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虚拟仿真施工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工程概况
全国组织干部学院E区结构设计复杂,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钢桁架结构、预应力悬索钢结构和穹顶钢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
1屋面穹顶钢结构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共约3000 m2,幕墙玻璃采用8+1.52PVB+8mm和10+1.52PVB+10mm两种钢化夹胶玻璃,穹顶最顶部水平位置采用10+1.52PVB+10mm玻璃,共计32块;开启扇玻璃共3排,即第8排、第9排和最底部1排,共计144块;其它玻璃共计476块,合计穹顶夹胶玻璃为652块,每块玻璃面积约4.0m2至5.3 m2不等,玻璃自重约250/块。
2 屋面穹顶高42.3m,施工中设计图纸变更,在E区钢桁架层与屋面穹顶之间增加一层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层,即多功能厅(二层)上增加屋面花园平台(五层)。
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平台(图4中红色虚线部分)整体形状为圆环形,由24榀钢桁架以15°角度成放射状均匀布置,圆环直径28.90m,内圆环镂空,直径7.30m,桁架高1.80m,上下弦为焊接H型钢,中间为三根无缝钢管与之焊接相连,每榀重量为6.1t,长10.7m。结构的下层由环向拉索和径向拉索组成,构成稳定的空间结构受力体系。
3、E区屋面造型独特,穹顶钢结构及玻璃幕墙、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层施工复杂,需利用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对其施工及各阶段受力情况、安装精度、构件尺寸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以达到最好的工程效果。
3.1 为达到屋面穹顶完美的半球体效果,利用仿真技术,通过建立三维模型,确定玻璃幕墙空间分格尺寸,逐一确定每块玻璃的具体加工、安装尺寸;
3.2 施工前,为确保悬索预应力钢结构质量安全可靠,对空间张弦结构施工进行仿真计算,模拟悬索预应力张拉,确保整个钢平台的施工万无一失;
3.3 为确保原竣工日期的实现,项目部成立QC小组进行现场攻关,利用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对比模拟钢桁架层、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平台层、屋面穹顶施工工序,比选、优化施工方案,从而确保了最终竣工工期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难点
1 本工程E区复杂的建筑造型和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的设计,给穹顶玻璃幕墙的施工带来很大难度。
1.1 屋面穹顶半球体造型,采用平面幕墙玻璃达到曲面圆弧效果,确定空间分格位置、大小难度大。
1.2 玻璃规格形状多样,加工难度大。
穹顶全部为钢结构,弧形钢梁放射性设计致使幕墙玻璃成梯形规格,玻璃尺寸由上至下逐层递变。同时,考虑钢结构施工偏差,幕墙玻璃无法提前批量加工,必须在钢构件焊接完对每个位置的玻璃尺寸现场实量、定位编号,加工周期长。
1.3 幕墙玻璃吊装难度大
本工程穹顶位于建筑物的中心位置,且幕墙玻璃单片面积最大的为5.3m2,施工时既要考虑汽车吊吊臂倾斜角度,又要保证玻璃本身不被损坏。同时,汽车吊无法覆盖的区域还要由人工进行二次倒运。
1.4 穹顶打胶质量要求高
五层屋面花园平台位于穹顶以内,雨水和积雪会完全淋洒在穹顶上,所以玻璃缝隙及遮阳铝板打胶质量要求高,任何一点质量隐患都会造成穹顶漏水。
2 模拟仿真受力计算多。
本工程悬索预应力钢结构造型新颖独特、受力复杂,预应力钢结构从结构的拼装,到预应力张拉完成以及最后支撑架的拆除,其间经历很多受力状态,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必须进行大量的施工模拟计算。
3 工程量大,工期紧张
3.1 本工程穹顶竖向弧梁为放射形布置,需高空拼装焊接,对接角度、位置确定困难,吊装、定位、焊接完成一榀完整的竖向弧梁需要6个小时,24榀共需15天时间;支撑体系及吊装焊接操作平台构造复杂,搭设困难,搭设架体至少需要15天时间,严重影响施工速度。
3.2 钢桁架层标高为13.05m,共有大小桁架梁112榀,从单榀重量从0.304t至9.691t不等,长度超过10m的钢桁架梁,单段重量最大达到5.017t,需分成两至三段运送至进场。桁架梁采用分段吊装,起吊次数多,严重制约施工速度。
(三)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1 空间张弦结构施工仿真计算
施工过程会使结构经历不同的初始几何态和预应力态,两个状态的分析理论和方法都不同的,加载方式、加载次序及加载量级都对结构受力具有很大影响,因此,施工仿真计算是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方案中极其重要的工作。实际施工过程必须和结构设计初衷吻合,施工中必须严格组织施工顺序,确定加载、提升方式,准确实施加载量、提升量等。施工仿真具体项目如下:
(1)验证张拉方案的可行性,确保张拉过程的安全;
(2)给出每张拉步钢索张拉力的大小,为实际张拉时的张拉力值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3)给出每张拉步结构的变形及应力分布,为张拉过程中变形及应力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4)根据计算出来的张拉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张拉机具、设备,并设计合理的张拉工装;
(5)确定合理的张拉顺序,具体张拉步骤如下所示:
第1步:结构全部安装完成后
第2步:第1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30%
第3步:第2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30%
第4步:第3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30%
第5步:第4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30%
第6步:第4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70%
第7步:第3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70%
第8步:第2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70%
第9步:第1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70%
第10步:支撑塔架拆除后
第11步:第1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100%
第12步:第2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100%
第13步:第3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100%
第14步:第4批拉索张拉到设计初张力的100%
2 虚拟仿真优化施工工序
方案经优化后,悬索预应力平台层与穹顶钢构两大施工区域间,由原来的顺序施工,改为平行立体穿插施工,大大缩短了E区钢结构施工关键线路的总用时,大大缩短了工期。
我们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悬索平台层、屋面穹顶施工过程建立仿真模型,虚拟、对比原方案施工过程及优化方案,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各种传感器创造出一个四维空间虚拟环境, 使所需解决的问题得到清晰和直观的认识。
(四)实施效益
篇2
我国在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房建施工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中央电视台新址、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以及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等等。在房建施工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
1、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指的是人们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仿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来研究外界环境感知模型。以往的系统仿真技术很少涉及到这个领域,因此,可以说虚拟仿真技术是一项重大的科技突破。
2、虚拟仿真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虚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从理论层面上来讲,依据相关的要求来将施工设计图具体的实施,是非常简单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这个过程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具体的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情况,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施工方法,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在以往,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依靠施工经验来进行解决,优化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但是施工经验会有一定的局限存在,那么在局限的经验下指导施工,就很可能出现一些失误。特别是随着建筑风格和结构的多样化,这种全新的建筑是没有经验可循的,如果依然走过去那种老路,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得不到保证,此外,还会增加施工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在建筑施工中应用虚拟施工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利用虚拟施工技术,可以依据相关的工程情况来建立几何模型,有着高度的仿真性和交互性。工作人员可以依据相关的要求来进行模拟施工,在施工中寻找最为合适的方法和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质量。目前,很多的企业都开始应用虚拟施工技术,他们只需要建立一个三维模型,可视化模拟施工的全过程,在实际施工之前,就可以对各种构件的关系和位置进行准确的把握,这样施工安全控制参数就可以依据比对来有效地的出来。
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仿真技术,主要的作用就是让虚拟的建筑物更加的真实。应用仿真技术,可以让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外景十分逼真。只需要按照设计图纸的样本来进行建筑物的施工,就可以建模渲染建筑物和周围的各种元素,比如周围的建筑、场景和道路等等。在仿真场景中,任何一个物体的高度都和现实中一样,并且有静有动,有着十分强烈的真实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设计人员要想体验其中,只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仿真环境即可。目前,在很多的建筑中都应用了这种仿真技术,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虚拟仿真技术在复杂空间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现代建筑中钢结构施工十分常见,它非常重要,并且十分复杂;它的复杂性指的是钢结构并不是一下子完成的,需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来进行,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会有着不同的结构形态、受力特性、边界条件和负载情况,那么下一个环节施工的时候,平衡状况可能就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并且,再接着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施工时,新的平衡又会产生。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重新寻找平衡。要想保证这么复杂的工程质量,就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的把握每一个微小细节,对所有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钢结构工程对建筑整体十分的重要,如果在这个工程的施工分析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不能有效的指导具体的施工,从而增加资源浪费和施工成本,还有可能导致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施工方法和经验,那么就不能保证这个工程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在工程施工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全程跟踪分析复杂的空间钢结构施工,这样比较危险的阶段就可以及时的找出来,从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和防范,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虚拟仿真的三维动画在施工中的应用:在以往,分析研究工程进度的时候,依据的是主观的判断和经验,这样研究出来的结果也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它没有足够的科学性。而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了虚拟仿真技术中的三维动画,就可以科学合理的分析施工的全过程。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三维动画,可以详细的表现出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那么设计员、业主和专家就可以迅速的找到工程施工中的一些重难点、关键环节以及注意事项等等;并且依据具体的需要来及时的调整和修改施工方案。虚拟仿真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没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可以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在施工安全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实现施工安全控制方案的最优化;如果采用传统的模式,很可能会遗漏一些安全隐患;而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它可以模拟演练各种各样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对演练效果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手段来综合比较施工中不安全的人、物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等等,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既能够减小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又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二是可以实现安全预防和演练的最优化,首先依据虚拟仿真模拟,工程师就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和部位,并且,三维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也可以起到协助的作用,总结本次现场模拟的分析和演示结果,避免日后发生类似的事故;其次,紧急逃生可以用三维动态仿真模型来进行有效的模拟,现场人员可以依据在模型中出现的建筑物事故模型,来充分的了解并且有效的选择事故发生现场的应急措施、自救方式以及逃生路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3、结语
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提高施工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本文简要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严勇.建筑施工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应用探究[J].建筑与文化,2012,2(3):123-125.
篇3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21实际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还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智能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规范工程施工技术,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中,常用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专家系统、 智能管理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几个方面,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原有的基础上弥补了传统施工方法及理论上的不足,避免了工程施工中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本文从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系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研究和应用展望等三个方面出发,针对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虚拟仿真技术
在当前工程施工建设中,虚拟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优势,为人机 对话提供了更直接和更真实的三维界面,并能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使用户身临其境。在虚拟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对制定技术进行虚拟模仿外,还能通过真实逼真的环境,为技术的实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虚拟仿真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飞速发展。而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其核心在于通过同虚拟仿真技术,真实的再现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施工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实际施工中能够将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由此可见,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虚拟仿真系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在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中,而虚拟建造在形成使用的过程中,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体系,其中既包括技术原有,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资金投入。在当前我国虚拟建造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建筑理论的研究,将建筑理论融入到虚拟建造中,为其下一步的施工环节奠定基础。其次,在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运用,能够凭借自身的可视化仿真优势,将施工过程中的整体施工体系,清晰的反映出来,以便在实际施工中能够及时的弥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节省大量施工成本的同时,还能为其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其核心在于计算机软件研制与系统开发。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研究和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而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中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发展。且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其核心取决于计算机硬件和仿真软件本身的发展。在当前虚拟仿真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虚拟仿真系统开发实施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的硬件平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在研究开发的同时,需要在专业的工作站及实验室中进行。由此不难看出,企业在进行虚拟系统研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实验室,同时还要购买国外先进的设备与软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其次,虚拟仿真技术在建造工程施工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国外进口的软件平台。然而在其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结合着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在施工企业虚拟仿真系统的集中型软件几乎不存在,再加上建造工程本身施工周期长、规模大、施工程序多等影响因素,对项目开发的成本及技术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些,都是当前从事虚拟仿真技术研究人员应解决的。
最后,在虚拟仿真技术研究开发的过程中,人才作为其研究的主体,不仅关系着虚拟仿真技术的研制开发,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建造企业的生产发展。由此就需要建造企业在实施虚拟仿真技术的过程中,其核心基础自爱与培养自己的开发骨干,确保在软硬设施具备的前提下,能够全方面的开展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
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式,虚拟仿真技术在建造工程施工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形式,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其工程技术人员具备高水平的软件研发能力,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加上计算机的辅助,能够结合着建造工程的实际状况,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进去,真实的再现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通过逼真的环境渲染,能够使施工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施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避免,在减少建筑工程成本投入的同时,还能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其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基础。
仿真技术的应用使仿真软件取得了飞速发展,新的并行计算方法、 新的仿真平台和编程技术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实行校企 (研) 联合是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 推进施工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捷径。建筑企业采用与专门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 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积极开发和应用虚拟仿真系统。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措施将其避免;同时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规范施工程序,完善工程的施工管理,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禹禄君.探究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
篇4
一、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结合了计算机方针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以及现实技术等多种学科的优势于一身,使人机交互对话成为了可能,为其提供了更加真实、直接的三维界面,同时还在多维的信息空间中搭建虚拟的信息环境,用户在使用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一方面结合了仿真技术的优点,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环境效果,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仿真技术是基于系统动态模型的一种实验方式,具有经济性与安全性的优势,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航空航天、电力、交通等等,此外,在煤炭、化工等领域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二、虚拟仿真系统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意义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行模拟,首先需要在施工之前掌握各种构建在结构中的相互关系即相对位置,在实验中通过多种方法,对工况应力进行计算,使方案得到优化,其产生的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化施工方案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施工方法的选择都要建立在一定的施工经验基础上,从这一方面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同时,现代建筑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所以施工就不能完全重复,虚拟仿真技术的使用可以在方案中将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法科学、直观的展示出来,并将方案的对比定量完成,这对于方案的优化是非常有利的,促进了最有施工的真正实现。
(二)引入新的施工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技术人员对施工工艺进行试验的成本,帮助施工人员革新思路,同时还可以将新技术的成效完美的展示出来,大大缩短新技术的引入与推广时间。
(三)施工管理更加便利
施工仿真技术可以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事先的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施工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质量等隐患及时找出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隐患区域进行强化,使施工现场的管理效果及施工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四)便于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施工过程情况直观的显示出来,有了这种技术的帮助,操作人员就可以更加全面的来哦接操作流程,做到优质的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五)大型工程设计
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对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考察,从而可以更好的修改拟改进部位,获得的设计效果将会更加令人满意。同时,设计的方针对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以及业主之间进行设计交底也是非常有利的。
(六)建筑市场管理
在招标过程中,施工虚拟技术可以直观的对比各方的成效,评标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因此得到增加,这对建筑市场的规范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七)其它方面
施工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发一定会带动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应用到建筑业的其它方面,并充分带动城市规划的优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三、建筑施工中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展望
(一)应用现状
现阶段虚拟现实始终作为一门新兴科学而存在,虚拟建造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一个十分明确的提法,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的理论、研究以及系统的层面上。
(二)应用展望
仿真技术是否可以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得到广泛引用,主要取决于仿真软件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现在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要在专用的实验室或工作站中进行,进行系统开发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同时演示过程中还会受到设备的限制,移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2)在开发单项工程时,需要用到从国外进口的VR软件平台。因为现在工程施工中几乎没有成型的虚拟仿真系统软件,所以需要开发一个新项目,这需要较高的成本,开发出的系统应该是专用的集成型的软件系统,从而为单项工程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3)现阶段我国的一些建筑集团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设计研究院,这无疑为施工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一些施工企业洪的技术人员已经具有非常高的技术研发能力,很多建筑施工集团已经成为施工软件研发的主力军。另外,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开始极力开发工程施工中涉及的技术软件,在工程实践等方面对集成控制等技术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引用。真个工程施工领域中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正在逐步形成,并为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随着仿真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相关软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新的仿真平平台、计算方法以及编程技术将会体现出更好的可扩展性,并在多种领域中得到应用。此外,对仿真系统进行的微机化探索在在不断发展之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虚拟现实在微机上的应用成为了可能。通过对集成型、通用性施工软件的开发,一定会加快软件的普及速度,并使单项工程的开发成本得到降低。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新技术已经开始日益发展,建筑也一定要勇于创造,积极吸纳新技术,从而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代化的实现创造条件,这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杜晓刚.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中华民居,2011,(6).
篇5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53-02
高校工科类专业中,操作实践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院校都设立了工科类的专业操作实验室,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在传统的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使用仪器设备的密集程度非常的高,使得实验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很多仪器设备的价值昂贵,体积结构为实验的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学生只能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刻板地进行实验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得到发挥。众多高校在实验室的更新建设中,因为受到资金的限制,会继续使用旧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机能老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成为现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普遍的教学手段。
1 机械工程实验室的虚拟实验改进
现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制约着教学效率和质量,突出体现在很多院校的实验基地和实验单位的建设能力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深化和了解。很多院校为了节省资金,减少出现实验设备的安全问题等,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以参观和讲座的形式进行实践培训,学生基本没有实践动手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学生毕业后,参加相关工作没有机械设备操作的经验,无法独立完成工作的内容。尤其在是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实验知识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对学生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机械工程该实验室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实现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完善。在院校的机械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巩固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根本方法,是当今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现代化机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学生在实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完善。通过这样的实践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合理将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自我知识技能认知能力。现在大多数院校利用的是CAD机房,然后在此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实现部分实验室教学方式的改革。并且引进虚拟仿真技术对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和改进。在机械工程实验室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不但可以避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设备的故障隐患,还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科学实践依据。对实验室部分设备装置进行传动性能实验、数控加工仿真实验和减速器装配实验,最大程度提高了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 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典型应用
2.1 带传动性能测试实验
带传动性能测试实验是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还能有效地对实验中的相关机电设备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数据参数实现对带动问题的控制。进行传动性能测试实验的时候,需要利用的机械设备有力传感器、电动机、转矩力测杆、光电测速装置、发电机等。这些实验机械设备主要通过人工实现传动性能测试,这样的测试方式主要的特点是人工费用会高于设备使用的费用。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带传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机械工程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2 数控加工仿真实验
数字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一个核心的技术,在现代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加工技术是综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微电子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现在众多院校的机械自动化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这门专业的核心内容是在数控机床的操作中利用数控加工技术。但是数控机床的价格非常高,设备运作形式单一,并且运行程序的设置相当复杂,不能实现对每一位学生实验操作需求的满足,这种复杂性的实验操作,只能满足极少部分学生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效率。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加入到具体的机械工程实验中来,对机械机床加工环境和流程才形成一个系统认知。
2.3 减速器装配实验
机械设计的一个基础项目是减速器在机械设备中的使用。在传统的减速器实验教学中,都会利用实物代替减速器的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通过实物模拟模型的拆卸,进行减速器的构成结构的直观讲解。
3 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构想
在进行虚拟实验室建设思路设计的时候,首先,可以不考虑实验室应用设备的操作性,也就是保证实验室需要操作实践的目标和任务与相关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系统相统一,然后再研究实验设备的稳定性。其次,要构思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例如:机械操作平台中的仿真器、ECU和虚拟演示平台等。在整个虚拟仿真系统框架的设计中,主要是满足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实验操作的需要,所以一定要保证虚拟仿真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才能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一般构建虚拟实验室要进行仿真计算,观察相关系数,观察预先系数与实际操作系统是否统一。再次,仿真器的构建设计,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中的应用,虚拟仿真器代替了原来操作实验中的实物操作,最大程度简化了实验步骤。并且仿真器可以利用USB实现与虚拟演示平台的链接,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保证虚拟演示平台及时接收到虚拟实验仿真信号,通过PWM模块实现向ECU传输一定频率的方波,在多媒体上模拟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在虚拟实验进行的时候仿真器利用USB将仿真实验得到的数据传送到模拟演示平台,实现学生实验操作的参数需要。最后,建立虚拟仿真系统,利用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编辑建立应用模块,结合相关的3Dmax建模工具建立虚拟演示平台中的技术模块,将模块中的内容以特定的文件格式导入虚拟演示平台中,最终让学生在虚拟演示平台中进行相关机械工程实验操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虚拟仿真技术在现代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克服传统实验中的众多实验问题,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提高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质量。所以,院校应该重视对机械工程实验室的虚拟实验改进,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手段和方法,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更新和补充。虚拟实验要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满足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操作要求的同时,适应院校实验室敬爱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卫国.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76-78,82.
篇6
在服装教学上体现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主要有教学方法的形象化、教学情境的仿真性以及教学内容比较实用。1.教学方式的形象化,在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的特色就是教学方式的形象化。在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顺序,以及服装工艺教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直面地了解以及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技能及知识的学习与了解,最终掌握相应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量,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目标。2.教学情境的仿真性,这是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的关键所在,可以将服装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虚拟技术进行模拟,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服装生产场景,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通过虚拟仿真服装生产场景,可以使学生在虚拟仿真情景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服装企业生产场景以及其他问题,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技术的实践能力。3.教学内容实用性,在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中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进行服装工艺学科教学中,它的实践性以及技术性都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服装工艺技能教学过程中,应该对现代英语技术的实用性进行充分考虑,在服装工艺理论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服装工艺技术理论知识。只有充分发挥服装工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才能不让虚拟仿真技术在对服装工艺教学内容中失去本身意义,才能更有效地培养现代生产技术型人才。
二、服装工艺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篇7
近年来,我国加工制造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高端数控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五轴数控机床作为高端设备的代表,在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广泛使用。然而,能够操作五轴数控设备的技A术人员却严重短缺。培养技术人员的职业院校在五轴加工课程建设方面的不科学,是造成技术人员短缺的主要原因。当然,许多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亦发现了此问题,并进行了相关改革和研究。但目前大多数与五轴加工教学模式相关的研究都仅适用于各学校自身,推广性和复制性不强。因此,建立一种适用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五轴加工实训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五轴加工实训课程的特点
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然而,五轴加工实训教学对硬件配置的要求较高,开展此类高新技术领域的实训课程一般很难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配置昂贵的实训设备。因此,五轴加工实训课程具有设备昂贵,不易实现大范围教学;课程难度大,技术不易掌握;涉及知识面广,不易入门等特点。这使得开展五轴加工实训课程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问题。
一般数字制造类实训课程由编程和操作加工两大部分组成,由于五轴机床价格昂贵,学校配置数量很少,因此,课程教学中与机床依赖关系较弱的“编程训练环节”可在课堂上完成,以减少对机床的需求。首先,数控编程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部分,由于五轴机床轴数较多,其中自动编程CAM技术为主要训练环节,手工编程为基础训练环节,因此,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CAM技术宜分开进行训练。其次,五轴加工分“定向加工”和“联动加工”两大类,无论是哪一类加工方式,都容易产生机床的碰撞和干涉问题。因此,五轴加工程序在执行前,需要脱离机床进行仿真,以验证加工程序的正确性,避免由于程序错误造成机床碰撞,所以需要设置加工仿真环节。
二、五轴加工实训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虚拟仿真系统与教学模式的建立
由于五轴机床的体积大,购置、维护及运行成本都很高,且与其他数控设备相比,危险程度高,一旦不能正确操作,轻则损坏刀具、刀柄,重则损坏机床,甚至发生人身事故。虚拟仿真技术在五轴加工实训中的合理采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设备数量短缺问题,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单一仿真软件教学与实际机床操作不符,且完全依靠计算机操作,也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操作和编程能力。因此,需要将虚拟仿真技术与五轴机床的操作加工进行合理整合,构建一套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
五轴加工虚拟仿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分别是海德汉iTNC530系统编程仿真工作站,CAD/CAM编程与加工软件及Vericut加工仿真工作站。在仿真系统中,这三个部分之间可以进行NC程序的交互验证和切削仿真训练。其中,基础教学可采用海德汉iTNC530系统编程仿真工作站完成仿真训练。高级教学由于程序和加工内容的难度较高,需要增加另外两部分内容进行仿真训练,首先,可在CAD/CAM软件内进行编程及仿真训练,然后,将编辑的程序传入Vericut加工仿真工作站进行仿真训练。其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意义,iTNC530系统编程仿真工作站为基础环节,该环节主要完成手工程序编辑训练,当手工编程训练完成后,学生可以进行五轴机床操作及加工训练,从而完成基础教学。如果学生需要进行高级学习,则需要在虚拟仿真系统中完成CAD/CAM编程及Vericut仿真的训练,具体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二)课程内容的构建
以虚拟仿真系统为基础,将虚拟仿真系统与五轴机床操作进行合理整合,可在不增加机床数量和课程开设成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五轴加工技术的理解和熟练程度。以此为课程内容构建目标,可建立如图3所示的五轴加工实训课程内容。
五轴加工实训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编程、五轴加工仿真、五轴操作与加工三个部分,与教学模式流程相对应。基础教学需要进行理论知识与编程和五轴操作与加工两部分知识的学习,高级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编程、CAM软件、五轴加工仿真、五轴操作几个部分的学习。
(三)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对比
为验证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可开展实验性教学。实验教学设置A、B两个组,每组15名学生,A组教学按传统模式,B组教学采用新模式。实验要求A、B两组的30名学生经过基础、综合两项测试进行选拔,这两项测试主要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综合能力进行判定,依照测试成绩将30名学生进行分组,保证两个组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基本一致。依照表1进行实验准备,表中设施为我校目前五轴加工实训教学设备的配备标准,该实验强调在不增加实训设备的前提下改善五轴教学的效果并验证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教学实验通过对比学生的测试成绩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分别对比离散数据难度较大,因此,通过每科平均数和每人平均数对比的方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柱状图的形式得出对比结果。根据实验源数据,得到处理后的平均数,分别包括每人平均数和每科平均数两栏数值,最后,将两栏数值进行柱状比较和方差分析处理,见如图4和下页表2所示。
通过对比A、B两组学生从选拔考试开始至学习结束整个过程中所有的测试成绩可知,选拔基础考试和选拔综合考试A、B两组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从而说明学生开始学习课程前的基础不存在大的差异。从第一次测试开始,B组的测试成绩呈平缓上升的趋势,且每次测试平均分数均高于A组的平均分数,另外,A组的平均分数存在不规则突变,表明学生每次测试时表现很不稳定,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受测试难易程度影响较大。
为检验A、B两组教学效果之间的差异,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对两个班每人的平均成绩进行对比。方差齐性检验又称作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几组数据的方差,以确定对检验对象检验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可得出哪一组教学效果较优。先将A、B两组的平均分数和样本标准差求出(见表2),然后假设两组教学效果无明显差异,并进行F值检验,过程如下:
假设H0 : ?滋A=?滋B
dfb=k-1=1
dfw=nA+nB-k=28
F=■=6.38
其中H0为条件假设,dfb、dfw为自由度,k为对象个数,nA、nB、nC为对象人数,SSb、SSw为方差估计值。
根据dfb=1,dfw=28,查F值表,找到F(1,28)0.05=4.2,由于F=6.38>F(1,28)0.05=4.2,则假设不成立,即A、B两组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B组教学效果优于A组教学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五轴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更加有效。
建立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教学仿真系统,将虚拟仿真系统应用到实训课程中,构建五轴加工实训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模式完善五轴课程内容,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最后开展教学对比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新教学模式在不增加五轴机床数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文,杨伟雪.五轴铣削加工在《模具数控加工》教学中的应用[J].模具制造,2014(3):90-93.
[2]董子源,沈春根,陈炜,等.数控五轴加工叶轮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99-103.
[3]孟献军.五轴数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高常青,陈伟,密善民,等.基于TRIZ的技术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J].机械设计,2014,31(8):1-4.
[5]严慧萍.虚拟仿真在中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6]段雷.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数控教学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3(2):169-172.
[7]张成军.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Five-Axis Machining based on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LI Jie,TAN Ji-ming
篇8
1.1 教学内容多且广泛
环境工程学包含废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以及噪声控制等,内容多而杂,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广而不深,学而不精。对应的专业教材知识更新慢;理论课程课时过多,实践课程课时少,专业技能训练难以保证[1]。
1.2 实习实训教学效果差
环境工程课程实习实训都是集中将学生带到某个与专业相关的单位比如污水处理厂,学生只能参观某些处理单元,不得随便操作任何设备、仪器,对于如何控制管理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如何解决运行问题等,仍然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实习实训教学现场通常比较嘈杂,学生对参观的内容往往是“走马观花”,不能达到实习实训的目的。
1.3 实验项目偏少且单一
环境工程实验作为环境工程学理论课程的后续实验课程,该课程不仅能加深、巩固学生对环境工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还可增强分析问题和进行科学实验的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掌握有关环境工程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培养整理、分析数据能力,提高环境工艺、工程方面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仅限于几个固定实验,比如:活性污泥实验、大气除尘演示实验、氧传递系数测定实验等,实验项目偏少。教学方式大多是在教师讲解之后,学生“依样画葫芦”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目的和步骤理解得不够透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另外,学生对实验设备缺乏感性认识,即使把实验指导书中对设备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看了多遍,仍不得要领,甚至不能正确地操作设备。另外,某些实验项目受到设备数量、品种、成本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开展。
2 虚拟仿真技术在环境工程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是指利用实物和计算机软件共同模拟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探究和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领域的专业教学,如自动化[2]、水电机组监测与故障诊断等[3]。虚拟仿真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的组织和修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4]。
2.1 虚拟仿真技术水污染控制的运用
虚拟仿真技术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城市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在仿真系统中,学生按照时间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各个工艺参数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处理后的废水与污泥能否与实际设计的标准要求相符[5]。学生可根据提示熟悉虚拟水厂构筑物分布和水厂概况,查看主要动力设备的知识点,了解水厂主要动设备能耗和药剂成本,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相关工作规定和安全章程等。比如:虚拟仿真水厂包含巡检项目和事故预案工况等,分别是正常工况巡检、出水总氮超标、出水总磷超标、出水COD超标、反应池曝气量调节、初沉池排泥撇渣、内回流的调节、SVI调节,从而掌握污水处理厂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和解决措施。
篇9
一、建设的任务和原则
《电力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任务是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以及现有实验条件不足或学生自主开展实验与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电力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必须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
二、建设的内容
《电力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内容为: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发挥学院的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利用企业的开发实力和支持服务能力,充分整合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高水平实验教学资源(包括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提高实验教学能力,拓展实验领域,丰富实验教学内容,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建设具有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管理和共享平台,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地区、多学校和多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探索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包括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等)共建共管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支撑体系。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技术人员结合,核心骨干人员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形成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系。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充分使用为目标,系统制定并有效实施保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经费使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三、建设的办法
为了确保《电力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
首先,学院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等文件,并责成相关人员出具中心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其次,中心开发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在线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数字教学资源,且课件要求可在浏览器环境播放。
再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视频材料包含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全貌、设备全貌、实验项目操作界面和功能界面等内容,反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应用和共享的基本情况。
篇10
虚拟施工技术是一种在虚拟环境中建模、模拟、分析建筑设计与与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技术。 虚拟施工技术的主导思想是“先试后建”,即基于一个虚拟平台,在真实工程开工之前,对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检测分析,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以便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获得最佳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从而指导真实的施工。这一理念的实施,将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目前,国内外对虚拟施工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香港理工大学建筑虚拟模型实验室则是这方面研究的先驱者,其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虚拟施工技术是对建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建模,形成一个可运行的虚拟建造环境,以软件技术为支撑,借助于高性能的硬件,在计算机局网络上,生成数字化产品,实现规划设计、性能分析、施工方案决策和质量检验、管理。它是数字化形式的广义建造系统,是对实际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基本上不消耗资源和能源,也不生产实际产品,而是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实现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体现,强调的是建造系统运行过程的计算机化。
二、虚拟施工技术内容
1、技术内容
工程施工过程是一项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建筑的复杂工作,利用计算机,择适当的软件平台,采用参数化的方式建立建筑结构构件及机械设备的虚拟模型,对不需要模拟施工过程的部位,则将单个的模型静态地组装起来;对那些需要模拟的施工过程,则采用正、反运动链的定义,通过编程,实现了施工过程的运动模拟。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复杂工程施工的结构、方案设计,通过三维图形的形式动态实时地显示施工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让方案设计人员置身在虚拟的环境中,随时调整、优化施工方案,对实际建造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再现,对结构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模拟,从而实现施工中的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
(1)建模技术
虚拟产品建模特别强调产品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施工模型要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闻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但应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仿真的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一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等。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环境下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当然是虚拟建造系统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则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创造出一个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让人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操作者沉浸其中并与之交互作用,通过多种媒体对感官的刺激,获得对所需解决问题的清晰和直观的认识。
2. 适用范围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工程、大型土木工程。
三、虚拟施工技术的作用
“先试后建”是虚拟施工技术实施的指导思想,也是虚拟施工技术作用的集中体现,其可对建筑工程中的任何需要进行检测、模拟和分析。下面针对建筑项目的不同阶段,对虚拟施工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即优化建筑项目设计、优化施过程、优化施工管理活动等。
1、优化建筑项目设计
完善的设计方案是建筑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建筑项目设计由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设备设计等组成。通常,这三方面由多个设计方完成。在施工过程中,这些设计将转变为集成在一起的建筑构件,结果碰撞或冲突时常出现,如建筑设备与结构之间的冲突等。这不仅会增加设计、施工返工成本,浪费资源,还会影响施工的进度。这也是建筑工程经常出现工期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设计的不可施工性是项目设计的另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建筑项目,经常出现设计的可施工性不强或不可行等问题。这同样增加返工量,影响施工进度。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协同工作及检测平台,即设计方、施工方在设计阶段不能有效地沟通与协作,同时在二维(2D)环境下不能对设计方案进行检测与分析。虚拟施工技术为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用于设计冲突、可施工性的检测,及多方沟通。
采用虚拟施工技术优化设计,首先要建立相关3D模型,包括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等。基于建立3D模型,可进行设计检测、协同修改。设计检测可根据需要设定相关参数,确定检测范围,从而检测设计冲突问题、可施工性问题。设计检测在设计之初已经开始是一个“设计-检测-设计”的循环过程,直至在施工之前解决所有设计问题,尽而消除返工成本、减少施工时间。尽管检测跟踪时间较长,但检测、修改过程可以自动化操作,因此设计优化过程非常方便。同时,可行的设计方案是施工过程优化的前提,否则施工优化无从谈起。
2、优化施工过程
篇11
1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特点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具有行业的特殊性。
(1)空间体量巨大。土木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建筑物、桥梁、隧道,一般体量巨大。现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高度超过800m,桥梁的最大跨度达1991m,超高层建筑物的单根柱子、单根桩基的承载能力上万吨。进行这些结构或构件的实体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缩尺实验,也存在实验构件及加载设备体量大、实验环境恶劣、实验费用高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参与。
(2)施工周期长。土木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世界最高建筑物———迪拜塔的建设历时6年,通常一幢普通的住宅楼施工工期也需要1年以上。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无法得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体验。
(3)工程参与方多。土木工程存在不同的建设参与方(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在学生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往往只能体验其中某一方的工作,无法从不同参与方的视角去感受和经历工程。
(4)危险性高。土木工程实验很多是破坏性试验,并且是脆性破坏,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施工现场工序复杂、人员众多,而很多学生又缺乏施工经验和对危险源的判别能力,这使得很多施工单位在安排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时存在顾虑。
(5)实验难度大。在土木工程的实验中,灾害环境(如台风、火灾、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的模拟设备造价高(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造价上亿元、大型风洞的造价几千万元)。灾害环境实验难度大、危险性大、费用高。
为解决土木工程传统理论教学与学生工程化培养之间的矛盾,拓展实验及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特别是进行灾害环境对土木工程影响的分析、解决重大工程的防灾问题,尽可能减少实验成本和潜在危害,东南大学在课堂理论教学、原有实体实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的仿真软件,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通信平台,构建了具有高度真实感、直观性和精确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作为实体实验及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创新[1-5]。
2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早在2005年“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与2006年“建筑结构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期间,东南大学就开始组建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实验室,此后结合“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合同管理”、“结构力学”及“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几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建设,又相继成立了土木工程施工虚拟仿真实验室、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等实验室。2013年通过资源整合,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形成了“三层次、四模块、五结合”的教学体系。
(1)三层次:按照人才培养需求与教学规律,将实验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训练、提高训练和创新训练;
(2)四模块:按专业知识体系与工程实践规律,搭建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创新实践4个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3)五结合: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与实体实验相结合、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其中,四模块的18门实验课程支撑8门专业主干课程与12门实体实验实践课程,辐射其他16门专业课程,基本覆盖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2.1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虚拟仿真模块
模块主要包括:(1)基本构件虚拟仿真、楼盖设计虚拟仿真及单层工业厂房设计虚拟仿真等基础训练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建筑结构抗震虚拟仿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虚拟仿真、大跨空间结构设计虚拟仿真及桥梁结构设计虚拟仿真等提高训练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复杂结构虚拟仿真、基于MTS混合实验、大跨桥梁抗风虚拟仿真、结构构件抗火虚拟仿真等创新训练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是“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这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要建设内容。
结构分析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充分体现了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工程教育理念[6-7],是从工程的构思到概念设计,再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概念设计进行优化调整,最后按优化后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实现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
以特色实验项目“基于MTS系统混合模拟实验平台”为例,传统的建筑物抗震防灾实验大多数是对整个结构进行的,由于整体实验成本较高且实验项目较多,导致实验场地和实验时间安排紧张。为了提高实验项目的实际效果和设备的有效利用,将结构的大部分替换为数值子结构并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而只有小部分结构在实验室进行足尺实验(见图1)。仿真实验具有参数可调、实验方案可扩展、不存在硬件损耗的特点,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实体实验具有真实可靠、直观性强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实时混合实验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抗震防灾实验手段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术水平。
2.2土木工程施工虚拟仿真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含基本施工技术虚拟仿真、复杂工程施工技术虚拟仿真及关键施工技术仿真分析3部分。基本施工技术虚拟仿真主要包括土方、桩基础、模板、钢筋工程等施工过程的虚拟仿真,是模块的基础训练部分;复杂工程施工技术虚拟仿真主要是针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空间结构、大跨桥梁结构等典型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虚拟仿真,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施工技术和复杂工程的施工组织,它是模块的提高训练部分;关键施工技术仿真分析部分主要针对全新的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关键部分的仿真分析,确保施工的顺利和安全,它是模块的创新训练部分。
以典型实验项目“大跨桥梁结构施工虚拟仿真”为例,该实验项目以铜陵长江大桥工程为案例,与中铁大桥局集团和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对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包含桩基础施工、沉井施工、主塔施工、钢桁梁吊装施工、斜拉索施工等子系统(见图2)。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大跨斜拉桥施工的主要步骤、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
2.3土木工程管理虚拟仿真模块
该模块包含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管理BIM综合4个部分。传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注重信息系统管理知识的介绍和基础软件操作,但是存在信息技术类知识体系在不同部分之间的割裂问题,使学生难以形成结构化、模块化的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土木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传统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多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信息技术类实验课程平台。
以典型实验项目“工程管理BIM综合虚拟仿真”为例,该项目根据给定的工程项目设计(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等)方案、相应的城市规划条件以及有关的地理环境数据,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的角度进行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多维可视化仿真(见图3),并利用BIM模型进行辅助施工管理,包括项目的日照分析、建筑能耗分析、绿色建筑评价、建筑体量计算等。
2.4土木工程创新实践虚拟仿真模块
本模块主要分为基于创新训练计划的虚拟仿真和基于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虚拟仿真两部分,以满足学生课外研学课程的需要,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体现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利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对结构进行概念设计,然后运用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模型计算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模型设计进行优化,完成实体模型的制作,将制作好的模型进行加载或让其完成特定功能。通过本模块实验项目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类结构体系、设计分析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8-9]。
以典型实验项目“创新结构体系虚拟仿真实验”为例(见图4),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创新结构模型,以反映学生的力学概念、结构概念和创新思维。实验项目鼓励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创新思路,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对结构概念设计、基本构件受力状态、空间结构体系及特点、典型工程案例分析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与思考,并动手制作结构模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结构整体上把握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及受力特点,并通过学习报告、制作模型及加载体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特色
3.1依托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长期坚持实体实验项目建设和虚拟仿真项目建设相结合,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规划,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学生实验训练的学时数比例由总学时的19%增加到25%。中心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进行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有力地支撑了6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升了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水平。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以优秀成绩第4次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在2012年的全国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名列全国第三。
3.2来源于科研项目,面向创新能力培养
中心依托“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中心”、“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部省级科研基地,不断地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把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研理念、科研文化、科研价值,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动态,激发科研兴趣,启发科研思维,培养科研道德,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3.3来源于工程实践,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中心的大量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来自于真实的工程实例,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实战型”项目。通过真实项目的演练,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来之能战”的毕业生。
已将典型重大工程转化为实验项目的实例有:
(1)山东博物馆屋盖薄壁箱型结构虚拟仿真;
(2)广州南站大跨空间结构温度应力虚拟仿真;
(3)广州白云机场复杂铸钢节点虚拟仿真;
(4)润扬长江大桥大跨桥梁抗风虚拟仿真;
(5)深圳大运会体育馆钢结构安装施工虚拟仿真;
(6)沪通长江大桥桥梁沉井施工全过程虚拟仿真。
3.4面向防灾减灾,开展灾害虚拟仿真
篇12
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参与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和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难以替身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人员因为实践比较少,所以技能就比较差,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现状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对现实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系统的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实践者对现实世界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问题做出决策。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一种先进的实施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率,强化培训效果。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发,通过internet 软件平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综合设定,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可维护控制性。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开发,主要是首先起源于国外对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应用,尤其是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大型企业开发计算机仿真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样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具体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经验,其技能可以与在现场工作2年的人员比,因此很多国家都看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越性,计算机仿真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国对于仿真系统的应用也是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领域,例如大型的锅炉装置、化学化工及变电站的应用中,后来有人提出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但是目前仿真系统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仅仅停留在提出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出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目前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的思想越来越统一,即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必须能够便于施工技术模型的调试和输配电线路画面的构造,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还应采取先进的运行软件和保证运行数据相分离的一种设计思路。
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应该分成培训师和受培训者两个方面的功能,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功能应该是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集成操作,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控制受培训者的机器,包括受培训者机器的开始暂停关机等功能,另外可以准确知道受培训者机器是否有事故及分析事故产生源,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功能还应是控制受培训人员考核的现场等具体状况。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学员机器功能设计,首先要依附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的功能下,即能够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的监管控制。在这种模式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受培训人员的机器可以提供参家培训人员的操作画面,主要包括操作的流程图、、控制组、趋势图及操作记录等具体的监控画面。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将电网仿真系统和输配电线路仿真及配电站系统仿真等有机结合进行设计,该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确保在硬件使用上采用了以局域网应用为核心,利用工作站、开放式系统及微机构成的分布式,以便于以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此外,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软件上采用了软件相互支持系统技术,这样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系统更加便于修改和维护。再者,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即充分考虑了仿真电网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及仿真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更加具有真实性。最后,还应通过采用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多媒体技术,逐步实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图像化和可视化,比较完整的反映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情况,同时也使仿真的对象更加便于更改和进一步扩充,这样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就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通过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人员提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手段,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的设计及应用可以提高整体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技术,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同样也大大提高了作业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三、结论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仿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供电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时间等用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着力开发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能自由安排培训项目,并且允许人员在培训中发生各种错误,同时演示出因为操作错误造成的种种后果且不带来任何实际危害,不受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此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各种故障来综合培训操作人员处理操作中故障的能力。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重复性集中培训,从而使的操作人员在短期内接受较多的培训项目,缩短总的培训周期。可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与经费。所介绍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培训的质量,在短时间内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电力系统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设计成果效果较为显著,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应用水平,还需要更好的完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争取达到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永生,郝小欣.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在变电站仿真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0(9)
[2] 汤晓青,周林,栗秋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四川电力技术.2007(2)
[3]姜芳芳,来文青,龚庆武.虚拟现实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5(7)
篇13
引言
时代的变迁让我国国民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工程也是日新月异。趋势很好的建筑行业,让越来越多的有远见的成功人士加盟到其中,企业的互相竞争也是必不可免的,这也有利于建筑企业为了竞争不得不提高技术水平的创新。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是一项建筑工程的基础措施,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修建效率,降低施工时的人力物力成本,并且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社会各行业的全面进步,我国的各个地区对于基础设施的使用建设也在全面的递增,特别是建筑业建设取得我国房地产的突飞的发展。不过,建筑行业也让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增多。但是,对于目前的建筑行业,虽然有管理部门的监督,相关质量的要求还是不太全面而且还偏低,所以建筑各个企业的施工技术也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建筑质量不合格,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筑企业互相竞争的情势下,可以要求提高建筑质量的施工技术。只有完善了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才有利于施工建设中修建的效率,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降低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所以建筑施工技术监督管理的优化非常重要。
二、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
1、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刚刚开始,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慢慢兴起,并且成为持续了20年之久高速发展的行业,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到现在已经有很大都进不了,尤其幕墙专业已紧跟国际水平,稍稍落后。但是有的工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电工工具已经普及在了全行业。有的企业已经把生产的矛头转向了装饰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路子了,是当前施工比较良好的一个状态。
2、信息化管理技术
自我国进人wTO,国际建筑业的投资也自然加大了,所以建筑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对于安装企业本身的管理技术的要求也日趋增高,这时候现代管理手段,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型施工企业的改造主要在于公司和股份,以办公自动话为基础也可以有效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还有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也可以改善和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3、低碳建筑中的施工技术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低碳建筑”低碳建筑采用结构体系、地能热泵系统、智能布线配电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节能门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术。低碳建筑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时可使建筑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
4、建筑防水技术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慢慢发展,并且步步高升,尤其是新型防水的材料增长的更为迅速。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大致的走势,SBS/APP改性沥青防水仍然需要大量生产投人市场的。EPDM用VC这两种产品成为高分子防水卷材的要发展的重点,并且对TPO产品的研究会加大力度。防水涂料好的前景是聚氨醋、丙烯酸醋类的防水涂料。硅酮是密封材料的重点,并且努力的研发防水保温性能的材料。
三、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展望
1、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施工界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需要复杂项目的管理人员也要具备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国内的建筑市场,利于以后在国际上的竞争。
(1)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普遍进入白热化状态,而承接建筑工程的可以称为国内施工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接到建筑工程任务就能挣钱的思想在很多企业中根深蒂固,所以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不是很重视。因此就需要搞好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营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施工企业来讲是很重要的。
(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大辐度提高管理效率目前很多项目参与各方的工作协调和信息交流的方式相对还是较为传统的,就导致速度和效率都比较低。造成这些的原因就是懂得项目管理和熟练计算机的项目管理人员很少。尤其是私企的老板对网络技术了解少之又少,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就需要各大企业都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此来加强我们的施工项目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带动施工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2、预拌混凝土以及混凝土输送、使用技术的创新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施工的主要原料,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的质量。预拌混凝土技术采用先进技术,将混凝土在施工前搅拌好,一是减少了施工工序,极大减少了人、物资源的浪费,并在客观上缩短了施工工期;二是标准化的混凝土能避免人工配比、拌料时的误差,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另外,通过创新技术,采用泵送混凝土输送技术,保证了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在混凝土的现场施工方面,通过采用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措施来进一步的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例如,尽量使用低碱水泥、砂石料、低碱活性料等。同时,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以及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结合起来,有效减少混凝土板厚、高度,从而达到减轻建筑物自重、提升建筑物性能的效果。
3、钢筋加工技术的创新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大多数建筑物的首选,钢筋加工质量对建筑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钢筋的焊接方面,电渣压力焊由于不受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以及天气的影响,并且操作过程中没有明火、安全又简单,在钢筋加工中越来越普及,特别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的柱、墙钢筋,应用尤为广泛。
在钢筋连接技术方面,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技术通过滚丝机将待连接钢筋端部的纵肋和横肋直接滚压成普通螺纹,并用特制的直螺纹套筒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技术可以大大加强钢筋接头强度,100%发挥钢筋抗拉,并且操作简单高效,施工现场就可以快速进行加工。
4、建筑施工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通过建筑施工的虚拟仿真应用可以直观、科学地展现不同施工方案的真实效果,定量地完成方案的对比,有助于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最优施工。为实现建筑施工的虚拟仿真,需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优化与建模技术等,建立复杂的数据分析模型,针对广域分布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实验或修正,并提供直接真实的人机交互对话三维界面,计算规模庞大。云计算平台的集成计算引擎赋予支持系统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建筑施工虚拟仿真应用中的海量数据存储与分析处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典型应用。
目前,建筑施工虚拟仿真应用在国内建筑工程行业的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工程实践不多。未来,可通过增加软硬件及人员投入、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软件研发与应用水平等途径,基于云计算推广虚拟方针应用,对施工活动中的人、财和物的信息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仿真,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就要增强施工过程中的决策、优化和控制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观念在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未来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的人文观、环境观、资源观的保障,只有具备这样的施工技术应用观念,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