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及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全市还有14万左右农村人口的饮水条件有待改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量不足、饮用水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山区农村,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一遇到持续高温干旱就会造成饮用水困难,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引起农村社会不稳定。
因此,加快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已成为全市上下当前和今后若干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切实措施,扎实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二、明确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建设标准
1、建设目标
我市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农民饮用水安全,重点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问题,基本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保证广大农村群众有水喝、喝上安全洁净水。
主要任务是:用二年时间(20*年至20*年)基本改善14万人口的饮水条件,重点解决9万人口饮水困难问题。
2、建设原则
开展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分类解决的原则,主要通过市自来水公司管网延伸、乡镇集中供水、小型水源三类工程建设来改善与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要与“千库保安”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相给合,与调整水库用水功能相结合,与我市目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村镇供水管网和水源工程建设扩大水库供水范围,提供优质水源,以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3、建设标准
市自来水公司管网延伸工程,水量满足供水区域内生活需要和乡镇工业发展用水需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水量满足供水区域内生活需要,基本满足乡镇工业发展用水需求,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小型水源工程,水量基本满足供水区域内生活需要,水质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
三、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抓好工程报批和建设
要重视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估算投资在50万元以上工程,必须委托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方案;估算投资在30万元以上工程,必须委托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估算投资在10—30万元的工程,其设计文件必须经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审核。初步设计方案必须经市水利局审批,其他设计文件必须经市水利局审核同意。
单项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工程,应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施工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质量监督制。申请列入市计划的项目,由各乡镇、街道在每年9月底前向市水利局报送申请报告及有关设计文件与批复文件;市水利局会同市财政局将按照轻重缓急、稳步推进的原则,下达年度实施计划。
各有关乡镇、街道必须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千方百计保障工程建设资金。市财政将对农村饮用水工程实行专项扶持。对列入市建设计划的农村饮用水建设项目,市财政原则上按工程直接费的30%给予资金补助。工程完工后,各项目单位向市水利局提出验收申请,由市水利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提出补助方案,报市政府审核批准。市财政补助部分在部门切块经费中解决。各乡镇、街道应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不论项目大小,都应做到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工程费用必须实行预决算审价,部门联合验收和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等制度。
四、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1、供水水价。凡市自来水公司管网延伸供水水价,严格执行市定水价;乡镇集中供水水价要在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和保证供水企业正常运营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由物价部门根据法定程序审批确定;小型水源工程供水价按工程运行管理成本核算,由工程管理单位自主确定;制定和调整供水水价要实行听证制和公告制。农村生活用水不收取水资源费、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附加费等,原则上不计收污水处理费。
2、工程管理。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加大供水水源的保护力度,对乡镇、街道集中供水及小型水源供水的水源要划定保护区;对乡镇、街道集中供水和小型水源供水工程,要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工程维护、水源保护及用水、节水、水费计收等各项规章制度;对破坏水源及供水设施的违法违章行为严肃查处。
3、水质监测。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要加大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确保饮用水水质和农村群众饮水安全。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领导
篇2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通过法律和法规等手段对项目施工进行监管。针对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特殊性,要严格按照基本的建设程序,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实际工作中我认为给水工程就是一个在建项目施工中最重要的工程,给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用户使用的便利。
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给水工程的质量问题却屡见不鲜,给排水的渗漏问题甚至成为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通病,为此,我认为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施工企业作为饮用水工程建设的主体,对于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施工管理的重心放在施工企业身上,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健全施工管理机制。企业必须树立全新的科学质量观,要建立质量保证控制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是按科学程序运行,基本方式是PDCA循环。其中P为plan(计划)、D为do(实施)、C为check(检查)、A为action(处理)。
2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对施工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和现场管理标准化要全面负责,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还应考虑质量安全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从原材料进场到施工都要严格控制。
2.1原材料控制
很多工程渗漏都是由于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而引起,如:管材和管件的强度不合格;管道和管件有砂眼;主管道管材、管件弯头、三通等和附件阀门、水嘴等本身质量不合格或在运输、装卸、组装等环节发生破损。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每批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员、质检员必须对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向现场监理报验。监理同意使用后方可用于工程。排水管材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选用管材时应严格把关,要求包装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整根管的外观应光滑,无色泽不均现象,杜绝不合格品应用于工程。
施工阶段是给排水产生渗漏问题的主要阶段,主要包括:①安装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技术不熟练,如:镀锌钢管的螺纹加工不合格;管道接口连接不严密造成渗漏。②管理上存在漏洞,施工人员不按照施工程序和规范操作,监理人员工作疏忽,责任意识不强引起渗漏。
2.2施工阶段的技术管控
①材料检验。首先依据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安装前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核对其材质、型号、规格,并进行外观检查。注意是否有砂眼、裂痕,包括管件的承插口及存水管、检查口、清扫口等配件质量情况,发现有缺陷,或有疑虑,则可通水试验,严格控制施工用的原材料质量。②施工现场管理。各施工单位施工进度统一协调指导,各施工单位在同一时期内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完成施工任务。组织协调各施工单位对在相邻施工区分界处的同类管线碰头事宜,要具体落实施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人员、质量检验等事项。③施工质量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均进行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由全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水平。④施工技术控制。要加强施工中的技术控制,如发现有违反合同、施工规范的行为,如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或操作不符合要求。同时由于环境对质量也会产生影响,监理工程师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理力度。⑤管道试验。给水及循环水管道要及时进行分区段的水压试验,即每完成一个自然段,就应进行一次试压,直至全部合格。
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农村的生动体现,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疾苦,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的具体反映,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将农村饮用水工程中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工作做好,深入分析农村饮用水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同时加强项目质量、安全、成本控制,就一定能提高农村饮用水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农村饮用水工程的质量,保障农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帕尔哈提·衣力亚司,阿力木江·阿吉汗.如何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民营科技,2008-01-20.
篇3
江山市位于浙江西南部钱塘江上游、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8o22′29″~118o48′48″、北纬28o14′29″~28o53′24″之间,市域总面积2019.48km2,其中钱塘江流域1809.1km2,长江流域面积210.381km2,南北长70.75km、东西宽41.75km。全市设有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江山市是浙江省25个欠发达县市之一。
根据2004年11月24日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明确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1)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
(2)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60升为安全;不低于40升为基本安全。根据气候特点、地形、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分为5个类型区,不同地区的具体水量标准可参照表1.2确定。
(3)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基本安全。
(4)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根据上述饮水安全评价指标,江山市2004年底对农村供水展开调查,调查统计:江山市农村总人口为49.19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32.7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6.7%。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江山市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2003年至2011年,共实施了21个乡镇(街道)499个行政村26个农民饮用水工程。在全市已组织实施的农民饮用水工程中,已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进村入户332个村;分散式完成117个村,累计完成449个村,目前已通水362个村,明年可进行扫尾工作,工程全部完工后,可有效解决32.79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主要做法和经验
3.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农民饮用水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性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饮用水工作,坚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作为政府为民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连续四年将其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市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工作。为加强对饮用水工作的领导,2007年,江山市成立了农民饮用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严格落实农民饮用水工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各乡 (镇)长、街道主任为当地农民饮用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把它列入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的考核内容,制订考核目标,分解落实责任。
3.2 积极协作,全力推进
市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农民饮用水工作。市水利部门作为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牵头单位,把农民饮用水工作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自觉担负起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管理等职责,积极做好整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于各项目的选址、布局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论证,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确保项目发挥应有的效益。市卫生、财政、发改、建设、交通等相关部门也按职责分工,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乡镇、村是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实际组织者,是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都自觉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加大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力度。
3.3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2004年,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农民饮用水现状,市政府专门组织市水利、卫生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农村饮用水现状的调查评估工作。通过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摸清了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类型及其分布,为全市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提供准确、合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市分别于2005年、2009年编制了《江山市“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江山市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各乡镇(街道)、村饮用水工程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和分类指导。根据我市有南北两大水源的实际,我市的农民饮用水工程规划设计以城市管网延伸集中式供水为主,独立式供水为辅。对交通相对便利、集中供水条件相对较好或无独立供水源的乡镇、村,按照“南北双向”集中供水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即利用北部城市管网延伸和南部峡口水厂管网延伸实行集中供水,最终“两网”合并,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3.4 突出重点,精心实施
一是极早谋划,抓好政策处理。首先是规避农时减少青苗损失。积极做好当年农民饮水安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工作,赶在春耕生产前动工,减少了青苗费支出;其次是部门配合降低费用支出。对涉及跨县道及以上等级公路建设的,由政府牵头,会同水利、交通、设计等部门,按照“能避则避、难避求优”的原则,力求多走桥涵,少挖公路,尽量减少公路损失和相关费用支出;交通部门按照特事特办原则,以最快速度给予开挖公路审批,并负责开挖后公路的恢复工作。
二是强化监管,确保工程安全。主要是把好“四个关”,首先是程序关。工程建设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所有原料采购、土建工程全部在招投标中心实行公开招投标,降低了工程造价。其次是质量关。项目实施单位分别聘请了监理,落实了专职管理人员,水利局除在职人员管理外,还专门聘请了退休人员协助工程现场管理,从施工材料、工序、作业方式等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厂家运抵的不同批次管材必须经过抽检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隐蔽工程须经过单项验收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第三是进度关。定期召开工程分析会,分析施工进度、存在问题等相关情况,适时调整工程施工方案,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建设进度。第四是资金关。市财政严格按工程进度下达款项,乡镇(街道)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所实施项目财务状况公开,接受各级检查,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三是广开门路,提高进村入户率。首先是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农民饮水安全意识,增强进村入户的自发性。其次是采用奖励、费用减免等激励政策,想方设法降低农户接水成本,增强进村入户的自觉性。市里对农户接水给予减免独户表费,对饮用水入户率达到60%的村给予2-5万元的奖励;一些乡镇、村采用奖励办法,对在规定时限内安装自来水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费用优惠,起到了较好地鼓励作用。
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方面主要做法和经验
“三分建,七分管”,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建后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健康良性运行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为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用水管理,保障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市政府起草颁布了《江山市农村饮用水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办法的执行充分发挥农村饮用水工程效益,确保供水安全。
4.1 明晰工程产权及管理模式
江山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根据供水方式的不同共分为三种:(1)水厂管网延伸供水,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主管网及附属设施,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村集体筹资投劳建设的村内管网及附属设施,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水厂负责对供水管网至农户计量水表之间的管网及附属设施包括加压泵站、调蓄水池等的日常维修、养护、管理;(2)乡镇或联村集中式供水,各级财政补助建设的乡镇、联村集中式供水和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产权归集体所有,乡镇、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附属设施,由乡镇或乡镇水厂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维修、养护、管理;(3)村级分散式供水,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的分散式供水工程,由村或自然村负责日常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计量水表内管网及其设施由用水户自行负责维修管理。
4.2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供水单位在日常运行中,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落实村一级专人管理制度,根据农村饮用水运行管理的需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制定工程运行及安全生产等管理制度,对用水户逐户登记造册,并签订供用水合同,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实行“同网同价”制度,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水价听证会制度和公示制度;水价需调整时,由供水单位将原因、用途及财务盈亏报告上报和公布,经政府召开听证会后确定。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租赁管理费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
4.3 建立科学有效的饮水工程安全防护体系
篇4
1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设计不完善,供水量不足
现阶段农村饮水设施简陋,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饮水工程设施不完备,水质和水量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近年来,国家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饮水工程的建设,但是供水量仍无法保障。如引山泉水工程建设中,每到枯水季节时,就会导致供水量不足。并且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山村,由于人口稀少,难以进行工程建设。
1.2 饮水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农村地区,饮水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着村、乡、县三级管理模式,导致职责分工不明确。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型的饮水工程,通常都是乡(镇)交由村管理。由于没有固定的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后续的日常维护管理经费,导致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得不到维护和修理,从而加速了工程设施的老化,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用水。
1.3 缺乏水源保护意识
由于缺乏水源保护意识,农药、化肥大量的使用,再加上农民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等,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到污染,破坏了农村饮水环境,进而给农民饮水造成很大困难。
1.4 缺少对水质的检测
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当及时按照相关的规定对饮用水的水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提供给农民。但是由于水利部门没有专门的水质检测实验室,从而导致大多农村饮水无法进行日常的检测。
此外,由于受到饮水工程的数量、资金投入、村民的水质安全意识、检测的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日常饮用水的检测率比较低,从而无法保障农民的用水安全。
2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2.1 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饮水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监管、验收的理论依据,对工程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而且科学合理的前期工作能够有效地节约大量的资金。所以,应当加大对工程前期的资金投入,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工程规划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运营,确保饮水工程符合农民的长远利益,并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
2.2 结合地方实际,进行有效地工程建设,保障农民的用水需求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目标就是满足农民的用水需求,为农民提供充足、安全的饮用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保障农民的用水需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以及人口稀少的村庄,不需要进行管网入户,而是要应适当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为村民挖深井,从而确保村民不论是在干旱时期或是洪涝时期,都有安全、充足的饮用水。二是对于一些引山泉水的工程,要切实做好干旱时期的应急预案,可以在附近的挖深井,从而使村民在枯水期能够有充足的引用水。
2.3 妥善解决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问题
资金是一切工程建设的最主要问题,因此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妥善解决工程建设的资金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地方补贴以及农民自费这三个部分。由于工程建设的投资量大,导致与农村落后的经济相矛盾。因此,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应当逐步增加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并且还应当增加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信贷资金,并对符合财政贴息规定的农村饮水贷款给予财政贴息。通过高额度、低利息、长期限的优惠政策,发挥政策性贷款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作用。二是,强化地方政府的意识。地方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民的饮水问题,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落到实处,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保证资金都能够充分利用。三是,努力拓宽工程资金的筹集途径,鼓励企业家积极参与到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广泛吸收社会上的资金,从而保证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2.4 构建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
水费是农村饮水工程日常供水的经营性收费,供水的价格要根据公平负担、节约用水、合理收益、补偿成本的原则制定,不能追求利润。并且水价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供水成本进行适时的调整。与此同时,还应当鼓励农民成立用水合作组织,以减少水费的收费环节,提高水费的缴费率,以确保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正常运行。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要严格禁止乡、村在代收水费的过程中随意截留或者是加价,以保护村民的权益。
2.5 明确饮水工程的管理职权,实现对工程的有效管理
针对规模不同、大小不一的农村饮水工程,要明确分清饮水工程的产权,根据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从而有效调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者的积极性。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组织固定的管理机构,逐渐形成建设和管理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其次,要明确工程的管理职权,划分县、乡(镇)、村的管理权限。此外,为了实现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有效地管理,还可以设置县级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在乡(镇)级建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在村级设立固定的工程管理人员。
2.6 设置专门的水质检验机构,保障饮水的质量
首先,应当加强有关管理部门和村民的水源保护意识,并且划定饮用水源的保护区域以及制定出相关的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强化对饮用水源周边污染物的处理,减少和限制对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严禁村民随意向饮用水源扔垃圾或者是有毒、有害的物体,从而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其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水质的检测工作,确保村民用到安全的饮用水。一方面应当加大对水质监测的投入力度,满足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应当将水质监测的资金落到实处,确保水质监测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从而保障农民饮用到安全放心的水。
3 结束语
农村饮水工程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利民工程,其不仅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社会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各地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模式,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饮用水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裴志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办法[J].宁夏农林科技,2012.
篇5
1甘肃省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1.1甘肃省自然状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地处腹地,是我国几大干旱省份之一,全省有4/5的地区处于半干旱、干旱以及严重干旱地区,全省多年以来的降水量不足全国平均降水量的一半,降水量在300mm以下的地区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甘肃省的降水量由东南至西北逐渐递减,由600mm递减到不足100mm,降水季节变化极大。甘肃省的水源分部极不均衡,主要的水源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陇南市,占据了全省水量的一半以上,而嘉峪关、兰州等市自产水资源量人均不足100m3,这只是全省所有自产水量的1%。同时,由于长江流域的水质比较好,其次是内陆河流域,最次是黄河流域的水,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深层的地下水总的来讲水质较好,而浅层地下水往往存在着污染、微量元素超标、水质苦咸等问题。
1.2社会经济状况
甘肃省目前有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22个农垦农场,327个林场,人口将近3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据40%左右,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居收入的3倍以上。
1.3甘肃省山丹县用水现状
山丹县是甘肃省18个干旱缺水县之一,水资源短缺,以前都是吃坑塘水、沟渠水,人与牲口同饮一塘水,饮水安全没法保障。近年来,山丹县高度重视农村人饮安全问题,在饮用水安全工程中投入大量资金,为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山丹县强抓被列入全省7个插花型扶贫攻坚试点县之一的历史机遇,重点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任务艰巨
截至目前,甘肃省还有几百万的农村人口以及几十万的在校师生的饮用水不够安全。饮用水不安全,但人口众多,水质不达标,供水量不足,并且用水不便,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2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资金缺口巨大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对甘肃省的饮用水安全工程投入了将近百亿,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的投资有着多方面的组成,包括国家和地方拨款,市场上的融资以及用户自筹。甘肃省农村整体来看发展较为落后,对于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够重视,饮用水用户自筹这一方面有着很大的难度,而且有些地区的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不合理,存在着返工的现象。
2.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难度大
随着近年来饮用水安全项目的实施,甘肃省建设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解决了饮用水安全问题,剩余的地区大多都是山丘区和沟壑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距离水源过远,当地水质较差,输水管线长且复杂,这些都使得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难度加大。
2.4规划、管理、运行制度不完善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新课题,规划设计对于政府来讲是一项新的挑战。很多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在前期设计的时间不足,并且经费较少,对于当地环境的勘查不足,导致工程建成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了工程后期的使用效益。在最初建设之时,未能统筹规划后期的管理运行,缺乏远景考虑。
3甘肃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的实现路径
3.1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
甘肃省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难度较大,为了使工程运行正常,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能够长期运行,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不断地完善管理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对于后期的管理尤其要重视,以此来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能长效运行。
3.2建立管理机制
甘肃省农村饮用水工程具有项目多、分布广、规模小的特点,广大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不够,工程建成之后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为了保证工程能够长期且稳定地运行,可以根据工程的规模以及是否利于群众使用、是否利于工程的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原则,以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为目标,建立起各级饮用水管理站、所、会等,每个县至少要有一个水质监测中心,保障用水安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还处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将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管理设备、管理设施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工程,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对于各项细节实行实时监测,以确保饮用水安全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篇6
1农村饮水现状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o42′之间。2012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7.60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953万人,辖七镇二乡,115个村(居)民委员会。2006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前,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仅有11.487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有13.1913万人。其中:饮用血吸虫疫水的人口有7.376万人,饮用高砷水人口有0.1203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2324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人口有2.4626万人。
当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县县委、政府最关心,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及时全面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势在必行。在上级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县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到2012年底,全县累计解决农村10.70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达到22.1893万人,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2.006万人。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分析
2.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到2015年基本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饮用水问题。根据省州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十一五”期间我县计划解决11.289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计划解决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4.4552万人的饮水问题。
2.2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我县划定了饮水工程供水水源保护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和饮水安全状况的监督和监测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既考虑水量,又考虑水质。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了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为保证饮用水水质,今后应建立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单位和水质化验室,并实现信息畅通,准确及时提供水质监测资料数据,实行动态管理。
2.3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民可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一是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二是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集中供水条件可以新建或扩建自来水工程实行集中连片供水;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应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集口式或分散式的供水工程;淡水资源缺乏的建造雨水集蓄水窖工程;有良好地下水源时可建分散供水井提水;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2.4加强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我县严格资金管理,狠抓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效益。总结最近几年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及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县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是坚持项目法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 二是坚持公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项目实施前, 对建设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坚持前置(决算)审计制,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局严格按审计结果进行招投标、组织施工及工程决算;四是坚持招投标制, 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全部组织公开招投标;五是坚持监理制,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全面实行监理制,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六是坚持县级报账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2.5积极引导,多渠道筹资
鹤庆县是一个多民族,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自然条件恶劣、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建设费用高。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坚持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县、乡两级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各部门密切配合,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受益农户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6严抓建后管理,保正工程良性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良性运行,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工程运行费、维修费和折旧费问题。二是解决管理人员的问题,做到按需设岗,人尽其责。结合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种管理方式,一是属县城管网或集镇管网延伸的工程由原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实行同网同价;二是新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成立供水管理局统一管理,水费按县物价部门核定价收取;三是山区饮水工程由受益村社管理,管水方案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确定;四是集雨水窖工程由受益群众管理。
水费的征收和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要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在缺水地区,要逐步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和超定额加价制度,通过技术、经济等多种措施,推行节约用水。
3结论
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在新的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安全饮用水的需求比其他任何需求都更加迫切。我们应该也必须把为群众提供安全饮用水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做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和供水安全工作,确保农村的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篇8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同步
由于饮水不安全地区主要集中在水质差、县乡交界的偏僻地带,饮水规划相对先前一步,而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多选择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客观上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改水工程建设结合的难度。如果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势必要对规划进行调整,有的地方调整幅度较大,而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有着严格规定,这种调整势必导致投资地点与国家批复投资地点不一致。如何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改水工作有机结合,成为现阶段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2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民参与度不高
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在工程建设的选点、工程规模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对农民公开得不够。多数农民知道水价由电费、维护费和管理人员补贴等组成,但不知自己所交水费是如何确定的,不清楚水价成本到底是多少,水价应该如何定,定多少才合理。
2.3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饮水工程建设后直接交给用水单位管理,由于管理人员工资较低而没有专人负责(基本都是兼管),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收取水费、看管设备和定时供水,存在管理不到位、不及时的现象。
2.4水价偏低,水费收取不及时
由于农村还没有形成用水交费的观念,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低,因此价格管理中存在着水价偏低,有的村(居)收取的水费甚至不够电费,造成饮水工程无法正常运转,不能回收资金、形成良性循环,对以后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3.建立长效机制管理的建议
3.1加大《水法》等政策法规宣传力度
针对农村传统的用水习俗,绝大部分农民缺乏节水意识的现状,扎实开展节水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型现代媒体与传统的标语、专刊及村公开栏等形式,宣传水利法规和节水小常识,将节约用水条款写进《村规民约》,建立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让群众节水意识入心入脑。
3.2以水养水,建立规范的用水管理模式
我县农村饮用水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⑴城乡一体化供水,主要是集镇附近村,由城镇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运营。约占总人口10%;⑵村委会自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约占总人口70%。⑶承包经营管理,由村委组织招标发包给单位或个人管理,发包期一般10-15年,约占总人口10%。⑷农民用水者协会(或村老年协会)负责管理,占总人口10%。从目前管理成效看,第一三种模式最为正常,第二四种模式因受管理人员素质、经费保障等因素影响,运营状况时好时坏。事实证明,管理是关键。对已建投入使用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可否采取产权拍卖,长期承包与政府扶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来推动和规范农村饮用水管理,使农村、农民能真正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最终实现以水养水的良好运营机制。
3.3提高农村饮用水管理队伍素质
当前,全县农村饮用水工程有管理组织的约占85%,但各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提高管理水平、关键是提升管理者的素质。为此,政府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育、培训和考核,受益村要推荐1-2名有文化、有技术、有责任性、事业心,公道正派、且群众信任的村民代表担任饮水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政府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培训工作要经常性、长期性地进行。
3.4健全农村饮用水应急防范机制
针对农村饮用水面广点多,意味着风险点多,不可预测突实发事件概率增大的情况。因此,要实施好县政府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农村饮水安全分散工程实施方案》,县水利部门与乡镇要建立工作专班、定期检查督促,加大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取水许可证审批、发放。县水利部门、乡镇要制订和完善农村饮用水应急预案,一旦有水质事件发生,及时启动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5建管并重,健全农村饮用水保障机制
篇9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
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篇10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全县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民生问题,始终是县委、县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起步较早,饮水设施使用时间较长,因此,水井淤积、管网老化破损、管理疏漏和设备损坏现象十分严重,已经对全县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2005年,县政府就把这项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近年来,县乡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部分乡镇饮用水源及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群众饮水困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广大群众告别了喝土井水的历史,但是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彻底底的解决。因此,县政府决定,由县乡两级政府共同筹资5000万元,集中财力,下大气力,集中时间,对全县水源地设施和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一次性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对此,全县上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饮水改造工程投资额大、工程量多、时间短、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力打好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这场攻坚战役。
二、要明确任务目标,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力度,是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所在。对此,大家要善于分担子、敢于担担子,对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按照《*县20*年秋冬季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逐级抓好落实,确保农村水源地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在明年“五•一”前全部结束,让广大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
(一)建设资金筹集、管理、使用要到位。筹集资金是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但是“钱从哪来”的问题要解决好。要采取对上争取、银行贷款、县财政借款、材料赊欠、乡镇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要严格工程资金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办事,切实管理好工程资金,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把每一笔支出都用在刀刃上。县财政已筹集资金2000万元,将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的办法对各乡镇予以支持。各乡镇在筹措使用资金方面也要多想办法、创新方式,少花钱,多办事,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也是对各乡镇领导班子能力的一次检验。
(二)工程质量管理要到位。强化工程管理、建设优质工程是广大群众吃上放心水的基本保障。要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对工程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在工程质量方面要坚决把好“五关”,即:把好规划设计关、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把好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关、把好工程检查验收关。决不能有豆腐渣工程,也决不容许哪个乡镇的工程出现今年建设、明年修补的局面,那是对县委、县政府,对老百姓的极大不负责任。对于管网改造工程,县政府要对各乡镇主要领导实行长期跟踪问责制。
(三)建设工程后期管理要到位。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确保群众长期受益,因此,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的建后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就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安全饮用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各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做到施工一处、验收一处、合格一处、使用一处、受益一处、安全一处,避免重复建设,对因工程质量和后期管理不善,再次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的单位,县委、县政府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保证工程高质量按期完工
篇11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全县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民生问题,始终是县委、县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起步较早,饮水设施使用时间较长,因此,水井淤积、管网老化破损、管理疏漏和设备损坏现象十分严重,已经对全县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20*年,县政府就把这项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近年来,县乡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部分乡镇饮用水源及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群众饮水困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广大群众告别了喝土井水的历史,但是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彻彻底底的解决。因此,县政府决定,由县乡两级政府共同筹资5000万元,集中财力,下大气力,集中时间,对全县水源地设施和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一次性地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对此,全县上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饮水改造工程投资额大、工程量多、时间短、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全力打好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这场攻坚战役。
二、要明确任务目标,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力度,是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所在。对此,大家要善于分担子、敢于担担子,对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按照《*县20*年秋冬季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逐级抓好落实,确保农村水源地设施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在明年“五•一”前全部结束,让广大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
(一)建设资金筹集、管理、使用要到位。筹集资金是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但是“钱从哪来”的问题要解决好。要采取对上争取、银行贷款、县财政借款、材料赊欠、乡镇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要严格工程资金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办事,切实管理好工程资金,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把每一笔支出都用在刀刃上。县财政已筹集资金2000万元,将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的办法对各乡镇予以支持。各乡镇在筹措使用资金方面也要多想办法、创新方式,少花钱,多办事,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也是对各乡镇领导班子能力的一次检验。
(二)工程质量管理要到位。强化工程管理、建设优质工程是广大群众吃上放心水的基本保障。要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对工程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在工程质量方面要坚决把好“五关”,即:把好规划设计关、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把好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关、把好工程检查验收关。决不能有豆腐渣工程,也决不容许哪个乡镇的工程出现今年建设、明年修补的局面,那是对县委、县政府,对老百姓的极大不负责任。对于管网改造工程,县政府要对各乡镇主要领导实行长期跟踪问责制。
(三)建设工程后期管理要到位。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确保群众长期受益,因此,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的建后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就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安全饮用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各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做到施工一处、验收一处、合格一处、使用一处、受益一处、安全一处,避免重复建设,对因工程质量和后期管理不善,再次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的单位,县委、县政府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保证工程高质量按期完工
篇12
一、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势在必行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体系,通过法律和法规等手段对项目施工进行监管。针对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特殊性,要严格按照基本的建设程序,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实际工作中我认为给水工程就是一个在建项目施工中最重要的工程,给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用户使用的便利。
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给水工程的质量问题却屡见不鲜,给排水的渗漏问题甚至成为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通病,为此,我认为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施工企业作为饮用水工程建设的主体,对于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施工管理的重心放在施工企业身上,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健全施工管理机制。企业必须树立全新的科学质量观,要建立质量保证控制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是按科学程序运行,基本方式是PDCA循环。
二、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对施工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和现场管理标准化要全面负责,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还应考虑质量安全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从原材料进场到施工都要严格控制。
1、原材料控制
很多工程渗漏都是由于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而引起,如:管材和管件的强度不合格;管道和管件有砂眼;主管道管材、管件弯头、三通等和附件阀门、水嘴等本身质量不合格或在运输、装卸、组装等环节发生破损。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每批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员、质检员必须对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向现场监理报验。监理同意使用后方可用于工程。排水管材料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选用管材时应严格把关,要求包装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整根管的外观应光滑,无色泽不均现象,杜绝不合格品应用于工程。
施工阶段是给排水产生渗漏问题的主要阶段,主要包括:(1)安装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技术不熟练,如:镀锌钢管的螺纹加工不合格;管道接口连接不严密造成渗漏。(2)管理上存在漏洞,施工人员不按照施工程序和规范操作,监理人员工作疏忽,责任意识不强引起渗漏。
2、施工阶段的技术管控
(1)材料检验。首先依据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安装前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核对其材质、型号、规格,并进行外观检查。注意是否有砂眼、裂痕,包括管件的承插口及存水管、检查口、清扫口等配件质量情况,发现有缺陷,或有疑虑,则可通水试验,严格控制施工用的原材料质量。
(2)施工现场管理。各施工单位施工进度统一协调指导,各施工单位在同一时期内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完成施工任务。组织协调各施工单位对在相邻施工区分界处的同类管线碰头事宜,要具体落实施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人员、质量检验等事项。
(3)施工质量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均进行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由全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水平。
(4)施工技术控制。要加强施工中的技术控制,如发现有违反合同、施工规范的行为,如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或操作不符合要求。同时由于环境对质量也会产生影响,监理工程师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理力度。
篇13
根据市有关部门立项批准,饮用水工程项目共在*村、上孟塘村、下孟塘村、井头张村、太平祝村、溪童村、姜坞底村、童店村、夏李村、胜岗村等10个行政村实施。预计铺设各类管道100千米左右,项目总投资440多万元,建成后可解决七千多人安全用水问题。
二、项目进度计划
此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要求,2009年计划实施任务的6个行政村(*村),要在2009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20*年计划实施任务的4个行政村(*),要在2009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集镇办,负责对全街道范围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确定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目标任务及责任分工,并将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加大奖优惩劣的考核力度。
3、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将饮用水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协调沟通,搞好配合,形成合力,积极完善各项程序;要强化具体指导,加强质量检查,加强工作协调,确保按期完成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4、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提高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意识,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充分了解饮用水工程的好处,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关心饮用水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各项前期工作
1、搞好调研。邀请上级相关业务部门,深入实地,摸清实情,搞好调研。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使工程建设建立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之上。
2、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划、设计、实施方案要科学合理,实现规模化发展,统筹水源勘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选择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统筹工程布局、供水制水模式等各个方面,突出做好水源水质的可靠性论证和中长期的需水量论证,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通过延伸管网、集中供水等模式,实现改水工程建设任务目标。
3、保障供水水质。要将水源选择作为工程建设最关键的环节,新选择水源村庄的供水工程要对水源进行充分论证,选择保证率高、水质符合标准、水量满足要求的水源,确保供水水质达到饮用水要求。
4、工程建设要和谐统一。管理房、泵站、水池、水源地等建筑物既要安全可靠、坚固适用,又要造型美观;既要注意地表构筑物的建设质量,又要重视地下隐蔽工程的铺设安装安全耐用;既要注意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又要重视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做出美观好用的亮点工程。
(三)工程实施
1、合理安排工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要统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细化各项施工环节,超前谋化,科学调度,优化整合,穿行,环环相扣,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力争按期完成项目进度计划。
2、落实建设监理制度。应按有关规定实行建设监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3、实施全过程控制。各市要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监控,建立“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考核”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以对项目推进的全过程和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督查来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4、建立汇报制度。各相关工程实施单位每阶段向街道集镇办汇报工程建设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经验、做法及群众反映和关心的有关问题,街道将根据实际情况,整理后按时向市水利局汇报。
5、加大督查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街道相关部门要对工程进行检查监督,不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对违反规定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四)资金管理
1、严格资金监督管理。街道将建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资金储存专户,严格财务制度,规范资金划拨和使用,确保专款专存、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挤占和违规支出建设资金。同时将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审计,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2、工程竣工后,应编制工程决算报告;工程通过验收后,要向村民张榜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五)建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