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篇1

(一)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转型出雏型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能力建设。

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

加强经济调节和政策储备。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

(四)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蹚新路动力活力。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

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

(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山西。

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八)持续用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增收。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加快健康山西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九)深化“三零”创建和依法治理,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

建设法治政府。

打造“六最”升级版。

推进廉政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二

(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1.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2.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二)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1.全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全力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

3.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4.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1.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2.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3.注重实施精细化管理。

4.注重提升智能化水平。

5.注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

3.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深入推进科技体制等改革。

(五)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1.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

2.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绿色幸福感。

3.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切实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

切实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

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三

(一)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二)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大力支持金融业开放发展;

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

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五)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交通综合治理;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

(七)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八)持续改善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积极做好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工作。

(九)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首都和谐稳定。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

(十)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

严格依法行政;

篇2

自1988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全国总计有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用于水田林路村的综合治理,大规模的投入获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的县(市、区)已达1629个,农(牧)场242个。近1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人均收入增长达19.5%。国内市场上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也从长期的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基于此,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是不是可以松口气?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征认为恰恰相反。

“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不但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而且是任重道远。王征说: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虽然达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农业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矛盾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需进一步加大。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上,副总理特别指出了农业综合开发“四个一”的重要地位,即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王征说,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新阶段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而是面向市场,着眼于提高质量、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调整。新阶段面临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但根本途径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效巩固、保护和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承担重任。

王征认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以农业主产区为重点,突出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王征指出,要坚持以内涵开发为主,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坚持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高质量、高效益搞开发。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结构高速发展;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坚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项目的扶持力度;坚持按项目管理,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规模开发、注重效益;坚持多元化资金投入、资金安排实行效益优先、兼顾公平、集中投入、奖优罚劣;坚持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区域性、综合性、重点性、开拓性和示范性,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水平。

王征强调,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符合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符合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王征说,农业综合开发要在相互“结合”上做文章: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要把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要与推动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要与发挥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和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要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

篇3

1 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城市内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如今城市居民日渐增多,工业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气体以及各种垃圾,再加上人口增多带来的大量污水和生活垃圾,使得许多农田遭到严重污染、土壤肥力或者利用价值大大降低。目前我国国内的自然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所需的资源更是处于一个单向不可逆的状态,遭到污染后很难恢复。国内农业技术发展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在生产时,农户除草和灭虫等都会选择毒性较大的化学药剂,从而使得农田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喷洒农药深入地面后,将会对农田的生态造成立体的污染,使土壤肥力等也受到极大的损害,极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壤等的污染,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以往的农业注重依靠作物本身的生产力,增产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技术手段增大生物的转化,生态农业秉承其精华,以传统农业的优点为基础加以科学技术的辅助,利用酶工程、细胞与基因技术等将农业打造成机械化和自动化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这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调节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其可以保证高产和产物的高质量,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生态农业中,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是通过对农业施以科学的管理,合理的管理下保证土壤、水、大气等自然环境和资源免受污染,使资源与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保证经济效益和环境。

2 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具体措施

2.1 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部分耕地改为林地或草地,将部分田地还原为湖或者湿地,对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的地区进行改造,严格控制恶化的趋势,尽全力做到农业、资源、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发展。多种植林木,可优化农业生产的环境,森林对改造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保证农村生态能够进入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状态。

2.2 利用农业技术优化土壤环境

在生产中要避免田地与水的直接接触,可以在两者之间种植一些植被以作为缓冲,增大湿地的面积,可以在某些地形骤变的地区种植树木或者设置水沟,也可以根据农地的地形采取套种、轮作等,关键是要避免地下水受到耕作时所用的化学物质的污染。

3 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方法

3.1 以新兴能源为主

沼气能源可以将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种植或者养殖业。在养殖中,可以将沼气池、排泄处与禽畜所联结在一起,种植业中可以联结阳光温室和沼气池,这样对植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造成环境污染,使生物能资源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沼气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保证生产出高质量且安全的食品。

3.2 做好虫害治理

生态农业中对于虫害的治理偏向于自然,利用生物链关系,保证虫害的天敌维持在一定的数量。目前很多农户对虫害的治理多依靠化学药剂,但此种方法弊端很大,不仅会造成天敌的大量伤亡,更会影响作物的健康成长。利用科学技术是将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最有效手段,其可以控制住虫害,降低经济损失。

3.3 适当发展养殖业

养殖业的污染是目前的一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合理限制养殖场的规模,建立以保护生态为主题的养殖场,倡导养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生产高品质作物

篇4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xx亿元。

篇5

2.1采用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

采用先进的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更能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的水稻栽培技术,普遍以模型化、简便化为主,通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从而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要对能够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阳光、温度、水源、土壤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出可以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办法。另外,根据东北地区普遍寒冷的实际情况,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栽培措施,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大棚育苗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这样在化冻后便可以开始整地作床,达到早育苗,抢积温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三膜大棚覆盖、小棚覆盖等等。另外,在东北地区,采用“少本稀植”的栽培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成穗率、结实率。在插秧过程中,秧苗带药下地,插秧密度与规模要以品种特性、壮秧程度和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定,一般规模为:行距36.3~39.6cm,穴距16.5~19.8cm,每穴两株为宜。

2.2保证合理的施肥和灌溉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中之重。在施肥过程中,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以及水稻的吸收程度来决定,提高肥料的施用效率,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肥料栽培出最高质量的水稻,从而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施用磷肥能促进水稻健壮和根系发达,一般亩施5kg左右;施用钾肥能够对水稻植株的抗逆性起到增强作用,一般亩施纯钾2.5kg左右。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用水,所以加强研发节水栽培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用水时要注意提高水分的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节水原理进行用水,同时可以在生物、工程等方面对农业进行创新,达到节水的目的。

篇6

    农业机械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显着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这是因为现代农业机械不仅功率大、速度快,还能够同时进行几种作业的联合作业,有利于抢农时、争积温、抗灾害、降成本,而且它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造和调节,以完成高精度的作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作业。如种子精选、精量播种、化学除草、喷药治虫、深施化肥、喷灌、滴灌等,成为实现现代农业技术措施的手段。农业的增产离不开优良品种,先进的耕作制度和科学的灌溉、施肥、植保技术等。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必须依靠工程措施来实现,一切农艺要求必须依靠农业机械才能达到高质量的实施,如大面积的整地、播种、施肥、灌溉、植保和收获、干燥等一系列环节。农业机械化增产的机理是通过各个作业环节对各种劳动对象施加作用;有的是直接减少作物的损失,如谷物联合收割一次完成所有的工序,减少用人工收割时间、捆、运、脱、扬场多道工序的损失,机械烘干减少谷物腐烂损失等;有的是通过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而实现增产的,如机械深耕、分层施肥、节水微灌,这些机械作业质量非人工可比。有的机械作业比传统方式可以节省耕地,如喷灌技术比地面沟灌、漫灌,节省耕地达7%~10%,增产20%~30%。科学施用化肥,才能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科学施肥只有使用农业机械才能够实现。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机械施肥等措施,化肥的利用率达到60%~80%,而传统人工撒施的化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美国利用卫星定位系个统,用于机器定位施肥,根据1公顷内4个观察点的氮、磷、钾含量的信息,机器可相应调整施肥的构成与数量,这样,化肥有效成分利用率就更高。农药利用率也大体如此,发达国家通过对各种作物施用不同农药时最佳雾点尺寸的研究,导致了控滴喷雾技术的发展,采用静电喷雾技术以提高药液的沉积量,采用回收式喷雾机及间歇式喷雾技术减少农药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药的效能,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农业机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发展

篇7

一、我国蔬菜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形成

在自由竞争的蔬菜市场,如果存在关于蔬菜质量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类:一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实施不利于信息劣势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即“道德风险”;二是信息劣势方为保护自己不得不面临“逆向选择”,从而出现即“劣币驱逐良币”,极端情况下,市场根本不存在。

假定蔬菜市场中,只有生产者能观察到蔬菜质量,即生产者对蔬菜质量具有完全信息,且其提供的质量信息不足以使消费者了解并相信蔬菜的质量,而消费者在购买前至多只能观察到生鲜蔬菜的质量分布,不能具体判断每单位蔬菜的真实质量。

二、蔬菜市场逆向选择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

1.逆向选择导致社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优质不能优价,而安全蔬菜的生产成本较普通菜高,使得生产安全蔬菜的利润反而低于普通菜,从而导致菜农不愿生产安全优质蔬菜,这样农业生产资源就流向普通菜甚至农残超标蔬菜的生产,形成农业资源的不良利用与循环。

2.逆向选择降低了社会经济的福利水平。周应恒、周洁红等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生鲜蔬菜市场上,74%的消费者愿意为可识别的安全蔬菜支付高价,约55.9%的菜农愿意生产高质量的安全蔬菜,但只是苦于优质不能优价。但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安全菜与不安全菜能被消费者识别,即会出现一种分离均衡,这部分交易能有效完成。但事实上,现实蔬菜市场的质量信息是不完全的,导致对高质量安全菜的潜在需求与高质量安全菜的潜在供给不能进行交易,即高质量的消费者买不到货真价实的产品,优质的蔬菜卖不到其应有的价格,就选择退出市场,而蔬菜是生活必需品,偏好高质量的消费者不得不购买低质量蔬菜,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就出现了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同样当高质量安全蔬菜的潜在供给不能转化为现实供给时,也出现了生产者剩余的损失,这样就存在社会交易效率的损失。

三、对策与建议

由上可见,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关于蔬菜农药残留信息的不对称是我国蔬菜市场发生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为了保证蔬菜质量安全,促进优质优价的安全蔬菜市场形成,必须降低甚至消除蔬菜农残信息的不对称。在生鲜蔬菜市场上,其具体解决方案有:

1.发展现代协作式的蔬菜供应链。在分散的蔬菜产销结构下,菜农和商贩规模狭小,单个的蔬菜生产经营者没有能力和激励进行信号显示,现实的做法是以地域为标准将众多的菜农联合起来,或者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以超市为“龙头”,使传统的蔬菜供应链向现代协作式供应链发展,创立各种品牌,而品牌则是消费者区分不同质量的重要标志。

2.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政府干预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严格执法;需要建立健全蔬菜认证制度和严格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蔬菜的标识和可追踪制度。

参考文献:

篇8

1 越南大米出口的优势

1.1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人力资源

越南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水利资源丰沛,气候适宜,全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水稻。目前越南水稻种植面积占到农业土地面积几乎一半,而且70%的农业家庭是以生产大米为主。越南农民掌握熟练的稻米种植耕作技术,适宜的气候加上肥沃土地为大米生产创造了理想的环境,从而使大米成为越南的主要出口产品。越南地形如一个扁担,扁豆的两端分别是红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湄公河平原稻米产量占越南稻谷总产量的一半多,是东南亚三大“米仓”之一。红河平原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3%。越南采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2011年越南大米单产为5.5吨每公顷,2012年5.65吨每公顷。不断提高大米的产量和质量,巩固和提高越南大米在世界市场的出口份额。国际谷物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越南大米的出口量占据世界大米出口总额的20%。

1.2 政府政策的扶持,出口大米的质量与结构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越南政府实施很多有利于大米生产和出口的政策,如优先研究,筛选具有高产、高质的水稻种类,进口先进的大米加工设备,颁行一些政策支持鼓励种水稻的农民,扶持生产和出口大米企业。越南贸易部一位官员声称:“越南大米质量大幅提高,由于当地的农户努力采用优质种子。”越南计划分别在南部湄公河平原和北部红河三角洲平原建立100万公顷和30万公顷的高质量稻米生产基地。

数据来源:越南统计局与粮食协会

衡量出口大米的质量包含许多标准,比如:形状、大小、香味、杂质等,其中影响价格最重要的是大米的破碎率。1990年质量最高的5%破碎率大米在越南出口大米所占的比例仅为0.3%,而到了2011年在越南大米出口总额中5%破碎率大米所占比例为24.66%,15-20%破碎率大米所占比例为63.03%。25%破碎率大米所占比重为2.88%,各类香米所占的比重为6.44%,糯米所占比重为1.42%。到2012年,高质量大米出口所占比例增加到45.37%。大米质量提高,将会使得越南大米进入日本、美国市场的机会增多,出口竞争能力得以提高。

1.3 越南大米出口价格与市场竞争力

由于出口价格是反映和衡量大米生产、加工到出口整个过程的综合指标。一些与越南竞争的国家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得越南大米在价格上显现很强的竞争力。越南和泰国的同类大米出口的价格差距表现日益明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2007年泰国碎率5%大米比越南高出了12美元/吨,到2008年,该差距是68美元/吨。近两年来越南和泰国大米的出口价格的差距又呈现日益缩小的趋势。国际谷物理事会的数据显示越南大米价格甚至被视为亚洲米价的“风向标”。泰国大米出口协会认为泰国在未来5-6年内不能再与越南竞争,尤其是在白大米市场,泰国的竞争力已被削弱,而只有软糯大米出口还能帮助泰国对越南保持优势。中国目前是最大的大米消费国,从越南进口的大米价格比中国国内的价格便宜15-20%,越南大米的价格优势明显。

另外越南大部分的出口大米都通过海上运输,这使得越南大米出口成本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国际物流中,海上运输最便利,最安全,运输成本最低。越南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海上交通线。越南的港口都靠近国际航海线,不论是到亚洲各个方向还是到欧州、北美州的路线都很便捷。西贡港口离国际航海线40海里,从该港口出口大米到新加坡需要2天,到印度尼西亚需要3天,到韩国需要5天,到法国或者到美国需要25天。

2 越南出口大米的劣势

2.1 农业技术落后

虽然越南政府已有农业政策扶持稻米产业的发展,并且投资巨资研发高品质的稻米种子,但总体收效不明显,大米质量不是很高。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导致大米流失,破碎率高,人为提高的破碎率影响了出口大米价格。此外,大米贮藏工作不够科学,不够先进,使得大米不能放长久,容易发生霉烂变质。越南的大米种植由于受到文化的影响,到现在还不能改进农田政策带来的小块耕作现状,越南稻米生产农户一盘散沙,缺少长久合作客户,出口要通过中介,这样很多利益被中介盘剥。在丰收的时期,大家一哄而起,越南大米大量底价出口,而当大米价格提升却没有米可出口。

2.2 出口的高质量大米所占的比重不高

越南出口大米质量不高,5%破碎率大米、糯米、香米只占大米出口量的50%。越南大米低质量不能满足要求高的市场如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求,贸易技术壁垒的存在使得越南大米出口的市场很难拓宽。另外,大米出口管理工作不细致,使得劣质大米鱼目混珠也进入出口行业中,影响了越南大米出口的质量,以及国际社会对越南大米的评价口碑。

2.3 低价格的出口竞争不具有长期性,陷入大米出口增量不增收的悖论

越南大米出口起步晚,其出口优势很大的一部分建立在其低廉的生产资料成本、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基础上。随着生产要素的流动,生产要素的价格进一步趋同,生产要素价格将逐渐上升,出口价格也将被迫推高,出口优势将不复存在。另外,相对较低的出口价格并不能给越南带来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国际市场大米的进口需求具有刚性,需求缺乏弹性。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不能增加其收益,以2011到2012年为例大米出口增加62万吨,但是外汇额却减少了6000万美元。所以越南出口大米低价,并没有给越南的外汇带来更多的增加,只会使得大米出口陷入徒有增量、而收益不增加的被动局面,低价竞争对于大米市场长期发展是不利。

3 促进大米出口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

3.1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大米质量

越南政府需要大量利用财政资金来扶持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大米出口市场,加强研究、引进和推广优质水稻品种,规划不同的区域种不同的稻谷,避免水稻良种混杂退化是提高大米质量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减少低质量稻米的种植面积,扩大高质量大米的种植面积,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的需求。

3.2 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建立农业合作组织

加大农田水利投资,建立健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与农业服务。加快农业研究工作,试验及供应新的稻谷种子,鼓励农民种植高质量稻谷。建立农合组织,增加农户在大米出口市场的谈判能力,提高大米出口价格。越南政府应该将出口配额改为以金额作为目标,增加种粮农户的积极性。政府需要对大米出口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对出口大米进行严格管理,逐渐解决国内大米收购公司的垄断现象,鼓励农户与进口国的客户直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3 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优质大米产业化发展

优质稻米的产业化是加快越南稻米优质化、提高稻米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南政府应该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特别是出口型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引导,大量的农户合作生产,形成稻米产业集群。建立完整的大米产业链,把优质稻的生产、收购、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有主动控制能力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应积极建设越南出口大米的品牌,提高越南出口大米的声誉,以保证越南大米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性、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Vu Hung.参加WTO之后越南大米出口的现状变化和提高大米出口的措施 .亚洲太平洋经济时报,2012-06.

[2] Pham Dieu.越南大米出口最近几年的变化.硕士论文,2012.

[3] 越南统计局网站http://gso.gov.vn/.

篇9

三、千方百计农发债务核销申报工作。财政、开发的文件要求,精心组织的农发债务核销的证明材料。在紧、任务重、材料要求高、内容多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通宵达旦,高质量地组织好债务核销一系列资料。省市财政、开发对我科上报的材料肯定,共批复核销560万元农发债务呆帐,了我县债务。

四、努力支农报表的编制上报工作。农财的报表较多,主要有农发资金报表、世行项目报表、“两高于一”统计表、财政支农投入情况统计表等等。领会报表口径和上报要求,严把报表质量关,报表数字无误,上报。支农资金支付进度,对支农资金支付进度慢的,指出原因,写出分析报告,向局汇报,支农资金支出数、支农增幅、支农支出进度符合“两个高于一”的要求。

五、责任状及工作有性地工作。市局支农资金、农发资金考核办法,局与股室签订的责任状文章。分值高的内容,努力的工作,力争不失分。,加分因素,工作,多得分。该得的分不失分,努力加分的因素多得分。力争在全市、全县的考核中好的名次。

二、存在的问题:

1、支农资金量大且项目多,是财政报账制的项目较多,审核起来工作量非常大。人手较少,且知识结构有局限性,是对工程类项目的审核不深不透,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大。:

2、防洪保安资金的征收征管办法不多,征收不大,仅仅依赖地税,征收任务难度大等问题。

三、明年工作思路

篇10

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以发展规模蔬菜基地和设施蔬菜为重点,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0.09万亩的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任务。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全县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播种总面积稳定在2.35万亩以上,产量达3.2万吨以上,基本实现蔬菜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市场价格基本稳定,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平常时期充足供给、应急时期保障供应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布局。以温泉镇、永宁镇、三都镇、大塅镇为中心,以发展规模化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为主,加快推进城郊蔬菜及高山蔬菜特色产区建设。各地要按照规划先行、连片种植、加快发展的要求,综合城镇发展、种植习惯和产业基础等因素,开展适宜蔬菜种植地块调查,制定本区域发展规划。要在交通便利的高速、国省道沿线布局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大棚,培育一批重点蔬菜专业村(组)。

2、调优产业结构。按照“保供给、增效益、创品牌”的思路,推动蔬菜产业进位赶超。积极开展稻菜轮作,利用冬闲田发展甘蓝、马铃薯等秋冬时令蔬菜,充分发挥设施功能作用,增加“春淡”、“秋淡”蔬菜供应,切实解决春季、秋季蔬菜品种季节性短缺的问题。各地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茄果类、瓜果类、叶菜类比重。要依托资源禀赋,在保障基本品种供给基础上,因势利导,突出发展主导品种,持续做大做强XX食用菌地方特色品牌。要加强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推广力度。

3、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各地要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巩固提升老基地、拓展建设新基地的思路,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基础,加快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要积极引导现有蔬菜基地巩固提升,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生产型钢架大棚,带动更多菜农连片种植,吸引返乡农民发展蔬菜产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客商通过直接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建设一批规模化露天蔬菜基地和设施蔬菜基地。要指导督促规模生产基地开展自我质量监督和管理,制定生产流程,规范生产档案、过程监控和销售台账,逐步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4、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建立和培育蔬菜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专业村组)+农户”等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发展适度规模蔬菜生产,提升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坚持“请进来、派出去”,通过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训相结合方式,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瓜农”、“菜农”,提高蔬菜种植水平。大力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农协、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加快推进蔬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服务等系列化、产业化经营。

5、拓宽流通渠道。创新产销对接新形式,重点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贸对接,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打通本地蔬菜流通“内循环”,使本地销售成为主渠道。鼓励引导菜农与企业签订订单,切实解决菜农“种什么”“怎么销”等生产难题。积极推进“互联网+”订单模式,提高产销对接精准性。结合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发展一批专业性产地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鼓励生产、流通企业及社会力量发展电子商务、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等新模式,引导发展一批蔬菜购销经纪人队伍。

6、提升产业扶贫带动能力。要把蔬菜产业作为增加农业产业效益、补齐产业扶贫短板、惠及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要提升蔬菜产业带动脱贫能力,根据贫困村土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生产习惯、劳动力状况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统筹安排蔬菜产业工程项目,在资金安排上给予贫困村倾斜,并适当降低基地建设规模标准。对利益联结机制好、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要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产业“造血式”脱贫,不断增强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能力。

三、保障措施

篇11

1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发展民生的核心关键,在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从而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关系着水利工程建设的正常、稳定使用,其意义重大,高质量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农业的稳健发展。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量实际地理环境,结合水利规划要求和周边资源,科学、合理地设计工程规划,以便为农业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从而更好地带动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1]。

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前缺乏实地考察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地形及路况考察是基本要求。如果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早期阶段充分考量、勘察实际的施工状况,做好后续的施工准备,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通常会正常、顺利进行。一旦在农田水利工程初期没有做好充足的初期勘查工作,那么很难获取实际施工现场的地形及路况特征,这将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出现许多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无法保障,甚至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此外,若建筑施工方忽视对地形及路况的考察和测量,仅仅凭预估值进行施工规划,这是极其不合理的,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浇灌水平及质量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用水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在初期做好充足的筹备工作,严格落实实地勘察工作,才能够充分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稳定运转,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增长[2]。

2.2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关系着后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若想使得农田水利工程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规划设计也是我国建设部门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3]。然而,目前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规划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不重视对生态的影响,从而引发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此方式没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方式不值得提倡;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初期阶段没有合理设计工程规划,将建设点选在地质灾害的高发地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的人身安全,如果发生突发性的滑坡、地震等灾害,农田水利工程将会出现严重的绝地现象。除此之外,工程建设中还有许多细枝末节的问题未被解决。例如,不具备科学性的工程规划设计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转成本投入增多,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水力资源浪费等等[4]。以上问题均是由于农田水利工程不具备合理性、科学性的工程规划设计,我国工程建设部门需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现状进行改进。

2.3节水灌溉技术落后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许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均不具备专业水平的技能,这也是节水灌溉技术无法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许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技能也在逐渐发展,除了国内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外,许多国外的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也逐渐被引入国内的农业生产领域。但是,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者所掌握和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落后,所以农业生产领域的生产成效不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由此可见,节水灌溉技术也是关乎农田水利工程能否正常稳定开展的重要因素,若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得当,能够有效地提升水能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滴灌技术还是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使用率都很低,节水灌溉技术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应用,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无法正常、高效运转,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5]。

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原则

科学、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基本准则包含动态性准则、安全性准则、全面合理准则以及实际情况准则,需结合实际施工现场的路况及地形综合考量,做到规范、合理的全方位规划设计,从而深度挖掘农田水利供水资源,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6-7]。在绘制农田水利工程图稿早期,需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全方位地掌握实际施工现场的路况及地形,并分析其地貌及地质的综合影响因素及特征,从而针对性、全方位地进行工程规划设计。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农田水利工程需借助落差的自然条件优势,将电力和水力实现合理的连接,以便在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创建的初期能充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同时,应尽可能地避开危险的施工地段,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初期,需全面考量路段的地形及路况,规避一切河流、水域,充分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地形的优良、稳定。对于渗水性较强的地质区域,需采取科学的排洪排水设备合理地进行规避。诚然,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并非永久不变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应将农田生态和社会经济相结合,在其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需要适时地进行优化调整,需全方位地考量其稳定性、协调性和保护性,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在优良的状态下保持正常、稳定运转[8]。

4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改善对策

4.1加大施工前的实地考察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前期的勘测工作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相关规划设计人员需充分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获取多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考量评估,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规划设计[9]。然而,当下有很多的农田水利工程忽视前期勘察的重要性,导致在规划设计环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均是由于前期勘察工作未严格落实到位,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可行性的参考依据,从而严重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因此,为了更好地达成高质量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目标,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应全面地进行实地勘察工作,其中包含地质、水文、土壤环境、地貌等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项目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也是勘察的侧重点,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以前期的实地勘察数据为参考依据,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实施方案,符合原有的规划设计目标,充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从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保持可持续的正常运转[10]。

4.2科学分析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

在农田水利工程前期勘察工作完成之后,便可进行规划设计,这是一项具有很强技术性的重要环节。在规划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相关设计工作者需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考虑,以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内部产业结构、自然条件为切入点,合理、科学地规划设计方案,做到布局合理,致力于打造高质量、高覆盖的农田水利工程式农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民生,以惠民为总方针,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安全、高效。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需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以农田浇灌为主,其水利灌溉标准会随着季节、河流径流量及农作物种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农田水利工程的浇灌量不能以常规经验而定,需结合当地农田浇灌水源、实际水利设施状况、当地的经济条件等决定。从当下的农田水利工程来看,相关水利部门主要依据灌溉及抗旱天数来规划设计农田水利灌溉标准。其中,抗旱天数是指正常灌溉供水条件下,降雨较少或者连续无雨的情况,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的天数。假如灌溉设施中水的存储量能够供给满足80天连续无雨天气下的农业生产,则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标准即是80天。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有其保证率,是指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得到保证的概率,以正常灌溉供水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占比百分数为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的保证率,用“P”表示,水源供给用水量的年份为m年,总年数是n,那么,灌溉保证率公式为P=m100%n1×+。具体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标准根据当地的地质水文、农作物情况而定。

4.3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

一直以来,农田水利工程就是一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初期绘制样稿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绘制样稿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施工的参考依据,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充足的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结合绘制样稿,制定规划设计方案,需要全方位地实地勘察地形及路况,多维度地考量及审核,具体施工设计单位可以借助设计软件对其科学性、合理性进行验证,及时发现设计规划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为接下来进一步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11]。就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其施工的硬核指标是质量,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农业的生产及经济发展水平,高质量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以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为重要指标开展后续工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规划方案,设计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和维护工作。当农田水利工程开始正常运转之后,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创建专业的养护小组,实时监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转状态,使得农田水利工程持续保持高质量运转,从而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便更好地提升农业产量及农业经济水平[12-13]。

5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关系着我国农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质量及发展水平,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14]。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稳定、长远发展,应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优化和改进建设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提升农田水资源的利用率[15],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方案,不断创新、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确保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优势及最大化利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蓉,温勇.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与灌溉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33):210-212.

[2]刘玲.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农田灌溉技术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21(11):87-88.

[3]章健.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9):168-169.

[4]黄永霞.徽州区农田水利规划之浅见[J].江淮水利科技,2021(4):35-36.

[5]刘原宏.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河北农机,2021(8):37-38.

[6]侍孝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21(5):161-162.

[7]张德儒.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15):78-79+88.

[8]王兴玉.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问题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5):146-147.

[9]蒋兴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探析[J].现代化农业,2021(4):29-30.

[10]王兴玉.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1(3):175-176.

[11]俞和鹏.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居舍,2021(3):100-101.

[12]吴玉权.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84-85.

[13]贺成吉.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1,12(18):134-135.

篇12

(一)红岩村概况

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恭城县城14.7km,距离桂林市中心122.7km。红岩村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7℃,年降雨量1490mm,且雨热同期,十分适合柿子、柑橘等农作物的生长。村内无工业污染源,空气环境质量高,森林覆盖率达95%。红岩村有农户95户,人口395人。过去,红岩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恭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岩村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栽培月柿、柑橙等水果,逐渐富裕,并建成了富裕生态家园。

(二)生态农业中的循环经济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广大农村能源短缺,红岩村人决定走生态农业建设之路,实施以养殖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良性循环链中,养殖业的发展为沼气提供充足的原料。办沼气可照明、做饭,这样既净化、美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同时又可利用沼气池排出的沼渣、沼液给月柿施肥,提高了月柿的品质,减少了其病虫害的发生。生态肥的使用和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普及,使红岩村生产的“恭城月柿”个大、形圆、肉厚、质软、核少、含糖量高,受到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恭城月柿”先后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组委会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月柿之乡”和“中华名果”称号。

(三)从生态农业到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延伸

“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生态链催生了当地的生态工业和方兴未艾的以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旅游在“五位一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城里人面对生活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压力,向往农村的清新空气、田园生活和民族风情。红岩村人抓住机遇,从2003年开始建设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民俗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推行“人畜分离,规模养殖,集中供气,统一管理”的沼气建设理念和模式。几年来,红岩新村共投资1100多万元,建起了农家别墅、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观景台、月柿节主会场、大型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修建了景区大门,修通了直通红岩新村的柏油路和果园观光小路,开设了平江河水上乐园,建起了垂钓小区。到目前为止,全村共建有独立别墅43幢、开办旅游餐馆29家,共有客房250余间,床位500余张。开辟了4条旅游线路,可进行观花采果、自助探岩、垂钓、水上游乐、民族风情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基本形成了食、宿、行、娱、购、游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富有红岩村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动力机制。详情为:(1)需求系统,即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的需求;(2)中介系统,即月柿节及各类媒体的宣传;(3)引力系统,即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优质的柿子、碰柑等农作物,浓郁的民族风情;(4)支持系统,即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农家别墅区等良好旅游设施,村旅游协会。目前旅游收入占村民收入的40%。2005年80万的游客人次为红岩村带来了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旅游年收入突破10万元。2005年底红岩村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农民自己管理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10月3日,红岩村再次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月柿节,标志着日渐红火起来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2006年底,红岩村以其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入选“中国十大魅力乡村”。

三、创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红岩村是“富裕家园生态农业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中国农业旅游的一个缩影,因此在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存在一些不足。如,旅游的内容过于单调、特色农产品未能实现深加工、缺乏高科技的管理手段、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因此提高可持续发展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

(一)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尽管目前红岩村的生态环境良好,但毕竟生态环境脆弱,并且随着游客的增多及经济利益的驱动,环境卫生的处理、旅游资源的保护等问题将直接影响红岩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完善景区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大环保的投资、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及建立环境跟踪监测系统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丰富生态农业内涵,做强做大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应该如何定位。首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已有优势,不断丰富生态农业内涵,调整和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和能源结构,实现旅游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做大做强生态农业旅游。具体措施:一是加大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改造传统种养技术,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农业;二是继续研究探索沼池建设新技术,提高其能量转化效率和沼气使用效能;三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发展生态农业,使全县由传统经济型农业向现代旅游型生态农业转变。例如,在水果品种选择、搭配时不仅考虑其经济性能,还要考虑其观赏价值和旅游功能;在养殖方面不仅考虑发展沼气积累粪肥的需要,还应考虑旅游美食的需求。其次,红岩村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形式简单,旅游景点过分地依赖时令和特色产品。按照生态性、休闲性应合理的增加一些娱乐、康体或饮食文化等项目,可提高入住率,增加人均旅游天数,提高经济效益。红岩村作为恭城典型,其生态农业主要以果树为主,果子成熟的时候旅游者比较多,这就无形中形成了季节性的旅游,出现了淡旺季。为了旅游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发展花卉旅游,或者根据地域土壤条件种植四季果树和当地的特色举行节日旅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农业生态特色开展会展和重大会议来宣传恭城的旅游。可以运用像海南的博鳌论坛一样的方式来彰显恭城的“中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魅力。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及专业人才引进

高质量的旅游源于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源于高质量的员工。红岩村现有的生态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亦没有专职讲解员,尚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要求。所以,培养生态农业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是培育高质量的生态农业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已成为红岩村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建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加强生态意识

研究表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的旅游发展。社区居民只有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合理的利益,才能积极的参与旅游发展;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红岩村建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是该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绿色住宿,目前恭城的旅游住宿和都市里的三星级酒店的住宿可以媲美,这虽然会给旅游者带来舒适的感觉,但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这里似乎缺失了原生态和本民族风格的建筑样式。其实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体验瑶族的特色民居是他们的目的所在。民俗日渐消逝的今天,若恭城保留了民族的特色,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成功。提倡绿色饮食,游客在菜园里自己挑选蔬菜决定饮食。目的是让游客知道自己在旅游生态地方感受到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这些策略都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实施。

(五)加强法制建设,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篇13

截至2011 年上半年, 我国工商登记的合作社达到44.6 万家,同期增长43.1%。在种植、畜牧、渔林业、民间传统手工编织等各个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分布,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肥植保、加工、储藏和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属于其服务范围。尽管有政府的支持,使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处于数量快速增长与质量稳步提升的阶段,但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包括规模小、能力差、运作失范、扶持不足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农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从而达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效果。

应坚持的原则

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因为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要求,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农民在面对产品市场时规模小、相对分散的弱势竞争地位、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而且能够更好地统筹协调、对农村经营体制实现发展、完善和创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并且切实尊重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从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提高其发展质量。

2.规范和完善立法制度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规范和完善立法制度。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法建立和完善的内外管理制度,规范并明确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权利与职责,防止其滥用超越法律赋予的权利,从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户造成利益上的损害。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接受成员的民主监督,做到定期进行财务公开,这样就要求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制度。

3.维护合作社及其成员合法权益

在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成员的行为的同时,也要坚持“维护合作社及其成员合法权益”的原则。目前,为维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的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让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另外,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坚持这一原则和认真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并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对内服务与对外经营的关系,促进合作社成员的利益与合作社内部工作人员权利的和谐,从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高质量发展。

解决措施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做好试点工作,由点扩展到面

首先,作为宏观调控的政府来说,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从资金和政策扶植两方面入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运用一种模式,做好试点工作在取得成效之后再在大范围地全面铺开。最后,在全面铺开之后,要积极探索“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并着力培养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充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空间。

2.强调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的原则

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从而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与此同时,要明确产权,建立健全成员账户,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并且提高资金和政策的透明度,做好绩效评估工作,让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做到心中有数。另外,针对合作社中农户贷款难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做好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