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劳动教育的课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在操作中规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养成教育也不只是学校、家庭责任重大,更多的应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关注。实践活动课的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只要专业教师在操作中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教师讲解技法的时候,让学生转过身体面朝黑板坐着,这样学生可以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老师形成一定的互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工具的使用上,要先让学生明确如何规范地使用各样工具,工具不用的时候要放到工具盒里面,特别是有危险性的工具一定要按老师要求的规范使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在绘图的过程中,学生只有认真规范地描出点,才能画出规范的图,在此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自我检查纠正错误,使之产生一种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在制作过程中,在桌面上为学生准备了盛放垃圾的塑料盒,制作中产生的垃圾直接放到收纳盒里面,不要扔到地面上,这对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习惯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三、在创意中激励
实践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创意无限,学生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是乐此不疲。专业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抓住学生每一个小小创意的闪亮点,激励他们产生自信心,并将此转化成为一种约束自己不良习惯的内心动力,使之成为正能量的外在表现,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当学生能运用废旧材料制作可爱小景,并能将剩余可用的材料进行分类回收时,教师要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优化在实践活动中的其他行为。
篇2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很多小学都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很多小学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依据相关规定,小学院校综合实践劳动课程需要保证每周三课时,但一些小学院校在劳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将小学劳动和技术教育与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领域相融合,并且只有一个课时。这样的课时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是不相符的,很多教师对此也很茫然,因为多领域的融合不知道教学活动的开展该如何下手,甚至一些教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采取忽略的态度,基于此,小学院校对于课程设置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地位不明确
以往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教学中以单独的课程存在,并且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框架下,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良好地呈现出来,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原本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了满足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整体框架之下,使得很多教育工作人员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有所弱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能融入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的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不明确,对于课程教学改革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思考
(一)提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小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合理、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符合课程教育改革的初衷,进一步扩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虽然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于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之下,但是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也需要保证,同时还需要安排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使得劳动与技术教育得到了重视,没有对课程教学改革造成不良影响,还能使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内容落实到位,小学教师不必再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感到困惑,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落实探究性学习,健全和完善劳动技术教育体系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课程教学改革后,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的征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很多的小学院校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应用的教材并没有征订,给教师教学活动的落实、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阻碍。因此,小学院校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是教育工作人员要注重创新,以小学院校的特色为基础,创建符合小学院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体系。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落实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探索、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明确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地位,同时也促进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院校和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而促进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扩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更好地保证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篇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基于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实践教学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活动中占据着极重要位置。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所谓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它受制于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本质上以培养为宗旨的教学活动[1]。它是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从而使其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提高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而开展的一系列由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角度讲,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外延很广泛,它既包括理解、探索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术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践,也包括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地讲,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2]。
理论上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然而高校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长期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各学科专业根据分科方式,依照课程结构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认识、掌握有关概念和理论及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如此则高校教育几乎仅承担了理论教学的任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它是学生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能促进学生巩固和深化科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可以断言,实践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途径,是理论教学永不能替代的。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使之取得最佳整体效益,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培养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高等学校劳动与保障专业已经逐步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的发展仍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系统规划与研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般已经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但实践教学活动在具体进行及管理中均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与规划。尤其是对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往往没有相应的制度作支撑,显现出相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表现在教学管理方面即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设计;表现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上即重复交叉混乱,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无法衔接起来,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此实践教学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影响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得不偿失。
2.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趋于单一化
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多层次的有机整体,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包括三个层次:公共课、学科共同课和专业课。其中公共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学科共同课又分为学科基础课与学科选修课;专业课则细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及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3]。不同层次的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其具体的课程结构和要求亦不同。但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多抱着便宜行事的态度采取简单重复的考核方式,这种针对不同课程、年级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3.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后
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滞后,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不到位。一般来讲,教学部门往往重视理论教学或课堂教学的环节,轻视实践教学过程。因此,至今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或偶有相应的实施方案,但缺乏长效、稳定的制度保障和监控措施,仍会使原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4]。
4.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水平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多数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的,属于半路出家;而专业师资建设投入方面还未有深厚积淀,这使得教师队伍整体力量比较薄弱。另外,该专业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亦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可以说,不仅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较低,即便是专业理论功底亦较弱,这极大地制约着实践教学的发展[5]。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类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教学“分类化”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之一。实践教学的“分类化”管理思想是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自身实践基础上总结得出的,就是首先从课程入手,针对课程的特点对现有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分类,在课程分类的基础上,不同类别的课程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明确不同类别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规范实践教学方案;在课程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各个类别实践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因此说,对实践教学的课程进行科学分类,是“分类化”实践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
1.实践教学课程的“分类化”
构建“分类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就是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现有课程进行科学分类,首先要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现有课程进行科学分类。分类主要依据课程的性质、内容、适合实践教学的程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别:
(1)基本实验课程。这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对课程内容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验证实验,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专业技能实验课程。这类课程与现实对接紧密,实践性较强,需要通过现实操作或模拟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激发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实验课程。这类课程需要综合性的实训环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
2.“分类化”实践教学教学大纲的设计
教学大纲既是对课程的有效规范,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性文件。在课程分类的基础上,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分别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不同类别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等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
(1)基本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力图使学生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验证实验,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教学形式:案例教学为主,讲练结合,附有讨论和作业;教学手段:板书为主;学时安排:占课程教学课时的30%。
(2)专业技能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激发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同感,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和技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国际劳务合作、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社会保障学;教学形式:教师组织指导,以练为主,课堂情景模拟;到实训、实践基地观摩、实践;学生现实操作或模拟操作;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校内校外的实训、实践基地;学时安排:占该程教学课时的50%。
(3)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锻炼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突出对学生创新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教学内容:学年实习、专业实习、假期社会调查;教学形式:在实际的或模拟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附有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的写作;教学手段:综合性的实训环境;学时安排:占课程教学课时的80%。
总之,分类制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是该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实践教学深层次发展的开始。综合考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的特点、教学规律,从而分别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具有全面指导意义的实践教学大纲,这有可能成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质的飞跃。分类化的实践教学大纲是基于课程内容与培养能力侧重点之不同而分类别独立制订,是实践教学的组织、内容及方法上的改革。它能充分反映专业发展的特色,并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述厚,李百齐,刘东渤.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58.
[2]孙静,吴宝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106.
篇4
2.在课堂教学中使劳动教育得以巩固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应为学劳动技能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如对于劳动的课文,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特点,查找有关资料,自编解说词,借助挂图或课件向其它同学介绍课文中的劳动技能,并回答其它同学对劳动知识有关内容的询问……在有趣的“介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更迸发出了创新实践的火花。
3.用课前三分钟使劳动教育得到延续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地劳动教育训练。由于时间的限制,所选择的题材应该是短小精悍的。而不同年段的孩子,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所关注的事物不同,兴趣的关注点自然也不同,所以使得题材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认识、需要的不同,因此题材的选择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如:植树节要到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谈话自然会提到植树。抓住这一话题,让学生说说如何植树,让学生说说植树的方法。学生通过漫谈,交流资料,了解了一些植树知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劳动观念得到训练。
篇5
1、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⑴与学生交谈。有计划地利用班会课与思想品德课与学生交谈,增加师生感情,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有利于开展工作。
⑵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通过平时的观察与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度,学生出现较大的进步要及时鼓励与表扬,当学生的成绩出现较大的退步时,要及时调查原因,扭转局势。
⑶进行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通过与学生父母的对话,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2、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⑴组织好学生参加升旗和做操。
组织学生参加每一周的升国旗,是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
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间操,是保证小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重要措施。做课间操是班主任坚持跟班指导,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做到精神饱满,姿势基本正确,动作基本符合节奏,做操完毕听口令整理好队伍,依次返回课室。
⑵检查本班学生值日生工作。
班级的值日制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智力残疾,家长对学生比较溺爱,舍不得让他们做任何家务,所以学生在劳动、自理方面的得到的锻炼相当少。班主任通过班级的值日工作,对他们进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班级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工作,进行组织和培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⑴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
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向全班学生提出明确的前进目标,并制定出有效措施,鼓励全班学生努力去实现奋斗目标,一个奋斗目标的实现,就可以使班集体达到巩固和发展。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应该有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这种班风、舆论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而培养班风要以正确的舆论做起。班上有了正确的舆论,坏事在班上就得不到支持,就会很快被制止,学风、班风就可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⑵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我担任班主任后,首先注意选拔培养班级的积极分子,物色班干部,组成班委会,让学生初步学习自己管理自己。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指出他们的不足,给予及时培养和教育,教育学生要民主观念。班干部定期轮换,让更多的学生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既能当领导,又能被领导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助手,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有利于班主任搞好班上的工作。
4、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工作。班集体中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或是学习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顽皮捣蛋。班主任必须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要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鱼丝。
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对症下药,教育个别生首先要找出个别生特殊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很强的自卑感,造成性格孤僻,不和群。有的是精力过剩,人很聪明,而班级生活对他来说很不满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会搞出“恶作剧”。总之,对个别生不能一概而论为差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努力吸取新经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具体活动计划及活动安排
第一、二周(8月31日——9月9日)
1、总结暑假工作,检查作业,提出新学期要求,做好新学期打算。
2、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课件)。
3、评选班委,提出要求;编排值日表。
4、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
5、学初安全教育。
6、五星学生评选。
日常实践活动:我是文明小学生(情境表演、日常督查)。
第三、四、五周(9月14日——9月29日)
1、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常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课件)。
2、庆“国庆”,进行爱国主义劳动教育。
3、安全教育。
4、五星学生评选。
活动:进行班级写字比赛;舍务比赛(床铺、洗漱用品摆放、置物橱的整理)。
第六、七周(10月12日——10月21日)
1、继续抓常规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环境卫生教育,搞好个人和集体卫生。
4、五星学生评选。
活动:购物(校内:教师为售货员;校外:超市)。
第八、九周(10月26日——11月4日)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件)。
2、五星学生评选。
日常实践活动:情境表演(交通安全)
第十、十一周(11月9日——11月18日)
1、庆“国庆”,进行爱国主义劳动教育。
2、五星学生评选。
活动:进行班级口算比赛。
第十二、十三周(11月23日——12月2日)
1、继续抓好纪律和学习目的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2、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广播操动作规范,进一步学习广播操。
3、五星学生评选。
实践活动:认钟表(模型、电子表)
第十四、十五周(12月7日——12月16日)
1、继续抓好课堂常规教育。
2、进行尊敬父母、师长的教育。
3、五星学生评选。
日常实践活动:洗衣服、洗碗。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12月21日——2010年1月7日)
1、做好期末复习。
2、继续抓好法制和安全教育,强调假期安全及注意事项。
3、家长会或与家长一一沟通、交流。
篇6
我们的世界由劳动来创造,因劳动而精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默默付出,他们用“敬业”精神为我们服务,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中包括那些用生命守护国家与人民的劳动者,像警察、医生、消防队员等等。一直以来,在学校和消防支队的多方努力与合作下,我校与海印南消防中队结成“手拉手”单位,多次邀请该中队的消防员为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消防演练活动,我校也常组织校内小义工去参观、探访消防员,学习逃生自护知识。5月份,结合劳动教育主题,为让队员能更深刻地感受消防员的付出,激发队员对消防员等劳动者的感激,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开展本次活动。
少先队员策划思路
在我们心目中,消防员是很神秘的工作,消防车就像他们的百宝箱,在有很多。通过活动,让队员了解、真切感受消防员的付出、激发对消防员及劳动者的感激之情;认识常用的消防工具,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护技能;培养队员自主合作能力、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
活动主要内容、形式
环节一:队干会议定主题
(1)由中队长周彦菲组织召开全体中队委员、小队长会议,商量五月活动内容。
(2)各小队确定分头调查的目标,调查方法和手段。
(3)和消防队志愿辅导员叔叔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4)请家长义工协助带照相机,带领小队队员到消防中队参观。
环节二:组织全体队员参观海印南消防中队
(1)小队集合, 欢迎家长义工。
(2)明确参观目标,注意安全事项。
(3)先听海印南消防中队李叔叔介绍消防中队的情况。
(4)分小队参观消防车、准备室、学习室、生活区。
(5)活动小结,布置队员根据活动内容制作绘画、手抄报,整理活动照片等。
环节三:做好参观反馈,准备中队活动资料
(1)各小队整合材料,选择消防员工作、生活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汇报。
(2)中队干部再次拜访海印南消防中队的志愿辅导员,确定活动中学习哪些消防知识和技能竞赛内容。
(3)文娱委员周洋搜集消防员救火视频、歌曲,学习委员梁嘉琪向学校申请消防器材等物品。
(4)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并进行分工。
(5)制作课件,准备主持稿。
环节四:邀请消防中队支援辅导员到学校参加中队活动
(1)各小队利用不同形式汇报参观消防中队的收获,表达对消防员职业的敬意。
(2)请消防员叔叔们给各小组介绍灭火器使用、穿防护服、带防毒面具、电锯的用途等知识,学习之后可获得知识印章。
(3)进行技能竞赛,检测队员学习效果,体验消防员工作的难度。竞赛完成可获技能章。
(4)合唱《光彩人生》,表达对消防队员的敬意。
(5)就如画面和歌词所描绘的,消防队叔叔们正是用自己的热血与汗水保护我们,让我们用庄严的队礼再次向叔叔们致敬吧!
(6)参观了消防中队后,队员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叔叔们制作了小礼物(为叔叔们送上满载我们心意的小礼物)。
(7)在本次活动,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争章的任务。有请消防队叔叔为争章达标的队员颁发“团结章”“友爱互助章”和“勇气章”。
(8)辅导员讲话:再次感谢咱们中队的四位志愿辅导员。对于队员们今天的表现,老师是由衷地赞赏!因为你们都和消防员叔叔一样爱劳动,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竞赛。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像消防员叔叔一样,通过劳动获取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英雄,如辛勤工作的爸爸妈妈、时刻为我们打扫街道的环保工人、兢兢业业的老师等等。队员们,其实要当英雄一点都不难。只要能爱上劳动、勤勤恳恳地工作,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英雄。
活动总结
热力汽车中队在学校电教室顺利地开展了“烈火雄心真英雄”主题中队活动。活动内容紧扣“感受、感激消防员的付出,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英雄点赞”这一中心,整个五月份开展了参观海印南消防中队、分享参观感受、学习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致敬消防员等一系列活动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消防器材实物,通过汇报、知识与技能学习、争章、竞赛等体验实践活动,让队员学习一定的消防自护知识与技能,学习消防员知识丰富、反应敏捷、团结合作、工作认真细致的优点,深刻感受到消防员叔叔艰辛的工作,从而激发队员对消防员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者的尊敬之情。与此同时,让队员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所长,培养合作能力。
这次活动做到准备充分、形式丰富有趣、实效性强,做到全员参与,达到预期效果。
1.活动实施情况
在中队活动开展前,辅导员组织全体队员召开了一次活动动员大会,在五月初带领队员参观海印南消防中队,并拍摄活动照片。参观结束后,小队长组织队员就参观活动和感受,制作手抄报、绘画等。此后,还召开了队干会议,讨论并确定“分享参观感受”、“学习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致敬消防员”这几项活动内容。然后组织队干部再次拜访海印南消防中队的志愿辅导员,确定活动中所学的消防知识和技能竞赛内容,并修改完善活动计划,组织各小队完成搜集消防员救活视频、歌曲及消防器材等资料、制作课件等预备工作。
2.活动效果与评价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队员们更真切感受消防员的付出、激发对消防员及劳动者的感激之情;认识常用的消防工具,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护技能。不仅如此,队员在活动中积极合作,充分发挥所长,全员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变得更自信。队员们在活动中互助、互勉、互相学习,集体凝聚力得到增强。本次活动收到预期效果。
3.活动思考
篇7
多年以来,我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我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鞭策自我,勤奋工作,默默奉献。我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设计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做好语文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全体教育工作中始终保持了一名教师的教育先进性。
二、爱岗敬业,成绩突出
我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做到爱岗敬业,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辛勤耕耘。我热爱教师职业,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语文、数学教学工作,我把自己的满腔热心倾注在教育事业上。发扬红烛精神,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以慈母般的真情关爱学生,呵护着学生健康成长,一心把他们培养为祖国建设事业有用的接班人。我认真教学,认真批改,在抓好全班教学中,不放过一个差生,在雨花林小学教书期间,特别在怀孕期间,从不请假,经常昏倒在车上。2003年调入车站小学,担任过3个班的数学教学,还带班主任。其中**班是我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六年级全区的学校都没哪个教两个班,而学校派我教两个班,每天的作业本,让我改的抬不起头。面对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我从不抱怨,我仍然努力坚持着,经常带病工作,使所带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正因为如此,我的教学工作突出,
我不仅教学工作突出,班主任也做得有声有色。在我*年的班主任历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我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使之有效地对学校进行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我能够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班会、中午等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个别问题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和家长的沟通并持续开展“好朋友好对手”和行规争分榜竞争机制,使学生在竞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由于收效好,该机制在学校其他班级得以推广。我所担任的班级还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我在所担任班级中,努力创建和谐班级,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找准教育学生的切入点,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得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并引导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曾指导学生多次在素质教育比赛中获奖,我还先后获得了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三、提高认识、创新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重点学科,应加强教学的创新,我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人”,这个要求,及时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积极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我充分利用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利用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认为数学教学就是一个人文性的学科,需要将课本中生硬的教学情境和例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制作课件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为此我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会了课件的制作,将课本中的语言利用课件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我努力使课件制作达到画面精美好看、语言自然贴切、声音悦耳动听、情境生动逼真,使学生想看愿看,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融进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调动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在我眼中的教育事就是要拥有红烛精神,拥有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为此我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特别是在每次的课后,为了能上班上的个别差生课程不落下,我组织学生在课后利用自己的体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一位叫**的同学,那是好多年的事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经常上学时间不能按时,数学成绩与班里同学相差甚远,为了能让**的数学成绩补上,我坚持每天下课后,亲自到她家里为她辅导,我每天对当天讲的课,检查她的学习情况,检查她在课堂上的笔记,每次我都特别细心地将课堂上的内容对她进行指导,还不时利用一些小笑话让她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记得有一次我患上了重感冒,但为了能给**辅导功课,为了让她不发现我得了感冒,为了能尽快将**的成绩提升上来,我忍住头痛,还是坚持带病给她辅导功课,经过我的努力**的数学成绩考试中,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也让我感到了欣慰,看着**激动的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我摇摇头,说这是我本应该做的。
篇8
二、合作达标指导
1.利用课件和软件指导
用计算机提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材料、要求、练习题、提高问题等,一般以Word文件提供,放在学生机的桌面。文件中还可列出本节教学目标和测试题,评价方案。后半部分可列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帮助的信息。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自己的一本“参考书”,他们自己也知道应该怎样去学?如何去学?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内容及一些基本技能。我曾经就使用过一次,并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1.要用电脑同步指导。
中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以内,多讲无益,但少讲易讲不清楚,用计算机提供详细内容,教师只精练地讲解有关要求和可能碰到的问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收回学生机的控制权(多媒体控制软件),再次集中讲解。使学生既听得清楚,又学得开心,可谓是“一石二鸟”。
2.电脑及课件的同步指导要点。
教师要精心准备提供给学生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要求、习题或评价,可能出现的困难,分析出现此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在这种试验开始时,告诉学生使用这个文件的要求与方法,如不一定全看,可按标题查找。完成任务后自我加压提高等。
任务驱动和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专业论述很多,已成体系,两者互有关联。这里就一一做简单的介绍。
三、小组任务驱动
1.什么是任务驱动?
我们所采用的普通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有关知识,学生理解并练习,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以达到学习目标。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是设计一个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学生可能需要运用多个已学知识,但必须有一个内容,特别是主要内容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学生为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但此时对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很牢固,教师最后给出总结或细节注意问题的讲解。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明确、完整,学习任务具体。任务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并要理清课前知识和课内任务的关系。
2.为什么要用小组合作?
在以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和上机操作中,大都为了学习的环境和纪律限制,都是单人单机上机操作,独立完成,但在实际运行中前后左右的同学大多相互询问帮忙操作的情况经常出现,与其制止不如以左右,或者同桌两至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布置任务,合作与独立完成相结合。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往往是学习最有效的,可能一时效果不如传统的好,但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指点,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学过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初中生们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单独地讲授书本里的知识,而不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是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更不用说技能了!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的学科。
3.任务驱动的要点。
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为完成任务要用到多个知识或能力,可以是其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当前一般情况是以本学科的知识为多。本节要用(用学习的)内容事先要指点,简单讲解,易出错之处可用出错答疑的形式写到电脑同步指导的Word文件中。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去了解别人、增进友谊和共享资源。
四、课程整合
1.什么是课程整合?
通俗地理解,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梁樱花、张傅苇认为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的联系,成为整体。狭义上,指的是各学科之间,学科内部各分支之间互相加以联系地学习。如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需要语文阅读(有一定难度,或如古文),用物理的实验模拟,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当然也可以是用到音乐知识,进行思品、劳动思想教育,进行建模能力培养等非学科教学知识或非主科知识。
2.为什么用要课程整合?
是为提高学生的素养,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的。将其它学科的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也是改革现行的信息技术教育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的有益尝试。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篇9
(2)讨论过多: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都一概套用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这样,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参与讨论的兴趣,浪费教学时间。
(3)每课都合作讨论:合作学习只是其中一种形式,并非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每节课都要用。因此,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有五个:一是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二是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三是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四是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五是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和大家分享时。
2 人文主义教育的回归
随着课改的深入,提高素质教育成为每位教师的共识。然而,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影响,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并围绕考试来构建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的教育。它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作为历史学科更要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不能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因噎废食,得不偿失。
人文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因为历史学科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等特点,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形象、具体、深动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爱国主义得到滋润和升华。如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列强的欺凌与瓜分,众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从这些历史素材中,教育学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人文主义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初中历史学科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能让他们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行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一课程定位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遭到冷落。其最终结果是“人性”被泯灭,“个性”被扼杀,“情感和精神”被否定,被训化成机械的“机器”。随之而来,对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把握教材主题,挖掘人文思想。
3 多媒体与导学案整合
篇10
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
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树木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养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以及雾霾天气的图片。
2、大水桶一个(装满水),幼儿人手一个水壶。
四、活动过程
1、谈话
(1)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节吗?(植树节)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向幼儿介绍植树节的由来。
(2)你知道树木有什么作用吗?(幼儿互相讨论)
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风沙的危害”以及雾霾天气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我们居住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害。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教师小结:树木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温、防风遮雨;另外,树木还可以制成各种家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教师与幼儿一起为小树浇水
(1)教师提出要求:
①按顺序给路边的小树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朵。
②水壶里的水不要装太多,以免水洒出来弄湿衣服、鞋子。
③取水时不要拥挤,要按照顺序排好队。
④给树木浇水只要浇满就行,不能溢出水。
(2)教师示范给小树浇水。
(3)幼儿动手给小树浇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正确的方法。
3、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2022关于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一、活动目的: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激发学生的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中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绿护绿行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以达到为教室、为学校、为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行动口号: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三、活动时间:
20xx.3.2——20xx.3.18
四、参加对象:
全体少先队员
五、活动内容:
(一)播种行动:利用午谈课及校园网向学生活动通知
(二)实施行动:
1、我为班级添绿:学生自愿带绿色植物进班级,进行养护,为班级增添一份绿色。
2、我为园添绿: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草地。每班每天做好班级及公共区的卫生工作。各中队可以成立添绿小队,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清理垃圾)等活动。
3、我为家庭添绿:在自家房前屋后或家里栽种一些小树木,养殖一些小盆景。
(三)主题活动:
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内容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为主,要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大队将会进行优秀作品展览。
1、3月17日班队课,全校以中队为单位,围绕“植树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主题自定,形式可以是讨论交流、专题讲座、演讲、观看专题影片等。活动要求:各中队要上交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利用好40分钟,确保每位少先队员从中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并将主题班会班会的活动设计上传至少先队ftp。
2、我给小树写写诗,结合植树节各项活动,写几首儿童诗。
3、“我知道……”植物生长知识交流会:队员们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知识,在十分钟午谈课上交流、宣传;
(四)表彰先进,评选“绿色环保小卫士”。
评选出3名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同学,学校将授予他们“绿色环保小卫士”光荣称号。
2022关于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园内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说出为何喜欢它。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学习准备:
1、活动前对园内树木进行观察,不同树上都挂有树牌(树的名称、树龄及生活习性)及编号(以便幼儿记录)。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4、小桶。
学习过程:
1、在观察了解园内不同树种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讨论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3、领养小树或大树活动,让幼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4、观察记录: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篇1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而《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最好的引导启迪就是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激情,产生兴趣。而激情的传递则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意境,“触景生情”就必不可少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从烽火台到互联网》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约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1、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2、这种对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品德与社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那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心态。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了。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学习第二单元《消费与生活》时,我就设置了好多有趣的生活体验,如吃饭时和父母谈一下父母的工作,体会她们的辛劳;和父母一块去买菜,做饭,体会生活中处处要节俭;课堂上模拟卖商品,让学生学会砍价等等。后来上《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就亲自上阵,当起了买东西的商贩,和学生做起生意,气氛相当的热闹,学生个个都想来买我的东西,学会了挑毛病,往下压价,软硬兼施,让我这个卖东西的哭笑不得,不知所措。
三、触景生情,以境促情
人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气氛渲染,特别是孩子们,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围下产生,触景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我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再现情境,使内容具体形象。例如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通过介绍交通事故在社会中的频繁现象,引导学生观看一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图片,在指名同学以小记者的方式报道一组安全隐患的资料,以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视频、图片等来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使学生学习热情与情境产生共鸣。同样是这一课的教学,在新课伊始,借助现在教育技术手段,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欣赏一首名为《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的优酷视频,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事故的现场,十三岁女孩的悲惨遭遇,每个学生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从而感受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份安宁与和谐。
四、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篇12
1.语言
小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还需要掌握必要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在小学1~3年级的教学中,可以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语言修养是与思想修养分不开的,每一个教师都要下功夫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2.板书
板书是小学教师的第二基本功。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理解概念、系统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影响,并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应规范、有条理、重点突出、简练明确、布局合理。板书的方式要不拘一格,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一节好课的板书,应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3.教具、学具的使用和制作
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学科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解决这个矛盾,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就十分重要了。首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具和学具,有条件的小学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其次,使用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使用时要注意恰当的时机,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以达到直观的目的。教师还要具有操作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基本功。
4.教学中的组织管理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情、言语、气氛上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教师的讲话要有鼓舞力,要有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以教师自己谦虚好学的精神、自信和不怕困难的乐观情绪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一切行动来有效地组织学习。
5.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二、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一)改革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应围绕下列3个方面进行。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
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既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
2.把原来单一的学科课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
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国家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配合进行
学校必须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不能削弱音、体、美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挂起钩来,既有育人性,又有社会性。
(二)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
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①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②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入课表;③活动课程有专人指导,检查、落实;④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
(三)创设环境课程
环境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比较隐蔽的课程。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开发环境课程的途径有:第一,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大量的教育,利用学校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①留心观察学校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文章或小评论;②利用黑板报、壁报、画廊、宣传栏等,搞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③利用小记者、小编辑,充分发挥课间一分钟新闻的作用;④利用升降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⑤张贴名人画像、名言、宣传标语、举办各种展览;⑥开展使用礼貌用语,净化学校教育环境。第二,开展社会环境教育。第三,进行家庭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应是直接的、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孩子的成长、培养、成才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创设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三、改进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素质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体现素质教育。
篇13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以及雾霾天气的图片。
2、大水桶一个(装满水),幼儿人手一个水壶。
四、活动过程
1、谈话:
(1)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节吗?(植树节)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向幼儿介绍植树节的由来。
(2)你知道树木有什么作用吗?(幼儿互相讨论)
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风沙的危害以及雾霾天气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我们居住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害。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教师小结:树木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温、防风遮雨;另外,树木还可以制成各种家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教师与幼儿一起为小树浇水
(1)教师提出要求:①按顺序给路边的小树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朵。 ②水壶里的水不要装太多,以免水洒出来弄湿衣服、鞋子。③取水时不要拥挤,要按照顺序排好队。 ④给树木浇水只要浇满就行,不能溢出水。
(2)教师示范给小树浇水。
(3)幼儿动手给小树浇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正确的方法。
3、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方案二:
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就要到了,我们也为孩子准备了一系列关于植树节的活动,为的是让孩子能够真正程度上的意识到植树节到底是什么?它是多少号?它有什么样的意义等等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晨间谈话
植树节的时间以及意义,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二、利用午餐后时间
1 、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四、种树
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
1、教师要告诉幼儿那些东西我们种植在外面,不要去轻易动它,每天来幼儿园早的小朋友可以给自己的种植物浇水,比比看谁的种植物长的最高,最好
2、教师带领班上的幼儿,一起去种植地,要注意些什么?
3、师生共同参观大班年级组的种植地。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方案三:
活动主题:
绿一方净土,多一份温暖。
浇一棵小树,放一颗童心。
松一片土地,飞一片梦想!
活动时间:20xx年3月12日4月12日
活动场地:幼儿园大操场周围绿化带和小操场周围绿化带(具体划分见植树节各班活动场地划分表)
活动班级:幼儿园保教一部、保教二部各班级
活动准备:1、各班级教师知道各班绿化场地。2、各班自备水桶、洒水壶、小铲、植树用工具若干。
活动具体安排:
植树节当天活动流程:
第一项:绿色小卫士进场活动(依年级组次序: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
第二项:园领导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第三项:主持人给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第四项:幼儿一起唱响《小树之歌》、喊出植树节活动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植树造林、绿化幼儿园。
活动阶段:(初期、中期、后期)
一、活动初期:(3月12日3月19日)
活动内容:我给小树浇浇水,我给小树松松土,我给小树修枝叶活动。
活动流程:以各班为单位,划分绿化场地,给幼儿园内的小树浇水、松土、修枝叶。
二、活动中期:(3月22日3月31日)
活动内容: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绿色植物种植活动。
活动流程:以各班级为单位,在各班种植园地,请幼儿撒播种子,进行绿色种植活动。
三、活动后期:(4月1日4月12日)
活动内容:放一颗童心、飞一片梦想、我与小树一起成长,心愿树祝福活动。
活动流程:各班幼儿将自己的梦想写在心形纸上,在种植园地祈祷祝愿后,悬挂在小树上,并与小树合影留念。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方案四:
一、活动背景: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西二幼孩子们的热情。3 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社区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 园、爱社区的情感,我们将在3月9日,组织孩子们开展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发挥主人翁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能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
2.能力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幼儿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发挥出绿色幼儿园成员的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大家展示我们西二幼的风采。
3.知识目标: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向大自然学习,并去社区、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传。
三、活动准备:
1.每个级部制作活动宣传版面:如小班我和小树同成长中班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大班幼儿园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2.制作 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3.大班幼儿组建小骑士护绿队
4.各班制作植树节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5.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6.树苗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 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园长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2.园林处工程师讲解种树所需要的工具、如何种树。
3.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4.为小骑士护绿队揭牌,队员从园长手中接过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帜,提出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分级部开展不同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1.小班家园活动主题我和小树同成长
流程:给校园内的树浇水、松土、修枝给树挂牌,与小树合影,小树比比高和树姐姐(扮演)做游戏。
2.中班家园活动主题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流程:在幼儿园种植园地,和家长一起种植小树 挂牌合影(写上种植人及名称如爱心树心愿树成长树等)。
3.大班家园活动主题幼儿园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流程:幼儿在家长护送下骑小自行车到金色新城公园给树木挂牌认识各种树木并做调查绘画树木把小小绿意带回家开展家庭种植活动。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方案五:
目标:1、通过铲沙,拍沙等动作,促进幼儿上肢动作的发展。
2、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3、在玩沙中让幼儿自由结伴,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重点:目标1难点:想出各种办法堆沙山。准备:l、幼儿每人一顶帽子,一双拖鞋。
2、玩沙工具(铲子、小桶)
3、每人自制插塑小树若干。过程:
(一)引题
1、师讲故事:小鸟住在树木林里很快活,后来树林被人砍光了。
2、提问:树被砍完了,小鸟能生活在树林里吗?
3、激发幼儿再造树林的愿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铲子要小心,顾前又顾后,铲子别举太高,以免沙子扬起,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丢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请老师帮忙。
3、玩好以后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儿玩沙,教师 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种堆沙山的办法,如铲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沙拍得紧紧的,不会塌下来。
3、在造好的山上种树木,变成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