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态园林设计规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当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问题
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建筑美与自然相结合的建筑艺术,不仅对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有极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极高的现场施工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是在不破坏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也只有充分落实于实践,遵循规律,保证建筑物质量,才能将人工建筑和自然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集美感、艺术和人力智慧于一体的园林建筑。而我国的生态理念下的园林建筑艺术起源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是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建筑文化和西方的园林意识而成的。就我国而言,生态理念下的园林建设仍然属于一个新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许多阻碍。尤其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时,园林设计师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专业素质,往往是照搬西方国家的园林设计或者是自己闭关进行设计,这样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都是缺乏合理性的。园林规划设计必须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例如要提高居民对园林的使用率,不能将园林当做一个展示品;要完善园林内市民活动的基础设施,如椅子、运动设施、小型活动广场等等。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整个园林的通达性,使其更具备使用性能。园林景观设计不能只关注图片或者想象中的效果,要从实际使用出发,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从根本上使建筑、人文以及自然融为一体。
2、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2.1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概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所、家务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环境的生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指以整个园林景观规划为对象,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方法,所营造的园林绿地系统。主要研究景观规划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原理、景观地域审美格局,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等内容。
2.2生态园林景观规划基本原则
把生态园林的景观规划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这项工程十分复杂,系统性极强,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想从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态园林规划施工的预期效果,要遵循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原则和理念。第一,施工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当地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构成为基础和依据种植树木,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美化、绿化功能,美化城市形象;第二,合理的选择植被。要很据地形准确计算出树木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也很重要,不要造成树种的单一性,为了避免单调性,应该选用不同种类的树种,并予以恰当合理的搭配,给人以超享受的视觉盛宴;第三,园林建设不能铺张浪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最高的回报,以节约为原则,尽量满足政府的低碳标准。第四,园林施工要兼顾美化和实用,主体景色和搭配景色比例要恰当,给人以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感觉。
2.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构成要素
(1)地形地貌。自然地形地貌决定了某个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属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规划设计诉求。高山、平原、沟壑、河谷等地形地貌既有表达出环境特征,也体现其美学价值。因此,在充分挖掘利用地形优势,因地制宜,并通过改造、遮蔽、借景等手法,规划出最适宜的空间结构。
(2)气候。园林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当地的自然气候,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来进行园林建设施工时间的规划和园林内个物种的选择,以此来保证园林的顺林建设和长久使用。要掌握其自然气候规律,尊重其规律,利用其规律,更好的进行园林景观建设。
(3)水体。自然水体不仅给人各种感官的享受,同时也往往是区域内景观设计的精华所在(如溪水、泉水、河流、湖泊等),“亲水性”使得滨水空间成为极具人气的景观。因此,应加强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如河流水体堤岸的生态功能设计,避免混凝土或砌石陡岸,维系好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种连续性;尽量使用自然排水引导地表面径流;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净水系统,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等。力求达到水环境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审美享受并重的目的。
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构想
3.1尊重自然,协调物种关系
植被的选取与种植是与园林规划设计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植被的种类和布局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欣赏效果,所以选择植被这一环节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以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将园林内各物种生存条件考虑入内。使园林充分发挥它减少污染、使人们赏心悦目的功能,美化城市的外在形象,协调城市各部分环境,发挥其美学价值。观赏价值重要,使用价值同样不能忽略,兼顾欣赏和使用价值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保证植被自身的协调性。
3.2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生态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这是因为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是在自身历史和自然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性,这其中与自然的交流和共进必不可少。因此,在人的天性中就存在于自然相亲近的本性,这是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中的根本所在。所以,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规划时一定要考虑考绿化与自然,让园林真正的使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让生态园林充分发挥出它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效益,让它成为地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一大特色。
3.3技术支持,科学造景
在园林建设上利用遥感和gps技术可为是一大进步,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园林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促进园林建设的发展,各种先进科技的使用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支撑起了城市园林的发展。这些先进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的引入,能够体现城市园林的现代化,这也从根本上区别了我国生态园林发展的阶段时期。
4、结 语
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普及的现代,我国生态理念下的园林建设不断突破与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当前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究,以此希望能够给予我国园林规划和建设一些帮助,并且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相应的重视,在未来城市园林的发展上能够更加光明和迅速。
参考文献:
[1]金长明,基于园林景观设计在生态规划理念下的相关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8(5).
[2]黄莉群.生态园林[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篇2
1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影响
1.1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学基本理念,可以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有助于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对于促进城市园林快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优化环境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美化城市,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体系,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长远需要。在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更有优势,可以有效节约设计成本,保证园林景观更好地符合地方环境现实需求,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建设施工难题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实现了园林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2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而且还要符合城市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只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审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才能满足城市绿化内在需求,做到在满足审美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科学分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性标准,有助于加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科学指导。同时,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实现地方绿化元素的有效运用,做到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统筹,更好地发挥地方植物元素的应用价值。另外,在生态学视角下,可以进一步根据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排放的有毒物质情况,发挥园林景观改善环境作用,对于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问题有重要作用。
1.3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应用价值。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了从单一景观向综合性景观设计的转变,可以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征,实现树木的优化配置。首先,现代景观生态学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全球定位技术,收集可以用于园林景观规划的数据,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结构布局问题有重要意义。其次,园林景观规划在生态学的关注下,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设计的转变,园林景观规划更注重垂直结构的植物配置设计,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营建符合长远需要的生态发展模式有重要价值。最后,生态学理论还可用来检测园林景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有利于对园林规划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指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完善设计方案。
2景观生态学指导下园林设计规划原则
2.1自然优先原则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遵循自然优先原则,注重实现自然条件与园林规划的有机结合,在充分保留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发挥园林规划的实际价值。例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从地方自然环境气候与现有园林资源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从地方植物特点与土壤环境特征出发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运用。只有充分尊重地方自然环境,从当地的河流湖泊、山地树木等条件出发,才能更好地发挥现有生态资源的应用价值,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符合生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园林景观植物的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知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实现详细、合理、全面综合的设计目标。
2.2生态协调原则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规划设计应当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做到人的审美需要与园林自然属性的有机结合。强调在满足人们园林使用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与有效性。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规划的多样性目标,能够结合不同的生态知识,满足人对园林景观的多样性需求。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应当注重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只有做到既注重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又注重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在生态学知识的体系下,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完善的园林景观设计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融合发展原则
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整体平衡和满足园林发展持久需求。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保持工业生产、城市交通、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做到在了解城市生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自然景观是由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打造,需要提高各方面资源协调性,使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在生态效益的视角下,运用生态学知识,审视现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漏洞,从而实现各种生态元素的有效融合。
3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美化园林景观
一方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美学设计上,应当结合人们的内在需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美学需要;另一方面,运用理论标准衡量园林景观设计,从园林生态学角度审视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更好地达到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例如,云南倘甸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全面借鉴了生态园林设计规划思想,主要结合转龙镇区位优势,借助转龙镇树木林立和水系纵横的特征,发挥东川红土地资源价值,以大山的情怀和红土的厚重为基本设计理念,重点营造以湿地漫步、休闲水岸为主题的景观设计。以保留原有植物为方法,搭配常绿树种,达到展示纸马古道观景的目标。
3.2优化景观要素
生态学原理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规划应当把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合理利用自然材料的基础上,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质量。首先,应充分了解园林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当维护园林的多样性特征,凸显园林景观的个性,同时,合理运用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元素。其次,将多样性与其它非生物因素有机结合,在重构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满足地方生态系统发展需要。最后,在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在发挥生态效益最大潜能的基础上,使生态环境建设趋于全面合理化。例如,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绿化的有效性,2015年昆明市公布了城市绿线,重点加强了对龟龙湖公园、洛龙公园、入城公园绿化植物的规划保护工作。
3.3完善绿化植物建设
篇3
城市生态公园是在城市中所建设的城市生态系统,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要目标,提供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的集游览、休息、娱乐等多种活动与一体的城市园林景观┆,城市生态系统强调与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著名景观设计师布劳姆称:公园能打破大量冰冷城市构筑物作为一个系统,形成在城市结构中的一个网络,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气和阳光┆。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和艺术,它的任务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严寒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2.1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格局的规划
(1)生态公园的规划应该包括核心生态区域,缓冲生态区域和使用功能区域种。核心生态区作为展示公园主要风景区和生态特色的场所,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多样化的植被覆盖。规划与用地条件好,风景秀丽的标志性地段,核心功能区可以多个,每个功能区有不同的植被和风景,形成城市生态化的多样性景观,核心生态区是城市生态公园的核心景观中心。功能区主要为人们提供必须的服务设施,娱乐活动设施,厕所、休息点等等,设计一些便于游人休息娱乐的设施构成城市生态公园的服务中心。在核心生态区域和使用功能区域中间要设立一定的缓冲区域,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核心生态区动植物生长环境的破坏。在缓冲区可以组织一些游人可以参与的主题活动,容纳强度较低的游艺活动,丰富生态公园的特色活动内容,构成城市生态公园的主题活动中心。
(2)城市生态公园的理想格局有并列式、环绕式和多核心型种类型。将生态公园的核心生态区域缓冲生态区域和使用功能区域并列排开,缓冲区作为核心区与使用功能区之间的隔断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对生态核心区生物种群的破坏,适合于规模小和功能简单的城市生态公园。第2种是核心生态功能区、缓冲区和功能区成同心圆放射性分布。核心区域位于中间,最不容易受到人为破坏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第种是多核心分布式规划,核心区、缓冲区和使用功能区不规则排布,多个核心板块可以突出不同时期的植物品种突出生态多样性,在不同时期都有特色的生态景区可供游人观赏,但是适用于较为大型的生态公园。城市生态公园不仅具有高度的环境介质同时也承担着教育和普及野生动植物知识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动植物的场所。在生态公园规划中要科学的设置相应的路标、设施进行引导;并为人们提供栖息和休息的座椅等设施方便游人的休息和观赏的需要。
()城市生态公园要重视水体的建设,它不仅作为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性资源,也为人们提供了夏季消暑纳凉,冬季开展冰雪提供了必要场所。活动城市生态公园的水体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界的天然景观,通过对水体环境的改善营造一个宁静怡人的环境,可以为多种生物提供良好的气息环境,成为城市生态公园的核心风景区。水系改造要以天然的河道为基础,设计更自然优美的水系廊道,可以采用亭台楼阁,以及小桥等设施保持园路通畅的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的景致。河道靠近陆地处要有良好的过渡带,可以为植物和鸟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河道宽窄和深浅的变化可以营造不同的水流流速带,并通过蜿蜒崎岖的河道变化可以给人们营造一种独特的美感享受。
2.2 严寒地区生态公园植物的选取
北方严寒地区往往树种相对单调而缺乏,一般植物绿期较短,每年有近4个月难以见到绿色。需要挖掘和引进本地带范围内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进适当气候带相近的植物以不断丰富严寒地区植物种群的多样性,避免过分强调奇花异草特别是南方植物的无序引进。在植物的色彩搭配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点使得种植植物在四季都能够相互交替,并有丰富的色彩搭配。在严寒地区适宜选用充满北方特色的白桦、云杉树等作为基调树种。可以将核心景观区设计成春、夏、秋、冬4个不同时节的景区。园林植物配置要强调色彩的相互融合,植物的选取和搭配要追求颜色上的互补,例如可以利用秋季呈现红色的五角枫和紫叶李、花楸配合呈现黄叶的金叶榆山楂和白桦等以便组成和谐的画面,红、黄、绿色相互配合可以给人一种平静典雅的美感。在空间要追求有层次感,上层根据严寒地区的特点适宜选择常绿阔叶树为主的植物群落为主景,如围绕银中杨林、云杉林等以保证在夏季有足够多的浓密的树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中层配合使用花色鲜艳优美的桃花、山杏、丁香花等能够散发芳香气息的花卉等做装点,下层使用低矮花灌木和点缀碎花的草地。生态公园中的水环境往往是整个公园的亮点,适宜选择北方严寒地区适宜生长的芦苇、蒲草、芨芨草等乡土植物,突出营造具有北国豪迈风格的湿地景观。这样就形成了不同树种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品种、有益身心的植物种群群落。
2.2.1 上层植物
(1)侧柏,常绿乔木,树高一般达20m树冠广卵形,高大挺拔耐修剪、寿命长抗烟尘。
(2)云杉,云杉叶上有明显粉白气孔线,远眺如白方缭绕,苍翠可爱,云杉耐荫、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
()黄檗,落叶乔木,树冠广阔。秋季叶变黄色。适使种植于湖水边。
(4)槲树,落叶乔木,树高叶茂,树林荫郁,树株孤直,可用于主调树种。
2.2.2 中层植物
(1)紫丁香,灌木,叶繁花美,入秋叶为红色,形成独特的红叶欣赏景观。
(2)山楂,落叶小乔木,花白色,花繁叶茂,果实鲜红可爱。
()油松,耐寒植物,根系发达,姿态雄伟,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4)花楸,小乔木,花叶美丽,入秋后红果累累。
2.2. 下层植物
(1)侧金盏花,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开1瓣金黄色花瓣花期长达4~5个月。
(2)金盏菊,金黄或桔黄色,筒状花,黄色或褐色。花期12~6月。
()紫羊茅,多年生禾草,具横走根茎。秆疏丛生,有很强的耐寒能力。
(4)黑麦草,植株较粗壮,叶较阔而长,小穗含小花较多有很强的耐寒能力。
2.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吸收和借鉴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强调意境,强调通过造园手法来协调,强调通过围廊、桥等将各个单体连接起来形成流通的路线,通过走廊可以衔接不同的核心生态区域起到调整空间形态的作用。通过假山亭台楼阁的巧妙运用于植物群落相互配合,往往通过神似等引发人联想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欣赏者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体验活动中以便达到很好的审美效果。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
造景是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与天然景观相互配合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可以通过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或者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等造景;也可以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 借景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有邻借、互借、仰借、俯借等多种手法,邻借是指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互借则是说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仰借是指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俯借则是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造景和借景手法要与自然风景相互结合,起到点缀和渲染的作用,提高城市生态公园的趣味,不可喧宾夺主。
结语
冬季往往是严寒地区生态公园的淡季,寒冷的气候往往是冬季生态公园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但是寒冷的气候同样可以带来别的地方不能欣赏的美好风景。严寒地区的城市生态公园的冬季如果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往往可以成为园区的亮点。生态公园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形特点建设滑雪滑冰的场地,为广大群众开展冬季滑冰滑雪等健身运动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开展冰雕、雪雕等形式展现冰雪的魅力,通过冰雪节,冬季狂欢节等多种形式的建设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冰雪艺术的欣赏中来,为冬季城市生态公园增添更多更绚丽的风景。
お
参考文献:
陈立新.营建生态性城市绿地体.中国科技信息,2006(20):61~62.
邓 毅.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及其概念之探讨.中国园林,200(12):2~.
篇4
园林绿地中的自然要素包括土壤、地形、园林植物、水体、山石等。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因子是最基本的要素。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尊重绿地中自然要素的自然规律,并合理安排与利用。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土壤往往会被设计者与建造者所忽略。然而,土地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条件,土壤状况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所以,保证土质的良好,是形成良好园林绿地景观的基本保障。另外,在园林绿地中,对于地形的塑造也是极为重要的。地形的重要性不仅仅反映在直观的视觉方面,而且还加入了人的感情因素。水在园林中是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其形态千变万化,可以表现为湖、河、湾、洞、溪、潭、滩、洲、喷泉和瀑布等多种形式。在园林规划中,水体规划应做到有曲有直、有阔有合,并形成活水体系。有山有水,方成风景,在园林中山石与水往往是并存的,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表现较为突出。山的存在会使园林增添很多乐趣,也会形成更丰富的景观感受。石的巧妙利用,也为园林带来了更多玩、赏、思等元素。其次,现代园林多数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建造良好的植物景观,不但需要掌握从个体生态学到群落生态学等各个层面的生态学原理,还要与艺术构图及色彩相结合,如此才能建造出兼具美化功能与生态效益的植物景观。园林绿地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原则就是生物多样性原则,当然这不仅仅包括植物的多样性,还包括动物及微生物多样性。在人工建造的园林绿地中,主要强调的是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其中包括对于鸟类、蜂蝶等生存环境的考虑。
1.2人工要素
园林绿地中的人工要素是为了使园林更好地为人所用,发挥其使用、美化及生态功能等。主要是指各类建筑物与构筑物,如园中供人们观景或者构成景观的景观建筑小品(亭、廊等)、雕塑、园路、桥梁、汀步、踏步、园椅、园凳、假山、驳岸及必需的工程设施等。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在对绿地中自然要素协调规划的同时,也要做好人工要素的规划建设。
2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2.1生态指标体系
我国传统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三大指标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随着生态建设的加快,仅仅依靠这3个指标难以对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提供充分的指引。
2.2生态建设
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肩负着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间、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等使命,其生态效益最为显著。为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不仅是绿色植物的发展,而且是包括动物、微生物等整个自然环境结构及其生态还原功能的发展。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从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高度,有针对性地布局绿地和选择植物种类,充分发挥绿地的净化、减噪、改善小气候和缓解热岛效应等作用。生态绿地系统对城市提供的使用价值包括三大效益,环境效益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社会效益是环境效益的具体反映,生态绿地系统的价值主体是环境效益,其特点是不以物质产品为主体直接进入市场,而以相当的能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篇5
1、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
1.1观赏性和艺术性
在城市中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够对人们居住的环境起到美化的作用,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从而让社会能够和谐的发展。
1.2改善生态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于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能够让植物实现光合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植物能够给城市的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从而提高空气质量。
2、 城市绿色生态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2.1城市G色生态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对于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更让人们居住的舒服,所以,在对城市景观园林规划时,应该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可以说,对于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其发展有着跨越性的特点,由以往的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到如今注重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往由于没有认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是建立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进行的。
在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应该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最好是运用本地的原生植物,然后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其实,在进行绿色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运用本土的植物,更是对当地生态的保护,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状态,避免外来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本地植物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为城市综合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例如,哈尔滨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丁香花作为主要植物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与城市形象。
2.2结合园林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对绿色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一般以园林主题为出发点,通过不同的形式,对规划设计进行展现,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3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城市化转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城市生活,使得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从而,造成城市土地急剧的紧缺,由于土地的紧张,在进行城市园林的设计时,多为小型园林,想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中,进行园林的设计,从而加入更多的景观,这是目前园林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难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
3、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3.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3.2多样性原则
景观要突出多样性,其实就是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时,其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突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由于每个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造成植物种类也非常的多。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3.3综合性原则
其实,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自然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从而满足人类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4、生态园林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日益明显。城市的转型,让人们集中在一起进行生活、工作。城市绿色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目的是对自然的改造,让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舒适。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 娱乐、 观赏的场所,而是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
结束语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倡导生态保护的大形势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实用性的原则,又要符合生态性与美观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依纪.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7(06).
篇6
引言
现代的园林建设应以生态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而园林建设中最主要的部分,即植物景观的建设理念则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现代精神。然而,就我国而言,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这种园林设计不能够很好地达到人们的预期。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一、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风格。各行各业目前都在提倡以人为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也应当以人为本。然而,就目前而言,一些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往往追求个性和风格,将更大的精力投放于园林的表现手法、外显形式等等,而缺乏了对于功能性上的思考,也不能很好地讲人文元素融入其中。
2、 规划设计研究较为落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从业人员很多,其中当然不乏佼佼者,然而,从整体上看,在这一领域中,鲜有与时俱进的人才。该领域中的很多专业人士曾经获得机会去西方考察,并对西方社会中一些集合对称式的园林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在他们自己的实际设计工作中,也能够很好地将这些西方的设计元素与国内的一些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却没有能够在设计中体现中国东方古典园林的独特之处。另外,这种盲目地照搬照抄也没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3、植物的群落设计相对简单。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重视方案构思以及立意,对生态功能考虑比较少,人工的群落结构过于简单,种类比较少,生物的多样性比较低,群落的稳定性比较差。设计人员在设计人工群落时,需要考虑到生态学的法则,重视自然的景观效果,以人为本,并体现生态设计的理念。
4、 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5、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6、缺乏地方特色。通常而言,城市的园林绿化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实际的情形是城市的园林设计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种植草坪,引进外来的树种,对于乡土树种较少关注,引进的树种成活率较低,建设成本增加,树种的组合比较简单,没有形成地方的特色。
二、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注重历史延续,开创特色未来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体现该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大多是在原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再改造。被保留下来的历史不能为否认,重要的历史建筑古迹必须要进行科学的有意识的利用和保护,使得被流传下来的城市空间和景观能够得到延续,同时应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创造出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又表现出时代进步感的城市空间。因此,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保存城市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珍品。
2、体现人文精神,注重视觉感受
任何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都应以满足人类居住生活、工作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容纳各种活动,使得城市建设与人产生感情上的交流,为人类创造出体现人文精神特点的良好居住环境。同时,在园林绿地设计时必须要做到视觉和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必须要使城市景观在各个视角各个方面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愉悦感。
3、尊重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生存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尊重自然,强化城市自然景观特长,以自然景观的柔性美来软化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营造出的硬体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创造特色环保城市。
4、协调统一与变化,开创多元化发展
人类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要求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应该让不同的社会团体收益,各得其所,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但是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发掘城市个性和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与其他不同区域的城市的差异个性,而且与周围城市也有所区别。
三、基于生态主义理念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策略
1、地形的生态设计
园林设计实际上就是利用空间的排列组合,在视觉上给人一定的冲击感,在心理上给人一种满足感。想要设计出优秀的园林作品,地形是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在园林的室外环境中,地形是基础,起着连接景观各要素和空间的作用。地形一般指地表的高低起伏,换句话说,地形就是地球的表面形态。地形在园林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园林活动的基础是大地, 大地的万千形态是园林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现代人对园林的要求是能够把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带给人们。我们应该营造高标准的景观环境,要使人们能够取得精神、美学及生态的满足。如此,地形就成为设计者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要充分地利用地形的自然形态,合理的建构园林的空间感觉和美好意境。要尝试各种从前所没有的表现方式,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2、景观绿地植物配置
中国的园林建设中,花草树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园林中最灵活的部分,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审美要求进行不同的布局,一草一木,相互映衬、相互协调,成为园林中变化无穷的动态景观。因此,园林中的一花一草都是含义深刻、匠心独运的,而不是随心所欲摆设的。园林中配置花草树木的学问很深,包含了自然科学中的花卉学、植物学等,甚至包含了人文科学中的绘画学、艺术学等,它具有相当强的综合性。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园林植物生态美的基础, 我们在研究园林植物景观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这种平衡, 人与自然的平衡不仅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 更需要人从宏观上把握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要从长远出发,考虑整个环境的因素,把植物作为考虑的主体,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宏观调控,使园林植物景观能够融入周围的环境, 使城市园林绿地环境能够成为一个设施完备的、功能多样的、具有良好的循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益民工程。这样才能顺应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同时也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观。现代园林景观首先
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和心灵感受, 其次还要满足人们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的精神追求,最好还能创造出经济价值。
3、园路的生态美设计
园林绿地中的道路一般和广场等地的地面一样多采用地坪来装饰, 是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一。园路就如同人体的脉络,遍布园林的各个角落,是园林中各个景点的桥梁和点缀,是园林景观的基础。园路可以寓意丰富,可以图案精美,但是无一例外都带给人视觉的享受。园路可以被规划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形状, 具有不同的功能, 它的作用是引导人流和疏导交通。园林建设中,园路的作用非同一般。所以,在园林的日常维护中,要着重保护和管理园路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园路的状况,加大园路的保护力度。在园路设计施工时,不仅要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还要考虑道路的艺术性,使道路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园林整体,尽量避免影响环境。园路既要具有与整个园林和谐统一的特点, 又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园路”。另外, 修建园路也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的生物情况,比如路边会出现一些野花、草丛、灌木等等,它们又会吸引来一些虫子或小动物等。这些景观在林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园林管理者也可能在路边栽种一些观赏性较强的树木或花卉,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园林的植物景观。
结束语
生态是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科学之一,生态城市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在我国,园林景观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当长的发展时间。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在进行设计工作中,遵循一定的园林设计理念,要在汲取西方先进理论的同时重视自然文化,这可以很好地促进我国的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得这种发展方向更加地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更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晓洁,张伊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2):152.
篇7
中图分类号: S75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代城市森林公园的发展概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人们开始关心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现有城市公园在景观及活动内容上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富有特色的森林公园及森林游憩活动受到了人们普遍欢迎。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较大的面积与规模,较高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经科学的保护和适度建设,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动及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
本文以某国家森林公园为实例,分析了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新方法与思路。在总体规划中通过对森林公园区位、资源优势、区内外开发条件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的分析评价,确定应在保护的前提下,结合适当的开发使其得到永续发展。规划的理念;建筑的用材;生态的民居;交通工具的无污染;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处理,思想、行动上的生态宣传,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无处不体现生态的理念及新时代人们对生态旅游的理解和追求。
二、项目概况、SWOT 分析及资源评价
1.项目概况。本森林生态公园面积8000公顷。海拔最高的山峰为 1117米。园内植物资源丰富,森林植被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其地带性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山脉连绵起伏,山势险峻,风光奇特。近几年来,该公园筹措大量资金,先后建设了“大自然教育中心、滑雪游乐场、鸳鸯湖水上乐园、森林浴场、小桂林”等景点。
2.SWOT 分析。
优势:1)良好的区位优势条件;2)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3)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4)优异的旅游资源景观。
机遇: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的转变,生态旅游的发展,省、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及优惠政策都为其创造了条件。
挑战:该森林公园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应对其实行必要的保护,适当地进行开发,所以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怎样更合理的开发利用,成为关键的要求。
其次资金不足、资源开发不够、建设水平较低、体制不完善、保护不到位、管理落后等都为制约期发展的因素。
三、总体规划构思
3.1 规划原则。1)保护第一; 2)三大旅游主题产品通过对该森林公园的分析,力求打造三大旅游主题品牌产品“:科学森林公园”旅游主题———建设长白山植物群落,展示物种的丰富和神奇“;生态森林公园”旅游主题———加强生态展示、强化生态宣传、使用生态材料、控制开发强度、开展生态旅游;“爱情森林公园”旅游主题———通过浪漫婚庆游的构建,营造“森林公园之恋”,打造爱情名园; 3)三大特色,根据森林公园的特色,规划了三大特色游,从而让游人体验森林公园特有的风情与景色,即特色生态游、浪漫婚庆游、休闲运动游、神秘文史游和现代节庆游。
3.2 森林公园性质。通过对该国家森林公园区位、资源优势、区内外开发条件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的分析评价,对其自然、经济特色的研究,确定其性质为:以森林景观为观赏对象,以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为主题,以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旅游为总目标,集观光游览、休闲疗养、健身运动、资源保护、生态考察、科普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森林公园。目的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结合适当的开发使其得到永续发展。
3.3创意。采用“自(自然)、文(文化)、史(历史)”三脉分析法,以自然森林景观为基础,倡导森林生态旅游,展现婚庆文化、建筑文化、史迹文化,通过亲临亲历的感受方法,并将现代策划意识有机的融入规划之中。
3.4 主题定位。集生态性、科普性、浪漫性于一体的高档次的观光、度假、避暑胜地。科普性———植物资源的宝库、建筑艺术的天堂、历史文化知识的养生堂。生态性———无污染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食品。浪漫性———丰富、多彩的婚庆活动。
3.5手段。通过四季歌———“开四季花、结四季果、贺四季喜、发四季财”来做足“花、果、泉、雪、情、史”的文章(花为旅游之花,果为经济之果)。
四、总体规划布局
4.1总体布局。方案:一点、两沟、六大景区。一点:以主入口做为公园的开始,即是全园景观的点睛之笔,又是公园管理服务中心。两沟:以大烟筒沟和小烟筒沟两条主沟作为景观分布的景线,沿途进行景观布局。六大景区:小桂林景区、牡丹塔景区、月牙谷景区、雪中情景区、牡丹峰景区和保护区。
4.2景区规划。
4.2.1小桂林景区。小桂林景区面积为860公顷,海拔高度为420米。本区已有较好的开发建设基础,是全园的重要景区,因其湖光山色及地形地貌与桂林山水相似而得名。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本区,突出森林景观特色,强调森林生态功能,表现依山就势、山水结合的特色。建设项目以自然观光、健身娱乐为主,同时利用相应地形地势建立专类园,从而增加旅游项目,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但专类园也要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开之势,整体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为游客提供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度假场所。
4.2.2 牡丹塔景区。牡丹塔景区面积为 360 公顷,海拔高度为 526 米。该区为本森林公园开展特色旅游的重要景区,规划结合优美的自然景观开发婚庆旅游产品,希望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此能得到升华。
此景区推出的是———婚庆节。可根据北方的季节特色———嫩绿的春季、火红的夏季、多彩的秋季、银白的冬季举办各具特色的婚庆活动。如为新人们提供结婚留影的开敞草坪;举办大型庆典的场所空间;赋有浪漫色彩、异国情调、民族特色的婚庆场地和赋有浓郁郊野风光的自然景色。
4.2.3 月牙谷景区。月牙谷景区规划面积为 1135 公顷,海拔为 500 米。月牙谷为半月形大深谷,故得名。谷深约为150米,谷身密被植被,岩山顶边缘皆为耸立的玄武岩砬子,气势雄伟,宛若一座城墙。规划将本区集观光旅游、健身探险为主的区域。
此景区推出的是———秋季风情节,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亲历亲为,欣赏形态各异的怪石、体会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悠然、体会攀岩的艰辛、体会一揽众山小的居高临下之感……总之,让人们在此体会万种风情,享受静谧。本区同时设有为专业人士开辟的登山、攀岩场地,开发森林探险游,使其成为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
4.2.4 雪中情景区。雪中情景区规划面积为 600 公顷,规划以开展休闲度假、健身运动为主的旅游观光区。此景区推出的是———冬季冰雪节,用滑雪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使之成为冬季的主打旅游产品,每年举办大型的森林冰雪嘉年华会。在冬季的林中,举办冰雪盛会,吸引游人来此享受冬季的乐趣。
4.2.5 牡丹峰景区。该区规划面积为 750 公顷,规划为公园服务、餐饮、购物及管理的中心。
此景区节庆活动推出的是美食节,为更多的人们提供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味佳肴。在入口处的集市区,每年招引各地的名小吃到此宣传,不仅带动地方的经济,还可宣扬我国的美食文化。此外此景区主打的旅游产品是会议旅游,为组织会议、学习旅游提供了条件。规划管理和办公用房、林雪人家等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设施,还有动植物和绿色食品的养殖基地,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的饮食观念。
4.2.6 保护区。该森林公园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防止盲目开发建设和不顾长远利益的短期利己行为对景观资源的破坏,根据评价结果将景观价值较高的地区规划为保护区。在保护的前提下,结合适当的开发使其得到永续利用。这里首推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节,了解生态旅游,感受文化气息。
五、游览线路规划
5.1 游览方式。游览方式选择的原则:应合理利用地形、地势等地理条件,充分考虑景点特点,紧密结合游览功能需求,因地因景制宜,统筹安排。
1)陆游:以步行或利用必要的工具进行游览,是目前森林公园主要的游览方式;2)水游:利用鸳鸯湖,乘舟游览;3)空游:乘直升飞机、滑翔机、热气球等进行空中游览。
5.2 游览线路规划。除规划两日、一日、半日游外,根据规划的主题特推出特色旅游线路:特色生态游、浪漫婚庆游、休闲运动游、神秘文史游和现代节庆游。
5.2.1 特色生态游。1)植物景观游。利用园内自然景观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内的自然植物景观,为游人提供欣赏各种林相景观和园内特有的植物季相景观、了解植物知识、认识大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特色旅游路线。2)养生健康行。利用园内的香熏园、本草滋生苑以及负氧离子森林浴环境为游人提供具有感受不同植物带来的养生之道的特色旅游路线。3)水健康行。利用园内仙子泉、龙头泉、矿泉水厂为游人提供品尝山林中的清泉、了解健康的饮水常识的水健康之旅。4)绿色食品健康行。利用园内纯天然(完全家养,不吃饲料的家禽),无污染的(绿色、健康、无污染的蔬菜、水果)绿色食品为游人提供绿色食品健康之旅。
5.2.2 浪漫婚庆游。利用园内鸳鸯湖、同心岛、爱情博览园、牡丹塔、宣言石等一系列的婚庆景点为游客提供体验不同的婚俗节庆和风情的特色旅游路线。
5.2.3 休闲运动游。利用园内的爬山、空中溜索、滑翔基地、滑雪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休闲运动设施的规划为游客提供休闲运动游这一特色旅游路线。
5.2.4 神秘文史游。利用园内的史迹传说、抗日遗址及古典建筑别墅群为游客提供别具一格的神秘文史游这一特色旅游路线。
篇8
一、景观生态学的概述
1、景观生态学的含义
景观生态学,即landscape ecology,是新兴起的一种交叉类学科。它是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于1939年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指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指导基础上,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方法等,将信息流、能量流、价值流以及物质流等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作用,在地球表层进行交换和传输,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即:
1)从个体属性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地表形态、岩石河流、土壤结构以及植物群落等。
2)从直观景象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树木花卉、自然风景以及景观建筑等。
3)从复合生态系统上来讲,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涉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切事物,包括生物、非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
3、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具体表现为:
1)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研究;
2)对景观生态系统在规划和设计上的研究;
3)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区域范围内预警和监测上的研究;
4)对景观生态系统在管理和保护上的研究。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概述
1、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
所谓园林规划设计,就是指设计人员以相关园林建设理论为指导,从地形、植物、建筑、文学以及美学等多个方面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改造,从而更好的提高自然景观的美观度,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休息、游玩、放松的自然环境。
2、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前,现代园林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1)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即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其主体应该是植物造景,减少人工造景。
2)因地制宜、适地适景的原则。即园林植物在选择、设计以及布局时应该根据园林所在地的实际环境进行恰当的配置,避免出现不合时宜的突兀景观。
3)整体协调与地方特色想结合的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在确保整体景观协调性、统一性的同时,注重突出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如多使用当地特有的树种、花卉、植物等。
4)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效果,还要对园区内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和注重,避免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注重生态环境系统的长效发展。
5)文化建园与生态建园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加强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气息的规划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1、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必然性
景观生态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都是自然风景,这就使得两者在关联性上存在一种客观的必然性。园林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内容,使得其与景观生态学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在树木花卉的选择、种植、分布等方面也需要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便规划设计方案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提高园林树木花卉在种植时的成活率。
2、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目前,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生活等对自然环境污染的加重,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濒危生物灭绝、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壤沙漠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环境问题有进一步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发展。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加入景观生态学,这也是目前“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这一社会大环境的迫切要求。例如,2008年时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三道绿色屏障”、“三大体系”等口号,这使得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园林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等生态规划建设,而这也更加体现了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3、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提升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是进行自然植物的配置,强调垂直生态过程以及某一单元中的生态关系。而这就需要在自然生态学的指导下,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科学技术,对整个园林景观结构进行空间分析和构建,在确保垂直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还要注重水平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植物间的优化配置,增强园林景观中多个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互动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舒适性,达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4、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原则
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包括有:
1)整体性原则,即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保持园区内生态景观的统一规划。
2)生态安全性原则,即是指将水风流动、物种空间运动、城市扩张等景观过程作为能够克服的空间阻力,以此来实现景观的覆盖和控制。
3)干扰性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适当运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干扰性,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异质性。
4)可持续性原则,即是指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指导,实现景观在空间、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以景观生态学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时,要始终将景观生态学贯穿到设计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去,遵循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建设原则,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自然性和可行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安详的园林景观环境,更好的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赵华萍,戴少伟,鄢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J].绿色科技,2014(09):144-147.
[2] 于冰沁,田舒,车生泉.从麦克哈格到斯坦尼兹――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风景园林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嬗变[J].中国园林,2013(04):67-72.
篇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 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通过增建新的公园和在居住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中适当增加些文化设施等方式, 有利于逐步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
1.1 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
园林植物能吸收大量太阳光能,具有吸热遮阳的作用,减少太阳辐射,提高湿度,降低温度和风速,吸附大量飘尘,吸收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在冬季,绿地可促进建筑保温。树木能吸收同化有毒气体,阻止其在物质循环中的恶性循环。绿化区的空气中浮尘黏度、密度、有害物质浓度明显低于非绿化区,而氧离子浓度、空气清新程度等明显高于非绿化区。
1.2 杀菌防尘,降低噪音
茂密的树木枝叶可以降低风速,吸收大量飘尘,阻滞尘埃的扩散,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杀菌素。据树木枝叶能减弱声波传送或吸收声能,公园内成片的树木,可以大大降低噪音。声能投射到枝叶上时,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反射到各个方面,从而起到使声能消耗或减弱的效果。
1.3 美化城市环境、改善自然环境
一个城市的美丽为人民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美好的市容风貌, 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 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如果城市绿化布局得当,色彩醒目,季相分明,可激发人们的欣赏欲望,给以市民美的享受。同时园林绿化可以美化城市,增加城市建筑的效果,丰富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从而渲染城市氛围,使人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熏陶。
人们对绿化功能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 园林绿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用植物绿化的方法保持生态平衡, 保护自然环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 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 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 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 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 少搞硬质铺装, 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 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1.4 改善市民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在城市中,建筑物高度密集,人口稠密,能源消耗量大,使城市被严重污染,此外城市居住环境拥挤,噪音大,使人们心情烦躁不安、紧张和忧郁。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市民喜欢植物的色彩,在植物较多的环境中可以舒缓心情,还具有明显的生理效果,如心跳平缓、脉搏次数下降、呼吸平稳、皮肤温度降低、疲劳易恢复。
2 城市规划中园林规划的设计方法
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城市。而从实际上来说,我国目前出现了轻视城市建设规划,单纯重视城市绿地建设的事态。从而导致在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出现投入成本过大、资源严重浪费,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远远达不到资源节约的节能环保标准。同时,在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时常导致在城市规划中脱节的现象发生。
2.1 园林规划理念秉持节约型的设计理念。即是走一条生态环保的城市建设道路,要保证资源不浪费,因地制宜,建设绿色科技城市。同时将节约自然资源与保护人居环境结合起来,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也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然而,节约型理念实施难度大,既要保证资源节约又要保证城市建设质量,因此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量,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城市建设的规划与施工、运营与养护都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再者,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也是保证城市规划中秉承节约理念的重要因素。
2.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实际规划中,对水土资源在进行设计时,要在保持城市水土结构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尽量避免对地形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中的自然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最好尽量保留,保有原来的生态和自然风光,这样既维持了生态的平衡,也达到了土地节约的目的,从而对城市规划做好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对水土资源也达到了提高利用率的目的。 在进行实际的城市规划中,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审批时需要人员能够全面分析,进行实地考察,尊重原生态,对资源浪费严重的方案要坚决摈弃,科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大力倡导因地制宜的方案。
2.3 城市规划中布局要合理。节约的城市规划理念同时也体现在布局的合理上,对绿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它对本土环境的适应性,对部分成本低的苗木要静心护理。在景观布局的过程中,设计上要突出新意,避免出现与别的城市雷同的现象,努力体现城市特色和民俗优势,绿植的栽培要富有情趣和创意。可将高大的乔木种植在道路的绿化隔离带上,这样一来,还能提高其利用效率,达到遮阳遮雨的效果,打造出花园式的人行道;在停车场种植适应本地环境、成荫快的优质树种,既美观遮阴,减少汽车耗能,同时又减弱热辐射、净化空气。
2.4 注重节水、降低水能消耗。节水观念要贯彻到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的始终。要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雨洪利用技术,科学合理地做好灌溉工作,努力实现精准灌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还能降低用水消耗。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也应当对雨水的回收利用提起重视,用“开源节流”的方式进行植被灌溉。
3 园林规划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 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 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 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 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 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3.1 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以人为主要对象进行服务的事业。园林规划产生的“生态效益”是从改善人体生理健康的角度服务于人类。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人这个主体相对应的环境也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的含义。
3.2 园林规划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可以在上述两个领域中同时为人类提供服务。人们通过城市规划,为人类社会创造优美的环境既要致力于建立生态健全的环境,也要致力于建立文化、科学、艺术相互融洽和谐的环境,同时应具备文化审美价值。
3.3 城市园林的存在不仅能促进人们身体健康,也陶冶了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城市园林规划是一项具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是有形的资源和重要的投资条件,是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城市园林规划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城市规划中园林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绿地功能与城市环境的高效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不仅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城市园林规划是一项建设成本、护理成本都较高的工作,并且对水土资源都增大了压力,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工作者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将节约性的园林理念引入城市绿地规划工作中去。在与城市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城市绿化建设应肩负光荣使命,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10
Keywords: ecological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时至今日,景观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须依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充分说明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自北京人学会使用火开始,人的行为对地球自然面貌而言多数为破坏作用;无论是作为一个生态规划师或者是景观规划师,都应该认识到现代技术由于轻率和不加思考地应用科学知识或技术设施,已经损坏了环境和降低了它的可居住性。比如最简单的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和其它化学污染、放射性废弃物等。
2生态规划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西蒙兹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朴归真成为时尚。因此,随着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人们不得不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设计已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或是图纸上的空谈,而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根据上海的研究,乔木与草坪的投资是1∶10,而产生的生态效应是30∶1,1hm2树木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12t、二氧化硫300kg,并产生氧气,吸收灰尘和蓄水,且树林里冬暖夏凉,空气湿润清新,是最让人舒适的环境。可见,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要位置。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3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3.1生态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在现今,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遵循生命的规律,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3.2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地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结合”上面,这其中包含着人类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关系的意思。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他寻求的不应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这还必须要根据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来设计。例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传统的一些文化特点。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或者利用自然净化的机理设计各种人工湿地,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使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每个人都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受益者。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正如城市规划从“控制式”向“协调式”发展,从“物质型”向“综合型”发展一样,景观规划设计也需要各个阶层的参与。从本质上讲,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使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对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真正做到园林、城市、人三者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Frederick S. The living landscape: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landscape planning [M].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9-15.
篇11
久居城市的人们更加向往田园风光,节假日郊游休闲、沐浴大自然、浏览园林景观、享受农林多土气息之乐,已成必然。纵观国内外发展趋势,深感发展城郊生态观光园区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1国内外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发展
重视自然、强调生态观,人类已开始了积极寻求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德国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开发和规划大规模农场,并设置观光景点和野营项目来吸引游客,其“市民农园”在都市或近郊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意大利以“农业旅游”注重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片然环境、民风民俗、生态环境的结合。英国以“田园城市”的理论,构成城与乡的结合体,规模不超过一定程度,四周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保持原有乡野风光特色。法国巴黎的“城郊农业”十分强调生态、景观、休闲、教育方面的功能,既有高度城市化。又有发达的农业。波兰的“果菜园”是城市的农业休床观光旅游形式,市民可以在其中劳动、休闲、度假、居住。美国的“广田城市”,即带有田园风光的城市,在城市边缘地带营造绿色观光农业林带;另一种是“农业游愁”,主要是度假农庄、观光牧场的经营。加拿大主要时采取“度假农庄”和“土著旅游”,采用一些纯自然生态和土著传统文相结合的景观。新加坡是“农业科技公园”,把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相结合,创建具有观赏、休闲和出口创汇的多功能十大高新科技农业开发区。马来西亚是把“国农级农业公园”建成富有热带特色、少数民族居住地的集农、林、牧、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园区。
在我国,台湾的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观光内容多种多样,类型有:休闲胜地、农舍或乡村旅店、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观赏和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休闲农场。内地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海南、陕西、江西、四川、浙江、河北、重庆、福建、湖北、湖南、辽宁等地出现了多种类型、并走向多元代和经常性经营的观光农业园区。
2城郊发展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现实性
当今,生态观光,生态旅游又成为新一轮的热点,用现代高新技术来克服原生自然的粗糙、简陋,以现代技术手段来复制纯朴清真的大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构筑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生活环境,这是新时代人类的追求。作为特定历史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农林业旅游、观光农业、高科技农林业园区等等已开始升温。建设观光农林业生态园区是我国农林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林业现代化和城乡园林一体化(大地园林化)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城市由城区和郊区组成,城市的生态建设只着眼于城区内的园林化生态,不进得、不生视效区的生态建设,与郊区脱节,这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问题和误区。郊区具有许多生态建设的优势和条件,规划建设生态观光园区,是城郊生态建设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现代都市城区人口百万以上,节假日、双休日城郊休闲旅游(农林生态游、绿色休闲游、自然景观游)人数日渐增多,发展并规划农林生态观光园区,已是现代城市创建“生态市”、“园林城”、“旅游城”的需要,不仅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具有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现代都市城郊建设的现实意义。
3城郊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类型
3.1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距城市10km以内,开发特色农园(果树园、花卉园、蔬菜园、渔场、养殖场等),让游客观光游览,入内摘果、采菜、赏花、钓鱼、选蛋等,享受田园乐趣。
3.2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经营形式,把当地农业景观作为基础的综合性观光游览区,并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经营范围广泛,休闲、旅游、度假、食宿、物(农产品)、会议、娱乐等设施比较完善,可在园内展示名优特品种,举行各种节庆活动。园区一般规划有服务区、景观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
3.3休闲农场这是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还可住宿、度假、游乐。
3.4田园化农业主要在城市近郊发展,以园艺术农业为主,种植蔬菜、瓜果、花卉、果树、水产养殖,结合村镇改造美化环境,集农田、菜地、花草、水面、果园、农舍于一体,同时辅以实验、实习、游览等服务设施。可以使游客游览田园化农业景观,体验农业生活:为非农者是提供调剂性劳动:为学生实习劳动、青少年科普学习及国内外有兴趣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也可结合安排城市下岗职工。
3.5农林业科技园区是农林业旅游与科技旅游相结合的产物:充分发挥农林业科技进步的优势,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进行农林业科技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经营等活动。在科技引导生产的同时,向游人展示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
3.6花卉植物园是郊区综合性植物园,汇集数量较多的草卉、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品种,保存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引进国内外重要植物园,汇集数量较多的草卉、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资源品种,保存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引进国内外重要植物种类,合理配置,结合林草等优美景观的相间布局,成为种质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具有观赏、游览、科研、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场所。
3.7森林公园以林木为主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多变的地形、辽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奇石、溪流、沙滩、沟谷、草地,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科普、观光、休假、森林浴的理想去处。一般距城市10~20km为好,远离城市污染,空气清新自然,森林景观浓厚。
3.8民俗旅游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利用农村特有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为农业观光休闲活动内容,展现浓郁乡土风情和浓重乡土气息。典型纯正的民俗多分布在远郊,此类旅游距城20km,以外,可作为一日游的中途路经游。
4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规划
任何一个生态观光园区的规划必须进行四个步骤:第一步为调查研究阶段。收集有关基地自然、环境、历史、农林业背景资料,调查规划范围、用地情况、区位特点:主题定位、项目类型、时间和投资情况等。第二步是资料分析阶段。分析研究资料,并定出规划框架,明确规划内容,初步勾画出整个园区用地规划布置。第三步是方案编制阶段。完成方案图件初稿和文字稿,形成初步方案,经讨论、论证、修改初稿后形成正稿。第四步是形成成果文本和图件阶段。包括规划框架、风格、布局、分区规划、绿化、道路、水电、技术经济指标等文字内容和相应图纸。
参考文献
篇12
1、缺乏地域特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脱节
近些年来,柳州市部分街道绿地,经过不断的建设以及提升改造,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植物群落,达到比较良好的景观效果,但是能够凸现出具有我们自己地域特色,结合我们自己本地的人文景观的作品不多。
2、设计单调,没有显示出植物多样性
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总体外观上,照搬模仿,很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我们城市的部分园林景观内容匮乏,缺少美感,缺少层次,缺少创意,缺泛和谐;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有的不符合生态要求;在植物新品种引进方面,步伐也比较慢,导致植物多样性不足。
3、生态性差,没有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设计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能够形成一定自我循环的园林绿地系统。柳州具有山水与城市有机结合的特殊地形地貌特征,因此我们更应强调生态设计,因地制宜地打造多样性的生态园林景观。目前我市绿地系统结构不够完善合理,尚未完全形成高层次的生态园林体系,草坪较多,大树较少,新植树种生长慢,很难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种类单调,生物多样性缺乏;配置不合理,乡土适生植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城市大环境绿化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护路林建设起步慢,有些路段树种单调,配置不够科学合理。
4、老城区和新城区绿化不平衡
一些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物多而凌乱,如城站路,可绿化范围比较小,绿化的点分散。如何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做到多层次,多结构的生态系统,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我们需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5、市内部分绿地切割得比较散,没有和整个城市绿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城市往往把各个绿地元素割裂得四分五裂,根本形不成系统;相对孤独的绿岛只能满足城市视觉上的需求,谈不上园林绿地的整体生态调节功能。
二、柳州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在规划和设计方面的几点建议
1、科学合理规划生态园林城市
科学规划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前提,一个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在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中,要使市区与郊区甚至更大区域形成统一的城市生态园林体系,就需要:科学合理安排城市绿地空间,注重不同类型绿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城市绿地网络;要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类、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实现传统山水有机结合和现代生态园林绿化融为一体,保护和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
2、彰显地方文化,凸显各个区域不同特色
我们柳州市山环水抱,地形地貌丰富多变。如鱼峰区内峰峦叠嶂,我们可因势利导,在进行园林规划及设计时就应该注意和起伏山体地形相结合,融自然景观为一体;河东新区地势平坦,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设计可通过台阶式、多层次、多种道路框架结构和水系林带格局,错落布置园林景观,平面、立面有机结合;滨江沿河岸边,有部分区域有面积大的档土墙(如滨江路段),可以采用垂直绿化技术,种植爬山虎、迎春花,炮仗花、凌霄等植物,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量;有些原有植被比较好的(如东堤路沿江段),要加以保护,在维持原有的稳定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要通过人工种植,延伸原有的沿江林带,形成一个稳定生态系统;柳州不但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我们在凸显当代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应注重保全我们柳州市的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
3、尽可能增加城市绿地,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有机的城市绿地系统
建设生态园林从客观上打破了街道园林绿化的狭隘小圈子、小范围的概念,在范围上远远超过局限于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传统观念,它还涉及到单位绿化、厂区绿化、小区绿化甚至城市郊区森林等所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形成“点、线、面、网、片”的生态园林体系,使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人类环境工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体系。
4、因地制宜,在保护乡土树种的同时,也发挥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每座城市的生态条件都各俱特点,所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应该因地制宜,创造自身的特色,选育本地特产的乡土树种为本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服务。不顾各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过分地强调奇花异草,盲目照搬异地或他国种植模式,其结果是生态和景观功能得不到保证,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例如,近年来,我们为增加城市色彩,大面积展开彩化工程,加大开花及色叶植物的引入和利用,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引入也应有序进行。我们在考虑所引进的品种是否适应柳州市气候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造成有害生物入侵。
5、向建筑要绿化空间,多层次多结构提高园林生态效益
柳州市特别是老城区中由于建筑面积大,可用于绿化面积少,如何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我们着力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多层次的绿化空间是一条出路:一是要注意植物材料的多样性,要乔、灌、花、草、藤相结合,乡土树种和外来引进树种相结合,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喜光植物与耐阴植物相结合等,营造出多种类型植物混交的趋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二是要注意绿化空间结构多样性,除平面绿化外,还应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楼顶绿化、阳台绿化、立交桥绿化等,向建筑索取绿色空间。
6、建设保护性防护林,改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区域环境
柳州市毕竟是工业城市,也存在一定的工业污染,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一途径,充分发挥植物在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减弱噪声、改善小气候和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改善市民的生存环境。例如在靠近柳钢柳化的地方,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可以多种抗污染或者能吸收各种有害气体的植物,如樟树、榕树、阴香、朴树、夹竹桃等,形成大面积的防护林景观,形成城市心肺功能绿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篇13
1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生态规划指的就是利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从收集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信息出发,以“顾全大局”为指导要点,进行适合地区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战略规划。一直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都是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而自身的幸福感却没有得到提高。飞速的经济增长让环境污染变的越来越严重,不合理的建筑、开发、消费让环境资源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达到和谐共存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发展阶段。它涉及艺术、交通、环境、气象等行业,维护生态资源,实现持续发展是当今形式下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2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特点
2.1社会实践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具有显著的实践性,设计者需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根据相适应的自然条件、资源利用方式,在进行景观开发的基础上,协调城市中人口、环境之间的矛盾,建立一个具有社会实践性发展的过程。任何脱离了社会实践的设计都不能成为好的设计,这样的特点在以生态规划为导向的景观设计中同样适用。
2.2绿色环保性
生态规划能够运用绿地、山水等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首先,为了完成最终目标,设计者需要针对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进行系统的规划,从园林地区的面积、特征上搭配组合,提升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从而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特别是在全国多地雾霾天气爆发的情况下,设计者要运用生态规划,满足绿色植物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绿色卫士”的需求。
2.3美学价值性
大自然在为人们创造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造就了自然美景的鬼斧神工。设计师正是要巧妙地利用这些绿色资源,在不打破自然平衡的基础上,找到景观建设的最佳灵感。一方面生态规划能够强化人们在精神上的愉晚和舒适,陶冶人们在思想、信念上的情趣;另一方面在魅力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师能够优化其中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增加景观在观赏、功能上的各项需求。例如,在商业区域中的地下停车场区域设计景观绿化休闲区,乘客则能够在景观区域中休息、拍照,感受极富美学价值的景观场景。
2.4科学研究性
一直以来,自然都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对象。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出现“蝴蝶效应”,凸显出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景观设计师的活动也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部分。生态规划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它能够挖掘自然界中人们、动物、生物等生态系统在环境平衡中的作用。
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常态问题
3.1园林绿化景观功能较为单一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还滞留在为了绿化而绿化的阶段。从相关部门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60%以上的城市绿化设计者对自身设计的要求都不高,只停留在满足国家绿化规范条例的基础上。对于在大、中、小城市中,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价值并不关注,严重缺乏对于园林绿化景观功能的开发。功能的单一性直接导致城市景观设计不具备持久性、实用性,只是和环境建立关系,并没有和周边居民、设施搭建一个和谐的关系。在现在的园林绿化分布中,绝大多数的绿化景观都处于城市繁华地区,只有少部分处于城郊等偏远地区,所以,开拓园林景观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迫在眉睫。
3.2生态景观的规划缺乏群体性
在园林景观的组织中,草坪、树木、山石、道路、喷泉、栏杆、凉亭都属于规划中的一部分。硬件设施的多样化: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构建出了丰富、有趣的景观环境。有很多设计者过分重视草坪的设计,运用大面积的植被塑造出景观的特性,但却失去了生态规划的科学性。大面积的草坪容易形成浪费,实用性较弱并且养护费用十分高昂。相对于其它植物而言,在生态景观的规划上缺乏群体性的塑造,需要设计者利用适当的设施,突出群体性设计。
3.3尽量延长生态景观的寿命
在对景观园林进行生态规划的初期,设计者就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区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广东省北依南岭、南濒南海、比邻港澳,地处亚热带,所以,这里的空气湿度高,雨量充沛,适合种植油杉、大叶榕、广玉兰、木棉、菩提树等喜湿喜热的植物,而丹东桧、云杉、樟子松、黄杨等植物习性正好相反。设计者绝不能因为一时的设计感觉,而放弃景观的长远发展。还要考虑当地土壤的pH值,选择适应本土生存的植物。
4强化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绿化工作的一部分,在设计时要注意选用适当的应用方式,通过各项措施,能够改善城市的气候,充分利用城市功能,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空间。
4.1建立群体性景观园林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进行植物的群体设计。在植物的运用上,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宜温湿度、土壤含量等情况,进行草坪、植被、树木、卵石路、花亭等层次的搭配和种植。在群体性的景观园林设计中,要注意设计的形式感和层次感,做到环境的丰富性、美观性,方便园林工人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建立群体性景观园林,首先要以生态规划为导向,尽可能利用本土绿色植物和自然再生设备,大大减少在园林建设中对外地树种的依赖,在人力、物力上降低不必要的浪费。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能的植物,发挥本土植物在遗传、生理、形态、环境方面的适应性优势,满足生态规划的发展需求。选择抗病性强的植物,在发挥生态作用的同时,逐步降低运输、种植、管理、养护等方面的成本投入。
为了让景观环境做到和谐统一,设计者在设计初期要奠定整体的基调。例如,在城市中心的一块绿化区域里,为了达到地标性的花园结构,设计者可以综合参考地域特色,根据周边建筑情况,设计不同的景观表现。商业建筑多为西式塔尖式建筑旁设计,诸如德式花园、地中海式花园、西班牙式花园等景观风格。德式花园沉稳肃穆,适宜简约、舒适的花草景观布置,设计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而地中海花园风格明快,通过明亮的色调和浪漫的海洋气息,以蓝、白突出景观,让颜色亮丽的草木植物带来清新的感觉。这几种基调,都能够衬托出生态景观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艺术的群体性景观园林。
4.2结合实用性和艺术性
对于生态规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师在注重美学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城市绿地在人文空间中的设置,构建舒适、实用的园林生态空间。在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具体结合方面,设计师要满足居民对景观空间的需求,让绿色景观空间不但能成为一个欣赏的空间,更能成为一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景观场所。例如,在美国,占地80hm2的红山公园是全美最大的城市公园,而它的前身是一个废弃的采矿废墟。完工之后的景观设计与人们所了解的景观建设有所不同,这个举世闻名的新公园在完成了生态景观设计后,还成了市民娱乐、休闲、理疗的场所。它在选址上连接了新旧2个城区,具有3hm2公共用地、1.3 hm2湖泊、各种娱乐区的景观绿道。在这里尽情观看山水美景,享受“天然氧吧”的理疗享受,达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满足了市民们的多项要求。
4.3运用生态型景观平衡法
为了让园林景观设计维护固有的环境平衡,在植物种类的设计上,形成严谨的规章制度。100m2绿地上需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20株灌木和70m2的植被,以确保园林景观植物的多样性。除了尽量选用当地树种外,应可能地运用绿色植物生态原理,营造景观植物群落。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以广东省为例,根据省内各地的土壤与气候条件,选择适应当地水肥光热条件的优良乡土树种造林,并适当引进少量外来树种。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景观带,采用花(叶)色树种、常绿树种和灌木作为主题树种,种植5~10行,形成3~5个层次的绿化景观带。在公路两侧1 km可视范围内,以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为基调树种。江河生态景观林带选择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较强的乡土树种,沿海生态景观林带选择海岸防护功能强的木麻黄和红树林树种。在规划景观平衡的过程中,采用多种种植方式相互结合的办法,在草坪或花坛中选择常绿、彩叶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树木的生态效益,增加景观的关注点。在绿化带等地方选择丛植,起到隔离、保护、分界的效果,确保景观区域能够被划分开来,或者运用借助植物群体性栽植的方法,将众多不同的植物通过艺术的设计布局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美丽的生态绿化线。在广东省的景区规划中,设计者也应借鉴这种群体性种植方式,通过植物的共性编排,做出多种种植方法相互结合的景观园林设计。
4.4营造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