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气工程与机电工程区别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气工程与机电工程区别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气工程与机电工程区别

篇1

区别如下:

1、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 电气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正因为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生产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管理

0引言

在建筑工程的整个工程始终,都会涉及到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其中包括施工机电的安装、建筑机电的安装等,所以,建筑机电工程安装的施工质量保障是建筑工程总体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是个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电气工程、智能化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以及空调通风工程等。

1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管理概述

1.1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中的机电安装规模逐渐增大,同时,对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安装包括很多方面,其基本范围覆盖了民用、工业以及公共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取暖以及自动化的控制等。施工主要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设备的采购、设备安装、设备调试、设备试运行以及竣工验收。安装工程是个系统工程,每个步骤都有内在联系与外在的区别,只有进行好每一步,才能保证整个安装工程的完成。

1.2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管理

科学化的管理对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可以促进安装人员更好地安装作业。安装人员的规范操作是安装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只有加强对安装人员的管理,使安装人员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才能促进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能够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够保障机电设备的运行,进而保障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的质量。第三,能够促进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是系统化的工程,良好的管理可以使施工更加合理化与有效化,从而保证安装施工的高效率施工,保障施工质量。

2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各部门不协调

建筑工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这也导致了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环节的一些问题。在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不配合,从而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比如防雷设备的安装,只体现在设计图纸上,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没有很好的沟通,造成施工错误,从而无法确保建筑质量安全。

2.2安装人员缺乏操作规范

在机电工程的施工安装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不按规定施工,造成严重的操作失误,一方面造成施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无法保障施工质量,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不过关。例如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在安装配电设施时,没有考虑到配电的维护和维修问题,导致机电设备安装和施工过程中没有可靠的电源,造成人员安全事故。

2.3设计不合理

任何施工工程都离不开前期的设计。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用电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也随之会发生改变。所以,在安装施工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真实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施工步骤与施工规格。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使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3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管理策略

3.1合同文件管理

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工程施工的合同文件进行仔细的审核,结合自身条件,对施工的机械、材料以及各项数据等进行严格核对和查证,合理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材料供应、施工设备的使用以及施工质量的要求等。完善合同文件管理制度,健全体制,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在整个工程项目中,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加强合同履行的效果。

3.2人员管理

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应该积极招聘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确保安装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同时,要确保对安装施工的有效管理,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首先,施工管理部门在招聘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时候要公平公正并区别对待。专业人才主要是考察相应的安装专业技能,而管理人员主要是考察其管理和规划能力。其次,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施工监管以及进行相应的考核。岗前培训是为了使其更加适应自己的工作,达到安装工作的需求。施工监管是保证其按规定进行安装,确保安装的规范性。最后要对施工质量进行考核。

3.3安全管理

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的安全管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安装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是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首先,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安装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确保安装施工的安全进行;切实保障在施工过程中自身以及他人的安全;建立健全安全体系,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和措施。其次,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也十分重要,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机电设备能够安全运行,避免出现技术故障,要定期地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最后,对安装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通过施工前的强化教育以及施工阶段中的定期教育,从而落实施工安全的每一个环节,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3.4材料管理

材料的采购是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的首要环节,加强材料管理是安装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第一,在选择材料时,要与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保证材料的质量;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加强材料的检测和验收工作,杜绝不合格材料的使用。第二,施工现场,要对材料进行合理储存和安放,避免材料在使用前的损坏。第三,加强材料使用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材料使用规范,一方面合理利用材料,避免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另一方面,规范安装操作,防止在安装过程中造成对材料的损坏。在材料的管理过程中,为了保障材料的质量,需要对所有材料进行现场测试,确保材料质量能够达到施工要求。

3.5质量管理

加强安装施工整体质量管理十分重要。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明确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测标准与内容,进行程序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质量检测与监督。其次,采用多种检验方法,加强专业的检测、员工检测、日常检测和抽查等形式,确保机电设备的质量,全方位的加强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质量管理。第三,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提高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自身素质,建立责任制,确保安装施工的质量保障。

3.6进度管理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促进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需要对安装施工的规模以及所需工期准确预测,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从而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明确材料的供应、使用情况,对安装时间、安装工序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每一步都在预定时间内按要求安装完成。确保安装施工过程中进度计划的严格执行,促进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3.7验收管理

工程验收是安装施工的最后阶段,也是质量把控的最后一关。加强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验收管理,可以很好地保障安装质量,进一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要对相关材料以及资料进行检验,对安装施工的相关档案进行整理;规范验收程序,质检机关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满足建筑要求;验收记录要保持完整,并需要相关负责人签字,明确责任人。

4结语

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工程质量保障有着重要意义。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对施工进度的管理以及最后的验收管理。只有全方位地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确保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这是建筑机电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必然要求。

作者:李金宝 单位:和记黄埔地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篇3

一、高职类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现状与问题

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从事的都是一些技术型较强的工作,有限三年的高职高专教育很难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部分高校基础课程开设较多,专业课教学时间大大削减;有的高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很难保证学生理论付诸实践;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做到了理论、实践课程合理分配,由于书本知识陈旧,学生毕业依然难以投入工作生产中。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岗位相融合的专业实践环节实施体系的建立

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在高职高专这个环境下马虎不得。首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无论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教师课堂面授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必然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同中职教育的区别;然后是学生的自学,这点固然重要,但在高职院校,其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于是就要相应地加强实践类课程比重,通过实际演练操作巩固课堂知识。现在大多院校都能完成以上教学做的系统步骤,但学生为什么依旧无法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呢?关键在于教学做的步骤是分立的!那教学做的一体化整合又该如何呢?

就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讲,教学做一体化整合,并不是网上常见的简单合并削减某些课程,而是把本专业传统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训大纲重新整理,从“三纲”演变到新的“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体系”,这个体系使学生从掌握单项技能逐步加深到掌握综合技能,在三年有限时间内,从简单的单项实训到复杂的综合实训,再从实训逐渐过渡到顶岗实习生产环节,这样学生技能才会从熟练到精湛,同样也使学生完成了校内到校外、学生到员工的平滑过渡。在这个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体系内,按照各种能力分学期逐渐升级,对应本专业学生日后从事各种岗位的目标基础上适时安排相应课程(相关岗位见表1)。这样才算是构建起了新的不同于大众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为培养出适应能力强,专业知识、技术扎实过硬的技术人才提供了保障。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实施体系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实施体系的建立,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施体系见表1。

篇4

1、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验收环节存在问题

因为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安装工作对于各方面的要求比较多,所以只有施工人员熟练掌握了先进技术并端正了工作态度,才能减少施工缺陷和保证安装质量。如果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安装施工中出现了问题,即便是一个细小的失误也会影响整个设备的安全运行;但是现阶段还是有许多施工人员只注重安装的便捷性而忽略了后期的检修和维护,就会给后期设备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进行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建筑机电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1.2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健全施工队伍

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中还会出现管理体系不完善和施工队伍不健全的问题,对建筑机电工程产生了消极影响。一方面,缺乏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使得施工人员的行为无法得到约束和限制,也无法明确员工的分工和保证工作的协调性,从而影响了安b施工的进度,为建筑机电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部分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多个工种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这就对施工团队的素质提出了要求,由此就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1.3缺乏严密施工设计,设备的实用性较差

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另一个问题在设计环节产生,表现为缺乏严密的设计。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施工人员可选择的机电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采购的难度随之增大,使得选错产品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提高了对设计环节的要求,特别是要提前确定好所需材料以及设备的型号和规格,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可以减轻建筑机电工程中安装施工人员和采购人员的工作负担,保证了设备的实用性。

2、改善建筑机电工程安装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加强施工管理以保障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的质量

加强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施工管理体现在施工的各个方面,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以建筑机电工程的工程合同、技术指标、设计书、法律规定为依据,以施工项目的经济可行为基础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为了达到工程的质量要求,在完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全面落实质量管理计划,实现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面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查找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力争从源头上解决质量问题,将造成不符合质量指标的诱因全面消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机电安装工程的工期管理也很重要,做好工期管理工作是控制成本、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施工的各个环节,制定严谨的施工进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机电工程安装施工中的不同环节的施工时间、顺序和施工内容,做到有条不紊,为整体项目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2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搞好施工的关键,也是从源头上抓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依据施工合同来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施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了,在施工过程中才能确保按照合同设计的要求进行操作;机电工程安全设备的数量、选型和参数要严格以施工合同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施工。

2.3加强智能化的施工管理

现代化的建筑要求智能化、信息化是当前的趋势,因此,在建筑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管理中实现智能化的管理,通过智能软件来对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核算,最终达到以节约造价为目的。以机电工程的设备安装智能系统为例,供配电系统是一个全套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能够对建筑的能源转换链进行全覆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利用该系统还可以对机电工程的安装进行优先设计,为用户提供环保型机电设备。智能化的机电工程安装施工对提高机电工程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2.4保证设备质量

因为建筑机电工程在具体施工中会应用到大量的设备,所以,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整体质量,要做好关于质量控制的工作,就必须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控制。采购人员在购买设备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质量,不仅要考虑设备的价格,同时还要重视性能和安全性能。采购人员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看在操作中是否出现问题,操作好的设备才可以购买。购买前,买方必须检查卖方的资格,看看是否有资格出售。为了控制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对设备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因此,这不仅仅要加强采购人员的采购能力,而且公司还非常重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买方购买设备后,管理者安排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管理,为每个设备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进行详细登记,记录相关的性能参数。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发现问题立即上报解决,及时淘汰不能满足要求的设备。只有对设备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有效保证使用性能和设备的安全性能,促进建筑机械和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的合理运行。

2.5加强监督工作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以便确保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应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开展监督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操作合理、规范,使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主管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必须及时上报,使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问题。然后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才能及时将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及时解决施工隐患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在选拔监理人员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能力和素质。只有良好的工作能力、态度和责任心的工作人员才能保证监理工作的最终效果。只有加强施工监理,才能完成机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总之,建筑机电工程作为建筑物的后续工程,在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舒适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建筑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机电工程的安装工作也日益复杂,施工管理的难度也在加大,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的过程管理,从施工的源头上抓好施工的质量关,以提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于文婷.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机电信息,2011,12:189-190.

篇5

基金项目:本文系嘉兴学院2012年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N8515126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04-02

学科建设一直是高等院校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自身不断发展的终级推手;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团队进行教学、科研的物质支撑;而实验室管理则是两者结合的纽带,是体现高等院校特色的重要方面。[1-3]

在浙江省诸多高等院校中,嘉兴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几年来充分利用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机遇,竭力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不菲成绩。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优势,积累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知名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不断深化,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间接地反映了团队建设的不足。如何在学科建设中添加新的内涵,如何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综合实力,如何挖掘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丰富潜力,夯实实验室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再反馈至学科团队建设,形成一个健康良好的动态循环体系,是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4-6]

一、电气类学科专业概貌

1.发展中初显规模

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机及电气控制两个方向,两个学术基层组织:传动与控制工程研究所、电气装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所。近几年来,无论在师资队伍引进和实验室平台建设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如图1所示。从2008年至2012年间,电气工程类实验室建设经费从3100万增长到3800万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物质条件建设为保证,以相应的学科建设为依托,推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体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体现优化课程体系,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和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年被指定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科研和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实验室建设势头不足。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培养目标。科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但如何将科研和教学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问题,也反应在实验室建设中,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两个主要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近两年扩大了实训环节,但由于缺少高层次、高质量的项目支撑,很难将教学与科研融合起来,并落实到实训环节的平台上去。另外,很多教师还没有把科研和教学很好地统一起来,从而导致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不可避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量在客观上一般偏多。于是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于科研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验室建设虽然在硬件上每年投入比较大,但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承担更多的实验室建设任务。

(2)学科特色不够明显。学科建设一直是支撑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之柱,也是体现高校培养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源动力。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基本是从零开始,从师资队伍的组建到学科及专业拓展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如嘉兴学院电气类学科还没有从传统学科中走出来,也间接地反映在实验室平台建设中,将实验室建设与当前学科新领域新产业联系起来,发挥新的优势,体现新的特点,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3)师资紧缺、力量分散,实验室建设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师资力量一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对实验建设和管理质量也有直接的影响。学科建设在实质上还是人员的最优整合过程,作为地方高校,重视人才引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是保证学科发展壮大之根本。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平台较低,特别是近年来对于引进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待遇提升空间不大,一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人才难以引进,造成一些紧缺专业如电力系统、电力传动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即便引进一部分师资力量,但存在专业不对口,研究方向分散的队伍结构问题。因而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建设方案缺少更多师资的参与,方案论证比较粗糙,严谨性不够。结果造成建设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存在一定缺陷,设备的组合不够完善,内容不够丰富。

二、实验室与学科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路

1.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科团队建设

电气工程学科是一个传统型学科,国内不乏名校在该学科领域内一直占领先地位。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之处在于学科积累不多,基础薄弱,短时期内很难缩小差距,需要培育团队的研究特色,凝炼团队的优势与亮点。以嘉兴学院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为例,在继承传统学科精华的基础上,集合新时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如图2所示思路,应做好以下工作。

(1)学科团队参与实验室建设,找到自身薄弱环节,并加以提高。实验室建设不是一个简单创建流程,而是从方案的设想、论证、建立以及使用提高的过程,同是也为下一轮建设提升做准备,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实验室建设,是不同专业和方向有机整合的过程。如电力电子与传动学科实验室,在筹建之初,参与方案制定的团队进行了分工,成员涉及到的不同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电子、电力传动、控制工程、电子信息、数据传输与总线技术等。实验室建设小组其实是学科团队的一部分,大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实验室平台是学科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科研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2)将跨学科专业特色在实验室建设中体现出来。从学科特色出发,集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寻找新的学科衔接点,拓展跨学科专业。打造新型的实验室平台,提高学科层次,如电机领域可以与故障诊断、噪声处理、汽车工程等领域相集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另外,围绕实际生产过程的各种机电控制与信号检测及信息处理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实现生产过程各物理量检测的新原理、新方法和处理信息、实现控制的新原理、新技术。以新型复杂电气系统的研究为主线,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提高电子系统的实时处理速度、可靠性和集成度,研究多电机协同控制和研制新型节能电机和新型传感器等。

(3)集中团队力量,建设好实验室研发平台,申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打造标志性科技类成果。通过近几年的课题申报结果来看,电气工程学科团队拿到的省级、国家级项目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实验室环节中研究平台的薄弱,缺少技术成果的积累。集中力量挖掘实验室平台的研发潜力,以提高团队实力,夯实学科基础。

2.学科团队参与企业交流,扩充实验室“产、学、研”空间

优秀人才下企业活动是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新举措。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博士已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高校学科团队的中坚力量。让这些博士参与企业生产或产品开发活动,参加一些难题的攻关研究,了解相关领域在国内当前的发展状况,将企业信息反馈至工程研发环节,并和实验室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创办研究基地,加强横向、纵向课题合作,其成果必然为学科的拓展增加新的内涵。

(1)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优化学科团队结构,创建实验实践示范中心。学科团队不能闭门造车,科研项目中涉及到的实践环节,可以有针对性地带到企业中去,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和特点,对学科团队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将实验室平台与实践需求接轨,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层次。

(2)创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软引进”方法将企业高层次人才融入学科团队中来,互通科研信息,联合申报高层次课题,进行深层次合作。

(3)以研究所或技术研发中心形式,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方式,将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为未来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学科团队依托实验室平台彰显教学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不同于资深本科院校,主要区别之一是新建本科院校以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区经济为主要基石。教学是第一位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根本举措。在考虑教学与科研的协调问题上,团队在组成上需要进行有效分工,年纪偏大、职称偏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可以肩负主要教学任务,对于团队的科研情况做总的方向性指导;而年轻力壮、精力充沛、有科研潜力的教师主要担负科研攻关任务,教学工作量可以适当放宽。教学上以实验室平台为支撑,适当扩大开放性课堂课时,将科研成果结合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进行项目性、多模块教学模式。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推进,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使得教师面临的教学科研压力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势头。电气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验平台建设的内容和发展,直接反映了团队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大力促进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根据自身特色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与团队建设相适应,形成一支前沿理论有开拓,实验平台可支持的学术梯队,将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德磊,刘凌云,马长波.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8):10-11.

[2]李喆.谈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八对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2,(8):16-18.

[3]史作安,李宪利,徐柳明.发挥学科建设优势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86-86.

篇6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智能化建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安全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同时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不断更新,对建筑行业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更高。机电安装在建筑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都要进行建筑机电的安装工程,但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主要部分是在建筑主体结构完工以后进行的,而且所有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都要在建筑装修前结束。所以,应认真做好安装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质量控制,充分发挥项目人员的职责,加强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在技术上和理念上创新,保证机电安装的质量,减少事故率,保证机电设备系统工程的正常运行,增加经济效益。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工程是建筑工程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还包括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施工过程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最终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的使用,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

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通用电气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

(1)接地出现电弧性短路。电弧性短路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通常人们只知道发生电气短路会导致火灾,却不清楚何种短路最易引起火灾以及如何防止。电气短路主要有金属性短路与电弧性短路 2 种:1)金属性短路。由于高温、熔融,短路时电流过大,线路产生高温而引起火灾。通常认为该种短路具有较大的起火危险性,但实际不然,在短路时保险丝被电流切断而无法起火。2)电弧性短路。电弧性短路是因短路点没有被焊死,引起电火花、电弧,其短路电流较小,保险丝无法被烧断,然而电弧仍然存在,局部温度可达 2 500 ℃,极易引燃可燃物质,因此电弧性短路通常是火灾的主要起火点。

(2)电气线路出现谐波电流。如今,非线性负荷电气设备正在逐渐增多,随着电脑、电烤箱、微波炉、电视机的广泛应用,这些设备中产生的负荷电流存在多次谐波电流,可引起电气短路,尤其是中性线负荷过大引起发热,使绝缘老化速度加快,导致短路起火。此外,因使用三次谐波、奇数倍谐波的中性线,其谐波无法相互抵消而是相互叠加,在叠加之后,电流最大值相当于相线电流的 2 倍,引起中性线过载发热。通常为片面降低成本,控制中性线的截面面积,一般选用的中性线只相当于相线截面积的1/2,从而为楼房使用留下起火隐患。

2.2 消防电气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

消防电气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 3 点:

(1)原有的住宅电气设计标准比较低,不能适应目前住宅电气迅速发展的要求。

(2)线路负荷估算偏小。居民住宅长期存在线路负荷估算偏小而导致线路过载短路起火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认识。住宅用电的特点之一是负荷难以估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居民住宅用电还将持续增长。根据国外经验,必须对住宅用电增大给予充分的估计,留有足够的发展余量。

(3)缺乏专门的电气线路设计规范。国际上电气安全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而一些行之有效的电气安全基本要求在我国一些地区新建和改建线路规定中却未见到,设计与施工只能参考电力设计规范和防火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内容零散,不易操作。

出现火灾时,电气线路通常被烧断、切断,为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充分发挥消防设备作用,某些特殊电气线路,需进行防火设计。确定消防用电设备接地线、控制线、动力线、信号传输线等敷设方式,确保消防设备的电气配线可靠,保证消防设备能正确得到供电,便于人员疏散、扑救火灾。电气配线必须具有耐火性,出现火灾时,确保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在火灾中可持续供电。因此,在消防电气设备中,通常与建筑电气施工、设计相结合,采用耐热、耐火的配线措施,以保证消防配电线路的耐火性、可靠性。

3、严格把握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要点

(1)基本要点:1)需按照用电设备的位置,明确管线的走向与标高,插座与开关的位置。2)在电源线配线过程中,导线的截面积需达到用电设备输出功率的最大值。3)在暗线敷设时,需配管。若管线长度大于 15 cm 或有 2 个直角弯,应增设接线盒。4)对于同一回路电路,需穿入至同一根管,但管内的总根数不能大于 8,回路电线的总截面积不能大于管内截面积的 40%。5)通讯线、电源线不能在同一根管内敷设。6)插座、电源线与插座、电视线的水平间距应大于 500 mm。7)燃气管、热水管、暖气管、电线间平行距离应大于 300 mm,其交叉距离应大于 100 mm。8)配管导线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设置,牢固搭接接头,绝缘胶布应均匀紧密。9)在安装电源插座过程中,保护接地应面向插座中间上方,右侧接相线,左侧接零线。10)若吊灯的自重大于 3 kg,将吊灯安装在顶板上后,设置埋件,接着在后置埋件上固定灯具。禁止在木砖、木楔上安装灯具。连接螺口灯导线、开关时,应将相线与开关连接,在开关处引出相线,与灯中心端子连接,在螺口端上连接零线。11)导线对地、导线之间的电阻不应小于 0.5 MΩ。12)对于室内的电视、电话、电源等插座面板,应在同一标高上设置,高差应不超过 5 mm。对于卫生间、厨房,应设有防溅插座,应在门外开启侧墙体安装开关。对于电源插座,与地面的距离应为300 mm 左右,平开关板底边与地面的距离应为 1 400 mm 左右。

(2)对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选择的半成品、成品、设备、电气的规格、型号、铭牌、性能、施工安装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专业标准。

(3)严格验收电气安装工程。验收内容主要有:电气管线、灯具、固定用材林的配线、穿线,埋设接地极,连接接地线,连接电路端子,连接电线,埋设避雷网,连接引下线。严格接地测试、绝缘测试,根据设计要求,严格监督检查使用材料、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对于不符合规范规定、设计要求的,坚决不予验收。

4、机电设备安装中的安全保护措施

对于机电设备的安装,最主要的问题是绝缘保护、过载、短路保护。其流程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机电安装设备流程图

(1)绝缘保护。设备、材料进场时,应严格进行绝缘检查。《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半成品、成品、材料、主要设备等做出了详细的要求。例如,对于成套灯具,其绝缘电阻应大于 2 MΩ,其内部的导线绝缘厚度应大于 0.6 mm。对于插座、开关,因其极性不同,带电部位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大于3 mm,其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5 MΩ。盘、箱、屏、柜等导线之间,线对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0.5MΩ,二次回路不小于 1MΩ。对于电缆、电线等产品,需有安全认证标志,绝缘层要完整。

(2)过载、短路保护。线路在出现短路时,线路电流会比正常值大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而常用的熔断器无法满足配电设备的短路保护。熔断器需标注额定电流、额定电压,按照配电系统的最大故障电流,同时需具有相应的分断能力,额定电流相当于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 1.5 倍左右,而过载保护通常由自动开关完成,按照实际需要,可配备的自动开关有分离脱扣器、失压脱扣器、电流脱扣器等。为加强自动开关的过载保护,其额定电流必须与负载电流匹配。

5、质量控制方法

在安装电气设备时,工程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以确保电气工程的质量。首先,掌握相关规范,把好质量关。

由于电气施工的规范较多,在实际过程中控制人员需边干边学,一点一滴积累经验,牢记相关规范条例,严禁伪劣产品进入工程,以确保电气施工工程安全。其次,预控质量目标。机电设备安装是一种安全工程,作为管理人员,需明确工程重点,做到“有预则明、有明则清”。因此,必须按照合同仔细推敲,严格进行管理,创建优质的机电线路网络。

6、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加强技术上的进步与创新,也要加强管理工作,控制工程质量,促进工程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彬.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

篇7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高档建筑物,对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要求这些设备不仅不能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而且要求保证使用功能,尽量减小噪声和震动,机电设备是建筑施工工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建筑的使用质量等诸多要素。因此,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要注重施工的质量,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是一个大概念,其涉及面很广,学科跨度也很大,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是用于工业和民用、公用建筑的机电设备工程。机电设备工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器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建筑智能化、消防、电梯、管道、动力、通用、环保工程等等。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目前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 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设备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

2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常见的问题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重要问题,只有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这些质量通病,不断提高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才能完善各系统的功能。

2.1电气设备问题电气设备中的隔离开关安装时由于操作的错误或是动、静触头的压力与接触的面积不够,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从而使得接触电阻的增大,会促使触头的烧蚀,导致事故的发生。断路弧触指与触头在装配时出现误差也会导致接触的压力、分合闸的速度以及同期性达不到设备正常运转的要求,会导致断路器出现爆炸的现象,造成电气设备安全事故。(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或动、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会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增大接触电阻,灼伤、烧蚀触头,引起事故。(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将使触头过热、延长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甚至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3)安装检修不慎,会使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开路,产生高强的过电压,对设备安全和人身造成威胁。(4)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的装配错误,装配时不慎掉入的杂物卡住机构等问题,也将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5)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及高压管等安装时,不慎掉入如螺帽与钥匙之类的杂物、器身及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在安装中损坏等,都会降低主变压器绝缘强度,导致局部绝缘被击穿或破坏,造成恶性事故。经有关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共同研究商定,以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双保证为设备和设施选定取向,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

2.2设备的噪声与振动大问题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物噪声与振动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建筑物的噪声与振动的根源是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建筑物机电设备大概包括:冷冻机组、各类风机、变压器、暖通和给排水等动力机电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转时,由于旋转的惯性力和偏心会产生一个干扰力,从而引起设备不见产生振动,在通过设备底座、管道和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使整个建筑物产生振动,并以固体声和空气声波的形式向建筑物的四周辐射噪声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

2.3观感差的问题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在实际使用中是和周围环境融合的,所以在机电设备安装时施工人员应该尽量保证机电设备和周围的装饰装修材料相配合,有的建筑里会出现不好看的现象:比如,楼层走廊吊顶喷淋头、风口、灯具的布置歪歪扭扭不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与吊顶的装饰不协调;卫生间的电器开关、墙面的管道、地漏与面砖不协调、没规律可循,达不到精细、美观的要求。2.4螺栓、螺母之间的连接问题 螺栓连接时机电安装的基础装配,在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的连接时,要注重设备的机械效应,特别是电热效应。在连接时,如果螺栓、螺母之间的压接不密实、连接过松会容易使机电设备松动,使得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容易发热、接触面氧化、甚至可能会烧熔相接处,引发短路事故。而对于一些设备和母线,其联接线的并沟线夹、设备线夹、T型线夹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相应的事故。但是如果螺栓、螺母连接过紧的话,又容易导致螺栓产生金属疲劳,出现剪切或螺牙滑丝的现象。 2.4超电流问题 机电设备的泵如果有杂物或轴承被损坏,当泵内转子和壳体相互摩擦时,就容易产生超电流。而当机电设备的电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也偏小,而线路电阻偏高的话也是会产生超电流现象的。

3提高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对策 3.1严格配电装置的安装程序配电装置构成电气工程的核心,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设备的采购和安装,直到后来的调试,必须遵照图纸要求施工并进行规范性验收。建筑所用的配电设备一般都是较先进的产品,具有电业部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质量问题是有保证的。在强电工程施工中,电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必须保证电缆的质量,否则容易酿成火灾等严重后果。建筑内的电缆敷设主要是沿桥架、竖井及沟道进行。施工时必须严格对电缆密度、数量、型号规格等进行分类确认,避免混论,或者运行中产生高热,电信号相互干扰。

3.1设备外观差的预防机电设备的外观质量是建筑美观的一项内容,施工中必须严格遵照图纸对设备进行敷设和安装。对于吊顶内及走廊中的管线敷设要绘制施工图,通风、喷淋、电线槽等要合理布置,最好不要居中设置,给照明设备腾出一定的位置。各种五金配件严格设置在规定范围内并保证合理。 3.3预防噪声大的措施 设备机房内的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真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和隔振形式,合理布局设备层平面,尽量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并对管道支架、吊架、托架等同时进行隔振处理,以达到防止或减少振动的传递,进而减少噪声带来的问题。 3.4 解决螺栓常见问题 对于机电工程的螺栓、螺母的链接,要注意其机械效应和电热效应,要用专业的施工人员,按照其规格安装并压接牢固。防止因为此类问题导致的事故。 结束语建筑机电设备工程安装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作为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安装、调试和验收,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机电安装水平,保证安装工程质量,确保安装工程按期完工。

参考文献:

[1]谢景强.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

篇8

一、引言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较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除了进行系统的大学通识教育,还要锻炼培养在创新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能力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工程类专业人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课程的实践比例是否协调、学分的控制是否恰当等微观的设计与操作问题,而对培养人才的创新性问题有所忽略,使得我们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有缺失、有不足,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二、国内外现状

冷战结束前,美国重点关注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他们的工程教育改革,总体来说有两个主要趋势:①回归工程。②工程教育通识化。英国的工程类教育非常重视实用性,注重课程体系的规划以及每一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的安排,讲究至精至简、祛除冗余,十分重视课程内容的调整。在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上,英国大学的理论授课课时非常少,一般只有12学时,普遍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比在1∶3~1∶4。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工程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部课题组2006年的《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报告也已将提升工程教育战略地位、加大工程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步伐提上日程。目前我国工程类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如何构建切实激发学生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正逐渐显现在高教工作者的面前。

三、新升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新升本科拥有开办职业技能教育的经验,但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区别,如何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大部分新升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方面的关系。

2.构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以系统工程、并行工程、控制工程为出发点构建的工程类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影响。

四、河套学院电气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1.将系统工程、并行工程、控制工程等概念引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结构关系及支撑要素。

2.选取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特例,调查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并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现状构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

3.通过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方面的关系,对新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性质和特征的分析研究。

4.系统评价新构建的工程类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影响。

5.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与新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对比,尝试给出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展示

河套学院电气工程类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探索,结合高等教学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构建了适合新升本科院校实际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别从社会专业实践、实验动手操作、专业技能创新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设置,即以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为平台,开展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专业设计与实习、工程训练、证书及岗位培训为契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工程训练大赛、机器人大赛、CAD大赛等比赛为依托,拓展科技实践能力。

目前我院电气工程类专业已形成了专业特色明显、专业培养人才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实验教学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基础实验、工程训练、综合提高三部分共同组成了实验课程体系(如图1)。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举措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中,我系以工程类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途径。通过专门的专业工程类竞赛为学生提供充沛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我院电气工程类学生已获得省级以上工程比赛奖项五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此同时,为提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实验研究条件,电气工程类专业正着手进行开放式实验室活动,积极利用新引进设备设立开放型机械制图与CAD实训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达到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的目的。

2.以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与岗位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其他高校的培养方式的调研,结合我院本科学生的实际特点,目前我系对电气工程类学生开始推行“三结合教育”:学生、教师、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企业实践相结合。以岗位职业技能基础,由学校、企业共同指导并开展实践教学,将中高级维修电工证、中高压作业证及相关证书与仿真电站实训与变电站值班实训等岗位培训融入日常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

3.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促实践教学体系发展。从控制工程的角度出发,将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科研,定位于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层面。针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学为主、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目前正逐步以申报科研项目、引进周边企业项目为途径,以项目为引导,推动科研发展。在践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适合工程类专业发展,具有应用型、创新型特色的科研道路。通过承接紫金矿业、盾安控股等相关企业的项目,让部分师生分学期参与项目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4.以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保障,确保实践体系有序完善。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实施者,主要包括:担任各门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以及实验室专职教师。为大力促进实践教师队伍,我院以系统工程、并行工程的思想为基础,主要通过“本校培养”与“对外引进”结合的一体化方式,已形成了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和生产教学经验丰富的“生产型”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确保了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序完善。

(四)实践教学体系效果分析

我院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直秉承与社会、与学生紧密结合的宗旨,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持续进行体系改进,目前经过几年的工程类专业的探索,已具成效。

实验、实训计划符合工程类电学专业的专业办学特色;实验、实训课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能够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实验教学更有成效;通过查计划、查课题、查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过程,能够进一步的评价实训教学质量。

五、结论

调查研究表明,构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综合提高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与社会接轨能力,能够为其他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高校开展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方面关系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一、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机电设备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二、机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 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

2、振动问题

(1)泵: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相磨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这些都是机械方面的问题。

(2)电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

(3)操作:主要是工艺操作参数偏离泵的额定参数太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

(4)安装缺少减震措施。如减震垫,挠性接头等。

3、超电流问题

(1)泵:轴承损坏,转子与壳体相磨擦,泵内有异物等。

(2)电机: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电源缺相等。

(3)工艺操作:所送介质超过泵的设计能力,如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

4、电气设备问题

(1)安装隔离开关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接触面的电热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灼伤、烧蚀触头,造成事故。

(2)断路器弧触指及触头装配不正确,插入行程、接触压力、同期性、分合闸速度达不到要求,将使触头过热、熄弧时间延民,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

(3)电流互感器因安装检修不慎,使一次绕组开路,将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

(4)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装配错误,或装配时不慎掉入杂物,卡住机构,也将发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5)主变压器保护拒动。主变压器内部或出线侧发生短路、接地事故,而保护拒动、断路器不跳闸,巨大的短路电流不仅使短路处事故状态扩大,也使主变内部温度骤升,变压器油迅速汽化、分解,成为高爆性的可燃物质,这可能发生主变爆炸的恶性事故。

三、完善机电安装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1、做好安装准备工作

安装之前反复对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如各种螺栓、螺母有无松动; 焊接件焊缝处有无裂纹、气孔等缺陷; 燃润油及水、气的储量和管道接头是否牢固, 有无泄漏; 电路布线是否整齐, 绝缘性能如何, 所有旋转、往复运动部位的安全保障机件的有效、齐全程度等等。此外, 还应进一步查看安装所需的小型机具、材料的准备情况。

2、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设计要求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设施选择是经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商定的, 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 既有其使用价值, 又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能随便更改选用设备, 否则会影响基础工作的进展。每一项机电设备安装工作顺序都有其科学性。本工程的计划排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 经过技术论证排出的, 是有科学根据并有一定指导性的, 不能随便改动, 否则造成背工窝工, 工程进度连续不上。每一种设备的安装, 都有很严格的技术要求, 只有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 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流失和材料消耗。每种设备的基础是经过设计部门的设计计算出来的, 按要求施工, 才能保证质量, 保证安全。

3、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

每种设备的安装, 都有一定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 不能急于求成, 工序颠倒。安装过程中, 随时对机电设备的主机各总成、各部件及附属设备做外观质量检查。安装现场由专人负责指挥,并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安装人员全部佩戴安全帽, 安装工作按顺序进行。安装分工协作, 如: 机械部分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电气部分由电气人员负责安装。安装后, 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做好分析, 找出问题的症结, 用最好、最快的办法给予解决, 保证设备准时进入调试程序。

4、做好通电调试

工程实体安装完毕,必须清洁场地经过仔细的检查和准备后进入调试步骤。笔者摸索出调试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1)必须遵循“五先五后”原则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

(2)要以“安全第一”为准则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能急于求成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所有配电屏、柜和设备的送(受)电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行“送(受)电令”制度。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不论是送电还是受电,都要在双方管理的监督下完成。

(3)形成有关工程调试数据资料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有的管理人员只是用巡视的方法简单地介入调试过程,不熟悉调试情况和调试结果,对调试资料中的数据持怀疑态度,往往不及时签署或要求重新安排调试,造成资料延迟、失真或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体现管理在关键工序的旁站管理作用。 设计深度的不足,很可能造成设备可用性低。自我国改革开改以来,电工产品的市场发展格外迅猛,国内外各个型号、不同规格的产品种类繁多,国家无法统一电气设备与材料的行业标准。出于这个原因,在前期设计时就标明各种设备材料的规格与型号参数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这种清晰的注释可以作为业主或者施工单位进行设备采购的重要根据。

总之,机电设备安装作为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体工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分析机电设备安装产生的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在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时从组织及工艺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努力提高安装团队的整体业务素质,这样才能达到对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1.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真可谓是日新月异,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刺激着机电行业的不断变更,不断地冲击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传统模式,老旧的传统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一些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对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进行浅谈,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水平。

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 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 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 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 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 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 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 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要求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从质量特征的序列来看应是安全、适用、可靠、经济、美观和易维护,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器具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例如:其固定方法应按设计文件提供的详图或指明的标准图集或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或按随设备、器具供应的产品技术说明等要求执行;安装应牢固可靠,不得随意更动或减少安装固定用的零部件,也不得减小零部件的规格尺寸;遇到有带电导体的设备器具,其安装位置应保证带电导体对地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不使任何情况下发生对地放电现象。

2.对于被安装的设备、器具和材料,其规格、型号和性能,必须符合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在安装就位前要认真检查核对。

3.由于布线系统敷设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施工关系密切,所以布线系统的敷设应注意:敷设方式、敷设部位、敷设路径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布线系统的固定:方法、各类具体固定用器材及其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例如:要注意布线系统的导管埋入和预埋件埋设,做到既保持位置、深度正确,又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4.关于导电连接方面。导电连接包括:电线、电缆、母线本体的连接,以及与设备、器具间的连接。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何种工艺,连接的质量判定方法是:

带有接头或接点的导体电阻值必须等于或小于不带接头或接点的同样长度的导体电阻值;对有绝缘层的导体连接后应恢复绝缘护层,其绝缘强度应不低于原来的绝缘强度。

5凡是非带电的可接近的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接地必须可靠,不能因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而中断。另外接地的末端支线不允许串联连接。

6.整个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可能为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抗干扰接地等所共用,也可能分别设置。

必须注意的事项:如整个建筑物共用一个接地系统,则要审阅不同专业的相关图纸对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的规定,以满足最小值的要求为准;如果是分别设置的,则要在敷设时保持不同接地导体的间隔距离,更不能直接导通,以免相互干扰。

4.建筑机电工程的发展

1.机电安装工程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对于减少重大伤亡事故,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的预防和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工程规模逐年递增以及建筑施工队伍迅速膨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建筑行业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稳步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好转。

2.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工程的发展愿景:

从施工用电、建筑机械和设备到施工作业,安全检查和管理等安全技术标准的颁发和实施,促进和推动了现场防护及安全管理逐步走上了标准化的科学轨道,大大提升了施工现场整体防护和安全管理水平,保安全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在制定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国标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适应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需要,制定和颁发16项建筑施工安全专业标准。各地区、各企业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企业的细化实施标准,从而完成建筑施工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形成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其次,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要与贯彻执行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结合,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施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与改善现场作业条件和农民工生活环境相结合,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要与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素质相结合,加强安全技术培训,特别是对施工生产一线的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素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努力开创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5.结语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机电的存在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奉献之大,机电安装工程在建筑行业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机电安装技术施工来讲,只有采取上述措施,周密组织,施工全过程井然有序,才能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钢筋密集复杂量多以及在高温天气、高大结构、高坍落度、高用量、高等级混凝土的条件下混凝土浇筑等施工难题,保证转换层的支模系统稳定可靠,混凝土温差控制严密、无裂纹产生。只有根据自身的施工特点,本着安全、高效、优质的原则,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质量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下去,抓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才能增加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11

一、高职机电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也日益频繁。高职学生要想成为一流的技术人员,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外语能力,从而及时准确地了解、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我国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机电英语教学,然而目前总体上的教学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一)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专业英语是以基础英语作为前提的,所以学生要学好专业英语,就必须在学习之前和学习过程中,掌握好较为扎实的英语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机电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包含了机械专业、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各个专业门类的知识。它是以这些专业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应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这些专业知识能力的课程。因此,机电工程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大,专业性强,而且不少专业词汇的含义与基础英语释义有很大区别,比如die一词在通用英语中的释义一般是“死亡、消逝”,而在机械行业中,它有“冲模、模具”的意义。另外,在句型结构上,机电专业英语往往长句多,结构复杂,句子之间的逻辑关联密切,对读者的英语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然而,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职生源质量日益下降,学生总体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而且整体上参差不齐,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差异甚大,这对高职机电英语教学的开展和质量的保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的质量,专业英语教学更是如此(潘笑勤,2006)。高职机电英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其他教师必备的素质外,还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较好的机电专业基础知识。而目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师的普遍情况分为两种,一是英语专业毕业出身的教师,他们往往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水平和综合语言教学能力,但对机电工程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而且短时间内难以通过自学或培训来全面改观,因此他们往往很难透彻地理解和教授一些与机电专业密切相关的英语知识点或篇章内容;二是机电专业毕业出身的专业英语教师,他们虽然具有扎实的机电学科专业知识,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往往比较欠缺,而且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专门培养和授课经验,教学成效难以保障。而同时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全面的机电知识的优秀师资少之又少。而且在师资的培养上,包括师资的引进、出国深造等方面,学校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师资发展滞后、缓慢。这把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带入尴尬境地,在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下,一些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教师也被“委以重任”,这样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大多沿用传统基础能力培养模式。

由于师资不足,很多高职机电英语课程由公共英语教师来担任。在课程教学上,习惯了通用英语授课方式的公共英语教师往往难以摆脱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授机电英语的时候沿用传统的培养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授课模式。不少教师认为专业英语无非是给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讲解一些专业术语而已,不用讲解语法和句子结构,更不用练习口语和听力,教学模式也是“词汇讲解+翻译”或“阅读+翻译”等形式,讲解时只采用口头表述和板书。因此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枯燥(李建勇等,2007)。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使得本来英语基础就比较薄弱的大多数学生更生烦闷感,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此外,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以同样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这两种不同的课程只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四)学校对专业英语教学重视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除了开设有专业英语外,还开设了基础英语必修课程,而且基础英语课程占据了更多的时间。此外,多数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英语能力等级考试方可毕业,并鼓励学生参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基础英语教学和学习上,专业英语教学往往成为了边缘学科,任其自由发展。重视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培养无可厚非,但是“专业英语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应用提高阶段,是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生从英语学习阶段到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从而保证学生三年中英语学习不间断”(丁双红、张学辉,2004),忽视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不免会误导学生进入“为考试而学英语”的歧途。此外,由于学校对机电英语教学的重视不足,校园内部的专业英语学习氛围、教学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也没有能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外在学习动力严重缺失。

二、改善机电英语教学现状的对策

面对高职机电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对其加以改善,从而促进机电英语教学的优化发展。

(一)实施分层教学制度。

针对高职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提高教学成效,实施分层教学是一个良好的解决途径。实施分层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在具体做法上,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将全体学生按其基础英语能力的不同把他们划分为三个不同层级的群体,各层级学生群体分开授课,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按不同的要求来分别进行考核。分层教学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很多教学实验和研究表明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总体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宜将分层的原则和学生所属的班级层次告知学生,以免造成学生“先入为主”的消极影响,并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给不同层级英语水平教学班级定名的时候,不宜采用体现“优差”、“等级”性质的名称,而应尽可能地应用数字或字母来表示。

(二)开展实物实景教学。

实物实景教学生动形象,在机电英语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率。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实物实景教学。比如,在讲授《Numerical Control(数字控制)》时可以带学生到数控加工中心参观,让他们在实景中通过对实物的认知和应用与数控有关的一些常用英语术语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比如:work table(工作台)、coolant(冷却液)、spindle(主轴)等常用的专业词汇。当然,在进行实景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好预习功课,这样才能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涉及一些比较便于携带的实物,教师可以将其带到课堂上,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物件英文名词的记忆。除此之外,开展实景实物教学的另一大好处是能极大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感觉,具有强烈的“学以致用”感,这对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认知、情感和目标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高是多个方面相互关联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校本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必然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这个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师资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学业考核等方面组成。师资保障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针对高职院校机电英语教师不足的现状,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师资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促进教师的发展和转化,比如给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等。此外,在外出培训条件给予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校内不同专业师资的跨专业合作,即公共英语教师与机电专业教师在某些方面的合作教学或互助学习,促进校本师资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采取老教师牵头的随堂听课制度,听课的目的,一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二是起到指导、帮扶和相互学习的作用,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在学生的学业考核方面,学校对学科考核的方式和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在考核上首先要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其次考核的设置要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以考核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校本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多方面通力合作方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偏废于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参考文献:

篇12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发展,EDA软件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电子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众多软件公司开发了大量EDA软件。其中,Protel DXP当之无愧排在前列。因此从事电子专业的相关人士必须要对Protel DXP的应用具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对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为电子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1 Protel DXP软件的概述

Protel DXP为电子学设计带来了全新的理念,集成了世界领先的EDA特性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电子线路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有效减轻了设计人员工作的复杂度和劳动强度,为电气工程师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同时,Protel DXP是一款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设计软件,它集成了FPGA设计功能,从而允许工程师能将系统设计中的FPGA与PCB设计集成在一起。Protel DXP以其强大的设计输入功能为特点,在FPGA和板级设计中同时支持原理图输入和HDL输入模式;同时支持基于VHDL的设计仿真、混合信号电路仿真和布局前后信号完整新分析。Protel DXP的布局布线采用完全规则驱动模式,并且在PCB布线中采用了无网格的Situs TM拓扑逻辑自动布线功能,同时将完整的CAM输出功能的编辑结合在一起。而且,Protel DXP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提供了以项目为中心的模式,包括强大的导航功能、对象管理、源代码控制、设计变量和多通道设计等高级设计方法。

2 在电子线路当中Protel DXP的应用探讨

2.1 在设计原理图中的具体应用

原理图的设计流程包括:启动Protel DXP原理图编辑器、设置原理图图纸大小及版面、元器件放置、布线、调整元器件位置、电气检查和保存并输出。Protel DXP可以直接建立原理图文档,但是为了设计的连贯性,一般在一个PCB项目下进行。穿件完成PCB项目文件后,在项目文件中追加一个原理图文件,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图纸参数,加载元器件库,放置各种元器件及各种非电器的电路组件,根据元器件的电器链接关系放置导线,最后进行电器检查并保存、输出电路原理图。在原理图设计过程中,各种元器件等电器组件的放置过程都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另外对非电气组件的使用也要注意和电气组件区别。对于复杂电路的原理图,在工程上往往是首先设计一个系统总框图,并对整个电路进行功能划分。总框图主要由功能方块图来组成,以显示各个功能单元电路之间的电气关系,然后再分别绘制各个功能电路图。

2.2 在设计元器件库中的具体应用

新建一个新元器件必须在原理图的元器件编辑状态下进行,原理图的元器件编辑器主要用于编辑、制作和管理元器件的图形符号库,其操作界面和原理图的编辑界面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增加了专门用于制作元器件和进行库管理的工具。制作一个新的元器件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打开库元器件编辑环境,创建一个新元器件,绘制元器件外形,放置引脚,设置引脚属性,设置元器件属性,追加元器件的封装模型和保持元器件等。

2.3 在设计印制电路板中的具体应用

用Protel DXP设计PCB的基本设计流程有以下几步:设计电路原理图,设置PCB设计环境,PCB布局,布线规则设置,自动布线,手动调整布线,保持文件并输出。在设计制作PCB时,首先要学会PCB文档的创建、打开和保存等基本操作。利用Protel DXP创建一个新的PCB文档方法有很多,推荐使用的方法是根据PCB向导创建新的PCB文档。在用Protel DXP设计PCB的过程中,环境参数的正确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对图纸参数的设置和编辑器参数的设置。

2.4 在设计PCB元器件库中的具体应用

用Protel DXP设计元器件的封装基本流程包括PCB库的创建和保存、项目元器件库和集成元器件库的创建等操作。在元器件库创建了之后,用户除了能够使用PCB元器件向导来创建元器件封装外,还可以选择手工创建PCB元器件封装。在手工绘制元器件之前,需要收集该元器件的封装信息,包括元器件的封装形状、尺寸大小、引脚数量等。

3 结语

Protel DXP在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有效的把电子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利用Protel DXP,电子设计师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大量的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器件制作到设计印制电路板的整个过程在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Protel DXP设计电子线路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刚,彭荣群.Protel DXP 2004 SP2原理图与PCB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郭勇.Protel DXP 2004 SP2印制电路板设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13

一、简述电气自动技术的发展

简述电气自动化的历程,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是通过智能控制、电子术、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与信息技术和电子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关于电气工程到应用技术学科直到发展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电机或电力等产品的不断出现从而催生了电气自动化,这样才使“自动化”一词出现。但是,因为继电器和接触器的设定来完成提前安排好的逻辑和判断功能的应用使得用机器就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来实现工作,这种设计促使了电气自动化的变革与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现代控制理学理论开始出现,并随着微型计算机在各种行业中逐步的推广加之微型计算机在相关控制专业上的实际应用,促使生产过程的最优化控制和管理也推动自动化进入到一个全新且自动化的新阶段。可见,电气专业的自动化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其发生质的变化,这也是因为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结果造成的。

电气自动化,是主要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一体化技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机电器技术信息等诸多领域。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也是如此。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开拓了一个供其发展的广阔舞台。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工作在我国新时期,新发展形势的指引下也必须适应我国新的发展需要,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当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该使之成为一个集计算机、通信、控制、电力电子及网络为一体的科学综合的系统。这样的综合系统不但可以完成对单一电厂,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实现对跨级流域、甚至梯级域的水电厂群的安全监控和安全进行。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

1.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决定性影响。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主要是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从广泛上讲,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开发并利用信息的所有手段的这些技术手段,其目的主要是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用来显示多种信息等的相关支持技术的统一体。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在很大部分上取决于在电气自动化中的众多学科领域间不断的技术创新信息技术,所以其对电气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支配性影响。反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又同时为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创新技术给予更加科学且先进的工业基础。

2.电气自动化与物理科学理论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20世纪后半叶,对电气工程和发电厂工业的成长起到了的重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因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的发展术和三极管的发明,促进了电气自动化与物理科学理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和交叉,仍然是使日后电气自动化发展的关键,而且将逐步拓宽到生物系统、微机电和光子学系统中。

3.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关的分析方法一定会带动着主要依靠现代技术的电气自动化和设计方法的迅速发展起来。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的分析方法促使着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方法快速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行业已经进入高精尖端的领域,因此,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要。科技创新推动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同时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日趋迫切。

三、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1.发电厂的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现场总线、以太网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普遍的应用于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去,且已初步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在智能化的电气设备方面也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可以见得,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可以应用其中。这些都为应用于发电厂的电气系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对于现场总线监控的方式使发电厂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另外,针对不同的间隔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间隔情况进行区别性设计。

2.发电厂采取集中监控的管理方式

这种发电厂监控方式的优点是安全维护和运行方便,对于监控站的防护要求并不高,而且系统设计较容易。但是在这种集中监控的管理方式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集中式监控的主要特点是将控制系统的各个功能同时集中到同一个处理器中进行处理,这样会使处理器所承受的任务很繁重,使处理的速度会受到影响。因为发电厂的电气设备需进入监控,随之而来就会是电缆数量增加,主机冗余的下降,投资成本加大,对于一些长距离的电缆引入的干扰也有一定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这样从一定程度上讲不利于发电厂的整合监控管理。

3.发电厂的远程监控的管理方式

对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电缆、节约材料、节省安装成本、可靠性强、组态较灵活等多方优点。但是,因为发电厂的各种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并不算很高,而发电厂放入电气部分通讯量比较大,所以这种管理方式适合用于小系统的管理监控,而不适应于发电厂整体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我国的电力企业要想促进其管理方式的不断革新,就要进行电气自动化的技术革新,促进企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现代社会先进科技的代表之一,也是现代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标志。凭借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升电气自动化的水平,便能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在新时期下,不论是机电工程企业还是电力企业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促使我国自动化技术的革新,为国家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军,李楠.《浅谈电气控制系统(ECS)的应用和发展》.[J].自动化博览.2004.

[2]范辉、陆学谦.《电气监控系统纳入DCS的几点体会》.[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