张图表更准确、更好。只是对于出错的原因,学生一时还想不明白。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再看数据分析需求的文字描述,“我们需要比较的是各国的森林覆盖率,各国的领土面积需要比较吗?”学生很快发现问题所在,但如何修改呢?教师再次右击需要修改的图表,依次打开“图表向导”中的四个步骤,请学生自己观察和辨别。
这样,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一步熟练了用图表分析问题的一般流程。此外,本题中的思维导图在引导学生交流数据分析结果时,也由任务一里的“填空型”改为文字提示型,难度略有提升,逐步达到锻炼并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目标(如图3)。
3.迎实战,再巩固
经过前两个任务,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应用图表分析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任务的目标就是巩固成果,并再上一个台阶,力图让学生在没有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也能按照图表分析问题的一般流程,顺利完成任务。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设置了两道自选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其一完成,自选任务如图4和下页图5所示。经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此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或在他人的提示下顺利地完成自选任务中的基本要求,具备了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现喜人,他们在课堂时间并不太充裕的情况下,依然完成了高手挑战任务,教师对他们图表分析结果的展示,激发了另一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有学生不由地感叹:“原来图表还这么有用啊,能做这么多事”。
案例反思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当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某一软件技术,很可能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软件技术所更替。因此,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而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更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特别重视提炼技术操作背后的思想方法。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当学生能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才实现了信息素养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本案例中,对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精心挑选和设计练习素材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精选和设计练习素材很重要。教师在精选和设计练习素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衡量和比较:素材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知识迁移?设计的练习素材是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渐进式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本案例中,教师首先设定了一个虚拟情境:“涂涂”同学参加了学校的“保护树木――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没有距离感,是一个人人可参与、可讨论的话题。通过这一虚拟情境不仅轻松串起本课的所有练习任务,而且让练习任务表现了更强的生活实际意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Excel也通常被用来处理调查问卷的结果,因此在本案例中也特意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素材,并设定了两个层次的难度,基本层次是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数据分析需求,完成图表制作,表达分析结果。提高层次是学生能根据问卷的表格数据,先自主确定想要分析的角度,然后再制作图表,表达分析结果。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而且拓展了学生能力提升的空间。
2.打好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基础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如果学生只是理解某一知识点,但对其相应的技术操作还不熟练,也是难以培养其真正可迁移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本课中,如果学生对如何用向导制作图表、如何修改图表的基本方法还没有掌握,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升到独立分析问题,再独立解决问题的层次。因此,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和技术操作两方面的复习准备,就为后面的能力提升环节做好了铺垫。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7―0017―07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因为适应了城市居民寻幽访古及休闲体验的需求而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旅游业态之一。根据乡村旅游地与当地居民的依存程度特征,笔者可以把乡村旅游地简单的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依托乡村生态环境开发的开放式乡村旅游地,乡村旅游地是嫁接于开放仕区中,当地居民与乡村旅游地彼此之间高度依存,例如城市周边的休闲村庄。另一种是封闭式乡村旅游地,它依托的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是乡村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互相独立,如高科技农业园区等。随着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开放型乡村旅游地由于更加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的参与,全民共享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符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这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初衷,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更加有效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模式。但随着开发的深入,村民个体利益之间,以及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因村民追求短期个体利益所导致的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迅速耗损和旅游品牌资产快速衰减的“公地悲剧”,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开放型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开放型乡村旅游地。
一、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公地悲剧”及其表现
1.“公地悲剧”及其产生原因
英国科学家哈丁首次提出了“公地悲剧”这一概念并通过形象的例子对此加以解释:假设有一片公共牧场可供牧民们自由放牧,在缺乏使用限制机制的情况下,每个牧民所做的决策总是尽量多地放牧或者延长放牧时间,直至放牧总数超过草地的承受能力。结果草地逐渐耗尽,而牧民也无法继续在该公地上放牧和得到更多收益,这时便发生了“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产生是在人们使用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的公共资源时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个体行为容易给公共资源的使用带来外部性的现象。这是由于公共资源具有以下特性:首先,公共资源具有负外部性。人们过度使用公共资源几乎不用承担成本,而限制自己使用所产生的收益却分散到所有共同使用公共资源的人身上。因此个体在做决策时更不会主动考虑自身行为所包含的所有社会成本,所以行使该公共产权的人会倾向于尽量多、尽量快地利用公共资源,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其次,公共资源具有强烈的责任规避与搭便车诱惑。当资源系统是由许多使用者共同使用时,系统的维护和改进也为所有的使用者共享。所有使用者都会从维护资源系统中受益,不管他们是否对此做出贡献。而规避维护资源系统的责任能够改变行为者的收入和成本,行为者从其活动中获得了利益但并未承担相应的成本或贡献,因此责任规避者成为了搭便车者。人们在公共资源供给和消费上存在“搭便车”的动机,都等着消费别人供给的公共资源,结果是谁都不生产。最后,公共资源的使用中存在集体行动问题。公共资源中的集体行动问题是由前述几个特性所决定的,它可以归结为:一群相互依赖的资源使用者在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和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起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集体行动,以取得持续的共同利益。资源使用者的个人策略选择受到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制度安排(正式和非正式的)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个人选择的策略会在一个共同的资源系统中产生结果,并影响对未来行动的收益和成本的预期。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以独立决策进行的资源使用活动所取得的收益要低于他们不独立决策所取得的收益。在最坏的情况下,独立决策进行的资源使用活动可能摧毁公共资源本身。
2.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公地悲剧”是一种必然
在开放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公权”与“私权”混杂,导致乡村旅游资源的产权属性是复杂的。其中,房产及家庭生活是私有产权,而乡村文化、当地整体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乡村旅游品牌都是相关主体共同使用的公共产权,他们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用这些资源为自己服务,但都无权排斥其他成员行使同样权利。这显然符合产生“公地悲剧”的客观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在开放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公地悲剧”的发生是不足为奇的。
3.开放型乡村旅游地“公地悲剧”的主要形式及危害
“公地悲剧”所以称为悲剧,是因为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威胁。具体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公地悲剧”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资源利用无度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无度在各地屡见不鲜。“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个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这使得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资源――乡村性被削弱。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和独特卖点,乡村性的内涵可以从文化、地理空间和经济角度分析。从文化角度看,涵盖乡村居民整体生活的乡村文化,代表着质朴、保守、勤俭、传统和古老,社会结构多为初级社会关系,同质性高且富有人情味;从地理角度看,乡村性代表着小型的村镇尺度、较低的人口密度、自然的环境和绿色的田野以及清新的空气等所构成的情境;从经济角度看,即使目前农业产值大幅度降低,农业用地仍然是乡村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农作物及农作物生产过程形成地方特有的经济结构,也衍生地方特有的生产文化。在开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从文化上看,商业化竞争入侵当地人的思想意识,由于缺乏保护当地文化的制度安排,村民尤其是年轻人不会主动传承当地文化,导致当地传统文化逐渐流失。从地理空间上看,许多社区居民家庭开办了农家旅馆或从事相关旅游接待活动,从此开始无节制地使用公用水资源,向公共空间排放污水、废弃物与废气等。另外,许多人破墙开店、乱搭乱建以扩大自己的经营面积,许多经营用房呈现严重的城市化、现代化趋势。当地人文资源、自然资源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经济上看,许多居民家庭完全放弃了农业生产,专心从事旅游接待活动。因此,乡村性被大大削弱。
(2)公共秩序混沌失序
由于社区居民对自身利益的狂热追求和集体行动的盲目自发,容易产生拉客宰客等问题。这种现 象可以由囚徒窘境演绎而来的沙滩占位模型中找到解释。假定有甲乙两个小贩设摊于两米长的一片海滩,以同样的价格、相同的质量向日光浴者提供同一品牌的矿泉水,如果希望“不要发生资源浪费且对顾客提供方便”,那么―1/2与1/2点处甲乙分别安置摊位是最合理不过的,因为他们将拥有几乎一样多的顾客,赚到几乎同样多的利润。然而小贩都是具有“个人理性”的,出于这种理性,小贩甲自然想:如果将摊位从―1/2处向右移至A点,甲将从乙那儿抢走一部分的顾客。同样,乙也不会原地不动。于是甲乙博弈的结果将使他们的摊位设置在0点附近,他们可能相依为邻且相安无事地做他的矿泉水生意,也可能时常相争而大打出手。
(3)公共福利供给短缺
公共福利的供给短缺在乡村旅游中也屡见不鲜。倘若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出钱出力进行农家菜的创新、卫生设施配备和目的地特质营造等公共事业,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将会大大增强,所有居民的福利都会增加。但问题是,如果我付出而他人不付出,则我可能会得不偿失;如果他人付出而我不付出,则我可以占便宜、搭便车,免费享受他人的成果。因此,每个理性的人最优选择均是“不付出”,这使得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短缺、公共福利无法提高,最终的结果就是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竞争资本――公共品牌受损。乡村旅游品牌受损即通过相关主体推广及集体努力创建起来的品牌资产,由于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时不注重维护整体品牌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贬值。没有人去主动谋划如何树立乡村旅游晶牌,建立游客的忠诚度;没有人对公共形象受损进行品牌维护;没有人去主动“营销村落”,提高乡村的知名度;没有人去主动解决游客的投诉等等,这些都使整体品牌的成长和发展遭遇瓶颈。
二、乡村旅游地中“公地悲剧”的解决之道
完全依靠群众的自觉行为是无法建立起一个长久的公共晶牌的。无论学者还是业者,大都同意通过制度安排来解决“公地悲剧”问题。但在制度的选择问题上,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阿帕尔斯(Ophuls,1973)认为“强制权力的政府管理是唯一方案”;罗伯特(Robert,1981)则认为“创立一种私有财产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是唯一的方案”;奥斯特罗姆的经验研究表明”,“人类社会中大量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事实上不是依赖国家也不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的,人类社会中的自我组织和自治,实际上是更为有效的管理公共事务的制度安排。”简言之,目前对该问题解决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政府强权参与管理、私有化经营及社区自主自治三种制度探讨。笔者认为,以上三种制度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主导型、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和农村集体组织主导型三种制度模式,它们作为解决乡村旅游中“公地悲剧”的基本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每种制度都存在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其绩效与局限性,需要客观地评价和使用。
并且,乡村旅游发展制度的选择和演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主要受社区的初始条件(社区原有制度结构、社区经济基础特别是资金和人才储备情况、开发区域大小、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当地对旅游开发的思想意识等)、核心决策层的偏好及利益、利益集团构成结构与力量对比等因素所影响,因此不同乡村旅游制度模式呈现差异性与多样性。不同的制度产生了不同的组织结构,即使相同的制度也会产生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组织结构下行为主体特别是社区居民所处的结构性位置、采取策略的可能空间、博弈的条件与方式、所遵循的规则等都有所不同,“公地悲剧”的表现形式不一,制度的绩效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同时,由于制约制度模式选择和创新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社区的表现不一,不同乡村社区在制度选择和创新上存在“路径依赖”、“进退壁垒”及不可移植性。各个乡村社区只有在立足认真分析制约自身制度选择和创新的主要因素的现状与特征基础上,才能找到合适的制度创新和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公地悲剧”问题。
三、政府主导模式下“公地悲剧”的解决――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案例分析
在地方政府主导制度模式中,地方政府拥有主要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设计、实施、监督和强制执行各种外在制度,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使用实施集中控制以实现自己的保护职能,协调旅游开发各方的利益。地方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通过投入财政资金、对外宣传等公共资源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当地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设施、供水供电设施等;当地政府通常支持民间的内在制度并增进主要与公共政策有关的行为秩序”…。
案例中的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是一个开放式、全民参与型、个体经营为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它原本是位于杭州主城区西部6公里的自然村落,共有居民500多户,是杭州最大的正宗龙井茶生产基地。近5公里长的峡谷有山有貌、有坞有水、有茶有文,拥有“大坞套小坞、桃源又洞天”的清幽环境,浓郁的茶乡风情与朴实的民风,是在中国流传甚广的《采茶舞曲》创作基地,总理也曾先后5次到过梅家坞,拥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近几年杭州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化,更是给梅家坞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使梅家坞的农家休闲活动成为周边城市居民的休闲时尚””。
从“公地悲剧”形态及“路径依赖”分析,梅家坞茶文化村的旅游经济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公地悲剧在表现形式上有较大差异。
1.自主发展阶段(2000.5―2002.9)
梅家坞的发端始于2000年5月1日梅灵隧道的开通,这个曾经封闭的山坞里的小茶村与主城区的距离不过半小时车程,客人开始登门。无意中成为第一个开农家茶馆的村民,第一个月就有了1500元的净收益,全年净收益更是达到了五、六万元。这让只知埋头耕作、采茶卖茶的村民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之后,当地的茶馆便呈现跳跃式的增长,到2002年已经达到100多家。满眼绿色、清新空气、正宗龙井茶、现买现作的新鲜农家菜等吸引了杭州、上海、苏南及周边其他城市的自驾车游客,梅家坞成为了有口皆碑的距杭州市中心最近、最具原生态特征的乡村休闲区。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当地接待人数达到32万人,服务收入2330万元,总收入(含茶叶销售)3305万元(数据来源:梅家坞茶文化村管理委员会)。
此时梅家坞是适逢机遇的自主式发展,沿用传统的农村管理制度,主要是由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日常公共事务的自治组织进行管理。但他们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没有任何经验与知识准备,权责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势也无法匹配,缺乏管理所需资金、相应权力与能力,缺乏利益协调和资源调配的机制。在缺乏相应机制管束下,农户之间展开了无序的公共资源的争夺和使用,给这个原本基础设施条件就相当薄弱的自然村落带来了严重的“公地悲剧”效应, 如生活污水随处排放、垃圾遍地、溪沟变成了臭水沟、违章建筑随意搭建、车辆在公用地上随处停放、民居点呈现严重的现代化趋势。当地村落风貌失范,乡村性受到严重侵害,使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失所望。
2.政府主导发展阶段(2002.9―2003.10)
鉴于上述现象的出现,杭州市委市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下决心将梅家坞建设成为杭州旅游的精品项目,明确提出了要把梅家坞建设成为能够集中体现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和茶乡文化本土性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2002年9月,适逢杭州进行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成立了具有政府职能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调整了行政区划。梅家坞也被纳入到该管理体系中,从此梅家坞开始实施政府主导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下,由政府负责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秩序管理、宣传促销等,农户继续从事个体经营。杭州市政府从2002年10月起,按照“积极保护、民办公助”的原则,累计补贴4200万元用于梅家坞环境整治和景区建设。2003年8月整治完成后,梅家坞成为杭州11个商业特色街之一,成立了梅家坞茶文化村管理委员会作为管理机构,与村委会一起对梅家坞进行直接管理。
整治后的梅家坞生态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前一阶段中的“公地悲剧”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投入与有力的约束机制起了关键性作用。集中整治中,政府共拆除4200平方米违法建筑,补贴沿街房屋立面按统一标准整治,电信、移动、电力杆线“上改下”,铺设排污干管和自来水管网,村民自己掏钱改造装修房子。政府还设立了一系列约束机制对公共区域内的市容环境卫生与绿化、公共秩序与交通安全、公共设施、商业经营等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设立了沿街地段、停车场的收费制度,杜绝了汽车乱停乱放、抢车位等事件的发生;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除了修建公共设施外,还由专人负责公共卫生的维持,杜绝了环境污染问题;违规经营检查制度,对违规经营采取不定时检查等。现在的梅家坞溪沟面貌整治一新,沿溪、沿街基本上都是江南典型的粉墙黛瓦。各种清雅的茶市、茶庄遍布村中,从2003年的127家上升到2004年的258家,占全村总户数的一半左右。“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及杭州最大的茶文化中心凸现出来。据统计,2003年全村接待人数为30万人左右,服务收入2380万元,总收入3389万元(受前期施工影响),几年来黄金周日平均流量都在8000人以上,平时周末一般都座无虚席。普通家庭茶室的年净收益都在七八万元左右,多的甚至达到20多万元。梅家坞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被誉为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茶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利用成功结合的“梅家坞现象”。
3.自主管理阶段(2003.11至今)
如果说把环境问题视为“硬悲剧”,那么通过集中整治、颁布管理条例等强制措施,此类“公地悲剧”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整治后的梅家坞陷入的“软悲剧”又成为了当地政府的棘手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空城”现象对梅家坞乡村旅游品牌产生了侵害。从2003年起,“梅家坞”鹊起的声名和丰厚的利润就吸引了许多外来承租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外来经营者承包的农家茶馆已达60%一70%,租金在6万一10万元不等,租期一般为3年左右。以一套租价为8万元的农家茶室为例,分摊到每天的租金、税费、水电费、雇工费等成本共需400多元,而外来承租者只能从农家菜上得到收益。乡村茶室冷热分明,只有周末和节假日客人比较多,在这样的压力下,承租者势必抬高菜价、延揽客源、控制成本,在公共资源的争夺上更为激烈,手段也更为商业化。当地甚至衍生了“拉客经济”,多数农家茶馆都雇佣了1―2名“专业拉客”。更重要的是,作为当地“茶文化”载体的当地居民集体淡出,使“茶文化”品牌仅仅成为了一张标签,游客无法看到茶农的生活原态,感受不到茶文化的魅力,乡村旅游品牌价值慢慢地流失,形成了新一轮的“公地悲剧”。对政府来说,它无法干涉农户处置私有产权的行为,虽也曾开展过星级茶楼的评定、重点扶持优秀经营户等工作,推进当地品牌意识的树立,但评定结果没有十分明显的回报激励,对农户维护乡村特色的行为激励不明显;对农户来说,尽管普遍认识到了目前经营比以往困难,但绝大多数村民对品牌危机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并且自己经营的辛劳还在不断使农户选择退出,甚至最早开业的农户不久也将转让经营权。
从梅家坞的案例可以看到,政府主导制度通常以约束机制见长,往往约束强而激励弱。采用地方政府主导型模式,可以通过政府集中控制,如罚款、征税、补贴、行政管制避免乡村环境、文化和品牌被破坏性地使用。如制定规章条例对污染环境、乱搭乱建等行为实行经济惩罚、行政处罚等手段;用规划手段对当地建筑风貌、体量进行严格控制;用补贴方式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集中控制所实现的效果,是建筑在政府信息准确、监督能力强、制裁可靠等假设之上的,现实中往往存在很多障碍。另外,政府倾向于采用约束机制多于激励机制,两者不能均衡。短期效果可能非常显著,长期来看缺乏内生激励,其他主体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维护乡村性、营造品牌。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加强激励机制设计及推广,实现制度的长远绩效。
梅家坞在进行改造之后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正是政府主导制度约束强而激励弱的集中体现。要最终解决梅家坞的“公地悲剧”问题,政府必须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通过制度的引导实现村民品牌意识、文化意识的内增长,取得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均衡,通过满足村民经济、心理、地位、荣誉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设置激励机制。在策略上,主要可以通过进一步推进星级茶楼的评定并形成稳定的制度,在评定条款中突出对维护当地乡村性及乡村旅游品牌行为的认同和激励,对获选的星级茶楼采取配置公共资源(如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以扩大单个茶楼的知名度)、现金奖励等方式,激起农户对直接回报的热情。
四、乡村集体组织主导模式下“公地悲剧”的解决――杭州龙坞茶村案例分析
乡村集体组织主导制度模式是基于社区基础之上的,为了长期共同利益,村民们较多地采用了借助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的基于社区的乡村旅游管理制度或合作组织形式,以解决自主治理的制度供给、承诺和监督问题,主要依靠内在的力量特别是内在制度,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政府强制力量(或仅在有限范围和程度上依靠外部力量)或其他力量解决“公地悲剧”问题。因此,社区内一般会形成有一定行政资源、经济资源的组织,给予该组织一定的权力,并以制度性的合作规则来保证团体中的个人自觉遵守自治规则。这种合作的自治规则应达到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为合作行为(遵守规则)提供足够的激励;二是对违反“游戏规则“者与采取机会主义者予以充分的惩罚以使违规者望而生畏。
案例中的龙坞茶村也是一个敞开式、全民参与型、个体经营为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它是在梅家坞等同类乡村旅游地的商业化程度不断发展,游客亟需分流的情况下推出的,是以青山、小溪、茶园、山林、村落为背景,农居集茶园、竹园、菜园、庭院为一体,民风民俗淳朴的近郊茶文化休闲旅游地。它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政府补贴、统一规划、自主实施”的开发方针。
从“公地悲剧”形态及“路径依赖”分析,龙坞茶村的旅游经济发展也经过了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04.8―2005.5)
由于有梅家坞等同类乡村旅游地的前车之鉴,龙坞一开始就站到了比较高的起点上。首先实施了全方位的规划,对龙坞茶村的产品错位发展、排污、保洁、环境保护、氛围营造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梅家坞曾经出现过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环境退化现象并没有出现在龙坞。其次,设想由村委会直接管理的“龙坞茶村游客服务中心”作为具体的开发、经营实体,全面负责茶村的旅游信息管理、培训、监督、咨询、宣传等方面的职能。人们希望能够通过游客服务中心的组织来为各个农户分配游客,从而避免农户间对客源的无序争夺,保持茶村自然、纯朴的特色,预防商业气息的发展。
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层层推进下,龙坞茶村从2005年4月2日举办"2005西湖龙井开茶节”之际启动开村以后,发展势头如火如荼。4月份18户农户共接待游客4351人,最多的一户农户家中当月游客量达到1320人次。从5月1日起,杭州市又为龙坞茶村配备公交线,交通的便捷大大提高了龙坞茶村的吸引力,“五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达2815人次,5月份全月接待游客6502人次。
2.瓶颈阶段(2005.6―2006.2)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轰动效应”之后未及3个月,龙坞茶村的接待量从如火如荼的情势直转而下(图1)。随着部分村民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其他村民的“攀比”之风日盛,进而出现了一些操作上、规范上和政策上的矛盾,村民擅自搭建违章建筑、毁茶建楼的“公地悲剧”问题不断凸现。违章建设等问题进而导致了村民内部矛盾,并直接影响了村委会工作的正常运行,导致旅游开发建设、宣传促销的各项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下来。
在最初的设想中,游客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外事接待任务,并建立内部管理机制,如对游客数量进行统计、走访农家经营户、完善各类台账、制作宣传册等。但后来实际运营的结果是,由于缺乏利益动力机制,他们没有走出去与旅行社、旅游集散中心接洽,掌握团队客源,更不用说成为事实上的游客分流中心。从已有数据显示,游客服务中心向农户输送客源为303人次,仅占4月、5月总接待量的2%。而涌人的游客以自驾车游客为主,一般都会选择环境优雅、交通便捷的农户,直接人内吃农家饭。因此,游客自然分流的结果就是新游客基本上集中在地理位置比较突出的农家,其余开业农户基本上只能接收到比较零散的游客和回头客,数量相当有限。
在游客接待量悬殊的情况下,一些农户也萌生了搭建违章建筑,扩大经营面积、改善环境的念头,最初有四五家。村委会根据村里的违章建筑管理方法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劝阻,但村民并没有接受。此后茶村内部矛盾进一步升级并升级为各种上访活动,白搭违章建筑、毁茶建楼的情况也进一步发展,毁茶农产达30余户、违建达4000平方米。
3.缓慢恢复阶段(2006.3至今)
在这一情况下,政府介入了龙坞茶村的管理,采取了违章建筑的手段。但此后,龙坞茶村一直笼罩在观望情绪和氛围中,龙坞茶村的形象也受到了损害,元气大伤,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慢慢地恢复。遭受内部利益群体冲突的龙坞茶村正在逐步走出创伤。
从龙坞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上说,农村集体组织主导型制度是出自居民内心自发要求追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同时又有约束机制,比较容易达到约束与激励的均衡。但这种制度有很强的假设条件,首先当地居民要有足够强的自治意识与素质;其次,必须排除外来经营者取代当地居民的可能性;再次,管理委员会必须有足够权威、能够值得信赖。从目前的国情来看,运用这一模式虽然有农村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制度铺垫,但村民和管理者素质的现状表明该模式的使用仍有一定的挑战性。
五、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制度模式――以杭州山沟沟风景名胜区为例
在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制度模式中,往往是由外来投资者从农村社区外部带来旅游开发的资金,以资金输入的形式获得乡村旅游资源使用权,政府或集体在一段时间内将乡村资源与品牌的经营权出让给外来投资者。许多外来投资者与当地居民形成“景区公司+农户”的旅游产业组织方式,即外来投资者负责景区建设、宣传促销、内部管理,农户从事餐饮、住宿接待。这些外来投资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资金和人才实力,组建景区开发公司,通过客源、价格和质量管理等方式控制区域内产权独立的农家旅馆的经营,其本质是互补品生产企业在经营层面的一体化。
杭州山沟沟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开放型、全民参与、企业经营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由于景区开发者是当地人,山沟沟景区一开始就确立了与当地村民共同发家致富的愿景。景区规划起步阶段主要以团队客人为主,凝聚人气;在成长和成熟期逐渐转向农家休闲,吸引客人在山沟沟停留一段时间,真正享受山沟沟的农家生活,与景区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开业之初,除管理人员外,景区一举招用120名员工,都是当地农民,并希望随着景区的发展壮大,当地每户家庭至少能有一人进入景区工作。在景区附近,发动周边群众建立农家旅社,最初建立了11家农家旅社共115个床位,根据各家实力情况,有的专事餐饮接待,有的专事住宿接待,有的二者兼顾。2003年开业后,山沟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开业两年便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总的来说,山沟沟景区一直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公地悲剧”的阴影也在悄悄逼近。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高,休闲旅游客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占到了全部游客的40%左右,该比例还在进一步上升中。这些客人不进景区而直接来到农家,三五好友聊天、玩牌、吃农家饭,惬意地度过一天,因此景区与农户争利的矛盾正在悄然发生。另外,景区红火的发展势头和源源不断的客流带动了当地农家旅社的发展,目前当地已经发展到40多家农家旅社,500来个床位,少部分农民盖违章建筑、农户拉客等“公地悲剧”现象也开始产生,还需要进一步跟踪。
外来投资者主导型中采用承包经营手段,政府或集体在一段时间内将乡村资源与品牌的经营权出让给外来投资者。“公地”的暂时私有化使承包经营者成为唯一的使用权主体,回收成本和创造利润的动机使其市场性更为明确。在承包期内,经营者需要权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成本,能更多地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关注乡村整体文化与环境的保护和晶牌的维护,从而做出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决策,注意维护与当地居民的和谐关系。但是这种制度激励较强约束稍弱,因为它不能排除外来投资者在承包期内特别是临近届满时的低效率短期行为,因此必须由政府设定一定的监管措施。另外,该模式中往往由政府作为当地居民代表与外来投资者讨价还价,它需要对所采用的集体行动所必需的制度规则承担责任,代表当地居民的利益,对当地居民做出可信承诺,这就需要依靠完善的监督机制规范政府本身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