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技管理规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管理规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管理规划

篇1

摘 要:国家发展改革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对苏州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述美国和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特点

>> 江苏的又一个国家战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五大愿景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实现路径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战略意义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与苏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面临五大难点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引领“第二个率先” 转作风 树新风全力助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抢抓战略机遇 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 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努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看区域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做好基层一线思想政治工作服众服务好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苏南现代化形势下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部《关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南京在苏南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思考 以经济国际化推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天津葛沽现代农林科技生态园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研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苏州市科学技术局.2012年度苏州科技总览[Z].

[8]苏州日报.苏州“瞪羚计划”:中小科企成才要跨三道坎[N].2013.

[9]郭铁成.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宏观管理[Z].科技部创新圆桌会议,2013年第一次会议发言,2013.

篇2

严格车辆技术审查和营运客车类型等级划分,继续强化车辆技术管理。加强二级维护核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修车洗车(含配件销售)集中市场建设,清理整顿主城区修洗车网点。全面贯彻《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方法》把好驾校准入关,积极引导驾校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精品化道路。完成驾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现有驾校上档升级,扩大经营规模和培训能力。进一步规范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工作,规范培训监管。完成道路运输许可证换发工作。开展教练员评比活动,评选优秀教练员。加快道路运输营运驾驶员诚信考核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完善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档案和营运驾驶员动态考核及退出机制。

篇3

【Key words】 Emergency nursing care Dispute precaution

护理纠纷是指在临床诊治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或陪伴所发生的各类矛盾。从所周知,急诊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护理不当,或是护士的技能和人文素养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本文在总结继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0月实施了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规范化管理措施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避免和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2 护理纠纷的原因

1.2.1 护理人员因素 主要包括:①责任心不强,接诊、分诊概念不清,服务意识淡漠或语言表达欠佳,工作无头绪、无重心而导致分诊混乱。②院前急救意识淡漠,毫无准备而草率出诊;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是出诊缓慢;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③缺乏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急救技能;抢救物品或急救药品不齐备;缺乏应变能力。④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重视不够,或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履行告知义务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抢救病人时手脚忙乱,或是毫无头绪和重心,甚至必要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尚未实施;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或欠规范。

1.2.2 病人及其家属因素 主要包括:①病人及其家属在突如其来的急症情况下措手无策,感到恐惧、惊慌失措而致使心理障碍。②因突发的疾病以及经济上的困扰而急躁或对他人感到十分不满。③健康教育不够,患者及家属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或缺乏应有尊重。④对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不配合。

1.3 护理纠纷评定标准

根据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结果自行拟订评估标准,并分为3级。Ⅰ级:一般矛盾,经护士本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即可化解;Ⅱ级:矛盾突出需经科室领导或护士长亲自协调才能解决,而事后双方均能谅解;Ⅲ级:矛盾尖锐需通过医院领导协调才能解决。

1.4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1.4.1 护士方面 就护士本身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服务理念,同时要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护理措施。②加强护士的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1],在急救治疗的同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很有必要。③强化院前急救意识,接听呼救电话须认真仔细,同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详细记录呼救电话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目前的情况以及院前的急救过程,出车路线及其到达的大概时间,同时需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注意事项,并将电话记录存档备案。④呼救电话一到,急诊科立即召集急救人员即刻到位,并检查抢救设备、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备、到位,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到万无一失;平时对上述物品及药品必须做到四固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随时清点、补充、交接、记录。⑤牢固专业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并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急救过程中不做、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注意沟通技巧及方法,实行保护性治疗及护理,不扬病人隐私;及时、准确而规范的做好各种记录,包括诊断、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实施情况的记录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⑦强化急诊科管理和制度建设,更新院前急救理念,加强对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提高急救能力[2]。⑧实施医学继续教育:制订护士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或进行急救演练;培养急诊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服务、服从于当代急救工作。

1.4.2 病人及其家属方面 主要包括:①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以及社会急救理念与功能,积极普及急救知识,使民众初步掌握一般急救技能,当发现急危病人或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能正确、及时地进行自救、互救[2]。②针对病人的疾病及其病情,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年龄、社会背景,有的放矢给他们讲述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该疾病有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及其恢复的过程,同时有必要告知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所需的大概时间和经费。③以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感化病人及其家属,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直接感受到高超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圆满地完成治疗、护理计划。

2 结果

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的比较:2008年10月~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共接收急诊病人368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152例次,Ⅱ级54例次,Ⅲ级27例次。2009年10月~2010年9月接收急诊病人3960人次,其中Ⅰ级护理纠纷32例次,Ⅱ级18例次,Ⅲ级9例次。经x2检验,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

3 讨论

从所周知,急诊科工作繁重而复杂,每天要接诊各种不同的病人,其治疗和护理的实施要求准确而迅速,稍有不慎将会酿成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急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如若诊治和护理失误或沟通不当,以及护理技能和服务态度欠佳等均可诱发护理纠纷,而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和医院形象。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院急诊科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更新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制订了规范化管理措施。通过一年来的实施,实践证明,规范化管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护理纠纷的发生。首先从首诊负责制落实责任,实行问责制,与此同时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更新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护理行为[3],这是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和防范护理纠纷发生的可靠保障。在急救护理工作中,务必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强化个体化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现护理工作的职责是病人与治疗之间的呵护主体[4]。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人文素养,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其转归,以娴熟的技术和优质态度服务于病人,才能积极地避免和化解各种矛盾,使急救护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因此,平时加强急救训练,定期考核,与此同时做好人力、物力等资源配制,也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有必要强调急救护理文件是病人的健康资料和诊治经过的客观记录,既涉及病人的法律、医保、赔偿等问题,同时又是护理科研和教学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医疗纠纷或技术事故鉴定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务必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和详细记录。

参 考 文 献

[1] 李全兴.速成医学论文撰写[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篇4

(二)、编制沈抚同城化的各项规划,全面推进沈抚同城化建设。

20*年要在“规划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惠及共享”四项原则指导下,按照“交通、信息、金融、卫生、教育”同城化的要求,积极配合省政府和沈阳市规划局,全面做好沈抚连接带的深化规划,特别是属于抚顺市行政辖区面积21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包括基础设施规划、核心区、风情小镇建设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

(三)、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编制控详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批复后,一方面,要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城市总体规划》,形成社会各界学习规划、了解规划、遵守规划、支持规划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的规划意识。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城市规划区48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部分地块控详规划及相关的专项规划。对城市道路网以及其他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安排,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及沿线、章党地区、城东三期,为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规划控制依据。

(四)、组织编制重点规划,促进地区发展。

1、组织编制高新区42.77平方公里产业和基础设施规划,推进高新区建设。通过科学的产业定位和项目布局,整合高新区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使高新区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区。

2、组织编制新抚立交桥地区改造规划,拓展站前中心商业区功能。将现有新抚立交桥改造为下穿式立交,不仅能够改善交通功能,提升周边地价,而且对改善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彻底改善周边地区的利用条件,如橡胶一厂地块、裕民地区改造、新抚斜路地区改造等,形成站前商业中心区拓展区,有利于完善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功能。

3、继续组织编制浑河支流河整治规划,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编制抚西河、将军河、葛布东河和方晓河4条支流河综合整治规划,提高河流防洪能力,控制各类污染,改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下一步的城市建设、河流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建设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城市家园。

4、组织编制*、*地区改造规划,打造城市新亮点。*地区位于新抚区西部,东起十四道街,西至古城子河口,北邻浑河,南至*。*地区的规划改造,能够带动周边房地产开发,特别是*及浑河北岸开发统一考虑,突出浑河中部山水特色,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商业金融、现代服务和居住休闲功能,将极大提升抚顺市的城市形象和品位。总规划用地面积是196.6公顷,其中*110公顷,*地区86.6公顷。

5、组织编制望花沙石场改造规划,打造西部地区新形象。该区域位于李石经济开发区的东部,东起浑河大桥立交桥,西至砂石线,南起丹东路,北临浑河,总用地面积320公顷。该区域规划定位为生态居住区。其目的是盘活城市土地,推进沈抚同城化,打造经济开发区新形象。

(五)、做好上市地块规划,整合土地资源。

根据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土地使用功能,调整用地结构,分期分批,适时提出上市地块规划控制意见,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六)、强化测绘管理,发展测绘事业。

篇5

0.引言

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有力的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其对环境方面造成的影响也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要元素,能够起到显著的环境保护的作用,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突出意义。因此,如何加强现代林业管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相关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1]。

1.林业规划管理的基本概述

林业规划既是指国家相关部门以林业为对象,对土地进行的中长期生产力的布局,以有效调整林业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而林业规划管理则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原则,对林业规划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指导与监督。林业规划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整合与模式,对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从林业规划的内容方面来看,其主要包括对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林业基地的选建以及林业生产区域的规划等[2]。从林业规划的原则方面来看,则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其一,以林业的发展为主,兼顾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其二,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并促进林业与副业的有效结合。其三,树木的数量多,种类尽量多元化,并对树木进行组合性的栽植。其四,促进林、副、农以及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产供销一体化的实现。

2.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林权结构模式单一

所谓林权,既是指森林资源的拥有和使用权。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是导致我国林业结构模式单一的重要影响因素,该制度规定森林资源为我国或集体所有,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具有着一定的垄断性。显然,这是不利于反映人们对特定森林资源的特殊需求的。因此,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进程。另外,采育的不平衡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具体则表现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的增长速度未能与我国森林的采伐量相匹配,同时,我国森立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也是导致我国林业采育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3]。

2.2 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

生态补偿机制既对自然资源进行有偿使用的一种制度。自然资源的功能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因此,使用者在对其进行使用之前,应向资源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费用以作为对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机构或个人的经济补偿,进而才能具有使用森林资源的合法权[4]。然而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在生态补偿机制制度的建设上,还存在许多漏洞,甚至是在具体条文上存在空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2.3 林业保护的监督力度不足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林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相关林业保护部门也加强了对森立资源管理的监督力度,针对于地方政府违规用地、为一己私利而毁林垦地的现象,派驻森林资源监管机来对其进行管理,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部分地方监督管理部门仍然存在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这导致其未能有效防范、管理与制裁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

首先,对林业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专业讲座、及开设宣传栏等活动的方式,帮助工作人员清楚的了解、掌握与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在林业管护方面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够胜任病虫害的防治,森林防火以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5]。其次,对生活在林区周边的居民也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森立防护知识,提升其森林防护的意识。另外,成立林业规划管理结构,并实现林业防护工作的责任制,将工作一一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 ,以加大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在机构的管理中,要及时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检查、总结与反思,以不断优化机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

3.2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林业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林业,是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其中,在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上,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应当选择短期速成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树木品种及类型进行培育。其二,实现低层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精深加工的转型;其三,加大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森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6]。另外,在林业的建设上,不仅要关注它带来的经济回报,更要重视它的生态效益,即应以全面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做到统筹兼顾,既要促进林业环境价值的实现,又要保证林业的生态发展。

3.3 加强林业管理的监督力度

良好的监督是林业规划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林业管理的监督力度有着一定的必然性与迫切性。其具体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其一,对林业保护管护机制进行完善,尤其是在森林资源的采伐数量以及程序上加以严格规范,并对毁林开荒、超采超伐等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其二,将林业管护工作的成果与个人及集体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以有效提升林业管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三,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督部门,以规范林业管护人员行为,促进林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对人民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向与角度,这便要求我们在现代林业的规划与管理中,不断对原有的规模与方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使之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进而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峰,高松峰,谢存竹,孙霞文,刘月华.关于山东省林业规划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析[J].山东林业科技.2011(S1).

[2] 侯燕南,柏方敏.参与式林业规划在我省生态造林项目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2012(02).

[3] 苏立娟,陈嘉文,覃鑫浩,陈绍志,何友均.新西兰林业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方法与借鉴[J].世界林业研究.2014(01).

篇6

作者简介:常 冰(1976—),女,河南唐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图分类号:S6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7501

1 引言

桂花属木犀科,常绿阔叶乔木。由于桂花四季常绿,花又香气扑鼻,因此常被用于园林绿化;桂花的花、果、根都能入药,有化痰止咳、暖胃、平肝、散寒破结等功效;鉴于桂花的园林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桂花的市场需求逐年呈上升趋势,尤其造型好的桂花树经济价值也更高。

2 苗木培育

2.1 播种育苗

由于道路绿化需大量树苗,因此生产上常用播种育苗。播种时间宜在当年10月或次年3月。每亩需种约20kg,播种时要将种脐朝同一方向,行距20~25cm,株宽10~12cm。亩产苗约2~3万株。撒一层细土后,再盖一层薄稻草,然后喷水至土壤湿透,以防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蒸发。种子发芽后,马上把草揭去并置于行间,既保持土壤湿润,又防止杂草生长。

2.2 压条、嫁接和扦插

由于播种育苗开花晚,品种原有性状难保持,而压条能弥补它的缺点;嫁接也是育苗常用的方法,常用女贞、水蜡、流苏和白蜡等树种砧木,靠接或切接;扦插育苗常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

3 土肥水管理

3.1 土质的选择

桂花喜温暖,宜在土质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中生长;桂花怕干旱,怕烟尘,怕水淹。若遇多雨季节,则根先发黑,后腐烂,叶尖先焦黄,随后整片叶脱落,最后全株死亡。

3.2 中耕除草

在树根四周1m左右松土和除草。浇水或降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还需进行松土。

3.3 浇水与排涝

新种植的桂花一定要浇透水,并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桂花不耐涝,需及时排涝。假如植株遭到水淹,挽救的措施是掺一些细沙,这样能够刺激它长出新根。

3.4 合理施肥

施肥的原则是要勤。以氮肥为主。2、3月份施农杂肥,有利于桂花抽梢。入冬前施无机肥。新移植的桂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要与土拌匀后再填土。

3.5 整形修剪

①抹芽:发芽时将主干下部无用的芽全部剥掉;②疏枝:保持一定的枝下高,剪去无用枝条,一般成材后的桂花枝下高在1.5m左右;③短截:修剪顶部枝条,使桂花高度维持在3.5m左右,冠幅2~3m。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分析

(1)褐斑病。刚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小黄斑点,最后形成近圆形斑块。褐斑病常在4~10月发生,老叶比嫩叶易害病,该病以菌丝的形式粘在落叶上过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2)枯斑病。该病多由叶缘、叶尖染病。起初,叶片上出现淡褐色小点,最后扩大成圆形不规则的圈,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常在7~11月发生。该病菌也是由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3)炭疽病。该病危害桂花叶片。病斑呈浅褐色和灰百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天气,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该病常在4~6月发生,病原菌也是由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由风雨传播。

4.2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传播源。秋季要把落叶焚烧掉。盆栽的桂花要把病叶剪掉。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多施农厩肥;栽植密度要合理,选择通风透光的地方,从而减少病害的产生。

药剂防治:初发病时,立即喷1∶2∶200倍的波尔多液,随后喷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1500倍液。发病严重的地块,在苗木出圃时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参考文献:

篇7

Key words:community hospital; Pharmacy department;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19-01

药剂科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药剂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医院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1-2]。因此,提高药剂科的管理水平应该受到足够重视,并且能够符和新时期医疗改革的发展要求[3-4]。本文总结我院药剂科工作的管理经验,总结分析我院药剂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或者提高药剂科管理水平的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重视培养科里人员的综合素质

科室要发展,人才是核心。首先,必须重视药剂科人员的道德修养,要求其注意树立优秀的职业道德观。要时刻抱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要以患者为中心,这就要求药剂科人员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具体要求如下:第一,药剂科人员在平时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应该耐心仔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解患者着急的心态,避免与患者冲突,营造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第二,要想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必须首先提高药剂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定期学习国内外先进知识,坚持继续教育,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推荐优秀学员去更好的医院进修。只有真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日常工作中才能准确高效,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第三,应该重视培养药剂科的整体凝聚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培养科室人员集体荣辱观,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第四,可以通过引进高水平的药剂科人才,提高科室的综合水平。

2 必须严格审查药品,保证药品质量

必须严格审查药品质量,因为药品不是一般物品,其好坏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药剂科应重视药品的质量管理,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并且高效透明的药品采购制度,严格把关药品采购环节,保证药品质量[5]。药品采购应严格按照社区医疗机构的采购办法执行。年度合理制订采购计划,及时在采购平台确定采购药品,经主管单位批准购进。此外,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估算药品需要量,科学统计,避免采购过量或者过少,延误临床治疗或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已经采购到的药品,接收时必须仔细审核药品的质量,对于审核完的药品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科学分类,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设备,实现药品信息联网,最大化提高药剂科的工作效率。此外,不同药品储存条件不同,有的药品要求苛刻,必须充分保证药品储存条件,定期检查药品质量,杜绝失效或者过期药品进入临床使用。

3 建立严格的药品使用制度

药剂科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安全的药品使用制度,药剂科人员不应简单机械的向临床提供药物,而应利用自己在药学知识方面的优势,严格把关临床用药,尤其是对于特殊药品和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药品,一经发现临床处方不合理应及时请示上级并与临床医师仔细核对,以防错开、错用药物,造成医疗事故[6]。

4 重视提高药剂科的综合服务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竞争的日渐激烈,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为了医院更好的发展,医院必须提高服务水平,让患者满意。所以,医院对于药剂科的要求也越老越高。药剂科除了向临床科室提供药物外,开始肩负起为临床医师以及患者提供科学用药指导的服务,尤其对于患者,药剂科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耐心解答患者的困惑,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这就要求药剂科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药学基础,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理作用、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等。之后,应充分发挥药剂科人员在用药方面的专长,向临床医师及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咨询。此外,医院应赋予药剂科对于药物使用的监督权,技术上提供药物的使用信息,严格监督临床用药情况,避免药物滥用、错用等情况的发生。

5 结论

总之,药剂科的技术及硬件水平决定着医院的医疗诊治能力,医院必须重视药剂科的发展,而药剂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因此,药剂科必须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药剂科乃至医院的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孝麟. 试论药剂科在医院的地位和作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 1(3): 90-92

[2] 刘颖. 新时期医院药剂科的发展方向[J].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4, (122): 131

[3] 娄红玉. “5S”管理在药剂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3): 381

篇8

随机抽取2013年7~12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样本的准确性,研究期间每天随机抽取20例患儿,共抽取3396例。排除标准:①年龄>14岁;②分流至其他专科;③因各种原因退号离开;④分诊资料不完善;⑤就诊开药或开检查单。入选的患儿中男1840例、女1556例,年龄9d至14岁,平均(2.68±2.45)岁。本研究匿名填写,患儿姓名以编号代替。

1.2规范化预检分诊管理方法

1.2.1制订预检分诊流程图,建立预检分诊工具成立预检分诊小组,由儿科急诊医疗组长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资深分诊护理人员(儿科急诊分诊工作时间≥5年)5名成员组成。预检分诊小组负责分诊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分诊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参考美国急诊严重指数分级制度(EmergencySeverityIn-dex,ESI)[5]、原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6]、国内同行的实践[3,7-8],结合我院实际制订预检分诊流程图(见图1),建立预检分诊工具(包括快速评估工具、4级预检分诊标准),经护理及医疗专家审核并修订完成。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20例患儿,由2名分诊护士同时应用预检分诊工具对患儿进行分诊,2名分诊护士分诊结果的一致性为80.0%,Kappa值为0.64。1.2.2预检分诊工具的应用由预检分诊护士对急诊就诊患儿应用快速评估工具、4级预检分诊标准进行评估、分诊,准确、快速分诊至相应就诊区,分诊时间约2min。候诊期间患儿可能突然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9],因此,分诊护士应定时巡视候诊区域,整点巡视整个候诊区,半点重点巡视A区。巡视时运用儿科预检金三角(PediatricAssess-mentTriangle,PAT)法则进行再次评估,重点为婴幼儿,冬天包裹较多时,打开包裹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候诊期间患儿的安全。1.2.2.1快速评估工具运用PAT法则进行快速评估。评估从3个方面进行:①一般情况,包括意识、面色、反应等;②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呼吸音、有无辅助呼吸(如氧枕供氧、呼吸机供氧)等;③循环系统,包括皮肤温度、湿度、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尿量、出血征(如皮肤淤斑)等。评估从分诊护士见到患儿时立刻进行,患儿3个方面任何一项存在或潜在问题,立即送入抢救室抢救或诊室就诊。1.2.2.24级预检分诊标准见样表1。为了保证预检分诊的准确率,需做好以下几点:①增设预检分诊工具。电子体温计(肛表)、指夹式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带秒针的桌面时钟等。②规范化“望、闻、问、触”。望诊患儿面容、指甲颜色、精神;闻诊患儿哭声、呼吸音;触诊患儿皮肤温度、湿度、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问诊患儿主诉、过敏史、用药史、病史、饮食、睡眠、尿量等。③特殊患儿分诊。患儿年龄越小,病情变化越快,病死率越高[10]。将就诊新生儿分诊为2级,优先就诊;≤6个月的患儿有中等热(T≥38.1℃),分诊为2级,优先就诊。④划分候诊区域。A区为红色候诊椅,靠近分诊台,B区为蓝色候诊椅。⑤加强宣教。急诊分诊叫号系统“广播宣教”中增加预检分诊内容,提高患儿家属对预检分诊的认知度,配合分诊程序。1.2.3人力资源配置①人员培训:分批次进行,确保所有分诊护士全部参加培训。培训共6个学时,内容有预检分诊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讨论、10个分诊案例练习及测验,测验合格者方可参与分诊工作。②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安排主预检护士1人,辅预检护士2人。主预检护士要求儿科急诊工作时间≥3年,主要负责对患儿进行分诊分级并合理安排。A辅预检护士要求儿科急诊工作时间≥2年,主要负责病情及生命体征观察;B辅预检护士要求儿科急诊工作时间≥1年,主要负责收集病史及相关资料,护送患儿入诊室等。实行弹性排班,繁忙时段适当增加分诊人员,淡季适当减少分诊人员。

1.3评价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来诊资料和就诊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患儿年龄、性别及就诊卡号;来诊资料包括来诊时间、主诉、生命体征;就诊资料包括分诊级别、就诊时间、处置(如回家、入院、入PICU/NICU)、医疗资源使用情况(查阅信息系统获取)等,统计患儿入院率、入PICU或NICU率、医疗资源使用情况。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Spearman秩相关,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急诊就诊患儿的分诊级别及预检分诊时间急诊就诊患儿预检分诊为1级7例(0.21%),2级232例(6.83%),3级761例(22.41%),4级2396例(70.55%)。预检分诊时间均控制在2min左右。患儿处置结果、医疗资源使用及与分诊级别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

篇9

前言

在村镇建设规划过程中,中央明确指出:在村镇建设规划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并将科学规划作为村镇建设的重要基础,才能促进村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管理主要是政府实施村镇建设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督、公共服务及经济调节等职责的一种手段,对村镇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公共利益协调和保护、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及时掌握村镇建设中存在问题,优化村镇建设发展措施,使村镇建设能够适应城乡统筹发展。

2.现阶段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2.1村镇建设规划体系不够完善

在村镇建设规划过程中,中心村和重点镇未能起到良好的辐射或带动作用,整个村镇建设规划体系较为滞后,不能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村镇建设规划体系较为封闭,未能延伸到外部市场;每个村镇所承担的发展任务、经济运行状况较为混乱、职能过于单一;村镇性质和定位不清,层次不够分明,导致风格相似、特色不突出等现象的产生;重点镇区域优势不够突出,导致其未能在村镇建设中起到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心村区域优势不突出,未能满足基本人居要求[1]。

2.2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相对滞后

在村镇建设规划编制中,虽然很多村镇编制了新的村镇建设整体规划,但是只有部门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符合审批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村镇在编制过程中,未对村镇建设进行控制性和修建性的规划,导致很多村镇建设项目仅受到村镇整体规划体系的控制,建设规划和管理过于随意,基础设施、建设容积、绿地配置等指标控制和实施难度较大。再者,很多村镇仍然严重以往的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编制规划过于滞后,设计水平较低,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村镇建设规划发展需求。再者,很多村镇对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不够重视,且在经费相对缺乏情况下,导致很多规划编制工作无法落实,未能对村镇建设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3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不到位

在村镇建设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违法使用用地、项目未批先建、土地乱圈乱占等,对村镇建设规划合理性和科学性造成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项目未制定正规规划设计图纸,建设队伍资质与项目建设要求不相符,导致项目质量难以保证;在村镇建设规划中,为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各种不合理建设现象的泛滥;在违法建设管理上,村镇主要依据影响的法律程序进行强制查处,查处周期过长,管理难度较大;“建新不拆旧”管理上,涉及部门多,联合执法力度相对缺乏,导致很多空心村的产生。

2.4村镇建设规划投入与环境治理需加强

从现阶段村镇建设规划情况来看,虽然各村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并以生态村镇作为建设理念,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并取得显著性的效果。有些村镇在建设规划中,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影响,主要依靠村镇政府和企业进行集资,而在环境治理上仍然沿用以往的突击或者命令的管理形式,导致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治理难以落实、环境卫生差等现象的产生。

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科学性

3.1完善村镇建设规划体系

建设规划体系作为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总指导,对村镇建设发展、科学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大力扶持区位重要,且具有良好经济基础的村镇,以发挥其在整个村镇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例如,区域村镇、县城村镇等卫星乡镇,虽然离中心城市较远,但是具有良好的产业优质及经济发展条件,能够对周边相对落后地区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村镇政府在这些村镇建设规划时,实施优惠政策,并给予大力扶持,以促进重点村镇发展。其次,把城市郊区村镇纳入到城区管理工作中。例如,某城镇虽是建制镇,但已与城区相互连接,对与这种类型城镇,必须进行单独规划,并纳入到城区范围中,按照城区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并明确其在城区中的功能[2]。尤其是位于中心城区和城市组群间的村镇,不仅要对其建设规划体系进行完善,同时要建设规划做出积极引导。再者,对于区位优势和经济条件较差的村镇,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保证其建设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很多村镇人口开始慢慢涌入导致重点村镇或城区中,导致偏远地区村镇人口不断减少,对村镇建设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必须对上述现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得村镇得到有效发展,并慢慢向着城市化方向发展。

3.2保证村镇规划编制合理性

首先,村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在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协调各个村镇间关系,使得村镇建设规划与整个村镇建设规划布局得到有效优化,并将中心村镇作为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村镇经济和特色文化,明确中心村镇在村镇建设规划中的功能,避免重复建设问题的产生。同时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使得村镇企业慢慢向着工业化区域发展,而住宅则向着生活区域发展,有效保证了村镇建设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其次,加快村镇整体规划修编工作,提高村镇建设规划水平[3]。村镇作为城市与乡村连接纽带,是新农村建设中心,其与城市建设规划是不同的,必须对村镇经济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并在规划体系引导下,明确村镇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优化村镇规划设计,并充分挖掘村镇特色文化。再者,制定建设规划管理标准,提高村镇建设规划编制质量。在以往村镇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覆盖率低、控制性差、指导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村镇整体面貌过于相似,没有鲜明特色。而通过完善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制定相关管理标准后,村镇建设规划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避免不合理建设用地现象的产生。

3.3加大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力度

首先,完善各村镇管理机构。为了保证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加大建设规划管理力度,才能保证村镇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健全村镇建设规划监督机制。严格按照我国村镇建设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建设规划审批工作,加强建设规划许可控制制度,健全村镇安全施工和建设质量监督机制,规范村镇建设产权交易,以保证村镇建设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不合理不合理建设规划行为的产生。再者,对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管理和执法能力。制定适宜的人员培训方案和计划,对建设规划管理人员进行分组培训,并实施持证上岗制度,以保证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同时有效培训,以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并依据建设规划管理法律法规办事,有效保证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3.4做好资金投入与环境治理工作

在村镇建设规划及管理过程中,必须转变村镇建设规划观念,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工作。首先,在村镇建设规划过程中,不能完善依靠当地政府和企业来集资,必须不断扩展村镇建设的集资路径,为村镇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其次,通过完善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模式和技术指导,以保证村镇道路卫生、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结语

村镇建设规划对村镇建设后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与村镇居民根本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完善村镇建设规划体系,保证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合理性,加大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力度,做好资金投入与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保证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和科学性,促进村镇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为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加快科技经费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到位率,提前组织科技计划项目,并细化项目(课题)预算到具体承担单位,规范项目课题概预算管理是项目立项决策和项目总预算控制的重要依据。

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有关情况:

科技支撑计划定位于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为目标。由科技部—负责计划管理,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具体实施,课题承担单位—负责课题具体实施。

立项:备选项目征集指南;进行网络视频评审,建立备选项目库;凝练、整合,提出备选项目建议;综合咨询,确定立项项目和项目组织单位;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算申报书;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项目概算评议;进行课题可行性研究论证。

执行:年度报告制度: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评估监督制度:相关事业单位或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过程管理:项目专员或专家总体组;调整或撤销:项目组织单位提出书面意见,科技部核准。

验收:项目验收依据:项目批复;课题验收依据:课题任务书、课题预算书;项目验收时间:规定执行期结束后半年内;项目验收程序:财务验收、技术验收。

不通过验收的5条红线:

A: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B: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C:未经申请或批准,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考核指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D:超过项目批复规定的执行期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F: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二、课题预算编写

1、课题预算申报书编制原则: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

2、课题预算申报书编制要求:课题组人员协助财务人员共同编制;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要为课题预算编制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3、课题预算书中各科目列支内容:

(1)直接费用: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费用。

(2)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4、可以调整的情况

(1)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

(2)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

(3)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三、具体编制方法

课题预算编报必须以确定的研究任务为依据。确定课题的名称、编号、负责人、承担单位、主要研究任务、实施周期以及合作单位的相关情况。依据前期论证确定的课题经费额度,合理测算课题各开支科目的需求;先根据课题任务需要,确定设备购置费支出;课题承担单位在不超过间接费用上限的前提下,据实测算课题间接费用及其余预算科目。编制要求:

设备费:单价在5元以上的设备需有详细预算。专项经费不宜大量列支实验室必备的常规通用和办公设备,如果作为少量实验室设备更新,预算数量不宜过大,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其预算理由和测算依据;设备租赁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租赁使用承担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使用属于承担单位支撑条件的设备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列支。

材料费:专项经费不允许购买生产性材料、基建材料、大宗工业化原料;不可以使用专项经费购买办公材料,确实必要购买一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办公材料时,预算数量不宜过大且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注意应在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中列支的材料费支出是否在本项下重复列支;在结题前突击购买材料的合理性;材料费支出不能“领代耗”。

测试化验加工费:对于总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各项测试化验加工项目,检查预算说明书中是否详细说明其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选择的测试化验加工单位的理由以及次数、价格的测算依据;课题承担单位已具备相应测试化验加工设备,测试化验加工费列支问题单独计算盈亏的内部独立核算的可以,但定价按内部成本价(原则应低于成本价),如果不符合条件的,其发生的支出可以列入其他相关费用科目,如材料费、劳务费、燃料动力费等;数据加工费用,如果是由承担单位自行完成的,可将相关费用列入相应科目,如果是委托外单位完成的,可以在测试化验加工费列支。

燃料动力费:应考虑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所运行实际时间,以及即期水、电、气、燃料等的实际价格;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以及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不得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科学考察发生的车(船)燃油费可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大型仪器设备和专用科学装置的使用与能源消耗情况。

差旅费:差旅费开支标准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06]313号规定的差旅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关注预算超支情况;与会议费的区别,自己举办会议发生的列会议费,参加会议发生的国内差旅费列产旅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而不应列入差旅费或会议费。

会议费:会议费开支范围与标准参照《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国管财[2006]426号规定,关注预算超支情况;参加会议费用属于差旅费支出;会议通知、内容、日程安排是判断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等合理性的主要依据;关注会议费中是否包含专家咨询费、招待费、旅游费等不合理开支;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课题,是否存在重复开会的情况。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国人员费用标准参照《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财行[2001]73号规定,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开支标准应按照《关于短期邀请的国外专家生活待遇的规定》(外专发【1987】14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支撑计划课题应报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同意;费用按国境划分,不是按费用性质划分,发生在国外的参加会议注册费、差旅费等都列入本科目;对照课题组成员名单、出国审批件,审核出国人员中是否有非课题成员;关注目的地国别、天数次数、人员规模是否与预算相符,变更是否合理。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原则上不应用专项经费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不应由专项经费列支日常手机通讯费;大宗专业资料购置、软件购置,首先要相关,并有预算,对于属于实验室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不得由专项经费列支;专业软件购置费不能混入设备费中重复列支;委托外单位开发所产生的软件开发费,列入本科目。自行开发的在相关支出科目中列示,劳务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专家咨询费等;对照课题成果,注意是否有不相关费用(注册费、办公费等)列入该科目;检查专业软件购买、专著出版等大额支出的合同,专利权、论文等受理函件或检索信息,现场那个查看电脑中是否真实安装专业软件等。

篇11

手术室是实施麻醉、开展手术、抢救治疗急诊手术患者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1]。眼部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都可能引起患者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在眼科患者中,手术病例占到总病例的93.2%[2]。眼科手术具有精细、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的特点,常出现连续接台手术[3],且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患者沟通困难、基础病多、行动不便,因此,眼科手术室的护理风险较高,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制定能有效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护理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医护纠纷发生。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提出对策,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眼科手术的18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90例、女963例,年龄2~92岁,平均(66.1±12.3)岁。其中白内障摘除术1050例,玻璃体切除术51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外路)61例,斜视矫正术50例,抗青光眼术168例,眼外伤手术121例,其他眼科手术35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3例患者眼科手术期间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手术期间安全事故统计结果

1853例手术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经立即维修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器械遗失2例,经重新清点查找,核对无误,未影响手术;出现人工晶体度数核对错误1例,发现及时手术顺利完成;出现眼心反射1例,因紧张、尿急致血压升高2例,经

对症处理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缝针刺伤1例,术中医护人员接手机谈话引起患者不满1例,经耐心劝解未引起纠纷;出现术后感染2例,术后患者撞伤1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影响。见表1。

2.2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分析结果

回顾性分析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

2.2.1 护理人员方面 (1)人员配备不完善。眼科手术室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贵重精密仪器种类繁多,需要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熟悉眼科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流程,并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而目前专业的眼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手术咨询、准备、人流控制等工作做不到专人负责,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2)护理知识和技能单一。眼科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大多为中专或大专学历,眼科专业知识欠缺,工作中多数是被动执行医嘱,科学、独立、变通处理眼科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眼科手术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其往往伴有其他合并症,或部分患者经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引起心率加快、高血压、胸闷等症状,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多种合并症的处理方式,而部分年轻护理人员因知识和技能单一而无法独立处理。多数护理人员认为手术室护理是单纯性配合医生的工作,缺乏积极学习新护理技术和方法的主动性,一旦需要综合处理新术式和新仪器时,往往会束手无策;(3)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是医患纠纷、护患纠纷的多发地,且随相关法制规章的不断健全和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关注,患者的维权意识和医疗护理要求不断提高[4-6],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2.2.2 管理方面 (1)缺乏手术室人员间相互监督意识。手术室的各项操作均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尤其是眼科手术室,眼睛生理功能特殊,解剖复杂,需严格遵守术前术中各项操作的规范。个别医护人员自我主导观念较强,不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会威胁到护理安全。(2)后勤保障欠缺。手术室工作的联系范围较宽,需要多科室、多人员共同协调完成,尤其对于手术量大的眼科手术室,器械和布类等物品需要及时灭菌处理和补充,后勤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虽经及时维修后没有影响手术进行,但是术前检查工作不够到位,也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

2.2.3 医疗制度方面 旧有制度没有及时修订,灭菌消毒制度、手术患者接送和交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术中医嘱执行制度等新制度没有及时添加,使得实际护理中的一些活动缺乏有效依据,从而引发潜在护理安全隐患。

2.3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规范化管理

2.3.1 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加快医疗配套改革,明确护理人员分工,重视护理人员的梯队建设,综合培养护理人员反应力、眼力、体力,使护理人员从超负荷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全方位保证眼科手术室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2)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医学理论、新的医疗器械以及新的手术方式应运而生[7],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护理人员必须强化医疗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拓宽知识面,并积极参加各种仪器操作学习和讲座,同时医院管理者应组织各种类型的医护知识培训和比赛,增加医护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组织和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8],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有效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权益,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处处以护理质量为中心,时时以患者安全为己任,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在处理眼科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其基础疾病的治疗,避免因基础疾病恶化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3.2 护理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1)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在人性关怀护理人员和保障护理人员权利的基础上,赏罚分明,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和手术主治医师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2)加强后勤保障力度。眼科手术室管理者要与其他各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和交流,加强后勤巡查和监督,满足手术相关机械供给,保证医疗机器的平稳安全运行,消除各环节不安全因素,使得手术顺利进行[9]。尤其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严格区分内眼、外眼手术标准,避免交叉感染,固定物品摆放,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防治医源性感染。

2.3.3 完善制度 施行眼科手术患者的视力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行抗青光眼术、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听力、运动、感觉等功能降低,连台手术时容易出现错答错应、混淆排号等情况,因此要建立和执行术前七查、十二对、三到位制度[10-12],术后患者需敷料包扎术眼,因此安全制度的建立对降低术后意外伤害至关重要。管理者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各项医疗法规,结合本院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眼科手术室运行的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洞察缺陷与不足,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使各项职责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3 小结

眼科手术高、精、难的手术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创新,对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对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适合我院眼科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和后勤保障力度;同时完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瞿静文.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5,4(3):63-64.

[2] 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3] 谢斌.基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57-2858.

[4] 欧雪芬,蒋维连.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24-125.

[5] 李会娟.浅析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3,17(2):116-117.

[6] 赖丽君,刘荣.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6-47.

[7] 刘耀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111-112.

[8] 李莉燕,万明玉,肖育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5):87-88.

[9] 黄雪玲.基层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17-718.

[10] 曾木兰.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156-157.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样本,以43例为一组,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性别:实验组女性25例,男性18例;对照组女性23例,男性20例。年龄:实验组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54.24±10.9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55.09±11.26)岁。手术情况:实验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23例,眼科外伤手术10例,斜视矫正术10例;对照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20例,眼科外伤手术9例,斜视矫正术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参与规范化管理。实验组患者采取规范化管理及护理方法护理:①护理人员技能培训。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增强其对眼科手术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培养其法律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护理整体水平提升[3]。②落实责任制,组成不同护理小组,每一小组民主选出负责人,对整个小组的护理情况负责,出现问题及时追究责任。小组与小组间互相监督,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认真性,避免安全隐患出现。③改革医疗制度。在坚持卫计委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规定与要求的基础上,综合本院当前医疗现状,改革传统制度,提高制度的可行性。④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视。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做好护理工作。术前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术中确保器械已消毒,严密观察患者体征,提出应急措施,避免术中出现风险。术后从合理饮食、运动与给药等角度入手,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安全隐患发生几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包括术中仪器无法正常工作(仪器隐患)、人工晶体度数核对错误(数据隐患)、血压升高、术后感染四项指标。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项指标。采用问卷方式调查,问卷共100分。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比较满意:79~9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统计学指标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以P<0.05为准,判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隐患发生几率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几率见附表1:观察附表1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几率为4.66%;对照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几率为13.95%。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几率更低。2.2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见附表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4%。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篇13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努力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三者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加强源头治理,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滚动排查、提前预警和多元化调处机制,以及社会舆情分析研判机制,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各级公安机关要把“调解优先”的理念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一般治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更多地用调解的办法来处理,尽量采取“多调少裁”、“多调少罚”等柔性方式,严防一般性矛盾纠纷转化为民事案件、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严防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牢抓住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这个重心。要大力增强基层实力。继续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积极推进警务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减少管理层级,促进警力下沉,不断完善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力量薄弱、经费保障困难、装备设施落后等问题,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积极参与基层资源整合。要积极参与基层人口、劳动、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交通、农机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整合,协同构建基层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重点要推动构建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实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要努力强化基础工作效能。要完善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有序转移;改革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推动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加大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防范打击力度。要积极参与数字城市建设,大力加强人口信息库、视频监控系统、道路卡口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系统和平台建设,推动整合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教育、卫生、交通、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及民航、电信、金融、社保、证监、保险等行业信息资源,努力构建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平台,实现精细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牢抓住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这个“法宝”。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把群众工作渗透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坚持用群众观点统揽各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既要继承原来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式和方法,又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理念和手段,少一些替民做主、多一些让民做主,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深化“向人民报告”活动,以“向人民报告”活动统带各项群众工作,拓展报告内涵,丰富报告内容,活化报告形式,创新报告手段,提升报告水平,建立长效机制,使这一我省公安机关独有的群众工作新形式、新手段不断焕发新活力、发挥新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牢抓住综合施策这个手段。要突出发挥公安机关自身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晰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定位,完善公安机关内部警种合作机制和区域警务协作机制,消除部门、警种间的分割和壁垒,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整体战斗力。同时要加强与司法、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工商、财政、安监、民族、宗教、政府应急处置中心等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保险、证券、水电气热等行业监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联席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形成社会管理合力。要突出发挥基层组织的骨干作用,在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帮教和青少年社区矫治等“社会人”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社区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建立通报机制、衔接机制、责任机制,落实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管理。突出发挥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配合作用,探索在公安社会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把适合于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出去,交给各类行业协会、教育培训组织、经济社会事务所、交易市场、中介机构等,由他们向社会提供更多、更新的公共服务。将公安机关的管理要求转化为行业制度和规范,引导其形成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自我治理的运行机制,同时强化对这些组织和机构的阵地控制工作,实现外部管理与内部自律双轨并行,保证其健康发展并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要突出发挥社会公众的基础作用。要通过“大走访”、“五进七讲”等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守法维权意识、防范自救意识,发挥每一位社会公众在社会治安防范参与、人身财产安全保护、交通事故预防、火灾预防和自救等方面的作用,减少和遏制重大恶性案件和交通事故、火灾、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牢牢抓住“平安龙江”创建这个平台。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打击犯罪这个主业抓创建。重点要打击黑恶、命案、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犯罪,拐卖儿童妇女、“黄、赌、毒”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和涉众型经济案件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活动。通过严厉打击,坚决遏制我省刑事犯罪高发、多发势头。要紧紧围绕预防为主这个方针抓创建。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强化治安隐患源头治理,强化治安乱点早期整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紧紧围绕公共安全这个责任抓创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依靠安委会、交委会、消委会,大力推进优良交通秩序创建活动和道路畅通工程,大力打造“消防铁军”、推进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深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整治,继续实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把责任真正落实到社会单位、落实到企业、落实到法人,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紧紧围绕网络管控这个难点抓创建。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积极探索建立网上动态管理机制、网上网下综合打防机制,着力提高网上发现、控制、打击、处置能力,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